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2 21:25: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化水平的提高,婚后适时地生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孩子,即优生,是准父母们的共同心愿。现将优生健康教育内容报告如下。
1 妊娠生理
1.1 与卵子 男女双方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必须正常,分别能产生正常的性细胞――、卵子。一般来说,男性的两侧每天至少能产生3亿多个,它们形如蝌蚪,体积极小,肉眼无法看见。卵子在女性的卵巢内发育成熟,从青春期开始,每个月可有1个卵子排出,排出时间大约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 d左右。
1.2 受精卵的形成过程 男女为和卵子结合创造机会,男子一次射出的约3~5 ml,内含有数量为2~6亿个,但真正与卵子结合的只有1个,这是因为进入女性阴道后,靠着其自身尾部的摆动和女性生殖道肌肉的收缩,以2~3 mm/min的速度前进,通过阴道宫颈口子宫腔输卵管与卵子会合。在此过程中,要通过阴道内的酸性环境和子宫腔内的碱性环境,即获能过程,那些行动慢、质量差的不断被淘汰,能到达输卵管的大约1 000个,但最后的胜利者只有1个。卵子从卵巢排出后,很快被附近的输卵管伞部抓住,运到输卵管,并向子宫方向移动。当与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相遇后,的头部迅速进入卵子内,即结合为受精卵,然后开始分裂,并逐渐向子宫内移动,约4~5 d到达子宫腔里“安营扎寨”,逐渐发育为胎儿。
2 如何才能做到优生
2.1 首先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遗传咨询 这是优生的第一步,是保证后代健康的起点和基础。通过检查确切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有无遗传性疾病,是否影响结婚和生育,对下一代的健康有无影响等。
2.1.1 不宜结婚人群 具有严重的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先天畸形、患有严重精神疾病、重度智力低下、严重的重要器官疾病(如心肝肾功能衰竭)者不应该结婚,因为其中绝大多数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依靠别人照顾,而且有相当大的可能要影响到下一代,结婚之后不但不能给家庭带来幸福与快乐,反而造成家庭的不和与悲伤,增加社会负担。因此从优生的角度来说这类人群不应该结婚。患有无法矫治的生殖器官畸形者(先天性无、先天性无睾症、先天性阴道闭锁)也不应该结婚;近亲(直系、旁系三代)不能结婚。
2.1.2 可结婚但不宜生育疾病 在男女双方的近亲中都患有同一类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聋哑、全身性白化病、精神分裂症等,男女双方可以结婚但不宜生育,因为男女双方有可能是同一类遗传病的基因携带者,双方结婚所生下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要比一般的人大得多,婚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2.1.3 乙型肝炎及HBsAg(+)者预防传播疾病 乙型肝炎在传染病中最为常见,其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染,其次为密切接触(包括性生活)、母婴传播,因此,若男女一方为HBSAg(+),另一方是阴性,就很容易被传染,阴性的一方必须在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并按免疫程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后才可结婚,如果女方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受孕前应找医生咨询。
2.1.4 有以下情况者应暂缓生育 女方有心、肝、肾、肺等慢性病,而且功能不正常时不宜受孕 ;一方患有急性传染病(如急性病毒性感染:流感、风疹、传染性肝炎、病毒性脑炎等)易致胎儿畸形,应在治愈后方可受孕;梅毒、淋病等性病未治愈时应暂缓受孕,积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待治愈后再考虑受孕;女方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时不宜受孕,受孕前找妇产科医生咨询,确认所服药物对胚胎无害才能受孕,或者停药一段时间后再受孕。
2.1.5 必要的优生遗传咨询 以往有习惯性流产、死胎、死产等不良生育史者;本人或近亲中有遗传病的或与患有遗传病的病人结婚者;生过畸形儿或痴呆儿者;本人及子女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应询问是否为遗传病,在排除遗传病后受孕。妇女怀孕后患过病毒性疾病,服过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放射线或有害物质的;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以上均为妊娠高危人群,怀孕前进行详细的优生遗传咨询,妊娠期间参加系统的保健。
2.2 选择最佳受孕时机
2.2.1 最佳生育年龄 男女双方年龄过小、过大都不利于优生,一般女性宜在25~29岁,男性宜在26~35岁,避免高龄孕,因为高龄产妇(≥35岁)常有很多不利情况出现:①早产率高;②胎儿死产率高;③新生儿夭折率高;④胎儿先天性异常的发生率高。而且孕期容易并发各种疾病,因此应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受孕。
2.2.2 受孕时机 避免春天受孕,春天是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季节,孕妇受感染机会较多,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宜选择在6~8月受孕,次年3~5月分娩,气候环境适宜,又能避免早期春季流行性病毒感染,而且小生命出生后正值夏季,方便护理,容易带养。
生育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各自的家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考虑,更不能因季节因素选择人工流产。
2.3 计划妊娠,避免仓促怀孕 新婚夫妇在新婚期应有切实的避孕措施,权衡各方面条件之后定出生育计划,否则小生命会不合时宜地到来,不利于优生。新婚阶段为了筹备婚事和应酬,男女双方都很操劳,过度的劳累影响卵子、的质量,另外,在怀孕之初也许在无意之中服用各种药物或喝酒等,都对胎儿的发育有影响,因此新婚阶段不提倡受孕。
2.4 夫妻保持身心健康,带病、用药不受孕 如果夫妻双方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无明显疾病,同时具有良好的心态,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创造一种家庭气氛,用愉快的心情对待怀孕,并贯穿妊娠的全过程,则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相反,如果夫妻双方或一方身体欠健康或大量服用药物就会影响到优生,不宜受孕。
2.5 远离烟和酒,避免接触毒物 烟酒以及某些有毒物质、放射线、电滋波等都会影响、卵子的质量,影响受精卵的发育,导致流产、死胎或宫内发育不良,出生后抵抗力低,易生病,智力低下,先天畸形。因此计划妊娠的夫妇应戒烟戒酒,防止接触有毒物及猫、狗等宠物。
2.6 重视优生检查 受孕后及早到医院确诊,建立围产期保健卡,孕期定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有异常及时处理。孕早期查优生5项:即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孕16~20周外周血血清筛查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地中海贫血、糖尿病。
关键词:手术患者;输血;健康教育
输血疗法是外科手术中一种常的见治疗手段.对于血色素较低和预计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手术医生会在手术前跟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告知手术中输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目前输血市场的不规范,对献血人员筛查不严,有些患有传染病的人员也参与献血,导致很多人因接受输血治疗后患上肝炎,甚至艾滋病等传染病.因此,大部分患者对输血具有恐惧心理。一些人认为输400ml血液产生的风险,与外科剖腹探查发生的病死率[1],部分人在输血后,其中的2%~1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如发热、头晕、过敏等;群体不同,其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不同,从而对输血知识的掌握也就有所差异,所以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输血、成分输血抵触、不理解或提出过分要求。因此,对治疗就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输血知识调查,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形式,同时伴以心理疏导,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1调查对象 对2013年5月~2014年8月10日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对输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输血知识健康教育,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所有患者思维均正常。
1.2调查内容自行设计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②一般输血知识的掌握,输血的主要目的及指征,输血是否会导致某些并发症;输血是否会导致疾病传播,成分输血是什么意思,何谓自体输血,有何意义及益处;③既往有无输血史,有否不良反应;④输血知识的来源,是否要求接受输血知识健康教育。
2方法
2.1调查人员通过问卷调查方法 与患者进行面对面谈话,对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及答题要求进行充分介绍,然后被调查者再开始提问,询问100例患者,最后整理,调查问卷有效率100%。将回收的调查问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由护士对其讲授输血知识健康教育,护士向患者讲授有关问卷调查涉及的各项有关输血知识,向患者介绍输血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患者提出的各类有关输血健康问题进行耐心、详细的解答。另一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工作人员要详细了解两组患者的输血需求及心理状况。
2.2患者掌握输血知识情况 工作人员按患者对输血知识掌握程度“非常了解”到“不了解”的标准,将其分为4个等级,依据患者回答调查问卷的情况及准确度,调查人员进行汇总,详细标准为:①非常了解,患者将问题全部准确回答并举例说明;②了解,患者将问题准确回答但未举例说明;③部分了解,患者能够答对一个或多个问题;④不了解,患者不能正确回答所有问题。
2.3统计方法采用行X列表资料的χ2检查。
3结果
3.1患者一般情况 100例患者,男71例,女29例,年龄18~82岁;文化程度:11例为大学本科及以上,6例为大专,19例为高中及中专,23例为初中,41例为小学及小学以下。
3.2对输血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2。
3.3不同人群对输血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见表3。
调查显示,93.5%的患者需要接受输血知识健康教育,通过输血知识健康教育,在接受输血知识教育的患者中,乐于接受全血输注比率低于未接受输血知识教育的患者比率,乐于接受成分血输注、自体血输注显著高于未接受者比例,另一方面亦减轻了患者对输血的心理担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讨论
4.1开展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①临床中,大部分输血患者中的2%~10%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甚至有0.5%~1%的患者发生死亡[2];②通过对2013年5月~2014年8月10日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调查结果发现,虽然教育层次高、居住于城市卫生资源集中地区的患者对输血知识掌握情况相对好些,但其的输血认知率低;③患者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制度下,对输血治疗的利与弊有知情权;④患者在了解输血知识后,患者对输血的需求情况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提高了患者输血的顺从性;⑤患者对输血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消除患者对输血疗法的恐惧和担忧。因此,对患者进行拟输血疗法知识的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可使患者对输血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患者对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反应积极配合相应的医疗护理,增加与疾病斗争的意志,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4.2输血知识健康教育 ①重点强调护理队伍理论知识培训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对输血疗法知识应熟练掌握,具有较强的知识传授能力,提高健康教育成效;②护理人员应重点对卫生资源匮乏、知识文化低地区的患者进行讲授,以亲切、和蔼、温和的态度耐心向患者介绍输血知识,排除患者的焦虑及担忧,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③医护人员在患者输血过程中,应多次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感觉及心理状况,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或通知医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士;掌握现状;调查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心身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连贯的、有计划、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医疗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医疗模式也在不断的转变[1],在护理过程中逐渐的将健康教育引入进来。因此,本文对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126名护士中,76名为护理管理者,50名为非管理者。护士的年龄为21岁及以上者有35名,31岁及以上者有54名,37名为41~52岁。护士的护龄不高于5年者为15名,34名护龄为6年,35名护龄为11年,42名护龄为16年。60名为中专学历,42名为大专学历,24名为本科以上学历。24名为护士,68名为护师,44名为主观护师以上。126名护士的年龄、学历及职称等,均无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很好可比性。
1.2方法
按照健康教育知、信、行三级目标的理论模式,对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包括3个方面,即知识、行为和观念。使用本院自行制定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包括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表,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态度,护士对健康教育的实践。调查主要为医院,与个人一般情况,及健康教育知识,主要涉及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及评估、计划,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共计20题。答对题目总数,即为得分的计算,总分20分。及格分数的设定,在正确回答题数中,占60%,即12分为及格。同时,此问卷调查表,也可对健康教育的态度,及护士健康教育实践能力,进行调查。调查的设计,经邀请相关专家,对内容效度进行评定后,进行预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组间数据对比,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从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得分情况上看,126名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总分为4~14分,其中15名及格,及格率为11.9%,健康教育的概念,有44名回答正确,正确率为34.9%,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有45名回答正确,正确率为35.7%,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有43名回答正确,正确率为34.1%,42名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混同,占33.3%。126名护士得分无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管理者得分为8.8分,非管理者为7.7分,护理管理者明显高于非管理者,以P
从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上看,126名护士中,47例认为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康复,无显著的作用,占37.3%,66例认为健康教育,可减少危险因素,或者消除危险因素,并可预防疾病、促使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占52.4%。
从护士的健康教育实践情况上看,93名未曾使用健康教育程序,占73.8%,即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进行评估,并拟定、实施教育计划,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根据个人,或者科室经验,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般性知识教育为13名,占10.3%。介绍专业护士,进行饮食指导,及与疾病相关注意事项为80名,占63.5%。16名护士运用健康教育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其行为,占12.7%。
3 讨论
在本组研究中,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度均较低,其实践能力均有待提高。从客观原因上分析,主要因我国多数学校,未设立独立健康教育课程[2],导致大部分护士,无法接受系统性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导致护士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自觉提供健康教育的观念,均较为缺乏。本组调查中,多数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程序,及其基本概念,均尚不了解,并与卫生宣教概念,进行混同。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学习,使护士对有关循症医学,或者循征护理知识[3],进行了解掌握,并选择多种健康教育方式,以寻找最佳教育方法,及最科学教育方法,进而使健康教育由经验,过渡至科学阶段。
参考文献
[1] 消化科护士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知识及患者健康教育认识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9,9(5):8-9.
[2] 许莉萍,刘桂萍.不同职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2):260-262.
[3] 张婕,黄婷婷.消化科及肝胆外科护士对肝硬化相关知识及患者健康教育认识的调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2):191-193.
丁集中心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活动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日前,丁集中心卫生院开展了全院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培训。
培训以“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为主题,授课人从健康教育对医院发展的重大意义讲起,全面地介绍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现场参加培训人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的内容丰富新颖,授课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收获很大。
据悉,近年来,该院健康教育工作已由以往单一以教育为主的内容和技术模式逐步转向综合整体的健康促进,强调创造一种促进健康的环境。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认知,还掌握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法,为今后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汪叶妃)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儿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糖尿病大多数是1型糖尿病(IDDM)[1 ] ,因遗传基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共同参与而患病。针对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特点,2011年1月~2013年5月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糖尿病患儿的膳食结构、运动及胰岛素的应用等进行综合干预管理,现将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自2011年1月至213年5月共收治糖尿病患儿78例,均符合WHO儿童糖尿病1型标准。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在为3~14岁。
1.2 方法
1.2.1 心理治疗 护士要知道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要给予患儿及家长以关怀和同情,把目前最新治疗方法能达到的最好疗效及随着科技的发展治疗方面的更新等告知家长,讲解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注射后要及时进食防止低血糖,让患儿及家长掌握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等。
1.2.2 胰岛素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相应的胰岛素运用方案,指导家长选用什么制剂胰岛素、用量、注射部位,反复示范。注射部位可选取臀部、上臂外侧、股前部、腹壁等,每次注射要更换部位,以防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硬化。
1.2.3 营养控制方案 糖尿病饮食需严格称质量,除盐以外,一切食物包括主食、副食、蔬菜、烹调油应以净重为准,烹调过程严禁加糖调味,忌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全天饮食分为三餐三点制,需定时定量供给,其中早餐和午餐各占总热量25%,晚餐占30%。
1.2.4 运动方案 根据患儿年龄、运动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以运动脉搏达到145~150次/分为运动强度,在此强度下每天20~30分钟,6d/周;选择跑步、爬楼梯、跳绳、游泳、打球等有身体移动的运动方式。最初时间10分钟左右,以孩子不感到疲劳,每日能坚持运动为原则,循序渐进。
1.2.5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的方式对78例患儿进行健康教育知晓率的调查。包括糖尿病的概念、血糖的正常范围和控制标准、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遵医行为、饮食控制、胰岛素的注射及注意事项、自我管理、足部护理。④进行健康教育后由责任护士提问,患儿家属回答,评估健康教育效果。
1.3 评价方法 分别在入组时、实施DM健康教育后3个月、6个月时通过测量DM识、自我管理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及配对t检验,X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儿童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小儿由于自制能力差,理解能力有限,大部分时间需要家长监护,因此医护人员需对患儿及家长同时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认清糖尿病性质和危害,通过规律的饮食、运动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消除他们对此病的疑虑和误解。糖尿病的控制除了合理治疗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健康知识和信念,遵医行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监控。鼓励患儿及家长加强自身管理,按时监控血糖、尿糖,督促他们控制饮食和从事适当的运动。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患者对糖尿病概念、分型、诊断标准、并发症,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治疗目标、糖尿病常见错误观念纠正、糖尿病病人自我保健、低血糖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测量血糖的方法及足部检查护理的方法回答正确率均明显提高,各指标在干预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口腔保健;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健康教育;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81.2 R 788 R 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92-02
龋病、牙周疾病及其继发病给儿童健康带来很大危害。WHO已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1]。学生时期是口腔疾病的高发期。中学生既处于容易患龋时期,又处于牙龈炎发病的高峰时期;学生时期也是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通过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可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2]。为了解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分别于2008年2月27日和2008年6月20日对郑州市第二中学的139名学生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郑州市第二中学为目标学校,再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年级分层,随机选取初一到初三年级各1个班,共抽取139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初一学生47人,初二学生46名,初三学生46名;男生71名,女生68名。年龄为12~15岁。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2008年2月27日发放调查问卷139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9.3%;2008年6月20日发放调查问卷139份,收回有效问卷13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参考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的调查表,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集中问答式方法进行调查,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各调查1次。问卷包括3个部分:口腔保健知识12项,态度2项,口腔卫生行为5项,调查内容主要有牙釉质能否再生,龋齿病因和危害,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和窝沟封闭的作用,饮食护牙,牙间隙的清洁,牙刷的选择和更换,定期口腔检查;刷牙出血和发现龋洞如何处理;牙膏的使用,刷牙次数、时间和方法,进食后漱口情况。
1.2.2 干预方法 由专业医师对该初中年级的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然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3个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2个部分:第1部分为口腔健康基础知识,包括乳牙和恒牙基本知识,牙齿的结构,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病机理、危害和防治,牙菌斑的形成及其在牙病发生中的作用;第2部分为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和保健态度,包括牙刷和牙膏的选择,刷牙方式、次数和时间,进食后漱口和含氟漱口液,多吃健康的食物,少吃含糖食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病及时就医。使用健康教育处方,采取授课为主,并结合卡通挂图、电视动画和游戏的形式定期、定时开展健康教育。
1.2.3 质量控制 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培训结束后统一考试,合格后才能开展健康教育。每次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提前通知学生,参加者要签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加所有健康教育课程;使用统一宣传资料,按相同进度进行健康教育。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后进行复检,发现错误及时修改。
1.3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03将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用VFP 6.0构建数据库,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过程中运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的比较 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12项内容健康教育后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健康教育前后中学生态度的比较 中学生口腔保健态度2项内容,健康教育后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健康教育前后中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的比较 中学生口腔卫生行为5项内容,健康教育后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口腔健康教育前中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就医态度优于王琳等[3]2005年的调查结果,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率高于冯奕文[4]2005年的调查结果。这与近些年来重视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推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关,尤其是对儿童和婴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视,从小做起,保护牙齿。
该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某些问题正确率较低。首先可能与家长自身有关。家长缺乏必要、系统、准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致使传递给儿童的信息不全面、不正确;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监督不够,致使儿童形成不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应注意自身的口腔卫生态度和对儿童的影响。其次,学校口腔卫生工作不到位。学校对中学生口腔保健工作不重视,参与力量薄弱,导致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效果不强,这也是学校口腔卫生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中学生开展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疾病就医态度和正确口腔卫生行为实践情况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改善,因此要提高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改善中学生口腔保健态度和口腔卫生行为,应该重视健康教育的作用,联合多方面的力量,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5]。在学校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有效刷牙指导,可提高学校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加强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6]。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的口腔卫生状况[7],经过有计划地开展系列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还可以纠正以前不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行为[8]。提示口腔健康教育在学生口腔保健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离不开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口腔健康教育的投入,制定正确的口腔健康教育指导方针,规范口腔健康教育的执行程序,明确口腔保健的发展方向,监督口腔保健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各级口腔医疗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通过与社区、学校的合作,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推动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的开展;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与区域内医疗单位的联系,系统、全面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4 参考文献
[1] 李刚,主编.口腔预防与社会医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1-134.
[2] 卞金有,主编.口腔预防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1.
[3] 王琳,林居红,刘渝嘉,等.重庆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1):91-94.
[4] 冯奕文.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 621- 1623.
[5]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9.
[6] 韩晓兰,马燕,颜雨春,等.12岁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 557-3 559.
[7] 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 594-1 595.
[8] 武剑,阮世红,彭绩,等.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604-605.
关键词:防艾社团;在校大学生;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27-02
序言:目前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经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也由高危人群转向了普通人群。在校青年学生是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需要。打破传统,通过“防艾社团,”探索一项更加适合边疆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新模式,才能更好的遏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与流行,增进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1 背景分析
至1987我省在静脉注射吸毒人员中,发现大批MDS感染者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市历来是我省艾滋病的高发区。近年来由于有国际、国内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关怀和支持,加大力度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行为改变干预措施,使艾滋病性病的流行速度得到了有效遏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流动人口的增加等,使得目前艾滋病性病的流行趋势、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取代静脉注射吸毒成为了主要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也由高危人群转向了普通人群。而在校学生则是普通人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作为滇西片唯一的医学院校,应结合我市、我校实际发挥自身的优势,经过专业教师的培训、强化,培植一个“防艾社团”,并打破传统,在专业教师的管理、监督下主要通过“防艾社团”,对我区和我校实习医院地区的在校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可持续的艾滋病和性知识的健康教育,形成一个由我校为中心向周围学校辐射的“由点到面”的宣传教育格局并不断探索新的健康教育模式。
2 在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在校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目前,中国大学生一般为18~25岁,已步入青年中期阶段,这一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有特色的阶段。生理急剧发展是这一时期的最重要特征。大学生作为一个趋于成熟的独立个体,在性生理发育趋于成熟,而性心理发展却趋于激烈的时期,所面临的性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性心理面临的性问题,当代大学生在性心理发展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生理发育提前,性心理发展前倾,性观念开放和公开化。应该说在校大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是出于“性活跃”的一个特殊群体,因而也成为了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
2.2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大学生发生婚前的比例在8%左右,而且大学生对于性的态度逐渐变得宽容,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不介意自己的结婚对象是否有过婚前的,在这种形势下性教育,尤其是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导向性非常重要。性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基本性知识的讲授,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消除对性的神秘感、恐惧感,解除性无知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惑,更重要的是对预防性病、艾滋病,减少未婚怀孕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性健康教育不仅不会促使提前发生,或增加已有的次数,相反有证据表明,性知识较多的青少年倾向于推迟性活动,并更加有效地采取防护措施。艾滋病防治知识等的性健康教育虽然并不能有效遏制大学生恋爱中的,却可以减少因不当而感染、传播艾滋病的危险,避免给大学生造成的身心伤害。
3 “防艾社团”培植的方法、作用和意义
3.1“防艾社团”
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我校作为滇西片唯一的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从在校学生或者红丝带志愿者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生,经过专业教师的培训、强化,培植一个特色鲜明、功能突出,以宣传教育预防艾滋病性健康知识为主要目的的“防艾医学社团”。
3.2培植的方法
3.2.1从在校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自愿组成“防艾医学社团”并对社团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强化。
3.2.2在专业人员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参与下,由“防艾社团”的同学,定期对我区各所中学的学生,“面对面”的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并培植各中学的“防艾社团”。
3.2.3安排即将实习的“防艾社团”的同学,对实习当地的1-2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流行情况调查并及时反馈给学校。
3.2.4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抛开传统观念的束缚,生动、科学、严肃的进行性健康知识教育。让学生敢正视性,正确对待性和性知识,懂得是目前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同时强调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是避免因性途径感染MDS的最有效手段。
2.5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所有的实施者都要确保以“平等、宽容、关爱和坦诚”的心态进行;正确面对AIDS患者/HIV感染者,强调不能对他们产生恐惧、躲避和歧视的心态;要求给予他们关怀并积极鼓励进行药物治疗。
4 作用和意义
打破传统,在专业教师的管理、监督下主要通过“防艾社团”,对我区和我校实习基地的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可持续的,艾滋病和性知识的健康教育。形成一个由我校为中心向周围学校辐射的“由点到面”的宣传教育格局并不断探索新的健康教育模式。
4.1通过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的正确率可以达到98%。
4.2通过干预后,学生对和性知识有了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包括对安全套的正确认识和使用。
4.3通过干预后,学生能更加正确认识和对待AIDS患者/HIV感染者并给予他们关怀,鼓励进行积极的治疗。
方法:抽取82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1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
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我护理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结论: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健康教高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38-02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发病率近几年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除了患者的家族遗传因素之外,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所发生的该病也是导致该类病症患者人数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对该类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使患者的自我保健和护理意识显著增强[1]。本次研究中选取82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对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其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抽样患者为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就诊的82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2至86岁,平均70.1岁;患高血压时间1至14年,平均4.6年;干预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61至88岁,平均70.4岁;患高血压时间1至12年,平均4.2年。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主要措施包括:①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档案;②对患者进行系统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教,主要内容包括:将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编成一个小册子发给每位患者,将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的相关措施、并发症的先兆向其进行系统的介绍[2];③指导患者使其学会自行对血压水平进行检测的方法,嘱咐其定期来门诊进行复查,身体状况稍有异常应该及时就医,且不可马虎大意[3];④帮助患者改善饮食结构:戒烟,对饮酒量进行限制,食物应该以谷薯类及豆类为主,饮食应该保证清淡,尽量少吃咸食,辅以蔬菜和水果,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蛋类、鱼虾类、畜禽类及奶类食物。尽量不要食用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使热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平衡。每天应该多饮温凉水,使血液黏稠度降低,使心肌梗死和中风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活动,但活动强度应该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切不可过于劳累。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患者自信心提高,心情舒畅。日常生活中还应该避免情绪较大幅度的波动,过喜或过悲都会对病情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我护理评分的改善幅度、病情复发率进行对比。
1.3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
2结果
2.1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我护理评分改善幅度。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分别为(30.72±3.17)分和(38.75±3.02)分,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
2.2高血压复发率。常规组患者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10例高血压症状再次复发,病情复发率为24.4%;干预组患者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2例高血压症状再次复发,病情复发率为4.7%。两组治疗后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
3体会
健康教育干预可以对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更加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和对其自我护理能力进行培养,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病情监测能力、治疗的依从性、运动和饮食干预、对疾病正确认识、调节和控制情志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对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而对改善其行为产生积极影响[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患者养成生活的生活方式的方法,使患者能够更加主动改变一些已经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宇洁,刘国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摘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9,39(12):139-140
[2]林桂洪.市居民膳食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2(14):126-127
[3]鲍令城.职业与心血管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03-104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物质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学生;贫困区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895-03
性病与问题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近年来艾滋病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女性艾滋病感染者比例有明显升高,而健康教育仍是目前预防艾滋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1-3]。贫困地区女中学生父母多外出务工,且成长环境传媒不发达,教育资源不充足。为了解该群体对性病和知识的了解情况,笔者于2006年9月对安徽省某贫困县女中学生开展了基线调查,并实施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现对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安徽省某贫困县6所中学的女生1 492名,年龄在15~19岁,平均(15.22±1.19)岁。其中初中生906名(60.72%),高中生586名(39.28%)。
1.2 方法 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个人的基本信息、对性病和知识的了解情况。干预方法主要为健康教育,以专题讲座(6次)、多媒体展示及发放包括性传播疾病和知识的宣传册、宣传画(共发放相关宣传材料近3 000份,对象不仅是接受调查的学生,还对学校教师和其他感兴趣人员发放)等形式进行教育,干预时间为1个月。健康教育后用同样的问卷进行复查。调查前对参与现场调查的人员统一进行培训。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双次平行录入检错,建立数据库,用SAS 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资料以(x±s)表示,分类变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分类变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特征 在1 492名调查对象中,家住农村的女中学生1 340名(89.81%),家庭经济状况处于当地一般水平的1 161名(77.82%),差的有218名(14.61%)。调查对象父亲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水平,共758名(50.80%),其次为小学文化水平427名(28.62%),有73名(4.89%)的父亲为文盲,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有47名(3.15%);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水平的867名(58.11%),其次为初中学历占19.97%,母亲为文盲的人数明显高于父亲,有253名(16.96%)。有593名(39.75%)学生的父亲和261名(17.49%)学生的母亲在外打工。1 492名学生中,共有1 090名女童完成了健康教育后的问卷调查,其中初中生588名(53.94%),高中生502名(46.06%)。
2.2 干预前后初中和高中女生对性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干预前分别有25.06%,26.49%,18.32%和14.57%的初中女生和20.48%,21.33%,26.79%和11.77%的高中女生分别认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艾滋病不是性病,干预后比例均明显下降。19.32%的初中女生和33.45%的高中女生在干预前认为因性病治疗不彻底或延误治疗一定会损害其他器官,干预后比例均明显升高。75.71%的初中女生和87.03%的高中女生干预前认为服用药物不可以预防性病,干预后分别为91.84%和96.22%。干预前62.58%的初中女生和90.96%的高中女生知道是性病主要传播途径,23.29%的初中女生和6.14%的高中女生认为经呼吸道可传播性病;干预后答题正确率均提高。干预前后高中女生答题正确率普遍较高,说明女生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宣传教育的效果。见表1。
2.3 干预前后初中女生和高中女生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干预前分别有13.58%,14.35%的初中女生和1.37%,7.68%的高中女生认为农药、氰化物是,干预后答题正确率提高为93.03%和97.61%。干预前分别有94.81%的初中女生和99.32%的高中女生认为吸毒是违法行为,32.23%和24.40%认为因本身带有艾滋病病毒导致传染,18.10%和5.46%认为吸毒者间的相互接触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63.02%和74.74%知道无毒社区的创建标准;干预后各项答题正确率均提高,分别有79.42%的初中女生和87.05%的高中女生认为共用注射针具能传播艾滋病病毒。见表2。
3 讨论
我国性病感染人数尤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逐年快速上升。据卫生部报道,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目前艾滋病疫情仍处于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全球流行趋势显示,它正在向贫穷社区转移[4]。因艾滋病可能由特定的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的转移,而广大农村地区人群在性病/艾滋病和等知识上的匮乏,农村的艾滋病和问题显得日益严重[3]。目前国际上控制艾滋病和流行的六大成功经验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5]。
调查结果显示,进行健康教育之前,高中女生对性病与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总体对性病与知识了解不深入、不全面,仅对简单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较专业的问题,答题正确率较低,如对于吸毒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无毒社区”创建标准等仍有部分女生不知道。可能因为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贫乏,她们未受到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平时又忙于学业,疏忽了对健康知识的获取。健康教育之后,女生的答题正确率普遍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初中女生;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总体答题正确率有提高却仍不理想,提示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但要长抓不懈,持续开展,尤其要加强初中女生的健康教育工作。贫困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好,居民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女生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相对较少,因而在中学阶段向她们提供预防性病相关知识十分必要。据司晓明等[6]报道,20岁以下年轻人苯丙胺类药物滥用原因中,好奇心占74.22%,被人诱骗占19.61%,寻求刺激占2.94%。提示年轻人在服用时对其危害性知之甚少,充满好奇而且容易被人诱骗,若再伴有不安全的发生将为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另有报道显示,某农村艾滋病流行区高三学生对某些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女生明显低于男生[7]。所以,加强女中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显得更具急迫性。
4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06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2):99-100.
[2] 绳宇.关注女性人群的艾滋病防治.中国护理管理,2005,5(6):17-19.
[3] 马杰民,刘娜,陈爱平,等.中国人群2002 年对感染性疾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6):389-393.
[4] 王立秋. 全球艾滋病流行进展.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1):3-6.
[5] 曾毅. 宣传教育与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1):1-4.
[6] 司晓明,刘军,张晓辉. 大连市某戒毒所青少年滥用苯丙胺类药物情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4,10(3):142-14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9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 企业职工的权益得到了很大的维护, 职工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1, 2]。为了解企业职工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本文根据对某企业内部员工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对企业内部的健康知识普及的紧要性做进一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根据本疾控中心 2014年 1月~2015年 12月对某机械加工企业 400名职工进行调查资料,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其中男 257名, 女 143名;年龄最小22岁, 最大 65岁, 平均年龄 (34.84±10.34)岁, 其中一线职工 274名, 管理层员工 106名, 行政层员工 20名。
1. 2 研究方法 该企业自2015年1月起对内部员工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及宣传, 教育方法如进行一次全企业的健康教育会议, 由各个小组进行一次内部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方法如制作板报、企业内刊等, 对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健康知识、行为、问题做幽默、清晰、直白的讲解和解说, 并设置有奖问答题等活动来提高职工对健康教育宣传的参与感。问卷调查以匿名方式作答, 主要包括卫生知识、健康知识、职业卫生三大部分。①卫生知识主要包括:不能在公共场合吐痰、吸烟,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 不可暴饮暴食, 不可食用长时间放置的食物, 不可过度饮酒、酗酒, 了解食物的日常储存方法等。②健康知识主要包括:对传染病的预防及认知知识、老鼠、蚊子、蟑螂、苍蝇等病媒生物对疾病的传播与预防知识、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影响等。③职业卫生知识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病法律、法规内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和现场毒物报警装置的使用等。对比教育活动开展前后企业职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以及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变化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教育前, 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 回收328份, 回收率为 82%, 有效率为 82%;400名员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平均评分为 (65.24±2.69)分, 133名对健康教育有明确需求, 占33.25%。教育后, 共发放份调查问卷 400份, 回收388份, 回收率为 97%, 有效率为 97%;400名员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平均评分为 (86.83±2.14)分, 394名对健康教育有明确需求, 占98.50%。健康教育后员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程度和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优于健康教育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定义: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1]。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糖尿病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防治工作需长期在家执行,农村患者的特殊情况就使他们成为疾病的主要管理者。2010年,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统计数据显示,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46%以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即IKAP理论,通过掌握患者相关信息,再针对信息传授必要知识并改变行为[2]。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本院糖尿病宣教中心对确诊DM的农民患者应用IKAP理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6例,男182例,女74例;年龄25-80岁,平均53岁;文化程度:文盲35例,小学139例,初中51例;高中31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DM诊断标准。
1.2 评价指标及方法 健康教育前及教育5月后分别评价患者健康知识及行为,监测患者生命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24小时尿蛋白的水平。笔者自行设计DM患者健康知识及行为评价表,了解患者掌握疾病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及态度和健康行为改变情况。评价表分20个条目,每条目设置3个可选答案,满分100分。健康知识及行为>85分为好,一般为75-85分,差为
1.3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健康知识及行为和监测指标
2 IKAP健康教育
2.1 掌握患者信息 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性格特征、有无家族遗传病史及免疫缺陷等疾病;查阅患者体检病历,掌握其体重、血糖等监测结果;分析其发病原因,了解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
2.2 传授知识 根据掌握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2.1 情绪与疾病 告知患者情绪、性格与DM发病有关,情绪压抑、性格暴躁者DM的患病概率显著增加;指导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
2.2.2 建立合适膳食模式 告知患者进食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及吸烟、饮酒者都是DM发病的高危人群,动物实验表明高饱和脂肪酸饮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DM。因此饮食结构做到科学合理,进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低糖、多维生素的饮食,以摄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乙醇可以损害肝脏,特别是严重肥胖者,大量饮酒与甘油三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均呈显著相关性,因此要限制饮酒。
2.2.3 控制体重 准确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长(m)2 ,BMI正常为18.5-22.9,大于等于23为超重,23-24.9为肥胖前期,25-29.9为i度肥胖、大于等于30为ii度肥胖(重度);腰围与DM显著相关性。高BMI指数、高腰围者减轻体重的主要方法是持之以恒地减少热量的摄入,以控制体重,使BMI控制在小于25,、男性腰围小于90cm,女性腰围小于80cm[3]。
2.2.4 适度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使血压下降,还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运动中以中等量有氧运动为宜,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等。
2.2.5 药物治疗 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按时用药。
2.3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信念 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针对性宣教,对20-40岁患者,以发放宣教资料为主;对41-60岁者,联用群体教育和发放资料,对部分文盲进行个别辅导;对大于60岁者,以个体教育为主。并通过其家庭支持系统,帮助家属转变观念,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氛围,社区人员不时上门指导,以督促患者增强IKAP理念。
2.4 行为观察 通过对患者思想教育,使其思想上重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提高患者行为的形成率。要及时观察患者行为的变化。
3 体会
农民受经济、文化知识水平、生活环境及工作性质影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导致其饮食结构、健康行为存在缺陷,属DM高危人群。IKAP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采用规定程序,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应用IKAP理论进行健康教育,能全面收集患者的信息资料,具有针对性,能进一步了解并掌握疾病的高危因素,症状、治疗及预防等疾病相关知识,增强其建立健康行为的态度和信念,产生维持健康的行为,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调查发现,应用IKAP理论进行教育前后,患者的疾病认知及健康行为明显优于从前,DM各项监测指标有所改善。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注意语气、神态、沟通方式、语速等,语言要通俗易懂,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和表情,适时提问,反复讲解,指导患者听懂为止,及时追踪患者行为改变情况,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参 考 文 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iabetes mellitus: report of a WHO study group.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85(Tech Rep Ser, no.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