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险投资

保险投资

时间:2022-04-23 16:5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险投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保险投资

第1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不稳定状态,2006年牛市强劲,但2007年末火热的股市开始遭遇寒冬,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使我国投资市场雪上加霜,2009年以来股市是否第二次探底的疑问从未消失。与此同时,CPI指数跌宕波动,2005—2007年全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是1.8%、1.5%和4.8%,呈现总体递增的趋势,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甚至达到了5.9%,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①。然而当今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下,我国的存款利率相当于为负数,给以存款为主的投资者的个人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资产的保值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主要投资于国债、企业债券、大额银行存款协议、证券投资基金、不动产投资等收益相对稳定的渠道,并且保险公司通过汇集众多投保人的资金,积少成多,有利于发挥资金的规模优势,拓宽投资渠道,通过专业管理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因此保险投资具有较强的保值功能。“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就是货币”,黄金是国际公认的硬通货,特别是实物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价值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因此成为抵御经济局势动荡的最后堡垒,也是投资者保值升值、预防通货膨胀的重要选择之一,其在非正常时期的避险作用是其他商品及货币所无法比拟的[1]。

二、保险投资和实物黄金投资的特性分析

(一)投资型保险产品的特性

保险投资是指投保人将资金投资于保险公司以获得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保险公司现有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主要有:分红保险、万能保险和投资连接型保险。所谓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承诺在每个寿险保单年度,在保障保单固有利益不变的前提下,按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效益,将该险种当年经营盈余的一部分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客户的一种保单[2]。投资连结型保险是保额和账户价值随独立账户投资收益变化而变化的保险。一般每款投资连结险都会提供不同的帐户进行选择,帐户区别主要反映在投资领域(如基金、股票、期货、银行存款),账户资金投资比例不同,导致帐户收益和风险存在差异,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同投资选择。万能寿险缴费灵活、保费可调,保险公司为每个保单持有人设立个人账户,保费在扣除管理费、死亡收费等费用后计入个人账户累计,个人账户利息每月进行结算。

(二)实物黄金投资的特性

黄金与股票、期货、债权、外汇并列为世界五大主要投资品种,是构成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投资工具之一。作为金融投资产品,黄金具有品质稳定且质地均匀、无须折旧、转移较快、交易迅速、全球通用变现容易的特点[3]。实物黄金投资是指持有金条、金币以及黄金首饰等黄金实物进行的投资,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以其显著保值避险的特点,能够抵御通货膨胀的冲击。由于涉及到保管成本、鉴定费用等问题,需要买入和卖出的价差相对较大才能获利,因此,实物黄金投资可作为中长期投资的一种。

三、投资型保险产品与实物黄金投资比较分析

(一)投资型保险产品与实物黄金投资的一般比较

以预期收益率来看,从分红保险、万能保险到投资连接型保险,三者的预期收益率是逐步提高的,所以说风险相应地逐步增大。针对通货膨胀风险,投资连结险产品可以设计独立、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的基金账户,供客户选择使用。但它与股票市场紧密相连,保单持有人承担的风险最大,与保守性投资———实物黄金投资的可比性较小。万能保险的投资收益与风险由保险公司和保单持有人共同承担,所以风险性相对较小。但万能保险每月结算利息、交费灵活、可部分退保等灵活特性,使万能保险投资的流动性要求很高,而与通货膨胀关联的资产多数流动性并不强,因此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很难通过万能保险实现与通货膨胀相关联,在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方面,不能与实物黄金投资作比[4]。分红保险的投资渠道收益相对稳定、风险最小。当投保人面临通货膨胀时,其损失可以由分红来补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货膨胀的冲击。综上所述,分红保险与实物黄金投资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二)分红保险投资与黄金投资的比较分析

1.收益来源的比较。分红保险的收益来源于保险公司承诺的保底收益与红利之和,其中红利来自于该险种的经营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益、死差益和费差益[5]。而实物黄金投资主要通过提金作为保底,对资产进行保值,可以通过买卖价差赚取利润。

2.流动性的比较。从流动性来说,分红保险一般是长期性保险,在保险期间,投保人若要退保,则被保险人不仅不能获得保障,退保金额也将小于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在这种情况下,投保人的投资将无法实现保值,所以说投资分红保险的资金流动性较差[6]。虽然实物黄金投资也是长期性的投资,但是“金银天生就是货币”,因此实物黄金在市场上的变现能力比分红保险强。

3.投资费用的比较。由于分红保险首年手续费几乎高达所缴纳保费的30%,续缴保费的手续费为续缴保费的5%。而实物黄金的费用主要为交易佣金0.2%和大约200元/年的保管费用。总体来说,实物黄金投资的投资费用比分红保险低。

(三)分红保险投资与黄金投资的实证分析

1.分红保险投资与实物黄金投资的收益率和风险性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2005—2008年太平洋保险公司分红保险和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收益率为例,进行两者的比较分析。

(1)由表1、表2可看出,太平洋保险公司分红保险2005—2008年的平均收益率为8.85%,标准差为0.0437,离散系数为0.615。上海黄金交易所2005—2008年AU9999平均收益率为15.89%,标准差为0.1086,离散系数为0.6831。从平均收益率来看,实物黄金投资的收益率高于分红保险的收益率,而从标准差上看,分红保险的投资风险要低于实物黄金投资,也就是说,保险投资的投资收益更具有稳定性。

(2)由两种投资品的离散系数分析,可以看出实物黄金投资的相对风险略高于分红保险,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分红保险更适合于风险厌恶者。因为分红保险的收益绝大部分收益来源于利差益,也就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由于保险投资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性,即保险投资必须保证其本金安全返还,而且投资收益率应该至少等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现阶段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渠道有银行大额存款、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股票、国债、基金、债券、未上市股权投资等,这些投资渠道的安全性都相对较高,因此分红保险投资比实物黄金投资的风险性小。

2.通货膨胀因素下分红保险投资与实物黄金投资的实证分析

(1)如图1所示,在不剔除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分红保险的收益率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稳步上升的,而实物黄金则有很大的不同,通货膨胀对其影响是很小的,其收益率的变化主要随着投资者对实物黄金保值信心的变化而变化。

第2篇

出于对保险强大营销能力的敬畏,我对保险产品一直存有戒心。

最早认识保险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想不起什么原因,爸妈从每月微薄的薪酬里拿出几块钱,为奶奶投了保。后来奶奶不幸过世,居然得到保险公司几倍于交付保费的赔偿。那种悲伤之后的些许宽慰,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自己亲身感受保险是从买车开始。在4S专卖店,销售人员三言两语的未来描述,让我赶紧买了所有需要打勾的车险。新手上路,果然没几天就蹭了,保险公司全部买单。开车出了修理厂,心中竟生出一丝窃喜:一年的保费,一次就“赚”回来了。

后来,有朋友妻子做保险,我便成了她的第一批客户。也不知道买的是什么,反正她卖什么,我们买什么。几年之后,我才知道为孩子买的是一款分红险,大概要72年分24次才能拿回相当于投保本金的现金返还。至于增值红利,要视保险公司该业务经营状况而定,合同并不保证。

后来,我从在我们家做家政的大姐身上,了解了投连险。她没有社保,没有医疗保险,仅仅因为同一村子里出来到北京打工卖保险的老乡的劝说,就几乎把所有积蓄都买了投连险。致富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买在股市6000多点的高位,现在深度亏损。

再后来,我听业内人士讲,保险公司什么时间主推什么产品,是大有讲究的,核心是既要贴近热点易于销售,又要能满足公司现金流。譬如,前两年业内大卖投连险,是因为股市火、基金热、老百姓都想理财;今年某保险公司不计成本主卖万能险,是因为对外投资巨亏,需要快速回笼资金。

保险的强大营销能力,屡屡让我叹为观止。在证券业的几年,我常以保险为营销榜样,保险业的营销水平,在中国的金融界要领先好多年。最新的例子,家政大姐让弟弟在老家银行帮她存钱,结果五分钟后从银行出来,他给姐姐带来的不是存单而是保单。

随着成家、立业、育儿、养老,我逐渐感知人生的艰辛与飘忽,也深刻认识到保险发明的伟大之处。保险犹如慈祥的先知,把你对未来的恐惧、担忧与不确定性,通过较小的投入而对冲了。这就是保险的“射幸”本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主张每个人都应该买点保险,但应该把保障放在本位,以消费的心理多买疾病、健康、意外等保障为主功能的保险。至于投资与发财,于保险而言,恐怕更多的只是一个营销的噱头,要慎重考虑。

第3篇

保险投资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利润已不能单纯依靠收取的保险费与一定概率下的保险赔付差额,而是越来越倚重于保险投资的有效运营。因为保险与给付之差,其利润率是一定的,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而保险投资的运营,其预期的利润率却是无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各种投资运营才能使保险资金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使保险公司获得较高的利润。可见有效的资本运营是现代保险业的支柱,是保险经营发展的生命线。

二、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和现状

(一)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企业的资金按规定只能存入银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缴国家财政,无任何保险投资可言。经过20年的停办以后,我国保险业随着改革开放而获得新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开始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并积极发展国外保险业务。

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中指出:“总、分公司收入的保险费扣除赔款、赔偿准备金、费用开支和纳税金后,余下的可以自己运用”。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又从法规的角度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这不仅是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强我国保险业活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对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保险企业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984年至1988年底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取得投资权后,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总公司在北京、江苏等地尝试性地开展投资(包括贷款)业务,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继开展保险投资业务。

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对保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实行严格管理,一是对资金运用规模实行计划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对人保下达2亿元投资额度。二是对资金运用的方式与方向作了严格规定。1986年人保的资金运用被限定为投资地方自筹的固定资产项目。1987年批准试办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和购买金融债券。这一阶段的经营效益不大理想,资产运用率和投资收益水平都比较低。以1986年为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汇总的资产运用率只有9.23%,投资收益率仅为0.83%。

2、调整整顿阶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

由于面临治理整顿的经济环境和紧缩信贷规模的局面,加之保险业本身经营效益不佳,我国保险投资业务于1988年底进入调整整顿阶段。其内容和措施有:总结前几年资金运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严格执行信贷计划,严肃利率政策,把资金转投到流动资金贷款方面,坚持“十不贷”和注意“重点倾斜”并采取了担保和银行承兑汇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工作除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对原有投资贷款项目的清理的催收上。资金运用的范围被限定为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购买金融债券和银行同业拆借。

3、进一步发展阶段:1991年至1995年

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整顿,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保险投资业务于1991年开始进行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保险投资在保险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重视。两家新成立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先后加入了保险资金运用的行列。保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达109.46亿元。保险投资的范围有所拓宽,证券投资得到较大发展,保险投资收益得到提高。

4、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

随着1995年《保险法》的出台和实施,各保险公司遵照《保险法》调整业务,以符合《保险法》的要求。《保险法》的实施,为我国保险投资业务的规范与健康发展奠定的基础。

(二)我国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

1、决策机制薄弱

目前许多保险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决策机制,人保财险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专门的保险投资公司。决策的盲目性、被动性、随意性十分突出,在仅能投资债券的时期,这类决策机制不会体现任何危机,对于资产规模迅速壮大的保险公司来说,更是掩盖了其决策的弊端:决策机制落后,决策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在保险公司进入基金市场后会充分暴露出来。

2、保险投资渠道狭窄

1998年以前,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2000年3月1日起实行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而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则较广泛。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

3、保险资金利用率低

保险资金的利用率,在国外基本上达到90%,而在我国还不到50%。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据统计,1998年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40%—60%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保险资金基本上无“运用”可言。截止到1999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率还不到20%。为了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存于银行,由银行进行专业的资金运用,而保险公司只能获得固定的较低的存款利息,银行存款的利息已经远远不能使保险资金保值、增值了,保险公司必须开拓出投资新领域来保证其资金的收益性、安全性。

4、保险投资缺乏相应人才

保险投资涉及到存款、国债、证券等多个领域,因此保险投资人才必须对国家经济发展有远见,对各行业发展有底数,才能有胆略,有灵活性,善于捕获商机,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回报。而我国保险公司由于历史原因,现有员工基本上由干部、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调入和正规大学毕业生三部分组成,且前两部分约占公司员工的70%,年龄大都在40周岁以上。这样的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弊端,即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造力。保险公司要想从保险投资中获益,就必须引进相应人才,同时注重公司内部年轻人才的培养。

5、保险公司管理水平落后,影响保险投资收益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体制落后,投资缺乏科学决策,许多公司在科学决策、内部约束机制方面比较薄弱。由此出现了许多领导项目贷款、人情贷款等。这些项目贷款很多无法收回投资本息,甚至成为呆账、坏账。管理水平的落后,影响了投资收益。

中国的保险公司要生存,保险事业要发展,客观上要求保险资金实现有效运用,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马上就完全放开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去完善,还有一些制度需要制定,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三、建立我国保险投资体制的构想

(一)保险投资客观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资体制

所谓保险投资体制是指保险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现代保险业的两个重要特征,其中保险投资业务已经成为现代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将扩大保险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和稳定性。同时,保险公司收入的增加,将使保险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险费率,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我国保险业如果没有投资收益作为基础,加入WTO后,在承保业务上很难与国外保险公司进行价格(费率)竞争。另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和获利可以弥补业务上亏损,维持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1987年英国两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亏损分别为0.64亿英镑和1.08亿英镑,而投资利润为2.04亿英镑和2.49英镑,盈亏相抵后,还有不小的综合盈利。从近期国际保险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经从传统的承保收益逐步转移为投资收益,如美国产险业务自1978年以来连续21年出现承保亏损,主要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

由于保险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保险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市场的开放,投资工具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资机制的建设,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保证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的协调。

(二)保险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保险企业的制度和规范

建立和完善中国保险投资体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保险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管理,才可能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险投资提供根本制度保证。如何加强经营管理,我个人认为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加大公司运作的透明度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运用法律武器,严惩那些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有效地维护股东的权益。

第二、建立和完善对经理层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彻底改变旧的用人机制,让市场和竞争来决定经理的选拔,使经理的报酬与公司的业绩直接挂钩。

第三、加强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摒弃旧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工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方式和方法。

(三)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

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基础,是关系到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加之其它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是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太小;保险公司无法控制入市资金的风险;在目前封闭式基金占据主流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被动的分红,其变现很难实现;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过窄;保险资金中短期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加快资金入市步伐,使我国保险业能够持续快速发展。

1、保险资金入市

(1)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运用得当,还可有效解决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差损”问题。在《保险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投资,仅每年的利差损就有3至6个百分点,这为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在银行存款的利率为2.25%,国债的买卖收益最多不过6%-7%,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因资金量有限,所以收益率微乎其微。而在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达12%。因此,保险资金入市,从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增加盈利能力、解决“利差损”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保险资金入市可以有效改善保险公司资产结构。如果允许保险资金按严格的比例进入证券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闲置的压力。因为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是进行股权的交易,在证券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保险资金运用原则,保险公司必然将资金投入到效益好、有成长性的企业中去,这样客观上就使保险资产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3)从长期来看,保险资金入市对于启动保险消费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保险资金入市无疑使国家找到一种对资金更有效的配置方法,从而使部分社会资金与证券市场之间形成纽带。在这个纽带的连接过程中,不但可以改变整个社会资金的结构,还可以使经济发展得到更大的保障,以便使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保险公司更好的发展。

(4)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业面临着更大的冲击,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保险公司除了用提高服务质量来争取保单,扩大客户群外,其所得到的保费收入如何获取最大的安全收益是关键问题。在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较我国畅通的多,除了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外,还可涉足证券市场甚至房地产业。所以,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更好地奠定加入WTO后的经济基础。

(5)保险资金入市可有效缓解证券市场中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助于稳定证券市场。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可入市的保险资金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必将会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结构,它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2、保险资金进入短期拆借市场。

尽管保险公司都有较高的信誉,但上前还不能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而须有抵押。如果能直接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可以为保险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方便。

3、扩大可投资的企业债券范围。

目前保险资金只可购买铁路债券、电力债券和三峡债券,应扩大到其他的企业债券。尽管企业债券质地有好有坏,或者说存在风险,但应相信保险公司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4、进行资产委托管理。

资产委托就是保险公司以合同的形式把资金委托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运作。它的最大好处是保险公司省心省力,不必事事躬亲,同时由专业公司进行操作,也可确保较高回报。

(四)培育专门资金运用人才

我国加入WTO将使保险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保险公司如何作好准备,采取措施,搞好投资收益,上面已经从体制和机制创新、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但要确保这些对策措施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决策的参考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关键在人,关键取决于目前保险公司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因此,首先要改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问题,采取买断工龄、提前内退等方式,分流一批年龄老化的人员,以保证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其次,要从管理入手,通过秘诀革,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现代化商业保险公司的高效精简的机关管理体制,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以及后备干部和后备人才的储备。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围绕加快效率的长远目标,建立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及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构建既有长期培养对象,又有近期可以上岗的人才储备库。

参考文献:

第4篇

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最近已获国务院批准,目前保监会正在制定有关的试点规则。

11月7日上午,在保监会三季度例行新闻会上,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力在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保监会的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试点规则,主要还是选择国内一些管理经营规范、投资能力强,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保险机构开展这方面的试点。至于投哪方面的项目,下一步保监会将会做一些指引。”

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国务院前不久批示基础设施投资要扩大试点;第二部分是投资未上市企业的股权,由于此类投资风险较高,试点的推进会更加谨慎。

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一直以来是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下称PE)施展拳脚的领域,此次保险资金的放行无疑是又一大突破。不过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保险公司的直接投资能力有待培养。要在高风险、高回报的私人股权投资领域有所作为,保险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类”吸引力

基础设施、房地产以及私人股权投资都属于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的范畴,与常见的公开市场债券、股票投资相区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投资机构将投资领域扩大到另类投资。这类投资在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高回报而备受市场关注。

目前,国内多家保险机构均在研究保险资金直接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的方案,除了招兵买马扩充直接投资团队,还有公司也在研讨将资金交给专业PE基金管理的可能性。

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保险公司在公开市场股权投资方面取得了突破,但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由于寿险公司负债动辄长达二三十年,寿险公司希望投资机会可以在期限结构上与负债相匹配。

另外,今年资本市场回调令保险资金运用空间缩小,保险资金寻求投资新渠道的诉求更为迫切。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6%;一至三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2.1%。

基于上述原因,PE、基础设施等投资机会在保险公司眼中充满了吸引力。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保险公司也在非上市股权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中国人寿2006年先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入股中信证券,又入股广东发展银行、南方电网,一系列操作均引起市场震动;中国平安则联合其他保险公司,成立股权投资计划,斥资160亿元于京沪高铁。

几次投资尝试让保险公司信心倍增,面对政策放开跃跃欲试。不过,很多专业投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需要“具体公司,具体分析”。

勿忘风险

“大型保险公司本身就有相当的投资团队和人才储备,其资产规模也允许他们为新的投资领域加大投入,但对一些小的公司来说,可能将另类投资业务委托出去更为合适。很多大型国际保险公司往往同时采用两种方式。”一位国内PE基金的领军人物对《财经》记者说。

实际上,自主还是委托,正是国内PE投资界最关切的问题。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掀起人民币PE基金的浪潮,先后有十家产业基金试点获准筹建。

在国内第一家官办PE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之中,中国人寿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机构经国务院特批成为投资人。今年,社保基金又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给鼎晖和弘毅两家PE基金投资。

然而,这毕竟只是人民币PE融资中的特例。中国的银行受法律和监管限制,不能向PE出资,券商正以“券商直投”的名义进行业务创新,大型国企的非主业投资也在收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规模动辄百亿的产业基金融资遇到瓶颈,保险资金的动向备受瞩目。

第5篇

然而,保险资金的运用具有特殊性,目前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保险资金难以满足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因此,设立保险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按保险资金负债特性进行组合,已成可行且有必要。

一、建立我国保险投资基金的必要性

(一)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基金投资是国际上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通常方式。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8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迅速发展。基金的卓越表现深受发达国家的成熟保险业的青睐。基金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避免或减少投资风险,同时由于基金的投资方式将以国债、股票等证券投资为主,从而使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较强的流动性和较高的收益性,这恰恰与保险资金的运用特点相一致,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投资基金经营稳定,收益可观,一般来说,基金风险比股票低、收益比债券高。例如,香港股票基金回报率,1991年为40.5%,远东认股权证基金回报率为37.8%.而且基金上市后,还有可能获得供求差价。

(二)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实现保险资金集中运用,专业管理。通过设立保险投资基金,同时设立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把各家保险公司的资金相对集中运用,减少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实现规模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保险公司一心一意办理保险业务。

(三)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我国基金市场与国际接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自由化是未来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国,其金融业的发展必然也将融入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之中。成立保险投资基金是我国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四)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为国内保险公司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保险资金管理队伍,为民族保险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国外保险公司的经验表明,成功的保险公司都应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投资专业人才,通过科学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回报。同时,保险公司良好的资金管理经验和业绩也有利于保险销售业务的发展。

(五)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保险险种创新。保障与投资相结合的保险应成为保险险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一些长期性寿险险种,其主要特点是寿险与投资相结合,使被保险人既可享受寿险保障又可取得投资收益,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如香港北美人寿保险公司的“金牌计划”既是一个终身寿险保单,又是一个简单稳健的投资计划。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式有三种基金,分别为高风险高收益,中等风险中等收益和低风险固定最低收益。

成立保险投资基金,使国内寿险公司开发出适合保户需求的现代非保证型产品成为可能。该产品的特点是:保户利益不事先确定,而是以寿险公司的投资业绩为基础进行调整。现代非保证型产品主要有分红保单和万能保险。分红保单采用较低的预定利率,将利率变动的风险转嫁给保单持有人,当公司收益上升时可以给予保单持有人一定的红利。万能保险是在保证寿险公司规避利率风险的同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建立我国保险投资基金的构想

(一)保险投资基金的设立。

保险投资基金是为满足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而设立的。其基金来源主要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基金。

1、基金的发起人与募集方向。国内主要保险公司应作为发起人,发起人中也可包括专门设立的保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待条件成熟时,也可由一家保险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发行保险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不仅可以从基金中得到稳定的回报,而且可以通过管理基金得到丰厚的管理收入,从销售、赎回基金等业务中获得可观的中介费用。

还可考虑由国内保险公司与国外的投资机构同时作为发起人,这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国外先进的投资管理经验并加以借鉴。在选择国外的投资机构时应选择那些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保险投资基金管理经验,业绩较佳的投资机构。

2、基金的类型。应采用开放式契约型基金。国外的开放式基金是专为保险资金的投资而设立的。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可以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和经营策略而增加或减少。保险公司可以根据需要决定增加基金单位或决定退回基金单位。

从基金开元、金泰到目前为止,我国证券市场已有17只基金,规模已达400多亿元。特别是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市,必然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育和成长产生积极影响,这为开放式基金的设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基金的投资范围及组合。保险投资基金也属证券投资基金,其投资范围主要是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考虑到我国目前保险资金的大部分资金是存银行和买国债,因此在保险投资基金中的国债比例可适当降低,适当增加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比例。保险投资基金的资产主要应是国内股票,同时,应逐步创造条件,允许保险投资基金在海外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这样可以减少投资风险,获得最佳投资组合。

(二)保险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

保险公司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资本金;(2)非寿险保费收入;(3)寿险保费收入。

由于资金来源不同,不同的保险投资基金对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承受能力的需求是不同的。在运用时,既要寻求尽可能高的收益,又要采取适当措施准备应付未来的结构性支付。保险公司为了追求降低非系统风险和收益最大化目标,必然要求投资的广泛性,追求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或者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收益最大化的资产组合。因此,根据经营目标和投资目标的不同,收入型基金、收入成长混合型基金、成长价值型基金及平衡型基金较适合于保险投资基金。

(1)收入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优先股或经常以现金形式分红派息的普通股,以获得最大的当期收入,并使资金本金的风险降至最低。这将使股市上经营业绩稳定、派现较多的上市公司成为首选。

(2)收入成长混合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可带来收入的证券及有成长潜力的股票,以达到控制风险基础上的既有收入又能成长的目的。这类基金一方面投资于能够分配股利的股票,同时又投资于股价波动较小的成长潜力股。

(3)平衡型基金:较成长型基金保守,较以上两种基金又表现激进,能够做到弱市抗跌、强市获利,既保证了当期收益,又兼顾成长。其投资对策较分散,既有成长股,又有业绩稳定的价值类股票。

(4)成长价值复合型基金:类似于平衡型基金,与之不同的是更注重于价值型投资。其投资对象较偏重于价值型股票,兼顾成长类股票。

(三)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法律环境的完善。

第6篇

11月21日,央行宣布从11月22日起,存贷款利率分别下调0.25和0.4个百分点;11月27日,央行召开全国存款保险制度工作电话电视会议,研究部署于2015年1月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行业方面,上海针对保险新“国十条”的细化政策正式出炉,上海保险交易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等热点问题也涵盖其中,有望于2015年正式推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商业健康保险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政策方面,保监会《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立足于健全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机制,鼓励和规范资本工具创新,提高公司资本管理水平;而保监会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号:偿付能力报告(征求意见稿)》表明偿二代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将产品、投资和资本结合起来,大大放开前端投资和产品定价的活性,给予保险公司在合理分配资产、组合产品和投资方面更加市场化的地位。

因此,从投资、业务增速、资本要求这三点分析,2015年都会对保险公司形成向上的推动作用。

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展

从经济基本面和宏观调控政策目标来看,2015年进一步降息降准并非天方夜谭,果真如此,降息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偏于利好,11月21日,央行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机构较为普遍的观点是:这次降息或是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起点,全面降息或是突破目前定向降准这一困局的重要手段,预测未来扩大银行信贷额度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可期,进一步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较大。而此举会使保险公司净资产的浮盈进一步增厚,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有大量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当基准利率下降时,这部分债券的公允价值上升,其中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券价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其价格上升使利润表业绩上升;而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价格上升,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增多,从而使净资产增多。

这种双利好作用可以使用4家上市保险公司债券类资产在公司投资资产中的占比来衡量其影响大小。在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4家上市保险公司中,新华与太保的债券类占比较高,分别达到了56.4%和54.6%。同时,从4家保险公司2014年上半年对自身的利率风险分析中,也可以分析出降息的影响幅度。

由此,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如果基准利率下降25个基点,会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的利润分别增加0.7%、0.1%、0.8%、0.1%,会使净资产分别增多0.4%、0.5%、2.0%、0.8%,其中国寿、新华所受的影响高于太保和平安。

一般而言,在强市场中,保险公司投资资产中的权益类投资导致的贝塔属性势必重新被市场所关注,4家保险公司的权益类投资细分结构为基金、股票和一级市场投资这三类,其中基金投资基本是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占比非常小,因此,主要是基金和股票的投资对投资业绩形成较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对敏感性进行测试,在模拟2014年上半年至今沪深300涨幅为43%的情况下,那么,4家保险公司的净资产增加了20%至30%左右。

那么,贝塔属性对保险公司的业绩是如何推动的?

这里的业绩主要指的是净资产的增长,或者说是浮盈的增多,由于4家保险公司多把权益投资的大部分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此总体看对利润表的影响较小。我们整理出4家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会受股市上涨的影响程度,因为4家公司的权益类重仓股大多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这样的大盘蓝筹股,基于此,我们可以用沪深300指数的涨幅来表示股市涨幅,从年中至今,沪深300指数从2165点涨至3104点,涨幅达43.4%。

太保投资资产中基金与股票的总占比达到8.9%,如果股权投资按沪深300涨幅上涨43.4%,则净资产增厚27%;同样的条件下,国寿投资资产中基金与股票的总占比达到5.3%,则净资产增厚19%;国寿的优势在于其重仓股中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这样的券商股,其股票投资浮盈增幅应大于其他公司;新华投资资产中基金与股票的总占比达到5.1%,则净资产增厚31%;平安投资资产中基金与股票的总占比达到8.8%,则净资产增厚19%。

另一方面,非标资产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从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构来看,非标类资产的占比呈上升态势,平安债权计划类投资占比年中为8.2%,理财产品占比为4.4%;太保债权计划占比为5.7%,理财产品为1.0%;国寿非标类占比为3.01%。保险投资监管政策对非标类的上限规定为25%,显然保险资金距离上限还有较大的空间。

从几类投资品种的收益情况来看,权益类投资的波动性较大,我们假设其投资收益率为10%,定存和债券的收益率基本在4%至5%左右,而非标类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在6%至7%左右,属于回报率较高的投资,因此,随着非标类资产配置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保险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率的升高。

而最新的利好为中国保监会于近日印发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意味着险资投资范围再一次被拓宽,此举表明未来险资将借助创投基金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近2000亿元的增量资金。目前,相关保险机构通过股票、股权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已直接和间接投资中小微企业500多亿元。《通知》后,保险机构将进一步借助创业投资基金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增量融资资金。按2014年10月末保险业总资产来测算,可为小微企业间接提供近2000亿元的增量资金,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由于《通知》对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企业的定义明确,这将极大地拓展险资股权投资范围。明确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创业企业普通股、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权益,创业企业应处于初创期至成长初期,或者所处产业已进入成长初期但尚不具备成熟发展模式,确保保险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通知》将保险资金可投资的股权,由成长期、成熟期企业,拓展至涵盖创业期企业在内的各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股权投资政策布局,增强资金运用灵活性。

为最大限度控制险资投资风险,《通知》对创投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的要求非常严格。根据规定,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历史业绩、管理规模、管理团队、运行机制,以及对基金投资方向、募集规模、分散程度等提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确保保险资金投资市场公认的优质基金,控制总体投资风险。

例如要求基金管理机构具有5年以上创业投资管理经验,历史业绩优秀,累计管理创业投资资产规模不低于10亿元,且为创业投资基金配备专属且稳定的管理团队,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跟进投资机制、资产托管机制和风险隔离机制等。目前符合《通知》要求的这类基金管理机构不到30家。

考虑到创业投资基金所投创业企业的风险特征,《通知》采取强化分散投资的原则,要求保险公司在遵守现有权益投资监管比例的基础上,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余额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2%,投资单只基金余额不超过基金发行规模的20%,同时规定单只基金投资单一创业企业的余额不超过基金发行规模的10%,通过层层分散,充分化解单个创业企业投资失败的风险。

万能险和投连险卷土重来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降息不仅对投资端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会对保险产品的销售环境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保险公司目前分红险的客户收益情况在4%至4.3%附近,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在4%附近,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这样的收益率没有吸引力。以目前招商银行的半年至1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为例,普遍在5%附近,尽管随着保险产品收益率的上行,与理财产品的收益差距在缩小,但1至1.5个百分点的差距仍然存在,而且这是在不考虑保险产品的长期限的基础上的对比,降息会使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情况下行,但此次降息并不会使保险产品的销售有显著提升,但它代表了一种趋势,即保险产品的销售环境在逐渐改善。

最近两年,各保险公司在“回归价值、回归保障”的政策指引下,规模增速已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指标,重视个险、重视期缴的效应正在形成行业共识且将持续。

在普遍加大对个险渠道的重视和投入的基础上,寿险公司更重视期交产品,2015年将不会再出现依靠高现价产品冲量的情况,从保费增速来看,目前月寿险保费增速在15%左右,预期2015年增速将继续得到修复,并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而随着公司投资收益率的上升,存在一种可能,即保险公司可以给予客户更多的回报,万能险、投连险再一次被消费者所关注,从而形成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共同促进保费增长的局面,而不是目前仅靠分红险一木独撑的困境。

从2014年寿险保费增速的分析来看,一季度,由于保监会和银监会于2014年1月16日共同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新规于4月1日实施,因此,各保险公司银保渠道为了全年业务的完成,在开门红时使用高现价产品进行了冲量,整个一季度的行业寿险保费增速达到了44%,这一效应造成了2015年一季度寿险保费增速的基数较高,因此,预期银保渠道可能出现负增长,而寿险整体保费增速较低。但脱离一季度的扭曲效应之后,我们预期寿险保费增速仍会走在一个持续修复的趋势上。

从月度寿险保费增速来看,2013年和2014两年,月度寿险保费增速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修复状态,月度总保费增速都达到了15%左右,其中的个险新单保费增速更高于这一整体水平。回顾上一轮牛市初期的2006年和2007年时的情况,寿险月度保费增速也是在20%左右,所以,目前的寿险保费增速已经可以逐渐被市场所认可。

目前寿险行业的重点产品仍为分红险,占整体行业保费的70%左右,但随着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的提高, 2015年这一趋势可能会出现改变,即分红险一条腿走路的局面有可能扭转。由于投资收益率的上升,公司给客户的回报会提高,万能险、投连险又再次成为主力产品,改变目前分红险独撑大局的态势。

2006年和2007年,由于投资收益的积累,保险公司有了大量的浮盈,从而可以给客户提供较高的结算利率和账户价值,2007年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曾高达6%左右,当时万能险与分红险的市场份额相近,两种产品的同时销售促使当时的寿险保费处在一个较高的增速水平上,在2007年后半段至2008年,保费增速达到了50%以上,从而使市场对保险股的认可度大幅提升。

目前情形已具有上一次两种产品共同发力的前期基础,尤其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在上升。未来趋势是先从小的寿险公司开始,重新在市场上推进万能险的销售,大公司再跟进,从而使分红险、万能险共同成为主力险种。

分红险和万能险保底利率的利率市场化尚没有进行,目前分红险的定价还是维持在2.5%,按5%的投资收益率计算,给客户的回报在4%至4.3%左右,公司的利差在1%左右,而万能险的利差通常在1%至1.5%左右,所以万能险的盈利性能至少目前不弱于分红险。

2009年至2012年,除2010年有短暂修复外,寿险行业保费增速呈现明显的弱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层反复提出“回归保障”的口号。2008年12月,时任保监会主席的吴定富在监管会议上提出,积极发展保障型产品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而新会计准则中也对保费中的投资型业务进行了剥离。2011年2月9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引导寿险行业发展风险保障型、长期储蓄型的业务。

但之前提的“回归保障”的口号仅是寿险行业在资金投资回报率较低时的一种权益之计,当回报率上升,万能险的特点是每月公布结算利率,对市场较敏感,投连险每日公布账户价值,这两种产品对投资收益率非常敏感。在投资向好的市场里,由于可以拿结算利率和账户价值来做销售宣传的依据,因此,万能险和投连险的销售情况会好于分红险。

寿险产品对投资属性的依赖已久,而要从保险产品中剔除投资属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从现在向前看,投资属性有可能使万能险和投连险再度归来,从而促进保险行业整体保费的上升。

而最近保监会就《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立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指引保险机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有序合作,这对保险业网络销售渠道是一大利好。

《办法》从经营条件、区域、规则、信披要求以及监管对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约束,核心在于积极引导互联网保障类业务的发展,部分保障类险种互联网销售突破线下网点区域限制;同时严格界定保险公司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的责任和禁止类行为。目前可以突破线下网点限制的险种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和普通终身寿险、家庭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等,通过互联网保险支持简易类产品销售是大趋势。《办法》将规范互联网保险产品销售市场,引导产品向“碎片化”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互联网在促进保险产品规模和件均保费增长上有较大的空间。截至9月,互联网保费收入622亿元,占到总保费收入比重的3.9%。预期年内互联网保费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170%。从数据来看,互联网保费呈现三个特征:1.产险保费规模大于寿险,产险规模约为寿险的4倍;2.件均保费偏低;2013年互联网件均保费536元左右,寿险件(人)均128元,产险件均1989元;3.互联网保费格局与传统格局迥异,2013年互联网寿险排名前5位为国华、泰康、阳光、光大和弘康,产险排名前5位为人保、平安、太保、阳光和美亚。预期未来互联网保险领域会有更为激烈的竞争。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保险销售专业第三方网络平台将有大发展,互联网保险产品碎片化趋势明显。《办法》明确规定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承保、理赔、退保、投诉以及客户服务应该取得相关经营资格,保险公司自建网络平台或者专业化第三方网络平台会有大发展。

目前互联网保险业务主要注重合作的第三方网络平台是销售平台,产品偏重于短期理财业务,后期理赔和客户服务较弱。以淘宝为典范的第三方销售平台后期将提升理赔、退保、投诉以及客户服务能力。契合第三方平台的标准化和简易性,互联网保险产品将具有件均小、期限短、责任单一等特征,保险产品创新和第三方网络平台会共同推动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碎片化”趋势。

偿二代释放千亿资本

保费规模的增长离不开资本的支撑,数据显示,目前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都比较充足,随着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制度(下称“偿二代”)的推进,由于大公司的产品设计更为稳健,投资策略也更为保守,偿二代下资本反而会得到释放,比偿一代下更为有利。

具体而言,在4家上市保险公司中,由于平安通过H股增发,获得29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资本补充,考虑到这一块资本补充后,平安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增加至200%以上;而太保和国寿的偿付能力较为充足,相比之下,新华偿付能力充足率略低。

根据计划,保监会将于2015年中《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至今已经对产险的第一支柱进行了3轮测试,寿险第一支柱进行了1轮测试,总的时间表是计划在2014年底之前,完成偿二代所有的技术标准方案,但目前来看,该时间表应会推迟。

偿二代的大框架如图所示,与偿一代最重视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一个指标不同,偿二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分成了资本要求、风险要求、信息披露要求这样三个支柱,其中第一支柱资本充足要求大致等同于目前的偿一代偿付能力,但在实际计算中,它引入了多项情景假设计算,基本的原则是,对于激进型的公司,其产品包含的保险风险、投资风险更高,其投资的风格更为激进,这样的公司在偿二代偿付能力计算的结果会比偿一代的充足率有所下降,而大公司由于其产品设计更为稳健,投资策略也更为保守,总的来说安全性更高,因此,在偿二代体系中,偿付能力充足率会有一定的上升。

第7篇

投连险加速洗牌

尽管受股市影响,但总体来看,其所受到的冲击仍小于基金、股票市场。细分后发现,即使平均表现还算不错,具体至个别账户,各家收益亦是相差悬殊。这意味着投连险的差异化竞争日趋加剧,业绩出现明显分化,整个市场迎来了一轮洗牌期。

长期跟踪投连险收益走势的国金证券,日前了“投连险2010年第1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股票型账户平均收益为-3.31%,混合偏股型账户平均收益为-2.15%,灵活配置型账户平均收益为-1.67%,混合偏债型账户平均收益为0.13%,债券型账户平均收益为1.08%,货币型账户平均收益为0.27%。而成为投连险抵挡本轮下跌最重要的“利器”在于,保险公司投资管理人大多采取了把握结构性机会、周期性行业的交易性机会。

投连险业绩悬殊背后,折射的是各家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和投资能力的差异。事实上,不仅是业绩决定成败,渠道和诚信等因素也决定着保险公司今后在投连险市场的发展轨迹,唯有同时具备以上因素的保险公司,才能在投连险市场继续保持高歌前行。

万能险利率下滑

根据各家保险公司公开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显示,目前,绝大多数保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低于4%。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个人万能险年化结算利率保持在4%,太平洋人寿保险万能险年化结算利率为3.85%,联泰大都,会的万能险结算利率约在3.85%至2.5%之间;中德安联各类万能险结算利率保持在2.6%;太平洋安泰万能险结算利率从3.7%至2.25%不等;海尔纽约人寿万能险结算利率约为3.70%。

表面上看,万能险结算利率的下调,促使部分中资保险公司计划暂停万能险产品的销售。但实际上,直接导致保险公司冷落万能险的是,新会计准则对万能险保费十算方式的改变。

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万能险具有平滑保险公司历史投资收益的功能,万能险收益相对稳定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年轻人而言具有较高的长期投资价值。保险公司单纯为追求扩大市场而放弃万能险的做法,尚需考量。

分红险领跑市场

除了资本市场低迷、万能险等投资险种受拖累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是助推保险公司放弃万能险改推分红险的重要因素,分红险无疑成了今年各家抢占市场的利器。保险公司推出分红险新品的同时,还将“卖点”集中到了提高分红水平上,这也是业内公认的提高分红险保单吸引力的最直接的方法。

据了解,今年国寿、平安、太保的分红数字分别接近5.5%、5.3%、6%。而在去年,国寿、平安向分红险客户回馈的这一比例约在3.5%-3.6%、4.5%―5%。

两年之间的迥异,主要来自国内权益市场的变脸。按国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分红险账户影子表现的三巨头2009年总投资收益率指标均现正增长,国寿、平安、太保分别为5.78%、6.4%、6.3%。

第8篇

【关键词】机构设置;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09-01

一、缅甸投资保险机构的设置

(一)基于商业公司的模式设置缅甸投资保险机构

基于商业公司的模式设置缅甸投资保险机构会有以下两个优点:第一能够更切合企业的需求提供相关的险种,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在于业务运作过程中的灵活机动性,而政府设置的保险机构其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官僚风气浓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其保险险种的设置主要是政治风险。而商业保险公司则克服了政府保险机构的缺陷,其主要的目的是营利,所以在设置缅甸投资保险险种时,会主动全面的了解缅甸投资企业的需求,甚至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某一个险种。

第二,商业保险公司运作能够帮助企业在缅甸的投资顺利进行。经营缅甸投资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应当由国内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多家经营。各个保险公司建立风险信息网络,可以由几家公司在缅甸共同设立分支机构,关注缅甸投资环境,了解缅甸的投资风险状况,当企业因向缅甸投资需要投保时,能够向企业提供可靠的风险数据。当一个企业向缅甸投资进行保险的投资数额过大时,多家保险公司经营缅甸投资保险业务可以实行分保险和转保险,从而保证发生损失的情况下及时赔付。

(二)保险机构设置原则

我国对缅甸投资保险机构应当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并结合域外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与缅甸的主要投资项目及缅甸实际情况来设立。具体有以下原则:

(1)政府扶持商业运作为主原则:单纯的海外投资保险应当是一种政府承担行为,当海外投资发生政治风险时政府能够出面帮助企业渡过风险。政治风险的发生可以依靠政府机构进行保护,这种情况下的保险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也不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面对缅甸的一般商业保险不完善的情况,我国建立的缅甸投资保险应当涵盖一般商业风险,运用政府的实力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将缅甸投资保险市场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一部分资金来自政府的投入,另一部分资金来自企业的保费和保险公司自身资金,减少政府的负担,促进商业保险公司盈利,更多的缅甸投资公司能够得到保险,这样才能够良性循环发展,为企业在缅甸投资提供保障。

(2)审批与运作相互分离原则。在此原则的指导下,两个机构能相互监督,减少腐败的滋生,保证缅甸投资项目的保险运作安全、准确,同时能够够彻底了解缅甸投资项目的风险系数。在审批与运作分离的情况下,项目的审核要经过审批机构和保险运作机构双重检查,一个机构错误或者遗漏的风险项目,在另一个机构能够得到准确的二次处理。

(3)公司运作原则。缅甸投资保险机构应当是隶属于国内商业保险公司,有自己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国家财政在政治保险业务范围内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的支持,该机构按照市场运作的原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该机构承保在缅甸投资包括政治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收取一定的保险费用,保证机构的正常化运转和营利。当政治风险发生时,该机构取得代位求偿权,依靠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起到中国政府与缅甸政府的中介作用,及时有效的处理风险理赔事务。当缅甸投资发生其他商业风险时,按照一般商业保险的追偿原则,赔偿企业损失并结合缅甸当地的法律法规追偿损失。

二、缅甸投资保险制度的内容设想

(一)承保条件

在承保条件方面,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的缅甸投资项目都可以投保缅甸投资保险,因为该保险设立的目的是要促进缅甸和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因此只有经过政府部门批准的,符合经济发展的项目才可以投保。企业是否符合投保条件,可以投资者和投资项目两方面进行考察。

1 合格的投资者,投资者即被保险人,是指依法设立的在缅甸有投资项目的公司、法人或者企业

具体要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中国国籍、在中国国内有固定住所的公民。(2)在中国境内依照中国法律设立具有或者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企业、合伙等。(3)中国公民在国外设立的具有或者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企业、合伙等,但是其持股必须要达到95%以上。

2 合格的投资项目

我国对缅甸的投资项目应当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缅甸当地的需求符合以下条件:首先项目本身应当符合我国的经济利益目标,有助于增强我国产品在缅甸市场的竞争力,扩大我国投资在缅甸市场的份额。其次项目应当获得缅甸政府的批准,有助于缅甸经济的发展。

(二)保险范围

我国对缅甸投资保险范围应当符合我国对缅甸经济政策,促进两国经济的友好往来,突出缅甸投资保险制度的优势,更好地保障缅甸投资的顺利进行。因此范围不能仅局限于政治风险,其他商业风险也应当包含在缅甸投资保险之中,比如:战争险、汇兑险、征用险、违约险、产品责任险、企业财产险等险种。

(三)保险期限和保险费用

第9篇

本文出自新晨

所谓保险投资机制是指保险投资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包括保险投资的内部组织结构、投资决策原则、风险控制方式等。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现代保险业的两个重要特征,其中保险投资业务已经成为现代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将扩大保险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同时,保险公司收入的增加,将使保险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险费率,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我国保险业如果没有投资收益作为基础,加入WTO后,在承保业务上是很难与国外保险公司进行价格(费率)竞争的。另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和获利可以弥补业务上亏损,维持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1987年英国两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亏损分别为0.64亿英镑和1.08亿英镑,而投资利润为2.04亿英镑和2.49亿英镑,盈亏相抵后,还有不小的综合盈利。从近期国际保险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经从传统的承保收益逐步转移为投资收益,如美国的产险业务自1978年以来连续21年出现承保亏损,主要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

我国保险投资的资金使用率低、投资工具少,使保险投资的收益水平非常低,这限制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为了推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正致力于保险投资环境的改善,丰富和发展保险投资工具,降低保险投资的限制。从近几年来看,保险投资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1998年保险资金进入同业拆借市场,1999年10月同盛基金向保险公司实行走向配售,标志着我国的资本市场向保险公司开放。现在,有的保险公司允许购买基金的比例已从总资产的5%上升到15%。而投资连结保险可以100%进入资本市场购买投资基金。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资本市场将会不断向保险公司开放,我国的保险投资将得到较大的发展。

由于保险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保险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市场的开放,投资工具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资机制的建设,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保证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的协调。

二、保险投资模式和组织结构分类

保险投资模式与保险投资组织结构是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保险投资模式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组织结构。保险投资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集权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分权投资模式。

1.集权投资模式。集权投资模式是与投资决策高度集中相对应的,即统一决策,集中交易。这种投资模式的特点在于投资主体单一,决策机制简单迅速,易于统一管理。但投资决策权的过度集中,使得决策风险增大。

集权投资模式适用于投资品种较少,投资规模不大的市场。但当投资品种较多,资金规模大时,这种模式就不可能进行协同配合、规模投资。

与集权投资模式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是“直线式”的简单组织结构。我国现阶段保险投资一般都是采取这种组织结构。

2.分散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是集权投资模式相对立的一种模式,投资的决策权完全由各个职能部门负责行使,即各个职能部门根据市场的情况自行决定投资工具和投资数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避免决策权过度集中所带来的决策风险。但是,过度分散的决策和投资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与这种模式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式的结构框架。

3.分权投资模式。这是一种介于集权投资模式和分散投资模式之间的一种投资方式。日常性的投资决策由各个职能部门行使。资金管理的总部负责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并仅对在一些重大项目进行投资决策。这种模式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即形成了总部与职能部门两个层次的投资决策主体。与这种模式对应的组织结构为事业部或超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

三、我国保险投资模式的选择

投资模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当前的状况和未来发展速度,采取适当超前的投资模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分权投资模式应是一种重要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决定了保险投资资金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从我国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来看,1998年我国保险深度为1.4%,密度为100元。而同期有的发达国家的保险深度为10%,密度超过5000美元。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保险深度为5%,密度为100美元。可见,我国保险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国保险业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可以利用的资金将会越来越多。

其次,金融市场逐步完善,投资工具不断增加。我国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正不断发展,如国债规模1997年为1898亿元,1998年为2993亿元,1999年为3817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43%。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虽说只有36只,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开放式基金即将推出,定向募集资金也有可能成为保险投资的又一选择。这些都为保险投资提供了多层次的投资工具。同时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投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使保险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另外,对保险投资的限制不断减少。WTO的加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为保险投资的大规模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保险投资模式尽快与国际运作模式的接轨。

因此,保险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工具的多样化客观上对保险投资的决策方式、专业分工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分散决策和专业分工必须建立在统一管理、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因而,采取分权投资模式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四、对基金投资组织结构的的划分

事业制是保险投资的基本结构,事业部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业务的特点来进行。如国债、外汇、实业投资等。由于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较晚,对基金投资业务的划分上,国内保险公司存在一定的差异。现有的划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权投资模式,即成立专门的基金投资部门,负责统一对基金进行投资。在基金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对基金进行深入的分析。另一种是分散投资模式,在基金投资部门设立多个小组,一般是36个投资小组,每组负责对一个基金进行投资。这种模式对基金虽能进行较深入的把握,但人员需要较多,而且划分过细还会增加管理和协调上的难度。为了避免这两种模式的缺点,可以根据基金的投资特征进行设计。

1.以基金管理公司来划分

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有10家,因此,可以划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对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进行投资。这种划分方式有利于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经营思路、投资特点进行跟踪分析。

2.以基金的投资风格进行划分

按基金的投资风格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6类。即积极成长型、稳健成长型、中小企业成长型、资产重组型、优化指数型、科技型。按基金投资风格进行划分,有利于投资风险把握,如中小企业成长型基金的风险相对就高,而稳健成长型基金的风险就相对较低。因此,可以根据基金的不同风险进行资金的分配。在市场热点切换较快时,也可根据市场上不同板块的热点变化,及时地选择相对应的基金进行投资。

[摘要]保险投资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保险投资将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险投资机制,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的投资收益。本文中提出了保险投资的组织结构和风险控制机制。

一、保险投资客观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资机制: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二、保险投资模式和组织结构分类:保险投资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集权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分权投资模式。

三、我国保险投资模式的选择: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分权投资模式应是一种重要选择。

四、对基金投资组织结构的的划分:1.以基金管理公司来划分;2.以基金的投资风格进行划分。

五、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事前风险控制、事中风险控制、事后风险控制。

保险投资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保险投资将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险投资机制,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的投资收益。本文中提出了保险投资的组织结构和风险控制机制。

一、保险投资客观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资机制

所谓保险投资机制是指保险投资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包括保险投资的内部组织结构、投资决策原则、风险控制方式等。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现代保险业的两个重要特征,其中保险投资业务已经成为现代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将扩大保险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同时,保险公司收入的增加,将使保险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险费率,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我国保险业如果没有投资收益作为基础,加入WTO后,在承保业务上是很难与国外保险公司进行价格(费率)竞争的。另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和获利可以弥补业务上亏损,维持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1987年英国两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亏损分别为0.64亿英镑和1.08亿英镑,而投资利润为2.04亿英镑和2.49亿英镑,盈亏相抵后,还有不小的综合盈利。从近期国际保险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经从传统的承保收益逐步转移为投资收益,如美国的产险业务自1978年以来连续21年出现承保亏损,主要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

我国保险投资的资金使用率低、投资工具少,使保险投资的收益水平非常低,这限制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为了推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正致力于保险投资环境的改善,丰富和发展保险投资工具,降低保险投资的限制。从近几年来看,保险投资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1998年保险资金进入同业拆借市场,1999年10月同盛基金向保险公司实行走向配售,标志着我国的资本市场向保险公司开放。现在,有的保险公司允许购买基金的比例已从总资产的5%上升到15%。而投资连结保险可以100%进入资本市场购买投资基金。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资本市场将会不断向保险公司开放,我国的保险投资将得到较大的发展。

由于保险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保险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市场的开放,投资工具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资机制的建设,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保证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的协调。

二、保险投资模式和组织结构分类

保险投资模式与保险投资组织结构是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保险投资模式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组织结构。保险投资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集权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分权投资模式。

1.集权投资模式。集权投资模式是与投资决策高度集中相对应的,即统一决策,集中交易。这种投资模式的特点在于投资主体单一,决策机制简单迅速,易于统一管理。但投资决策权的过度集中,使得决策风险增大。

集权投资模式适用于投资品种较少,投资规模不大的市场。但当投资品种较多,资金规模大时,这种模式就不可能进行协同配合、规模投资。

与集权投资模式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是“直线式”的简单组织结构。我国现阶段保险投资一般都是采取这种组织结构。

2.分散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是集权投资模式相对立的一种模式,投资的决策权完全由各个职能部门负责行使,即各个职能部门根据市场的情况自行决定投资工具和投资数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避免决策权过度集中所带来的决策风险。但是,过度分散的决策和投资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与这种模式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式的结构框架。

3.分权投资模式。这是一种介于集权投资模式和分散投资模式之间的一种投资方式。日常性的投资决策由各个职能部门行使。资金管理的总部负责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并仅对在一些重大项目进行投资决策。这种模式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即形成了总部与职能部门两个层次的投资决策主体。与这种模式对应的组织结构为事业部或超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

三、我国保险投资模式的选择

投资模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当前的状况和未来发展速度,采取适当超前的投资模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分权投资模式应是一种重要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决定了保险投资资金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从我国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来看,1998年我国保险深度为1.4%,密度为100元。而同期有的发达国家的保险深度为10%,密度超过5000美元。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保险深度为5%,密度为100美元。可见,我国保险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国保险业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可以利用的资金将会越来越多。

其次,金融市场逐步完善,投资工具不断增加。我国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正不断发展,如国债规模1997年为1898亿元,1998年为2993亿元,1999年为3817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43%。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虽说只有36只,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开放式基金即将推出,定向募集资金也有可能成为保险投资的又一选择。这些都为保险投资提供了多层次的投资工具。同时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投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使保险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另外,对保险投资的限制不断减少。WTO的加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为保险投资的大规模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保险投资模式尽快与国际运作模式的接轨。

因此,保险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工具的多样化客观上对保险投资的决策方式、专业分工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分散决策和专业分工必须建立在统一管理、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因而,采取分权投资模式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四、对基金投资组织结构的的划分

事业制是保险投资的基本结构,事业部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业务的特点来进行。如国债、外汇、实业投资等。由于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较晚,对基金投资业务的划分上,国内保险公司存在一定的差异。现有的划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权投资模式,即成立专门的基金投资部门,负责统一对基金进行投资。在基金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对基金进行深入的分析。另一种是分散投资模式,在基金投资部门设立多个小组,一般是36个投资小组,每组负责对一个基金进行投资。这种模式对基金虽能进行较深入的把握,但人员需要较多,而且划分过细还会增加管理和协调上的难度。为了避免这两种模式的缺点,可以根据基金的投资特征进行设计。

1.以基金管理公司来划分

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有10家,因此,可以划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对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进行投资。这种划分方式有利于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经营思路、投资特点进行跟踪分析。

2.以基金的投资风格进行划分

按基金的投资风格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6类。即积极成长型、稳健成长型、中小企业成长型、资产重组型、优化指数型、科技型。按基金投资风格进行划分,有利于投资风险把握,如中小企业成长型基金的风险相对就高,而稳健成长型基金的风险就相对较低。因此,可以根据基金的不同风险进行资金的分配。在市场热点切换较快时,也可根据市场上不同板块的热点变化,及时地选择相对应的基金进行投资。

五、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本文出自新晨

风险控制是现代金融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事前风险控制、事中风险控制、事后风险控制。

1.事前风险控制就是避免事故或损失的发生,这种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有:建立防范风险的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建立防范风险事故发生的机制主要包括:一是组织控制。就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制衡。美国的组织控制一般设有:投资决策部门、交易执行部门、结算部门、风险控制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监察稽核部门。我国的保险投资要在决策部门、交易部门、清算部门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监察稽核部门。同时,逐步建立分散决策、统一交易的投资体制。二是操作控制。包括投资限额控制、操作标准化控制、业分隔离控制。三是报告制度。临时或定期向风险控制部门及上级部门报告。四是违规行为的监察和控制。包括设立基金投资限制表、员工行为的监察等。五是建立投资的内部会计控制。这是保证交易正确记录、会计信息真实、完全、及时的系统与制度,主要是为了避免人为篡改或大意疏漏造成的记帐不实或定价不合理而导致的会计信息不准确。

(2)风险的预警机制是发达资本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VAR方法、SA方法等。我国由于资本市场还不完善,难以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因此,进行定量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建立定量分析模型,这是保险投资的重要分析基础。

2.事中风险控制就是在事故或损失发生时,避免损失过一步扩大的一种机制。在保险投资中主要是建立并严格执行“止损制度”。

3.事后风险控制就是在事故发生后的各种补救措施。由于保险投资的主要风险是证券投资,因此应制定相应补救制度,如明确规定补仓的条件、可以补仓的数量等。

[摘要]保险投资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保险投资将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险投资机制,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的投资收益。本文中提出了保险投资的组织结构和风险控制机制。

一、保险投资客观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资机制: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二、保险投资模式和组织结构分类:保险投资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集权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分权投资模式。

三、我国保险投资模式的选择: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分权投资模式应是一种重要选择。

第10篇

    拓宽保险投资的渠道

    无论是从国际经验看还是从中国保险业本身的需求来讲,进一步开放投资渠道以及投资证券化必定是中国保险投资的趋势,而且保险投资渠道的进一步开放能够促进各保险公司投资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结合中国当前国情,可以首先考虑对保险资金开放以下投资渠道:

    1、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2、保险定向募集基金;

    3、作为机构投资者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部分资产;

    4、进行非普通股的权益投资,例如参与国有股减持和法人股认购;

    5、直接参与股票市场;

    6、参与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7、参与组建设立证券投资基金;8、外币资产投资。

    对于以上投资渠道开放建议,需要特别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同业市场结构、树立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地位,以及帮助保险公司处理短期资金均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主要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均已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主体的基本标准,且主要保险公司均已是银行间同业市场债券业务成员,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技术设施等成本低廉,因此主要保险公司已具备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资格标准。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即能丰富市场短期资金供给源,又能为保险公司处理短期资金提供一个更好渠道,给保险公司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现有成员都带来好处。

    第二,保险公司发起设立定向募集基金并委托给合格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是股市和保险投资的共同要求,并能产生多方共赢。

    由保险公司作为发起人设立保险定向募集基金,既能根据保险资金的特点量体裁衣设计投资方案从而解决保险资金迫切且特殊的投资需要,又可以解决中国股市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重大历史课题。另一方面,由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保险定向募集基金并由高素质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本无障碍。

    第三,参与国有股减持和认购法人股的投资方式与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的运用要求非常匹配。

    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后续性的明显特征,对于资金运用的流动性要求不高,因此比较适合中长期的战略投资。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介入国有股的减持工作,将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起到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使机构投资者股东比重加大,间接地通过股东大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同时,机构投资者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影响力提升,使得企业管理层更加关心企业长远利益,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体现。再者,保险资金介入国有股减持可以成为对证券市场冲击的减震器。保险资金的长期负债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特别注重长线的投资回报,不会盲目追求短期收益,甚至还可以根据国有股减持的需要锁定三至五年的流动期。与参与国有股减持类似,保险资金认购法人股也能起到深远的影响并产生多方互赢格局。

    第四,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是急需的也是可行的。

    中国股市近十年来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基本上达到了年均22%-30%,这一高回报投资领域不允许保险资金进入会使保险资金面临相对贬值的危机。而且近期中国正面临着强大降息压力,现有保险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和债券资产都将面临缩水风险,而利率下降并不会给股票投资带来负影响,因此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是非常急迫的,只有直接投资于股市方能合理进行组合投资获得高额回报并有效规避利率风险。另一方面,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也是可行的。发达国家过去30年的经验表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对保险公司和股市都极有利。在国际上保险公司是股市长期资金主要供应者,也是股市主要机构投资者。以美国为例,1999年美国人寿险公司资产中有55%为有价证券,且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回报率高达14.4%。而中国股市经过十几年发展,市场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游戏规则也逐渐明朗,尤其是经过监管当局的持续监管和规范,股市系统性风险不断得到释放,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时机日趋成熟。同时,保险资金参与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以来的表现也证实了保险资金确实是理性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这样的长线理性投资者直接入市有利于消减股市投机气氛。

    第五,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对推动国家基础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增加保险业收益、支持保险业发展均有长远积极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经济发展起飞阶段,各项建设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均须大量长线投资资金支持,同时这些投资项目也具有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而保险资金正具备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的特点,与大型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的资金需求正好匹配。保险资金投资于一些期限长、具有稳定回报的国家重点项目是非常适宜的,能够满足项目与资金的共同要求。

    第

    六、允许保险资金参与组建证券投资基金,能够推动保险业和基金业的共同发展,发挥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应有作用。

    国外着名保险集团几乎都有控股的专业投资子公司,而投资子公司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往往都会通过组建基金公司的方式壮大起来。很显然,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长线投资者及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很适合作为发起人参与组建证券投资基金,而且保险资金经过若干年的投资积累具备了参与组建证券投资基金的能力。从另一方面看,专业投资子公司是大型保险公司进行保险投资的最有效模式,作为独立法人,投资子公司也可以通过兼并或认购等方式参与组建证券投资基金,为保险投资增加新的收益点并促进保险投资的专业化发展。

    第七,建议外币资产的投资运用采取封闭管理方式。目前各公司的外币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建议逐步放开保险公司外币资产的投资限制,首先可以考虑债券投资,可以陆续允许保险公司的外币资产购买中国政府发行的外债、高信用级别国家的债券。鉴于中国目前不允许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因此保险公司、保险监督机构应该与外汇管理局等相关机构共同制定外币资产投资运用的封闭管理制度,以保证投资到期后资产的顺畅回流。

    开放保险投资渠道后的风险管理

    进一步开放投资渠道当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但通过保险公司内部有效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保监会合理监管方案的设计施行,新的投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规避和控制。

    保险公司层次上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于两点,一是建立和贯彻有效的总体风险管理制度,二是实施有力的各投资品种风险控制措施。

    总体风险控制主要涵盖了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总风险限额管理、投资管理架构设置、投资决策管理系统设计、交易流程控制以及保险产品设计策略等方面。

    合理的投资管理架构设置是控制保险投资风险的起点和基本制度保证。从国际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保险投资模式有专业化控股投资模式、集中统一投资模式、内设投资部投资模式和外部委托投资模式四种。经过比较分析达成的认识是:在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集中统一投资模式更符合中国保险业发展要求,并达到投资专业化和规避化解投资风险的双重目标。集中统一投资模式指在一个集团或控股公司下设产险子公司、寿险子公司和投资子公司,产险子公司和寿险子公司的保险资金统一上划到集团或控股公司,再由集团或控股公司将保险资金下拨到专业投资子公司,专业投资子公司分别设立独立的产、寿险投资帐户进行资金运作。与其他模式相比,这一投资模式突出了资金集中划拨和专业投资子公司独立运作这两点,正是这两点使集中统一投资模式具备其他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通过专业化投资子公司形式进行保险投资,市场应变能力强,专业化发展能提高保险投资收益;其次,集中划转资金可以形成资金的大规模统一运作,有利于进行组合投资防范风险、提高收益并实现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健经营目标;最后不容忽视的是,集中统一投资模式与产寿子公司资金直接划拨给专业化投资子公司的单纯专业化投资模式相比更能加强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与投资子公司的联系、增强集团或控股公司的控制力,这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保险业是尤为重要的,它能够有效贯彻保险公司的品牌文化、提高保险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在面临WTO带入的大批外资保险公司面前这一点更显重要。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资产负债匹配模式的应用是总体风险管理制度的具体深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现代保险投资运作中常被采用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充分考虑负债和资产特征(期间、成本、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和投资战略,使不同的资产、负债在数量、期限、成本、收益、流动性方面彼此对称、匹配,以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综合收益水平。利率敏感性分析是资产负债匹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通过利率敏感现金流量分析模式进行,且由于数据分析与评估的复杂性,一般利率敏感性分析需借助专用计算机软件模型进行。而久期管理则是实现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途径。久期管理以久期(Duration)、凸性(Convexity)为工具,通过测量保险公司现有及未来资产、负债的久期、凸性并作比较,对资产、负债的期限、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将利率对于资产、负债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各投资品种的风险管理措施则是更为具体的风险管理手段,针对不同投资品种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措施,主要目的是防范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另外,在保险公司层面的风险管控上,还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

第11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不稳定状态,2006年牛市强劲,但2007年末火热的股市开始遭遇寒冬,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使我国投资市场雪上加霜,2009年以来股市是否第二次探底的疑问从未消失。与此同时,CPI指数跌宕波动,2005—2007年全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是1.8%、1.5%和4.8%,呈现总体递增的趋势,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甚至达到了5.9%,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①。然而当今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下,我国的存款利率相当于为负数,给以存款为主的投资者的个人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资产的保值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主要投资于国债、企业债券、大额银行存款协议、证券投资基金、不动产投资等收益相对稳定的渠道,并且保险公司通过汇集众多投保人的资金,积少成多,有利于发挥资金的规模优势,拓宽投资渠道,通过专业管理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因此保险投资具有较强的保值功能。“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就是货币”,黄金是国际公认的硬通货,特别是实物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价值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因此成为抵御经济局势动荡的最后堡垒,也是投资者保值升值、预防通货膨胀的重要选择之一,其在非正常时期的避险作用是其他商品及货币所无法比拟的[1]。

二、保险投资和实物黄金投资的特性分析

(一)投资型保险产品的特性

保险投资是指投保人将资金投资于保险公司以获得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保险公司现有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主要有:分红保险、万能保险和投资连接型保险。所谓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承诺在每个寿险保单年度,在保障保单固有利益不变的前提下,按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效益,将该险种当年经营盈余的一部分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客户的一种保单[2]。投资连结型保险是保额和账户价值随独立账户投资收益变化而变化的保险。一般每款投资连结险都会提供不同的帐户进行选择,帐户区别主要反映在投资领域(如基金、股票、期货、银行存款),账户资金投资比例不同,导致帐户收益和风险存在差异,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同投资选择。万能寿险缴费灵活、保费可调,保险公司为每个保单持有人设立个人账户,保费在扣除管理费、死亡收费等费用后计入个人账户累计,个人账户利息每月进行结算。

(二)实物黄金投资的特性

黄金与股票、期货、债权、外汇并列为世界五大主要投资品种,是构成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投资工具之一。作为金融投资产品,黄金具有品质稳定且质地均匀、无须折旧、转移较快、交易迅速、全球通用变现容易的特点[3]。实物黄金投资是指持有金条、金币以及黄金首饰等黄金实物进行的投资,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以其显著保值避险的特点,能够抵御通货膨胀的冲击。由于涉及到保管成本、鉴定费用等问题,需要买入和卖出的价差相对较大才能获利,因此,实物黄金投资可作为中长期投资的一种。

三、投资型保险产品与实物黄金投资比较分析

(一)投资型保险产品与实物黄金投资的一般比较

以预期收益率来看,从分红保险、万能保险到投资连接型保险,三者的预期收益率是逐步提高的,所以说风险相应地逐步增大。针对通货膨胀风险,投资连结险产品可以设计独立、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的基金账户,供客户选择使用。但它与股票市场紧密相连,保单持有人承担的风险最大,与保守性投资———实物黄金投资的可比性较小。万能保险的投资收益与风险由保险公司和保单持有人共同承担,所以风险性相对较小。但万能保险每月结算利息、交费灵活、可部分退保等灵活特性,使万能保险投资的流动性要求很高,而与通货膨胀关联的资产多数流动性并不强,因此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很难通过万能保险实现与通货膨胀相关联,在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方面,不能与实物黄金投资作比[4]。分红保险的投资渠道收益相对稳定、风险最小。当投保人面临通货膨胀时,其损失可以由分红来补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货膨胀的冲击。综上所述,分红保险与实物黄金投资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二)分红保险投资与黄金投资的比较分析

1.收益来源的比较。分红保险的收益来源于保险公司承诺的保底收益与红利之和,其中红利来自于该险种的经营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益、死差益和费差益[5]。而实物黄金投资主要通过提金作为保底,对资产进行保值,可以通过买卖价差赚取利润。2.流动性的比较。从流动性来说,分红保险一般是长期性保险,在保险期间,投保人若要退保,则被保险人不仅不能获得保障,退保金额也将小于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在这种情况下,投保人的投资将无法实现保值,所以说投资分红保险的资金流动性较差[6]。虽然实物黄金投资也是长期性的投资,但是“金银天生就是货币”,因此实物黄金在市场上的变现能力比分红保险强。3.投资费用的比较。由于分红保险首年手续费几乎高达所缴纳保费的30%,续缴保费的手续费为续缴保费的5%。而实物黄金的费用主要为交易佣金0.2%和大约200元/年的保管费用。总体来说,实物黄金投资的投资费用比分红保险低。

(三)分红保险投资与黄金投资的实证分析

第12篇

(一)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基金投资是国际上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通常方式。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8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迅速发展。基金的卓越表现深受发达国家的成熟保险业的青睐。基金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避免或减少投资风险,同时由于基金的投资方式将以国债、股票等证券投资为主,从而使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较强的流动性和较高的收益性,这恰恰与保险资金的运用特点相一致,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投资基金经营稳定,收益可观,一般来说,基金风险比股票低、收益比债券高。例如,香港股票基金回报率,1991年为40.5%,远东认股权证基金回报率为37.8%。而且基金上市后,还有可能获得供求差价。

(二)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实现保险资金集中运用,专业管理。通过设立保险投资基金,同时设立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把各家保险公司的资金相对集中运用,减少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实现规模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保险公司一心一意办理保险业务。

(三)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我国基金市场与国际接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自由化是未来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国,其金融业的发展必然也将融入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之中。成立保险投资基金是我国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四)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为国内保险公司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保险资金管理队伍,为民族保险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国外保险公司的经验表明,成功的保险公司都应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投资专业人才,通过科学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回报。同时,保险公司良好的资金管理经验和业绩也有利于保险销售业务的发展。

(五)建立保险投资基金,有利于保险险种创新。保障与投资相结合的保险应成为保险险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一些长期性寿险险种,其主要特点是寿险与投资相结合,使被保险人既可享受寿险保障又可取得投资收益,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如香港北美人寿保险公司的“金牌计划”既是一个终身寿险保单,又是一个简单稳健的投资计划。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式有三种基金,分别为高风险高收益,中等风险中等收益和低风险固定最低收益。

成立保险投资基金,使国内寿险公司开发出适合保户需求的现代非保证型产品成为可能。该产品的特点是:保户利益不事先确定,而是以寿险公司的投资业绩为基础进行调整。现代非保证型产品主要有分红保单和万能保险。分红保单采用较低的预定利率,将利率变动的风险转嫁给保单持有人,当公司收益上升时可以给予保单持有人一定的红利。万能保险是在保证寿险公司规避利率风险的同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建立我国保险投资基金的构想

(一)保险投资基金的设立。

保险投资基金是为满足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而设立的。其基金来源主要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基金。

1、基金的发起人与募集方向。国内主要保险公司应作为发起人,发起人中也可包括专门设立的保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待条件成熟时,也可由一家保险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发行保险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不仅可以从基金中得到稳定的回报,而且可以通过管理基金得到丰厚的管理收入,从销售、赎回基金等业务中获得可观的中介费用。

还可考虑由国内保险公司与国外的投资机构同时作为发起人,这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国外先进的投资管理经验并加以借鉴。在选择国外的投资机构时应选择那些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保险投资基金管理经验,业绩较佳的投资机构。

2、基金的类型。应采用开放式契约型基金。国外的开放式基金是专为保险资金的投资而设立的。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可以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和经营策略而增加或减少。保险公司可以根据需要决定增加基金单位或决定退回基金单位。

从基金开元、金泰到目前为止,我国证券市场已有17只基金,规模已达400多亿元。特别是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市,必然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育和成长产生积极影响,这为开放式基金的设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基金的投资范围及组合。保险投资基金也属证券投资基金,其投资范围主要是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考虑到我国目前保险资金的大部分资金是存银行和买国债,因此在保险投资基金中的国债比例可适当降低,适当增加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比例。保险投资基金的资产主要应是国内股票,同时,应逐步创造条件,允许保险投资基金在海外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这样可以减少投资风险,获得最佳投资组合。

(二)保险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

保险公司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资本金;(2)非寿险保费收入;(3)寿险保费收入。

由于资金来源不同,不同的保险投资基金对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承受能力的需求是不同的。在运用时,既要寻求尽可能高的收益,又要采取适当措施准备应付未来的结构性支付。保险公司为了追求降低非系统风险和收益最大化目标,必然要求投资的广泛性,追求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或者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收益最大化的资产组合。因此,根据经营目标和投资目标的不同,收入型基金、收入成长混合型基金、成长价值型基金及平衡型基金较适合于保险投资基金。

(1)收入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优先股或经常以现金形式分红派息的普通股,以获得最大的当期收入,并使资金本金的风险降至最低。这将使股市上经营业绩稳定、派现较多的上市公司成为首选。

(2)收入成长混合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可带来收入的证券及有成长潜力的股票,以达到控制风险基础上的既有收入又能成长的目的。这类基金一方面投资于能够分配股利的股票,同时又投资于股价波动较小的成长潜力股。

(3)平衡型基金:较成长型基金保守,较以上两种基金又表现激进,能够做到弱市抗跌、强市获利,既保证了当期收益,又兼顾成长。其投资对策较分散,既有成长股,又有业绩稳定的价值类股票。

(4)成长价值复合型基金:类似于平衡型基金,与之不同的是更注重于价值型投资。其投资对象较偏重于价值型股票,兼顾成长类股票。

(三)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法律环境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