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意经济

创意经济

时间:2022-09-03 19:28: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意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意经济

第1篇

一、创意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创意经济的概念。对于创意经济的具体含义,纵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认为创意经济就是“源于个体创造力和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是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另一类是把创意经济上升到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认为创意经济由创意部门、制造部门和服务部门三部门组成,它不仅能带来经济增长和繁荣,更能使人类的整体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国内学者对创意经济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尹宏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给出了创意经济的内涵。他指出,广义地讲,创意经济是指一切以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实现财富和就业增长的创新型经济形态;狭义地讲,创意经济是指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的创造力、智慧和技能,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城市经济新形态。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创意经济既可以理解为一种产业,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但是把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能够更好地理解创意经济对各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本文给创意经济以下定义,创意经济是指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新阶段,以人的创造力即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平台,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并把创意物化,形成高文化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为发展方向的新型经济形态。

(二)创意经济的特点。当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转移到依靠人的个体创造力、文化艺术等创意要素的时候,创意经济便应运而生,这在客观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特点:一是创意经济的核心要素是人的创造力,即创意。创意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其本质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知识经济,使创意产业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二是创意经济的实质是知识产权的占有和交易。知识产权是创意资源有形化的载体,也是创意商品化的表现。在创意转变为知识产权的同时,创意本身也向着创意经济实现跨越;三是创意经济的动力是文化艺术创新。文化创意要素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超过了物质要素,能极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是创意经济聚合能力的基础;四是创意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指源于人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运用知识产权的作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创意产业化和产业创意化凸现创意经济的财富增长效应和就业效应。

二、创意经济理论体系溯源

创意经济起源于文化产业。文化是人类在认识、改造世界时历史的积淀。1926年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首先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一般认为,把此时作为文化产业的起点,当时社会实践已具有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20世纪后期,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了“文化工业”,这时文化产业已在西方国家走向成熟阶段,一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引出了《文化产业学》这一新兴学科。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它不是推出单一技术和产业,而是空前快速地不断产生许多新的产业群并引发新的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再到服务经济,现代科学技术的出现,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文化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文化产业和科学技术的交融并进,仅有文化内涵,没有创新思维的经济必然失去动力,同样只有创新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经济也必然失去活力。因此,随着文化产业和现代科技的结合,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创意经济应运而生。它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产业本身,而是结合文化资源、创意资本、现代科技,通过和谐社会环境、先进的法律制度,形成由创意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创意经济是现代化的机械大工业与张扬的个性化的完美结合。

三、创意经济的理论架构

创意经济与传统经济形态的区别在于,创意经济是以创意为核心资本,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因而存在着区别于其他经济形态的创意资本的动态循环。

(一)创意信息的循环。创意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形态,创意阶层在整个经济中处于关键地位,正是由于创意工作者的创新思维,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独有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创意的有形载体,也是创意商品化的表现形式。在现代法律政策的保护下,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创意资本与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新颖的商品和服务,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实现其价值。并由此形成了创意经济强有力的推动引擎。在创意实现其价值的同时,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反馈到创意工作者那里,在他们的脑海里又激发出新的创意灵感。整个创意信息的不断产生、实现、反馈、激发的动态循环过程,构成了创意经济的独特魅力,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经济形态的根本特征。(图1)

(二)创意经济的形成。创意的产生离不开人,但是只有人力资本并不能产生好的创意。只有人力资本与文化、科技、社会等其他因素相结合,才能并发出好的创意。创意及创意的产生是整个创意经济体系得核心。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只有把创意商品化才能极大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保护并促进新的创意的形成。所以说,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交易,即创意的商品化,才是创意经济的实质,也是创意的第一次飞跃。创意经济的实质性问题是如何对创意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定价和交易。当代蓬勃兴起的创意活动,其实质是对创意这种特殊要素的市场化综合定价,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好的创意转移到不同类型的厂商手里,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把创意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实现第二次飞跃。而正是由于创意企业将一个个脑海中的创意点子转化成为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把“创意”物化为消费者能够真实感受到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使得“创意”得到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动态循环过程,促进了传统的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向高附加值、高渗透性的创意经济转化。

第2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奥运创意经济;创意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148-02

在当下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竞争和较量的重要机会。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创意的城市。奥运从根本上看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奥运是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奥运会会对举办城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怎样利用奥运机遇取得飞跃性发展?如何把握奥运商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这些问题成为本文核心命题。

一、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是新兴服务业,又被称为创意工业、创意经济。不同国家或地区对这一产业内涵、概念的诠释、理解不一。一般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国家,其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别创意、技术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开拓和利用,用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本文认为,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产业,它需要其他产业的支持,有着明显的产业融合特性,是一个既融合又独立的复杂产业体系。它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紧密合作,衍生产业价值链;也可以成为独立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知识创新型产业。

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是跨越多个行业、渗透诸多行业的产业。创意产业不是个体艺术家或设计师灵感突发,而是知识和社会文化传播构成与产业发展形态、社会运作方式的创新。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表现为生活与工作的结合、知识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结合、多样化的外部环境与独特本地特征的结合。

创意产业源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又繁荣、集聚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上个世纪末,人们通过伦敦复兴城市的创意计划开始了解创意产业这个概念。作为三个最著名的全球城市代表之一,伦敦世界级城市的地位在新世纪更反映在创意产业中心地位上。2003年,伦敦公布了《伦敦:文化资本,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提出文化发展战略是维护和增强伦敦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主要途径,并要把伦敦建设成世界级的文化中心。

二、奥运创意经济

奥运创意经济是以创意为核心,以体验为基础,以注意力为目标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依托当代高科技和传播媒介的文化实践方式。因此,人文奥运不仅是文化理念,更是一个具有实践特性的可开掘、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人文奥运”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创新、可持续发展是实践这一战略的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和奥林匹克运动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奥运从根本上看应该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是“文化”,奥林匹克提出文化和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这是奥林匹克的精髓。从根本上看,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交融,文化和创意产业的交融,这在北京是集中应有之喻。所以,2008年奥运会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一次创造性的与经济相关的战略实践,也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极好机遇。

第二,奥运作为内容产业,在当今世界代表着科技发展,代表着现代新媒介传播方式的发展。奥运作为内容产业,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全面提升北京整体的文化创意水平,它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遇。在IT革命的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所以奥运提供给北京不仅仅是几个服务业的岗位,它要从根本上全面的提升、改变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要让它上升为一种创意的产业形式。

第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遇到奥运的契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型的会展业。作为一个城市的营销来讲,奥运会就是全球最大规模的超级“会展业”,它是超级会展业的顶级实践。全世界有着大量的人群,据测算,雅典奥运会有42亿电视观众,有22亿网络观众,有数百万的旅游者,有7万多相关运动员和领队,还有5万以上的传播媒体的记者。这样一次巨大的会展业,给我们城市形象的设计,给我们城市形象的营销起了很大的帮助。因此,如何在这一方面加强奥运举办城市的营销,树立创意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意城市

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城市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文化制度等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城市为创意产业的繁荣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创意产业也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了城市的总体形象。创意经济起源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又繁荣、集聚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作为三个全球最著名城市的代表,伦敦、纽约、东京世界级城市的地位在新世纪更反映在创意经济中心地位上。同时,创意经济也正成为新加坡、香港、伯明翰、旧金山等区域中心城市复兴的原创动力。创意经济在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创新水平、延续城市文脉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引起了人们对创意城市理念的广泛关注。

奥林匹克本身是一个机遇,会给创意产业带来发展,最终给城市带来效应。这种逻辑对北京和其他的奥林匹克举办城市都是正确的,相反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对其他的世界和地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指的是城市发展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继而促进奥运会发展,给其他的城市带来启发,给那些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带来启发。基于我国创意城市发展的低水平,当前重要的是要抓住08北京奥运这一机遇,大力发展奥运创意经济,促进我国创意城市的发展。

1.产业发展策略

关键是要把奥运创意经济融入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组织的创新。创意产业通过将现有的文化资源和创意资源转化为经济成就,改造了传统产业,衍生了新兴产业,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服务功能,也大大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制定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营造适宜创意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如电子政务、公共信息平台等;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津贴补助等财政手段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

2.文化资本策略

北京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理念同时构成了北京奥运的三个特色。其中,人文奥运是亮点,将人文奥运的理念化为实践,就会充分展示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要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注入奥林匹克文化,使其增添新鲜血液。从具体实践来看,要实现“人文奥运”的理念就必须使奥运创意产业融入城市文脉的延伸。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独有的魅力和价值,一旦断裂,城市原有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将消失殆尽,城市也就缺失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及灵气。城市文脉延续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西方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概念范畴也逐渐扩大,已从单体建筑、建筑群、街区的保护扩展到对整个城市的保护。创意产业正是这种对旧城进行科学更新的动力,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新的激励因素。创意产业无须占用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仅仅依靠人才的创造力和集聚效应,就使面临废弃的老城区焕发了青春,不仅提升了该地区的文化品位,而且体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

3.城市形象策略

创意产业的关键因素是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在当今开放的全球化市场中,人才与资本的流动性都大大增强,如何吸引并留住具有创意才能的人,除了人居环境建设、各项配套设施完善以外,城市的知名度、声誉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地域营销就是树立城市声誉,加强城市对外交流的有效手段。创意城市的地域营销策略,就是根据创意阶层的需求,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舒适、安全、生态的人居环境,丰富的文化设施和城市公共生活,精致的富有特色的城市建筑和空间,便捷的信息网络和多元的文化交融,最后还要有一个响亮的口号,作为城市的符号标识,突出表现城市个性,使之易于识别和被接受,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褚劲风.世界创意产业的兴起、特征与发展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2005,(12).

[2]陈倩倩,王缉慈.论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环境――以音乐产业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5).

[3]唐勇,徐玉红.创意产业、知识经济和创意城市[J].上海城市规划,2006,(3).

[4]王军.发展青岛创意产业的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The Olympic Games Creativity Economy Leads the Creativity Urban Development

TIAN Xiang-hui1,WEN Xiao-li2

(1.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Qingdao 266061,China;

2.Social academy of science of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31,China)

第3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化;经济转型

[DOI]10.13939/ki.zgsc.2016.29.057

1 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其基本的生活得以保障后,人们逐渐开始重视文化教育,因而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同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等各类新兴产业的推动,活跃的社会氛围以及人们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提倡,使得文化创意产业顺势迸发。从总体而言,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倡导创新创意的创意产业与内容产业的融合。它关注产业的文化内涵,更加强调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创造性以及社会功能。因而,文化创意产业将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推动我国经济转型。

1.2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首先,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究其根本,文化创意产业从属于文化产业,因而它的基本内容是文化与创意的有机结合,并以其独特魅力吸引到消费者。其次,高附加值与融合性相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产品往往具有高附加性,同时是多个领域内容的融合,这也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有着深远意义。最后,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高新技术产业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同样不例外,文化创意产业是高科技、创意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2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首先,以创意为重要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为市场带来更多更优质的机会,能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面临金融危机时,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有效促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加快经济复苏进程。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文化产品能够以其独特的娱乐性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倡导以需求来推动生产,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要,更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后,文化创意产业不单单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更是文化产业同其他众多相关领域的融合。这不仅能够帮助文化创意企业拥有更加丰富的形式以及独特的内容,更能够调整其行业结构,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行业体系,为经济增速贡献更多的力量。

3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组织不成熟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构建方法以及管理规范尚未确定,这也就导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摸索阶段,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速度。建立起完善的产业组织,使其更加规范地发展,是目前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才的储备。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人才,才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后备力量。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该方面的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较为匮乏,在层次结构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基础薄弱的情况,这也是阻碍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只有尽快完善相关的产业组织才能够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2 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逐渐发展到初具规模,成为推动经济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多地受到各地经济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在地域空间上分布及其不均。发展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多地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由于其经济发展较好,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受到的支持更多。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创意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是目前众多的娱乐性节目,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现象。

3.3 相关政策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推出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规划,这就导致不同区域间产业发展不规范。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出现空间分布不合理以及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同时,对于知识产权等内容的保护力度不够,相关从业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另外,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外界对其投资有限,加上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众多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4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经济转型的建议

4.1 完善组织模式

要想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必须尽快完善其产业组织模式。首先,必须尽快落实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问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共同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转型的推动。其次,培养创意产业相关人才,使其成为产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最后,加强对各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培养,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有助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4.2 优化产业结构

要想使文化创意产业能够长久发展下去,必须重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首先,针对地区优势力量,建立富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并在集中的创意产业园区内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构建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对传统生产、营销方式的转变。其次,在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摆脱过去那种一味模仿的困境,找到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4.3 健全政策环境

健全的政策环境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必须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扶持,将其提升到发展战略层次,构建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其次,加大对知识产权、专利等技术的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工作者积极创新文化产业形式,加强对其他领域的融合与发展。最后,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丰富的投融资平台,确保企业发展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备力量。

5 结 论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世界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完善组织形式、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健全政策环境三个方面着手,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国经济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郭梅君.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

[2]鲍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吴威.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第4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 内生化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C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18-02

一、引言

文化创意经济是以文化艺术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为支撑,通过创造观念价值①提升传统产业附加值的一种新型高端服务业。它是一种跨所有制、跨产业、跨区域的新经济形态,具有强大的整合性、辐射性。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优化了传统产业的结构;不仅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文化创意经济的迅速发展,探究文化创意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文化创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既是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体系的拓展,也为文化创意拉动经济增长的现象提供合理解释,同时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文化创意及文化创意内生化

1.文化创意:创意产业与创意资本。文化创意经济一般简称为创意经济或创意产业,英国(1998)最早将其界定为,“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2}创意产业之父霍金斯(Hawkins,2006){3}认为“版权行业、专利行业、商标和设计行业共同构成了创意产业或创意经济。”中国创意产业之父厉无畏(2006)④则将其界定为“以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或缺少创意就无法生存的相关产业。”可见,创意是创意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成为文化创意经济的价值源泉。

霍金斯(2006)进而认为“创意要素具备资本的特性。”③创意资本是不断地在创意有形化的过程中谋求价值增殖的一种特殊生产要素,主要受文化环境和创意型人力资本两要素的影响。文化环境是创意形成的基础,是吸引创意型人力资本聚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包容性的文化环境是创意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环境条件之一。创意型人力资本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是创意的重要源泉,通常被称为创意阶层。同样,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技术是将创意阶层的点子转化为现实产出的手段,技术进步会促进创意水平的提升。

文化创意的本质是对文化存量的再创造,是新文化知识的再生产,从而具备知识资本的一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非竞争性,消费者对创意产品的消费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且增加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二是非排他性,即创意产品的供给无法要求消费者向其完全支付费用。文化创意的非竞争性保证了创意的规模报酬递增,非排他性则使文化创意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同时也说明,为了保证创意产品供给者的利益,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文化新创意的催生。

2.文化创意内生化:AK模型的借鉴。内生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相比,技术不再以一个被给定的固定比率增长,而是通过内生化的方法,将技术进步以某种方式置于生产函数内部,使得要素的边际报酬不再递减,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文化创意经济中,与技术进步相比,创意资本成为经济运行的关键要素,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技术能够将无形创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在为新的创意延续生命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好点子、新创意,创意产业就无从谈起。文化创意是创意经济的价值源泉,技术进步则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支撑;文化创意是创意经济运行的核心力量,技术进步则通过加速创意水平的提升来推动经济发展。显然,内生增长模型无法反映文化创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能很好地解释创意经济现象,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研究视角却是值得借鉴的。

AK模型的一种解释是早期版本的哈罗德—多马模型⑤。该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为:

Y=F(K,L)=min{AK,BL}

其中,A和B为固定参数,K、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该模型表示产出由资本和劳动的最低供给决定。当AKBL时,模型为:Y=BL,表示在资本充裕的条件下,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经济的运行对人力资本的依赖性很强,与资本要素相比较,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也就是说,Y=BL模型更能反映文化创意经济的运行。以此为基础,本文将建立文化创意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但是,与AK模型不同,B表示文化创意要素,它不是固定的外生参数,也不按固定速率增长,而是通过构建创意水平的积累函数,将其视为创意型人力资本积累的结果,即把文化创意内生化。

三、文化创意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

1.模型的构建。文化创意内生化的增长模型是基于以下假设提出的:

(1)物质资本非常充裕,且能完全有效利用。

(2)忽略对物质资本的考察,以突出人力资本的关键作用。

具体模型如下:

设生产函数为:Y=BL(1)

该函数表示在物质资本充分的假设下,产出完全由文化创意水平和人力资本决定。其中,Y为产出,B为文化创意水平,L为人力资本。

弗罗里达(Florida,2002)⑥提出了著名的“3T理论”,认为创意指标主要由“3T”要素决定,即技术(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包容性的环境(Tolerance)。本研究借鉴“3T”要素构建文化创意积累函数,其中,人的才能以创意型人力资本存量衡量,包容性的环境以文化存量表示,则:

第5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218-02

一、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社会进入信息休闲时代的背景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新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依托,源于个人的创意与技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使这种创意与技能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的新兴产业。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发展规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比较小,但总体上已经形成了四大类别:一是文化类,如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视广播、展览等;二是设计类,如设计、广告、艺术、工艺品、时装、软件类等;三是建筑类,如环境艺术、灯光艺术、建筑设计等;四是观光旅游类,如主题公园、文物建筑、自然风景、特色旅游、新型农业旅游等。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文化创意产业的内部结构有欠合理:一是有些地方盲目上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由此导致园区遍地开花而利用率却徘徊低迷;二是有些地区对当地的文化资源利用不当,不能有效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而是盲目跟风建设自身欠缺的文化创意项目等等;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当动漫成为风行一时的时候,各地纷纷建立动漫基地动漫城,由此导致千城一面,并造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从近几年发展情况看,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部门(如图书出版业、报刊期刊业、电影电视业等)显出“滞胀”的特点,不仅与新兴文化产业部门(如互联网、数字传媒、休闲旅游、广告及会展等)的高速增长有较大的差距,甚至低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从规模上看,2004年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化艺术等为主构成的“核心层”有从业人员223万人,实现增加值884亿元;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体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行业等有从业人员422万人,实现增加值835亿元 [1]。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

1.文化创意产业丰富了产业结构的内容。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按照两大部类的划分方法(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还是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农业、工业、服务业),或者是按照资本的密集程度划分方法(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是与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活动相关的,满足小康状态下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的新兴产业,是精神消费与娱乐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现代服务业。开拓了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增长方式。在当下需求更具有精神化、心理化、个性化、独特化特征的时代,消费的时尚化、浪潮化,使得文化创意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固化的稳态工业发展模式,以无形的创意和文化作为发展的核心,这一转变进一步丰富了产业结构的内容,是一种新的产业类型。

2.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力量。中国幅员辽阔,改革开放后虽然各地的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但总体仍然存在很大的落差,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严重,区域差距明显。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优势区域从来都是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逐步替代低附加值的产业,并将低附加值的产业向不发达的区域转移。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对机遇的把握能力原因,形成了东高西低的态势。而低附加值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更多的资源投入、劳动力投入、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长期发展下去便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从而阻碍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特别是西部地区就要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高生产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目前,中国正经历三个重要的经济转型:一是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转型;二是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向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转型;三是从外延扩张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工业化日益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规模扩张与资源、环境、技术、人才和体制等方面的约束,面临三农问题和西部发展问题等难题,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顺利完成经济转型、增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值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选择。

3.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水教授曾说过:“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2] 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演进也不例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作为宏观经济结构的一部分,与经济结构的变动密不可分。在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从总体上看,传统的资源、供给约束型经济正在向市场、需求约束型经济转变。文化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以下变化:传媒领域市场化程度较低,改革政策密集出台,体制创新活跃。比如广州报业集团化的探索为国内传媒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经验与借鉴。传媒领域的制度变迁提高了中国传媒业的市场集中度,提升了传媒产业的复制与传播能力,扩充了文化产业链条,对文化产业结构乃至传统工业结构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到2002年,形成了包括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等在内的70多家文化创意产业集团。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

1.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可以赢利,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当代,以传媒、娱乐、旅游、教育、咨询、会展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其他产业,不断创造着财富的神话。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290亿元,比上年增加17.1%。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主要单位经营收入达76亿元,比2003年增长14%。到2005年,全球娱乐业和传媒达到1.2万亿美元的规模。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挣到了六七个亿人民币,《英雄》、《十面埋伏》的海外票房分别高达11亿元和4.5亿元。更加令人关注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被外国人写成《1421:中国发现世界》赚到1.3亿英镑,《三国演义》被日、韩改编成游戏后,回到中国赚得盆满钵盈。文化产业具有的巨大盈利能力,正在为许多国际知名带来高额利润。这一功能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强大的主要动力,是中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还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文化产业能够促进与它相关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其次,文化产业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他产业的文化含量,进而发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这种无形的带动作用一般是通过丰富的文化产品对劳动者素质的影响来实现的。比如文化娱乐业将推动旅游、宾馆、餐饮、交通演艺市场;广播影视产业将带动音像、影像、游戏软件、家电、通讯设备、广告展览等产品及服务市场;各类先进的文化设施的建设,能够有力地推动高科技转化为市场优势,并带动建筑业和制造业市场;表演演出业的发展,将推动服装业美容业及各类延伸产品市场。

3.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新的增长点。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上的《2007年度中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度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9.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6.6%,核心文化服务进出口达3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文化产品出口整体呈现多个特点:首先,出口产品以电子游戏类为主,占全部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进口则以声像类产品为主;其次,文化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外资企业仍然是出口主体,民营企业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文化服务出口以杂技、武术、戏剧、动漫及电影出口为主,其中电影出口总值达20.2亿元人民币[3]。

4.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吸纳劳动力。中国既是劳动力资源大国,也是人口大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类型,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从而有效扩大就业。在美国,从事艺术及其相关工作的人数达1 700万,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 377.81万,占中国从业人员总数的1.89%。并且这一数据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扩大也逐步扩大。

5.可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作为知识体系,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知识,同时又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化的背景下,这种功能显得更加突出。在新增的社会财富中,文化性的“软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不仅新兴产业大部分是知识密集的软产品,而且传统制造业的文化内涵也越来越高。

四、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带动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遭遇发展瓶颈的形势下,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不是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权宜之计,而是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创意经济 消费转型 技术革新 产业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2009年11月29日圆满落幕。文博会上,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行业以大量的创新成果。突出展现了强劲而蓬勃的发展势头,反映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加快发展期的新面貌、新商机、新趋势,彰显出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背景下,以消费时代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过程中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是继技术、管理和资本后又一新的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要素,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产生经济奇迹的机会”。

本文拟运用系统理论与方法,综合产业经济学、新闻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剖析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探讨和揭示如何运用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举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

一、创意经济的演化动力

从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看,推进创意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需求增长、消费转型与技术革新。

1 需求增长

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伴随着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通过催生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推动着创意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目前已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需求总量日益增大,需求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的优秀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

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3266,8美元,突破3000美元大关。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加快,居民消费结构也将明显变化,其中物质消费比重逐渐减少,精神文化消费比重逐渐增加。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为6325.34亿元,人均文化消费478.72元,占收入比重5.65%,占总消费比重7.64%。据估算,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突破7000亿元。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文化消费并没有因为经济下滑而萎缩,反而因为文化产品消费“不消耗物质形态”的特有优势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人们快速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对文化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求以新的内涵来提升、新的形式来表现、新的手段来传播。

2,消费转型

长久以来,农耕经济和农耕文明潜移默化下的中国文化消费中,消费者呈现出顺从、保守和趋同的特点。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逐步发生变化,消费的自主选择意识增强,消费行为日趋个性化。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和达瑞恩,布里格在著作《新消费者理念》中指出,“旧消费者更可能成为追随者而非领导者,他们会较晚地接受一种新产品或服务,因为他们觉得追随市场主流购买比独自做出购买决定更令人轻松和放心。”而新消费者则更倾向主动尝试新产品和服务,他们会试着去发现。

文化消费向个性化趋势转型促进了创意经济的涌现。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和推广,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特征和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首先,表现在消费品――节目内容的个性化。人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偏好对节目内容进行自主选择、自由地发表意见且与传者进行信息交流,必然要求相关文化业态具有庞大的节目内容库,这一功能目前在手机电视、IPTV、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中均已实现。

其次,表现在消费时机――时空的个性化。不仅能够自主选择节目内容,还能自由选择消费的时间地点,是人们对文化消费提出的新要求。从目前涌现的业态看,手机电视将电视移动化,网络电视将电视双向化、智能化,移动电视也在无限地填塞人们消费中的时间与空间缝隙。

再次,表现在消费手段――媒介形式的个性化。人们能够根据自身对媒体的熟悉程度和偏好选择媒介形式,无疑将大大增加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兴趣。创意产业通常所具备的多媒体融合功能,即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则在很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3 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是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历史上,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摄影照相技术的出现、广播与电视的普及,都曾给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带来深刻变化。而现代传播科技如通讯卫星、激光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的采用,更使文化产业获得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人2l世纪以来,数字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新型创意业态不断涌现。

回顾近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能够清晰地看出技术革新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通过梳理出版业、音像业、电视业、电影业、网络文化产业等发展过程中相关产品产生的时间脉络,结合熊彼特等人的技术长波论,尤芬、胡惠林(2007)指出文化产业产品发明、创新涌现的几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类文化产业逐渐发端;第二个和第三个高峰是20世纪50年代及70~80年代,文化产业各行业出现关键性的技术、产品突破与创新。他们认为:“文化产业发展长波周期受经济长波推动形成,从根本上来说,受科学技术的推动形成。也就是说,科技不仅推动经济波动起伏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波动起伏发展。”

创意经济业态的培育和创新,主要依托技术革新,特别是先进适用性技术的普及。当前数字化技术创造了很多切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创意业态,主要显现为一系列颇具竞争力的网络文化产品。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宽带网民规模达到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上年增长133%。调查显示,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上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科学技术运用到文化生产的过程,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技术革新

不仅改变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而且带来文化产品形式的不断更新和丰富。毋庸置疑,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新型创意业态还将不断涌现。

二、创意经济的演化路径

“系统深化”与“系统广化”是系统经济学中“系统化”概念的延伸与推广,分别反映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及其关系转化的两个不同方面。所谓系统化,是指趋向形成经济系统的过程。具体地,系统深化指的是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不断加强的过程;而系统广化则是指系统和外界环境之间联系范围不断拓宽的过程。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在演化路径上,遵循系统深化与系统广化的内在规律。

1 系统深化:产业链、价值链延伸

系统深化反映了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不断加强的过程。系统深化的自然结果就是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经营是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不断强化而形成的。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相伴而生的产业链、价值链延伸现象,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变动情况看,反映了系统深化的过程。

首先,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节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不断细化,经济主体不断丰富的过程。以广播电视业为例。分工结构和模块化结构促使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不断分化出制作、播出、广告、衍生服务等多个节点和环节,并且随着分工结构和模块化结构的发展,这些节点和环节产生进一步的派生和细化,从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连续、复合价值链条。在这一价值链条上,新节点或新环节的产生往往意味着新行业(子系统)的产生或生产迂回程度的加强,也即“新的中间产品的出现,初始投入与最终产出之间的链条拉长”。产业链或价值链的延伸或拉长必然导致经济系统内部构成元素的复杂化,从而增进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来看,创意产业系统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节点的丰富和细化过程,也就对应了系统深化的过程。

其次,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各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加耦,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经济关系不断加强的过程。一般而言,经济元之间相互关系的加耦和解耦是系统深化的两个相反方向。简单地说,加耦表示元素之间关系的增强;解耦表示元素之间关系的减弱。对创意产业系统而言,形成的过程必然导致经济主体即参与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这也正是系统深化的题中之义。

2 系统广化: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扩张

与系统深化相对应,系统广化是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联系范围不断拓宽的过程。从本质上说,系统广化促进了经济系统潜在关系的显化以及与经济系统具有联系的外部环境范围的不断扩大,从而能够进一步导致经济系统规模的扩大。在系统广化过程中。相关的经济元通过借用或整合外部资源,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资源位水平。在创意经济发展过程中,跨业型业态也即创意产业系统内部不同子系统或创意部门与其他部门开展合作竞争形成的新型业态,或称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扩张,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内部资源以及系统内部与外部资源的整合过程,也即系统广化过程。在该过程中,创意产业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范围不断拓宽,内部子系统或创意产业系统与其他行业系统的潜在经济关系不断显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参与其中的各经济主体通过价值链接、资源互补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双赢或多赢的目标。

三、创意经济的演化趋势

创意经济具有不同于工业经济特征的运行规则,由此衍生出企业间的新型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产业系统集成性质。产业系统集成是信息时代产业结构的新本质,是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产业集群后出现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1 创意经济的运行特征蕴含产业系统集成的特质

以系统观为视角,创意产业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非线性、非平衡和涨落等自组织特征,将自然地导致“系统经济性”,即经济组织以经济系统的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由系统经济性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称为“系统经济效应”。系统经济效应更加符合系统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公理要求,即广义代价趋于最小可能值(世界最经济原理)、社会福利水平趋于最大可能值(社会福利原理)以及持续发展水平不减(持续发展原理)。从效益的角度讲,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以非信息运行平台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时代,单一经济主体或者通过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获得“规模经济性”效果。或者通过拓展产品经营范围实行多角化经营获得“范围经济性”的效果。而在信息网络化社会中,分属于不同经营领域的复数市场主体通过信息网络异业联手、协同合作,开发新产品,可以更迅速地满足不断变动的多方面消费需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果。日本学者宫泽健一最先从企业组织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把这种“复数主体通过网络联结产生的经济性”称为“联结经济性”,或称为“复合效应”。

不难看出,联结经济性是系统经济性的特例,是系统经济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产业系统集成的实质就是在技术集成和业务集成基础上,由更多的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进行跨时空整合,从而产生巨大的系统经济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的过程。

2 产业系统集成概述

“集成”一般可理解为聚集,还可理解为融合、综合、一体化,在更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创造性的整合过程,其核心思想是系统化。严格来说,“集成”指在一定的集成环境和条件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成单元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集成后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是集成单元之间的简单叠加或堆积,而是按一定的集成方式和模式进行的构造和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系统经济效应和集成体的目标。

第7篇

大目标的重要战略抉择。

政府主导筑巢引凤

“西湖创意谷”的提出,还得追溯到去年2月,中国美术学院向浙江省委常委进行了专题汇报,首次提出了打造“环美院创意产业带”――“西湖创意谷”的设想,努力将“西湖创意谷”建成一高地、二平台、三中心,即国际化的设计创新型人才与机构集聚高地;企业、产品与会展创新需求服务平台,浙江省经济软实力的发展策略实施平台;创新的国际型的信息中心,文化传媒的技术中心,国内外设计产业的交流中心。

“环美院创意产业带”的创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上城区政府更是抓住机遇,提出了与美院共同打造“西湖创意谷”的构想,共同组团,着手调研,于8月份两家联手成立了“西湖创意谷”管委会。9月14日,“西湖创意谷”驻地原开元中学改建方案确定。9月29日,由上城区政府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工程正式开工。 此后,上城区政府和中国美术学院进一步明确“西湖创意谷”的定位,确定“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产学研联动”的发展途径,制定“西湖创意谷”建设规划(2006―2010)。

政府的支持是激发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催化剂。上城区政府通过减免税收、租金补贴、种子资金、课题经费直接资助以及引入风险投资基金等服务,为创意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环美院创意产业带”将以美院造型、设计、动画、建筑学科的人文精神和创意活力为魂,以美院专家领衔的百个设计工作室和事务所组成的设计谷为形,以湖畔游区为境,全面带动杭州区域的时尚产业、设计产业、服装产业、制造产业、旅游会展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将着重为政府和产业提供情报与研究,为企业和民众提供服务与传播,为园区提供管理和交流,形成从战略制定、信息集研到创意培训、设计创造再到引导推介、国际交流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构架。

学院支持凸显优势

中国美术学院提出打造环美院创意产业园,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早在1928年,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创立之际,该院就设有图案系,开创了中国艺术教育史上最早的设计艺术教育。数十年来,该院聚集了国内一流的设计师,他们活跃于服装、建筑、环艺、工业、平面设计、影视动漫等各个领域的时尚前沿,或担任全国乃至亚洲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或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他们的周围,围绕着一批精英的团队和著名的品牌。从学科发展来看,该院现有的30多个专业方向,70%为设计类学科,包括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建筑艺术、染织服装、家具设计、景观设计、玻璃造型、动画、影视广告等专业都与创意产业高度相关。

如果说美院的师资是创意产业不竭的活力因子,那么美院的学生则为创意产业最活跃的力量。美院把创意方案列入课程内容,课堂就是创意思想的碰撞,创意产业成为美院学生关注的焦点。去年由公共艺术系学生设计的项目“废旧金属的艺术加工中心”荣获浙江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环艺专业学生设计的“转塘水泥厂改建为艺术创业园区”项目得到了杭州市发改委的重视,并专题进调研。每年,近2000名创意专业相关的毕业生走出学院,走向社会,不断翻新着创意人才资源,成为创意产业的生力军。

作为国际一流的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人才优势还表现为她与国际一流美术学院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该院已经与美国罗得岛设计艺术学院、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等30多个国家的40多所艺术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互相派送交流的师生达800余人次。人才、学术的交流无疑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强大的国际网络,可以说,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教育给“环美院”创意产业园注入了世界前沿的潮流思想和最具活力的因素。

市场运作集群发展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所说:创意产业将把艺术创造与老百姓生活实现无缝对接。“西湖创意谷”的建设和发展,不仅立足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重要是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确立产业制高点,推动品牌竞争力。

园区集聚了产业设计、信息软件、文化艺术、时尚消费、咨询策划、建筑景观等创意产业,力争成为中国最新流行趋势的中心、浙江省最前沿的创意产业基地和时尚中心,园区以高端创意为起点,具有浓重的探索性、原创性和时尚性。首批进驻“开元198”的企业,分别是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东方国设计馆、中国美院色彩研究所、杭州国美陈设组有限公司、中国美院逸飞创意中心有限公司、渠晨明雕塑艺术工作室、杭州百年品牌有限公司、浙江风行传媒有限公司。这八家企业涵盖了时装、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建筑设计、影视媒体、网络、家居陈设、环境艺术、模特文化经纪等多种文化经营,预计2007年创意设计产值2.8亿元。

然而,创意企业所带来的远不仅是企业本身的经济产值,它将起到极大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进而带动创意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产业集聚,提升商业价值。“开元198”将以其“创新人才的集聚高地,创意企业的培育基地,创意产业的公共平台,产学研合作的联结纽带”吸引众多设计人才在此实现强强联合,实现“创意在西湖,设计在杭州,制造在浙江,市场在全球”,将杭州打造成为全国创意产业的中心。

西湖创意谷远景是位于钱江新城的中国美院大学科技园,预计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为创意企业的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提供空间。中国美院将通过项目实施,培育和集聚大量创意人才,在“教学科研创意设计加工制作市场营销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体现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通过市场的检验,形成基于创意产业链的企业集群,最终建成原创力最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创意产业科技园。

浙江是经济大省、制造大省,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位居全国前三的外贸出口量,对设计业形成了巨大的需求;中国美术学院集聚了众多的设计人才,形成深厚的创意资源。以“环美院创意产业带”为核心的全国创意产业中心建设必将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链接

创意产业又称创意经济,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工作小组在全球首次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即源自于个人的才华、技巧和智慧,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具有提高社会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第8篇

义乌的展会经济在经历数年时间和市场的考验,其专业化和国际化特点越来越突出。以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文交会)为例,由博览型转向交易型,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崭新面貌。展会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办展思路,注重经贸性和实效性,以文化产品交易为特征,以国际水准为目标,依托义乌市场优势,有效借助各主办单位的优势资源,将展会建成中国最大的文化产品交易会。在由“小商品”向“大文化”转型的同时,实现从传统文化产品展示到现代文化产品交易的提升。

展会主题前沿化

“新”是文交会着力打造的主题,突出“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新工艺、新设计”。文交会准确把握展会定位,充分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不断扩大知名企业的龙头效应。引进台湾企业、海外企业、省外企业,以及知名文博等机构参展。在参展单位中,既有网鱼网咖、中国移动游戏企业联盟等一批新业态、多产业融合的行业先导企业,也有保利、腾讯、雅昌、网易等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参展,成为文交会关注的焦点。

配套活动高端化

为丰富内容,深化文交会的内涵,文交会依托各主办方平台,举办了文化部青年创业创意设计人才计划系列活动、文化产品交易指数、两岸企业家峰会、保利义乌专场拍卖会、义乌国际电子竞技大赛、文化艺术精品展示、国家动漫品牌推介等高层次配套活动,以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突出经贸功能,扩大展会实效。

青年创业创意设计人才计划活动通过文交会面向全国征集青年优秀创意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创意独特,融合性强,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与义乌众多小商品联系紧密。

值得一提的是,保利文化集团携国内外著名设计师的优秀作品参加展会,举办创意设计专场拍卖会,并邀请大英博物馆专家就艺术品及其衍生品开展专题讲座。

上海拾荒动画、苏州欧瑞动漫、武汉治图文化、北京明卡动画、大连胡军漫画、浙江中南卡通、浙江天雷动漫等20家中国知名动漫企业携其精品动漫形象及衍生品受邀参与,旨在搭建传统产业与新兴动漫企业的合作平台,推动制造企业通过有偿获得动漫形象的使用权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解决中小型企业参展商在企业转型提升发展上遇到的产品开发设计、附加值提升等方面的困难,文交会想企业所想,配合有关部门举办了青年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国家动漫品牌推介、保利专场拍卖等配套活动,将大量的境内外优秀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动漫游戏衍生品授权等资源引进来,借助国家级文化产品交易平台的力量,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组织运营专业化

为进一步做强、做大文交会及转型提升,经文化部、中国贸促会、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商议决定,文交会由文化部下属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贸促会下属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并委派专业人员和团队组建了中义国际会展(义乌)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文交会的商业运营和具体工作。政府退出展会主导地位,更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办展方向。

在中义会展公司的运营下,文交会紧扣“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思路,组织开展招商工作,坚持“以客商为本”,通过加强互动交流、提供“暖商”服务、拓展采购渠道等形式吸引优秀企业和客商参与展会。同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奖励、个、增值业务等形式引入社会力量办展。此外,为做好版权保护工作,还制定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方案,组建多部门联合版权保护办公室,实施展会全过程监管。

参展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俄罗斯、朝鲜、苏丹、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北京、江苏、上海、广东、福建、湖南等省市的近千家企业到会。知名文博单位、品牌企业、省外企业、海外企业等数量逐届大幅增加,特别是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院等单位和北京温莎大华、腾讯、网易、保利文化、雅昌文化、小米科技、法蓝瓷、乐升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参展,大大提升了文交会的档次和影响力。

文创衍生品的春天

文交会气场越来越大,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博物院、恭王府、浙江省博物馆等20多家博物馆大腕的一起亮相,让文创衍生品一起“聚首”。其中,由两岸企业家峰会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推进小组主办的台湾文创精品大展旨在集合多元文创商品,展现文创软实力。

展区负责人李淳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在场民众感受到博物院的文物艺术价值,以及故宫文创衍生品的魅力,也希望吸引更多采购商进行洽谈,促进两岸经济文化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展会还集聚了众多台湾文创企业和工作室,其中不乏法蓝瓷、乐升科技、九个太阳等台湾文创业界的知名企业,展品涵盖了瓷艺、陶艺、茶艺、玩具、服饰、手工艺品等诸多富有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

第9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聚增长效率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文化创意产业就已发展成为了欧美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型产业。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形成、发展的机理机制以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其中也不乏大量经典的案例研究。Henderson ( 1996)从地理分布上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聚合的倾向。Scott(1997)从生产与销售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尤素夫和边岛(Yusuf and Nabeshima, 2005)从行业构成的角度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他们发现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新活动大多出现在具有国际化的城市高科技产业集群中, 并由此判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开放和创新的经济环境"。国内也不乏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林拓( 2003) 研究指出产业空间集聚和城市环境的引力作用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日益明显。张梅青,万陶(2009)在复杂适应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模块化集群组织特征",并给出其动因是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横向差异性。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将外部规模经济、知识溢出及区域创新、节约交易成本、共享公共设施以及政府支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背景

首先,继土地之于农业经济,资本之于工业经济的核心要素地位后,知识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度报告《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中就已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人的思想、智力、技术以及创造力在产品和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大量的创意工作具备了形成产业的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创意由此被进一步激发出来,更加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其次,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以及教育的大量普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不再只是局限于满足生存的生理性和物质性产品,而是更多的注重产品的符号意义即消费品作为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及内涵。人们不仅消费物质产品,更多地是消费产品中所蕴含的广告、形象品牌、欲望等等。正如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所描述的那样:"经济转而生产那种由文化所展示的生活方式。" 由此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崛起。

最后,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源泉。以这一思想作为基础,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Romer)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和社会的有机结合,指出新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然而,创新不仅在于技术创新,也在于商业及艺术创新,体现着一种多维的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将文化内容和创意科技转化为提供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从创意推动经济和经济激发创意两个方面实现创意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由此看来,知识经济、消费理念及创新孕育出了文化创意产业,是其不断成长壮大的沃土。

三、集聚对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

本文从外部经济效应、交易成本的节约、区域品牌效应以及学习效应这四个方面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机制。

(一)外部经济效应

产业集聚能够节约企业与外部联系的成本,使集聚的企业获得外部经济效应。而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进一步加大了知识溢出的深度,由此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表现着非常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

外部经济分为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从外部规模经济方面来看,首先,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文化创意企业容易获得外部服务且交易成本较低,这样文化创意企业可以形成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其次,通过共享集聚区共同的基础设施、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和劳动力供给及培训,文化创意企业可以较大程度节约成本;再次,集聚区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集聚在同一地区,由于地理上的临近性,创意生产者能够便利地了解市场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创意生产者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而且集聚区良好的信息沟通条件还能为创意生产者提供许多非正式的社交机会,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最后,集聚区中的文化创意企业之间容易建立一种信誉和道德机制,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生产、销售上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集聚区中的文化产品及服务不断向区域外的市场输送,使整个产业区的市场占有率得以扩大,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率。从外部范围经济来看,大量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链,创意企业的创造以及中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共同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范围经济。

(二)节约交易成本效应

威廉姆森在科斯的基础上扩展并深化了对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分析。他主要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和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本文主要从投资成本、机会主义、交易的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频率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节约交易成本效应。

1.节约投资成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减少创意企业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此外,通过建立共同的销售中心,形成零售批发市场,由此降低集聚区内企业产品的运输及库存费用。这样,集聚区可以节约创意企业的投资成本。

2.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威廉姆森明确指出,机会主义行为是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人们在交易过程中不仅追求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而且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求自身利益。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使得导致交易活动变得复杂,从而交易成本增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性,容易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建立信誉和道德约束机制,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3.降低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包括偶然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不确定性,而交易主体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交易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交易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必须设计一种让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约安排,但这将导致交易中过高的执行成本和监督成本。大量文化创意企业集聚于同一空间,相当于将文化创意产业的供应市场和销售市场囊括在同一区域,这样使得创意企业获取交易信息更为方便低廉,从而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交易成本。

4. 提高交易频率。交易频率并不影响交易成本的绝对值,而只是影响交易方式的相对成本。在重复易中,交易成本随着交易频率的增加而递减,但并不是无限减少。集聚区内的文化创意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性,其与上下游企业及水平联系企业的交易更为便捷。同时由于机会主义行为及不确定性的降低,交易环节大大减少,交易效率由此提高,从而提高了市场交易频率。

(三)区位品牌效应

产业集群若立足于自身特色参与竞争,将会产生巨大的累积效应,最终会形成一种集群的品牌效应。例如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北京的"中关村"及上海的"张江"等等。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是打造强有力的品牌。"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具有品牌价值。如法国的香水、瑞士的手表及意大利的时装等。通过集聚区内企业的整体力量较容易形成"区位品牌",它是众多企业品牌的提炼,具有广泛持久的品牌效应,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每个企业都将受益于这种"区位品牌",容易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为产品拓展市场开辟了道路。

(四)知识溢出效应

普通劳动和资本要素具有完全的竞争性与排他性,而知识既有一定的竞争性与排他性,也有一定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这样知识既有私人物品的特征,也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即发生溢出效应。知识的非排他性导致的本地化知识溢出,往往使集聚地区具有更强的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能力。

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在集聚地区传播得更加迅速,知识溢出效应能够促进产业集聚地区的发展,而产业集聚地区的发展又将进一步加强知识的溢出效应。文化创意工作者聚集在同一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能够便捷地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获得知识的溢出效应。首先,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性,集聚区内的企业之间能够进行频繁的交流,既有正式的沟通,也有非正式的交流,从而建立一种知识共享机制,这样能够形成一种学习创新的氛围。其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良好的学习创新氛围能够吸引大量的创意人才以及为创意产业服务的人才集聚到该区域,这些人才相互之间通过学习交流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溢出,进而激发创新的活力。最后,在知识溢出机制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创意企业之间能产生较强的榜样激励、信息激励,成功的企业能够激励落后企业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在竞争与合作下,集聚区的竞争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Henderson J V.Ways to think about urban concentration: neoclassical urban Systems versus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1996,(19)

[2] Scott A. J.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Location: Division of Labor, the Firm and Spatial Process [J]. Economic Geography.1986

[3]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5.

[4]胡彬.创意产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与政策导向[J].中国工业经济,2007,(5):22.

第10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城市发展;产业结构

1 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1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建立

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能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营平台,更有利于吸引生产要素投入和创意价值实现,从而进一步提升创意产业竞争力。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借助设计产业的基础与平台,不同国家不同城市间设计产业发展阶段和成果的差异会影响到创意产业确立的格局和发展趋势。设计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在产业格局变更时会更加具有实力。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设计产业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已有较为深厚的发展经验,在开展创意产业工作时,能够调动的资源更为丰厚,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预期效果。城市与城市间的发展轨迹千差万别,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也会受到这座城市原本环境的限制。例如同样以水为城市公共符号的意大利威尼斯和中国苏州,两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差异甚大,一个以水上商贸和贯穿各大水系的船只而享誉世界,一个是以吴侬软语,亭台楼榭的园林文化闻名中外。

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细化(如下图1所示),主要由供求因素、相关产业、政府支持、原始环境这四项主导因素共同构成。社会供求决定城市发展趋势及策略,城市之中创意人力资源、居民文化素质、社会可支配资源将会引导城市发展战略趋势,而城市所提供的艺术教育、市场容量、创新价值观等因素又会影响城市发展轨迹,这是城市元素提供给创意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另外,城市对于创意产业的需求才是其发展壮大的核心元素,创业市场的消费、市场产品竞争等会不断向这个城市的创意产业提出新的需求。因此,创意产业的实现需要依据城市供求因素来宏观控制。

为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具有较为完整的设计产业基础,相关产业的后备力量,城市文化的包容性是环境发展的首要参考依据。城市系统本是由各类行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吸收来构成的,不同行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羁绊,因此,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必然被其他行业所影响,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他产业的繁荣。例如软件技术的更新,势必会影响到创意产业的视觉输出。政府支持是城市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保障。创意产业的呈现,既有形又无形,单凭小部分创意人员和企业的努力是无法将创意产业提升到整个城市高度的,这期间需要政府提供合理合法的资源支持,建立相关知识产权保障措施,以及对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的宏观掌控。

1.2新时代城市发展需求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从古至今,城市应人们需求而生,应社会发展而壮大,由其聚焦效应和规模经济递增而产生的巨大社会发展能量,也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人类生活在城市之中,也时刻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提出新的要求。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城市的管理体制、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迅速取代了原来的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城市产业结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产业结构向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蜕变。时至今夕一个国家、城市的发展实力已不仅仅取决于自然资源、制造业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创意产业、创新经济的发展程度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市持m性发展的重要标准。创意经济理论的提出反映了国际竞争优势来源和竞争方式正在发生重要转变这一事实。即便中国经济水平现已达到世界第二,但大部分的工业产业仍是由制造业所创造的,而非由设计、创意、文化类产业的贡献。因此我国的创意产业与西欧、日韩等发达地区相比,仍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在城市公共环境建设上亦是如此,中国大多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多地将精力设置在经济水平的提高上,一线城市此起彼伏的代工厂群落逐渐转移到了二三线城市,慢慢形成工业城市外扩展的状态,城市形态或是单一,或是复杂多样,在整个城市的发展性建设中缺失了远观、宏观的规划,缺少具有代表性的符号语言,支撑城市形象、文化、历史健康发展。

新时代,城市发展需要契合新的发展途径,由设计产业向创意产业过渡成为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新利器。创意产业作为超门类的产业形态,其主要构成元素已经不再是资源、资本,而是个体的智慧、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些正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

2 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新模式

2.1创意产业驱动城市发展

全球创意产业兴盛给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战略基础。中国是从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开始关注创意经济的,因此,创意产业具体如何推进城市发展备受瞩目(如图2所示)。

2.1.1创意产业推动城市产业升级

国内城市都日渐注意到城市发展的不可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国外,尤其是西欧国家都开展了“城市复兴计划”,试图用设计产业、创意产业来带动城市产业转型,或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或改造原本落后失去发展活力的城市结构。而在中国,创意产业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未能完全实现,指日可待的是通过创意产业的带动,城市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同时带动城市整体公共环境建设,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2.1.2创意产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创意产业目前被规划为十三大门类,除此之外还带动了诸多关联行业,例如活动策划,品牌服务,展览设备经营等行业为社会提供了许多新鲜岗位。仅在上海,从2008年至2012年四年期间,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同比增长了1261.01亿元,相关就业人数也由2008年的87.52万人增长到129.16万人。

2.1.3创意产业促进城市旅游业和休闲业的发展

人们对于设计、创意的渴望不仅停留在产品层面,上海莫干山路创意园,北京798创意工厂,这些城市的创意基地近年来逐渐成为城市旅游重点之一。同样,随着时展,人类对周边休闲产品的需求也会大大提升,软产品包括城市环境、地域认同感、影视产业、娱乐产业、阅读产业、休假等,硬产品包括城市公共设施、城市交通等。

2.1.4创意产业塑造城市符号

城市符号积淀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是城市最独特的标志。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风貌,例如:北京的庄严气派,上海的时尚开放,苏州的精致秀气,拉萨的古朴神秘等。这些符号是对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而当下中国许多城市发展失衡,城市雷同化,丧失化问题严峻。创意产业能够根据一座城市的发展特征确立相应的一些公共符号,提高城市品格,树立城市独特魅力。

2.1.5创意产业加速城市振兴

继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发展格局之后,将迎来创意城市发展机遇。创意产业为城市设计、文化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将会衍生出新产品、新作品投向市场,从而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例如韩国的韩流文化,包括影视作品、潮流歌曲在创意产业推动下,持续为国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创意产业立足城市发展需求,构建文化、娱乐、旅游、艺术等一系列行业发展平台,为城市产业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2.2创意产业本土化构建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将文化、思维创意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其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条件性、无污染、高创收等优势为众多城市所采纳推广。中国城市建设近年来纷纷打出了诸如“创意城市”、“创意之窗”等建设口号,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支持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篇文章标题即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将技术、设计、文化、艺术、制造业等方面通过创意活动融合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因其发展潜力巨大、低耗能、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高、就业空间广等众多优势,逐渐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城市格局升级,改善就业环境等目标的理想选择。但是,我国的创意产业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由于城市间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借鉴国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时会出现一些设计脚步跟不上,市场供求关系脱节等问题。

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都存在着地域、历史等显而易见的发展差异,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不尽相同。因此,因地制宜地运用新兴发展模式才能够给城市发展带来生机。创意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规律性,不顾发展条件地推进创意产业进程会出现中间环节脱落的问题,创意产业需要与城市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相契合,与城市发展轨迹相契合。以上海田子坊创意文化产业园重建为例,原名“志成坊”的典型弄堂工厂因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关闭,一批艺术家领先入驻为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区的形成创造了聚集效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驻田子坊的426家商户中,各类文化、艺术类创意门店有300余家,约占总数的70%,由此带动的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多达数千人。逐渐形成了绘画、艺术、产品、建筑、室内、公共等设计产业聚集地,辅之以餐饮、购物等项目。田子坊依靠得天独厚的混合性建筑文化聚集环境、上海文化背景及政府的支持,将创意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首要战略,逐步发展成为上海地区独具魅力的产业中心,而今田子坊已然成为上海城市新地标之一,其发展轨迹准确把握到城市区域发展的命脉,为发展创意产业提前打下坚实基础。

2.3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评价

创意产业在西欧、日韩等国家迅速发展后,成功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繁荣。当创意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环节,除了创造出产业附加值、大量的新兴就业岗位、丰富的市场含量,还将极大地提升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形象魅力和发展实力。

在近几十年里,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相互交汇,最终体现在一座座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也在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建立了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以上海为例,在2004年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社团局就建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致力于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配合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创意产业发展的计划、策略等统筹规划,积极调动发展资源以全力支持上海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在2004~2011年间,上海创意产业一直保持定增长,年增长率超过20%,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9.6%。

此外,北京确定了打造“中国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深圳出台了《关于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划将深圳市建设成为国际创意文化中心;杭州则着力打造“中国动漫之都”,建立了拥有2.5亿元的动漫产业专项基金,支持动漫生产企业和原创作品。

然而,我国诸多城市对创意产业经济的理解及执行略有偏颇。从发展阶段来看,国内创意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仍存在城市大环境不稳定等因素,还停留在“创意产业化”阶段,更高层次的“产业创意化”时代仍在徘徊。因此,城市建设者应当通过激荡想象力、建立新思维来激发城市的创意潜能;用文化力量来塑造新城市,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点;建立城市符号,本土化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用非物质资本为城市创造实实在在的产业经济,建设成为“创意城市”,这才是城市发展的未来之路。

3 结语

创意产业是创意城市建设的主题,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力量,市场是创意的核心资源,创意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动力。创意产业化不仅是中国制造产业跨越性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重塑城市发展轨迹的核心策略。只有根据每座城市发展特色来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才能在未来发展中掌握制胜点,真正实现地区经济腾飞,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品格提升。因地制宜地推动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能激发每座城市的潜力,进而塑造更多的创意示范城市。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R E. Phased product development: friend or foe [J].Business Horizon,1996,39(11):30-31.

[2] 王重远.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8),26.

[3] 甘霖,唐燕.创意城市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建构[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3),54.

[4] 曾凡.创意经济兴起下我国创意人力资本积累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0),76.

[5] 熊丹.创意经济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30.

[6] 郭公民.城市符号的建构――以城市公共艺术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6.

第11篇

[关键词] 创意农业;美学经济;独特商业模式;投资价值;富民计划

[作者简介]章继刚(1964―),管理学博士,中国创意农业研究专家、总部经济专家、战略资本研究专家。(四川成都 610017)

一、创意农业:顺应求美求新时代潮流

赏天然美景、吃农家美味、沐自然风光,鉴民风民俗,享山野乐趣,创意农业顺应求美求新的时代潮流,在美学经济和乡土文化创意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特色发展道路。

玫瑰飘香,香草浪漫。从通州南瓜、房山磨盘柿、昌平苹果主题公园,到门头沟玫瑰园、大兴御瓜园,京郊世外桃园般的创意农业园成为市民创意生活新体验,100多个红红火火的创意农业园,每年吸引了500多万游客为魅力无穷的“农业创意”消费6亿余元。“十二五”期间,北京还会以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以及旅游农业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将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大江南北,古老的乡村正在创意农业的引领下发生着美丽的嬗变:白墙红瓦庭园美,绿树鲜花廊榭雅,乡间小镇或许缺少城市的华丽,但你会不由自主地被它的古老、深沉、淳朴所吸引、所折服。秋末冬初苹果变色的季节,也可以和果农一道学习苹果“刻”字的艺术,体验创意农民之乐。当我们面对面与大自然亲近,和朋友一起在农家乐随意采摘、垂钓, 无所事事的用镜头捕捉搬食的小蚂蚁、绽放的鲜花、掠过湖面的飞鸟……远比网络里的“种菜”开心得多。创意农业改变中国,越来越多农民尝到创意农业带来的甜头,发展创意农业产业成为农民新追求。

二、体验田园乐趣:成为创意农村生活的别样风景

说起创意乡村,人们常常会想到英国的乡下。在英国,农业生产不仅仅只是提供粮食,享受田园农艺的乐趣,体验回归自然的幸福,成为农业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感悟泉流波涌的天籁之音,享受田园山水的乐趣,摘果拔菜,用花香装扮多彩人生,别具心裁的农耕生态体验活动,垂柳依依、渔舟唱晚的水乡风光,体验乡土风情,成为台湾农业生活的别样风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杭州,一个个独具创意的农村新型居住小区正呈现在眼前,一幅幅美丽新乡村、幸福新家园正在杭州大地徐徐绘就。创意农业带来的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环境之美正酝酿着杭州的城乡阡陌之变。

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着力实施社会、经济、环境共赢,政府、企业、社区联动,中国一流、世界有名示范,城乡互补、双轮驱动四大战略。苏州利用乡村的空气、气候、山林、水、养生文化遗迹、养生民俗等资源,打造北部长江沿岸“江海文化与乡村观光”、西部环太湖“绿色度假与文化休闲”、中部湖泊芦荡“美食体验与生态休闲”、南部江南水乡“古镇观光与文化体验”四大乡村旅游集聚区,凸显“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绿色度假”的乡村旅游精髓。

在南京,绚丽多姿又质朴传神的最潮的乡土艺术农民画在冶山镇六合农民画艺术中心展出。一个小镇立足于乡土文化传统上的创新发展,六合农民画精品辈出的源头活水,引来了人们惊叹的目光。在成都,青白江区围绕“一二”、“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在过去的5年中累计投入30余亿元,构建起以“绿肾”、“绿肺”、“绿屏”、“绿廊”、“绿墙”为主的生态环境体系,凤凰湖国际生态湿地旅游度假区、城市生态绿廊、福洪乡优质杏基地等项目已成为全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典型范例。

三、创意:构建生活美学的沃土

在房子、车子、票子的巨大生存压力下,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没有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创意农业生活方式让人们趋之若鹜,到乡村生活,已经成为乡村创意生活的一种潮流,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时尚。创意农业生活方式代表着文化体验、观光休闲、审美享受、健康文明、充实快乐更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美学经济的熏陶下,人们注重陶冶情操,亲近田野,舒缓压力,追求精神、情感、心灵上的美学享受。读史前神话,听清泉鸣唱,品民俗文化,登高山祈福,尝桃花盛宴,创意农业、美丽乡村、幸福温馨的生活状态让人们的生活更低碳,更创意,更安全。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创意农业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更低碳、更创意、更时尚、更潮流的生活方式。

未来属于创意时代,创意构成了生活美学的沃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依赖创意,拉动“创意引擎”,发挥好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建设更优、更具创意的“美丽乡村”,发展生态经济,乡土文化浓厚的创意乡村旅游体验产业,正是顺应了现代旅游发展的这一趋势,迅速风靡全世界。创意农业是一场以美学农业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革命。创意灵感在原生态的乡村不断涌现,自然宁静的乡村创意生活,成为开启幸福人生的新境界。

四、“大美”意境:打造“大美”产业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美学境界。意境产业就是运用文学中的抒情、优美、飘逸的手法,带给创意农业产业以启发,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创意农业意境产业是通过创意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营造的美学情调、审美体验和快乐境界,包括创意农业美学产业、快乐产业、生活产业、智慧产业、艺术产业。通过营造“大美”意境,打造“大美”产业,实现“大富”人生。

创意农业产业也正是需要能从人们的感官出发,寻找创意元素,创作出优秀的能感动人的创意农业意境产品,农诗一体、农画一体、农旅一体、农商一体、农信一体、农企一体的创意农业意境产业。

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通过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意境产业园,建设创意农业意境区,开发创意农业意境产业带,打造创意农业意境县、创意农业意境城市,培育布局合理、生态协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富裕、充满时代意境、呈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现代化新农村优美景象,打造山清水秀、空气清晰、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交通便利、生活甜美、社会和美、人人幸福的新农村综合体美丽意境。

创意农业意境产业犹如一首意境幽远又优美动人的诗歌,经过精心打造的创意农业意境园犹如走进一幅淡雅、别致的中国山水画,山在城中、城在园中、房在绿中、人在花中的意境,山水辉映,和谐共生,一幅美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创意农业意境产业作为美学经济领域的新兴经济形态,是通过文化创意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农产品,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促成了农村产业文化化、产品美学化、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

创意农业意境产业将优美乡村、城乡生态意境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集创意生态、创意生产、创意生活于一体,通过旅游与文化、美学的结合,促进循环经济的孵化、自然生态的演化和人文生态的进化;通过整合自然特有的形、神、构、序、气、韵的生态美,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思想文化,构建城乡的生态格局美、文脉肌理美、环境形态美、人居意境美、景观多样美和精神风貌美,享受“水秀荷色美,人鸟乐游悠”的格调,在返璞归真的气质中体验生活的高尚无华,真正实现怡神、悦目、清心、冶情的最高生活意境。

创意农业意境美是一种使人振奋向上的健康美,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追求浪漫意境的体验式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已逐渐取代了单一的观光旅游,利用田园休憩健身的生态旅游度假已风靡世界。创意农业意境园是紧紧围绕创意农产品生产,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在体现生态美的基础上,积聚优化整合农业产业价值链高端要素资源,运用美学和意境营造技术,通过采摘、赏花、垂钓、品尝、领略自然生态,由创意农业把“看点”变“亮点”再变“卖点”,让消费者远离城市烦嚣,写意美好人生。

创意农业意境产业以农产品色彩为基础,构建产业布局优化、审美功能突出、资源优势突出、附加值成倍增长的彩色农业。

彩色农业通过色彩演绎农产品的美感,白色的奶牛、紫色的辣椒、鲜红的草莓、彩色甘薯、金色的马铃薯、绿色的竹笋……红、白、黑三色花生,蓝、紫、黑等七色红薯,黑、红、蓝、紫、咖啡五色小麦,多彩的田地和鲜艳的果实,大批彩色农产品进入了高端市场,成为特色富民产业,彩色农业活跃了农村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

五、创意农业改变中国

创意农业是指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过程中,以及在农业节庆、农业科普、农业电子商务、农业总部经济、农业审美、农业旅游、农业创新活动中进行生产创意、生活创意、功能创意、科技创意、产业创意、品牌创意和景观创意,通过营造优美意境,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创意农业是通过“三生”即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推进“三增”,即创意农业产业增优、增名、增汇,创“七美”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目的,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生更高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创意乡村就是通过培养创意农民,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发展优质高效的创意农产品为目的。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大力构建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创意生态,推进工农互促、统筹城乡发展、共享现代文明的新农村发展模式。

创意乡村体现在农民生活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农产品种植、加工、营销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产品文化“含金量”,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创意乡村成为中国农民未来的新追求。

六、美学经济孕育快乐产业

“创意农业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创意农业正由人们印象中的粗脏苦累的传统‘体力型农业’产业,向审美愉悦的‘智慧型农业’、‘快乐型农业’、‘美学型农业’产业转变,开始了向更高层次的迈步。”

美学经济是指以审美愉悦和创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以视觉传达艺术、消费体验和消费时尚为表现形式,满足消费者强烈的审美情感需求为目的,通过创意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以创造高利润和高附加值产业的体验经济。

创意农业美学经济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过程中,以创意生产和审美愉悦为核心 ,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达到“六美”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的目的,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表达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体验经济。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创意农业美学经济时代的消费呈现出情感和个性需求上升,消费者的自主参与和文化环保等意识增强的特点。创意农产品生产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为农业的审美研究提出了全新的课题,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展现人工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美,其中蕴含了农业美学自身所具有的形式美、动态美、韵律美、艺术美,体现了美的创造者―劳动者以及劳动本身的人工美、功能美、技术美。农业美学使人获得了审美享受和情感升华,从而进入到欢快喜悦的状态。比如在观光农业园中,清新的空气、泥土的气息、宁静的环境、优美的风光、纯朴的民风、有趣的民事活动,消费者在宁静和悠然自得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趣中,亲手制作新鲜干净的绿色蔬菜和味美的佳肴,一切尘嚣、烦忧也都烟消云散。

创意农业作为对人们具有吸引力的审美对象 ,以农业美学为主题,具有审美价值、体验功能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使经济、生态和社会三者的效益在和谐的基础上达到最大化,创意农业美学经济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审美体验等综合功能,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消费者崇尚自然贴近自然的本性愈发显现,审美体验将成为都市人未来生活的主流。创意农业生产重视对消费者的审美感官需求,通过大力发展具有审美价值、体验功能和趣味性强的创意农业,增加消费者情感体验,以个性化服务为出发点,广泛采用创意和有个性的“体验”模式以及增加互动参与性,以超值审美享受为手段,在生理舒适与心绪安宁的交融统一中,进入悦耳悦目,乃至悦心悦意的审美境界,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绿色化的需求。创意农业美学经济是农业生产与美学经济的有机结合,它已日益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美学经济时代的创意农产品成为市民消费“新宠”

农业生产是一种培育生命、传播美学的事业。在中国古代农学中,能够处处感受到中国古代农学思想中包含的美学思想。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绿色田畴、蓝天白云,农业劳动有声有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风景般的景观田地和农舍,绿绿葱葱的稻田,汩汩不断的渠水,成群的白鹭时而列队飞翔、时而觅食于田埂,农业景观的形式美与表现美和谐统一,韵味无穷。山东寿光菜农在辛劳之余,以田园风情为背景,拍下种植的蔬菜,贴到自己的蔬菜博客和播客上,美学经济正在改变着传统种植模式和销售模式,改变着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的生活方式。

创意农产品,是指具有个性化、创意化、时尚化、品牌化、规模化,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提高“三率”即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目的,通过创造美感风格,提供美学体验,以突出创新形成产品美学价值,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够产生更高附加值,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性优势农产品。

美学经济的兴起,迎合了娱乐时代的公众心理。美学经济时代的创意农产品,取材于优质种子,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再辅以艺术包装,美学农业的附加值将更高。美学农业是从“为胃服务”的阶段转向“为舌尖服务”,美味、美艳、美形给人们带来五官享受,色美形佳效益高,为农民增开财路。美学农业引导人们树立崇尚绿色生活、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创造文明、绿色、和谐的生活新风尚。北京大兴区通过生产水晶西瓜以及盆栽彩椒、盆景葡萄、盆景蔬菜、盆景西瓜等创意农产品,身价就从几元钱翻涨到了200多元,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从方形西瓜到情侣西瓜,在北京大兴,以瓜为媒扩内需,通过知名节庆品牌“大兴西瓜节”,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形成了系列产业链,近5年北京大兴平均GDP的增长都在17%以上。

在上海,嘉定区马陆镇由“巨峰”葡萄与“沈阳玫瑰”葡萄杂交而成的“巨玫瑰”葡萄,硒含量是一般葡萄的四至五倍。“浪漫葡萄藤―七夕情人节”、“葡萄天上来泛舟采摘游”、“金牌葡萄争霸赛”和演艺名家品马陆等活动,使马陆葡萄名声在外,被誉为“上海吐鲁番”。

开展农业嘉年华活动,开办江心洲葡萄节、农业奥斯卡,以及区县的梅文化、西瓜文化、螃蟹文化、农家美食文化,用创意引爆节庆,让城里人下乡通过认购菜田和种养瓜果蔬菜、鸡鸭鹅猪、抓泥鳅、林中寻宝等充满审美愉悦和创新意识的农业活动,花小钱买快乐,买健康,使城里人下乡多起来了。“区区(县)有节、节节出彩”,在南京每年都要搞几十次,南京的创意农业开始了向更高层次的审美愉悦的美学经济迈步。

在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 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红薯树单株一年可收获300多斤,一棵茄子树单株累计结果可达600多个;西红柿与土豆和谐共生,一株多果嫁接技术将西红柿树与土豆嫁接在一起,土豆借助西红柿的根系吸收养分,西红柿借助土豆的茎叶完成光合作用。通过反季节栽培技术,使南方果树生根北方,开花结果。空中深液流栽培、滚筒栽培、立柱栽培、飞蝶式栽培、树式栽培以及雾培、水培等几十种当今国内外先进的高科技蔬菜栽培模式尤如一道道蔬菜美学盛宴,诠释了蔬菜文化内涵,令人叹服。特别是管道栽培和立柱栽培,不仅节省大量土地资源,而且运用于广场、餐饮、办公、学习以及室内装饰等领域,更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美学经济的魅力。

成都市新津县借鉴国外成功开发事例,结合成都市远景规划,在花源镇建设“创意田园”,推动新津现代化山水田园城市的建设步伐。四川是“农家乐”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创意农业的发源地。

八、“创意乡村”长出“快乐产业”,“快乐产业”助推“创意乡村”

创意农业美学经济坚持以人为本,以人身和心的双重幸福为目标,意味着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人与大地自然、艺术相融合,使人亲身感受和参与创意农业生产情趣,顺应农民求知、求乐、求富、求美的愿望,最终达到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创意生态的有机结合,让农民富裕起来、快乐起来。

九、创意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从2011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通过《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到创意推出好客山东休闲汇,山东省将休闲汇提升为全社会联手打造的节事品牌,包括文化、体育、商务、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旅游等32个部门推出了系列休闲专题活动,各地也推出采摘、垂钓、观光、农事体验、泡温泉等各种休闲度假项目成为游客度假的佳选,一个个独具匠心的创意奉献出绿色餐饮、生态观光、旅游度假等越来越多的精品主题,体验农家乐的新时尚。

十、“创意+潮流”,创意农业吸引大批游客走进乡村,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根据《创意农业学》(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9年5月版)研究表明,我国高端农产品稀缺,市场亟待开发。2007年10月13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人们争相品尝现场烹制的大米饭,参展的日本大米以90元/kg的“天价”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日本发展自己的高端大米产品,价格贵,品质好,农民种粮更有效益。

山东鱼台县临近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鱼台种稻条件得天独厚,“鱼台大米”营养成分达到精米的3倍,在大城市超市里卖到60元/kg,还出口到国外,很受欢迎。山东胶州大白菜以其绿色、美味走俏市场,一棵白菜最高卖到60元。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马家食用菌盆景种植基地培植成功灵芝盆景,由于它集观赏、食用为一体,更环保、更卫生、更美观,受到本地及成渝市民的追捧,成了抢手的创意艺术品。灵芝盆景以其精美的造型在荷兰一炮打响,单价达40欧元/盆。

近年来,我国高收入高消费人士正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并形成了一个以富裕阶层为主的规模可观的农产品高消费群体,要求农产品味道更好、外观更美、安全更有保证,体现地位身份象征。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受青睐,应当按照优质农产品的标准,组织生产加工以特取胜的创意农产品,瞄准高消费群体,打造出中国创意农产品高端品牌,抢占高端特色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在美学经济理论指导下,以创意农业文化、乡村美学建设、农业总部经济为背景,以提高“三率”即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高“三化”即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为目的,提高“三个比重”即提高养殖业在创意农业中的比重,实现农业增效,提高创意农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挖掘种植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创意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比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通过创建“三位一体”即产业集群、总部基地和创意农业旅游相结合的商业模式,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意农产品高端品牌,抢占国内外高端特色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十一、展望未来,创意生活是发展创意农业的一大特色

创意农村、创意农民、创意生活,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将亿万农民增收致富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变成现实。

创意农业,使农产品从传统走向时尚,从体力型农业走向智慧型农业,从低端市场走向高端市场,从低(附加)值高碳走向高(附加)值低碳,从现代生活的配角走向主角,从个体生产走向农业总部经济,从温饱型消费走向审美型消费,从充饥裹腹走向美容养生,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从一味追求GDP走向创建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文化创意衍生品;产业链

创意产业指的是依靠个人创造力而促进产业发展的企业,包括开发知识产权创造财富的活动。最近几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文化创意衍生品的涵义与例子

1.涵义

文化创意衍生品就是利用深入理解原生文化产品在自己思维的主导下,将原生艺术品与自己的理解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产品。作者利用原生艺术品的文化内容转化为新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美学思维的创新。当前,这种产品涉及各种各样的工艺品、礼品、工业设计品等,已经普遍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2.例子

(1)电影行业的创意衍生品

美国加州好莱坞电影工业世界闻名,已经涉及多个产业,电影衍生品在其中就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远远超出电影本身价值。电影行业的收入不但包括电影票房与广告收入,而且还包括电影海报、音像制品、玩具、纪念品、图书、服饰、电子游戏、主题公园等电影衍生品。2009年电影《盗梦空间》播出获得成功,同时代表其电影的小道具陀螺就被人们抢购一空。2016年端午节,五芳斋制作的粽子形象包括美国队长、钢铁侠、绿巨人等多个动漫人物。还有,侏罗纪世界修建了侏罗纪主题公园,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陀螺球观赏车成为人们争相前往的对象。2015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了440亿元以上,创“十二五”以来新高,但我国对电影衍生品还没有足够重视。2011年《龙门飞甲》放映成功,关于宣传电影的海报被人们一抢而光,但主办方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效应。而最近的《大圣归来》利用众筹的做法使厂商与影迷直接对话,有效解决了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动漫行业的创意衍生品

动漫创意衍生品涉及的范围更广,日本有统计数字显示,以2004年为例,日本在当年的创意收入达到了13万亿日元,如果结合其动漫衍生品相关的产业收入则突破了59万亿日元。日本的动漫产业收入是其衍生品的收入三分之一,由于本身衍生品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动漫产业的崛起,带动很多企业快速发展。如日本三大民工动漫的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以前二者为代表的各种玩具、衍生电影、主题餐厅都得到了人们的追捧。美国的迪士尼动漫直接创造了主题公园。利用动漫衍生品不但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而且可以帮助系统动漫创建品牌效应,在文化宣传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动漫衍生品利用大量传媒使更多的人对此加深了了解。利用衍生品拉近了人们与动漫角色的距离,培养了数不胜数的动漫影迷,有力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文化创意衍生品发展中的阻碍因素

我国文化创意衍生品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不能实现有效的融资等,笔者认为随着衍生品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但当前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发展还包括下面这些问题。

1.我国文化衍生品法律制度不健全

文化衍生品是在原有文化产品的基础上开发而来的,必须保证原生艺术品的完整性,否则会严重损坏文化衍生品的形象。假如当前不具备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政府不能实行有效监管,那么文化衍生品的发展将会面临诸多风险,同时也会对原生艺术品造成较大的伤害,文化衍生品的发展也会不断增加成本,容易导致产业链各方相互猜疑,进一步阻碍文化衍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当前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还不完善,存在着严重的抄袭现象,山寨模仿情况数不胜数,原创者维权举步维艰。有时虽然得到了法院的正确判决但根本得不到补偿,侵权者更不可能主动道歉。笔者对就职于动漫制作公司的员工进行了调查发现,员工反映在制作动漫时领导者有时会强迫自己去模仿国外的一些形象。在短期内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的做法严重侵害了原创者的利益,假如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则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非法衍生品。

2.当前还不能有效开发文化衍生品

当前国内衍生品还主要属于复制品,产品创造的附加值有限,同时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文化创意衍生品品种过于简单,缺乏设计感,产品设计不能与消费市场同步发展。以电影衍生品为例,主要面对三个层次的人群:第一,普通级,也就是电影观众;第二,影迷级;第三,收藏级。当前电影衍生品的主要问题是推出时间较晚,产品缺乏新意,一味采用模仿的做法,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不能创造出符合影迷与收藏级的衍生品。

3.传统销售渠道过少

传统文化创意衍生品主要通过下面途径销售。第一,原生文化产品播放场所,也就是电影院。如发达国家在播放电影的同时就会出现电影衍生品,会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但我国电影院做不到这一点,与电影同时销售的还主要是食品或饮料,没有出售电影衍生品的意识。第二,专业文化创意零售店。日本动漫产业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日本东京的秋叶原动漫街就是集中出售动漫衍生品的场所,这些产业集中在一起可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动漫爱好者,在秋叶原购买大量的动漫衍生品,但我国还没有形成这样较为集中的创意产品销售区域。第三,利用文化创意衍生品发行方自行销售,就是发行方在销售文化创意衍生品时利用自身原有的销售途径出售。如前面提到的五芳斋漫威粽子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三、推动我国文化创意衍生品产业的发展策略

1.建立完善的文化创意衍生品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文化衍生品要想获得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原创文化产品的产权问题,一旦出现侵犯原创者知识产权的行为则会引起社会纠纷,如大量盗版行为的出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只有涉及文化衍生品利益各方团结协作、相互协调,才能促进文化衍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2.创作更高水平的文化衍生产品

利用提高创意衍生品的设计水平可以带动文化衍生品行业的较快发展,刺激消费者积极购买文化衍生品。如在动漫行业当中可以积极发展高端定制行业。最近几年动漫高端定制衍生品得到了大量爱好者的青睐,包括日本漫画主角、美国漫画、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形象等。以高度还原、做工精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在制作模型过程中3D打印机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模型定制的迅速崛起从而带动了这种衍生品机器的火爆销售,价格也较高。国内在此方面做的较为突出的有《大圣归来》,主要采取了众筹的做法吸引了大量制作厂商参与衍生品的制作,同时创作出丰富的产品,不但涉及人们常见的钥匙扣、扇子、抱枕等产品,而且也包括膳魔师水杯等衍生产品,由于这些衍生品有着一定的使用价值同时价格也不高,因此,众筹的做法一举成功。

3.开发文化创意衍生产品新型销售渠道

衍生品不但可以在电影院销售,而且也可以利用网络营销的做法,第一,这些销售方式有着更为广阔的销售前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上网搜索自己喜欢的衍生品。第二,购买者可以在网上与商家实现即时互动与交流,有利于商家创作出消费者满意的文化创意衍生品。如可以采取众筹的做法,将主要产品放在网站系统展示,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拥有一定规模后众筹取得成功。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消费者及时获得有效信息,使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同步进行,防止出现与时代不相适应的产品,可以使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将损失降到最小。第三,网络投资成本低廉,衍生品可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避免了众多的中间环节,可以极大减少成本,对广大消费者形成极大诱惑,使销售方得到可观利润。总之,最近几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文化创意衍生品,由此推动了衍生品市场的繁荣,只有认真对待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开发与销售,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洪丹艺,刘嘉欣,马惊鸿,周亦洁,展康平.中国动画产业的盈利模式研究--以衍生品为中心[J].现代商业,2015(11).

[2]张宁远,曾军梅.浅析武汉动画衍生品市场[J].艺术科技,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