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

时间:2022-08-12 05:4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教育

第1篇

0引言

当下我国已经逐渐加快了建设和运营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公益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很多的地方都开始兴建起老年大学。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很多街道社区也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开始创建老年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站在2011年全国开始免费开放,这也为老人受教育,特别是老人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全国文化站的免费开放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免费文化站的项目之一就是艺术培训,这也很好地将文化传播的阵地和平台给有效地搭建起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上,老人都可以免费享受,从而使得社会各界都开始广泛地参与其中,并且对这种做法也进行了高度的肯定和赞誉。

1以人文本,按照一定需求进行施教

在我国的成人艺术教育中,最为特殊的就是老年艺术教育。因此,在对老人艺术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结合老人的自身需求进行合理的施教。在对其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适应这种需求,还应该充分体现“老有所学”的这一传统文化目的。不能够将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艺术教育混为一谈,要将两者合理区分开来,从而促使老年大学的教学目的得到有效落实。例如,在对老人进行声乐专业教学的时候,可以在班级的创设上创设声乐入门、声乐演唱、声乐研修、声乐表演、合唱、KTV等诸多声乐方面的班级,让没有基础的老年学员从入门班开始先进行学习,不断学习,不断晋升,直至升到研修班。针对一些有基础的学员,还可以让其根据自己的综合水平进行自主选择,从而让其得到相应的学习。这种方法也能够很好地解决学员之间参差不齐的基础需求。而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一些学员喜欢的风格以及各种时代的难易音乐,合理地运作这种音乐内容来有效辅助老人的艺术教学,从而让老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疲惫,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越感兴趣也就更好地加强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从老年人的角度上去思考,争取在教学内容上达到量身定做的效果,使其能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下得到不断提高和进步,从而很好地使学员的唱歌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而在教学的方式上,则可以采用很多的边唱边学的教学方法。例如,运用集体合唱结合独唱再联合老师示范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员在演唱模仿中对发声的方法进行有效学习,从而使其很好地掌握演唱的技巧,促进其在歌唱艺术上不断提高。此外,学员还可以参加一些音乐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2以艺术规律为基础进行专业化施教

老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中最为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老人教育和其他终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如常规教育,又有着很大的区别。不过,虽然老人教育对学历和证书没有什么追求,但还是应该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课程的建设,对教学以及系统教育也要做到严格的规范,从而使老年人可以学有所值,学能所用。例如,在进行钢琴、二胡、长笛等器乐专业的教学上,不应该随便选择教学内容,而要从乐器教学的规律上进行教学,以基础练习曲为起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下去;在对老年人的学制管理上,也不应该设置期限,要结合老年人对器乐的兴趣和学习进度来设定年限,可以让其学习一两年,也可以让其学习个七八年;而在班级的创设上,应该从专业院校的器乐教学方式上进行创建和学员施教,不要设立大班,只开设几人或者是一对一的课堂教学,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得到老师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在对老年人的教学方法上,应该对每个人进行单独的示范,手把手地对每个学员进行教学,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保障;在器乐专业的技巧方法学习上,还应该注重学员的乐理知识和欣赏名曲的关注,对学员的理论水平和鉴赏能力进行有效提高;此外,在一些钢琴、电子琴等需要五线谱的器乐学习上,还应该加强学员的五线谱知识,利用这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先从基础教起,再逐步往深处教学,循序渐进,从而让每一个学员都有所收获,既丰富了学员的艺术知识,也能很好地做到寓教于乐。

3重视教育成效从而创新活力,回报社会

老人大学中学员对各种艺术的学习和艺术类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异。艺术类的大学生学习艺术是为了未来的生活,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生活机能。而老年学员最开始学习艺术专业的目的也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培养情操,也有一些是为了圆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等。老年学员大多都有着很大的年龄,他们生活的年代是在40、50年代,感恩祖国和回报社会这些情操在他们之中都普遍存在着,对老有所为和回报社会的活动也非常重视和关注。因此,他们延续教育的成效,利用老年大学的平台来进行自我展现,都是在创造合适的机会,从而可以很好地回报社会。例如,在我国江苏省某老年大学中,对老人的普及性和广泛性都非常的关注,在为众多老人创设了学习平台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教育的效果,在多年中先后成立了“春之声”合唱团“、夏之恋”舞蹈表演队以及“冬之情”管乐队等,通过各种的活动形式,有效地鼓励了学员学以致用,也做到了很好地回报社会,得到了众多学员和社会的高度肯定。

4总结

当下我国老年艺术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还没有很好的经验可以用来参考。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总结和研究,才能使我国的老年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缓解我国老龄化的趋势。

作者:李芳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

第2篇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名誉校长,部分离退休县级老领导任校长、副校长,组织、老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况,及时解决老年教育工作新问题,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把老年大学3万元办学经费纳入预算,按期拨付,临时性大型活动所需经费随报随,不断加大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解决办学场所、办学设施等问题。目前学校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装有2台3匹柜式空调,配备了影碟机、录像机、电视机、卡拉OK等教学设施,设有保健室、阅览室、接待室、活动室等辅助设施。

三是师资配备到位。以学员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不断扩展教师的选聘渠道,加强后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从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县中医院、县一中、县文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聘请26名有专业特长、热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学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教师,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

二、强化工作措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到“三个突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多样性。一方面,坚持将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据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拓展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娱乐活动等教学内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在教室设立模拟法庭,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学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合理性。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英语、老年保健、老年体育、书画、盆景、音乐等八个专业课程。其中,保健、书画、盆景等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专业,开设“提高班”课程,同时增设英语专修班、电脑专修班、文艺专修班,既满足了老年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学员“提升自我”的愿望。

三是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先后组建了盆景、摄影、绘画等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以教学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老年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社会教学的延伸,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1至2次。近年来,先后参观了县内重点工程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北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石花镇参观了重点企业、五山镇参观小康村建设、承恩寺、襄阳古隆中、枣阳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内乡等20多处。

三、强化创新意识,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创新贯穿于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形势报告会、理论辅导班,对离退休干部进行正规、系统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老同志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党的*召开后,及时邀请理论专家进行辅导,发放*报告单行本和学习资料。

第3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264-02

1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

对患者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达到知、信、行,使他们掌握疾病规律,有利于配合治疗,避免或减少诱发因素,防止疾病复发或引起并发症。所谓知:是让患者知道所患疾病的一些知识、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护理要点;信:护士用丰富的知识帮助和指导患者,让患者感到护士可信;行:利用护士的影响力指导患者,让患者将护士宣教的知识付诸行动。

2了解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有利因素

2.1 针对性强:

医护人员可根据病人及其家属对健康倍加珍惜,对所患疾病的知识渴望非常强烈的这种社会心理状态,按照掌握的健康教育基本技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关基本卫生知识的宣传,“因人而异” 地开展健康教育,“对症下药”,达到增强健康教育针对性的目的:。

2.2 高技术优势:

医院的广大医护人员,绝大多数是经过医学院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不仅掌握系统的医药卫生知识,而且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实践过程中直接接触病人及其家属,他们针对病人开展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服务是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人员。而且,他们比较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要求和心理变化,具有进行健康教育的最大优势。

2.3 可信性:

由于医护人员的职业特点,他们在开展医院健康教育时,在传播卫生知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知识性上均具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不容易出技术性差错,加之病人及家属的信赖心理,他们对相应病人及其家属劝导和教育的基本卫生知识和传播的相关健康教育信息深信不疑,容易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2.4 病人相对集中:

有助于病人参与健康教育计划,并且易于按不同的疾病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3健康教育的方法

3.1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简捷、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文化层次低的老年患者更适合于语言教育,其形式包括: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主动形式:护士在给患者做各种治疗和护理时,主动介绍治疗的目的:、药物的作用及有无副作用。被动形式:患者提出问题,护士针对性地做解释。例如:冠心病患者在静滴扩血管药物时,感到头痛而提出问题时,护士就应向患者解释这是因为药物扩张血管所致,减慢滴速头痛会减轻或缓解。

3.2 书面教育:

采取宣传栏、健康教育小册子、宣传卡片等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教给患者自己阅读,这种形式适合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老年患者。

3.3 实物教育:

应用一种模型真实地向患者展示、讲解,教会患者疾病预防方法及自我护理的措施,把本来比较抽象的知识让患者感到直观、具体,易于接受。

4健康教育的技巧

4.1 对不同层次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宣教: 对理解能力强、社会知识丰富的老年人,要提倡患者参与宣教卫生知识新信息;对理解能力差的患者须反复宣教,不厌其烦地教给患者一些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对神志障碍或生活质量很差的患者,要对主要陪护和亲属进行宣教,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2 灵活地掌握宣教时间

4.2.1新患者最关心的是床位位置、病房环境设施等,而危重患者最迫切想知道的是自己的病情是否有危险,这些内容应及时介绍,至于规章制度等内容的介绍可在患者相对稳定以后再进行,在24h内完成即可。

4.2.2在治疗操作和护理中'给患者解释和介绍相关知识,如给顽固性心衰患者静滴硝普钠时'告诉患者此药要避光的理由'因硝普钠遇光易分解'药效降低;又因药物扩张血管的作用强、快,不可随便调节输液速度,不要突然坐起或站立,以免因头部缺血而晕倒。

4.2.3在非治疗和护理时间内与患者进行交谈,联络感情并收集资料,以便系统地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指导。

4.2.4出院指导,应在出院前1~2天内完成,不要等到办理出院手续时才匆忙地向患者进行宣教,老年患者不容易记住,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4篇

一、实行社区老年人教育的必要性

1.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对老年人的观念已经由原本的健康化向积极化转变,不仅要在医疗上保证老年人的健康,还要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我国的老年人大都是退休人士,他们之前的生活都是与相关的工作相联系,社交范围小、生活方式单调,极易在退休后产生心理问题或者精神上的障碍,所以老年社区成了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场所,进行社区老年教育能够切实帮助老年人丰富退休后的生活,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国民的受教育状况不仅看青少年的受教育情况,与老年人的受教育情况也有关系,所以想要实现我国的全民教育,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对老年人进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推动终身教育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近年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行老年教育是必然的要求。终身教育理念认为老年人更应该积极地学习,培养学习的信心,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能够拓展视野、增强信心、充实生活、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使终身教育得以实现。

3.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进行社区老年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推行社区老年建设实际上就是保证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是在教育机会上让老年人实现公平的外在表现。通过老年教育能够让老年人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弥补早年的教育缺失。

二、实行社区老年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宣传,提高对社区老年教育的认识

各级政府和党委要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的宣传,完善相关设施和明确发展定位,引导老年社区教育形成完整的体系。具体的,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到办好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性,理解社区老年教育是推动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提高对老年社区功能属性的认知,老年社区的属性并不只是娱乐和保健。

2.完善机制加强筹划

各级政府和党委要根据老年社区的特点组织好相关的部门之间的合作,明确其职能和责任,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共同推动老年社区的建设发展。首先要完善社区老年教育的组织机构,建立社区老年教育协调小组,梳理好与各方之间的关系,实现社区老年教育的统筹协调,推动相关服务和活动的展开;其次是制定社区老年教育的规划,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社区的实际建设情况科学地进行统筹规划,并纳入地区发展的总规划之中,使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有理可依、有章可循;再次,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把老年社区的建设情况纳入政府的工作考评之中,以推动老年社^建设的顺利进行;最后,要加强教育管理,社区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管理,建立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发展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切实提高社区的教育质量。

3.加大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投资力度

政府要把社区老年教育也看作民生服务的一部分,将其纳入民生建设的一部分,纳入政府大的工作之中,切实提高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要把老年教育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专项资金的形式推动老年社区的建设;引导和借助社会资金推动老年教育,要在民间积极集资来为老年教育提供资金保障,政府同时要对老年教育的相关建设和工作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确保老年教育建设的稳定发展。

老龄化已经成了我国当前的主要人口问题之一,老年人的数量增加,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老龄化的问题上思想不断创新,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态度,所以对老年人进行教育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是帮助老年人建立正确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第5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国各地老年大学发展迅速,绘画一直是老年大学中的主要课程之一,而长期以来,绘画专业的发展始终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状态,学员少有创新与风格,且写意国画一支独大,其他画种很难发展,诸次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大力发展素描教学,方可对上述问题有所改观。

关键词:

素描;老年绘画;写生;创作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积极老龄化的政策,在此大环境下,老年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老年教育的诸多专业中,绘画是一门备受青睐、普及率较高的专业。据统计,全国400多所老年大学中,都设有绘画专业,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后,从专业设置、教学大纲到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不少学员学有所成,成为社会上的书画名家。然而,成绩显著的背后也潜藏着许多问题,例如学员造型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创新精神;以及写意国画一枝独秀等,这些已成为制约老年大学绘画专业发展的瓶颈。

一、老年绘画教育现状

多年来,老年大学在绘画教学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以我校(西安老年大学)为例,现有教学班二十余个,学员人数达到五百余人,有很多学员在各种大展中获奖。有多人加入了省市美术家协会。然而,在光辉的背后还潜藏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造型、写生能力不足

绘画是视觉艺术,而视觉艺术就离不开造型,造型是绘画的根基。目前我校的老年绘画教学,普遍存在学员造型能力的不足,这已影响到绘画专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学员不管是临摹书本或教师的课稿,都表现出造型能力的不足。同时,教学还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阶段,课堂上老师画一笔学员画一笔,老师的画风直接延伸到了全班学员的身上,学员作品出现千人一面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学员缺乏写生能力,不能面对生动的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和描绘,学员缺少自我主观的生动感受,结果往往是教师作品的翻版,且容易画僵,画死。“诸画之病,唯有写生可医”。

2.缺乏创作能力

缺乏创作能力也是制约老年美术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学员能够独自创作完整的且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作品,应该是绘画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教授的是自己的笔墨技法,总处在教学过程的初级阶段。不论工笔还是写意、初级班或是高级班,学员更多的是在临习教师或他人的画稿。创作的前提是大量的写生,缺少对生动现实物象的观察与写生,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就无法创作出好的作品来。这样的教学很难培养出学员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学员只能是照猫画虎。

3.油画、水彩等画种的缺失

当前老年大学的绘画专业中,存在着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一支独大的倾向。油画、丙烯、水彩等画种始终是冷门,甚至被挡在了门外。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艺术氛围浓厚,诸多画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早已不是水墨画一枝独秀了,自从油画等西方画种传入中国后,不断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得到了民众的喜爱。老年大学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作为老年文化的前沿阵地,自然也应该敞开怀抱,与时俱进。分析以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绘画教学中长期对素描的轻视,只有加强素描教学,以上问题方可解决。

二、素描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起源于西方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通过透视学、解剖学,使绘画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立体感。起初,素描只是作为创作油画、版画作品前的草图,后来,人们发现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画种。素,朴素,描,描绘,顾名思义,素描就是朴素的描绘。我们通常所说的素描是指借助铅笔、炭笔等工具,通过单色的线条、块面、明暗等手法来表现物象的绘画方法。素描研究的对象是物体的基本形态和一般变化规律,如比例、形状、结构、空间、明暗、透视等,掌握这些是造型的前提条件,因此,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解决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素描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在西方得到重视,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经过文艺复兴后五百多年的发展,西方写实主义美术已成为全人类的艺术瑰宝。东西方无数卓越的艺术家中,无一不是有着扎实的素描功底。

三、老年教育中素描教学的意义

老年大学的素描可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公共基础课来进行设置,一方面是作为一切绘画专业的基础课,重点提升学员的造型能力,并教授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员掌握一定的写生能力,为学习其他造型艺术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是作为油画,水彩等课程的基础课,为学习油画做准备。

1.提升学员的造型能力

基础素描教学首先解决的是造型问题,通过科学而严谨的训练,教给学员正确的观察方法,掌握一定的构图规则,学习掌握线条及明暗表现方法和写生技法,使学员能够较准确的描绘自己想要表现的艺术形象。加大写生在教学中的比重,多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观察自然,描绘自然,只有画者自己首先被打动,创作出的美术作品才能打动观众。

2.增强学员的艺术欣赏力

通过一定的素描技法学习,逐渐渗透形式美法则等艺术理论教学,使学员在学习技法的同时,探究艺术规律,感受艺术美的博大精深,增强学员的艺术欣赏力,树立高尚的审美。吴冠中曾说过“艺术有大小之分,小艺术悦人耳目,震撼心灵”。只有具备了高尚的艺术欣赏力,才有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3.发展油画等不同画种,填补专业空白

通过扩大基础素描的教学,拓宽学员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兴趣,打牢群众基础,逐渐开设更多的绘画课程,健全绘画专业设置,为广大老年学员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选择,也是为学员们的艺术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道路,更为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李晨喆 单位:西安老年大学

参考文献:

第6篇

本文主要分析了发展老年教育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意义,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对老年教育的认识不够,老年教育覆盖面小、发展不均衡,老年教育供给单一,教育内容有限等,对此提出加大对老年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创新老年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社区教育模式、增强老年教育的可及性,拓展当地高校社会服务、向老年人提供老年教育等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老年教育

一、老年教育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意义

(一)发展老年教育的理论依据

我国一直强调老年教育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国家更是强调老年教育问题。具体表现在:1996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提出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要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第三十一条明确提出,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并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2011年国务院编制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总结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老年教育深入发展的部署;2012年全国老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细化了老年教育的规定;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最直接、明确地宣示了老年人的权利,将“老有所学”作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指出“老有所学”是构筑积极老龄化社会的重要路径。

(二)发展老年教育的现实意义

老年人对老年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需求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身心健康、生活适应和社会参与。身心健康是老年人非常关注的,老年人退出职场后的生活重点就是健康问题;生活适应主要是适应退休生活、适应协助子女抚育孙子女;社会参与主要是再次发挥余热、二次创业等。不论是身心健康、生活适应还是社会参与的实现,都需要知识的补充,都离不开教育,因此,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有效路径。

二、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老年教育的认识不够

我国老年教育一直是以离退休干部的老年教育为主的,老年教育政策的受益群体主要是城市、低龄、女性、受教育水平较高的老年人群体,如何将教育对象扩及所有年人,尤其是农村老人、留守老人,如何通过老年教育,推进整体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提升,并最终推进积极老龄社会的构建和实现是关键。

(二)老年教育覆盖面小,分布不均衡

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0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4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8%。而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现有老年大学(老年学校)59711所,在校老年学员6772834人,老年大学人数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只有3.35%。老年大学的入学率无疑是偏低的,大部分老年人都没有被覆盖,老年大学的供给与需求是严重匹配的,老年人的受教育需求远远无法得到满足。另外,从区域分布来看,老年大学的入学率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入学率比例最高的是福建达到13.42%,入学率比例最低的是内蒙古仅为0.37%,二者之间相差高达36.3倍。

(三)老年教育供给单一

当前老年教育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民间企业实施的老年教育非常缺乏,包括企业内部为自己即将退休的员工实施的老年教育和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实施的专业的老年教育,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部门主要是离退休管理部门、街道社区等,市场化水平不高、社会参与度不高。

(四)教育内容有局限

在教育内容上,我国老年教育以健康休闲为主,主要是书法、舞蹈、太极、琴类、瑜伽等,缺少生活实用技能类,如老年人的电脑、智能手机使用方面、隔代教育问题、医疗急救等方面。另外,缺少网上学习资源,不方便老年人接受网络教育。教育内容有限、单一,应该突出多样性、趣味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课程,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对老年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国家要把老年教育放到战略高度,落实老年教育是实行积极老龄化社会(积极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是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而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提高关键是发展老年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贯彻落实“老有所学”的重要途径。其次,国家要真正将老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范畴,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展老年教育,形成多样化的老年教育体系。再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建立以各级老龄委、教委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创新老年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针对老年教育缺口较大的实际,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养老机构、高校等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参与老年教育事业,形成新型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多元化投入的运营模式。这需要改变认识,老年教育的重点应该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或草根教育,文化教育水平和学习能力普遍提高,加上互联网的普及,老年教育大众化势在必行。另外,老年教育应该前移,即在退休前的五年就应该开始老年教育。

(三)发展社区教育模式,增强老年教育的可及性

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九层以上的老人都需要在自己所在的社区养老,在社区开展老年教育是我国开展老年教育的主要趋势。另外,我国老年教育社区化发展基于我国老年人群体异质性强、需求多样、教育支付能力不高等原因,我国60岁老人仍兼具家务劳动承担者、生产者、抚育者等多重社会角色,将老年教育发展的重心下移,由年老大学转移到主要在老年人居住的社区进行,使老年人的生活、学习紧密相连,从而推动老年教育的广泛普及是行之有效的。此外,老年教育在社区开展,同基层为老服务机构,主要是目前各地主要发展的社区日间照料站、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老年活动室等结合起来,结合互联网,开发社区老年教育平台,有效利用现代化通信设施和手段为老年教育服务,有效发挥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作用,能够有效地节约开展老年教育的成本。同时,发展老年教育应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本,开展内容灵活、形式多样、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较低的课程,这是非常重要的。

(四)拓展当地高校社会服务,向老年人提供老年教育

高校可利用闲置的教育资源和老年教师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获取信息、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向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如心理咨询、法律咨询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作者:任素娟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课题名称:

本成果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养老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研究”(编号:L13DJY076)成果;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立项资助的“失独群体救助路径和法律保障的探究”(项目编号:YF15-Q17)课题的一部分;系横向课题“盛世之都商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编号LYHX2012008);“岗位业绩导向的薪酬设计研究”(编号LYHX201200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老年教育;自带设备(BYOD);教学应用;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柳华盛(1979-),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宁波终身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教育技术。

基金项目: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区老年教育模式与推进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编号:G16JY23),主持人:王艳平;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老年教育中新技术的应用和探索――“自带设备”(BYOD)教学应用分析及对策建议”(编号:GH2017383),主持人:柳华盛。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3-0072-05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s)即自带设备,一般指的是用户将自己的移动智能终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用于工作和学习情境中[1]。最早进行BYOD应用的是在一些技术企业中,近年来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普及,BYOD也逐渐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推广,通过个人自带设备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并推进“教与学”模式的改革。

一、BYOD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及障碍

从2010年开始,美国的部分中小学就鼓励师生将个人信息终端设备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从而可以更加个性化地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互动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高校如伦敦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伊利若斯州理工学院等也进行了BYOD的教学应用活动,充分利用师生自带设备开展教学[2]。当前我国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比较成熟的区域,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部分中小学也引入BYOD进行教学活动,但是总的来说数量较少,教学成果不明显[3],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了诸多障碍:

(一)引入BYOD教学应用和我国当前中小教育教学制度不适应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仍逃不开应试教育的桎梏,一切教学活动还是围绕着提高升学率这个中心展开。在大多数学校教育环境下认,中小学教育届仍为个人信息终端设备是干扰教学效果的消极因素,因为有大量的经验和事实表明:放任智能手机和网络进课堂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传统课堂教学难以为继,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等情况[4]。当前绝大部分学校管理者、教师乃至家长对引入BYOD教学是存有疑虑甚至是坚决反对的。

(二)BYOD教学应用所带来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冲突

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很多人认为网络学习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多了一个学习的工具而已,对于基于网络学习的BYOD应用对“教与学”带来的根本性革命缺少认识,对于网络时代学习的理论和研究不足,这都严重阻碍者BYOD教学应用的推广。

(三)对于开展BYOD教学应用,基础教育中有决定权的几个方面:学校、教师、家长都没有准备好

在基础教育中,目前已经有一套相当完善、成熟的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老师习惯在课堂中授课,即便他们使用了先进的教育技术,但是还是基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家长们习惯根据学校的考试成绩、升学率来判断一个学校的办学好坏。如果学校引入BYOD教学应用,那么学校如何保证正常教学管理,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去说服家长接受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我们尚待解决的问题。更何况,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并没有给我们留有试错空间,所以针对BYOD教学,大部分中小学都是保持着谨慎观望的态度。

二、老年教育中引入BYOD教学的优势及内在需求

(一)老年教育中进行BYOD教学应用的优势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教W对象一般指的是60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我国,老年教育是以丰富老年人生活方式为主要取向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更多地是以闲暇教育、康复教育、补偿教育等形式展现。所以它相对于基础教育引入BYOD教学有如下优势:

1.教学目的的纯粹性。老年教育的教学目的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说它来得更加的纯粹,它以老年人自身的需求出发的,追求自身完善为目标。在老年教育中没有一套严格升学体制在限制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更从容地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制定教学目标,更加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

2.教学对象的自主性。老年教育的教学对象是成人,他们有着完全行为能力,可以由自己来决定接受何种形式的教学,所以在开展BYOD教学应用时,只要学校有动力推进,在课程设置时就指明学习的前置条件,完全由学习者自主决定是否参加该课程的学习。

3.老年教育容错性较强,对于教学实验有较强的包容性。在老年教育中,整体教学环境较为宽松,对于学制、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师和学校有着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只要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对于老年教育教学有好处的,我们都可以进行探索和尝试。而且老年群体对于这个社会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洞察力,他们更能容纳对于课程和内容做出的教学改革,更能包容思辨的、争议的学习内容。

(二)老年教育引入BYOD教学应用的内在需求

1.老年群体积极投身移动互联社会的强烈需求。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不管是出于融入社会的需求还是和自身交流的需要,对于移动互联应用都有着强烈的兴趣。有研究表明,老年群体对于把智能终端应用到学习中,并且能在学习生活中熟练使用移动应用的呼声也越来越为强烈[5]。

2.老年群体对于学习个性化的需求。老年教育中的教学对象“老年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学习内容上、学习目的上和其他教育阶段有着鲜明的区别。老年群体对学习有着更深刻的思考、更为独立的想法,所以对学习的要求更为个性化。开展BYOD教学应用,拓宽了教学活动的施教时间、空间和学习者的学习形式、方法,有利于创建提倡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老年教育学习环境。

3.老年群体对减少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的强烈需求。对于处于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中的老年群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熟悉计算机中的软件与系统配置,才能真正进入上课的解决问题环节。由于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对于信息系统环境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经常出现“当场听懂学会,回到家里系统环境一变,马上不知所措”的状况,这些都会导致老年群体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下降。如果引入BYOD教学,那么学习者就可以使用自己熟悉与偏爱的技术手段,即使更换教室或者回到家里都可以快速地进入熟悉的问题解决情境中,提高他们利用技术获取成功的机会,提升老年群体的学习体验。

4.解决当前老年教育投入不足,学校信息化设备缺乏的需求。据国家老龄办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9亿,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鉴于我国国情,目前对于老年教育的投入还不是非常充足,老年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不高,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现象也普遍存在。自带设备降低了政府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开销,同时也可以避免设备更新换代,使用频率不高等带来的资源浪费。政府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校园移动网络环境、教学资源、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上,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老年教育的应用,为扩展老年教育新途径提供更切实有力的支撑。

三、BYOD教学应用特征及其引发的“教与学”变革

在老年教育中采用BYOD教学应用,不仅迎合了老年群体的内在需求、解决了当前老年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困难,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技术和学习内容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将为老年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和特征,并使得老年教育领域中“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老年教育中BYOD教学应用的特征

1.将课堂情境和生活情境相融合,使得课堂教育更加开放和贴近生活。目前,我国在“丰富老年人生活为取向”的老年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能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和兴趣的老年教育课程。BYOD使得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能使用自己的信息设备到课堂教学中,自然将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环境,使得课堂浸润在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利用BYOD应用就现实的问题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同时师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很方便地使用自带设备对于课堂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实践,进一步和生活相融合。充分利用基于网络的自带设备作为学习工具,使得课堂、生活场所的边际更为模糊,课堂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学习空间得以延伸。BYOD教学应用满足了老年学习者的“学以致用”的学习诉求,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老年群体和其他群体的交流障碍。

2.将虚拟学习环境和课堂环境相融合,丰富学习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将学习嵌入复杂、真实和相关的环境当中”,“情境”是构成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认为学校学习处于教室环境中,不利于所学知识向课堂之外的现实环境迁移[6]。在传统课堂中师生处于一种比较单调的学习环境中,传授知识的内容和方式比较抽象和书面,虽然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相应认知能力,但对与能力迁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7]。所以很多老年人由于畏惧应用新信息设备带来的额外认知负荷而放弃学习。老年群体希望课堂能和他们的真实生活、真实问题对接,在课后需要能够将学习到知识很快地在真实的情境中转化应用。通过发展教育技术,使得媒体和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学习环境越来越接近于真实环境,构建“真实的实践情境”,BYOD教学应用是构建这种真实虚拟学习环境的一种途径。借助BYOD可以对移动设备、资源、网络和课程进行整合,将真实的社会环境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在未来的课堂中通过自带设备和VR技术的结合,完全可以现实课堂中展现真实情境或者增强版的真实世界,实现将“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一体化”的理念[8],大大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学习趣味。

3.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扩大老年教育辐射范围,增强老年教育效果。在老龄化社会中,满足老年群体教育需求是国家和政府为公服务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当下的中国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对于老年教育的投入不足,各地各级老年教育机构虽然承担了部分老年教育的任务,仍远远不能满足规模庞大且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对于学习者,通过自带设备进行线下面授学习不仅可以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会如何使用手中的信息设备进行学习、交流、协作,这样在课后的线上学习中就不会有额外的信息环境使用负担,从而提升在线上学习的活跃程度,增强与各学习参与要素的互动,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达到较好学习效果;对于教育部门、机构通过BYOD的教学开展不仅可以解决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带来的设备、人员等问题,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优化线上线下学习的质量,扩大老年教育的辐射范围。

4.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融合,为创建W习型社会提供实践路径。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构建学习型社会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中国社会老龄人口占比日益加重,促进老年群体的学习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在老年教育中开展BYOD教学,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利用自带的设备顺利地完成资源的获取、同伴的交流协作,为老年群体开展非正式学习打下基础,可以进一步提升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使得老年群体有意愿、有途径、有能力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融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老年教育中的优势。BYOD教学不仅促进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有效融合也是创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教育教学模式的途径之一。

(二)老年教育中“教与学”的变革

近年来网络、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教学媒体在达成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最终导致了教学要素的改变――由“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转变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要素[9]。随着BYOD在老年教育中的应用,“自带设备”作为教学媒体要素对其他三要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呈现出上述四大新特征,从而使得老年教育的“教与学”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当前老年教育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和其他教育形式有多大的差别或者说是更为传统(这与当前老年教育所处的地位和老年群体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模式有关),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而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老年学员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这种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没有考虑到老年群体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生理上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普遍退化,精力不足,难以承受高认知负荷的知识灌输;在心理上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成型的人生观,更加注重自我的完善,追求生命的超脱[10],难以认同这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在老年教育中引入BYOD应用,学生可以浸润在在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不仅能激发老年群体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时更有利于情景的创设和知识的获取、保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下,BYOD教学应用推动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的自然转化,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即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并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11]。BYOD从最初的一种信息服务模式应用于教育领域,本身所具有的“用户驱动性、信息设备多样性以及情境的整合性”特征[12]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提供了现实的实现形式。BYOD教学融合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点,并且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一改以往“从上至下”的路径,是下而上的、自发产生的,有着深厚的社会因素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教学变革。BYOD对于“教与学”方式的影响如下图1所示:

在BYOD教学应用浸润的学习环境中,“教与学”从传统课堂中简单地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向了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教师的教学任务由原来的“教学”向“教习”转变。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疑惑的“解答者”,从课堂的“主宰者”变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从“权威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的概念变得更为开放和多元[12]。学生也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个人自主适应性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从事更为深刻的学习活动。

BYOD教学是教学理念、信息设备与技术深入应用以及资源有效整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融合教学中“理论、方法、技术”三个关键因素,对老年教育教学框架产生重大的影响。BYOD应用下老年教育“教与学”框架示意如图2所示:在个人信息设备及移动网络的支持下,教师通过学生分组、问题引导、评价总结、资源开发等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学生通过协作学习、课堂讨论、作业反馈、资源获取等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完成,师生双方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BYOD应用的使用使得老年教育的“教与学”沉浸在“课堂情境和生活情境的整合”、“虚拟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环境整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整合”实现的“情境环境”中。BYOD教学应用为学习者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提供的丰富资源,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十分有利;通过采用自带设备,师生们都可以利用个人移动设备连入学校的无线网络,观察、设计和参与实际操作的仿真实验,从而对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十分有利;在教师的允许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自己的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查找资料或者和同学开展合作(当然教师需要对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何种移动设备进行指导,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对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高尚情操与健全人格十分有利。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增加老年群体的学习机会,探索老年群体的新型学习模式是一项迫切而长远的事业,BYOD教学模式显现的新特征以及它在老年教育中引发的变革,均显示出BYOD应用在老年教育中的强大生命力,为加快我们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教育模式提供一个可靠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12]李卢一,郑燕林.美国中小学“自带设备”(BYOD)行动及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6):71-76.

[2]赵慧臣,杜振良.混合学习理念下“自带设备”(BYOD)教学应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126-131.

[3]霍伊特・汉普希尔,阮高峰.校园BYOD的契机与挑战――中美两国中小学校自带设备应用现状比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4-10.

[4]王竹立.手机进课堂的阻力主要在哪?[EB/OL]. http:///20160712/n458796820.shtml,2016-09-12.

[5]刘华富,李敏.老年人社区教育培训潜在需求与对策研究――基于北京的实证研究[J].成人教育,2016(8):41-43.

[6]顾世民.虚拟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辅助教学模式研究――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集成框架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1(6):59-65.

[7]Tennstedt S L, Unverzagt F W. The ACTIVE Study: Study Overview and Major Findings[J]. Journal of Aging & Health. 2013, 25(8Suppl): 3S-20S.

[8]张志祯.虚拟现实教育应用:追求身心一w的教育――从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与VR教育应用学术周”说起[J].中国远程教育,2016(6):5-15.

[9]王林,蔡圣清.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效果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42-345.

[10]张宇鹏.老年学习者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超越――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理论的探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6):28-31.

第8篇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健康老龄化;审美教育;生命教育

1982年维也纳世界人口老龄问题大会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10%以上或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称为“老年型”国家。我国政府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结果,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8%。这标志着我国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我国社会也相应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呈现出不同于年轻化社会的样貌,也存在着相应问题。整个社会未富先老,给我国社会生活提出挑战。国家也启动了应对人口老年化的战略研究。这些研究既涉及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又涉及其精神生活。因为倘若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能保证充实快乐,长寿对其又有何意义?我们不仅要让辛苦一生的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而且还要让他们健康从容地安享晚年。实现“健康老龄化”﹙healthyaging﹚的目标,就不能忽视老年人审美教育问题。

一、老年人审美教育的意义

审美教育是一种使人成为“人”的教育,其目的就是培养生活的艺术家,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社会与自身。[1]它也是一种人类完善自身,造就完善人格,实现“优美的灵魂”的人类工程学。[2]一般认为,审美教育主要针对青少年,用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促进智力发展。但实际上,审美教育应贯穿一个人的生命始终。老年人同样需要审美教育来调节身心。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老年人从紧张的工作状态到闲散的休养状态,社会角色发生质变,即从国家建设者变为社会旁观者。他们惆怅于地位的失落并怀旧于过去的美好。他们常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消沉与退缩,常因无法重新定位而“捆绑”在别人身上生活,关心国家的时事与政治,儿女的事业与婚姻,孙辈的养育与教育,抱怨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医疗、待遇,还有牵涉家庭中的代际矛盾。如对上述问题不加干预,长此以往,不仅使其负面情绪日益严重,还会危害其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其晚年生活,同时也不利于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为此,需要给予老年人一种更适合的审美教育。这不仅是对终身学习理念的积极践行,而且也是老年人对自身缤纷精神家园的积极彰显。[3]其审美教育更侧重审美感受,期望通过实践性审美体验使其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体会生命的崇高,珍惜生命的历程,丰富生活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他们在感受美的过程中逐渐走出孤独、体会幸福。老年人的幸福感充分体现其精神生活和情感诉求,如何看待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情感诉求是判断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准之一,[4]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二、老年人审美教育的核心问题

老年型国家都很重视老年人再教育。我国也通过法案保护老年人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并积极开展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推行近二十年,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问题。教育受众面有限,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教育理论支持,整体收效不明显。开展老年教育须了解其学习期待,并以此确定教育侧重。老年教育不同于适龄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不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为重,而以充实人生为主。这种体验式教育不注重结果而重视过程。这种学习期待更倾向于审美教育,因其可帮助培养情趣加强生活感悟进而指导老年人从容健康安度晚年。这种强调回归生命本身的感性“大美学”教育主要涉及以下核心问题。

1.对生命的理解

老年人面对的难处会更多,如养老问题、疾病问题、子女相处问题、心理焦虑问题,以及人际关系重组问题等,而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生命衰亡问题。因此需帮助老年人积极理解生命从而摆脱死亡阴影,这样才有助于其身心健康从而让其生命的最后时光活得放心、舒心、幸福、美满,特别是使生命的最后一段也有意义与价值,此之谓“超越生死,夕阳更红”。[5]﹙1﹚对待疾病的看法。老年人生理机能和形态普遍发生退行性变化,动作迟缓,耐力下降,容易疲劳,抗病能力降低。他们在漫长的退休空闲中忍受疾病折磨的同时还时刻担心死亡的到来,很容易发生群体心理失衡。因此,需要引导他们科学地看待疾病。疾病对于任何生命体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科学保健可降低疾病发生,但一旦疾病发生,也不要消极对待,要积极配合治疗。有时,看待疾病的方式比知道如何治疗更重要。目前,社会上很多老年人热衷养生保健。这种珍视健康的态度是正确的,但过犹不及,有些老年人为疾病整日过分焦虑,患得患失,长此以往不利于身心健康,甚至还有些老年人过分依赖养生保健而排斥科学治疗,结果错失最佳治疗时间,造成无法补救的损失。﹙2﹚对待死亡的看法。人人都惧怕死亡,但也深知死亡不可避免。需要帮助老年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并客观看待死亡,从而更加珍惜有生的日子。“向死而生”的心理疏导对于老年人而言不仅是为死所做的必要准备,还帮助其重新认识时间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更加积极地审视自身的价值且更有意义地安排余下人生,从而提高生存质量。人的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并非同步。生前创造的精神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伸自身的生命长度并超越死亡。老年人的审美教育能够帮助老年人注重精神生命,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忘记死亡的威胁,享受生命的美好。

2.对于世界的理解

老年人退出了正常工作舞台,解除了物质束缚,摆脱了功利性追求,重新以赤子之姿直面生命与生活。[6]他们以相对充足的生命自由来接受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对其而言也是一种生命教育。个体对生命意义的把握主要源于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互动,“生命教育”的内涵就是对个体生命存在及其绵延与生活世界之间关系的一种启发。[7]其本质在于让人们处理好人生中“生命与生活的紧张”,正确体认生命的可贵,建立生活的正确态度与目的,从而追求人生的更大价值与意义,终则获得对生命的超越。[8]因此,老年人审美教育就是回归生命本真的教育,是平衡生活与生命的教育,也是协调个体与世界关系的教育。﹙1﹚对待世界变化的看法。老年人退休后易与社会脱节,不能及时接收外界信息,进而不能理解外界行为,对待问题常存偏见。且对新鲜事物不解易引起其情绪波动,很难保持其健康心态积极地生活。为此,需要帮助老年人认识到世界变化属于常态,正因变化世界才进步。老年人也要参与社会生活并适应新变化。当今时代是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体方式都可帮助其获得最新资讯。老年人逐渐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客观积极地面对变化,参与社会生活,逐渐形成满足感与自信心,感觉仍与世界保持同步,从不曾被遗忘。这种心态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2﹚对待周围他人的看法。闲散的家居生活使老年人的日常社交圈子也相应缩小。他们既渴望开展新的人际关系,又担心不能很好融入新社交圈。因而,他们会格外在意他人看法。周围人一句无心的话常令其心情郁闷,甚至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引导老年人客观地看待周围他人的看法。老年人已经走到人生最为从容的时刻,可以更好地体会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不再需要过多在意他人看法。老年人需要客观分析他人所给建议,如果是建设性建议,不妨接受;但如果建议不适合自身情况,也无需过分在意,更不要让他人的嘴和脑影响到自身的判断。生活中常存在一些老年人退休后过分在意与他人比较并且在不断比较中确定自身价值。这种比较会涉及子女的财富地位,自身的身体状况,孙辈的学习成绩,退休后的价值效用以及居住环境的优劣等。这种比较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家庭和睦,还会影响社会风气。为此,需要审美教育,使得老年人放下功利价值回归理想价值,领悟生命的真谛,得到精神的慰藉。他们内心丰盈了,自然不会因周围他人看法而影响自身生活。﹙3﹚对待自身定位的看法。人到暮年,不免回忆,时而满足时而落寞。老年人常困扰于自身的定位,不知该如何总结一生,很多夙愿未酬,心中不免遗憾;往昔地位悬殊,心中难免不平。他们对自身定位常有两种态度:一种觉得不认输不服老,觉得不该早早离岗,许多岗位上的人还不及自己,还有余热不曾发挥;另一种则觉得一事无成,一生碌碌,不再被需要。两种定位都不正确,一种过于自大不可取;另一种妄自菲薄也不可取。老年人应认识到从退休起,人生就进入另一个篇章。过去辉煌也好,蹉跎也罢,总之已属历史,要珍惜的是最后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通过对于老年人审美教育的核心问题的分析,可见老年人的审美教育实质上是种生命教育。老年人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死困惑,减少和消除由死亡带来的精神痛苦,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与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使自己生活得幸福、有价值,也造福更多生命。[9]这种教育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从生理性和自然性的生命个体化为家庭性和社会性的生命个体,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他们审视生命、珍惜血缘、促进家庭和谐,最终帮助他们超越肉体生命获得永恒的精神生命。

三、老年人审美教育的实施建议

老年人经历过人生沧桑,更注重精神追求。当代新媒体时代给老年人的生活带了冲击,对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生命观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影响。而审美教育既包括审美实践技能﹙书法、音乐和绘画等﹚又包括审美体悟,都从不同层面上帮助老年回归生命的本真以更加感性的方式理解生命,发现生命的价值,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改善其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使其健康寿命和独立生活寿命更长。老年人审美教育不仅仅涉及老年人本身,也涉及到老年人的子女,还涉及到整个社会。因此,老年人审美教育需要遵照“个人—家庭—社区—国家”的多元模式来开展。首先,老年人本身要保持良好心态面对人生暮年的生命现实,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发展,扩大社交圈子,克服孤独感与疏离感,客观面对生死疾病问题,发现自身生活乐趣,找寻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以积极的态度打开生命中最后也是最从容美好的一章。其次,家庭要注重老年人的审美教育问题,要充分尊重老年人心理感受并与其及时沟通,保持家庭气氛和谐,时刻关心老年人使其感觉到被需要,并且体会生活的温暖与美好。再次,社区团体要注重社区内老年人的审美教育问题,为其积极提供审美实践技能方面学习和审美感受交流的场所,使其艺术专长和爱好得以发展和延伸,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最后,国家政府要重视老年人的审美教育问题,并且在审美教育目标设定、审美教育课程建构、审美教育活动推广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

作者:张知博 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曾繁仁.审美教育———使人成为“人”的教育[J].贵州社会科学,2008,(12):80—83.

[2]何玉龙.浅谈高校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6):35—39.

[3]王仁.老年学习的真谛:终身学习理念的先行者[J].成人教育,2016,(1):1—5.

[4]黄克岐,魏春华,林良才,陈月华.老年精神需求与老年教育[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4):49—56.

[5]段瑞雪.对老年人开展生命教育的设想[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0):41—43.

[6]杨晨.缺失与回归:我国老年生命教育[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3):17—21.

[7]阎光才.走向日常生活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5,(5):13—15.

第9篇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健康教育

1 评估老年住院患者存在的问题

1.1各种生理功能的减退:营养状况的维持包括神经组织发生萎缩和减少致使精神活动减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听力和视力的减退。骨骼和肌肉系统功能减退导致运动功能的减退。

1.2角色的改变:离退休老年患者,有社会工作者转化为家庭成员,进一步转化为患者,对老年人的心理长生很大的影响。

1.3老年住院患者通常患有多种的慢性疾病和一些急症症状。

2 针对老年住院患者提出健康教育的目标

2.1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弱化患者的角色矛盾。

2.2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

2.3减缓恶化和衰退。

2.4提高生活质量。

2.5身心安适。

3 实施老年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

3.1入院时 入院宣教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主要内容是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如生活制度、探视制度、卫生制度等,及病室人员、环境、工作与休息时间、住院规则,介绍科主任、护士长、其主管医生、护士,我科护士长魏伟注意微笑和亲切的口吻交代老年患者,亲切地称呼其“爷爷”或“奶奶”,我科护士长魏伟制定了一项老年患者入院安全告知书:让老年患者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老年患者防坠床摔倒的注意事项等,并签名表示接受我们的宣教和告知,受到我科老年患者的广泛好评,我科由责任护士入院宣教时进行,采用口头教育或入科宣传本和宣传专栏等形式,向病人提出承诺:您在诊疗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困难和要求,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力为您提供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和生活上的照顾。让每一老年住院患者一入院就有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不感到茫然,很快能适应医院环境,配合治疗。

3.2住院期间 当今,老年患者对是否熟悉足够的有关其健康的信息越来越重视及使其达到健康教育的目标。住院期间有计划地积极采取各方面的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教育形式由浅人深,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健康意识,加快疾病的治愈及提高生命质量。

3.2.1针对病人的病情宣传所患疾病的病因和诱发因素,临床症状等等。使其掌握自己所患的疾病及预防发病的注意事项,能自己较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避免病情反复发作[1]。

3.2.2饮食指导 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用低盐低脂饮食等。指导其家属或陪护注意患者的营养搭配及口感,培养老年患者饮食习惯。

3.2.3用药指导 应告戒患者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告诉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及陪护一些特殊要得的服用方法及服用时间,例如各种降糖的 服用方法及时间,策略地讲清有些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应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

3.2.4向病人解释各种辅助检查,化验的目的和必要性,有利于消除病人不必要的恐惧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告知病人外出检查必须有人陪护。

3.2.5要向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指导病人及病人的家属及陪护在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功能锻炼,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指导其家属和陪护帮助患者的肢体被动锻炼,定时翻身扣背,促进其躯体的血液循环和预防坠积行肺炎的发生。

3.3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在病人出院时责任护士要热情而真诚的欢送病人,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如:活动量适中,饮食合理,坚持服药,配合医生做好用药指导,及康复计划,定时复查等。对一些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入换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按其需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血压,测血糖及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应帮助他们制定适合本人的康复计划,同时,要定期或不定期到医院复查。

4 评价

4.1目标是否实现 健康教育的效果可分为三级。即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以此衡量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一点可以从患者的言语及行为的表现中反映出来。有时候,临床护理的预定健康教育目标有时必须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因而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就有一定的难度[2]。

4.2重审教育计划 对部分掌握和未掌握的患者要分析原因,如宣教的效果是否有碍于治疗、护理、康复,目标是否定得过高,方式是否妥当,一次宣教内容是否过多,重点是否突出等[3],通过重审教育计划,可从中吸取经验,更好的做好今后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之,护理人员要加强自修、自学,把握丰富的知识,除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社会医学、老年护理学、营养学、伦理学、哲学、教育学、传播学以及其他文科学领域,医学新进度等知识,护理工作者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理论及指导完成。把握护患交流技巧,知识灌输技巧,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使老年住院患者在治疗和护理减缓恶化和衰退的基础上能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洁,王玲,岳健.浅谈护理教育方法.西南军医, 2000,04:041.

第10篇

(一)搭建以社区学院为中心的教育服务平台

学院通过整合多种资源,创设多个平台,形成以社区学院为中心,其他培训平台为辅助的辐射式培训网络,以扩大培训的覆盖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各个行政村成立村民学校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原理,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也就是教育要面向社会生活、面向人民大众,把人民大众生活的场所都当成教育的场所,打破传统教育封闭性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乡村老人大多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给集中学习带来了较大不便。学院积极拓展培训渠道,在全镇74个行政村均设立教育点,并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成立了35所村民学校,建成了“社区学院”、“行政村”两级教育网络。办学进村,送教到户,使乡村老年人不出村就能参加学习。学院采取长期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长期班以每月一次定期集中学习为主,短期培训以动态类的如腰鼓、舞蹈等为主,在农闲时间集中培训三五天,以解决农事繁忙与学习的矛盾,把服务老人、方便老人作为老年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归结点。

2.在人口集中行政村成立老年社团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从做中学”的理念,指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即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学院在全镇人口相对集中有一定文体活动基础的乡村成立了18个老年社团组织,秉承“公民就是教师、生活就是教材、社区就是课堂”的教育宗旨,以其非营利性、民间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的特征。各老年社团组织分别由专职教师和学员担任教练,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并鼓励和组织学员以其所长直接为社会开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组建一支来源广泛的师资队伍

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教学质量高不高,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又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学院通过挖掘资源、拓宽路径,建立起来源广泛、结构合理、能满足需求的教师资源库。先后组建了专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特聘教师队伍及“学员”教师队伍。

(三)开设符合乡村老年人特点的培训课程

老年人学习的第一要务不是为就业,更不是为谋求地位,从某种角度讲,老年教学就是一种娱乐教学,一种休闲教学。同时,开设的各类课程要重视融入“乡村元素”,符合乡村老人的特点和需求,着眼于提高社会生活能力。起点低、生活气息浓厚,要易于被乡村老人所接受。现已开设心理干预、农业技术、政法文史、医学保健、音乐戏曲、家政服务等30多个教育项目。

(1)心理干预辅导。采用“流动心理工作坊”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流动心理工作坊”邀请当地的人民医院退休心理医生,深入到各个乡村,以聊天谈话的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辅助,排除心中的苦闷。心理辅导“专题讲座”邀请专职心理医生,针对乡村老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讲课、个案分析等方式,帮助老年人解决心理问题,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农业技术培训。比如开展水稻播种、蔬菜栽培、水果种植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农业技术,增加他们经济的收入,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

(3)文学历史教学。系统有序地扩大老年人的知识面,使他们更善于接受新事物,从而与时代保持一致,展现老年风采,使老年人回家和儿辈孙辈交流的话题更多更生动了,唠唠叨叨的老话少了,在家庭里更受欢迎。

(4)法律家政教学。使老人直接学会相关知识。比如家政课中涉及的家庭关系处理的内容,为老人搞好婆媳关系、爷孙关系等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实现家庭内部的和谐。法律课送教下乡中,教会乡村老人辨别假币,使他们在出售农产品时避免收取假币,增强社会认同感,减少不和谐因素。

(5)卫生保健培训。使老年人改变消极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减少医药费支出,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让老年人的学习生活更有乐趣。

(四)建立多方协作联动的保障机制

乡村老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克服单打独斗的局面,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多层面教育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教育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所属社区具有巨大的教育影响,不论在学习合作和相互支援方面,还是在可能以更深入的方式积极学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方面,都是如此。整个社区应意识到自己要对每位成员的教育负责,或与学校经常对话,或在学校缺乏时,承担起部分非正规的教育工作”。

1.发挥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

老年教育实质上是公益事业,利益驱动少,必须由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进行认真的动员和组织,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有效统筹各种社会力量,使他们积极参与老年教育工作,为老年教育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西周镇老年教育由教育副镇长全面负责,下辖社区教育办公室,协调各项工作,社区学院具体承担教育任务。每年落实专项培训经费5万元以上,从组织上、物质上确保老年教育的顺利实施。

2.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

党支部、村委会是农村的最基层组织,具有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职责。乡村老年教育离不开各行政村的支持,社区学院应积极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组织管理功能。

3.发挥老年大学、老协会、退教协会、文化站等群团组织的教育作用

(1)与老年大学合作,发挥其教育资源优势。老年大学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教育运行模式,学院借鉴其培训内容与管理方式,聘请其专职授课教师。

(2)与乡村老协会合作,发挥其地域资源优势。老协会是每个乡村的群众性组织,对本村的老人情况十分了解,在组织老年活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学校应积极发挥乡村老协会的地域优势,密切合作,确保教育培训的顺利进行。

(3)与退教协会合作,发挥其言传身教优势。退休教师有比较高的文化层次和比较多的空闲时间,学院与退教协会紧密合作,让退休教师担任心理干预教师、娱乐活动教练等,通过他们的言行去影响感化他人。

(4)与文化站、计生办、工会、妇联等合作,发挥其教育活动优势。通过联合举办各类文艺娱乐活动和教育培训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实际生活品质。

二、实践成效

(一)建立了推进乡村老年教育的运行机制

1.形成了“中心辐射状”教育新机制

学院在全镇74个行政村均设立教育点,并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成立了35所“村民学校”,在有一定文体活动基础的乡村成立了18个老年社团组织,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学院为中心,多个培训平台为辅助的辐射式培训体系。

2.架设起多方协作的教育“立交桥”

社区学院利用社区内部各种资源、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资源、社区与社会组织的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广开联合办学之路,构建了一套以当地政府为主导、社区学院为主体、各群团组织及企事业单位相互协作的培训体系,多层面拓宽老年教育覆盖面。

(二)探索了乡村老年教育的基本策略

1.教育过程的人本化

许多乡村老人的文化素质偏低、加之行动不便,学习积极性不高,但个体意识比较强烈,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因此,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要充分维护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情感关系和个性差异,教育过程放低要求,激发参与学习的自觉意识,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

2.教育内容的差异化

乡村老人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的人格特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不同的知识结构,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在教育实践中,应考虑课程分类差异化,做到实用性、普及性、兴趣性相结合,为普通老百姓提供喜闻乐见、切实有效的教育。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功利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既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也有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

3.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社区学院应建立灵活、开放的教育模式,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育时间灵活安排,教育时段长短相间,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同时由于乡村老人同在一个村坊,相互熟悉了解,叫得动、喊得应,学院充分利用乡村老年群体的人力资源,组织乡村老人开展相互教育、相互服务,既有利于推进乡村老年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乡村老人实现自身价值,增进幸福感。

(三)提高了乡村老人的整体素质

1.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据统计,通过教育培训,80%以上的乡村老人在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转变,乱丢垃圾的少了,活动锻炼的多了,整个乡村比原来整洁了许多。

2.培养了健康的个性心理

经过教育培训,乡村老人的精神状态都比以前有了改变。尤其是经过个性化心理辅导的乡村老人,85℅以上改变了自卑、自闭的心理,变得乐观、开朗、自信,善于与同伴交流,相对而言,原来爱钻牛角尖、爱斤斤计较的个性有了淡化,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比原来融洽和谐了。

3.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今已创建学习型家庭200多户,乡村学习型单位20余家。终身学习的观念已逐渐内化为乡村老人的自觉行为。

4.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

第11篇

一、加快普及社区老年教育进程,是一个长远而又紧迫的课题

目前,全国已有26000多所老年大学(学校),学员约230万人,建立了一批规模大、设备好、课程门类全、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高的示范性老年大学,成为中国老年教育的中流砥柱。但是,就老年学员的总量来看,它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72%。尽管城市老年学员入学率略高于农村,但至少有95%以上的老年人没有享受学习与教育的权利。

在城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老年人正从“单位人”(由所在工作单位管理)转变为“社会人”(由社会保障部门及社区管理),他们聚居在杜区,既是新型社区建设的力量,又是社区服务群体中工作量最大的对象。社区不仅要多渠道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基本要求,还要按照“积极老龄化”的理念,鼓励老年人融入时代、参与社会、共建文明社区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很大发展,但人口老龄化仍超前于经济的发展,即“未富先老”已成为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特征和突出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普及社区老年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解决的长远而又紧迫的课题。

二、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利用有利条件,扬优成势

普及社区老年教育,实践证明,应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社区为依托,以街道、社区管理部门为主导,以老年学校为主体,以社区各类资源为支撑,以社区和老年人的需求为内容,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综合素质、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为目的,联合社区各涉老团体,开展多形式的老年人的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的教育活动。

普及社区老年教育的优势在于:

一是能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就便入学的需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新区的建立,许多老年人因考虑交通安全、时间、精力和费用开支等因素,不得不失去到中心校区上学的机会。而到社区老年学校学习,既省时、省力、省费用,又安全方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是社区有较丰厚的教学场地、设备、人才等教育资源可供共享。可以减少政府拨专款兴建或购置、或配备专职教师、管理人员的费用。

三是社区不仅有老龄工作的干部和一定的经费,更有各类老年组织、热心老年工作的骨干和文体积极分子,为办好社区老年学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工作骨干。

基于上述优势,不仅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办起老年学校,实施老年教育,而且对老年学员也可以做到少收费,甚至不收费入学。因此,社区办学,既有充足的资源,又能快速提高办校率、入学率,进而提高普及率,为解决我国老年教育发展“未富先老”、普及率低和区域不平衡等问题,找到了一条快捷发展的途径。

三、加快普及社区老年教育进程需要拓展新思路,探索新途径

普及社区老年学校。既可以为提高老年人素质,发挥老年人潜能,提供服务社会的平台,又可以促进新型社区的建设。这种社区与老年教育的双向服务,为新型社区的建设和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实现社区老年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关注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因地制宜,因需施教。由于不同社区的经济实力、物质条件和老年人品味、爱好等不同,必须从社区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现有条件,利用社区一切可利用的人、财、物等资源为办学服务。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社会活动内容等方面,也要按照所在社区老年人的需要和社区的需要进行安排。只有按照双向需要安排施教和活动,社区老年学校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是依靠社区,建立骨干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管理部门的办学积极性,是建立和办好社区老年学校的前提。不仅在组织上,而且工作经费和活动上都要求纳入社区工作计划,成为社区工作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发现和建立热心老年教育、在社区文体活动中有一定影响的积极分子组成的骨干队伍,是推动社区老年学校教学活动蓬勃开展的持久的推动力。

三是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各级示范校的辐射作用。要提高社区老年学校的管理能力、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示范性老年大学是大有作为的。示范校可以为社区老年学校培训管理人员、教师和专业活动骨干,组织经验交流或通过联合教学和举办文化活动等,来提高和扩大社区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影响力。

第12篇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所建立健康档案的辖区老年糖尿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制定为期6个月的全面健康教育计划,然后评估患者对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变化。结果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得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推广。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率极高,可导致全身血管病变和包括心、脑、肾、眼等多器官并发症[1],有文献报道,我国糖尿病发病率9.7%,并且在逐年上升趋势[2]。多个研究[3-5]显示国内医院血糖控制达标率11.5%~29.09%。老年糖尿病患者会产生认知以及执行功能障碍,易有遗忘、兴趣减弱等[6]。目前主要依靠长期使用胰岛素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病人多为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7-8]。所以如何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有效社区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该问题,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社区健康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糖尿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男39例,女37例,平均年龄(54.2±3.6)岁。入选条件:(1)以往未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2)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3)排除具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对象。

1.2方法健康教育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保持环境良好以及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病人间的交流,安排病人生活;及时发现并消除病人消极的思想;针对不同的患者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心理教育方案,排除患者的忧虑、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特点。(2)饮食教育: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极其重要的步骤,合理的饮食可以有助于患者维持体重和代谢平衡。控制总热量摄入、营养均衡、少食多餐,清谈、少盐少糖、低脂低盐;(3)运动锻炼教育: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肌肉利用糖的能力,有效降低血糖从而减少胰岛素需求[9]。运动治疗可长期维持进行;(4)药物治疗教育:对非住院患者以及住院患者,医师对其用药进行具体的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用药,未经过医生许可,患者不能自己擅自改变使用药物种类或者擅自停药[10]。在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糖,保证控制餐前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5)血糖监测规范: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此方面,应该耐心告知患者掌握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对血糖的监测,可较快地获得患者的血糖信息,对治疗以及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11-12]。

1.3评价方法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知识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运动情况、饮食习惯、自我检测血糖能力、用药知识5个方面,通过患者得分评价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血糖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宣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文化背景的不同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根据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13]。给予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负担,同时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明显降低糖尿病发病率以及并发症和死亡率[14]。社区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拥有一颗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以专业积极的工作方式指导患者的用药、生活以及作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从而延长寿命。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之后,患者掌握知识的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健康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用药知识、自我检测能力五个方面的知识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的病情特点、治疗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具有更深刻的了解,患者只有对病情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血糖控制方面有了更理想的效果,经过健康教育,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显著作用,值得在社区推广。让老年糖尿病患者远离糖尿病带给他们的危害,更好地享受晚年,让辖区内居民更多了解糖尿病,将是我们社区医务人员肩负起的重要使命。综上所述,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得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推广。

参考文献

[3]纪立农,陆菊明,郭晓蕙,等.中国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血糖控制的调查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7):397-401.

[4]何叶,绳宇.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36-138.

[5]方蕾.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76-278.

[6]闫雅凤,侯惠如,杨丽,等.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42-44.

[8]钟珊,季晓辉.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10(1):57-59.

[9]王爱红,许樟荣,纪立农.中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截肢的临床特点及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224-227.

[10]袁晓丹,楼青青,张丹毓,等.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84-86.

[11]马静.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7(23):2169-2171.

[12]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等.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37-740.

[13]朱秀芳.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