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4 13:58: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读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精彩纷呈。因此,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读书活动中,努力通过读书来滋养精神,提升品位,不断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教师读书计划为行动指南,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来丰富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二、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培养自身好读书的习惯,提升内涵,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教育实践与改革,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通过学习名篇名著,丰富自身个人文化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4、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主要措施:
1、个人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撰写博客,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积极撰写个人博客并阅读其他老师的博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
四、读书安排:
大量阅读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每周阅读两篇教育教学文章,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
1、经典阅读:《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第56号教室的奇迹》
2、选读书目:《赏识你的学生》、《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效教学——小华考|zk168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教师的学习应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学习教育名着、原着,提高教育理论水平,转变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教师登高望远,高空建瓴,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二、读书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充实教育理论。
2、通过活动,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
3、通过活动,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读书活动具体安排
每学期2-3本教育理论经典名着,可以公共教育理论类、学科类、课程改革类、教育心理学类相结合。
1、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就更加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读书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是一个教师之必需,读书既是教师精神成长的最重要的源泉,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为此,我将“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产生的浮躁情性”,特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二、读书内容:
《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例说新课标——中学体育卷》《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研究》、《多元智能》、《教学策略》、《课程理论与课程创新》、《教育评价与测量》、《课堂管理的策略》、《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以及相关的报刊杂志,中外名著等。
三、读书目标:
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幸福地读着书,就如品一杯茶,香气扑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登高望远,高层建瓴,将读书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
2、通过读书,树立一个享受读书,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使其成为一生之所需,一生以书香为伴。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
3、坚持“读书促进思考,思考促进成长”的原则,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读书时及时记下自己的读书体会,将读书与反思相结合,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认真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积极参加教改活动,并认真投稿,争取发表、交流或获奖。
四、活动内容与具体要求:
1、1~4月阅读书目:
⑴《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著)
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郑杰著)
⑶《例说新课标——中学体育卷》(李大春著)
(4)《中小学体育竞赛全书》(高宜)
2、5~8月阅读书目:
⑴《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编著)
⑵《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编著)
⑶《挑战与对策》(杨九俊著)
(4)《你不可不知的法则》(余白)
3、9~12月阅读书目:
⑴《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等著)
⑵《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
⑶《从理解到行动》(杨九俊等著)
4、勤奋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
一、指导思想。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5、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四、读书形式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更应该要读书,汲取书籍的乳汁,积淀文化内涵。新学期又开始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1、树立“以书为友”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学习与工作的恰当结合,努力提高与时倶进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个人教育素质。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火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读书活动让自己能学会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提高生命质量。
4、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师生管理,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读书选择:
1、读书选择。积极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
2、避免形式主义,走过程,紧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注重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作为教师教育生活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始终如一;将阅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习成效;将专业阅读和多元化阅读统一起来,注重提高综合素养。
3、经常积极主动参与以教研室、教研组、低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会、课题研讨会、专题讨论会等交流研讨活动,教师之间开展学术沙龙活动,让各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研讨的氛围。
4、促进深刻反思。坚持撰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案例反思等。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等活动,及时消化,及时反思,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智慧,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用心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满足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二.读书目标:
1.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老师.透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3、一般阅读:《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四、我的读书措施: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2.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边学习教育理论,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3.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用心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
为培养造就一支 “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思想先进、专业扎实、方法优越”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书香校园,促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学校决定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扩大教师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容,形成阅读习惯,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综合素养为目标,以建设属相校园为载体,以教师发展为中心,通过开展教书读书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学校整体水平及全体教师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进一步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
2、通过读书活动,在教师中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
3、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4、以读书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成为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
5、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标准,对比发现自己教育思想、教学行为之不足,引发读书之欲望。
6、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使教师能用书中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体验到读书的好处,从而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
7、通过读书,增加教师的课外阅读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打造教师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设教师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8、通过实施读书工程,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三、读书方式
1、个体研读。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研读,精读的力争读深、读透,读有思考,读有感受,并且要读写同步,每月至少写好两篇有质量的读书笔记。
2、集体阅读。写摘记、谈感受、谈收获、谈疑惑。
3、交流汇报。教师们互相推荐新书好书,无障碍发表争鸣,更多的时候发表指导学生读书以及自己读书的有感,通过师间心际交流,将读书思考向更广的时空延伸。
4、实践写作。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要求教师做到“勤读、勤做、勤思、勤写”,在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撰写读书笔记。
5、开展活动。根据本校实际,将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读书研讨会、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老师读书,在读书中真正成长起来。
四、读书策略:
1、提高认识,重视读。我们将通过每周的教师例会和板报、广播、校园网宣讲读书的意义,激发教师读书的兴趣,使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读书。
2、为切实落实教师读书活动,全体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选定自己阅读的文章、刊物或教育专著,制定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
3、落实阅读书目。加强、完善图书室、阅览室建设管理,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的开放港湾。
4、落实阅读时间:师生集体读书时间为每周周三下午第七、八节。
5、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学校统一发放读书笔记,每学期摘记不少于5000字,感悟不少于1000字。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1)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为读书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学校建立有关读书计划的管理、评价和激励等规章制度,把读书情况纳入常规管理,及时检查总结、量化考核、反馈指导,确保读书活动取得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4―0097―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品味,形成课外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1.有效引导,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角。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等,经过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以身示范,激励学生热爱读书。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读书时所流露出的激情、趣味和快乐,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自己要热爱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和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课外书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增添生活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3.精选内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就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图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内在兴趣。
二、开展活动,营造氛围
1.营造班级阅读氛围。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健康成长,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如,“名人伴我行”、“我与好书交朋友”、“我读书、我快乐”等主题的作文和演讲比赛。
2.家校配合亲子阅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就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阅读氛围。如,鼓励家长在家里建立一个阅读的小空间,为孩子制订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听读练习,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典范,使孩子感到阅读是津津有味、乐趣无穷的活动。
3.开展学校读书活动。学校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组织专题性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名人名言展览等,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举行一些活动,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
三、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1.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小学生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识辨能力不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按照课标要求,提供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让学生去选择、购买或借阅,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年龄和知识范畴的书籍来读,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至于误入歧途。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有计划的读书也是阅读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许多小学生因读书没有计划,不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也使得读书缺乏系统性。在阅读之前制订一个读书计划,按着计划约束自己、管理自己,会极大地提高阅读效率。
小班读书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根据本学期工作安排,我园在全园教师中开展了以“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首先,宣传发动,明确读书活动目的。
1、营造读书氛围,让广大教师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2、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育创新。
3、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实现教师专业水平和幼儿园办园品味同步提升。
4、探索新形势下教师读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重点充实幼儿园图书室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让图书室成为教师最向往的地方。
5、创建幼儿园学习型组织,以教师的读书行为引领幼儿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其次,领导重视,行政支持。
为了确保读书活动有效、深入、有序地开展,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任组长,各中层领导、学年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根据活动目的,层层落实责任,分配任务,制定了便于操作的活动计划,使得读书活动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确保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顺利实施。
再次,完善图书建设,组织教师交流研讨。
幼儿园本学期购置了大量新书,完善了园内图书室的建设,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荐必读书目,指定阅读书目和自选书目,教师们在精读必读书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园内还利用校园网的网络平台,开设了“读书论坛”,读书信息,交流读书体会,开展在线讨论等活动,同时与其它有关的读书网站建立链接,为交流读书心得与开展网络阅读提供便利。
第四,结合教育教学,组织读书活动。
我园还根据本学期“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提高园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全园教师寻找阅读有关课例研究方面的书籍,选择其中一方面研究内容,重点学习,反复阅读,并组织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与同行分享。这样,以点带面,在有主题、有目的的读书活动中,教师们营造出了种“相互尊重、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教研文化氛围,研究习惯和意识都增强了。
最后,及时总结,不断进步。
关键词:阅读计划;科学规划;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10-01
当下,受“择校热”的影响,家长、教师对学生分数格外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是“讲、听、说、练、写”的高效融合,课后安排习题强化训练,教师唯恐某一个环节疏忽,影响分数排名。在考试中,一些学生面对语文知识能力的考查,照样抓耳挠腮,愁眉不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只是“技”,不是“道”。只有学生主动爱上语文学习、爱上阅读钻研,才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在一线教学近二十年,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本,开阔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感知人生体验,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受考试论分数的导向影响,课外阅读被“题海战术”所取代。初中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学生无暇顾及阅读,不愿阅读。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进步慢、成效不明显,不如学习基础性知识获取进步明显,一味追求考试分数上的“短平快”。新课标针对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知名学者朱永新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英国作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举行读书专题讲座,着力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明白读书可以静涤心灵、开启智慧,让学生明白“只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一个人成才、成功、成就是早晚的事”的道理。学生端正了态度,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自然就会主动去阅读经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还需要教师积极努力,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籍,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汲取文化素养。当前,图书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些打着“励志”、“正能量”的图书大行其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书籍,指导学生区分经典名著与流行快餐读物的区别,品读名人传记、理论读物和精品小说,汲取人生进取奋斗的智慧,锻炼由表及里、直透实质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帮助其心理发育,矫正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学生坚定意志、陶冶性情。
二、打造书香校园,构筑阅读平台
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难题是可阅读书籍少和时间的匮乏。学生手头可供阅读的经典名著少,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许多学生并不具备大量可供阅读的图书,“题海战术”大量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必须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丰富资源,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人人热爱读书的氛围。积极向教师和学生收集可读性强的书籍,建立图书站,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鼓励学生交换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利用自习课和辅导课,为学生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适时开展“读书明星”评选,指导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
三、科学制定计划,让学生读有所得
1.科学制定阅读计划。古贤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引导学生科学阅读,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要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量化规定阅读的书籍和数量。可以利用七、八年级两年时间,指导学生在校期间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篇目,寒暑假阅读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
2.指导阅读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师要把阅读方法及时地教给学生,使他们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益,从对文化名著的随意性、消遣性阅读变成鉴赏性、研究性品读,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读有所用。一是指导学生了解文本背景和作者。在阅读前,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序言、后记和目录,为学生讲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对时代背景、作者和写作目的有简要的了解,夯实深入阅读的基础。二是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经典名著中有学生未曾接触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查找出处,排除字词的障碍,积累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三是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对于经典篇章要反复读、吟咏读、做摘要,采撷精华;对于叙述性文字要简明扼要的浏览,节省时间。四是勤做读书笔记。要做到“不动笔头不读书”。书不释卷,也要手不离笔。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做摘要,抄名言警句,写读书心得,把阅读和思考相统一。
3.科学指导,释疑解惑。教师的科学有效指导,是学生良好阅读的保障。初中生受知识和阅历的影响,无法完全领会文本所蕴含的含义、阐述的思想,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进行读书讲座,指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
四、建立阅读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读书是终生的事情,读书应重在平时,“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校园”的时代要求。读书对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特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我中心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教师和特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届读书节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主题,凸显教师、学生的主体意识,按照“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通过建立读书卡,指导教师、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培养全体师生读书的习惯;通过读书沙龙引导教师全员参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书香校园,通过读书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活动要求
1、各部分别依据本部实际情况为本部教工和学生建立读书卡。
2、学校图书馆应向广大师生充分开放;并科学有序的发放回收图书。
3、在校园悬挂读书节标语,例如:让读书成为习惯;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读书、品味、创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为人生奠基;读书、明理、成才,等等。
4、开展创建“书香班级”主题班会。各班紧紧围绕以创建“书香班级”为主题,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发言等形式评选出最佳活动方案,并在本班通过创建“书香班级”活动方案。
5、“每周一诗”诵读活动。把“每周一诗”诵读活动当作创建“书香班级”的基本条件。要求各班语文教师制订出读书节期间“每周一诗”的目录,并加以指导,直至学生能流利的背诵。
6、建立读书网络平台,开展网上读书、网上荐书、网上交流等形式,使教职工从网上交流读书心得。
7、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展示读书心得。
8、每月开展一次学生读书心得交流会。要求各班学生把读书的感想、体会、经验等写出来,在班内进行交流,带动更多同学也能积极参加。
9、开展“我与书的故事”征文活动(活动方案另定)。
三、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活动策划启动(4月)
1、制订读书节总体活动方案。
2、举行读书节启动仪式。营造创建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拉开读书节的序幕。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5月-10月)
1、5月发出读书节活动倡议书并发放党员、教师、学生读书卡。
2、5月党员、教师、学生个人制定读书计划。
3、5-7月各部门开展有特色的读书节活动。
4、6月16日职教部、义教部开展“读书沙龙”。
5、6-10月开展“我和书的故事”征文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11月)
1、举办“我和书的故事”征文,在全校范围内分别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给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2、评选“优秀组织奖”、“读书活动创意奖”若干名
3、11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四、活动时间:
2012年4月-11月。
五、活动主题:
让读书成为习惯
六、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工作小组:
(1)职教部组长:
成员:
(2)义教部组长:
成员:
(3)行政后勤组长:
成员:
“读书节”启动仪式议程
下面进行我中心第一届读书节启动仪式
第一项,朱校长宣读:首届读书节活动方案;
第二项,于主任宣读:首届读书节活动倡议书;
第三项,有请郭校长宣布读书节开幕。
(时间:2012年4月23日早升旗仪式后;地点:操场)
附:工作安排
1、彩虹门悬挂“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第一届读书节启动仪式”——鞠校长-张桂林-后勤人员;
2、主席台音响并安放两个支架话筒,手语翻译——高志秀-付堂宝-王莉;
一、读书——势在必行
《语文课程标准》极其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规定了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还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笔者认为,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势在必行,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乃至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爱读——博览益书
读什么?这是课外阅读的关键。
笔者认为,推荐阅读书目要从学生兴趣入手,才能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1. 以生为本,推荐书目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离开了这点,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就显得毫无意义。学生因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的需求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推荐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阅读需求有的放矢。同时,我们语文教师还得注意引导小学生扩大知识面,广采博识,重视多方面的知识积累,而不能只凭个人的喜好来选择。像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我们推荐时就可以注音的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中年级学生识字量有所增加,可以增加儿童小说以及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浅显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历史读物、科普读物;高年级学生由于独立阅读能力已初步形成,认知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可增加现代、当代文学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科幻作品。
2. 亲近经典,选择书目
阅读经典著作,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然而,并非所有的经典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可以抓住有利的契机进行引导:我们可借助学生喜欢看电视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看了动画片《西游记》后,就引导他们去读一读名著《西游记》(少儿版);借助“故事迁移”指导,我们可利用晨会课时间给学生讲故事,讲到故事精彩处戛然而止,学生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迫切想知道故事发展的结果,教师便可利用这些机会引导学生看书,推荐书目。此外,还可以借助课堂教学,打通课内外壁垒,让学生把所学的课文拓展延伸。如:学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个故事,可向学生推荐阅读《史记》,学完《给予是快乐的》一文,就可推荐阅读《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等世界经典读物。
三、会读——授之以渔
1. 制定阅读计划
生活中,大多数学生阅读无计划可言,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对阅读内容也无计划性,有什么就看什么,拿到什么就看什么,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从阅读中获取什么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占有的资源状况爱好等来制定阅读计划。最关键还是要将计划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计划落实的检查和评价,教育学生合理利用时间,通过长期不懈的工作,让学生逐渐提高自我监督的自觉性。
2. 指导阅读方法
高林生老师说:“阅读课堂教学要解决孩子能读书的问题,而课外阅读则要解决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的问题。”此言,突出了阅读方法指导的重要性。阅读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果,很多学生阅读方式单一,导致效率不高。我们可利用读书方法指导课来传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词方面的障碍;可根据书籍中语言的优美性、内容的教育性、知识的有用性等角度,通过举例,使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浏览等方法;还应该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对内容的理解、认知、判断、评价以及联想、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应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圈注、点评或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还应该向学生介绍摘抄好词好句、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读书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方法不能认为讲完了就了事,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是在实践中经反复强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还要在指导课中加强训练,以促进学生将这些方法内化为学习的能力。
训练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中的内容,叙述之前,教师提出要求,叙述之后,做出评价。可组织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评论,交流课外阅读中的收获或体会;可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展示、评比;可在教学中表扬、鼓励能学以致用的学生……
3. 多办阅读活动
围绕课外阅读的目标举行语文活动,创设阅读情境,有利于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比如可开展“小小故事会”“好书推荐会”“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或文学形象”“精彩片段赏析”“主题演讲”“辩论会”等等,先给学生一段阅读准备时间,以此围绕某个主题,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就“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或文学形象”具体而言,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课外阅读有关书籍,阅读过程中摘抄相关内容,并对这一人物从以下几点写下自己的看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你为什么喜欢他?你对他有何评价?
4. 建立兴趣小组
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在阅读中表现较为突出学生,成立读书兴趣小组,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班级的整体阅读水平有所提高。
5. 形成教育合力
有些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浪费时间,见效慢,不如多做几道题目,或无力指导,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态度甚至阅读效果。发挥教师作用,整合家长资源,对课外阅读的有效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