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研究报告

小学生研究报告

时间:2022-03-25 01:48: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研究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研究报告

第1篇

——小课题研究报告

活动研究者:高xx

活动辅导员:xx(高xx)

班 级:六年级五班

研究目的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由于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一些小学生对春节期间获得的压岁钱任意消费。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小学生压岁钱的去向》的小课题研究报告,希望帮助同学们养成“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好习惯。并通这次活动增强我的调查能力,培养我的动手、动脑能力。

压岁钱发展历史

近年来,大家过年压岁钱收上几千元不足为常,而大家了解压岁钱的发展历史吗?

上世纪五十年代:压岁钱开始五分、一毛地给——还得磕响头才拿得到呢!不过,那也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合作社买小炮儿买零食去!

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时的压岁钱虽然行情见涨,但是也就两毛五毛的,压岁钱一到手,眼前就都是小人书、小炮儿、爆米花儿。

上世纪七十年代:拜年磕头的孩子,收个五块十块压岁钱不成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钱多些了,反而不太兴给压岁钱了——平时的零花钱把压岁钱给比下去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压岁钱成稀罕物儿了,身不动膀不摇地就能得个成百上千块——不过搁手里攥着是少之又少。

网络查询

我通过网络发现最近经常在网络上晒压岁钱,不少小学生还热衷于压岁钱的攀比,晒出自己的家庭背景、父母的职业来彰显自己的压岁钱。从以上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小学时压岁钱的去向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问卷调查

我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小区里其他同学压岁钱的金额以及用处,具体数据如上。

压岁钱小支招

招数一、交学费: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培养自立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招数二、献爱心:拿出一部分来帮助其他贫困孩子。

招数三、表孝心:给长辈或孤老礼物,养成敬老爱老的美德。

招数四、搞投资:在银行立个帐户,搞教育储蓄。

招数五、买书报:可以开阔眼见,又可以与同学交流阅读、增进情谊。

招数六、去旅游: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招数七、买保险:为自己解除健康、升学等后顾之忧。

第2篇

关于小学生近视眼与视力下降的研究报告的茫

恩父母,我最敬佩的人,小学生上网利与弊(辩论会),小关于小学生近视眼与视力下降的研究报告的茫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关于小学生近视眼与视力下降的研究报告的茫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串地掉在雨水汇成的水洼上面。春雨纷纷,染绿了山,;染绿了水,染绿了石板小路。星期天,我去排队买米。在我前面的是一个男青年,他算不上胖,但也够健壮的了。圆圆的脸庞上,两道细眉,一双大眼睛,配上稍小了点的鼻子,也还算匀称。就是嘴唇厚了点,像非洲人似的。读后感,让我感动的一件事,诵

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李阿姨快四十岁了,长年的辛劳,给她眼角留下浅浅的鱼尾印迹。不过,她那浓密油亮的短发,仍是那么乌黑。眼睛虽是单眼皮,但秀气、明亮。那高高的鼻梁下经常有力地紧抿着的嘴唇,显示着青零星的活力。

渐渐地,残星闭上昏昏欲睡的眼睛,在晨空中退隐消失。

第3篇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我和全体同学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采访询问。调查表里面的问题涉及到上网时间、上网内容等。

二、调查结果

调查中百分之十二的人从不上网,上网学生中百分之五十八是男生,百分之四十二是女生。男生百分之七十七都是在家中上网;只有百分之二十三的人在网吧上网,而且有通宵的现象。男生一般是玩游戏聊天,偶尔上网查学习资料。女生都是在家上网,很少有超过五小时的,一般都是在网上聊天,查资料,很少人玩游戏。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

1、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学习或查资料。

2、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平均星期上网时间为2——3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量;但有百分之十五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的上网时间至少七小时,几乎是天天都想着上网。

3、上网的经济来源,百分之六十五来自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百分之二点五是向同学借的,还有百分之三十二点五,都是靠给别的同学抄作业,甚至向别人勒索。

三、我的建议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就看我们怎样利用它了。不过,我还是希望网络能从玩具变成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工具!

第4篇

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尤其是高年级段大综合性学习的编排,起到了改变语文课程学习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的作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一大特色,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

大综合性学习单元,不再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教材,而是围绕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提供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有针对性地用好阅读材料,而不能上成阅读教学课。在这里,教材选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教学的中心:学习选文只是围绕学习主题开展学习活动的~个部分。从属于综合性学习的需要和安排。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运用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设计、实践学习活动方案。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调换教材编排的顺序,可以延伸、放大学习过程(时间和空间),可以与阅读内容、表达手法相关的阅读教学单元建立联系。

二、对学生实施大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基本估计

从三年级开始至五年级下学期,经过十次综合性学习(九次小综合,一次大综合)的操练,学生已累积比较丰富的经验。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都应由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教师参与其中,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合理地设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及活动形式,做好督促检查,不要越俎代庖。

三、对教材的研读分析和实施设想

(一)《走进信息世界》(第十册)

1 教材所处位置及学习目标,《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学期《邀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围绕一个主题、课内外结合、学生自主程度较高的大综合性学习。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知道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懂得正确利用媒体,趋利避害: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学习利用信息撰写研究报告的技能。

2 重视“单元导读”的解读。带领学生走进信息世界,需要认真阅读、理解“单元导读”,帮助学生弄明白这次综合性学习的社会背景、自身需要、学习目标。“单元导读”的学习应该让学生生成“我的五官所触及的都是信息”“我就浸泡在信息里”的感受,生成“马上开始关于信息的研究”的急切心态。一句话,要充分发挥“单元导读”的功能,使学生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目标明确、充满激情。

3 用活“活动建议”,①根据需要活用阅读材料。教材选编了五篇针对性很强的阅读材料,必须充分利用。这是为学生提供的开展综合性学习必需的资料,特别是对于无图书馆可去、无网络可上的农村小学生,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按照第一条“活动建议”,展开研究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词读这些资料,讨论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比较,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根据第三条建议作活动准备时,可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这些材料,提取现代传媒对人们生活影响的信息,作为辩论发言的素材。当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引导学生拓宽搜集资料的渠道,更广泛地了解信息的传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②一次调查结果两次运用。用活“活动建议”第二条,调查前,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培养学生事前做好准备工作的良好习惯;调查中,引导学生通过留心自己和家里人获取的信息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后,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分析,发现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规律,以及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影响。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分类保存资料,做到一次调查结果两次运用。为第二阶段利用信息、撰写研究报告作准备。③灵活选择“辩题”,重视前期准备。用活“活动建议”第三条,一要根据当地实际灵活选用辩论主题,二要重视辩论的前期准备。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拟定讨论或辩论的题目,指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正、反两个方面的资料。辩论由学生自己组织,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引导他们辩证地看问题,防止“走极端”。辩论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组织语言、口语交际的能力,增强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觉性。④拓展活动内容,多角度体会”影响”。教材选用的活动建议是面向全国各地小学生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针对当地、本校或本班的实际,设计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城市的学生可以搞“天下事我关心”新闻摘要活动,感受现代信息的影响:开展“购物方式的变迁”调查活动,了解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等。农村的学生可以开展“与致富专业户零距离接触”,看他们是怎样获取致富信息的,信息给他们的生产、销售带来了什么好处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4 学习写“研究报告”的五个步骤。“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综合性强、难度大,是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通过阅读“活动建议”旨导学生分五个步骤进行。①研读例文,打开思路。引导学生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让学生认识到像“爸爸咳嗽”这样的小事也可以进行研究。进而形成这样的认识:科研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留心观察生活,注意收集信息,就可以进行。从而打消学生的顾虑,打开思路,畅谈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欲望。②选定主题,制订计划。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从“小小的陀螺”到“神秘的UFO”,几乎都感兴趣,他们列举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涉及面很广,有的会有一定的难度,甚至稀奇古怪,即使研究也不可能有结论,像“有没有外星人”等。因此,教师指导他们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合适的研究主题至关重要。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选题首先得是自己感兴趣、乐于研究、适合研究的;选题设计的内容尽量浅些,范围尽量小些,多着眼于身边的现实问题。如“从玩具的变迁看小学生的消费观”“环保与卫生习惯的内在关系”等。确定选题后,小组制订研究计划。③搜集信息,分类整理。计划确定之后,要引导学生运用第一板块学习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如“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这一选题,就可以通过调查家人、亲朋,从衣着、家具、电器、过节消费、交通工具几个方面搜集资料,归类整理。④阅读资料,形成观点。小组成员要充分阅读整理好的资料,每个组员都要注意筛选为自己观点作支撑的、对解决问题有价值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经过小

组讨论达成共识,为撰写研究报告作准备。⑤研究写法,形成报告。再次研读两篇研究报告,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报告的不同写法。必须让学生清楚:研究结论的得出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撰写研究报告要做到问题明确,资料充足,分析合理,结论清楚。掌握基本写法后,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并集体进行修改、完善。

5 展示交流,总结反思。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布置展览,展出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活动纪实、研究报告:可以召开主题报告会,报告小组的研究成果,或个人收获、感悟、发现。搞好活动的评价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结束时以“庆功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进步,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进行反思,为今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借鉴。活动结束后将全部资料编辑成册,把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呈送相关部门。

(二)《难忘小学生活》(第十二册)

六年级下学期,小学生面临毕业,心态是复杂的。这六年,学生会经历许多令其喜悦、忧伤的事:这六年,对老师、同学的教育帮助也会有一些不理解、不领情。人教版教材把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六下,让学生在回忆美好小学生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表达情感,学会感恩,继续培养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把一份珍贵的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永久地珍藏在记忆中,真是匠心独具。

1 提前进入,做好铺垫。针对毕业班实际情况,我们不能等学完前五个单元才进入综合性学习。应该一开学就带领学生进入“难忘的小学生活”的回忆之中。这一环节的前移,可以使学生在开学伊始就进入依依惜别的情感状态,有效地抑制厌恶学习、讨厌老师的不良情绪滋生,引领学生在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顺利度过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2 周密计划,保障实施。本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围绕“读、感、忆、写、寻、做”(认真读读阅读材料,感受师生深情:回忆小学生活,写难忘的人和事:寻找班级“成长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点事: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等)实施。但是学习周期长,容易出现松懈、走过场现象。这就需要对学习时间周密计划,对内容、形式精心策划。譬如“同学情深”“师恩难忘”“光荣集体”“爱心献母校”“依依惜别”系列主题的什么内容在课外进行,什么活动在课内实施,个人、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何时进行主题转换等,做出计划书。在教室醒目处设立“提示牌”,提醒大家按计划开展活动。

3 联系选文,有机结合。认真研读六下选编的五组课文。我们发现每一组都可以与本次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第一组课文,在学习作者借“学下棋”“种桃花心木”表达人生感悟的方法时。可引导学生体会老师批评教育自己的良苦用心,增进对老师的理解。制作班级纪念册,要做到图文并茂,编写精炼独到的文字说明。第二组是说明文,它们对不同事物特点体现的准确说明、生动描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学生回忆小学经历,收集、阅读了相关资料,激起了表达情感的欲望。但用语言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部分学生尚有困难。第三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等几篇回忆文章的不同叙述顺序,第四组“名篇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都称得上是闪亮的“范本”。我们可借以指导学生写好“成长故事”,可以是整篇,可以是梗概,可以是精彩片段,由这样多种文体编排而成的“纪念册”,更能彰显个性。

4 临别赠言,表情达意。互题赠言已成为小学生毕业前夕重要的交际活动,用好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生生情谊,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往由于缺乏指导,学生的赠言往往内容空泛。语言乏味,甚至低级庸俗。在学生题写赠言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示范引导。开展最佳赠言评选,激励学生用心去写,使写临别赠言成为学生表达深情厚意、展示个性和展示才情的平台,可提高这一活动的价值。

第5篇

关键词:城郊地区;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4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24

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精神的培养也逐步提上了日程。为了培养城郊地区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意识,使他们掌握一些必备的科学技能,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给小学生留的作业。各位教师肩负着培养城郊地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育任务,为了能够贯彻科学进校园的任务,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养成他们的科学态度,对待事物抱有公正乐观的态度,从实际入手,不空谈口号,落实这项任务。

一、小學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含义

现阶段,我们所说的科学精神指的是人们根据长时间与大自然接触,对自然和世界进行不断探索研究,最终总结出的一种精神气质和客观的自然法则。科学态度是指人们抱着一种对事物公正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做事行为态度。对于城郊地区的小学生而言,要想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就需要引导着学生按照自然事物的真实客观的具体情况,公正地分析判断事物,不能缺少勇于探索、坚持不放弃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这二者是紧密不可分的,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科学态度体现出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是科学态度的基石,二者互相扶持,不可分割,互相发挥作用。

为了培养城郊地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发挥出最大的热爱科学的积极态度,研究精神不退缩。第二,勇于探索的品质必不可少,要抵制封建迷信的思想。第三,对于事物公正客观,面对所有的自然事物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第四,要培养大胆创新的精神,培养发散思维,勇于突破。第五,根据现今已有的科学素养,能够对一些自然事物进行解释研究,能够简单地解决各种出现的问题。第六,掌握一定的科学素养之后培养为他人服务的精神,乐于助人。

以上的几点要求总结在一起就是摒弃旧的迷信思想,相信科学,能够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对于事件的发生要从科学的态度出发实事求是,培养为他人奉献的精神,致力于服务好社会。培养城郊地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上的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常说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是我们选择的出发点。那么城郊地区的小学生就能够对生活学习等有着科学认识,思想上更加进步,最终能够对复杂的社会上的各种事件以及不同的价值取向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二、培养城郊地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课堂

我们施展教育的舞台主要在课堂上,课堂上发挥好,那么城郊地区的小学生对于科学的认识就会更加到位。从课堂入手,慢慢地渗透出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逐步提高科学素养。

1.课堂上对小学生们进行教育是最简单有效的教育途径。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内容当中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从全面教育好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要忽略对于学生精神意识上科学素养的培育。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也要兼顾着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做到有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教育内容具体详细展现好,落实好科学素养的培养。

2.为了更好地培养城郊地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改进,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师一直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底下接受的一种状态,从教师为主体,改变为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做主人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多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科学精神,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将课堂融入到生活中,改善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强趣味性,大胆地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无形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增强城郊地区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实效性。

学生乐于以实践活动的方式感受生活和学习,因为在形式上实践活动脱离了课堂拘束,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自主性更强,城郊地区的小学生能够直接接触丰富的社会生活,从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科学精神和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三)网络资源

发挥学科的一些优势,加大网络资源的利用,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时代接轨。现在科技的力量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发展迅猛,信息技术方面的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课堂大大增加对城郊地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的可行性、有效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触也能对他们的学习提供新方式,不断地适应这个信息发展的时代。

三、研究成果

对于城郊地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研究,学生对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认知大大加深。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某一项事实的研究报告,并且完成的结果也是值得相互借鉴的。研究报告的诞生,体现出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的动手能力,非常值得表扬。

我们常说要培养城郊地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就要无时无刻地拥有这样的意识。让科普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课堂,而不只是停留在纸面的语句。科学精神的培养要有实际的动作,不断地引进科学成果,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科学精神要服从真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把这种精神不断充斥在课堂里,使学生耳濡目染,渐渐地接受科学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城郊地区小学生的培养之路还很漫长,坚持科学立校的目标,在素质化教学过程里,科学精神和态度能够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学校的教育,达到科学素养培养的目的,落实国家的教育需要。从要求出发,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使得城郊地区小学生的日常课程能够融入科学教育,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活动,都会大大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方. 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研究述评[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12):30. 

第6篇

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68-01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开展主题活动。但是,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时,没有正确理解主题活动的内涵、方案设计及操作策略,导致主题活动开展得并不顺利。为了使主题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教师要做好主题活动的设计,具体可以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指导3个方面去做。

一、确定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要“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紧扣教学目标。在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时,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准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活动。在确定微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以宏观教学目标和中观教学目标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微观教学目标。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南安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微观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南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将南安市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调查南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情况,形成调查报告。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小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怀。这样的微观教学目标设计基于南安市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情,比较容易实现,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主题活动的教学内容要“活”

在确定了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还要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假如没有活动内容作为支撑,那么教学目标是难以达成的。比如,有的教师设计的主题活动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鲜活性”。首先,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以教材中的“营养与肥胖”“睡眠与健康”“邮票中的学问”等主题活动为例,由于这些主题活动的知识性比较强,不利于小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而教材中的“民族服装与文化”“我的外国朋友”等主题活动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应该删除。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对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分解。教材中的主题活动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对于这些主题活动,教师要对其进行分解,使之成为主题突出且易于操作的小主题活动。以“新学期开始了”这一主题活动为例,如果不对其进行分解,在操作时就难以细化学习目标。对此,教师可以将这个主题内容细分为“寒假趣事多”“寒假里学会的本领”“新学期的愿望”这3个小主题,这3个小主题与“新学期开始了”这个大主题密切相关,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主题活动的指导要有“效”

在确定了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并不是说任由学生开展活动就算完事了。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他们在开展主题活动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开展主题活动《纸的探索》为例,在确定了“研究纸”这一学习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纸的什么内容”,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发表意见,经过综合对比之后,再确定本小组的研究主题。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提出了“纸的历史”“纸与环境”“纸的用途和分类”3个子课题。在确定了研究主题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围绕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最后将与研究主题内容有关的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形成研究报告。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先确定研究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小课题,同时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对研究主题进行总结,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教师的一系列指导,给予了学生开展活动的信心,有利于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活动。

第7篇

关键词:数学 习惯培养 主动质疑 合作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但是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听讲不认真,不敢提问题;有些学生做题时不审题,也不善于独立思考;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如果让这些坏习惯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当前深入研究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听课、读书、验算、自习、预习、书写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认真听“讲”的习惯。

3.提出问题的习惯。

4.合作探究的习惯。

5.阅读课本的习惯。

6.认真审题的习惯。

7.认真作业的习惯。

三、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及措施

(一)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形成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

2.实施阶段:(1)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2)确定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项目;(3)召开家长会,发告家长书,争取家长的支持;(4)通过预定的课题要求和实施策略实施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总结阶段:(1)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2)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二)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个案法、总结法等方法

(三)措施

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期待进步。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抓住时机,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训练。同时,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必要的监督手段将有助于学生消除懒惰心理。建立起课代表领导的数学组长负责的双层管理措施,能有效地检查同学们的预习、笔记、作业和复习的各个环节。教师还可根据这些步骤的落实情况即时调整课堂,并可实施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布置作业,在义务教育阶段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自申报课题后,数学教师全力以赴,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的分阶段性,特别设立了低、中年级的研究,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方面的研究。中年级由成丕林、修嵘嵘、刘艳芳负责,低年级由周彩霞、杨宗兴、贺贤波负责。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第8篇

从现在到孩子入小学前,或孩子入小学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要说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看看现在幼儿、小学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要说家庭教育,我们家长都有自己一套成熟或不成熟的教育经验,家庭教育是很复杂性的。它不同于学校教育,有明确的课程计划,各科课程标准,

一系列的教育规程,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完全依赖于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态:首先是“望子成龙”型的,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位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第二类是“随波逐流”型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龙就会上天,是虫就要入地,有这样心态的家长也为数不少;第三类兼于两者之间,对孩子的学习抓一阵,放一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现象在孩子的后期教育中尤为明显。各种心态都有它自身的利和弊。比如家长的“望子成龙”本身是一件好事,他能大大促进学校教育地发展。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火了,就会阻碍教育的进程。我们先不妨看看现在幼儿教育的现状。现在的幼儿园,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家长选择的余地很大。那么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的是为了图个方便,有的是看中幼儿园的环境等等,但更多的家长还是在选择哪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识字多,会做算术。他们总是认为多教字,多做算术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到了大班,很多家长放学接孩子时,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写字了吗?”“今天学了哪个拼音?”,家长像模像样地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小学生。

这样一来,很多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为了自身的生存,就不得不迎合家长的意愿,在平时开展大量的认字,写字,算术的教学,致使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现象,我们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地发展。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

与此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给小学教育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留下了众多的后遗症。由于小学一个班的学生可能来自于十个、二十个不同的幼儿园,参差不齐的教学进度,各式各样的执笔方法、不规范的拼音发音方法等都给小学入学教育带来了不便。何况,根据小学课程计划,入学后,还要进行为期-个星期的拼音教学,好多学生由于不愿听老师炒冷饭的拼音教学课,致使入学后就形成不专心听课的不良习惯。再看看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每周语文课七节,数学课三节半,音、体、美各两节,英语三个半节(从下半年开始小学一年级将不开设英语课),其他的还有就是劳动、活动、兴趣课了。从这儿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时明显减少,何况也有教育专家提出,小学一年级将取消数学课,这也是有道理的,一年级数学课中的十以内,二十以内加减法到学生进入二、三年级时,不教也会了。这样看来,在幼儿园还有必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进行数字、运算教学吗?

顺便插一点,看看我国的教育方式,明显跟西方的国家不同,他们家长去接孩子的时候问什么?问的是:今天你玩得快乐吗?今天你跟谁合作了?强调的是孩子本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提倡让孩子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培养的是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举一反三的学。他们让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让他们自己开展调查,收集资料,写研究报告。小学生能写出上万字的课题研究报告,这对我们来说是有点不可思议的。

第9篇

关键词:数学思想;研究性学习模式;运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思想是指导学习的根本要素,具备哪一种思想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成效。”伴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坚持用科学的数学思想指导教学,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方便。同时,学生从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对其个人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推广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不可缺少的。

一、数学思想与研究性学习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想则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的数学思想[1]。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制定的科学、可行、高效的数学教育模式。

二、数学思想的实际运用

1.数形思想

数形思想,即“数形结合”思想,这是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思想理念。小学生刚接触数学知识,面对未知的数学世界充满了好奇。顾及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数学教育可联系数字、图形等开展形象化教育,取得的教学成效颇为理想[2]。如:数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数字与图形结合,通过“数方块、数圆圈、数线条”等方法,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

2.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整体,相似或相近知识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坚持转化思想,面对相似的问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指导小学生学习。以“数字大小比较”为例,2与5的比较,既可以说“2比5小3”,也可以说“5比2大3”,或者说“2加上3就是5”等,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转化的结果都是围绕着2与5进行的。

3.类比思想

通过两种数学对象之间的对比,可以充分认识其存在的差异性。类比思想能够帮助小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具体特点。在图形教学里,应用类比思想能让学生形象地掌握知识差异。如:三角形与正方形对比,引导学生从边、角、长度等几个要素观察对比,经过观察可判断出两种图形的差异性,并且总结每一种图形在角、边等方面的特点,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三、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推广

1.选定课题

推广研究性学习模式必须有明确的课题,以保证学生研究活动的目的性。根据数学教学进程的需要,教师可适当放宽学习时间,为学生设计更多的研究课题,以满足其数学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必须围绕着书本教材,如数字运算、图形对比等,若脱离这一范围则会偏离课程教学的规定。

2.拟定方法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拟定研究性学习方法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数学思想。如:喜欢图形的学生,可设计画画、拼图等活动,在活动中研究不同图形的特点;喜欢数字的学生,可设计数字游戏,锻炼学生加减算法的运用能力。

3.引导研究

结束研究性活动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对本次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提供真实的参考。如:要求学生结合研究活动,拟写一份研究报告,把整个过程遇到的困难、问题表达出来。作为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研究性报告,也能认识到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模式。

数学是比较实用的学科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其他课程学习是有帮助的。新时期数学教育正积极改革,教师应学会把数学思想与研究性学习模式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汪小霞.数学思想与研究性模式联用的分析[J].数学教育参考,2011,33(15):60—62.

第10篇

【摘 要】小学的课堂教育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数学的教育是小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课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练习,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分析一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有效练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育;有效练习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发展。在新课改的号召之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练习也应该有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改变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有效练习更彰显其重要性。

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一)强调重复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育中所存在的最大误区主要是简单重复,这种教学方式带来很大的盲目性。一边是老师布置的大量的练习试题,一边是学生应付完成的作业。其结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成绩,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厌烦程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甚微。

(二)练习的习题效率较低

小学阶段主要是学生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关键时期,但是,作业量的大量布置以及简单重复的记忆性的习题的训练,容易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这种大量练习的结果是僵化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勤于动脑的习惯。面对着课堂上的练习,学生们只要学会一定的“套路”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想要的分数。然而,在真正学习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相关思维方式的培养。数学,作为一种锻炼思维的一门学科,更应该注重数学教育中的盲目性与无目的性。

二、改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有效练习的重要措施和意义

(一)改变小学教学重要课堂中有效练习的重要措施

面对着小学数学重要课堂有效练习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改革相关的教育措施以及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训练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改变。

1.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较为全面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氛围。在小学数学这样的教学环节上,更应该有活跃的课堂气氛。面对着各种“游戏般”的数学试题,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够带动习题的针对性。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相关的知识点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既能够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中学到知识,又可以在课堂上学到相关的知识点,更便于记忆和理解。

2.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盲目的课堂练习不仅无益,反而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应该更加有针对性,要针对特定的知识点进行练习,更要及时练习和巩固复习。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练习主要目的是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所以,在教学的相关改革中,试题的练习在于“精”而非在于“多”。

3.试题应该注重趣味性和学习型

传统的试题较为注重书面性,简单的就是针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书面的训练和记忆。有效性的练习更应该注重习题的趣味性和学习型。例如:变传统的的书面作业为实验性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学到相关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效的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4.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言传”的方式,注重教师的说教。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对积极的同学实行奖励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着重改变一下固守在头脑中的教育思想,不断地学习,积极地配合网络教学,以便和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上的进步。

(二)研究的意义

本次针对小学课堂中有效提高练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丰富小学生的课堂

学生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提高可以为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锻炼学生其他方面的思维模式。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在生活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可以更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动手、动脑能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

2.培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构建知识的重要学科,其思维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的教学课堂的有效改变之下,学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进行相关分析,内容涉及研究的目的,研究中措施的改变以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简单的介绍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布置的练习试题的盲目性和缺陷性,并提出疑问和相关的改进措施,以对研究的有效性提供借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数学练习的研究与改变,更着重让学生走出数学,去数学以外发现数学的真正奥秘。研究不仅仅需要书面上的文字表达,更应该注重实地考察与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试验。此外,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研究的试题遵循了开放性的原则,并实地去几所小学的课堂进行听讲,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得到了以下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深知内容不足以表达对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体现,但愿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可以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们的关注,关注小学生的教育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子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J].基础教育2013(03)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46-01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各地实际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下面我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在此得到同行们的指点,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兴趣引路,寓教于乐

1.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课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充分发挥导语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如发问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知道怎样用计算机听歌曲的吗?你能用计算机画出美丽的图画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课的讲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另外,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运用游戏小软件,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练习鼠标和键盘的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吃苹果、青蛙过河、超级玛丽、打地鼠、警察抓小偷、啤酒吧、食人花、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涂色、金山画王等,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让学生背诵、识记理论知识、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而且我认为正确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但电脑游戏软件的选择必须要强调趣味性、益智性和学习的功能,同时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

二、“任务驱动”,主动参与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为教材中的每一模块设计一个大任务,此任务中包含这一模块中的所有知识点。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每一课完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例如学习“Word的功能和使用”这一模块时,我设计的大任务是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本章有以下5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的图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我把大任务分成5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教学时,我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几个更小的任务。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进行修改。修改要求中隐含着3个知识点,即:1.Word的基本概念;2.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3.编辑文档。这3个知识点分别隐含在3个小任务中。

2.任务设计要有层次,要注意渗透方法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一课时,我制作了任务卡和升级卡。基本任务卡是: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声音,在设置自定义动画时能加入声音;升级卡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声音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如Windows中的录音机、超级解霸等)制作多媒体作品。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

三、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应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要做到精讲多练,并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寻求别人的帮助。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如在教学“衣食住行五十年”一课时,要让一个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不现实的。因此,课前我就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方式组成协作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都能按自己的特长来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网络在Word里合成研究报告,并加以美化修饰。这种需要多人互相协调、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最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及时评价,体验成功

第12篇

关键词: 滑冰车课 动平衡能力 运动坚持

滑冰车是我国北方地区传承已久的冰上民间儿童娱乐活动。时至今日,冬季里北方乡村结冰的沟、渠里,城市公园的河、湖冰面上依然可见冰车川流不息,笑声阵阵。近年来,部分北方城市将滑冰车纳入了小学体育课堂。是何原因使滑冰车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运动价值何在?带着诸多疑问,笔者对秦皇岛某小学滑冰车校本课学生进行了调查与测量,以期探索滑冰车运动的价值所在。

一、滑冰车课的生理学价值

我国民间传承至今的儿童传统运动项目较多,发展较好且已被部分省市纳入小学体育课堂的项目主要有“三跳”,即跳皮筋、跳绳和毽子。三跳主要发展的是小学生的下肢力量;当下新兴的儿童运动项目主要有轮滑、滑板、小轮车等,而这些运动发展的也主要是儿童的下肢力量。滑冰车与以上各项目有着极大的区别,其主要发展的是小学生的上肢力量。并且滑冰车对练习者动平衡能力的要求也与轮滑、滑板等项目有着本质的不同,滑冰车项目可发展练习者坐姿的动平衡能力(轮滑、滑板主要是发展练习者站姿动平衡能力)。为了解滑冰车对小学生坐姿动平衡能力发展的有效性,本研究设计了滑冰车坐姿动平衡能力测量实验。

(一)“直线行车”实验

场地器材:在平坦的冰面上画一条10米长的线段,线段两端画两条与该线段垂直的若干米长的线段,作为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端线,滑冰车一架,冰钎一副,眼罩一个,量尺1个。

方法:先令受试者睁眼沿10米线正向滑冰车,以熟悉路线,接着让受试者位于端线后,戴眼罩沿10米线正向滑冰车,测量其偏离10米线最远的距离s■。然后令其戴眼罩背向10米线滑冰车,测量其退至端线时的偏离距离s■。

评价:偏离距(CM)=(s■+s■)÷2。偏离距越小说明平衡能力越强。[1]

测量时间:经过1周3次课,学生掌握了直线滑行技术后测试一次;1个半月18次课后再测试一次。

(二)统计分析

经测量,276个研究样本3次课后测试结果:偏离距(CM)的均数与标准差(■±S)是161.21±73.33cm;18次课后其偏离距(CM)的均数与标准差(■±S)是145.45±60.62cm。通过统计运算T值为:2.799,P

二、滑冰车课有助于学生持久坚持体育活动

关于练习者体育活动坚持性的研究国外学者有过大量的报道。佩恩(Payne)于1981年曾指出:有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着人们继续参加体育活动,那就是他们是否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并在参与中能否感到愉快,愉快是体育休闲活动的主要特点之一。萨尼恩(Sallis)等人在1995年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对于体育活动的新加入者来说,增进身体健康是其主要目的,但愉是练习者长期坚持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1981年唐哥特(Tungatt)等人的研究指出:由于缺乏运动愉使50%的练习者在获得理想的健康效果之前就放弃了运动,因而说缺少运动愉是无法持久坚持运动的重要因素。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练习者运动愉的产生,并坚持体育活动,便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活动的目的性

1985年温克尔(Wankel)的研究发现,似乎所有的运动参与者都认为获得健康是参加运动的主要目的,包括持续参加体育活动者和中途退出者。然而,通过研究发现,不为健康为目的的体育运动参与者更能保持运动的坚持性,在持续参加运动者和中途退出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不以健康为目的可能更有助于个体持久参加体育活动。人们经过更为深入的研究发现,参加运动的目的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变化,持久参加运动者的目的可能与最初的目的出现变化。1970年海兹曼(Heinzelmann)等人研究发现,最初的体育活动参与者目的是为建立良好的健康状态,而能够坚持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活动的组织性占31%,娱乐性29%,个体间的友谊26%。海兹曼尤其指出:对青少年而言,缺少以上三个因素是青少年无法持久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2]滑冰车课既有教师的组织,更不乏运动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中易于建立起同学之间的友谊,其满足海兹曼所提出的三个因素要求。故此滑冰车课利于小学生体育运动的持久性坚持,有助于其运动习惯的养成。

(二)个体的能力

国内外诸多研究指出,当个体能够完成任务的挑战时,便会全神贯注于该任务并产生愉;任务挑战性超出个体能力,便会使个体产生挫败感或焦虑;任务缺少挑战性,人们会对任务产生厌倦感。滑冰车入门技术简单,起步、直行、转弯、减速停车,通过的教学和学生的自我练习,1至6年级的学生短时间内即可掌握。但之字滑行、180°掉头急停、360°漂移续划等充满挑战性的技术对练习者两臂用力的协调性、身体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但通过反复练习学生也可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挑战,并在完成每一项较难技术挑战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运动的乐趣。滑冰车的技术难度适合小学生的能力要求,因而滑冰车是一项难得的培养小学生运动持久性的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