时间:2022-03-08 06:51: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教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体育教师;形象;变迁
一、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学校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学校教育的目标是素质教育,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我国现实的国情限制,导致许多政策和方针都难以得到贯彻和落实。社会、家庭及学校都过分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对学生身体的关注,学生追求成绩分数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质因此严重下降,并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比如视力下降、肥胖、部分成年人疾病低龄化等。
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却是学校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这直接反应在对体育教师的不重视上,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并不是由专门的体育教师任教,而是由其它课程教师兼职,谈到体育教师往往听到最多的则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或“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下,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观念问题,本文对20世纪中国体育教师形象的变迁进行梳理,从中找出形成不同形象的原因,以其提出当代体育教师形象建构的方向和形式。
二、体育教师形象尴尬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现阶段我国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体育行政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权限规范不明,使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从而让人们轻视了体育教师的存在价值。从实践的角度看,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研究和重视的。媒体对体育相关报道,比如奥运冠军的诞生归功于教练的功劳,却很少见到报道某所学校对体育事业输送的人才,忽视了学校体育是人才资源的重要开发地。随着新闻媒体的成熟和发展,处在一个新闻媒体影响无处不在的现代化社会,这种影响给大众带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时,教育地位提升使新闻传媒对教师这个群体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日常生活当中,新闻媒体向社会传递的信息必定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价值指向和价值观念,所以,在大众对教师群体认识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与体育教师相关的负面新闻被媒体随意报道,这些负面报道使体育教师形象大打折扣,不仅不利于大众了解现实中的教师形象,而且也会引起大众对体育教师群体认识和情感上的变化。
(二)学校原因
我国的一些中小学存在着场地面积小、运动设施不完备和器材不足的问题,而体育教学却需要足够的空间,运动场地面积狭小问题使学生的运动空间不足,这就给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带来很大的困扰,许多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问题上投入的经费较少,甚至认为那是一种浪费,与其把经费投入在体育设施方面,不如用来提高他们的文化成绩等等,而这样的思想跟我国的应试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个人原因
很多学校对体育的态度只是一种形式,随意安排其他专业的教师来上体育课。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的课,但代课的老师,不能够最大程度展示体育教师形象,首先,他们的身体素质跟专业的体育教师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次,代课老师对体育课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认为体育教学就是“集合”“解散”,不能交给学生真正体育课上的技术与技能,对于刚接触各类运动的中小学生来说,这些学校忽视了他们对其基本技术的正确掌握,对学生今后的体育运动产生极大的误导,无形中也给学生们灌输了一些对体育课的误解。
三、影响
(一)对学生的影响
对体育教师形象的误解,长此以往,使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误解加剧,在该领会的年龄没有领会到体育对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许多学校重文化不重体育,使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也产生了得过且过思想,缺乏积极性,长此以往使体育教师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体育教师文化基础较薄弱,出现了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科研水平较差的现象。多少都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体育锻炼的参与意识,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逐渐下降。因而,体育教师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重新树立新形象,用自己的形象魅力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教师良好的形象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将是终身的。
(二)对教师的影响
社会、组织、职业、个人等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带给体育教师的压力不可小觑,它将逐渐损耗体育教师的工作士气与热情,使体育教师自身的倦怠,从而阻碍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对体育的误解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使体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一个班的整体学习情况对教师的教学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俗话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但如果所从事的工作毫无成绩评定可言,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份热情将可能被慢慢磨灭。
(三)对学校的影响
社会、学校、家庭对体育的重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促使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不断更新换代。好的学校体育教师能够加深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能促进体育教学的完成,而质量不好的体育教学,不但会阻碍体育教学的发展,而且会扼杀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
(四)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体育教师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整个民族的体质、未来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促进个性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体质下降,必然会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提高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开展专项督导,建立学校体育长效机制,发挥体育考试的引导作用,整合社会体育资源来推进体育工作的发展。
四、结语
体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特殊在于传授给学生专业的技术、技能的同时,还有大量示范和讲解,体育课上学生主要是学习和模仿教师的技术动作,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中不断挖掘体育学科的新知识,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育教师仪表仪态形象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直接显示了体育教师的精神面貌,影响着学生对体育教师整体形象的判断,对教学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良好的仪表仪态形象是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的职业要求。体育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要逐步提高自己的魅力,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体育教师。(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周服理想教师形象及其现实建构[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尊敬的余校长:
您好!据悉,贵校要招聘体育教师,我希望申请这一职位。
我于1976年9月出生在文成县珊溪镇。从小跟随父母生活福建省顺昌县,在那度过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1997年毕业于福建省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同年经努力跨省分配回老家文成县工作。12年来本人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在体育教学第一线,十二年的风雨承载着我对教育事业的热衷,烙下了我坚强奋斗的足迹。
1997年7月我毕业分配到文成县巨屿学校。这是一所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我来之前没有专任体育教师,器材也基本没有。在我的努力下,依靠学校领导的支持,开满了每周2节的体育课,“两操”正常展开,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业余体育训练成果让人刮目相看:田径队力压多所兄弟学校,荣获文成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小学组第三名(第一二名为县城两所学校)。正因为我在巨屿学校良好的表现,1999年8月我调到珊溪中学。2003年8月经过打擂,从26人中脱颖而出,被选调至文成中学任教。凭着自己执著的追求和多年艰辛的磨砺,我成了文成县体育教育战线上的骨干。
我热爱我的教师工作,打心里爱。从教多年来,我时刻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从没有因为私事请过事假,也没有一次迟到早退过。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我是体育教师,但是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从不袖手旁观,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要想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付出你的真心与真爱。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点一滴的关爱着学生,处处事事都为学生着想,自然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尤其在体育生方面,学生只要发生一点不良状况,我都会及时了解学生心态,搞清原因;看到点滴进步,我都会给予表扬。
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是我一贯的作风。每学期我的听课节数都在20节以上;虚心求教,在新、老教师的经验中汲取了大量的新息。课前认真务实备好课(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教学活动,努力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后认真总结。从教以来,我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并坚持不懈的进行教学科研工作2004年7月我参加温州市中、小学体育学科《我与新课标同行》演讲比赛二等奖(总的排名第4);2005年1月举行文成县体育理论课优质《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论文《“等级升降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在2005年温州市中小教师优秀教科研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课件《怎样组织小型体育比赛》参加温州市电化教育馆和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软件评比,荣获中学组三等奖,2007年11月举行文成县体育教师身体素质基本功大比武中获乙组(75年以下)二等奖;2008年12月举行文成县体育学科试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等等。
课余体育训练是体育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任教的12年中始终没有离开校田径队的训练工作。在训练当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运动训练的规律,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田径训练是艰苦的,同时也是非常枯燥的。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我已站在学校的训练场上,当满天星斗衬着万家灯光的时候,我才拖着疲惫的双腿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分的付出,一分收获:在巨屿学校,我全面负责运动队的各个项目,在1997、1998年带队参加文成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小学组第三名;在珊溪中学,我负责技术性教强的跨拦和跳高项目,所带的运动员参加县里比赛取的了很好的成绩(感觉好象都在前三);在文中的6年中,我主要负责带跨栏项目,学生中参加温州市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中成绩较好的有:陈光获110米栏第6名,400米栏第2名;沈王漪获400米栏第5名;林杰获110米栏第5名400米栏第5名(温大特招);邢小伟100米栏第5名,400米栏第7名;周文龙100米栏第6名,400米栏第4名(苏州大学特招)等。除田径外,我在2002年在珊溪中学还带过初中部的篮球队,同年11月在县体育节篮球比赛中,获的第2名的好成绩。
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组织上对我也给予充分的肯定,2002年被评为文成县教育积极分子;2005年评为文成县先进教师称号。
回想这些年来的工作感触颇多,做教师任重而道远成绩属于过去,何况教育教学这门艺术永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勇于创新再创佳绩。
一、实习结果:
所教学的班级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跨越式跳高。教育教学中,通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实习。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选择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能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步养成了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乐”中练,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五年级学生调查中,几乎人人都能做到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
二、实习体会:
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体育教学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去的心理品德。通过教学实践,为此,教学,跨越式跳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并受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围绕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1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学生
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教师规范的动作手势,行走坐卧、外在仪表和丰富内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审视自己,从而得到全面教育。
借此给学生门提了个问题:同学们喜欢我省会吗?喜欢比赛吗?好那我今天就带你去参加比赛吧,杂志上看到这么一节课。自己就拿来上了一下效果很好。这样上的上课之前我知道这个班学生特喜欢比赛。为了班级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开始起我大家就要认真学习技术动作,把握好机会,胜利是属于你相信你有信心夺取最后得胜利,对不对?这时我出示了今天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让学生在乐”中练,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很好。鼓励学生,使体育教学生动有趣。一位学生说:老师,象这样的体育课我可喜欢了
2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教师最能影响学生的简明扼要的讲解,体育教学中。正确无误的示范和行之有效的辅导,让学生对此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练习中学生,学生不敢做的动作,由教师示范,学生不会做的动作,教师应手把手教。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专业素质去影响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用激励的口号代替传统的一二一”口号,例如我跨越式跳高教学时这样安排的第一个练习。跨越式跳高练习前热身活动中,用激励口号鼓励学生,自信,成功、参与、自豪、勇敢,练习跨越式跳高我能行!然后要求学生自主练习跨越式跳高过竿动作,几次后通过体会去考虑。a如何才能保证练习时的安全?b练习跨越式跳高能使身体哪些部位得到锻炼?得到答案是对于安全,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按跨越式跳高动作要领去做;对于锻炼的好处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下肢的力量,有的学生说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有的学生回答好玩,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学生回答几乎包含了练习的意义。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经常练习可以使人下肢更有力,关节更灵活,可以使人勇敢,但练习时注意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设计几组不同高度的跳高架,第二个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高度练习,并提出问题:当别人跳不过去时你该怎么办?多数学生回答我要帮助他教师马上提出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练习中发扬互助精神。不管在哪组上练习,总是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困然的学生,几次练习后学生逐渐向有难度的跳高架靠拢。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教师;教学
1.体育教育的内容
1.1.体育教育的时限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体育教育正在面临着空前的大变革,当代教育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不在仅限于单一方面了,而是一种贯穿人们终身的教学模式。在如今这知识汇聚的年代里,我们若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不止步的学习新东西,发掘旧东西。所以,以阶段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将成为过去,终身学习的趋势将成为主流,现代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而终身体育则是终身教育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说,当代中国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也必将成为主流。
1.2.体育教育的场所
现在社会上提倡阳光体育运动,呼吁人们到阳光下,到洁净的室外,到大自然中去,进行阳光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场所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操场上了。由此看来家庭和社会对体育教育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而学校不再是体育教育唯一的责任人了。社会对体育事业更加的支持,民众们对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全民体育运动的号召力越来越大,体育运动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体验更是不言而喻。
1.3.体育教育的内容
我们秉承着“健康第一”的理念,把体育教育逐步融入在健康体育之中,而进行体育教育的初衷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体育知识,还帮助我们强身健体。在传承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做到打破传统体育的固有模式和传统思维,对体育教材进行创新和“扬弃”,强调身体自身素质发展、增强体质,突出“育人”的功能,将德育、智育、体育仅仅地联系在一起,加快推动人才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全方面人才。
1.4.体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当今信息网络高速发展,信息资源也被运用到体育教学中。21世纪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多样化的,例如网上教育,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等。同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课程,发展了自我兴趣,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收获了知识,获得了乐趣。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得到体育教师的指导,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延伸自己的体育兴趣。这样使得教学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也使得每个学习者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并获益。
2.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师的关系
2.1.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师角色的变化趋势
21世纪的体育教育变革和体育教师角色的变化是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体育教师角色特征变化包括在体育教育变革之中。具体而言就是,体育教育的变革要求体育教师角色的特征要从根本上发生转变,同时体育教师角色特征的转变也对体育教育的变革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2.2.在师生关系上,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的主导者的地位将会改变
过去的体育教学之中,整个体育课程完全由体育教师主导,同学们也只是单一的模仿老师教受的东西,缺乏自己的主观思想,形成了一种过分依赖老师的习惯。然而在新时期的教学体系下,教师的权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信息网络资源愈发壮大,大量的教学信息迅速传播,教育渠道也逐渐的多样化。学生们也将透过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例如现在我国众多高校所实施的体育选课教学,就是对其最好的实践,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入学习,选择自己所欣赏的老师,对自己进行学习指导。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追求创新,支持学生多与老师交流思想,师生之间亦师亦友。
2.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单纯的体育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们传授相关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增强体质,但一些与体育教学紧密相关的其他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在21世纪,体育教师的这一原始角色和特征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将由单纯的体育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体育教育的传播渠道愈发广泛。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渴求也愈发强烈,单方面的知识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已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们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技能和各方面能力,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使自己向着“一专多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能传递给学生更多有用的技能。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全民健身意识的逐渐增强,体育教育活动得到了更好的普及和推广,社会、家庭及个人对体育运动充分认可,体育教育改革逐步深入。
2.4.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作为艺术家、研究者、学者的特征日趋明显
如今的教育教学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展现的媒介,是一种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融为一体的新时期教育。所以,体育教师这个职业对创造性的要求越发的强烈,鼓励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传播体育知识,要求体育教师们发挥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体育教学。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具有艺术家的职业特征,对体育事业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一个出色的体育教师应该充分掌握、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凭借自身的专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带动课堂积极性,使课堂效果更加完美。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变革性以及敏感性,用独到的体育见解和敏锐的体育嗅觉引领学生们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当代学生越发的彰显个性,思维跳跃性越来越强,学生对事物的见解越发独特,体育教师就必须全方位的提高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在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过程中,就需要逐步掌握多种教学手段并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变革。
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它对体育教师在人文、社会科学修养等方面的造诣和研究都有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化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更要具备除体育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这将促使体育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知,并融会贯通的将其他学科的理论用于体育教学的实践之中,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更应做到全面审视自我,主动要求进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知识广博的体育教师,以更好地为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体育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涉及的学科专业教育做“细”,做“精”,更要做“强”,还应广泛涉及其它方面的知识,努力掌握相邻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努力达到一专多才,博识贯通。改变以往单纯的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教育方式,改变以教学为目标才进行专业学习的态度,做到广泛涉猎,博识贯通,使自己成为集艺术家、研究者、学者等为一身的“复合式”的新时代体育教师。
总而言之,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师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在21世纪体育文化的新形势、新要求之下,体育教育教学迅猛发展,在以体育教育这一客观条件为依托的基础之上,体育教师的职能和角色日益多样化、全面化和鲜活化。我们从中窥见未来的体育教育必将更进一步。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军体部)
参考文献:
[1] 许光辉.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研究[f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1): 90-92
[2] 王清玉.论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fJ].体育学刊.1997(4): 57-59
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面临的问题这种在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培养的忽视和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轻视似乎蕴涵着这样一种认识,即课程改革没有教师的参与和投入也能够取得成功。忽视教师条件而能取得课改成功的认识无疑是荒谬的。美国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结构课程改革,在开始阶段也曾进行得轰轰烈烈,在两年之后开始举步维艰了,实验学校从最初的占全美的90%下降至10%左右,改革的发起者布鲁纳终于在1963年发表“需要一种教学理论”的讲话,指出教师的素质与课改要求的差距以及相应教学理论指导的缺乏是造成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美国课程改革的前车之鉴启示我们,处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如果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没有充分了解,对于课程实践的条件没有实际的把握,那么新课改的初衷与实际效果将存在巨大落差,再先进的体育课程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都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只能是“新壶装旧酒”或“穿新鞋走老路”。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与新课程的推进所需要的教师素质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布鲁纳在60年代初苦闷于美国教师在推行“结构课程”所表现出的素质问题时,美国教师职业的最低学历标准已经达到本科了。
美英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基本取消了本科以下的师范学校,体育教师大部分由高等学校培养,日本也在1970年左右实现了小初教师本科化(或以上)、高中教师硕士化(或以上)。而对照我国,截至1999年,小学专任教师共计5860455人,学历情况为0•74%(大本)、15•52%(大专)、72•89%(中专),初中体育教师152850人,学历情况为12.31%(大本)、64.27%(大专)、23.42%(中专及以下),高中体育教师38502人,学历情况为50.44%(大本)、44.05%(大专)、5.51%(中专及以下)。[1]从我国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看,整个体育课程框架主要是以借鉴新西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体育课程模式为主,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体育师资条件驾驭发达国家的体育课程方案,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反应。二是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整个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即由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者”或“执行者”转向体育课程的“开发者”或“设计者”。作为“执行者”,并不需要过多关注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因为这是行政管理人员和课程专家的事,教师所要做的只是“按照蓝图施工”。
而一旦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型,体育教师有限的体育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设计能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以致有教师反映:“以前按体育教学大纲还知道怎么上体育课,现在按照课标都不知怎么上课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所面临和经受的不适和困惑课程改革的照理也是正常现象,因为任何改革都会存在过渡期的“阵痛”,这不能成为逃避改革的理由,然而,如何克服这一“阵痛”却是不容回避的,否则,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就将最终流于形式。
2“母机”滞后:从遇到的问题反思体育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体育教师所处的困境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培养他们的教育领域的一些由来已久的问题。首先,“运动技能”取向的体育教师专业性定位制约了体育教师实践智慧的释放与发展。在体育界,尤其在学校体育界,我国在体育教师教育目的论层面上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运动技能”价值取向,人们评价一位体育教师是否“专业”,主要就是看其自身是否具有或曾经具有相对较高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形成这种价值判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体育教育科学理论以及教育科学理论的水平不高,因为制度化的体育教育以前以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体育教师对教育内容的把握无需借助附加的外在力量,而简单的限定好的教学内容也使“教学方法”问题并不突出,现实生活化的模仿与实践基本能够满足需要。因而,体育教师自身可外显的运动技术技能便成为其职业培养与培训的全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体育科学和教育科学的飞速发展,运动技能取向的体育教师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由传统经验的体育教育演进为科学的体育教育的特殊要求。因为很显然,“学科专业的智慧不同于以学科专业为职业的人的智慧,具体说就是数学教师的数学智慧不同于陈景润的数学智慧,李吉林的语文智慧不同于文学家的语文智慧,米卢的足球运动智慧不必相同于场上球员踢球的智慧”[2]。
将“运动技术技能”作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点,不仅使体育教师“专业”被替代现象的产生有了可能性和现实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目的论上的“狭隘性”造就的更多的是一批适应新环境能力差、创新乏力的“匠”才,原本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实践智慧被规约于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二是体育教师教育部门与体育教师使用部门的隔离形成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位差”。自1903年《癸卯学制》规定设“体操科”以来,中国在近100年的时间里一直把体育学院及师范院校体育系科看成是培养体育教师的惟一途径和体育教师队伍的惟一来源,并由此而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垄断性体育教师市场。体育教育“母机”的先进性、导向性以及对学校体育的指导性无从体现。三是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忽视制约了体育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在当前世界各国轰轰烈烈的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理念的教师教育改革浪潮中,教师继续教育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以“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来突显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化、连续化、终身化和个性化内涵。即使在北京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有研究表明占62.2%的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来自于外部刺激,即把继续教育源于强制性政策及评定职称晋级的需要,而28.4%的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推动力来自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只有9.5%的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机是出于对自己工作的不懈追求和实现自身人生的价值途径。[5]可以说,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忽视已经成为制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3与时俱进: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策略
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整个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的焦点实现了一次从“课程”向“教师”的范式转变。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称这是一种戏剧性的转换,因为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叶,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且近乎空白的教师研究的领域,一跃而为教育研究的核心领域。[3]当然,在范式转换之前,教师的重要性并不是没有得到论述,只是没有像转换之后那样形成一种明确的观念:不论倡导什么改革计划,也不论提供怎样的课程,在课堂里实践计划与大纲的是教师。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思想是决定教育成败的要件。因此,在体育课程改革之初,同步或优先改革我国体育教师的教育模式是一项有效的实践策略。
3.1重视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配套改革当前基础教育体育学科领域所经历的这场变革,对学校体育观念和体育教学实践的理解都与以前有所不同。中学体育教师正接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试行,新教材在实验、试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尝试性地运用,这些对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无疑是一个亟需认真面对的挑战。因而,在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开展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配套改革显得极为重要。首先,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教师”的课改培训,共同实现体育教师内在角色的转变。其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实现体育师范教育和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对接。最后,深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该实现四个转变,即课程结构上实现由“刚性结构”向“弹性结构”的转变,增强学生选课的自主性;课程形式上实现由“重外延”向“内涵与外延并重”的转变,强调课程综合化;“术科”的课程目标上实现由“运动训练取向”向“教学能力取向”转变,突出运动技术教学能力;“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要实现由“理论课与实践课彼此隔离”向“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贯通”,重视体育教学案例的诊断分析。
3.2重塑体育教师专业化基点,构建和完善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体育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而体育课程的整体水平还不能仅决定于“蓝图”的质量,正如一首好曲子、一部好电影并不单单是因为其歌谱和剧本,往往主要是演奏者高超的技艺和导演出色的创作。体育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体育教师“‘如何教’知识和能力”,这种知能(expertise)应该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所在,因此就应该成为体育教师专业新的发展基点。换句话说,“学会教学”是当前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致力点。对于体育教师教育而言,体育教育学类课程则正是体育教师获得这种知能并实现其专业发展中“不可替代性”的理论基础。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在于“体育教育”,相应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支撑课程即专业课则应该为体育教育学类课程。体育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体育教师专业化或培养专业化的体育教师的理论前提,而且这种理论支撑和指导并不是局限于本科阶段,而是贯穿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体育教育学的构建至少应包括三个层面或领域。[4]1)从哲学意义和原理意义上探讨体育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讨体育教育目的任务、内容及原则方法的关联性。2)探讨体育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和评价问题,即体育课程的编制问题。3)体育教育方法与体育学习方法的统一问题,以及各自的特殊性问题。这样构建的体育教育学将会是一个学科体系,它可能会有体育教育史、体育教育目的论、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研究、体育(运动)学习论、体育方法论、体育教育评价论等多个分支领域。
一、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术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作为新世纪的体育教师,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完善自我,努力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富有创造意识,具备创造能力,接受现代教育的新知识、新观念、新经验,敢于在教育改革中开拓创新,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及各种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懂得教育规律,对教学大纲、教材有深刻的理解,不断的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使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二、“四育”并举,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育人是最高目标,也是学校体育的本质特征。新世纪的建设人才,须具备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学校体育通过自身的教学特点和特殊的育人环境,在培养人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能够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
1.育“德”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教育以变化多端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吸引学生,全面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行教育。如通过严密的组织教学形式和执行严格的课堂常规,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有利于学生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习惯的养成;通过游戏和体育竞赛,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友爱,互相合作,而且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为班、为校、为国争光,进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热情;通过长跑教学,可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向困难挑战的顽强意志品质。体育教学蕴含着大量的人格精神的教育因素,体育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严格要求,耐心启发,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感知体育的真谛,使学生的人格精神在心灵深处得到升华,因此,体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2.育“智”
根据大脑机能定位学说,人的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神,也就越能开发大脑的潜力,发展人的智能和创造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须通过自身的身体运动,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够掌握动作技能技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仅要开动脑筋记住动作要领,还要通过观察来分析动作规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大脑的判断作出正确结论。这样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接受信息的能力,这样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也得到了锻炼和增强,从而更加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平衡、灵活性和强度,改善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科学实验证明: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大脑的质量和皮层的厚度,使人变得更加聪明,从而提高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所以说,体育锻炼的育智作用很大,能挖掘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
3.育“体”
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是学校体育最根本的任务,也是体育功能的体现。首先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阶段性、顺序性,选择和运用相应的体育项目作为促进身体发育的方法和手段。在运动过程中,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最终结果是使人体的器官、系统得到锻炼,便有机体获得更加旺盛的活动力,从而促进人体本身的发展。其次,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素质,人体的运动是以科学处理各种身体练习为主,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身体活动。
4.育“美”
1.1研究对象
选取江苏省东南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并整理了国内有关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能力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获取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
1.2.2问卷调查法
制定《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能力及干扰因素》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5份,其中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90.67%。
1.2.3访谈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了解高校体质监测情况,与相关专家共同探讨,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及对策的可行性。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体育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调查问卷所填写内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一致性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及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体育教师参加体质监测情况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形式主要由随堂测试和统一测试组成,其构成主要和体育课程设置相关。《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学生必须开设体育课程”、“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2]。调查结果表明,东南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对三年级学生开设体育课程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还能为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的统一组织和圆满完成的相关工作提供较好保障。统一测试主要由具有监测经验的教师组成,并按既定流程测试及补测。因监测项目较少(6项),各部分都能较好完成既定任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监测形式主要由统一测试和兼有测试构成,其构成主要和工作量(样本量)与时间限定相关。统一测试单位时间内教师工作量大,学生组织因主、客观因素实际测试样本量较大(为了满足测试样本量要求),但便于控制监测流程;兼有测试单位时间内工作量较少(部分监测项目任课教师都能较好完成,并可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结合及数据共享,以减少教师工作量),但对监测教师及安排(流程安排,场地和器材合理调配等)有较高要求。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监测中,体育教师参与形式主要有全部教师、大部分教师、小部分教师参与,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主要与监测教师培训及熟练程度相关。小部分并固定教师有利于缩短培训时间、协调场地和器材使用、提高熟练程度及便于监测工作的延续等,但不利于教师调换(重新培训、提高熟练程度),小部分教师工作量及压力增大(公平性不够);大部分及全部教师参与培训及监测(特别是参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有利于教师应对常规测试(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能力、提高监测人员贮备等,但增加培训时间(及监测费用),并对场地和器材数量及教师间协调有较高要求(见表1)。总之,无论哪种监测形式,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主要与监测执行者———体育教师及其相关能力有关。
2.2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相关能力分析
2.2.1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相关能力总体状况分析
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能反映出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与技能的贮备(监测能力的体现),是监测工作是否科学、合理开展及其监测过程中能否规避法律责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而相关知识与技能实际运用状况能反映出高校体育教师的运用能力、责任心、重视程度等,是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要素之一。体质健康监测相关能力包括:规避法律责任能力(由准备活动能力、放松活动能力、风险提示能力、宣传与组织能力、简单诊断能力、关心与护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构成)、测试能力(由标准执行能力、场地与器材使用能力等构成)、健康干预能力等。调查结果表明,只有55.65%的高校体育教师能较好地掌握监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有34.98%的高校体育教师能较好地运用相关知识、技能。说明高校体育教师监测能力总体水平较低、测试存在法律风险、数据存在信任风险、健康干预存在执行问题等(见表2)。
2.2.2高校体育教师责任义务认知能力分析
在完成监测任务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告知义务、照看义务等)及对突发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有一定的认知。调查结果表明,95.48%的教师对准备活动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但在实际运用中,仅有40.02%的教师能较好运用。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准备活动不够充分、缺乏必要的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时效性差;71.38%的教师对放松活动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仅有22.35%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放松活动内容少或无、对放松活力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缺乏针对性的放松活动等;57.29%的教师对风险提示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或好,其中42.82%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对疾病与运动关系认识不足(哪些疾病能运动,哪些疾病不能运动)、提示内容较少(缺少是否进餐、何时进餐、睡眠时间等),以既往病史为主、对运动本身(特别是监测中的素质测试)风险性的提示较少等;67.12%教师对宣传、组织能力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或好,能力不足表现为:宣传监测重要性不足(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监测“质量”预防)、器材使用技巧及规范教育缺失、学生转场控制及流程安排不合理等。22.36%的教师对简单诊断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或好,但仅有14.64%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能力不足表现为:医学常识缺乏;57.29%的教师对关心与护理知识等技能掌握较好或好,有26.65%的老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主动应对不足、照看义务不足等;46.14%的教师对应急处理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或好,但仅有23.80%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不足主要表现为:应急处理知识与技能(运动时或后反应或损伤等的防治)储备不足、应急指挥能力不足等。综上可知,学生体质监测部分测试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男、女生的1000m和800m测试),这意味测试人员(教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只有教师具备在监测过程中规避法律责任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测试工作,但教师在这方面总体情况并不乐观。
2.2.3高校体育教师常规测试能力分析
常规测试能力是指:能否按监测要求和标准进行测试及场地和器材正确运用的能力,其是影响测试数据正确及有效性的“核心”要素之一。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65.88%的教师对标准执行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或好,但仅有52.64%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部分项目测试次数减少(如立定跳远应测3次,实测为2次或1次等)、项目流程安排不合理、纠正学生错误如学生在身高、体重等测试中未按要求未减“负”———脱衣服、脱鞋子等;46.83%的教师对场地器材使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或好,但仅有52.64%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监测环境不符合要求、场地安排不当、未能按要求使用器材。学生体质监测对测试人员和场地、器材及环境有明确要求[3]。测试人员对常规测试能力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是决定监测工作“成败”的根本,高校体育教师在监测能力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2.2.4健康干预能力分析
健康干预能力是指,通过体育及相关手段与方法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的能力。包括对学生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干预和维护的全过程[4],即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健身指导能力。调查结果表明,27.72%的教师对健康干预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或好,但仅有23.09%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营养干预教学及指导不足、运动干预内容较少,对有疾病、肥胖等特殊学生指导缺乏等。体育课程本身具备健康干预功能,但过于强化“动”———体育手段与方法学习与运用,而弱化“吃”———合理营养指导,并利用体育进行心理干预内容与执行缺乏,以致教师在此方面能力缺乏(见表2)。
2.3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能力干扰因素分析
干扰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能力体现的因素主要包括:责任心、重视程度、场地器材的正常运行等。责任心因素主要体现为“安全”压力较大,国内近期学生因1000m/800m测试死亡的案例较多,“安全”已是体育教师进行素质练习与考核的“紧箍咒”。其原因重要是高校扩招导致体育专项班学生人数偏多,场馆较少导致学生练习占有面积减少(拥挤),器材维护失当所致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影响教师职称评定(及收入)等。“安全”职责加大,使教师“不敢”上课———运动强度较小与运动量较少,甚至有部分教师“惧怕”1000m/800m测试。重视程度因素主要体现为工作量加大(且“工”与“酬”不匹配)。在对扬州大学督查过程中教师反映本身工作(早操值班、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俱乐部值班、体育辅导社团工作等)较多,再加上学生体质监测教师不堪重负;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而致教师对监测工作态度较为懈怠(对监测工作“随大流”),特别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奖惩条例得不到执行(各学校“无一”学生应其不通过而不与毕业),而致监测过程中出现不当运用学生测试等情况(见表3)。场地器材因素主要体现为其保养与维护不当,教师反映在测试过程中器材“罢工”和器材误差太大及器材统一性较差、场地存在安全隐患等,这使教师本身对测试数据表示“怀疑”———认真测试与否都一样。综上所述,多种因素单一或协同作用使高校体育教师不仅不能“正视”学校体育课程及提高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其监测能力受限影响到高校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的开展及延续。
3结论与建议
3.1通过培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监测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上好课”和“值好班”的能力,还要具备处理好学生体质监测、健康干预与体育课程关系的能力,即具备“多专多能”—利用监测数据采用健康干预方法上好体育课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学习加强体育相关知识的储备及通过培训提高监测相关能力(教科研水平提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目标的实现;规避法律责任是前提—保护“自己”,通过其能力的提高以实现监测“安全”与“质量”的平衡;掌握常规监测能力是核心—保护“数据”,通过其能力的提高以实现监测“完成工作”与“质量”的平衡;灵活运用健康干预能力是基础—保护“学生”,通过其能力与提高以实现体育课程和监测目的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服务理念的养成是进阶目标—保护“监测”,通过其能力与提高以实现监测工作完满的目的及延续性与实现。学以致用使高校体育教师监测能力得以提高。
3.2政策修订与扶持以消除高校体育教师监测能力发挥的干扰因素
摘要:学校体育的成败又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条件,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在体育教师普遍关注和重视体育科研之际,本文就体育教师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展开讨论和研究,以期能为广大体育教师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提供帮助。
关键词:提高 体育教师 体育能力
在学校开展体育科研是推进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加快体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我们体育老师应充分意识到开展体育科研是促进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学校体育只有以体育科研为先导,才能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因此,我们体育教师都应树立体育科研意识,积极参与体育科研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
一、体育教师体育能力的现状
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总结工作的创新能力、实践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与公关能力等。上述能力在个人有意识地不断学习中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和亲自动手中锻炼;在组织群众活动中不断提高。目前,根据我们对无锡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走访以及文献资料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多数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目前尚处于一个比较差的状态,究其原因。
二、找好有效途径培养体育教师体育的能力
进入"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也因此得到不断加强,我们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来重点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意识,让他们了解体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体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使他们初步具备进行体育科研的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之,我们在继续教育培训时,要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科研理论和课程理论,突出安排体育教育理论课程和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重点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使体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来有效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体育科研能力。
体育专家和学者不但站在了体育科研的最前沿,而且他们也具有很强的体育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体育科研经验,聘请他们来进行各种关于体育科研的讲座或报告,能有效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通过他们的讲座或报告,体育教师不但可以在体育科研上少走弯路,而且可以从他们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从他们的成功中借鉴经验;通过他们的讲座或报告,体育教师可以和他们直接交流和探讨自己在体育科研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和他们保持联系,定期或不定期的接受他们在体育科研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三、体育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
体育教师就必须要学会整理、分析大量的资料,并对观点材料进行思考,要学会将理论信息资料和上课实践经验积累进行有机的整合,而且还要经过定题构思、拟定提纲、撰写草稿、修改草稿、压缩文稿和打印定稿等几个步骤;另外,体育教师在撰写论文时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除了要具有扎实、系统的体育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哲学、数学、语言文学、理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在写作方面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语言和修辞的能力等等。体育科研工作是一项从提出问题即选题开始,然后通过查阅文献、开展课题研究,接着构思设计、实施方案,最后整理成成果的一环扣一环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选题是起点,是体育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选题决定了体育科研的设计和实施,决定了体育科研成果的价值。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初次从事体育科研工作时,一定要重视选题,学会选题,力争选好题,通过选题,我们要对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选题,我们要保证课题设计的通盘考虑、论文写作的选择、使用材料、提炼论点等等都能顺利进行。体育科研的课题一般来源于我们所从事的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实践,但并不是实践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成为课题,我们在进行研究之前,应坚持从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来选立一个适合自己完成的课题。选好课题后我们就要着手认真撰写课题方案设计,并力争取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对课题方案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然后再向上级教科研部门申报,一旦确立课题,体育教师应主动按计划进行学习、研讨、听课、交流,使课题研究活动日趋正常化,千万不能使课题研究陷入"开题轰、过程松、结题空"的怪圈。在课题研究中,体育教师应重点抓实验计划的制定,抓具体研究汇报课,抓实验研讨活动,抓实验课题的进度及实验情况评估,抓实验资料整理、台帐的建立和论文心得写作等等;体育教师平时要为课题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通过学习参考,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使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发展;在课题研究中,体育教师还要做到学习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每次课题组的学习活动,围绕课题进行专题讨论,营造了良好的体育科研氛围。具有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体育科研能力的高低不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一个标准,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成绩中的重要一环。我们体育教师应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认识体育科研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作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开展教育科研"的意识,树立"科研走进课堂,科研融入课改"的理念,积极开展体育科研活动,在体育科研活动中学习理论,听取讲座,搜集资料,开展研讨,归纳总结,提炼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
总之,我坚信,培养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能力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做有心人,寻找适合的途径,主动投入和积极参与体育科研活动,我们的体育科研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一、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服装和仪表
体育教师要和其他教师一样,注意自己的穿着和风度。平时的服装应力求整齐清洁。在体育课或开展课外锻炼时,应穿运动服,颜色要和谐,不要太鲜艳,这样有利于完成示范动作和有关活动,又能体现出健美形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体育教师的服装可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地把它作为一种条件刺激物来运用,可以收到“引起注意,激发兴趣,鼓舞士气,利于教学”的益处。仪表应端庄大方,神采奕奕。胡须、头发要经常修理,保持光洁,切忌染发,留长指甲,上课时不能戴帽子、首饰等。
二、体育教师要利用重要的辅助手段――口令、口哨和手势
体育教师经常在操场上上课,所以口令、口哨和手势成了体育教师良好教态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帮助教师组织练习,调动队伍等必不可少的手段。
1.口令。是用语言或信号按照规定程序来表达的指示。它含有教材内容的特点,而且富有感情,是体育教师专业语言的艺术。口令要求清脆、清晰、果断、响亮、有力,做到吐字清楚、发音准确、声音宏亮、音调协调。教师口令时,站立位置要合适,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听清。口令是带有教师命令、威信和意志的信息,要使学生做到令行禁止。口令的音量要合适,太响或太轻都会起不良刺激的作用。口令应遵循一定要求,每一口令都分为预令和动令两部分(只有立正、稍息、集合、解散等口令不分预令和动令),口令中应带有其所指的对象,如“全体立正”,“以××为基准,向×看齐”等。预令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或使学生准备做某项练习。预令要喊得清楚、明显、响亮、拖长。拖长的时间和响亮的程度,应以队列的大小和上课的地点、周围环境来决定。预令发出后,要有短暂停息。动令必须喊得响亮、短促、有力。
2.口哨。口哨和口令相互配合,更能起到表现教师意志和指令的作用,它同样需要清晰有力,并应根据动作的快慢交替,表现出较强的节奏性。使用恰当的口哨不但能引起学生情绪的兴奋,同时还能唤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所以它一般和口令、讲解组合使用。在练习中它又可代替教师命令,如停止、开始、轮换、加快、减慢等规定,可用不同长短、节奏、次数的口哨来代替。口哨和口令一样,要发得恰到好处,不能滥用。
3.手势。在体育课上,教师除了运用术语、口令、口哨组织指导学生外,还应利用手势来组织和调动学生的练习,加强信息强度。手势一般用在集合、散开、整队、分队、合队、节奏快慢、讲解等方面。手势和口令、口哨配合起来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使用手势时,应根据需要,掌握好手势的力度与幅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要注意手势的规范性、健康性、时间性和实效性。
三、体育教师的语言要少而精、简而明
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直接关系。教师科学地运用语言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起着组织、教育、讲解等作用。体育教学语言既有一般语言的特点,又有专业术语。在体育课中由于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身体练习,所以讲解要做到少而精、简而明。教师上课时所运用的语言需要在备课时精心挑选,选择那些简练、明确、富于形象化、教育性强和逻辑性强的语言来进行讲解,应做到清晰、亲切和富有感染力。说话时还应配合表情、手势或动作,注意语气、声调、节奏方面的变化,使语言这一传出信息能起到更好的反馈效果。
四、体育教师应注意自己的眼神和眼睛
Guo Hongtao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China)
摘要: “阳光体育”的广泛开展,亿万青少年走出课堂、走向阳光下,形成体育健身的热潮,也增多了体育课内外活动以及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教师对各类体育实践的指挥也更加凸显,同时体育教师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也深刻的影响到学生的健身效果。因此,在这样新的环境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育人观、教学法也要有提高,应以成为“智慧型”体育教师为追求,与阳光体育运动同发展。
Abstract: "Sunshine sports" is widely carried out,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young people go out of the classroom into the outside, forming physical fitness boom, and also increases the times of student participat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sports. And the teacher's command of the various sports practices is more highlighted, and a variety of teaching mo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itness effect of students. Thus, in this new environment, teachers' teaching view, educating view and teaching methods must also be improved, and they should seek to be "smar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develop themselv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nshine sports.
关键词: 阳光体育 智慧型 体育教师
Key words: sunshine sports;intelligent;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238-02
0引言
阳光体育的启动是新时期强调人才战略和富国强民之本,从人性化的层面看,启动阳光体育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内在需求;从学校教育本层面看,是拓宽教育思路,合理提升学校体育的文化与内涵,全方位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改革。阳光体育的实施就是要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们走向户外、沐浴阳光下,激发他们投身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锻炼身心的意识。
1“智慧型”体育教师的基本描述
教师的种类分布并不单一,有技能型教师、维持型教师、学术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等。它们对于学校,学生所具有的才能是各有所长,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者某些专业技能方面以及教学手段上有着各自的优秀一面。而“智慧型”教师则是集多种类型优势于一起,还具有特别魅力的一类教师,其特征便是拥有独道的育人智慧。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将教育理论的普遍规律与教师的特定育人感受有机整合。并在整合中对自身状态的调节和掌控,对学生想法的揣摩与引领,以及二者交流的能力都有着高人一等水平。另一面,智慧型”体育教师应是智慧型教师的分支概念,“智慧型”老师全面的水平,体育教师同样具备。“智慧型”体育教师应是理论、实践和情感智慧的集成体,具体表现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具备的判断、创新和应变能力,以丰富的理论素养及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在实践中既不循规蹈矩,又能巧妙安排、不失时机地展开工作,在情感、心灵智慧的协配下,使体育教学原则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做到有机结合。
2阳光体育的开展需要“智慧型”体育教师
现阶段各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开展树立“健康第一”理念的阳光体育运动,而“身体的健康,心情的愉悦”是体育实践健康运行的首要体现,是促进学生们综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另外,“阳光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内容的创新性、更多师生的参加等决定了它不同于传统模式的体育教学,因此它具有实施创新的独特优势。同时,教师在体育实践下角色的重要性尤为凸显,由于在教学中,技能的示范、动作分析讲解、方法的掌握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阳光体育开展中,教学程序设计出新意,采取有可操作性并且效果明显的方式来掌握整个教学环节。对此,相应的要求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也要改变。即在“阳光体育”的实践中,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手段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心理发展,使之形成持续身体锻炼的体育意识,为将来的身心健康打好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智慧,具有创新思想的体育教师方能感悟教育中的问题和学生需求,全面领会和谐发展的育人之道,从而推进“阳光体育”的顺利展开,造就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综合型人才。
3智慧型体育教师在“阳光体育”开展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智慧型的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学校体育的知识结构、有着扎实综合的专业技能,更要接纳多学科如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哲学等关联学科,使各学科的观点交叉融入到工作中,去分析判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教学,利用各种资源的优势,发挥体育的教育多面性,使青少年对体育活动的认知有新的理解,从而为“阳光体育”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体育教师 教学技巧 技巧分析
一、导入技巧
导入技巧是指体育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上课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其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体育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体育教学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形式:
1.直接导入
这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即上课后,教师开门见山地宣布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基本要求,让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
2.示范或直观演示导入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做示范或技术动作挂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观察中及时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为授课内容做好准备。
3.提问式导入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或技术动作的情况,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通过提问或回答导入新课。
二、讲解技巧
讲解技巧是指体育教师利用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掌握要领的教学行为。教师要提高讲解技巧,就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讲解准备要充分,要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讲解的重点和关键,讲解重点和难点时要加以提示或停顿;第二,讲解过程要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第三,讲解针对性要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认识能力进行讲解;第四,注意语言技巧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言简练、生动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富有变化;第五,注意讲解与示范技巧合理配合;第六,注意人体语言机能的运用,以引起学生注意,并提高记忆效果。
三、动作示范技巧
教师要提高动作示范的质量,提高动作示范技巧,使其起到积极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动作示范要正确、规范、优美,通过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其次,示范动作的目的要明确,重点突出,要让学生明确示范的是什么,如何观察、怎样观察;第三,示范的时机要适当,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示范时机,充分发挥动作示范的直观作用;第四,示范的位置和距离要便于学生观察,教师要根据所授技术动作结构,选择适当的示范位置和距离,或是面对学生,或是侧对学生;第五,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动作的难易程度,注意示范动作的速度和节奏;第六,示范与讲解要统一,教师在示范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视听结合地接受知识,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组织技巧
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学组织技巧,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就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为了保障体育课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要熟练掌握口令技巧;第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组教学;第四,分组教学时,教师应把主要力量放在新授教材的小组,适当照顾复习旧教材的小组,安排教材转换顺序时,应照顾体弱组和女子组;第五,教师要选政治思想好,又有一定体育基础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他在课中起到助手作用。
五、人体语言技巧
人体语言指人的动作、姿势、表情、举止等,它是一种非文字符号的通讯手段。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人体语言类型有以下几种:
1.身体的移动或位置的变化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变换自己的位置,以便及时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
2.肢体局部动作变化
教师要经常运用手、臂、头、腿等局部动作,引起学生注意,提示、评价动作,组织教学,演示动作等。
六、诊断纠正错误技巧
诊断纠正错误技巧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基本技术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指出不足,进行评价,提出纠正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正确技术的行为方式。
教师要提高诊断纠正错误的技巧,就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动作概念,正确的动作标准,熟悉动作过程和动作结构,知道技术重点和难点;其次,教师要诊断及时、确切,纠正手段得当,要综合分析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第三,要善于观察,注意观察的位置、观察的时机、观察的部位;第四,要提高自己的表象再现能力和逻辑分析归纳能力。
七、结束技巧
结束技巧是指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或活动时,使学生身体机能逐渐过渡为正常状态,并对授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所采用的一系列行为方式。体育课如何结束,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练习方式和运动负荷等,一般常采用以下结束类型:
1.调整呼吸、恢复机能
如授课内容是发展学生速度素质或耐力素质,学生机体负荷量大,课结束时一定要调整呼吸,使心肺机能尽快恢复正常。
2.放松肢体、按摩肌肉
当授课内容是发展力量素质,学生肌肉较疲劳时,课结束时要采用按摩等手段恢复肌肉疲劳。
3.通过游戏、调节身心
当课的运动负荷较大时,教师可通过游戏来调节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恢复正常。
4.简短回忆、提示重点
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学生认识的思想,同时指出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巩固和强化。
八、教学设计技巧
教设计技巧是指体育教师经过分析和研究,对每次教学进行构思并确定最佳教学方案的能力。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从宏观规划到微观实施的构思过程,它不仅决定着课的组织形式,影响着课的质量,而且是教师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的表现。
一、自身思想、业务水平素质过硬
一个体育教师只有具备热爱体育、献身体育的情感和精神,才能自觉担负起体育教育的崇高职责,才能做到勤奋学习,钻研业务,对学生满腔热情,做到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然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运动竞争中表现出的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乐观、活泼等优秀品质。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要有强健的体魄、渊博的知识,以及精湛的教学能力、业余训练的管理能力、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的组织能力,而且还要有社会交际能力。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如能联系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做到精讲、精练、教学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富有哲理,再加上漂亮的示范,毫无疑问,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既服从又敬佩的心理磁力。体育教育应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做到一专多能,不断更新知识,接受新信息,跟上时展的需要,建立合理的与学生的需要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去教育学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课堂的组织形式
课堂的组织形式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和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年龄小,我们设计的形式应适合他们的年龄。只有合理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的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过程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也是体育教学的难点,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每个体育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考虑如何合理地调动队形,哪个位置做示范最有效,什么时候讲解点评最适时,如何把少量的器材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在课堂组织结构上多想想办法,组织严谨些、分组合理些,灵活变通之下,我们农村小学同样能上出高质量高效率的体育课的。特别要充分发挥镇中心体育教研组和专职体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校本研训工作,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1.组织能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如跳山羊、跳高、攀登等。在这种活动中,有些学生表现出动摇、胆怯等消极意志品质,究其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
①防御性条件反射。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或跳山羊中不慎摔伤,下次就会害怕,甚至一听到跳高等就紧张。
②类化。如有的学生怕跳高,会影响到跳山羊、跳远,甚至怕单腿跳等与跳高相似的活动。
③感染。如有的学生怕跳高,其他学生也受其感染,也怕跳高。
我们了解了学生消极意志品质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以有的放矢,采取措施:1、教师要讲清动用要领,注意 语言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宽跳高架的距离,翻松沙坑,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等以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生们就能鼓足勇气,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体验欢乐。
2.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如1000―1200米自然地形跑,400―600米耐久跑等。这些活 动都能促使学生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观象。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
3.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如小羽毛球、小排球、小足球等活动,可锻炼、培养学生果断机智,自制、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质。
4.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活动,如队列操作、武术等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
四、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