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01:1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本教科研,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但教师教科研方法及研究成果外化途径等仍存在着单一和层次较低的问题。通过创新校本教科研平台,创新课题研究机制,创新教师研训模式,创新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科研;校本教科研;微型课题研究;教师培训模式;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主体,教师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是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最终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以及实现人生和职业价值的必要途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普遍意识到教科研对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益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本文基于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科研现状的分析,阐释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教师教科研现状
教师教科研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理论学习与教师研训。教师学习的主要形式包括理论学习与各级各类研修与培训。理论学习以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和学科期刊为主。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的研修以在职方式为主。市区级教研活动的最常见形式,是教师在职培训,活动内容以听课为主;假期短期业务培训和网络函授课程,也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教师研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及技能训练、学科及相关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课程标准教材分析等。
其次是教师教科研与校本教科研。教师自主反思是教师教育科研的驱动力?反思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已有的观念和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教科研以撰写教学日志、教学反思、行动研究等形式为主。校本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可提升教师团体合作意识,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科研的活动以听课、磨课、评课为主,也有少量的课例研究。
最后是教师课题研究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形式是课题研究和。教师参与的课题以校级课题为主,还有少量的省、市级课题的子课题。以教育类期刊为主,发表在学科专业期刊和核心期刊的较少。论文以学科教学研究为主,聚焦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学理论的教学应用,也有少量的经验总结。
二、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
通过对教师教科研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校本教科研的低效
目前,校本教科研依然是行政管理机制,学校是教科研计划的制订者和管理者,教研组是教科研计划的执行者。学校对校本教科研的管理重数量,轻质量,“走过场”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校本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纵观各学校的教科研规划,听课、磨课和评课仍然是学校教科研活动的中心。而聚焦“如何上好一堂课”,并不等同于磨课、听课和评课。
鉴于以上原因,校本教科研就需要主题化和系列化,需要专业引领,需要理论指导下的主题研讨,需要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关注。若教师没有教科研的主体意识,就只是形式上的参与者,而不是专业上的参与者。校本教科研的目标是让教师在参与教科研合作实践的过程中,明晰自身专业成长的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科研需要教师践行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教师提升教科研能力、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利器。教师的教学反思或教学日志的撰写,是提升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石。有价值的教学日志能使教师回顾走过的路程,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反思;也可对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进行反思,对发生的原因、解决办法等,提出对应措施。教师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炼原有的经验,修正行动计划和探寻事件背后的意义。
2.课题研究的瓶颈
一是课题申报门槛偏高。比如,省部级课题明确要求主持人须具备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教师如果主持课题研究需要有两名专家推荐。课题主持人多数为学校领导、教研人员或具有荣誉称号的教学骨干,并需要课题主持的经历,而大多数教师是被动参与课题研究。普通的一线教师既没有主持过课题,也缺乏相应的资历和能力,也苦于没有合适的选题,因而对通过课题研究来提升教科研能力感到力不从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
二是课题研究层次偏低。中小学教师参与的课题主要来自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的子课题,以及依据省、市课题指南申报的课题。这些课题一般以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为主,与教学实际存在差距。学校或教研组或教师个体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教学规划形成课题。这类课题针对性强,适应面广,但课题层次相对较低。课题研究只有从教育教学需求着眼,从教育教学实践出发,其研究成果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是课题研究呈现方式单一。课题对于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至少有两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多数核心期刊更愿意为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提供发表平台,层次低的课题成果难以在核心期刊发表。同时,教师受教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的限制,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论文多数在一般性的刊物上发表,其研究成果难以形成影响,也谈不上推广。
3.教师研训模式的需求差距
由于教学负担过重,教师外出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障,而教师教育科研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又与教师的需求存在着明显差异。造成培训供需间差异的原因很多,以网络培训为例,现有的远程培训内容包括通识课程、课标解读等,这些课程并非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尽管培训对总学时和每日学时有严格的限制,但依然无法保证学习质量。另外,现有的培训缺乏有效的跟踪机制,没有关注研训后教师教科研的状态。
4.教科研激励机制的缺乏
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中,对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有硬性规定,这反映了教育管理部门的现代意识和远见卓识。职称的评定激发了初级和中级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教科研意识,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尽管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定已经逐步纳入正常职称评定体系,但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教师而言,晋升高级职称后,其职称晋升已经到顶,因而易产生职业懈怠,使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失去了课题研究和的动力。这是因为教科研激励机制的不足造成的。
三、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途径
教育科研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发展从自觉走向自为的标志。创新校本教科研平台,创新课堂研究机制等,都是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创新校本教科研模式,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努力,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校本教科研”诉求成为应然。校本教科研以校为本,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为载体,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为抓手,以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是学校深化教改、实现全面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校本教科研制度,建立教师教科研团队,创新校本研修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和行动研究,启迪教学智慧,创新科研思路,转变教育观念。校本教科研的核心是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和专业发展,它需要教师团队的协调合作,通过互相学习,获得共同成长。教学工作坊、课例研究、同课异构、科研沙龙、名师工作室等都是有效的校本教科研途径;其中,课例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是短期内解决教学问题并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捷径。
课例研究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它通过教师集体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检查(具体包括教学设计、实施、反思)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课例研究是回归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直面具体教学的实践性课题。它以课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为中心。教师团队从不同角度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状态,收集、解释、记录、改进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教师团队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参与的教师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和再认识”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研究,将教师的发展最终落实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上。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应用是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是教师的行动研究。教师不仪要研究学校、学生、自己,还要研究课程制度、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等,教师个体或群体实施的课程领导,基于校本和学情,让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计划制订,参与校本课程决策,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转化为实践。
2.创新课题研究机制,推进教科研成果应用
中小学教育科研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改进学校现有的实际状态。因而,它一旦形成研究成果后,就要在教育教学中随时加以运用。微型课题切口小,研究周期短,它立足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微型课题植根于课堂,是教师“基于问题,基于教学实践,基于个性”的草根式研究,也是教师基于教育教学中的细小问题和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的研究。
教师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依托,不断探索、认识教学规律,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提升为理论。微型课题的研究内容多数围绕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展开,且研究的内容具体,注重对某一个教学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以教师的行动研究为主,研究切入点小,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也较灵活。教师在微型课题研究中能够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提炼经验,形成系列化的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科研管理部门为鼓励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应对微型课题研究进行必要的指导。首先,针对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存在着定性研究有余、定量研究不足、课题成果的阐释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进行课题报告写作的指导等;其次,指导教师如何规范地撰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和教学论文,并将其中比较好的成果在教科研网站上分类展示;另外,利用教科研平台推广教师个人的课题成果。如通过评选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方式,确定教科研成果推广项目;通过重点课题资助的办法,鼓励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系列化,推广应用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网络资源库,为积累和交流教科研成果搭建平台。
3.创新教师培训形式,服务教师教育科研需求
培训是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和助推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培训单位需要创新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动态设计培训计划,形成具有实践价值的培训特色,服务教师教育科研和专业成长。承担着教师培训的县、区教师发展中心,要通过整合进修学校的教师培训职能,以及教研室的教学研究职能、教科所的教育科研职能和电教馆的技术支撑功能,追求教育资源运用集约化、发展效能最大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研、科研和培训的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内涵提升,最终实现区域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我们在保证均衡发展的同时,还要借助“国培”和“省培”等项目进一步强化研训的实效。承担“国培”和“省培”的院校要做到培训的内容必须服务教师的需求,以加强专业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做好跟进工作,确保教师专业得到真正发展。
从培训的形式来看,集中培训可以满足大型的项目需求,但是集中培训的综合成本较高;同时,送培到县乡增加了培训组织者和专家的工作量,培训难成规模。而网络培训相对来说,成本低,覆盖面广。它作为数字化的学习培训模式,具有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方互动等优势,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解决了他们的供需矛盾。网络教师培训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师素养,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远程培训重在增强实效,可设计自助“菜单”式培训。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参加相应的培训,培训后相关专家要进一步跟踪指导,帮助参培教师把理论内化为实践,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从培训的内容来看,教师希望得到包括科研方法及选题、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教材使用分析等内容的指导。科研方法及选题的指导有助于教师从对教育科研的“力不从心”中走出来,尽快得心应手地走上教育科研的道路。教师的学科知识直接影响其学科观念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的使用和对学生的评价,而这些正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教材使用分析的培训既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基本框架和编写意图有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教师加深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更有助于教师通过学教材、用教材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4.创新教师评价体系。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常规考核的同时,也要完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我们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时,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如采取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法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跟踪,将教师的自主发展、校本教科研、参与校本课程、学习培训经历等载人档案,按照教师阶段性发展情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过程性评价。将教师成长的不同时期,以新手教师、成熟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类划分,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以不同层次的标准对照相应发展阶段的教师,以促进教师学有所长,以此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校本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坚持开展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
教科室积极组织,引导广大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新课程工作经验的推广和深化。认真学习新课程精神,倡导全体教师不仅要教好,而且要教而思、教而研。加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2、深入教研组,积极推动校本教研活动与实践研究
校本教研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学校领导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可能地安排相关学科老师外出学习取经,积极参加区级教科研活动。另一方面以学校为主体,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学期开设了三十五节校级公开课,以教学研讨为突破口,教师做好听课记录、评课记录、反思体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
3、及时总结教师教育成果并加以推广应用
教科室做好了教学案例、信技整合、论文推荐工作。经学校推荐孔泉荣老师的论文《避实击虚睹影知竿》在国家级刊物《语文周报》上发表;老师的论文《素质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在省级刊物《苏州科技学院学报》上发表;邢德清老师的《如何才能备好一堂课》和《浅谈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学》两篇论文在《英语周报》上发表;王勇校长的《“双语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探索》在省级刊物《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
二、深化校本研究,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本学期教科室继续开展以“备、说、讲、评”为主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参与说课和讲课活动。现在,可以欣喜地看到,教师们在校本教研的路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语文组围绕如何加强诵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主题,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英语组“如何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兴趣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数学组校本教研的主题是“如何在农村中学中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服务课堂教学。物理组以《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契机》的校本实践与探索,从而形成了我校教育科研的百花齐放的景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推进学校名师工程。
认真做好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制定骨干教师集体备课,课后反思,期中汇报,期末总结的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带头作用,整体推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和层次。认真组织校内评课、说课活动,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开展新课程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中科研含量的考核。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目标明确,分层要求,全面推进,确立明确的培训思路、培训重点和培训策略,切实提高培训学习的实效性,努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科室20xx年度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坚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成长服务”的思想,在县教科室的指导下,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务实奋进,开拓进取,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科研促进质量”的科研兴教战略,围绕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聚焦课堂,研培结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引领和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研究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着眼点,突出重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轻负高效”课堂。
2、全面推进以预习、课堂教学、限时作业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促进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
4、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
5、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为重点,深入开展常态课堂案例研讨、教育叙事、教育沙龙等多元化的校本研究活动。
6、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活动。以课堂教学设计为重点,优化课堂结构,努力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合作、和谐、持续发展。
三、采取措施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课题成果的推广,突出科研的实效性。同时,做好各种教科研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迎接市教科研样本校年检、课题年检等上级部门的考核和检查。
不断树立“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思想,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使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我们将突出省、市、县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和实效性,形成以教科室为主导,主持人为中介和桥梁,参与教师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踏实稳健地开展研究。
定期对各级课题进行阶段推进,检查落实研究的进展情况,确保课题研究的过程真实、有效。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开课研讨、阶段研究讨论等。开展好课题相关的实践活动,确保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或课题论文;各课题组要撰写若干教育叙事或案例,课题论文、案例应该是对这些实践活动的记录、反思、概括。各课题组要作好研究实时记录,积累好学习文献、典型课例教案、评课表及其他相关活动资料。
教科室20xx年度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以xx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20xx—20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评好课”专题学习指导方案》切实履行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服务”职能,以“用作为换地位、用成就换尊严、用奉献换形象、用今天换明天”的信念,以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以新课改实践为突破口,强化质量意识、改革意识,严谨务实,知难而进,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我校教研组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工作思路
坚持教科研工作的群众性,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坚持按照设计方案设计的进度和要求同步或超前运作,坚持以研究课题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现代教学技术为手段,以培养教师为关键,努力适应新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师评价方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学质量快速稳定的提高,进而实现中心校跨越式的发展。
三、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教科研理念。努力创设教科研氛围,努力打造教研型教师,科研型学校。
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发挥组长的协调功能。
3、继续做好新教师的培养工作,架设迅速成长舞台,发挥骨干教师作用。
4、进一步使教育科研亲近教师、走进课堂、关注学生,努力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特色化,教师教科研状态个性化。
5、强化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强化“教学反思”这一符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行动研究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6、加强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管理。根据已出台的《岳集中心学校课题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课题管理“月检查”制度,做到每一次检查有记录,有反馈。使我校的课题管理过程进一步走向规范。
7、认真做好各级各类论文、案例等征集评选工作,使之与继续教育学分相挂钩,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8、规范校本培训,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有效地学习校本教研相关书籍,认真做好校本教研工作,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本学期,教科室根据瑞安市教育局2009年教师教育工作意见和教科研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塘下教育学区2009年上半年教学教研工作思路和学校2008学年教科研工作目标要求,以打造“魅力教科研”为目标,以加快科研机制创新为核心,突出科研先导,提炼科研成果,提升科研品质,引领教师成长,塑造学校品牌,努力实现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迈进。让教科研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追求,提升教师素质的新的支撑点;让教科研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的增长点;让教科研成为营造学校特色,培植特色学校的新的闪光点。二、工作目标:
1.以“温州市农村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的要求为抓手,继续加强教学常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以《鲍田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手册》作为校本培训的载体,继续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序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确保校本培训选题精、方法活、效果实。
3.完善教科研制度,引导教师研究身边的问题——让教科研真起来、让教科研动起来。通过教科研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让学习和研究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习惯。
4.全面做好教师教科研论文的征集、筛选和推荐工作,提高参赛率,提升获奖率,扩大学校知名度。
5.实现并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构建教育科研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的水平。三、工作措施:
1.健全教科研组织,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
要使教科研工作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首先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最近两年学校已基本形成由教科室带头,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主体的教科研网络。本学期,教科室将加强教科研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健全教科研组织,以形成完整的教科研体系。届时,将在各教研组中遴选、扶持和培养一些对教科研比较热心并有一定造诣的先行者,加强学校教科研骨干的培训工作,组建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中心的教科研队伍。
学校要真正重视教科室建设,要力争配备实在意义上的专兼职教科员,明确其工作职责和权利。学校教科室要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书籍和科研期刊,特别要添置与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书籍。教科室争取学校在教育经费预算时要确保一定的专项科研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科研活动和资助成果发表等。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加强校际沟通,利用丰富的信息交流求得高效的研究效果。
2、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科研的思路与方法。因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尤为必要。本学期,教科室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一些与学校教科研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讨论,从整体上提高全体教师的
理论素养和教科研水平,为深化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加大对教师新课程培训的力度,组织课改研究的专题培训和学习,将课改进一步落到实处。各教研组、备课组特别要将主题化、专题化教科研活动列入学期计划之中,并且要加大力度去落实、推广。
3.加强特色校本研修,开辟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捷径。
建立长效实效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领教师在学习中实践报告、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①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确保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单周一次的教研组教学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时间与上学期相同,双周一次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以及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本学期要保质保量至少各开展8次以上。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及时做好记录。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及时推广先进教研经验、课改讯息,实现学习研讨互动和成果的共享。提倡工作之余的自主学习,努力打造一个“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名师广场。②开展实课研讨活动。各教研组继续以研究专题为抓手,强化专题化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本学期,教科室继续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上。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一堂好课”是教师的基本素质。通过专家引领、导师指导等形式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教学新理念,认真上好校内的集体备课公开课、研讨课、实验课、教师全员随堂课、新老教师帮带课、青年教师借班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改专题观摩课等,各教研组要切实开展课后后续活动,做到“学-研-讲-评-改”,上课教师要写好说课稿和教学设计,教研组长要组织教师认真写好评课稿,组织互动讨论,并专人在“鲍田中学教科研博客”上粘贴本组内的畅所欲言,争鸣观点,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倡导反思性教学。教科室将不遗余力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展如“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教学沙龙”等多形式、主题化的研究活动,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继而转化为课题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将有助于专业成长发展。本学期,教科室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将自己的教学随笔、反思之类材料整理成集,将择优在《鲍田中学教科研通讯》上发表,并及时向有关教科研杂志推荐。
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教研组要通过观看讲座、示范课、个别辅导,增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水平。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做好读书随笔,结合实践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帮扶作用。尽力创造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让教师从中汲取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并及时学以致用。积极鼓励教师在教育网站上发表案例、文章,探讨教学问题,使网络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教科室继续鼓励、支持、引导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论坛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建立个人教育教学博客。各教研组、备课组要重点推出博客新人,为本组率先垂范。
⑤盘活领雁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教坛新秀、高级教师资源,用好的管理制度切实引导他们发挥教学示范作用,使他们心系教育,胸怀学生,带出一个学科,带好一批人。本学期,教科室将开创“凤凰论坛”,邀请校内外名师和专家给全体教师指点迷津。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上学期迎接“温州市农村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验收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重点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测评”等四个环节,使“四项达标”继续成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亮点。
“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
一、“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其中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学校中”: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身的课堂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二、“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方式
“校本教研”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它区别于一般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行动研究更强调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研究具有情境性、非线性、多元生存性,是在行动中不断改善行为的过程。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
三、“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从事的实践――教学就是研究。因为一方面教师面对着复杂的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不同个体――学生,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学必须是研究性的;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复杂的教学情境,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而这些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而在实践中展开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为改善自身的行为而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四、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校本教研具有针对性。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因此主张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客体,使研究客体具有相似性、研究问题具有共通性、解决问题具有代表性,从而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提高育人质量。
2.校本教研的土壤是学校。
校本教研的基地就在学校,教育教学软硬件设施设备是校本教研的物质基础,就像土壤里的水份与养料一样。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就像是学校这片土壤里的大树一样,能撑起学校这一片蓝天。为此,近两年,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新建了现代化的电子电工实习实训室、机械加工、电氧焊实训操作室、多媒体教室等,所有教室都装备了电子白板等电化设备,为教育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每学期都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校梯形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校本教研已形成常规化、常态化。校本教研已植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为所有的教师所体验、所认同,其研究的成果将逐步沉淀为学校的传统和文化。
3.校本教研是为了学校。
学校发展只能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所以,校本教研必须以校为本,即“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无论作为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
五、影响校本教研的因素
1.组织领导机构是影响校本教研的关键因素。
学校是教学行为研究的基地,校长是校本研究的第一责任人,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学校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参与教学研究是所有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员)的权力和责任,学校就是研究中心,课堂就是研究室,教师就是研究员。因此,建立健全从校长、分管副校长、各专业教研组到全体教师的全员参与的组织机构对校本教研至关重要。
2.完善的教科研制度是影响校本教研的主要因素。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完善学校的教科研制度,才能有效克服影响校本研究的不利因素,如有的教师不愿意搞教研;有的教师认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没有动力搞教研;有的教师不敢搞教研;一些教师认为搞教研是教研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害怕自己做不好;还有一些教师怕影响升学率,不敢搞教研。只有坚持执行学校的教科研制度,才能不断激发全体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不断推动校本研究向纵深发展。
围绕“保平安、重养成、抓质量、师生同成长”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办学宗旨。围绕全区“夯实发展基础、聚合资源优势、坚持精细管理、打造教育强区”的教育发展思路,坚持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以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为着眼点、以有效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研究创新,提高教学效率为生长点,全面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指导。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造就和形成一支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以求实的精神,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
1、抓好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的研究工作和课题的管理工作。
2、构建学校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形成我校校本教研特色。
3、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使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力争走在全区前列。
5、进一步实现教育科研的规范性管理,重视已有科研成果的巩固、推广和发展。
6、以重点课题的研究带动科研工作的开展,确保各项实验研究达到预期目标。
7、培养出一支政治方向明确、业务素质较高的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参与研究,学以致用。
1、将教研、科研、教师教育三个方面整合起来,以省、市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教研组活动为基础,以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为目的,校本培训继续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进行。
2、强调以自学为主,立足于自省自察。本学期除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学习外,积极提倡教师自学,做不同层次的读书交流,强调自学后的反思。
3、立足学以致用,让教育科研的意识在行动中得到体现。同时指导全校教师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成果运用于教学中,解决教学中实际的问题,并在实践中检验完善。
(二)加强立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指导,确保实验达到预期目标。
1、召开各课题成员研究会,组织学习并修改方案,讨论阶段性研究计划,以及相关的子课题,要求计划有实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2、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切忌走过场。学校行政将加强指导和督促,听取意见,协助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适时聘请专家、领导指导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使课题研究有序、正规进行。
(三)把教育科研工作与师训工作结合,强化参与科研的意识。
1、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使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深入人心,并自觉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
2、在各类课题实验过程中,采取集中自学、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强调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
(四)把教育科研工作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认真实施课程改革计划,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
1、严格执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进一步做好新课改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评价工作,积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手段。
(五)抓好科研常规工作,重视已有课题成果的实验和研究。
1、重视常规科研工作的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工作。
2、重视已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及时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
(六)制定并认真落实课题研究的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高效的进行。
1、加强对课题的指导,深入课堂、年级组和教研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问题的解决。
2、召开课题学术研讨会,征求各方面的建议,集思广益。
3、组织实验课题汇报会,展示实验阶段性成果。
4、认真组织阶段性验收,并及时总结。
5、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类资料的积累工作。
6、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的实施由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组长要制定好课题实施计划,指导课题小组的成员展开研究工作,及时收集课题资料。有困难及时向学校科研室报告。
(七)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网络,推进课程改革。
“人才出课题,课题出人才”。本学期将在原有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紧扣我校的课题的研究,让大部分教师参与科研,使教师明确教学科研对个人成材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以校长室、教科室为主导,教研组为中介和桥梁,课题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有重点地开展教科研工作,把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八)教育科研的常规工作:
1、搞好教育、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规范科研管理,建立章程制度。
2、加强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使老师们掌握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具体实施的操作方法。
3、重视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及评选工作。继续做好教师各类科研文章的阅读、指导、修改工作,加强向外推出的力度。举办教师论文和教案的评优工作。
4、重视教师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的撰写及评选工作,促进学校校本教研深入开展,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剖析,培养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四、逐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并通过学校教育科研计划。
2、制定并通过省课题的学期计划。
3、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以“构建有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4、做好省学会论文的征集工作
5、做好“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工作。
十月份:
1、做好市论文的征集工作
2、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以“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为主题的教研组研讨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科研培训。
十一月份:
1、组织学校课题中期阶段成果汇报会。
2、针对“落实成长记录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
3、结合“家长开放日”进行家长评价的落实。
十二月份:
1、复习研讨课展示.
2、开展优秀教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3、教师教科研学习笔记和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的展示、交流。
一月份
一、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学校,努力提高教师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能力。
1、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文化建设,注重教学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工作,营造教学科研的良好环境。学校领导要着力提高教师的管理,研究和指导教学的水平,办家长、师生满意,总校信赖的学校教育事业。
2、校长要以身作则,深入教学第一线,走进教室、走进课堂,和教师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探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学质量的巩固与提高。
3、要加强新课改理论的学习,教师每年写学习笔记不少于1万字。要改变只学教材,不钻课标的学习风气;改变只钻教法不研究学生的备课方式;改变只重教学不重研究甚至教而不研的局面。要使每个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备课,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研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写作。
4、继续加强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坚持德育为首、以德治教的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开展新形势下的德育研究,特别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及教学研究,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深刻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在备课中写明德育渗透点,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办学宗旨,继续全面深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
1、继续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对教师的全员培训,重在校本培训,要加强校本培训制度的落实。各校要拟订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任务、规定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资源。培训应由原来的通积培训和学科培训转变为“在线培训”,即“六步培训法”:理论指导教学,发现突出问题,分析具体原因,改变课堂策略,实践检验理论,解决具体问题。要做好教学策略的培训、听说讲评写的培训、校本教研的培训、培训者的培训。
2、切实加强对课改的调研与指导。各校要根据实际,采取分类要求,分类指导,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对课改实行全程跟踪研究指导和管理,总结和反思,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惑,把理论研讨向课堂实践转变,进一步提升课改实验水平。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强化教学方式的变革。目前我们课改实验的最大难题就在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这也是制约各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积极探索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程序的编制,即提倡大胆创新,又注重科学理性;既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又反对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使课堂教学回归到“朴实、真实、扎实”的轨道上来。
4、大力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和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总校《关于大力开展校本教研的指导意见》把校本教研作为今年工作的大事来抓,一是要落实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校本教研制度;二是要求各校制订合理可行的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做到时间、内容、活动方式、参与教师等全部落实,必要时,按学期可设计校本教研活动安排表或一览表,活动时间、内容、主持人、讨论焦点、参加人数等情况要一目了然;三是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四是以课例为载体,针对“小现象、真问题”开展切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五是继续开展和推广集体备课形式,倡导中心校的“同课异构”,课要常备常新,促进各学校在集体备课方面出成绩、出方法、出经验;六是继续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落实校本教材的课堂教学;七是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内引外联方式,以促进联校联片教研和相互交流;八是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以促进“三新”(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落实;九是要大力倡导反思,反思教学、反思学生,写好教学随笔;十是要克服惰性,确保校本教研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5、积极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实施总校拟订的《课改评价实施意见》,促进学校师生健康发展。
三、端正教科研工作方向,扎实有效地推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1、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兴学,科研兴教”战略,坚持“立足校本、实用实效”的原则,克服“假、大、空”倾向,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科研工作。本阶段中小学教科研主攻的课题应以课程改革为主,特别是要注重教学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真实问题进行研究,突出“小问题、真课题,小课题、大作为”,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继续深入开展《小语整改》实验、魏书生教育思想和洋思经验的研究,重心要放在提升实验层次和水平上,从学校实际出发,对照课改要求,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使实验更加符合课改理念,更加符合课改理念,更加贴近学校的自身实际。年终各校要将“小语整改”、学魏书生教育思想、学洋思和其它课题实验的总结上报总校。
3、跟踪研究和指导国家级、区、市、旗立项课题的实验,加强教科研课题的过程化管理,使教科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关注教师成长,努力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
1、继续广泛开展“达标课、优质课、创新课”活动,并使之走向常态化,从而助推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今年要求各校达标课过关率不少于学校教师的4/5,优质课不少于2/5,创新课不少于1/5。总校要积极推荐优质课、创新课教师参与上级教育部门的基本功大赛和教学能手赛。
2、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定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中小学教学常规,加强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从备课、讲课、反思、研究、批改、考试等方面加强监控,特别是薄弱学科的教学,如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劳动课,要坚决开齐、开足、开好,该考的科目一定要考,不可分科,不可偏科,课堂教学要以听、说、想、议、做、讲、练多方入手,必要的讲授不可淡化更不可取缔。
5、关注教师成长,打造一支献身教育、富有激情、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中小学专任教师档案,对教师的工作情况、专业技术职称、个人成长及考核情况登记造册,使每一个教师努力做到“六有”:即有目标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积极感、有专业感、有成就感。
五、继续加大远程教育设备、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力度,加强图书装备和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随着远程教育设备的普及,今年工作重心应当全力转移到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维护和资源的应用上来。一要狠抓管理,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档案,加强日常管理,美化远程教育环境;
二要加大培训,强化使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运用水平,保证设备使用率的提高;三要做好设备的维护以及资源的整理和应用;四要加大考核力度,将远程教育作为常规考核纳入学校管理和教师的业务考核。
【关键词】普通高中 教科研 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理念正发生巨大转变,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挖掘,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学评价的多样化,所有这一切的改变,使得学校教研部门和教师们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从目前农村高中教科研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是认识的程度、研究水平和对教科研的实际作用上都存在许多不完善的问题,还急需大胆尝试、创新。
1 存在问题分析:
1.1 在农村高中,有部分老师认为学校教研经费短缺,又缺少专家引领,自己是农村高中基层教师,能教好书就足够了,教育科研是教育专家的事,带着消极情绪。
1.2 有部分老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较差,对教科研认识模糊,认为教科研就是把传统的教研活动贴上教科研的标签,只做表面文章,是虚假的东西,缺乏实效性。即便被动参与的,也真缺乏理论支撑,畏手畏脚,存在严重的畏难情绪。在教科研活动过程中也很难和其他教师在思维上相互交流、探讨,效果甚差。
1.3 有些教师把教育科研高看成从理论到理论的空头研究,未能与平常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不能很好地将教科研成果应用于提高教育教学。甚至把教育科研与教研对立起来,认为教科研会影响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学,缺乏内在的需求。
1.4 很多农村高中学校教科研的课题是上级安排的,而不是自下而上,不是来自教学问题、学生中的问题。其实,好的课题应该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选题,从教师自身工作实践中遇到矛盾和困惑中选题。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校本,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也只有这样,让教师们在教科研中受益,才更能调动所有教师的参与激情,让教科研活动更广泛、更普及。
1.5 普通高中在开展学校教科研活动时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其实在教科研过程中,就是教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
1.6 学校存在于社会环境中,学校领导为了完成上级的高考指标,所有决策围绕升学。教科研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缺少促进,教科研势必造成"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次要"的尴尬境地。
2 我校的几点做法:
2.1 学校领导重视
新任校长来到二中以后,没有更多的就职演说,也没有烧起三把火,而是沉下心来了解教学情况,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评课,与教师谈心,召开师生座谈会。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校长心里琢磨着,学校教学质量为何没有新飞跃、没有新突破?如何早日实现"闽西一流、省内知名的闽粤赣边名校"。心里酝酿着,要改变现状,必须坚持走一条教科研强教、强校之路。要以学校行政权力促进教科研活动的开展。
2.2 组织学习,转变观念
目前已进入终身学习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学科教育的前沿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校认真组织培训,引领教师学习、讨论,写好个人心得体会,在备课组、教研组会上相互交流,转变观念,在认识上提高对教科研的理解力,在行动上提高对教科研实施的领导力。当然,有些教师,还是用旧标准来衡量,只看重学生成绩,在感情上不接受教科研。一面埋怨学生学习学习成绩差,一面却反对教科研,不参与教科研;一面赞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一面却还是采用"满堂灌"方式教学。这些只能表明观念没有真正转变,对教科研的领导力、执行力也就无法提高,必须坚决改变。
2.3 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打造"三强"教研组长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重要阵地,是一个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于一身的实体,教研组长是这个实体的"领头羊",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新的形势和挑战面前,在推进教科研活动中,学校加强教研组长的选拔和培训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我们要求教研组长首先应该做到教好一门课,管好备课组,争取搞好一课题。教研组长应该成为合作交流者、热心服务者、学习创新者。领导本组教师虚心向"名师、名家"学习,在"请进来、走出去"上勤下功夫;有力促成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简而言之,教研组长应具备"三强"(学科把握能力强、教学研究能力强、组织管理能力强)素质。
2.4 以主题教研为重要提升手段,努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要研究和探索科研、教研相结合的教科研工作之路,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教师只有以研究的心态与方式去工作,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高质量完成教育书育人的任务,所以我们要倡导教师参加教科研。教科研应当重在应用,而开几个研讨会,写几篇文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采用为行动而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学校以主题教研为重要提升手段,落脚点,努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2.5 依托"福建基础教育网",或其他教学资源,认真组织本校教师与市级以上名师(上课视频)进行"同题异构",深入推进"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路径。为了提高我校课堂教学实效,创新教育科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培养"全县有位、全市有名"的一流教师队伍,学校以"同题异构"为主要教研形态,坚持从解决目前教学主要问题出发,善于"同中求异",在"同课"中发挥出不同教师的独特个性,形成各有千秋的教学特色和异彩纷呈的教学风格;紧扣"异中求同",在"异构"中深入挖掘优质课堂的教学基本规律,探求出学科的"一堂好课的标准"。通过开展"同题异构"教研活动,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专业的发展,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选拔出一支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群体,有效提升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2.6 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认真开展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竞技活动。
学校教研部门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加强课题研究,加强北师大十名教师的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借鉴英语省级课题研究,严格课题管理,规范研究过程,力争每个教研组要有校级研究课题一个,其他研究课题有新突破。学校对课题研究不但注重结果,更关注教研过程。因为学校教科研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时,即使一个研究方案不能解决,也并不意味着教科研的失败。教师的教科研始终是在研究状态下进行工作。在教科研过程中进行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能力在研究中得到了潜意识的锻炼、提高。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体系,逐步建立稳定而又规范的课题申报、过程监控、成果评价及考核激励等机制。
2.7 大力推进教师技能(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片段教学、板书)比赛
学校是教师岗位大练兵的主要阵地,要立足校本,把大练兵活动作为校本研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载体,以教师为主线,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使训练的内容、要求、形式适合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练有所得,练以致用。根据《龙岩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练兵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重点开展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片段教学、板书比赛。
2.8 认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为了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帮扶结对的条件作具体要求。明确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的条件、职责、待遇。要求每个月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相互听两节或两节以上的课,并进行评议,交流意见。 指导教师应在师德、履职、教育教学业务等方面对被指导教师进行帮扶指导,被指导教师应虚心请教,主动取得帮助。力求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9 加大外出培训、学习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学校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教科研能力。学校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近年来,学校委派教师参加人大附中、上海格致中学、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临川一中参观、学习考察,开阔了教师们的眼界,提高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还选送十名教师去北师大培训。回校后积极发挥辐射作用,他们建立"名师研修工作坊"网页,引领全校教师加强学习。还主动邀请专家来校培训、指导。如邀请全市特级教师团,邀请厦门一中兰福彬名师,特级教师应永恒、石修银等来校讲学。积极引导培训切入到教学环节,尤其是较薄弱环节的问题上,导向正确,增强培训效果。
2.10 积极探讨"一堂好课的标准",提升教师自我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
我校在备课组、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就"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为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讨论"的同时在三个层面分别提供"研讨课",并对"研讨课"进行三个层面的集体"打磨"。教学研究的"过程"重于"结果",通过集体"打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从备课组到教研组,再到学校层面进行螺旋式上升。通过集体"打磨",教师个人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不断得到了优化;使教师们明白我们与优秀教师的距离在哪儿? 积极反思自身课堂教学,每节课上完后能找出自己课堂的"精彩"与"遗憾",并及时修正自身的教学。 能客观、科学地评价他人课堂教学状况,有能力吸取一定区域内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最终实现了课堂教学由仅凭个人的经验到把握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机制的转换。通过集体"打磨"求得了集体对课堂教学认识上的认同,教学行为上的认同;通过集体"打磨"提升了教师自我研究的能力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科研工作,需要在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反思、行动中发展,回顾走过的路程,总结成功的经验或不成功的教训,以改进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校教科研之路刚刚起步,我们期待着成功的一天。
【参考文献】
[1] 《如何做最好的老师》 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5-06037-1 魏书生
[2] 《福建教学研究》2008、8(中等教育理科 3)
一、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时下,校本教研如火如荼开展,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也日益高涨。但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也涌现出许多问题和困惑
(一)负担过重制约校本教研
农村小学多是规模较小,多数教师要兼任两个班的语数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好一点的要包班,或一个人要教跨年段的两个班数学或语文,还要担任班主任,每周平均课时数超过18节。每天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编写教案、处理班级中琐事,接待家长或家访,还要填写各种的表格,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应付各种检查,准备各项活动等。每天基本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一天下来,大多教师感觉身心疲惫,没有心思去静静地学习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何谈什么教学改革与创新。而校本教研,真让人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
(二)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许多学校认为教研活动就是每一学期安排上几节公开课,然后教研组进行评课。至于对教材分析与探讨、教学反思交流、作业设置研究等则没有列入其中,也不举行沙龙研讨与引领式的专题讲座,更谈不上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展教研活动。这样,校本教研内容不是发自教师的内心需求,就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也没有教师间思维碰撞,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甚至还会演变成教师的一种新的负担。
(三)校本教研内容缺乏针对性
校本教研要求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学校平时教学过程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但学校大部分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知道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发生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适于自己研究,如何去研究问题,在这种状况下,教研组、备课组每周一次的活动只能表面化, 没有规划、没有主题,只是安排一些常规的教学工作,如议论一下本周的课时安排,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等。
(四)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
目前,许多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中存有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上级教研员到校进行现场指导较少,许多农村小学的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教研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内容限于教材分析,集体备课,或者仅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和解决。
(五)校本教研缺乏激励机制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许多学校对什么才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应体现在什么地方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是不是教师在上级举行的各级业务比赛中获奖就算成长,或能把自己学生的成绩教好就是成长,或教师能写几篇论文、做几个课题就是成长。这些表明,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存在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评定问题,如何认定校本教研活动效果的问题。这导致农村小学管理者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内容把握比较困难,制度的出台难以达到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性的作用,以致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存在应付心理,教研活动成了完成学校任务的无奈之举。
二、校本教研采取的对策
教育科研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近年来,“向科研要质量,靠科研上台阶”已逐步成为人们共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科研是教学基础上的提高,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动力。教育科研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教育科研应应抓好“四个方面”。
(一)以理论为向导
我们在教科研过程中,时常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甚至想退缩,除了意志不坚强和急功近利之外,主要的还是缺少教育理论的指导。实施新课程,我们需要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并运用这些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平时教育科研工作。而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所难于解释和应付的。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学理论。由于教学理论是教学工作的指南,提高教师的素质要以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就无法使实践活动得到升华。所以,我校重视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另外,加强制度性措施。学校购订教育教学杂志与理论书籍,提供学习材料,每年都尽可能地为教师们订一些教育教学刊物,帮助老师们学习,并不定期组织报告会、汇报会、理论学习辅导等。凡各学科所需要的可供学习和有利于教科研工作的硬件或软件,要求完全给予满足,并且不断增加投入。要求每位教师每年都要写读书笔记一万字。定期检查,记入本人工作考核。
(二)以课题为抓手
课题选择,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这正如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所指出的:“课题的形成与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经济技术的要求,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说来,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为此,要做科研兴校工作,必须重视科研课题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依据教育实践。即从教育实践中找课题。教育实践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选择课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比如:我校的德育研究课题“新时期班集体建设和管理”,就是从教育实践寻找的。
二是依据教育理论的文献。即从教育理论文献中找出课题,把理论中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是别人研究过的但是有争议的问题,作为选择研究的课题。比如,我校开展的“小学数学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探讨,就属于这方面选择的研究课题。
三是依据上级课题与学校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比如:我校开展的“问题——自主探究解决”的课题,就是依据市进修校的“问题解决”教学实验课题选择的子课题。
同时,课题选择力求做到“新、小、易”。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实际研究能力,又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所谓“小”,从表面看来虽小,但很有研究价值。所谓“易”,课题难度不要太大,便于我们研究,易出成效,实验周期也不要太长。
(三)以课堂为阵地
教学研究的源泉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演练场,同时是检验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为此,我校经常举行教学研讨、总结交流、分析评估、调控反馈等活动,做到:
1.课题牵动。学年初我们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还要求教师要围绕学校的总课题,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研究的子课题。同时我们要重视培养教师的“课题意识”,鼓励教师立足自己的平时教学和自身水平,在身边找问题,由问题上升课题,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由于这样的课题来自于教学实际,源自于教师自身,因而更能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2.实验班带动。实验班就是典型、是榜样。典型能够带动一般,榜样能够影响整个学校。在重视实验班研究成果的同时,更要重视成果及时展示与汇报,带动其他教师的教学,真正发挥其辐射作用。
3.活动促动。我们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为研究同类课题的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探讨的机会与舞台。安排实验班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先进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听后进行针对性评议。还定期组织实验班教师与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交流,谈收获、提问题、讲困惑、议策略,寻找解决的办法。让教师在交流合作、思想碰撞中得到了收获,开阔了视野,又让教师在展示中感受到了研究的愉快。
4.常规拉动。教育科研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它有自身的运作规律,需要严格地遵循。在教科研常规管理上,我们坚持形成课题有论证,实验之前有方案,实验过程有记录、有汇报、有研讨, 有案例、有小结。各种资料档案要齐全,成果形成有鉴定,研究成果有辐射。这样井然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有效地拉动了整个学校的科研工作。
(四) 以制度做激励
农村小学要开展校本教研必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不断强化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内在需求,使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一种高昂的态势。一方面,对于一些优秀的校本课题研究,学校应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并在校内外各种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推荐,在职称晋升时予以一定的加分,以此来鼓励各科教师边做好常规教学工作边积极进行学科校本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将校本研究活动,作为教师的工作积点,凡承担了校本研究尤其学科校本研究任务的教师,按照负责人、参与人,分别计以一定的工作量,并在绩效工资分配时予以适当奖励。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一定的校级课题立项制度。对于各科教师提出的那些切入点较好、研究过程设计规范的小课题,可以列为校级科研项目,给予经费配套,并在有机会时将它们推荐到上一级教科研主管部门立项等,借以激励各科教师投身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一、存在问题
1 教科研工作缺乏理论指导。由于第一线教师受升学率,优秀率,平均分的困扰,许多教师存在着学习教科研知识严重不足的现象,不能把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认识。这样导致教科研工作在较低层次上重复,教科研工作没有新意,没有提高。
2 教科研工作计划性不够。不少学校对教科研工作没有一个整体性和阶段性的安排,工作随意性很大。学年、学期之间的工作没有连续性,有的跟着经验走,有的围绕上级教研部门转,没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具体规划。
3 教研工作主题不明确。许多学校不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确立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没有以主题为中心开展,凭上课老师个人的爱好兴趣确定。各校的教研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一套模式,各自为政。
4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有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就是上上课,评评课,开开会,查查作业笔记,年复一年,工作内容没有创新,活动形式单调。
5 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脱节。一些教师搞课题研究的目的性不明确,课题研究重两头、轻中间,重结果、轻过程。科研工作没有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成了查查资料、写写文章,科研泡沫现象普遍存在。
二、具体策略
1 加强学习,把握教研工作方向性。首先,健全学习制度。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制度,集体学习两周一次,人人参与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个人自学,应规定读书摘记量,并要求及时写好学习心得体会。其次,选好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选择,一要与时俱进,体现教育发展的需求,二要符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体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当前,要十分重视学习新课程教育书籍《新课标解读》《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系列》丛书、新课程设计等内容。再次确保学习效果。一要采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二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三要建立学习督查制度,加强对理论学习的督促检查,确保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通过加强学习,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教研工作的方向,把握教研工作的时代特点,用教育理论指导具体教研工作。
2 科学决策,强化教研工作规划性。学校教研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易流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这就要求教研工作必须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周密安排。学校要根据教研工作的自身特点,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出学年教研工作计划和近几年教研工作规划。各学科教研组要根据学校教研计划,制定出教研组工作计划,将具体工作分解到每个月,落实到每一周。教研工作计划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体现方向性。二是要有超前性。三是要有针对性。四是要具可行性。
3 选好主题,实现教研工作课题化。教研工作课题化,就是以教研课题来统率整个教研工作,教研工作围绕课题展开。首先,选好课题。学校宏观层面的课题,必须结合学校的办学目的和发展方向,体现办学特色。同时考虑学校的师资条件、所在学校的社区文化氛围等因素。学校中观层面的课题,必须与学校的宏观层面的课题相衔接。选题时,要注意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也可以抓住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薄弱环节中挖掘问题,形成课题。学校微观层面的课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自己已有的优势条件出发选题,二是从自己的发展趋势出发选题,即把课题研究的方向与个人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课题研究是教科研的有效途径。
4 注重教研工作综合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教研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教研工作必须符合新的形势,逐步实现三个综合,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是教研组织的综合。二是教研活动的综合。三是研究内容的综合。同时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
5 注重课堂教学,进行校本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师教科研发展的平台。教科研究的问题都来自于课堂问题,问题是研究的中心。教学研究的范围很广。目前在学校里最常见的校本教学研究形式有:说课、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课例研究、教学反思等。
6 建立学校教科研评价制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1.如何做好教科研活动的过程评价;2.如何做好教科研活动中对教科研成果的量化评价。提倡评价方法多样化,不但要有定量评价,更要有质性评价。而且教科研评价应着力实行质性评价,奖励性评价。
以《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为指导,以推进《xx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研究”工作,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促进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区域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二、工作重点
1.《“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教科任务
(1)开展“学情”专项研究。依托《本质回归:校本教研的实践创新》深化研究项目组的活动,研究学生,研究学习,做好学情研判的技术分析,为第一批试点学校项目的展开提供方法与技术。
(2)编制《XX年“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研究选题指南》。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实际问题,提供选题指南,结合XX年市级各类课题立项、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审等工作,引导学校和教师围绕“促进有效学习”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推进课堂变革。
(3)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合作研究,做好第一批试点学校的学生学习力调查,筹备“课堂变革”论坛。研制《“学为中心”常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制订《课堂变革试点项目联盟组织管理办法》。
2. 教科研管理、指导与服务
(1)扎实开展“首批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依据《xx市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实施方案》精神,开展首批6项立项研究型课题成果79个实施单位的应用研究,做好研究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定期开展基地学校研究活动,做好各课题的中期总结。
(2)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与指导。认真落实《xx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修订《xx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协调做好全市各类课题统一立项申报、论文、优秀教科研成果评审等工作;加强课题过程性研究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加快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推行课题研究课,探索适合教师的实践研究形式与成果表达方式,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
3.课程建设
(1)开展《学校课程规划》研讨。征集xx市不同学段学校的课程规划或课程方案,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研究。
(2)组建市级精品校本课程群。在前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评选的基础上,根据xx市基础教育区域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对已有“精品课程”进行归类梳理,形成课程群,推广精品课程。
(3)以学生的发展为取向,启动“公民教育”、“学习心理指导”、“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研发。成立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开展区域推进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4.德育专题研究
以德育微课程建设为载体,梳理近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中的德育校本课程,筛选特色精品德育课程,建立德育课程资源库,引导学校德育工作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召开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学校德育微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广精品德育课程。
5.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研究,召开全市学习心理辅导暨中高考考前辅导研讨会,继续举办“晴朗六月”考前辅导系列活动。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遵循教科研“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课堂教学精彩引领,为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决策”的原则,引导广大教师走“学习、实践、反思、写作”的教科研之路,让教科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需求,在全校形成“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的良好科研氛围。
二、具体工作:
1、规范学习制度,强化理论学习。
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是做好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最佳切入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需要学习,教师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索需要学习,教师深入反思需要学习,教师撰写优质的论文需要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学习。因此,本学期教科室将把组织教师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好。
我们将立足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根据学校教师理论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学习制度。全校性的理论学习研讨活动将组织两次,专任教师的参与率达到100%。同时,学校将请有关专家或镇骨干教师围绕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德育建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专题开设讲座一次。在搞好以上两项活动的基础上,教科室将认真做好专题总结工作,以摸索出组织教师学习的理想途径。
2、认真开展好立项课题的研究,酝酿申报新课题。
课题组成员正常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且将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和教育教学骨干,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酝酿下一轮课题申报意向。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植根于课堂,适合学校大部分教师,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我们设想发下民意调查表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争取申报最适合我们学校的课题。
3、积极参加培训,壮大科研队伍。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将把培训重点放在教研组长和区骨干教师两支队伍,以提高这两支队伍的教科研素养。我们将利用这两支队伍发挥好他们在学校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专门安排这两支队伍的教师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将他们学习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传达给教师,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在培养这两支队伍的过程中,我们还将鼓励这些教师撰写和发表更多高质量的论文,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外出学习等。争取学校有更多的区级学科骨干、带头人涌现。
4、写作形成习惯,提升论文质量。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将加大指导和督促教师撰写教育教学类文章的力度。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随笔。
(2)利用网络平台让随笔写作互动。要求学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将自己优秀的随笔发到个人博客中,在写作随笔时做到互动,以提高撰写随笔的积极性和提高随笔的质量。
(3)教科室将经常性地组织、鼓励教师向区级以上教育报刊投稿,争取本学期有更多的教育类文章在报刊发表,以提升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知名度,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
5、规范教科管理,运用评估激励机制。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课题研究活动,要把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人人参与教科研的新局面。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档案,将教师学习、探索、实践的原始资料和反思日记以及教师理性分析和总结的论文、心得、案例等资料完整保存,真实反映教师发展过程,体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为教师的发展积累资料,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6、认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软硬件建设,一方面要正常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提高辅导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快标准化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充分发挥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的教师、心理信箱及网络平台的作用,对于心理健康咨询室要做到定时间、定人员,严格遵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规定。
7、重视德育科研,增强德育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三、本学期工作要点安排如下:
1、制定教科室计划。(9月)
2、201x学年教师优秀论文的编印。(9月)
3、综合实践校本教材编写、印刷。(9月、10月)
4、《九龙风采》(镇教科研刊物)一期。(10月)
5、出版校刊第六期。(10月)
6、“构建爱心校园、和谐校园”的德育课题的申报、开题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9月开始)
7、语文课题(“创设情景对话,提高口语能力”)的申报、开题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9月开始)
8、心理辅导室的布置、经常性地开展心理辅导的工作。(9月开始)
9、不定期地开展教科研培训、学习,加强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训。
10、不定期地选送学生的习作、老师的论文等向有关刊物投稿。
11、校本教材设计方案编写、评审、编印成册。(11月、12月)
12、市级课题相关资料的整理。(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