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3 21:1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术课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月十九号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开始了为期六周的实习生活。我们实习的学校是现代中学。在学校领导和带队老师的关心和认真指导下,我们很快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角色。
第一周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听课,向任课班级的学生做自我介绍,和准备下周的上课教案。一周的实习下来,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老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因而初中美术教学应切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师生间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喜欢学生,教学活动才能进行得顺利完满。
我利用课堂上观赏学生作业的机会和他们做了一点沟通发现他们大部分对美术是很感兴趣的,觉得美术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对于初到美术海洋的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理论注进他们的脑袋里,他们会对美术产生厌恶和憎恨,如果把美术知识化为游戏和故事,并且还能让他们亲自接触实物,他们会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处理这些细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应准备好教案和教具。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美术教学,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次的实习机会令我彻底改变了很多死板,上美术课很轻松等观念,懂得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灵动性,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我的指导老师身上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我们会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本月十九号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开始了为期六周的实习生活。我们实习的学校是现代中学。在学校领导和带队老师的关心和认真指导下,我们很快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角色。
第一周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听课,向任课班级的学生做自我介绍,和准备下周的上课教案。一周的实习下来,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老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因而初中美术教学应切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师生间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喜欢学生,教学活动才能进行得顺利完满。
我利用课堂上观赏学生作业的机会和他们做了一点沟通发现他们大部分对美术是很感兴趣的,觉得美术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对于初到美术海洋的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理论注进他们的脑袋里,他们会对美术产生厌恶和憎恨,如果把美术知识化为游戏和故事,并且还能让他们亲自接触实物,他们会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处理这些细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应准备好教案和教具。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美术教学,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次的实习机会令我彻底改变了很多死板,上美术课很轻松等观念,懂得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灵动性,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我的指导老师身上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我们会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一、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美术欣赏课业的内容量较大、知识点多,要想较好的完成欣赏课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与内容,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知识容量,通过放录像、VCD、实物投影、电脑课件、投影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完成。让学生在播放的音乐声中边看边听教师的讲解,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师的时时指导下思考、联想、步步深入。在结合电教和书本内容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于始终。使学生在美育教学中进行民族自尊教育,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与其它科目相结合
在高中美术的欣赏教材中,有许多美术作品都在不同课本中有较详尽的介绍、欣赏、评析,将欣赏内容与不同课本的内容结合起来学习会有让人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学生不仅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更容易对教材理解与把握。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前,我让学生找出《故宫太和殿》相关内容,并在教师播放相关录相片时朗读,不仅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甚至主动在历史书、地理书、政治书、生物书以及课外读物或杂志中寻找其它欣赏内容的相关材料,以便与教师的电化教学相配合,当一回“助理美术教师”。历史、地理和生物老师反馈的信息也是如此。这样,中国古代的一些工艺美术如:玉器、青铜器、磁器、漆器、建筑艺术如:宫殿建筑、纪念建筑、公共建筑、民居等。雕塑艺术如:秦始皇兵马俑以及园林艺术如: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和不少名画如:《清明上河图》、《醉翁亭图》、《韩熙载夜宴图》等欣赏课内容,就是这样在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之下完成了。这种欣赏学习方法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让学生记忆与掌握。
三、以点带动全面的欣赏
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学习,除按历史发展顺序排队学习法以外,还可以从美术发展的整体着眼,让学生采用点面结合的办法学习。如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可从绘画艺术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各选二、三幅代表作。先就各自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地位作一概括的了解。然后再重点欣赏几幅题材、手法、艺术风格不尽相同的作品,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代绘画的高度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再如:雕塑方面,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刻中,各选三组比较典型的作品,先就这三类雕刻的主要特点进行学习,再听老师讲解如何欣赏这三类雕塑,然后分别对所选作品进行赏析、讨论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致。
四、学生在欣赏课中欣赏方法的学习
当一幅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首先要了解它是哪个国家、哪个年代或是什么时期的美术作品?然后再了解其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如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先要知道是十四世纪末到十六世纪这一历史阶段;再要知道意大利是最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国家;三要知道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如:波提切利《春》、《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庭圣母》、《雅典学院》等。更要知道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导思想,其主要成就是对现实主义的发展。让学生本着从感性到理性,从形式到内容的方法进行,就好理解了。这类欣赏课,必须使用电脑课件效果才好。如果能把电脑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及幻灯片结合使用效果最佳。
五、对作品深入了解法
在欣赏课教学中,有许多美术作品学生都想对所学作品深入了解,问个究竟。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萨》和《最后的晚餐》,康斯太勃尔的《干草车》,霍贝玛的《林间小道》,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张暄的《捣练图》、马远的《踏歌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有的是局部,有的看不清楚。学生极愿意看到老师临摹的原大作品,既仔细看上面的人物,又探讨其表现技法,充满了惊讶与好奇。在学生面对放大的临本进行探究时,老师讲解的内容往往使学生记得更牢固。
幼儿园实习生实习周记 幼儿园实习周记一
在幼儿园已经两个星期了,对这个班的孩子们也渐渐地开始了解,比如童童喜欢跳舞,却不爱在老师面前表现,悦悦擅长讲故事,乐意讲给每个小朋友听,平时调皮的亮亮一看到小昆虫就特别专注。姚姚小朋友最喜欢画画,特别喜欢画小动物,画小花小草,画蓝天白云。周一的一堂美术课,主班老师用报纸做了衣服,让小朋友在衣服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他们用各色彩笔画出了各种动物、植物,还有看到这些,我感到很欣慰,看来,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看到姚姚的画,出乎我意料的是,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跟别的孩子所不同的画面:空中飞舞的看似象五角星形的、有花形的、有方形的,三角形的,确切的说是根本看不出画的食甚么怎么回事,难道姚姚没有听清楚绘画的要求吗?我心里暗暗的想,或许他有另外的一些想法吧,等他画好后请他讲讲吧。于是我决定不去打扰他,让他尽情地发挥吧。
在活动最后的交流与欣赏过程中,我问姚姚他最喜欢的是什么,在报纸上画的又是什么。他告诉我:我画了很多烟花。因为国庆节快到了,我要给祖国妈妈庆祝生日。
讲得多好啊!我庆幸自己没有掐灭了孩子思维的火花。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孩子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超出我们的预料。而我们老师有时还会不自觉地带着成人的想法去影响和干扰孩子的想象。此时,我感悟到:给幼儿自由的空间,尊重孩子的一言一行,因为他们的言行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灵感和顿悟。
幼儿园实习周记二
回想一下在这即将过去的一个星期里,我每天都是六点左右拖着乏力的躯体从床上爬起来,每天早、中、晚一天三次赶集似的来来回回往返于幼儿园与学校之间 ,现在感觉还是蛮充实的。尤其是每当幼儿园的小朋友叫我喻老师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地自豪。看着他们活泼可爱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幼年时的自己,也和他们一样地天真快乐!
闲下来的时候,我会观察老师与幼儿们之间的互动与学习。我发现老师们特别善于引导孩子们跟着他们学习,而且他们对孩子也特别有耐心,这令我非常地钦佩。这次的见习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幼儿们的起居饮食,更让我亲近了他们的心理,使我获益良多!慢慢地我体会到,幼师这个职业有着非常重大的责任,因为我看到未来祖国的希望正掌握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必须引导他们走好人生之初的每一步。为此我们首先要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努力学习课内外相关知识,力争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师!
一周的实习结束了,我发现我还是喜欢小孩子的,不关乎专业,单纯的喜欢。我明白幼教工作其实不容易,才艺不说,你的思想,你的行为都关乎影响着孩子的一言一行。更为重要的是你要有耐心,有爱心,用你的耐心和爱心去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实习周记三
又过了一个周末结束了,这周末虽然让我能够在家好好休息调整一下,但是,在我心里,很是想念我班的孩子们,终于再次见到他们,我很是高兴,开始还害怕两天没见,才几岁的小孩,会不会变生疏,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早上到幼儿园,伴随着孩子们和我亲切的打招呼声,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一、克服三种心理,树立课程意识
1.克服高不可攀心理,树立课程主体意识
新课程实施之初,由于原有的教育价值观“唯分数论”仍有着较大的惯性,而教师的专业能力离新课程的要求差距又较大,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望而生畏,认为新课程高不可攀,担心自己教不了而不愿承担新课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树立课程主体意识,较好地克服了教师中间的高不可攀心理。
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树立自身是课程实施主体的意识,引导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用自己的眼光审视预设课程,创造性地构建合理的课程,在课程开发、课程设计等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要在理解课程目标、预设教育情境、熟知学生学力水平、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尊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自主进行课程设计。
另一方面,我们引导教师树立学生是课程主体的意识,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及学习内容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与工具,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了课程主体意识,师生便成为实施新课程最具活力的教学要素,课程改革得以稳步实施。
2.克服盲目跟风心理,树立课程生成意识
毋庸讳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开始时存在着一些盲目跟风的现象,比如,朗读教学时“喜欢哪段就读哪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大为盛行,结果学生或各抓一段,局部深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肢解课文,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留在学生脑海里的,不是整篇课文这座精美的“大厦”;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提出,许多教师曾一度把合作学习当作了万能钥匙,合作学习充斥各类课堂,致使许多课堂上不管有没有必要,不管效果如何,动不动就小组讨论、扎堆合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树立课程生成意识,较好地克服了课堂教学中的盲目跟风心理。
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要有自主意识,要有理性的思考,既不盲目跟风,又不故步自封,而是以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和踏踏实实的教学作风,丢掉花架子,练好真功夫,努力追求既有创新思想又有实实在在的教学境界,使课程改革朝着真实、有效的轨道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树立课程是动态生成的意识。课程本身不是静止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课程的内容和意义也应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由师生共同构建。
课程生成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更具创新性和反思性的方向转变。我们的教师会为实现课程的价值而不断地调整课程目标使之具体化,不断地对预设的课程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与学生一起创造、生成课程,并会时刻关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发展状态。更重要的是,教师会自觉反思教学行为,会对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进行价值判断和意义估量,从而使教学活动进入一种理性、科学的调整状态。
树立了课程生成意识,教师的创造性、主动性大为增强,课程改革才会得以顺利推进。
3.克服疲软倦怠心理,树立课程资源意识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的教师逐步适应了新课程,但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职业倦怠,产生一些被动应付行为,这无疑会给课程改革带来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克服了疲软倦怠心理。
一方面,我们树立了教师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课本、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作为活生生的人,最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不能取代教师的重要原因,因而,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我们树立了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学习资源的意识。从学生发展意义上讲,一切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和素材都应成为学生的学习领域,如,图书、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各种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课程资源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更具民主性与对话性的方向转变。教师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后,不再把教材视为权威,而看作是他们与学生进行对话的素材或范例,在课程实施中既依据教材又超越教材。
树立了课程资源意识,教师的眼界更为开阔,学生学习的天地也更为广阔,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课程改革得以健康发展。
二、强化三种措施,扎实推进课改
1.强化政策措施
我们坚持在政策上激励课改突出者。在学校的《津贴分配方案》中,我们坚持对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作为和有贡献者予以重点倾斜;在工作量核算时,我们对任教校本、综实、科学、体育等难点课程的工作量予以倾斜;在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价方案中,我们把参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人员也给予了重点倾斜。同时,我们也为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研修组长、课题组长增加了单项分值;我们还把优秀校本研修小组和文明办公室建设的情况都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价,使个体的行为直接与所在研修组、办公室的集体利益紧密相连,有效地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也规范了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我们坚持正面激励,在评优评先时,向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倾斜。总之,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凡有利于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一切活动,我们都坚持给经费、给机会和给实惠。
2.强化制度措施
其一,集体备课制度。我们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倡导“功夫花在备课上,效益出在课堂上”。集体备课活动能使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但也要防止照搬照抄,忽视学情差异,造成效益不佳。我们的做法是:主备、合备、个案一条龙。
主备:学期初,备课组长将一学期的备课任务分解给组内每位教师,承担任务的教师即为该教学单元的主备教师,每次集体备课活动时先由主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主旨发言,包括课时划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作业练习设计等。
合备:在主备教师讲完后,其他教师对主备教师的设计进行合作研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之后,形成共性教案。
个案:每位教师在集体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对集体教案进行增、删、改等个性处理,最后确定上课教案。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备课活动,不仅使教案的质量得到保证,而且在整个动中,青年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二,创优课堂教学制度。只有教师具有了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才能真正实施好新课程。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创优课堂教学。
一是示范课引路。各级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及时组织教师研讨。学校已经形成制度,每年春季由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秋季由校级骨干教师上展示课。
二是研讨课提高。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示范课引路,要求教师人人在校本研修小组内上好专题研讨课,课后认真进行研讨,组内做好研讨纪录,教者写出教后反思。
三是评优课激励。为了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每年都组织了新课程教学比赛。另外,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级乃至省级的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或录像课比赛。
如今,这“三课”已成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常规工作,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落实“师带徒”工程,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专业引领;让中青年教师参与优质课竞赛,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成长平台,促进他们不断发展进步;人人参与专题研讨课的上课、评课、议课,既优化了课堂教学,又做实了行动研究。
其三,校本研修制度。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研修活动,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了教师素质的群体优化。
一是强化教后反思。为了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上来,增强教案的实用性,我们允许教师从网上下载教案,但要求教师必须修改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并装订成册。我们要求人人写教学后记,个个做教学反思,教学常规检查时,我们重点是看教者的复备,看批注,看后记。
二是专业引领不务虚。教师的专业素养包含多个方面,但我们把引领的重点落脚在课堂教学上,提出了“精心处理教材,营造民主氛围,创设学习情境,善于驾驭课堂”的四项要求,狠抓了“三个环节”:即课前备课要精。“精”就是要抓住关键点,要全程落实教学目标,全程关注学生;上课过程要活。“活”就是要体现生动活泼,体现教学互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后反思要深。“深”就是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反思,及时改进。
三是实行草根式主题研修。学校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和群体研究能力,除了已有四个省市级课题结题和正在研究的六个省市级课题外,我们大力提倡草根式研究,鼓励各研修小组根据教育教学实践确立研修主题和研修重点,把精力用于研究那些有价值的、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让问题来自于教师,解决于教师,作用于教育教学。
四是跟进培养新教师。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共调进44位教师。为使这部分教师尽快适应新环境,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我们采取跟进培养措施:首先是召开新进教师会,详细介绍学校情况、有关规定和制度,让其了解感知校园文化,并对他们提出要求;其次是确立指导教师,实行一带一结对帮扶;然后是跟进课堂教学。听取每一位新进教师的常规课,现场进行评课,肯定成绩的同时,更多的是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不适应者,采取跟进式听课,进行专项研修,促进其确实有变化和提高。
3.强化评价措施
一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始终坚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指导下进行。成长记录袋由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美育素质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思想品德分学校和家庭两部分来考核,学校统一组织,班主任具体负责,一月一评,期末进行终结性评价。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美育素质评价,我们又整合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维度的评价,从而使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生评与师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目标多维。在学生文化素质评价中,我们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强调形成学习能力比考高分更重要,禁止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学生文化素质等级这种不负责任的简单评价方式,要求过程评价的比重不得低于50%。
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方案。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欣赏每一位教职工,对存在某些不足的教师也是善意提醒,有所期待。我们肯定教师的辛勤工作,在教学成绩上坚持不下达指标,不排名次,在教师年度考核的教学成绩的评分中,任教语数外的老师只要达到了年级均P值,就记满分。只任教考核考查科目的教师的教学成绩等级,则由学校“教师教学成绩等级评定小组”来综合评定。综合考评等级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决定,过程性评价材料来源于教导处、研修小组组织的常规检查评价和听课评价;终结性评价时要做两项工作:一是在学生中进行教师教学行为问卷调查,查看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原始资料和记载。二是在所任教的某一班级中随机抽取10~20名学生进行考核,最后根据两方面的情况综合评定等级。
我们注重过程管理,教师的教学常规等级则由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和教学行为抽查记录决定,凡是检查教学常规有问题,教学行为不规范的,不得评为“优秀”,年度考核时也要在教学常规项扣分。
三是开展课程评价。在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对课程进行评价是一项必须的工作。由于校本课程是循环往复实施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课程目标定位是否恰当,课堂中使用的资源是否体现了教育性,学生对课程内容是否感兴趣等,只有对这些问题及时做出评价,才能真正促进课程的建设,提高课程的有效度。对课程的评价,我们一是通过课程实施前的课程审议工作,对课程做出评价;二是通过每学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态度,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三是在学期结束时,召开一次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议小组、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共同参加的研修会议,由课程的实施者对课程作出评价,谈优点,提建议,经审议后由课程的实施者和开发者一起对课程方案进行修改。
三、落实三级课程,实现师生发展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全面落实课程标准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三级课程。学校实行一张课表管理,要求全体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准挤课、占课、私自挪课。
二是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新课程教学。为了加强课程教学研究,学校设有14个校本研修小组,每个学科都有专门的研修组织。各研修小组根据课程特点和本组实际,每学期均开展一系列学科活动和校本研修活动,很好地推动了课程建设和实施。
三是致力“新三课”建设,打造学校特色课程。其一是建成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线并行”的校本课程体系;其二是念好了地方课教学“实”“新”“活”这三字经;其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规范有序,良性发展,目前正积极实施综实校本化研究。在这三课的建设中,我们尤其注意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了学科课程资源包,为后续课程的实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宝贵的资源。
2.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一是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凡是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学生竞赛活动,我们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在全国“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市县“科技节”、省市县校四级少儿书画征文作品比赛、省市黄鹤美育节、市“红领巾”文艺汇演、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以及每年的主题读书活动中,我们的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丰富的活动,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二是教师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到职业的幸福。进入课改以来,各种各样的专业活动丰富了教师的生活:参加省、市、县、校四级的教学竞赛和研讨活动,上各类研讨课、示范课以及送课下乡,参加论文、案例、教育叙事、“三教征文”评比,参加教师才艺展示和演讲比赛等。学习培训、听课、研讨、竞赛,让我们的教师生活充实而愉快,使老师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
3.通过新课程研讨会,展示交流课改成果
作为县级实验小学,我们在课改上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多年来,我们在县级以上交流课程改革经验18次之多。其中,全面性课改经验在市县交流8次,校本课程实施经验在县级交流5次,综实课程实施经验在市县交流各1次,地方课实施经验在市级交流1次,语文、数学、美术课改经验分别在市级交流2次,语文、综实、校本等课程先后为市县提供研讨观摩现场。
八年的实践与探索,八年的耕耘与收获。正是健全的制度,规范的管理,得力的措施,有效的研修保障了我校新课程的顺利推进,促进了师生成长、学校发展。从学生层面看,学生的能力增强了,素质提高了,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优良率达到了95%以上;从教师层面看,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均发生了变化,角色也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有20余名教师分别在省市县竞赛活动、研讨会和送课下乡活动中上竞赛课、研讨课、示范课;从学校层面看,教师群体的整体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现出一种民主、和谐、创新、关爱、思考的课堂文化。学校也继续保持了“宜昌市名牌学校”的称号,被县教育局表彰为“先进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师训干训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表彰为“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漫漫课改路上,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在今后的课改路上,我们将借鉴已有的经验,学习其他兄弟学校的好做法,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将课改之路越走越宽,为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创建民族教育强县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