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时间:2022-09-30 05:36: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第1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 自动化 技术探讨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针对电力企业的特点,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符合如下要求:快速、准确的收集、检测和处理电力系统各系

统、部件的运行技术参数。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各部件的技术要求,为运行人员提供调控的指令,或能够自动对各部件进行调控。实现全系统分层次、分部分的综合调控,探索电力系统优质电力系统管理的最佳方式。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不仅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能降低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率,增加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综合提高和改善电力系统运行性能。

2几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探讨

(1)主动的对象数据库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自动监视与控制中的运用面向对象技术在软件的重用性、继承性、封装性、开放性及软件工程等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已经深刻影响软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各方面,如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面向对象的编程等。新一代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该全面地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支持面向对象的标准。

主动的对象数据库与一般的关系数据库相比,主要的优势在于主动功能以及对对象技术的支持。关系数据库要实现数据的判断(如数据发生变化,数据越限)以及数据的分析都是由外来程序完成的。而在主动的对象数据库中,利用数据库的触发子可以实现系统的监视功能,利用数据库中对象的函数可以实现系统的控制功能。

由于引入触发机制以及对象技术,这就可以在数据库中实现自动监控,在节省数据读出和写入时间的同时,又充分地利用数据库对数据的管理功能,提高数据可靠性,维护数据的一致性,便于数据的共享等。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监控系统中触发子和对象的函数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实现电力系统自动监视与控制的更加复杂的功能。

(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FCS)实际上是将安装在工业过程现场的智能自动化仪表和装置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仪表和控制设备连接起来的一种数字化、串行、双向、多站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技术将专用微处理器置入传统的测量控制仪表,它作为智能设备的联系纽带,把挂接在总线上、作为网络节点的智能设备连接为网络系统,并进一步构成自动化系统,实现基本控制、补偿计算、参数修改、报警、显示、监控、优化及控管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功能。这是一项智能传感器、控制、计算机、数字通信、网络为主要能容的综合技术。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目前DCS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控制方式的实现需要通过传感器、变送器将所有被控设备的状态、电量、非电量信号收集到中央控制室的主控计算机上,然后在计算机上按照规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判断、进而向被控设备发出指令。其在本质上仍然为数字控制器与模拟变送器组成的模拟-数字混合系统,在电厂或变电站内受电磁干扰严重,难以达到严格的计算精度,并实施准确控制。另一方面,模拟变送器位于测控现场,而控制器位于集中控制室。这从构成控制系统的信号流的角度来看,在现场把被控参数转换为测量信号后,被送往位于集中控制室的控制器,再把所得到的控制信号由控制室送往现场的调节阀或控制电机。这样,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回路控制系统,其信号的必经路径也将会很长,因而会引起许多弊端和隐患。

将FCS引入电力系统将在根本上优化控制系统的各种性能。将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功能分散,为每个被控设备就地配备专用的底层前置控制计算机,这些专用的前置机根据控制要求负责管理被控设备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经前置机处理后通过通讯接口由现场总线与上位计算机相联。此时上位机的任务已不再是全面监控所有设备,而是担负人机对话或向上级调度远传信息的任务。在上位机可以根据前置机上传的信息构造各种画面、图象、图表、曲线来直观地反映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不仅前置机可以配合PLC根据所取的实时数据对被控设备实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而且上位机也可以直接通过前置机对被控设备进行实时性不强的调节和控制,把控制功能下放到现场,仅由现场仪表就可以实现控制功能。这样无疑增强整个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组织的灵活性。并且基于这种现场总线技术的系统,还可与其它计算机、节点通讯,构成高性能的控制系统。

(3)光互连并行处理器阵列在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光互连技术的特点:①光互连不受电容性负载的影响,其输入输出可根据需要具有很大灵活性。②光互连的扇出数主要受探测器功率限制。光互连既可解决无终端的电互连线受到临界线长度的限制的问题,又可解决有终端线受到沿该线输出端密度限制的问题,它可以在计算系统内部实现高性能互连。它以光速传递信息,可将时钟扭曲问题减小到最小程度。③光互连不受平面和准平面的限制,光在光波导中可以大于10°的交叉角相互交叉,自由空间光束可相互穿越而不相互作用,可提高系统集成度。

研究结果表明,互连网络采用光子传输与电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拓扑结构具有灵活的编程重构特性。光互连网络的带宽不受传输长度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体现了光互连技术在并行处理器阵列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并行处理器阵列中的高速数据通讯和结构设计提供了方便。从而表明了光互连并行处理器阵列在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中具有远大的应用前景,将使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可靠的运行。

第2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言

电力系统是为人们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提供电能生产的系统,主要由发电、输电以及用电等多个环节构成。电力系统凭借其复杂的工作流程,为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优质的供电服务。电力自动化技术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包括对电力的调度以及对电网和电站的自动化控制。为了能够提高电力系统供电质量,促进电力系统不断发展,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建设是一条最好的途径。

1 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主要范围

第一,应用于发电厂中。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发电厂中主要表现在实现远程控制,对有功负荷进行经济分配,自动控制无功功率和母线电压的增减。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来实现自动控制站内机组的运行情况,实现站内的安全检测和应急控制,从而保障发电机组的安全。尤其是在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和控制时,可以通过远程计算机来完成工作要求,并通过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来达到全面控制的要求,最终完成整个控制过程。

第二,应用于供电系统中。将自动化技术运用于供电系统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到的内容:首先,控制负荷的系统,及通过对工频和声频的负荷曲线上进行描绘与记录,对电能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控制[1];其次,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集中优化处理,充分运用采集的信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地维护和监控[2];最后,将小型的计算机设备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实时控制电力系统的目的。

第三,应用于电网调度中。在电网调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来采集信息、计算工况以及检测系统的安全性等,这一过程就是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建设。在电网调度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来检测和管理系统,并收集和处理安全的信息,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维护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不仅承担着供电的职责,而且还要肩负线路连接情况以及设备控制及管理的重任,为此将自动化技术运用于电力系统之中也需要尊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注重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管理。对电力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设备和元件进行控制和管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重要内容。运用专业化的监控仪器和设备对其进行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供电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第二,要保障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供电系统必须配备一定的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证仪器设备极其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电力系统由众多庞大的电力设备和路线组成,必须通过分工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设备运行之间的有机协调,这也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提出的重点要求之一。

第三,要尽量减少人工操作程序。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放人类劳动力,尽可能地实现无人化的自动操作模式。因此,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要尽量减少人工操作模式,最大程度地实现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的自动化,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作业,要实现计算机自动化对人里的完全代替,从而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实现人力资源最高效的运用[4]。

3 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 光互连接技术的应用

将光互连接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控制的领域之中,能够将传统的基本技术要求呈现出来。例如:打印报表和拓扑、记录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地分析与处理,以及实现状态评估、电网分析和人机界面结合处理的功能等。将光互连接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能够为电力工作人员呈现出更加精准的定位和清晰的画面,从而使其能够及时地获取准确的参考信息。在此基础之上,技术人员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方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与此同时,通过该技术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电力设备的工作效率,使得电容性的负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证。除此以外,在电力系统中运用光互连接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故障的发生,避免了因地理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值得加以广泛运用。

3.2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备全方位的通信网络,不但包含控制中心两个场地的装置和仪器,而且还包含具体的施工现场。应用现场总线技术主要是通过众多的设备和感应器准确及时地将电力系统所需要的电压、电流以及电阻等主要的数据信息传输至自身的控制系统之中,并经过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整理和分析之后,最终把主机的指示命令传递到对应的操作设备当中。通过对现场总线的操控,能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散处理,使单个计算机的负荷得到降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现场总线技术还能够实现与前置机以及上位机的有效结合,这就使得在发挥整个系统的控制功能时,只需要对现场的而细表进行操作即可完成所需要的工作。此外,将现场总线技术运用于电网的自动化调度过程之中,能够减少值班人员的工作量,使得对事件的控制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3.3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自动监视和监控两个方面,通过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例如:系统软件开发的变革、针对对象的设计、分析以及编程的变革等。通过该项技术的使用使得软件在开放性、重要性、继承性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与以往传统的技术相比,其主要优势体现在对象技术的支撑和主动功能方面。另外,通过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计算机通过数据库程序对内部信息进行准确。及时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其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操作指令。要想更好地应用这项技术,电力部门首先要善于虚心求教,积极汲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各经验,然后再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目前。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我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对电力部门运行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供电的需求,推动了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4 结束语

纵观全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点同样体现在电力系统中。电力资源作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资源,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度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就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供电要求,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通过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能够有效保证电力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对于全面推动我国电力事业获得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恒,张东宁.谈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状况及集成方向[J].电气技术,2005(7).

[2]赵津津.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

[3]覃芊.谈电力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8).

[4]马进军,李欣雨,高秀环.基于价值链分析的电力自动化行业知识分类研究[J].科技信息,2009(19).

第3篇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综合自动化方面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升。在这种环境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电力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而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又是电力系统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处理好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方面的问题对于电力系统地正常运行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主要以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相关安全管理问题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 继电保护 安全管理

从作用和重要性上来讲,电力系统是一个国家的能源供给中心。而从属性和特点上来看电力系统是一个巨维数典型动态大系统,它具有强非线性和时变性,同时其参数亦不确切可知,且包含有大量末建模动态部分。电力系统涉及范围比较广,应用性比较大,对人类的影响效果更是重中之重,但是大多数原件显示出电力系统存在磁滞、延迟、饱和等复杂的物理特征,因此要对这样的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协助,避免此类系统遇到阻碍。现实生活中,高压电线的建造规模和数量得到了不断地提升,但是电网的不断扩大以及线路造价费用的却十分昂贵,这对电力系统的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力系统也存在着以上问题,所以需要利用先进的控制手段来源源不断的引入电力系统当中,以避免电力系统面临困难。

1 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基本内容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主要是指二次系统,也就是说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是一种自我检测、决策、控制功能的设备,通过一定的数据传输来证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健康平稳的运行。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节省了人力物力,是科学技术史上的改革,以自动化的形式来方便整个电力工程,做到物尽其用。但是在继电保护方面,过去传统的维护手段已经不能再适用于当代继电保护的要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自动化系统发展的另一阶段就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由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不断被人们所挖掘,而电力自动化适时的引用了此类技术。限于当今社会的进步发展,电力能源的使用越发紧张,在此过程中将出现大量的数据需要加以整理和分析,这经常会使调度人员手忙脚乱并且工作质量也得不到保障,而计算机技术则很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当前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已经渗透进继电保护上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人化管理,实现了远程监控以及远程遥控等管理手段,特别是在数据管理、事故检测、故障分析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此外,鉴于故障录波和卫星定时系统的引进使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操作所带来的失误现象,促使故障分析工作更加精准,促使继电保护工作更加高效。

2 当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相关安全管理问题

2.1 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继电保护在电力自动化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并不是任何公司或部门都具有管理的资质。并且在继电保护方面,不同的产品其效果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如果过度重视经济性,而忽视了产品的品质和功能等其他要素则很有可能造成电网的崩溃,直接引发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电网的崩溃。为此,在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方面的实际管理上一定要予以科学合理的布局,做到坚持以科学技术为指引,选择合理的继电保护设备,就会使继电保护工作方面的数据测量、数据监控、事故分析等有机的联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使得整个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建设变电站之间一定要考虑周全,应当为后续的调整和变更留有余地。这是由于变电站的设备更新和扩建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如果不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2 设备必须要进行正确的调试安全,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对于变电站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也要认真布局,确保继电保护的相关设备能够有机的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稳定运行。为了保证设备安装过后能够得以正常运行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应当在安装之前做好调试工作。并且在对待继电保护的相关设备时,还要针对于设备种类和属性予以划分管理,使各设备间具有良好的协调性。由于电力系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正常生活,所以对于继电保护设备一定要进行合理的维护和检修,并且对于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予以提前的预测,针对于问题的特点做出相应的应对准备。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在遇到意外问题时予以及时解决,避免遭受较大的损失。此外,还应在继电保护设备上做好防雷的相关准备工作,增强其对于外力的抵抗作用。并且鉴于计算机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干扰,还应当在计算及周围安装抗干扰装置,促使计算机能够顺利完成对电力自动化的配合工作。

2.3 依据安全保护的原则进行运行检测

最后,还要严格依据安全保护的原则进行运行检测。在此之前,要对继电保护的相关设备予以严格的检测和接受,做好把控工作。并且针对于设备属性和功能特点上的不同予以区分维护。对于设备的使用要对相关操作者予以充分的岗前培训,确保其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保证继电保护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操作失误。最后,还要对相关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实时的数据监控、追踪和检测,对设备所处环境予以掌握,便于出现故障时对故障原因的分析。最大限度的确保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相关功能的发挥。

简而言之,时代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是时展的根本,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必须解决好继电保护方面的相关安全管理问题。近年来,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中,控制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都离不开智能技术的更新创造的。电力企业是国之根本,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泯灭的作用的,为此作为电力工程人员要认清形势,敢于创新,大胆革新,不断的提升电力企业的质量,保障未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叶,林丽丽.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相关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4:133.

[2]解丽蕊,陈进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华章,2012,16:360.

[3]陈学建.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相关安全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212+214.

第4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各个行业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多,而且总量将变得极为庞大,这就给充分的考验了目前电力网络系统的供电能力,对于整体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动化相关技术的发展切实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与安全,不仅能起到提升效率和质量的指标,还可以对某些不合理的环节进行改进和优化,并充分发挥自身强大管控能力的优势作用为系统提供优良的服务。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和问题

1.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存在问题

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我国也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电力系统的改造,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了现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在设计中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范本,现在,我国在进行国家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局限性,导致了其不能提高效率,在电网的建设中还出现很多的事故。我国的电网建设还不成熟,虽然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改造,但是还是不能解决城乡电网统一的问题。所以,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使用的过程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能实现兼容性,在不同的设备上不能同时使用,其接口是不一样的,而且出现了设备之间不能连接的问题。现在,国家电网的覆盖范围比较大,各个地区在进行电网建设的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是不统一的,使用的电力设备也是不同的,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的过程中,在管理上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也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难题。

1.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设备存在问题

在使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设备很容易出现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各项指标和不合格,在选择电力设备中,为了能够减少经济成本,他们就会忽视电力设备的性能,导致了一些實用性不强的电力设备也投入到使用中。在使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对技术的成分要求比较高,在工作的运行过程中没有制定安全标准。尤其是工作人员在管理中缺乏责任感,他们的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对自动化技术的操作上会存在失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运行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上存在着经验不足的问题,对国家电网构成威胁。

1.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管理上存在问题

运用自动化相关技术方法和手段来促进电力系统的合理运转,就必须考虑到其在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和不足之处,要深刻的认识到产生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所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硬,以及缺少高素质技术性人才等方面,实质上还是在于人事管理和调整上存在缺陷,缺少人才是一方面,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方面,这就说明现阶段的自动化相关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没有将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适时、合理的调整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之上,一旦在自动化系统运行中或者操作程序上出现了某些故障和错误,由于技术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就很可能导致系统出现较为严重的故障问题甚至安全事故。

另外,当前在针对自动化管理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人才培养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位新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没有相应可靠的制度确保其能够快速的掌握一些管理办法,熟悉管理模式的具体程序和流程,就会出现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持续、可靠的健康运转,而且在出现故障并引发隐患以及故障以后,相关管理部门的人员就相互推诿,也说明了分工不尽合理,责任归属没有进行明确部署和规划,管理人员在诸多自动化管理的环节中缺乏必要的监管和维护,导致出现故障和事故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置并加以恢复,没有积极地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于安全事故和漏洞没有灵敏的预警能力和防范心理。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措施

2.1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水平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方面,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修养,在维护设备中要富有责任心,从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没有人管理的问题。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中,应该结合信息技术共同使用,建立数字化的电网,完善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促进我国电网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实现了全面的管理,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防止数据在收集的过程中发生遗漏的问题,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综合管理,提高管理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水平,使我国的电网在运行中减少故障的发生,使运行的经济效益提高。

2.2强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所以,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实现全面的管理,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科学的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模式进行分析,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应该结合我国的经验,在规模建设上进行各种考虑,应该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分布式的结构设计,能够将电力系统的各个设备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电力系统的各个单元应该是相互独立的,防止各个单元的相互影响。在强化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时,应该实现系统使用的兼容性,在此基础上,实现电网功能的扩充。运用简化电力系统结构的方法,从而能够方便管理,在电力系统的设计中,可以简化二次接线,从而能够进行分布式的设计。

3结语

现在,我国的电力事业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电网建设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容易导致停电问题,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受到影响,原因在于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该强化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3(13):46+12. 

[2] 农有文.综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J].通讯世界,2013(11):91-92. 

第5篇

关键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 TM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179-01

将计算机技术及自动化生产技术科学、合理的运用到电力系统的运营及管理环节中,为实现电力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能够正常的运营,达到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营、管理的目的做出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良好的运用,使远程控制下的电力系统运营及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及综合工作效率提供了保障。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概况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使用电的依赖与需求变得愈发强烈,对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越发的重视。为了保证供电、用电的安全性并适应人们对用电的需求,同时在不影响社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营成本并保证电力系统工作效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将自动化生产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电力系统的运营及管理进行控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实现是将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运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与计算机技术以及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有机调控、保护相结合的系统及技术。因此,发电厂测控系统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及配网自动化便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不断完善、发展,并进行广泛的重视并应加以大力推广、运用,实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安全、高效运营。最终对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变电及配电,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实现便是将发电技术自动化、变电技术自动化及配电技术自动化的工作技术及系统。

2.1 发电系统自动化技术

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主要是采用分层分布的模式,通过控制部门的组合得以实现。主控模件与智能模件作为控制单元的两个组成部分主要是利用智能总线实现其通讯功能。电力系统的质量检控工作主要通过电力系统运营过程中根据系统各环节的数据参数进行接受和处理数据工作得以实现。

2.2 变电系统自动化技术

为了使变电系统及变电站的运营及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并保证变电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变电系统及变电站应改变过去人工操控的陈旧工作模式,而用现金的自动化技术对变电站的正常运营及管理进行操控。变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积极完善、发展变电系统自动化技术有利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妥善应用及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

2.3 电网系统自动化技术

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根本保证及重要手段。电网数据的有效共享、传递以及预测、分析电网电力负荷程度、安全运行指数并且调控自动发点系统,都要通过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顺应了电力市场现代化、自动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发展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技术,将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营,并实现电力系统的蓬勃发展。

3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运营能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的探讨主要包括对数据处理能力的分析以及对安全稳定能力的分析。

3.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数据处理能力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数据处理能力的分析过程中,本文将着重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数据整合能力以及数据共享能力进行分析。

电力系统在市场经济的需求下产生,因此其自身发展及运营结构模式的发展也应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数据整合能力的运用尤为重要。电力系统在正常工作运营中,根据电力市场的需求对电压及出书功率进行增高或降低的调整,在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因此,通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信息化技术的加强,以及对电力系统数据库的完善,并通过对电力系统数据的安全备份及存储管理,将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数据的可读性及可操作性、安全性。

对电力系统数据整合能力进行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的规范及应用,将有利于获取相关动态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因此,电力系统基本模型作为各部门之间资源共享的基本保证,通过需求双方对相同数据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数据资源共享有着重要的做用。建立电力系统空间模型对于克服电力系统在实际操作运营中的复杂性从而有效实现空间上的数据资源共享有着积极的意义。

3.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稳定能力

电力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及工作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监视能力及自动化安全保障能力进行控制与完善,保证电力系统工作运营中的安全稳定性能,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发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

电力系统自动化监视能力是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对电力系统工作情况及数据进行客观记录及监测。但随着电力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发展,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监视的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自动化监视能力不但要对保证反映客观事实的能力同时更要有对电力系统潜在风险进行警报的能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保障能力具有灵活恢复能力,对电力系统工作提供一定的保护能力。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保障能力,通过调节及控制电力系统,降低人工操作的风险及作业量,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及工作提供安全及技术保障。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保障能力对于存储数据及恢复数据有着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节省电力系统的发电成本、对电力系统的科学预算及数据指标的保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他店里系统自动化安全通过其自动监控功能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并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危害,从而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保障。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工业化的逐步深入,使各行各业都努力将生产模式与自动化技术紧密结合。电力系统在符合时展、保持与时俱进的同时,也积极的将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保证工作效率同时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节约的运转。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作为保障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转的必要手段及变电站的核心内容,必须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不断完善、发展,最终对我国电力系统及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君君.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1,12.

[2]李帆,肖红亮.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浅析[J].科技信息,2010,21.

[3]夏明超,黄易庄,吴俊勇.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现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05.

第6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系统结构;安全隐患;应用

为了增强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结合采取有效的措施扩大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结合现阶段这种技术的应用现状,可知其在更新法面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大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延长电力系统的使用寿命。在未来的发展领域内,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逐渐的扩大,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将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

1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1.1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系统性能的提高带来了重要的工作思路。为了满足社会各行业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通过运用配网自动化技术来优化电力系统的功能结构,并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配网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先进的电子技术、智能网络技术等,将各种配网地理信息、用户信息、及配网工作中产生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高效、稳定的系统,实现了对配网信息的动态化管理,提高了配网的工作效率。这样的过程客观地反映了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构建中的重要性。同时,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实际作用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1.2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时所遵循的原则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可能会受到相关存在因素的干扰,威胁着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这种智能化技术的实际作用效果,相关的技术人员在使用新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这些原则主要包括:(1)可靠性原则。为了降低系统远行中的线损率,提高配网的工作效率,配网自动化技术使用时应该遵循可靠性的原则。满足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保证系统运行中各部分结构的可靠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系统结构;(2)分散性原则。电力系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时,依赖于配电网中不同组成结构,使得配电网的安全风险能够有效地分散开来,减少系统运行中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了系统故障的发生率。同时,为了保证配电网的正常工作,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应该保证不同的工作流程能够保持自身独立的工作状态。

2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加快配网建设与改造的步伐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对电力企业的配网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法方面。扩大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需要保证配电网以自动化的工作方式进行相关的操作。在此形势影响下,加快配网建设与改造的步伐,优化电力系统配网的组成结构,增强系统运行中电能质量,完善相关的供电法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电力企业战略部署中的工作重点。在具体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相关优势完善系统功能,将性能可靠的计量装置置于电力系统中,实现对配电网工作中的全程监控。与此同时,利用配网自动化技术也可以提高不同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能,优化资源配置,促使系统可以长期处于高效率、低耗能的工作状态。

2.2构建出可靠的硬件支持系统

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很多地反映出各种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从而为电力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提供可靠地保障。在自动化技术的作用下,电力系统配网运行中所需的硬件支持系统可以有效地构建出来,从而实现对系统运行中的智能化操作。现阶段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硬件支持系统实际的应用效果明显,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这种系统主要包括:硬件支持系统和实时的管控维护系统。自动化技术作用下的硬件支持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对配电网未来的应用范围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对系统各部分的结构进行综合地评估。当硬件支持系统构建完成后,技术人员需要根据配电网实际的概况目前各项系统指标,并对相关重要的参考数据进行必要地采集。这些数据在后期硬件支持系统的应用中,需要对它们的同比、环比进行详细地计算,实现系统运行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同时,为了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控,也需要构建可靠的管控维护系统。这种系统的建立可以降低配电网故障发生率。

2.3增强了配电网的可维护性

配网自动化技术作用下的电力系统,充分地利用了各种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包含着各种可以对信息进行实时分析、显示、处理的设备,完善了系统的服务功能。运用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结合配电网工作的特点具有了系统故障自诊断的功能,对所有的配电设备进行了实时地检测和维护,保证了配电网高效的工作效率。因此,合理运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增强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的可维护性。

3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出现,对电力系统配网结构的优化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其中,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的改造和升级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为系统功能的完善提供可靠地保障。文中通过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阐述,客观地说明了这种技术对于电力企业未来战略投资范围扩大的重要性。深入理解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好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覃彬.浅谈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21).

[2]黄小将.基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分析[J].科技风,2015(26).

[3]郑璟侠.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21).

第7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 自动化 技术应用 思考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102-01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巨维复杂系统,具有强非线性、时变性以及参数不确定性等特点。而电力系统自动化则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系统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控制和保护等手段进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革命性的变革,涵盖软件设计与应用,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针对电力系统的特点,自动化技术帮助其迈入信息化发展的快车道,促进了电力系统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1.1 变电站监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神经中枢,其运行监控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是影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所在。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力系统中运行的变电站缺乏故障滤波装置,而针对后台是否需要增设监控机的讨论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在实际工作中,设置后台监控机的利大于弊。电力系统的变电站通过设置后台监控机,有助于减轻人员的工作负荷,对电力系统进行现场监控与管理,为电力系统的安装运行与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设置后台监控机也有助于企业控制人工成本,减少人员的不必要开支,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反对安装后台监控机的任院长则认为无人员看守的状况下,若变电站出现突况或者运行故障时,无法进行有效的解除。这种观点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相违背的,是认识上的一种偏差。实际上,就电力系统目前的建设与应用水平而言,尚有诸多部分没有实现自动化,针对这一客观事实,科学合理的配置自动化设备,进行人员值班与设备运行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将一方面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水平;另一方面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此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进程中,故障滤波器是自动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必不可少的装置。而现实中诸多变电站缺乏故障滤波装置,对于故障跳闸前后或者电流的非正常变动以及故障电流值等的记录缺失,导致故障发生时不能够有效及时的予以确诊和排除。

1.2 数据和信息远程传输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电力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维度动态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庞大的数量与信息。而这些数据与信息有需要进行远程的传输。目前,有些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虽然安装有后台监控系统,但其无法正常运行或者由于设备陈旧,运行效率低下等情况的存在,造成数据和信息的远程传输的失败。而通过后台监控系统将数据和信息传输到调度主站的做法并利于数据和信息的远程传输。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趋势而言,应通过保护和监控系统的通讯单元向调度主站进行数据和信息的远程传输,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后台监控系统的的不必要的干预导致信息和数据传输的失败或者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发挥通讯单元的自动化技术优势,实现数据和信息的高速、安全、可靠的传输,避免因后台监控系统故障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新时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意义

未来,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必定是沿着科学技术变革的步伐,加速电力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城东,如建立DMS系统,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实时监测与传输、在线识别与控制、暂态瞬变的捕捉等功能,集合办公自动化、地理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构建完善的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从长远的角度看,我国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将有效的消除因故障停电而造成的社会问题,规避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长效的运行。此外,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也有助于实现电力平衡、负荷监控、精确计量和节约用电等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运行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为社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电力支持。

3 新时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几点思考

3.1 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的引入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其控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电力系统需要进行异地控制器之间的协调控制、多目标优化和确保其运行环境与故障排除的鲁棒性特效,满足其自身强非线性与变参数的特点。而未来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则是建立在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推广应用,神经网络具有强非线性、强鲁棒性、自主学习与处理能力的特点,这恰恰弥合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要求。神经网络通过连接权值将数据和信息进行非线性映射,借助神经网络模型和结构的非线性特点,对数据和信息进行自主优化处理,借助神经网络的算法和硬件设施对其控制状态进行实时学习,确保电力系统的长效稳定运行。

3.2 变压器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

在线监测技术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电力系统扩容和电网规模扩大的必然要求。变压器设备在线监测技术首先应用于设备检修过程中,帮助技术人员准确、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检修,降低故障损耗率和发生率,提高供电设备的稳定性。针对电力系统故障检修的特点,一般分为故障检修、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三个组成部分。而未来变电站在线检修技术将保障状态检修阶段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解决离线监测和在线监测的难题。

3.3 自动化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安全保障技术是一种灵活的实时恢复机制,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自动化安全保障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日常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和备份,帮助电力公司开展发电站预算核算、系统更新评估和安全指标的制定等。自动化安全保障技术同监控系统有效的结合,对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发现、报警,从而降低自动化系统运行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马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0(10).

第8篇

【关键词】 电力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 现状 展望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功率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渐渐由理论转入实验阶段,并且已经进入应用领域,这些技术的出现对电力自动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力自动化技术也随着迎来了新的时代。因此,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显得尤为必要。然而,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更好地为我国电力发展乃至经济的发展服务,已经成为摆在广大电力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实际一线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相关技术进行阐述,旨在为我国电力自动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涵义

我们所说的配电自动化,就是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配电用户的数据、配电网数据以及配电网的结构、地理位置、图形特点以及离线数据等进行集成,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网络系统,保证配电设备以及网络的正常运行,而且还要保证事故状态下对配电网络的保护、监测和控制,实现配电网络的现代化管理。通过实现配电网络的自动化管理,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能质量,而且可以成本较低,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还可以使得企业管理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1)馈线自动化。所谓馈线自动化,就是指对馈线电路进行监测、控制和保护。对馈电路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进行故障隔离和重构网络等。还可以实现对馈电路各项指标的远程监控,供电和调压等。

(2)配电管理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核心环节是配电管理系统,其也是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中心、监控中心以及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使用户和供电方一起参与进行供电管理。因为需求侧管理关系到供需双方的利益,而且关联到电力管理体制,因此,需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让电力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我们可以看出,电力供需双方不但是买卖关系,更是合作伙伴,需求侧管理必将受到电力市场的重视。

2 电力自动化相关技术研究

2.1 功能分布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通信网络息息相关,为达到功能的逐步下发分布,对系统功能结构进行分层分布配网自动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我们将电力系统功能部分分为三层:主站、子站和馈线,这样可以使得事故能够迅速响应。层与层之间主要是通过光纤太网、光纤以太网及环网、多线网以及无线网和电力载波等信道形式进行通信。综合考虑,目前较为良好的通信方式为电力载波,相比于先前的电力载波方式,那些都是高频信号与语音信号共同构建的,主要通过线路端点之间的阻波器进行服务通信。由于电力系统网络节点较多,实际情况下还不能解决电力电子自动化实际客观需要,因此淘汰了阻波器。然而现在最新的通信技术,使得载波技术扩展运用范围,尤其是开发了扩频原理的处理器芯片(DSP)并且加以利用,理论结合实践,就初步来看,相关实验数据表明其运用前景很好,具有很强大的发展前途。

2.2 配电网系统保护技术研究

对配电网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对馈电线路的保护,而且主要是维护配电网存在不稳定的因素,随着时代性的经济发展需要,电力服务用户的不断追求质量,进而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故障排除能力。也就是说当用电需求不断变大的情况下,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我们要重点抓配电网的维护工作,在配电网管理保护工作中,我们要做到馈线故障排除、隔离故障以及对供电电力管理系统的恢复等工作。馈电核心工作的基础上基于通信技术,是对配电网整体数据的优化,进而加以控制。对其整体优化促使了配电SCADA、配电高级应用(PAS)等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2.3 主站一体化技术研究

随着用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就使得用户对供电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电力企业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整体,其内部各个部门相对独立,各个系统和部门很难快速地实现信息互联和共享,这也是摆在广大电力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也是今后广大电力工作者需要协力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电力工作中,我们可以将功能相对独立的部门综合集中起来,组成信息共享一体化系统。也就是将各个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信息、配电管理系统以及监控系统等自动化系统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信息互联和共享的通讯平台。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自动化的发展是电力系统的一场技术革命,作为一名电力系统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电力技术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保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先进性,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电能质量,减少电力设备维护费用和运营成本,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带来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延娜.电力自动化发展现状及展望[J].科技资讯,2011(34):12-13.

[2]高明.阐述电力自动化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7):90-91.

第9篇

关键词:智能技术,控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健康的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局部、全系统,采用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和数据传输的系统,就地或远距离进行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等,从而达到合格的电能质量。在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主要构成有: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和配电网自动化。

一、智能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结合

智能技术被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协调了电力系统发展的不成熟性和该系统本身的不稳定性,还满足了公众对于相对廉价、便利的电力网络的需求。所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众所周知,智能技术从分类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线性最优控制和综合智能控制。如今,电力系统自动化还未发展成熟,还存在一些缺点以待改进,如:强非线性,时变性且参数不确切可知,含有大量未建模动态部分和电力覆盖范围大但却具有网络阻滞、延迟等。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如何通过应用智能系统改变电子系统智能化的缺点。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是一个巨维数的典型动态大系统,它具有强非线性、时变性且参数不确切可知,并含有大量未建模动态部分。电力系统地域分布广阔,大部分元件具有延迟、磁滞、饱和等等复杂的物理特性,对这样的系统实现有效控制是极为困难的。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系统的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是由于电力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一些先进的控制手段不断地引入电力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线性最优控制、综合智能控制等五种典型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智能技术被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协调了电力系统发展的不成熟性和该系统本身的不稳定性,还满足了公众对于相对廉价、便利的电力网络的需求。所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几种典型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引入运用,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适应性,降低控制系统的造价成本。

1.模糊控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模糊理论是模糊化经典集合理论,将语言变量和近似推理的模糊逻辑引入进来,是一种包含一套完备的推理体系的智能技术。这种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非常实用,它能够对人的模糊推理和决策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通过已经存在的控制规则和数据,模糊理论可以对模糊输入量进行推导,得到模糊控制输出,输出结果的组成部分是:模糊化、模糊推理与模糊判决。模糊理论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智能技术的优势为:对于那些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问题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也能够处理由于噪声而造成的问题;专家的经验通过模糊知识的语言变量进行表达,与人的表达方式更接近,知识的抽取和表达更加容易完成;鲁棒性强,提高了自学习能力和容错能力,如果电力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改变了网络拓扑图和环境变量的设置等,那么通过模糊理论的应用,能够进行及时应对并且给出完全正确的解决方法。

2.专家系统控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专家系统控制能及时处理和辨识发生故障的电力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阻滞或延迟给人们带来的危险和不便。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例如能够辨识电力系统所处的状态:警告状态或紧急状态、紧急的处理、系统恢复控制、系统规划、切负荷和电压无功控制、故障点距离的测量、做出短期负荷预报、所处状态的安全分析以及先进的人机接口等方面。虽然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难以模仿电力专家的创造性、只采用了浅层知识而缺乏功能理解的深层适应、缺乏有效的学习机构,对付新情况的能力有限、知识库的验证困难、对复杂的问题缺少好的分析和组织工具等。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梯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由简单逐渐趋向于复杂化,现在,在电梯即将出厂时,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试,但当安装好后,电梯一旦出现故障时,为本单位所配备的维修人员,却不能快速找到问题,解除故障,这是由于电梯构造复杂化了,因此我们需要在安装电梯之前,安装专家控制器以确保电梯的可用性和保障性。由此可见,专家系统控制适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

3.神经网络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从1943年出现,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研究低潮发展到现在,在模型结构、学习算法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神经网络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是由于它具有本质的非线性特性、并行处理能力、强鲁棒性以及自组织自学习的能力。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简单的神经元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神经网络将大量的信息隐含在其连接权值上,根据一定的学习算法调节权值,使神经网络实现从m维空间到n维空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目前神经网络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网络模型及结构的研究、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研究、神经网络的硬件实现问题等。

4.综合智能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综合智能系统根据模糊控制结构有效、合理地将这些控制方法结合起来,以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使其能够具备稳定性、协调性和简易性。综合智能控制一方面包含了智能控制与现代控制方法的结合,另一方面包含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之间的交叉结合,对电力系统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来讲,综合智能控制更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在电力系统中研究得较多的有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结合、专家系统与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的结合等方面。神经网络适合于处理非结构化信息,而模糊系统对处理结构化的知识更有效。因此,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结合有良好的技术基础。这两种技术从不同角度服务于智能系统,人工神经网络主要应用在低层的计算方法上,模糊逻辑则用以处理非统计性的不确定性问题,是高层次的推理,这两种技术正好起互补作用。神经网络把感知器送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安排和解释,而模糊逻辑则提供应用和挖掘潜力的框架。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较多。

5.线性最优控制的应用

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最优化理论用于控制问题的一种体现。线性最优控制是目前诸多现代控制理论中应用最多,最成熟的一个分支。卢强等人提出了利用最优励磁控制手段提高远距离输电线路输电能力和改善动态品质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了在大型机组方面应直接利用最优励磁控制方式代替古典励磁方式。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器目前已在电力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应当指出,由于这种控制器是针对电力系统的局部线性化模型来设计的,在强非线性的电力系统中对大干扰的控制效果不理想。

第10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控制方法

引 言:自动化技术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调度系统、配电网系统和变电监控系统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增加了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经济效益,所以,在电力系统建设中,电力企业要不断应用和推广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不断优化电网结构,增强电力系统各方面的运行能力,改善电网质量,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概述

1.1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指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到电力系统中,实现电脑自动化检测、远程控制、信息共享管理,把电力数据传输与电力系统的每个元件、局部系统或全部实行监控,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1.2 电力自动化的概述

电力自动化是一种将电子力学、信息、控制和互联网等技术融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力自动化技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电力系统中有了广泛的应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完善电力系统,还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

1.3 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进程

1.3.1 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

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实现,是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有效的实现了电网运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显示等一系列过程,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保证了工作人员可以准确的掌握电网的数据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指挥,提高了对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对电力系统正常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3.2 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

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主要是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将电力系统中正常运行的数据信息通过有效处理,再将整合后的信息利用,实现了变电站技术的智能信息功能,加强了电力系统内部的优化配置,达到对电力系统的有效控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1.3.3 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

城乡配电网改造是实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之一。配电网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城乡配电网的改造,实现了电网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4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作用

电力自动化技术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将众多领域的先进技术相结合,有效的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远程,实现了电力工作人员对电力设备运行过程的有效控制,对提高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有着积极的意义。

2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力调度的自动化、配电网的自动化和变电站的自动化这几方面。其中,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利用整个变电站资源,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不断完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增加变电站通信系统实时通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传输速率,提高变电站系统和设备的运行效率,从而更好地监控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不断促进变电站系统向数字化、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配电网自动化是指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实现配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提高配电网系统数据的传输速率。这不仅可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增加变电站通信系统实时通信数据的容量和传输速率,还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电力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全面监控,以促进变电站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3 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电力调度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的及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改进和完善电力调度系统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传动技术以及自动化设备等,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力调度系统运行的效率。通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在遥测功能、遥信功能的基础上转化为无人值班监控系统,以便电力调度工作人员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先进的软件系统清晰、准确地了解电力系统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电压、电流、功率和频率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有针对性采取保护措施和预防措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调度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进电力调度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和集约化发展,不断提高电力管理水平。

3.2 在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

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是我国电网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电力市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电网改造与规划中大力推广电力自动化技术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基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电力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系统运行状态的自动、全面监控和有效控制,在配电网系统监控工作中达到人机合一的状态。这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有效降低配电网电能的消耗,采取无功补偿技术增加电网功率因素,不断促进配电网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

3.3 在变电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变电站供电系统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电力系统连续供电的关键环节。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变电站系统自动化也越来越重要。采用先进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实现变电站系统的自动化,尤其是基于 IEC61850 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变电站系统、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运行效率。另外,电力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变电站电气系统建设中,其中,采用远程监控技术可以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可以有效节约电气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成本,从而促进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连续性和电网的质量。

3.4电气自动化补偿技术

电力系统工程中用的传统抵低压补偿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应用单相负荷的时候,会导致三相负荷发生不平衡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补偿不足或者补偿过多的问题,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一些电力系统工程应用传统的补偿技术,不重视电压的平衡关系,甚至不具备配电监测的功能。但是,电气自动化补偿技术属于一种新的补偿技术,结合了固定补偿和动态补偿、三种共补和分相补偿。从根本上改善了传统补偿技术中的不足,可以适应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变化。

4 结语

总之,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采用电力自动化技术是电力市场发展和增加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结合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运用;发展

引言

近年来,工业现代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系统也在不断的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随着电力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电力市场的推进,采用更加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产品,提高火电厂厂用电电气自动化运行和管理水平,节能降耗,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发电企业的热门课题。电力的自动化技术也就是将自动化生产以及网络计算机水平综合的应用到电力系统的运营和管理中去,包括发电厂、变电站、以及配电网等各个环节,利用现代化的远程监控手段以及数据信息的共享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输,提高电力系统综合管理的效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就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保证电力系统在生产以及供应等各个环节都能够正常的运行,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一体化管理。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这种对供电的高要求,电力系统也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动化技术水平,利用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电力系统整体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视和管理,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力系统主要是由发电、送电、变电、配电以及用电等多个环节组成,为了有效的控制经济成本,同时又能够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就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测控、保护以及调控,同时将控制以及保护装置、计算机系统、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也就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二、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控制技术

1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的自动化不仅能够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同时还是电网调度自动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是由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取代过去的人工操作,对站内的电气设备以及运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控制,有效的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稳定性能。在变电站的自动化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光纤和电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系统内部的设备来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有效的协调变电站所有的设备的监视和控制任务。

2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组成部分,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等,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主要是通过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来实现的,实现电网调度的控制中心与下级电网的控制中心之间数据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分享,并且能够对电网的整体的安全运行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以及对电力负荷的程度有所预测,同时能够实现对自动发电以及自动调节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基本实现电力系统市场的要求。

3发电厂测控系统自动化技术

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一般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由过程控制单元(PCU)、运行员工作站(0S)、工程师工作站(ES)和冗余的高速数据通讯网络(以太网)组成。发电厂的控制系统大多实行的都是分层分布的结构,由多个控制部门组成,过程控制单元主要是由主控模件和智能模件两部分构成,主控模件与智能模件之间通过智能总线来连接,并实现两部分之间的通讯功能。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过程控制单元就能够直接的接受和处理各个环节运行的数据参数,并且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电力系统应用的都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这种系统是将设备的状态、电量以及非电量信号等通过转换器全部传输到计算机上,计算机通过计算等一系列的操作后,再向设备发出指令,这也就有效的增强了电力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现场的总线技术就是在电力安装工程的现场,安装自动化的仪表,并与室内的控制设备连接起来,形成数字化的通信网络。现场的总线控制技术采用的是微机处理的方式,把多个控制测量仪表连接成一个网络系统,使数据信息的沟通和分享更加的及时和规范。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个全分布、开放的网络系统,通过智能设备的连接,形成自动化的系统,实现对信息数据的计算、显示、控制以及管理等综合的自动化功能。

2 光互连并行处理器

在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和机电保护过程中,通过光互连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不受电容性荷载的影响,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次就是光互连的扇出数据会受探测器的功率限制,光互连不会受到临界线的长度以及终端线输出端密度的限制,能够在自身系统的内部实现信息数据的互联,传递速度极快,并能够将时间扭曲的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还有就是光互连不会受到平面和准平面的限制,光线可以在空间内自由的穿越,而不会产生相互的作用,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光子和电子的互联网络具有灵活的编程特性,同时具有较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使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主动的对象数据库技术

主动的对象数据库相比于一般的数据库,具有主动功能以及对对象技术的支持。主动的对象数据库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监视与控制过程中,对于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业有着直接的影响。主动的对象数据库能够在系统内部实现对数据的判断和分析,以及对数据库中对象函数的控制,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与统一性,在数据的共享上,也不会出现差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视和控制可以向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电子技术在系统自动化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红外线合成技术、视频技术以及图像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强,其对图像的分析与理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就要借助于电子技术来对图像进行理解,实现对电力系统图像的智能理解。此外,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以及模糊技术等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

2 电子设备与自动化设备的兼容

在目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中,微机产品使用的最为广泛,已经成为了电力自动化系统中重要的租成部分。但是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长时间在电磁环境下工作,也会使自动化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数据的传输错误或者是丢失现象的发生,给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带来一定的事故隐患。

3 电子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电气设备也在向着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近几年,随着嵌入式高性能微处理器等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使电力系统的装置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产品的性能不断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也越来越重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主要包括发电厂测控系统的自动化、变电站的自动化以及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应用到自动化系统中的主要技术就是主动的对象数据库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以及光互联并行处理技术。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就是为了不断的扩大供电范围,有效的增强供电的能力,提高供电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达到电力系统经济、可靠的运行,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140-02

1 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断完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设备兼容性、厂家后续维护力量跟不上、系统自动化维护人员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在主网及自动化设备技术规范及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日常维护等方面加强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作用,提高电网安全管理水平。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以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2.1 技术设计标准方面

在经历了几次城乡电网改造后,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覆盖区域扩大,但是技术方面还不成熟,不能满足实际的用电需要。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设计上缺乏统一的标准,严重阻碍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及应用,从而发生安全事故。我国电网建设起步较晚,在几次城乡电网建设中,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管理。基于此,在具体的设备操作上,由于设备之间接口的问题,出现无法连接或者接触不良,影响设备的使用。另外,由于电网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各地发展程度不同,对于型号和设备的需求也就不同,如果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上不能满足当地需求,便给当地相关人员的使用带来技术难题,这不仅会造成电网资源的浪费,需要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改造,而且给电网安全管理埋下隐患。所以,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时,应对当地电网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考虑地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加强设备的可操作性,从而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逐渐满足不同地区电力设备的运行需求。

2.2 电力设备质量方面

在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设备的质量问题导致电网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电力设备的生产技术不达标,另一方面是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性能不达标。在电力设备生产的过程中,生产者可能由于过分注重经济成本,还忽视了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对于技术的要求过高,而忽视了设备质量是否与之相匹配,导致一些技术无法实现,设备性能缺乏安全保障。另外,由于相关专业人员受到知识和技术的限制,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的认识不够,在工作操作中存在疏漏,尤其是在设备管理方面,缺乏经验,从而给导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出现安全问题,给整个电网管理带来严重威胁。所以,要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和主网设备要进行多次“四遥”实验,并且尽可能规范出一个定量的指标,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自动化设备技术和质量问题造成开关误跳闸、保护不动作等电网事故的发生。

2.3 人员管理方面

电网建设是国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员对于自动化技术掌握得并不扎实,缺乏专业水平,在维护上总要依赖厂家。同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专业管理上缺乏相应人才,对于新入职的职工,忽视了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在具体的工作操作中出现问题不能科学判断、不能及时处理的现象,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增加维护成本,更严重的是,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事故,则会给电网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尤为重要,同时,应该加大对电力安全教育的宣传,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对电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的科学性

现今,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上,我国的实际经验并不充足,因此,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中,应该对所建地区进行充分的考察,综合各种因素,从而科学、高效、合理地进行自动化设计,把问题考虑周全,尽早找到解决的措施,尽量避免在今后的使用中出现问题。从专业的角度上考虑,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保证电网工作的效率和安全。(1)分布式设计。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分布式设计,所谓分布式设计,就是将设计结构的各单元相互独立出来,避免单元内的相互影响。(2)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加强电力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以便自动化技术可以应用到不同的设备,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接口进行标准化,并配有相关标识,以便在不同的电网环境中可以灵活使用,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实现电网规模和电网功能扩充的需要。(3)简化不必要的接线。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有很多都进行了二次接线,应该简化电力系统的接线设施提高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并运用多功能继电器代替二次接线,再对主控制和各开关柜进行分布式设计,达到简化内接线的目的,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问题。以上这三种模式,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行能力,确保整个电网的安全。

3.2 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标准化

只有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标准化,才能保证整体工作运行的合理性,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够进行有效的安全工作,使电网运行工作更具有高效性。与此同时,标准化可以使各电力系统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因为标准不统一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通讯控制器、无功装置、故障录波、小电流接地装置、模拟盘等设备都要与自动化技术建立统一的标准,避免因设备标准不统一造成电网事故。

3.3 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数字化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这就更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满足市场需要,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时作出分析,有效降低工作运行成本,为我国城乡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点:(1)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和对员工今后的要求,使员工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从自身长远的角度审视自己,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调整自己的工作学习状态,强化其“学习是生存需要”的意识。(2)因岗施教。对于员工的培训,因根据其所在的岗位,进行因材施教,对于管理层人员,应该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熟悉市场,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对于技术人员,应提高其实践技术能力,强化实际技能。(3)营造浓厚的企业学习氛围。通过进行外出交流、鼓励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大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企业学习氛围,使员工思想从“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4)树立员工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员工形成“无处不学习,无时不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员工的自学能力,达到自我完善,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当前,对于电网运行工作的要求是“安全、可靠、经济、优质”,如何达到这一要求,是电力系统整个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电网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应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采取最优的管理策略,运用最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实现安全管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目标。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管理技术,为我国电网的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