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

时间:2022-04-12 22:57:54

小学一年级数学

第1篇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童谣如下: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相关知识: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下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两个班的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好几年没有教授数学了,所以自己也教的很小心。知道学生是一些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数学老师请教,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进行课前口算练习,给孩子养成课前口算的好习惯,为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接班伊始,我就开始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小课题 研究,持之以恒、措施得力,竟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为学习数学扫清了障碍。

( 2)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4)单元小结。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低年级孩子不喜欢看到自己的作业本上有差号,怎么才能既让孩子改正错误,有学习了知识呢?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我就进行课堂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现在马上要进入二年级了,还有学生用数手指头的方法做题,但是我从来没有轻视他们,而且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而且充分利用测试卷,使之成为家校联系的桥梁。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 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学校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工作总结

3、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工作,及时将自己的所教、所感、所想写下来,并进行整理,为自己和同事将来的教学服务。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下学期)

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一、备好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备好电子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人民币》 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对于用钱买到东西这等价交换的方法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如出示了主题图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习功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第3篇

我从教于涪陵区一个偏辟的农村小学,那里的小学生单纯、可爱。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有的还不到正式读书的年龄,家长们都要让他来上学,教学起来非常的困难。新课标下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认为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法是适合低龄儿童的最佳选择。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让学生对数学充满足够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学好数学。

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高兴地教孩子数数。孩子也喜欢学,觉得很好玩的,特别受到大人的表扬后,更觉有趣,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新课标下的一年级数学课本从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学习的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或一幅图把它表达出来。比以前的课本灵活多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已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刚踏进校园的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很多数,因此,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只是每个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同而已,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时,我先让学生想想家里面有几个人,再让他们看看教室有多少个小朋友,最后让他们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有几个门等,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好感,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激起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了自已愿意进一步地去了解数学,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要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玩得高兴呢?我在备课时,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和故事,比如:在教学10以内的数时,我让学生将家里的玉米籽或者小棒带来,结合实际教学,让他们先一颗一颗地数,数出5颗,再慢慢地数出6颗、7颗、8颗、9颗、10颗,循序渐进,孩子们在数玉米籽或小棒的过程中,认识了1至10这10个数,直观地感觉到了数的由来,同时又亲自感觉到了数学,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断地接受了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增加了对数学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动起手的孩子们显得格外积极,逐步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来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先培养他们的直观思维能力,再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比如:我在教学生认识人民币时,我就提问: “一张一元的人民币,换成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换法?”有的学生说用10张1角的换;有的学生说用两张五角的换;有的学生说用五张两角的换;还有的学生说还可以用三张两角和四张一角的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虽然他们没有一次把答案说完,但我心里特别高兴,我没想到他们那么的细心,我用小本子作奖励,表扬了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其他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都积极举手回答我后面提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只要用心去上好一堂课,我相信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也是有潜力可掘的。

四、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运用数学的能力

我班的很多学生在学校成绩很好,但在实际生活中不能灵活运用,许多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地完成。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不能真正地学活数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的过程。有些知识让学生学后,到实际生活中去用用,比如学习了人民币,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学习用具,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剩余多少,买了多少东西等实践性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了灵活应用数学,从而提高了数学的能力。

总之,要想教好一年级数学,教师得有耐心和信心,一定要相信那些可爱的孩子,他们有的是潜力,得靠我们教师擦亮眼睛,正确引导。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人们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生活实践中必不可缺少的,是改造自然必要的武器之一,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好数学是为了未来更方便的应用,以获得更好的生活。

第4篇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好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在课堂上,经常会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做小动作,讲小话。这些行为导致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使他们从一开始就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将会延误孩子的一生。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如果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1 创设情景,营造浓郁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六十个学生左右,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小朋友们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5,小山羊的座位号是9。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情感需求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3 有意识用游戏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然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4 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自己通过动手操作积极的去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发现有趣的好的方法,形成更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使他们更深刻的理解了数学知识,充分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而且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兴趣盎然,获得的知识更牢固,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5 给予恰当的表扬评价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掌声、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研究教法学法,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为先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佳效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农村;小组合作;学习;想说;敢说;会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184-01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任务,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极力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且取得了广大教师的公认。那么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进入正规的数学课堂,特别是表达能力欠佳的农村学生,如何使他们很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呢?我觉得"说"的能力培养是前提。以下是我这个学期参加"动感教学"实践以来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1.创设情景,使学生想说

"创设情境"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吸引到"似曾相识"的情景中,让他们有"畅所欲言"的感觉。例如:我利用课件把一幅幅有趣的插图展示在小朋友的眼前,这时他们会眼前一亮,我顺适出示问题:(1)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呢?(3)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的眼睛最亮?提的问题最好?这样我们的小朋友还有谁不想开口呢?只要学生有了想说的意愿,我们先不去要求他们说得对与否,让他们在小组内说出来,然后再择优评价。这样既不伤小朋友的自尊,又不打击他们想说的热情,让每个人都保持"说"的欲望,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2.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敢说

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畏惧感,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的做法如下:(1)微笑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给学生一种亲切感,积极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可以讲一些笑话,谜语以及故事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一种学生想说话,敢说话的良好势态。(2)组织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小组讨论,因为讨论能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无拘无束的,所以他们往往能畅所欲言。这样,教师就会及时获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3)适时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往往是不完整的,有时还可能是错误的,但不管学生说得怎样,教师都要给与肯定和激励。这种肯定和激励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包括用心的微笑、诚恳颔首、赞许的目光、温馨的提示、信任的期待等。这些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乐于解疑,乐于交流。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3.引导点拨,使学生会说

第6篇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是从幼儿园到正规学校教育的初期,很多习惯需要养成,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更好的收效。一年级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接受能力强的优点,以及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尊敬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探究习惯。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智力能力,数学教学最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一年级教学是基础教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我根据教材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由于刚入学的儿童词语贫乏,表达能力较低,所以,我在备课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出口头语言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生活语言转化到数学语言上面。重视看图说话能力的培养。如:认数1的教学中,让学生说出带有数量的一句话,或者拿出实物让学生用一句话来形容;认数2的教学中,通过引导说出带有数量的两句话;在加法意义的教学中,通过演示图形,使学生说出三句话等等,并且在说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完整话。通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加法意义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级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积极去探求的心理。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实现创造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就必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开始。我在教学常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6+几的计算方法计算7+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同学们之间也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激发起学生实践和创新。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又引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讨,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开发。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智力发展的过程,它还需要有创新的情感,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一年级数学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只是“接受知识和传承知识的工具”,不再是“家长想让自己孩子成什么样就制造成什么样的物品”,而是可以有独立思考,独立见解以及独立愿望的人。学生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人。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能教育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既长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同学们充分体验着参与的乐趣、思考的乐趣、成功的乐趣。例如在做加法练习时,有这样一题,用2、3、5三个数学写两道加法题,并且还问+=+。前两个问题同学们都会写,可是到第三个问题时,大部分同学就会写2+3=3+2,但也有的同学会写2+5=5+2或3+5=5+3,这时我们就要对这些学生提出表扬,肯定他们是对的,赞赏他们的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就这样在一点一滴中加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培养

老师对学生好的评价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我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深思熟虑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鼓励,对学生错误、缺点要在合适的时机给学生善意指出。教学中的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学的进行和学生的发展。一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快,智力水平也很高,如果学生在这时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喜欢老师、喜欢学习,就有希望成长为较优秀的人才。组织教学是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常见现象。一年级学生喜欢听表扬,所以,在教学中的适当表扬,能使学生明白教学意图,没有照着做的同学也会学着做。如表扬按要求发言的同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既不打击不发言的同学反而促进不爱发言的孩子的积极性。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组织了教学,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教学活动要设计有趣,才能将学生的思维、精力都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了,就不需要刻意地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了。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其感染熏陶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效地增进学生心理的健康,直至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正确的学习方向。要想学生良好的发展,同时还要联合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齐抓共管,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记得一位校长说过:“学习好,心理健康的学生是上等品;学习好,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是易碎品;学习不好,心理健康的学生是次等品;学习不好,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是劣质品。”让我们珍爱上等品,呵护易碎品,改良次等品和劣质品。所以良好的教师的良好评价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就尤为重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去思考,多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

因此,一年级学生能力学习的好坏,不能一时下结论,对于每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也需要引导和观察,学生在教师面前都是一样的,教师需要细心地观察、发现和引导,这是我们做为教师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

第7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习惯;培养;倾听;应用数学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语言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它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第一册中的“6和7的认识”教学时,我在计数器上连续拨上1、2、3、4、5,边拨边让学生数,然后问:“5比4多几? ”学生回答说:“5比4多1。”于是我趁机说道:“由于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了,那么,5的后面是几呢?”我又一个一个地拨下去,还是边拨边让学生数,并大声地读出来,因为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了数字,对这部分内容不太陌生,所以,学生齐声答道:“6。”于是我又顺势拨了一个珠子,问道: “6的后面是几呢?”学生一起回答: “7”,此时点明课题,并板书“6和7”。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运用教具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运用数实物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教学中我投其所好,以小孩子喜欢的气球作为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进教室之前先准备了三种颜色的气球,然后等到上课时就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讲加减混合,今天如果谁表现的好就把气球奖励给谁”,孩子们一听可高兴了。于是我先在左手里拿着5个粉色气球,然后在右手里又拿上3个绿色气球,然后我把两只手顺势合起来问:“现在老师的手里有几个气球?”同学们争抢回答后,我板书“8”,接着我把手里粉色气球放下了2个,又问道:“现在老师的手里有几个气球?”学生们回答过后,我板书了算式,又讲了计算顺序,而且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每次提问孩子们对这节课都记忆很深。通过上述例子不难看出,教具可以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他们打下了剖析应用题的基础。

(三)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我们从事教育事业,就必须善于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依据其心理特征,投其所好,方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妨抓住并利用好儿童的这一特性,让这一特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中,我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拨动钟表让孩子自己感知整时,知道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指一指,看一看。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反过来又作用于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会听并且认真听的好习惯。在习惯训练中,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训练。

(一)让学生善于倾听并大胆表达想法

例如在讲授新课“8”的写法时,我通过板书演示,让孩子看清楚笔顺和该字

在日字格中的位置,并且引导他们:“我们在学习7的写法时,需要横线和日字格平,数线稍微倾斜,那么大家看一下8需要注意什么呢?”于是我又让孩子看我写8让孩子们自己学着去口述,在日字格里写数字8需要注意哪些,并及时掌握。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从有限的强迫性复述开始

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坚持听讲的时间有的是十几分钟,有的只能坚持几分钟,那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就需要从有限的强迫开始。课堂中最平常的方式如学生回答问题前先提示:“仔细听,等会让你们来说说他说得怎样?”或者学生回答完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谁能来再说一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有意强迫中慢慢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还会特意加入这样的听说训练,如学习5以内加法后,我进行这样的训练:小朋友乘电梯,明明说:“我家在5 楼”,小红说: “我家在小明家楼的楼上”,问小红家在几楼?教学十几时,让学生听说“1 个十,6个一组成几?”学习连加之后让孩子听“小明排在队伍里,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这个队伍有几人?”……通过这样的听说训练,我发现孩子们提炼信息、复述信息的能力渐渐变强了。

(三)在鼓励中坚持加强孩子倾听的积极性

很多孩子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只管自己举手,根本不去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眼睛看着发言的孩子,也可以在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追问一句:“谁听懂了他的意思?”并对能举手讲明白的孩子大力表扬:“老师真喜欢你,你是全班最会听的小朋友。”经过表扬,或许这孩子以后每次同学发言时都会听得特别认真。如教学《9加几》一课,我出示了“9+9=?”一题,一般学生的思路都是凑十法,有位学生这样回答:“我的方法是想5+5=10,9和5相差4,4+4=8。”当时这位学生回答的声音并不响亮,我都听得有点困难,没想到好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听懂了,我来说他的意思。”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阵欣慰。所以,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第8篇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它就像是一本故事书,每一课的学习类容,甚至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描述出来,并且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怎样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并愿意学好数学呢? 

首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到新的学校,一切既感到陌生,又是那样的好奇,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的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再领孩子们参观校园,发现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把每个孩子带入学习情境中来,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愿望。 

其次,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放手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演示,切实掌握知识。我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有意识的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孩子们动手、动脑。比如学习钟表的认识时,我发给每组一张纸,一板圆图钉 ,请他们自己制作一块钟表,孩子们可高兴了。组长分工后,小组成员立刻行动起来,剪的剪,写的写,5分钟后,六块形状各异的表呈现在大家面前,有的組做的中规中矩,有的组则别出心裁,把表做成各种形状,画上漂亮的图案,成了出色的小设计师。说实话,我还真没见过这么多别具一格的钟表。在这节数学课中,孩子们不仅告诉我:他们明白了新知识,而且发挥出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我想”变成了“我要想”。 

第三,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数学的意义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元·角·分》的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看你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超市卖物品等。又如上完《分类》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参观,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不同的物品,叫学生自己扮演“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第9篇

回顾这一学期,忙碌,又充实,存在着许多值得总结还有反思的地方。教学工作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从中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但出现了一个问题让我很头痛——如何与学生沟通,曾经出现我在台上讲得嗓子冒烟,部分学生一脸茫然,所以我尝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蝌蚪。另外,我很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分类》这一课中的“做一做”时,大多数学生都分苹果、梨和桃子三类(3个苹果,3个梨,3个桃子),这时,有个学生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说她是按图形分类的,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她说:“有3个三角形,3个圆,3个正方形,共有9个图形。”我当时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 对其他孩子说:“其实这幅图还有不同的分法,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不同颜色来分类。

还有就是加强学生的数学体验,例如在学习完加法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让他们自己举例子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进行计算。这是一个再体验的过程,是之前感悟的延伸,它促使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再体验运用加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拥抱和鼓励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的鼓励。把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可的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动力.。

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孩子们共同进步。

第10篇

一年级新生进入学校学习,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正脱离幼儿学习的主要活动方式——“游戏”,逐步转向以”学习”为主的主导活动,这种转变不是随着学生跨进小学大门而自然发生的,而是从以游戏为主逐渐过度到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心理特征是:①无意注意占优势;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③观察随意性;④意志自觉性较差;⑤学习习惯未形成;⑥思维非逻辑性,操作能力很差。针对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注重唤醒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从游戏活动向学习活动的转变。

(一)注重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具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形式,一年级儿童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这时期的学生,不能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行动和直观形象的支撑。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可以装满十瓶牛奶的盒子,一盒里装了9盒牛奶,另一盒里装了5盒牛奶,想一想,怎样装牛奶更容易看出牛奶的总瓶数?唤醒学生“凑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想一想,我们怎样操作,能使我们一眼看出这些小棒的总数?由于有了放牛奶的经验,学生很快想到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根凑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老师这时将学生的想法用算式写在黑板上,把操作活动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从而使操作活动和抽象的算理紧密结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抽象的计算方法。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动,来认识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边操作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长方体能在桌面上滑动?(因为它有平平的面),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滚动?(因为它鼓鼓的,没有平平的面。)把圆柱拿出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有时会滑动,有时会滚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圆柱上既有平平的面,也有鼓鼓的面。)圆柱可以在桌面上滚,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滚,它们的滚动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圆柱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而球可以到处滚。)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圆柱上有平平的面,而球上没有平平的面。而且圆柱的粗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圆柱的上下两个平平的面是一样大的。)这样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二)注重经验唤醒,促进学生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建构数学知识。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观点,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

一年级一册教材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是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多(少)几,但不能正确列算式,表示比较的过程,也就是不能将比较过程和算式建立联系。他们有的是用数数的方法,想3再数2个数就是5,所以5比3多2,有的想3再加几等于5,所以列式3+2=5,还有的是记住公式大数减小数,然后套用公式得出结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对算理的不理解,而这个算理是很抽象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它的确有很大难度。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现实的情境,我们教室里有一些男生,还有一些女生,怎样才知道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同学们通过思考,得到一个方法,让男生和女生站队,一个对着一个,对齐之后看看是男生有多的,还是女生有多的,就知道谁多谁少了。这样的比较方法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比较多少时,他们通常就是这样操作。他们在以往的生活中积累了这样的比较经验,只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重温这个经验,学生通过重温进一步明白比多少时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一一对应,在明确这样的方法之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比较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学生有8人,老师有2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分别代表学生和老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来,这时再让学生指出哪几个学生是多出来的?这部分学生包括与老师对齐的那2个吗?如果果把这2个去掉,剩下的是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学生中比老师多的)怎样求这一部分?然后再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时学生体会到从较多的事物中去掉与较少事物一一对应的部分(也就是同样多的部分),就能得出较多事物比较少事物多的部分。我们知道,学生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事情有热情,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可以从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事件入手,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唤醒知识经验。在此基础建构属于他自己的数学知识。

(三)注重习惯养成,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进行。

初入学的儿童,往往还没有建立学习的雏型,因此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小组合作等习惯。以保障数学学习的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懂得听清他人的想法;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的话,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其次要教学生学会表达,要学会在倾听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用完整通顺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还要教儿童学会操作,学会轻拿轻放,有理有序操作学具。要在每次操作活动前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在操作过程中检查学生有否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有错题及时改正等习惯。

由于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要优势,一年级学生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在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加强调控,多多开展小组竞赛,定期评价小组表现,宣布比赛结果。可以将老师的要求物化量化,设倾听星,操作星,守纪星,智慧星,作业星等多个奖项。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这间的竞赛。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格式及排版

1、论文份数: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分割线为3磅双线。

2、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3、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第11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设情境 独立思考 协作交流 多元化计算 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07-01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学前教育阶段走入新一轮的小学教育阶段,他们天真、活泼、可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无数的疑问,对他们这一阶段的引导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他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更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从学习和生活中走来,他们对数学更是充满了渴望的神彩,他们在不断的观察、思考、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对数学的理解,把握和运用,把客观世界中一些简单的现象形成定性把握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并适当应用。而我们的数学学科对于这群学生来说,它就是一门充满活动的学科,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取得不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是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把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都充分的利用起来,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观察生活,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认真推理,互动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对象。那么,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施我们的教学呢?

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数学

我们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如讲一讲故事,做一做游戏,或利用教具直观演示,或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认识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在教学“0的认识”时,第一步先准备两个气球,让一个学生拿好,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位同学手中有几个气球?接着出示卡片“2”。第二步让这位学生把气球全部放飞,引导学生观察回答:这位同学手中还有气球吗?气球全飞走了,一个也没有了,就可以用“0”来表示,并板书:“0的认识”

......

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认识“0”这个数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认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2 为学生提供独立自主的思考与协作交流的空间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同伴协作交流。我们教师只负责组织学生活动,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并总结学生的意见,提出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老师把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摆放好。让学生分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在小组内说一说感受。教师把学生的感受收集起来并补充完善得出结论。

如认识长方体时,学生会觉得这个盒子(或其它类的物体)长长的方方的,有8个尖尖的角,有6个平的面、有菱边,有的面长点、有的面短点。教师这时可以补充说明这就是立体的,就叫做长方体。并让学生展开思维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来巩固认识。

教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形成有关几何体的直观感受,培养主动探究、与人合作的精神。

3 强化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中之重,如果学生学习了数学明白了一些理论知识,也知道怎样计算。但在计算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影响是很大的。这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必须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思考的角度不同,可能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教师就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倡多元化计算。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章的“9加几”时,以“9+3=12”为例,教师可以先准备12个饮料瓶,分成9个和3个两组,让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个瓶子?学生可以使用的方法:

(1)数数。数一数瓶子的总数,结果是12。

(2)在3个一组的瓶子中拿一个瓶子放在9个一组中,使9个变成10个,10个瓶子再加上剩下的2个瓶子就是12个,这种方法就是“凑十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理解“凑十法”是怎样运用的。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4 渗透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有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教学“连加连减”一节中,让学生观察插图,提出问题:

(1)地上有几只鸟? (4只)

(2)树上有几只鸟? (2只)

(3)天上飞来几只鸟? (3只)

(4)一共有几只鸟? 4+2+3=9(只)

引导学生先把地上的4只鸟加上树上的2只鸟,结果是6只,再加上天上飞来的3只,结果是9只。并写出算式4+2+3=9。

第12篇

1.读题从关键字词开始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了解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先大声读、再轻声读、默读。要求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

根据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有必要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做适当进行解释。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因此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慢读题”。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读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在读通不漏字的情况下,就让我们数学老师也当一回语文老师,让我们的学生咬文嚼字一番,如在“丁丁有12颗糖,比红红多2颗,红红有多少颗?”中,“比红红多2颗”,到底是谁多谁少呢?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必要时让学生动笔对重要的数学信息做划线处理。

2.观察从有效信息开始

在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研究表明,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一年级题目大多数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學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今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中许多数量关系都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以后,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图意。数学问题中有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场景图呈现各种信息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受信息,解决问题。

3.操作从简单动手开始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炼、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教师更应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这里推荐动手形式折折剪剪和画画点点。折折剪剪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问题时,尤为有用,它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需要提示是教师必须提供充分的时间折折剪剪拼拼,很有助于低段学生有更效地理解题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画画点点也是一年级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必备方法,例如:在情境图中数一数,如果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数错的现象。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留下痕迹数数”,即有顺序地数,边数边做记号,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数数,仔细审题的目的。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打草稿和画图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示范,并鼓励孩子除了用线段外,也可以用其他自己喜欢的简单快捷的图形、符号去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给予他们设计草图的自主权,并不需要用整齐划一,高度一致的方法。另外,在审题的过程中,也鼓励学生借助学具,通过摆一摆的方式增加直观性,提高审题能力。

同时,我们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耳、手,逐渐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达到审题习惯的培养。

4.示范从教师的以身作则开始

近朱者则赤,近墨者则黑。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教师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学生许多学习习惯正是受教师行为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如有的教师读题出错,板书出错,计算出错,批改出错等,次数多了,学生在不自觉中也就形成了不良习惯。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都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