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时间:2022-05-16 09:0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第1篇

关键词:课堂管理;细节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的设置往往是以学生操作为主体,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聊天,在机房内走动、喧哗等现象。即使是教师在授课时也有些学生容易开小差、讲话,教师需要不停的维持课堂纪律,这样会给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带来困难与不便。要使课堂管理得到有效实施,就应该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那么该如何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让5个“细节”(即分层教学、具体活动、有效提问、真心交流、赞美与表扬)充满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1.让“分层教学”充满课堂管理

学生是课堂授课的对象主体,是教学的目标。但是当前的学生本身的信息技术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入校新生中有对基础的电脑知识不甚了解,不懂CPU、网上漫游、电子邮箱使用等;而另外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所配置的电脑较为高级,对各种电脑软件、网上活动娴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刀切”、单一的教学与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出现差异时,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课堂管理随之出现问题。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关心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教学目标、课堂提问、作业与练习等方面实施“分层教学”。结合学生的平时实际表现,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精心准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围绕不同层次目标进行相关的学习。在准备课堂提问时,应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全班学生都能学的积极与主动。在课堂练习与作业的设计上,应分别设计以巩固、熟练应用与灵活应用为题目的项目,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让“具体活动”充满课堂管理

大量的观察和操作练习活动会经常出现于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纪律问题也往往这时会随之冒出。仔细探究形成的原因是与信息技术教师对“细节”的安排不合理有关。在课堂上学生不清楚具体观察或者操作什么内容,对于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活动步骤也没有清楚的认识。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行为的松懈。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之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具体观察或练习哪些内容,从而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更应该在具体练习之前,教师明确向学生说明怎样进行练习,练习所需要的素材与资料、操作过程和主要细节是什么。在这里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技能性很强的操作练习,信息技术教师更要明确分解其步骤,否则学生会成为“无头苍蝇”,不但失去操作练习的“意义”,更会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带来诸多“烦恼”。

3.让“有效提问”充满课堂管理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不但可以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思维,还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能“吹皱一池春水”,而有的则毫无反应。由此我们发现课堂管理中的“有效提问”才能使学生保持思考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为了不让学生“开小差”,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让学生沉浸于解决问题的思考中。有效提问不仅可以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也是调控学生心理活动、维持良好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问有两种使用方式:一是在学生“开小差”的情况下,用有效提问激发学生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思维活动,重新“抢回”学生的注意力。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必须与教学活动相关,也就是有效提问,谨慎使用“你为什么又开小差”之类的问题。二是在讲解某一具体内容之前,明确说明讲解结束之后将请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评价或惩罚方法是什么,以引起学生的广泛注意。

4.让“真心交流”充满课堂管理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高考”学科,由此学生通常会将信息技术教师当做“副科”教师,这不仅表现在对学科的重视程度上,还表现在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熟悉与信任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自己也往往认为与学生的交流是班主任与“主科”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于是我们就把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统统交给班主任去“解决”。其实,与学生的真心交流会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关心,能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认识错误,改正问题,从而避免了教师与学生的“两败俱伤”。

5.让“赞美与鼓励”充满课堂管理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新型的、建构性的课堂中,评价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卡内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与鼓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使用“赞美与鼓励”的言语,这样教师的教学不再一成不变了,而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也变得丰富多彩。教师用自己适时的“表扬”,换来学生积极热情的回馈,教师的工作也变得生动了,教学的兴趣也明显增加了。而那些一个个有着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生成为教师活生生的“工作对象”,学生在学习中把自己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教师更有效的因人施教,做到人性化的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交流与健康发展。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想要学习的。即使那些对学习玩世不恭的学生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学习愿望。只要信息技术教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恰当把握、合理安排课堂中的各个“细节”,并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完全可以减少或消除各种不良影响,提高学生接受管理的积极性,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首先是学生方面。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课业变得比较繁重,许多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纷纷开始逃避,转而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比较轻松的课程当中,而信息技术课程正是迎合了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都比较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也正是这方面原因,一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认为此课程就是放松课,久而久之,学生就把信息技术课当做了聊天和游戏课而对学习的真实目的给忽视掉了。其次是教师方面。当前,教师难以掌控信息技术课堂的客观原因就是学生多、课程少,使得教师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熟悉。加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都过于年轻化,工作经验比较少以及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这就使得课堂难以控制。

2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策略

2.1以情管人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思想不集中、左顾右盼以及做小动作的情况比较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而教师缺乏情感管理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想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教师就必须以情管人,用情感去感化学生。比如,当教学基调趋于清新的时候,教师要用愉悦的心情去对学生进行引导;当教学基调趋于哀愁的时候,教师要用抑扬顿挫的心情去对学生进行感染;当教学需要以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逻辑来表达的时候,教师要保持一个平正和舒快的心情;当教学需要深沉以及激昂的逻辑思维来表达的时候,教师要保持一个严肃和振奋的心情。教师把这些情感传递给广大学生,就会深深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除此之外,教师要对学生以无私的关爱,能够让他们对自身的课堂管理主动予以配合。

2.2转移注意

对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做小动作、思想不集中、接话茬以及出现一些突发问题时,教师要注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用比较含蓄的方式诱导和影响学生的违纪行为,学生在听到教师的“弦外之音”时,往往会对其良苦用心予以领会,以此来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改正。比如,当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情况时,教师可以用目光注视这位学生,把自身的态度以及言语迅速向学生进行传递,严厉与责备的目光会让学生顿然醒悟;慈祥和赞许的目光会让学生精神振奋。当学生在课堂上接话茬或者做小动作时,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以及自尊心的基础上,运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已经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并要及时改正。当课堂上出现一些突发问题时,教师可以运用“以静制动”的方式,即用目光在学生当中扫视,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这时,学生就会立即安静下来,课堂秩序恢复良好。

2.3分组约束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通常都会有一些学习小组,这些学习小组当中每一个小组都有优生和潜能生。教师可以让这些优生和潜能生轮流担任组长,这既可以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又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积极进行改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依照优等、良好和中等三个层次把全班学生分成程度级,并异步管理这些程度级的学生,在发现学生进步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让他们把自身潜能给充分释放出来;在发现学生退步时,教师要迅速做好转化工作。教师动态管理好不断变化的学生,对其级别不断调整,并提出全新的要求。这样的管理不仅有可靠的组织保证,而且还有比较严格的控制,达到了学习与身心共同提升的目的。

2.4多重评价

信息技术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评价,合理对学生实施形成性、过程性以及总结性等评价方式。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实践的课程,它的教学评价也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因此,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尽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科学和全面地反映出来,争取降低一些很难量化的外在因素。比如,教师可以依照学生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程成绩考核表,把学生在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为期末考试总分的40%,剩下的60%就是期末测试成绩,并且期末测试成绩尽可能地要结合笔试与计算机上机考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公平合理性,也才能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管理 应对策略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也是教师最关心的领域之一。即使是学生,也比较关心课堂管理问题,他们期望教师是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如果课堂时间被用来解决各类与学习无关的问题,真正的学习就会相对减少,学生也是不愿意的。由此可见,课堂管理是正常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出现问题

1.课堂纪律的淡化。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一个个健步如飞,冲到机房,学习热情是十分高涨的,学习态度却是很不端正的。他们经常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上课,在教室里面吃零食、学生之间相互走动、讲话等情况很普遍。

2.上网聊天、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

部分学生一到机房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有没有网络,如果可以上网他们高兴。有些教学内容中涉及网络知识,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并完成操作,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管老师所讲的内容,只顾上网聊天,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有个别学生偷偷把U盘、MP3带进来,把游戏拷贝到电脑里面玩,或者去网上下载游戏、玩在线小游戏,这类现象层出不穷。

3.对课程的不重视。

在初中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仍是被忽视的学科,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通常每个班级一星期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学生们大都以一种娱乐的心态来机房,而不是为了学习。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教学环境的不同。

信息技术课一般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是电脑而不是教师,教师一般要在讲台上操作演示、写板书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另外与在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干扰因素更多,环境也更为复杂,相应产生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2.学生操作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因此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也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里面有电脑的学生可能不用教他书本上的内容他就已经会了,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初一时可能连鼠标的单双击都不会,还需要个别辅导。这在教学中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

3.教学设计过于粗糙。

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层次不同,也许教材中长篇大论地介绍的某一个知识点,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有短短的几步操作,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班级里面每个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是不相同的,然后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行因材施教。

4.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生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课堂管理有三个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为了使课堂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课堂纪律的管理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每一学期上课前向所有学生申明机房的纪律和规则,告之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后果。如果等到规则被破坏之后才作决定,就为时已晚了。如果有言在先,学生就能事先知道,破坏规则、违反程序对他们来说意识着什么。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随之以积极强化的行为倾向于重复地出现,适当地强化是非常重要的。

2.重视教学设计,合理组织上课。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他们喜欢的东西,等等,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当广泛的认识兴趣成为学生的持久兴趣时,他们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奖励,而能自觉进行学习,甚至离开学校以后通过生动活泼的例子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其次,教师要遵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个“材”并不单指教材,也指人才、教学环境等。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安排多个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做基础题,好点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挑战题等。

3.完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要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即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于实践,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进行理论性教学,而且要进行实践性教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应尽可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一些难以量化的外在因素。

现前的评价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大都是以期末考试让学生做一次测验或者做一幅作品作为考试,忽略了平时测试。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的课堂纪律、平时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考核要科学全面,不能搞“一刀切”。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师只有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合理组织安排教学设计、完善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第4篇

关键词:课堂管理;教学策略;评价方法

随着新课改,信息技术成为高中必修学科和会考科目。传统的信息技术管理模式难以达到此目的,因此,本文分析了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新策略。

一、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互动性很强的课程,区别于理论学科的教学。如果只是按照理论学科的管理方式去教学,信息技术课堂将会缺少实践和趣味。在此我们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1.师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不到位

学生把其当作一堂身心放松课,经常看小说、玩游戏等;教师把其当作考查课科,教学时只给学生演示软件的使用,考前则突击练习真题,忽略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及思维的训练;学校常会缩减课时或停课,对于相关竞赛提倡力度不够。

2.课堂教学无奈、无序

课堂纪律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难题。比如,在学习“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时,网络触发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会偷偷地打游戏、看小说等,而忽略掉学习任务,导致课堂混乱。

3.对学生关注不周全

课堂上常出现以下情形:基础好的学生早早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基础差的学生则常掉队,而这与新课改的目标相违背。

4.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是软件的认识及简单操作,但这完全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扼杀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二、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

1.了解学生的需要

首先了解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心理需要,才能根据具体的需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其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置必须与学生需求相适应,例如,在讲解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制作出漂亮的电子贺卡可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将学生的尊严放在首位。教师是引导师、助手和朋友,而非指挥者。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坚持民主、平等、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多提问,调动学生发问的积极性,特别是学困生(学困生心理障碍多而复杂)。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有较大的相容性,而这对于教学活动高效顺利地开展有很大的作用。

3.合理规划教学设计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加大了课堂管理的难度,所以,我们要合理规划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设计的规划中:教学目标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唯一性;教学重难点要准确、清晰;教学方法要新颖,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情景创设、实例和学习任务,可以采用课程整合,或是着眼于学生身边的事情,要注意体现一般性与特殊性,不能让学生解决了任务,将特殊性的东西认为是一般性的东西。

4.有效的教学措施

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把学生的行为引导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善于使用积极的语言,杜绝消极语言

课堂管理中应将学生消极行为的控制转化为积极行为的促进,如教师在处理学生上课敲击键盘这一行为时,应强调的是希望学生认真听讲,爱护公共设施。同时切忌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羞辱学生,而要尊重学生。

(2)采取选择性强化策略

为了预防课堂违纪行为的发生,教师可以对某些学生采取选择性强化策略。在课堂学习中,当某个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迹象时,教师可以采用以情唤情的言语强化:通过简单提问直接强化或通过赞扬其他学生来间接强化;也可以采用非言语线索,如目光暗示、动作指引和冷却制动等强化策略。选择性的强化策略,既可控制违纪行为的发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3)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最新技术,拥有宽容、真诚、幽默、负责等优秀品质;其次,教师要有很强的“洞悉”能力;再次,教师要具有同时处理多个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后,教师在处理个别违纪行为时,避免微波效应。

5.民主、平等和科学的评价方法

评价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在评价方法上,应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要有针对性,要具体到细节,杜绝模糊性回答,言辞要准确,要民主、平等和科学地评价。

总之,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及时掌控好课堂局面,才能实现新课改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会学生生存、实践和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快乐地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第5篇

1.根据小学生不同的行为特征,采用不同方式的“代币制”。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其在课堂上的表现行为也不同,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分为四个阶段:幼儿园阶段、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中年级阶段、小学高年级阶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很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喜欢受到老师的鼓励,喜欢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课堂秩序还是比较好维持的。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也是听老师的话,他们的课堂行为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课堂行为要好维持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的开始不迷信老师的权威,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是最难管理的。要保持小学高年级同学课堂的良好的纪律必须让他们从低年级开始便养成守纪律的习惯。

2.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代币制”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从小学生的心理来看,他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奖励来激发学习的热情。在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中,需要采取一种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学习热情。“代币制”对孩子可以起到督促和奖励的作用。但是,“代币制”的应用要适当,过多的物质奖励会形成孩子不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把全部的经历都放在战利品上,而忽视了努力的过程。精神奖励也要适当,精神奖励过多也就失去了表扬的作用和意义。

二、“代币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具体应用

1.行为准则的制定。

老师要与同学经常沟通,在共同商讨的基础上制定信息技术课的行为规范,每一种行为规范都有一定的奖惩措施,让每一个学生对行为规范都有准确的了解。对于上信息技术课程之前,同学们会慢悠悠的走进教室,有的还大声喧哗,因此,在课前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同学进行约束。下课的时候,要让同学们关闭电脑,将教室的桌椅板凳放整齐。

2.制定“代币制”。

代币是学生期望的奖励,相当于观念上的币。代币的形式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五角星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印章印出来的小红花等。代币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了解不同年龄的学生的不同兴趣,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代币。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比较具体的物品作为代币,如五角星和小红花。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采用抽象的物品作为代币,高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强,易于接受抽象事物。

3.确定行为和代币的比例。

在确定行为和代币的比例时,必须确保整体的目标行为,确保描述的行为可以看到具体的变化。代币所鼓励的行为必须是良好的行为,避免不良行为的产生。必须确保代币的制定容易记录、容易管理,代币的制作不能是手工可以轻易做出的,以免学生自行制作代币。

4.设置逆向强化物和代币的比例。

逆向强化物是学生获得代币后,通过代币取得实质的奖励。逆向强化物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定,可以包括文具、书籍等。逆向强化物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片长制”;自主管理;策略

当前,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度远远不及其它学科,加上上课时由于学生人数多、机器操作时的讨论等因素干扰,普遍的老大难问题是学生管理上的缺失:有的学生可能是为了解决操作上的困难而找同学讨论,而有些同学则趁此机会说些无关的空话,个别同学甚至打起了游戏或者进行QQ聊天。课常秩序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基础性环节。要真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便利性,我们设设了学生“片长制”的课堂管理模式,发现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

一、管理上实行的“片长”负责制

我们将一个课堂分为几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推荐一名操作能力较强、管理比较负责的同学任区域“片长”,让他们协助教师管理好课堂教学进度,督促区域内的同学自觉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并及时做好纪录与评价,并逐渐将他人评定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片长”的功能主要有:(1) “小网管”:负责区域内同学的课堂上网情况,及时进行量人评分,规范同学的操作,并在下课时及时向教师反馈课堂情况。片长有权限查看每位同学存储作者的“FTP空间”,进行有效的空间监管。(2) “小老师”:协助教师进行问题解答,由于计算机操作往往是单人进行,当学生的问题比较多而教师无暇顾及时,“片长”就起到了协助指导作用,也避免了个别生平时比较胆怯,不敢问老师带来的困惑。目的是协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解决部分学生少问、不敢问老师的情况;(3)“小评委”:学期结束时,有课代表和各片片长组成学生平时表现评价组,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来上课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

二、人选上实行“片长推荐制”

“一人成龙,不如人人如龙”,信息技术课堂的秩序管理需要大家形成管理合力才能长远保持良好的态势。每学期初,个别老“片长”可以继续任职,也可以推荐片内其它优秀的同学担任新的“片长”,一名成功的片长他可以不再任职,改由相对稍薄弱的同学担任“片长”,新片长为了有效管理他人,可以向老“片长”取经,也会努力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并努力在学习上做出表率。随着“片长”人数的增加,要管理别人,首先就会形成先管理自己的意识,这也大大促进了每一名学生的自我管理。

三、成绩考试实用“电子量化”

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他很难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对成绩考核和表现评估都存在盲区。在信息技术课的成绩除了课堂学生产定中实行电子化评价,并且将每班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堂行为的规范化。还有个特点就是任课班级多。任课教师很难精确到每一个同学,因为不熟悉每一个同学,大大加大了上课的难度和期末平时成绩的评定困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行平时成绩量化积分,并与班级量化积分相绑定,能有效规范学生课堂行为,在期末也能以量化积分来评定学生平时成绩,在实践中取得了效好的效具体方法是:让班内各片区的“片长”建立一个本区成员的excel文档,填上所有成员的姓名、学号及评语或者评分,然后上传到教师的FTP中,或者在公共网络平台进行公示。

四、上网时间动态调控制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大都离不开网络,而在初中学生功课压力非常大,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网络的情况下,不少学生会将信息课理解为玩电脑课,甚至将电脑教室等同于网吧,这是非常危险的。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提供丰富素材,锻炼学生创作能力的同时,又时时有一些不良信息诱惑学生上网去看、去玩、去疯狂,所以,在课堂中上网需要正确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明确上网时间,在老师、片长和同学的相互督促下,以学生的规范情况增减下节课的上网时间,这样就有效的控制了学生的上网行为。教师可以征求同学们同意,在第一课开通上网15分钟以提供下载资料,明确如果在本节课中没有发现同学有上网与学习无关的内容,那下节课增加5分钟上网时间,逐节递增直至整节课;反之,下节课减少5分钟上网时间。这样,不但有效提高了同学们的搜索资料的效率,还让同学之间能相互督促,相互提醒,规范上网,有效的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控制。片长在此时的功能是对教师的直接建议和对同学任务完成的及时督促和提醒。

在实施和“片长制”的前期,教师反而会有更大的工作量,而且后期学生的管理能力,以及各种管理上的意外因素及学生个性化与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片长制”既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不是每位教师都适合用。当然,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成长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能考虑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点和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一定能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第7篇

1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现状

1.1 信息技术装备不完善

在农村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学的计算机大多使用年限已经在十年左右甚至更长,而且计算机配置低,运行速度缓慢,已经跟不上软件发展的需要,每次上课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发生,如计算机不能启动,鼠标键盘损坏,软件打开缓慢或打不开,运行出现异常,网络失联等,有时甚至出现一节课上大半计算机不能用的情况。使得上课教师疲于应付各种计算机引起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1.2 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我从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看到,由于很多学生家处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少有机会接触计算机,计算机知识相当薄弱,对计算机知识不够,导致一些学生操作上不够大胆,遇到一些小的问题就不知所措。而有的学生家中早有了计算机,操作相对熟练,能应对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种情况下,无疑给教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

1.3 学生纪律性较差

由于高中采用分数线划分的方式录取招生,成绩好的学生都走进了城市里好的高中,而进入农村高中的都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这部份学生一般纪律比较差,对计算机的兴趣大多在上网和游戏上,并且接受能力慢。而现在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却不分农村与城市,要求学生达到同一水平,这就给农村中学的信息教师加大了难度。

面对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作为农村高中信息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解决问题,更好的组织教学,完成本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2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

2.1 真实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了解学生,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在高效课堂的模式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知识的程度甚至学习态度、性格等都要相当了解,才能设定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案。教师可以采用调查问卷和操作测试等方法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通过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电脑使用情况,知道学生使用计算机做些什么,对什么比较感兴趣,但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因为有的学生虽然使用计算机的时间比较长,但都用在了游戏和上网聊天上,其它应用一概不知,这部分学生可能操作能力也比较差。在调查问卷之外,再进行基本操作的测试,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

如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向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其它科目的成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更有利于课堂的管理。

2.2 合理安排座位和分组

高中班级一般四十到五十多人,人数较多,加之在机房上课,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靠教师一个人去管理课堂,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采用分组管理的方式,每一小组分配一个组长,由组长协助管理课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和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一般4-6人为宜。

例如:将学生按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基础知识分为三类,A类为优秀,B类为良好,C类为中等及以下。每组A+B+C各2人,尽量做到各组能力相对比较平均。选择成绩优秀,操作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并且乐于帮助他人的学生为组长,负责纪律的管理,学习任务的帮助,及组内成员的评价。安排座位的时候,把C类学生尽可能的安排在组长的旁边,A、B、C类学生穿插而坐,有助于纪律管理和学习互助。座位安排好后,不要随意调换,要做到尽可能的固定学生座位。固定学生位置,便于准确及时叫出学生姓名。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中比较放松、松弛,不仅是因为学生主观意识的不重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认为任课教师不认识他,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才壮大了其胆量,如何在学生违反纪律时准确叫出学生的名字,可以减少学生违纪的侥幸心理。

教师平时要加强对组长的管理和教育。加强对组长的管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监督、管好本组的组员能避免学生上课只顾自己玩,做与上课无关的操作,甚至打游戏等弊端。老师既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又能更多地点拨、辅导学生,增加了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2.3 运用多种评价机制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信息 教学管理 方法探讨

一、建立健全信息技术课堂规章制度

信息技术课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多操作部,所以大多时间是在计算机教室,这也给我们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在计算机教室上课,学生在上课时总会做一些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例如:有的学生会把mp3等一系列存储或者通信设备带入教室,做于学习无关的事。如果我们教师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管理那么,他们会把信息技术课“爱死的”,这就是休闲和娱乐的时间啊!他们根本不在意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是加入学业水平测试的。考不过关的严重后果也许非得等到考完试他们才能意识到;其次是还有可能对机房的机器构成损害,比如通过存储设备传播“病毒”,把机器搞瘫痪了,严重影响教学的秩序。这些现象一旦出现就会把课堂搞得一团糟。所以在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老师一定要把规范给学生传达到。如果在上课时如有学生违反了,我们一定要处理,如果有令不行,那干脆就不要制定。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这点是不用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的每一节课内容都是饶有趣味的。更深层次分析一下,学生感兴趣的根源无非是建立在好奇、游戏、上网,而并非是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过程感兴趣,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如何使学生实现兴趣对象的转化,应充分调动各种因素,促使学生由对操作、应用的兴趣转化到学习的内容、过程上来。如果学生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发现从事信息技术学习是一件愉悦、快乐的事情,能够从中获得乐趣,这说明这阶段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则会付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这是一个动态、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当学生面对信息技术课堂感觉其乐融融的时候,其课堂管理势必游刃有余,教学也将会变得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把基础好的个别学生设为“小老师”

虽然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是建立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初中各个学校的课程开设的不一样,到了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动手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在很容易就把任务完成了,而有的同学却不知所措。任务完成的同学就要想小游戏了,而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很着急。我们老师如果要给每个学生都进行辅导这样估计一节课下来,也上不到什么,所以我们应该让基础好的学生有事情可以做。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不影响这些学生完成正常上机操作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他们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引导学生帮忙查找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四、引导多层互动,让教学从平寂到活跃

信息技术教师最具有资源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准备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调动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我们的课堂气氛始终保持在活跃的氛围中。始终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把大家紧紧的吸引在一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让多媒体教学发挥到最大的优势。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常常地把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走进每一个小组,与小组成员讨论,并也可以适当的指明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小组在于教师互动中可以获得启发,继而推进组内成员讨论的进一步深化。教师通过在小组间的巡回交流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路线,把握学生新的学习起点。在充分交流后,教师再次向集体抛出问题,将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响应。

五、注重促进师生间的和谐沟通

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不能妥善地与学生进行和谐沟通,不仅会影响师生的关系,而且会使教学目标最终难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管理必须面临沟通方面的挑战即通过课堂中广泛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相互理解,相信与接受课堂远景目标及具体的行为目标,使其朝着远景目标方向不断迈进使所确定的目标变成现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通过促进交流,保持积极的课堂互动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展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正是通过不断调节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课堂交流,同时又经过有效的课堂交流,促进和保持课堂互动。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把握教材,精心备课,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同时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生动的教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经常出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信息技术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信息技术指导意见》提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必须先了解学生对教材有多少认识,他们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什么地方需要重点评讲、仔细分析,哪些地方可以简单交代。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因此,要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

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的基础,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了解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信息技术、学生与课堂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融洽、开放、宽容的教学氛围,是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三、大胆放手,激发创造,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的。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其弊有三:1.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创建演示文稿》一课中让学生拟主题,按要求的同时有自己的思想设计为更好,结果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多种手段,巩固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必修课,所以我们必须高效利用课堂的45钟。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

(一)少讲多练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动手与动脑为一体的的课程。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留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最后5分钟进行总结、评价,以达到熟练、提高、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

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信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随堂测试、填空等练习形式,还有图片进行匹配,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评价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信息技术;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把信息技术课程列为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必修课。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简单分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学科重视程度不高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必修课,但是其在初中课程的安排上,一般都是一周一次课,课时少,信息技术被当作一门副科,教师和学生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2.教学手段单一化大部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手段单一,特别是在一些农村的初中学校,电脑的普及率不高,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较大,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课堂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难以核查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学生学习后进行相应的操作。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难以做到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如今,在初中信息课程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教师采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与优势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达到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的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学习新的知识,协助教师快速更新教学资源,主动与教师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与互动,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1.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网络教学平台是一款基于网络教学环境而创设的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评价和交互式教学的网络软件系统。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收集资料、促使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习。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师为学生建立的教学辅助平台,也是师生交流的平台。2.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具有共享性和开放性。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分享其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在这个教学平台上的信息资源都是开放的。另一方面,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效果良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管理界面,集中反映学生的活动数据,有效监控学生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随时掌握教学动态,有效开展评价活动和管理活动。在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主要为信息技术课堂提供教与学的服务。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上,釆用目前较为流行的浏览器或服务器(Browser/Server)结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教学功能和管理功能,有功能设置、学生管理、交流互动、评价管理等模块。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可以实现课堂任务布置、学生管理、作业批改等。具体操作:教师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课堂任务的布置,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该系统完成课堂任务,系统事先导入学生的数据资料,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对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管理,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进行作业批改。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并把学生的学习成效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网络教学平台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提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S].2000-11-14.

第11篇

Moodle作为一个开源的课程管理体系(CMS)、学习管理系统(LMS),以社会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并以其强大的资源开发、学习活动创设、多重互动评价和完善的控制体系等功能,受到信息技术一线教师的欢迎。本人在利用Moodle系统功能,激活信息技术课堂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 利用Moodle营造问题情境,是激活信息技术课堂的前提

衡量信息技术课堂“活”的标准之一是问题情境的探究性和挑战性。创设一种真实而又具有探究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把所有的学习任务置于这种情境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Moodle平台提供了对文本、网页、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强大的兼容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Moodle平台“资源”版块中恰当地利用文本、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多元化的问题情境。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和表达》一课中,我用Moodle平台中资源版块中的“链接到一个文件或站点”“编写网页”“灯箱画廊”等功能添加一个“重庆非去不可”的宣传内容的文件。这些内容分别以多媒体PPT、音频、图片滚动、静态网页文字的方式呈现。然后提出问题:(1)作为旅行者,你更愿意接受哪种形式的宣传?并利用Moodle中的“投票”功能进行投票分析。(2)作为重庆的主人,你采用何种方式宣传重庆,让其他游客真正体会到“重庆非去不可”?这种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具有探究性、挑战性,能迅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激活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 利用Moodle优化教学活动设计,是激活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途径

衡量信息技术课堂“活”的标准之二是教学活动科学合理性。建构性教学特别强调以教学活动承载学习内容,以教学活动推进学习进程。教学活动设计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应该着眼于学生主体需求,贴近学生的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或项目,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建构能力。在Moodle平台上,可创建的“活动”项目有讨论区、测验、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和Wiki、思维导图、程序、数据库等几十种,但我们不能全部“拿来”,而应有所选择。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中,教师首先在Moodle平台上进行分组,设计一个“讨论区”和“测验”,让学生了解多媒体信息的内涵及其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形式,并通过“测验”数据统计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然后添加一个集体协作的平台“Wiki”模块,让学生结合作品及自己的生活总结归纳制作多媒体作品基本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能真正体会同伴互助的思想。然后利用Moodle中“资源”和“Webquest、讨论、Blog、作业、测验”等板块,从图片、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加工方面设置分层目标任务,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用“Mindmap”形式规划和设计一个“重庆非去不可”的思维导图,完成作品,利用Moodle中的“作业”形式和“互动评价”方式评价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或学生彼此间共同思考、合作解决问题,有效促进课堂互动,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三 利用Moodle学习活动报告实施监控,是激活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保障

衡量信息技术课堂“活”的标准之三是学生自主参与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生是主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学生要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Moodle具有完善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控制体系。利用Moodle学习平台的学习活动报告功能可以实现教师对学生自主参与度的有效监控。在《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课程的活动报表记录学生在每一阶段学习的情况,包括登录情况、探究体会、参与评价、作业提交等,一个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平台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报告,如登录了多少次、浏览了什么资源、参与哪些活动、有哪些评价意见等,为学生修正学习行为提供参考;教师通过平台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习情况。评判信息技术课堂是否被激活,并为学习评价和后期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 利用Moodle实施多元评价,是激活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基石

衡量信息技术课堂“活”的标准之四是三维目标建构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建构程度。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学,保证目标有效建构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制约“活”的课堂。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完成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及主动探索的积极性。Moodle平台提供了“互动评价”功能模块。利用它可以对三维目标进行多元评价。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课程中利用Moodle平台添加“互动评价”模块,并设置相关参数。如对评价评分、为提交评分、评分策略、允许重交、自我评价、编辑评价要素数目等。然后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角度编辑多元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将要完成和评价的任务目标的重要构成要素,每一个指标分为不同的完成等级或不同分值的能力水平,并清晰地说明满足不同水平和分值需要达到的要求。运用这些指标实现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评价结束后,可以利用Moodle系统统计出具体分值,并通过图表的形式直观地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管理 数字化

二十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给人类的生存与思考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来临,迅速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带来教育的革命。在中小学教学科目中,在信息技术与这些科目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课起着重要的基础和示范作用。例如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包括各方面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难道仅凭一次考试的成绩或者一个电脑作品就能评价出一个学生的信息素养?我认为应该从整个学习过程中来评价,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求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数字化”。通过几年的探讨,结合本人开发的《信息技术课堂助手》系统为例,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从2002年起,全国中小学均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各级各类中小学都配备了网络微机室,并且绝大部分都能实现多媒体网络微机室的功能如教学演示、学生示范、电子举手、作业提交等功能。经过多年磨练,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部分教师已经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各种教学资料、教学软件、管理方法、教学理念丰富多彩,可以说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生机勃勃。但是现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不过教室换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使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大量使用CAI课件。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实现了教学演示、学生示范等功能加强了师生交互和学生交流,使用CAI课件软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用测试软件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但是并没有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全程记录,不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能检测“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生能否自主学习”等。有些教师提出不用考试而用“电脑制作”,用“学生电脑作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我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比考试的方法有了进步,但仍然有缺陷,也就是说教师评价的也只是最后的结果,看不出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挫折、解决的方法、创新思维的获取等,所以说这种评价方法也不全面。

另外,目前一个小学或初中学校一般有一两个微机教室,并且只有一两名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课堂基本上都在微机室,微机室每天有大批学生上课,由于信息教师所教的班级多,而每个班周课时不多,所以管理学生成了困难。信息教师一般还要负担微机室的维护工作,及学校信息技术方面的其它工作,这更增加了信息教师的工作量。高中学校情况要好一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的可行性。现在所有中小学微机室软硬件配置均已达标,并且已实现联网功能也就是说每个微机室都是一个局域网,在硬件上已具备了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能。微机室操作系统都采用WINDOWS98以上版本并且配备了常用应用软件。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基础软件环境也是可能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开发的可行性。首先,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微机软件开发如日中天,数据库软件日趋成熟,软件开法方法科学有效,教育软件的开发一日千里,所以从技术上实现是可能的;其次,经过多年进修学习,现已涌现出很多专家学者型信息课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高超的软件开发技术,相信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成为合格的开发成员或顾问人员;第三,我国软件开发发展很快,但目前有很多“多媒体网络教室”不能满足课堂教学“数字化”的要求,开发出成熟的、功能强大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并可以延伸至信息技术学科以外的其它学科,有着乐观的商业前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全国有着数量巨大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数字化”系统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广大学校领导渴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果;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渴望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渴望降低劳动强度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广大学生渴望客观的评价体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应用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主要功能。

一、计算机管理教学功能。这里所说的概念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管理教学,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信息教师的负担。主要功能包括:(一)动态提醒服务,即提醒教师教学进度、学生考勤、该对哪些同学课堂提问(最初使用时使用随机点名提问,或让积极举手的同学回答),还包括日常管理如闹钟功能、动态提供当前日期、时间、上课的班级、节次、课代表任务、本日微机室课表等等提醒。(二)提供考试成绩管理、课件管理、教案编辑管理、课堂练习管理、教学后记管理其它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教案和课件应按课时编号。(三)提供学生签到功能,计算机随机点名提问功能,计算机根据课堂提问次数及回答问题情况智能点名功能。(四)提供教师查询功能,能查询教学进度、特殊情况、班级情况以及每个同学的日常表现记录。(五)提供机器使用情况、维修情况记录及其它功能。

二、详细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记录每节课,每个学生的各种表现。包括考勤记录,操作练习情况记录,教师课堂提问及回答情况记录,课堂学生示范情况记录,小组讨论情况记录,电脑作品创意情况记录,电脑制作进度及问题记录,学生提问问题记录,学生纪律情况记录,自定义项目记录等等。记录的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电脑自动记录为主,以教师和学生输入为辅。

三、学期末评估功能。对各种记录都要量化,量化方法可采用10分制或100分制。根据全部同学记录日志,在学期末不但对每个同学评估量化而且对每个班级量化,也对整个年级量化。在对单个学生量化时包括量化得分,还要有按课时绘制的成长曲线。得分情况不必公布,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估,确定因材施教的方法。

四、系统的开放功能。例如可以对记录的项目管理的项目自定义,既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只使用部分功能,也可以添加新功能。

五、其它人性化设计的功能。如根据当前日期时间,按照课程表自动调用上课班级、学生名单;系统可后台工作(放于系统托盘),不影响屏幕;系统设置简单(只设置时间表、课程表、班级和学生名单等)。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