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0 12:12: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法制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以《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方针,努力做好“五五普法”宣传工作,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并组织参加各种社会法制实践活动,增强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养成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努力使学生的违法犯罪率降低到零,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二、成立法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罗云利(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副组长:何晶(党支部副书记兼工会主席)
勤力(春城派出所所长、学校法制副校长)
孔祥军(春城派出所民警、学校法制辅导员)
何巨人(关工委主任、学校关爱团)
组员:崔寿燕(后勤主任)
王庆华(教导主任)
张微微(大队辅导员)
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保证课堂教育,坚持集中教育,三年级以上学生每学年达20课时,以上的法制教育,坚持每学期1~2次的集中听法制课制度。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等来我校讲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学生通过集中教育,懂得有关法律法规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根据所学法律知识,剖析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不良现象,增强师生法制观念。同时将法制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校各学科教育之中,尤其通过晨会课、思品课、红领巾广播站及国旗下讲话,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
2、进一步完善管理、规范办学,使法制学校走向成熟。加强学校法制教育,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工作,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都能为人师表,明确法制学校的岗位职责和有关制度,健全完善法制学校的组织网络,建立、健全台账,使法制学校科学化、系统化、透明化。
3、分层对学生实施法制系化教育
分层次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真正把法制教育具体化、实效化。小学低段结合思品课、晨会课、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通俗易懂的法律常识教育。中、高段学生每学期上一堂法律知识讲座。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国旗法》、《国徽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国防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中高段学生还应了解我国法制建设内容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4、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实践教育活动
为了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取得法制教育的效果,巩固理解法制教育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演讲赛,召开以法律法规知识为题材的主题班队课。充分利用宣传阵地、红领巾广播站播出法律专稿,板报定期出法制教育专栏。
5、强化对后进生的帮教工作
重视做好学业成绩还暂时落后学生的帮教工作,毫不松懈地做好控制流失工作,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师首先应努力学习和领会新的,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手段,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天才,每个学生的学习类型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也可以丰富一点呢?同时,在班级中发动学生,开展“一帮一”活动,可设置进步奖、最大进步奖,让后进生也感受成功的喜悦。
6、把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学校的法制教育,以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根本目的。通过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领会,使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开展做规范生、争规范小队、创规范班级,要求学生做到“静、净、轻”。
7、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也是搞好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内容。学校定期与不定期对校园及周边治安进行专项整治活动,对学校内部的治安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重点排查学校内部安全和治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措施是否得力,教育是否落实,设施是否过关,特别是要对学校内部的重要要害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查。促使教书育人的环境不断优化,治安秩序保持平稳。
8、以家长学校、社区为依托,把法制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1)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和其它传媒,向家长传授法律知识,明确家长的法律责任,树立法制观念。一方面,家长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一方面,也使家长能及时、有效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法制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 法制教育 对策分析
一目前中职法制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与社会教育没有密切的联系
任何的教育理论以及知识构成都应该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特别是对于职业法制教育来说,理论知识的运用价值正是体现在了我们日常的实际生活中,而与社会实际不相符的甚至脱离了社会教育的法制教育必然是存在极大问题的,结果也必然是失败的。从目前的职业法制教育来看,大多数还是沿用了以前的老模式进行,仅仅依靠国家的宏观法制法规来作为基础,却缺乏对于细节性、实际性的运用了解,也就直接导致了当前条件下,职业法制教育存在着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了解不透彻,实践过程中不能够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问题。并且法制教育的讲解过程中,往往也在采用着传统的教育方式,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以及对于实际案例的分析,仅仅是以理论为主的单一化、狭隘化的教育,而单纯的对于理论知识的法制教育更倾向于封闭式教学,这样很难促进职业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不可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为整个社会创造更高价值的技术型优秀人才。
(二)职业法制教育过程中缺乏人性化的教育
首先,法制社会是“以人为本”为基础的社会价值的体现,所以我们说在职业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现法制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整个职业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为了教育而教育的理念是不科学的。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职校学生自身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过多的忽略了那些对于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方法,仅仅采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传授,不当的教育方法直接导致了职校学生对于法制教育的理解有了更大的偏差,和教师的教学过程难以达成默契,无法真正掌握法制教育的意义。
其次,对于职业法制教育,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兴趣;职业法制教育以及其枯燥的方式传授所谓的法律知识,造成了职校学生望而却步,无法真正融入到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这对于整个法制教育课程的开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法制教育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法制教育的积极性,这更是困扰着整个职校法制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只有解决这样的困局,才能够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法制教育工作,才能够发挥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重大作用。
二、析职校学生法制教育困局出现的原因
(一)职业院校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大
我国处于社会经济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转变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有了不同的改变和冲击,一些领域的道德规范就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等社会上各种消极的情绪和现象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教育领域内,特别是对于学校学生的影响作为严重,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影响着他们,职业院校绝大多数学生的中学阶段被家长和学校所忽视,心里本身就受到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相比,心智不成熟,对于社会整体的分辨能力很低,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家庭对于职校学生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基石
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不良的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都要对于青少年负有一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的粗暴教育会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强,从而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职业院校的法制教育存在一些误区
目前来看,职业院校的法制教育仍存在着很多的误区,首先职业院校目前仍存在着“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他们仅仅类似于生产产品一样的培养学生,甚至类似于订单式的教育模式,完全忽略了职校法制教育的根本问题,只能说明目前我们的职业院校对于法制教育的重视性以及紧迫性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些职业院校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象征性的设置法制教育课程,有的职校更是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法制教育课程;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化,真正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开设法律课程,进行法律报告演说,这样的流于形式,生硬的传授方式,学生难以接受,造成了职校法制教育的效果不大,同时一般的职校法律教育课程没有专业的教师人才,更没有相应的法制教育机构和制服,而这就直接导致了相关的职业院校缺乏统一、有效、完整的管理。
三、对职业院校法制教育困局的相关对策
(一)职校法制教育需要政府和第三方的共同支持
对于目前正处在职校学生人生关键阶段的他们来说,自身的法制教育基础就很薄弱,本身的法律意识不是很强,这与职校学生从小的生长环境和自身素质有直接关系,而很多职业院校仅仅依靠通过当地的法律法制机关部门进行相关的宣传是不够的,这样的狭隘的教育方式使职校学生所接受的都是不全面的法制教育,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法制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在需要政府的支持的同时,更需要第三方的支持和影响,不仅包括整个社会对于法制法规的宣传和影响,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法律教育的渗透和积极引导也能够更好的培养我们职校学生的法律意识,这对于学生都是具有极其积极的作用的。
(二)积极加强教师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法制教育
引言
我国一直坚持依法治国的国策不动摇,初中阶段的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同样重要,对塑造初中生健康的思想意识形态有关键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是向学生传输法制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法制教育缺乏兴趣
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理论知识传输为主,学生被动学习,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中心的,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不断深入,但是这种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改善。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教师只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学,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虽然学生对法制教育有兴趣,但是由于教师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长时间的单一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逐渐对法制教育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法制教育的思想并未真正传到给学生,法制教育也起不到实际作用。
1.2教师缺少法律意识
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师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他们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但是大多数并未经过专业的法律知识培训。教师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实施者,由于教师自身的法制知识储备量不足,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穿插法制教育就无从谈起,这是影响法制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1.3社会思想复杂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喾⒄梗外来文化与区域文化的融合,让我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变化。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建立的阶段,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三观不正的现象,影响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思想品德教学和法制教育相结合的办法
2.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于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学习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应用,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针对目前大多数教师缺乏法律专业知识的问题,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接受法律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专业素养。可以定期邀请法院工作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和教师了解目前最新的法律法规,让教师不断积累法律知识。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可以借阅法律类的图书,或者上网搜索法律知识、案例来充实自己。教师有充足的法律知识储备是做好思想品德教学和法制教育的前提,通过恰当的方式在政治课上渗透法制教育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2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教学手段也更加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辅助传统教学的一大新型教学手段。法律知识是抽象的,单一的口头讲述不仅让学生难以理解,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更简单的理解法律知识。例如在讲解宪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我国宪法的创立过程的专题片,让学生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通过它的创立过程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特性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法制教育延伸,如向学生展示案件实例,先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然后让学生从案例着手,自己分析其中可能用到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法律知识,同时还能更牢固的记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际上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相对于单一的、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2.3教学内容的灵活设计
枯燥的法律知识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法律知识没有什么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法律无处不在,时刻保障着我们的人身权益。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但是他们也非常关注各种社会事件,教师在法制教育中可以选择与他们联系紧密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例如在“保护生命安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某市2010年以来14岁以下儿童的非正常死亡率数据,让学生自己回想一下自己身边是否发生过危险的案件,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生保护自身生命健康权的意识。
2.4通过主题活动开展法制教育
教师不仅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知识,还要积极开展拓展活动强化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法制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活动,例如在“规范与义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社会秩序与社会规范、义务与权力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展开辩论活动,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自由发言,通过思想的碰撞来加深学生对法制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办黑板报、主题征文等活动表达自己对法制知识的见解,深化法制教育的成效,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束语
综上,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会学生如何用法律法规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平.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读写算,2015(08):55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法制教育 教育活动
法制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基础点,强化职业学校法制教育,提高职业学校法制教育实效性,是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状况令人担忧,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难相适应。本人就职业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进行以下探讨。
一、目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职业学校缺乏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重视不够,职业学校法制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把法制教育当作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法制教育缺乏领导组织机构,缺乏长远规划和近期具体目标、计划安排,没有深入到课堂中,法制教育仅仅流于形式,一学期集中搞一次法制报告会,就等于完成了法制教育。
第二,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主要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主要教育内容,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当前学校法制教育,绝大多数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次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学生觉得法律知识枯燥乏味,一讲法制教育就讲犯罪和刑法。令学生误以为法就是刑法,到头来培养的仍是“法即刑”的传统法制观念者,学生存在只要不犯罪,法就与我无关的错误心态。另一方面,学生知道了有关的法律知识,却不清楚如何去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仿佛法律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不相关。
第三,单调的法制教育方法形式。职业学校的法制教育仅限于校园之中,经常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也很少邀请社会其他成员参加,缺乏直观的教育。法制教育纯粹是为学而学,造成学校的法制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使法制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二、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而不是仅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内容。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使学生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
其次,应该编写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法律教材,根据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育的特点、认知和接受能力,使职业学校学生能系统化、持续化接受法制教育。可采取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编写如《法律与生活》等法制手册,使学生通过鲜活的实例明白法律的规定,随时随地学习法律,逐步形成法律习惯,树立法律意识等等。
第二,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使学生在了解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敬畏法律的习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
首先,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实行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其次,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学校外还需要政法、综治等部门和家长的配合,加强未成年人校外的法制教育,同时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不让法制课仅仅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上,要适当的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旁听各类案件的审理,让他们切身感受违法与制裁、犯罪与刑罚的必然联系;开辟校园普法宣传栏,定期举行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参观法制图片展览,营造一个浓厚的法制氛围。又如帮助学生建立学生法律协会,使学生就自身的学习、生活等进行有关法制方面的学习讨论和实践;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法律与我们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相伴。
再有,把学校法制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比如定期开展“法制教育系列讲座”,请司法部门的同志以案讲法;也可以在法官和检察官的协助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第三,优化师资队伍,配备具有法律知识的教师从事青少年法制教育。
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与目标研究
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现阶段主要观点认为高校法制教育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全面的法律意识教育,属于德育范畴。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中,明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列为四年制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但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有其独立性,不应从属于道德教育。[1]张晓敏认为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应当还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制教育之独立性地位。[2](2)法制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刘颖认为法制教育确定了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推动了公民教育的发展与实践,是公民教育行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4](2)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知法、守法、护法的大学生,这是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培养的前提和关键。[5](3)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6](4)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7](5)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并帮助其树立法律信仰。[8]还有论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9]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与内容研究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构建研究。代表性观点有:韩世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当是兼容“意识”、“知识”和“行为”于一体的法律素质构建,其教育的真正发挥必须依赖一套健全完善的实现结合机制。[10]黄青燕认为应当建立法制教育的衔接机制,实现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11]高校法制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体现于“基础”课程之中。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内容要突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核心地位。黄文艺认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应致力于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习惯,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增强依法办事能力。[12](2)应当调整法制教育相关教学内容。沈蓉等认为增加有关经济法内容的教学应当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客观要求,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13](3)完善“基础”课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构建实用型的法制教育内容体系。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应当能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还要能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14]
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原因研究
在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原因的探讨方面,许多学者都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1.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颜素珍等对南京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15]郭先根认为,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缺乏领导组织机构和合理规划,法制教育课程尚未作为一门必修课正式列入教学大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持续存在。[16]孙勉认为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道德教育,而忽视法制教育,表现为重劝导轻约束、重自律轻他律、重扬善轻抑恶,其直接后果是“站得高、行得低,说得多、做得少,口气大、效果小”。[17]2.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缺失。一些研究者通过深入实地的调研,结合调研数据深刻剖析了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困境及其根源。如谢山河、黄章华主持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18]张雪芹对转型期大学生法治信仰的调查。[19]王美君以武汉市非法律专业大学生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基本情况、法律认知、法律服从及运用、法律权利意识、法律心理以及法治教育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的共性特点进行了总结。[20]王西阁认为受传统法文化的影响,法律工具主义思想很难内化为主体对法的动力,传统“无讼”思想也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意识中对法律的轻视。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法制教育单一的途径和高校学生管理行政色彩过浓以及社会现实支持的欠缺都有碍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形成。[21]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是学界研究最多的问题。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观点在学界已形成共识。陈大文认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理论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22]余国政分析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客观基础,并从教育观念的变革、课程改革、教师素质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先德教”和“后法教”分层的教育等四方面来实现两者的融合进行了探讨。[23]2.不断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的开展。黄文艺认为除了法制教育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之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24]王康康、徐延平认为,应当利用主流传媒对大学生进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大学课堂,发挥课堂教学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环境,将无声的熏陶与有声的教育相结合;走出校园,开辟第二课堂。[25]3.开展比较研究,借鉴国外法制教育的经验。李俊杰比较研究了中美两国法制教育,认为在理论上可以借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实践上值得借鉴的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经验。[26]车雷研究了英国的学校法制教育,认为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侧重于与公民身份密切相关的法律,强调公民意识的养成;法制教育能够有效利用社会法律资源,为学生提供富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机会,极富启示作用。[27]4.紧跟中国法治进程,及时调整更新教材内容。“05”方案之后“,基础”课教材经过几次修订,对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有所完善,使理论更加联系实际,贴近学生。陈大文认为,“基础”课教学应当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内部关系,正确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8]5.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应当体现人文精神。林国强认为,法治信仰的培育方式应当注重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29]蒲鸿志认为青少年法制教育面临人文精神缺失的困境,忽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导致法制教育的功利化。法制教育方法的人文向度是一种创新,强调沟通、感悟、互动和体验。[30]6.重视法制教育网络化的研究和实践,主张利用网络这个新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弥补传统法制教育的缺陷。任莉莎在硕士论文中详细论述了增强我国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并提出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着手探索增强实效性的具体途径。[31]7.优化校园法制环境,营造校园法治氛围,突出高校管理中的法治取向。黄蔡芹认为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能产生强烈的致导作用,优化学校法制环境能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起到潜态的影响作用,提出了校务公开制度、学代会制度等途径。[32]王西阁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人治色彩浓厚、行政化趋向严重的现象,对法制教育产生不良影响。高校管理必须秉承法律至上、权利本位、民主自由等法治精神,依法治校,实现高校管理的法治化。要健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大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等。[33]张庆旭则从诉讼法学的角度专门研究了高校学生处分申诉制度的修正与完善,为保障学生权利、实现校园法治提供了有益参考。[34]
高校法制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研究
高校法制教育原则,是在实施法制教育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这方面的观点主要有:(1)法制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纪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5](2)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应在教学中贯彻三项基本教学原则,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的原则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36]应坚持以教材体系为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关联性与差距性相统一的原则;知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37](3)法制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8]关于高校法制教育规律的研究,许多论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德育的基本规律。王国桢探讨了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小学法制教育与大学法制教育的衔接机制;大学生法制观教育与社会法制宣传教育的互动机制;以及高校教育机制。[39]高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和实效性研究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很多学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功能。李璐娇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基础课”新课程法制教育功能主要有发挥理论、规范向实践的转化功能;扩大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40]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陈大文认为如何提高课程整合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是目前迫切需要化解的难题,需要教育者们深刻理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点内容,正确认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41]简要评论近五年高校法制教育研究成就显著。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日益为学界所重视,研究的内容更多更广泛,研究课题更加务实。每年都有一些研究生论文以法制教育为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多样化,突出实证研究。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呈多样化趋势,尤其重要的是近年来研究者更多地重视使用问卷、数量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很多研究者对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调查,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内容呈现专门化趋势,比较研究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跨学科研究的学者。开展高校法制教育研究工作的主要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但近年来也有一些其他专业背景的学者开始研究高校法制教育,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跨学科的研究对拓展高校法制教育研究的视野和理论深度非常有利。但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囿于学科限制,大多数研究法制教育的学者都没有系统的法学理论的学习研究经验,导致研究视野狭窄,研究角度片面,跨学科领域的研究不足,理论深度不够,研究成果的实效性不强。
作者:张蓉工作单位:安徽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德育是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的教育,承担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体一位的教学任务,而法制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针对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和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法制教育;意义;措施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学生薄弱的法制观念是影响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增强中职学生的法制意识,帮助学生完善法律观念,已经刻不容缓。
一、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第一,法律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淡漠。不知法、不懂法、犯罪后不自知,是中职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第二,学校与家庭对法制教育比较漠视。中职学校一味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尤其忽视了法制教育;德育教师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内容陈旧、方法单一。这都是造成中职法制教育边缘化的原因。家庭结构的不和谐、家长的不良言行以及教育方法的不当也有可能导致学生发生违法行为。第三,受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偏激倾向。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经受不住各种诱惑,常把虚拟空间的某些观念“类化”到现实生活,从而产生“过激行为”。
二、加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中职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差、自我控制力较弱,喜欢模仿,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实施犯罪。因此,在学校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这对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有助于减少中职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是我国提倡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各种社会问题、不安定因素、违法犯罪活动仍旧层出不穷,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中职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有着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重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因此,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求中职德育教师担负起自身应有的责任,为国家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三,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加强法制教育,是有效杜绝学生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安全与稳定的需要;学校的素质教育也要求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构建和谐校园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就是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三、职业学校采用切实有效的法制教育措施
(一)对现有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中职德育课程体系中,法制课程较少。如,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时量少,很难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授课时,缺少必要的法律实践安排,导致法制教育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提不起精神。因此,德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开设法律课程,让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都能够获得一些与其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法律素质
法制教育重在师资队伍建设。在当前的中职德育教学中,学校的法制课教学比较落后,即使开设了法制教学课程,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而学校法制教学重中之重是要有一支具有较强专业法律知识的师资队伍。但是,在法律教学当中,好多教师自身缺乏法律知识,甚至在讲授法律知识时有错误,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的法律知识有限。学校应该在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聘请专业的法律教师对教师进行法学教育。
(三)创新法律课堂教育方法
努力构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是法制教学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主体参与教学法、双主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德育课堂上,要在学校和校外充分利用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例如,通过举办一些有关法律知识竞赛的活动来宣传法律,扩大法制教育的影响力。
四、结语
中职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意义重大。中职德育教学当中应该重视法律教育,有效杜绝不良行为的产生,切除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中职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德育教师来讲,要不断完善自身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为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陈晓玲 单位:甘肃煤炭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彭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7):40-41.
【关键词】中学生 法制 教育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他们既要有健康的体魄,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的头脑,还要有良好的法制观念,唯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学生们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不少人弄不清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守法与违法的界限,违法与犯罪的不同,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往往造成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越过了道德底线,在一时冲动中触犯了法律,在糊里糊涂中受到了不法侵害。因此,在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侧重加强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而紧迫。
一、问题与表现
一是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各类中等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法制教育也本应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中学教育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制约和教学大纲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与其他课程安排相比,法制教育课虽然有却明显太少,法制教育课在学校仍然不受重视,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十分薄弱的一环。
二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虽然近年来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法制教育课,但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教材和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收到效果,也难怪大家重视不起来。
三是教学方式疏于规范。法制教育课时不统一,有机会就多安排一些课时,没有机会就少安排课时,没有像其他课目固定安排。教学内容不统一,没有专门的教材,对现有教材内容也是视情况任意删减,在教学任务、指标等方面缺乏刚性规定。教学方法尚未形成成熟模式,往往把实践性很强的法制教育课基本等同于一般思想政治课,照本宣科,死记硬背。
四是教师队伍失于专业。在中学开设法制教育课的历史还很短,现在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课老师都是其他专业课老师来临时兼任,没有本专业的任课教师,他们缺乏必要的法制理论知识,基本的法制实践经验,只能临时看书备课,现学现用,照本宣科,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应对不了学生提问,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认识与措施
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中学生法制教育。可以讲今天学校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主人翁,在中学开展法制教育,应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所有中学都能按照规定扎实开展法制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早期法制教育,也有利于他们从小树立基本法制观念,这对迅速提高全民法律素养,形成全社会良好法制环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们都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学校搞好这项工作;上好中学法制课,还可以培养出一批对法制感兴趣的中学生,与大学法学专业教育相衔接,有利于更多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社会输送人才。授课教师们应当认识到国家需要大量优秀法律人才,自己负有引导、培养、输送人才的崇高使命,学生们应当学会结合自己兴趣和国家需要把握未来,从小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人,有人生价值的人。
二要进一步丰富中学法制教育内容。应当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学法制教育专门教材,在教学大纲中增补相应的法制教育内容,使中学法制教育有章可循、有案可察;在确定中学法制教育内容中,既要体现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原则,又要体现个人基本权利、义务,既要有课堂学习内容,也要有社会实践内容,既要教基本原理,也要讲生动案例。
三要进一步探索中学法制教育新方式。法制教育当然要有法律基本原理讲解,书面教育、课堂学习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教学方式,这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学校教师们也都很有经验;法制教育内容的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仅有闭门坐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安排一定量的法律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联系法院,让学生旁听开庭审理案件,联系公安机关,让学生参观监狱、看守所等,从而对学生们进行生动、直观法制教育;还可以聘请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来校做报告,安排学生上街参与普法活动,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理、讨论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等等。使学生们广开思路、加深理解、扩展视野、培养兴趣。
四要进一步充实提高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良好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办学的首要前提。各中学都要尽快招录一批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迅速形成一支有一定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才是长期搞好中学法制教育的基本力量;也可以向政法机关聘请在职干警担任中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临时聘用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来校任教,作为现阶段中学法制教育的补充力量。
一、目前中职法制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与社会教育没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意识到目前种植法制教育出现的显著问题,任何的教育理论以及知识构成都应该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而特别是对于中职法制教育来说,理论知识的运用价值正是体现在了我们日常的实际生活中,而与社会实际不相符的甚至脱离了社会教育的法制教育必然是存在极大问题的,结果也必然是失败的。而现在从目前的中职法制教育来看,大多数还是沿用了以前的老模式进行,仅仅依靠国家的宏观法制法规来作为基础,却缺乏对于细节性、实际性的运用了解,也就直接导致了当前条件下,中职法制教育存在着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了解不透彻,实践过程中不能够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问题。并且法制教育的讲解过程中,往往也在采用着传统的教育方式,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以及对于实际案例的分析,仅仅是以理论为主的单一化、狭隘化的教育,而单纯的对于理论知识的法制教育更倾向于封闭式教学,这样很难促进中职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不可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为整个社会创造更高价值的技术型优秀人才。
(二)中职法制教育过程中缺乏人性化的教育
首先,法制社会是“以人为本”为基础的社会价值的体现,所以我们说在中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现法制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整个中职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为了教育而教育的理念是不科学的。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中职生自身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过多的忽略了那些对于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方法,仅仅采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传授,不当的教育方法直接就导致了中职生对于法制教育的理解有了更大的偏差,和教师的教学过程难以达成默契,无法真正掌握法制教育的意义。与此同时,过多的照本宣科,照搬书本知识的现象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框架知识结构,很难有所变化,这样的教育模式过于单一,不能达到与学生的共鸣。
其次,对于中职法制教育,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兴趣;中职法制教育以及其枯燥的方式传授所谓的法律知识,这就造成了中职生望而却步,无法真正融入到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这对于整个法制教育课程的开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法制教育对于中职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法制教育的积极性,这更是困扰着整个中职法制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只有解决这样的困局,才能够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法制教育工作,才能够发挥中职法制教育的重大作用。
二、分析中职法制教育困局出现的原因
(一)中职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大我国处于社会经济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转变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有了不同的改变和冲击,一些领域的道德规范就有了新的变化,特备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等社会上各种消极的情绪和现象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教育领域内,特别是对于学校学生的影响作为严重,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影响着他们,而中职学校更为不同的是绝大多数中职生的中学阶段被家长和学校所忽视,心里本身就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本身与大学生相比,离家的年龄更是偏低,心智不成熟,对于社会整体的分辨能力还是很低,所以就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存在一些误区
我们说就目前来看,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仍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他们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中职学校目前仍存在着“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他们仅仅类似于生产产品一样的培养的学生,甚至类似于订单式的教育模式,就完全忽略了中职法制教育的根本问题,只能说明目前我们的中职学校对于法制教育的重视性以及紧迫性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些中职学校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象征性的设置法制教育课程,有的中职学校更是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法制教育课程;同时一般的中职法律教育课程没有专业的教师人才,更没有相应的法制教育机构和制服,而这就直接导致了相关的中职学校缺乏统一、有效、完整的管理。
三、针对中职法制教育困局的相关对策
(一)中职法制教育需要政府和第三方的共同支持
对于目前正在处在中职生人生关键阶段的他们来说,自身的法制教育基础就很薄弱,本身的法律意识不是很强,这与中职生从小的生长环境和自身素质有直接关系,而很多中职学校仅仅依靠通过当地的法律法制机关部门进行相关的宣传是不够的,这样的狭隘的教育方式使中职生所接受的都是不全面的法制教育,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法制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在需要政府的支持的同时,更需要第三方的支持和影响,不仅包括整个社会对于法制法规的宣传和影响,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法律教育的渗透和积极引导也能够更好的培养我们中职生的法律意识,这对于学生都是具有极其积极的作用的。
(二)积极加强教师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学校;法制教育;方法途径
一、 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保障
学校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而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来进行的。因此,在培养学生法律素质过程中,先要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使教师形成崇尚法律、尊重法律的权威以及权利意识和民主平等的现代法治理念。
(1)树立自觉学习、贯彻、理解、讲授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的意识。每位教师要在自觉学习、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的基础上,用法律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每位教师都应当明确,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教师在工作中的教育行为,不是行政管理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义务。教师不要以“管人者”自居,要学会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
(3)努力建立新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保持温馨的人际接触和融洽的互动,有助于师生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建立和增进信赖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形成自我接纳、自我肯定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客观、鼓励为原则的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了解和尊重是保证。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的环境,使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有种归属感和依恋感,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建立一种坚固的纽带,从而减少他们违法犯罪的机会。
二、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各级学校还没有将法制教育课程化,这也是法制教育实效性较差的原因之一。教育决策部门应当及时建立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这不仅是法制教育地位使然,也是课程现代化的一个客观要求。
三、建设依法治校的校园环境
实行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绿色校园环境,形成学校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态景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爱国主义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等,也必将对学生遵纪守法观念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做好“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教育工作
做好“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内容。“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在现实生活中承受了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压力,因此学校要特别关心这一特殊群体,要特别慎重对待对他们的评价和惩罚,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多以肯定性的评价来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其求知兴趣,防止他们沾染不良行为。要认真做好“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可采取建立“问题学生”和“学困生”档案、开展“一帮一”活动等,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五、进一步深化课堂法制教育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但从目前课堂法制教育的情况看,还主要局限于知识教育的层面,还没有把对青少年法治精神、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法制教育的目标。学校的法制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法律的内容(即合法的、违法的),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法律的本质和精神,这才是法的教育的终极价值。
六、丰富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效果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和社会的普法教育接轨,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的崇尚和信仰,从而促进法治社会的实现。
参考文献:
一、玉林市中职生法制教育现状
1.法律意识方面。
在目前的中职生法制教育中,学生薄弱的法制观念是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玉林市中职生法制教育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中职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和认识并不全面,甚至部分中职学生对于法律的界限范围认识模糊。根据玉林市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群体中中职教育背景的学生占据较高比例,这也反映了中职生法制教育并没有有效的培养出中职生的法律意识。这也是影响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职生法制教育没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灌输正确的法律意识。通过对玉林市中职教育犯罪案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职生,除了偷盗行为严重的情况,也会由于意气用事与他人进行打架斗殴。
2.合法权益保障方面。
中职生法制教育没有进行正确普及,导致中职生并不能有效的掌握法律知识,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和理解水平较低,并且对于法律的约束力度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也使得中职生遇到事情后,并不能通过法律武器对自身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维护,这才会导致学生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通常会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维护,从而造成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也对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3.法制教育方面。
在玉林市中职院校中中职生法制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也是影响学生树立合理法制观念的重要影响因素,部分中职院校领导认为中职学生法律基础较差,就一味采取放任政策,这更是加剧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中职生法制教育格局受到轻视,这也导致学校的法制建设模式无法建设,而中职院校中的德育工作也与法律教育息息相关,但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模式陈旧,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法制教育的发展,使得中职生法制教育缺乏创新模式,无法对学生形成有效的约束力。
二、中职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强中职生守法的自觉性。
在中职院校中学习法律知识,是中职生培养法律素养的重要环节,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于促进建立法治国家,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通过对中职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可以看到,中职生法律知识的来源大多不是来自学校,而是通过新闻媒体为主。通常认为中职学校主要是以技术教育为主的学校,而法律教育也只是开设成为公共学科,受到课时量的限制,中职院校的法律教育并不能得到深入,使得法律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成效较低。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能够让学生从法律的高度认识自身行为,而不是从纪律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提醒。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良行为的危害,才能有效的发挥法制教育的约束力,加强中职生守法的自觉性。
2.有利于形成中职学校法律教育体系。
中职生法制教育对法律意识的培养属于思想道德建设范畴,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受到社会高度的重视。中职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由于社会阅历和法律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更应当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从而提升法律水平。通过重视法律基础课程,加强对法律教育方法的创新,并提升中职院校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学校制度中渗透法律教育,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法律教育,从而形成中职学校法律教育体系。
三、提升中职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1.法制教育规范化。
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首先应当从制度方面入手,将制度作为行动的保障,转变传统技术教育为主的理念,从学校规章管理制度进行改变完善相应的法制教育管理机制,让中职生法制教育能够融入社会教育总体框架体系中,并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将中职院校的技术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通过良好的校园法制文化建设,从而为法制教育的开展提供环境支持。中职院校也因刚培养一支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法制教育的培训建设,深化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法制教育的顺利开展。
2.整合法制教育方法。
开展中职生法制教育也应当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变,教师应当明确认识到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将法制教育与社会新闻热点相结合,强化现代社会法律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现代法律的内涵,并提升对法制教育课程的学习热情。
3.完善课程设置体系。
(一)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与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需要
高校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律品质与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对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这就要求在全社会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毋庸置疑,学校理应成为的法制教育的主战场。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与权利义务意识,达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目的。
(二)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发育阶段,其辨别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还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对处于困惑中的他们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信仰,才能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社会现象影响的能力。只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以理治事,依法行事,促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的缺失
(一)高校法制教育被边缘化
根据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实践做法,高校的“法制教育”包含在“德育教育”之中,高校法制教育缺乏自身独立的地位。大学生以接受道德、纪律教育为主,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习惯性的用道德、纪律去衡量,而缺乏法律意识。高校为了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的学生,对专业课的教学一般都非常重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教育与发展,特别是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必备的法律知识当然是不可缺少的的内容。当前大部分高校基本上都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为基础,为非法律专业学生传授法律知识。
(二)高校法制教学亟待加强
首先,高校法制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基本上没有专职教师,大多数都是由德育教师兼任,教师的法律理论水平不高。其次,法制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单一化。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内容上具有“面广而点窄”的特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方式应该多样化,用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让其知法、守法、用法,以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三、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途径
(一)高校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统一整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相互补充。它们具有共同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是实现社会调控的手段;都通过调整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但是,道德教育重在净化人的内心世界,法制教育重在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德育教育,还需要与高校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配合,否则,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就难以有收获。高校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制教育,用法律规范其行为。因此,法制教育应该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高校教学计划。学生需要我们从思想和行为来规范,运用法制教育与德育的结合较为合理,使法制教育与德育并重。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律素养
高校法制教育不但具有政治性、知识性与理论性的特点,以及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还必须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思想素质好的专业法律教师队伍。在当前高校法律教师中,具有专业法律教育背景较少,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就难以对学生的法律素养形成影响。所以,搞好高校法制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法律素质、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吸收具有较好的法学理论水平、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政治思想觉悟较高的法学工作者来从事法制教育工作。只有提高了教师的法律素养与水平,高校法制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明确高校法制教育目标
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积极守法的前提。大学生具有了良好的法律意识,就会从内心信服国家法律的权威;就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就会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而且还会促使大学生理性守法,实现校园法治目标。因此,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与理性守法是高校法制教育的核心目标。
关键词: 学校法制教育 缺失 对策
自1985年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以来,我国就贯彻“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思想,始终把青少年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促进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看到目前的学校法制教育确实还存在诸多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效,阻碍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全民“普法”已进入“四五”时期,学校法制教育当然应该与时俱进,既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做出贡献。当前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至少表现在:
1当前学校法制教育现状
1.1法制教育先天不足,实施中缺乏“弥补”意识。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养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资源上都显得较为薄弱;再从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经验来看,“依法办事”实际上经常遭到忽视。很少有学校能够拿得出像样的、系统的规章制度,在为数不少的学校里实行“校长负责制”换来的是变相的学校“人治”格局。
1.2突出预防犯罪教育而淡化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学校法制教育对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学校法制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更不应该认为只有那些“双差生”才需要进行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社会制度下违法犯罪的毕竟是少数人,如果只是将“普法”的意义归结为预防违法犯罪,那到头来法制教育的影响面就会微不足道。事实上,法制社会的发展要求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都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才是我们学校法制教育真正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1.3偏重“四落实”进展,轻视相关的课程建设。所谓“四落实”,即教育主管部门和法制宣传部门对学校法制教育提出的落实“计划、教材、师资、课时”的工作要求。然而,实际的状况是实缺少一个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作为评估学校相关工作的依据,以至我们很难对中小学学校法制教育做出一个权威性的评价。真正的课程建设必须表现为相关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并形成序列规模,它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自然延伸,又是“四落实”工作的具体和深化,更是社会“法制宣传”上升为“学校法制教育”的本质要求。
1.4学校法制教育普遍表现为“失真”、“失范”和“失效”。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中小学法制教育理应表现为“法治”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关于法律知识的教学和法治实践的指导,以切实造就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目前大多数教师现有的业务素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用法能力)绝大部分都难以胜任法制教育,正在从事法制教育工作的教师普遍都感到勉为其难,以致学校法制教育的公信度大打折扣。事实上,当学生对学校不再信赖、对教师不再信任时,学生接受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合理基础,学校法制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意义。教师的教育权威是因为教师的人格具有潜在的教育力量,如果学生服从老师是介于教师享有特权,学生听话仅仅是因为无法抵挡这种强势而表现出的无奈,那教师所拥有的就不再是教育权威,而是教育授权。
2相关改进措施
如何才能让学校在对学生法制教育上有所作为呢?我们提出的对策是:
2.1思想认识上要到位。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思想认识到位了,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学校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要让他们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某种意义上说,只要处理得好,“鱼”(学业成绩、分数)和“熊掌”(法制教育)是可以兼得的。因而学校要有一个具体的意见和规划,把法制教育列入学校法制化管理轨道,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在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做到有东西做,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还要加大检查考核力度。
2.2内容形式上要丰富。
2.2.1多途径。一是与课堂教育相结合。落实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有任课教师、有课时保证。二是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将法制教育融入德育课程,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三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学校定期设置法制教育展览板,举办法律法规图片展,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开展普法教育。四是与师风师德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相结合。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组织教师学
习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范教师行为,增强教师的法制意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五是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
2.2.2 直观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切忌以简单灌输说教了事,而应追求直观化。如多播放一些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模仿中央台《今日说法》等形式,对一个案例进行场景再现,并组织模拟法庭,加深对法制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组织中小学生到劳教所上警示教育课,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2.2.3 生活化。学生生活是有效教学之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想取得好的效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因此要特别注意法制教育课堂的开放延伸。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法制教育,在生活实践中增强法制观念。
2.2.4 规范化。要根据相关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学校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学校可先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探索,比如尝试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平时及时检查考核学生对法制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加强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等。
3 教学管理上要强化
3.1 明确职责。如果在教学上把法制教育与其它主科同等对待,把这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指标,将教育教学效果与考评学校、教师工作实绩挂起钩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必定能引起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
3.2 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家庭及全社会都来共同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具体方式上如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通过采取与政法、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建立共建单位,聘请法制校长、校外辅导员,举办定期和不定期的法制讲座活动等。
3.3 加强治理。学校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集中整治,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形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3.4 提高师资建设。学校加强对法制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比如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等方法,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校长进行法律知识系统培训,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育队伍,提高法制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建明.浅谈青少年法制教育.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 徐文后等.校园不安全因素分析[j].职业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