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生教育

中学生教育

时间:2022-01-26 23:10: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生教育

第1篇

在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笔者总结和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阳光少年”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阶段,对人对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行为由本能朝着理性和社会规范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有时他们悲伤、消极情绪较重,只见到人生的阴影,看不到生活中充满阳光,总认为生活偏爱他人,却跟自己过不去。如果这些“忧郁少年”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迷恋网吧、自暴自弃等现象,甚至走上邪路。要让这些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坎坷,但只要你诚心地去面对,一个个挫折只是脚下小小的石子而已。像身患“卢伽雷氏症”的霍金,全身瘫痪,仅靠三根手指加聪明的大脑,一个身处逆境的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生天天都充满着阳光。这说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二、创设挫折环境,进行挫折教育

如今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家父母视之为心肝宝贝,百般呵护,百依百顺;在校老师们往往“重智轻德”、“唯分是高”。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道路漫长而曲折,很多学生一帆风顺地成长,对于未来突然遭遇的挫折是很不利的。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利用评选“三好生”、校外远足、考试竞赛等机会进行耐挫教育。与其将来让他们面对挫折手足无措,不如现在对他们进行适度的“挫折”心理教育,以利于青少年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一样,早日成长、成才。学生懂得了面对挫折应采取何种态度,才是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创设成功环境,体验快乐教育

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向导和保护者,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多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让学生在成功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减少挫折。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要教育学生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认识自我,善待自己,扬长避短,发挥好自己的专长,将来成为栋梁之才。在工作中,我们要细致入微地关爱学生,诙谐风趣地教育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使他们走向健康成长之路。否则,一次次考试的不理想,再加上青春期的烦恼、家长老师的指责、同学朋友的嘲笑,则会使他们心理失衡,导致有的跟老师对着干,有的逃学出走,有的沉迷于电玩游戏中而不能自拔。

四、重视生理健康,增强耐控承受力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生活起居有规律,多吃绿色健康食品,学习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强健的体魄是心理健康的体现,学习就会变成一种积极愉快的活动。而身心健康是造就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关键。

五、树立自信心,维护学生的尊严和自我价值感

第2篇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如何适应变化,探求新路,就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课题。

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开放的洪流、两品经济的大潮、*自由的环境、拳头加枕头的电视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这一切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他们长大。和过去的得更早熟、更敏感、更自信,当然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就更强烈。但他们的弱点如同他们的优点一样也更突出,这就使多年来教学方法单调、教材内容滞后的政治教学陷入困境之中。

但是,今天的中学生就是下个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明天的中标准。高层次的人才要求和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竞争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参与竞争者自身应当是具有良好的思想。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多方面的才能。坚韧不拨的意志和求实进取的开拓精神,而这一切要靠教育。靠锤炼才能取得。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有它特定的不可取代的功能如何才能坚持和完善这一功能,方法很多,就教学而言,我认为必须立足改革,探求新路。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

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为了应条条”,使政治教学陷入恶性循环。但中学政治教育的特定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任何统治阶级在维护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统治时,都要很好地利用这个工具,特别是要利用这个工具造就他们的接班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要求有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与之相适应,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接班人。否则,我们的事业就难于发展。从这个高度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个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如果让政治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者的要求,最终只能窒息它的生命力,否定它的存在价值。

中学政治课所教的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等都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思想素质。无数成功经验都证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慰就有厂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长远的观点看,政治课所担负的素质教育这一功能是培养跨世纪接班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所必须坚持和不断加强的,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为此,作为学校的领导要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政治课的地位,保证课时,稳定队伍,促进政治课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做为教师,要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立足素质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对于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市足,理解起来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课堂数学的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

其次,改变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新特点。

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学生,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良强烈,这样的特点,对政治课教学既是挑战又是动力。过去沿用了几十年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彻底改变。我们必须针对他们的新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中走出一条生路来。归纳起来有“读议讲练”教学法、“提纲导读”教学法、“问题解答”教学法、自学习讨论教学法、能力训练法等等。“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无固定模式,政治教学方法更是如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改革,教学方法必然会更丰富更新颖。

政治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为完成这个历史事件,我们必须立足改革,走出困境,重塑政治教育的新形象。这条路还很长,但我们必走下去。

第3篇

一、当前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

中学生的礼仪常识教育可以说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在当今的中学生中,不少人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比如: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在社会上满口污言秽语;在家里唯我独尊……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往往存在“三多三少”,即对学生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对学生行为养成方面强调的少;抽象的大道理讲得多,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性传授多,扎扎实实的行为实践少。这就使得一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从而导致在中学生中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例如,屡禁不止的“课桌文化”;上课迟到早退;讲粗话、乱扔纸屑果皮等。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中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自私自利看成是有个性,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奉为信条;有的学生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他人为何物。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基于以上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我们《关于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调查研究》课题组认为把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入手,引导学生在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抓手。

二、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效途径

第一,调动中学生学习礼仪的主动性,引导其将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首先,中学生学习“礼仪”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尊重他人是人与人交往的首要态度。其次,要增强中学生的自尊心。正确的自尊心应该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对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尤为重要。再次,学习“礼仪”,重在实践。中学生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我校历来重视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倡议全校学生每逢周未为父母做一件事等。

第二,充分发挥教师在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传播者,在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起着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常抓不懈。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制订详细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把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形式,如召开主题班会、演讲朗诵会等,加深学生的“礼仪”观念。另一方面,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教育和培养中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同时,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发挥校园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着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形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养成自觉规范自己言行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并充分发挥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的作用。

第四,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挥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要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教师应该及时地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和要求与家长进行沟通,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社会是一个大德育环境。影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和各种公共场所的影响作用不能忽视,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总之,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高素质的新一代中学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艾暖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

第4篇

【关键词】营养教育;教学课程;中学生;调查分析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初中或高中学校已开设有关营养教育的课程,增加了对中学生营养教育的数量,但对在校学生的营养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美国科学院(NAS)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学每月需要平均11.3个小时的营养教育,但仅有17%的中学开设单独的、必修的营养课程,指出“中学的营养教育计划明显缺乏,不足以面对将来职业的需求”。这份开创性的报告首次全面系统的评估了中学院校的营养教育状态并有助于认识存在的不足,引起国家营养监督与相关研究机构的关注,强调中学教育需要对中学生进行营养教育知识的培训[1]。

我国目前还缺乏对中学生营养教育数量和课程设置的系列研究,自上世纪末部分中学校开设营养课程以来,对中学生营养教育的课时数有了一定的增加,目的是培养中学生能够掌握并应用更多的营养教育知识,以指导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随着对中学生综合课程的增加,迫使学生将大量的学习时间花费在外语及基础课程方面,忽略或减少了营养教育的学时数。为此,本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我县部分在校中学生的营养教育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发现目前中学营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学生掌握更多的营养知识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0月,我们对我县9所中学(初中、高中)63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随访,通过电话及书信方式进行联系,在每个学校1名联系人。为使数据真实可靠,并客观的反映3年的中学教育中营养教育的课时数,我们不与课程设置管理者联系。调查问卷包括12个问题,如本专业营养教育的学时数,在何学年开设营养课程(第1或第2、3学年等);课程设置情况,单独讲授还是并入其他课程讲授(如生物学、化学等);你认为现行的中学营养教育是否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并提供相关课程的名称、学时数及讲授该科目学年的具体信息。被调查者通过电话或书信形式回答,共有60个学生反馈卷,反馈率95.24%。

2结果

60个学生反馈的问卷中显示,中学生平均接受营养教育的时间为2.8个学时(1-时),其中38个学生(63.33%)认为需要增加更多的营养教育知识,18个学生(30%)认为需要单独开设营养教育课程,2个学生对营养教育没能提出任何要求。54个学生(90%)提出对营养课程需要进行的辅导,仅4个学生(6.67%)提出需要选择性指导。

从资料分析看,大多数营养教育课程安排在第2或第3学年,中学生平均接受2.8个学时的营养教育课程,并且将营养课程并入中学基础课程如生物学或化学,很少将营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讲授,详见表1,2。

3讨论

研究发现我国中学生普遍存在营养教育缺乏。目前美国临床营养学会(ASCN)推荐的标准是中学生在校期间不得少于10个学时的营养教育[2]。目前国内对在校中学生的营养教育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我们的调查看,国内中学校对营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偏见,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数理化、外语的学习上。学生为应付中考或高考压力而忽视了营养教育,当直接面对自身健康时才发现自己的营养知识缺乏,不能用营养的概念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学没有把中学营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讲授,而穿插在其他课程中教学,学生对营养教育没有得到强化,知识不牢固。此外,中学生的营养教育主要发生在第2-3学年,此时正是课程最紧张的时期,学生对营养教育的概念比较陌生,与实际脱节[4]。我们的反馈问卷中也发现大多数中学生普遍反应营养教育的学时不足,在课程讲授后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

4结论

中学营养教育是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只有充分掌握营养知识,才能适应未来学生和生活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营养有关的疾病如肥胖,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对预防知识的了解可能比治疗更重要,必须保证中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建议对中学生应增加营养教育课程的比例,将中学营养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讲授,最好在第一学年进行,并在课外给予一定的实践指导,以增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Kelly M,Karen C,Martin K,et al.Statu.s of nutrition education in medical schools [J].Am J Clin Nutr,2006,83(4):941.

[2]Marion L,Sharon J,Minisha S,et al.What Do Resident Physicians Know about Nutrition? An Evaluation of Attitudes,Self-Perceived Proficiency and Knowledge[J].J Am Coll Nutr,2008,27(2):287-288.

第5篇

素质教育是中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我国对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各种教育体制改革也有针对性的循序开展,推动了中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建设。然而,通过调查作者发现,从中国当前的教育资源发展状况来看,区域之间的差异却是普遍存在的,无形之中阻碍了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西部农村学校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一、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作者发现,当前,从总体发展状况来看,中学生素质教育效果比较令人满意,无论是身处一线的人民教师,还是不同地区的中学办学单位,亦或是上级的教育管理机构,都在进行着不同角度的教育实践探索,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在教材使用上,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积极探索和发现。

1.教育过程对教材过于依赖

中学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教材作为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出发点这个没有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究竟应该发挥多大的作用,我们是不是应该照本宣科。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看做的是没有生命体征的教育对象,把教材的东西强行的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让学生被动的去学习。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关注的角度也只是停留在这本书中都有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们去掌握,却不去分辨有哪些内容完全可以通过教材之外的其他实践性途径来解决,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就缺乏了系统性。

2.教学过程重理论缺乏实践

对于一些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来说,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依赖于理论教学,相对而言,实践教学的机会更少。真正的中学生素质教育应该是学生们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把这些理论与具体的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体现出教育的实效性。尤其是西部不发达地区,一些中学生毕业后,无论是选择升学还是直接就业,都希望未来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地方的发展建设上来,而单纯的理论教育显然不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3.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单一

中学阶段在我们的教育中是比较注重知识学习的,往往忽视了素质教育,对于中学的素质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更是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考核中学的素质教育,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初衷,这样的评价体系不能真正让中学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要想把中学的素质教育搞好,必须要从实际入手,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既然是素质教育,就应该从学生的素质入手,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让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实到提高学生素质上,把教学效果与学生实际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结合起来,这样制定出的评价体系才是科学的。

二、中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详细调查,我们发现问题中存在的几个原因,如素质教育的理念问题,教学过程的方法问题,教育改革的社会问题等,下面逐一进行论述。

1.素质教育的理念瓶颈

在我们展开调研的一些中学中,我们发现:素质教育是需要正确的理念的指引,但对素质教育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我们的理念一直没有走上正轨,一直没有脱离开考试成绩这一魔咒。中学阶段是学生青春期的关键时期,正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最好时期,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提高学习成绩上,那就不要谈素质教育了。

2.教学过程的方法瓶颈

在很多学校中,教师的教学过程由于受到考试成绩的压力,变成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根本不考虑学生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帮助,只要题会做了,就是一堂好课,就是一名好教师,在这样的方针指引下的教学如何能提高素质教育的能力呢?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是存在问题的,应该本着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为宗旨,从思路上,从方法上指引学生,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把题目解开。

3.教育改革的社会瓶颈

另外,现在的中学还面临着教育改革问题,社会上的观点颇多,一直存在着争议,所以关于中学素质教育的改革还在进行之中。搞好的素质教育又怕失去考试成绩,有了考试成绩又缺少了素质教育,二者如何能相互协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调查原因的整合,我们为中学的素质教学找到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创新教育理念,摆脱传统教育观念束缚

创新教育理念,理念是教育实践的灵魂,只有理念正确,才能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教育之路。中学的素质教育要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国内外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机的整合,不以分数论英雄,要用综合的素质指标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2.灵活教育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方法创新,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对理论问题的理解,而不是像过去注重考试分数,忽视动手能力。贴近实践,走近社会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

第6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所处的社会学校、家庭的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冲击,使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升学压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造成中学生心理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当代中学生不良事件频发,这使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为了能够提升中学生的总体素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学习问题

中学生产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属于学习上的问题,如今中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从而造成学生精神不振,严重的导致学生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不振、失眠等问题,严重影响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1]。中学生厌学是目前中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中学生不爱学习,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中学生也出现了厌学情绪,同时中学生还存在一定的考试前焦虑问题。以上中学生存在的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方法等方面影响,学生不仅面临学习压力问题,还面临以后升学难、就业难等难题,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升学有绝望的感觉。这些情况一一反映在中学生的学习上,造成了中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1.2人际关系问题

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有人际关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中学生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除了想得到老师的认可外,还想得到同学的接纳,在班级中有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得到同学、朋友的信任和理解[2]。若中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那学生自身会感觉到孤独感,要尽力去维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但是具体又不知道如何去做。其二是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中学生与老师之间问题的大多原因是老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造成了学生压抑的心理,从而对老师产生攻击和言语。

1.3青春期心理问题

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包括青春期心理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两大类,其一是青春期闭锁心理,主要表现为中学生外在的表现和内在心理不同于一个整体,中学生闭锁的心理问题主要在中学生消极心理下存在,中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下,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与任何人进行交流。其二是中学生青春期情感激荡问题,这种激荡的情感往往会使中学生内心激动、兴奋或难过,但是表现出来较为平淡,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和秘密想要与人倾诉和分享,但是遇到家长和教师的询问,又变得缄默不言,这种中学生心理情况若是得不到教师家长及旁人的理解,中学生会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所以说,当中学生这些心理问题出现时老师及家长要理解中学生,不能够对其进行一味指责,要给予适当的包容。

2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2.1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自己掌握一些自己调节心理情绪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本质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讲解课,也就是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课程[3]。其二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对中学生的训练操作部分,主要包括中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学生之间的互相询问,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排解心理问题的方法,例如如何有效发泄痛苦,克服自卑问题,在有负面情绪存在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发泄不良情绪,帮助中学生树立自信心,利用有效的心理调节手段调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2设立热线信箱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许多心理问题都不想告诉老师、家长和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在学校中设立热线信箱能够与中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能够让不善言辞的中学生也能够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建立信箱既能够免去中学生害羞的顾虑,而且还能让中学生在信中将语言组织的更加准确严密,陈述问题的重要性,让老师能够根据信条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4]。

2.3设立心理咨询室

现如今中学生对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急切,所以说在学校中建立心理咨询室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时代在不断发展,心理咨询室开展的服务已经能够帮助一代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中学生从一开始面对心理咨询产生的试探性心理到如今能够大方向心理咨询师吐露自己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开展的心理咨询服务已经成为现展的重要趋势[5]。心理咨询若想取得有效的成果,在咨询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心理咨询老师应该注重保密性的原则,这样能够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心理与情感进行交流。有时候心理咨询老师要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指导关系,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这样能够适当消除或减轻学生负面情绪,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情绪,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4全面心理宣传

现如今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平时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关系,有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是家庭问题的表现。所以说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详细的矫正方案,实施有效的处理措施,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的过程中取得家长的配合和认可,在学校心理教育过程中要获得家长的支持,这样才能够在家、学校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

3小结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如今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如今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人才培养的过程是艰巨的,所以说要培养人才良好的心理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让人才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正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很多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在各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中学生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也投入了竞争中。一些中学生受到了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心理问题,所以说为了中学生健康的成长,需要格外关注他们心理问题,发生问题后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和劝诫,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更生,葛爱莲.社会文化适应对进城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4(9):7275.

[2]李强,李凌.用社会营销理念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可行性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12):886890.

[3]李莉,杨玉宇,张燕,等.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群体心理健康教育视角[J].学术探索,2017(8):150156.

[4]郑印乐.高职应用型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策略———基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探索[J].职教论坛,2016(14):2225.

第7篇

关键词:中学生 教师 舞蹈教学 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必须了解你所要教的学生,不光是简单在教学上,还要从生活性格等方面。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育者要用心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看学生适用于哪种教学方法。舞蹈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有了解学生后才能对他进行“因材施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作为舞蹈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有耐心、有责任心,自身要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一定要灵活来教学,现在的中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教师上课不要过于死板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去学习。教师一定要花心思做这些工作慢慢的你会发现教学会越来越顺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中学生进行舞蹈素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反应生活和情感的艺术,是在社会生活中最具活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给青少年带来健康的身体,对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气质有着很大的改变。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时期,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使身体有些变形,严重的会形成驼背、歪脖、椎体歪斜等现象。通过一些舞蹈形体的练习,可以使我们恢复健康、强壮、健美的身体,并且还可以,强健骨骼增强心肺的功能,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强关节的灵活和柔软度。

舞蹈不仅仅对中学生身体有利,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中国的学生都有同样的问题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心,不善于表现自己。舞蹈训练可以给我们当众锻炼的机会,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把美的东西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对于中学生尤其重要,由于舞蹈要求就是善于表达自己与别人一起分享和感受舞蹈快乐之处,所以学习舞蹈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害怕当众表现自己并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大家,渐渐培养一种表现欲望,增强了自信心,性格也会开朗、活泼许多,与人沟通也不再畏惧。

舞蹈教育还能提高中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学习舞蹈需要全身心投入到里面,它让你忘记一切痛苦不安、悲痛不满和过度兴奋,让你对生活充满期望、热爱生活,在生活中保持一种真情实意。舞蹈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学习不同种类和题材的舞蹈,在理解作品和表现作品的同时,也树立了人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

舞蹈教育对当代中学生有这着重要的作用,那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舞蹈教育呢?作为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对舞蹈进行了较深一层的学习。在实践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应用,并有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了解学生 分析教学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必须了解你所要教的学生,不光是简单在教学上,还要从生活性格等方面。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育者要用心,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看学生适用于哪种教学方法。舞蹈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有了解学生后才能对他进行“因材施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1、了解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关键也是最有特色的阶段,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始。中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时期。在这阶段的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多方面的心理特点,在他们身上才产生许多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着,一定要掌握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对他们进行对症下药,对今后的教学也会有很大帮助。按照身心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如何从心理上了解他们呢?我认为,首先要多观察多听多与学生沟通。

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处于过渡期,人在幼稚期时需要依靠成人照顾、保护,相对独立性、自觉性较差。进入中学阶段后就进入了少年时期,慢慢又将进入青年初期,是中学生逐步进入成熟时期的过渡。舞蹈教育工作者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舞蹈教育须要灵活得来进行。中学生这个阶段有较强的依赖性。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适度教学,首先我们要认真上课,然后一定要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教课时不要让学生对你产生依赖,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后,就不会自觉主动的去练习。对中学生进行舞蹈教育必须要严格要求他们,因为中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所以舞蹈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一些严格的管理,为他们制定一些计划,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应处于引导、帮助的位置,主要还是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去学习,使他们的思维不受过多的限制更好的来开发。

2、了解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进行教学

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分清中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后,在进行舞蹈教学。当代中学生需要全面发展,舞蹈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载体,所以有些中学生只是以锻炼身体和气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对这些中学生来说舞蹈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舞蹈教师应该对这样的学生进行简单又有活力的舞蹈教育。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芭蕾形体训练,如:单一手位组合训练和气质组合训练等练习。还可以进行一些较简单的民族民间舞和现代舞的组合,我们知道越简单的组合较枯燥,所以舞蹈教师们应该选择一些中学生喜欢的音乐来调动学生对舞蹈的积极性,使他们更有兴趣。

对于中学里的舞蹈特长生来说他们学习舞蹈的目的就是拿自己的一技之长来考自己理想的大学,舞蹈特长生和专业舞蹈生来比较,特长生学习舞蹈的时间较少,因为中学生还是要以文化学习为主,舞蹈学习为辅。他们只能在假期进行舞蹈集训和高三一年的考前培训,这样来提高自己的舞蹈专业水平。对于这样的中学生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软度、技巧和舞蹈感觉的练习。他们的训练会很苦所以舞蹈教师要灵活教学,不要过于死板,应该快乐教学。我们应该每天训练目的是一样的,但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及不同的训练步骤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样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不会感觉枯燥乏味,越学越有兴趣不会觉得又苦又累,学习劲头越来越足。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不能只舞蹈单方面优秀,应该有较高的知识理论和较高的素质修养,还须要经常丰富自己的知识。作为舞蹈教师一定要看透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读懂学生的心理,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与他们进行沟通,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互相了解才能配合默契。要想把学生教好就一定要在他们身上下功夫,例如:在你认识他们没有几天,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上课时还叫到他的名字,学生这时会非常激动,他认为老师关心他、重视他、喜欢他。他便会认真的上课。这只是一个小的行为但是这样会让学生喜欢你、尊重你。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之一,没有对学生全面深刻的了解,教师的工作会陷于盲目状态。为了更好的教学,教师必须付出努力,花些心思在学生身上。

优秀的教师要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调控。教师应该主动反思自己讲授内容是否正确,教授方法是否恰当,师生配合是否默契,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等。及时正确评价自己,发扬优点,改正失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综合能力较强的舞蹈教师才会赢得这一代中学生尊敬和佩服。这样对今后学生的管理和教学非常有利。

三、如何系统的对中学生进行舞蹈教学

1、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训练在舞蹈训练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这是为今后舞蹈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阶段:柔韧度、软开度训练,是基本功训练第一阶段中的一部分。里面包括腿、胯、腰、肩等部位软开度训练,在训练中可以采用许多方法,例如:压腿、踢腿、搬腿、控腿、开胯、开肩、涮腰、甩腰等练习。使学生的软开度逐渐增强。所以软开度练习必须占课堂的部分时间,课下还要督促学生加强练习。第一阶段还要进行基本形态的训练,如;头、手、脚的基本位置,手与脚的形态以及舞姿、姿态等训练。这部分训练看起来非常简单,要是做到完美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例如:手指尖与脚指尖神经末梢的感觉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灵活的掌握感觉。在训练中可以用组合的形式来进行学习,这要就不会觉得枯燥。

第二阶段:把上训练。扶把完成舞蹈动作,辅助学生掌握身体重心,把力量集中在所训练的部位,使达到正确的姿势,为把下组合打好基础。把上训练内容有:擦地、蹲、小踢腿、大踢腿、腰、控制等训练。通过训练克服自然体态,掌握好身体重心,按要求完成软度、力度、开度训练。内容要由浅入深。

第三阶段:中间部分的训练。中间主要是组合练习和技巧能力练习,离开把杆规范舞蹈动作的训练,提高学生表演能力的训练,也是在检验把上训练是否扎实,再把下是否能较好的完成舞蹈组合。技巧能力训练,对普通中学生来说,技巧训练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选择的进行训练。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技巧。普通中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练习舞蹈,必须选择一些较容易的舞蹈技巧,如:平转、点翻、大跳、紫金冠。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来训练。在进行技巧训练前必须进行一些技能的训练,如:控制(前、旁、后腿的控制)、小跳、中跳等训练。

2、身韵及民族民间舞的训练

要对学生进行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能力,身体韵律及表现力。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多种动作元素训练。再加上对学生舞姿、体态、路线等训练。训练时要注意学生气息,动作路线和身体韵律。让学生了解舞蹈千变万化的规律,但要注重内外统一,掌握“欲前先后,欲伸先屈,欲起先伏,欲高先低,欲直先迂”的规律。

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对于中学生来说,学生要掌握各族的基本动律和风格特点。教师选择组合时要选择一些风格性强较简单的组合。使中学生能理解,能较快掌握舞蹈的动律及风格。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表现力。

3、舞蹈作品的赏析和学习

进行舞蹈作品的赏析和学习,剧目选材方面:(1)应该选择一些形象易懂的剧目。(2)选择名家名校的教材。(3)选择形象鲜明,优美热情,节奏明快的音乐。剧目的欣赏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观,增强学生对舞蹈的了解,剧目的排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表现欲,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通过学习喜欢的作品,加强了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四、心得体会

作为舞蹈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有耐心、有责任心,自身要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一定要灵活来教学,现在的中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教师上课不要过于死板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去学习。对枯燥的内容要时刻变化着来练习,但最终训练的目的是不变的,最后结果要的是一样的。教师一定要花心思做这些工作慢慢的你会发现教学会越来越顺利。

用心去对待每个学生,做好表率。一个自身修养高的老师,常常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模仿的榜样。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既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

要想做好这些先要付出努力,才会有好的结果。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现状;教育措施

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他说:“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德治,就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我们的国家,法治与德治之所以相辅相成是因为二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法律是主要的治理手段,但不是万能的;道德的涵盖面、辐射面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言行举止的自律作用,无疑要比法律大得多。道德是照亮人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是赋予人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力量,没有高尚的道德,就没有高尚的人。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应抓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目前,在校的中学生基本都是90后。他们生活和成长的的时代与以前大不相同。改革开发后的经济转轨以及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不同价值观等,都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对我们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总体情况看,目前中学生道德状况的主流是进步的,是上进的,是爱国的,能够做到讲文明,讲道德,是一个良好的群体。但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现代中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 中学生特征现状分析 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展正在从幼稚向成熟蜕变,随着网络媒体飞速发展,新知识、新事物接受渠道多元化变化,当前中学生已不再是一味听从教师、家长、大人的教育和指导状态,从一些现象分析呈现以下的特征。

1.1 以早恋为代表性的青春期叛逆。中学生刚刚接触社会,接触相对独立生活,尚未有自我规划、控制的能力,在咋脱父母管制的情况下,面对异往问题,是既追求向往又要固守本分,在这种两难抉择中稍有不慎就形成早恋。目前早恋问题已是影响学生学业的一大障碍,据观察外向、虚荣、文采型的学生,以及学习成绩差、缺少家庭温暖和身边环境不好的学生容易早恋。

1.2 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明确。主要体现为自尊心强、报复心理强,不听话、倔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模糊而又只以为是。中学生年龄阶段是人生中对周围世界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开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会有忽然之间成熟了许多的感受,从此对人生观虽然有新的定义但又不太明朗,懵懂之间还是说不太清楚;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尝试理解周围的世界和事物,但往往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能力深入理解;当然对价值观的理解大多数也是从课本课堂上学习的,正真自我的深刻解析和定义还是模糊地。

1.3 道德、纪律观念不强。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强、自私冷漠、麻木等。从对人类自我约束的范畴上讲,有两条是必须得一是纪律,二是道德。纪律规范了人得行为准则和要求,纪律依规定以外的范围自然要依靠道德约束了,就拿公交车上让座来说,没有一条纪律要求必须让座,这就要靠自觉,利用道德去约束了,其实现实中公交车上遇到该然让座的时候很少有人让座,这就体现出一种就自私冷漠和麻木以致道德缺失。对于纪律规定,更是不以为然,比如迟到缺课等现象屡禁不止,更有些学生以违规多少次为荣。

1.4 消费观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盲目攀比不懂节约。由于我国国情决定现在的中学生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不管家庭条件如何,都对孩子全力付出,致使他们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之外,还形成了互相攀比的心里,从而一定量的零花钱,和各式各样的玩具等学习之外的东西成为同学之间炫耀的资本。这种局面的结果除了养成了他们大手大脚花销外,还有就是根本不理解大人工作养家的辛苦,更不用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道理。

2. 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措施 2.1 国家应建立完整的道德教育网络:(1)国家建立准确的道德教育理念,即政府明确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什么、怎么进行等。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国家加大投资,建设了许多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基地。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开办“青少年电视台”等。(3)国家应通过各种手段,把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政府牵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来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

2.2 重视入学教育 。对于新人学的学生来说 。因为学 校环境 、教师 、同学 、课程以及管理方式的变化 ,会 有一 个适 应过程 ,抓住这个适应过程搞好学生的入学教育 ,就会有一 个良好的开端 .产生事半功倍 的效果 。一方面 ,可 以让 学生 明确学校的制度和要求 。另一方面 。可 以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 。同时 ,教师要利用这种角色转换 ,施以合理 的引导 ,帮助学生完成角色定位 。帮助学生确立学习 目标和人生 目标 。

2.3 紧抓心理健康。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 的中学生往往情绪不稳 .意志薄弱 。极易受外界因素影 响。所 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 到: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 ,培养 丰富 的情感和健全 的人格 ,使其有较强的 自制力和 良好的社会适应 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 ,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重要 的是结合社会实践 ,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 ,正反两方 面施加影 响 ,提 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学 会 自觉调节情 绪、培养坚强 意志、锻造 良好性格等 ,培养健康 的审美 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讲究科 学的育人方法 ,创造 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

2.4 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道德教育的摇篮,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的发生地。个人无论从生理形成、心里发展以及技能的学习和积累上,都要紧密的依靠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培养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提高,这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第9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心理健康不仅是时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偏差的纠治显得十分重要,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下面谈谈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纠治。

一、思想教育法。

1、强化理想教育。首先,传统上的理想教育有许多合理之处,但从现在的社会情况及学生情况看,必须强调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明确自己的未来,后确立远大的理想。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一样,家庭经济实力有差别,家庭相关背景不一样,将来对学生个人教育的支持、就业的提携也就完全不同。如某一学生家庭贫困,而确立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就不够现实。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就不致于使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产生心理障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并不少见。

其次,让学生明确,美好的未来对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公正而均等的。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以现实为出发点,从现在做起,必须为可能的将来奋发攻读。我们要教育学生千万不可在努力的问题上徘徊,不可为前途产生无端的忧虑,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能力基础,才能实现每个人的既定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及挫折。

2、青春期教育问题。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异性情感和对异性的想往,甚至做不切实际的追求。要防止一味的批评、指责或鄙视他们的现象出现,因青春期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心理偏差在中学生中比例很大。作为教育者,对中学生的异性情感要注意疏导和迁移,我们不可以把其贬为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我们对学生要从思想上进行疏导,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除了让学生掌握青春期有关知识外,还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迁移,如书法、绘画、歌咏、体育比赛等,使学生的异性情感融于知识的荟萃、情操的陶冶和集体氛围的情趣之中。

对青春期思想上易产生问题的方面可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明是非,如"为什么中学生不能早恋?""当有早恋倾向时怎么办?""什么样的婚姻观才是健康的?"等等。可把男女生分开,就一些较敏感的话题指定专门的人组织探讨,以防有些话题说不出口而影响教育效果。"婚姻的理想"和"理想的婚姻"应成为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一个重点,包括"结婚的理想年龄"、"理想的婚偶"、"理想的家庭模式"等问题都应认真讨论,组织者可联系现实生活中幸福与不幸的婚姻例子教育学生,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青春期的思想教育应放开一点,大胆一点,过去进行青春期教育时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脸"的做法已不适合思想开放的现代中学生。

二、劳动矫正法。1、适量的劳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对劳动的需要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任何心理需求的满足都有一个适量的问题。现代中学生普遍的劳动不足,也是造成他们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他们不承担一定的劳动,久而久之,自然把别人对自己的照顾和保护看做理所当然,渐渐地,周围的人在他们的身边逐渐缩小,他们重视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的存在,只想到索取,忽视付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得依赖,这本身是一种不健康心理。只有成功的劳动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体会到劳动者劳动的辛苦,才能培养出稳定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中学生承担适当的劳动是获得健康心理的基础。

2、劳动能从行为过程对心理偏差进行纠治。"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已体会到,不健康状态及心理对人的危害,艰苦劳动对人的坚强意志及健康心理有巨大作用。有这样的一种经历,许多人可能都体验到:当心情恶劣时,有时我们就选择一种体力劳动以发泄。在劳动中,经历了许多艰苦的细节,当我们满身大汗地完成任务时,心里的愉悦是难以言喻的,这时候对原来的问题的看法已截然相反,甚至惊异于自己竟会产生如此的想法;这时候,只觉得周围阳光灿烂,鸟语花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自己已充满了信心。--劳动的魔力竟有如此之大。因此,安排劳动以纠治心理偏差是一个有效且必要的措施。

三、体育锻炼法。利用体育锻炼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育锻炼改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有的学生怕羞、自卑感强,可多安排游泳、跨栏、单双杠、跳高等项目的锻炼,使他们克服胆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战胜困难跨越心理障碍,既锻炼了胆量,也增强了自信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则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拨河等,使他们逐渐与同学相互沟通感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遇事急躁、易冲动的学生,应多参加太极拳、越野等需持久的项目锻练,以帮助他们调节神经中枢系统,有效缓解和改善急躁、易怒、冲动等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四、心理咨询疏导法。中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处、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当前各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情况看,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得较少,应有的效益没有体现出来。

在学校的心理咨询活动中,要注意给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安慰,以疏导,不仅要使其开心,更要力图使其将不愉快的经历当作自我成长的良机。心理咨询活动要竭力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要竭力使来心理咨询的学生自己想通问题,自己认清问题的本质,知道该怎么做,达到了人们常言的心理平衡。要使学生从挫折中认真反省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生活智慧,以更好的应付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挫折。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避免依赖他人,增强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形成健康的心理。

五、活动纠治法。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课内外、校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环境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这些,学生健康心理就有了基础。(2)集体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是一种凝聚力。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消除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因不健康心理而产生的紧张的关系及敌对心理,形成互相友爱、关系融洽、密切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彼此亲近,相处愉快,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就能互相帮助,互相安慰与鼓励,获得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

六、自我调整法。心理的健康和个人的善于调整有极大的关系。在对中学生的心理偏差进行纠治时,可要求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自我调整: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生;恋爱;原因;对策

目前,我国中学生恋爱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学生是禁止“谈恋爱”的,已成通则。有专家谈道:我国80年代初的早恋现象还属于“星星之火”,而且处于地下状态;90年代则已形成半公开的“燎原之势”;现在一些中学生更是不顾禁令,明的或暗地里出双入对,司空见惯。对此,只依靠道德说教、纪律处分等手段加以制止,实践证明,解决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遵循“预防为主,积极疏导”的原则,使他们顺利地渡过青春期,健康地成长,是教师、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中学生“谈恋爱”现象产生的原因

1.青春期生理心理的需要

据一项调查表明:有42.9%的同学认为,中学生“谈恋爱”是因为特定年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进入现代社会,人的青春期提前了。从世界范围看,在过去的100年间,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大约提前了3年。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1960年平均为14岁~15岁,1990年提前到了12岁~13岁。目前,有资料显示,女孩的青春期开始于9岁~11岁,较男孩要早两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们对异性的生理构造和情感世界有一种神秘感,所以试图通过恋爱来了解。但这种对异性的关注带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是一种钟情、思春的朦胧状态。

2.家庭结构缺失和教育不良

结构缺失的家庭主要是指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或双亲缺失家庭。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长期缺少母(父)爱和必要的教育。有学者研究认为:与父亲关系特别好的女孩青春期发育迟于那些与父亲关系一般或关系不太好的女孩。如果母亲有抑郁症,会使女儿的青春发育提前。在结构完整的家庭里,也存在着家长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什么都不问的现象,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孩子常常感到孤独、缺少理解。所以,这些学生试图通过交友,特别是结交异性朋友,寻求理解和精神寄托,占被调查学生的14.2%;有甚者则将“谈恋爱”、“师生恋”、“异代恋”等当作缓解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的避风港。

3.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的心理发展、知识的获得、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制约。有学者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长时间暴露在电视等人造光源下,会影响其体内的“睡眠激素”的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越低青春期提前的比例越高),而导致性早熟;另外,还有一些化学物质或经常吸烟与喝咖啡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发育提前。在我国,10岁~20岁的人口就有2亿多,这是一个需要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教育的一个庞大群体。从调查中看到,青少年需要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音像制品和互联网。在各种媒体所发表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情爱情节或细节的描写。有些青少年把它收集起来,编成了“手抄本”。特别是网络的出现,更使原本就举步维艰的青春期性教育受到了更大的挑战,有占被调查人数9.5%的中学生承认,上述因素是他们过早谈恋爱的原因之一。

4.学校教育的不利

长期以来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强调知识传授,忽略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评价时搞分数挂帅;对学校的评价更是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加之学校为了抵御社会的不良影响,采取封闭式管理,视青春期性教育为,谈性色变;对学生中出现的过早谈恋爱现象采取“只堵不疏”的方法,效果很差。个别教师师德丧失,少数学校出现的不正常的“师生恋”,也为中学生过早谈恋爱的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中学生为什么不宜过早谈恋爱

众所周知,恋爱的感觉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爱情。真正的恋爱,是一个逐步认识异性,了解异性,发展情感的过程。有一位初中女生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作为一个初二学生,曾感受过恋爱的滋味,那滋味甜丝丝的,热乎乎的,又有几分苦涩,我至今难以忘却。”可他(她)们不知道,早开的玫瑰是会伤手的。

1.中学时期谈恋爱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业

男女恋情一旦形成,当事人往往很难控制自己,少男少女的自制力较差,就更容易沉迷于两人世界中难以自拔。许多事例表明,中学时期过早谈恋爱荒废了不少优秀学生的学业,毁了不少孩子的前程。其实,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学生每天同时学几门功课,即使很用功的学生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精力再被分散,那后果不言而喻。在中学阶段如果不把基础打好,将来凭什么就业,靠什么成才发展,靠什么立足于社会?事实证明:过早涉入爱河,有的呛了水方知后悔;有的坠入爱河不能自拔,因失掉立身之本而葬送了前程;过早地偷吃“禁果”的酿成的更是一杯苦酒;有的因驾驭不了奔腾的感情,过早陷入恋情,碌碌无为,抱憾终生。

2.中学生谈恋爱容易感情冲动,种下苦果

通常,恋爱和是有着不解之缘的。中学生坠入爱河以后,特别希望两个人单独在一起,强烈的性冲动往往使他们失去理智,不考虑后果。一旦生理和心理防线被冲破,婚前便由此开始。在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生活经验尚不能有效地对本能欲求施加控制的情况下,早期的会使青少年沉溺于性之中,而无视由此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后果。由于性知识的缺乏,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后果——怀孕常常使得早恋中那种浪漫的气息一扫而光,代之以后双方的惊恐不安和无所适从。尤其对女同学,由于身心均未发育成熟,婚前必然要种下苦果。我国的道德观念和舆论对少女怀孕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有的少女因害怕别人知道,又不好意思跟老师及家长说出来,便装病偷偷到离家很远的医院去做掉孩子,术后又得不到充分休息,给身体造成极大伤害。有的少女可能导致成年婚后的不育不孕等严重的妇科疾病,甚至因自行买药打胎而死于非命;更有的少女在事情败露后,因在家长的打骂、学校的惩罚、同学的冷眼嘲笑的情况下无地自容,继而轻生。可见,在中学生的爱情中少女往往是最终的受害者。

3.中学生谈恋爱会涣散意志,影响风气

在学校里,一个班级如果出现了男女学生谈恋爱的情况,一定会产生种种反响。一些人把恋爱事件当作课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探听恋爱者的行踪和隐私活动,相互传播取笑,转移了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的羡慕、向往,甚至效仿,积极寻找和物色异性朋友,影响了班级、学校的风气。

总之,青春期的学生观察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对异性的了解只限于外貌特征,很难做到深入、准确和全面。青春期的中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时期,对事物的选择性是不稳定的,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中学生是不具备承担爱情、婚姻行为后果的责任和能力的,一旦事发,后果不堪设想。

三、对中学生过早谈恋爱的教育思考

对待中学生谈恋爱,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一种失职。作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应正视孩子们青春期正常的情感,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加以疏导。

1.正确认识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性是生命之根,情是生命之源。歌德说:“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在性激素作用下青少年产生向往或爱慕异性的心理是合情合理的,是他们性心理发展成熟的一种体现。但由于他们的性心理远远不如性生理那么成熟,不能妥善处理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又正处在一个性信息铺天盖地地向他们涌来的社会,大量的性信息对他们的诱惑和威胁很大,如果没有一个舵手在前面引航,孩子们很难顺利地渡过暴风骤雨式的“危险的地带”。作为教师、家长,首先要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到了青春期都会对异性产生爱慕和好奇之心,或爱慕对方的仪表、或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或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等。同时,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了解异性的生理特征,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这些都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这些并不是爱情,不要因此而走进情感误区。应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

2.开展有益活动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有关两性和爱情的种种信息不断地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到了中学生之中,冲撞着他们,熏染着他们。孩子们如果缺乏正确的兴趣爱好,就很有可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上网聊天或看不适宜他们看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等,盲目地模仿就难以避免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意识地转移一些学生对异性的过分关注,是很好的疏导方式。

因此,要注意发掘和培养孩子的特长,培养他们正确的兴趣爱好,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只要是对成长无害的,家长都应该予以尊重并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引导他们。有音乐天赋的就让他们去追寻贝多芬的足迹;有美术爱好的就让他们潜心和达芬奇对话;有体育爱好的就让他们多观看比赛、多参加运动,通过正确的兴趣爱好培养,把他们在学习以外的时间和精力吸引过来。

3.开展心理咨询门诊教育学生学会与异往

在中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同伴交往是不可缺少的一课,也是家长和老师最终无法取代的一课。在同伴交往中,异性同伴之间的交往对中学生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异往是初中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阶段是学生们获得性别角色的关键期,宽松的异往环境,将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角色扮演机会。由此,女同学越来越清楚地了解到社会所悦纳的女性魅力;男同学则进一步发展和强化那些为女生青睐的男性特质和行为方式。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同时又引发他们对同往和异往的比较,从中学习和发展新的交往方式,有时还要尝试如何把握感情分寸。这些都有利于中学生对异性的全面认识和对性别角色的正确把握,从而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与异往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在交往中能锻炼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他们今后婚姻与家庭的幸福,都有极大影响。

在鼓励孩子大胆与异往的同时,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青春期卫生以及性知识、性道德教育,以解决学生在青春期异往中的诸多烦恼。与异往时,要以集体交往为宜,应尽量避免单独交往、交往过密等现象。如果对方约你参加某项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观画展、逛书市,都属于正常的单独交往,只要把握好交往尺度,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赴约。女孩子应穿着整齐、仪表端庄,不使对方产生误解和非分之想;男孩子要沉稳、庄重,尊重对方。为防患于未然,对于抱着谈情说爱目的的约会,最好婉言谢绝,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思,放弃对你的追求。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对于纠缠不休,甚至威逼诱吓的人,就请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们帮助处理。只要把握与异往的尺度,诚恳对人,热情大方,自尊自爱,一定能够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以自身良好的修养和人格魅力赢得异性的尊重和友情。另外,学校可布置青春期教育展室、请医学专家为学生讲解有关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有关性的知识,打破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帮助中学生健康交友,顺利渡过青春期。

4.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宣讲有关青春期中学生发育及身心卫生的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请医学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学者等对家长和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师与家长的指导水平。净化中学生成长环境,杜绝不健康书刊流入学校,建立“绿色网站”等,消除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的消极影响。

总之,家长、教师、社会应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职责,贯彻“预防为主,积极疏导”的原则,让中学生们安全地渡过这美丽的青春期,顺利地成长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满洁.浅谈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1).

第11篇

《夸父逐日》在我国神话史上属于最早期的一部作品。巨人夸父非常勇敢,有着异于常人的英雄气概,每天与太阳比赛跑,最后口渴而死,其中的精神非常值得后人学习。这种精神表现了古代人民勇于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他那凌厉无前的精神,一直令人神往。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中学是学生打基础的学习阶段,德智体美劳心六个方面都需要培养,缺一不可。中学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外界和书木信息的来源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影响很大,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力求正确地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他们以生活的希望和乐趣,以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与勇气,使其具备不盲目从众的辨别能力,使中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不同感受。

二、“夸父逐日”的出发点及精神

神话善于挖掘人的真善美。关于“夸父逐日”的传说,要有两处记载,一是《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不自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愚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米至,死于此”。另一处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米至,韭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对这则神话,人们根据自己白理解作过多种多样的评述。而他最为人称道的是为子孙后代做的奉献。

三、夸父精神对现代中学生教育的积极影响 

 “夸父逐日”的人格魅力对中学生能产生积极影响。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形成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时期,身心迅速发展,是其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关键期。因此,对于“夸父逐日这一行为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待。

1.夸父维护民族利益.夸父不向自然屈服、勇于征服自然的勇气值得赞颂。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化成桃林,继续将夸父 精神继承下去。这代表着古人们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勤劳勇敢、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有利于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

2.夸父追求梦想、锲而不舍的气魄值得当代中学生学习,能引导中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使其努力追赶自己人生中   的太阳。中学阶段是人的理想由萌芽到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机。教师要正确把握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适时引导中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使中学生保持进取心。

    3.夸父这则神话把人间的真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呼唤人们心中潜藏的爱。它告诉我们可以用爱把世界编织得很温暖,把真爱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夸父逐日“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执着进取,有着伟大的崇高的灵魂魅力,造福后代”的精神。正是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精神。

四、夸父精神对现代中学生教育的消极影响

夸父的异想天开对现代中学生有一点消极影响。在现代的教育里,我们倡导学生的理想行为要与实际相结合。夸父很努力,最后还是失败了。人有自身的优势,也有劣势。在成长过程中,中学生定位自己的理想要符合自身特性,忌讳好高鹜远和空想。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发展。他们逐步摆脱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应用理论指导抽象思维活动,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判断性,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寻根问底、质疑争辩。从现代教育的观点看,我们应当指导中学生树立理想时符合实际。符合实际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坚定心中的信念,执着进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诗人徐志摩认为所谓“追不上”不代表放弃,如能保存实力,而非耗尽能量,并且换一个角度,且是建设性角度去面对人生,那么困境与僵局,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这是有着崇高人生价值观的体现。

第1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比的优点,多媒体技术会逐渐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和补充,可以帮助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发挥课堂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本研究论文主要研究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提升学习兴趣、增大信息容量、活跃师生交互、提升课堂多样性和直观性等方面,分析了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1.多媒体对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环境的重要性

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对近代文明具有深远的影响。计算机信息技术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当然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文化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改变了教学课堂长久以来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其先进技术为传统中学英语文化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利用资源和生机,体现了多媒体技术独特的魅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构建良好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说来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在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必须占主体地位,那要让学生占主体地位就必须要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发挥它的独特魅力,为课堂构建一个活跃的氛围和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情景,达到传统教学不能完成的任务。

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较传统教学而言具有直观、生动、表现能力强等特点,对情景传递有着更好的表现方式,并且多媒体技术贴近时代是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构建魅力英语课堂。

其次在中学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特点,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不会用电脑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很少了,由于现在的中学生对电脑的接触较早,并且中学生对电脑的热爱程度也相当的高,所以多媒体技术对中学生的影响很大。新时代的中学生对现代传播媒介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又因为他们正处在思维成熟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对流行文化充满热情,对新技术充满向往。这就使得在初中阶段的中学生对新技术的好奇,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此外,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我们恰当的引入多媒体手段的必要性,因为中外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英语不是我国学生的母语,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和PPT课件的制作,就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文化教育和中外文化对比,达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2.中学英语文化教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有利于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习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推动力。中外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在用餐、礼仪、为人处事、求职等这些方面,都体现着英语国家独特的文化特色。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完美的展现出可感、动态,活泼的文化特色,大大的激发了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就餐环节的英语文化教学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网路资源制作一些精美的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西式用餐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课堂演练,在活动中感受西方文化的魅力,从而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合理的引导,讲西方就餐文化同中方的对比。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展现动态的美感激发学习氛围,还可以在活动中锻炼徐盛的语言技巧以及交流的手段,真正的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英语的魅力。

中学英语文化教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有利于增大英语文化课堂的信息容量,在传统的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板书,这样不仅影响教学的效率,还让学生限于笔记,对课堂的接收达不到效果。

比如在进行职业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动画充分的介绍各式各样的人物,以及有助于了解policeman、farmer、soldier、teacher这些不同的职业的特征。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把握精讲和略讲的尺度,将重点、难点、词汇、文化知识等分别编制成各个章节,提升了课堂知识容量的同时,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母语介入过多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参与面和实践机会。

3.中学英语文化教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有效的师生交互和学生的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基于PowerPoint软件、web页等简易平台的交互式显示课件。可以多层次和多方位的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深入解析,然后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设置贯穿课堂教学的桥梁。

4.结语

在现代这样高速发展的社会,我国大力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那么对于我国的中学课堂教育必将是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教育,而如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正体现了这个重要的特征。中学英语教学要让学生结合听、说、读、写,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创设语言环境和传播文化意识,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使新课导入情景化、教学过程趣味化、学习反馈动态化、学习过程多样化,这就使得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英语文化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王英芝.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张岚.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 马蕾.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及文化意识的培养[D].西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