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教育论文

语文教育论文

时间:2022-12-29 05:3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教育论文

第1篇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第2篇

1蒙学教育思想中的精髓

1.1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鲁迅认为:“教育是要立人。”立人的事均无小事,万丈高楼平地起,对童蒙的教育就应从点滴做起,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家洛克认为:“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长久积累而成的。一旦养成就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好的习惯能够促进儿童的成长,是儿童取之不尽的财富,所以古代教育家十分注重童蒙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就分别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杂细事宜这五个部分对童蒙的生活起居,言谈举止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从生活细节着手,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1.2内容丰富的蒙学教材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有着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他们去发现探索,古代蒙学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向儿童展示着大千世界,扩展童蒙见识,培养他们的兴趣。除此之外,依照儿童的年龄特征,童蒙教材还引入大量贴近生活的故事,对儿童进行人文思想的熏陶。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五子登科”这些故事让童蒙在寓教于乐中学有所得。

2蒙学教育对现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历史的车辙不断向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回顾过去,吸取蒙学教育的养分能够更好地滋养小学语文教育的根基。在课程改革不断前进的浪潮中,各种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层出不穷,纷繁复杂,也给教师带来怎样才能教好语文的困惑,对于这个问题,崔峦先生曾说:“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怎样简单而又扎实的教语文呢?我想我们可以从蒙学教育精髓中得到一些启示。

2.1注重读与写的训练何为语文?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而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新生一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当为基本功训练,朗读与书写就是语文基本功中必不可少的两项。通过朗读能较快的将学生引入教材选文特定的语境中,在这个语境中去积累字词、感受语言、培养语感。特级名师于永正认为:“没有朗读或朗读不到位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味道的课堂,是没有灵性的课堂。要把孩子教聪明,就得好好朗读,朗读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朗读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具体的课文以及教学目标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科技性较强的选文,应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注重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切忌让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而对于人文性较强的选文,则应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对于理解力不足的小学生来说,对于课文中的人文精神、用字艺术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教师过多的分析会让他们感到云里雾里,蒙头转向。这样的教学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所以对于此类文章应提倡学生多读,教师进行范读,通过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范读还能揣摩教师的朗读技巧,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除了提倡朗读教学外,还应要求学生背诵。背诵是学习语文不得不下的苦功夫,教材中不乏优秀的选文,这些优秀的选文无论在语言还是内容上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对于这样的选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能帮助学生将优秀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小学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小学语文教育除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外,还应该注重书写训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使用的普及,下笔写字的机会逐渐减少,人们的书写水平也有所下降,有时还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音形义结合于一身,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能正确工整的书写祖国文字是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小学教师应遵循书写规律,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小学生进行书写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2培养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古代蒙学教育主张童蒙多读书,通过阅读扩展自己的视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有益的书籍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作者对语言文字的把握,思索问题的方式都值得学生学习,学好语文离不开大量的阅读。教师与其让学生在题海中把握语言的运用技巧,不如抽出部分时间,让学生阅读优秀的书籍,在语言实践中去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虽然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但是阅读习惯的培养仍然重要。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在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后,儿童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这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就能在愉悦的心情下形成良性的循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推荐他们阅读优秀的书籍,在需要的情况下予以指导。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有望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能让他终生受益。

2.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多元教材教材的内容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儿童,虽然儿童的注意品质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注意的稳定性不好。课堂上除了需要教师时常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外,教材的选文也很重要。过于艰深枯燥的内容不易引起儿童的注意,相比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的选文更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启蒙阶段的教育要注意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布卢姆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材选文与学生的学习动力关系密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随之发生着变革,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被应用于教育,为教育开拓了崭新的视野。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有着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的优点。

在传统的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设计多元教材,增进教材的趣味性和音乐性。多元化的教材能让学生在读准课文的同时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他们发现语言趣味性的一面,开阔视野,培养语文兴趣,为今后深入的了解语言文字的魅力提供可能。语言文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不容忽视。优秀的语文课堂不在于令人眼花缭乱的教学方式,而在于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语文能力,教学方式终究是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充满挑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在吸取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踏踏实实的走好课程改革之路。

作者:魏巍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3篇

主人管理是魏书生同志最常用,也是他最见长的一种管理策略。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高中语文教育论文魏书生主人管理的艺术”,敬请关注!!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魏书生主人管理的艺术

主人管理是魏书生同志最常用,也是他最见长的一种管理策略。他采用民主的方法,制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每当出台一项新的规章制度,或修改一项原来的规定,都要通过全校教职员工反复讨论,最后才能决定。一旦走下来,就不轻易改变,要通过一个阶段的运作后再来验证其是否合适。魏 书生常说的一句话是:“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 在这一管理策略中,大略要分如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主人身份。魏书生同志经常提醒自己,校长是全校师生的服务员,应该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于是他也经常强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全校师生才是学校真正的主人、让全校教师们都知道只有教师真正明确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事情才会好办,教师的事情才会办好。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教师们自己反复讨论后,定下来的;学校的一切重大事情都由教师们参与,教师策划,教师们亲身去做而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们怎能不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真正主人呢?

(二)竭尽主人的职责。人就是这样,一旦认识到自己的真正身份之后,而且是从内心里愿意充当的角色,他就一定能尽全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个学校的老师的工作任务非常明确。教务处、政教处、教改办工明确;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各负其责;学年组、学科组互相协调;班主任、科任教师相互配合。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内工作,在自己的工作的小田地里,自己是当之无愧的主人。每个人每学年、每学期都有自己的计划,每周、每天都按照自己的计划去操作。正所谓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人人都是主人公,个个努力办好自己的事儿。

(三)行使主人的权利。行使主人的权利是该校老师突出的一大特点。因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在自己管辖的田地里是有绝对权威的。比如,教改办主管业务学习,在业务学习期间,就是校长迟到或旷勤,也要同样扣分。教务处考查任课教师是否及时走进课堂上课,你就是党支部书记,上课铃声响后,你没有走进教室,也是同样扣分。就这样,该校的所有教师都是主人,都有管着他人的一 面,又都有被他人管着的一面,就这样形成了管理运行机制,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使这个整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主人管理是最积极、最主动、最有权威、最有说服力、最容易收到实效的一种管理艺术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高中语文教育论文魏书生主人管理的艺术”,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第4篇

1.1教育与社会的核心是一样的

教育对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融入到社会中,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服务做准备,这样也可以让自己的潜能得到开发以及发挥做准备;第二个方面是需要加强学生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有效的引导是学生成为有信念有理想的公民;第三个方面是需要加强对学生心里健康方面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第四方面是需要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以及人文审美的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教育。

1.2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不适合“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来讲,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纲领性文件,同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来讲,并不适合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进行。在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学生综合情况进行区分是当前情况下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学生工作以及教学工作最主要的目的都是对人才进行培养,只不过是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别而已。一般来讲,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学生工作的重点则是在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对于语文教育来讲,需要将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期,同时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以及审美意识引入到课堂上,要在坚持课堂教育为主阵地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来实施素质教育。这样才可以让语文课堂有内容、有形式、有目标,充分提高学生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具体来说,可以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社团为阵地,以文化为支撑,以职业为目标”的思路来广泛幵展素质教育。语文课堂应该是流动的的高职教育虽然都是培养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实用性专门人才,但是应有不同专业的区别。文秘专业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就不用用同样的一套标准来要求机械电工专业的学生。农林系、财贸系的学生更注重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更高,这在教师的语文课堂上应该有所体现有所侧重。

1.3高职语文教学可推行双向沟通的教学模式

高职语文教育不可僵化教学方式方法,可以采用比中学语文教育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的素质提升需要,间接适应社会用人单位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建立语文教育的立交桥,不单沟通专业学习,也要注意对学生人文素质、审美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全学生的优秀人格,让他们真正成长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用性技能人才。高职语文教育要改变目前不受重视的赠旭:境遇,就必须以“质量”和“特色”取胜。必须找出与一般大学语文教学不同的发展道路,以实用性、实践技能性和“就业导向”作为自身特色,对学生的情况必须了解透彻,以严格的专业训练,扎实的基础学习作为自身的质量保障,让语文课不再成为“故事会”。

1.4正能量的人文文化的功能

如果它能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就能够指导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够帮助学生产生集体主义激情,让学生对班集体、同学圈乃至延伸到企业、工厂等就业环境,能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新的集体有归属感;能激励学生从容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境,自我勉励自我调适,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2、丰富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包括人的审美感觉、情趣、经验、观点和理想等。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3、结语

第5篇

查字典为您提供“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列表”解决您在语文教育论文中的难题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列表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列表”,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频道。

第6篇

1982年8月21日,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只身来到距老枝江县城,今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西十五里的独柱山下的一所叫石门坎的小学报到,一位民办教师从家里提来两捆稻草,把我安排在一间十多平方的土屋里,然后对我说:“今天晚上,你就一个人住在学校里。”

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在一个地方过夜。我还清楚地记得,窗外的月光煞白煞白,猫头鹰不时发出“嗯——嗯”的叫声。我不敢想象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极度的失望。

学校有一位民办教师叫王朝旺,他家离校园只有300多米。一天,放学后无事,我到王老师家帮忙干农活。晚上,他留我在他家吃饭。我们喝了一点小酒,借着酒兴,王老师对我说:“我家有很多古书你看不看?”说着领我看了他家珍藏的一批古籍。主要有《纲鉴易知录》《史学提要》。除此还有《诗经》《易经》《礼记》《孝经》《论语》《孟子》等一批“十三经”的残本。

我非常兴奋,追问他古籍是哪里来的。王老师才向我介绍,他是清代著名清言小品《围炉夜话》的作者——王永彬的第六世孙,他的先祖王永彬、王宜山是前清著名文学家,隐逸教授。他现在住的地方原来叫桥西馆,宜山公在这里教了很多学生,写了很多书,最有名的就是《围炉夜话》。

我一下子惊呆了,一个先前不被看好的破败小学,竟是这样一个地方。从那以后,农忙时我帮他家干活,他则借书给我看,使我有机会读到一批十三经的残本。

我深深的爱上了那个地方,常常一个人攀上高高的独柱山上啸歌,一有时间就在山馆的故址旁走走,留下很多生命的痕迹。土屋一住就是四年,我几乎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在独柱山下过着与自然为契的隐读生活。早晚游山,夜里书读,四壁贴着自制的读书笔记,学王安石,出入观省。贴满,换一张,再换一张,就这样换了一屋又一屋。

1986年,我怀着不舍,离开了石门坎小学,但是在桥西山馆留下的厚重记忆,一刻也不曾忘记。在石门坎我立下了一个誓言:要用第一个十年,刻苦自学;用第二个十年研究教学;用第三个十年著书立说。更为难得的是由此引发了我长达30年的经典阅读。30年里,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非常低下,平日以菜蔬裹腹,自得其乐。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十三经”翻检了一遍,阅读了大量史志、笔记。

1990年,我调入枝城中学,来到那里,我把学校图书室存有的一千多本教学类杂志搬回寝室,用两年时间仔细研读了一遍。从各地语文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中,寻找语文教改的最佳途径。还有一年,我把办公桌搬到教室做学情实验,对学生进行全天候观察。

又经过七年的阅读、思考和教改探索,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1997年我才开始动笔写作。当年有两篇小文章发表。到了1998年则全面爆发,这一年我一口气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大型语文教学杂志上发表了8篇论文或教例。此时,我进入教育科研的最佳境界。常年订阅《文艺理论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一批前沿学术研究期刊,长期关注最前沿的学术研究领域,把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引入中语界,有《阅读的奥秘》《语感的奥秘》《写作的奥秘》《人本教育论》《阅读互动论》《生态课程论》等60多篇论文或教例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其中8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2篇收入索引。创立的互动性阅读被学界称为新时期阅读教学的五大创新模式之一。《中国石拱桥》课例入选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周成平教授主编的《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胡同文化》教学案例入选秦训刚先生主编的《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教师读本》,《漫话清高》课例入选巢宗祺教授总编的全国语文教师成长读本《一线考察:语文优质课例篇》。很多论文和教例被学界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1998年4月17日,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率人教社张定远、顾振彪、王本华等一批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在省市教研员陪同下亲访了我的学校。当刘国正先生一行看到枝城中学870多名学生编撰的《四代家史》,整编的枝城地区传说故事和满屋的手抄报、形形的读书笔记时非常高兴,当即挥毫写下:“滔滔不息,必成江河。”

2000年我调入省级示范高中宜都市第一中学。这一年,我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公开发表《语文教育人本论》,率先在国内提出语文人本教育的主张,2001年第1期《语文学习》又在青年教师名录栏目,以“语文教学的人本探索”为题,面向全国作专栏介绍。此后,我致力于语文人本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一般是夜晚想点子,白天在教学中试验,周末写成文章。

为了构建人本教育的理论体系,我把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带到我的思考中,常年沉醉在思想的世界里,形成一个个人本教育的美好创意,把它们放到语文教学中去运用,经过检验修正以后上升为理论。对此,秦训刚先生曾说,在湖北语文教育园地里,有一个“目光炯炯,雄心勃勃,朝朝暮暮,愚不可及”的人,朝耕夜作,如痴如醉,十年不识肉香。

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我又用六年时间,从初中到高中做了一轮实践。

此时,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乃至教师和学生的一次小小失误,都成为语文教学宝贵的资源,我把它们用诗词文赋等文学的形式反映出来,把现实的生活情境与诗词文本对照起来,既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又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案例。语文教育的天地变得异常广阔,学生的语文学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语文教学由此归于真实、平静、陶然、沉醉,趋近自然的境界。

第7篇

教学上,本人连续5年担任初三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兼任初三语文学科教研组长。能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科研的探索,不断汲取语文教育理论的营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任现职以来,连续五年担任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考语文平均分和优秀率连续多年均名列学校前茅,负责的初三语文教研组也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研组。

本人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年为分配来的新教师进行上岗前的教育培训,每学期为三年未达标的新教师作讲座、上示范课,热情指导他们开展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张建军多年来先后被评为江阴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年参加江阴市领导干部教学大比武,荣获二等奖;指导的青年教师余勇也已成为教学骨干,并且在宣传工作中成绩显著,撰写文章多次发表在《江阴日报》《江阴教育信息网》上。

教育上,本人自*年8月担任政教主任来,积极组织年级组长、班主任加强年级组、班集体建设,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热情教育,积极引导,严格管理”三者并举,学生行为规范低起点,严要求,勤检查,切实做到管理时间无空隙,管理空间无空缺,管理环节无空档,管理职责无空位,学校校风班风明显好转,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在本人积极组织下,学校有效开展了“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前来为学生或家长进行专题讲座,计有:“知心姐姐”杂志社作了《关注孩子心灵健康》、*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王翠华教授作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所徐新民教授作了《超级学习法讲座》等主题讲座。20*年,本人负责组织的第二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获省教育厅“优秀组织奖”,03年度、*年度学校获江阴市安全文明先进单位。20*年度,学校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学校”,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中小学读写大赛优秀组织奖”。精心组织每年一次的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学生屡屡获奖,为学校赢得较好荣誉。

在分管年级组管理中,本人充分依靠全体教师,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狠抓年级组建设,组内班风、学风积极规范、健康向上。近3年,有6个班级荣获*市、江阴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1位教师获江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组内被评为镇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占73.3%。所负责两届初三各四个班级,中考优秀率、平均分均超其他班级。

在教科研方面,本人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江阴市、*市、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年参加学校心理辅导员培训并评为“培训班优秀学员”。任现职以来,撰写论文5篇。论文《浅论班主任的心理保健与调适》在20*年*市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中学(中师、中专组)三等奖,《刺激?交流?运用》荣获20*年*市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论文《语文教学中自主心理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诚信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本人负责主持的《自主学习心理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通过了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的立项论证,《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研究》已获准为*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

对照今年中学高级教师评审条件,已全部符合,特提出申报。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课程标准 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67-01

“误尽苍生是语文”。这句曾经响彻教育界的“名言”曾让多少语文老师愤懑、扼腕、顿足、叹息。当因争论而激荡起的红潮在脸上一点点的淡了下去,一个个语文老师夹着课本,教参、教辅,开始不厌其烦的肢解那些经历漫漫历史长河而依旧美仑美奂的文学画卷,学生如接圣旨般虔诚的记录、背诵,然后依葫芦画瓢地再搬到试卷上时,我们就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语文教育到底在做什么?到底该怎么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课标对“语文课程”作了明确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定义突出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就是学生在这门课程里要学习的不只是“语言”和“文字”,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等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罗列的十条,2011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把这些目标解读为价值导向、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总体要求三大方面,目标充分体现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我们也曾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过,但从我们的语文教育现状来看呢,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情况到底如何,十大目标的达成率是多少呢?

不需要确切的数据,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必然了解于心。

当在电视,电影等媒体上看到“金发碧眼们”说着流利的普通话,写着漂亮的毛笔字,我们收回盯着荧屏的目光默想,你教的班的学生有几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用普通话与人流利的交流,问问你自己,语文老师,你写的毛笔字如何?你的普通话过了几级?

当看到你的学生递交给你的请假条格式不正确,几十个字中都有十几个错别字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想想,此时该惭愧的仅仅是学生吗?

当学校要求交个总结,安排写个论文,你都要抄袭、推诿,不知我们当如何教我们的学生写作。

一年中除了翻翻教材、教参、我们的老师读过几本教育论著、几本文学作品?不积累,不更新,不知当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培养他们相应的语文能力。

说到此处,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否有丁点“误”的感觉呢?

也许你会说,有什么办法,考试要求如此!

也许你会说,不仅我这样教,大家都这么教!

是啊,正如一首歌所唱的,“多年后,我就成了你”,“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我想鲁讯老大人,肯定不希望我们的语文老师如此来诠释他这句话。

当然,任何事物我们都应一分为二地来看,客观说,造成语文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把全部罪责都推到语文老师身上是有欠公允的,我们完全没责任说不过去,完全由我们负责任我们也承当不起。

俗话说得好,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我们无须在教育大体制、大环境的改变上夸夸其谈了,那就像天边的明月,是拿来酒饱饭足后抒发忧思的,我们要做的是低下头来,品眼前这杯教育的酒。

酒是不得不喝的,可否加点佐料呢?或者首先把自己升级成为优秀的调酒师?

说来说去,其它的诸如体制、变革都是空谈,落实到我们教学实施者身上,我们若想要改变目前之现状,我们语文老师当如何为?我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站在较高的层面上来看待我们的语文教育,要深刻地认识到语文对学生成长的长远影响,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不要因为应试而涸泽捕鱼。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因为繁复的抄写背诵而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转变教师角色定位,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人,让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责任心的真正体现。

第9篇

《中学课程资源》杂志是由中国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面向广大中小学教育、科技工作者的教育类国家级学术刊物。旨在推广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推动科教事业发展。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634,国内刊号:CN21-1526/G4。本刊为月刊,16K本,官网网站:zxkc.省略,邮箱: ,电话:024-81305007。

期刊收录: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期刊源、龙源数据期刊网收录期刊。

征稿对象:

全国教科研工作者、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科技与教育管理部、科研院所、科技教育人员、科教领域管理人员、各大院校的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及社会各界关心科教工作的人士。

稿件范围: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备课、课程、课评、课后辅导;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研究。学生学习方法、技巧研究;课程内外、学校内外教育延伸;教材、教法研究,课改实验探索;教学、教研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学生和学校管理,教育论文、成果交流等

主要栏目:

教育综合研究;语文教与学;数学教与学;英语教与学;政史地教与学;物化生教与学;音体美教与学

办刊宗旨:

《中学课程资源》杂志办刊宗旨深入研究、预测、报道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现状以及教育热点、焦点;广泛探讨、交流科教工作中的优点;多方位、多层次介绍科教的前沿性内容;有效传播我国科教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合理构建我国科研教育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和促进我国科教创新事业的发展。

社会点评:

《中学课程资源》杂志取得了国家级刊物中的领导地位;成为知识领域书刊的权威代表;本刊为科学教育工作贡献卓著!

征稿要求:

1、论文应具有较高的质量,学术观点有新意、有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引证的材料要准确,论证方法力求新颖,结构严谨,文字流畅。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不多于20个汉字。

3、电子稿件必须采用Word格式随邮件的附件发送,题目下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并须注明:摘要、关键词。

4、论文字数按每版2300字内,两版不超过4600字制作,依次类推。做到字迹清晰、工整,标点符号用法规范。要注意区分字母大、小写,不潦草。图表清晰、准确。上下角标标示要清楚、准确。

5、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

第10篇

阅读本质语感教学语言训练文思分析

一、存在问题

据抽样调查显示,一直以来,高考现代文得分率都是处于最低线上,让人不得不要追问:我们的现代文教学到底是怎么搞的?稍加探究即可发现以下问题:教师、学生轻视现代文,干脆不教学。学校教师放弃现代文教学,主要是因为高考不会考到那些课文;教师教学不得法。当前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很流行的一种弊端就是,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和领悟。这种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的做法,可谓是舍本逐末,自然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出路:尊重阅读本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语感教学

从语言工具论来看,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人的语感能力,使之“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其中的“理解”是语感问题,“运用”也是语感问题。

(1)诵读语段,增强语感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就是诵读。重视诵读,原来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教学长期陷入误区的突出表现就是——不读书!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同样,好文章不读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诵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便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训练。这种训练与那种单项分解知识点的训练不同,前者是动态的、活的训练,后者是静态的、死的训练。因此,精彩的语段必须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唤起情感,在诵读中体味语言运用之妙,也只有在诵读中才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

当然培养语感,学生还必须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读、背诵。理解是前提,重复是关键。对语言的理解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分析、比较、揣摩等。但是,理解了,懂得了,还不是学习语言的终结,恰恰是学习语言的开始。因为理解了,并不等于化为己有,成为语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重复,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才会在头脑中固定下来,才会在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才会出现技能化、自动化,于是语感才会形成。没有重复,也就没有语感。

(2)揣摩文段,体味语言

揣摩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是获得语感的一个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一些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揣摩,来感知其特殊的语境含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这么一句: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句中“寂寞”一词,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心情,而形容“路”,似乎用词欠当。但我们结合语境分析,就会发现用词之妙了。从客观方面来说,夏夜的荷塘并非“寂静”无声,作者在下文就描写了声音;从主观方面看,作者说不满当时的现实,又幻想超脱现实,于是便感到了“寂寞”。这样,主客观因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选用“寂寞”的语境。

2.语言训练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应以语言训练为主”,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含义:语文课姓“语”,语文课堂应以学习语言为主;语文课应以“训练”为主。语文课可“讲”的东西很多,在各科教学中,语文恐怕是最有“讲头”的一门学科。但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1)学生阅读品悟

课堂给出学生阅读品悟的空间。反思我们的有语文教学,我们老师总是慷慨得无以复加,总想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传递给学生。所以我们总是不停地讲。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在我们的知识宝库中,有多少知识和情感是我们老师填入我们的大脑?语文课本中和试卷上的文章每一章都是鲜活的:那是字里行间闪烁的人生智慧,是一种“大文化”,是潜藏在语言背后更鲜活的宝物。

(2)学生尝试表达

学生在阅读一定时间后,当堂动手进行语言操练,这就是尝试表达。我们经常也看到一些学生喜欢自己搞一些摘抄,但不见得这样就能做好文段分析题,为什么呢?这里欠缺一个“尝试表达”的训练阶段。所谓“尝试表达”是让学生学会把自己对读到的某个语段的感觉尝试着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可以是口头的,包括针对课本语段的品味,也可以是笔头的,且尽可能多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写,可以适当印发一些小语段的资料,对学生“尝试表达”的“作品”进行择优评比。

①传达给学生一个理念

一定要以“我”的眼光谈出“我”对某语段的感觉,这才是学生走向“现代文阅读”的要旨。

②让学生在训练中获得表达的快乐,提高兴趣

多鼓励学生的即性发挥,让学生在一个没有人动辄叫停、指手画脚的环境氛围中获得一种自得其乐的写作。这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源泉。

③引导阅读,提高品位

可以提供以下两类文章供学生阅读:文艺性社科类文章:这类文章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理性上的认识,教会他们学会更广阔、更深入、更理智地去看待文本。比如《生活的诗意》《艺术的品格》《外来文化与中国语言学的发展》等。对古今名家名作的纯正的赏析类文章:这类作品可以让学生透过大家的视角去看名作,感受那些专业术语下的理性分析,找寻自己与这些赏析文之间的差距,揣摩一种更典雅、更稳重、更有说服力的赏析思维。如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等。

3.文思的分析

文思是“行文思路”的简称。行文思路是作者或者反映生活,或者阐述看法所走的路子。阅读文章必须能理出作者思维发展的过程。只有理清思维发展的过程,才能理解文章的全貌,准确领会文章达意的真实本质。

现代文阅读教学必须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如教学《想北平》,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呢?首先表明自己想写北平,可城大事繁难以尽述,尽管如此,自己深爱北平、思念北平,“想说而说不出”,但还是要说;接着从不同的层面或者说侧面记述北平,表现北平城凸现自然、动中有静、物产丰富等等特点;最后说到深处、细处,更勾起了自己的无限眷恋,直白地表达自己“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从这一简要的梳理可以看出,作品的思路和结构并不复杂。

三、结语

如此思路分析,会逐步提高学生言语的条理性,增强表达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分析文思必须和文体特征结合,记叙文应着重研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议论文应着重研究论证过程,说明文应着重研究说明顺序,这是文思在不同文件中体现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荣文军.加强技术性指导,提高现代文阅读得分几率——突破高考现代文阅读困境的再探索.2009.

[2]吕叔湘论语文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育德

一直以来,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讨和加强中学生的道德,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思想道德的研究似乎还显得较为薄弱。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一般是学业后进者,这里聚集了大量问题学生,所以,中职生的道德现状更应引起大家的担忧和重视。

中职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课堂,依托课本,借助现代教育手段,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着手,加强情感投入,从而起到陶冶灵魂、磨炼思想、完善人格的效果。在这里,笔者想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实际,谈谈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发挥它的育德功能。

一、加强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美育德

审美能力的高低制约着人整体素质的高低,自然也关系到学生品德的好坏。教育学认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城,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手段”。而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说: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这是“国文教学悬着明晰的目标”之一。学生只有认识到什么是美,才能更好地抵制丑。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以美育德、以美育人,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沉浸郁,含英咀华,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完美的人格。

通过《荷塘月色》(苏教版,以下皆同)《富春江上》《黄山记》等文章的欣赏,学生可以认识自然之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通过《边城》《受戒》等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人性之美,认识到人性中的真善美,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另外,《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伟大而高尚的灵魂;《〈论语〉七则》让学生体会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仁”学;《鱼我所欲也》教会学生舍生取义的精神;《送东阳马生序》教导学生要勤于学习,乐于学习,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赤壁赋》《滕王阁序》引导学生树立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屈原列传》赞美了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梦游天姥吟留别》则让学生感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格尊严。这些都是蕴涵在课文里的美的东西,语文老师应注意将它们挖掘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去体味,去欣赏,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

二、加强爱心教育,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以情明理

部分中职生之所以出现道德的坍塌和人格的裂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爱。中等职业学校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爱心去抚慰学生的心灵。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欲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所以道德教育,攻心为上。语文学科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语文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容易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基础,因而应该自觉担负起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死板说教,简单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中职语文老师完全可以借助课文所营造的特定氛围,灌注适当的情感,加以道德教育,拨动学生颤动的心灵琴弦,使之更好地接受自己所要灌输的道理,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例如,在讲授《荷花淀》一文时,老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篇小说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在孙犁的笔下,我们找不到战争留下的痕迹,这儿有明朗的夜月、凉爽的清风、银白的湖水、薄薄透明的雾、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花……一切景物都是那么清新、舒展、美丽。当学生沉浸在这淡雅疏朗、诗画般的意境中时,老师可以做这样的提问:“家乡是如此的和平而美丽,我们能不能容忍侵略者对她进行蹂躏?”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人民的热情,很自然地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适当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育德功能

适当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亦能起到良好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完全可以借助集成图片、音频、视频等多重元素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比如,在对第四册剧本欣赏单元进行讲授时,我让学生欣赏一系列与课文相关的影视片。在看电影《》时,学生完全被鞠躬尽死瘁、而后已的精神和完美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当看到总理临终嘱咐这一段时,很多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另外,电视片《壮丽的三峡》可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丰富的讲解词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电影《城南旧事》则通过英子明亮而纯真的眼睛让学生感受人性中的真诚、善良。这样,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得到了升华。如果只是就文论文这样简单的课堂讲授,绝对不会产生如此好的效果。所以,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很好地增强语文教学中的育德效果。

四、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绝大多数中职生毕业后将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由于人生阅历的欠缺和认知能力的不足,他们对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走上岗位后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并不是很清楚,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根据这一情况,职业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对学生和社会都有裨益。比如,在讲授《敬业和乐业》一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悟梁启超所阐明的“敬业”与“乐业”的职业精神。语文老师还应结合时代精神,阐释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敬业”和“乐业”的时代意义,教育学生参加工作后做到“乐业、勤业、精业”。同时,还可结合第一册第二单元《青少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引导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的深邃思想,教育学生树立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奉献自己,报答社会,从而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回报社会”的职业观。

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互为渗透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老师应将这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中职生在盎然的兴味中得到美与道德的陶冶,促使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古诗文所属的古代汉语语言系统,与学生熟悉的现代汉语语言系统有着一定的距离,这在客观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在语文考试中,对古诗文的考察主要存在于翻译、默写等客观题中,对文章主题思想考察的主观题则相对较少。另外,高中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很难提起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古诗文的教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翻译和背诵阶段,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使学生不再对古诗文敬而远之,进而引起学生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率。

二、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杜威:教育即生活

杜威指出,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校园不应是世外桃源而应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杜威所要做的就是要使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从而使教育既符合儿童需要也合乎社会需要。

(二)张孝纯:大语文教育

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的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培养。这一理念也成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

(三)李镇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特级教师李镇西先生指出,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这里的“生活”二字,不单指语文教学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语文,还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等方面相互融合。

三、古诗文的生活化教学

(一)将历史知识融入古诗文的讲解中,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自古以来,语文与历史就被结合在一起,文学中包含着历史,历史中显示着文学。而对于古诗文来讲,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则更加丰富。因此,在对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打破学科界限,坚持文史一家的原则。而历史事件往往具有直观、鲜明的特点,能够更容易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过秦论》的教学中,由于选文篇幅较长,学生在学习初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教师则可以从介绍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入手,进而介绍西汉初年的相关历史事件和典故,例如七国之乱、文景之治、金屋藏娇等,同时也可用白话文帮助学生了解秦朝发展历史,进而引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将流行歌曲、影视剧台词等元素与古诗文教学相融合

热播电视剧《还珠格格》的经典台词: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就出自汉乐府民歌《上邪》。再如,学生所熟知的流行歌曲《寂寞沙洲冷》正是取材于坡的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将流行歌曲(学生熟知的事物)与古诗文(学生陌生的事物)相联系,不仅激发了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易于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诗词意境。

(三)将古诗文的教学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相联系

高中生主要写作的题材是议论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古诗文按相关主题进行归类,这样从学生熟悉的资源中选取写作素材,既便于学生掌握又可以为学生的习作增加文采。例如,写以“积累”为主题的文章,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劝学》中的论述,而“积累”的主题又可与“坚持”等主题相融会贯通。写与“面对困难”相关的主题,就可以引用坡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内容,相关的还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守,在《沁园春・雪》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朝气蓬勃等。这些都是取材于教材中最直观、学生最易掌握的素材。

我们提倡古诗文的教学化并不是说要忽视对文言词汇知识、语法知识的教学,更不能忽视对学生背诵方面的训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学生明白了文章大意,熟读成诵后,其中的思想内涵或许学生自己就能明白几分了。当然,古诗文的教学探索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研究者和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