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诗集

诗集

时间:2023-02-06 03:39: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诗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诗集

第1篇

关键词:李贺;诗歌;校勘;注释

Abstract:Li Hes poems have been appreciated by many people.However,Because of edition and poet unique writing individuality,there were many difficulties to his poetrys collation and annotation.The paper will carry on some discussions about it.

Key words:Li Hes Poems ;collation; annotation

唐代诗人李贺的诗歌,历来以构思之新颖、想象之丰富、意境之绚丽及遣词用字之奇诡见称,他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独特成就,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其诗集唐刻本已经散佚,宋刻本又不常见,明清刻本流传至今者虽多,却难免于讹夺衍倒,因此在校勘与注释方面都显得困难重重。

当前,传统文学典籍大多都得到了非常精当的校勘、注释,并一版再版。然而,据笔者所知,李贺诗集的新的校注本始终未见,多数热爱李诗的读者仍只能以王琦、姚文燮、方扶南三家汇编本及叶葱奇先生的《李贺诗集》全注本作为主要参照。三家汇编本中,尤以王琦汇解本为世所尚,王氏在注释和校勘上所作的贡献不容置疑,但是,其诸多缺憾也不可否认;至于叶葱奇注本,许多地方沿袭王氏之说,未作辨正。因此,有必要对李贺诗集进行新一轮的校勘和整理工作。本文拟就其中仍然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辨正,以期对李贺诗集的重新整理作一点贡献。

1、剩

卷一《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之《闰月》:“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环推,天官玉g灰剩飞。”王琦注:“……玉g,即玉管,以玉为律管也。《学斋占毕》:唐人作诗虽巧丽,然有不晓义理、浅陋可笑者,如李贺《十二月词》,其《闰月》云:‘天官葭g灰剩飞’,是以闰通为十三月也。不知葭灰之飞,每月只是一次。而闰无中气,虽置闰之年,亦只是十二个月节候,无十三个月节候之理。今官历自可见,g灰岂有剩飞之理?’琦按:剩飞正是不飞之意。闰月无中气,故其月葭灰剩而不飞。此驳似过。”叶葱奇注:“……闰月没有它的特殊气候,因此无灰可吹,所以说‘灰剩飞’,即是剩下来不飞的意思。”

按:王、叶二注皆误。单从字义而论,宋史绳祖《学斋占毕》所谓“闰无中气,虽置闰之年,亦只是十二个月节候,无十三个月节候之理,今官历自可见,g灰岂有剩飞之理”者不误,“剩飞”即“多飞”或“余飞”,而不是“不飞”或“剩下来不飞”;这其中,“剩”是“多”、“余”的意思,因为闰月是一年十二月中多出来的部分,作者用一个“剩”字,就显得非常恰当。“剩”的此种意义和用法唐诗文中皆多见,⒗窈柘壬《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已发之,今试衍其例:白居易《留题开元寺上方》:“恋水多临坐,辞花剩绕行。”“多”与“剩”对文,“剩绕行”即“多绕行”。李商隐《李夫人》:“剩结茱萸枝,多擘秋莲的。”“多”与“剩”对文,“剩结茱萸枝”即“多结茱萸枝”。元稹《喜李十二景信到》:“留君剩住君须住,我不自由君自由。”“留君剩住”即“留君多住”。杜荀鹤《冬末同友人泛潇湘》:“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剩采江山景”即“多采江山景”。

2、早晚

卷二《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王琦注:“言不久即当登侍从之班,晋御史之秩。……”叶葱奇疏解:“七八两句是预祝张通显的意思,说以张的才学看来,做文学侍从和御史尚书郎都是早晚准有的事。”

按:观王、叶二注,似都将“豸角鸡香早晚含”的“早晚”作肯定意义上的“迟早”解;实际上,此处“早晚”乃是一个俗语词,可理解为“何时、几时”,暗含疑问,使整个句子构成疑问语气。“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一联,大体意思是说:金门石阁之属知君早已拥有,只不知豸角鸡香之贵,何时方能眷顾于君?“早晚”的这种意义和用法在唐代诗文中比较常见,如寒山诗二七一首:“世事绕悠悠,贪生早晚休?”白居易《早春忆游思黯南庄因寄长句》诗:“南庄胜处心常忆,借问轩车早游?”《唐摭言》卷十五《没用处》:“薛昭俭,昭纬之兄也,咸通末数举不第,先达每接之,即问曰:‘贤弟早晚应举?’昭俭知难而退。”

3、下田租

卷三《意和中二年》:“殷勤为我下田租,百钱携偿丝桐客。”王琦汇解:“殷勤,见其急于还租之意。还租之外,尚有赢余,以百钱酬弹唱之客,以为娱乐。‘租’一作‘I’。”叶注:“下,犹缴。”

按:王注牵强迂曲,难以令人信服。“租”当为“I”之误;“下田租”殊难通,“下田I”则怡然理顺矣。《说文・金部》:“I,立薅所用也。从金,且声。”段玉裁注:“I,俗作锄。”《左转・僖公三十年》:“见冀缺薅。”杜预注:“耨,I也。”陆德明释文:“I,本又作锄。”“I”本是锄草翻地的农具,又写作“锄”。“殷勤为我下田I”之“I”为动词,指用锄头铲土或锄草。此联诗的大意是说,希望你们老百姓能够努力用心地下田治理庄稼,以待来年丰收,彼时当以百钱酬弹唱之客作为回报。另,此诗第二联谓“关中父老百领襦,关东吏人乏诟租”,既然已经“乏诟租”,又何来“殷勤为我下田租”之理?且两联上句尾字同用“租”,于诗艺亦无当。叶注大抵承袭王注,而谓“下,犹缴”,盖已觉察到“我”字难着,“下田租”语难通,惜未细细分辨,致误。

4、足

卷四《绿水词》:“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王琦注引曾谦甫注:“足,言莫以加也。”

按:王注引曾谦甫注,不甚了然。此处“足”是一个俗语词,可理解为“多”。“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一联,大体意思是说:正因倾城倾国之色,反成多愁多苦之命;“足愁苦”即“多愁苦”。“足”的这种意义在唐诗中比较常见,如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亥日饶y蟹,寅年足虎。”“饶”与“足”对文,“足虎”即“多虎”。又《舟中夜坐》:“潭边霁后多清景,桥下隼醋愫梅纭!薄岸唷庇搿白恪倍晕模“足好风”即“多好风”。寒山诗二三七首:“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足人怨”即“多人怨”。又二九首:“甜蜜足人尝,黄Y苦难近。”“足人尝”即“多人尝”。李白《荆州歌》:“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足风波”即“多风波”。张籍《酬韩庶子》:“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足闲时”即“多闲时”。王梵志诗七一首:“出门前观,川原足故V。”“足故V”即“多故V”。(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白居易诗歌俗语词研究”(编号:YB2014086)。

参考文献:

[1]清・王琦等.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M].上海:中华书局,1958.

[2]叶葱奇.李贺诗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第2篇

我有手,

却不能帮你。

我有脚,

却不能找你。

我有心,

还有什么用。

《浮石诗集》

我拿着心

到处找你

去总是失望

我拿着爱

到处喊你

却不知道你在何处

我带着伤心,难过

第3篇

不要在昏暗中收集梦想。

风暴在天空中酝酿,

闪电抽击我们的魂梦。

走下到平凡的生活里吧。

幻想的网儿撕破了,

在乱石墙中寻求隐蔽吧。

我的情人的消息

在春花中传布。

它把旧曲带到我的心上。

我的心忽然披上了

冀望的绿叶。

我的情人没有来,但是她的摩抚在我的发上,

她的声音在四月的低唱中从芬芳的田野上传来。

她的凝注是在天空中,

但是她的眼睛在哪里呢?

她的亲吻是在空气里,

但是她的嘴唇在哪里呢?

呼唤是毫无结果的,

愿望的热火是完全虚空的。

太阳落到他休息的处所。

林中朦胧空中璀璨。

低视慢步地晚星

跟着去日来了

黄昏的气息里深深地

充满了别离的意绪。

我把你的双手紧握在我的手里,

用我的渴望的眼睛紧紧地

捉住你的眼睛;

寻找呼唤,你在哪里,

哪里,呵,哪里!

哪里是在你里面深藏的

不灭的火焰!

如同黑暗的晚空中

孤寂的星星

那天上的光明,在它无尽的

神秘中,颤动着,

在你的眼里,在你眼睛的深处

闪射出颤抖着奔放的神秘的灵光。

我无言地凝注着它,

我全心全意地跃入

这无底的渴望的深处:

第4篇

《梦行大理》

军马场外秋雨绵,而今驻足大理山。

叠帐云海葱葱过,一世烟云转瞬间。

心境:2011-09-05 ,和同事出差大理,闲暇时间在大理玩转了大理古城,看到了崇圣寺三塔,安装完成后,在回大理下关区洱海附近我们下塌的宾馆途中,望着车外的景色,山峦被云雾笼罩着,秋雨绵绵的降落着.走进眼帘的一个收费站-----军马场,霎时想起枭雄-----吴三桂。让我对眼前的生活感叹了一番.人生,扮演的那么潇洒,强装给谁看

别人谁会在乎!

《月牙颂》

南国风光云雾绕,夜空月牙弯弯笑。

遥盼北国佳人影,楚歌乾坤醉逍遥。

心境:2011-09-07 ,中秋节快到了,公司不让回公司,今年要在大理度过一个中秋节了,看着夜空中弯弯的月牙,心中顿时产生了很大的思乡之情.望着夜空的月亮,想着远方那不曾出现的佳人,你会想我吗 举起幻境中的杯子,为这眼前的不快斟满,一饮而尽,男儿气魄尽醉乾坤楚歌.

《醉中秋》

对饮寒江中秋月,共舞南国情丝劫。

挥鞭策马去,梦醒子夜月光斜。

心境:2011-09-13 ,中秋节,同事去别的地方了.我一个人在祖国的南疆大理过节,心中倍感凄凉,看着路边的摊位,异族风情,别样的月饼,心中想着什么呢 此刻谁会在想我呢,好感慨的现实啊!子夜醒来,望着皎洁的月光,心感落寞,拿起手机,跟着感觉写下此诗.

《海风行》

凌驾云海纳百川,凫渡海峡岛屿间。

破浪乘风任鱼跃,红儒谈笑驻浪尖。

心境:2011-09-25 ,离开云南,航班飞到了福建海边,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台湾海峡的一个岛上出现----草屿岛。在福建,我特别热,跟在云南完全是两个环境,大海真的很宽广,海风很大,海浪很高。乘风破浪的移动在大海中,我心胸开阔,对着大海狂怒,任意的放肆,脑海中消去了所有的烦恼。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完全有海子的心境。

《闻秋》

碧云黄叶秋风凉,素裹青衣枝头恍。

四季本着阴阳气,轮回乾坤秋风狂。

心境:2011-09-29 ,回到北京,秋天的凉意冲进心田。上班的途中,偶感秋天的味道。走出地铁,秋风吹动着我的短发,落叶零散地面。时间过得好快,明天就要准备回家过十一长假了。我这样对自己说:秋天来了,要丰收了。

《旧地行》

醉眼梦游烟雨楼,煮酒盖世走春秋。

海盟山誓踱云梦,东南西北孤难求。

心境:2011-10-09 ,十一小长假,在家收秋,心中的想法一片混乱。在家多呆了几天,调休了两天。回到北京后,转战去廊坊走了圈,在那个市区,熟悉的市区,好像看到了一年前我行走的影子,只是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看望廊坊的故人。为了节后的苦战,做好准备。

《山林》

风啸阴云愁难断,古木松柏立世间。

梦醉凡尘当空月,孤枕夜寐苦作甜。

心境:2011-10-16,十月份,我单独一人来到云南,在楚雄州的大姚县做项目,会爬山涉水,穿越原始森林。在阴云的天气下,我艰难的工作着。从原始森林里面出来,心理面倍感兴奋和委屈。彝族区域的生活,这只是刚刚起步。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会永记。

《彝和颜》

人去穴空心凄凉,谁言秋色赛春光?

削发遁世无人问,对镜冷笑泊湾港。

心境:2011-10-21,尘世那么大,谁还能没有点苦恼呢!一个人住在大姚县城的彝和酒店,心里特别孤独落寞。望着面前镜子里面的自己,身后的足迹有太多的遗憾了。今天怎么走到这个点上了呢?没有回头的余地了,硬着腰板往前走吧。把心态放的开放一点,安然的走下去吧,大姚境内的山很美,水很甜的。

《月牙湾》

人生无风不少年,云起雾驾梦潇眠。

起舞拔剑飞醉月,千里煮酒共婵娟?

心境:2011-11-02,近一个月的彝族区域的生活,让我慢慢的习惯了大姚的习俗。清空了所有的感慨,拼着年轻的价值,苦干着,男人,要的就是现在的感觉,充实的生活。男人要早就现实版的征服。困难在我面前,都变得那么渺小了。我骄傲现在的我。

《深秋吟》

抚琴谈笑云游仙,却话桑麻破百川。

依稀又遇故人意,阔步难行苦做甜。

心境:2011-11-04,深山老林的生活,给我一个健康的体魄,云游在山峦间,行走在云海中。苦,我吃。累,我受。我要的就是这样的感觉,一个还算年轻的感觉。

《星目斗转》

碧海云天意难断,怒颜醉梦尘绵绵。

落雁栖息枝叶动,雷闪半月霹雳斩。

心境:2011-11-06.这一天,从山里面回来特别晚。晚上十一点多还在山路上,在中途停下车,出来小解。望着云贵高原的夜空,星星离我那么近,那么闪耀,真漂亮。苦,并快乐着。

《冷暖行》

蜀国楚道赛青天,万里江河一日还。

翠竹深处潺潺意,冷颜腑指在少年。

心境:2011-11-19.这一天,我转移到了楚雄的双柏县,在双柏县的项目里面,有一个特别远,需要走八个多小时的车程,走的全是山路,在跨区域的时候,走进了玉溪市的一个镇-------水塘镇。特别温暖,因为海拔低,与同纬度的地方相比,相对来说特别热。香蕉,甘蔗,都是别样的植物。一个小时候,我们又走进了高海拔,云南的气候特别宜人,起码这个季节很宜人。

《哀牢》

幽居深山不问世,水落飘洒穿基石。

蜿蜒蹉跎萧幕夜,竹林风景叶落迟。

心境:2011.11.23.在云南哀牢山区域,身居幽山的仕途们,偶然间看到了杨四郎征战于此的纪念碑,走到竹林区域,感慨着眼前的美景,心中顿时感到些许的不快,谁能与我分享这份快乐呢?苦行于此,没有人在乎你处在这个点,只有自己照顾自己。美景寄情,留念于此,不枉此行。

《望白塔》

兵摧边关起狼烟,云惑尘世战云颠。

茂林有遇猕猴戏,迷途囧事挂山峦。

心境:2011.11.25.大姚县的白塔公园,有座古迹叫做白塔,形状特别怪异,看着我就想笑,至此,云南的项目算是告于终结,我可以好好地休息下了。闲暇之余,独自一人游荡于此,看着关在笼子里的猴子玩戏的那么开心,我心迷茫,被囚于此的猴子都知道苦中作乐,我为何要愁颜于世呢?为即将离开的自己做下点回忆的影子,别妄行于此。让世界知道,我们曾经来过。

《醉心》

浮沉夜幕月光斜,凄凉心悲山谷茶。

又逢静夜梦难寐,寸肠难断窗外花。

心境:2011.12.04.离开云南后,我来到了福建的武夷山,又是山区,近期好像一直都在山区生活,外面下着小雨,竹林间静静的听着风声,很有拍电影的感觉。陶醉于此。我沉浮于现在的俗世,尽享眼前的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足踏之后才知道,原来心境好了,到哪儿都可以观看到同样的景色。

《逸园》

金戈铁马竹林边,溪源清水入百川。

泰安桥旁孤夜静,坐望光泽大歧山。

心境:2011.12.17.独自一个人出来俩月多了,太想家了,太想回去了。此诗作于福建光泽县的司前镇,镇上有座古桥-----泰安桥,碑文有清乾隆年间的文字。走进大岐山,穿越过竹林,小溪边的我很累,听着潺潺的水声,大自然原来还保存着原生态。远望大岐山,黑夜间,天凉了,冬天已经来了很久了。幽居深山,但是依旧想着世俗的事情。这就是矛盾现实的根源,没有人能解释清楚这是为什么。

《纵横》

单衣送我北国行,冷风凛冽踱寒冬。

煮酒杯盏饮醉月,泪撒南国铸愁容。

心境:2011.12.21,终于可以回北京了,终于可以回去了。带着事业的收获,沉重的回到了北京,公司有些许的改变,但是大致没有改变,我的工位还在那里。穿着单衣,一夜间从南方回到了北方,特别冷。回想着这两个月来的经历,我被自己折服。我明白,此刻的我渐渐地失去了很多,那不是金钱能衡量的,我愧对眼前的一切,对不起。我也不想把自己搞得那么狼狈,但是谁能给我别样的道路呢?继续吧,前进的路没有拐角,走进去了就没有回头的余地。风雨同舟,但是却没有了联系你的勇气。谁能读懂年轻的我们呢?

第5篇

1916年,提出“要在普通教育中酌加农、工等科,多设甲、乙种实业学校”。学校改进了课程设置和学制,同年改名为“浙江女子甲种职业学校。” 应谢雪校长的邀请,于1916年冬亲临“女职”演说,并为女职题词:“女子能熟习有益社会之职业而又济之以勤俭则能自立,能自立则自然与男子平权矣。五年冬参观女子职业学校应校长谢女士之嘱而演说并撮举大意书之如右。”

的题词指明了“浙江女职”的办学宗旨。“浙江女职”以“崇实耐劳”四字作为校训,还谱有“校歌”:吴山巍巍浙水清,钟毓女群英,幽娴四德女工称,职业重专门;回文织锦擅天孙,吾校声价尊;力谋生计在今朝,全力位同胞;莫嗟风雨感飘摇,全凭毅力饶。要求学生做到“诚实朴素、艰苦耐劳”,注重品德修养,达到自立的目的,把学校办成一所使女子冲破封建道德礼教的束缚,熟习有益社会的职业,培养勤俭的美德,争取男女平等的职业学校。

黄炎培毕生献身于发展职教事业,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指导着“浙江女职”的办学实践。1917年10月时任中华职教社主任的黄炎培来到“浙江女职”演讲,指出“人之有职业,非特为自己谋生计,亦为社会尽义务。无职业之人,非特不能对自己,亦且无以对社会。凡人须有职业一语则言之,尽自己一人之义务,以报答社会众人而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红旗出版社2006年版,355页)并介绍了美国的职业教育,强调了技能教育与应用。

来裕恂(1873-1962),字雨生,号匏园,萧山长河镇人。1919年,在“浙江女子甲种职业学校”任教。来裕恂一生著作宏富。其名著《汉文典》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即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受海内外学者的重视。来裕恂又收雅擅诗文骈俪之作,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1924年,历时36年,积古今体诗2400余首,印为《匏园诗集》,按年份编为36卷,其中颇多洋溢爱国诗情的篇什。其中31卷—35卷记载了在“浙江女职”任教期间(1919年—1923年)的教育教学生活,为研究民国初年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读《匏园诗集》,觅“女职”踪迹,对于我们探索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学习研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赠女职校学生

五光十色绚云霞,轧轧丝添锦上花。始识人间多织女,支机不必泛天槎。(机织科)

固知妙手在心灵,窗下功夫多少深。花卉翎毛齐绣出,逢人终不度金针。(刺绣科)(来裕恂:《匏园诗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614页)

黄炎培一再强调:职业教育唯一的生命,“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 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他认为,在兴办职业教育过程中,无论专业设立、课程设置、招生人数、人才规格,都要考虑社会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他提醒人们,办职业教育“绝对不许关了门干”。“浙江女职”应社会的需要而诞生,又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专业。学校注重生产实习和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学校最初设染织专修科一班,修业三年期满,缝纫速成科两班,修业一年期满。1916年改染织专修科为机织科,提高缝纫速成科的程度,改为三年制缝纫科和机修科。由机织科师生合办振锋棉织厂,作为学校实习基地,半工半读,以工养读。1917年8月20日《浙江公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杭州总商会将浙江私立甲种女子职业学校校长谢雪,率同毕业生参观上海通州各布厂的产品解剖标本。转知各商会劝学各布厂广为仿造,以期改良。”这是当年“浙江女职”“引行业进学校,融专业入社会”最好注笔。

校中纺车声与读书声相答,作诗示诸生

车声唧唧络丝娘,书味酉覃 酉覃音韵锵。落落送寮筛日碎,萧萧蓬壁逗风凉。

能兴实业斯强国,若听馀音尚绕梁。蟋蟀乱鸣篱豆下,秋虫助叹感欧阳。(来裕恂:《匏园诗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658页)

黄炎培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他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坚持“手脑并用”,就能用智慧和双手去创造社会财富,发展生产力。至于“做学合一”,就是“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求得系统的知能”。“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浙江女职”校徽用的也是中华职教社“手脑并用”的社徽图案。

上世纪40年代的女职校长余瑞玉在“谢玉农先生事略”一文中回忆说:“学校为缝纫科、刺绣科增设工场,训练艺徒,承做校外各种女衣、童衣,以及家常日用品,又开设工场成品出售处,培养学生经营工场、商店之实际能力,赖以自食其力,及半工半读者,为数也复不少。商科则于校内办合作社及合作银行,以资练习,商科之毕业生,多服务于杭州大陆银行、地方银行,商业储蓄银行及沪杭各大公司。”

1934年校友来醒华回忆说:“我于1931年秋考入女子职业学校,我在学校里学会打水、洗衣被,学业上收获更多,我学会了左手打算盘,懂得簿记的原理。二年级时,又自行进货销售,开设消费合作社,三年级则在校门口开设的小银行内实习,吸收同学们余钱存储。女职三年,在艰苦朴素校风的熏陶下,我养成了勤俭节约习惯,培养起实事求是的精神,决心做一个不依赖别人,能自食其力的新女性。”

添线曲为观职校成绩品作

朝添线,几净窗明安笔砚。暮添线,灯挑烬落陈绫绢。线纱纂组月黄昏,尚衣手制迹无痕。五纹刺就应添弱,锦裳织去似天孙。天衣无缝裁云巧,纤纤须仗麻姑爪。金针不度妙谁知,满案残绒与剩丝。最优成绩西缝绣,细针密缕多巧思。(来裕恂:《匏园诗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589页)

参观成绩展览会刺绣室

叠雪裁云舒卷风,纵横指迹玉玲珑。五纹弱线称量出,百幅名图疏密工。花样翻成新旧判,模型妙处古今同。佳人针黹才人笔,凤采龙文理本通。(来裕恂:《匏园诗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615页)

举办职业学校产品展览会是黄炎培一直提倡、推广和实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18年起,中华职教社举办的职业学校产品展览常与该社的年会同时举行。“既展示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成果,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又可以征得社会各界的意见和校际比较、学习,以利改进教学,亦为产品的销售开拓市场。”这两首诗则是当年“浙江女职”参加职校产品展览的真实写照。

十月初六日送女职校刺绣科毕业生关爱莲,赴法国留学

中华职业始经营,女界居然负盛名。我浙创兴由谢氏,欧洲留学始关生。巴黎艺术当时习,科学工夫望有成。此去专心求众技,定能返国播文明。(来裕恂:《匏园诗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618页)

寄及怀关爱莲女士法国留学

海七万里波千重,壮游意气驱蛟龙。及门闺秀瀛海涉,开拓万古之心胸。中国女学方萌蘖,谁其职业精刺绣?生今求学巴黎去,油画重教薛使逢。……(来裕恂:《匏园诗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659页)

1919年,由上海留法勤工俭学会和中华职教社共同负责,在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开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关爱莲(1905-2007)15岁从浙江女职毕业时,恰逢元老郑毓秀、等组织青少年赴法勤工俭学,关爱莲被选送到法国巴黎女子学校和巴黎政治经济专门学校深造。当年浙江女职与中华职业学校经常交流。黄炎培之子黄大能先生2002年在杭州开元职校迁址揭牌仪式上说:“1933年,我们中华职业学校高中三年级毕业班的24位同学,到杭州来做土木测量的实习,就是住在你们学校,即那个时候的浙江女职,住了差不多十来天,所以我和你们学校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这一次专程从北京来,带着很深厚的感情来做客的,这一点我有这次机会说一说很难得。”

据1934年校友金声和1935年校友戚风珠回忆:“……除学习普通中学课程外,商科有簿记、珠算、英文打字等课;缝纫科有裁剪、缝纫刺绣等课。毕业时须以远足名义到黄炎培创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交流实习若干回,有些同学即进入中华职业学校深造。”

到职校晤校长谢玉农雪

鸯湖灵秀乐熏陶。生小才名咏絮高。要为乾坤兴事业,须知巾帼有英豪。楼头旧日迷烟雨,江上今朝拥浪涛。闺阁多才殷教育,诸生成绩信堪褒。(来裕恂:《匏园诗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588页)

题谢玉农为唐保和纨扇画梅

玉骨冰肌铁石心,一枝妙笔写胸襟。此花不与群芳伍,劲节偏教雪里寻。(来裕恂:《匏园诗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623页)

人日谢玉农见访

投身社会志弥坚,勉强支持年复年。经费无人堪负担,困情何日卸仔肩?风霜南北频奔走,学术东西能究研。彤管一枝酬唱好,闲中文字亦联缘。(来裕恂:《匏园诗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685页)

《匏园诗集》中有许多诗颂扬了“浙江女职”校长谢雪女士。表达了来裕恂先生与谢雪校长的深情厚义。也让后人领略了黄炎培所倡导的“责在人先,利在众后”的老一代教育家的高风亮节。

悯桐 为职校咏也

孟秋气候等黄梅,疾风甚雨复殷雷,校中梧桐忽被摧。霹雳一声惊梦回,醒来屋漏床湿真可哀。举火欲照风灭烛,电光之中频踯。檐牙高啄水涡矗,屋瓦倾泻如裂竹,东颓西落断还续。雨脚如麻犹未了,长夜沾湿达天晓。方知窗外梧桐槁,根拔枝残水行潦,一木支厦势将倒。……(来裕恂:《匏园诗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594页)

还有“女职校舍,遇雪而漏。”等诗篇真实描述了当时办学的艰难。其中还有一插曲,谢雪曾同时任两校校长。据余瑞玉校长在“谢玉农先生事略”中描述说:会其时南通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发生易长风潮,吾师为修建女职校舍计,毅然应张季直先生之聘,只身赴南通。无问寒暑,仆仆风尘,往来两校间。三年之中,卒乃振肃女师学风、刷新校政,培养研究精神,辅导地方教育,颇为张氏所倚重。吾师返女职后,得南通张季直与江苏职业教育家黄任之等资助,先后建筑教室、宿舍各一幢,大礼堂一座,其它办公室、传达室及校大门也次第兴筑完成,全部校舍焕然一新。

第6篇

柳暗花明几岁村,

虎啸震林鸟失魂。

人望路远不越海,

又望山高不破天。

《孤月》

秋日望月更加奇,

只惜仅吾一人迷。

可怜天上寒宫主,

一人独守一人泣。

《皓星》

幕空万里点点繁星,

人无心织梦赞夜景。

皓星残月悬浮空中,

痴恋星月天地之间。

《皎月》

蝉鸣秋月竟是圆,

漫漫皓空无意眠。

抬头定睛望皎月,

只剩繁星纷纷显。

《乱刺》

东郊之雪寒刺骨,

城出遭伤无人助。

乱石之中血沉凝,

只剩残人来独哭。

《菊》

满山黄菊独艳绽,

行人停步探手摘。

第7篇

人生真的好象一场独幕剧!

有开心,伤悲,悔恨,激动,烦恼......

只不过有的人开心的会更多一些.

有的人却只能伤悲,烦恼的多一些.

这是为什么了?

不如从现在作起,

做一个无忧无虑,做个快乐的人.

伤悲,烦恼又能改变什么呢?

只会让自己更加憔悴,更加绝望.

第8篇

不要在昏暗中收集梦想。

风暴在天空中酝酿,

闪电抽击我们的魂梦。

走下到平凡的生活里吧。

幻想的网儿撕破了,

在乱石墙中寻求隐蔽吧。

我的情人的消息

在春花中传布。

它把旧曲带到我的心上。

我的心忽然披上了

冀望的绿叶。

我的情人没有来,但是她的摩抚在我的发上,

她的声音在四月的低唱中从芬芳的田野上传来。

她的凝注是在天空中,

但是她的眼睛在哪里呢?

她的亲吻是在空气里,

但是她的嘴唇在哪里呢?

呼唤是毫无结果的,

愿望的热火是完全虚空的。

太阳落到他休息的处所。

林中朦胧空中璀璨。

低视慢步地晚星

跟着去日来了

黄昏的气息里深深地

充满了别离的意绪。

我把你的双手紧握在我的手里,

用我的渴望的眼睛紧紧地

捉住你的眼睛;

寻找呼唤,你在哪里,

哪里,呵,哪里!

哪里是在你里面深藏的

不灭的火焰!

如同黑暗的晚空中

孤寂的星星

那天上的光明,在它无尽的

神秘中,颤动着,

在你的眼里,在你眼睛的深处

闪射出颤抖着奔放的神秘的灵光。

我无言地凝注着它,

我全心全意地跃入

这无底的渴望的深处:

第9篇

1、《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从诗歌排版到配合诗歌的每一幅图片,都做到了精致、考究,书中的黑白配图和彩色插图,带给你完美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让时光的脚步,慢慢的,停留下来。

2、《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作者林徽因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诗坛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巨大,她与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一直到现在都是每一代文学爱好者的必读品,她对中国诗坛的影响一直绵延至今。

3、其中作为一道公案——涉及与徐志摩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在诗歌中有所流露。这些文字飞溅出来的情感的火花,有她心底所有的秘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诗集生活馆是一个鲜花O2O 平台,秉承“一朵两朵成束,一首两首成集”的宗旨,用诗集和鲜花结合的方式,一周一束花,一年52 首诗歌和52 束鲜花记录每个人自己的四季更迭,从而为用户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

美好生活方式宅配解决商诗集生活馆的鲜花,除了和诗集搭配,无论是装载鲜花的盒子还是印上诗集的纸张以及印刷方式,采用的都是传统手工艺。诗集团队更是寻遍全国,找到了专业做盒子的手工匠人,打造让鲜花可以站立的盒子,旨在“尊重每一瓣花的开放”。

目前大部分的速递花都是“躺着”的包装,容易造成在运输过程中震动挤压变形,而诗集生活馆的鲜花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做到了“站立之美”。诗集的印刷方式也是老手工匠人的手艺,据说是一种在现代印刷中已经应用很少的技术,做工繁复,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手工制作,但是最后的效果却相当精美。 除了这些精良的包装,鲜花本身的搭配更是不能马虎。诗集生活馆的鲜花搭配设计,全都出自另一位合伙人萨龙。在做诗集生活馆之前,他在高级婚礼定制行业做鲜花设计。

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日常鲜花消费市场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花卉对人们生活改善效果明显,有千千万万个中产阶级家庭都有这个需求。我们想以一个大家都能承受的价格,提供一种便利的服务。”谈到创业初衷沈黎如是说。

诗集生活馆是中国首创的美好生活方式宅配解决商。欧美同样类型的成功企业有迹可循。在美国,BLOOMTHAT 就是在2014 年先后拿到800 万和2000 万美金的融资,而且只服务于旧金山一个地区;发展更大更早的还有HBLOOM,它几乎自成立以来每两个季度营销增长一倍,公司开销仅占1%。

因为有时尚杂志的工作经历,沈黎和刘敏不仅对欧美的时尚了若指掌,同样对植根于本土的美好事物,一样判断力敏锐。

她们把品牌定位在服务精英人群,因为“他们大多身处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却对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有追求,渴望有一种便捷而优雅的生活方式。”在给鲜花定价的时候,沈黎和刘敏选择了品质第一、盈利第二的方式。

将一次性消费变成重复性消费沈黎并不认为诗集生活馆是小众品牌,“我们做的是一种按周订阅服务,在国外这种模式非常成熟地被应用于各种行业,将一次性消费变成重复性消费,还能提前获得订单数量和现金,没有存货的压力,是一种潜力强大的商业模式。”诗集生活馆,可谓是一夜爆红。连沈黎和刘敏自己都觉得:“起来得太顺。”微博、微信里名人、明星的自发定制、转载,让诗集鲜花出现了订不到货、临时修改花束的情况。而这突如其来的“顺利”,也让沈黎和刘敏明白了供应链的重要性,年前到现在,她们已初步搭建好了云南、荷兰、澳洲的供应链体系,争取鲜花品牌供应商和生产基地直供鲜花。

沈黎做诗集生活馆已经不是第一次创业,之前还担任过《明星衣橱》的内容副总裁。刘敏有多年的奢侈品广告营销经验。在诗集生活馆,沈黎负责的是线上运营和品牌调性的把控,而刘敏则全权负责线下生产和经营。两人的缘分始于芭莎,同一天进入芭莎工作,相同的生活追求让她们对做品牌一拍即合。

第11篇

为“美”创业,一拍即合

每个人心中的完美生活状态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在忙碌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也有人喜欢做全职妈妈,陪伴孩子的每个点点滴滴。刘敏做过编辑,后来又成为资深的广告销售,每天和娱乐圈、时尚界的明星、老板们打交道,经常出入各种高级场所,拿着可观的薪水。在外人看来,她的工作令人艳羡。做了妈妈以后,刘敏也并没放弃工作,但是她时常觉得自己的时间被绑得太紧,而工作的内容又相对单一,缺乏挑战。渐渐地,她希望能自由一点,工作的内容也能更丰富些。她说:“刚生完小孩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没有动力打扮自己,整个人的状态是往下走的,感觉特别不对劲儿。那时候,我总觉得应去干点儿更有趣的事情。”但具体干什么呢?她心里也并没有底。

除了咖啡,刘敏最喜欢的就是鲜花了。真正让刘敏意识到鲜花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则是在刘敏的孕期里。“刚开始,早孕反应强烈,每天都恶心吃不下。等终于不恶心了却又妊娠糖尿病,不仅总吃不饱,还得每天扎手指测血糖。第一次测血糖,我跟自己僵持了一个小时也下不去手。后来我忍不住哭了,感觉自己真太惨了!再后来,终于能狠心扎手指了,就是每天扎六回,有时候用力一挤,一个指头上好几个洞同时冒血。”那段时间,刘敏的心情很压抑。“神经兮兮的,搞得我先生心情也越来越不好。”她逐渐意识到这种不开心不但让自己灰头土脸,也影响到了先生,甚至肚子里的孩子。

她突然想起,公司有个固定的鲜花供应商,每周一都会送来娇艳欲滴的鲜花摆在员工办公桌上。于是,刘敏开始在这家供应商那里给自己订花,一周一次,摆在家里。心情糟糕时就欣赏一下美丽的鲜花,闻闻鲜花中那清新淡雅的香味,心情也慢慢平复,甚至随着花香好了起来。

2014年4月的一天,出了月子的刘敏到同事兼闺蜜沈黎家里喝下午茶。这位时尚杂志的资深编辑是个非常会享受生活的人,常在家里放舒缓的音乐、烤香甜的小饼干、摆美美的鲜花,邀请朋友来喝下午茶,她说:“每个有花陪伴的日子都很舒心缓慢。”

聊天时,刘敏得知,沈黎的花都是在家门口的超市买东西时顺便捧回家的,但其实每次都很狼狈,一来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再捧上鲜花回家很麻烦,二来小花店的搭配,常常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沈黎感慨,如果能有一个品牌,每周配送好看的花到家,她一定会是对方的“铁杆用户”。没想到好友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刘敏的眼睛不由猛地一亮。再加上她们很喜欢诗,何不开一家“卖诗的奇葩鲜花店”?

也许文艺女青年们都有个开咖啡馆和鲜花店的梦想。辞职创业这么大的事,两人竟一拍即合。“沈黎做内容,我做经营,我们俩单拉出去都能另干一本时尚杂志了。所以做一个有格调个性的鲜花品牌,应该不会太难。”刘敏对当老板信心满满。

首位客户是之前的老板上司

刘敏做市场调查时,发现很多女人都是喜欢鲜花的。但是高端花店,实在太贵,动辄几百甚至上千,街边小店虽然便宜,但品质普遍却差。去批发市场,大多数人又没有精力周周去跑。她和沈黎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市场空白。“花可以美在眼前,诗可以美得隽永。我们希望一花一诗,给女人的生活还原应有的温度,更优雅惬意些。”

2014年6月,刘敏和沈黎的“诗集生活馆”开业了!与众不同的是,这里送出的花都配有与之对应的一首诗。刘敏说,“每束花都是根据一首诗的灵感去创意的”。精美的诗卡配上鲜花,逐一送到客人手里。 每周诗词内容都不同,客人一期一期地买花,就能把诗卡收集起来。刘敏觉得:“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人没有时间读书,更不用说读诗了。每周收到一束花的同时,还能读一首诗,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让人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太浮躁,这就是我们的初衷和目标。”

诗集生活馆,是一个鲜花O2O平台。刘敏在微信里向娱乐圈的朋友们介绍说,“一朵两朵成束,一首两首成集”,它用诗集和鲜花结合的方式,一周一束花,一年52首诗歌和52束鲜花记录每个人自己的四季更迭,从而为用户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没想到,这个新生事物一下就在文艺圈、娱乐圈引起轰动。更让她们没想到的是,“诗集生活馆”的第一位客户竟是前老总,她专门给自己家里订了一年的鲜花,当时她们颇感震惊!

其实刘敏不仅在具体经营中有很多独到之处,注重细节的她也让产品变得更加精致。无论是装载鲜花的盒子还是印上诗集的纸张以及印刷方式,采用的都是传统手工艺。“诗集”团队更是寻遍全国,找到了专业做盒子的手工匠人,打造让鲜花可以站立的盒子,旨在“尊重每一瓣花的开放”。除了这些精良的包装,鲜花本身的搭配更是不能马虎。诗集生活馆的鲜花搭配设计,全都出自另一位合伙人萨龙。在此之前,他在高级婚礼定制行业做鲜花设计。

努力打造中国第一美学电商品牌

对于“诗集”来说,鲜花的库存、保鲜、物流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冬天产品上线时,因风雪导致了延误,“花束下面的保水棉都冻住了,我们自己贴钱,将配送标准改为生鲜配送。”刘敏说,她们的花艺师都是当天将花材包好,第二天就可以送达用户手中。由于某些花材的特殊性,也出现过损耗的问题,因此每周配送前都会请物流提前试运两次,以备调整花材。

为了让用户的体验足够新鲜,“诗集”会提前两周召开选诗会、花艺设计会。“现场每个人对自己选的诗句抱有极大的热情,读完后还要分享背后的故事,然后编辑、设计师、摄影师会一起讨论诗的内容、鲜花的搭配和拍摄。”

第12篇

【关键词】 雷平阳;《云南记》;生命意识

雷平阳的诗集《云南记》立足于云南大地的各种生命现象,通过独特的生命视角,构筑了一个广阔而又苍凉的生命世界,表达了诗人的生命本体观和价值观,超越了地域的限制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一、对原始自然生命的抒写

雷平阳在《云南记》中,用云南大地上壮丽的自然元素,组成了一道独特的生命景观。其中的自然意象群主要有山川草木,天空大地、荒冢杂草等。到处都充满着生命迹象,凸显着生命的可贵。诗人常用细腻的笔触、移情的手法,写出自然植物玉米、葵花、茄子等生存密码,通过对层层包裹的“玉米杆”,散落地下的“脂粉”等生命细节的微弱变化,表达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并感叹季节的更迭,把它们赶入生命的下一个轮回(《下川坝的秋天》)。诗人还有不少关注动物生存状态的诗作,如直接以动物命名的《田鼠的歌唱》、《翠湖上空的海鸥》、《捕鼠记》等。天空的飞鸟、地下的田鼠、深山密林中的昆虫,构筑成了一个立体的生命世界。无论动物还是植物,诗人在赞叹它们能顺应自然、并因云南特有的山川得到了暂时的栖居地,也感叹着它们期望长久平和的生存却因为人类的贪婪介入变得危机四伏,尽管出于生的本能在拼尽全力,奔跑觅食,繁衍生息,却仍逃不了人类的天罗地网。诗人用泣血的文字书写着动物的生存状况和灭亡悲剧,为的是告诉人们,动物和人类一样拥有平等生存的权利、生存的欲望和生命的尊严。表达了关注动物的生存,珍惜动物生命的生态和谐观。

二、对边地人生命状态的抒写

动物的生存状态如此,那么人类呢?怒江人的生存是艰难的“这儿落后/一头牛在乡村公路上/啃草,不知道喇叭,保持着/吃的速度。/……/这儿贫穷/穷得怒江两岸,山,高,高如教堂/天,空,空如展开的经书/穷得只剩下充盈的自由。”[1](《怒江,怒江集》)怒江人民拥有的只是脚下这片贫瘠的土地、高高的山脉和滚滚向前的怒江水。《昭鲁大河记》在对父老乡亲生命历程的回顾中,贫穷、饥饿、挣扎、死亡,构成了昭鲁人民的生命字典。为生活所迫的年轻人,抱着改造贫困的愿望走出大山,他们用自己的生存方式,祖祖辈辈怀着希望抗争着努力着。

雷平阳在其诗歌中还透露出自然回归的生命哲学观。“献给我的父亲雷天良”的《云南记》诗集里,不仅记录了父老乡亲的生命历程,也回忆和安放着父亲艰难的一生。其中的《祭父帖》体现着诗人关于生命的思考。父亲生前的一切,历历在目,死去的人,活在亲人的思念里,但一切归于尘土,生命得到了自然的回归。“把肉身一点不剩地还给大地,得救了/空气里的步伐,又快又轻/”[2]人的身体,来自大自然,又回归土地,这就是生命的自然轮回。人类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很多时候,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让很多无辜的生命消失陨灭。那么,在人类生命的尽头,是不是也应该把自己交给自然,让自己的肉体回归大地?只有这样,归于尘埃,融于泥土才是生命的最好的归宿。可以说诗人是用自己的身躯去测量大地的体温,用自己的灵魂去领悟生活的真谛,用赤子之心去感悟家乡的生命,才有了这生命中的感悟。

三、《云南记》呈现生命意识的艺术特点及成因

雷平阳的诗歌,本着对云南大地的热爱,用反复斟酌推敲的口语化、质朴的语言,抒发着对生存的关注和对生命的敬畏,勾勒出厚重的生命,呈现出超越地域限制的现代性启示意义。

1、生活细节呈现壮观的生命

一个真正能够把握住生命细节的诗人,才能真正地握住生命的脉搏。雷平阳的诗歌,能从现实生活的细节之处窥见生命的力量。在《怒江,怒江集》、《昭鲁大河记》、《春风咒》等长诗系列中,对植物生命的呈现细至苦荞的血管、葵花的脂粉、细小的松针等,刺入生命的内部,迸发出震撼人心的生命能量。诗人对动物的生存与灭亡,也能感受到田鼠“细碎的牙齿跃跃欲飞”,各种昆虫间的“窃窃私语或鼓腹而鸣”等,正是对这些深入骨髓的生命细节的感触,才能捕捉到动物界生命的狂欢。在描绘边地人的生存困境及抗争时,从个体生命体验入手,将自己细腻的情感经验沁透在细节的提炼和描写中,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感悟生存的艰难,感叹生命的厚重。如《祭父帖》对父亲一生的重塑,就从父亲的点滴生活细节里,呈现其“为生而生”的艰难,用泣血的文字表达一个乡村孝子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勾勒了父亲平凡却壮观的生命。

2、质朴语言雕琢厚重的生命

雷平阳诗歌语言的生命力,是通过对词语的深度凝练体现出来的,诗人在《词语》一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词语运用的踌躇:“一个接一个/生病的词、乞求的词、泡在血汗中的词。”[3]诗歌中呈现出来的语言,都是由一个个泡在生命血汗中的词语累积而成的,并在精雕细琢中展现出生命的厚重。诗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环境以及创作观念,决定了他的语言有着农民的质朴,却又不失石头的坚韧,泥土的厚重。正如家乡父老乡亲的生命一样,朴实无华,简单自由,却在冥冥之中散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体会到生命澎湃的激情和退潮后的自然平静,生于自然,归于泥土。将关于生存的艰难、生命的苦涩呈现在字里行间,让人伤痛却又无力。

3、《云南记》中生命意识的成因

雷平阳“生命意识”的形成,既是生活成长环境的恩赐,又来源于各种生命体验和生活感悟,同时也离不开时代背景的渲染和云南地方文化的熏陶。

诗人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云南昭通市土城乡一个叫欧家营的农村。由童年玩乐带来的对山川草木的熟悉,对昆虫动物的了解,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他在《云南记》的自序中说:“从阅历中来。这是我私底下恪守的不多的写作规矩之一。”这样的阅历构成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尤其在父亲离去之后,对生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异乎寻常的感悟:生的艰难,死的疼痛;生于非命,死亦非命。

成人的诗人生活的昆明市,是现代都市生活的缩影,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但木制的家具、花鸟市场买来的泥土、餐桌上的野生动物等,都让他感到生命窒息的疼痛。他想逃离,想寻找到生命的原始动力。于是,他开始在“坟地上寻找故乡”,开始回忆起远在昭通的父老乡亲,童年的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家乡的一切,融合成一部生命的乐章。《云南记》正是为纪念这些生命的价值而诞生的诗集。诗人将云南大山精神和高原情怀熔铸在父老乡亲的生命历程中,为读者描绘了云南大地上的各种生命景观,给了当代人们以生命崇高的启示,从而彰显出生命独特的价值意义。

总之,雷平阳的“生命意识”,与现当代中国文坛大家们基于小说等文体对“生命意识”的直观书写也有所不同。他的写作,是“有根的写作”。从大自然中找寻生命的动态,为动植物的生命呐喊,既表达了父老乡亲生存的艰辛,生活的无奈,生命的厚重;也体现了动植物生存的秩序,生命的挣扎。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观,构建自己的生命理想,体现生命存在的意义。

【注 释】

[1][2][3] 雷平阳.云南记[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62.141.20.

【作者简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