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师论文

医师论文

时间:2022-05-13 05:17:52

医师论文

第1篇

1.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并回收了10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6份,问卷有效率为97.25%。在106名培训学习的医师中,男60人、女46人;年龄31~58岁,平均43±8岁。培训时间15d~21个月,平均4.84±4.67个月。从医师结束培训回医院工作到填写问卷的时间最长为31个月,最短为1个月,平均为12.89±6.93个月。在国内医院学习的有46人(43.40%),在国外学习的有60人(56.60%),国内外学习的医师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

1.2培训效果分析

经过外出培训学习,在医疗工作方面,大部分医师有了明确的专业或专病方向,有101人(95.28%),其中有38.68%的医师开设了专病门诊。有42.45%的医师开展了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另外还有38.68%的医师拟开展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在科研工作方面,有32人已发表或正在发表SCI文章(占30.19%);有48人已发表或正在发表核心期刊文章(占45.28%)。有47人已开展或已申请了相关科研课题(占44.34%)。培训后不同学历的医师只有在SCI文章发表情况方面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博士、硕士和本科学历的医师培训后已发表或正在发表的SCI文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45%、44.64%、5.13%。培训后不同职称的医师在开设专病门诊、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和课题开展情况方面的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称越高的医师培训后开设专病门诊、开展新技术或新项目以及开展或拟开展课题的人所占的比例越高。培训后不同培训时间的医师培训后只有在是否开设专病门诊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时间为0~3个月、3~12个月和12个月以上的医师培训后开设专病门诊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89%、33.33%和85.71%;培训12个月以上的医师开设专病门诊的比例明显高于12个月以下的医师。医师在不同培训地点(国内、国外)接受培训,在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SCI文章发表情况和课题开展情况方面的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国外接受培训的医师开展或拟开展新技术或新项目、发表或正在发表SCI文章和开展或已申请课题的医师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在国内接受培训的医师。

2讨论

2.1学历对培训效果影响

医师的学历不同,培训后SCI文章的发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博士和硕士职称的医师SCI文章发表情况明显好于本科医师。而SCI文章的发表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科研和书写文章经验的积累,在医疗工作开展方面,临床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学历的影响就不太明显。

2.2职称对培训效果影响

不同职称的医师,培训后在开设专病门诊、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和课题开展情况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职称的医师在本科室和本专业的影响比较大,更便于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便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和课题的申请。而高职称的医师申请到的课题往往需要其他医师一起协助完成,文章的书写大多也是由直接参与课题实施的医师来完成,所以在文章的发表方面不同职称的医师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2.3培训时间对培训效果影响

本次调查的医师,要求其培训时间在3~12个月之间,调查数据显示,培训时间只对培训后是否开设专病门诊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培训12个月以上的医师开设专病门诊的比例明显高于培训12个月以下的医师。说明要医师经过培训开展本专科的专病门诊,培训时间需要在12个月以上。培训时间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本次调查中培训时间对其他培训效果指标没有显著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的样本量比较小。

第2篇

市卫生局成立调查组介入

南方日报讯 (记者/邓圣耀)昨日,记者接到报料,3月1日东莞市卫生局受省卫生厅指派,成立调查组进驻东莞市中医院,就该院超声室医生林家东申报高级职称医学论文造假一事进行调查,短时间突击约谈了数名该院医务人员。

记者来到东莞市中医院,在超声室,看见林家东的办公室大门紧闭。医院工作人员称其昨晚值过夜班,今天轮班休息。但有工作人员称下午3点左右见其来过医院一趟,不久便离开。

记者致电该院人事科,工作人员称上级部门刚介入调查,事件尚不明朗。

据一位内部人士确认,前日下午超声室医务人员确实被卫生局约谈,调查焦点在于林家东所作的两篇论文《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和《超声造影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大肝癌中的价值》。该人士称,两篇论文被认为具有作假嫌疑,可能与东莞市中医院并不具备超生造影仪器有关。

记者通过国家权威数据库中国知网下载到这两篇论文,前者于2010年4月发表于《广东医学院学报》,由2位作者共同完成,林家东为第一作者。后者于2010年6月发表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由3位作者共同完成,林家东为第一作者。此外记者还发现,在中国知网可检索的林家东所发的7篇论文,全部发表于2010年。

记者发现,东莞市中医院于去年12月24日对2010年度广东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在其官方网站上进行了公示,林家东名列其中。该公示称,“自公示日起后的7个工作日,若对通过人员取得资格有异议,请书面向广东省监察厅派驻省卫生厅监察室反映。”据了解,林家东当时已通过公示评上副高级职称,资格为副主任医师。随后,记者多次致电广东省监察厅派驻省卫生厅监察室,但无人接听。报料人:佚名

第3篇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点,政工人员需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要为职工谋福利,是以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同时要帮助职工正确地认识医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辅助其正确对待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也能够为职工带来更多的利益。由此可见,医院政工师就是为医院广大职工谋福利的人。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政工师担负着给医院职工做思想工作的重任,一方面要引导职工从大局出发,置身于集体的高度来看问题,另一方面,要协助职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说医院的政工工作与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平行关系,就如同火车的轨道缺一不可。如果我们把政工工作真正放到一定高度的位置,提高到一定的重视程度,相信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更加有效地促进医院全面工作的有序发展。医院政工师开展工作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政工师来自医院基层,对于基层的需求非常了解。这就要求政工人员必须从广大医院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在工作中政工师人员要充分发挥好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排忧解难的功效作用。加大维权参与的力度,让职工的权益从源头上得到最基本的保障。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最先进、最科学的管理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代表广大职工的心声,得到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2做好医院政工工作的前提条件

医院是一个高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尤其是大型的综合医院。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工师既要能够调动本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医院广大干部职工的作用,又要能够协调组织其他单位的力量,取长补短,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政工人员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文字写作水平和公文办理的能力,提高政工人员的办事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学政治、懂法律、知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把综合协调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政工人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要做到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尤其是要增强对医院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驾驭全局的本领。最后,政工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除了能协调解决各类职工内部问题,还要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服务职工群众的互助互济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使职工在活动中受教育、得实惠、获发展。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政工师才可以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枯燥单调的局面,做到寓教于乐,进而陶冶职工情操,提高职工觉悟。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做好医院政工工作的具体方法

3.1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不同的人和事

每位职工和每一件事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职工,年龄有差异,文化程度也不同;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所面临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医院政工人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切实解决好职工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要尽量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各方信息,最大限度地理顺关系、消除误会、化解隔阂,增进团结,促进工作。

3.2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平时,政工师对医院职工的状况要有深入切实的了解,通过走访交流的形式,去了解目前职工的思想状况———职工有什么情绪?职工心中有什么疑虑?职工有什么愿望和要求?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政工师不能只看问题的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分析问题的症结之所在,然后再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更好地为职工排忧解难。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求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所以,在不少医院都建有职工论坛,在论坛里无论是院领导还是普通职工,大家身份都是平等的,围绕医院的发展问题,大家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和建议,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试想,一个医院政工师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对医院职工的思想状况不清楚,不知道医院发展的长远规划,怎么可能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呢?

3.3怀揣一颗坦率真诚的心,与医务人员沟通交流

所谓“惜人有人用,爱衣有衣穿”。政工人员要了解职工所面临的困难和苦恼。在不少医院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竞争的加剧,存在个别职工不善于认识和处理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出现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等现象。这就要求政工师要有一颗坦率真诚的心,更好地与职工沟通交流。面对职工的诉求,要积极去帮助解决。帮助他们理智地分析受挫原因,使他们遇到问题时敢说并有处说,通过自我调整及时排除心理矛盾,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在日常的工作中,政工师不但要关心职工本人,还要关心职工的家人,让职工的家人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政工师要帮助有困难、有苦恼的职工家属了解获得救助的途径和方法,让他们得到心灵的抚慰,接受有益的辅导。解决这些问题,不完全是拿多少钱的问题,况且这些并不需要花费很多金钱,最重要的是真正重视、了解和关心各类人群的需求。

4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 人文情怀;仁爱;共情;沟通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a)-0141-04

[Abstract] The object of modern physician training and the attention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ubject are not only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disease and disease how to be treated, further remind people to care, empathy. Modern medicine is moving from the biomedical mode to "biology-psychology-social" medical model. Physicians should not only master the onset of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but also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eeling. Many scholars call for promoting humanistic feelings of communication, love empathy technique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patient advocacy and regression in healing relations, emotional interaction with medical civilization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to promot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encouragement and care, so that the patients have more confidence and psychological comfort to fight the disease. In addition doctors shoul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knowledge, strengthen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he cultivate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build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further create a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Humanistic feelings; Kindheartedness; Empathy; Communica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医学水平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救治的期望也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医患纠纷却呈增长趋势,医患关系紧张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主要问题。如何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当今医疗工作中的重点。应通过运用人文情怀沟通,在患者和医生心灵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而共情是人际交往中获得相互信任的最佳途径,将共情技巧应用在医师培养与患者沟通方面,可以有效杜绝和制止医患纠纷的发生,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

1 打破传统医疗常规流程,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传统医疗常规流程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而往往忽视了当中患者经历过的心理痛苦和问诊需求。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2015年6月5日,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刘医生因制止患者插队,左眼球被打破裂,两天后转至北京同仁医院继续治疗[1]。2013年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被患者连恩清持刀捅伤,其中1名医生死亡,2016年5月25日连恩清被执行死刑,让连恩清从患者变成杀人犯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鼻部手术,连恩清认为医生没治好他的病,而医院的结论是治好了,这场在医院看来仅仅属于患者对手术效果期待过高的纠纷,持续了19个月,双方认识上、感受上的差距,造成了悲剧的发生[2]。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1日在京的《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2016)》中显示,北京市医疗纠纷诉讼数量持续增加,7年间增长了近2.4倍[3]。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普遍存在戒备、抵触、不信任心理,一部分医护人员也相对应地处于防备、消极、保守状态。良好的医患关系依赖医患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而缺乏互相信任则是导致医疗纠纷的源头。

对践踏法律的伤医辱医行为,无论任何惩处方式,都是在案发后的应对。有人指出,对于暴力伤医事件,预防远比应对更重要[4]。建立追责制度、医院建立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及医务人员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也尤为重要。重建良好医患关系是根本,医生和患者本来就不该是仇人,而是利益共同体,医者仁心,患者信心,悲剧不再发生需要靠双方、社会舆论的共同努力。

德国文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停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内心的道德法则”。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把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献身社会作为医务工作者执业的最高境界”。东汉张仲景和唐代孙思邈都提倡“仁爱济世,誓愿普救”的理念。因此,医师的培养应注重发展和培育仁爱情怀,掌握共情技术,仔细了解病程,理解、支持患者的选择和决定,帮助、引导患者回归[5-7]。

2 加强训练医师的心灵沟通技巧能力,培养以仁爱为本的共情技术

根据一份网上公布的大数据资料显示,在引发暴力伤医的原因中,约11%的事件是由于患者提出优先看病、加号等要求未得到满足,约10%的事件发生原因是伤人者处在精神不稳定状态,约10%的事件发生原因是不愿接受、不认同医方安排,约9%的事件发生原因是患者死亡,约9%的事件发生原因是对工作方式或态度不满,约8%的事件发生原因是对治疗效果不满。因此大部分伤医事件和治疗效果无关。“要求未得到满足”引发的伤医事件最多。学会沟通,掌握共情技术是医师解决医患纠纷的根本途径。当代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心灵沟通技巧和人文情怀关爱技术[8]。

2.1 临床医疗的第一技能“人文情怀的沟通”

沟通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基于特定道德情境中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患者最基本的尊重,一个有责任心的医师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素养。沟通使医务人员很好地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除疾病本身之外的问题[9],也是患者很好与医师开展对话的渠道。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对于疾病的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但这种发展却忽视了人与人的沟通,医患关系的转变也朝着追逐利益的方向发展。在市场经济化的医疗关系中,医疗行业更重视市场经济给医疗事业发展所带淼谋憷,而逐渐淡化了非经济利益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彼此的人文关怀,这就直接导致了沟通障碍,缺乏沟通就缺乏理解,缺乏沟通就缺乏信任[10-13]。

从患者角度出发思考,患者作为弱势的一方,较多地存在受伤、迷茫、失落、虚弱、恐慌、痛、失望感等等感触,从身体、精神和心灵上都需要帮助,希望自己能够回归健康。但不是所有患者都觉得自己弱势,也有的患者呈现强势的一面,表现为觉得自己聪明,能对治疗方案予以评价和改变,不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抗拒医生的治疗过程和就诊流程等。

从医生角度出发思考,医生作为强势的一方,主导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实施,但医生本身也是人,也容易受伤,所以可以感同身受,见到患者的病情能体察得到患者的痛苦,而医生的主要工作除了治愈疾病,更多地是在帮助和安慰患者,其中8%能解决问题或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但也存在无能为力的情形。当医生转换成弱势的一方,对病情的医治占辅助角色,只能通过帮助和安慰来减轻患者的痛苦时,而多数情况下工作繁忙促使意识行为有限甚至无效。所以临床医疗的本质是关爱与回归初衷。

2.2 人文情怀沟通的缺失

沟通的缺失常常由于双方造成的,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形:①患者对疾病的发病机制不了解,缺乏主体意识;医生对于专业能力的盲目认识,缺乏帮助意识,人性的互相怜爱之心缺乏。②患者在困难时即使有医生的耐心帮助,但由于不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及风险性,缺少人性之间的互爱尊重,将自己的悲伤情绪迁移到医生身上,更是对医生在救治过程付出的努力缺乏感恩之心。而医生则重专业,轻人文关怀,体现在人性的怜爱之心不够,对患者不够细心,缺乏有效沟通[14-15]。③患者处于弱势,对病情的医治过程知识缺乏,医疗信息量少,从而造成的盲目性大。医生的专业知识尽管扎实,但由于工作繁忙,了解和能给予患者传递的信息量不多。这几种情形造成了医患关系中的沟通不佳,双方信息不对称,利益运作模式不合理(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2.3 医院的文化核心:仁爱为本,精诚为强

第5篇

一、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南华大学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一半学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为实验组,同班级另一半学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为对照组。在进行ECS教学前先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理论和实践的摸底考核,然后对实验组进行ECS模拟教学,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教学结束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理论和实践考核。ECS模拟教学的程序如下:学生自由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5~6人,由两名经过ECS培训的教师授课。教师通过计算机程序,运用模拟人设置一个临床常见病例作为教学病案,将教学病案的主诉及部分简单病史在课堂上发给学生,组内阅读病史并进行讨论,教学病案的讨论点包括患者的主要不适症状、进一步的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及既往史)、查体时发现的阳性体征及相应的诊断治疗等,讨论之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对模拟人进行问诊(由教师控制ECS模型,通过语音系统模拟病人的声音)、详细的体格检查,再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床旁心电监护仪提供的信息等,对患者做出相应的诊断,并讨论治疗措施,然后每组由一个学生将组内讨论意见汇总并进行汇报,模拟早晨交班的病情汇报。最后教师分别对每组学生在各个诊治阶段的表现及最后的汇报进行点评,点评后各小组再次进行讨论与总结,总结各阶段的不足、失误与收获。课后对学生进行ECS模拟教学的满意度和必要性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团队合作、爱伤意识及是否愿意进行ECS模拟人授课等方面的内容。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forwindows(SPSSInc,Chicago,USA)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以P<0.05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男、女性别比没有差别,摸底考核显示两组学生对临床技能(包括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的学生在进行了ECS教学后,无论在理论知识或临床实践操作较之以前都表现出明显的进步,其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本组学生之前的摸底考核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未参加ECS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在临床技能方面进步不明显。

2.阅卷调查显示,参加ECS教学后,绝大多数(80%以上)学生自我感觉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方面)有所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有所增强。在“爱伤意识”培养方面,有70%的学生认为ECS模拟人能促进其“爱伤意识”的培养,20%的学生则认为ECS模拟人教学不利于“爱伤意识”的培养,另有10%的学生表示不太确定。课后100%的学生都表示愿意接受这样的教学形式且要求更多的开展ECS模拟人教学课程。

三、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民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加之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学生能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技能操作与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人数增多、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医疗纠纷增多等问题越来越明显。随着大众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医学院校学生在临床技能的掌握方面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急需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基础扎实、专业突出、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医师队伍。在临床技能教学中,模型是很重要的一项实验室教具,而现有的功能单一的模型如穿刺模型、心肺听诊模型、腹部触诊模型等已无法满足广大医学生对临床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生理驱动模型系统如ECS模拟人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国际模拟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也引进了ECS模拟人并将其运用于卓越医师班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相较于单一功能的模型来说,ECS有很多优点:(1)可以自行编写软件程序从而模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各种病人,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对象,设计不同的疾病情景,模拟病人全身状态的改变,如血压、呼吸、脉搏、瞳孔大小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临床病症细心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疾病、对于病人形成整体的印象,将各学科如病理学、生理学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2)通过ECS内置的语音系统可让教师模拟病人与学生进行交流,如问诊等,使两者之间产生互动,且通过设置仿真的医疗情境,如模拟ICU、心电监护仪上患者生理参数的变化,能逼真地展示临床环境中的诊疗过程及救治效果,为学生创造一种交互式情境教学和实践的机会。(3)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置可使模拟人对不同的临床处理做出相应不同的反应,对于学生在诊疗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可以按照不同的分歧意见予以不同的诊疗处理。观察不同的诊疗措施在疾病的救治过程中的不同效果,从而选择出最为迅速、有效的诊疗措施。学生在进行了错误的处理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后,还能重新启动软件并进入该步处理前的疾病状态,使学生重新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诊疗措施,可以避免以后面对真实的患者时不正确的操作对临床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此外由于软件的无限可重复性,能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保证了教学质量。(4)在整个的病案讨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诊疗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自己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这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模拟病例的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病史采集时,学生需做到边问边想,发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体格检查及临床诊疗时,学生需体贴病人,积极思考,根据不同的表现调整诊断与治疗的措施。总而言之,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分工合作、积极沟通、互相学习,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被长时间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中,一改以往“各干各的”的学习训练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今后成为高素质的卓越医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将ECS运用于临床技能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ECS对操作者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较高,指导教师需要掌握其计算机编写程序才能设置不同病例,对于一些计算机基础较差的教师来说,进行ECS教学的难度较大。此外,结合教学过程及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教师也发现,模拟人虽能进行外形及生命体征的较好模拟,但毕竟不是真实的病人,很难像真实的病人那样在每一步临床操作与诊疗的过程中进行细致地反馈、配合与交流,并且即便是因为不当的操作导致严重的后果,如病人死亡等,计算机的程序仍可以重新启动,对于因医生“失误”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来说,学生难以体会到那种“内疚”“、难过”的心情,在操作过程中不利于学生“爱伤意识”的培养,且该模型价格昂贵,日常教学及训练对其损耗较为严重,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急需我国能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模拟设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钟慧漆辉洲沈元琼莫明树李熠单位:南华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第6篇

现场调查中完全未执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共102人,其中医生48人,护士43人,影像、检验人员11人,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依从性比较。不同工作区域医生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依从性比较洗手设施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全院住院科室5个,洗手池8个,每个科室平均拥有1.6个洗手池,每个洗手池均配备洗手液及一次性搽手纸,其中新生儿科和产房为感应式水龙头,其他诊室为手拧式水龙头;绝大部分操作采用速干手消毒剂。门诊诊室29个,洗手池29个,每个洗手池均配备洗手液及一次性搽手纸,其中妇科8个诊室为脚踏式水龙头,其他诊室均为手拧式水龙头;除产科4个诊室无速干手消毒剂,其他诊室均备有速干手消毒剂。

住院病区医生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依从性明显高于门诊医生,分析原因为妇幼保健院的专科特殊性,就诊人员需常规妇产科专科检查,每位病人诊治程序相对繁琐,耗时较长,工作量远远大于住院病区,需要洗手的次数越多,依从性则越低[4]。尽管在门诊每个诊室都配备了洗手和手消毒剂,但依从性仍低。本研究还发现,保洁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依从性最低,他们在病房中非常活跃,接触病人用物频次较高,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今后应重点加强这类人员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培训与监控。卫生设施配备不完善、安装位置不当、使用不便影响了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要求,如工作区域内没有足够的洗手池或位置不方便使连续操作中的洗手率低[4]。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9]。本组结果表明,我院住院病区洗手设施严重不足,几十名医务人员只有一个洗手池,并且设置在医生办公室,不便大家洗手,重视洗手设施的配备到位,也是执行手卫生规范的重要保障。医务人员掌握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证是提高依从性的关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依从性最低,不同于袁维荣等[7]的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依从性较高的调查结果;调查还显示,接触病人物品后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依从性仅3.67%,戴手套共135次,只有7次洗手,戴手套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但错误地认为戴手套就没有必要洗手。有文献报道,医护人员戴手套与病人接触后,仍有大约30%的手部还会染菌,这些病原体既可能来自手套上微小的缺损,也可能是在脱掉手套时被污染[4]。六项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证的掌握与《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也是导致总依从性低的重要原因。提示,应强化培训医务人员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证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对策2010年度我院为配合实施《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手卫生活动,而且将手卫生列为岗前教育内容,在洗手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流程图,以此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调查结果显示,效果不容乐观,还只是停留在认知阶段,并没有把有关知识变成自己的信念,更没有贯彻到行动中。

计划今后的培训重点首先应让医护人员或工勤人员熟练掌握洗手指证,并在病区的显著位置除了张贴“六步洗手法”流程图外,同时张贴洗手指证,时刻提醒洗手;增设洗手池、改手拧式水龙头为脚踏式或感应式水龙头,避免清洁手再次污染,提供干手设施,配齐洗手液,在不能提供流动水洗手条件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为执行手卫生规范提供保障;持续监控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各个环节,在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指导,在重点操作时现场督察,重点病人如多重耐药菌感染及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等病人床旁悬挂隔离标识,随时警示对手卫生的要求;将手卫生执行情况纳入每月质控内容。提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执行率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科学分析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执行现状,找到差距与不足,探究其影响因素,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多措施并举,不断强化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才能提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依从性。

第7篇

【关键词】论坛;临床实习医师;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03-0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开设实习医师论坛已有3年时间。论坛每二周举办1次,定在每周二晚上,至今已累计举办60余次。医院要求每名实习医师每季度不少于1次在论坛上进行主题发言。通过论坛的开设,使广大实习医师感到受益匪浅。我们认为,论坛是实习医师临床实习工作的重要补充,它对培养实习医师的专业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促进实习医师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论坛的开设有利于各专科的实习医师进行学习交流、渗透和相互学习,开拓他们临床工作的视野,对提高实习医师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1 开设论坛的目的

临床实习是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的关键阶段,是走向社会为病人服务的重要开端。实习医师能够在临床教学查房中或病例讨论会中发表见解的机会毕竟很少,搭建实习医师的成长平台,从医师职业生涯的的初期就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身展示能力,这是医院开设临床实习论坛的初衷[1,2]。

2 论坛的组织实施

2.1 参加对象:我院所有的南京医科大学实习医师必须参加论坛,出勤情况纳入学生的考核内容,并列入评优标准,同时鼓励其他院校的实习医师参加。

2.2 组织实施:

时间地点:每两周举行一次,周二晚上7点开始,地点在教室。

准备事项:提前将讲演的实习医师名单及讨论主题公布。讲演的实习医师需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拟定一个讨论主题,归纳、撰写发言提纲,提前做好幻灯片。例如病例讨论,需对病人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详细收集病情资料,包括现病史及既往史等。其余实习医师复习准备讨论主题的相关理论知识,准备提问等。

流程安排:每次由内外妇儿四个实习小组各安排一位实习医师,每位实习医师准备一个讨论题,轮流上台讲演并与台下实习医师互动讨论答疑,最后由2-3名临床老师进行点评,每次讨论会还会产生一个最佳者,给予奖励。

3 论坛内容

3.1 临床病例讨论和临床技能操作交流:临床病例讨论以个案讨论为主,发言的实习医师汇报病例资料,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资料。分析病例特点,针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措施进行讨论。结合理论和实际病例进行讨论。例如有实习医师与大家讨论在呼吸科实习碰到的疑难病例,通过病例,使实习医师们对肺间质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有更深刻的认识[3]。

3.2 医患沟通技巧的讨论:通过临床医患沟通的实例进行讨论,如在外科值班中,当天手术病人出现腹痛,病人家属对手术提出质疑,应怎样处理,如何与病人沟通;慢性病如肺结核,肝硬化等出院时,应如何与病人沟通,分析沟通要点,使实习医师们更好地掌握与病患沟通的技巧[4]。

3.3 医学新进展的介绍:通过对某些专科新进展的介绍,如心内科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提出的临床意义,心脏起搏器的发展;消化科超声内镜,ERCP等新技术的介绍等,拓宽了实习医师们的眼界。

3.4 科室见闻讨论:针对实习医师在实习别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在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一些事故的发生如外科实习中未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换药、拆线、拔引流管等操作时出现差错等情况进行讨论,以达到防微杜渐,惩前毖后的作用。

4 开设论坛的效果

4.1 巩固专业知识,拓展临床技能:不少实习医师都反映实习论坛使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通过对典型病例、临床技能技术展开讨论,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活生生的事实,容易理解,易于掌握,记忆深刻。而且,在讨论中,实习医师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各抒己见,这不仅巩固验证了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家互相讨论,弥补了大家各自在认识上的不足。也促进实习医师开动脑筋,做个有心人,在临床工作中善于观察、思考和善于发现新问题[5,6]。

4.2 积累临床经验,培养多向思维:在实习过程中,常有实习医师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总遇不到典型的病例,或者因为实习的进度安排,甚至看不到那些与季节关系明显的疾病。而实习论坛就是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方法。不同科室的实习医师提供不同科室的典型或特殊病例,互相讨论,从别人的病例里积累自己的经验弥补了这一缺陷,得到信息的实习医师还可以及时深入临床进一步学习。而且在讨论过程中,不同的人会从多种角度、多个层次去分析研究疾病的实质,最终归纳出一致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这有利于实习医师互相补充,培养实习医师的多向思维[7,8]。

4.3 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亦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很多实习医师反映实习论坛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为了给问题寻求正确、可信的答案,大家认真查阅参考书籍,通过各种途径检索国内外文献,上网查询,向临床上的老师请教等,主动获悉有关知识。讨论中,会有一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最新进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使实习医师能了解前沿动态,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大家能自觉、自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拓宽知识面,积极主动地寻求新知识、新信息[9]。

参考文献

[1] 刘东.提高临床实习医师质量的方法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35

[2] 崔明玉,朴龙等.加强医学生毕业实习管理 提高实习质量[J].中国当代医学,2004,2(9):151

[3] 张保红,肖克安.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培养合格医学人才[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156

[4] 李晓光,刘娜.临床实习医师医患沟通技能培养,2008,15(11):1057

[5] 赵华,胡萍.加强实习医师管理与教育的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2,13(68):39

[6] 沈学静.培养实习生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3):378

[7] 张英杰.加强实习医师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5):468-469

[8] 徐家丽,崔虎等.浅谈加强实习医师临床技能培训的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102

第8篇

作者:张亚斌 刘小薇 单位: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随着生物医学向生物医学-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近年来诸多医学社会问题的出现,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医学院校的深入研讨。国外医学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起步早,成效显著,他们在教育理念、途径、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经验,对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更好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1注重医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这就决定了医学不仅要关注人的肌体生理层面,而且还要关注人的心理精神层面,使生理与心理有机结合。国外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中十分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对医学课程进行改革,强调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整个医学生培养教育全过程;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1978年已建议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必修课计划。从20世纪80年代起,加强人文教育已成为各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强劲趋势。1982年,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CME)在《医学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到1995年几乎所有的医学院都开设了人文学课程,并得到联邦基金特别是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的支持。法国也提出把人文教育与医学各科专业结合起来,培养“不受任何学科界线限制的人”。目前,国外仍然在提高人文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美国已达到20%,许多国家确立了人文医学的主干课程[1]。国外医学院校不仅增加人文课的比重,而且在课程内容方面也表现出横向的“关联性”,即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呈现出交叉性。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医学与文学等学科课程被大量开设,并彼此融汇一体,与医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还逐步开设了一些以现实问题联系比较紧密的有关人文社科专题课程,如有关爱滋病、安乐死、家庭暴力的主题等。上述情况表明,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已经成为国外医学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开设比重偏低,存在着用政治理论课代替人文社科课程;理论讲授多,结合案例、医疗纠纷等实际问题讲授少;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连续性(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现实感和针对性等普遍问题。因此,我国医学教育必须摒弃传统的文理分训、条块分割、单科办学的医学教育观。医学院校要适当地压缩专业课,提高人文课比重,根据教学需要整合教学内容,使医学专业课教学人文课教学内容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实现医学与人文的有机统一。

2注重课堂研讨和社会实践

课堂上学到人文知识并不等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人文精神,需要把人文知识与医学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气质、修养,内化为人文精神。国外医学院校非常重视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的转化,没有把人文素质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里,而是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德国有些医学院校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一般由1~15名学生和1~2名教师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材料,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导师(tutor),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组织上,国外注重各种专业人员的协作,往往采取各专业、各学科人员自愿组成各种教学小组,广泛参与协作的方式,使得教学方法更具有灵活性。同时,国外医学院在人文课程教学中始终注重当前医学领域的人文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提出解决办法。例如,美国哈佛医学院基础课程中有一门必修课为《行为科学》(Behavioralscience),内容包括行为现象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病理学、性心理学、社会医学和医学发展理论等,并紧密联系地域实际,讨论各种由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行为问题,例如上瘾、车祸、青少年自杀、等等。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在耳闻目睹中去感受和体验人生,注重把人文知识内化为热爱人生、尊重生命、终极人文关怀的人文精神。美国医学院校注重把课堂医学教育应用于实际,实现课堂理论教育与医疗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走进医院,接触病人,开展“关爱生命”义工活动,深入到医院为病人提供一些基本的护理,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情感[2]。一些医学院校还通过网络创办“道德教育社区”,收集一些医疗道德事件,让学生自由讨论对事件的真实想法,使道德教育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从而大大增强了道德教育的效果。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书本里和课堂上,注重理论教育多,关注实践养成少。应该依据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对医学社会问题进行广泛研讨,加深对医学社会问题的认识,引发强烈的思想共鸣。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深入社会,通过参加基层医疗服务工作,使医学生了解群众疾苦,了解基层卫生状况,唤起他们的责任意识与人文情怀,进一步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尤其注重加强在医学教育的见习、实习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联系接触的典型实例,进行医学人文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去解决医疗问题。

3注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国外医学院校认为担任人文社科的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医学实践经验,主要由医学人文系教师、临床医生和社会与医疗卫生事业有关的人员三部分构社科教师队伍。以美国为例,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人文科学的每门课均有3~7名教师参加教学,其中1~3名教师为负责人,教师均有博士学位。有些教师不仅是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而且也是医学专家。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患关系教育贯穿前2年半的课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有关医患关系的内容。授课教师中,50%为内科医师,22%为精神科医师,19.5%为儿科医师,2.4%为外科医师。有些教师既是医学助教,或临床讲师,甚至医学教授、主任医师,也是医学伦理学教授,或社会医学教授,或社会工作者,他们在不同学科领域均有成就。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还仅仅局限在由人文学科教师来担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般由马列主义教研室的教师承担,有的学校由包含德育、管理、心理咨询等人文社科系承担,目前教师的知识研室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3]。从事医学人文科学教学的教师无论是学历层次、还是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学人文的医学知识欠缺,学医学的人文知识不足,缺乏医学与人文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师资结构与水平差异性成为制约我国医学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依据国外医学人文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我国医学人文教师队伍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对现有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应加强知识储备,弥补知识的空白点,学医的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学文的要多懂一点医学知识。二是要切实加强研究生培养,在医学研究生当中培养更多医学人文教师,在培养方向上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更多地选择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向医学人文靠拢,下大力气,进行文史哲基本功训练,从而具备比较扎实的人文知识基础。三是加强学术交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可提高教师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教师视野的扩大有助于其人文素质的提高。#p#分页标题#e#

4注重营造人文教育的文化氛围

国外医学院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浓厚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一是将人文精神教育与校园文化、医院文化相结合。例如,国外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时,就会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它带给人们的不只是庄严与隆重,而且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人才的尊重以及知识所蕴含的力量。在日本,护士从学校毕业时,要模拟南丁格尔当提灯女郎,深切感受南丁格尔的精神,用医护人员的真心、爱心、责任心去关爱病人和赢得病人[4]。二是致力于以各种手段加强人文教育,积极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特征的校园文化。以曼彻斯特大学为代表的英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会不定期邀请人文专家如戏剧家、音乐家、诗人等,来校开设相关讲座。同时以目前发展迅速的网络为宣传平台,在网络上开设博客或论坛,提出当前热门的医学社会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美国医学院校在实施人文教育过程中非常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增强自我选择能力,采取如价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两难讨论法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活动[5]。另外,还利用网络收集先进人物事迹或现实中的典型医患关系案例,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式教育,引发他们的心理体验。三是发挥校园文化中隐性课程的作用。隐性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医学生起着潜移默化影响的那部分内容。国外一些人文素质教育发展良好的医学院校,都十分注重隐形课程的作用,用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发挥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与育人功能。通过从上至下的管理体系,以教学管理部门、后勤行政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为中心,以更好地指导、组织和实施,使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政治性、知识性、专业性、娱乐性相结合,学生自发与组织指导相统一。

借鉴国外医学院校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我国医学院校应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举办红色经典文化讲堂、主题队日、升国旗、奏国歌、读书演讲、英模事迹报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张扬学校个性和特色,使整个校园充满团结、平等、友爱、互助、向上的人文气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质。高等医学院校要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从学校建设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系统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内容,选择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从而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第9篇

关键词:师承班; 管理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38-002

我省原有全国有名的“五老”中医临床大家,通过“五老”的师承培养了我校一大批学验俱丰的名医名师,为中医师承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的师资储备,我们拥有两所附属医院和国医堂医院等,为本项教学改革提供了充足的临床条件。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2004年学校成立了“中医师承班教学管理小组”,开始开展中医师承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中医师承班教学改革着重围绕解决中医学术传承和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现代高等教育和传统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中医学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中医理论功底扎实,能用中医解决临床问题的高素质中医人才,探索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师承教育首重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精神的培育;重视中医传统思维的培养;强化中医临床技能的提高;突出中医教育的示范作用。几年来通过他们带动全校学生热爱中医、学习中医、研究中医,促进校园良好的学风。但是,我们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仍然看到了存在的问题。

一、我校“师承班”管理教育的优势

2004年学校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成立了“中医师承班教学管理小组”,开始开展中医师承教育教学改革。2009年我校“师承”教育正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笔者认为,我校“师承班”管理教育有以下几点优势。

1.环境优势。我校高度重视“师承班”的教育改革工作,专门成立工作小组负责这项工作的开展。并积极申报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于2009年获得批准,有了项目的支持,我校“师承班”的管理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2.制度优势。我校2005年、2006年分别颁布了《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师承教学实施办法(试行)》(闽中〔2005〕138号)、《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师承试验班管理办法》(闽中〔2006〕257号)等文件。成立“师承班”教学管理小组,并细化了选拔制度,有了制度的保证,“师承班”的管理教育工作有“法”可依。

3.文化优势。我校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校园建设了富有中医药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校园,学生们始终在“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祖国医学而努力奋斗。

4.导师优势。中医师承班在导师遴选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所有导师都具有正高职称,且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医德医风高尚,中医理论扎实,临床疗效突出,愿意为中医人才培养事业奉献者才能入选。经校党委及中医师承教学管理小组共同研究决定遴选名老中医杜建教授、省人民医院中医外科陈民藩主任医师、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内科陈美华主任医师等作为中医师承班学员的导师。

5.学员优势。师承班学员的遴选是优中选优,学生入校后的前三学期专业理论综合成绩排名在班级靠前者方有资格进行报名,根据中医师承班教学管理小组组织专家命题测试、导师面试三者相结合的原则,每年遴选出热爱中医、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中医辨证思维能力较强的20名优秀学生作为师承试验班学员,经过暑期预跟师学习,经师生双方互选互认,半年后正式确立了师徒关系。

二、我校“师承班”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师承,就是师徒相传进行传授学习的方法。它是我国古代传授医学知识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中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的许多名医大多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如传说中的雷公从师于黄帝,歧伯从师于僦贷季,扁鹊从师于长桑君,淳于意从师于公孙光和公乘阳庆,张仲景从师于张伯祖,李东垣从师于张元素,而罗天益又从师于李东垣等,正如韩愈所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承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发挥师徒双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继承老师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有利于紧密联系实际,增进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我校“师承班”培养教育的模式虽然充分发挥了这些优势,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文精神培育的弱化

弘扬人文精神在高等中医教育中极为重要,这不仅是因为人文精神可以成为科学精神的一种互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医学本身是一门“人文――科技”双重主导性学科。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校“师承班”学员在这方面受到的教育还是比较欠缺的。

2.中医传统思维培养的弱化

我们认为,中医的特色在思维,中医的根基在文化,中医的精华在经典,中医的发展在临床。中医师承教育对于中医传统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中医辨证思维、中医经典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的开设,结合导师中医临床来不断强化。目前,学员对于经典的学习、研究有待加强。

3.中医教育的示范作用弱化

师承学员每年进行跟师经验交流汇报巡回活动,通过学生讲述临床跟师的体验,自己向同学展示中医临床疗效,通过他们带动全校学生热爱中医、学习中医、研究中医,促进校园良好的学风形成。目前,这方面的活动应常态化。

三、“中医师承班”管理教育模式

随着时代的迁移和科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许多功能性症状与病痛,尤其是那种创伤性的检查与治疗、化学药物对于人体“内环境”的严重污染与攻击,无不使人们对于此模式提出了严峻的质疑。随之而来的,便是医学模式的转换,即构建“生物――心理――社会”这样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综合性的现代医学模式。中医学顺应世界医学发展的模式。如何更好的培养中医人才,是目前紧要任务。就中医学科的专业特点及我校师承教育的现状,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中医师承培养教育新模式。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习中医兴趣。中医师承学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于中医学科教育的全过程, 培育“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精神,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人文基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中医学的思维特征。

(1)着力构建中医学人文体系,培育“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精神。中医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说是“血肉相连”,传统中医学的母体就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雅、俗两大层面);故而,中医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散发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许多中医学的名医名家,人文功底极深厚、精湛。因此,作为现时代的中医师承学员,理所当然地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文化传统,有必要了解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和熟悉现代人文知识,进一步将人文精神发扬光大。中医师承班应加大国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人文课程;师承学员应该学习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医德医风,在跟师过程中着力培养这方面的精神;师承学员应该开展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培养人文精神。每年应该举行拜师仪式,形成良好氛围。

(2)把握中医学的思维特征,培养学习中医方法。重视中医传统思维的培养,强化中医临床技能。中医的特色在思维、中医的根基在文化、中医的精华在经典、中医的发展在临床,中医师承教育对于中医传统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中医辨证思维、中医经典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的开设,结合导师中医临床来进行不断强化。“师承班”学员应该经常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强化经典的学习背诵,应该鼓励其和老师一起科学研究,也应该要求每位学员听取多少场讲座。

2.加强“师承班”管理,完善学员选拔方式。严格执行《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师承教学实施办法(试行)》(闽中〔2005〕138号)、《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师承试验班管理办法》(闽中〔2006〕257号)等文件。完善学员选拔方法。根据学生入学我校后的第一、二、三学期专业理论综合成绩、中医“师承班”教学创新管理小组命题测试、导师面试三者相结合的原则,遴选出中医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对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学生。候选学生人数可扩大,选拔办法能更体现中医特点,考核学生对中医的兴趣,人生规划,人文素养等等。考核办法要体现淘汰机制,能进能出。

综上所述,我校师承班的教育管理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应该认清现实,找准方向,加强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模式,为培养更加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医药营销专业 论文质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59

Medicine Marketing Undergraduate Thesis

Quality Analysis and Teaching Reform

YANG Lin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thesis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graduate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important practical aspects, to fully reflect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but also improve an important teaching graduates overal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chool student thesis, analysis of nearly 153 graduates three basic conditions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and quality factors papers, thesis writing and defense against the existing problems, enhance substantive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graduate thesis quality feasibility strategy.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thesis quality; teaching reform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调查论文质量及发现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抽取近三届153篇毕业论文进行回顾性分析。大多数学生实习都集中于医药经营企业,论文选题与医药营销实践的相关度较高,论文的完成能够体现医药营销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通过对该专业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分析,探讨对本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影响的因素,通过加强对毕业论文写作各环节的指导与控制,提高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1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基本情况

近三届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153篇,其中2008级35篇,2009级36篇,2010级82篇。调查内容包括医药营销专业153篇论文的总体评分情况,毕业论文的三种主要类型,毕业生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同毕业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等基本情况。2012、2013、2014届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分别为8.6%、13.9%、13.4%,良好率分别是85.7%、69.4%、76.8%,合格率占5.7%、16.7%、9.8%。综合来看学生写作流程基本规范,但是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类型分为理论研究型、市场调查型和理论应用型。这三种类型在2012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分别占8.6%、2.8%、88.6%,在2013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为11.1%、2.7%、86.2%,在2014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占7.3%、3.6%、89.1%。总体来看,近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以结合医药市场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运用营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为主。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单位分为医药外资企业、国内医药经营企业、连锁药店和非医药企业这四种类型。综合近三届毕业论文总体成绩来看,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59.3%、33.3%、7.4%,在国内医药经营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2.7%、90.5%、6.8%,在连锁药店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2.6%、82.0%、15.4%。在非医药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没有成绩优秀的,良好与合格比率是76.9%、23.1%。显然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质量最优。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结合专业的实践与应用特性,近三届毕业生中111人由医药企业工作人员带教,论文考评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11.7%、73.9%、14.4%,一些在连锁药店和非医药企业实习的学生因缺乏指导老师而由校内专业课老师带教,论文考评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14.3%、61.9%、23.8%。

2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已经毕业的近三届医药营销毕业论文的回顾性整理发现,影响论文质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实习单位与指导老师这几个主要的方面。

2.1 毕业生对待论文的态度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学生大都在医药企业实习,实习单位对学生有着较为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学生不能像在校期间学习一样静下心来写论文。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面临实习、考研及找工作等问题,往往忽视了毕业论文写作。对2010级学生采用访谈法收集毕业生对于毕业论文的看法和投入精力后发现,只有26%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很重要,47%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27%的学生认为写论文纯属完成任务。整体而言,学生在论文选题、开题、资料收集、论文撰写、论文修改、毕业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2.2 论文选题与论文质量

从毕业论文总体来看,在论文选题方面大都集中于医药市场领域,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与营销工作联系紧密并且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论文的选题难度与论文完成的工作量较为适中。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以理论应用型为主,高达88.9%,市场调查型最少只占论文总量的2.6%。通过对2010级毕业生的抽查结果显示,其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在完成论文时,既查阅了文献又进行了实际的市场调研。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设在最后一个学期,很多同学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实习和找工作上,在写作时忽略了原始资料的获取,只进行了二手文献的查阅,影响了论文的说服力。核查得分较低的论文后发现,个别学生论文选题过大,没有针对本专业的具体情况,致使完成论文难度倍增,加之实习过程缺少必要的实践训练环节,导致论文内容空洞质量不高。

2.3 指导老师与论文质量

因为扩招本校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内指导老师无法完成全部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因此从学生实习的医药企业聘请责任心强、与营销实践工作相关的人员作为校外指导老师。由医药企业人员和校内专业课老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优秀率分别为11.7%和14.3%,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校内教师对于营销理论非常了解,但对具体操作却不十分清楚,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会出现仅仅靠理论指导,而难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情况。医药企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市场销售经验,能够指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从学生论文中可以发现与具体实习企业的紧密联系,但是校外老师在论文格式规范、参考文献等方面有待改进。

2.4 实习单位与论文质量

实习单位对于毕业论文的优良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论文统计中可以发现,医药外资企业、国内医药企业、连锁药店实习的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分别为 59.3%、2.7%、2.6%,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优良率远高于其他三类企业,说明实习单位与毕业论文成绩之间存在关联。从论文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医药外资企业拥有良好的资金、技术等竞争优势,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投入力度大,在此实习的学生在市场销售中得到了较好锻炼,同时论文质量整体较好。

3 提高医药营销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对策

3.1 加强对毕业生论文写作前的指导

针对2014届毕业生进行的调研问卷显示63%学生和47%指导教师认为影响论文质量的最主要问题是缺少论文规范性写作的指导和训练。83%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在实习前,给学生提供一些从开题报告到毕业论文的范文并加以讲解,使学生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论文写作质量和水平。虽然历届学生在毕业论文前都会安排有实习动员,但由于时间紧,实习动员更多的是强调实习注意事项和对论文基本要求,没有对论文写作安排专门时间来指导和训练。因此,毕业论文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逐步实现。

可行的方法是将论文写作专项训练课程的内容划分为课堂讲授及写作训练两部分。论文指导教师用5学时讲完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以综述、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和论文写作进行讲授。核心内容的讲授采用案例式教学,以往届毕业生中的优秀论文为范文进行分析说明。剩余的时间通过给出学习要点及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作业结合拟完成毕业论文题目,逐项提交与之有关的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和论文等。

3.2 论文写作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

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撰写论文是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论文反映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实习企业应该为学生指派一位实践指导教师,由校外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营销实践环节,并为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校内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表格填写工作。这样学生在收集数据、调查资料等方面就能从企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程度,保证了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此同时,这也将有利于加强校内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向医药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

3.3 论文答辩方式的改革

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答辩形式是人人参与答辩,答辩成绩占最终论文总成绩的40%,查阅总成绩不高的学生论文后发现,答辩成绩也往往偏低。学院选择在医药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校内专业课老师共同组成医药营销论文答辩小组,每个小组由5名教师组成,每个答辩的学生需要回答2~3个问题,学生一一作答后,答辩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撰写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如果成绩不合格需要进行二次答辩。为了避免这种效率不高的重复劳动,本专业将在下一届毕业生中推行预答辩制度,即在正式答辩之前先组织学生预演全过程,帮助学生及时找到不足加以完善,以期在正式答辩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仅能反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还能反映一个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的合理性。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通过校外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实施论文写作的综合实训指导,完善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和严格地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措施,将实质性提高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

项目:西安医学院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资助项目(XYZL2014-13)

参考文献

[1] 钟其鹏.近三十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研究述评[J].钦州学院学报,2010(2):79-83.

第11篇

医学应当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失落不仅严重影响医学教育的质量,并且妨碍了医学自身的发展[1]。因此,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实习带教培养模式,认识并注重实习医师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不仅要把患者当作生物体进行诊疗,更重要的是把病人当作一个社会人来对待。新的医学模式在更高的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来考察人类健康和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和潜能,从而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生不仅应具有较高的现代医学科学知识,而且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脱离了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师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将无法遵循现代医学模式,临床能力必然会受到一定制约。只有注重对实习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用人文精神的要求指导医务人员的医疗实践话动,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2]。

2加强实习医师人文精神教育

2.1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改力度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比例较低,课程设置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体现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课程较少,不能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仅占总学时的8%左右,与其他国家有较大差距[2]。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全程化程度不够;教学内容侧重于范畴、理论、体系的讲授,而对实用性、实效性重视不够。因此,大力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改力度势在必行。不仅要增加具有时代特色的医学人文知识传授,还要建立可操作性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实施途径和评价标准,以量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并且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劣列入教育主管部门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评估内容。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医学需求,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医德教育框架,纳入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要求,扩大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使医学人文教育成为临床医学生自我激励,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源泉。

2.2带教医师应有的现代医学教育观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转变带教医师的传统医学教育观,带教医师必须深刻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医学学科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一个完善的科学系统,医学对健康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因此,从事医学工作的人还必须具备人文态度、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2]。要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推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带教教师自身首先必须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既要注重对实习医师医学基础和专业理论、技能的传授,又要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指导实习医师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医学,尊重患者。通过带教医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使实习医师不仅能够掌握实习大纲要求的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更要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3带教医师应转变观念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对带教医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医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有意识的挖掘蕴含在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人文内涵,真正做到科学与人文相融。而且带教医师自身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等都对实习医师素质的养成有直接、广泛、全面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身为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3]。在实习阶段掌握的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关系到实习医师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而实习医师通过观察带教医师而形成的对待医学对待患者的态度更会对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带教医师实习带教者应该是医德高尚并且热爱医学人文教育的临床医学教师,在实习带教中既施言传,更重身教,集言传和身教于一身,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中为实习医师实践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杜治政. 关于医学人文教学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5-9.

第12篇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青年医师;培训模式

在综合性医院中,高学历人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现行的医学生培养方案中,他们大多接受着多年的理论知识学习,拥有着良好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青年医师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疑难病症分析能力及与医患沟通能力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这就要求医院及时实施具有特色、针对性的培训,切实提高青年医师的综合素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主动弥补知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思考如何平衡医疗技术与生命伦理之间的关系。

1目前我国高学历青年医师培训现状

我国目前的高学历青年医师大多在学习医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将大量的精力应对于各种课题研究与论文的撰写,造成青年医师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欠缺、知识体系狭窄的状况。在目前大多数综合性医院中,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临床培训时间较短,在培训方式上仍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对于青年医师临床技能的考核多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有效的考评方法,培训的质量及效果得不到监控[1]。同时,由于医学类高校忽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多数人文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地位远低于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发生断层。现阶段的青年医师正是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成长的,信仰缺失、社会价值观紊乱等社会问题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2“省中黄埔”的培训模式

2.1重温历史

继承黄埔精神在1926年10月4日举行的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典礼上,全体毕业生宣读的誓词提到了“黄埔精神”。誓词全文为:“不爱钱,不偷生。统一意志,亲爱精诚,遵守遗嘱,立定脚跟。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继续先烈生命,发扬黄埔精神。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江苏省中医院青年医师培训班于2013年5月30日正式成立,为弘扬黄埔军校精神,取名为“省中黄埔培训班”,对全院40岁以下的青年医师脱产轮训一遍。

2.2明确目标

树立核心价值“省中黄埔”旨在培养“学习道法术,提炼精气神”的文武兼修青年,将《协和育才之路》纳入必修课,要求其所有学员通过研读《协和育才之路》对“协和精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指引医院青年医师走上成才之路。协和“严谨、求精、创新、奉献”的精神是一种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现在追求信仰、科学理性、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上,尊重每一个生命和甘为现代医学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与该院“仁人爱院”的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2.3精英教育

建立特色模式建立了“知识—思考—实践”的培训模式。“知识”,是导师向学员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与最新进展。“思考”,一是促使学员思考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二是思考“如何做好一名医师”。“实践”,既是医学理论转化为医疗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又是践行职业素养的最佳方式。黄埔培训班的所有导师大多遴选自临床一线的科主任和学术带头人,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导师根据相关的临床疾病指南和最新的研究进展,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反复修改教材,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解析典型病例。教学内容覆盖全面,涉及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神经、急诊、重症和药理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方面包括读片、心电图、心肺复苏的现场技能操作以及医疗制度、病历、医疗纠纷防范等,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还包括临床科研思路方法的GCP课程。除了理论、技能的培训外,“省中黄埔”还注重对学员的体能锻炼和业余生活。每期培训班进行封闭式培训10天,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所有学员规范作息,坚持参加晨练等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2.4跟踪反馈

确保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是提高青年医师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的重要手段,也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学习资源,完善自我,做到教员和学生的及时反馈和互动。目前很多高学历的青年医师毕业后2年即拥有主治医师的资格,但缺少临床一线锻炼的机会。“黄埔培训”期间,医院分别召开了学员座谈会和导师座谈会,探讨培训班的教学形式,多数学员认为“省中黄埔”教育要进一步结合病案、贴近临床,建议青年医师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报告。以往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上级医师和导师根据所讲的内容设计和挑选的,教学思路是以病名、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为主线的单向性的思维,学生比较被动,思路比较僵化。现在,学员们除了采用现场交流的方式,还通过建立QQ群、微信圈等即时有效的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共享资源与成果,用多元化的视角共同讨论对同一疾病的最佳诊疗方案。

2.5现场演练增强实践能力

邀请麻醉科专家、急诊专家针对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现场操作演练。在心肺复苏演练中,重点强调胸外按压的质量、多学科综合优化救治的重要性以及复苏后的综合管理,以利改善存活患者的生命质量。青年医师通过现场完成病例报告的方法,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发表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和横向联系的鉴别中去推理、认识疾病的本质,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在技能考试中,细化考核评分点,知识覆盖面广,重点考评医师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对于疑难病例的分析应用能力等。培训成绩突出者,医院委派出国进修,为医院的人才梯队建设打下基础。培训班结束后,医院成立由大内、大外科参加的筹备小组和专家评议组,制定整套“医师技能大比武”实施方案,“模拟临床”重点突出实战、实用的核心思想,不仅仅是对培训班成果的审核,也使医院青年医师们的面貌焕然一新。

2.6求真务实培育人文精神

在青年医师的培训过程中,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学习,利用科学原理解答问题。医学工作者要体验生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人,才可能真正走向关怀人的医学研究和实践[2]。为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将人文精神贯穿到医师们医疗服务中,“省中黄埔”要求导师以身作则、学员们传承优秀的医学人文文化,做到尊重患者、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除了加强医师们医德医风的培养,还包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青年医师们的沟通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例如在询问病人的病史时,注意提问方式和肢体语言,彰显语言的魅力;关注患者的情绪转变,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省中黄埔”注重细节的关怀,该培训班的结业证书设计庄重大气,以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为模板,体现了尊重知识、敬畏学术的严谨氛围。校长方祝元教授多次提到,“省中黄埔”学员要学会“比文,比武,比心”,“比文”是指比较大家的职业理念、医学思维、理论知识;“比武”是指比较大家的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技能与理论知识相辅相成;“比心”是指比较大家的医者仁心,通过“省中黄埔”的学习塑造“仁人爱院”的医院精神。

3小结

青年医师的培训是医院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至今共开办“省中黄埔”12期和1期院内特训班,共培训本院青年医师518人以及兄弟单位扬州市中医院、江都市中医院、常熟市中医院、盐城市中医院、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55人,所有学员的选拔、教员的遴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印等,都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了“全院40岁以下青年医师轮训一遍”的目标要求。医院对青年医师们进行标准化培训,是需要持续完善、与时俱进的。只有实事求是探索有针对性的、有特色的培养方式,才能够切实提高每一位青年医师的综合素质,使青年医师在从医路上将“医者仁心”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蔡晨,董勤.浅谈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对我国高学历青年医师培训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63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