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

时间:2022-10-25 10:2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化建设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化建设方案

第1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与规划

1引言

当前,在国家教育领域信息化的政策要求之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实现了数字化校园的有效建设,其不仅是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程度的表现,同时也是高校管理及服务能力的体现。而随着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原本低层次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升级为数字化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平台,有效促进了其管理水平的提升。

2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

2.1财务信息化的硬件建设。由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就需要所建设的财务信息化系统有着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高的特点,同时对于相关数据信息的传输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具有较强的实时性,还要能够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另外如果有重大事故出现时,其数据应该还具有良好的可恢复性。因此在硬件建设的过程中,其主要就是围绕着数据库的服务器进行建设的,并分为用户的访问区及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专区。还需要保证其相关数据只会向财务管理的人员进行开放,而普通的访问用户职能对查询区的数据进行一定的访问。2.2财务信息化的软件建设。在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其主要的关键建设内容应该为:财务核算、预算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也就是说要始终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这两个功能模块作为其核心部分,并与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校园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构建与梳理。一是应该将预算、核算、数据分析这几项核心的业务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要将预算业务作为建设的核心内容,预算涵盖了学校本年度全部的经费收支。而核算的内容则主要包括:经济业务核算、学生收费核算与工资系统等多种业务。而数据扥洗,就需要通过对多种统计分析方式对于多种财务数据的有效统计与分析,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提出形成结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管理提供有效的改进与决策的依据,从而能够满足各种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二是则需要对多功能的财务应用平台进行有效的建设。想要保证广大师生能够更加的便利,所以财务信息化建设就需要满足多功能的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例如,员工薪酬的查询、相关业务的查询、网上的预约、财务的查询,以及学生自助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对外信息公开等多种业务与功能,都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三是要能够保证财务信息化和高校其他部门信息化的衔接与协调。通常在高校中与财务管理有关的部分为:高校的人事处、教务处、国资处以及研究生部与学工部等等。但当前却存在着各部门应用系统的独立,普部分的应用系统有“信息孤岛”的情况,且还导致数据会重复的进行录入,多方面同时管理,知识数据出现了不一致,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要对各个相关的部分进行有效的衔接与协调,并规划和建设其具有战略支撑目标的一体化业务体系,从而保证其内部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四是还应该对财务软件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的建设,这就需要对:财务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银行对账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出纳票据联打系统、结算中心财务管理系统、科研及专项资金管理系统、网上综合查询系统、预算管理系统、银行直联收费系统、银校互联系统、网上预约报销系统、网上薪酬申报系统、网上部门预算申报系统等进行建设,从而通过专门化、系统化的系统建设,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3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想要对当前在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就需要对基于云平台基础上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规划。一是需要对信息化云平台的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当前云计算技术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的发挥在那趋势,不仅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扩展性、服务性、可靠性、成本低等优势,还由于其能够更加快速可靠的对共享的虚拟化资源库进行有效的建设,从而以一个统一的界面对相关信息进行动态智能的呈现与提供。二是就需要在此平台上,对于高校财务信息化进行有效的建设。财务信息化作为云计算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的有效建设,就能够实现对于财务云有效的管理与维护,从而促使其财务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其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因此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校规模的持续扩大,还需要对其智能化的发展进行充分的重视,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使其能够实现科学健康的发展。

作者:杜卫国 单位:武汉大学财务部

参考文献

[1]周瑞,任军利.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与规划[J].教育财会研究,2015(4).

第2篇

一、年度工作目标

1、在实际使用中继续对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推广应用,建成数据终端;

2、建立局机关及各土地管理所内部网站,实现局所信息的网上与交流;

3、继续完善局机关办公楼局域网络建设和维护;

4、与政府网连接,适时更新信息,确保网络安全。

二、主要工作安排

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网络涉及面广、资源多的优势,提高我们的知名度,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推行高效低耗办公模式,要做好四项工作:

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纳入重要日程

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越来越向着技术型、信息化管理转变,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利用好这一优势更是会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推进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对信息的开发利用不及时,对自身相关技能的提高不热衷,直接影响了政务公开的进程,影响了国土资源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2、加强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设备利用率

目前,我局领导计算机配备率为100%,科室计算机配备率为100%。所有计算机均可二十四小时上网浏览信息。但从目前计算机使用的情况看,部分干部计算机技能仍然有待提高,对现有设备的使用率低,广大干部职工对网络资源的应用不充分,上网技能匮乏,尤其是国土资源管理网上政务公开方面以及日常业务在电脑上的应用较差。今年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应不间断的开展计算机技能自学活动,从工作实际出发,查缺补漏,对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查阅,逐渐积累、全面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同时,局机关将进一步加大计算机培训力度,在全员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重点软件和上网技能的操作水平,为早日实现现代化办公模式打好基础。

3、完善我局信息员队伍,健全其组织机构

没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是桎梏我局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目前,信息资源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各股站办的工作动态不能及时掌握,对外部有益信息的了解也不够详尽。因此,必须充实信息员队伍,在成立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由各股站办的信息员网络,更好的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每个股站办都要配备一名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信息员,局内设立一名信息办主任,兼任总信息员。信息员应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各股站办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上报工作;2、负责相关信息的传递、反馈和上级有关业务的传达工作;3、负责适时性国土资源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4、负责本股站办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工作;5、协助局信息员做好相应工作。信息员应遵守以下制度:1、要建立各自的电子信箱,每天上午8:30分按时查看、传送邮件,并保证每天浏览市局和省厅及国土资源部网站。2、每周一下午4:00之前通过电子邮件向局信息员报送一次信息,每月信息上报量不得少于四条。信息的报送要求文档一律为a4word文档,照片一律为4寸彩色(gif;fpg)格式。如报送电子邮件有困难,可用软盘报送。3、信息的报送必须经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同意。

4、严格执行遵守信息化建设要求,保证及时上网接收和信息

要通过健全信息员工作职责、信息员工作制度等项工作来完善我局的信息化建设,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各股站办的信息员要对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传送相关信息资料。所有上传信息由局信息员负责汇总后整理,及时。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引 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科学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成本、业务、物流、财务和客户关系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科学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成本、业务、物流、财务和客户关系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企业的信息集成优势建设还不完善,网络技术的效率和便利性还没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出来。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完善的、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影响着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建立在准确、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同时还要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后及时调整安全策略。

2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经营者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对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都不明确,开发者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设计系统,从而影响了系统的实用性和适应性,用户难以接受系统。

2.2 部分企业领导受先进国家技术至上主义的影响,不顾自身企业实际的资金投入、组织管理和人员等因素,盲目设定过高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盲目投入大量资金,过于乐观地估计实施过程中将要付出的各个方面的代价, 因而当实施不成功时,造成较大的挫折和损失,甚至造成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

2.3 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希望开发者先有一个详尽的设计,再根据设计实施开发。这要求开发者不仅要在短时间内把原有的工作方式完全掌握,而且要设计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人员掌握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而并非快速学习掌握任何工作方式的能力。短期内计算机技术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原有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的确定必然要经过用户反复的试验,不可能借助任何图表、算法而一次确定,更不可能由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来。有的系统调查花数周或二三个月的时间整理出大量的表格,看似很有收获,而系统开发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却并不明确系统开发究竞能有什么效果,引起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展程序开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引起系统开发的紊乱或失败。

2.4 在开发过程中,许多出于局部利益的问题影响系统的形成。有的用户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真正了解和接受系统观念的极少,他们会从孤立的角度提出与系统相悖的要求,甚至仅仅把开发者当作程序员,自己直接安排开发工作。并认为实现他们提出的功能要求比较简单,开发者应该马上完成。开发者如果不够冷静,很容易陷入具体问题中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失去对开发过程的整体控制。在这种情况下MIS建设是不会成功的。

2.5 系统开发完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管理业务原已存在的某些问题有所觉察并设法改革,从而便谋求对管理信息系统修修补补,随着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频频修改,抱怨也随之产生,企业最终将责任归咎于开发者或从此将管理信息系统弃之不用。

3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解决方案探讨

3.1 首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围绕 “一个目标、三大原则”来进行。所谓一个目标就是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跟风”。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般很大,如果在前期的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发现上了信息系统后,其收益还不如投入大,那么就不如不上。当然,这种收益是个综合性收益,包括收入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效率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等。 “三大原则” 就是指“管理升级、技术支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统一标准、互联互通”。首先是管理模式的优化,然后再去选择适合这种管理模式的技术(软硬件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将优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固化。其次是需要 “总体规划”。基于正确的信息化总体框架,然后要分步进行实施。这是因为信息系统实施过程很复杂,若几个系统同时上,很可能会出错,影响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企业正常的业务运作。而且,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企业来说也是个沉重的负担。最后,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基于 “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原则,实施一个信息系统是要考虑下一个信息系统的应用,留好接口;下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基于上一个信息系统的编码原则和技术规范。

3.2 开发者要与企业领导充分沟通,利用丰富的实施经验,帮助企业管理者分析、理清企业当前具备的技术、组织管理和高素质人员三大资源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间的差距,根据企业能够承受的实际投入和对变革的实际承受能力,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和实施步骤,从基础规模做起,在顺利达到基础目标的同时逐步加强技术、组织管理和高素质人员三大资源的规模,为下一步更加深入的信息化革命做好充分的准备。

3.3 企业领导要统一认识,提前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技术进步的幅度越大,组织变革就越深刻,对人的素质要求就越高,这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使用MIS能够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创造性、决策性的活动,处理计算机系统不能智能化处理的更高层次的信息。高素质的员工是信息管理化流通企业管理中最积极的因素,被MIS解放出来的员工必须加强竞争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和技术水平,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脚步。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做好了就会使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作与手工作业真正顺利、准确、快速地实现对接。

3.4 企业各级管理者制定关键岗位行之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度,确保新建的MIS与新建的工作流程的良好结合,保障新的工作秩序的高效运作。

3.5 最后一点就是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否则,管理信息系统也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就需要我们从发展和变化的角度看待MIS建设,踏踏实实做好系统目标和内容的确立、开发过程的组织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等工作,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元岭.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02).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以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和《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方针,在我校"让每一名师生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现状分析

1、我校现有多媒体教室2个,多媒体移动电教车9部,信息技术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学校现已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各教室没有固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如:《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多媒体设备登记使用制度》。

3、学校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正在努力形成体系完备、管理科学、资源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三、组织建设

成立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明确具体人员工作职责,保证信息化工作的常态化。

1、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李忠益(校长)

成员:刘淑萍(副校长)、麻立刚(副校长)、丁正(副校长)、张凯(总务处副主任)

2、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麻立刚(副校长)

成员:高莉(教务处主任)、吴蔚(德育处主任)、张凯(总务处副主任)、林传敏(信息中心负责人)

四、制度保障

1、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设备登记使用制度》等。

2、建立健全《学校门户网站管理制度》、《班级电教设备使用制度》、《办公室信息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电教设备使用保管制度》、《资源制作及存储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等。

3、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和《校园网络安全制度》。

五、建设内容

1、2014-2015年学校教育资源开发计划

①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充分发挥网络传输信息及时快速的功能,以校园网为平台,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在教师中推行电子教案。引导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鼓励教师探索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鼓励教师开展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业评价的探索。

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学校将组织教师采用论坛、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便捷、实效。

②班级管理的数字化。

以校讯通、班级博客为基础,指导学生家长学习应用学校信息系统,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班集体建设,让学生家长能够及时参与学校及学生的管理,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同管理和及时反馈的运行模式。

③学校管理的数字化。

学校的学校的校务、教务、德育、总务等各类管理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其中包括教职员工、工作学习记录、学生的学籍信息、学业管理信息、评价信息等。

④网站建设的多元化。

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使校园网站充分发挥体现展示学校形象、集成教育资源、彰显师生发展、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功能。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的风采。完善学科教学主页,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交流。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的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2、2014-2015年校级教育技术培训计划

①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学校全体人员更新观念,从行为上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重新认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②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

请专家作讲座,为教师讲解信息技术条件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挖掘校本培训资源,针对使用中的具体问题,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应用软件使用及功能的培训。

3、完善学校信息化设施条件,为共享区级优质资源创造条件。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为每名教师人手配备一部笔记本电脑;

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5-0069-02

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特征

职业教育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施上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因而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没有普通高中那种规范明确的大一统标准,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全面深入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这些特征也在无形之中决定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层次定位,即根据职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建设实用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注重轻量级、校本开发性,而不强调大规模、高端理论性。

二、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意义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目前我校教学资源还未形成体系、对课堂教学及教学科研工作还未起到应有的支撑辅助作用、网络课程及人机教学等更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规模的问题。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教学管理层面主要着眼于服务教学实践。通过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校自主开发与积累,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有效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资源架构,为一线学科教学改革营造环境、提供支持、搭建平台,从而为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应有的支撑,不断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在此过程中,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手段解决教学科研问题、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层次。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他们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在本项目小组主要成员、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的整体构思和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我们形成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架构,制订了《全面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工作方案》,使今后的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有位可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计划与方案可以概括为“1个基础平台、3个专题系统、6个资源库”, 即在基础平台的信息环境下,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形成多层次的、可扩充的教学资源架构,同时此架构可以为打造一系列精品课程提供优质的主体资源。图1所示的概念图可以形象地标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1.夯实1个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即我校已成功运行了3年的鹏达电子校务系统平台,借此平台,学校已进行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的革新,如学分数据库、网上评教、智能排课、信息共享等,逐步强化了我校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观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其中完整且不断更新的教学信息(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学分等信息)将是所有专题系统的数据源。今后也将进一步充分应用平台中的其它功能不断夯实电子校务平台的应用。

2.引入3个专题系统

3个专题系统即题库系统、教学资源系统和网络课程系统。

题库系统已于2011年引入,目的是建立各学科较完整规范的试题资源库,从而实现试卷生成和在线考核。目前系统中已建立了31门学科题库、5000多道试题,并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对两门学科成功试点使用了此系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优化题库质量”,多进行常态化的题库更新工作,学校将继续做好学科题库创建的检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使更多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能够试点使用此系统,进行试卷生成或上机测试阅卷工作,使题库系统真正发挥实效,实现课程考核内容资源化和信息化。

教学资源系统即将于2013年上半年引入,其作用是对各类教学电子资源进行规范化智能化管理,能够提供教学资源的上传、审核、搜索、浏览、评价、收藏等功能,支持目录结构导入的方式。在这个“容器”的管理下,各类型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片、网页、视频、音频文件、flash文件等)和各主题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堂录像、课件系列、教研论文等)将被有机地整合和存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生长,成为各学科网络课程体系的主体资源。

网络课程系统将于2013年上半年引入。该系统能够按照专业课程分类展现网络课程,提供网络课程的检索与查询。学生可登录系统学习网络课程、通过向网络教师提问互动、进行网络练习与考试。教师可登录系统管理学生学习进度、解答学生学习问题、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等等。在网络课程系统的支持下,静态的教学资源将“活化”为互动的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和互动,将从多个角度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补充和有力支持,辅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等,弥补统一性教学的种种不足,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

3.建立6个资源库

3个专题系统就像3个智能化的容器,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库的存储和管理。除学科题库外,资源库还包括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教研论文库、网络课程库。其中,学科题库以学科为单位;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都以学科为基础自成体系,以每个知识块为一个基本单位,但三者应从知识主题上保持基本同步和呼应;网络课程库则是在前5种资源较为丰富成熟的基础上,二次加工整合形成的应用型综合资源库。

由于各类资源库庞大繁杂,建立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可能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职校教育中,专业教学常常需要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资源库的建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更新、不断优化。

各类资源库虽然庞大繁杂,但并不需要从零开始,多年来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积跬步”必然“成千里”,教师通过动手实践或分工协作,手中积累了大量或零散或小成体系的题库、课件、教案等电子资料,其中凝结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思想,具有形成体系、实现共享的价值。

四、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手段

学校将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措施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举行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启动仪式,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工作方案的解读和整体分工动员,明确了近期工作任务和远期的工作目标。并在学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群体中多次进行理念渗透和培训,使“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有效建立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提升教科研成果层次”的目标和理念逐渐为教师所熟知和认同。

学校力图以“全员参与、分工明确、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为工作思路,做到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及时总结、逐步完善。各部门人员的基本职责为:

(1)校级领导牵头指挥、整体决策。

(2)项目负责人(教务处干部)拟定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性计划表,邀请专家对学科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做好教师动员、过程管理和阶段检查指导工作。

(3)教研组长积极做好本组教师的任务分工和协调工作,以集备组为单位成立学科资源小组,明确各学科负责人、组内分工和计划进度。

(4)学科教师根据分工,要分步骤、有重点、常态化地做好各类教学资源文件的整理、汇编和导入工作,逐步形成较完整、规范的各类学科资源体系。

第6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各村:为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按照省、市、县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黑龙江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在基层管理和服务中的导向作用,根据国家《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服务信息引导工作规范》和《黑龙江省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本着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经乡长办公会研究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支持人口计生系统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是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系统”是在乡村两级的工作运行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填写、《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工作手册》使用、信息变更以及服务引导信息的生成、传输、处理和反馈。

信息采集主要在乡村两级通过入户走访和对群众进行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记录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个案信息,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基础。村级为基本管理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手册》是村级计生工作人员采集信息的记录依据,主要提供信息系统变动信息和其它工作信息。信息变更是根据村级提供的变动信息和在乡级工作中发生的信息及其它相关信息,由乡级对个案信息进行的定期更新。服务引导信息是以个案信息为基础,通过生成、传递、处理和反馈四个环节,实现对避孕节育、术后随访、生殖健康、常规访视等服务内容的信息引导。

村计生工作人员负责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完成服务信息引导单提供的工作任务。每月入户走访,对发生的以下信息记录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手册》中,同时变更《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定期上报乡级。

为了使本乡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更好、更快的认识、使用黑龙江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我乡将在20__年10月13日进行全乡8个自然村的计生员的信息化建设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婚姻变动情况;2、现孕情况;3、出生和出生补报情况;4、死亡情况;5、避孕措施变更情况;6、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情况;7、流入成年人口情况;8、流出人口情况;9、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情况;10、奖励扶助情况。地点:乡计生办。

__乡人民政府

二0__年十月十日

第7篇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 布线系统设计

【Abstract】Intelligent Building of the modern hospital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to all staff in the hospital, providing a convenient, comfortable, efficient and safe medical care, clinics, research, office, learning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environment, which greatly improvedhospital's overall level of medical treatment,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abling system design

引 言

随着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深入,我们也遇到了实际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往往建设者非常关注于医院建设时能够立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一步到位”,因此在建设时期望过高,而在实际规划时,由于资金等种种条件限制力不从心,所以不得不减少在某些系统上的投入,网络和布线系统相比起来,往往非常忽视了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其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密切关系。这一点是本文思考的出发点,本文将着重在讨论综合布线系统在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通过对此提出的一些看法,或许能够给本文读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1.综合布线系统在医院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中的定位

医院智能化系统是定位在建筑弱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上的,通常包含楼宇自控系统(BA),公共安全管理(SA),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FA)、广播(PA)与有线电视(CATV)、综合布线(PDS)及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Computer Network)等,此外还有一些医院专用智能化平台,如:医护对讲系统、排队叫号系统、闭路电视示教系统、手术室监控系统、影像存储传输系统等。

医院信息化平台是定位在网络应用层之上,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终端联网,信息集中处理、存储以及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了诊疗效率、诊疗效果和改进了管理手段。信息专用信息化平台一般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医学影像系统(PACS)、放射信息系统(RIS)、远程医疗系统等。因为,一般概念医院智能化系统通常要包含十几个子系统,而医院信息化(MIS)平台通常也要包含十几个不同的功能模块,而我们在建设初期往往希望建设一步到位,从目前的建设经验来看,这样的期望很难达成,而往往事与愿违。其原因是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者往往不懂医院信息化和医疗业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者之关注于应用层的需求,往往对认为底层系统应有智能化系统建设,医院的使用者通常缺乏这两方面的经验,这就在造成了建设时各个系统间缺乏宏观的规划,往往关注细节而忽略整体,今后一旦这个系统投入使用,再想调整亦是千难万难。

综上,我们认为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在初期建设时应该从整体性、长期性进行全局的、宏观的规划和考虑。首先应该全力建设一套符合医院智能化、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有足够扩展空间的基于网络布线的计算机通信承载平台。这才是最重要的,而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前期应该从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子系统、功能模块开始规划,分期、分布,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完成,而这段时间同时也是伴随着使用者自身能力的提高在内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建成一套符合高效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同时,在这段建设周期内,最终以长远角度着眼规划的计算机通信承载平台,始终是这一切成功的基石。

2.如何规划一套适合的医院综合布线系统

2.1 医院信息化的复杂性对网络提出了高要求

目前,如何构建一套成功的医院信息化平台面临着诸多的难题,有待于解决。在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GB/T 50314-2006《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中,对医院的智能化建设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医院的信息网络平台几乎是所有网络中最复杂的了,原因是——医院的计算机网络是医院业务运行的平台,就医患者的诊疗信息和医院的各类业务管理信息运行其上,关系重大,可以看出医疗程序中的各个环节信息化程度越高,其对计算机网络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2.2 自上至下的规划——综合布线系统建议分开设置

我们从医院计算机网络的架构的特点出发,建议网络布线系统分为几个物理隔离网络系统(注:当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套网络未尝不可,只是在网络安全性上需要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作为支撑。)

A.数据内网(医疗信息网) — 这个网络上运行的医院的业务系统,如HIS、LIS、PACS,完成医院内部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医务管理,病房管理等信息的传输处理等,我们可以理解为医院的生产网,是医院至关重要的网络,因此在综合布线上是首先着重考虑的。由于这个网络涉及医院的内部信息和患者的个人隐私,因此这个网络应严格与外界物理隔离的。由于医院应用的特殊性,其网络结构往往非常复杂,除了支持医院MIS系统网络系统之外,在某些重点区域,还应考虑建设给区域的区域专网,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建立对外接口或物理隔离。

B.数据外网(Internet网) — 实现Internet连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外部医院的公共信息,医护人员上网信息查询,收发电子邮件,以及远程培训及远程医疗等应用。外网的重要性比较低,因此在布线规划时,满足功能要求即可。

C.语音网(内部电话、公用电话) — 实现话音通信等,支持数字、ISDN电话及IP电话以及未来视频电话等的应用;

结 语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计算机网络和布线系统设计相对简单,往往达不到医院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平台的高标准要求,这样的结果是项目中标后,深化设计时又有较大整改,而此时往往又超出预算资金,使用户陷入两难境地。因此,在医院项目建设初期就充分关注医院信息化平台和智能化平台的关系,功能定位非常重要,这样有利于合理分配投资,把有限资金用在关键部位和关键业务上。同时,由于医院信息化平台是医院的生产平台,计算机网络是医院信息应用的传输系统,应着重考虑;而综合布线系统又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理承载平台,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一经安装,长期不变的特性,使在规划时应更加关注与对当前应用和对未来应用的支持。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176-01

我国教育机构与相关政府在近年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力度,给予了一定的经费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发展。部分高职院校目前已经建立有高速校园网络,完成了校园网络的无缝覆盖;并将大量性能优良的服务器等硬件投入在日常教学中。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成功信息化建设案例不多,部分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生搬硬套的模式,缺乏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特色。

1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化建设方案缺乏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天津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阶段,普遍选取两大建设方案:第一,直接套用成功建设的普通高校信息化建设方案;第二,购置信息技术生产方提供的设计规划展开信息化建设。

上述两类建设方案,均没有切实贴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职业信息化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将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职业技能与动手技能的培养加强考虑在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借助信息化方式实现对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相悖。

1.2 信息化建设体系有待健全建设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科学合理性,需要具体牵头实施单位来明确。调查发现,天津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践由教育技术中心(二级部门)负责。教育技术中心在学校中把握有技术核心,属于该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负责中心。但是,信息化建设并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高职院校在信息化阶段涉及校内人员职务分工、软硬件设备重组和有关单位、个体的利益冲突,而教育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技术内容,不具备协调关系的权利,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1.3 重建设,轻维护

目前,天津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系统的运作不流畅。在信息化建设阶段,其软件系统通常可以快速投入到运作中,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则会出现“降温”问题,在推广系统方面存在难度。究其成因包括两点:第一,完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后缺乏管理人员的支持,利益受影响的相关单位不配合、软件操作不熟练形成诸多麻烦,不利于软件系统的推广运用。第二,信息化建设完成后,维护人员的技术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导致人员定期维护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教学软件的进一步推广。

2 高职院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1 以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为目标,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

天津高职院校在规划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以职业教育特色为基础,以本校的专业教学为出发点,整体设计。学校需要构建专门的信息化工作管理部门,并给予一定的权利可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的调整应用。管理部门方面,需要调用专门的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全面发挥其技能优势,参加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每一细节中.。

此外,教师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断吸收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可以将信息化建设的部分子项目交由专业教师与学生来参与完成,研发真正符合本校教学需求的信息化系统。

2.2 以信息化系统建设为桥梁,实现校企合作

高职类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地方经济提供服务。天津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天津经济发展提供高复合型人才的责任义务。因此,学校在培养技术人才的过程中,要以本地的经济发展趋势为前提,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复合型人才。天津高职院校要加强和当地企业的密切联系,如利用信息化建设优势,和企业共同研发、应用现代信息资源,构建信息化教学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学校可以将本校的优秀教育资源共享至企业,同样,企业也可以将自身的生产流程共享至学校,展开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点的校企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合作。

2.3 构建长效的维护机制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属于短期性质,而维护却属于长期机制。天津高职院校需要构建科学长效的维护机制,为系统的有序运作提供保障,有利于节省财力、人力。首先,健全信息系统管理机制,将权责义务落实到个人,构建长期有效的维护机制,有机组合平时的维护制度与定期备份制度,进而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系数。同时,学校相关部门需要和生产方及时交流,进行系统的实时更新,并和学生(直接使用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系统运用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处理,以保障系统的安全运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看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多媒体化、信息化。要求天津高院校在信息化建设阶段,需在建设初期就以本校的职业教育特色为出发点,设计出符合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规划,通过对校内信息系统的整合,建立统一的网络站点、信息数据库和身份认证系统。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建设主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为高职院校的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提供科学高效的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静.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刍议[J].价值工程,2013,32(3):191-192.

[2] 邱金林.新时期广西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35):48-49,50.

[3] 景娜.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1,30(24):257-258.

[4] 任越美.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探析[J].信息与电脑,2016(14):159-160.

[5]汪波.校企合作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2(1):113-115.

第9篇

【关键词】云计算 信息化建设 策略 探讨

随着云计算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云计算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逐渐成为可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改变。在这一背景下,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竞争力,不能忽略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考虑,以实现自身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1 云计算环境下企业信息化需求定位

云计算环境下,企业可根据原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通过改进与升级相关软硬件设施,更好的满足云计算环境下各个方面的要求。同时,考虑到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构建不可避免的增加企业的投入成本,因此,企业应综合权衡各方面内容,对信息化需求加以准确定位。一方面,从企业战略层面上来看,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在于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另一方面,信息化是企业提升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更应不断优化与改进原有信息化建设状况,构建能够稳定运行的信息化环境。总之,云计算环境下,企业应明确信息化需求定位,尤其在战略层面以及技术层面应加强认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做到有的放矢,有目标、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信息化利用率,使其更好的为企业生产、运营服务。

2 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模式的确定

在明确云计算环境下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确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模式尤为重要。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模式设计包括服务提供方式设计、转移服务方案以及运维设计等方面。

2.1 服务提供方式的确定

依据不同层次可将云计算服务方式分为SaaS、PaaS、IaaS,其中SaaS借助购买、租赁以及相关的应用程序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PaaS是连接服务商与企业之间的媒介与纽带。IaaS主要向企业提供一些基础设施,为服务的实现提供基础。同时,为保证服务商与企业各自的权益,一般会签署服务级别协议。因此,企业在确定服务方式时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考虑:首先,企业应与服务商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服务商的综合实力。同时,认真分析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方案,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加以论证,选择适合自身的服务方案。其次,一般情况下服务商会给企业提供限制期内的试用,为此,企业应充分试用各个服务环节,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信息化建设风险。最后,加强后期维护方面的考虑。如服务商以什么方式进行维护,如何进行优化等,以确保接受的服务满足企业生产、运营等方面的需求。当综合分析各方面问题后再与服务商签署服务级别协议。

2.2 服务方案的转移

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信息化构建时,应注重现有系统与原有系统的融合,尤其应根据企业不同业务特点加以针对性改进。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业务有辅助支持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之分,其中对非核心的辅助系统而言,云服务商可通过标准的服务模式实现,因此,企业可考虑将这部分内容外包给云服务商,如日常软件、内容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而企业的核心业务包括一些商业机密以及核心数据,将其外包给云服务商风险性较大,为此,企业应利用自身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完成相关操作。另外,在确定服务方案时,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技术水平,选择相关的服务方案。

2.3 运维设计

运维设计时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接受云服务商提供的不同的服务。一般情况下,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包括共用云、个性云以及自主云,不同的云所需的费用及提供的服务支持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应进行准确的定位。当企业处于发展阶段,实力较弱,而且相关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时,所需的服务以普遍为主,企业可考虑使用SaaS模式,以有效降低建设及后期维护成本。当企业管理、业务等比较稳定时,使用云服务可提高自身竞争力,此时可使用个性云,拥有更多管理云的权限。当企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生产、经营出现一定的周期性,对信息化的需求也呈现周期性,此时企业可使用自主云,从而能够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的调配云服务,提高云服务利用率。

3 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建设保障策略

对企业而言,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区别,因此,为保证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企业应自身实际积极寻找针对性保障策略。

3.1 提高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水平

企业应充分认识云计算环境下与传统网络环境的区别,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应注重提高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人员云计算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对云计算相关概念的深刻认识,缩短云计算在企业应用的磨合时间。另一方面,要求信息技术人员充分了解现有信息化建设状况,明确基础设施性能及软件情况,列出详细的清单,尤其对于一些与云服务衔接的网络资源应逐一加以检查,及时更换软硬件设备,为更好的应用云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2 做好各阶段信息化建设预算

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而言是不小的开支,尤其将云计算提升为发展战略高度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为此,为避免在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提高云服务的利用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应制定不同阶段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认真核算不同阶段信息化建设所用的资金状况,按部就班的进行信息化建设,逐渐实现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4 总结

企业长远、稳步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尤其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企业应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将提高信息化水平当做工作重点,注重云计算相关知识研究,尤其应结合自身信息化建设实际,做好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乔瑞华.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2]郑丹青.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438-442.

[3]齐小琳.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2:19.

作者简介

张莹(1985-), 女,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获得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信息中心信息室信息员、助理工程师。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 人事管理 信息化建设

0 引言

人力资源是高校提升办学层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人事部门的工作量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严重制约着人力资源的发展,阻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基于信息化特征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高校管理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化建设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构建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而通过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对高校人事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加工,实现高校人事资源的共享。因此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必要性:

1.1 提升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效率。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大大提升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效益,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人事工作内容复杂、程序繁多,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导致人事管理环节出现失误而导致人事管理效益的低下,而通过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避免中间环节失误,提高高校工作效益;二是高校人事信息化建设避免了以纸质为载体的人事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人事信息查询速度,同时也克服了人事信息的丢失等缺点;三是优化了人事管理的程序,删除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简化了人事管理信息化处理的程序,使得复杂的人事管理信息更进一步得到整合与优化。

1.2 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将事务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注重的对教职工的行政事务管理,而信息化建设则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激励、考核等手段,实现高校人事管理模式的主动性管理,首先通过“以人为本”理念,高校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事管理工作的现状,高校管理者、教职工以及学生等主动参与到高校人事信息化建设中;其次高校教职工通过人事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自身价值信息。教职工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与高校同事之间的交流,掌握高校人事资源信息等。

1.3 提高高校人事管理方案的执行力。高校针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但是解决方案在制定好后,却因为具体的高校人事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不到位等,导致问题并没有有效的解决,而通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这样可以提高在人事管理中因为人员的客观因素而导致的失误等,并且为高校人事管理问题提供各种方案,并且推动人事管理方案的执行力。

2 现阶段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高校所重视,高校也增加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但是与国外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相比,我国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2.1 高校管理者缺乏信息化建设意识,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全面。当前高校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差异性,一方面高校管理者缺乏信息化建设意识,他们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校的管理者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全面,他们仅将信息化建设看作是计算机的简单操作,因此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高校管理者只是通过大量的购买计算机等硬件设施,而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结果导致信息化建设只是将人事管理工作的某一个具体的事项实现了信息化,比如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还是以单独人事管理工作为主。

2.2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差。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的处理能力是决定人事管理系统先进与否的关键,而系统内的数据库又是影响信息化系统处理能力的核心,因此发挥人事管理信息化作用就是要提高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全面性,然而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在建设的初期阶段,存在着信息不完整、数据输入审核不严、相关数据信息落后等,结果导致数据库的真实性、准确性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同时人事管理系统的共享性也不高,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还不普及。

2.3 人事管理信息化人才技术缺乏。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为此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能力,还要熟悉与现代化技术相关的各种知识,比如要掌握应用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知识,还要掌握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知识,但是分析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者的结构,不难发现: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者大部分是从教师岗位中转化而来的,其没有人事管理的专业知识,更为严重的是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者缺乏计算机操作技能,尤其是对人事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与总结能力不足,结果导致人事管理工作与现代”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符。

3 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我国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为我国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以“以人为本”理念,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先进的管理体制,为此在以分析我国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3.1 提高高校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高校管理者是高校工作的领导者,高校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决定着高校工作水平的高低,为提高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校管理者转变思想意识,提高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一是高校管理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主动人力资源思想纳入到信息化建设体系中;二是提高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系统的正确认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依靠简单的硬件设备建设就能够实现的,而是必须要通过软件设备、硬件设施等多方面的协同投入才能实现,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3.2 研究和制定信息工作规范,加快人事信息更新速度。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的动态性、时效性,因此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完善人事信息化建设制度,通过完善的信息化制度,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动态化管理,并及时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的更新;二是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公开性,打破传统的隐蔽模式,高校要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通过公开、公正的构建信息化系统,将最新的人事管理信息汇总到信息化系统平台,进而接受各方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监督;三是强化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分级管理。高校信息化建设是由不同的管理部门所共同构成的,因此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要形成逐级分级的管理模式。

3.3 加强全局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意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就是对高校人事资源信息进行整合与处理,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处理。基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与统一性,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者具备要具备全局意识,实现资源共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工作者在工作中要主动与高校各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及时将信息传递给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避免出现各部门单独信息处理所造成的信息重叠。同时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平台要具有互动的查询功能,高校的二级单位可以登录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平台自由的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而降低相关数据的差错性。

3.4 积极引进与培养人事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无论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再怎么完善,都不能发挥其功能,因此高校要将提高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作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高校要积极引进具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要重点引进具有人事管理专业知识与信息化知识相结合的人才;二是高校要提高对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要加强对现有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再教育,当然高校开展的再教育培训要根据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具体岗位而定,并且培训的内容也要有侧重点。

4 结束语

总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为适应教育新形势而发展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促进高校科学管理,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通过加强高校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制定规范的信息工作规范,强化高校全体员工的全局意识,引进与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提高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高校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苏子微.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析[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4(5).

[2]罗剑梅.论基层烟草分公司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8).

[3]姚媚.浅析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

[4]王彬.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J].价值工程,2014(12).

第11篇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put forward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defined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zation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means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use of computer, multi-media,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 terms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learning, management, logistics services and other aspects for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creating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education resources, promoting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realiz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urther defin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rasps the basic content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o into a scientific plann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关键词: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教育改革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reform in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191-02

0 引言

今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速度很快,同时,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也加快了步伐。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形成,并从根本上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

1 提高认识,统一规划,科学发展

首先,要从思想上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学校领导通过对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并将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未来发展规划之中,在根据本校的资金等情况,采取分时间段进行落实,并最终形成全校的信息化模式。信息化建设的设计方案要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尤其是对院校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论证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说,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学校领导的事情,而是全校师生需要共同重视的大事,都应该在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并切身支持院校的信息化建设。

2 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要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要盲目的照搬其他院校的经验和方式,从自身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出发,探索适合自身院校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显著特点,无论是在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要突出其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的信息化建设同样不能脱离职业教育的特点,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对高职院校来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对院校本身专业的建设,例如建设校内的实训室,仿真工厂等实践性教育基地。高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就在于针对对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通过模拟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与真实工作相似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的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 注重管理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而需要走出去学习国内外的优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范例,但是也不要完全照搬他人的模式,要懂得利用对自身有利的措施。要积极的组织行业专家对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出谋献策,并对这些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作为学院进行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依据。②作为一种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事前做好完善的发展规划,专业的规划研究部门通过对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信息化建设的建设进程进行设计,并逐步的进行落实,保障信息化建设在有序,协调下稳步推进。③有了发展规划还需要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来保证计划的有序实施。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筹备建立学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整体的运作管理工作,由领导小组带动全院师生员工共建学院的信息化工程。

4 加快集成整合,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

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统一的系统是无法形成强大信息资源的核心问题,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系统平台很是关键。在选择时应该本着应用为先、够用为度,积极稳妥的进行选择,要采取严格的市场调研、技术论证,以及利用效益评估等方法切实有效的提出一些有创造性地探索方案,使我院信息化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总之,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要从教学的特点出发,坚持需求性、系统性、规范性、开放性、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凸现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共享平台建设规划,保障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5 强调应用建设,注重应用实施

应用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灵魂,信息化建设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在应用方面,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我们以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在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过程中,学院领导应该起到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规划和管理,并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进行现代化管理;教师要按照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开发和利用好教育资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学生要培养现代化的学习观念,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机房、实验室等进行综合性的学习。这样才能实现对信息化的最好应用,这样才能肯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要求,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为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全面把握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才能促使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步入一个科学规划、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陈海英.浅析如何加快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

第12篇

关键词:油库;信息化;建设;把握;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29

0 前言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油库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使之更好的满足部队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油库管理工作中,重视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进行油库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才能有效的避免油库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关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提高油库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 油库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握的问题

1.1 油库生产控制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无法有效同步

在油库管理工作中,油库生产控制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无法有效同步,是油库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握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关注的发展问题。根据油库现有各生产作业控制系统与进销存业务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在油库信息化建设中,重视油库现有各生产作业控制系统与进销存业务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无法有效同步这一问题也非常重要。

1.2 大型油库储油罐数量较多,同时分为几个罐区

根据信息化时展的特征,重点进行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在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大型油库储油罐数量较多,同时分为几个罐区,也是油库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握的问题之一。在油库管理工作中,由于各个罐区之间的距离较远,输油、转油较为频繁,工作程序较为复杂,其次,油库储存量较大,油品交接计量的劳动强度较大。大型油库储油罐数量较多,同时分为几个罐区,已经逐渐影响了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油库信息化建设中,关注大型油库储油罐数量较多,同时分为几个罐区的情况非常重要。

1.3 没有把自动控制与业务管理结合起来,存在数据相互脱节现象

在实际工作中,油库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着油库为了管理工作的发展及其规划的战略目标。没有把自动控制与业务管理结合起来,存在数据相互脱节现象这一问题,作为油库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握的问题之一,是发展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重视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结合油库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通过自动控制与业务管理结合起来的方式,解决存在数据相互脱节现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因此,在油库信息化建设中,没有把自动控制与业务管理结合起来,存在数据相互脱节现象,必须及时的进行解决。

2 油库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路

当前,为了更好的促进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在重视把握油库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基础上,确立以系统层次架构、实现目标、数据采集与处理等为发展理念的建设工作,对于促进油库信息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油库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路,是确定油库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的基本事项之一。其次,根据油库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目标,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并做好解决问题的应急预案工作,为进一步快速发展油库信息化建设做好准备工作。在发展油库信息化建设中,重视油库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路探究,也是确保油库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前提之一。因此,重视油库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与需求,应结合实际工作对油库管理工作提出合理的发展方案,并重视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手段,提高油库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油库信息化建设,为油库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油库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进行解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振东,汪涛,李强等.后方油库信息系统建设和集成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12):216-220.

[2]韦公佐.现代化油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2):1926-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