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教育论文

学生教育论文

时间:2023-02-07 21:0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教育论文

第1篇

1自我教育法

生活在象牙塔的大学生,他们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认知态度和现实状况,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身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在了解大学生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鼓励、引导大学生成为“三生教育”的主体,使开展“三生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实践活动中,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批评等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部分大学生不能恰当进行自我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和善于做学生工作的教师与这部分学生进行交心谈心,及时梳理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自我教育的系统。与此同时,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在通讯技术发达多样的今天,我校一直坚持“一封家书”的活动,让学生动手给自己的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大学生活,使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在校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2体验教育法

体验教育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其就是让大学生在体验生命、生存与生活教育的过程中,自己亲自参与到其中,动手动脑,通过参与的活动可以打开大学生的心扉,提升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存的敬重,对生活的倚重。大学生的亲身实践是体验教育法中进行体验知识内化的保障,同时也是体验知识内化的依据。体验教育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德育的知识内化为大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模拟大学生现实中以及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境,通过场景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交流,分析原因,最终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为以后的完善自我、步入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石。我校组织的“六个一”系列活动——一首经典红歌、一个传统节目、一件身边小事、一份真情关爱、一项生活技能、一套民族歌舞,形成了在开展“三生教育”中“在课堂、在校园、在社区”的教育特色。

3学科渗透法

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生教育”的内容与其他课程有部分重叠的问题,加之,部分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等思政课不重视,只重视专业课,所以提出学科渗透法。学科渗透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三生教育”渗透在大学生全部学科的教学中,其表现为一种间接的隐性教育,不使大学生明显意识到是在受教育,通过营造一定的能发挥教育功能的氛围,使置身其中的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耳儒目染中,被熏陶和感化。学科渗透法的难点在于师资,所以我校除了选拔思政课教师进行“三生教育”教学培训,其余教师、教育行政人员、辅导员也一起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使广大教职员工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熟悉“三生教育”的教学目的和基本内涵,能自觉主动地将“三生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4多元评价法

目前,对“三生教育”诟病最多的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期末考查的方式,平时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完成“三生教育”的教学任务,期末让学生递交与“三生教育”内容有关的论文就完了,不能真正掌握“三生教育”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接受情况。因此,开展“三生教育”时,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客观实际情况,三生教育的具体目标,采用多元评价法。多元评价法的评价主体涉及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即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教师给学生的评价、家长给学生的评价。多元评价法方法应多样化,对学生的考核可以采用撰写小论文、心得体会、网络评论,开卷考等的方式,以此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及态度,更加广泛地关注“三生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所带来的影响。生命为体,生存为立,生活为爱。“三生教育”作为一种充满爱和正能量的教育,深刻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三观,因而,开展“三生教育”,采用正确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重要也是必要的。

作者:韦仕英

第2篇

懵懂的初中毕业生,来到中职学校,很多学生恨不能立刻一头扎进某个专业学习中,在学校最开始推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期间,学生们听到这个职业核心能力,并不能马上领会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无法看到这种能力的前景,甚至于发出疑问:花时间花精力花钱学习这个能力,还要进行鉴定,企业是否认可?有无价值?所以,为了达到推行顺利且行之有效的目的,笔者就核心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方案进行了设计。

1)时间节点:选在新生进校之时。

2)教育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

3)教学环节:提出目标—落实任务—充分准备—积极行动—总结评估反馈。

4)教学规模:每个班30到35人,每个小组5到6人,班级数不限定。

5)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达到能力提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设计呢?首先,新生在进校之时,在一个新的环境之中,希望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周围的人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对新的活动和环境有好奇的心理、参与的热情,会较好的配合老师引导和调动,并且,作为学校方,不管是高年级的学生还是老师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对新生也有很多照看和帮助的心理及行动,新同学在这个时间这种氛围中,有所行动,非常合适,也有利于活动的推行和效果的显现。其次,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活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依靠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来引导基本能力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学生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遵循行动导向教学法这一教学理念,非常适合核心能力的培养。再次,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环节采取“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五步训练法”,简单明了,可行性强,效果明显,在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接着,教学规模设计为30到35人,来源于对常年从事教学一线的老师们的商讨,人太多虽然可以降低教学成本,同样也降低了教学质量,增加了教师对教学对象的掌控难度,人数太少也就过大的增加了教学成本,同时也不好形成评价机制,学习的氛围也不够浓厚,所以班级人数以30到35人为宜,班级数不定。最后,再好的理念和方法都要落实于活动内容的设计和实施,针对新生入学对新学校一无所知而又必须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1)手绘学校地图,目的是了解学校环境。

2)调查统计学校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调查职能部门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完成学校职能部门结构图的绘制,并由此让学生了解,遇到哪一类问题应该向哪个部门反应解决。

3)学校生活设施调查,用表格进行汇总,为学生生活提供导向服务。

4)学习和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该任务内容比较多,分学生操行、学生出勤、法制安全、学生日常生活、学生仪容仪表、学生宿舍管理、班级管理、实训现场管理等等,所以由学生来设计知识竞答比赛,是较好的方法和活动的方式。

5)由学生来组织身高、体重、视力检查,以及体能测试,这个活动在校期间可以定期进行,在检查和测试过程中,让同学们增进了解和起到相互提醒的作用。

6)了解学校专业特点、社会职业特点,设计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从而指导在校三年的学习方向。可以具体到每一年计划,每学期计划,每个月计划,每周计划,到每一天计划,并于每个时间节点进行检查和总结执行情况。

7)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为:我们在校期间,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会是怎样。由此来训练一些提前预防意识。活动设计兼顾了新生的入学教育,核心能力和入学教育二者是同步进行,方式却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实现了双向目标,既让学生了解了学校的各方面的情况,让学生很快的适应了新学期的生活,遇到问题也知道解决的方向,不会像没头的苍蝇一样瞎闯乱撞。在活动过程中,为了完成目标,很自然的就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流和与人协作能力,在这三大能力的提升下又牵动其余五个能力的训练,成效是非常显著的。通过活动的设计、指导、实施,对得出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反馈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让学生在新学校的适应过程中,看到自己能力的提升,个人的改变,别人对他的肯定,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加上在这些过程中行成的好习惯,让自己更好更强的自我意识,必将带领他们走向丰富多彩学有所获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涯。

2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活动中应该注意几点

1)活动设计的前提是,新生进校后,以30到35人为一个班,每个班以6个人为一个单位分组,每个小组中再以2人结一个合作对子,共同完成任务,不要给新进学生过大的完成任务的难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出每个学生的特质,再进行后期能力的培养方向的设计。

第3篇

1.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所处的客观外界条件,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于每一个中学生来说,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既依赖于自身生理因素,又依赖于客观外界因素。生活在社会环境里的人们,处在相对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受到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具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道德观念,因每个人所处的局部环境不相同,社会环境的不完善或存在缺陷,也将使人们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人性的善性与恶性都会表现出来,所以避免不了不良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影响。

2.信息时代对中学生的影响。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了隐忧,信息传播方式的变换,改变了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网络上遇到各种不健康、甚至非法的东西时,缺乏免疫能力,就会较多时候的受到影响。

3.社会风气对人的影响。教育教学中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主要担负起了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许许多多的社会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学生纯朴的心灵。打开电视,孩子看到很多有关腐败、暴力的画面,网络上,也有很多不适宜学生浏览的网页,他们或多或少的面对着不良风气的考验。

4.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生活环境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愉悦他们身心,使他们精神饱满地面对学习。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为他们的大脑智力发育提供了条件。一个恶劣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社会教育

1.加强对中学生的继续教育。首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育人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要经常向学生进行党的知识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按课程标准进行教育教学,增强新的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新的形势下,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全方位作用,更好地为21世纪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2.加强对中学生的社会教育。社会在不断演进,历史在永远前行,青少年是人类社会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如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而又重要的问题。要根据中学生成长学习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来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正确原则,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用爱心、诚心、热心,去感化、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3.加强对中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级互动,充分发挥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做到有机结合和衔接配合,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中发挥出整合作用。要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让学生在同外界接触交往中进行比较,鉴别,提高他们认识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免疫力。

三、结语

第4篇

1.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喜欢玩泥巴是每一位小学生的天性,学生在玩泥巴的同时如果还能看到自己创作的成果在烧制中成型,成为永久的纪念,会感到这远比玩弄智能手机游戏更有意义。由于很多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父母常常不在身边,他们使用身边就能找到的泥巴捏制自己喜欢的人、物,根据自己的乐趣感受泥巴那种滑溜溜、凉凉的亲肤之感,使用自己找到或创造的工具制作能够让同龄人、长辈眼前一亮的物件,这些由自己用泥巴创造事物带来的新奇感及喜悦会让学生形成持久的沉醉其中的动力,在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艺术自信,在逐步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形成优良的且受益一生的品质。

2.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任何发明,只有自己亲身参与才会更好地感受其价值,真正的科学和艺术创造也是如此。陶艺作为三维空间艺术,具有开启小学生智慧的益智功能。学生通过将自己脑海中的形象变成实际的陶制品,能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制作陶艺品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做事的条理性以及循序渐进的健全的逻辑思维能力。时下的小学生接触较多的玩具常常是已经制作好的工业化产品,如果其能够拥有一件自己制作的玩具,哪怕是“最难看的小板凳”,其也会充分感受到乐趣。

3.逐步启迪学生智力

让其张扬个性,形成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泥巴极具可塑性,陶艺制作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泥巴,因而陶艺课程能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张扬个性,充分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4.陶冶学生情操

让其形成更好的审美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陶艺能够体现平面和立体的综合,学生在对陶艺半成品的不断观察、思索、修正调整并最终确定的过程中会一次次反复欣赏和揣摩自己内心深处对美的感觉,这种过程是其他课程难以具备的。此外,学生对同学和制作小组的陶艺作品进行评价,在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5.联系其他学科,综合提升学生能力

真正的艺术教育绝不能孤立存在,教师在陶艺课程设计中必须认真思考,让陶艺课程能够融合且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其他学科。如,学生对自己所制作的作品的思想和过程的阐述,能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立体陶艺的制作会涉及数学中的立体和比例等科学知识;制作西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则需要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对陶制品烧制中火候的把控蕴含自然学知识;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陶艺课程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将陶艺和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其思维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

二、结语

第5篇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各级各类人才。人才的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师范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对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亟待提高和加强,特别需要对其展开有效的教学研究和探索。刘磊说,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直接起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晋学军则说,若“成功的外语工作者具有良好的使用外语沟通信息能力,进行语言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等专业探究能力和在职场中使用外语排除工作困难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并称为解决各种问题的实践能力,那么,外语专业学生要成为成功的外语工作者,他们的实践能力应该是他们使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成了学生学习的主线,内容包括外语技能实践、外语专业研究实践和职业技能实践”。

二、文献综述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于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在这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我国对于师范生实践能力的研究和探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快也在不断加强和深入,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虽然,我们对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研究和探索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体系和实践模式,但是,对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正在取得新的进步,从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的逐步重视到形成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们正在步入到对于该领域研究和认识的新阶段。现在理论研究的主要取向是,在重视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如何摆正外语教学理论的地位,如何使其在外语和教育专业中有机和有效的融合;是两方面都要侧重还是侧重其中一个方面;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培养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等等。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和探索有很多,比如,2009年,大庆师范学院的冯展极和胡婷婷在《强化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提升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探索》一文中提到了“七环节递进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形成预习、见习、练习、学习、演习、实习和研习等,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011年,李辉在《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及其改革策略》一文中总结,“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出发点是要着力提升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层次与质量,并最终通过‘英语+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具有英语基本功扎实、教育学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及教学研究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的英语教育人才”。2012年,林海在《高校英语教学法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文和《英语教学法课程建设相关问题研究》中,认真总结了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在培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指出了高师英语师范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措施和建议。2013年,晋学军发表论著《学科融合:师范英语专业模式研究》,系统总结了其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创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从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国外语师范院系的专家和学者正在对外语师范生培养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深入而有效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和经验,值得继续发扬和努力。

三、实践力培养研究的瓶颈和关键

虽然我们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些实践教学的关键性问题还亟待突破。比如,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生成外语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结合外语专业学科的教学开发融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明线和暗线两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和有效施教?这需要我们在理论方面进行认真总结和深入讨论,在实践方面进一步开展教学实践和探索。加大外语师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和实践教学,不断完善我们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路径,不断开拓新的外语师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途径及增长点。同时,还要加大英语师范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以及英语师范课程的改革和开发力度;加强和完善英语师范生培养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大对于师生两个方面管理的力度,在推行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学生自主式学习和团队学习的检查和考核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我们对于外语师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及实际教学策略和养成策略的熟巧。开展这一方面的师生培训和经验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还要不断强化广大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努力配合培养工作的自主意识,积极进取,提高自身实践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努力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注意提高自主式学习能力,重视提高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特别是外语教学的技能和能力。

四、英语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的理论钩沉

教学技能是专业技能和教育技能合成的产物,学习者需要掌握这种专业技能和教育技能才能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技能。英语教师教学技能是基于英语专业技能并融合教育技能而发展起来的能力。英语专业技能指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式理解英语和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可以分为输入信息技能、输出信息技能以及双语转换技能。在听、说、读、写、译诸项技能中,听和读负责信息输入,两者信息相互支持,并分别支持语言输出。说和写负责语言输出(包括双语转换输出),同时接受语言输入的支持。视觉信息(语言内容和语境信息)可以是画面信息或文字信息,总是在帮助各项语言信息加工(听、说、读、写、译);而双语转换作为语言输出的一种形式,必然建立在听说信息输入正确和读写表达正确的基础上。口语以听力为基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口译需要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支持,而笔译也需要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支持;双语转换则除了两种语言的听、说、读、写诸项能力之外,还需要两种语言的文化知识基础。教育技能指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系统行为能力。这种影响可以导致受教育者潜在能力得到开发,学校施加这种影响的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相应的技能被称为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要依附于专业学科教学。例如,教育技能依附于英语教学形成英语教育教学技能以体现其应用价值:帮助英语教师开发学生的潜在英语能力、有效提高英语专业知识教学和英语专业技能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换言之,英语专业技能和教育技能融合生成的英语教育教学技能可以让英语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专业技能并发展他们的语言智慧。英语教育专业就是要将英语专业技能教学和教育技能教学相互融合,并使之形成该专业学生的英语教育教学技能。显然,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英语专业知识学习和教育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步融合这两种知识而形成英语教育知识,在英语专业技能习得和教育技能习得过程中逐步融合这两种技能而形成英语教育教学技能,并且不断受到现代教育思想的熏陶和指引。因此,英语教育专业的教育不应该再是先提供“普适性英语专业课程”,再提供“教学法课程”的教育模式,而应该建立起英语和教育相融合、培养未来英语教师的师范专业教育新模式。

五、一次问卷调查的启示

笔者主持完成了2011-2012年度全国高师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主管的重点课题———“高师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为了提高对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规律的认识,找出在培养环节和关键要素方面的问题所在,改进和提高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本文作者和课题组成人员依据多年从事高师英语教学法教学经验和粤东某师大多年实践积累的教学模式,精心制作了一份“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力培养满意度问卷调查”。本问卷调查的设计本着科学和实用的原则,即依据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各相关要素和粤东某师大的实际,体现“简明、科学、实际、易操作”等特点。根据现有资料来看,本问卷调查在国内尚属首次。问卷共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0个小题),按照标准满意度调查表的likert五级设计法评定学生对于该校实践能力培养的各要素总体的满意度;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0个小题),重点调查学生对于该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环节和体系架构的满意度;第三部分是简答题(4个问题),调查学生对于该校实践教学各个方面的具体意见和要求等。根据本问卷调查的性质,从大四年级随机选取了一批学生参加。一共发出问卷80份,收回问卷65份,再从中把答题规范和完整的答卷选取53份有效问卷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依据。通过对本次问卷调查第一部分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该校在外语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各个方面是满意或比较满意,但是也有平均超过一成的学生认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通过对本次问卷调查第二部分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除了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以外,希望多开设一些教师教育课和专业选修课程。对于学习方式的选择,学生更愿意自学或者组织课外小组学习,以及参加社会实践。对于课堂学习方式的选择,大多数学生也倾向于喜欢自主式或者小组学习。由于该校都是大班授课,缺少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所以学生感觉厌倦。对于教学技能的训练方式,大多数学生喜欢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一般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时间大致都是6至8周,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期望。关于实践教学的问题,学生认为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上。另外,在学习氛围方面,对于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也需要努力改进,在训练环节和指导环节方面需要加强。对于理论学习方面,学生认为掌握得较好,但觉得并不重要。汇总第三部分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希望得到更多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并对该校外语系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期望和要求。综合以上分析,该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侧重了课堂教学的理论灌输这一环节,但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这次问卷调查,对于相关院校今后在外语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工作无疑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关于实践教学的模式

广东韩山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立足师范教育,坚持特色办学,多年来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套培养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模式,建立了几个阶段性外语专业实践教育平台,比如根据英语(师范方向)专业作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的“英语×教育”的“3+1”人才培养模式。这一系列平台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其主要内容就是,从学生进校开始一直到毕业,对他们进行全程化、渗透式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全程化,一是指每个学期都安排了教育技能实践周,训练的内容本着循序渐进和从单一到综合能力培养的原则;二是指大部分专业课程都设立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凸显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培养,还增开了普通话与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二语习得、教育科学前沿专题等课程。在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中,有意渗透外语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采取任务型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等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文化节、英语之角、英语调频台、各类竞赛(如语音语调比赛、英语辩论赛、教学技能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文电影片段模仿赛、英语翻译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和研究性学习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这样,通过四年的系统培养和教育,广大的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能够做到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在高质量的专业训练中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及从师任教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其成为能胜任未来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育的教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七、结语

第6篇

1.以素质教育为主线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在进行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即大部分学生为成人。因此,要根据人群社会化、分散化,认知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构建多维的道德教育格局。

2.以学生活动为载体

营造浓烈的教育氛围对大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标,因而,要取得教育实效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探索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活动为依托,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增强学校的社会效应,变封闭为开放。

二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策略

1.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真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快速传播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明显提升。如果忽视新媒体的传播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将很难控制学生错误的思想。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喜欢在互联网中寻求知识和所需答案,高校工作者应该掌握这一特点,通过新媒体与大学生沟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加强远程开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

在以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成熟经验之上,笔者认为远程开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户端,即建立完善的网络办公系统。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无线办公,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二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把红色网站建立到互联网中,使互联网也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思想的网络阵地,成为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三是建设校园网络公共平台,依托学生熟悉的几大网站,逐步建设起真正吸引和凝聚大学生群体的各种网络平台,发挥网络在消息传播、舆论引导和沟通方面的积极作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3.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培养其运用远程开放网络进行工作的能力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加强学习新媒体和新技术技能,提高运用网络进行工作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4.建立健全高校互联网信息监控机制

需要高校建立有效的信息监督机制,对传播的信息进行高度监督和舆情分析,引导学生吸收正能量,构建和谐的新媒体教育环境。

5.构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

第7篇

一、言传身教,做好表率工作

和谐的家庭氛围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而且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此,家长应做好表率工作,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经常在家里打牌玩麻将,同时也不要经常喝酒闲聊。处理日常琐事时,应考虑学生的感受,保持相对安静的家庭环境。当夫妻之间有分歧时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大吵大闹,应选择学生不在家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解决。

二、改变认识,树立正确教育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现在很多家长的心愿。但是,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改变只有考上清华、北大才算成才的错误认识。除此之外,家长应正确处理成才与成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让学生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而不是仅仅将目光局限在考学上。俗话说,成才先成人。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考上了理想大学之后做什么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因此,家长应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踏上一个较高的平台,学习是为了肩负更大的责任,让其明白家长为其读书付出的艰辛,不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例如,家长可以利用假期和学生一起参加诸如夏令营、社会实践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其认识到责任心在社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不但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责任心的认识。

三、拉近距离,建立良好关系

家长应明白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懂得尊重学生,想法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家长应教育学生懂得理解人、体谅人,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家长可以与学生进行谈心“:妈妈为了给你补充营养,跑了很远的地方,才买来你最爱吃的。”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从内心理解父母的爱。家长要想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还应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学生,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为此,家长应主动与学生进行谈心,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解决。例如:家长如果发现学生早恋,不应进行严厉呵斥,应帮助学生认识早恋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还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家长需要注意学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四、换位思考,肯定学生所为

家长应多进行换位思考,尤其不能当着其他人的面过多地指责学生,更不要抓住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喋喋不休。家长应明白学生成绩波动是正常现象,不要过多关注学生考试中获得的名次,而应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可以针对考试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是根本不会,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另外,还应肯定学生获得的知识,多鼓励学生,使其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争取在下次的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压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总结

高中阶段不管对学生还是家长都是一个考验。首先,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特征不稳定且面临较大升学压力的阶段,是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次,家长如果不重视该阶段学生的家庭教育,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作者:储晓慧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中学

第8篇

对大学生而言,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学知识和学做人。通识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包括两部分,“即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主要通过专业教育获得,而相关知识则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获得”,“大学通过开设通识必修课、选修课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涵盖文、史、哲等人文学科,以及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健全大学生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通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大学期间是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健全的人格、广阔的社交能力的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可以启迪人智慧的教育,对学生知识、技能和德行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大学生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末,很多高校开始开设通识教育,在课程科目选择、师资配备等方面做了尝试,但是,通识教育所取得的成果远远没达到有预期的想法。笔者认为目前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学生从主观上认为通识课不重要

由于通识课一般为选修课,而很多大学生又在头脑中自动将大学所开设的课程划分了主次,“重必修,轻选修”。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们上选修的课的状态很随意,多半是将通识课当做一个可以“混”学分的地方,没有认真去对待通识课。

(二)教师从思想上对通识课不重视

大学教师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科研和其本专业的教学上,教师很难拿出更多的心思在通识教育上。教师开设通识教育课,多半是迫于学校压力,往往有应付交差的心理,这样就会产生教师拿自己的专业课直接作为通识课开设的现象,这样势必会让很多非专业的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另外,通识教育课远比专业课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高,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用一种通俗性和趣味性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教师就得有大量的时间去备课,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已经占去了教师大量的精力,怎么还会有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如何上好一门通识教育课呢?因此,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三、大学生如何进行通识教育改革

高校通识教育中主要存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问题,那么解决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其中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解决教师的问题。

(一)转变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

通过多种宣传渠道,让学生了解,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定是全面发展、复合型的人才。仅是学好专业课是很难应付未来生活、工作中所出现的所有的纷繁复杂的事情。学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就在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愿意以十分的热情投入到通识教育的学习中来。另外,对于学生选修通识课时,一定要严格考查。旷课和课堂表现严格遵循学生手册上的要求。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修”到学分而不是“混”到学分。

(二)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通识课教师教学能力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益引导,如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优先考虑、要求完成的上课总课时给予减免、开设通识课给予补贴等方法,鼓励更多的教师开设通识课程。

第9篇

1.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由于一些刚入学的新生刚来到学校,对学校的一切还不不熟悉,特别是从贫困边远山区第一次来到省城城市的学生。为了消除新生的陌生感,结合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各生源基地负责老师在新生报到、注册时可以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询问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目前真实的心理感受,倾听他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烦恼,了解贫困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助学金评选,妥善解决贫困生助学贷款,适当安排贫困生在校内勤工俭学。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高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对学习的害怕心理,纠正高职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窄的错误思想。树立发奋学习成才的志向。

1.2安排学习互助小组,推动校园兴趣小组活动

对于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后进学生,可以让成绩上游的学生和他们结成互助小组,不仅要在生活上做到互帮互助,还要在学习上达成默契,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要认真辅导,耐心讲解,帮助后进同学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好专业知识,促进每一同学不断进步。针对学生兴趣爱好,由每个教职员工牵头成立各项兴趣爱好小组,组织学生加入兴趣爱好小组参加活动,使学生从沉溺网游、赌博等不良嗜好中解脱出来。并且在互动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详细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指正、正确引导。让学生毕业后顺利、快速适应社会生活。

1.3组织学习校史、校训和校歌,倡导校园文化

为了搞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熟悉学校的校史、校训和校歌,在每年新生军训期间组织学生学习校史、校训、唱诵校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学校发展过程,理解校训的背景和思想内涵,都会背唱校歌。每逢集会,就可以倡导学生唱校歌、拉校歌,大量利用校园数字平台,广播,墙报等方式宣传校园文化。每年举行一到两次有关校园文化的征文,演讲竞赛。

2有的高职学生人生观偏离、自律意识不强,需要教育引导其遵纪守法

2.1经常开展爱国、普法教育讲座,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法制观念,纠正其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学校通过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活动宣传、弘扬烈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法制专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相关的讲座;加强与地方公安机关的沟通与配合,在学校内设置警务室,并着力宣传消防、治安、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常识;利用法定节日组织学生参与演习。例如11月1日防空警报试鸣日,11月9日消防日等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其法制观念。让法律专业的教师在各个系中巡回进行法律知识的演讲和解说;对教职员工进行法律业务上的培训,组织教职员工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学习湖南省《六•五普法读本》,综合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并通过在班会中宣传教育,使学生能够了解学院遵纪守法方面的规章制度。

2.2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法律教育

有的学生认为犯法犯罪离自己很遥远,有的是缺乏对犯罪的直观感受,高校教师可以收集本校或其他学校相关的犯罪案例,尤其是青少年参与打架斗殴、交通肇事以及盗窃、被诈骗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或刻录成光盘或被写成文案材料,因此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观看,让他们得到鲜活直观的法律教育。

3有的高中学生心态冷漠,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3.1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培养感恩意识对于学生形成责任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的感恩对象往往来自于家庭,对于父母含辛茹苦的教养以及呕心沥血的付出,学生都应该心怀感恩之心,要懂得孝敬,回报家庭,达到父母的期望值;利用班会或是演讲等形式,让学生都谈谈对感恩的理解和感受,逐步扩大感恩范围,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3.2开展志愿者活动

高职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参加校团委组织的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者,学生应该自觉树立“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观念,在学校的组织下,志愿者可以到交警岗协助民警进行交通安全法的宣传,或是在过节时,到敬老院去给老人送上亲情和温暖。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与当地街道、社区共建“大学生服务基地”,建立大学生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

4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练琴兴趣积极性

钢琴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在对这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要面临着练琴和回琴。一节钢琴课中学生回琴效果是否好,主要是要看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练。由于键盘是一门技能课,所以在这两方面中,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学生的练也是非常关键的。曾记得一位学者用过这样一个划船的比喻:教师只能指给学生划船的方向,但船桨是掌握在学生手中的,所以能不能到达目的地,关键是在于学生是否努力去划了。确实,学生练琴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技能的掌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练琴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一、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一代的启蒙老师,钢琴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这个专业意识应该是学生去练琴的一个指导思想,也是学生练琴的一个最基本的动力。要让这个指导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和产生基本动力,光凭教师口头说教,收效是微乎其微的,重要的是怎样让学生能自己主动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好钢琴;要让学生主动意识到需要在钢琴课课余做大量的工作。比如开展优秀幼儿教师系列讲座或座谈、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见习或实习,让学生多去观察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和生活指导,要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做一名小朋友们喜欢的幼儿教师。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与实践,学生应该能够自己总结出,小朋友喜欢的教师不仅能说会道、能书会画,还必须能弹会唱。在幼儿园必不可少的音乐课里,教师自弹自唱,或老师弹小朋友唱,或老师弹小朋友跳舞,做音乐游戏,或老师弹一些乐曲,让小朋友欣赏等等这些环节都能为音乐课增添不少欢乐的气氛,同时也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而且在一些其他的日常活动中也离不开老师弹琴来激发儿童的生活兴趣。这些大量的感性认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意识到,为了将来能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成为小朋友喜爱的教师,现在必须认真练琴。

二、激发学生练零的兴趣

首先是课堂上教师的范奏。因为接受任何新事物,意识上总是先入为主的。一首乐曲,教师范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练琴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每一次范奏都能做到认真、严格、规范、有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在第一次听到时就能感受到乐曲之美,并能产生我也要把它弹得像老师这样好听的想法,这样,学生最初的练琴积极性就会提高。但是范奏始终又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在音乐方面适合学生的境界,又要寻找比较简易的技巧解决方法,因为过于华丽或者过分细腻的解决方法都是学生所难接受的,而且也会影响学生课后练习的自信心。其次是教师的讲解。因为一首乐曲,光使学生觉得好听,但练习起来却困难重重,那会大大削减了刚开始想去好好练的兴致,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仔细备课,分析教材、在指导练法时能把学生练琴时将会出现的难点一一列举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提供给学生解决这些难点的具体的并适合学生能力的方法。再次是要培养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有一首由歌曲改编的乐曲《小白船》,旋律很美,一般学生都会唱这首歌曲,我就试着让学生回忆原来的歌词内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内容去理解想象这首乐曲,使学生从旋律中体会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学生课后练琴的积极性都相当高,在回课时学生也都弹得相当不错,都能够进入到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中去。因此,让学生在练琴时能感受音乐之美,是可以使学生练琴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不致产生乏味之感。但是音乐作品之中的美,需要教师先要去领悟、洞察、创造,然后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带领学生去寻求和感悟:(1)领会乐曲的风格美;(2)建立音乐形象与文学形象联系的美;(3)掌握乐曲的节拍与节奏型的规律美;(4)把握旋律的趋势美;(5)熟悉乐曲中对称与对比美等。从美学角度看,也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才能有创造美的欲望。因此,在钢琴的教与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到作品中的美,使美的种子真正埋藏在学生的心灵之中,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也将会由苦学变为乐学,练琴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会高了。

三、排除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学生练琴的积极性,这些心理障碍有许多种,如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别人弹得好,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对自己失去信心,就容易产生越差越不想练的恶性循环,对于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平时的回课中,不要总是归咎为学生主观不努力的结果,而应该耐心地去听学生弹奏,适当指出优缺点,并以理解为出发点,控制自己的情绪,多为学生考虑,告诉他们努力的方向,使他们能感受到自己正在进步,从而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平时练琴时的互助习惯,因为学生一周只有一次钢琴课,其余时间只能学生自己练习,一些基础差的同学在练习时有时会出现错音或错节奏,但这个时候学生自己并不知道,此时,班组里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就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能及时纠正错误。

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一进课堂回琴,自然产生了一种害怕的心理,平时练得好好的,这下子却弹砸了,久而久之,学生就认为平时练琴都是白练了,从而练琴的积极性也大大削减了。那么如何帮助这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去克服这种情况,使学生有兴趣继续认真练琴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期间,教师要和蔼、耐心,并要有鼓励的目光,使学生能心平气和地回琴,在学生的弹奏过程中也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看一个地方弹错了,马上就严厉批评。键盘老师的耐心和爱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琴,这样会间接提高学生平时练琴的积极性。其次,指导学生在日常练琴的同时加强练习心理适应力,比如,平时练琴时给自己录音,多请些同学站在旁边听等方法,有意给自己制造压力,然后逐步去适应这种压力,或者平时练琴时进行情景设想,想象中就在课堂回琴,老师和同学都在听的情景,这样,慢慢地,这种感觉逐渐适应,能让自己放松下来,发挥便正常了,既然发挥好了,那么对下节课也自然有信心了,也就形成良性循环了,当然平时练琴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确实,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对于提高学生练琴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

第11篇

一、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是指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家庭。近年来由于受社会风气影响,离婚率居高不下,造就了大量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本来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日子受到了冲击,他们还不成熟的心理由于家庭的变故而受到了伤害,他们的心理创伤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愈合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第一,内向自卑。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骄傲。处在一个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缺少了这份优越感。离婚家庭的父母由于彼此的感情不和而对子女产生负面影响,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而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第二,抑郁冷漠,充满憎恨。有的学生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加上父亲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当看到其他同学在父母面前撒娇或父母对他们的宠爱,心里就会十分难受,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第三,暴躁易怒。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宣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

二、存在的不良教育方法

不管是留守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包括一些完整的家庭),导致学生成为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方法不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育缺失留守家庭由于父母常年在外,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由于精力不足,或是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除了管好孩子的日常起居,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以外,无法提供学业上、心理上的支持。学生在学校以外的教育就无法得到保证,平时的生活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这种缺失的教育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柱。2.溺爱教育溺爱教育在留守家庭和单亲家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被调查的家庭中,这种教育占51.3%。不管是留守家庭还是单亲家庭,父母为弥补对孩子造成的不足或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对他们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只要能做到,各方面都无条件满足。2011届机械班有个童姓男生,父母在外地开了一个香榧加工厂,他就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学开始,爷爷奶奶就对他百依百顺,是属于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种溺爱,什么要求都能满足他。初中毕业后,他到远离家乡的市区来读书,经常逃课去网吧,弄得奶奶焦头烂额。3.“放羊式”教育在这两类家庭中,这类教育也不在少数,在所调查的问题学生中占26.8%。有的留守学生寄养在亲戚中,除了父母定时给学生提供生活费外,其他时间都不予以管理;而在离异家庭中,由于父母双方都各自重组家庭,孩子成了“两不管”,孩子在平时都处在失管状态,有时候老师找家长也各自推脱。4.暴力教育暴力教育现象在家庭教育中也时有发生,占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15.3%。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奉行“棒头出孝子”的传统思想,认为不打不成器;有的家长由于爱子心切,对达不到他的要求的子女严加管教,实行打骂;还有少部分家长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就拿孩子出气。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意志消沉,自控力差。还有其他的家庭教育误区,作为父母必须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避免陷入种种误区,进而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改进家庭教育以防止问题学生的出现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孩子一生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孩子走健康成长的道路。1.加强有效沟通,培养同孩子的良好关系要让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沟通是前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要沟通,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相互信任、平等对待,孩子才会对你言无不尽。所以,做父母的就必须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沟通。其次,要注意沟通的方式。现在的孩子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有他们认为的“隐私”,只有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间,才能在愉悦的心情中进行交流。不管是留守家庭也好,离异家庭也好,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交代。如留守家庭的父母,应告诉孩子,父母是为了给他营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去外面打拼的,在家里认真学习,照顾好老人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支持。既给他讲明了理由,还给了他任务,让他有成就感,父母在外工作,他在家照顾老人,他就可能会有更好、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离异家庭,父母双方即使感情破裂,也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动干戈,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天地,如果天地塌了,那他就绝望了。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告诉孩子父母相互分开的理由,并且告诉他,不管父母是否在一起,父母都还是会关心他、爱他。2.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奖励和惩罚是教育的两个有效手段,在家庭教育中也应做到奖罚分明。首先,建立适当的奖励措施是对孩子良好行为的肯定,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可以做的。其次,建立适当的惩罚措施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否定,让他知道什么是错的,不能再做的,是要受到惩罚的。调查表明,适当的惩罚对孩子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最后,奖罚的执行一定要明确,一定要到位,不要因为在惩罚过程中孩子出现不配合就手软,这会将孩子引向宠爱的边缘。3.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现在的中职学生都跟社会有了不少的联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也在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所以,不管学校也好、家庭也好,一定不要忽略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这些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协调配合。加强家校联系,请求社会一些相关部门的配合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应认识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阵,也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我们应从家庭教育做起,让父母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调整完善和改变我们现在教育工作中的种种不足。为使新时代的中职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而做些实实在在又卓有成效的工作。

作者:叶阳春 单位:浙江省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第12篇

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对人们生命的教育,它是一种爱的教育,在这其中具有浓烈的人情味和生命力。赏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的缘起是源于教育家周弘的教育实践。周弘在国内首次提倡并全身心的倡导、推广这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他曾用这种教育管理方法将自己双耳失聪的女儿培养成了留学美国的博士生,被国内外的新闻媒体称之为“周婷婷现象”。赏识教育倡导给予学生充分的爱和尊重,这种教育理念能够普遍的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被重视。确实,人性之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赏识和爱。赏识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就是尊重学生,其中尊重的根本基础是对学生要有爱,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去主动的去赏识学生。

二、赏识教育进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1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管理的模式过于陈旧,不符合现今情势下国家对于高职学校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和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之时,要科学合理的采用赏识教育模式,更好的提升老师对学生的赏识观念,在提升了老师的自身素质后,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合理的运用赏识教育,从而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

2.2采取赏识教育管理模式,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自我潜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潜力,激励他们不断的对自我潜力的深度挖掘。赏识教育在另一个方面的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关注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殊长处。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优点,不断激励他们发展这种特长和优势点,从而更加增强学生的自信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所在我国高职院校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出现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1、学习类问题:

高职类院校的学生中的大多数是高考成绩够理想而不能就读本科院校,从而无奈的选择了高职类院校进行学习。因此,这些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应试教育的失意者,在心理上形成了挫败感而自信心不足。

2、人际关系问题:

部分高职类学生学习成绩上基础本来就差,加上到高职院校后人际关系上遇到一些困难,他们就妄开始自菲薄,看低自己,对自己形成了错误的定位而易形成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这种状况导致他们不愿与人进行交流,反而沉醉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最后导致他们完全放弃学业。

3、自我约束问题:

有的学生本身缺乏自律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上来到高职院校之后接触到的学生也多是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这就更加剧了他们自我放纵的想法,因而上课经常迟到,甚至旷课都是常见的问题。

4、逆反心理问题:

在高中阶段就形成了喜欢抽烟、常泡网吧、赌博等恶习的问题学生,往往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有排斥、逆反心理。不服从学校管理,故意和管理人员进行对峙往往就是这一问题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5、学校管理和教育者的问题:

在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当中,在对待学生犯错误时,一些十分个别的教师和管理者会场合不分、不考虑后果的对学生进行严辞训斥,有时间还伴有体罚学生的现象。这种教育管理方法,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觉得自己是无用、愚笨之人,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四、高职院校运用赏识教育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改变学生评价过程中的单一传统模式,不断增强教师的赏识教育管理模式的概念

应该要求教师和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考核过程中加强过程性评比,同时,对于学生评价内容方面,应采取多元化方式,综合看待学生的整体能力的发展,不可一味盲目的看重学业成绩,虽然有的学生一些科目的成绩不够很理想,但我们在考核成绩时应注重发现优点和特长。要以欣赏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并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二)高职院校管理教育者还应该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加强

同家长的沟通交流和联系,搭建起家庭和学校、父母和老师良好互动合作的有利平台。学校管理者应采取以赏识教育模式为基础的家校结合的教育方式进行管理教育工作:

1、学校教师和管理者应该经常性的召开学生家长交流活动,通过开家长会的方式及时准确的将孩子在各个阶段的时期的学习及生活心理情况个反映给孩子父母,督促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关心教育。真正解决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和状况。

2、还有就是要定期召开优秀学生家长经验交流座谈会,使学生家长能够借助学校搭建的交流桥梁进行学习和经验交流,以此来推广一些优秀的教子育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