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

时间:2022-04-12 21:4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习材料

第1篇

一、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从而增进了师生关系。如果这位教师不仅做不到以上方面,且在上课时无精打采,语言粗俗,不仅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势必对学生起着不良的影响,就无从谈起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影响着师生关系。

二、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一位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他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他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第2篇

调查结果1主旋律教育卓有成效,与学生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薄弱

研究者列出12项学校普遍进行的德育内容,即劳动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让教师和学生分别对这12项内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学校12项教育内容实施效果的评价位次大致相同,80%以上的教师和学生都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排在前三位,充分说明近几年学校在主旋律教育方面卓有成效。而被排列在最后三位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也基本一致,它们是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反映出这三项内容是学校德育的弱项。

在与此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对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满意度的评价调查中,也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研究者列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诚实正直、助人为乐、关心国家大事、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共10项内容,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的排位基本一致,教师、学生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是尊敬师长、文明礼貌、热爱祖国、热爱集体;而被教师、学生排在后三位的师生不大满意的是心理调节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关心国家大事。在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内容需求的调查中,研究者列出交通规范、文明公约、行为规范、自我保护常识、个人修养、竞争与合作、劳动态度习惯、时事与政治、择业指导、家政指导、法律常识、环境与生存等12项内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排列前三位的依次为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公约。其中,初中生的排位与学生总体相吻合,小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与学生总体的不同之处是排列前三位的有交通法规;高中生与学生总体不同的需要是法律常识。

分析与建议

这些年来,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调查反映出比较薄弱的是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公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又各有侧重,小学生是交通法规教育,高中生是法律常识,初中生是自我教育。可以看出,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各自生存发展中急需要指导的,而这些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由此可知,学校德育的内容应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进行系统教育,以保证实施内容的完整性、稳定性,防止随意性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依据学生品德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可能,使内容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才是学生可接受的、发展性的德育。在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德育的功能除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外,还应有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功能。学校德育也应增加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诸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儿童消费、权益保护等,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调查结果2教师、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起作用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别,学生列于首位的是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则是班会

研究者列出大型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班会、团队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科教学渗透、个别学生教育共8个学校普遍运用的德育途径,让教师、学生对这些德育途径所起的教育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发挥作用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别。学生认为所起作用很大、较大的途径排列前三位的是社会实践活动、大型教育活动和课外活动,而教师排列前三位的是班会、大型教育活动、个别学生教育。其中差别比较大的是社会实践活动、班会和个别学生教育三项。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作用最大,而教师却将其排列在第四位,相差3位;教师认为班会作用最大,而学生却将其排在了第四位,同样相差3位。对个别学生教育教师排在第三位,而学生排在了第七位,相差4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对军训、参观访问、郊游野营、文艺联欢、体育竞赛、公益劳动、兴趣小组、科技活动这些学校常用的德育活动形式哪个最喜欢呢?各年级学生一致最喜欢的是郊游野营,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共有1243人选择了它,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4.6%,明显高于其他活动形式,经统计分析,此项活动与其他7项活动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调查也反映出,在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起作用的评价中,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被教师排在了末位,学生则把团队会排在了末位,思想政治课也只排在第六位。在对学生关于学校德育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研究者列出校园环境、校风、班主任工作、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团支书辅导员工作5项内容,学生相对不太满意是后两项内容,其中高中生对团支书工作满意度最低,仅为36.7%。在关于学生对德育活动形式喜欢程度的调查中,公益劳动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活动形式,喜欢的人数只有24人,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87%。

分析与建议

调查反映出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情有独钟,而教师对它的作用却认识不足,在这一点上反映出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和感受上的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断扩大,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德育实效。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讲授和理性理解,重知识灌输,忽视实践体验,这恐怕是德育的失误之一。因此,学校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科学考察、远足等。当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讲究真实性、针对性和学生可接受性,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和盲目性。像学生之所以最不喜欢公益劳动,一方面原因,反映出学校、家庭、社会对公益劳动不重视,另一方面原因,有些学校组织公益劳动单纯为完成任务而劳动或为宣传而劳动,没有把它纳入学校德育计划,没有作为学生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桥梁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这是学生不喜欢公益劳动的主要原因。

教师、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起作用的评价存在如此明显的差别,反映出教师教育观念上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教师对班会、个别学生教育这种自己主导下所实施的教育途径或方法评价较高,而没有注意学生的感受,没考虑到外在的教育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在调查中,问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回答“喜欢自己组织的活动”的学生有1925人,占总人数的69.3%,而“喜欢班主任组织的活动”的学生只有225人,仅占总人数的8.1%,说明学生喜欢自己搞的活动,不喜欢教师主导下的说教式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不喜欢封闭式的、死板的教育。而我们的德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简单的问题,反映出德育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忽视学生主体需要的问题。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还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教育,这样的德育学生怎能乐意接受呢?在调查中反映出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团队工作不满意,以及对班会、个别学生教育比较低的评价,恐怕都有这方面的原因,并且可能是主要原因。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首先要解决的不是途径、方法问题,而是观念问题,观念更新才能引起方法的变革。现代德育观念强调发展人的潜能,焕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只有学校德育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德育的实效性也就会不断增强。

调查结果3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对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评价高于对教师德育能力的评价;“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了解学生”的德育能力得到学生相对最低的评价

研究者列出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举止文明,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廉洁从教,尊重家长8条教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学生对教师遵守这些规范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无论是教师自评,还是学生他评,都对教师遵守这8条师德规范给予一致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平均满意度在86%以上,教师的满意度每项都在93%以上,学生的低些,也都在82%以上,其中评价最高的是“爱岗敬业”这一条,教师、学生分别为98.1%、92%,经统计分析,二者无差异;评价最低的是“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经统计分析,二者也无差异。

在教师问卷中,研究者调查了教师群体对自己11项德育能力的评价,认为很符合、基本符合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了解学生的能力占84%,把握德育内容的能力占76.3%,灵活运用德育方法的能力占67.9%,组织活动的能力占73.6%,语言表达能力占76.1%,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占61.6%,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能力占76.4%,创设良好德育环境的能力占67.7%,个别谈话能力占79%,转化后进生能力占65.9%,教科研能力占54.3%。教师对自己德育能力的评价明显低于遵守师德规范的评价。相对比较弱的能力是教科研能力和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虽然学生对教师德育能力的评价认为很符合、基本符合的均超过60%,但是普遍低于学生对教师师德规范的评价。在“了解学生”这一项,教师自己的评价和学生对其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教师的百分比为84%,在11项中比例最高,而学生的平均百分比刚刚超过60%,其中高中学生仅为45%。

分析与建议

调查反映出,教师普遍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在“爱岗敬业”这一条上,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说明教师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但调查也同时反映出,“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这一条,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评价在这8条里都是最低的,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热爱、尊重、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基础,调查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上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德育能力是实现德育目标的现实基础。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发展变化,都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知其“心”,才能恰当地运用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德育才能有针对性。调查反映出的学生对教师了解学生能力很低的评价,应引起教师的重视,要从转变观念入手,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调整心态,改进方法。

调查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相对较低,这是客观实际也是教师的需要。面对德育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研究探索,揭示规律,寻找新方案。教师参与教科研是使自己工作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的重要途径。心理诊断与辅导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新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但是学校缺乏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德育干部自然就担负起了这个责任,因此,需要加强培训指导。同时,所有德育工作者都应掌握一定的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这对了解学生,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调查结果4学生对德育的评价与需求存在明显的年龄阶段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对德育内容、德育途径还是对学校、教师工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评价都有显著差异。他们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评价的水平也不同,对德育的需求也不一样。在对学校12项德育内容实施效果很大、较大程度的评价方面,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小学生对各项内容实施效果很大、较大程度的评价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5.9%,初中生为47.2%,高中生为36.5%,高中生与小学生相差19.4个百分点,与初中生相差10.7个百分点。除第11项青春期教育、12项民主与法制教育外,前10项内容都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呈阶梯状递减趋势,年级越低评价程度越高,年级越高评价程度越低。青春期教育初中高于小学和高中,这是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民主与法制教育初中生与小学生持平。

在对8条德育途径所起作用的评价上更明显地表现出这种差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段学生对德育途径所起作用很大、较大程度的评价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呈阶梯状、递减趋势。年级越低评价程度越高,年级越高评价程度越低,小学生对学校各项德育途径作用评价最高,平均达78.2%,其次为初中生58.8%,高中生仅为44.6%,高中生与初中生相差14.2个百分点,与小学生相差33.6个百分点,经过对各项途径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极显著,可以说,学校德育途径的作用与学生的年级、年龄呈反比。

学生对教师德育能力以及对学校德育工作总体满意度的评价也都同样呈现出这种差异。

第3篇

*区*医院位于*的最西部,是一所集精神卫生专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重功能的大专科、小综合医院。建筑面积8530㎡,开设病床28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工勤173人,其中女职工占82%,院领导班子5名,女性领导占60%。

1996年12月,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区卫生局领导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将*区精神卫生保健所合并到了*医院,建立精神科病房,解决我区精神病人住院难的问题,同时缓解精防所资金不足、无法开设病床、*医院床位使用率为零的窘迫局面。开辟了一条“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之路。当时,*医院房屋老化,设备陈旧,办公、诊室条件简陋、门窗破旧不堪。因此,首先需在原房屋布局的基础上装修、改建精神科病房,为了节约资金,医院决定不请施工队,发扬*医院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用全体职工的双手创造奇迹。虽然他们大部分是女同志,但抡起大镐就象年轻小伙儿,温雁美、刘喜俊年近50岁,和大家一样拆墙搬砖,每天晚上回到家都是腰酸腿疼;栾淑珍感冒发烧坚持缝制被褥……全院上下,同心协力,没有休息日、没有加班费,谱写了一曲“领导率先垂范,党员吃苦在前,群众奋勇争先的奋斗者之歌,提前完成了开设病房的前期准备工作。

从*年2月收治第一名病人开始,医院便感觉到了肩上的重担和道路的艰辛,因为我们主要面对的是特殊的患病群体——精神病人,他们思维障碍,行为异常,甚至自伤或冲动伤人,严重者将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安定。因此,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倡导“爱心、热心、耐心、责任心”四心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温馨、舒适的诊疗环境。

我院近年来逐步建立了全区精神卫生三级防治体系,完善了社区管理制度,规范了社区建卡、随访,开展社区讲座、普查、流调等工作,社区科的同志全部是女同志,不畏严寒酷暑,穿行于大街小巷,走访于病人和居委会之中,但由于面对的是失去理智的精神病人,故工作难度很大,有时被病人拒之门外,有时被病人大打出手,特别是当有社区病人发病时,我们承诺接送病人到医院治疗,这就意味着医护人员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有时被病人抓的满脸和脖子都是血迹;有的病人要跳楼,她们做工作诱导几个小时;有的病人在街头奔跑,他们在后面紧追不舍;特别是有的病人手拿钢钎、锤子的都有。一次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接病人,门刚刚打开,只见一把磨的铮亮的菜刀出现在眼前,后面是一双瞪得发直的双眼,接着便是一声高喊:“谁敢上就砍谁”,怎么办,回去吗?那么病人这种状态极有可能伤及他人,同期而至的公安人员也束手无策,而此时,一步步接近病人,走向危险的就是我们医务人员,他们采取各种方式与病人交流、聊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乘其放松警惕、犹豫之时,迅速抓住病人手腕,夺下菜刀,将其约束保护,才将病人顺利送入病房。

精神科病房内78%是女同志,其勇敢而又温柔的特性在这特殊的岗位上发挥着巾帼女杰的作用,她们治疗护理的病人难度更大。如一患有强迫联想症的病人,因患皮肤病给其使用外用乳膏涂抹患处而联想到女人,其疾病复发,躁狂兴奋,打骂护工,科护士长杨广秀马上指挥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约束保护,遭到病人拒绝反抗,情绪持续亢奋,由于杨护士长冲在最前面,病人顺手勒住杨广秀的喉咙,万分危急,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之下,她才被解救出来,又继续投入到病人的治疗护理之中。可以说,精神科的医务人员遭到病人的打骂已不是鲜为人知,然而,她们以伟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理解了病人,她们忍住委曲的眼泪,用金子般的心关爱每一位病人,住院医师喂饭、清洗内衣裤、大小便护理更是每天的生活护理内容,由于病人定向力障碍、思维紊乱,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有的病人故意在床上大小便,甚至到处乱抹,向护士脸上喷饭等,护理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甚至有些女病人的经期都需要护士料理。一名躁狂病人每日兜装一把菜刀,扬言要杀人,被家属送入病房后话多,指着护士骂,向医务人员挑衅,故意尿床,并将大便抹在墙上,医生、护士没有嫌弃他,而是更加关心照顾他,医生每天为他做心理治疗,护士每天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尿床后马上为他换上舒适的新床单,20余天后,精心的治疗和人文的护理使他的病情明显好转,为了感激医务人员,他主动协助护理工作,照顾病房中年老体弱的病人,如喂饭、接尿、搀扶行走等,家属深有感触的说:“他这是第5次住院,在你们这儿是第一次,但却是恢复最好的一次”。

病房中有部分“三无”病人,举目无亲,长期以院为家,生活非常困难,院党支部和工会每年号召职工集中为病人捐献衣物和生活用品,如毛衣裤、秋衣裤、衬衣、鞋袜等。精神科的同志们随时将自己家中的衣物捐给病人,我区卫生局、红十字会也为病人捐赠衣物和生活用品,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

老年科病房是一支新生的娘子军,他们收治的病人大部分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病人,是集治疗、护理、保健、康复、临终关怀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病专科病房,医务人员11人,其中女性职工10人,占98%,在全部医疗、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她们在科主任边秋凤的带领下实施人性化服务,一改常规医院直接叫病人名字、床号的习惯,改称为“大爷、大妈”、“爷爷、奶奶”。患者入院时做到了有迎接问候声,操作前有解释声,合作后有感谢声,节日、生日时有祝贺声,出院时有祝福声,使老年病人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由于需要入院的老人多是行动不便或是家属工作很忙的情况,于是她们多次亲自接老人入院,如:现年85岁患有老年痴呆的李氏,家住八角北路,身边只有一个患肾病的60多岁的女儿,行动不便,老人的生活起居都无人料理,更不用说基本治疗护理了,在老人女儿向我们表达了希望能接收老人入住老年病房的意愿后,医务人员从居民楼四层,手把手地把老人用担架抬了下来,送入了医院治疗护理。另一位李士杰老人,是一位孤寡老人,因为患有老年性痴呆,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经常流落街头,饮食起居完全没有保障。在其外甥女跟她们取得联系后,科室同志按老人比较常走的路线分头寻找,在家属的帮助下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在路边找到了迷茫的老人,当时老人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精神状态极差。在接老人入院治疗的半年后,老人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精神已经比较稳定,而且身体状况日益好转,饮食起居均比较规律。家属看到自己的老人健康状况不断改善,感动地对我们说:“是老年病科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这样一支先进的医疗卫生队伍,这样一个坚强的群众集体,在鲜为人知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时时刻刻播洒着爱的希望,日日年年传递着人间的真情,使得*医院有了长足的发展,院容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收到病人及家属送之锦旗28面,连年获“*区文明单位”称号,曾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

第4篇

【关键词】 多元视角 学习材料 田忌赛马

“田忌赛马”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的学习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寻求最优的策略,并在此过程中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以往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按照教材的编排,从“田忌赛马”的历史故事引入,接着抛出问题:你知道田忌是怎么安排的吗?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结合生活中的比赛进行练习巩固,最后课堂小结。这样大众化的教学,学生学习了之后的确有所获得,但对于优化策略的理解并不深刻。究其原因在于学习材料,尤其是探究的学习材料的设计和使用。用田忌赛马的故事来探讨优化策略,有诸多局限:学生对田忌赛马的故事并不是很了解,课堂上学生兴趣不大;古代故事既成事实,不能随意改变;对阵的各级马匹,容易混淆;在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又显得比较生硬、跳跃,不容易和其他学习材料联系起来。

学习材料是教师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资料,是学生课堂探究的核心载体,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教师需要通盘考虑、合理整合课堂学习材料供学生探究思考,引领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数学学习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需要怎样取用呢?下面以“田忌赛马”教学为例,谈谈基于多元的视角统合学习材料进行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基于学生主体的视角――切合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和运用学习材料时,需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考虑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唤起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经验,从而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学生以往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只是为持续学习提供了可能的思路和方法,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检验,从而巩固或形成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就能够使课堂风生水起,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扑克牌游戏好不好?(好啊)

出示游戏规则:每人抽3张牌,一对一PK,点数大的赢。

师:明白游戏的规则了吗?(明白)准备好了吗?

学生一起回答:准备好了!

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投影,等待电脑发牌。

1.唤醒生活经验

鉴于田忌赛马故事的局限,笔者将探究性学习材料更换为扑克牌比大小。扑克牌比大小作为一种游戏,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游戏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经验,学生都经历过,而且在以往的游戏过程中已经有初步的、比较模糊的策略,能够依托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入的探讨。扑克牌比大小主要是比数的大小,比起对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进行比较,要直观、清楚很多,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便于学生比较、讨论。

2.依托知识基础

在学习“田忌赛马”之前,学生通过“烙饼问题”和“统筹方法(沏茶问题)”的学习,对优化的策略已经有所理解,田忌赛马的策略可以丰富和深化优化策略。而学生原有的课堂学习活动经验也为开展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把握学习关键

学习的关键是学生针对学习的内容在学习上所遇到的疑惑和困难,教师需要在关键点上下功夫。“田忌赛马”的优化策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在不自觉地运用,但对于背后的原理并不清楚,或者没有去思考过,只是“知其然”,没有达到“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学习材料将重点放在为什么这样安排上。

二、基于材料本身的视角――一材多用

课堂上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提供很多的学习材料,因此,就要在同一个材料上下功夫,将学习材料用足用透。材料本身并不是数学,而是只提供了一个例子、一种现象,我们要从中去探寻背后的数学特点和本质。学习材料不能机械化、封闭化,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进行适当的变化,以巩固、深化、拓展学生的认识。这种变化可以有两种:一是学习材料本身,仅仅改变问题;二是适当改变材料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条件,而问题不变。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

【教学片段2】引入经验初用

出示游戏规则:每人抽3张牌,一对一PK,点数大的赢。

师:谁能赢?

生:不一定。

师:如果小红想要赢,需要怎样出牌?

学生思考了一下:3、8、6。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3对9,8对7,6对4,三局两胜。

师:是这样吗?

学生齐声回答:是的!

教师出示两组扑克牌:9、7、4和8、6、3,先让学生初步给出对策。课堂上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马上就有了初步的对策,这是由于在现代的生活中,很多的比赛和游戏一般都是按照三局两胜来进行判定的,学生平时听说过、看到过,甚至也使用过。这与教学的预设相一致,说明这样的材料已经很好地引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片段3】枚举验证细用

师:小红是不是只有这样的安排才能取胜?

生:要把小红所有的出法试一遍才能知道。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试一下吧。请拿出练习纸,根据要求完成在练习纸上。(练习如下)

活动要求:

(1)独立思考,并填写表格。

(2)小组合作讨论:

怎样做既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

观察这些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完成表格,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先是8、6、3,小明赢;再是8、3、6,小明赢;再是6、8、3,小明赢;再是6、3、8,小明赢;再是3、8、6,小红赢;再是3、6、8,小明赢。

师:他们组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有什么好处?

生:从大到小,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也可以从小到大,这样也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是的,有序思考是非常好的方法。观察这些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红总共有6种方法,但是只有3、8、6这一种方法才可以获胜。

学生前面已经给出一种解决方法,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的学习不能止步于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挖掘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用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只有这一种方法能赢,这样便清楚地凸显出优化策略的价值,使学生初步理解了优化策略。另外,在枚举的过程中,也巩固和深化了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片段4】更换条件变用

师:如果允许小红换一张牌,但不能比原来的大,你准备怎么换?为什么?

生: 把6换成5,5还是比4大。

生:也可以把3换成2,反正都是要输的。

生:3还可以换成A。

师:A表示几?

生:A就是1啊。

师:可行吗?

生(齐答):可以。

师:为什么不换8呢?

生:小明已经是7了,不能换了。如果换了,就只有一张比小明大了,那还赢得了?

师:刚才我们换了这么多,什么是不变的?

生:有两张牌比对方大。

生:用最小对最大,保证另外两张赢。

生:还要后出牌,如果先出牌就输了。(学生都笑了起来)

师:这也是很关键的哦。

接下来,对于前面用于探讨的学习材料主题并没有更换,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让学生有条件地换扑克牌,使学生迁移出牌的对策,深化优化的策略。其实,这里每张牌的点数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小红的三张牌只可以换其中6和4两张,另外一张8不能换;6只能换成5这一种换法;而3却可以换成2或A,换牌的策略比较多样化。然后将这些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沟通,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使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了优化的思想。

三、基于学习内容的视角――三向拓展

巩固拓展练习是数学学习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积极意义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巩固拓展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延伸:介绍知识背景、横向联系应用、纵向深入提升。学习材料便可以根据这三个方向来设计和安排,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沟通。在沟通和比较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形成更加立体、完善的认知结构网络。

【教学片段5】介绍知识背景

师:你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

出示“田忌赛马”:田忌和齐王赛马,他们的马都分为上、中、下三等,然而齐王的每一等马的实力都比田忌的马略强。

师:田忌要想取胜,该怎么安排?

齐王―田忌

上―( )

中―( )

下―( )

学生很快就填写完毕。

生:田忌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三局两胜取胜。

师:你能说说扑克游戏和田忌赛马的共同点吗?

生:要先看对手出什么,再考虑自己出什么。

生:比对手弱一些,就要放弃一局最差的,努力去赢两局。

生:要全部情况综合起来考虑,合理安排,才能取胜。

师:你们真厉害!后来人们把这种合理安排、以弱胜强的策略称为“田忌赛马”。

在理解优化策略的基础上,重现田忌赛马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知道田忌运用优化策略取胜。通过这样练习的形式来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和熟练优化的策略。通过寻找扑克牌和田忌赛马之间的联系来深化对优化思想的认识。

【教学片段6】横向联系应用

师:你觉得田忌赛马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呢?

生:比赛。

师:能具体一点吗?

生:乒乓球比赛,用最弱去跟对方最强的比,最强的跟对方中等的比,中等的跟对方最弱的比。

生:玩拍手游戏也可以用到啊。

师:是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用上田忌赛马的这种策略,我们肯定可以把事情完成得更好。

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重新回到生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并在横向联系生活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认识,增强应用的意识,促进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片段7】纵向深入提升

出示拍球比赛:如果比赛中每个人都发挥正常,乙队怎样对阵才能获胜?用线连一连。

学生自主完成之后展示交流(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师:这么多的对阵策略都可以取胜,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最少取得三局胜利。

生:用强的三个人跟对方弱的三个人比,用弱的两个人跟对方强的两个比,就能取胜了。

生:要事先合理安排好。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有道理,看来田忌赛马的优化策略还是很有用的。

从三局两胜到五局三胜,形式不同,场数增加,并且有多种取胜的策略,这是对田忌赛马优化策略的巩固深化和拓展。教师提供的探究性学习材料尽可能包含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层次思考和解决问题,达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在展示了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沟通提升。这里的沟通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方法背后共同的策略――优化。在沟通和比较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每种方法,从而形成更加立体、完善的认知结构网络。

数学学习材料的设计和运用,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材料本身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情况,放到课堂中,能够真正达到使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目的。当然,教学的预先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课堂实践中,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将预设和生成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学习材料应有的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东艳.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王海儿.大 “ 材”小用与小“材”大用――数学学习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利用[J].新课程阳光,2009(5).

[3]章志良,汪元英.使用学习材料的几点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07(6).

第5篇

【研究思考】(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体积与容积》为例)

针对教材的安排、学情分析,我们提出了如下问题的研究思考:

(1)体积概念的核心是“空间的大小”,学生先前对空间的认识有多少?我们应选择怎样的素材使抽象的空间大小更直观,理解更深刻?

(2)对学生来说,体积意义理解非常抽象,选择怎样的素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此意义?体积概念又容易与哪些概念混淆,该怎么区分?

(3)比较体积大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在教学中如何结合体积大小的比较,使学生对体积的认识更加深入?

(4)容积概念与体积有着特殊的联系,用什么样的素材来引导学生清晰地把握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实践】

一、情境性素材,让概念的内涵更显性

思考一:体积概念的核心是“空间的大小”,学生先前对空间的认识有多少?我们应选择怎样的素材使抽象的空间大小更直观,理解更深刻?

从两个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空间是体积、容积概念的核心内涵,是学生正确认识体积的基础,但“空间”是“空”的,非常抽象,比较难理解,那我们选择怎样的素材让“空间”这一概念的内涵更显性呢?教材中是同时以实验来演示红薯和土豆占有空间的,并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为了强化学生的感知,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用情境性素材让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占空间”。

师:(出示形状不同、体积相近一个土豆和一个红薯)请比较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生1:土豆占的空间大。生2:红薯占的空间大。师:书上设计了一个“土豆和红薯哪个占的空间大”的实验,你能看懂吗?谁上来试试?(让学生上来演示,将细绳系住土豆,放入1号量杯中完全浸没,上下拉动,观察水面变化)师:把土豆放下去为什么水面上升了?生:因为土豆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师:当土豆完全离开水面时,水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下降了,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让学生充分感知土豆“占有空间”)生1:通过实验发现红薯的所占空间大一些。生2:老师,生1说得不对,实际上是土豆的水面上升得高一些,应该是土豆占的空间大一些。生1:书上写是红薯的所占空间大一些。师:你是相信书上写的,还是实际做实验的结果?生1:相信实验做的。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运用了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验证了土豆和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且所占的空间有大小。(教师揭示概念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从这一个小小的实验材料的选择的变化来引导孩子深度思考,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同时,实验中加水对比,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大小判断标准,能加强学生对空间大小的认识,突破了体积概念中“大小”这个难点的同时,也凸显了概念的本质,并且树立实验要尊重事实的意识。

二、比较性素材,让概念的认识更准确

思考二:体积意义非常抽象,选择怎样的素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体积概念容易与哪些概念混淆,该怎么区分?

体积的本质指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个本质属性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且很难理解,学生在理解体积时容易受已有的学习经验影响,把它与表面积、重量等混淆产生模糊的认知。针对这个问题,选择怎样的学习素材更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呢?对于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学生会说表面积越大的物体的体积越大。为了形象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用两本书和两个充满气后一样大的篮球,就可轻松突破这一难点。在学生举例均以表面积大物体就大的情况下,教师出示两本面积、厚度不同的书。(一本很厚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小学数学教师》杂志,放在实物投影上)

师:请看,这两本书谁的体积大?生:《小学数学教师》的体积大。师:为什么?生:因为它的封面大一些。

教师再出示真实的书,让学生判断谁的体积大,怎么验证。

生:把《小学数学教师》对折,这样封面就与另一本书一样大了,再比它们的厚度,就知道《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的体积比《小学数学教师》的体积大。

师:观察这两个篮球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关系?(出示两个充满气后大小一样的篮球)生:它们的表面积一样大,体积也一样大。

师:这两个篮球的表面积一样吗?(老师把其中的一个篮球放掉一半气,让篮球凹进去)生:一样。师:那它们的体积一样吗?生:不一样。师:现在你对体积有不同的认识了吗?

……

选择这两种有比较性的素材,经历思辨过程,感悟比较思考,促使学生深度思考。书的素材出示时,学生的第一感觉是杂志的体积大,很快又感觉不是这样,这就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利用这个矛盾点,很好地区分了“表面积”与“体积”。 接着出示两个球,在球的充气与放气的变化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与交流: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体验物体的形状与占有空间的不同,进一步加深对体积与表面积的理解。

三、结构性素材,让概念理解更本质

思考三:比较体积大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如何结合体积大小的比较,使学生对体积的认识更加深入?

比较体积大小的常用方法有目测法、排水法、单位体积刻画法。对于前两种学生都能轻松获得,所以我们在教学时着重在“借助单位体积的数量,比较物体的大小”上进行思考。

课件出示:

(1)图1和图2 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 说说理由。

总结:上面图中的物体,位置的变化、摆放方式的变化,不会改变物体的体积大小。

(2) 逆向题:下图中,图3所示物体被24个小正方体填满,图4所示物体被 20 个小正方体填满,谁的体积大?

教师追问:为什么现在看小正方体的数量,不能比较出体积的大小呢?(原来所装小正方体的大小不同)

通过上述两题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知道物体的体积不会因为摆放的不同而改变;也让学生领悟,如果小正方体的大小一样,那么谁的数量多,谁的体积就大。通过第二小题得出,只知道小正方体的个数并不能判断谁的体积大,还要看小正方体的大小。由此,学生自然得出要比较物体的大小,必须用大小相同的“单位体积”。这组材料非常注重材料内在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这结构性的素材凸显了数学本质,深化了概念理解,传递了“以数解形”的数学本质,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四、思辨性素材,让概念的联系更清晰

思考四:容积概念与体积有着特殊的联系,用什么样的素材来引导学生清晰地把握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容积与体积是有紧密联系的,所以在有了前面的空间与体积的认识后,对于容积的概念教学,关键是凸显出它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木块。

师:我们可以怎样知道这长方体木块的体积?生1:我们可以量出它的长、宽、高,把它的体积算出来。生2:算出整块木块占空间的大小。

师:这个木块有容积吗?生:木块没有容积,木块的容积是0。师:怎样把容积是0的木块变成有容积呢?生1:我们可以在木块里面挖一个洞。生2补充:里面要能装东西。

课件演示在长方体木块的中间挖出一个小长方体。

师:现在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木块的容积?生1:我们可以从所挖的里面量出它的长、宽、高,再算容积出来。生2:我们可以在里面装满水,再量出水的体积。

课件演示:在长方体木块的中间继续挖,使里面的长方体变更大。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木块里面的长、宽、高增加了,木块的容积变大了。生2:我发现木块本身的体积变小了,因为中间部分被挖掉了。

师:现在在这木盒中,嵌套一些更小的盒子(放入2个),你发现这个木盒的什么变了?生:容积变了,变小了。师:假如老师在这木盒的外面不断地裹上包装纸呢?生:体积变了,体积变大了。

……

案例中教师从长方体木块的体积入手,引导学生经历了容积“无中生有”的过程,运用思辨的素材让学生体会体积与容积的联系和区别,感悟体积和容积“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容积”概念,加深了学生对“体积与容积”概念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素材是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有效的学习素材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和反思,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提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的数学教学材料,提供更具有丰富数学结构的数学教学材料。”“学习素材”不是教学设计上简单的“教具准备”,也不是简单的《数学课程标准》上指出的“数学要联系生活,拿生活为引皆可做文章”,而是教师要用一颗细致的心去研读教材,思考和挖掘每一个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成就深度学习,这样数学课堂才会更充满活力,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杜海良.让概念教学走向精致――《体积与容积》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3,(8).

第6篇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认识

新的课程计划将所有课程分为三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国家课程中新增的一门必修课程,更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许多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征。开设这门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地、探究式地解决与自身联系密切的学习、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同时获得积极的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2]。

增设这门课程,在宏观上有利于改进我国基础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微观上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非学科课程知识的总和,更不是“非主科”内容的总和。它是对前几年提出的“活动课”的继承和发展[2],要求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确立一套或多套解决方案,进行试验和探究,其中可能变换各种方法,反复循环直到成功(或失败),总结经验,最后以一定的活动向外界作出反馈。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

首先是学生自主性:在信息技术部分和劳动与技术部分,学习内容一般由教师根据教材或学生实际给出,在学习过程中就提倡任务驱动式的探究性式学习,在研究性学习部分,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主参与活动和研究等一系列步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则主要作为以上三个部分的载体,其本身就明显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课程的实践性也是一大特征,是由自主性所引发的。

其次是内容的综合性。活动中牵涉的知识、技能一般是多方面、多学科的、综合的。信息技术部分大力提倡课程整合,反过来其它学科提倡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进行课程整合。劳动与技术往往与制作、创新、发明联系在一起,,也明显体现综合性,新的七年级教材就非常明显体现这一思想。

再次,学生在一系列活动后应有一定的反馈活动,如报告会,成果展览,小发明,科技制作,写论文,演小品,演讲等,甚至是专题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它教育环节的关系

1、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新课程计划要求所有学科都要有一定比例的课时用于探究性教学,这种课是属于该学科内部的探究性学习,而综合活动实践课则突出跨学科的,甚至是超学科的,即不属于任一学科内容的。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拓展思维的广度,借此将知识融会贯通,大大促进综合能力,这种作用是学科教学所达不到的和不能替代的。下图为新老教学体系中教学思想的变化。

2、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升学考中的体现:自02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起,已提出高考、中考的各学科均有综合探究性的大题目,并努力在其它题目中体现这个思想,特别是高考的X科目,除了希望实现大综合外,还要实现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占15%-30%的目标。这几年的高考、中考题不断朝降低解题难度,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度和综合应用能力方向发展,显然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这个评价思想会得得到进一步加强。

3、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课程的一部分,它的教学原则、目标、基本内容范围、教学时间由教育部制订,学校或其它教育行政部门无权改变,。但它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是没有教材(不提倡编写学生用书)、形式不固定,相对学生而言,指导师可以不固定。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当地教育资源确定教学内容、目标及形式,可以自编教学提纲。一般只针对一项内容,展开深入学习和探究,如小发明、书法、集邮、小学一二年级的信息技术等,并努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在某些情况下两者内容、形式可以相同,但两者的发展方向不同。

4、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关系:首先,综合实践活动是要求所有学生参与的课程,课外活动是针对数量较多的部分学生的,如有些学校举办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等,兴趣小组则针对一小部分学生,往往带有竞赛辅导的作用,如信息学奥赛,航模、书法、运动队、科技等各种小组开工存在的活动等。可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以实践为主,锻炼综合能力,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是针对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不排除教学为主学习方式,以专业和钻研为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三者之间内容上互有关联,时间上可以互相穿插。要注意的是要朝各自的特征方向发展,不能是简单的代替。

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有关问题

1、理清四部分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的四部分并不是平等的和同类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核心和重点,其它三个部分一方面为研究性学习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学习目标和特有教学形式,但同样也具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这也是把这四个部分归入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所以原则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有四种课型,其中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的课型是在传统的课型上进行改良的形式,主要为自身教学目标展开的,这里不展开论述。

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四部分关系是: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并展开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完成较为简单的,带回有意义且一时不能解决的(注意: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来源不一定来自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后续的活动则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探究、调查和学习,直到课题完成,最后向外界课题的成果(反馈性活动)。这整个过程会经常用到信息技术和以手工制作为代表的几种技术性劳动,用于查找资料、制作研究工具和辅助反馈性的活动的实物等方面。

下文所讲“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围绕研究性学习的部分。下图是四部分的关系示意图。

2、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障碍:可以说中国两千年的教育文化,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科学而轻技术的思想,这既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的原因或需求,也成为在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思想障碍。包括广大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应放远眼光,努力学习,转变思想,才能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

3、理想的师资结构和当前形势下的师资调配措施:基于四部分的关系,理想的师资结构应有两种专职教师和两种兼职教师: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两方面是专职,另两方面则由各学科教师兼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有专职教师,但一般学校应有一二人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例如教科室主任负责研究性学习,政教处主任负责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我省的新课程计划将信息技术课独立出来,劳动与技术(原称为劳动技术)则是半独立,它们都有规定的课时,指定的教材,这种做法也说明了上文所述的四部分关系和理想的师资结构的合理性。

在当前情况是:本学科刚起步,一缺广泛而正确的的思想认识,二缺操作经验,三缺专职教师,有些学校甚至不能按要求开足课时。如何配置教师,开展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1、缺乏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专职教师的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其它教职工兼职,以保证按上级要求开足课时。2、要对绝大多数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理论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包括一些各级文件要求。通过培训,形成氛围,从而培养一批本学科的带头人。3、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开展学科教学的探索。4、学校要通过制订管理条例来督促教师不占用、改变课程计划中的课时分配。5、排出专门时间开展本课程的教研活动。

4、探究性学习选题[5、6]: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虽然是跨学科或超学科的,但在确定具体课题时,应定位在一个较大领域,如人与自然(科学),人与社会(人文),自我关系(心理),人与文化(文化艺术),或者象工程技术(技术),社会危机(人文)、经济现象(人文)之类,作为指导师,应该熟悉以上各大领域内包括哪些小的领域或具体的可选内容,如: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饮食与健康、情绪调节,消费观念等。当然,这些课题本身可能在几个领域中交叉。当一个主题确定后,一般会有所侧重于某些教学的学科,例如:对乡土历史、人文情况研究的,侧重政史地方面;联系课本,进行实地污染调查,即侧重理化生。如果选择范围在一个学科内部的课题,主要由该学科教师安排探究性学习,超出一个学科,又在一个大领域内,带有专题性的内容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5、教材的选用和证订原则:这几年,由于各种原因,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两学科的教材和教学配套材料的征订比较混乱。我们依据的原则是(1)、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任何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教材及教材的配套材料,必须经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未经审定的,应立即停止使用”。(2)、试用教材通过教研室征订,正式教材通过新华书店证订。按目前情况,作为试用教材的高二信息技术选修教材(四选一),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高中劳动与技术教材均通过教研室证订,初中劳动与技术

教材(每学期均为多选一)、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均通过新华书店证订。各中小学校和证订工作相关的单位,应密切注意下一学期的订单,注意是否有变,并在弄清其性质后再行订购。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备课

因综合实践活动有四种课型,对应的也有几种不同备课的形式或方法。信息技术技术课的备课与普通学科的备课相差不大,主要区别在于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供不同层次学生作帮助。本文的第五部分中给出比纲更详细的参考内容,活动形式则根据有关原则和实际情况,由指导师自行设计。根据《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等材料精神,我们认为备课的总思路是“学校定方向,教师分组集体备课,个人指导实施”三层次备课。

第一层次: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召开由于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校级讨论会,确定本校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课时安排和功课表编排方法,指导师聘任方法以及活动前后有关的与校外联系,学生组织什么样的反馈活动等等相关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校级会议能一学期召开多次,则更好。

第二层次:以年级为单位,教师分文理两小组讨论本年级学生一学期的具体活动内容与形式。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请某些学生参加。注意:供选内容一般是单一性,要进行合理的组合,使每次活动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环节。再安排时间,场地,费用等,确定分组形式和指导师人选。分组形式可以是按原来的班级进行,如有些内容是与个人能力爱好关系不大的,也可指导师给出可选方案(可以多个),学生自愿选择而分组。本层次应每一到两星期进行一次。

第三层次:教师分组同上,频率同上,加上选聘的指导师,详细准备综合活动的每个步骤,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原则,注意事项等,最后由指导师单独统筹,进一步考虑,付诸实施。

在实施中,有一些具体情况,如:二三层次的备课可能连在一起的;全年级一起活动;对一组学生的活动同时有多位指导师;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一学期集中安排一到两次,研究性学习分配给各班任课教师。

学校安排举例:一学期教学时间共17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每周一节,劳动技术每周一节,实际各用15节,多余4节,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探究性学习共17*2+4=38节,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安排1、远足为主要内容,(远足中调查,采集,回来试验,制作标本、展示板和中华节,详细本处略)一天计7节,2、对社区中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人群健康意识方面进行调查,用于研究性学习(联系初一科学的生理卫生部分内容),再将结果制作成展览板,进行针对性小发明,制作实物在社区中用各种形式宣传。安排不连续的一个上午和一个下午,共7节。两项内容全段教师有所侧重地分工,共同承担指导师角色。这样前七个星期的课已统一安排。接着10周的每周2节,单周两节连排,双周两节分开排,探究性学习由各任课教师分担,分别上侧重某一方面的某一类探究性学习,因有10门不同学科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两次,每次一节或两节,共25节。第二层次的备课采用学科教研组为主的集体备课形式。

变化举例:因担任探究性学习的教师较少,后10周中再安排一个或下午两个下午或一整天用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所余时间仍是单周两节连排,双周两节分开排。只是总周数减少。

五、详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及选择注意事项

(一)、中小学生常见或重要的活动内容

1、中学生日常行为与文明礼仪教育2、法纪法规教育3、各种安全教育4、学习方法指导5、走向社会他人交往、基本人际交往能力训练6、科技小发明7、针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学习8、手脑并用的,左右脑协调,开发右脑的训练。

由于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由任课教师进行指导活动,形式绝不应是讲授式,而应是学生参预活动(为主),也参预准备(为辅),如智力抢答式,猜谜语式,制作并参观展览式,先学生自学、提问,再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看展览、听讲座、看电影等(代答疑),最后写论文,写心得,演小品,小制作等反馈活动。

(二)、中小学生均可选择的一般性活动内容

1、社会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班刊、校刊(校内部分),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社会调查、校内外劳动、社区服务,家庭劳动、成人工作一日体验,参与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以及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科学技术活动:通过发明、科技论文、制作、种植饲养、科学调查、人文考查、探究性实验、利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各种信息传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及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体验或尝试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科学创造意识,有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对待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3、文体艺术活动:通过读书、讲座、器乐、书法、雕刻、工艺制作、影视戏剧欣赏、体育比赛、国防体育、登山、远足等形式,开拓视野,培养学生文学艺术方面的兴趣和感受各种形式的美,认知美,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三)、侧重中学生选择的活动内容:

读书节活动、时事报道、主题班会活动课、社区服务活动、专题夏令营、学习理论、学习方法指导与学法训练活动、智能训练活动、家政、职业指导、走向大自然生物班等自然兴趣组、科技节活动、科技“三小”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劳技兴趣小组、

(二)、(三)部分因是可选择的内容,建议学校确定课题,教师集体备课,以教师个人特长为依据,确定某内容的指导师,学生根据公布的指导师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的模式,也可以按班级指定内容。学校确定课题时,校长、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各学科骨干教师集体商量,要充分考虑课时和课题数量、难度的关系;教师集体备课时,以本年级教师为主,其它相关教师,有关职工,如实验员,或社会上有关聘请的人员要一并参加;确定的指导师可以是本校教职工,或社会上聘请的专业人员;学生必须人人参加,每课不缺。

(四)、课题详细举例

第7篇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学习材料按其使用方式可分为书面材料和操作材料两大类,其中书面材料包括主题情境图、数学问题、数学习题等等。如果所用的学习材料的典型性、启发性不够,会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那么,就如何合理有效的选择学习材料谈谈我的看法。

一、提供可操作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将“静态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更多的转向“动态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提倡更多地将“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更多地考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寻求各种能力的发展。如“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我这样设计:现在我有一根塑料管,将它任意剪成三段,将这三段首尾相连,猜一猜能围成什么样的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出什么样的三根塑料管才能围成三角形。

上述材料的使用,更多地注重生成。学生通过剪塑料管得到的,是原始的、鲜活的学习材料,它所呈现的形式更具有多元性。这样的材料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得探究的情景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

二、提供典型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

提供全面、典型的学习材料,可以为学生的大胆猜想、小组讨论提供思维的凭借,为学生展开自我评价提供有力的例证,使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分数规律的课,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往往由于学习材料的局限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陷入困境。在对教材和这个规律的实质进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始提供了这样一组学习材料:出示12个分数:、、、、、、、、、、、。这些分数中,有分子相同的、有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有分母是3的倍数的、分母是7的倍数的等,让学生通过探究,在交流与汇报中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

这些材料全面、典型,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凭借这些分数逐步摒弃了非本质的属性,自主概括出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

三、提供选择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个性张扬

教学应该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和条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学生自己选择甚至自己提供学习材料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够以自己可以接受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体现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结合学校即将举行的家长会活动引入新课。我们学校就要举办家长会,如果你是班主任,要用300元钱布置教室和购买礼品,你将怎样分配这300元呢?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了多种分配方案。

这里的学习材料完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案、解决自己设计的问题,他们始终能够感到学习就是做自己的事情,是在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教学观。

四、提供开放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思维创新

第8篇

(一)学风的意蕴

学,指学习,具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风,指风气,具有指向性和渗透性。学风,简而言之,指学习的风气。准确把握学风这一概念的意蕴应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三个层面去理解。从哲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在认识客观世界、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心理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从教育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自觉接受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行为方式,学习者应把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视为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概而言之,作为大学灵魂的学风,是指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尚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求学治学上的具体体现。学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学风和学生的学风两项内容,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互动发展,共同形成大学的整体学风。

(二)高校学生学风的特征

1、层次性。高等学校的教学行政设置是分层次的,有校院级、系级、班级等不同层次,相对应就有校院级学风、系级学风、班级学风。又因为高校里的课程设置是分层次的,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还有必修课和选修课等等,同时,学生对待某类、某门课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学风。另外,对学风的评价也是分层次的,有优良学风、良好学风、不良学风和坏学风等。这些不同层次的学风之间既区别又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种纵横交叉、点面结合的网络。

2、倾向性。集体成员共同或相似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倾向,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倾向。不同的集体之间和不同集体成员之间具有或大或小的差别,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在同一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学风会影响集体,而集体的学风更会对每个学生的学风产生巨大的影响。集体学风是一种风尚,它使个体在心里产生难以违抗的压力,有时比权威命令的力量还要大,优良的集体学风对矫正个体不良学风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可变性。学风的综合效应是在较长时间里逐步形成的。一种学风一经形成是不容易改变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与此同时,学风又是诸要素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学风的变化。所以,学风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时刻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其倾向性是可扭转的。这一点正是我们进行学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

(三)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1、学风建设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 ,经济社会的发展越发离不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舞台的边缘走向经济社会发展舞台的中心。当前 ,我国正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同时 ,更要做好国内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有较高的教育质量作保证。再者 ,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主要取决于高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 ,而高校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的取得 ,靠的同样是人才的培养质量、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水平 ,而且主要是看人才的培养水平。所以 ,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学风建设 ,以确保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2、加强学风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担负的社会责任与受教育者具备的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为此 ,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风建设既是学校育才的需要 ,也是学生成才的需要 ,两者的利益密切相关 ,互相一致 ,所以 ,它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只要紧紧抓住学风建设这个关键不放 ,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3、加强学风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一名大学生 ,自觉养成良好的学风 ,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 ,还是对今后的成长 ,都是至关重要的。当今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 ,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关键要看是否真正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及其实践能力。然而 ,要成为优秀的人才 ,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和不懈的努力。大学与中学不同 ,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大学学习的主动性很大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高峰期 ,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黄金时期。而所有这些 ,都贯穿于良好的学风之中。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学风 ,就不会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开放自由的学术风气。学风对于高校学生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在校时期 ,更是影响人的一生。这样 ,学生如果没有崇高的学习目的和在这种目的推动下产生的学习主动性、求知欲和刻苦学习的意志 ,即学习的良好风格 ,不要说成为优秀的人才 ,也许连顺利完成学业都会变得困难。反之 ,如果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格 ,在校学得扎实的专业知识 ,毕业后再以自己良好的学习风格将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的成才之路。

(四)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体系

学风作为一种群体风尚,它不仅仅是个道德问题, 还与学校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管理体系以及社会影响等密切相关。因此,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1、学风建设的基础——诚信道德建设

这里的道德建设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和学术活动中诚信品德的培养。学风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人品质的外在表现,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亦即学习的动力因素问题。因而,学风建设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持久的动力源泉。

第9篇

非常欢迎李局长一行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这对提高我区的机关事务工作水平无疑有很大的鞭策和促进作用,我们将以这次检查工作为新的动力,在今后的机关事务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保障机关高效运转。下面,就我区2012年以来的机关事务工作向检查组的领导作个简要汇报。如有不对和不到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以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促进后勤队伍自身建设

一是按照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总体要求,结合本区工作实际,制定了《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程序若干工作制度》等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全区工作和办事程序,规范办文、办会制度,切实提高了机关运转效率,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也取得了实效。

二是做好政府采购监督工作,成立了桑海开发区招投标办和政府采购办,对政府采购实行统一管理,对项目金额1万元以上政府采购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阳光操作。在今年统一采购新办公桌椅的工作中,总预算金额68万元,采购中标价48万元,节省了经费20万元。

三是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和报上及时公布党工委、管委会发生的信息,使机关干部和区内群众能随时掌握和了解开发区最新动态,同时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有效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琐碎繁杂,涉及面宽。在具体的工作中,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制定了车辆管理制度,在车辆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对车辆实行“三定”制度,即“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定点洗车”,在维修上做到先审批后维修,坚持大额维修要领导签字的严格制度;在加油上,统一办理了加油卡,每月定期充值到卡上,并实行油本制度,对每辆车百公里耗油量建立台账,做到公里数与油量相吻合,并在每个月对节省油费最多的司机实行物质奖励。与去年相比,节省油耗2100公升,计人民币1.3万多元。二是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在食堂管理上谋求一个“俭”字。针对不同的接待档次制定了三套接待标准,在烟酒的招待上也是严格执行,按照“突出特色、厉行节约”的公务接待理念,一般接待只用普通烟酒,并大力提倡使用本地酒水,如本地三花酒、蓝莓饮料等,有效地降低了接待费用;对管委会的招待,只有在接待领导和客商的时候才能签单,并且要经过办公室审批,在结账前都认真核对菜单和款项,12年各部门招待费执行指标情况良好,较11年同期节省接待费15%,合计节省接待经费26.5万元;在工作餐的规范上,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在工作餐就餐后及时在食堂的签单本上确认并签字,防止食堂承包商作假帐。三是制定了卫生管理办法,在卫生管理上力求一个“洁”字。机关卫生是开发区形象的一个体现,在外部卫生管理上,首先是低价购置了一批垃圾箱,其次是创造性地与深圳长城物业公司合作,由公司聘请专业的保洁员负责机关外部卫生保洁;在内部卫生管理上,通过与深圳长城物业管理公司比较,与食堂承包商合作,以每年8万元的低价将办公室内部卫生承包出去,与深圳长城物业公司相比节省了7万元经费,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管理,开发区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对招商引资工作和对外形象展示工作发挥了很大潜在作用。四是制定了会务接待管理制度,在会务管理上追求一个“精”字。会务接待是开发区管委会对外的重要形象窗口,是办公室的重要工作之一。由深圳长城物业公司聘请专门的会务接待人员,专门负责管委会的接待活动;在接待时及时通知会务人员做好各项接待工作,保证服务周到、及时、舒心,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客商对我区的会务接待水平的高度评价和肯定。12年全年共接待475批次,2375人次,其中市级168批次、84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服务水平。

三、以建设节约型机关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工作

按照《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精神,我区成立了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制定了公务用车、办公节能等实施方案,下发了节能管理办法,督促落实节能减排具体工作。一是做好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定期在福万家广场、老管委会前广场悬挂节能减排横幅,在两个报刊栏张贴节能减排画册。印制了机关节能减排宣传手册、宣传画、宣传报共计2000份,发到各个部门工作人员手中,营造了良好的机关节能氛围。二是抓好节能具体工作。在新办公楼中统一安装了节能灯、声控灯,安装了定时开和关路灯等设施,按照一天省电50度计算,一年节省用电15000度;在空调的使用上严格规定:夏天低于26度不开空调,冬天高于5度不开空调,并做到人走灯灭、人走空调关、人走电脑关、人走水龙头关,杜绝了“长流水、长明灯”有效地节约了水电费,降低了经费开支全年累计节水、节电、节油达29.8万元。三是强化能耗监督。安排了专门工作人员对各部门的水、电、油、办公耗材、公务接待等能源消耗指标的统计工作,每个部门确定一名节能减排联络员,每月提供本部门能源消耗指标数据,有效地控制了水、电、油等资源浪费现象。

第10篇

担任**年**班班主任这一年来,无论在教学经验上,还是在班级管理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在我一年的辛苦管理中,不断研究探索更好的管理经验,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得到了学校的认可,被学校多次授予流动红旗。在常规的学校活动,如:路队、卫生、纪律、开展校园读书活动等方面也都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在学习方面我们班级的同学也表现突出,语文、数学竞赛均获得了普通班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收获最多的,还是和我们班的小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的教学管理经验——人文关怀型班级管理。

一、什么是人文关怀型班级管理

人文关怀型班级管理主要是指:作为一名教师先要具有对教师工作的满腔热情,通过实际管理工作,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是对学生的一种承认和信赖,是期望和尊重。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并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表扬。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人文关怀型班级管理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较大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

二、与其他班级管理方式相比较的优势

与人文关怀型班级管理相比较,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普遍运用以下两种管理模式。一是经验型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没有理论指导,凭着感觉走。过去班级管理的经验就是管理的先验指南。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工作滞后,往往是班级管理出现问题时,才知道改变管理的具体策略。这个时候,已经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这种管理方式使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班主任也经常处于应付状态,对工作没有兴趣,表现为随意性大,缺少计划性。就是有计划,也显得形同虚设,没有意义。二是制度管理型。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用制度的形式,予以约束。这个种管理的模式,如果班主任,原则性强,对照班规,不考虑实际,就会开始比较顺当,但坚持一个阶段,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个别同学,用打小报告的形式,经常的反映班级情况。如果没有人反映,班主任也不了解班级里的情况,制度就成为一纸空文。如果为了加强对班级的控制,鼓励学生打小报告,就会养成不良人格。2、师生关系僵化,缺乏感情的滋润。老师为了严格执行纪律,不分青红皂白,不关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也会因为老师缺乏人情味,而出现逆发心理。进而破罐子破摔,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甚至把老师当敌人。更谈不上尊重老师。老师这个时候的教育,就不会发生任何作用了。这样就往往形成了严重的师生对立。

在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把以人为本当作指导思想,就是我们要倡导的理念。所以,班主任要搞好人文关怀,贯彻人本观念,小学生也是有血有肉的,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就是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贯彻民主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富有智慧,思维敏捷,的优秀学生。

三、如何开展人文关怀型班级管理

㈠要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由于环境、家庭等各种原因,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孩子。比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不够认真,一切感到无所谓等等。作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该尽可能的改变这种困境。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比如让这样的学生充当管理小助手,参与班级的管理,既能使同学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能使小助手得以自我表现,体现自我价值。当然,参与班级管理的同学应该是广泛的,而要给每一位同学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内心深处迸出进步的火花。在年末评选“三好学生”时,也不能只从学习一个方面评价学生,要由同学集体表决。这种所谓的“信任”能够从心灵深处刺激学生的心灵,鞭策着他们的行动。

㈡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现在班级管理中倡导一种“挑起来摘苹果”的理论,这一的理论,告诉我们:在某些方面,必须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接受锻炼,才能促其发展。一部分成绩不好或家境不好的孩子普遍存在胆怯懦弱的现象。在全体同学面前,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不能听之任之,而应积极创造情境,逐步培养其自信心,促其性格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曾悄悄地对一位性格内向,很文静的男孩子说:“老师这几天较忙,对班级管理可能力不从心,你愿意帮我代管几天吗?”看着我诚恳的目光,他接受了。之后,我宣布让他代管几天班级,几天中,我观察他,发现他能够组织学生早读,组织学生扫地,有条不紊地组织班级工作。他开始变化了,并且变化出乎意料:性格开朗活泼了,似乎变了一个人。他的变化,更加坚定了我让孩子们“跳起来摘苹果”的信心,我总是寻找各种机会,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孩子们得到了应有的发展空间。

㈢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一个班级犹如一个家庭,班主任也应像家长一样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些家长没有辅导孩子的习惯。这样的孩子由于缺乏自制能力,成绩也许不太理想,班主任不能依据成绩的高低主观去给他们下结论,进而呈现出喜爱和冷落。总有些班主任偏向于心目中的好学生,让他们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座位安排在前面,犯了错误可以不处罚,各类活动优先考虑。其实,这样的结果是可怕的,容易使学生走向极端。好学生因此而骄傲自满,差学生则极易失落,自暴自弃。班主任的角色就是一个平衡杠,调节学生的心理,对差生给予一定的关怀,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而对易骄傲的学生,则适当的来一个“当头一棒”。学期结束时,不能把“优秀学生”等称号授予固定的几个学生范围内,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优先考虑进步较快的同学。让“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同时回响在每个同学的耳边。让这两种声音共同汇集成一种爱,激励每个同学的健康发展。

小学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千头万绪,既要强调成绩,又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养成。但只要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以“爱”作为基础,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以创新的教育方法作为动力,就一定能将班主任工作做好,培养出更多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培养出更多的社会栋梁之才!

第11篇

一、强化主体作用,加强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我们在构建县、乡(镇)、村三级行政服务网络中,充分发挥县行政服务中心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一是大力推进“两集中”改革。督导行政审批事项相对较多的单位进驻中心,中心在进一步完善首席代表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的基础上,推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绿色通道”并联审批制度。同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对审批事项实行实时监控,全面提升了审批事项办结的时效。目前,县行政服务中心设48个服务窗口,进驻各类项目366项。元至九月,共办理审批事项32556件,其中即办件29300件,办结率达100%,承诺件3256件,办结率达95%。二是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组织窗口单位向行政相对人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公开、公共服务、投资与商务等相关的配套服务,编印服务指南、便民手册10000份发到服务对象手中。三是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指导作用。明确县行政服务中心在抓好为民服务工作的同时,承担指导乡(镇)村便民服务工作业务的开展,确保在服务保障上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人员配备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工作经费保障到位、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二、延伸服务平台,健全乡村行政服务网络

我们将便民服务工作向乡镇基层延伸,将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农村“三资”委托中心和综治维稳联动中心办公场所进行整合,建立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并将具有行政审批、行政收费和服务职能的民政、财政、计生、林业、水务、国土、工商等站所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办理服务事项,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体化”办公、“一票制”收缴、“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服务大厅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门头及标牌、统一办公区域、统一进驻项目上墙公示标准并印制告知单、统一工作制度并上墙。坚持以村级组织活动阵地为依托,在各村建设规范的村级便民服务室,做到有牌子,有班子、有设施、有制度、有记载。各乡镇将服务延伸到村组,选聘了1452名农村党员干部为便民服务代办员,统一订制便民服务联络代办点门牌。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及村级便民服务室按照行政管理服务事项、便民服务事项、政府信息公开事项、政策信息咨询服务事项等划分不同办件类型,对即办件、退回件、承诺件、联办件、补办件、件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同时,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按照受理、承办、传递、反馈四个主要环节,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按照受理、传递和反馈三个主要环节,办理为民服务事项,确保了便民项目实实在在,工作流程明明白白,服务措施扎扎实实。今年元至9月,乡镇便民服务厅办理19533件事项,办结率达100%。

三、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发挥行政服务效能

为使服务中心管理规范化、防止便民服务流于形式,真正发挥便民为民的功能,我们制订了《便民服务室工作五项制度》、《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办法》、《便民服务室考核细则》、《乡镇便民服务考核细则》、《室工作制度》、《窗口办件规程》、《工作人员职责》、《为民服务工作人员“十必须”、“十不准”行为规范》、《五件五制工作流程》等制度,健全完善了各级服务体系的工作程序。乡镇便民服务大厅统一制订代办程序、统一工作要求、统一印制便民服务登记簿1000余套,并积极与民政、计生、城建等部门沟通协调,督促其基层站所在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开设业务窗口,全力打造便民服务的平台,不断完善便民服务网络职能。村和社区室也都由乡镇统一制发了制度牌、流程图,保证了服务大厅秩序井井有条,进一步规范了服务大厅的阳光操作和服务窗口的履职服务。同时,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把为民服务领域向生产、生活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以及农村“五保”等特殊群体扩展,马桥镇探索推行了制,过渡湾、寺坪等乡镇把社保、农技、畜牧和财政等业务纳入室窗口办理。城关镇围绕深化服务制,配套实施了党员公开承诺制、一线工作日制度、为民服务月办月结制度、效能责任追究制度和回访制度。后坪、过渡湾等乡镇出台了员补助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为为民服务制的深入推行提供了经费保障。

县、乡(镇)、村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建立后,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被动办为主动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变被动办为主动办,真正做到“把麻烦留给干部,把方便让给群众”,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

一是方便了群众办事。县、乡(镇)、村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全覆盖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群众的办事难的问题。对于这样山大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为民服务制确实方便了群众办事。群众办事再也不需要为找不到在哪儿办、找谁办而操心,再也不需托熟人,找关系,走后门了,现在只需动嘴把想办的事向员一说,让干部跑腿就能办妥,省去了以往办事花费的功夫、车费和其它费用,真正省时、省力、省钱。

第12篇

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围绕创新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机制的目标任务。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目前,各级民政部门重点在社会组织主体培育、能力建设和服务平台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近13000个,已经基本形成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成为主体性力量参与到社会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方方面面,化解社会矛盾、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积极培育社会管理和服务主体。面向基层重点发展公益服务性和融合性社会组织。

近几年来。从制度层面创新突破入手,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大量破土生发以及社区建设实际需要。以备案制方式把社区社会组织纳入管理范畴,并与时俱进不断推出培育发展举措,逐步构建起了县两级上下贯通互补,涵盖登记备案、培育管理、示范创建和优秀表彰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优化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同时,加强分类指导,通过规划引导、政策鼓励、重点培育扶持等方式,大力发展社区公益服务性和农村“和谐促进会”形式融合组织,社区社会组织逐步改变过去自上而下设置多、文体娱乐型组织多的格局,从而与社区和居民的内生性需求更加契合,呈现出从增量走向提质的良性态势。目前,全有社区社会组织7000多个,平均每个社区有社会组织近10个,其中公益服务性组织和融合性组织占到60%以上。社区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改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区居委会的行为方式。北仑区小港街道红联社区自从培育产生了50个社会组织,整个社区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居民的参与热情大大提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由社会组织分担,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荷大大减轻。近2000个以农村“和谐促进会”为代表的融合性组织成为服务管理外来务工人员的得力助手,依托融合性组织开展新老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模式获得全国首届社会创新奖,社会融合组织为基层化解社会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提供了途径选择。

二、着力提高社会组织能力与建设水平。抓规范重引导促提升。

抓规范。通过规范化指标和评估等级运用机制,重点是通过全面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评估工作。发挥评估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增强社会组织的自律管理和发展能力。此项工作已在本级试点开展,首次78个社会组织参加,有42个获得“5A或“4A等级,今年将在全范围各个类别社会组织中推开。

重引导。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以“十个好”标准为引领,重点是通过持续推进“十好百佳”社区社会组织创建活动。加强自我建设,促进作用发挥。经过两轮创建,全已有74个社区社会组织获得级“十好百佳”称号。

促提升。使部分有公益性项目意向,重点是通过福彩公益金资助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性项目。项目可行性高且预期社会效益明显的社会组织获得一定金额的补助,并通过后期的跟踪指导和项目绩效评估,使社会组织不仅有服务社会的积极性,还有服务社会的能力,且服务卓有成效。截止目前,本级和、江东、北仑、镇海四个先行区共投入资金630万元,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项目300多个。

三、推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构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

区试点建立了全省首个区域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资金、场地、项目和技术支持等方式,采取“政府扶持、民间运作、专业管理、三方受益”运作模式。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和成长壮大,发挥社会组织“孵化器”作用。目前,中心已有40多个社会组织参与和进驻,20多个服务项目开始组织实施,各项机制和平台功能初步显现,先后成功举办了百名高龄孤独老人新年圆梦”自闭症家庭社会支持与专业指导”等活动,为社会组织提供培训交流和专业支持20余次,受理居民有关社会服务的热线求助100余次,求助办结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