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人个人简历

职业人个人简历

时间:2023-01-19 15:11: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人个人简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人个人简历

第1篇

简历是求职者应聘活动的起点,也是招聘者招聘工作的开端。对求职或招聘的任一方而言,简历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经验的个人简历,以供大家参考。

有经验的个人简历一:姓

名:

籍:中国

目前住地:番禺区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广州身

材:163 cm 45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

龄:22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人事专员/助理、绩效考核人员

求职类型:均可 可到职日期:三个月以后

月薪要求:2000以上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人才市场

起止年月:2013-03 ~2013-06

担任职务:实习生

工作描述:共处理2000批次的人事档案调转;负责应届毕业生数据库资料更新和存档;

企事业单位转正员工工资改级,包括工资单印制、跟进盖章、更新数据库;

志愿者经历

公司名称:广交会

起止年月:2012-09

担任职务:志愿者

工作描述:为外宾指引方向、解答疑问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华南师范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2014-06-01

所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自我评价

大学期间,我担任过团委调研部副部长、班级学委、团支部书记。在我担任经管团委调研部副部长期间,主要负责部门的人力资源版块管理及调研培训工作,带领团队参加学校团工委调研考核比赛及其他调研项目,因此我有人力资源管理和调研的经验。在担任团支部书记期间,所带团支部获得“优秀团支部”,因此我自信我的管理能力和人际亲和力。

同时,在课外时间,我也参加过广交会、广东科学中心、启智学校、黄埔图书馆等志愿者服务。通过志愿者服务,我愈加懂得给予,懂得感恩,同时也收获了团队的友谊。无论在任何领域,帮助别人都应该是分内事。

有经验的个人简历二:姓

名:

籍:中国

目前住地:广州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江西身

材:175 cm 85 kg

婚姻状况:已婚年

龄:27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生产总监/经理/车间主任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服装公司

起止年月: 2009-06--2013-06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鞋业

担任职务:生产经理

工作描述:1、负责编制,拟定生产部年度工作计划、人事任免、惩罚、升降提报。

2、制定并实施产品质量控制方案、生产计划方案、物料成本控制方案、产能调配方案、物料管理方案。

3、直接督导六个岗位,间接督导十个岗位。

4、督导下属部门的日常工作(分工、检查、考核、激励、协调)定期召开会议。

5、对外合作加工厂的管理,合同的签订及谈判。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州白云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

毕业日期:2009-06-01

所学专业:企业管理

自我介绍

本人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工作上善于计划、精于团队建设;善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善于平衡企业各种利益关系。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和谈判技巧能力;具有较强的协调、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具有极强的统筹管理、决策、分析和执行能力.

有经验的个人简历三:姓

名:

籍:中国

目前住地:天河区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潮州身

材:163 cm 60 kg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IT类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科技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11-06 ~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

担任职务:软件工程师

感悟成长: 由学生时代的单纯学习到职业人的不断学习、从工作中积累经验、按时按质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身份转换,成为具备专业知识及职业素养的IT人。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惠州学院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2011-07-01

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语言能力

语:英语一般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发展档案;职业生涯教育

目前,在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中,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尚未树立起有效利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档案的意识。笔者认为,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档案,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们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职业倾向,有利于因材施教、管理、和咨询。因此,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指导过程中,利用建立档案及时记录的方式,准确、动态地观测每一位同学的就业意识的成长过程与结果。及时给学生以相应的总结、评价、指导,将会使高校的就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建立大学生生涯档案是当今时展的需求

笔者认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档案作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方法之一,从大学生刚入校起即为其设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档案,伴随其大学四年,利用外力约束来督促大学生尽早树立起就业意识,把大学四年作为一个整体去规划和设计,随时记录生涯规划的历程,能有效解决学生的择业目标不明、对自身了解不够等问题。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档案也是当今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

2.建立生涯发展档案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校现在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和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的树立。为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这一社会性问题也采取了诸多措施,积极宣传出台相关的就业政策,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主动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收集并提供广泛的用人需求信息和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等。但现在的工作大都还是“面”上的工作,对于每一位大学生个体缺乏具体的指导以及就业过程的有效监控,因而,现在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比较空洞和盲目。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涯档案,就可以直接、真实、详细地记录他(她)大学生涯的全过程,帮助他们进行动态的、阶段性的分析总结,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要求、指导和引导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由被动、等待就业到主动规划职业,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走好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顺利过渡。

3.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档案的深刻内涵

3.1 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档案两级管理机制

大学生职业发展档案应以学期为单位,充分观测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个人主客观条件,如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职业价值观等个人内部因素;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特点、环境特点等一些决定职业选择的外界因素。对每一位学生的生涯行动计划、内容、目标、时间、教育准备、兴趣培养、能力培养、人际关系、经济准备等分别作出记录,并做好归档整理工作。每一位少数民族大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量身定做的生涯发展档案,加强自我管理,时时提醒自我、督促个人按照所制订计划的具体内容指导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应该做什么、做了些什么以及该怎样调整。另一层面,辅导员利用学生建立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档案,加深对学生个人情况、性格、兴趣、能力、需求等的了解,对社会需求的把握等,同时依托班级、院系建立更高层次的班级学生生涯发展档案,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制定翔实可行的计划,提供发挥、锻炼、提高的机会;督促、提醒、教育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把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为个性充分发挥、能力充分展示,又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人才。

3.2 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涯发展档案的三个内容

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涯发展档案应包含学生的职业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设计的行动计划及发展日志等,旨在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深入理解职业发展与规划,为自己设计量身定做的职业生涯,同时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成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来支撑,如辅导员评价、专业教师评价、实践单位评价等。

3.2.1 依据个人简历、相关测试、专业学习指导,初步制定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通过对大学生的专业教育,进行一些专业的职业生涯测评软件测试,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帮助学生们建立初始的个人职业发展档案雏形。主要涵盖如下几个方面,一份个人的电子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爱好特长、相关实践活动等;用橱窗法或者SWOT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制定一份初始的职业生涯规划,其重点是在校期间的学习计划和自己的职业生涯初步定位,能有一个比较明晰的生涯发展目标。

3.2.2 通过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

大学期间,通过邀请企业的相关人员到校开设专题讲座,让少数民族学生们加深对职业世界的了解;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由实习单位给出相关鉴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专业技能等实践类比赛,提升自我的动手能力;制作自己的第二份个人简历,并与一年级的简历相比较,分析自我的得失,修正自己的生涯规划设计,编入个人职业发展成长档案。

3.2.3 通过走访人才市场、回访校友和职场人士,加深对职业世界的认知,调整心态,明确职业目标和职业价值观,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要求每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学年为单位,开展“1+1+X”活动,即每学年根据你所期待的职业开展一次市场问卷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同时依据个人情况访问若干的校友和用人单位,完成职场走访报告和回访体会。通过深入社会,少数民族学生可以进一步获取职业信息,了解就业的形式与政策、了解一个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在求职中如何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应是此项环节中的最大收获。

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的第一学期,主要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获取和处理职业信息、就业政策的解读、求职技巧、深造与创业等辅导,完成个人简历和自荐求职信的制作。同时,通过校内模拟面试、职业礼仪、校友论坛等形式,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规划自身发展,将各类的体会报告和反馈表存入个人职业发展档案中。不断填充、完善自身的生涯发展档案,更加有利地帮助学生们看清楚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成长过程,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为自身将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就业工作的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识与信心的树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学校的统筹安排和大学生这一主体的积极参与。诚然,利用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涯发展档案的职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薄弱地带和重点领域。但这一工作做好之后,相信会极大地减轻就业工作的压力,也会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解除更多的后顾之忧,进而有效地解决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化冰.聆听职业生涯规划论坛[J].出版参考,2004年15期.

[2] 孙文娟.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的档案馆员队伍[J].外向经济,2000年04期.

[3] 于鸿.职业规划迎来春天[J].出版参考,2003年35期.

[4] 许浚.增值与职业生涯规划[J].通信企业管理,2004年12期.

[5] 秦红梅.职业生涯规划助人成才[J].中国邮政,2006年02期.

第3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学现状对策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情况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并为学生提供了以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具体行动的指南。因此,为了深入了解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施情况,笔者对顶岗实习后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来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该课程内容的调整提供现实依据。

一、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目的和意义

目前,广州市中职生采取“2+1”的培养方案,即第一二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变。中职德育课程体系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准备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个人简历制作、面试指导、就业权益保护和职场适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及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现通过对顶岗实习一年后的我校2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一是通过了解现行课程内容对学生就业是否具有指导作用;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应该进行哪些调整,以期达到更好地指导作用。

二、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中发现,95%的学生认为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简历制作和顺利通过面试,8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在掌握求职技巧(制作简历、面试准备等)有帮助;这说明现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学生求职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从简历制作、模拟面试和职业生涯的规划都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作用。但是在课程的设置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些差距,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较模糊,缺乏清晰定位和具体可行的措施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职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认识还较模糊: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20%的学生选择不会改变职业方向,会继续在现岗位工作下去;28.2%的学生选择会改变原工作方向;21.8%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会去另外找其他工作;30%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暂时还会留在原有工作岗位。许多学生步入职场顶岗实习一年以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认识不清,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出现频繁跳槽和换工作的现象,显得迷惘。这与学生对自身和行业发展形势缺乏深刻的了解有关,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虽然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学生制定的规划流于形式,未深入挖掘出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及对行业和职业发展方向做足够多的研究,致使职业生涯规划很难与学生的个人实际结合起来。

2.学生对于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与行业要求等缺乏全面的了解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认知还停留在书面上的认知,缺乏深入的了解。75%的学生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知道一点;20%的学生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比较了解;5%的学生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很清楚。导致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不适应工作环境、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在工作中出现违反规章制度、职业素质不高等现象。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不遵守职业道德而出现违纪违法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为德育教师,对于相关行业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与行业要求等缺乏深入而全面了解。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实践参与性和针对性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帮助学生实现成功求职,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查发现,学生认为现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实践参与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教学内容还是主要依赖于教科书,未能结合每个专业的特点来实施教学,教学有点脱离学生专业实际。25%的学生认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应采取课堂教学和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为主的教学方式,85%的学生认为应采取课堂教学、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到相关企业或实习基地学习和专家讲座为主的教学方式。

三、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对策

1.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

正确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的职业成长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来说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了解到专业特点、行业发展形势和职业方向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自我,给自己正确定位和确定职业目标,将自己在校学习、顶岗实习和出外工作结合起来。并且,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评估体系,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具体方案,使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成为帮助学生职业成长发展的方向盘。

2.加强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都还是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认知上。作为指导老师,一方面,可以搜集一些本校毕业生实习和工作的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总结,以身边的事例来加深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认识,形成整体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各专业老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渗透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行业要求,在校内实训课程中加以训练,内化为学生自觉遵守的职业素养,为以后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自己每个专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以及本校的一些优秀实习生、毕业生的典型案例和反面案例,整理成册,并印刷下发到新生,纳入到专业认知学习中,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3.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实践参与性和针对性

第4篇

一、档案管理现状

1.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中专毕业生大部分应聘到非国有制单位或自谋职业,由于这些单位没有档案管理权限,在接收毕业生时没有接收其人事档案关系,再加上个人不重视自己的档案及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有的毕业生在毕业几年后都不知道自己档案关系的下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没有档案对他们将来的退休没有影响,只要养老保险交够一定的年限就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流动人员只要不在国企工作,按照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办理的定级、升级等人事项目可谓画蛇添足。

2.人档分离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在大量的流动人员中,尤其是年轻人对档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凭个人简历找到工作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认可的事情,大多数人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用途不大。许多非公有制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并不关心其人事档案。许多企业通常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并使用人才。

改制企业中买断工龄的职工,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人事档案仍在原单位存放,在与原单位解除关系后将会涉及到补缴养老保险、出具就业状况、办理调动手续、报考研究生、评审专业技术职称和出国政审等一系列证明时,原单位以已经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为由不予办理。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准确性受到挑战。

3.档案失实现象严重

有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中失实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企业工人档案,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档案材料与实际年龄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是因为填表时自己未在场,有的甚至是因为在转工时实际年龄已超出转工年龄界限,这些问题最终导致这些人的实际年龄已经到达退休年龄时却办不了退休,领不了退休金,有的甚至还得等上三五年。

流动人员在外地打工,毕业一年后不办理转正定级、粮户关系落户等一系列手续,其工作单位在调其档案后会以缺少材料为由不予接收。

4.档案多头管理现象频发

从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来看,人事档案分别由组织、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和企业事业等单位管理,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甚至有的企事业单位将人事档案看作是单位财产,把扣压人事档案作为阻止人才正常流动的手段,有的甚至在用人单位与当事人产生各种争议和纠纷时,利用人事档案管理权随意添加或抽减档案材料,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后果。

二、人事档案的作用

人事档案对于所有求职者、就业者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人员择业

毕业生、企业改制职工及自谋职业人员自主择业,虽然非国有单位没有管理人事档案的权限,但有权到相关部门查阅招聘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招聘人员的情况;本地生源到外省(市)就业的,需由聘用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向本地人才交流中心调档,经过审核档案材料后为其办理档案的调转手续。

2.有助于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

评聘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对毕业生、企业改制职工、流动人员都是干好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水平的具体表现,所以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逐级晋升的过程中也是以本人的档案材料为基础的。

3.有助于享受各种保险和办理退休手续

就业人员按一定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种保险费,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经考核档案中记载的实际工龄、年龄以及与保险有关的证明后即可办理退休手续。

4.有助于各项日常业务的办理

除上述几项外,毕业生考研、流动人员出国留学、企业改制职工办理婚育等相关事宜,均需由档案所在地的人事部门出具有关证明,然后到相关机构办理手续。

三、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1.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的需要,由政府人事部门成立人才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较为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应当进一步明确人事档案的公共服务性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2.提高企业决策者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利用多种渠道向企业决策者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知识,使他们明白人事档案是反映员工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人单位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作为评价一个人最基本、最权威的证明材料,具有法律效用,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必须通过人事档案中记载的工龄来确认,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在现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无论对单位和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第5篇

关键词:职业素养 核心技能 课程改革

大部分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成为“职业人”,毕业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能否胜任岗位的关键。专业设置是否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是否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是否与生产过程对接,是导致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需求的关键因素,因此中职学校要一手抓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一手抓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两者应并驾齐驱。

一、重识原有课程与教材

1.课程设置存在弊端

目前,中职学校的很多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脱节,课程内容重知识、轻技能,职业性不强,且涵盖面广,重点不突出。这就导致学生对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掌握不够,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如汽修专业几乎开设了所有涵盖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的课程,这就产生了一大矛盾,即学生虽然学了很多技能,但都没学精。汽修企业更希望招聘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比如熟练掌握汽车车身修复或涂装的学生。因此,学校急需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并掌握一技之长的毕业生。此外,因为缺乏职业素养类课程,部分学生虽具备不错的技能,但由于缺乏应聘能力、没有调整好就业心态,导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2.教材内容严重滞后

以往,中职学校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够,使用的统编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照顾教学的普遍性,却不能体现地方企业的特殊性和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一本教材从起稿、编写、出版到推广使用快则二三年,再加上学生三年学成后步入企业,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与社会现实相比,至少滞后五六年。使用教材滞后,缺乏先进的实训设备和真实的生产情景,造成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学校所学的在企业用不上,企业要用的在学校学不到”的错位局面,导致学校“办学难”和企业“用工难”。

3.教学模式不够新型

由于中职学校重知识、轻技能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大部分学习地点在教室,教学过程无法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对接,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很好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满足培养学生技能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职业素养+核心技能”的课改模式,重新设置课程名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贯彻执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以“实用、会用、够用”为原则,以项目任务为引领的方式编写校本教材,实施项目化教学,齐头并进培养职业素养和核心技能。

1.职业素养课程改革

根据学生求职就业和职业发展需求,提炼出六种职业素养,即“说、写、礼仪、公关、职业道德和从业要求、职业生涯设计和创业能力”。

(1)“说”的课程为口才与求职,教学项目内容以求职为目标,确定了学生在求职、就业、生活过程中需要的口才技巧,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实用英语课程,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就业需要,以海宁本土文化和典型、普遍的职业场境为主线,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文章阅读及情景对话,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口才交际能力,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写”的课程为硬笔书法,教材内容循序渐进、重基础、求实用,从学生毕业后的求职就业需要出发,专门编写了一项应用文楷书练习,供学生临写。如个人简历、自荐信、应聘信、推荐信、申请书、会议通知和领条等,有别于其它常用书法教材,成为校本书法教材的一大亮点。还有应用文写作课程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和书写水平。

(3)“礼仪”的课程为实用礼仪,凸显三大特点:可看性――插图直观,图文并茂,富有趣味;实用性――有站姿、坐姿、手势、微笑等基础项目,也有面对面自我介绍礼仪、倾听礼仪、请示领导礼仪等应用项目,包含岗位各个阶段所必须学会的职场交往礼仪;操作性――以学生为主体,对照图例姿态,模仿说话范文,反复操练。

(4)“公关”的课程为公共关系,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创新、应变等能力。

(5)“职业道德”的素养课程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从领导、团队协作、奉献社会的精神。

(6)“职业生涯设计”的课程为职业生涯教育、求职与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扬起职业理想的风帆,引导学生把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变为自己的职业追求,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是一个“职业人”,其次设计出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的职业发展目标,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2.核心技能课程改革

根据行业企业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提炼出专业课的核心技能,确定核心课程和教学项目,制订课程标准和编写校本教材。例如汽修专业,提炼培养“汽车维护、汽车集成、汽车检测、钣金、喷漆美容”五大核心技能。

“汽车维护”的课程为汽车使用与维护,主要内容有汽车的基本使用、基础操作及其注意事项、日常和定期维护及其操作方法。以企业岗位培训理念、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实用性原则来组织项目技能训练,步骤详尽,配合图示,可操作性强。

“汽车集成”的课程为汽车集成(教材分上、下二册),在完成拆装项目的操作过程中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主要电气设备、底盘构造和车身构造的知识,掌握分解与组装、拆卸与安装技能。

“汽车检测”的课程为汽车诊断与性能检测,学生通过项目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汽车诊断检测工具和仪器,能独立完成汽车各项诊断、检测作业,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正确处理检测结果,并提出技术处理方案。

“钣金”的课程为汽车车身修复,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安全防护、电弧焊、气焊、汽车板件的拆装、保护焊接、电阻点焊、车身电子测量、车身修复等技能。

“喷漆美容”的课程为汽车车身涂装,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汽车表面修复工具和仪器、材料认识与使用,能独立完成汽车表面损坏评估、损伤前处理作业,具有涂装中自我保护、环境保护以及事故正确处理的能力。

又如园林绿化专业,学校根据园林绿化产业链和企业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进行综合分析,配套园林绿化养护员、园林绿化施工员、园林育苗工、苗木经纪人、预算员和资料员等核心岗位,提炼“识树、识图、育苗、施工、养护”五大核心技能,构建六门核心课程,分别为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园林绿化识图与CAD绘图、绿化苗木繁育与销售、园林绿化施工、园林绿化养护、园林绿化施工预算与资料管理。

三、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1.优化课程设置

推进“职业素养+核心技能”课程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各个专业在重新制订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中优化了课程设置。例如皮革服装专业为“职业素养课程+核心技能课程+拓展课程”,经编工艺专业为“公共基础课程+职业素养课程+核心技能课程+岗位选修课程”,园林绿化专业为“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包含职业素养课程)”等,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课程

结构。

2.开发校本教材

开发具有专业和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例如工艺美术专业在编写的《Photoshop基础教程》校本教材中,所采用的图例素材95%以上来源于海宁本地,主要包括海宁人文、皮革经编企业等,把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需要紧密挂钩,让学生边学会软件的应用,边了解海宁地方特色。在编写的《平面设计实训教程》校本教材中,更加凸显海宁家纺、经编、皮革和太阳能四大特色产业,实现专业教学为地方企业生产服务的理念。

3.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的课程从教学实践到理论升华,拓展了“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汽修专业通过小班化和项目化教学,创新“班组式导生制”教学模式;经编工艺专业创设“四真”情景,创新“场景式”教学模式;皮革服装专业的课堂设在车间,创新“做学一体”教学模式;园林绿化专业通过示范、动手、理解等步骤,创新“先会后懂”教学模式;会计专业设置仿真岗位,创新“仿真岗位”教学模式。

4.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练就良好的口才,给人们留下思维敏捷、知识渊博、知书达理的好印象。在人才招聘会上,学生能清晰地表述自己对职业的理解和要求,给招聘企业留下“此人难得”的好印象;在工作岗位上有利于与上司沟通,与同事交流乃至研讨生产技术,逐步走上管理岗位;在职场与生活中懂礼貌,招人喜欢,办事得体。

5.培育师资队伍

教师积极参与课改,从传承课程到开发课程,深入思考研究,学习课程新理念,结出科研新成果,在课程改革的舞台上快速成长。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现有省级功勋教师与特级教师、市级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共43人,高级技师与技师31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9%,极大地优化了师资队伍。

6.提升学校实力

课程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实训工场建设等工作,增强了学校的软硬实力。五年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30余项;汽修、经编工艺、园林绿化3个专业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示范专业;汽修实训基地和经编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实训基地。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建设学校,汽修、皮革服装、经编工艺、园林绿化、会计5个专业被确立为重点建设专业。

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成为学生本人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上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果,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务实的就业观念,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关键词】案例教学 模拟教学 就业指导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是国家建设的宝贵人才。实现其充分就业,发挥好这部分人的作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2005年为338万人,到2010年将达到630万人。在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毕业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由专职教师或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二是将就业指导渗透到各门专业课教学之中,由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知识渗透职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就其实质而言,仍是一项循序渐进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方法结合是较为理想的。因为,用案例的优势在于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启迪构想,触类旁通;通过现场模拟演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事件环境,营造一种准确、真实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把自己融入进去,实实在在地体会求职的现场,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真实感受。因此这两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增强教学效果。

1.案例和模拟教学方法的探索及意义。案例和模拟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教学方式,是区别于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这两种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更严格,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与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师提出的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实践体验,因此,本人通过教学的实践,认为两者结合的教学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和模拟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这并不是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可有可无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在模拟教学中,由教师设定一个情景,分成几组,学生按照要求进入“角色”,根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进行问答,可以“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同时,不仅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经过现场的锻炼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便于学生的求职和择业。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合作的意识。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在大学课堂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的能力。例如,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各种不同的思维组成的。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现在的企业招聘不仅要看学生的文字资料,更重要的通过面试全面地了解应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语言表达、合作意识、应变能力、职业适应性等,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运用案例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决择业中的实际问题,以达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的要求。因此,任何案例都要经过充分筛选、比较、论证选取精华,使案例取得实效。例如,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最好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了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使之更有说服力。作为准职业人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2.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教学模式,正确运用案例与模拟教学方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通常表述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将最终体现为个性的完善和自由发展,但人总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中获得自己的本质规定,一个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他与交往的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该课程教学最关键的环节是运用好案例,结合设计好模拟的面试,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生的能力是不能单靠课堂讲授获取的,教师的能力也无法直接转换成学生的能力,学生必须进行实际操练,才能掌握和提高。因此,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就业形势、就业程序和就业政策等必须讲授的内容外,大多数内容可采取讨论、辩论、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反复辩论及老师讲评的过程中,分清什么是正确的择业观、最有效的就业渠道和方法有哪些,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就业心态等。

在讲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时,可先讲个人简历和求职信的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自己亲历而为。写好后,相互之间传阅、评判,指出特色,探讨怎样才能从大堆的求职材料中脱颖而出,经过反复修改,使每个人的求职材料内容详略得当,并富有特色,再由老师加以点评,并选出范本,供大家参考。特别是在讲授面试章节时,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模拟面试。首先,训练学生面试必须过的第一关――自我介绍。自然、大方、得体的自我表现介绍,既能使考官迅速而全面地了解应试者的具体情况,又能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做多种准备,对准备好的内容了如指掌,可长可短,按照要求调整自如,每个学生必须上台表演。其次,让学生了解和模拟形式各异的面试形式: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压力面试、集体小组面试、文件处理练习、演讲、电话面试等方式。设置不同背景、行业的企业,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运用案例和模拟面试方法时,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提问。要求学生要有一种适应面试考场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性。现在面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较为常用的集体小组面试,其目的是考察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在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的时候,使不同观点产生撞击,有利于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讨论方法可以是一般的讨论,也可以是激烈的辩论,还可以是演讲。方式应多种多样,从不同角度来进行佐证,这样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把一个人的见识、一个人的能力变成大家所共有的。

对于不同专业可以有针对性的模拟面试设计,例如,市场营销专业,鼓励每一个人扮演一次市场销售部的策划经理,作出可行性方案,从产品的质量、广告宣传、到市场调研、产品的成本等多方面、多角度地考虑。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方案。通过这一实战演练,学生时刻注视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这些为学生在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打下了基础。当然,教学可以是两种方法的交叉运用,又可采用一种方式,但要尽最大可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同时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听、说、做三者兼备,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忽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将来择业和职业规划做好充分准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第7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1.护理专业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

全国很多高校也因此增设了医学护理专业,我院也如此。在护理专业就业形势被看好的情况下,我院2010年毕业的第一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推荐就业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就业期延后的情况,原因在于,护理专业学生大多都在毕业的当年5月才能有资格参加全国护士资格考试,然后于拿到毕业证后的7月底才能在全国卫生人才网上查到自己护士资格考试的成绩,如果成绩过关了,还要等到次年的3月左右才能拿到护士资格证。由于取得护士资格证的周期较长、在无毕业证、无护士资格证期间如果到医院上班,又会有较长的无薪试用期及岗前规培期,导致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前就业的欲望不强。针对此种情况,作为辅导员,应该如何做好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2011年3月,我所带的08级护理专业学生均已顺利完成了8个月的三甲医院临床实习任务,经过2个月紧张的复习后,都参加了于2011年5月举行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试结束后,学生就进入了就业找工作的阶段。

通过QQ、飞信平台,我每周都要对所带班级学生进行一轮找工作进展情况的了解,两周下来,通过学校推荐及自己联系的方式,已经在医院岗上上班的同学仅占了班级总人数的10%左右,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未就业的学生普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觉得前段时间考证复习太累了,在拿到毕业证前,难得有个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的假期,上班了就不可能有这种较长时间的假期了,所以想先休息好了再就业。

第二,护士资格考试后,觉得患得患失,可能有考不过的情况发生,所以有想转行的想法,故而一直还处在就业考虑中。

第三,觉得没拿到毕业证,到医院上班会待遇上不划算,所以想等拿到了毕业证再就业。

第四,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导致多次面试都一直在碰壁,机遇一个个在眼前溜走,没能顺利就业。

第五,在面对用人单位时,不是有目的地进行正面了解或实地考察,而是盲目跟从,一个报名,大家一哄而上。

第六,部分学生在择业时过于强调学以致用和对口就业,只把工作目标锁定在医院,对一些与医学相关专业的美容护理等岗位不感兴趣,就业观念比较狭窄。

第七,想留在大城市就业,不愿回家乡所在地就业。

第八,学生的求职技能还有待加强。

3.做好护理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针对学生存在的以上问题,我拟定了我的就业指导措施,并认真的贯彻执行:

第一,指导学生准备好既扣人心弦又符合实际的就业材料,如:毕业生推荐表、求职信、个人简历、成绩表及其它各类求职证明材料等。

第二,及时收集互联网及学院就业网站上跟护士专业就业相关的医院信息,通过QQ群消息、群邮件、飞信等网络渠道及时的传达给学生,力争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

第三,通过资料收集,系统、具体的给学生分析当前护理行业的就业形势与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医院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任职资格、求职途径、需求情况等,并结合案例分析,为毕业生学提供有效的择业指导。

第四,在通知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时,通过电话、飞信的形式,提醒学生通过查看用人单位的网页、实地考察的形式,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以分析该医疗单位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自己能否胜任该工作岗位,从而权衡去该单位的利弊,以决定自己的取舍。

第五,在每一次学生前往面试的前一天下午,都会提醒学生了解面试医院的相关信息,从哪些方面准备自己的2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提醒到场时间等,为学前进行面试前的指导。

第六,指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促使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只要基本适合自己的岗位,就应尽快就业,跨出人生的第一步。同时,通过宣传优秀毕业生的成功典范和先进事例加以正确引导,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介绍求职经历和工作体会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择业、就业和事业关系的认识。

第七,主动与已经面试上、已经在岗上工作的学生保持联系,了解她们的工作情况,避免学生出现因工作、待遇不如意就想频繁跳槽的念头,教会学生适应社会,如何实现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第八,认真、详细的做好就业推荐信息的记载。对经历多次面试仍未找到工作的学生,则采用单独面对面的聊天或电话、飞信的形式,做好学生的心理安抚工作,避免学生因为久未落实工作而烦燥。

同时,跟学生一起总结其在就业找工作及面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评价,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确定自己的求职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区域或医院,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及信心。

第九,对于想好好耍一段时间以及想等拿到了毕业证再找工作学生,则随时通过QQ、飞信消息传达班级的就业情况及相关医院的招聘信息,提升其就业紧张感,避免其错过一些理想医院的招聘时机。

如果是想继续留在医院或者找医院护士工作的话,则鼓励她思想上要放轻松,不管此次考试能否顺利拿到护士资格证,都要以认真、投入的状态在工作岗位上好好努力或者为自己的白衣天使梦继续面试,就算今年拿不到证,通过一年时间经验的积累,明年再考就是,通过谈话坚定其就业的信心。

4.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经过对学生进行的大量耐心、细致的就业指导工作,从护士资格证考试后,不到3周的时间,我所带的08级护理专业133名毕业生已有近80名同学成功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了60%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0%。加上毕业前及毕业后就业指导工作的持续跟进,这批学生现在的就业率已经达到97%,专业对口率达95%。

第8篇

一.聘用员工1.从需求开始并不是高素质的人才都是你需要的,每个企业都应该首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我们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随意地进行招聘,把员工看成一种可增值的资源进行储备和积累,有一段时间甚至疯狂地去参加各种人才见面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招募。但是之后就碰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失去了标准。因为没有确切的需求计划,导致招聘目标不明确,而单凭素质进行检验无疑是一件非常盲目而危险的事情,我们曾经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挑选了至少10名被认为素质高的人员,但是由于公司并没有提供可供这些人员进行的确切项目,最后导致这些人员无事可做,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还延续到老员工的身上,使他们感觉到非常不安,客观上起到了负面的作用,最后事实证明这一决策的错误之后,代价是所有招募到的人员全部在两个月之内离开了。因此在这里强调的是:不是每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都适合你的公司,也不是任何时候你都需要找到这样的人用来取代或威胁你现有的员工。看清楚你的需求,找到适合你的那一个,不能犯类似的错误,否则将为"鸡肋"之类的事情发愁。

2.去那里招募

目前招募员工的渠道很多,我们通常采用的有几种:

1)报纸电视报纸电视是传统的媒体,不仅受众广,也是求职者主要的信息来源,因此到达率非常高,但是这种形式的弊端就是覆盖面广,你就必须面对大批蜂拥而至的求职者并且保持足够的耐心去挨个检验、填表、面试乃至到最后厌倦疲劳冒着失去千里马的危险把一大卷的应聘资料丢到碎纸机里去,或者选择做一个发疯的伯乐。当然,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找到大众性的应聘者并且需要数量可观的情况下报纸电视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供需见面会现在各个地方都有专业的人才市场,并且定期地进行供需见面,这种形式的好处是针对性强,还有就是可以由需求者与供给者直接见面,设置了第一道筛选的检验关口,提高了效率。但是这种形式显而易见的弊端就是你不得不面对许多求职若渴的人,而这些人往往是鱼龙混杂,而且一般情况是鱼比龙多!需要你有一双慧眼(最好是孙悟空的那一双)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到你未来的员工。另外的风险是你还必须看着手里拿着十几份个人简历的人在分发自己的材料,这种情况经常导致的是一种"马太效应",即多的越多,少的越少。好的单位能获得更多的选择权限,而差的单位就不可避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局面或者看上的人却被捷足先登的状况,也就无法怨天尤人了。双向选择,确实刺激。

3)网络招聘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来讲,从网上进行招聘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原因有二,一是能上网的人一般都有比较高的个人素质和技能,适应现今社会的潮流(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二是显示了招聘单位的实力和开阔的视野,能够采取网络招聘的单位往往在观念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企业,非常适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一般来讲命中率是很高的,而且在初期接触中可以采取电子邮件和电话通讯的方式,合则见,不合便BYEBYE,别无二话,用不着在面试不合适之后还要挖空心思寻找一些既不刺伤对方自尊又能明确表达否定的委婉之辞,实在轻松愉快。

4)朋友介绍这是最古老的一种猎头手段,但也是最有效的捷径。这里没有含情脉脉的试探,也不需要艰苦卓绝的磨合,你的目标就在那里,你所做的只是一次直截了当的谈判,对技能和人品的了解使你简单到一个词:待遇。但是切忌"水涨船高",在挖人的同时,自己的员工往往也面临着被挖的可能,在你给5000,我给6000的竞标下酝酿的往往是成本的飚升和老员工日益积累的不满,因此,挖人是一柄双刃剑,如何得心应手地使用是高手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的组织上,进行合理的组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目前人员流动性强,为保证一只稳定的员工队伍,适当进行一些阶梯性组合是非常必要的。那专业人员来说,优秀的专业人员个性普遍比较强,在管理上有很大难度,且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因此除了做好他们的稳定工作之外,还应在其他人员配备上下功夫。如配合一些专业水平稍差的人员进行配合,以达到培训学习的作用,还可招募一些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没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但是有较高的素质和提升空间,性能价格比特别好,作为公司自己培养的人才是非常划算的。以上这几种人员的组合基本上就能使整个队伍保持一种较高的水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稳定的发展

3.如何面试

然后呢?然后一般就是面试了。

面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何不错杀一个,也不漏网一人,是一个很难掌握的平衡技巧。有的人很善于夸夸其谈,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并不一定金玉其内,有的人讷于言止,也并不一定败絮其中。这里很关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般说来,参加面试的人往往会因为牵涉自己的命运或将来而紧张,因此不妨先稳定其情绪,问一些求职者肯定早已准备的问题或闲聊一些话题,比如姓名、毕业学校、学的专业等等,待到其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即可进入实质性的提问,这时的问题最好要出乎求职者的意外,且根据需要指定提问的节奏和内容,最好的方式是能找到求职者话语中的漏洞并用严谨的逻辑把求职者逼到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步,然后观察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着重要考察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性(知识面)、警觉性(反应)、服从性、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学习能力和人品。

4.最终决策

面试之后,面临的就是一个决策问题。综合获得的各种信息,基本上对参加面试的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进行筛选。在对参与者打分的同时,也要注意职位与求职者之间的匹配度,既不能让大马拉小车,又不能让小马拉大车。另外面试中的人品因素至关重要,这主要说的是求职者是否具备应有的职业人员素质,是否坦诚,是否肯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对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然这之后就是电话通知,无论是不是已经录取对方,都要给对方一个明确的答复,并且强调感谢对方积极参与并支持了本公司的招聘活动,这对树立公司的良好社会形象很有帮助。

二.培训

几乎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员工能得到培训,几乎所有的老板都认为培训是当务之急,然而究竟怎么对员工进行培训,采取什么样的培训最适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则不是每个老板都能够说得清楚的,其实培训远远不是把员工集中在培训教室里,象上学一样给他们讲课,然后考试,这种看法太浅薄了。

在现代企业里,培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无与伦比,有句流行的话叫做"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可略见一斑。

1.岗前培训

每一个新员工上岗之前都应该得到岗前培训,这关系到员工进入工作状态的快慢和对自己工作的真正理解以及对自我目标的设定。这种培训一般由人事主管和部门主管进行,除了对工作环境的介绍和同事间的介绍之外,最重要的是对企业文化的介绍,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目标,通俗地讲,就是告诉新员工我们公司是什么样的一个企业,我们的辉煌历史如何,我们在同业之间的地位如何,谁是我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我们想把公司带到什么地方去等等,告诉员工我们想做什么,这很重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员工会牢记这些并且通过对其他人(家人和朋友)的再描述强化这些,从而深入到意识深处,而且一朝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一个员工可能不会记得昨天在办公室里发生了什么,但他绝对不会忘记头一天上班公司主管对他说的话。

2.培训技巧

培训的目的是想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人员得到知识的补充和技能的提高,因此其主动性十分重要,对于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早已被培训专家所不齿,因为那样的效果甚微而且还会引发逆反心理。最好的培训往往是员工自发地要求进行培训,因此一定要对员工的培训请求十分重视,因为这是最好的培训时机,一旦员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不足并且亟待解决的时候培训往往是他们首先作出的反应,抓住他们的需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见得要选派出去参加固定的培训班,也不见得一定要请到什么专家来强迫大家一起坐下来听,主管对员工的每次谈话都可以被视作一种培训,老员工对新员工的帮助也是培训,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件事情上对员工的严格要求和把关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培训。可以说培训贯穿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连翻阅报纸,在互联网上冲浪都是不同形式的培训,在公司中必须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培训无处不在。

3.培训与学习

培训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拥有培训欲望的员工都是学习新知识的忠实爱好者,除了书本上的学习之外,新的资讯时代已经使太多的信息冲击人的头脑,包括菁华和垃圾,每个人未必都能理智地从中汲取营养,因此沟通变得十分重要,抽时间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说说新近发生的事情,是一种学习的好办法,每一个人都能从他人对事情和世界的理解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与自己不同的生活内容,也可能因此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几乎每一个好点子都是一些人有意无意聊天或者说进行思维碰撞而产生出来的,因此不要吝啬你的语言和想法,哪怕它很不成熟。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事件的不断完善则可被看作是对每个人最好的培训。

4.培训实施

当然最传统的培训还是专家传授,因为在每个领域内这些专家无论是站的高度还是解决问题的技巧极其深度都会比普通人要强很多,因此借助专家的力量当然是不可忽视的,培训实施后最重要的莫过于考核,这是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因此千万不要把这个环节流于形式。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专家教授的水平如何,这些都能在一次客观公正的考核中得到体现和验证,因此任何时候都应当注意培训是一个全过程,除非你不想有所作为,否则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考核。

5.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培训不能让参与者产生不快,不要因为占用了被培训人员个人时间或者因为糟糕的培训场地而导致被培训人员的不快,这些小事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因为相对被培训人员的受训欲望和培训的投入来讲,这实在是得不偿失,要注意其中的细节。你不能要求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很高的觉悟和积极性,你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为其提供一次好的机会,并且让你的参与者能够理解你(或者公司)为其作出的一切。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搞清楚你的员工是否需要培训。培训不是一个主观的活动,不是主管认为怎样就是怎样。培训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是有其局限性的,针对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培训措施。比如一些新员工急需的就是技能上的提高和公共知识的补充,但是对于老员工来讲,这些已经对他们构不成任何吸引,找到他们的问题,刺激他们的需求,才能有效地制订出合理的培训方案,有的放矢。

三.人事政策开发

1.员工手册

制订一本实事求是的员工手册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是企业所有政策的荟粹大成,也是员工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的依据。系统的员工手册编制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它能够适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具体说来,就是对本公司员工最关注的一些问题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解释。一般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最受关注的不外是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具体说来,员工往往对下面几个问题最为敏感。一是薪酬待遇,包括基础工资、发放形式、加薪办法等;二是福利待遇,包括各种保险的落实、加班规定和各种假期规定。所以对这两点投入最大的精力将其完善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劳资之间的纠纷,最大限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员工手册中另一重要部分是奖惩办法,只有公正划一的奖惩措施,才能保证员工能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以上这几点可以说是员工手册的基石。

此外在员工手册中还应多进行关注的焦点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绝对不是形同虚设,因为它签署之后就具备了相应的法律效力,因此对于其中的每一条款都应该认真对待。如果公司希望在其中体现一些避税等方面的问题则更应当慎重从事,与员工做好沟通工作,以确保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能够尽可能地约束双方的行为,保证稳固的合作关系。

2.政策贯彻实施

政策制订好以后,面临的就是一个实施问题。对于一个公司来讲,这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可采取进行局部培训、主管教授、总经理谈话等形式将其贯彻到每名员工。在其中,总经理谈话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议作为管理者来讲,总经理应该形成定期与员工交谈沟通的习惯,聆听员工的抱怨或者建议,定期掌握员工的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司相应政策进行调整。

在实施上,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公平对待。对于每个公司来讲,都有一些特殊员工,或者因为自恃专业能力强,或者自恃资历老不把公司的规则放在眼中,这些都是造成制度政策难以贯彻落实的最大障碍,往往也是公司运作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应该着重予以解决,以防止造成不良影响。只有把这些问题隐患消除,管理才能真正实施下去。

3.政策修订

政策不是永久性的,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修订完善,但是政策的修订一定要注意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什么特殊的人物,也不能因此而更改政策,只有客观公正的政策体系才能保证公司的良好运作,规则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完善,可以调整,但是不能更改,以保持政策的严肃性。这里牵涉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有时会碰到政策不能解决的区域,或者与政策相抵触,这时应该先着手解决问题,然后从政策的根源上寻找是不是有不合理之处,并加以修正。政策的修订一般在其制订后半年到一年之间进行一次大的修订,以后就进入相对的稳定期,不再作出大的调整了。根据经验,在这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足可以暴露原来政策中的一些漏洞与不足,以及员工对政策的评价和看法,适时地搜集并整理,对最后得到一份符合具体公司情况的政策会有很大帮助。

4.政策评估

政策的好坏是有具体标准的,因此对政策应当进行效果评估。评估的参与者应当是员工代表、管理层人员以及政策的制订、修订者。评估的原则当然是公正客观,但也应该注意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实事求是的原则。政策评估应该在政策进行修订完之后一段时间内进行,以确保其中的内容多为员工所体会。在评估中分量最重的当然应非员工莫属。因为员工的看法往往代表着一些倾向,甚至一种潮流,因此应当认真对待,谨慎处理。

四.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绩效管理无论是对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会带来同样多的益处,它能帮助经营者见空公司的前进方向,为明智的战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坚强的工作团队相互协作,也给每个员工提供对其绩效的期望标准,使其了解如何获得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资源和支持。另外还能鼓励公司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建立一个公平而富有激励作用的报酬和奖励制度

2.目标与管理

对于个体的绩效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将工作中的主要因素进行分解量化,对于一个员工来讲,可能牵涉到的因素有:工作主动性、工作能力、合作精神、工作业绩、职业道德操守、突出贡献及劳动纪律等,其中因每个公司看重的不同而对其分数有所区别,但总体说来,应该能够在这些分数衡量下可以基本上量化一个员工的绩效。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制定了这些因素标准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员工的个体绩效问题进行分析。这种分析的目的是要找出绩效不足的原因,是员工自身的问题还是体制问题,是否对员工的岗位设置不合理还是其他,包括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岗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