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继续教育计划

继续教育计划

时间:2022-03-30 14:4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继续教育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继续教育计划

第1篇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2008年教师教育培训教学计划及考核问题的通知》(衡教师[2008]1号)和《关于2008年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衡教师[2008]2号)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就2008学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及考核工作安排如下,请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2008学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安排

按照《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二个五年规划》要求,2008学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职务培训全年安排72学时,其中省级必修课48学时。要求分学段、分职务进行培训,内容如下:

(一)、中小学教师公共必修课1门;

《班主任培训工作读本》,将于2008年5月24日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考试,具体安排见附1。

(二)、中小学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为全面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决定从2006年开始,利用三年的时间,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与考核。20**年我们完成了912人的培训及48人的考试任务,要求2008年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部培训和考核任务。利用暑假时间,在基层组织培训、到进修学校参加考核。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三)继续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的新课程岗位培训。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校本培训中推广使用“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发展报告册”》(冀教师[2006]9号)的要求,各学校要继续开展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的新课程岗位培训,充分利用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初中)语文》等系列教材,分层次、分学科的组织好校本研修活动,要以《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发展报告册》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及新课程学科培训的新途径,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2008学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工作安排

2008学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5月24日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考试。

1、考试对象:所有在编在岗中小学教师。

2、考试内容:2008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职务培训统考课程共安排了2门公共科目:《学校心理辅导》;《班主任培训工作读本》。其中《学校心理辅导》已于20**年完成辅导员培训任务,

3、考试时间:考试定于20**年5月24进行

上午:08:30——10:30《班主任培训工作读本》

下午:02:00——04:00《学校心理辅导》

4、考点设置及考试形式:考试以乡镇为单位(县办、民办学校以校为单位)组织实施。考点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学或完小,乡镇校长任考点主任,全面负责本考点的考务工作(中小学分别组织,同时进行),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期间,县教育局将对各考点进行巡视。

5、领取及送回试卷:各乡镇教委、县办、民办各学校于2008年5月23日下午,到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取试卷;考试结束后,于5月26日上午将试卷送到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阶段:利用2008年暑假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工作。

考点设在教师进修学校,由进修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017-03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职前和职后教育的双重任务。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壮大、终身教育思想形成社会共识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职后教育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为做大做强职后教育,高职院校须谋划一个具有前瞻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以指导高职院校的职后教育,支撑高职院校职后教育健康、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

一、恰当定位:以高职之长确立高职在继续教育中的主打领域,与大学继续教育形成差异化发展

继续教育是指一种非学历的成人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其任务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并促进接受教育的人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伴随终身教育思想的日趋深入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当代继续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学历教育、大学继续教育、各类行业和专业培训的大众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面对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宽门类、多样化和灵活性的继续教育,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确立在继续教育中的主打领域。高职院校应利用面向行业企业或地区支柱产业设置的专业群,利用教师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熟悉企业产品和工作过程,利用企业各类员工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实际以及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等优势,提供为行业企业员工培训的项目,这应是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的优势所在。行业企业为提高自身员工的岗位技能,增强员工的岗位适应能力,对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具有教学能力的外部培训力量有广泛而迫切的需求,这为高职院校直接服务于企业员工的培训项目提供了客观条件。

大学在继续教育中可充分利用自身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甚至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或系等专门机构的资源和人才等综合优势,开展专升本、工程硕士、专业硕士等学历提升教育,举办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和交叉学科应用人才的各种培训班、高级研讨班、讲习班等,如举办培养主管经济的干部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班。应充分利用大学继续教育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开展科研活动的传统,为继续教育的服务。

美国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于2001年首次提出了“定位”理论。今天,“定位”一词已成为最重要的、使用最广泛而频繁的战略术语之一,恰当定位已上升为普适的成功之道。高职院校在继续教育中应扬高等职业教育之所长,确立自身在继续教育中的主打领域,确立与大学差异化发展的继续教育目标,将高职院校作为技能知识的汇聚地,作为各种创新知识不断交流的场所,在职后教育与培训中发挥独特优势。高职院校职后教育与培训的对象,从横向层面看,已由满足就业需要的特定对象拓展到以全民为对象;从纵向层面看,培训层次已从企业基层的技术工人拓展到企业的各层次员工。培训功能体系包括就业劳动预备教育、在职进修培训、转岗培训、晋升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作为职后教育与培训的场所,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和新技能,其学习的目的是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正如《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由于现代技术与岗位呈现出多样化和系统性特点,因而使职业技术培训的战线越拉越长,空间越扩越大。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包括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从

业后进修和转行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等。

二、依托行业:建立校企双向参与、互利互惠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实质是面向行业企业办学的院校,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对象主要在行业企业,相关继续教育资源也在企业,依托行业企业,强化服务意识,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对行业企业的人才支持的贡献率,建立校企双向参与、互利互惠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也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根本方针,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开展行业企业继续教育,使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继续教育,可充分获得行业企业优质继续教育资源,保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是:有计划地开展行业企业重点人才需求的滚动调查,以保证高职院校专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以专业建设带动行业企业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高职继续教育与培训目标和规格的确立,以保证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培养的适应性;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计划的制订和修正,以保证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校企合作编写高职继续教育教材和聘任兼职教师,以保证继续教育与培训教学的实用性。

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校企合作,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都需要直面市场,按市场规律自愿参加,按市场原则配置资源,按市场原则共享组织资源并获取利益。可以说,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运作越来越以公平和效益为核心原则,使资源组合达到最佳。遵循市场经济规则,调整相互结合的方式与途径,互利互惠,双向互动,使两种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已成为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在发展产学合作继续教育方面的基本原则。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双向互动,互利互惠,呈现双向性,即高职院校在向行业企业提供各种继续教育服务的同时,行业企业也会不断满足高职院校的各种需要,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发展成为一种伙伴关系,形成互利互惠、效益良好的长效机制,保障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为此,必须建立校企双向参与和互利互惠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决定着继续教育的性质、方向和效能。该管理体系涵盖组织机构建置,管理职能划分,各参与主体责、权、利配置与划分,各参与主体议事、沟通和协调程序等相应制度安排。其中组织体系需要建立校企继续教育协调委员会等相关机构,负责制订或审定继续教育规划与年度继续教育计划,负责审定继续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配置,以确保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配置等符合行业企业继续教育的需求。校企继续教育协调委员会实施的组织领导和指导与监督应贯穿于继续教育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组织、课程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始终。

制度是机制的载体,制度成为校企双方自觉行为之日,也就是机制形成之时。产学合作制度包括组织制度、联系制度和协商制度等。这些制度需要校企双方共商,比如组织制度包括继续教育协调委员会管理制度和协调委员会的章程,用以对协调委员会继续教育相关重大事务进行指导、审议和监督等。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该委员会应负责审议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联络和督办合作继续教育的事宜,促进和开展校企双方以继续教育项目为纽带,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合作以及建立与健全校企合作继续教育校企联系制度和协商制度等。

三、优化要素,区分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对教育资源的诉求,保证继续教育的优质资源

高职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培训存在着诸多区别,而培训对象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年龄层次都有不同的需求。在传授知识上,学历教育的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告知学生什么是真理;而在培训中,知识主要是被发现的而不是传授的,培训教师只是促进和帮助学员去发现真理。在教学上,学历教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而培训以学员为中心。在培养目标上,学历教育教学注重明确的知识目标,强调信息的获取,而培训虽然也注重目标的明确性,但更强调技巧的掌握,强调学会如何学习等。在教学内容上,学历教育教学内容关注理论性,而培训内容更为突出技能,诸如决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进行管理和领导所需的一些软技巧等。在教学方法上,学历教育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般采用讲授方式,学生主动参与较少,而培训更突出个性化和多样化,更注意与环境的融合,更强调发挥学员参与的积极性。

高职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培训存在的显著区别,决定了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对教育资源的不同诉求,高职院校更要加强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建设,尤其是建设能满足继续教育需要的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是继续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它要符合三大特征:一是培训对象的全员性与个性化。行业企业的员工有着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的工作经历,故课程体系应满足各学历层次和各工作年限的员工的学习需要。二是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职业性与模块化。继续教育课程要满足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满足进行“知识更新、技能补充、思维变革、观念转变和潜能开发”等需要,为此,要实现继续教育课程的模块化和结构化。继续教育课程模块化是指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所设置的课程要将不同类别的内容归纳在一起,形成若干模块课程。课程的模块化,便于课程设计者厘清设计思路,有条理地进行课程设计,便于企业员工明确、有条理地选择继续教育课程。继续教育课程结构化是指各模块之间应有很好的衔接,每一个模块内部课程之间应有很好的匹配。课程体系中由各课程模块构成的整体课程对培训目标的关照度要高。三是继续教育课程

学时少与方法多,这一特点由成人学习的特点所决定。如企业培训多在岗进行,工学矛盾突出,在职员工离岗培训时间不能太长,成人学习领悟力强,有自己的实践经历,等等,所以包括学习实践经历,继续教育课程主要应给受训者一个整体知识概念,或者为受训者已有的零星知识做梳理与概括。继续教育课程一般安排的时间较短,所以成人学习一般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需要采用讨论式或研讨式或案例与情景教学等学习方式。

由于行业企业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编排、教学风格、教学模式选择和教材准备等要遵从成人受训者的认知规律,因而继续教育师资素质应是职前学历教育教师和企业培训师二者的综合。职后继续教育的教师所需的素质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知识、技能、态度与人格魅力三个方面[1]:。1)知识。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与培训工作相关的知识,比如企业培训的基本理念、培训工作的内容和流程、成人学习的规律与原则等。二类是与培训课程相关的知识,比如从事财务培训的培训师,须精通有关财务的知识。三类是综合的和广泛的各学科知识。2)培训教师所应具备的技能,包括技术和能力两个方面,技术包括授课技术、课程设计技术等;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等。3)态度与人格魅力。态度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魅力即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努力完善自我,以适应职后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为此,一要对从事继续教育的高校教师和企业选聘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等理论的培训,对机关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教学设计、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成人教育教学技巧的培训,全面提升从事继续教育教师的岗位胜任能力。二要选送被聘任的从事职后教育与培训的高职院校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公司的培训,通过观摩高水平的现代专业培训公司资深职业化培训师的课程,并将其作为标杆,学习资深职业培训师学习目标的分解技能、知识的传授手段、与学员互动的方式、教授技能的策略、对成人学习特点的把握、课堂教学的控制以及演讲技巧等,使得高职院校从事职后教育与培训的教师不断向职业化培训师转型。三要根据行业企业员工须执照上岗的需要,选派高职院校从事职后教育与培训的教师参加相应的培训和考试,获得相关执照,为高职院校从事职后教育与培训的教师完成行业企业执照培训与鉴定开辟道路,这也是高职院校较之社会专业培训公司从事职后教育与培训的优势所在。四要引进行业企业资深专业人员与高职院校教师共同组成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和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因各自均具有其优势和不足,校企合作建设“双师队伍”可为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可取长补短,这将有利于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质量制胜:建立高职院校内外部继续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高等教育一直重视教育质量。根据《教育大辞典》的释文,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的优劣程度”。高职继续教育的质量是高职院校在遵循继续教育规律与科学发展逻辑的基础上,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培养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学员个性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需要的程度。

伴随社会继续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机构必将层出不穷,它在行业企业继续教育中势必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应该清楚地看到,专门培训公司越来越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如民航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机构已将越来越多的原来由高校担当的管理类培训课程请专业培训公司承担。乃至工程技术类的课程设计也有专门的管理咨询公司进入,如中国电信大学几年前就聘请IBN公司进行工程技术课程设计。在这种态势下,高职院校只有高度重视继续教育质量,将继续教育质量看成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唯有推行质量制胜的战略,加强继续教育质量监控,建立高职院校内外部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才能够建立起与行业企业长期、稳定的继续教育战略伙伴关系。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由外部保障和内部保障两个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实现对高职继续教育质量的保障功能。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内部保障方法是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方法和企业员工培训质量监控技术的综合,它借鉴学历教学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又针对在职成人学习内容及成人的学习特点,将企业培训质量管理技术予以转化,建立培训管理、服务标准、质量评价、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制度,以制度为载体,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转换,形成质量保障的有效机制。如建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流程体系,该管理流程由继续教育需求分析、继续教育计划制订、继续教育组织实施、继续教育效果评估以及继续教育师资、继续教育教材课件管理流程等组成。通过建立继续教育流程管理体系,以制度的形式保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全过程处于被规范和被控制的状态下,并固化为系统的制度体系。其中,继续教育需求分析包括前期准备、制订继续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计划、实施继续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需求分析结果评估等;继续教育计划制订包括确定继续教育目标、制订继续教育计划、审核继续教育计划、批准预算报告等;继续教育组织实施包括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填写记录等;继续教育效果评估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评估等。实施者是校企双方,由校企继续教育协调委员会组织实施检查、考核与评估。其中反应层、学习层评估以高职院校为主,在校内进行;行为层、结果层评估,以行业企业为主,在企业进行。此外,还可以以《质量管理:培训指南》(ISO10015)和GB/T19023-2001为依据,由第三方进行质量审核。

第3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 制度 比较

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保持和提升其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进行的学习及其相关活动。继续教育培训是保持和提升注册会计师专业素养、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国在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教育委员会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颁布了7项国际教育准则;我国继2005年颁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三十条”)后,2006年颁布《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由于各国的会计职业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各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后续教育仍存在差异。本文对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以及我国新颁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一、继续教育培训目的比较

西方国家对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一般均有规定,其核心是保持和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但表述上又不完全相同。其中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强调,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是保证或保持并增强或提高其职业胜任能力;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强调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是保持其应有道德能力;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I)强调保持、加深并且扩展其专业胜任能力;我国香港会计师公会强调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保证其会员专业能力的维持和提高。我国新颁布的《征求意见稿》从现实性角度将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定位到注册会计师个人素质和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两方面,具体为“保持和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执业队伍”。从上述各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来看,不同点在于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保证还是保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由于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尚未达到专业所需的能力。如果将继续教育目的定位于“保证其专业胜任能力”,必然加大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责任,同时也难以达到保证的程度,如果未能达到反而会降低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威信。所以我国目前将继续教育培训目的定位于“保持和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

二、继续教育的对象及相关豁免继续教育的规定比较

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对象均为全体会员,包括执业会员和非执业会员。美国AICPA将培训计划定位为服务于广大会计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在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会计人员、财务主管、主计长以及总会计师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非盈利组织的有关会计人员;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业主以及合伙人;律师和咨询顾问(包括税务方面的顾问,医疗卫生、福利方面的顾问等)。有些国家还有对豁免继续教育的特殊规定,如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规定,会员长期没有从事专业活动,由于身体残疾无法参加后续教育者,可以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我国继续教育对象也是全体会员,有的地方规定:继续教育培训对象分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一般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业务助理人员、非执业会员六个层次。《征求意见稿》也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对象的豁免教育做出了规定,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对身体残疾或因病无法学习的会员、生育的会员、出国的会员规定可以在本年度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后延一个年度,但不得影响下一年度继续教育培训学时的完成。从各国继续教育对象及相关豁免继续教育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和国外差别不大,只是在部分细节有所不同。

三、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的内容比较

不同的国际组织关于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内容的阐述方式不同,一种是不规定继续教育计划内容,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协会;另一种是规定继续教育计划内容,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美国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将培训课程分为会计和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咨询业务和管理业务等部分,在每类业务中根据业务内容性质的不同又作了进一步分类。以“会计和审计业务”为例,包括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国际性业务;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技术相关问题等部分。其中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主要是关于会计处理和报表审计方面的内容,包括“非盈利性组织的会计和报告实务”、“AICPA小型企业审计指南”、“现金流量表:编制、披露和使用”等多门培训课程;国际性业务涉及国际会计和与欧元有关的会计及报告规定,由两门培训课程组成,分别为“欧元:会计和报告的规定”、“国际会计和报告”;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主要是管理会计的知识,包括“非盈利组织的成本分配方法”和“最新财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技术相关问题主要讨论计算机对传统审计业务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由“审计电子证据和软性信息”、“如何在无纸化社会中从事审计工作”和“计算机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应用”等课程构成。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教育委员会2003年颁布的国际教育准则第2号《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规定了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知识含量,这些知识是取得职业会计师资格应掌握的内容,旨在确保为取得IFAC会员团体的会员资格的候选人拥有足够先进的职业会计知识,使其能够在日益复杂、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发挥有胜任能力的职业会计师的作用。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基本知识包括: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信息

我国借鉴大多数国际组织的做法,在修订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中没有详细列示培训的具体内容,而是原则性地规定继续教育内容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年度培训计划中确定,对执业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按其不同能力需求分层次进行。如有地方规定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会计及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审计理论和实务、管理咨询理论和实务、税务理论和实务、资产评估实务、建筑工程评估实务、机电设备评估实务、国家有关政策和经济法规、特殊行业会计与审计知识、计算机技术、外语、职业道德、事务所管理知识、以及独立审计准则、资产评估准则、执业规范和执业所需的其他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及侧重点视不同对象而定。我国在课程设置方面正朝着与国际接轨的方向迈进,但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学习国外经验的过程中,不能对国外的东西生搬硬套而不考虑我国国情。如美国由于资本市场比较发达,所以对外报告会计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占有较大比重;而我国目前更应该重视管理会计方面的课程才更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继续教育时间与考核标准比较

西方国家对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学时、学分均有具体规定。如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AC)规定,每个会员在三年内必须完成100小时的继续教育课程学习;西班牙规定在成为西班牙注册会计师协会(ICAJCE)的会员后,每年应至少参加30学时的后续教育培训,其中一半学时是关于会计、审计、税法等常规性课程,另一半学时是特殊专题课程。无论是面授、远程教育、电教还是自学,都有统一的学时计算规定。ICAJCE将所有的培训课程及学时规定列表公示,供会员参考;日本后续教育制度则规定,个人会员及准会员有每年必须完成40个时间单位以上的后续教育的义务。我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每两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即从起始年度的1月1日起至次年的12月31日止。每个考核周期接受的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80个有组织形式的学时,每年不得少于30个学时;职业道德培训每个周期不得少于4个学时。从各国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教育的时间来看差别不大,尤其体现在我国和国外的差距明显缩小。《征求意见稿》颁布以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时间是这样规定的:执业会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三年内不得少于18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后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接受脱产后续教育的时间三年累计不得少于12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脱产后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我国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教育时间缩短的原因是因为近年来注册会

五、继续教育培训的形式比较

西方国家继续教育形式大体分为有组织形式和非组织形式两类,但其具体内容又有所不同。美国2000年2月颁布的《后续职业教育准则公告》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倡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在该方式下,组织者负责将学习计划传递到最终的用户手中,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如工作室、研讨会等;另一种为自主的学习活动,该方式下的学习活动是在没有外部组织者的帮助之下进行和完成的;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继续教育培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和措施:课堂教育;专门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到各地巡回做学术讲座,讲座采取听课证的方式,由公司出面认购;组织召开研讨会;制作多媒体、录像带等;网络或电话教学;每年组织各省的分会召开会议,研讨有关继续教育职业教育问题。日本继续教育的形式分为集中培训、自学、编写专业书籍和在培训班授课等方式。集中培训包括协会主办的培训班或研讨会、事务所内部培训、会员自发举办的集中培训;自学包括对指定文章、专业书籍方面的学习和参加学术活动;以自学方式选修的注册会计师均需以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提交学习心得;编写专业书籍指通常能被购买的与注册会计师业务相关的书籍或论文,也包括为出席各种学术研讨会撰写的报告等;培训班授课通常指接受协会、事务所和自发培训班的委托,为其培训班进行授课。我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形式也分为有组织形式和非组织形式,有组织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境内外各种培训班、研讨班、学术报告会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主办或认可的论坛、专业性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等;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认可的事务所内部培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远程教育直播系统提供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认可的其他方式。非组织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包括: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专业著作、专业论文;担当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授课人、研讨会的主持人或演讲人;参加行业业务质量检查;承担市级以上专业学术团体、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课题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远程教育点播系统提供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在境外事务所实习;利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制作的继续教育培训光盘及其指定的教材自学。

从各国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来看,进行继续教育的方式多样,这与参加的继续教育人员的需求是一致的。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最近公布了其近期进行的有关职业后续教育实施方式及必要性等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英国大多数会员认为工作基础上的学习是最适宜的沟通与职业素质培养(CPD)教育方式,得到支持的其他CPD教育方式还有:面授或网络课堂(85%赞成),阅读(72%),参加会议或研讨会(71%),与同行、同事或经理讨论、指导,更进一步的教育资格和证书,为技能发展而进行的观察、研究,发展客户等。相比而言,我国近年来在继续教育方式上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正在改变以往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发展。

第4篇

一、档案存在造假现象

公路干部档案记载一个干部在单位工作、学习、活动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为公路干部以后提拔、任用、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在个别干部档案中,存在更改出生日期、更改参加工作时间或连续工龄的。这不仅有悖于诚信档案管理,而且也不利于干部的公平竞争,更有失于公民基本道德要求和做人之本。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个别干部档案中,对一些大小不一的纸张,未进行技术加工或处理,对一些过窄或破损纸张未进行加边或裱糊,统一纸张规格,按照档案管理及整理规则要求,打印档案各类材料目录,规范散页材料,打孔装订,统一样式,统一卷盒等,这不但影响了档案整体美观,还对日后档案保护和方便利用带来很大不便。

二、加强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途径

档案对公路养护和管理的基础保障作用日益突显,公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管理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复合型档案人才队伍。

1.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继续教育组织领导。领导重视是做好继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其纳入议事日程,要建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对教育培训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健全继续教育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管理。从继续教育内容、组织、安排及要求上都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保证继续教育工作在制度化轨道上顺利开展;其次为了避免继续教育走形式、走过场,必须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对继续教育管理中出现问题,实行责任追究,保证继续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2.拓展继续教育和培训渠道。各单位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对档案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除坚持自学制度以外,采取集中面授、专题讲座、座谈讨论、技术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相关继续教育实践活动;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等方式接受继续教育。今后要逐步推行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使档案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二年内)完成档案的基础知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整理实务等相关理论知识、业务技术、专业水平等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公路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建设人员专业化、行为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档案管理队伍。

3.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材料档案管理。负责继续教育机构或者部门对参加两个月(含二个月)以上理论、专业、技能等方面培训材料应当及时进行收集、整理,确保培训材料齐全完整。对参加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建立管理档案,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开展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将继续教育计划、继续教育师资情况、参培学员登记表、学员学习情况及结果等纳入档案管理,保证继续教育档案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作者:索学艳

第5篇

【关键词】 乡镇医院;护理;继续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31-02

护理队伍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加强乡镇医院护理队伍建设,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前提。护理继续教育是乡镇医院护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乡镇医院护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对于加强乡镇医院护理队伍建设和提高护理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 乡镇医院护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近几年,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对乡镇医院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乡镇医院的医疗服务环境和医疗设备得到了改善和更新。但是,在医疗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对护理工作和护士的重视不够,护理制度不完善,护理工作不规范,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投入不足。乡镇医院护理士缺编导致护士缺乏,工作量大,护士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很少有闲暇时间进行学习。许多乡镇医院护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老护士和年轻护士之间衔接脱节;护理人员多为中专文化,高学历的护士较少,文化知识水平偏低,总体业务素质不高,在护理理念、常规护理技能、临床急救技术、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文书书写等许多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做好护理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是目前护理管理的重要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农村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是乡镇医院,它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卫生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对乡镇医疗服务过程中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的学校教育并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终身教育已成为医护人员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护理继续教育是继学校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教育。[2]护理继续教育是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通过护理继续教育来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2 乡镇医院护理继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 提高认识,完善乡镇医院护理继续教育制度 护理继续教育领导重视是关键,由于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深化,造成部分领导只重视医生继续教育的培训,忽视了护理人员的培训。医院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补充护士编制,重视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完善护理继续教育制度。根据护理继续教育单位的办班计划,结合医院发展需要以及护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等级等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继续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统筹安排学习和培训。有效解决继续教育经费,加大乡镇医院护理继续教资金的投入力度,根据继续教育的学习形式和护理人员的职称等情况制定经费预算,由相应部门统筹计划使用,使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能落到实处。

2.2 多措并举,调动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要扩大对继续教育的宣传,让医护人员树立既投身医学就应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应付任务”为“主动参与”。解放思想,提高对护理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参加继续教育就不能掌握新技术,难以提高业务水平,让护士充分了解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护理继续教育学分制的基础上采取积分制,可以通过技能竞赛和科研论文等方面进行积分。护理继续教育积分与年终考核挂钩,并作为职称晋升及专业注册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激发护理人员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医院要对在外参加继续教育的护士提供有利条件,保证在外学习期间工资待遇的正常发放,并给予适当补贴,使出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护士无后顾之忧,以此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2.3 选择适宜的学习形和学习内容 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缺乏,长期脱产学习比较困难,可以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和护理人员具体情况,采取参加短期培训班、到先进医疗机构学习、邀请专家到医院做专题讲座、参加远程教育、院内组织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等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乡镇医院护理人员需要继续学习的内容有基础医学理论、专科护理知识、临床急救技术、社区医学与护理、护理风险教育、护理职业礼仪、护患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等。在护理继续教育的内容安排上应遵循成人教育补需之宗旨,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优先安排急需学习内容。外出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护理人员回医院后,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或集中授课的形式,将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传授给本院其他护士,实现知识共享,提高学习的普及率,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小结

乡镇医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的主体,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工作质量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全面落实。随着护理职能的转变和护士角色多元化的发展,继续护理教育已成为优化护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乡镇医院护理继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完善乡镇医院护理继续教育制度,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形式多样的护理继续教育,使护士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以促进乡镇医院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6篇

1解决方法

目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能力和专科知识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消毒供应专业的需求,继续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建立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熟知本专业的行业标准、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要求,在对各科室专科器械处置过程中,逐步对各种器械的性能、材质、处理要点由了解到掌握,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狭窄导致器械的损坏或灭菌失败,除了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专科技能外,还要了解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综合内容以及护理边缘学科知识。

如心理学、人文学、社会学等,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胜任消毒供应中心各岗位的必要条件,在多元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实用技能,以满足学科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继续教育,使每一个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及责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树立个人发展与科室的战略方向一致的职业生涯通路,由此制定出个人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提高员工的从业态度,加强责任心,科室根据员工的学识水平、工作能力、个人需求,搭建平台,外出学习,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位员工树立核心价值观,实现个人与科室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设备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增新、补缺、提高”的原则,通过继续教育,知识的延伸等手段,强化、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科室每一位设备使用者知道自己怎么做、如何做、时间和效率的关系,使设备发挥最大效能。

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及演练,加强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继续教育培训,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同时加强沟通协调能力培训,畅通信息渠道,完善物资调用机制,完善联动机制,强调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紧密结合客观变化和自身实际,加强继续教育,才能在突发事件时不乱阵脚,保证物资供给。

2小结

科室发展时期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变的心理准备,通过继续教育使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充实、自我修正,只有具备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才能不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质量,以适应消毒供应中心事业发展的需要。

作者:王旭柴文琳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继续教育;培训

1继续教育的内涵

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

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推动各大企业不断加大对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教育成为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要参与全球性竞争,改善人才的贡献率,推进企业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必须努力寻求一种廉价高效的继续教育方式,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和管理,重视继续教育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使继续教育的投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我国企业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近二十多年来人力资源开发有了很大进步,但人才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素质较低、不能满足市场和知识经济需要等问题依然突出,这就使得企业继续教育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企业继续教育许多方面亟待提高和改进,主要表现在:

(1)观念落后,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将继续教育看作单纯的投入,尽可能地减少继续教育人数和费用,也有管理者认为继续教育是务虚,不但耽误时间、影响工作,而且需要增加更高的成本支出,很多管理者认为员工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即可,不需要继续教育。

(2)继续教育内容落后。企业继续教育的内容很多,一般由知识继续教育、技能继续教育和素质继续教育三个层次组成,我国的企业继续教育主要停留在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继续教育方面,不注重员工的素质继续教育,不注重向纵深层次发展忽视与企业文化的结合。

(3).继续教育方式单一。在继续教育方式上企业大多采取传统的授课模式你讲我听,多由企业内部人员实施,很少借助外脑,单调枯燥的方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企业员工继续教育需求各异,继续教育不能兼顾所有员工,造成一部分素质高、有潜力的员工,因工作繁忙难以脱身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4)保证机制缺乏。企业继续教育仅从当前的需要出发,继续教育后的考试流于形式,没有有效的评估或激励措施。

(5)注重职业继续教育忽略发展继续教育。职业继续教育主要是针对操作人员的,而发展继续教育主要是针对管理人员进行的。

3提高企业继续教育效果的对策

实施企业继续教育,必须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意识,突破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既吸取国外企业继续教育的先进经验又结合我国文化特点,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选取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

3.1更新培训观念

培训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增加一定的成本支出,但不能因为这些而投鼠忌器,调查发现平常不培训的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要远远低于经常培训的同级企业。也就是说即使员工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也要通过培训来强化企业的经营理念,让员工了解企业最近的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

3.2成立专职的培训部门

企业应该设立专职的培训部门,由专职人员负责制定培训规划,确保培训内容、时间、人员、经费等关键问题的合理安排和落实。同时,对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严格把关。只有成立了专职培训部门,才能使企业的整体培训系统化。成立专职的培训部门,就是让该部门负起责任,制定出合适的培训计划和方法,让员工了解市场,了解最新的技术走向,激发员工主动探索的积极性。3.3完善培训制度

(1)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不少企业对员工培训足够重视,但却颇具盲目性,缺乏连贯性、系统性、计划性,这样就存在各种问题。因而,要使培训工作高效率,就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培训计划,它包括一些具体内容:第一,具体实用的培训主题,如质量管理培训、项目管理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每个培训都有具体的要求和适用范围,因此就决定了培训的方式、方法和人员组成。第二,广泛的员工参与。认清员工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深度及培训形式和方法。

(2)选择适宜的培训方法。

培训方式的选择是企业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培训方式层出不穷,如自学、课堂讲授、现场学习、角色扮演、案例研究、情景模拟等,每一种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应该根据继续教育目标、企业和受继续教育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方式。不同的方式具有的不同的效果,企业应不断改进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建立一个科学的继续教育体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

(3)确定科学的考核方法。

建立有效的继续教育考核、激励制度,调动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为保证企业继续教育的有效性,企业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应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继续教育计划和继续教育制度。另外,为了保证受训者的积极投入,继续教育后要进行严格考核,制定奖励措施,作为职称评定、聘用、增加薪酬的依据,以保证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4)建立跟踪评价系统。

培训应该成为企业内部积蓄与分享力量的源泉,要及时反馈与总结,为以后的有针对地开展培训活动提供参考。针对每次培训的员工,要形成一个基本的培训效果评估。每次评价后要对员工进行跟踪调查,以掌握培训后的落实情况,要使培训效果落到实处。

(5)提高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

开展培训首先要使培训人员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内容包括培训需求的发掘、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效果的考核等等。只有培训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管理和实施计划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开展企业的培训工作,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的效果。

(6)职业培训和发展培训并重。

在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时除注重职业技能培训以外,还要增加一些发展性培训,即管理观念培训,这样可以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也为将来储备了基层的管理人员。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发展培训的同时也要增加一些操作技能培训,以使管理人员也非常明确一线各岗位的操作程序和正规的操作方法,使其能够及时地发现员工操作中存在的不足,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

6结论

通过企业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的基本技能、知识水平,企业把继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投资而不是费用。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具有积极参与意识,员工不仅要掌握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还需对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加强企业继续教育,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忠明.当前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状况及其教育培训[J].中国培训,1999.

第8篇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对策

引言: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是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开发,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仅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更是企业必须长抓不懈的系统工程。继续教育,就是对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不断补充、更新知识的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一个最有效途径。本文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存在问题分析入手,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越来越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各大企业着力加快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使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但从持续、深入发展继续教育以及增强企业后劲等方面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

1.1继续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目前企业的继续教育多是注重当前发展,轻长远规划,结合企业战略性发展的前瞻领域课题较少,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1.2继续教育工学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的矛盾、工作地点与培训地点的矛盾、工作负担重与工作迫切需要的矛盾。

1.3继续教育需求分析缺乏深度和统筹性,目前企业的需求分析多数停留在初级阶段,培训计划制定缺乏统筹性和连续性,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局限于普及知识教育,有些培训年年办,办成了简单的轮训,此类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层次不深,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无法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及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1.4继续教育渠道单一,特别是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和交流的机会较少,通过在职学历教育系统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的培训机会就更少,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得到在职学历培训的机会,受选拔制度的局限,愿意学习的年轻人往往因为资历达不到要求,有学习的热情但没资格,有资格的人常常因为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丢得太久,无法通过选拔考试,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还容量挫伤年轻人学习的积极性。

1.5继续教育师资有待加强,企业目前师资一般能满足普及、提高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但从激发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角度出发,应该多邀请科研院所、相关大专院校教师、外部专家进行前瞻性培训,并与其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合作。

1.6继续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主要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人自费继续教育的意识不强,不愿自己掏钱参加培训;二是企业的继续教育经费难以满足需要。

1.7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有待完善,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评选先进、培养深造、年度考核、提拔晋升以及工资福利待遇没有有机结合,未建立起有效的继续教育评估和激励约束机制,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整体推进与深入开展。

2 加强和改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及思路

2.1转变观念、确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

继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单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推动继续教育深入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应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中长期规划要注重前沿科技知识积累和核心员工储备。

2.2统筹兼顾、准确把握继续教育需求分析

以需求为切入点是继续教育需求分析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充分体现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专业技术人员继教育要结合企业长期和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以及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需求的分析和选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效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为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多种形式并举、确保继续教育有效实施

继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方式,才能保证继续教育高效运作,提升企业将继续教育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2.3.1成立专家组,确定继续教育目标的战略性。专家组应由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能人才等各个层面的专家组成,从企业战略高度出发,以前瞻性为重点,结合行业发展规划及对企业发展前景预测,研究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各阶段、各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专业素质要求等,发挥专家组在需求分析及继续教育规划制定的重要作用。

2.3.2建立继续教育指导小组,保证继续教育的有效性。继续教育要区分特性和共性,有的放失,成立继续教育指导小组,负责审核继续教育计划、指导课程开发、确定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培训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专业科目培训要立足科技前沿,体现专业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专业科目培训学习,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提高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获得及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科技与攻关能力。公需科目学习是专业技术人才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思维,不断适应工作复杂要求的重要途径。可根据企业的实际,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公需科目培训,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选修。

2.3.3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设计院所、同行企业技术力量及内部资源的优势,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汇聚优势培训资源,确保继续教育享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加强基础理论的培训与研究,探索产、学、研的结合,采取技术合作、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寻求专业相关的大专院校作为对口单位,定期邀请大专院校资深的教师进行授课,对院校来说可以实现产学研一条龙,对企业来说更好更多地接触实用新型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工艺改进和技术进步。

2.4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探索继续教育方式

企业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和需求,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集中培训,适用于公需科目及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推广期的理论知识培训。②实践培训,适用于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现场应用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实际训练。③特殊培养,企业对拥有核心技术、掌握重要业务,处于控制关键资源的主导性等方面特性公认技术拔尖人才,为其做职业生涯规划,采取外派技术考察、学术交流、进修、访问学者等方式进行特殊培养。④高级研修班,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面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多种形式的示范性高级研修班。还可组织学员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撰写生产技术案例、专题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形成研究成果。④在职学历教育,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以每年20%的速度衰减,只有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在职学历教育才能抢占制高点,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的、年轻的技术骨干攻读研究生、博士学历教育,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⑤导师制,对部分年轻骨干,以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签订导师培养协议,进行系统培养,并优先选送各类技术培训班。⑥网络远程教育,网络既是培训工具,又是培训资源、培训环境,在网络环境中,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培训的阻力,培训课程更新速度更快,接受名师高质量的教育更加直接,工学矛盾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网络远程教育培训是继续教育工作应对信息社会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成人教育,特别是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企业要大力开展网络远程教育的实践与创新研究,力求实现网络培训短期效应向长效机制转变,促进继续教育科学发展、长远发展。⑦自学,自学是成人学员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会自学就等于请来了一位“随叫随到的教师”,掌握了成功的秘密武器。企业要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养成擅于自学的习惯,通过自学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发展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

第9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教师;管理人员

收稿日期:2006―04―13

作者简介:刘明伟(1966-),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从事行政、教育管理工作。

一、 当前高校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近年来对教师的培训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

目前培训方法还局限于集中学习、讲座、报告、大课堂的听讲形式。内容主要以传统的传达、传授解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主,缺乏必要的实际操作和具体的实践过程。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具体问题的解决、具体教学模式的优化、特色教学、个性化教学的创建、具体教学环境与条件的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已深深感到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现在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只注重形式化和规模化,而忽视它的有效性和成效性,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有些人在培训期只是为了取得一个结业证,并未达到培训的基本要求,长此下去,广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长此下去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1)部分教师认为短期培训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短期培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有时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应采取长期脱产培训的方式;(2)长期培训必然会加重教师的经济负担,培训的费用应该由国家承担;(3)培训的方式方法落后,在时间和形式上应考虑到成年人的特点;(4)培训没有以学科为主,没有经过学科方面的专家审查、评议,没有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就不能引领教师在学与教方面有所收获与提高;(5)在学习新课程中没有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专业技术职称的终身制及学历论的影响

专业技术职称只能代表过去,倘若专业技术职称与各种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这只会对继续教育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年龄层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老年人在取得较高职称后,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继续教育已无必要了;中年人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缺乏继续教育的动力;青年人除了一些在学术上有特殊贡献和特别突出者外,部分人认为自己是凤毛麟角,能享受的待遇全享受了,到了顶峰缺乏继续进取精神,影响教学质量和科研效果。因继续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不像中国的学历教育那样引起国民的高度重视,就必然会影响受过非学历教育者的就业、职称评定、国家科研基金的申报、考干录用、晋级、等涉及到个人利益和自我发展的各种机会。

3.高校管理人员受传统运作方式的影响,继续教育热情不高

高校管理人员虽工作手段有所改变,但思想意识还停留不前,因此仍然从事机械呆板的重复劳动。部分管理人员受职称待遇因素的影响,再加上部分领导认为管理人员不需要什么专业特长,这样挫伤了一部分人员再学习,再提高的积极性,如果能回避以上这些不利的因素,再加上领导的重视,就会重视任何学习或培训的机会,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解决途径

1.教师是关键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转变,要重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质量观、人才观。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也在教师,因此说,在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对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是高校的重中之重,所以当前特别要培养一批热爱从事继续教育的老师。

2.注重创收渠道

作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府,其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素质的提高,更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认真组织协调,把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从有限的经费中规划专项经费,作为继续教育基金。减少一些非学术性会议,大力发展校厂开发,对外进行有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开发,扩大创收渠道,要与一些经济效益好的厂矿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联合办厂,生产一些高新产品,增收技术开发费。

3.制定好各种继续教育计划

为继续教育对象创造更多的教育条件,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财力、物力、人力情况,结合本身工作的特点,分期分批进行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使得各类人员都有学习、进修和参加培训的机会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4.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法规制度,形成良性循环

要建立教育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并建立继续教育各项制度,对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对他们的效果进行评估,把它作为专业技术评定职称和管理人员提拔的必备条件。要制定出继续教育聘任办法,执行严格的定期考核、评估,完成岗位职责的继续聘任,做到优胜劣汰,智者上,庸者下。同时要建立奖励制度,对学习优异者给予一定奖励和表彰,对那些不重视继续教育的单位与个人要进行必要的批评。

三、对今后教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设想

美国早在1989年发表了《着眼于未来的师资教育》的报告,对教师培训有精辟的论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师培训要从根本上满足不同的需要,如果把教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局限在地方教育机构中,起不到培训的效果。因此,在未来师资培训探索中,应当淡化院校的培训,要把培训的理念随时渗透到教师和管理人员中去,这样才能基层化、全程化、全员化,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要结合我国的教育特征,学习国内不同地区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参考国外培训模式和办法,才能将继续教育提高到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警察教育;国际轨迹;继续教育

一、国外警察教育继续教育体系及其启示

(一)警察继续教育自成体系,独立国民教育之外,不受国家教育部门制约,属于职业教育

这些国家的警察继续教育一般都由国家警察部门统一领导,统一审订教育计划,指导警察院校的招生、教学和安排学生就业。学制较短,一般是1-2年,培训内容主要是警察业务相关知识,以技能培训为主。法国、德国、日本和泰国等国警察均采用这种教育训练体系,日本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日本的警察教育实行中央集权制,无论是职前培训,还是职后晋升培训教育,都十分强调全国统一,各级警察教育由国家警察厅统一负责,并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及实施细则,以便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统一。日本警察教育体系比较完备,除在首都东京设有全国警察的最高学府―――日本警察大学外,全国47个都道、府、县均设有警察学校。警察教育管理部门也相应设有7个管区警察学校,在全国形成了完善的警察教育网络。各级警察院校除统一执行全国的教学计划和实施细则外,在体制上隶属于相应的警察部门,由他们具体实施管理。日本警察院校学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各级警察机关录用的大学毕业生;二是各级警察机关录用的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的人。由于他们的学历不同,其教育训练模式和时间要求有很大区别。

(二)警察继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融合

警察部门除建立自己独立的继续教育体系外,还借助社会普通高等院校的力量,开展警察继续教育工作,在社会普通高等院校开办警政学系或专业学院,如美国、英国等。美国没有统一的部门主管全国警察继续教育,而是联邦、各州、市和县警察局分别设置警察学院或培训中心,负责警察的职业教育,即对新录用警察和在职警察进行培训。美国各大学中开设的警政或刑事司法学系及专业学院,属于国家高等学历教育系列。其目的在于提高在职警察的整体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美国警界把普通大学学历教育看作是一种宝贵的经历。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各大学中又相继开设了警政硕士、博士学位,供警察机关的行政领导进行深造。英国与美国略有不同的是,其警察部门内部有统一的继续教育体系,英国警察继续教育的目的性很强,即为了升职。但是,美国和英国警察继续教育体系中也都没有专门的院校,英、美警察教育的突出特点表现在:一是社会大学承担警察学历教育,使从警人员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文化和教育的高起点,为他们将来应付政治多变和文化多元的现实,成为合格的警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二是独立的、自成一体的警察教育体系,使警察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经费来源、招生分配、教学计划等方面形成了严格和规范的规章制度,使警察教育针对性强、更符合警察实战需求。三是警察职业教育成为继续教育,其在新警察录用、职务晋升等方面规定了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使警察教育成为全体警员的继续职业教育,这种教育体系使警察队伍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更新,始终满足警察职业的现实需要。

二、继续教育是我国警察教育的必然之路

继续教育思想肇始于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郎在1965年发表的《继续教育引论》,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经典文献《学会生存》中肯定了这一思想并大力推广。瑞士教育家查尔斯•赫梅尔认为“可以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的继续教育概念的发展,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199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欧洲委员会主席J,Delors领导之下,许多人为21世纪从事着教育各方面的工作。他们进一步提出继续教育基于四个基本原则:1.“学会认知”,是将掌握广泛的普通知识和深入研究某些领域学科相结合。又称为“学会如何学习”。2.“学会做事”(Gilbert Ryles的概念),是获得能够应付生活中各种情况的工作资格、谋职能力、团体合作能力等。3.“学会共处”,即培养与他人在一起生活的敏锐感知力(因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全球化非常强调这一点)。4.“学习生存”,即了解你自己的愿望,培养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之所以说继续教育是学习型公安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因为继续教育赋予学习型公安队伍建设新理念和新内涵,继续教育是学习型公安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继续教育反映了学习型公安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因此把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不仅仅把人作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的人”,更要把人培养成为能系统思考、不断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在共同愿景下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的人”,要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开发、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继续学习、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创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使人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发展。

继续教育赋予学习型公安队伍建设新内涵。公安队伍作为一种现代组织,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为求得自我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以及获得职业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继续自主、主动地不断地学习”。作为学习型组织中一员的每一位公安干警,都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变化的“新人”,他们不断学习以满足职业和生活变化的需要。学习型公安队伍建设就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在继续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习型公安队伍的建设有丰富的内涵。在这样的学习型组织里,学习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主体维度上,学习者不再局限于“坐在教室里的人”,每一名干警、领导都是学习的主体;在时间维度上,学习贯穿干警的职业生涯,甚至包括其退休后的生活;在空间维度上,干警的学习不局限在公安院校,办案现场、互联网、会议室都可以作为学习的课堂;在内容维度上,干警的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在学习型公安队伍里,无一人不学习,无一时不学习,无一处不学习,无一事不学习。干警们的学习不再是为了学历、职称等外在的东西,而是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和个体生活的幸福。

三、正确处理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关系

(一)反对重学历教育轻继续教育的倾向

重学历教育轻继续教育和各类函授教育“注水”的现象已成为公安院校教育最大的弊端,对公安院校教育尤其是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形成严重的冲击。因此,要明确培育人才是公安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公安院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来展开,要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扩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初任民警教育的规模,使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培养渠道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形成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将由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以继续教育为主,多种教育并存的新格局。学历教育将进一步向综合性院校集中,专业公安院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将转变为在大学教育后更高起点上实施公安专业教学。应加大各级各类公安民警继续教育的层次和力度,不断完善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宽公安民警的来源。

(二)继续教育长期化与制度化

公安院校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改变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错误认识,牢固树立将公安院校教育的重心由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转变的思想,及时做好各方面的调整;二是应积极拓宽渠道,大力抓好各级各类公安民警的任职岗位培训工作,明确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必须在培养提高上下工夫,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资源,努力形成公安院校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公安院校培养与基层公安机关业务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三是应健全逐级培训体制,使逐级培训与公安民警的晋升相结合,严格执行每级(职)必训、不训不提的政策。

(三)以规章的形式将继续教育模式固定下来

应尽快以规章的形式将公安院校的继续教育固定下来,建立健全“逐级培训、按级培训”制度,创立具有警察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实施多层次的公安民警培训机制。一是要严把初任民警质量关。对学历教育实施“两段式”的培训体系,即“基础教育合训,专业训练分流”和“学历教育合训,继续教育分流”。二是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搞好公安民警培训,实行“双轨并进”。一方面要推行公安民警晋升逐级培训制度,并纳入公安院校培训规划,实行先培训,后使用,在培训中强调实用性、针对性,切实把培养与使用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是通过严格正规的自学、函授、成人教育解决公安民警高一层次的学历,注重长效性、基础性,不强调与任职挂钩,通过逐级继续教育和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培养高层次的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美国;继续教育;特色

目前,美国全国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已超过2300万人,并且正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增长。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美国继续教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一、加强继续教育立法,提供法律保障

立法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干预、管理和控制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通过立法对继续教育干预,实行保护与监督,保证其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继续教育法规巳成为美国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积极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美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1862年通过《莫里尔法案》,办起了“赠地学院”,并开始进行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推广教育;又通过了《斯密斯一列威尔法案》(1914年)、《史密斯一休斯法案》(1917年)等法案;《乔治一巴登法案》(1946年)规定,对渴望就业者和有必要提高工作能力者进行培训和再培训;《国防教育法》(1958年)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对青年和成年人开设职业训练;《地区再发展法案》(1961年)旨在通过职业培训以促进失业者集中地区的发展;《人力开发与培训法案》(1962年)规定加强失业者和半失业者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法案》(1963年)规定需要提高现有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成人劳动者和需要特别职业训练的失业者、半失业者均应接受职业教育;《经济机会法案》(1964年)规定要对那些在劳动市场中处于不利境地的阶层提供一定的事业训练;《高等教育法案》(1965年)提出加强对继续教育活动的援助;《成人教育法案》(1966年)就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教师培训、管理体制、经费等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还颁布了《全面就业与培训法案》(1973年)、《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法案》(1977年)、《职业训练合作法案》(1982年)、《职业培训计划》(1992年)等。上述10余部法案均对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继续教育法案立法工作的推动与重视,实为各国之冠。

二、多渠道筹集经费,确保继续教育顺利运行

为加速发展继续教育,美国政府除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外,还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继续教育经费所承担的比例,规定了企业、产业部门及雇主对职工教育经费所应承担的义务,并积极倡导、鼓励民间团体、个人投资教育,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资金的来源,有力地保障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各州举办继续教育的公立大学、社区学院、成人学校所需经费的70%均由政府提供,私立大学所需经费的13%也由政府提供。《职业教育法案》颁布后,美国政府拨出大笔联邦经费,用于建立地区职业中心,开展职业教师的训练以及职教的科学研究等,截止到1990年底,美国政府共资助了12 056个各种类型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美国的企业、产业部门也大力为其职工支付培训费用,据一份1984午的报告,美国企业、产业部门在职培训每年要支出2100亿美元,1986年仅接受雇主所资助的正规培训的人员就大约有3050万,一份对40家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支出研究报告表明,企业培训费平均占其销售额1%或工资总额的3‘3%,另外还有的企业慷慨解囊,向成人学校捐赠教学设备,资助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例如美国坦迪公司曾免费向教师提供价值100万美元的计算机;作为民间团体和私人,对继续教育更是给予大力支持与提供志愿服务,如被称为第一种美国成人教育组织的“文化学园”,运用志愿人员完善公立学校、图书馆与博物馆,为成人举办演讲课程与研讨活动,又如福利财团在1951年成立了成人教育基金会,支持继续教育的研究与规划,该财团又于1996年捐赠1000万美元,楚立了一个教育电视台,向广大成人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三、社会各方积极举办继续教育,形成多样化办学格局

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兴起于高等院校,其兴办继续教育的历史已有100余年。美国高等教育界认为,大学开展继续教育是美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是学校的额外任务。美国的大学都面向社会,努力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仅工科高等院校就有200余所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即使是美国的研究性大学,也重视兴办继续教育,并将其提到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现在美国高校中有46%的学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如密西根大学商业管理学院,攻读学位的学生为2000人,而参加继续教育的达6000人。高校在美国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24%。企业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一般大型企业都有专管人力资源开发的机构,制订本单位继续教育的计划,开办某种教育课程,对其职工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全美企业部门每年用于在职教育的经费为300多亿美元。.企业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50%。美国的行业协会如美国律师协会、工程师教育协会、医师继续教育协会等,也都大力举办继续教育活动,行业协会巳成为美国继续教育的一个有力组织者,其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20%。此外,私人也举办继续教育,全美国有近200家私人举办的继续教育机构,其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6%。这样,美国继续教育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体系,遭及全国,形成了继续教育网络,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

四、教育方式灵活多样,适合学员不同需求

美国的继续教育十分注重“弹性”,即灵活多样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成人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现实情况,参加随时随地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在入学形式上,学员入学不用参加各州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只需经过学校必要的测试后即可进入学校学习,在办学形式上,有日校;夜校、周末大学、电视教育、巡回教学、电话咨询、登报指导等等,办学地点不限于学校,工厂、购物中心、教堂、公园和其它公共建筑物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场所;在学制上,也是可长可短,长的五、六年,短的几个月、几个星期,有单科独进,也有多科并举的,学员可以学完全部课程,也可以学一门课程的某一部分,甚至某一课程在中途可以暂停,以后有时间再继续学习;在内容上既有职业方面的知识技能,也有生活、娱乐方面的知识;在类型上有研讨型和进修型,也有座谈型、专题型等;教学方式可以是面授,也可以借助于电视机、计算机、录音、录像带或同步卫星;考试方式也较灵活,各州设考试公司、考试中心,一个星期可以开考几次,成人认为启己可以应考时,就可申请报考。另外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出现了多种新的“非传统的”、“开放的”扩充成人受继续教育机会的教育形态,比较突出的有“教育介绍所”、“校外学位制”、及“无墙大学”等。

五、教育对象广泛,培训重点突出

美国接受继续教育者中,既有高级工程师,又有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既有乡村的农场主,也有白领阶层的专业管理人员;既有工商职员,也有广大消费者;既有政府官员和经理,也有一般的公务员、工人、少数民族群体等。美国的继续教育吸引了1/3多的成年人口参加学习,上至总统、议员、公司董事,下至移民和工薪阶层都坚持学习。并且,任何人只要想学习或有条件和可能学习,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现有水平、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的学习场所和继续学习计划。也就是说,在美国参加继续教育是不分性别、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居住区域、阶层、职业的,这便充分体现了继续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根据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1995年的一份报告,美国40%的成年人,大约有7600万注册就读各种形式的成人学习班。在1991年,该比例为32%。美国的继续教育在突出对象的广泛性的同时,也显示出了重点性。在美国,经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的教育培训率大大高于一般白领和蓝领的参与率。经理人员的与工作相关培训参与率为42%,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工程师、科学家的与工作相关培训参与率更高为47%。美国企业界对劳动力的培训,重点是放在白领阶层,尤其是经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例如根据美国制造业研究所1991年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美国企业的企业内正式培训是向管理人员倾向的,占调查对象总数12.8%的管理人员参加企业提供正式培训的人次数占到总培训人次数的19%,相比较之下,分别占调查对象总人数14,9%的服务人员、农林渔工人和10.S%的机器操作工、装配工参加企业提供正式培训的人次数却都只占到总培训人次数的5%。

六、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着重子应用

美国深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其继续教育不论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是从社会实际和学员需要出发来考虑和安排的,使受教育者提高其职业技能,优化其专业结构,以求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继续教育已形成买方市场,“学员消费者第一”、“学员市场至上”被越来越多的继续教育机构当成求生存发展的口号和策略。从继续教育机构办学的角度来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市场发展的状况要求怎样,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课程,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一般承办继续教育.的机构都设有专门的顾问委员会,由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和工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负责研究和设计课程。如洛杉矶教育局就有350个专业委员会,有关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都要征求顾问委员会的意见才能决定。有的继续教育机构还成立人力调查办公室调查社会上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哪一方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开哪方面的课程。在教学方面,密切联系科研成果和生产需要,着重于加强学员实际技能的培养训练,使其学以致用。如哈佛管理学院的研究生班采取案例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当前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编写成内容十分具体的案例,呈现给学员,让学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在课堂中对这种方案进行讨论,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在研究生学习两年中,要分析1000多个各种课程的案例。此外,在对学员进行考核时,由培训机构和委托单位联合进行,把对实践的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七、向高移化方向发展,培养较高层次人才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2-0000-02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Model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Wang Minxin

(Henan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Luoyang471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teacher qualification regulation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requirements promulgated on the teachers engaged in basic educa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status quo continuing education teachers in pos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recent years,national and local schools have put a lot of manpower,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o carry out the different levels and categories of different scales of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but the results were not satisfactory,the prevalence of training institutions a wide range of qualifications good and bad;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programs no long-term planning, teachers'passive acceptance of the training arrangements lack of autonomy; teacher training time,funding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real problem.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this article explored a collection of regional education authorities,training institutions,employing institutions, teachers,four,one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a new model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s;Teachers;Continuing education

一、“四位一体”模式内涵

“四位一体”是指为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这一总体目标,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引导,加强相互协作和服务,最大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形成整体合力,达到四方共赢的良性循环。各自职能如下:

教育管理部门。主要是整合地区(省或市)中小学教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继续教育资源。一是每年对各培训机构申报的培训项目进行资质评估,去劣存精。二是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和地区教育实际,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对地区培训机构发展进行引导,使培训机构在培训课题、项目、内容等方面有侧重。三是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培训机构可以承担的培训项目和方案供用人院校和教师选择并提供培训指导建议。四是依据各用人院校上报的下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协调各培训机构教育资源,明确哪些机构获得培训任务,尽量做到按需分配。五是对获得培训任务的机构提供经费资助。

培训机构。包括各级各类院校都可以申报承担某方面继续教育任务,接受教育管理部门评估和用人院校、教师的挑选。一是结合现有教育资源,重点打造自身优势培训项目,不求全而求强,参与同类培训项目的竞争。二是加强与用人院校和一线教师沟通,广泛开展调查,做好本地区教师培训市场需求分析,调整自身教育资源以适应市场需求。三是向教育管理部门申报培训项目并公开具体方案和培训资源,接受教育管理部门评估和用人院校、教师的挑选。四是接受教育管理部门国家和本地区继续教育相关政策的引导。五是对培训合格教师进行登记统计,上报教育管理部门和反馈用人院校。

用人院校。自身也可以成为某项目培训机构参与竞争,协助本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做好服务。一是为在校教师建立继续教育个人档案,教师接受培训的机构、项目、时间、内容等,与个人评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相挂钩。二是在协商基础上协调本校整体学科建设发展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需求,协助本校教师制定个人在职生涯继续教育长期规划和不同成长阶段的短期培训计划。三是做好本校教师参加培训和日常教研工作的协调,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四是向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本校教师培训需求和计划。

教师。对于自身在培训时间、项目、机构等方面有较大的自。一是协同本院校制定个人长、短期继续教育计划。二是根据教育管理部门公开的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方案、项目内容、时间地点、师资评估报告等,挑选合适机构参加培训。三是以问卷调查、网上投票等方式参与教育管理部门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四是对培训机构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二、“四位一体”模式的特点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发挥最大功效

在“四位一体”模式中,教育管理部门作为协调和监管者,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和本地区继续教育市场需求,从本地区继续教育全局的高度,通过政策引导、评估制度、经费支持等方式,整合所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盘活本地区继续教育资源一盘棋。通过评估去劣存优,支持各培训机构优秀项目做大做强,减少对劣势培训机构、培训项目的投入,使其自然淘汰。从全局看,避免重复投入、资源浪费,最后各培训机构达到相互补充,发挥各自优势,使各方面培训资源达到最优。

(二)培训机构引入竞争,提供最优服务

具有同一个(类)培训项目资格的各培训机构之间是相互竞争关系。他们接受广大教师的挑选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估,只有在同类项目中出类拔萃才能获得教师的垂青和管理部门的好评,进而赢得各方挑选,获得培训任务促进自身发展。因而,各培训机构只有不断自我完善,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值得指出的是,教育管理部门并不是各培训机构相互竞争中的唯一裁判员,广大教师才最具有发言权和选择权。

(三)教师自主选择增强,提高培训意愿

一方面,教师和用人院校在个人专业发展的长、短期培训规划(计划)中进行协商,协调院校学科发展和教师个人成长,兼顾双方利益。另一方面,院校在对教师提出在职培训要求时,并不做出具体的、硬性的规定,只做出方向性、政策性的大框架,在具体的培训时间、方式、机构、项目等,教师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以上两方面,院校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和给予较大培训自,必然极大地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当前部分教师被动接受培训的局面。

三、“四位一体”模式必要条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