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10:4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思想品德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学设计;活动分析
课型:新授课
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教学目标:与学生一起探讨缤纷世界中多彩的生命,并引申到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相处。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可贵。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式地互动教学中提高自身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培养那个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可贵,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担负起人类对大自然的保护责任,确立善待自然、善待他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快乐的观念。
重点与难点: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进而为下一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的学习奠定基础。要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悟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生命最可贵。
学情分析: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对于生命还是有一定的理解的,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中就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内容。但是学生们对于生命的可贵的认识还是不足。例如:有些学生残害小动物,取笑有残疾的同学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实情,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导课环节
给学生出示3件教具,分别是:布娃娃、瓷娃娃和草娃娃。然后问学生:“老师要送你件礼物,请你任选其一,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只听有位学生说:“我选草娃娃。因为它孕育着生命,是生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如此设计导课环节主要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而且也非常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二、生命精彩篇——为生命而感动
学生活动:你曾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请有此经历的同学讲述给大家听。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话题:从下列几种生命中选出能打动你的?⑴黄山松、⑵骆驼、⑶梅花、⑷邰丽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体会生命力的顽强,进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世界是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初步激发起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教师亮明观点:正如古诗句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感受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触摸壮丽;“留恋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聆听喧闹;“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让我们亲近悠闲;“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让我们体味斑斓。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
(用古诗句作小结,既营造了生命多姿多彩的意境,同时又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是诗境、是意境、也是生命之精彩的再现。)
三、生命关爱篇——畅谈生命间的依存
如果这样的情景出现,你会怎么做?
当我看到有人在攀折花木,踩踏草坪时,我会
;
当我看到有人在买卖野生动物或残害野生动物时,我会
;
当我看到一位盲人站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进退两难时,我会
;
当我在学习中由于方法不当遇到困难时,我会
;
(设计此情景题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命之间紧密的依存关系,同时此类试题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活动之后引发思考: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人类,又将该怎样与其他生命相处呢?
师生共同感悟: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在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应去关爱和呵护周围的生命。甚至包括我们可能注意不到的小生物。关爱生命是对每个生命个体的要求,只因为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四、生命危机篇
践踏地球的生命就是破坏人类自身的生存——由沙尘暴想到的冬季马上就要到来了,冷空气又要频繁地侵袭我们大同了,你最讨厌什么样的天气呢?
大文豪雨果说过:“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用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学生在讲出沙尘暴的种种害处之后,教师引导:引发沙尘暴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什么原因?从而引出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导致的种种环境问题。“当你杀尽与你共生共存的伙伴,你必毁灭你生存的家园。”
五、生命挚爱篇——共同浇灌生命之树
世界会因为我们大家的努力而变得生机盎然:CCTV环保用语——保护环境,世界因我而改变。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亲手设计环保小书签,然后贴在我们的生命之树上。
(此处是板书的主要构成部分,现摘抄一二)
环保语录: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人类属于自然,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
(在此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地高涨。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环保宣传用语书写在树叶上,然后贴在前面的黑板上,不仅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而且在潜移默化当中将生命教育以思想和行为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属于德育教育原理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六、结束语
如果你能使一朵鲜花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不用自己的脚随意践踏他,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世界上的万物是相互依赖的,生命整体是相互依存的。善待自然、快乐人类;善待他人、快乐自己。
七、布置探究性作业
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对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进行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并写出你的调查结果。
八、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即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2.教学活动的四个篇章:生命精彩篇、生命关爱篇、生命危机篇和生命挚爱篇,即自成一体,又层层递进,最后落脚到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的主题上。
3.通过情景题和实践探究作业两个环节,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4.注重对课堂中生成资源的处理、把握,是活动设计中必须考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厚粲.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思想教育;初中生;案例
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青春期心理状态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良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并且对该阶段概率较大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以保证正常的学习。
一、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未完全成熟
对于初中生而言,面对新时期许多社会上不良现象的诱惑,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作为支撑,一些学生很容易被不良的信息所误导并且深陷其中,而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了解其危害和影响自身学习的不良行为和现象,比如在讲解性格的形成时,教师可以用历史上一些人物的性格作为教学案例,像三国时期的关羽在取得一定的军事成就后狂妄自大,最终败走麦城,这是一个反面案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养成谦虚谨慎的性格,面对一些未知情况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忌骄傲自满。而正因为学生在青春期容易被眼前的一些成就所带来的荣誉所迷惑,因此教师更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
2.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自身不良的个人行为
不光是在基本的个人性格形成上,学生的个人行为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其他信息的干扰,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大行其道,由于这类游戏具有绚丽的动画效果,逼真的人物、复杂的情节设置,因此初中生很容易被其吸引甚至为之着迷,因此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同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的反面案例作为防止学生过度依赖游戏的警言中,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课余生活的行为,并且让其具有客观对待游戏的正确心态保证其正常的学习。
二、案例教学主要注意的因素
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案例的选择和学生对案例的接受情况这两个方面去进行教学设计,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强大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很容易受到不明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对一些典型案例的教学,保证学生可以很好地领会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另外,教师需要具体地考虑不同学习环境的学生的心理状态,诸如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等,这些都是影响其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的教学案例需要教师对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应案例的选择与分析上做出一定的改变,最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应采取必要的引导以及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教学。
关键词:拓展思维 师生互动 教学案例反思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初中思品课要坚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受教育对象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机融合。
一、《畅谈理想》教学案例
本人是某中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第四单元第一节《畅谈理想》的课程教学。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我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纸,并提出课程要求希望每个同学在纸上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其次,在纸上画出自己理想的基础上,将学生分小组展开交流和讨论。
在学生进行理想绘画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画了飞机、汽车、房屋等,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只蜗牛,我担心他没有理解我的课堂要求并善意提醒他注意我们的主题。在同学们画完自己的理想之后,便展开了热烈的小组讨论,有的同学画了一个火箭,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宇航员,驾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太空里进行无穷的探索;有的同学画了一首轮船,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船长,每天驾着大轮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穿梭;还有的学生画了一顶博士帽,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学识渊博的老师,给许许多多的学生传授知识……我被学生们的雄心壮志所震撼和感动着,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这时候,坐在墙边刚刚画蜗牛的学生举起了手,我感到很诧异,猜测他会怎样的表达。在大家眼里,蜗牛是一种爬行极慢的动物,遇到外界的袭击时,也只会把头缩进壳内,大多数时候在雨天后出现,代表着一种软弱无能的象征,并不受广大人群待见。只见那位画了蜗牛的男生缓缓走向讲台,在展示台上放好了他的作品,这时候台下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讨论着他怎么画了一只蜗牛。这时候,那位男生清了清嗓子,很认真地望着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建筑学家,先研究蜗牛。每一只蜗牛的背后都有一只壳,那是它们的家,我希望给每个没有家的孩子们设计一个家,让他们不再无家可归。另外,蜗牛虽然爬行得很慢,但是它绝对不会放弃前进,所以我要学习蜗牛那样永不放弃永远前进的精神。”听完他的描述,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听了之后深受感动并对那位学生的精神感到敬佩。
二、教学反思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理想的清晰认识远远超出我预计的标准。在思品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让每一个生命都在课堂里发挥出自己的魅力,绽放智慧之花。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等方面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而教师在课堂上则扮演引导、鼓励的客体角色。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初中学生由于正处于思想和身心的发育期,具有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等特点,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初中学生的自身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教育课程,使用原理对学生的渗透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例如那名画蜗牛的学生,可能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他的原意,但是通过站在初中生的角度上来看,这样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观点和新颖的想象都是值得赞叹的。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当前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和拓展。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不尽相同,再加上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影响,每个学生都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世界,与他人看待问题的标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关注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的创新和想象力要给予鼓励,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三、总结
初中思品课要想进行得有效率,就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的智慧之花绽放。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才能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初中思想品德课趣味教学方式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2]黄朝晖.关于学生课堂活动有效性的一些认识――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案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12(9)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具体事例 运用经验 途径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说道:“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就是对德才兼备的人的夸赞,国外对道德教育也非常重视,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堕落。”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高,而有道德的人才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作为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思品教育模式,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也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一)说教形式的教学
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和学校教务处往往采取说教的教育方式。对道德犯错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不仅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或者在课堂上开展相关道德主题的会议活动,主要还是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教育。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对有些道德准则或者概念不甚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二)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实践的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求学生理解道德基本准则,更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以身作则,时刻遵守道德规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也只呈现在课堂上,忽视了带领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将学习到的道德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的实践教育。
二、教学案例描述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时下的一些热点新闻作为思品事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九课《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一课时,仅仅用课本上的理论描述学生是不能切实体会到的。教师可以运用在最近几年中发生的校园伤害事件作为事例,向学生进行详细分析。比如2016年6月,青海省玉树市的一名中学生在家服毒自杀,在信中详细描述了因为不堪长期忍受班级几名同学的敲诈勒索和殴打,致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选择了令人最为叹息的解决办法。近年来,校园伤害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对象是手无寸铁的少年学生,对于处于人生成长黄金时期的学生,身上如果遭受到侵害事件,可能会给学生的一生能都留下心理阴影,学校和教师必须要重点关注。
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一知识点时,运用以上的事例进行分析,首先校园伤害实践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在发生伤害后,根据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判定责任人,如果在校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损害是由校外第三人称造成的,只要学生仍然处于学校监管之下,就应该根据学校在安全保护这一方面有无过错来判定是否承担民事责任。教师根据上面这一事件,向学生发问:“在这次事件中,学校是否应该承担民事责任?”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和教师的引导,回答:“该生自杀是由于学校的安全保护不利,学校应该承担民事责任。”教师进行肯定后,向学生进一步讲解,学生在受到欺凌事件过车暴力时,应当及时告诉教师或家长,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学校要做好相应的监管措施,对于恶意伤人者进行严厉处罚和交由法律裁判。通过这个事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校园侵害事件的危害性,以及树立保护个人安全的防范意识。
三、运用“思品事例”的教学方法
思品事例不是简单的举例,而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真实性和新颖性。具有应用办法有以下三点:
(一)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理事例
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事例,原则上事例一定要和教学目标相符合,选择方式可以多样化。其实在思品教材中不乏教学案例,但是由于初中课本的更换周期长,这些事例并不具备新颖性,只是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对这些案例可进行适当补充。在教师自己选择的事例时,应该当选择时下的热点新闻,首先这些新闻是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说明该新闻具有教育价值,其次,这些热点新闻学生肯定或多或少也听过,如果教师将其引入到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引起共鸣,吸引学生的兴趣。当然,选择新闻的前提是教师要多关注时事,选择合理的事例,制定详细的教案,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
(二)根据教学时机适当插入
初中思品事例课程教学是中理论知识和教学案例相结合进行的,空有理论的教学会使思品课程单调枯燥,很难吸引学生兴趣,失去了理论支撑的事例教学会显得空洞和乏味,学生也会一头雾水,因此,必须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在展开理论教学时,根据时机恰当那地引入思品事例,既不让人有违和感,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来讲最恰当的时机就是在讲解完一段理论知识后引入事例,可以是多媒体展示,还可以是学生进行表演等,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
(三)教师对事例进行详细分析
运用思品事例可以为思品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决不仅仅是教师简单的引入事例就可以的,事例的教育作用是教师在引入之后结合理论知识,或者和学生进行互动,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对学生留下深刻影响。比如在讲到上面的校园伤害事件时,教师根据事例,向学生详细分析事件的责任人,应当如何处理伤害人,学校承担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防止被侵害以及侵害他人。可以教师抛砖引玉。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W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四、结语
文章主要就“思品事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论述。总之,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只有生硬的理论讲解和单调的说教教学是不能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合理引入事例展开教学任务,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岳福财.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3,(1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
0091-01
歌曲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优秀的歌曲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是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统一。将歌曲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歌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导入: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曲具有传递情感、烘托气氛的功能。在课堂上,合理利用歌曲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轻松、自然地导入课堂。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教材的《我爱我家》一课前,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我想有个家》等歌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跟着节拍轻轻哼唱。接着,笔者大声朗读歌词,并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1)你是否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2)你是否理解歌词的含义?(3)父爱和母爱是否相同?笔者请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内心的想法,进而点明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这样教学,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水到渠成。
二、承上启下:以情动人,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不少内容偏重于做人的道理和生活哲理。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很容易进入一种“断片化”的教学状态之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实现长久的保持。如何进行有效连接和架构,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这是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应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利用歌曲衔接教学过程,承上启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在教学重难点知识时,也就是在“节骨眼”上,播放歌曲,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
例如,“如何孝敬我们的父母?”是人教版八年级教材的《报得三春晖》一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时,笔者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让学生聆听、鉴赏。笔者要求学生一边跟唱歌曲,一边看黑板上的歌词:“找点儿空闲,找点儿时间……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平平安安。”接着,笔者组织课堂讨论: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笔者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要讲明如何在行动上孝敬父母。通过讨论,学生们得出结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歌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课堂自然过渡到对重点知识的学习,保证了教学过程的顺畅。同时,动听的歌曲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情感共鸣,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升华: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和升华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要使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必须出奇、出新。优秀的、动人的歌曲往往会给人留下持久的、深刻的印象,而歌曲的思想内涵也会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歌曲的思想教育作用,恰当地选择歌曲,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教材的《同学・朋友》一课时,笔者用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深化主题,引导学生领悟珍惜友谊的道理。再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教材的《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笔者用歌曲《诚信之歌》升华主题,使学生明白“诚信是根本”的道理,促使其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在这两个教学案例中,笔者所选的歌曲切合本课学习的主题,能够起到再次点题和总结全课的作用,由于形式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运用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典型事例作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具体情况和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道德认同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教师必须适时适度地将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把握住“用活教材内容与活用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以教材的需要为立足点,又要以学生的需要为落脚点,做到尊重教材而不仅是“教教材”。
案例教学可以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加强师生与生生的互动,缩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二、如何选取案例
(1)时代性。选择案例需要教师把握时代的发展特征,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背景,选择的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因此,选择的案例最好是新近发生的或者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社会疑点、统计数据等。一方面,学生对新近发生的事情会有较高的关注度,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的情境中来;另一方面,具有时代性的案例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
(2)思想性。案例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时代的主旋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选用案例时不能以猎奇为标准,不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唯一标准。教师无论是对正面案例的分析与赞扬,还是对负面案例的反思与批判,体现学科特点的“思想导向性”都是必不可少的。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选择的案例是个别的,却能够通过个别反映某类人或事的共性,案例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蕴含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把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典型案例虽然不具有现实性,但却是经典案例,能够很好地体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对它的进一步挖掘,让经典案例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讲授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时,教材选用了的案例。教材对的分析,更多的是强调为什么先攻打锦州,以突出教材中所要阐述的“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观点。教师通过三大战役和决战形势图、影像资料让学生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设问:我军为何首攻锦州?攻打锦州时为何要阻击、监控、围困其余敌军?攻克锦州后主力为何回师沈阳?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将对这一案例的分析贯穿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始终,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相对完整的案例理解这一理论。
(4)贴近学生。案例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案例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进而能够主动地分析、研究蕴含在案例中的理论观点,对所学习的理论内容具有认同感。
三、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有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案例选择与使用的能力。案例的选择需要教师日常教学案例的积累和对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此前提下,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才能够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案例的使用则需要教师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深入挖掘蕴含在案例中的丰富内容,让案例与教学内容很好地融为一体。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案例的选择、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使其能够充分地发表见解。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能够真正地活跃起来;在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不偏离主题。
参考文献:
[1]曹旭东.探究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5,(8).
【关键词】案例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62-02
案例教学是常规的教学模式,要用好这种模式,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准确的筛选,只有准确和生动的实例才能发挥其良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许多鲜活的案例应用于教学,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良好的案例题材的选取与应用往往能达到出乎意料的良好教学效果。
一、如何选取教学案例
《唱响自信之歌》是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最后一框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看到进步与长处、增强信心与实力、做自信的中国人三部分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客观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与长处,通过不断努力来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信心与实力,成为自信的中学生。教材旨在以第一课自尊为基础,让学生在自尊的同时,树立自信,成为自尊自信的人。
因此,在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主旨是通过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并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要点,即如何树立自信。最后通过学生身边的案例展示,让学生明白如何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
1.教学案例的选取要具有典型性与感染力
在备课过程中,我选取了央视《梦想星搭档》2015年2月24日第二季赛获得总冠军的重量级的女声团“大女孩”为案例。这个案例本身就是“大女孩”们用自己的信心与行动唱响她们自己的自信之歌。这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同时也让学生们产生与自己的联想:如果是我,我能有如此的自信吗?我的自信之歌该怎样唱响?这样就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努力,坚持,做一个有自信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的引用,我把本节课的内容融入其中,并对此案例作为教学资源进行细致的研究,发掘出具有教育与教学相通的亮点:
(1)“大女孩”女声团是重量级的。她们自己说:上天没有赐给我们美丽的外表,但我们都有自己的骄傲与自信。
(2)她们的和声声线非常好,虽曾屡遭淘汰,仍坚持。她们说:我们用心生活,用爱歌唱,也有我们的荣耀与梦想。
(3)她们成功了,获得第二季的总冠军,而她们的对手是当下唱功最强的《凤凰传奇》组合。
(4)让她们获得成功的选唱的歌曲《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这首从歌曲的名称到内容,再到主唱赵传与大女孩,诠释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与实力,做自信的人。
这些亮点在课堂中都闪出了光。
2.教学案例应具有可挖掘性
在运用案例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教学案例一定要具有可挖掘性,学生才能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实现自主学习并取得良好效果。在《唱响自信之歌》这节课中,《大女孩》的教学案例具有一定的可挖掘性,可用层层剥茧的方式展现:先听歌,让学生猜是谁唱的。于是学生有各种猜测。当视频出现大女孩的身影时,学生惊讶起来,立刻进入探究的境况:通过不断的设问,讨论,提问,开始了学生与大女孩视频的互动,师生的互动。这样的进入方式能让课堂生动热烈起来。整个课堂在歌声中,有问,有思,有答,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把知识与能力贯通起来,其教学教育目的也彰显出来。学生通过这节课能感受到: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潜能释放,使梦想能实现。让自信的人生更精彩。
二、如何通过案例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1.教学环节设置要尽量丰富多彩,引用的案例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在最初准备《唱响自信之歌》时,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是平铺直叙的,教学环节也较为单一,基本以教师的“讲”为主,而引用的案例也是较为传统,脱离学生实际,不容易引起共鸣,且杂而乱。后经过教研组其他老师的点播,我将“增强信以与实力”一环的教学案例由原来的历史人物案例换成了《大女孩》的例子,又将最后“做自信的中国人”的案例由原来的历史名人换成了北航附中的国际交流活动的例子,经这样一改,整节课就有了亮点,但加上引入环节的两个传统案例,感觉还是有些杂乱,后又经过全体教研组成员的打磨,我将《大女孩》的例子在前两个环节一例到底,并在课前以一首大女孩的歌导入,马上就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们也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此外,在“看到进步与长处”这一教学环节中,又加入了让学生提前做的一个课堂活动――“我眼中的他”的观察活动的结果展示,因为展示的都是学们自身的事例,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课堂积极性高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大大加强。
2.设问要合理,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过复杂,要由浅入深,让学生有话可答,又不偏离主旨。
首先,设问要注重科学性,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有话可说。在第一次试讲本节课时,看完大女孩的案例后,我问学生他们为什么那么自信?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学生们似乎不知从何答起,回答效果也不理想。下课后我意识到可能是设问有点难,于是在第二次试讲时,我又将问题改为了他们的音乐道路顺利吗?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的?他们的自信来自于哪里?这样一问学生马上有话可说了,但明显第一个问题意义不大,过于简单,于是第三次,我又将问题改成了大女孩为什么将《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作为决赛曲目,和他们的经历有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为什么选择音乐道路?并一直坚持?他们的自信来源于何处?经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深入引导,学生们既能有话可说,又要思考背后的原因所在,经过学生们积极热烈的讨论,整节课的要点学生们都自己总结了出来。
其次,设问要注重开放性,思想品德课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课程,在设问的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教材,还应注重联系生活,给学生留有发挥和拓展的空间。在《唱响自信之歌》这节课中, 当给出大女孩的案例后,我的最后一问是他们的自信来源于哪里,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展示了上节课学生的课堂观察活动,并又问到“当你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时是怎样的心情”“当你看到班里有那么多同学在进步时你又有何感想”,这样就通过开放性提问将案例与生活相联系,而不是只局限于教材的知识点。
最后,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启发性,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使他们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比如在《唱响自信之歌》这节课中,我问学生大女孩为什么要选《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作为决赛曲目?和他们的经历有没有关系?学生们马上就思考这首歌代表的含义和他们的经历,并进而得出内在美和实力才是自信的重要源泉,而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也是如此,即便我们外表不出众,但只要我们努力向上,我们一样可以非常自信。
思品课程是密切联系实际的课程,课程的知识点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思品课程也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我们需要不断看到新事实,进行新发现,善于引用最新的精彩案例,同时对课堂活动进行创新,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的自由。丰富多彩而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加上科学合理富有启发性的设问,贯穿于思品课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芳.讲述学生自己故事的课堂――例谈思品课学生主体性资源的开发,《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年第11期
[2]刘静雅.思品课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尝试,《文理导航旬刊》2010年第14期
[3]高巍巍.浅谈思品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15期
[4]肖碧银.初中思品课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探讨,《成长之路》2014年第15期
[5]付良英.发挥学生在思品课中的主体作用,《湖北教育:教学版》2005年第2期
[6]祝晓琴.思品课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考试周刊》2013年93期
[7]缪伟明.浅谈如何在初中思品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文理导航旬刊》2012年第20期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尤为迫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是如此。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教师须要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的重要教学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理论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案例是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施案例教学;思想品德课
借助案例教学,通过浅显易懂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带入课堂,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也利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大家一起运用所学的思想品德理论来探讨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来实施案例教学呢?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教师的准备更重要,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注意挑选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件,不能随意挑选一些不太切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以显得牵强附会。由于案例来源很多,例如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见闻都可成为教学案例的来源,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就必须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选择那些有助于说明所讲内容的带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才能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点,教师切忌胡乱编造或把道听途说的消息作为案例拿到课堂上举例,否则会适得其反。
进行案例教学必须破除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通过分组讨论,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这样做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只要把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对原有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往往还能举出一些很能说明该堂课涉及的思想品德理论的其他事例。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但也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选择案例并介绍案例的背景材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有时还要同学生一起对案例教学进行必要的小结等。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学生当中,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讨论,开阔他们的视野,克服其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它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案例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学会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最终促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刘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山东教育,2010(Z5).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1-0091-02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效,用融入生活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实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传统的政治化倾向、抽象空洞化倾向,真正贴近生活,触摸社会,回归生活,在植根于生活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体现出其存在折价值和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及价值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新课程要求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是一门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密切相联的学科,它不但包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有极强的现实时代性特征,因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将其知识性内容与生活现实性内容紧密相联,不断拓宽教学资源,广泛地引入生活元素,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用融合的生活体验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理论与生活相统一,获得真正的政治价值观学习。
1.3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单纯、空洞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是一种学科化的理性主义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缺陷是改造了一批“真空”式的学生,他们在现实的复杂社会情境下却无所适从,因而,融入生活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性实践活动,可以真切地感知生活中所蕴含的政治要素关系,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发现社会生活问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用个性化的思考,剖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现真正价值意义上的综合素质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运用及案例教学思考
2.1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学”、“我学了有什么用”,为了使学生清晰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解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确立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由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思绪进行转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理论体系,而是要在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建构基本的主动性知识架构。
2.2其次,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是教学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为了提升“生活化”内容,要不断挖掘活用教材,讲究“生命叙事”,以学生的眼光、话题、范例为载体,对课本内容进行生活化的“二次开发”;其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感悟,帮助学生强化和认知这些生活经验,用理论充实学生的知识。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可以导入生活化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如:开展课前5-10分钟的时事播报、新闻开讲、时事点评等,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为索引,通过电视、广播、读报等活动为手段,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素材,突出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和可操作化特征。另外,教师还要引入生活中丰富的社会信息,打造趣味读物课堂,使学生融入在新鲜而生动的内容之中,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身边发生的不良行为原因,如沉溺于上网、痴迷于暴力倾向等,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明确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2.3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为手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知识。在运用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搜集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选取适宜的生活化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编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详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个性化的案例分析,在对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案例的呈现时间,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深入到案例的分析当中去,教师用设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视频;用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案例教学最适于进行分组讨论,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环节,它可以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发表出自己个人的见解,在共同参与的讨论中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精心准备生活素材,使生活素材生活融入基础理论知识之中,使学生处于自觉的、体验生活式的学习,在个性化的思考、小组合作式的讨论氛围中,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在知、情、行相统一的生活化教学中,观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内涵,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就在学生的身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季士强,肖鹏英.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2]丁慧民.师生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孩子的天性是好玩、爱动,快乐的感受是他们快乐学习的情感基础和先决条件,当他们喜欢某种活动时,就会全身心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教学中,我们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谈点初中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不成熟想法:
一、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我们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大胆发表。师生平等了,教学自然就会“快乐”起来。
二、用心搜集“快乐”素材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我们平时要注意多多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我们要用心去找去积累。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等。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和筛选,才能为我所用。
三、努力建构“快乐”课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促进师生、生生交往与互动。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为此,我们要努力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给予激励性评价、借助多媒体教学等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亮丽的色彩、增加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当然,思想品德课的“快乐”教学,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把握“快乐”教学的度。如果“快乐”无度,结果就会演变成一场灾难,导致教学失控。2.注意“快乐”素材的适用性。“快乐”是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不是为“快乐”而“快乐”。3.注意“快乐”后的引导,防止学生乐不思学。有时候,“快乐”的案例是举了,若我们不加以恰当的引导和延伸,结果学生容易乐不思学。
总之,挖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快乐”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幽默风趣的老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师在乐中教,生在乐中学,不亦乐乎!
(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民族中学444327)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讨论 有效性 探究
我们先来看一则教学案例。
一位教师在讲授《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了中国加入WTO、上海成功举行APEC会议的录像,然后提出了“中国加入WTO、上海成功举行APEC会议,说明中国必须长期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其方针又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前后四人开展讨论。待教师一宣布,一个小组七嘴八舌,各自为政,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懂,就不参与讨论。另外一个小组,当教师布置好任务,组内的一名优生就将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搞“一言堂”,而同组的其他同学听他说,看他做,一会儿,组内就没有其他人发言了。在墙角的一个组一直没有声音,谁都不说话。教师在讲台上看过去,他们就头一低,乱翻自己的书,老师一转眼,他们就继续“眼观八方”。其他小组热烈讨论着……学生讨论大概进行了3分钟,教师担心时间不够,就要求学生停下来,进行小组交流汇报。汇报一开始,一个小组的一名男生一开口就说:“我认为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而同组的另一名男生又举手示意要回答,教师叫了他,他说:“我觉得我国加入WTO,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而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其他小组没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发言……
由这一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热闹非凡的课堂讨论背后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教学案例中,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由于小组是按就近原则结合的,这就造成了一个小组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在同一学习小组内部,各成员又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所以,成员各行其是或合作任务被个别学生所包揽,学生的参与不均衡,没有做到人人尽责。
2.时间不充足。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马上组织讨论,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这样的讨论是流于形式的。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教师对课堂讨论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不深刻,对讨论的基本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二是未做好讨论前的准备,未设计好讨论的时间、方式及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也就不能有真正的思考。所以,教学必须“留下空白”,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
3.时机不成熟。在学生方面,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生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在教师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学生会觉得师生之间不平等,不利于师生的交流、互动;在讨论问题方面,教师设计的问题没有思维的价值,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讨论技能的培训,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讨论行为。二是教师未做好讨论前的准备,讨论问题未经过细致的研究和精心准备。三是学生本身的原因。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了沟通与交流的障碍。
4.效率较低。一是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小组成员既不查资料,也不参与讨论,大家互相观望,就等教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讨论答案;二是有些学习小组从开始讨论到回答问题,都是多数学生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讨论往往就成为个别学优生唱的“独角戏”。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的原因,又有缺乏讨论技能的训练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监控和介入的责任,导致讨论失控、失度。
5.缺乏指导和调控。学生进入课堂讨论这个环节,教师很少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没有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或参与小组的讨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等同于自己学习,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抛开教师的作用,完全由学生“做主”的形式,在教学中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就行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了,那么,这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讨论了。
上述诸多问题,严重削弱了课堂讨论的功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呢?
二、思想品德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1.精心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精心做好讨论前的准备是课堂讨论有效进行的前提。教师是课堂讨论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精心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着课堂讨论的质量。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精心准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⑴科学分组,科学分工。实施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课堂讨论能否有效的前提。教师在构建讨论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的成员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观察员、收集员、操作员等,而且各种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此外,要做好小组长的指导工作,使小组长懂得如何主持小组讨论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⑵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难易度要恰当。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安排。拟设的讨论问题,一是要指向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以及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并经过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做到因材施问,使课堂讨论有的放矢,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难易度要适中。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不能让学生觉得轻而易举,唾手可得,也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只有那种高于学生原有心理、智力和能力水平,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苦苦地思考或探究后才能求得结果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是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头活水,才能提高讨论的实效。
⑶做好讨论前的布置、指导工作。要使课堂讨论取得成功,思想品德教师还须做好讨论前的布置、指导工作。提前布置讨论题目,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与讨论题目有关的教材内容,收集查阅论证分析问题的材料,写好发言提纲。同时,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讨论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讨论技能是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前提和保证。
⑷设计好讨论的时间。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充其量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只有经过了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讨论时才会深入,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
2.把握最佳的讨论时机。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讨论学习欲望,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教师要把握如下最佳讨论时机: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地完成任务时;当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展时;当问题具有探究价值时,等等。
3.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学生是讨论的主人,但讨论不是孤立的,而是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课堂讨论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课堂讨论将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因为在学生中间,也存在着不平衡,尤其不可回避的一点是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很多时候,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往往包揽了发言的权利,另外一部分学生也确实感觉超不过别人,只好不开口,讨论的意义便失去了。因此,教师在充分放权的前提下,还要平衡讨论过程中发表观点的权利,引导和平衡学生参与讨论的差异,真正让讨论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讨论,而不仅仅是一部分优秀学生的专利。加上课堂是动态的,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产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课堂讨论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介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中出现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课堂讨论是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最优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实践中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障碍,我们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好课堂讨论,努力改进思想品德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真正使思想品德课堂讨论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中职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法 运用
中职思想品德课是中职学生提升道德品质、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法律法规、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中职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梯。如何切实有效地实现这一作用,上好中职思想品德课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笔者从学生的行为养成、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手,就如何让中职思想品德课有较好的成效,谈谈采用何种有效的方法。
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应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这是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教育方向的明显不同之处。目前就业形式很严峻,培养一个合格的中职人才必须要有很强的优势才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要想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德才兼备。但是,目前思想品德课上课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学生觉得可有可无,甚至是我们教师在自己唱戏。这是教师必须要改变的现状。对于如何改,我们必须在方法上进行研究和思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特点
1.现实性。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学生等有亲身体验。在实施前,教师和学生需要采集真实的案例。这需要教师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最新的动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甚至一些娱乐的现状。比如前一段出现的明星吸毒,如成龙之子房祖名吸毒,引发了社会性问题思考。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违法问题、家庭教育、社会监督以及明星光环下星二代、富二代的问题等。这样,学生不会有疏远感,因为这是他们关注的,能从关注事实本身进而关注社会深层问题,并进行分析思考,然后反躬自省,引以为戒。
2.代表性。事实固然是基础,但案例不能是一堆事例、数据的堆砌。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内容全面,涵盖的多种教学知识,有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对所学理论加以理解、分析和总结,从而指导实践和生活。比如在选择消费问题时,教师要选取消费的热点,如学生的食品安全,如学生爱吃“辣条”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讲课的目的不止是教学,还有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增强安全意识。
3.灵活性。要用好材料,不是单纯一个角度,而且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和整合,不是单纯教书、教课本。因为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得到书本浅显的知识。比如讲礼仪,要特别强调学生礼也要有“度”,举出历史反例如秦始皇出门的排场和礼节让人瞠目,进而引发刘邦“大丈夫当如是乎”,项羽“取而代之”的反心,这就是礼过的后果。教师给学生展示的材料要进行多角度分析和总结,让学生的思想不会禁锢,不会偏执。
4.历史性。教师要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史为鉴,如在讲到法治环节,我们完全可以把中国历史的变迁讲解一下。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历史的渊源,也可以知道我们的国家制度变迁。历史和现实是相通的,如我在讲课时特地引用了汉文帝刘恒和张释之的故事,即皇帝出行,一个人惊了车驾,皇帝很恼怒,交给廷尉张释之处理,而张释之仅处以罚金。皇帝大怒,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与天下人共同遵从的。如今法律如此规定,如要重罚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况且在当时,皇上让人就地杀掉他也就罢了。如今既然交付给廷尉,而廷尉是天下公平的象征,一旦有偏差,天下使用法律时都任意或轻或重,这让老百姓往哪安放他们的手脚呢?”最后汉文帝说:“还是廷尉办得对。”这段历史的选取充分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人治的时代也有法治的缩影。
二、案例教学方法的优点
1.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新知识的吸收者。教师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2.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案例和事实.给人以亲切之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由浅入深的教学层次也不会让学生对学习望而却步。
3.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维,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案例教学方法运用过程的注意点
1.教学中不要走过场,要确实把案例与所学内容对象紧密结合,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的放矢。
2.案例教学法的选择只是一个方法,要为整体课堂内容服务,不能顾此失彼。
3.围绕教育目标教学,目的多元性,案例教学中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4.突出体验性。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实现从“学”到“用”的转化。
总之,我认为方法的选择就如同一个人过河过程中对交通工具即船只的选择。面对的知识海洋,要想让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关键是给学生一个媒介、一个方法让他去达到,去实现知识的获得。其中,案例教学法就是这样一个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陈文东,许琼华.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运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3]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