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精准扶贫精准工作计划

精准扶贫精准工作计划

时间:2022-04-08 15:2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准扶贫精准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精准扶贫精准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兰考县葡萄架乡赵垛楼村位于距兰考县城24公里、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南部,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生前树立的“四面红旗”之一,“赵垛楼的干劲”曾在20世纪60年代响彻全国,激励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和信心。现在的赵垛楼,把“赵垛楼的干劲”进一步延续和发扬,在脱贫致富的攻坚战中,成为了焦裕禄精神发扬和传承的代表。全村辖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94户,1420人,耕地面积1907亩。村主要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近年来该村陆续扩展产业园的规模,劳务输出也逐渐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两委班子健全,党员25人。

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18人,2014年脱贫24户88人,2015年脱贫55户180人,2016年脱贫8户29人,2017年脱贫3户7人。

二、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自然环境约束。赵垛楼村在乡政府东南5公里处,与考城镇搭界,受自然环境条件约束,没有农业支柱产业,畜牧养殖业很少,没有工业企业,农民经济收入始终无法提升。究其贫困原因是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种田知识,无支柱产业支撑。

(二)没有超前思想。贫困户有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市场经济效益观念,不懂赚钱途径和经商理念。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又不学技术,没有项目投入、不懂改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迟迟迈不进设施农业、装备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大门,也就自然形成了农户经济薄弱,收入不理想。

三、脱贫计划

1、2019年,完成贫困户走访调查,了解基本情况,为村里道路做好规划,完成村内主干道的铺设工作,达到群众出门不踩“泥水路”的标准。帮助有头脑,敢干事的贫困户发产小型产业。

2、继续发挥众庆种植合作社带头作用,让一部分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年底分红利,增加收入。让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在村内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达到增收目的。

3、扩大种植、养殖业,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养殖、种植规模,增加收入。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促进扶贫项目的长远发展,完善推进。

4、加强村民文化素质教育,改变群众生产、生活观念,利用好优势,重点发展短、平、快产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入再发展,争取一定项目资金,引导农户实施,切实改变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5、对贫困户居住的危房进行分批改造或重建,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落实“五不五有”政策,改善贫困户家庭生活基本面。

6、力争剩余兜底户、五保户通过增加收入,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的情况下,稳定脱贫。

四、脱贫措施

(一)贫困户达到的脱贫效果

通过政策实施,使贫困户达到有干净水吃、穿衣不愁,吃饭不愁,住房不愁,学生教育有保障,业余生活丰富,精神面貌到全面改善。

(二)贫困村达到的效果

1、通过政策措施,实现贫困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内各条道路实现全硬化,户户通自来水,家家有电用,看上有线广播电视,让群众的精神生活充满活力。

2、产业发展:继续大力发展果蔬大棚,种植大棚达到100余座,形成产业园区,年产生经济效益达100万元左右。

3、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有农家书屋、锻炼身体体育器材、有文化活动广场、政策宣传栏、丰富业余生活。

4、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民展,入股合作社,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行年底根据效益分红利制度,预计入股的贫困户年底能分红利2000余元。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领导,建立村脱贫领导小组,由乡领导任组长,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为成员的脱贫工作小组,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发挥党员、村民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和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建设,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项目建设力度,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建设资金要捆绑使用,从人、财、物上给与大力支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经济发展的覆盖范围。

第2篇

村20xx年度扶贫工作计划(1)

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力有效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所帮扶的黄丹镇大碑村、赵坝村、里坪村共计20户67人年内脱贫和如期实现里坪村整村“摘帽”,根据县委、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统一部署,结合帮扶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户“三有”、贫困村“五有”和“四好目标”的总体要求,扎实抓好“六个精准”工作和“五个一批”政策落实,全力协助指导黄丹镇及里坪村组织实施好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37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贫困线3300元以上,全面完成所帮扶的黄丹镇大碑村、赵坝村、里坪村共计20户67人年内脱贫,里坪村20xx年整村“摘帽”脱贫。

二、工作重点

(一)再次做好精准识别。2月底前会同镇村对20xx年10月精准识别清退名单和新识别贫困户名单予以再核实,确保错退率

第3篇

今年四月以来,我镇紧紧围绕上级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大胆创新工作举措、精心组织强化落实,全镇建档立卡的2380户贫困户、5231名贫困人员脱贫计划得到了顺利有效实施,全镇上下呈现出良好的精准扶贫工作新常态。

一、强化组织领导,做到责任精准。一是夯实工作队伍,成立__镇精准扶贫工作组,严格执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和“月走访、季登记、年汇总”的工作机制,督促各级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二是健全机制保障,结合我镇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__镇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__镇2015-2020年总体脱贫工作计划》等制度措施,层层落实目标任务,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逗硬绩效考核,加大对驻村工作组的考核力度,切实做到扶贫工作周汇报、月总结。不定期开展走访督查,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各村(社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扶贫成效与干部绩效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激活了扶贫干部工作的内在活力。

二、强化宣传引导,做到意识精准。一是落实扶贫政策宣传,加大扶贫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社)扶贫工作会、发放扶贫工作手册和悬挂横幅标语等方式,向广大群众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政策,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贫困群众不等不靠、不依赖,自主寻找脱贫途径、增添脱贫措施;二是着重致富理念引导,加强村民责任心和感恩教育,积极灌输“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脱贫理念,呼吁各村(社区)率先致富的村民回乡投资创业,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村民共同致富;三是注重脱贫技能提升,实施“扶贫先扶智”工程,先后聘请县、镇农业技术骨干为群众上技术培训课,共举办油橄榄、核桃、青脆李等种养殖培训18期,培训村民1200余人,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

三、强化工作举措,做到目标精准。一是变生活扶贫为产业扶贫。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广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罗山槽村建成1500亩油橄榄产业基地,闲置山地发展青脆李300余亩。胜利村大力发展牲畜养殖,新培育养殖户14家,年出栏山羊1200余只、生猪1400余头。水口庙村依托红花山生态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蔬菜产业,流转土地40亩,20余人实现本地就业;二是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实施公路户户通工程,新建村道4.5km,筹资硬化16.8km村道和14km人行便道。实施天然气、自来水入户工程,2015年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完成天然气安装856户,自来水入户572户。实施灌溉沟渠、人畜饮水工程,新建__32口、水池25口、水井6口,实现新增灌溉面积700亩,惠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200余人;三是变粗放扶贫为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__镇抽调9名精干力量组成3个扶贫工作调查核实组,与扶贫帮扶工作组一道,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对全镇4个贫困村贫困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建立了《__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信息核查表》。进一步完善数据台账,细化脱贫措施,按照国家“3211”计划要求,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

第4篇

2018年上半年,在登封市委市政府和徐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四项职责。结合何家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现状,制定帮扶措施,较好地推进了扶贫帮困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些工作成绩,现将有关述职如下。

一、履职尽责,打好扶贫攻坚战

(一)精准识别,规范档卡

根据市政府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2018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编写要求,深入细致开展105户帮扶计划的工作任务。为把握好扶贫精准度,再次开展入户核查工作,登记贫困户家庭的相关数据信息,尤其是家庭人员收入情况信息,并多次召开单位全体帮扶责任人会议对贫困户的家庭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贫困人员结构和实际现状,确保扶贫信息即时、真实、精准。2018年,何家门村现有7户18人未脱贫户。

(二)、入户走访,宣传帮扶政策

1、本人同驻村工作队员深入各个贫困户家中,逐户开展了扶贫政策宣传,通过上门讲解、张贴相关文件通知等方式开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宣传市委市政府对精准扶贫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提高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帮助群众充分了解这些政策的救助范围和标准、补助程序以及优惠政策等具体内容。

2、举办宣传扶贫政策学习班

为将脱贫攻坚政策真正叫贫困户知晓,驻村工作队举办2期扶贫政策宣讲培训班,全面提升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通过培训班,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树立脱贫光荣、勤劳致富,发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抓住机遇,依托政策支持,自力更生,走向致富,彻底摆脱贫困。

(三)、帮扶贫困户,落实帮扶政策

     根据登封市脱贫攻坚行业政策,包括教育帮扶政策、医疗帮扶政策、危房改造政策,残疾人帮扶政策、就业产业发展等政策,帮助贫困户对应家庭情况,根据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政策。

二、做好动态管理  夯实基础工作,

驻村工作队的日常基础工作,严格按照“六个精准”和“六个一”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1、做好人口信息、务工信息、家庭变故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工作;2、做好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台账,为广大群众多办好事实事;3、每周四帮扶人在扶贫日进村入户,积极宣传并逐户逐项落实帮扶政策的到户情况,落实教育、医疗、转移就业、到户增收、金融小额贷款等帮扶工作台账,做好村情户情实时掌握;4、帮助贫困户进行申请到户增收,共计53户;5、根据各级督查巡查问题情况,对照自身进行查摆整改问题。

三、坚持一户一策,确保顺利脱贫

帮助困难群众脱贫是驻村工作的核心工作。按照省委统一要求,贫困户全部摘帽,何家门村尚有7户18人未脱贫,还有三户有返贫风险,视为重点帮扶。根据各户实际情况,由徐庄镇协调本地企业帮助安排公益性岗位,从五月起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稳定家庭收入,以保障顺利脱贫。

四、企业帮建,助力脱贫

利用爱心企业“天河集团”帮扶优势,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1、帮助何国彬建设房屋3间,圈院墙和硬化水泥地面。

2、帮助七组赵铅家庭房屋常年漏雨,硬化房顶,解决了多年漏雨的问题。

3、帮助七组7户村民,铺设1800米饮用水管,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4、帮助7户贫困户家庭院落硬化水泥地,解决了雨天泥泞的问题。

5、为吴青江、何金根、吴宏伟进行旧房改造。

五、紧抓扶贫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1、2018年2月开工,新增一眼深井共计350米;新铺设输水管线2300米,解决了78户用水问题。

2、投入专项资金120万,治理河道600米,提升抗洪能力。

3、按照乡村旅游规划发展方案,推进摘星楼景区建设,水峪寺院开工建设,责任组、村两委协调土地流转,为停车场建设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做好前期工作。

 

六、2018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018年,是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为确保徐庄镇何家门村的脱贫成效,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因户施策,打赢全面实现精准扶贫的决定之战。目前,未脱贫7户,除1户为政策托底外,其余6户全部脱贫,对未脱贫户和具有返贫风险户,企业安排公益性岗位,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全面完成扶贫脱贫目标任务。

第5篇

一、**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情况

全镇辖19村114社,5754户26207人。现有阳坡、海湾、新兴、东湾、东张、西张、西山沟、高硖、扯弓塬9个贫困村,**年全镇共识别出贫困户903户3908人,实现脱贫161户753人,返贫10户50人,贫困发生率12.28%。**年我镇贫困户共有752户3205人,返贫8户37人,实现稳定脱贫54户235人,贫困发生率11.41%。**年我镇贫困户共有706户2991人,本年度年计划脱贫158户705人,贫困发生率预计降至8.72%。

(一)坚持“三个”带头,打造扶贫攻坚新引擎

**镇在扶贫对象的确定上,坚持“三个”带头,确保了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一是主要领导带头重视到位。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严明党委、政府及村级组织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职责。组建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位具体工作人员。各村亦组建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村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户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二是领导干部带头入户调查。要求科级领导干部主动带头深入农户调查摸底,宣讲扶贫政策,了解农户实际困难和需求,先后重点走访特困户和困难户430户,走访率60%以上,驻村干部入户率100%。三是带头创新工作方法。在工作开展中,**镇制定了“五个必须”(即: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统揽牵头负总责,分管同志必须统筹具体负责,党委成员必须亲自带队下村入户核实,驻村干部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所驻村情况,村干部必须精准据实上报情况)和“三级督查”(即:表册上报前,由党委成员带队下村入户核查;表册上报后,镇纪委分批次到村进行核查;表册审定前,党政主要负责人随机走访核查)制度,精准确定贫困户建档立卡706户2991人,确保了贫困户无一户不入册,非贫困户无一人钻空。

(二)加强项目建设,加大扶贫攻坚项目支撑

1.加快老果园改造步伐,优化果产业结构,注入脱贫致富活力

按照覆盖优生区、发展适宜区、杜绝不宜区的思路,大力发展果品产业,先后在故坪、阳?堋⒘醮ǖ却逍轮哺弑曜及??苤财还?痉对?00亩,东张、东湾、西张发展新植果园2000亩。加大果业管理技能培训,努力提升果园管理水平,由故坪等6村的12名技术人员组成的果业专业技术小组深入各村社进行技术指导,为全镇果品产业提质提供了服务和技术支撑;通过大力发展小拱棚瓜菜间作套种立体栽培技术,确保果园生长周期内的经济效益,调动了群众发展果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力打造**苹果品牌,扶持庆源果蔬有限公司成功注册“紫柰”商标地域品牌,唱响了**苹果创牌的新时代,发挥了品牌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

2.继续实施通畅工程,加大脱贫致富助力

争取实施通畅工程,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新修产业路、田间道路5条14公里,砂化道路4条42公里,完成东滨河路一期工程3公里,有效解决了果品运输难、群众出行难、生产难的问题,提高了道路通行运输能力。

3.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力度,营造脱贫致富的良好氛围

在阳坡、李湾、海湾等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改造项目,不断改善困难群众住**条件,提升人居环境,李湾村被列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海湾村被县委命名“五村联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强化平台管理,健全扶贫攻坚动态监管体系

1.对**年和**年稳定脱贫人口进行“三保障”核查

对**年、**年稳定脱贫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落实情况逐户进行了核查,对核查出1户大病患者的具体情况逐人进行说明,确保核查数据准确无误,并填写上报《**镇**年度稳定脱贫人口未落实“三保障”情况核查花名册》、《**镇**年度稳定脱贫人口未落实“三保障”情况核查花名册》、《**镇**年度需巩固提高脱贫人口未落实“三保障”情况核查花名册》及汇总表,严格落实“4342”责任体系,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扶贫站长、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驻村干部层层签字。

2.对贫困户信息数据核查纠错

认真开展了贫困户基础信息和大数据平台数据核查纠错工作,完成了对706户《贫困户登记表》中基础信息和逻辑性关系及时进行查缺补漏,确保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在对户内原始《贫困户登记表》查缺补漏及核对纠错的基础上,我镇组织专人收集错误信息,及时对大数据平台中贫困户**年及**年的基础数据进行了核对纠错,目前已完成了289条基本情况错误、197条家庭成员基本信息错误、47条生产生活条件错误、42条帮扶措施错误和11条收入调查表信息错误的纠错工作,实现了大数据平台中数据信息与户内实际数据信息保持一致。

3.对**年度贫困人口脱贫数据复核审定

对**年全镇稳定脱贫人口54户235人,返贫人口8户37人,净脱贫人口46户198人,需要巩固提高的脱贫人口13户70人,**年底剩余贫困人口706户2991人重新进行复核审定。对“十三五”期间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时序按照规模重新进行确定,完成并上报《“十三五”期间贫困人口脱贫计划表》;严格按照9种情况不作为当年预脱贫人口的要求,重新确定**镇**年预脱贫人口158户705人;按照当年预脱贫村贫困发生率小于3%的标准,对**年预脱贫村海湾村预脱贫人口重新确定,海湾村**年预脱贫人口为41户184人。

4.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进行摸底调查

根据县委、县政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工作要求,召开由全体镇村干部、**镇卫生院相关人员、各村村医参加的**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工作启动会议,认真安排部署**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工作,完成了因病致贫人口国家离线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录入工作。

5.实施“853”挂图作业

在完成**年村级“853”挂图作业的基础上,完成了各村进出动态图中**年预脱贫户数、人数的填写更新,同时,完成了贫困农户“三本账”中**年一、二季度所数据和工作台账的规范填写,并根据户内实际情况,对每一户贫困户制定精准脱贫计划。

(四)坚持“三个”强化,建立健全扶贫攻坚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效能问责。明确驻村干部职责,建立健全驻村干部分包贫困户制度,对精准扶贫工作不力的驻村干部将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驻村干部调整其工作岗位,并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资格。二是强化“联驻”职责。实行联片领导全面指导联系村扶贫工作,驻村干部全程参与所驻村扶贫工作,将村的扶贫工作与联片领导、驻村干部的考核挂钩,进一步增强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三是强化周报制度。每周一例会上,驻村干部逐一汇报上周扶贫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推进迟缓的,将进行严厉批评;同时,汇报本周的工作计划,对工作计划未完成的,将记录在案,年终考核时,扣减相应分值,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扶贫解困难度大。我镇贫困家庭致贫因素复杂,条件型贫困、素质型贫困交织并存,解困难度大。虽然各村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改观,但部分贫困户因劳动技能缺乏、可持续收入较低、学生上学经济负担较重、家人患大病等问题的影响以及部分贫困户过分依赖扶贫政策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原因,存在年年扶贫年年贫的问题。

二是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增收效果不明显。虽然有项目支撑,但是受自然条件差、家庭劳动力较少、发展观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贫困户收入来源单一,难以达到脱贫增收的目标。

三是个别贫困户扶贫资金用途不当。扶贫资金尤其是扶贫贷款,主要目的是用于发展生产,提高收入;但是个别贫困户将扶贫贷款用于购买汽车等消费品,不仅没有达到发展生产的目的,还加重了自身的经济负担。

四是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脱贫困难。由于劳动力丧失、没有收入来源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贫困户难以在真正意义上脱贫。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结合我镇精准扶贫实际情况,在以后的工作中,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变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上级扶贫项目资金,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安居**等基础设施建设,将贫困户住**建设与危旧**改造、易地搬迁等工程结合起来,加大贫困户危旧**改造力度。

第6篇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层层压实主体责任

定期召开“四大家”领导联席会、市扶贫攻坚指挥部会议、各镇(办、处、区)以及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及时传达学习省、**市相关会议精神。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的通知》,落实镇(办、处、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村书记责任,加大考核激励和监督问责力度,强化了责任体系。明确了“4个70%”的要求,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70%的精力用于精准扶贫,全市70%的党政干部主要精力用于精准扶贫,全市每年新增财力的70%用于精准扶贫,各镇(办、处、区)及市直部门年度考核中精准扶贫工作占70%分值,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扶贫攻坚约束机制实施细则》、《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加快精神脱贫的行动方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精准扶贫农村低保兜底工作实施方案》、《**市农村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市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了“1+N+M”的政策体系,对精准扶贫各项扶持补贴政策进行了明确,建立了扶贫工作纪律及约束机制,保障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全面推进脱贫政策落到实处

1、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易地搬迁任务。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17571户57065人,**年在建、完工及搬迁入住16545户52520人,占总任务的94%。其中:在建户数5946户19124人;完工及入住10599户33396人,超省下达9100户任务的16.47%。

2、全面精准发力脱贫产业。一是按人均补助10000元标准,整合资金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年共下拨产业发展资金1.88亿元,有30583户97267人用于发展产业。二是探索共赢模式,推进产业培育。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金融企业支持贫困户贷款、发展新兴产业、筹建农产品扶贫超市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3、全面实施医疗扶贫。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1.2万元降至0.8万元,年封顶线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年参合精准扶贫对象累计住院报销9307人次,新农合累计补偿1973.41万元。**年正在着手优化健康扶贫政策,确保健康扶贫对象住院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且个人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门诊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4、全面开展教育扶贫。开展贫困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举办了多场外出务工现场招聘会;为11352名贫困学生建立了资助台账,发放补助资金772万元,为1943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1358.13万元。

5、全面落实低保兜底政策。截止**年底,保障人数16592人,发放低保金2592万余元;医疗救助16398人次,发放救助金1218万余元。

二、**年工作计划

**年是全面突破、实现三年脱贫目标的关键之年,我市将更加注重激发内生活力,更加注重脱贫质量,凝心聚力克难攻坚。

1、村出列、户脱贫任务全面启动。**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是:确保35290人达到“三有两不愁七保障”的标准脱贫销号;确保40个重点贫困村达到“四确保九有”标准脱贫出列;六里坪、丹赵路、三官殿、新港四个镇(办、处、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其他镇(办、处、区)做到尽可能多的村实现整村脱贫。

2、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扫尾。严格督查考核,实行挂图作战,明确时间表和推进路线图,确保2月底前所有建房全部开工到位,5月底前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建房任务全部完成,7月底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扫尾。同时还要确保资金安全和房屋质量安全。

3、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一是完善贫困户产业脱贫规划。按照人均三年6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进一步完善贫困户产业脱贫规划,确保户户有可持续的收入门路。二是稳步推进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抓好、抓细、抓实柑橘低产园改造工作,抓好核桃、中药材、茶叶等主导产业,在**年工作基础上,确保**年有变化,2018年见成效。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市场主体+增收示范户+贫困户”的“百千万”产业扶贫攻坚工程。着力培育100家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市场主体,重点发展20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就近帮扶带动近3万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每个村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家新型市场主体,培育20户以上的脱贫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四是金融扶贫进一步发力。推动村金融扶贫工作站进一步扩面,增至100个,为贫困户贷款提供审核把关和信誉担保服务,确保贫困户真正能实现“免担保、免抵押、信用小额贷款”的目标。

第7篇

自2016年与乡社区开展结对帮扶以来,区审计局按照区委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统筹谋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有效推进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

一、建立扶贫工作机制。

根据安排,区审计局脱贫攻坚结对包保乡社区,该社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已死亡2户),2014年脱贫4户,2015年脱贫5户,2016年脱贫34户,2017年计划脱贫6户,计划脱贫人口18人,区审计局安排6名干部分别包保该6户。2017年8月底,根据省扶贫办要求,调整村级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区审计局安排7名干部共包保20户,其中:乡社区19户,独秀社区1户。

区审计局从建立机制入手,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一是建立包保制度。成立局脱贫攻坚指导组,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其他党组成员、科级干部、科员共同参与,形成全局包保机制。局所有帮扶责任人按照“一对一”结对帮扶原则,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帮扶村进行走访调研,与乡村干部、扶贫联络员共商扶贫对策,实行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到包干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建立扶贫联络制度。安排1名干部为扶贫工作联络员,负责与区扶贫办、区有关单位和结对帮扶村沟通联络,确保扶贫信息畅通,形成互动发力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扶贫工作反馈制度。要求帮扶联络员、帮扶责任人定期汇报工作开展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建议以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几年来,我局围绕产业扶贫项目、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医疗保障和子女就学等多次召开扶贫工作协调会,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因人因户精准施策。

一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局帮扶责任人深入、独秀社区,调查走访贫困户,通过户口本、身份证、扶贫手册等资料核实贫困户家庭成员基础信息,察看扶贫对象居住环境、家庭财务,通过交心谈心,全面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收入和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对贫困户住房、收入来源、支出情况、饮水安全、交通出行、享受惠农政策等情况进行了详实调查登记,同时拍摄照片,确保情况清、底子明、数据准;二是精准找出致贫原因。通过走访交流了解到,贫困户因身体或智力残疾、重病、慢性病、身体衰老及失去劳动能力等因素致贫。只有找准贫困原因,精准把脉,才能找到治贫之策,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脱贫办法;三是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出问题,分类施策,因地因户制宜,尊重民意,一户一策,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与贫困户共同商议制定个性化年度扶贫计划,采取帮扶措施。

三、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多元化扶贫。

区审计局利用部门资源优势,坚持把引进社会力量帮扶作为提高结对共建实效的有效途径,推动结对共建向纵深发展。协调区财政局,帮助社区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支持村级道路建设;协调区残联,为视力障碍贫困户争取盲杖;协调区卫计委、医保局、退伍军人事务局,为因病贫困户争取医疗费用报销;协调区教体局,为贫困户家庭学生申请助学金;协调区农业农村局,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协调区人社局,帮助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

区审计局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灾后重建等活动开展,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工作调研、志愿服务、慰问帮扶等活动。截至目前,区审计局在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帮扶资金6万余元,支持社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户送钱物逾3万元,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帮助贫困户曹传香、方友政解决医疗费用;资助贫困户朱立新女儿上大学,为坐轮椅贫困户任祥斌送去收音机,逢年过节全局帮扶责任人带上礼品逐一登门慰问,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温暖送到每一个困难户的心坎、家中,使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好处。

四、加强扶贫领域审计监督。

近年来,区审计局统筹审计资源、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持续加大扶贫审计力度,稳步推进扶贫审计全覆盖,在财政审计、经责审计、投资审计、政策审计等项目中,将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扶贫领域重点资金项目列入审计实施方案,作为重点内容,统筹安排,统一实施,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审计整改,切实发挥好国家审计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

第8篇

2015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他也重点提及了扶贫工作下一步的重点:“下一步扶贫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我们将重点解决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偏低的问题。”

那么,四川扶贫的“硬骨头”,到底硬在哪儿?2015年,四川扶贫工作将如何攻坚破难?3月17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

“六易六难” 考验扶贫智慧

《新城乡》:四川的扶贫工作经历了哪些阶段?

张谷:四川扶贫经历了从精准、粗放精准、片区攻坚、到高规格精准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扶贫资金很少,全省只有几千万到几个亿。现在,中央加大了扶贫资金的支持力度,仅去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就共同投入了47个亿,其中省上投入14个亿。虽然资金投放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缺乏外部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系统环境的改善,扶贫效果并不理想。

2015年,四川扶贫工作进入了新常态。从中央到省上都对扶贫工作空前重视,并在机制上进行了改革:一是精准扶贫机制,目前已初步建成;二是扶贫“四到县”改革,根据贫困人口、财力系数等,与省财政厅一起,将扶贫专项资金切块到县;三是制定考核机制;四是创新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五是创新社会扶贫工作,完善大扶贫格局;六是金融扶贫改革,此项改革和财政改革均走在全国前面。

《新城乡》:四川的扶贫工作究竟难在哪里?

张谷:据我们多年工作的总结,四川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存在着“六易六难”问题:

一是扶强易扶弱难。不仅在四川,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可能都面临着这一问题。特别是当扶贫资金相对集中在片区之后,就很难真正落实到急需扶持的贫困区和贫困户。

二是扶村易扶户难。扶贫开发要求“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从扶贫工作实践看,扶持贫困村要容易些,但是扶持贫困户就相对难一点。现在扶贫是进片区和贫困村了,但是真正落到贫困户上还不多。

三是建房易培育产业难。修房子只要有资金就比较容易,房子修起来后很美观,我看很多地方的房子修得都像“别墅”,但都是“空家伙”。贫困地区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技术人才、能力水平及基础设施等制约,发展产业相对困难,产业增收没有解决,后续发展难度大。

四是建设基础设施主干容易完善末端难。片区内目前基础设施主干特别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得都很好了。但末端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毛细血管”不完善,“最后一公里”问题普遍。比如2011年底,“四大片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的86个县尚有饮水困难人口407万人,不通水泥路的村还有9169个、不通公路的自然村还有2.65万个、不通电的自然村8629个。这就是末端的问题,片区真正的贫困成因之一在末端。

五是解决共性问题易突破个性问题难。“四大片区”贫困的共性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难,但各片区的贫困各有特点,个性问题致贫比较突出。比如说藏区,主要是观念致贫,市场经济观念不够,老百姓可能比彝区的有钱,彝区的老百姓基本上没有家产。这就是特殊性。

六是消除传统成因易克服体制成因难。传统致贫成因不外乎是人口多、劳力缺乏、行路难、就医难等。这些贫困成因相比之下容易克服。但是体制致贫成因,比如贫富悬殊问题等。此外,收益分配制度的设计和资源开发制度的设计也有不合理之处。

片区内外 一个都不能少

《新城乡》:刚刚你提到“四大片区”,扶贫工作的主要精力是否都集中在片区内?

张谷:你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扶贫工作的另一个难点:片区内外的投入比例。目前片区内和片区外的贫困人口比例是1.8:1,也就是说片区外还有36%的贫困人口。而我们目前工作的问题在于:一是投入不足,扶贫乏力。现在扶贫的主要力量都投到片区内去了。去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投入近40亿,投在片区外的只有6.8亿;二是关注不够,精力不济。总的来讲就是片区外容易被忽略。对此,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

《新城乡》:下一步四川的扶贫工作有哪些主要举措?

张谷:今年,四川扶贫开发工作将以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四大片区”为主战场,实行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政府、市场、社会作用“三管齐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难后易、到村到户,统筹整合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力量,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全年计划精准减贫109万人,实现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9篇

一、坚持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

作为南京地方法人银行,我行扎根南京、融入地方,立足“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城乡”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一是构建普惠金融网络。126个营业网点服务覆盖城乡,其中102个位于农区和城郊,284台自动存取款机实现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276台紫金快付通实现全市225个行政村全覆盖,建成103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完成全市474个村级财政集中支付归集,将网点服务延伸至行政村,做到村村有点、有机、有联络员,实现助农取款不出村,打通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成为南京地区“网点金融服务最广的银行”。坚持“立足乡村,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利用网点连接城乡两个市场独特优势,抓住成为全市第5家公积金归集行、第7家市民卡发行行等契机,将市民卡、理财产品、公积金按揭等业务从城区引入农区,为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让农区居民能够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便利的金融服务。

二是打造特色支农银行。我们深刻体会到“三农”是金融供给的薄弱点、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围绕南京城乡统筹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创新“金陵惠农贷”、“绿化贷”等特色产品,抓住增加“三农”金融供给着力点,在解决三农“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做出有益实践。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特色农业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9.2亿元,服务户数200余户。围绕全市百个“美丽乡村”提供金融服务,签约40家农家乐商户,打造特色农家乐商圈,为板桥、星甸等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提供6500万元信贷支持;向全市27家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2.3亿元,合作面达25%以上。

三是侧重支农支小服务。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优化信贷投向,**年全年累计发放各类贷款441.8亿元,缴纳国、地两税4.5亿元。重点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三农”、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涉农贷款连续实现“两个不低于”,小微贷款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4.7亿元,增幅35.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8.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9.7亿元,增幅达22.4%,高于全省农商行平均增幅11.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86%,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拓展企业生存空间。

二、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

作为南京人自己的银行,全力打造亲民、便民、惠民、受人尊敬的商业银行。

一是支持民生福祉改善。贷款投放浦口棚户区、龙翔路一期、雨花大定坊经济适用房等41.2亿元,加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项目力度;积极协助政府涉农粮食补贴、低保补助等各项补贴、补助近40项,补贴人次月均超过20万人次,此类非盈利性工作占整个工作量逾30%,部分涉农乡镇超过50%;深入推进“阳光信贷”标准化工作,授信户数4340户、授信金额8.6亿元,用信户数3953户、用信金额6.3亿元。

二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公民,我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建立两个“留守儿童之家”、赞助“爱心超市”、捐助贫困大学生,在老百姓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开展“万民党员干部帮万家”,对口帮扶六合龙袍街道赵坝村,3年累计投入60万元支持121户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目标;投入24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溧水晶桥镇民生工程改善;积极与扶贫基金会等开展合作,做好信贷扶贫工作,由单纯将贷款直接发放到农户向吸纳低收入户就业的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倾斜,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2万户,发放金额超过2.2亿元,受益人口超过7万余人,在服务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三是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成立五年来,获得省市“文明单位”、“最佳惠农商业银行”、“中国地方金融十佳竞争力银行”、“十佳支持三农银行”、“江苏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定价机制创新奖”、“创建放心消费城市服务中小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绿化贷”项目荣获南京市首届金融创新奖,“金陵惠农贷”成为普惠金融新亮点,《新华日报》、《南京日报》、《中国农村金融》等主流媒体280余次报道我行支农惠民、金融服务等做法,社会美誉度逐步提升。

三、提高思想认识,倾力精准扶贫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紫金农商银行承担着帮助辖内贫困群体脱贫的责任,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的决策部署,坚持“多予、少取、方便”方针,将金融扶贫工作作为践行普惠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增加金融供给。我行成立五周年之际,配合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成立扶贫工作小组,制定《金融扶贫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倾斜配置信贷资源,推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十三五”期间,配合市委市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投放扶贫贷款1.5亿元,精准扶贫项目捐赠20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放“金陵惠农贷”30亿元,惠农让利6700万元;依托南京地区第一家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拟筹集资金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南京农业产业发展。将精准扶贫与阳光信贷工作有效结合,逐户建档立卡,对符合基本条件的贫困户授信建档率达100%,发挥农商行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开展驻村扶贫帮困工作,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二是创新扶贫模式。在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农委、扶贫办等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聚集多方合力,及时总结“金陵惠农贷”模式推广经验,放大扶贫金融杠杆,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针对青年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全面启动金融扶贫贷等信贷产品,扎实做好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加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放大精准扶贫新格局,打响农商行金融扶贫品牌。

三是改善金融生态。以“阳光信贷进万家”活动为契机,送金融知识进村入社区,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街道(镇)”创建活动,让广大小微企业、城乡居民知信用、守信用,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创造良好的信贷条件;依托103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持续完善“紫金快付通”便民点服务功能,优化整合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加强与农信银、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商平台的合作,着力完善乡镇、村一级地区的支付结算网络,实现对“三农”客户线上线下不间断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精准扶贫服务保障水平。

第10篇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立足行业部门职责和职能,充分发挥畜牧水产扶贫优势,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结合全县畜牧水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以“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目标,以“13426”(“一条主线、三条产业链、四大工作重点、两大工程、六化同步”)为引领,以实施畜牧养殖“66135”和水产养殖“55135”

工程为抓手,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为主攻方向,强化“两个转变”,着力构建养殖业生产、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经营于一体的品牌化产业体系,引导产业主体、市场主体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与贫困户紧密结合,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畜牧水产业发展的生产经营。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末,全县生猪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肉蛋总产达到1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4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6亿元;标准化养殖比例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推进畜牧产业重点项目建设6个。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已脱贫的贫困户收入稳定提高,未脱贫贫困户享受到产业扶贫成果,实现脱贫增收。

三、重点工作

(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产业脱贫攻坚。

做到疫情防控和产业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力争把疫情对产业脱贫攻坚收官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全面补齐短板、打牢基础、抓好落实,最大限度降低和挽回疫情对产业扶贫影响。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安排产业扶贫相关工作。深入分析疫情对我县畜牧水产业发展影响,为滞销和购苗补栏困难寻渠道、找出路,推动产区和销区构建“点对点”的对接关系,协调优化畜禽水产动物及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多途径协调解决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用工难问题,支持企业尽早复工复产,稳妥有序推进贫困群众返岗就业。

(二)推进生猪生产恢复。

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继续实施种猪场和规模养殖场贷款贴息政策,期限延长到年底,并将新建、改扩建规模猪场建设贷款资金纳入贴息范围。提高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保费补贴比例,对生猪规模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做到应补尽补。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强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和分类指导,提升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鼓励规模养殖龙头企业建立3公里防疫圈,筑牢动物疫病“防火墙”。加大品牌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牧原公司生猪全产业链建设,提升全县生猪产能,确保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

(三)实施“13426”工作体系,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

“1”即坚持“一条主线”:以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发展为主线。“3”即打造“三条产业链”:畜禽养殖加工产业链、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和水产健康养殖产业链。“4”即突出“四大重点工作”:动物疫病防控“防火墙”工作、动物食品安全检疫检测规范化监管工作、特色品牌创建工作、标准化示范引领工作。“2”即坚持不懈抓好“两大工程”:畜牧养殖“66135”和水产养殖“55135”

工程。“6”即实施“六化同步”:一是以规模化推进一体化。在规模化基础上抓联合体建设,促进现代养殖产业联合。建立完善肉鸭、肉鸡、蛋鸡、生猪和肉牛养殖五个全产业链,打造草食动物产业联合体;二是以标准化推进信息化。推动我县畜牧业转型发展,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实验室和快检室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与规模场之间的联结机制,完善信息上报,实现信息共享。开展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动监”平台,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100%电子出证,做到产地检疫信息化、可追溯。积极推广“互联网+养殖业”,鼓励养殖业主建设网站5家,推广新联禽业物联网模式,加快规模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三是以园区化推进产业化。依托牧原生猪养殖产业园、益新肉鸡养殖产业园、新联蛋鸡养殖产业园、万亩水产养殖产业园、屏山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发展。

“66135”工程:以生猪、蛋鸡、肉鸡、肉鸭、白山羊、黄牛为六大畜禽支柱产业,以牧原牧业、强英肉鸭、新联蛋鸡、益新肉鸡、“三合一”肉羊、共福园肉牛联合体六大品牌企业为引领,以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为依托推进畜禽养殖快速发展,规范提升300家规模养殖场发展能力,培育50家特色养殖基地。

“55135”工程:以“无公害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河蟹、龙虾、乌鳢(黑鱼)、莲藕”五大特色水产养殖为主体;以“草庙镇草庙村、通海村,丁湖镇樊集村、向阳村,墩集镇项沟村,草沟镇大安村,山头镇大柏村”

为依托,建设五个稻虾(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打造一个“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发展“新汴河万亩‘净水养殖’,唐沱河沿线千亩‘沱河’牌螃蟹养殖,‘两高一铁’沿线千亩乌鳢和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养殖”三条水产养殖带;创建庆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五十个示范点。

(四)强力推进六大重点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xx牧原生猪全产业链、新联蛋鸡全产业链、益新肉鸡全产业链、青莲特色黑猪养殖、岳场肉鹅养殖和丁湖等乡镇万亩水产养殖六大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建设的指导和服务,跟踪项目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引导项目建设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推广土地流转、就业务工、订单生产、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带贫模式,推动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为贫困村、贫困户增收提供多重保障。

(五)实施“三三制包保,一对一联结”机制,助推脱贫攻坚。

建立“三三”制包保带动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打造贫困户与养殖经营主体之间联系纽带。实行每名畜牧人员包保3个规模养殖企业、每个规模养殖企业带动3户贫困户制度,落实畜牧系统77名畜牧水产技术人员,包保规模养殖场231个、带动贫困户674户,实行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全员参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产业扶贫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建立畜牧产业扶贫工程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对贫困户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对贫困户做到手把手交,面对面讲,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对从事畜禽养殖的贫困户的养殖户进行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养殖者自身素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二)确定精准扶贫对象。

深入开展调查摸底,详细掌握贫困户的情况,了解贫困户的养殖意愿、养殖基础及发展能力,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在开展精准扶贫、精准帮扶工作中,全面宣传国家畜牧业发展政策,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发展养殖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强化政策落实。

积极落实扶持资金统筹中央和省、市、县财政各类畜牧、扶贫项目等资金捆绑集中使用。积极申请上级部门、金融机构对贫困户的扶持,对贫困户圈舍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设备购置、种畜禽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11篇

民生事务涉及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内容,而且投资巨大,比如2012年贵州省完成各类民生支出达2157.04亿元,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78.4%;2013年计划投资550亿元为群众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实际投资70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8%。

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要以‘马不停蹄’的步伐改善民生,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高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准化扶贫水平,倍加关爱老人孩子、困难群众和返乡农民工,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首要民生:精准扶贫

扶贫,是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的核心目标。

“贵州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一个主战场。向贫困发起总攻,发展就是最大的扶贫,发展是解决贵州贫困的关键。”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日前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道出了贵州发展的主要障碍和任务。

扶贫是贵州的第一民生工程。2013年贵州首件“民生实事”提出“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完成的情况是,6个县172个贫困乡“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66万人。

经过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11―2013年,贵州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4%下降到22.2%,累计有14个重点县366个贫困乡实现“减贫摘帽”。

“减贫摘帽”、精准扶贫居2014年贵州“十件民生实事”之首。今年的目标是,新增8个县、95个乡镇“减贫摘帽”,建成全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

跳出扶贫抓扶贫,扶贫需要大思路。今年1月4日至6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威宁县迤那镇调研时,首次提出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重要措施。当前,贵州省已经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全省11590个村都已派驻同步小康工作队,精准扶贫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协同共进。

精准扶贫的要义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需要对贫困人口、贫困状况等进行精准识别。贵州省已将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县并基本完成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为“六个到村到户”帮扶工作提供了重要条件。

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贵州省成立了“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专题组”。这个专题组发挥着“特攻队”作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扶贫工作成效。

《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4]23号)于5月16日印发。该实施意见从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等十五个方面对贵州扶贫开放工作进行了部署,并配套出台了《贵州省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和《贵州省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这份实施意见强调,从2014年起,对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扶贫导向考核,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评价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扶贫,更要扶教育

教育落后成为贵州“穷”的突出表现,“只有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割断贫困的世代传递。”近3年来,贵州投入1500亿元启动教育“四项突破”工程和“9+3”计划,将计划用3―5年时间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再用“两个五年”的时间把教育搞上去。2013年,省级压缩5%行政经费共计5992万元,全部用于支持教育“9+3”计划。

在贵州,不少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欠缺,百姓对改善基础教育条件期盼很高。作为全省民生实事之一,2013年新建或改扩建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400所,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10万平方米。2014年,这项民生工程继续推进,其计划是,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80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200所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

目前,贵州省教育厅已下拨公办幼儿园建设资金2.82亿元,现已开工建设241所,开工率为61.6%,其中竣工24所,竣工率为6.14%。供2014年建设学生宿舍使用的10.6亿元资金已经下拨,共计实施项目749个,目前已开工建设658个,开工率87.85%,其中竣工148个,竣工率19.76%。

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是贵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据贵州省教育厅数据显示,2013年,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其中,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2014年为94万。建设800个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列入今年贵州全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中。

配备电脑、电话、电视机等设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可以让孩子们和远在他乡的父母视频聊天,孩子们也能在这个“家”里阅读、娱乐。留守儿童之家多作为农村中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各地投入力度较大。比如在大方县,2012年至今,已经建设了100多所留守儿童之家,县财政投入400万元统一配备了标牌、阅览桌椅、电子琴、篮球等设施,每所留守儿童之家有市级投入100万元配备电脑、电话等物品。

贵州省教育厅4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拟新建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818个,其资金来源是省级补助与自筹相结合。6月底,部分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陆续启动,预计9月份完成近60%的建设进度。

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在2014年贵州省“十件民生实事”中,住房保障工程也与扶贫直接相关。根据部署,贵州省今年要开工城镇保障房40万套、竣工1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35万户,建成扶贫生态移民房4.3万套。

“早安排、早部署、早开工”,提前完善项目土地、规划、施工等各项建设手续,贵州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014年项目于去年12月中旬提前开工。

务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农村危房改造已于5月底全面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完成。2014年,务川将投入各级补助资金1761.95万元,对1800户危房进行改造。在锦屏县,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已分解落实到各乡镇,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竣工入住,受益群众将达5000余人。

安居方能乐业。作为我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在完成了自2008年以来的192.48万户后,贵州计划自2014年到2020年再改造完成农村危房178.63万户。

据《贵州扶贫生态移民规划(2012―2020)》,到2020年,贵州将建成1041个集中安置点,对全省47.7万户204.3万人实施搬迁,安置地以小城镇、产业园区为主。在该规划实施的前两年即2012、2013年,贵州省已搬迁贫困人口25万人,建设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302个,住房5.9万套,共投入资金49.33亿元。

贵州引导生态移民到城镇、产业园区、企业等地就业,将进城移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使移民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通过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人均收入增加。2013年,全省移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5732元。截至目前,贵州搬迁移民中,97%的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实现就业,14.7万人参加新农合,5.58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4年,贵州省继续推进“3个15万元”政策,新增扶持微型企业2万户、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8万人。2014年年初至5月,“3个15万元”政策新增扶持微型企业6832户,共投入扶持资金 2.6亿元,带动就业3.6万人。

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一个很大的民生问题。

按照工作计划,今年7月前,贵州要完成全省88个县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及县域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为实施严格的水、大气质量管理监测,省环保厅已制定并引发了《贵州省环境质量公示》、《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月度排名及公布办法》,目前,省环保厅每月10日在其官方网站及官方微博公开全省13个设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排名,水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按月公布。

第12篇

到20__年底,争取全县贫困人口数量进一步减少,贫困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基本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加快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不愁吃、穿)、“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和住房)、“五突破”(生产条件改善、生活条件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有新突破),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县平均水平。

1、实施精准扶贫。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识别办法,按照“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县扶贫对象信息库。各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2、实施产业扶贫。充分利用产业扶贫的抓手,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做大做强贫困村主导产业。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建立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在山水、民俗、古迹等做文章,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3、实施智力扶贫。加快教育扶贫工程实施,结合“雨露计划”和教育部门“中职资助”项目帮助贫困家庭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技术教育,使扶贫对象家庭的两后生成为一名会操作、懂技术、有经验的实用性人才。通过“大学生资助”项目,解决贫困家庭大学生就读难题,培养出适应国家需要的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利用__市两区与__县建立的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多渠道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凡享受财政贴息资金扶持的企业都要优先安排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就业。

4、实施驻村帮扶。根据上级扶贫工作要求,普遍建立驻村工作队(组)制度,每个扶贫开发领导组成员单位都要在联系的贫困村派驻一个工作队(组)。结合我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亲帮扶”活动,保证每个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有明确的两个帮扶贫困户,做到准确掌握贫困户情况,及时帮助解决贫困户困难。

1、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根据省扶贫办要求,针对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的村和今年实施的省级中心村,20__年拟定在__镇__村、__镇__村、__镇__村、__镇__村和__村、__镇__村、__镇__社区、__园__中心村、__镇__村、__镇__村10个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项目所在镇村要做好项目申报、规划和组织实施,确保按期完成,切实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2、推进市扶贫民生工程。建设完成市扶贫开发民生工程项目2个,主要用于市级重点贫困村通组达户道路项目建设。每个项目补助50万元。__镇__村和__镇__村要认真摸排,按照先急后缓、收效明显的原则,选择好急需修建的项目申报实施。

3、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按照市扶贫办有关要求,进一步扩大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内容,一是利用市县财政资金帮助__镇__山村和__镇__村各20户贫困家庭建设家庭分布式发电站,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二是在新批准建设的整村推进项目村、重大项目集中安置小区等农村新型社区,要把光伏综合应用纳入村庄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农户住宅、村级服务中心、养老院等屋顶资源大规模建设分布式发电站;三是要按照农户自筹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自建方式,引导支持农户建设家庭分布式发电站。

4、实施两区对口帮扶。根据市扶贫领导组要求和我县与__区、经开区签订的对口帮扶协议精神,20__完成__镇__村和__村、__镇__村、__镇__村和__村、__镇__村6个村对口帮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

,进一步拓宽对接帮扶渠道,在农超对接、劳务输出、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帮助我县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5、实施危房改造项目。把贫困户危房改造摆在突出位置,优先安排改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县危房改造项目要向贫困户多的镇村集中和倾斜,着力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一)强化扶贫队伍建设。扶贫队伍要适应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扶贫任务重的镇要安排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工作。全县扶贫系统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能力。

(二)明确扶贫工作职责。各镇是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扶贫开发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沟通、任务实施。县扶贫办负责计划下达、规范监督、管理指导和督查考评等。县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扶贫资金的拨付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