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2-08 02:24: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反思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种,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反思来理解消化学到的知识,提出新的看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尤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的设置有一定的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不是随意提出一个问题,而应该多方式、多角度地来设置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是设置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思考。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中化学的知识已经相对比较专业,除了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提出现实问题,如:空气质量检测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出的?空气中的污染物都有哪些成分?它们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反思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通过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可以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

二、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习题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变式,学生可以清晰明确地理解化学反应、化学现象的产生。而在变式教学中,常常有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情况,这种题目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反思哪种方法能够最快捷地得出答案。比如:24molH2S在30molO2中燃烧能够得到多少量的SO2?对于这个题目,大多学生会用比较常规的解决方法,先计算O2的量,再计算SO2的量,但是还可以用原子守恒法、配平法、待定系数法、关系式法和按得失电子数进行十字交叉计算来得出最终的结果,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对解题方法的反思中找到适合自己、更加便捷的思路。

三、提供自主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来,因此,化学教学应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机会,而不是多进行观摩类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多给学生进行思考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只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法来重复实验步骤。比如,在讲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通过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完成实验,并观察具体的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而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的总结,并引出下面的课程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会更加轻松。

四、利用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的弊端,但是,就现在的人才选拔、考评机制来看,还不能完全摆脱考试,当然,在国外来看,考试与评分也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在当前的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明确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别成绩,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比如,经过考试,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究竟有哪些内容没有吃透,并通过回顾式学习来解决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化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通过考试测评来进行反思的习惯,把考试当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作为竞争的结果。总之,化学教学中反思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反思教学通过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来让学生养成自动思考、敢于怀疑、善于发现、优于总结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风雷.化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第2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反思 教师 学生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许多新要求,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式、学习兴趣的激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一起探讨多元化的学习途径。最重要的是要求每个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

不管一堂课有多么成功,一定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教师课后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学时的经验教训,成为下次成功之母。

反思中还要捕捉瞬间灵感,珍视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想得以维护、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美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师反思

教学中反思强调学会教学,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技能与能力的过程。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所熟悉,而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其原因等进行深思,多问“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相比之下,如果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没有教师不断地学会教学,学生的学会学习很难保证。

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提高自已。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哪个环节的训练,从各个环节的提高,从而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而且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

二、实验中的反思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也是化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将三维课程目标孤立来对待的状况,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重视知识的获取,过于强调实验的基本技能,结果导致学生机械地死记知识条目,机械地掌握各种仪器的应用。

1.提高学生在实验设计中的实验能动性。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是其实验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在实验设计中,学生不仅要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符合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简约性等原则,以及实验方案的优选标准。对于同一实验问题,每一个学生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也不尽相同,新颖、独特的实验方案,可体现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提高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实验能动性。理解实验操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和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对异常、不明显或结论错误的实验现象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都是学生的实验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实验技巧,合理巧妙地组织和改进实验操作顺序和方法,使自己的实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实验问题的确定上由于学生受到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的制约,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在创设问题时应避免过深、过繁的技能和能力水平问题,若实验问题超出学生的水平,非但不能解决实验问题,反而会降低实验兴趣,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实验教学中通过积极思考,独立地提出实验问题,这是其实验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三、反思贵在坚持

一课下来,静心反思,这节课教学内容方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些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教育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应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篇

下面谈一谈我在化学教学中是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的。

一、尝试错误,激发反思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错误,而且错误的原因比较隐蔽,学生处在困难的情境中容易产生元认知体验。这时教师应加以点拨,充分暴露学生失误的原因,让学生从中获得反思的信息,在反思中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缺陷。例如我在教“元素的化合价”时,强调在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正一价。于是,我问学生:“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学生回答:“正一。”我又问:“氢气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学生回答:“单质。”接着我又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几?”学生回答:“零。”这时学生恍然大悟,进一步明确了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吃一堑,长一智。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现知识或思维方法上的薄弱环节,找出错误的根源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在尝试错误后的反思过程中得到优化。

二、细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何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为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前的反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的困惑,更多地要从备课上去反省,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教学流程是否合理科学。一些教师在备课中往往缺乏对学法的设计,只注重自己的教法,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深度进行再创造、加工,不注意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因此教师备课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紧扣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备课过程既要把握知识体系,吃透教材,同时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角度出发,适当地处理、调整知识结构,有意拓展知识。例如我在教“元素”时,首先让学生讨论铁、钙、碘等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然后导入元素的概念。第二,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而不能因教而教。备课中不能忽视各类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用统一的程序、统一的标准“一刀切”。第三,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备课中要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看书、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要有意识地自觉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参与等方面及时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细心体会,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教师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调节和纠正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能否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老师和学生沟通程度深浅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学生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对“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一难点,有的同学对反应原理不理解,而有的同学对实验的操作顺序不熟悉。因此,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能一样。不同的班级同一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也会不同。因此,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提问、随堂练习与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和方法,进而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课堂教学中,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教师通过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旦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就立即想方设法去纠正。

三、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了,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出现新的问题,要谨慎地追问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

第4篇

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总结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成长的帮助以及几个自己常用的教学反思关注点。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关注点

【中图分类号】G633.8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将扮演更多、更新的角色。这既给教师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给教师一个难得的机遇。这些机遇和挑战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笔者觉得,长期且持续地注重针对以下几个关注点进行反思,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好地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课堂角色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思维。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样的角色转变,尤其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就更加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状态和交流状态,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适当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比如,一次在进行《有机化学基础》乙醇第二课时中关于乙醇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断键问题的知识整理归纳。原先的设计思路是:先与学生一起回顾有关乙醇的化学反应,再由学生自行分析、总结断键情况。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第一个班级的实际课堂效果并不好。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我对之前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由于我的过多包办,与之相应学生在分析分子断键的主动学习也在减少,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更无从谈起。针对这一分析,我重新对那一环节进行修改,设计成:由学生独立回顾、复习乙醇的相关化学反应,完成书中相应的表格,然后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相互补充,我只负责记录和总结。通过相应的设计变动,在后续的班级教学中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2.作业布置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掌握新知识及新旧知识整合的程度,还需要反思:布置的作业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差异,有没有安排适当的开放性练习或探究性的问题,有没有注重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和发展等问题。

比如在学习了《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题后,我除了会布置一些常规练习外,还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化学污染及防护、周围工厂的排污及治理等问题,并且在之后的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加以点评。这样既加强了理论学科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3.演示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而演示实验又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正因为它有诸多重要性,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一定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现象的可见性,思维的启发性以及学生的参与性,并且及时对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效果进行反思。

多年前,我在进行《常见物质的检验》中关于焰色反应的演示实验时,因为火焰的区域比较小,除被邀请上讲台观看的学生外,其他学生普遍反应效果不理想。通过查阅资料,我又在之后补充了几个小实验:用一端缠有脱脂棉的玻璃棒做载体蘸取可溶性盐溶液进行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的参与,经过多次改进、观察、反思后,现在我在进行实验演示时,除了会邀请学生上台观看外,还会根据实验的不同难易程度,安排学生助手或者邀请学生代表直接操作。

4.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日益常见。但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如果课堂设计不合理,也很容易出现一些弊端:(1)很多课件的动画和音效往往华而不实,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帮助微乎其微,反而有喧宾夺主的感觉;(2)过分以计算机为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学反而居其次,更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少Flas和影响视频被下载、填充到课件中替代了教师的实验演示。因此,在每堂课后,适当、适时地反思多媒体在本堂课中的内容、地位以及有没有取得应有效果等也成为一个必须反思的方面。

5.公开课

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师展示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的教研形式,能充分和集中地展示执教者的教学理念、艺术、组织、方法和风格等。

在听完公开课后,我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1)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2)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表现;(3)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定位以及目标的达成程度;(4)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和效果;(5)教学设计和过程中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6)我与执教教师相比,优缺点分别是什么等。例如,前不久的一堂实验化学公开课上,执教教师不仅组织了丰富的课堂实验、小组活动、师生互动,还出现了利用手机拍照并当场投影展示了学生实验中的操作错误这一教学设计亮点,不仅丰富了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兴趣和积极性,更给我留下了深深地震撼。

第5篇

随着新课标方案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认识到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反思性教学作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是老师针对自身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等教学环节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教学过程。在高中化学中,反思性教学不仅作为对化学学习的一般性总结,而且对化学所涉及知识的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的探究,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扩大反思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的教学应用范围,从高中化学的内容和学生学习条件出发,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一、反思教学在高中化学概念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是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和化学能力的基础。在高中化学概念中,学生的认识和掌握要顺应概念的深化和发展。比如离子反应的教学,有的学生往往会局限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是“有沉淀、水或者是气体的产生”。老师在对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进行反思,将离子反应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的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深化,作为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水解的基础,引导学生将固有的复分解条件“水的产生”转化成“弱电解质的生成”。有的学生认为H+和CH3COOH-不能反应,那么可以通过在两支试管同时取少量稀盐酸并用玻璃棒沾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而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CH3COONH4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并以同样的方式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通过反思法教学方法,以实验结果打破学生固有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真理、对知识的求知欲,达到更好理解化学概念的基础目标。

二、反思教学法在高中化学原理中的应用

化学原理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的关键性部分。相对于初中化学来说,高中化学的内容体系十分庞大、化学原理涉及更多、知识点更加分散,这就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反思在化学原理教学中是不是过于重视原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原理实践应用教学,是不是对于化学原理的教学没有从学生的基础条件出发,是不是对于化学原理的教学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不是切实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比如说,盐酸溶液能够使得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老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紫色的石蕊试液会变红”“是盐酸溶液中的哪种元素使得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过反思教学法将学生真正置于在问题的情景当中,提高反思认知能力。又比如说,在学习苯酚的性质知识时,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的浓溴水,振荡浑浊消失,而再加入浓溴水的话,则会产生白色沉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苯酚与溴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但苯和溴水却不发生反应”“为什么开始产生的沉淀会发生溶解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加深理解物质结构对于性质的影响。再如关于原电池的教学,学生固有的认识是将锌片放入稀盐酸中会产生气泡,而铜片则不会产生气泡。那么在锌片和铜片之间连接一根导线的话,铜片表面会立即产生气泡。对这种“有悖于常理”的化学实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为什么连接导线的话铜片就会产生气泡”,通过让学生在新现象和固有认识之间形成反差让学生树立反思意识。基于反思教学法的实效性,不仅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引导学生反思,还需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以酸碱中和原理的反思教学过程为例,开展“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在实验台上放上一瓶并未标记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让学生思考如何测定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学生会依据化学方程式H++OH-=H2O进行反思,对化学方程式中最后的“水”进行逆向反思,“是不是酸碱会中和成水”。接着选择变色较为明显的指示剂像酚酞,酸滴定碱颜色会由红逐渐褪色成无色,碱滴定酸的话颜色会由无色逐渐形成红色。在关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老师要注意在课堂上进行监督,以观察者的身份反思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内容有走样,以便于在以后的关于化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用反思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迁移和同化,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反思,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宋井标 单位:江苏海门实验学校

第6篇

一、反思化学学科特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先前满堂灌的教育理念,完全限制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大脑.化学教师要想活跃化学课堂气氛,必须时刻谨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角,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的天真好奇的天性,会让其在实验时大脑保持极高的活跃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平时所学理论知识也得到有效巩固,并且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化学课程的知识繁杂凌乱和需要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的特点,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后,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对课程与实践做好规划,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化学教育千差万别,实现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与运用是教师的最终目标.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化学学科的学习也不例外.复习巩固旧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在引入新知识后,联系先前的旧知识,对旧知识起到巩固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到新知识的过渡,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会更加轻松.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各种条件与反应效果的过程中(加热,沉淀,气体生成等),传统的刻板记忆方式,对学生化学学习思想产生限制作用,并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采用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任何科学都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时不断进行探索推断,并用文字加以记录总结的结果.化学概念也是人们根据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自然属性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得到,是自然现象的基本规律.要想学习好化学这门学科,必须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概念.那么,通过化学基本概念衍生出的各种自然化学现象,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不难理解了.再通过化学实验,对化学反应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对于化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元素化合物板块涵盖知识面广,虽易理解,但知识凌乱,各种主观以及客观因素,导致元素化合物板块学习一直是化学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新型教育模式下,通过反思教学理念的贯彻,对教学方式,课改的理解以及学生引导方式进行反思,做到紧扣新课标要求,把握化学课程特点,实现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和素质水平有效提升.

四、结语

总之,反思教学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具体而言分为三个步骤:学习,在课堂中 认真听教师所讲内容,做好笔记,掌握基本知识,对难点疑点做好记录,以便后续解答和分析.反思,是反思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化学课堂学习的有效巩固.化学知识点凌乱纷杂要想做到系统性了解把握,必须课下对所学知识不断思考运用,探索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微弱联系,在探索思考新知识点的同时对老知识点进行复习,反复思考达到对化学元素性质的全面把握.提高,在对新知识的反思过程中同时对旧知识进行回顾,提升自身化学分析水平,探索出的新问题也让教师对于相应化学知识点的教学有新的发现,实现师生共同提高.

作者:侯宝娟 单位:江苏省淮安中学

第7篇

作者/徐见霜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中学化学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反思做得不好。坚持教学反思,总结每节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反思一般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主要指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吸取和积累了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做了多方面、深层次的科学调整。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则,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以实践为背景,以教材为主要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参与,找问题、答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效果的过程。现将本人的想法说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毫升,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毫升,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教师选编试题要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现将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效果,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8篇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教学反思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化学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经常检查、反馈、分析、调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最终优化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必然使任课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能够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2.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教学智慧的实践

以前化学教师的教学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课本知识,而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搜集大量事例并以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

二、对新课改教材的反思

1.依据课改中的教学目标进行备课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段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人才,将来为祖国、为社会作出贡献.

2.注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改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建议教师要课前认真备课,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多搜集有关化学的信息,充分利用化学的特点,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另外,在课堂上恰当地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定位任课教师的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贯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树立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价值导向的教育理念.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重新对自己进行审视,准确对自己角色定位.师生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是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目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占有者变换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学生真诚合作,平等对话,密切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在一定的情境中, 学生依据同学和教师提供的帮助信息,围绕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互协作,最终得到问题的结论,也理解了新知识.这种课堂教学使多种教学方法得到综合运用,即 “情境―问题―启发―互动”的教学模式.运用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升华.

三、新型教学模式的环节

1.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中最有魅力的教学内容,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实验技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具体建议是可以开放实验室、可以组织化学实验小组、可以多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等,同时学校要加强实验管理.

2.设置问题

新课改要求化学教学除了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目的外,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使落后的教学方式得到彻底改变,就必须实施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目标设置合理、科学的问题,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达到学生探究思维得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我们需要提前将问题设置好,让他们带着问题预习并思考课本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启发点拨

第9篇

    以下几点:

    一、 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着提高。

    在我第一年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另外,我校在初三年级实行了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快、慢班两部分。但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我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快、慢班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第二年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二期课改”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虚心学习、加强同事间的合作

    两年初三教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与同事间的合作、特别是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新教师接受新信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可能要优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若在教学活动只没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要多走很多弯路。

    我的带教老师——刘荣权老师——从带教我的第一天起,就毫无保留的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与我分享。在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中,刘老师更是不断地为我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二期课改”背景下,从备课到上课等许多环节都与过去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我的影响又十分深刻,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新教师、老教法”的局面。因此,刘老师每次听课后给予我开导,为我所上内的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策划,并主动给我上示范课。在这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潜移默化的转变了过去的一些观念,对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第10篇

化学式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概念和涵义学生接受起来是比较快的,但是化学式的书写及掌握却是难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式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化学式教学反思范文一化学用语是我们化学学习的基本工具,本星期的一直在离子符号、化学式的教学,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不理想。

今天默写让学生用符号表示原子、离子等,学生掌握的不太好,在表示原子、分子时混为一谈,看来这个难点的教学我们仍要加强,教学方法还需改进,以便学生能顺利地学好离子符号、化学式,这些众多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

由此我觉得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学获得好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中分散难点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如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所以在一开始课开始就需把提到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见到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以强化、巩固所学的化学用语。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其异同点,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二、反复练习,写、读、用结合起来

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记忆和使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讲的太快,要在反复的练习中加强记忆,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写元素符号时,常犯这样一些错误:大小写混淆,如Mg写成mg,KMnO4写成KMNO4,CO写成Co;教学过程中,我们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我们采用做过练习再联,让学生暴露错误,分析学生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最终达到掌握的目的。

总之多思考、找方法,在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对学生要有信心,有耐心,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式教学反思范文二化学式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概念和涵义学生接受起来是比较快的,但是化学式的书写及掌握却是难点,很多学生总是反复出错,比如:NaCl 学生经常会写成Na2Cl ,而Na2CO3又经常写成Na2CO3 ,结合以前的教学中的不足,我在这两年的教学中经过实践认为,在初步学习化学式时的书写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在课堂上要多花时间来反复练习。

在学习化学式的意义时,学生能够结合书从所给的化学式H2O说出四点意义,然后让他们关上书,自己在草稿本上任意写出熟悉的一个或几个化学式并说出意义,然后请大家说出你所写的化学式及其意义,老师来纠正。最后在黑板上写 H2O2,看大家谁最快能说出意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增强了注意力来理解和掌握意义,同时,对于化学式的书写已经有了最初步的认识。

在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先引导学生说出书写原则,不足的地方老师补充,然后把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写一些名称出来比如:水 一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硫 氯化氢 氯化钠 氯化钙 硫化钠 氧化铝等,让学生试着去写,强调一点要用化合价代数和来验证化学式的正确与否,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写完了事。然后请大家把所写的化学式再按组成元素来分类,看有何规律。学生能够找出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与非金属并分成这两类,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大家总结,效果比以往我先教学生再来写要好很多。后面就要做巩固练习,除了课堂上课后也要布置相关的化学式的专题练习让学生读和写,告诉他们第二次上课时要花十分钟来过关,在短时间里学生会把这部分重点记忆,而且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来背和记达到过关的要求。

现在每次这部分的教学尤其是化学式的书写讲练结合所花的时间比过去多了一倍,但是效果也是明显的。

化学式教学反思范文三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物质,但现有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表现在:(1)还不知道这些符号就是物质的化学式;(2)物质的化学式除了能表示物质外,即使知道还能表示其它意义,但还不系统、不全面。鉴于此,我在课前准备环节设计了问题:“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符号并分类”和“试着说出化学式‘H2O’表示的意义”一题是让学生借助课本初步认识本节课的重点,再利用课堂上的抽问等环节完成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

接下来让学生结合不同单质化学式的不同写法,总结出单质化学式书写时的规律。应该说让学生讨论化合物书写的问题时,是本节课的一个小,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课堂上学生勇于发言、相互补充,效果很好。最后由学生独自完成同步练习题。

在探究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时,经过教师必要的启发,学生能够说出化学式的4—5个意义,此时教师又巧妙一转,转到了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提出化学式前面数字的意义,并加以区分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最后对比化学式不同位置数字的意义,学生基本能够解决。同步练习题更是重点知识的又一深化,突破了难点,更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成功之处,具体体现在:在描述化学式的意义时,部分学生对于如何描述物质的组成、分子的构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纠错、学生纠错占用了不少时间,导致整节课还是很紧张。

这节课,也许广大同仁认为课堂容量太小,但我坚信:我是根据我们这级学生的学习素质、学习习惯偏差而设计的,我相信只有小容量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本领,才不让他们输在化学学科的起跑线上。

在以后的教学中朝着以下几方面努力:

(1)关注教材:确实我们手中的教材看似简单、系统性不强,但它具有很广阔的外延,要把新课程的理念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第11篇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化学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已经席卷全国各地。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现状。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化学教师,我们必须作出深刻的思考。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工作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之间俨然一副师徒关系,从古至今信奉“师道尊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与单向的逻辑思维使学生脱离现实生活,也很难有所创新。这种背景下教师既难“教好书”,更难“育好人”。而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条件促使教师角色发生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新课程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评价的侧重点更趋向于教师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所为,要求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这些都促成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新的变化。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科学、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活动,正确认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如果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却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重点”讲,这种失衡将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在教学中,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进程,并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教师还必须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要把宏观和微观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使推理能力。教师可通过“构—性—制—用”、“构—位—性”等关系,让学生展开想象。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研究性学习。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通过对课本的实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第四,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在探究过程中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4.运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为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大大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反思

学生不仅要有牢固的“双基”、较强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等科学品质,以使学生终生收益。

第12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 科学素养 创新能力

著名化学家傅鹰生曾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

但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历来只重视和强调化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在实验教学中化学知识是预设的,都是绝对永恒的,都需要强制性记忆。师生们重视的是实验结论或结果,实验教学的目的也在于获得并记住这些结论。对教学实验过程的探索,反而不太注意,至于素质教育中提倡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学科素养也很少涉及。

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是高分低能的考试“高手”,中国离诺贝尔奖将越来越远。我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大多出自大城市的重点中学,而且这些学校的实验条件并不亚于国外,但选手实验部分远逊色于理论部分。

如何使化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构建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实行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必要对我们前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反思,促进实验教学的飞跃。

反思一:要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传统实验教学,老师演示多,学生动手少。众所周知,学生亲手做实验比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由观看者变成操作者、实验者,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学生做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

案例1:教材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可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向试管中滴入水,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

(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上述反应生成的溶液,滴入装有4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

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

反思二:在实验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传统实验教学,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完全忽视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验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真正的实验,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而且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做些小实验:采取何种方法可除去饮用水中的沉淀物;用方便材料制作分子模型;测定雨水的PH;用食醋和纯碱稀溶液改变花的颜色;制作橘子电池;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绿橘子;区分毛织物和化纤织物;用草酸洗墨渍;用小苏打或面碱清洗锅碗瓢盆上的污渍,等等。

反思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为保证实验的成功性,常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材进行实验,学生按专本知识机械地模仿操作,创新意识逐渐被扼杀了。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间的讨论,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氛围。其中,探究性实验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预测结果,到设计实验、控制条件、搜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均可为学生提供高度自主性的条件。适当增加探究性实验,可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例如: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收集气体并量取气体的体积”类题目,但往往会出现错误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问题,我让学生在课间讨论方案,各组制定自己的方案并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再到实验室准备仪器药品验证。在学生的讨论和实验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的疑难给予帮助、指导,并不过多地干预学生操作和思考分析。经过讨论验证,学生总结出了各种收集量气装置:有直接用量筒排水法收集的,有把集气瓶中的水压入量筒中的,也有借鉴高考题用两只相连通的移液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