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07:1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评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检测,而忽视了检测后的讲评,使讲评课简化成了一般的校对答案,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其实,讲评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通过讲评,不仅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学法指导,及时就所传授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纠错率、掌握率、巩固率和运用率。因而上好讲评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小学数学讲评课、增强数学讲评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在如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认真做好两个分析工作
讲评课的作用在于师生双方通过讲评发现各自的不足之处,重点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以此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并运用于今后的教学。为此,教师在上讲评课之前要认真做好两个分析工作,以便加强讲评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1.试卷分析工作
试卷分析首先是以所考查知识点在试卷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判断其难易度;其次是对试卷中各题的命题思路进行分析,看命题者是从哪一个角度考查知识点的,是通过什么手段设置干扰项的,对这个知识点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考查。通过分析试卷进一步理解、领会阶段性内容的知识重点和知识盲点,便于在下一阶段加以重视和完善。
2.答题分析工作
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可以分为三步:首先对学生总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其次逐项分析答题的情况(得分率和失分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最后分析学生解题的思路,不仅正确的解题思路要分析,错误的答题思路更要分析,以便了解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弱点所在。只有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了解学生答题中出错的真正原因;只有找准原因,才能把握症结,予以解决。
二、优化讲评中的讲评方法
讲评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各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然后由教师分析该题的干扰源是什么?在学生弄明白了正确答案后,教师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联想与所考查知识点相类似的其他知识点;或者由教师改变题干或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通过紧扣命题思路和解答思路,不断优化讲评方案,增强讲评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如下讲评方法。
1.表层讲评法
表层讲评就是就题论题进行讲评。诸如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命题的思路是什么,答题的思路是什么,干扰因素是什么,就针对性地讲评什么。这种讲评方法运用得比较普遍,学生也乐于接受。
2.深层讲评法
深层讲评法就是就某个问题深入地讨论下去。讲评时,教师可改变原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维其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使学生加深对所考查知识点的印象。教学中,教师常模仿原题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知识点,熟练同类题目题型。如:试卷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题目:一个粮店三月份出售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共出售面粉多少千克?这是一道乘法应用题。对此题做错的同学在试卷讲评后可以自行纠正。为了加深对此类题目的理解,熟练掌握做法,教师可模仿此题目编一个变式题目让学生练习。教师不妨这样编:一个班级每次去学校图书馆借书都是借36本,一学期去学校图书馆借了16次,问这个班级一学期共从学校图书馆借了多少本书?诸如此类的练习做多了,就会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3.拓宽讲评法
拓宽讲评即就某个考查的知识点引申出其他类似的知识点,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纵横的联系与贯通的目的。譬如讲评运用数学公式s=yt求解行程问题时,就可以根据公式中s=yt的关系拓展到求价格、数量、周长、面积等问题,使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讲评求价格题目后,教师可设计求数量、求面积的题目进行知识拓展。比如可设计这样的题目:题目(1)学校在一块长方形的荒地上植树,横行栽树84棵,纵行栽树125棵,这块荒地上共载了多少棵树?题目(2)一块小黑板的长是300厘米,宽是98厘米,这块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具体讲评中,除注意讲评方法外,还应注意指导学生解题技法,促使学生从正确的解题思路入手,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有效消化讲评课中的讲评内容
为了真正增强讲评课的效果,教师可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消化讲评内容的方法一般有如下三种。
1.个别消化
讲评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重新认真阅读试卷,并结合讲评内容,清理记载自己的失分点,真正弄懂弄通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讲评时,学生可进一步提出新的疑问,由老师个别辅导并解决这些问题。
2.及时消化
及时消化是教师事先根据讲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答题的易错点,拟出一定量的有关练习题,在讲评课上留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达到随讲随练随时消化的目的。
3.滞后消化
讲评时教师将学生失分率较高的知识点重新变换角度设计题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在今后的教学中;或下一次测试中提高这些知识的复现率,达到反复强化、巩固的目的。
当然,一堂好的数学讲评课远不止笔者列举的这三点,还可以在讲评课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教给学生等。比如在讲评判断分数能否化成小数时,可以将此类题目的解法归纳为看、分、判“三字经”,即看(分数是不是高简分数),分(把分母分解质因数),判(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5的能化解成有限小数,反之为无限小数)。在教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可总结出:一看,二想,三动笔。即先看(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再想(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什么地方口算,什么地方笔算,什么地方简算);最后动笔计算。这些方法都是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有益的做法。
参考文献: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本文从合学模式的概念和意义,合学模式在评价课中如何应用――以“位置与方向”讲评课为例进行阐述,以实践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一、合学模式的概念的理解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而进行的互学习。此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而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去获得知识。
二、合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与组员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在某些知识点上的空缺,课后能及时去补救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组合作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进一步扩大,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而且还将学生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与合作精神
增加学生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相互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到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
三、合作模式在评价课中的应用实践
1.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环节,调动课堂气氛
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点,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富有童趣的场景中,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理解,使知识的习得成为一种快乐的、难忘的体验。
如:“位置与方向”讲评课环节一:
师:同学们,我们第一单元学的内容是什么?
生:位置与方向。(师把题目用黄色粉笔圈起来,成一个花心)
师:是的,那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哪些和它有关的知识点?
生:我知道八个方向(师板书“八个方向”并用红色粉笔圈好成花瓣形)。他们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师板书“顺时针”并用绿色粉笔圈好成花瓣形)
师:哦,哪八个方向呢?
生:北、南、东、西、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生:我会画方向坐标。
生:我知道北对南,东对西,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
学生在对知识点的梳理过程中,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把板书进行精心设计,一朵以题目“位置与方向”的七彩向日葵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色彩的冲击,视觉的效果的体验,让孩子们兴趣满怀进入课程学习,让枯燥乏味的评价课更加生动有趣,富有童趣。
2.明确合学目的,提高学习效率
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可能会发现:多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因此学生在“合学”前明确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如:“位置与方向”讲评课环节二: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回顾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接着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分析这张试卷。在小组合作前,请明确如下要求:
(1)把自己纠正过来的错题的错因讲给同伴听。
(2)把自己不能纠正的错题,如果同伴能帮助解决的就组内帮助解决。
(3)把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
自查自纠前老师不仅回顾了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点,最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前明确了三点合学要求,给学生的合学指明了方向。
3.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鼓励生―生质疑的课堂生成
如:“位置与方向”讲评课预设之一:
小明做起了游戏,他先东走5步,再向西走4步,再向东走3步,再向西走2步,再向东走1步,这时他在起点什么方向几步的地方?
生:老师这题我们有困难。
师:好,那请问哪个小朋友能帮他们来解决呢?(设计意图:通过小老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行解决,发挥生生互助的作用)
生1:我是用画线点子图来分析的:(如图所示)
所以小明最后的终点是在向东三步的地方。
师:嗯,点子图画得很清楚,大家看明白了吗?
生2:老师我还有其他的方法,我是列算式的:往东:5+3+1=9(步);
往西:4+2=6(步);最后:9-6=3(步)。我把往东走的步数算出来,再把往西走的步数算出来,减一减就是最终小明所在的位置。
生1(质疑):三步我懂啦,但为什么一定是在往东三步的地方呢?而不是往西三步的地方呢?
师:你能帮她解决吗?
生2:能,因为往东走的步数多。
师(追问):如果这题是往西走的步数多呢,而且多三步?
目前,教学改革走入深水区,教师的角色也有了多元化定位,但是更耳熟能详的是把教师比作“一眼”清泉,泉水常流常新,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知识。如今,我们作为新世纪下数学教师,必须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要多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系统的新理论知识是前人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这些知识的瑰宝就像一座座航标,在我们前行的大海上指引前进的方向。为了改变教师观念,枣强县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读书计划”,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为教师推荐必读书目36本,每学期每位教师读两本,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如印象深的一本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讲了很多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理念、精神。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通过读这些书,即使的调整了教师的心态,其次,要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我校定制的“课程论”、“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技能”等对我们的教学都有很大帮助。当然,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对教育有追求和研究的人,我们也可以多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
二、要具备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要拥有丰富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我们数学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指“学科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数学知识的应用”等。我校利用教研组活动进行学习讨论,提升全体小学数学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也告诉我们,我们数学教师现有的知识应该不断地提高,我们往往缺乏"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需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数学老师学科专业知识也只有不断地更新,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要多研究教学,这也是最关键的。
系统的理论知识给了我们扎实的装备与武装,具体运用起来就落实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所以重视抓教学研究的过程,包括:课前、课上、课后、听评课教科研等。
(一)课前。课前我们要认真备课,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精心的准备,整个流程完整,各环节充实哪些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对学生要有充分预设,一个问题出来了,学生可能会有哪些答案,老师又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准备都能反映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实际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老师课前精心的准备,施教过程进行的就比较顺利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上。数学课堂的特色就是节奏感强,各环节环环相扣,干净利落。体现我们数学课的特色,我们的课堂上也有感情,但不是抒情。我们体验的是成功(或失败)解决问题带来的情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非常重方法。我们始终觉得,数学老师不是单单在教数学,而是在教人怎么学数学,怎么去创造。老师的方法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三)课后。我们觉得要提高教学素养,提高业务水平,课后反思也特别重要。善于反思的老师才会有精彩的课堂。对于自己课堂上的得意之作,要勤于总结,精益求精,争取发挥到更多的地方;对于瑕疵之处,我们更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改进。在这种情境题中,我们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举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运用数学技能来解决问题,可能会事半功倍。经常这样的自我反思,从中寻找答案,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加驾轻就熟,完善自己。
(四)、听评课。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听评课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平时,利用网络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并研究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多听专家老师对学科教材的解析,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能更好的驾驭教材。
(五)、教科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这个时代,不会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教师是不能算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的,之前,我们认为从事数学研究与数学教学不相干.通过近今年的课题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事数学研究对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从事数学研究可以使研究者体会数学思维的内涵,领略数学内在的真善美,领悟数学的精髓,肯定地说,这些体验会有意识地融入研究者的教学中,使学生从中受益,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科研是一个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集中的体现。
四、要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 存在的误区 对策
由于受传统教学评价观念的束缚,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有许多教师仍然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他们未能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为引领他们走出“泥潭”,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效性,本人就此现象的存在及对策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认识误区
1、关注“师”多,关注“生”少
有的评课者,往往有这样的要求:一节课必须要“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提问恰当、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法指导到位、重视能力培养、板书恰当美观、教态自然”等,这些评课的内容,更多关注了教师的因素,很少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过程。但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训练,获得了什么,却被忽视了,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事实上,这样的课往往是为了迎合评课者的口味而设计的,只不过是在做表面文章而已。
2、教师“设计”,学生“配合”
有的教师把达成教学目标视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由此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情感与态度、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课,好比教师预先设计好一个“口袋”(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接着设法让学生钻进“口袋” 进行课堂教学引导,目的是使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走,始终与教师保持一致,最后扎“口袋”(完成教学在务,达到预期教学日的)。你会发现有的教师上完课之后会很满意地总结: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配合得也很好。如果教学效果不那么妙,则会埋怨学生配合不好。其实,我们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教师的一种角色意识。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希望能按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学生的任务就是处处揣摩教师的意图,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在务。而学生自己在哪、处于什么状态、需要什么都被教师忽略了。
3、追求形式,缺乏实效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由于许多教师盲目效仿,缺乏对其实质的认识与思考,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合作实质。看似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在小组内讨论起来,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有少数人在动手动脑,多数人在等结论中度过合作的时间,合作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或是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有的学生仍然我行我素,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
二、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
(一)树立生本观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着重观察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课堂表现,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要想走出“泥潭”,要树立生本观,确定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新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的内容
1、注重学生学习情绪情感的变化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评价过程中,应突出以下关注重点,以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数学学习活动环境的创设,是否符合本课堂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需要;是否营造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否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交流。活动中,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是否敢于大胆质疑、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乐于交流和团结协作。
2、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3、注重实效,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足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富有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生充分的思考、交流,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老师:女,1978年9月生,本科,x市实验小学教师,x市骨干教师,曾获“x市优秀团员”、“x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x市师德标兵”、“x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她先后被吸收到“x市骨干教师培训班”、“镇江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
她热爱本职工作,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她每天收集、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已达十余本。
XX年6月,她不畏强手,虽年仅23岁,却一举夺得了“x省现代小学数学评课一等奖”。XX年11月她荣获了“x市青年教师评课一等奖”。XX年4月,她又取得了“镇江市基本功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她曾赴南京、上海、镇江等地上展示课26节。她专心新课程实践研究,近两年,有8篇论文在《小学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等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她辅导学生写的数学小日记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发表。
她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实、趣、活、乐”的教学风格,她真正成为了全市低年级数学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
一、能遵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听课时发现,不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年长者,还是从教不久的新教师,都能遵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学生看书自学、后教、当堂训练环环相扣,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参与学习,大胆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学习状态良好。
二、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次下乡听的都是推门课、常态课,但可看出教师都在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直观演示图形的转化过程,展现多样的课堂练习,有效扩大课堂容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三、重视有效操作,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新课标指出实践操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想象、模拟、设计、思考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内容。
尽管教师都在努力转变思想,使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诸多改变,但由于多数教师对新课标精神、新理念把握不到位,自身学习不够深入等,出现了不少制约课堂实效性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形无神,课堂教学不够高效
1.教学目标确立不准确
如黄河学校李侠老师所上五年级“轴对称再认识”时,出示的目标为:(1)再认识轴对称图形。(2)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其中第一个目标空泛,不具体,学生不知道要达到什么学习程度。第二个目标则降低了教材对这一内容的要求。
2.自学指导不明确
如夫水台头小学冯红利老师上“混合运算的应用”时,让学生看书自学,却没能给学生明确指出学习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学生看书自学纯属浪费时间;又如华西支教教师孟伟旭在上“分数混合运算”时,也没给明确要求就让学生看书自学,自学流于形式,学习实效性差。
3.“后教”环节完全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穿新鞋走老路
如刘鑫老师执教“精打细算”时,当学生做完检测后没有先让学生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兵教兵”,而是自己一步一步引着学生对照评讲,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却几乎成了哑巴,学习无精打采。
(二)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不深入,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弄不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教材教教材
调研时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课前没有认真阅读《教师教学用书》的习惯,对教材挖掘不够,弄不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同一板块教学要求把握不准;不能准确把握编写意图,对北师大数学教材“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意图不明,不能有效发挥教材从一个情境引出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不断追问,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就是学数学、发展数学、实现课标目标的过程。
(三)备课时不了解学情,授课时不关注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低
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通过调研发现,老师在备课时只关注知识性目标,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了解,备教材不备学生,导致授课时教师抓不住教学重点。
(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干瘪,缺乏人文关怀与激励性
准确的课堂评价,既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听课时发现,数学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远不如语文老师丰富,一节课仅限于“你很棒”“回答正确”等单一式评价,更有甚者,整堂课听不到对学生的一句评价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五)新课标精神领会不到位,教师个人研修热情不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缓慢
听评课互动时发现,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精神领会还不到位。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要求也从双基变四基,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总之,通过深入乡校的调研活动,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肩头的责任,同时也坚定了做好教研员工作的决心。然而由于此次调研范围还不够广,听数学课节次也不够多,加之个人作为教研员的专业化素养还不够高,所反映的问题难免有失偏颇,因此文中所述观点仅供参考。
一、讲评前,力求“有备无患”
1.聚焦典型错例,确保讲评重点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第30条要求:“要重视试卷讲评。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因此,教师批改完试卷之后,要对典型错例分析原因,思考对策,以期在评讲时有的放矢,寻求实效。
【案例1】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的认识”检测中,下列两道判断题的错误率达31.6%,于是,笔者进行了分析。
典例
(1)几个真分数的积小于1,几个假分数的积大于1。( )
(2)a是整数,则a的倒数是1 / a。( )
错因分析
理解概念能力较差是小学生思维固有的特点,这两题学生出错的原因都是相关概念掌握不准确,思考缺乏周密性,题(1)中没有考虑到假分数的定义中包含了“分子、分母相同的也是假分数”这一点,题(2)中没有注意到题目中对a的范围的说明:a是“整数”,应该包含0,0不能做分母。
对策思考
(1)强化“真分数”、“假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精准理解。优秀学生主要的错误都出在基本概念部分,而且大多数学生不是不知道,而是理解不够精准,似是而非,需要在总复习阶段进行正强化。
(2)区分“整数”、“自然数”等概念之间的定义异同。数的概念多,其定义有严格的规定,例如整数和正整数,正整数和自然数,等等,应该借助实例帮助学生明确各个概念的定义,明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针对性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1。( )
(2)a是整数(a≠0),则1 / a的倒数是a。( )
2.理顺课堂流程,明晰讲评线索
试卷讲评课是常见的课型,应该有教学预案,但这往往被忽视。笔者以为,试卷讲评课通常由以下流程组成:
(1)概况简介:教师说明考试概况,表扬优秀学生、进步快的学生。
(2)尝试订正:学生自己订正,并将错误原因写在错题旁边,摘录不会订正的错题,准备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教师巡视。
(3)典型探讨:错误原因及对策交流。这是讲评课的重点。典型错例可边批改边摘录在备课本或样卷上。
(4)再次订正:学生各自订正,教师跟踪再批(以学力中下的学生为重点)。
(5)练习强化。
二、讲评时,讲究“趁热打铁”
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每当学生交上试卷后,教室里特别热闹,学生之间会对试题的解答过程、答案各抒己见,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许多学生会当即请老师当“裁判”。这种现象让笔者不由得思考:测试后,学生究竟在想些什么?
【问卷调查】笔者对55名六年级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1.你喜欢什么时候知道测试成绩?选择“当天”的有53人,占96.4%;
问题2.测试后,你想知道成绩外,还想什么?(多项选择)选择“了解错在哪里”的有55人,占100%;选择“马上订正错误”的有54人,占98.2%。
的确,测试刚结束,学生的思维热度尚存,对试题内容相当熟悉,对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印象很深。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是指学习者通过一定的线索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只有当学习者从他们的学习结果中得到反馈时,评价才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可见,及时讲评,效果更佳。因此,测试后,教师应尽快批改,趁热打铁,尽快反馈讲评,以期取得最佳讲评效果: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强化,或对错误进行矫正,改善学习状况。否则,时间一长,随着学生对试题内容和解题思路记忆的消减,寻求正确答案及分析错误原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下降,这显然不利于对错误的纠正和缺失知识的弥补。
三、讲评中,倡导“身临其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主导地位,应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基础。讲评课上,教师要允许学生对试题的解题思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营造敢于质疑和发表创见的氛围,对学生的创造性见解应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欢乐,创造的喜悦,树立订正试题的信心、决心,成为讲评课的主人。由于学生已明白自己的学习结果,且数学成绩相对于其他学科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讲评课要先让学生独立订正自己会订正的错题,提倡高年级学生将错误原因写在错题旁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你有更好的解题方法吗?”“你还有哪些题订正有困难?”“通过订正哪题,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说?”等问题进行交流。让会解答的学生讲解题思路,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解法,教师予以对比、点拨,指出一些错误解法。如此几个“回合”后,试卷中的典型错误都会在课堂上“曝光”,并被抛弃,进而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结构。
【案例2】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检测题中,有这样一题:按规律填数:1,4,9,16, , 。
师:请原来做错的小朋友说说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知道怎样做是对的了吗?
生1:我原来找的规律是单数、双数、单数、双数……填了11和18。订正时发现,11比16小,所以找错了规律。现在我知道前面4个数之间的规律是加单数,+3,+5,+7,后面应该+9,+11,要填25,36。
师:你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真了 不起。其他同学有别的想法吗?
生2:考试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填。回家后,请教了爸爸。现在我知道前四个数是由1×1,2×2,3×3,4×4得到的,所以后面的数是5×5=25,6×6=36。
师:你碰到困难能主动请教,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而且学到了老师没有教过的知识,并与小朋友们分享学习成果,太棒了!
如此讲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让试题中的错误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让纠错过程成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有效载体。
四、讲评后,努力“顺势拔节”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第30条要求:……讲评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切忌就题论题,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众所周知,解决问题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新课程已经把这块内容融入各个领域中,学生解答这方面的试题困难大、失分多,评讲时,应精心预设,发掘试题的内在价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一题多问,让思维激荡起来
【案例3】原试题:何杰在新华书店买了2本《故事大王》和2盒磁带,共用去48元。每盒磁带10元。每本《故事大王》多少元?(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评讲延伸:
(1)算式:10×2;问题:
(2)算式:48-10×2;问题:
(3)算式:(48-10×2)÷2;问题:
(4)算式:48÷2;问题:
(5)算式:48÷2-10;问题:
如此延伸讲评,既可以对中下生放低学习的现实起点,让他们领悟每步的含义,梳理解决原问题的思路,又可以引导优等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讲评课面向全体,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一题多解,让通道丰富起来
【案例4】工程队抢修一条被洪水破坏的公路,公路全长200千米,前4小时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公路共要多少小时?(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讲评延伸:
算法1: 先求 再求
算法2: 先求 再求
……
这些算法中,你觉得算法( )更简便。
通过延伸讲评,展示学生的多种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最后将这些方法归类:数量法与分率法,最后优化策略:4÷20%最简便。这样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是高度的抽象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产物。
3.一题多变,让策略灵动起来。
【案例5】运输队要为建筑工地运送黄沙,已经运了80吨,比剩下的多2 / 5,还剩下多少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讲评延伸:如果将加横线的信息改成下列信息,如何列式?
(1)剩下的是已运的2/5。列式
(2)是剩下的2/5。列式
(3)剩下的比已运的少2/5。列式
(4)比剩下的少2/5吨。列式
(5)比剩下的2倍还少20吨。列式
(6)剩下的比已运的2倍还多20吨。列式
(7)(自己改编信息,并列式)
通过变式讲评,让学生梳理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在现实情境中区分表示关系的分数和表示数量的分数,感受顺向、逆向两种叙述在解决问题时的不同应对策略,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灵活变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12-02
目前的教育教研存在着一个现象,即重视“教学”研究,忽视“教研”研究,有效教学的研究多,有效教研的研究少。有效教研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多依托的只是粗放型经验的支撑,更多呈现的是细节、方式与过程的改进,其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运用相对薄弱,故缺乏结构性的变革。基于此,我市小学数学教研在加强有效教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对有效教研的探索,将有效教学与有效教研作为教研工作的两翼,追求扎实创新的教研方式,加强教研结构的重构,加强对市级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构筑有效的“教研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同时提升教研员的教研能力,实现有效教学与有效教研“比翼双飞”,共创教师发展与教研员素质提升的双赢局面。
一、高点站位,形成专业的研究路径
教学研究是教研员的第一要务,也应成为教研员的职业生活状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研究正在发生从技术层面到文化层面的重大转变,因而教研员要从事务经验型取向回归到专业研究型取向,从零碎的思考向线性的思考转变,从思考“怎么教”向“教什么”“为什么教”拓展,从更大范围、站在更高角度来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从宏观层面去审视教育,找准教育的客观规律,形成专业、系统的研究路径。
在研讨选题方面,我市的教研员从一线教师需求出发,从当前教育教学的难点、热点、核心问题中选取研究话题,先后选取“数学活动”“数学本质”“有效教学”“价值思考”等内容,经过系统组合,从而逐渐形成了“怎么教”―“教什么”―“为什么教”的研究路径,先后开展了“组织有效数学活动,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有效复习”“凸显数学本质”“简约课堂”等主题研讨活动。
在研究深度方面,教研员先后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上升为课题研究,形成了特色的研究领域。如笔者主持的省级课题,泉州市优秀、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获泉州市凯辉教育科研奖;省级课题“小学数学凸显数学本质的实践与研究”的初步成果获得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论坛应征论文评选三等奖。此外,笔者撰写了十多篇有关“数学活动”“数学本质”的教学于《福建教育》《中小学数学(小学版)》《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教育专业刊物上。
二、一点穷追,构建系统的教研链条
有效教研的载体是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功能定位决定了教研活动的成效,决定了教研活动是发挥输血功能还是造血功能。因此,我市小学数学教研非常注重市级教研活动的精心策划与组织,既注重活动前期的需求调研与整体策划,又注重活动过程的周密安排、活动事务的细节设计与后续的拓展提升,凸显教研活动的研究含量与功能辐射。在确定研讨主题后,通过对主题的“一点穷追”, 通过对研讨主题的深入挖掘,着力构建有效的教研链条,力求使专业引领变得更为厚重,同时促进教师养成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专业能力和习惯。
例如,2011年我市举办的小学数学系列研讨活动,围绕“简约课堂”主题,先后组织了四场活动:在梅岭街道双沟小学举行了晋江市小学数学“简约课堂”主题研讨活动、举行了晋江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在青阳街道普贤小学举行了晋江市小学数学“简约课堂”主题研讨活动、举行了晋江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该活动形成了四大特色:一是主题集中――关于简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二是形成系列,四场市级活动和后续研讨活动相互关联。三是形式多样,既有生动的研讨课、专题讲座,又有后续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选,并收集、编拟《小学数学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材料汇编》和《小学数学“简约课堂”主题研讨活动材料汇编》;既有现场的互动研讨,又有后续评课议课的书面交流;既有活跃的观点交锋和深度交流,又有市级教研员的专业指导和活动总结。四是追求研讨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在研讨的课题为数学核心知识,研讨主题为当前数学教育的前沿内容,互动交流时努力构建围绕问题的“观课议课”文化。
除了策划组织的市级活动,教研员还结合我市各类教研活动,参与基层校本教研活动、学校课题开放日活动等。在议课评课交流过程中,教研员均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往研讨主题的挖掘、体现、落实等方面加以评价和思考。从教师的层面,他们获得的是对学科本体性知识、教学本质的关注,追求更加厚重、更具生长性的课堂。从教研员的角度,研究视角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研讨主题进行“一点穷追”,找到了超越经验型教研的突破口。“有效教研”能否突破经验型教研的樊篱,向学科教研的整体规划性、前瞻性、针对性迈进,其中研究视角能否发生结构性变化至关重要。从研讨主题进行“一点穷追”,为实现有效教学与有效教研“比翼双飞”“共创双赢”创造了一种可能。
三、蹲点指导,打造校本的研究流程
我们要求教研员树立服务意识,走近一线教师,倾听他们的困惑,解决教师身边的问题,发扬民主作风,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我们推行挂钩片区教研员“走出去,沉下来”的蹲点教研模式,保证每个教研员每学期在自己挂钩片区单位、学校至少蹲点三天,参与学校常态教研活动、随堂听课、组织教研、引导反思,推行“问题收集提炼―问题诊断分析―解决策略探讨―总结梳理提升”的校本教研流程,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研究弥散在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推动基层挂钩单位真实、有效、常态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正常运作,并通过随堂听课、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问等形式,掌握本学科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基层做菜单式学科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推动我市教育均衡发展。
四、多点辐射,构建立体的教研网络
教研员还结合我市教育实际,除了借助“市―镇―校”三级互动教研网络平台外,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你说我听的“单打式”“平面式”教研方式,积极营造“立体化”的教研平台,如通过电话、短信、邮箱随时接受教师们的咨询,及时解决教师们日常教学中的困惑。
教研室还利用视频教研系统,开设专业博客作为研讨载体,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优势,构建“现场研讨―视频讲座―博客交流”的现代教研网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研的时空。
如晋江市2009年秋小学数学参与式研训活动,以“问题收集提炼―问题诊断分析―解决策略探讨―总结梳理提升”为研究流程,在登陆caifushan个人博客,下载、学习小学数学参与式研训材料,各单位深入开展相应主题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再开展参与式研训活动,内容包括“一个专题发言、一次现场互动,一次视频教研,一场博客互动”,专题发言由本市各单位骨干教师主讲,围绕研究专题,市教研员、学科指导组成员接受与会教师现场提问,和与会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现场答疑和专业引领。参与式研训活动后我们还组织了2009年秋小学数学视频教研活动,由第三实验小学教科室负责人王增荣老师围绕研讨主题,结合详实的案例提出自己的专业思考,通过视频开展题为《对“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在视频教研活动之后各单位在博客《视频教研材料汇编》文后以发表评论、跟帖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着力构建“现场研讨―博客互动―视频研训―短信交流”等多维互动平台,实现专业引领的多点辐射,实现教学研讨的“无边界”延伸,进一步丰富了我市的教学研究平台。
现代教师向往的评课境界是:共享收获和启发的乐趣――平等的伙伴关系、宽松的和谐氛围、沟通的共享心态;备受宠爱与关注的――允许提出质疑和追问、允许有所保留与改变、允许不断失误和跟进;饱尝创生与发展的怡情――鲜活的理念与创意、灵活的机制与模式、激活的文化与思维。笔者以为要实现这种境界,达到有效评课,就必须实施五步策略。
一、明确角色――把握有效评课的视角
评课是听课者的主观表述,反映的是听课者的主观意志。每个人的观察能力不同,观察内容不同,对于教学教育的理解不同,对于教师(被评价者)的态度不同,对于评价所起的作用的理解不同,评价的结果就很不相同。评课者身份不同,评课的目的、任务、方法方式也不同。角色不同。评课的视角也不同。研究者的评课,要引领他人也要丰富自己;欣赏者的评课,要鼓舞伙伴也为自己累积课象;学习者的评课,既可增长见识亦可畅发智慧;评析者的评课,既能撞击心智也能融入思想;思考者的评课,既会创生文化也会延续生命……
《现代教学》2007年1、2合刊有篇文章《教学有效性判断是评课的基本依据》写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教师上的小学四年级的《家乡的桥》语文课,获得过全国的一等奖。对于这堂课,三位不同经历的教师都加以评论,得出的是不一样的结论。第一位教师是一直在重点中学任教的著名特级教师。他认为如果说还有遗憾的话,是不是这堂课还应该有些拓展?这个拓展就定位在中国的桥文化上。第二位是长期从事高三毕业班教学的教师,他看了该课录像以后认为拓展有问题。因为题目叫《家乡的桥》,应该紧扣主题,就是讲家乡,就如高三的考试如果离题,肯定不能得分。第三位是一位小学的教研员,长期从事小学教学。他认为由于学生可能从来没离开过居住地,家乡的概念很弱,那么是不是可以拓展一下我们的学生怎么在桥上玩耍?这个问题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此看来,哪怕是一节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优秀课,不同经历的教师都会给出不同的评价。
2005年6月16日晚,我受某论坛邀请,在“南平武夷”(群号:7228224)与全国各地的网友开展“与陈敬文老师同评王清媚老师的课”时,就以学习者与研究者的身份对浦城实验小学王清媚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人教版11册)进行了三个视角和十个片段的评点与对话。三个视角的评点即:“营造和谐气氛,激发自主学习”“在体验中探究,在合作中交流美在生活中,美在数学中”。
十个片段的对话即:
1、这一部分,如果是你教的话,你会这样处理吗?
2、这节课的课题为“轴对称图形”,把整个课的中心定位在“探索”,你认为这样定位好吗?实际教学有没有围绕着这个定位展开,如果你是任课教师,课前会这样设计吗?
3、没有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并非任何问题都需要探究,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引起探究。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探究呢?你觉得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有没有这类问题?
4、不,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5、在本课中学生参与的广度与参与的质量如何?影响参与广度与质量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与质量?
6、本课拟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感受数学的魅力。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你认为该目标达成度如何?
7、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8、你认为在制定目标时把三维目标分别列出是否妥当?你平时是怎样定的?
9、本课把“教学让学生欣赏、享受生活中的美,在数学课中结合美育教育,进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作为育人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跑题”,有学生认为“不对称才美”,要是你是执教老师,你会怎样处理?
10、按照“以学论教”的观点,请你给本课的结果作出测评(发给评课表)。
因此,把握有效评课的视角,就是要体现出层次性,不同的人――骨干教师,侧重教学思想、教学特色、教学艺术、教材处理的独创性的分析总结;胜任教学的教师,重在课堂结构和教法的改革、学习方式的指导、教材内容的优化组合、先进课改经验的推广运用;有待提高的教师,重在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程序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以及教学基本功的评析。不同的课――实验课、示范课,突出一个“研”字,集思广益,抓住突破点、成功点、闪光点;评优课,突出一个“严”字,体现选拔功能i有待改进的课,突出一个“扶”字,引导理性反思,诊断问题,寻求改进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二、选定标准――确立有效评课的坐标
关于评课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也都有不同的标准;但我们不能因此说评课就不要标准了。“标准,是有效评课的坐标”,我们确立有效评课的坐标就必须选好“评课标准”。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有“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善”等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有意义”叶澜是这样表述的: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初步的意义是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
我们不可能像大师那样高屋建瓴,但我们可以选择适应新课程与自己的评课标准。我觉得一般教师选定“学生活动说和教学效益说”比较适合、妥当,还较容易操作。
学生活动说:
(1)学生动起来了没有?(关注少数与全体的效应)
(2)是不是自主地动起来了?(关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3)是内心里动起来了?还是表面动起来了?(关注思维与精神领域)
教学效益说:
(1)教学资源优质利用
(2)教学潜能有效开发
(3)实践过程有机展开
(4)有用信息动态生成
(5)发展需要适时满足
我们来一起分析一则案例:“多”字用错了
(课前,请学生在小黑板上抄了一道题目,上课后,出示该题)
一项工程,上半月完成全部任务的30%,下半月完成全部任务的50%,已知上半月完成356米,比下半月多完成多少米?
(题目出示后,有学生立刻举手)
生:老师。题目抄错了。
师:哪里错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老师没能立刻发现错在哪里。便侧耳倾听)
生:“多”字用错了。
师:怎么用错了?(这是老师明知故问,并立刻准备借助这个问题展开教学)
生:根据条件1和条件2,可以知道“下半月比上半月完成的多”。而问题却要求回答“上半月比下半月多完成多少米?”
师:那怎么办?(老师心中已准备将错就错,由学生自由发挥改编题目)
生1:把“多”字改成“少”字就可以了。(绝大多数同学赞同)
生2:也可以把条件1中的“30%”和条件2中的“50%”对调。(部分学生这样回答)
生3:还可以把条件3“上半月完成356米”改为“下半月完成356米”,把问题“比下半月多完成多少米”改为“比上半月多完成多少米”。(学生改编应用题的热情空前高涨)
师:大家想了这么多的方法把这道错题改编好了,老师真的感到很高兴。现在,我们先按照第一种改法解答,那么该怎么解答呢?(接下来便是围绕先前的各种改编题畅所欲言,展开讨论)
评点: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面对学生把题目抄错这一意外,没有立刻自行纠正,而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将“教学资源优质利用”,把错题充分利用,及时调整了教学预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充分显现。在这里,学生不但动起来了(由少数引发全体的效应),而且是自主地动起来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不仅是表面动起来,还是内心里动起来了(思维得到激活与精神领域引起畅发)。
我们可以预见,若在学生发现题目出错后,教师立刻自行纠正,并沿着预设的教学思路继续展开教学,也许同样能达成教学目的,但整节课就不会引起全班学生如此高度的关注,课堂也会因缺少学生的热情参与而少了该有的灵气。
三、立足平等――滋养有效评课的土壤
评课文化是在校园文化中创生的,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既能吸引、诱导、凝聚、消化各种不同的文化精华,又能激励、催化、促进新文化的生长发育;既有利于评课文化重建灵感的激发,又有助于已有评课文化的保持和提高。我们要创生评课文化,而这种新的评课文化要达到平等对话的、相互沟通的、彼此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境界。
我听过一件事:一位很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师从一位老教研员。一次公开课没按师傅的意图执教,公开课那天教研员课只听一半就离开了。而后逢人必说,XX太差劲,我没有这样的学徒。更有甚者,一次市级赛课竟然不让她参加,并当面对她说:全天下的人都可以参加,就你不能参加比赛。好在这位老师的校长帮了她一把,才有了如今的省、市级优秀教师的称号。“北京玉蛟龙”也深有感触地在与我的跟帖中写道,有些领导在评课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利益和目的,对课的评价十分不客观,这样十分容易戳伤被评老师的自尊心甚至让老师对自己的课失去信心――评课成为某些人弄“权”的工具。
因此,笔者在《评课》(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这样概括评课文化的本质特征――对话、沟通、共享、发展。在这里,“平等”是核心,“平等”是滋养评课文化的土壤。
2005年3月24日-3月30日,我们福建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研修活动在厦门举行。期间,我们试图转换视角,通过“畅所欲言一广泛研讨一不定结论一充分反思一共同提高”的平等对话方式。对活动中的四节课进行了评课。
“数学教学需要怎样抽象呢?”是其中一个片段:
《课标》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小学的“概念”“思想”如何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呢?怎样把握它的“度”?
在教学“有趣的数学问题”(人教版三下)时,执教者通过动物运动会,参加长跑的有8种动物,参加跳绳的有9种动物,请问参加两种比赛的一共有多少种动物?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算一算”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8+9≠17(种),而是8+9=14(种),学生从“猜”到“数”产生矛盾冲突,再通过“摆”使学生知道其中有3种动物参加了两项比赛,接着学生在摆出的图中,画出两项比赛动物的交叉图,然后抽象出集合图。针对这个课堂背景,参与活动的教师兴致很高,都有跃跃欲试的倾向,主持人俞石泉采取了辩论方式。
主持人:数学思想的抽象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小学数学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正方认为:学生通过“摆一摆”,画出其交叉的部分,有机渗透集合思想与方法,“跳一跳”去体验,获得成果,开发学生潜能,让有余力的学生开拓思维,发展能力,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反方认为:这样处理让学生感受数学集合思想与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要求过高,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得用直观图,对照图说出意义,不可出现“韦恩图”。如何将小学数学的“概念”“思想”有机渗透到教学中,对于这个问题,是我们今后教学还需进一步实践和探索的内容。
这种辩论方式的评课,立足于平等对话的平台,给老师们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这种转换角度的评课,聚焦课堂问题。评价数学教学。让老师在反思中成长,滋养了有效评课的土壤,促进评课文化的创生与发展。
四、巧用技能――提升有效评课的品质
科学正确的评课技能会发挥评课应有的功能,评课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要通过学习、运用、巧用、创新,不断熔炼,融会贯通而成。评课的方法丰富多彩,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沈阳特级教师徐世贵在《怎样听课、评课》(辽宁民族出版社)列出了五种的评课方法,即:整体人手,综合评价法;化整为零,单项评价法;沙里淘金,寻找特点法;以果溯因,揭示规律法;评研结合,教学诊断法。笔者在《评课》一书中也概括了五种评课模式,即:对话式评课,互动式评课,跟进式评课,观课式评课、诊断式评课。但评课有模,评无定模;固守模式,则人俗套。评课模式作为评课新理念的实践载体,有利于广大教师接受评课新理念,有利于评课新理念的确立、运用、发展。模式,初为评课者的心路;巧用技能,才能提升评课活动的品质。下列的案例是我用对话式评课的模式评“节约用水”数学活动课。
背景
小梅为了“节约用水”一课。费了不少心思,先在论坛发帖,让大家对她的预案跟帖,她也把自己的预设方案几度修改,而且还在备课群里举行集体备课。上完课后,大家还期待着为她贺喜,可却发现她一脸的沮丧。
对话
小梅:“上课第一句话就失败了。”
飘:“说了什么?”
小梅:“电视公益广告上有一条:如果你不珍惜水,那么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我问学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可竟然没有学生会回答出来。问题很深奥吗?”
飘:“问题应该要有挑战性。但需要有吸引力。”
小梅:“那我换一种问法?”
飘:“如果我不珍惜水,那么最后一滴水就是我的眼泪!”
小梅:“呵呵,我把学生的话头给封住了。”
飘:“要是你再教,你打算怎样问?”
小梅:“看了这则广告你有什么想法?”
“或你想说什么?”飘接住小梅的话补充了一句。
小梅:“去年我也上过这节课。去年那届学生是我从四年级带上来的,他们反应很强烈,课堂也很热闹。”
月儿:“等学生说了再引出问题。”
小梅:“今年的学生,底子薄,我让两个学生来考一年级数学试卷,一个不及格,一个0分,说起来没有人会相信。可能活动课太难上了吧,郁闷。”
飘:“对呀,正因为今年的学生和往年学生不同,不能用同一种法。”
’
小梅:“我把教学设计更改了好多。”
月儿:“同一问法,因学生而定,关键是学生。”
小梅:“去年我的教学设计设计得太死了些,结果出乎意料,学生却相当的活跃,而今年。就今天……我简直没有话说了。”
飘:“要挂到他们的钩上,已有的知识面和趣味性的钩上,你忽略了学生的实际。”
撼城:我亲历了你们的备课评课,看了课堂实录,甚是感动。其实小梅这课的课前准备很充分,她认识到活动课的“活动”本质,在课堂中延伸到统计知识,学生的各种活动参与面广,落实了新课程中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此课中涉及很多水的综合性知识。从学生所了解的信息、课堂的表现可看出老师教学中的执著钻研。也有很好的综合素质,而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当然一些环节的处理、课堂动态的把握、有效信息的捕捉、部分语言的提炼等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体验,在跟进中生成,在生成中畅发新的魅力。你在教学中坦然自若:不为“开场白”失效而惊恐,亦不因课堂“平白元奇”而泄气,让我感觉到你是朴实、上进、谦逊的好教师,真真切切追求: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这是数学教学中很难能可贵的精神。
五、聚焦问题――创生有效评课的境界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我们听课犹如“扫描”。发现问题,但问题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我们要进行聚焦。有效评课的最高境界就是“聚焦”问题。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各自就有了两种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评课作为人际间的交往活动,既是一种认知层面的交往,又是一种情感层面的交往,更是一种思想层面的碰撞。思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支持是什么时,我们常常作茧自缚,无法跳出传统的陋习,而在评课活动中开展课后访谈,聚焦问题,就能创生有效评课的境界。通过聚焦问题了解支撑教师课堂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次教研活动我们五位导师听了十五名骨干教师的每人一节课。这些数学课的教学结构基本上都是“复习旧知一探究新知一巩固提高”,课堂教学的结构、程序是完整、清晰的。课堂上师生关系比较和谐,教学方式有新课程之味,课堂训练是扎实的。这些课上教师们都能积极运用新课程提倡的操作、尝试、讨论等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但是我们总觉得教学效果并不是上乘的,特别是学生“探究”品质上留下了交流的空间。
这些课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共同的倾向性?
我们进行课后分析,访谈和问题的聚焦。首先,从时间安排的比较人手,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倾向:即在40分钟教学时间内,“复习旧知”一般花去5-10分钟。开始时,铺垫的工作做得着实到位;“探究新知”,一般只用了7-11分钟,显得很仓促,似乎一晃而过;“巩固提高”,至少有20分钟时间的保证,训练比较扎实。
其次,我们调阅了这些数学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这15节课存在着“复习旧知”环节都有一到两个层次的新授内容的铺垫,而探究环节的设计却简单,仅是一个过程概要。没有体现学科实质内容的分层次递进的过程;而练习的设计则层次多,题量大。显然,老师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新知探究是数学课的重点与难点之处,没有意识到引导学生探究需要老师自己做好精心的设计或准备。
接着,我们进行了课后访谈,进一步了解上课教师的想法和看法。在访谈交流中,老师们将自己这节课的最大问题归因于时间不够,安排的练习未能全部完成。在问及为何时间不够,不少老师认为让学生在课上尝试、操作、讨论,这类活动太花费时间了。又问及为何要让学生尝试(操作或讨论),老师们认为这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所以要这么做。再问及对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有什么看法时,老师们的回答就比较含糊:“好是好,但不‘实惠’”“这样教,有很多的学生还需要课后补课”“很多学生学得不够扎实”……当我们跟进追问时,老师们几乎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样,我们很快得出一些教师看问题比较囿于表面现象,缺乏深层思考,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是肤浅的,没有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信念,导致课堂教学行为与观念的矛盾或冲突,甚至出现了“假探究”的教学现象。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对策
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数学教学,除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激发学习情感。在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质量不佳,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限制。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1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贫乏且落后,教学设备普遍不配套,甚至连教学主题图、三角尺、量角器、圆规等教具都无法做到每个数学教师人手一套。在农村,家长监督孩子的家庭作业情况很少,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单纯以学校为场地的单项教育模式,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有的是因为农活的繁忙,有的是因为自己知识有限,学校与家长不能很好沟通。尤其农村小学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基本上都靠老人来抚养,由于文化程度较低,都不能有效地辅导孩子功课,影响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另外,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意识较为淡漠。
2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和保障机制跟不上,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乡村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不如城镇,生活条件苦,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缺少教师。一是大多数是民办转正教师,代课教师资历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具备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选拔到中心小学或县城小学,无形中削弱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2.2教学理念陈旧
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还是围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学手段机械、单一,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能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没有吃透教材,不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不到位。导致课堂目标不明确,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由于条件限制,学校基本没有组织过教师观看优秀案例、优秀课例,基本没有组织过以学科为单位的看课、议课、听课、评课活动。
2.3科研意识淡薄
除课堂教学外,教师平时大量的时间满足应付课堂上传授所教知识,应付有关部门教案抽查调查之中,对各类课型的教学研究、怎样利用教材挖掘学生潜能,开启学生智力,总结教学得失等教育科研活动触及极少。教育科研申请立项的教师少,外出观摩看课的教师多。
2.4课程开设不齐
在农村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很难实施。学校规模小,教师人数少。课程表课程设置齐全,实际上除语文、数学、英语外,由于缺少专业教师,其它学科的教学只能由主科教师兼带,体育课让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音乐课让学生听听音乐磁带,学校课程表形同虚设。
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对策
3.1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在乡镇中小学任教。政府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政策,给农村小学教师以更多的关怀,提高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上级主管部门要统筹兼顾,合理流动和分配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鼓励优秀教师到乡镇任教,并给予一定的政治的待遇和物质的奖励。
3.2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身的责任。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要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经历,大胆动手改变教材编排体系,精心裁剪教材例题,运用各种切合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应体现农村生活的特色,抓住农村孩子的生活细节,真正体现农村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多设计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真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3.4巧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应用能帮助归纳,比较,整理所学知识,使零散,片断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理解掌握与延伸拓展,从而增大课堂容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目的。例如,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借助CAI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如果能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促成资源的共享,无论是对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还是课件的使用率都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积极性;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045-01
小学数学课程特点是综合性强,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是全面创新教育,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已成为时代要求。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教育,更是语言艺术教育,情感教育,小学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离不开创新教育,只有把创新意识巧妙、有机地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才可能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新生机与活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1.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前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前提,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最重要手段之一。让学生在美育熏陶中掌握了技能,让学生在想象、兴趣中培养了创新能力。教师在自己教学实践中应正确看待自己教育对象,要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要求,树立现代学生观,冲破传统教育观念束缚,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和潜在创新意识,以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合格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的学生主体观。
2.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又保留了自尊心,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中要加强数学的实用性
1.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因此,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
2.作为一个学生,数学是伴随一生的,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三、数学教师在新课程下的观念要更新
1.我们平时在课堂的教学之中,老师一改以往角色,成为教学活动中参与者和合作者,而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数学教育课堂,又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产生强烈求知力,师生共同也能发现数学教育文化价值。在过去,社会对于老师主导地位问题,是课堂评价一个论据,而在数学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对我们理解更会有不同侧面和深刻程度上差异,所以,当老师把自己变为课堂活动一名合作的人,也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水平上,才能从数学教育学科特点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每个学生的现实基础,他们的学习认知水平也进行教学,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87-01
由于国内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压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常规教学模式下,只是一种单向传授的过程,即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当中,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环节,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导学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学生借助老师的指导学习有关知识的方式就称为导学式教学法。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选择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因此,导学式教学有着特别关键的作用,它不但能够提升教学水平,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热情。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讲,正是由于他们对周边事物的好奇心,选取导学式教学法可以引发他们的思考,满足其好奇心,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采用导学式教学法,首先必须找到老师引导同学生探索间的结合点,使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正确验证老师引导的情况,让老师看到自身更多的不足,及时变革教学方法。除此之外,除了树立教师引导的观念外,还需要构建引导体系,变革教学模式,进一步保证导学式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际运用
1、游戏式教学法
教师们可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借助多种形式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老师便可利用这一点来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日常的教学环节,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多个队伍,借助比赛的方式来提升课堂效率。与此同时,学生在竞赛游戏当中也能增强团队合作理念,及时纠正其中出现的错误,推动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对小学生的“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中,老师完全可以把准备好的水果道具展示出来,在吸引学生的前提下,来向学生们讲授相关知识内容。另外,在讲解完毕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助于激发学习乐趣的游戏和比赛。
2、图像结合导学方法
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往往因为想象力的束缚,而引发学习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最好选用图像结合的导学教学法,以此来加强学生们的想象力、拓展想象空间。旧有的教育模式下,由于太过侧重知识点的讲解,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比较单调乏味,这也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然而,若使用了图像结合法,便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从而比较得出解决几何难题的最佳方式。举个例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可借助模型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立体感。此外,还应依照学生的思维方式把抽象的理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讲授图形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记忆深刻,提升其学习领悟能力。
3、多媒体导学法
由于国内教育体制的大力改革与创新,小学多媒体教学也在继续加强。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大多媒体等资源介质的使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网络教学可以借助图像及声频、视频等形式将图形知识生动展现出来。同抽象的事物相比,小学生自然更容易接受具体化的知识。之所以启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就是为了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容易让小学生吸收和掌握。
4、实例导学法
即便是小学数学教学,也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来降低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自信。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会感到数学学习是非常枯燥、抽象的,因而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记忆力。像老师在进行单位长度的讲解时,一定要加强学生们的测量能力,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的概念。
三、导学式教学法的重要性
1、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借助导学式教学的方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自身主动性,主动加入到导学教学中,同教师进行更多的互动和沟通。若是像往常一样,老师单调地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小学生们便会慢慢丧失对原本就枯燥的数学学习的兴趣。
2、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的讲解,不但要求教师的奖金,更需要教师的亲身示范。例如,教师在长度的讲解过程中,可借助直尺来测量物体,示范给学生看,然后教学生如何测量,并重点强调读数姿势、刻度线对齐等较容易出错的地方。由于数学知识的连续性较强,因此教师在引导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并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对策。众所周知,长期受数学思维的影响,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对于抽象思维的锻炼,更利于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实现创新。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用导学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符合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因此,为了更快地加强教学质量,就必须有效地运用导学式教学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