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3 08:13: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然课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自然科学;教学;植物;自然课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198-02
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种种秘密。于是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自然课是培养学生能力、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在小学自然教学中,不能只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应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参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 深入调查,摸清本地自然教学条件
活用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创新。小学自然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等思想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每期一册,其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物体(水、空气、金属、土壤、岩石、宇宙、动植物等),学习生理卫生、力学、声学、光学(热)、能源等知识。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根据每课时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缺乏相关知识的联系。而自然知识在各册中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活用教材相当重要。
二 联系实际,探索自然教学改革出路
1.问题的提出。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宝贵的素质。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同志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作为我们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就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责任来。小学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而自然学科,更是学生大显身手,进行实践和发挥创造才能的一个大舞台。
2.观念的转变。要培养学生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方法。鉴于目前学校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必须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教师从陈旧的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转变到“教育是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植和创新能力的挖掘”中来。因此,我们组织了组内教师认真学习同志有关创新教育的讲话及创新教育基本理论,使教师认识到创新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组内教师在校内首先学习了多媒体技术,踊跃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学习,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方法。
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用自制的教具,虽然经常 出现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得到更多的东西。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 、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 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为此,我们发动师生自力更生,从以下几方面对自然教学材料进行了改革。
(1)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 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 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 替代蚕学习“养蚕”等。有些教学内容必须用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才能比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在课堂上能给学生形象生动 的感知,我们自制了大量的教具。如三球仪、简易照像机、飞机升力演示器、热胀冷缩演示器等。这些教具用 于课堂,解决了教学中一些难点问题。对于实验所需的一些常规设备,如水槽、烧杯等,则一般用生活器具来 代替。如水槽用脸盆代替,烧杯用茶杯代替,鱼缸用大罐头瓶代替,滤纸用毛边纸代替。对于那些少见的自然 物则选取本地的性质相似的同类物来替代。
(2)选择典型环境进行现场教学。设法把大自然“搬上”课堂。有些自然教师,往往要到上自然课时,才带着准备好的教具、材料走进教室,上完课就又带着教具、材料离开了。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就不能进行观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我们开辟了“自然角”把大自然“搬上”课堂,供学生观察学习。
(3)利用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人类只有不断创造,社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为人类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小学自然教材中蕴含着大量中外科学家发明创造故事的素材,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诱发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志向。
三 教改实践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1.根据实际,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搞好自然教学。对于自然教学来说,学校可供利用的优势是绝对的,面临的劣势是相对的,只要我们遵循自然学科的特点,根据本地自然条件的实际,扬长补短,真正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真刀真枪搞科学”,自然教学是大有作为的。
2.因地制宜开展自然课外研究活动是提高农村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 结合自然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放手让他们去采集、种植、饲养、考察、实验,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社会,受到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提高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小学自然课是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在自然教学中重视观察与实验,不仅是学好自然课的需要,而且能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其它各门科学知识做心理准备。
一、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观察。
自然课的内容都是来自自然界形形的各种事物或现象。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认识事物,是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第一阶段。如教《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把学生带到花园或郊外,让他们认真观察,仔细辨别,从花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它们的气味等各种特征中得到直观而又明确的认识,为他们将来在生物课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自然课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课的知识面很广,包含理化、生物、天文等知识,因此需要借助幻灯、投影、录像等电教手段,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去帮助他们认识事物。如讲《血液循环》一课,通过看幻灯片使学生明白心脏作用这一难点问题。原来心脏像个水泵,不停地收缩和舒展,将血液压出去又吸过来,使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活动。
三、提出要求,明确实验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路是按老师教学活动进行的,因此老师安排的观察、实验及步骤都要让学生清楚。如教《怎样认识物体岩石》,首先明确观察和实验的目的:1.各种岩石的颜色、光泽、透明度怎样?2.岩石的构造。3.遇盐酸有什么反应?4.用指甲或小刀刻一刻岩石观察有什么现象?观察和实验使学生对各种岩石的外部特征和内在性质都有了大致的认识,教师再加以强调、讲解,这样不但可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有利于煅炼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小学自然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学科学及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国家、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达到着一目的,我们必须把学生从只向书本求知识转变为主要向活生生的自然界求知识,即是加强室外自然可的教学。
一、室外的观察教学是自然课教学的方法之一。
教训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不但要细心观察教师在课堂的每一个实验,而且会认真观察实物。观察实物既经济又实惠,又直观具体、有趣,更能够提高观察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小学自然第九册第十二、十三、十四课时,本人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根的生长情况及作用。其次是玉米的二层根,起到加固植物的作用,对防止倒伏起一定的作用。通过以上的观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看书本的插图更能反映出植物的本质特征,更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外自然课的教学是补充教学实验材料不足的最好的方法。
实验是学生获取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有些实验由于实验教材不足,在自然实验室是无法完成的。为了学生能更好地上好实验课,获取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我利用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室外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教学客观真实、具体、效果明显。如在教学自然课第七册第2课时,组织学生到附近鱼塘养殖场了解“四大家鱼”的养殖情况,认识鱼类的外型共同特征。学生不但看到塘鱼的生活习性,而且还亲自触摸活生生的鱼,比看图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鱼的外型特征及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等特征。
三、然课室外教学是培养学生学自然的兴趣的有效方法。
自然课室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不但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除了上好室内每一节外,还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室外实践活动。把室内和室外的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深化,甚至升华所学的技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老教学四年级第七册自然第一课《制作昆虫标本》时,首先在课堂内认真讲授制作标本的方法,同学们一听到到室外捕捉昆虫,个个都跃跃欲试,情绪非常高涨,认真做好笔记,制作好三角纸包,随时准备出发。第二课出发捕捉昆虫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的教育,然后让同学们自由地捕捉昆虫。虽然他们有的手脚都被划伤了,但仍然勇敢地捕捉,直到捉到为止。回到课室后顾不得伤痛就忙于制作标本,没有一个人怕辛苦或怕麻烦,都非常开心。就连平时不守纪律的差生也表现得非常好。
四、室外自然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优良品质的最好途径。
自然课不但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自然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利用到室外参观、考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懂得了事物是相互联系运动变化的。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开发和利用大自然会造福人类;危害和毁坏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们造成灾害。如盲目砍伐,会造成水土流失;水资源的污染,造成水资源贫乏等。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自然第七册第十课水的资源一课中,我带领学生到河口木棉路口的旧硫酸厂考察,发现那里的硫酸废水经过的地方寸草不生。联想到当年该厂的废水对附近农作物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我还布置进行课外考察,了解当地水资源污染的情况,在考察过程中,要注意各种安全,并防止人为地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并自觉维护水资源清洁,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总之,室外自然的好坏,直接影响自然课的质量。我们要立足于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爱好和本地实际情况,上好每一节的室外自然课。它不仅使学生巩固和扩展了他们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激发起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一、观察课
观察课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描述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获取丰富、具体的自然知识,达到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目的。小学自然教材中,低年级的《看一看》、《你怎么知道》、《各种各样的叶》、《蜗牛》、《金鱼》、《天气》和中年级的《怎样认识物体--水》、《植物的叶》、《植物的茎》、《太阳和影子》、《青蛙和蟾蜍》等都属于观察课。论文百事通
复式班的观察课教学,一般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动:明确观察目的,提示观察方法和观察重点。教学开始由教师告诉学生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然后出示小黑板说明观察的步骤和方法并指明观察重点。如上九义教材第四册《蜗牛》一课时,观察方法应是:①观察蜗牛身体上长着什么?②仔细地看蜗牛各部分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观察重点)③用手摸一摸蜗牛各部分有什么感觉?④蜗牛怎样爬?⑤蜗牛吃什么?(用菜叶、树叶、食物等分别试一试。)
(二)静:学生分组或个人独立观察。这一步骤要给学生比较长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和板书的要求认真地进行观察。
(三)动:1.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详细、具体地描述出来,交流观察印象。2.教师小结。突出重点,系统小结,讲解通过观察应该明确的问题。3.布置作业,提出进一步观察的问题或自学要求。
(四)静:自动作业,把观察后的结论抄写在作业本或观察记录本上。
二、实验课
实验课是以简单科学实验为主的自然课,它一般是先通过师生的实验,反复再现某种现象,同时进行观察,从中发现问题,引起讨论和研究,然后概括结论,最后又用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在亲自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在小学低年级自然教材中《磁铁游戏》、《沉和浮》、《影子》、《镜子》等和中年级自然教材中《怎样认识物体--空气》、《热胀冷缩》、《物体的运动》、《人的消化》、《磁铁》等课,都属于实验课型。
复式班自然实验课的教学,一般有这样几个环节。
(一)动:明确实验目的,讲解演示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开始实验前,教师应详细告诉学生本堂课要做什么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尤其要交待清楚是观察某种现象,还是验证某种假设。
如在教学九义教材第二册《沉和浮》一课实验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实验时要把各种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放一个,观察一个,记录一个,不能把一堆东西一下子全放入水中。
(二)静:学生分组实验。
(三)动: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用讨论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3.教师小结,讲解通过实验应该明确什么问题,肯定学生实验的成果或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
三、技能训练课
技能训练课是让学生在课内外实践活动中亲自动手,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各种技能的一种课型。在小学自然教材中,属于技能训练课型的有:《种大蒜》、《种花》、《叶画》、《各种各样的种子》、《制作叶的标本》、《种向日葵》、《养蚕》等课。
在小学阶段,技能训练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栽培、饲养、制作等技能。在复式班可把低、中年级相近的教学内容统一组合在一节中采用合--分--合的结构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以高带低的作用。如低年级《叶画》和中年级《制作叶的标本》这两课就可以安排在同一节课,其教学程序可以这样安排:
(一)合动(4分钟):教师展示做好的叶的标本和叶画,激发学习兴趣并提示中年级学生注意制作标本的程序。
(二)分(15分钟+15分钟):低年级先“动”后“静”。“动”时教师示范拼叶画的方法和要求,“静”时让学生用采集来的叶拼摆叶画并用胶水贴在纸上。
中年级:先“静”后“动”。“静”时学生用压制好的叶按要求制作标本。“动”时教师予以检查和指导。
(三)合动(10分钟):各年级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评价作品;教师总结,并选出优秀作品给予鼓励。
这类课型还可以和另一个年级的语文或数学课搭配,利用学生有较长实际操作的自动作业时间,去突破另一个年级的教学重点。
四、科学考察课
考察是人们为着一定的目的,到自然界中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科学考察课就是以此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课型。其基本教学模式是:现场考察--取样分析--共同研究--作出结论。小学自然教材中,《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纯净的》、《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怎样认识物体--土壤》、《水?土?植物?人》、《空气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的保护和改良》等课都属于这类课型。新晨
这类课型的教学因需到室外考察取样,在复式班较好的做法之一,就是把各年级有关的教学内容统一在一起进行,也可结合春游、秋游或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上考察课,应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一)做好考察前准备。使学生明确考察目的,向学生传授考察的方法,提出考察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二)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考察,认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进行考察,使他们通过考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学到实地考察的本领。
从小学自然的性质和内容来看,自然学科研究的是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实体。它的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其研究对象与小学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有显著的区别。因此这就决定了自然课的“教”与“学”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方法。
近几年,我们曾对市区和乡镇几十所小学进行过调查,听过几十位自然教师的课。从整个小学自然教学的状况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自然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但自然教学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小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一是无专职教师。把自然列为“副”课,认为可有可无。让教语文或教数学的教师兼教自然。由于长期无专职自然教师,造成自然教学水平不高。二是无观察实验。由于教师忙于“主”课教学,便无心也无精力研究自然的教法与改革,甚至不进行观察实验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与操作。三是无正确教法。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意能力的培养,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死记硬背答案,“教”的枯燥无味,“学”的毫无兴趣。四是无良好效果。由于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用科学的能力,也就不能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虽然靠死记硬背也会得到高分,但这样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则是收效甚微。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未来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就必须以一流的基础教育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这种教育必须是以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教育。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技术产品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民族素质的竞争。小学自然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提高小学自然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科技人才幼苗,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自然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小学自然的“教”与“学”。
搞好自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和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只有在吃透大纲精神和了解教材编写依据及意图的前提下,仔细分析钻研教材,才能准确把握知识点及重点和难点,自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品质。其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强烈地求知欲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和主要标志。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怎样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好学”。自然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趣味性,它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只要教师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正确引导和启发,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强烈地求知欲。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途径。不进行观察和实验,就不能完成自然课的教学任务。现在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对学生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学生与外国的学生相比较一个突出的弱点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差,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自然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参加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不但要学到科学知识,而且应亲自参与和感受其经历过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自然教学中不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和教具,另一原因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会进行必要的观察实验及操作。为此,我们市教委下大力气在全市各小学进行了教学仪器设备的检查和配套工作,并由我们进修学校负责分期举办全市小学自然实验教师培训班,对小学自然教师及实验员进行了系统地培训和考核。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对我市小学自然的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促进和提高。
教给学生学法不同学科,由于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的对象不同,就导致了教学各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自然课研究的对象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所以它面广而生动有趣。内容虽广,但深度较浅。由于这一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便决定了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直接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具体的自然事物而不是书本。课本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教学内容,帮助和启迪儿童更好的认识自然事物。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据不同课型和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法。使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各种能力只有在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到充分地训练和发展。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才能,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教给他们感知、认识、研究自然事物的具体方法和搞科学的过程、程序和途径。让他们学会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这样才能够使他们逐步地学会独立地进行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矗
教育目前,影响自然教学质量的另一原因是自然课考试的方式和方法。虽然我们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已强调了好多年。但一些地方具体实施的却并不怎么好。就自然课的考查和考试而言,由于现在大都实行笔试和百分制,才导致了一些学校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而不重视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不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照样考高分,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改革自然课的考查和考试方法。要根据自然课的特点,把实际的基本技能及实践操作与笔试相结合,既考书本知识,又考操作技能。而这一问题的实施应由各地教学主管部门进行有效的调控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自然的“教”与“学”,把教学质量真正搞上去。
21世纪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科技应用与发展言传身教的一部分。小学自然课内容广泛,其中,有知识的获取部分,也有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训。如何在自然课上有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是当前教师们感受最多的地方。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只是辅助教学。因此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其自觉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实践是自然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多个画面,激发学习的兴趣
孩子们天性好奇,对好玩的、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于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展示多个有趣的画面,再配有声音,音像结合。这不仅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变有意学习为无意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如教第五册《哺乳动物》一课教学时,我利用电脑软件,向学生展示出许多动物的画面,有狮子、老虎、猫、牛、羊等多种动物的图片及哺乳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生活、实际中去回忆,用找“共同特征”的方法发现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从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最有吸引力的是“判断下列动物哪些是哺乳动物”这一练习,当判断正确时,会有一个小娃娃笑着给你打“√”;如判断错误小娃娃就愁着脸,给你打“×”。此时学生兴趣很浓,脸上洋溢着喜悦。
除用生动、有趣的画面调动情绪外还可以创设情景。如讲列:《人的呼吸器官》、《人的消化器官》时,一上课,我便出示了人体器官图,面对画面多数同学感到好奇,并触摸自己身体的相关部位,这样的开课好比一个引子,迅速地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件事物的研究中去,创设了一个学习人体知识的氛围。
教学中除使用现成的资料外,还可以自己设计制作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软件,我们用电脑中的powerpint设计制作幻灯片,在画库中自行组合,适当配音,也可以设计板书、习题、图文并茂,给课堂增添一点色彩和童趣。
二、播放资料,扩展知识面
小学自然知识面广,有深度,作为老师要把握知识的度,既不能危言耸听,让孩子们感到有难度,又要确确实实让大家学有所获,十二册《凸透镜》一课,教学重、难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些都是学生通过实验自己获取的知识,凸透镜的应用方面,学生受生活空间的制约,不甚了解,此时,我播放了录像资料,对凸透镜在每种仪器中的位置,功能有了清楚的了解,增加了知识的存储量。
课堂上时间、空间有限,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探究都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个别的,抓紧课堂的有限空间,适当播放一些相关的资料,具有抛砖引到的功效。如第十册《弹力》一课,教学时,我播放了汽车减振,鼠夹等动画片,最后又组织大家讨论想法。同学们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设想,表示要用弹力的性质自制一件玩具或工具。
播放录像片断,只适合一些简介性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虽不是教学的重点,却有启迪思维,开阔视野,进行思想教育的功能。如第十册《反冲》一课,学生对诸葛亮发明的“火龙出水”,知之甚少,课本中也只是一个简单的画面,于是我就从电脑中调查录像片断,里面有“火龙的头、身、尾、喷火”的过程,火龙应用的地点,在接近目标时又是如何吐火的,以及它的攻击性,当看到这时,孩子们对古人的聪明才智更为钦佩,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最后又通过介绍我国火箭的发展及发射火箭时的壮观场面,大家顿时对祖国的日益强大而骄傲,此时老师再结合实际鼓励大家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显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收效。
各门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自然知识丰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能吸引孩子,帮助学习,又能省时、省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它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能代替自然课中的实验探究、观察、推理、讨论,它只是一个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还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践中学习新知,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学校主要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专业技术方面:
(1)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承担学校安排的自然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3)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4)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我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锻炼的能力。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辅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6)实验中要加强安全观念,学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不受损害。
2、具体措施:
(1)本学期里阅读两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写好读后感。
(2)研究一项课题《自然课长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写好中途报告。
(3)针对课题研究,上一门自然科学拓展性课程。
(4)本学期12周左右上一节片级公开课,开展与本学科教师的手拉手活动,要有实效,积极进行研讨及反思,共同进步。
(5)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6)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制定评价表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7)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8)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9)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预期目标:
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主要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专业技术方面:
(1)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承担学校安排的自然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3)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4)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我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锻炼的能力。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辅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6)实验中要加强安全观念,学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不受损害。
2、具体措施:
(1)本学期里阅读两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写好读后感。
(2)研究一项课题《自然课长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写好中途报告。
(3)针对课题研究,上一门自然科学拓展性课程。
(4)本学期12周左右上一节片级公开课,开展与本学科教师的手拉手活动,要有实效,积极进行研讨及反思,共同进步。
(5)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6)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制定评价表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7)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8)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9)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示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预期目标:
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学校主要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 专业技术方面:
(1) 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承担学校安排的自然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3)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4)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我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锻炼的能力。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辅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6)实验中要加强安全观念,学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不受损害。
2、 具体措施:
(1) 本学期里阅读两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写好读后感。
(2) 研究一项课题《自然课长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写好中途报告。
(3) 针对课题研究,上一门自然科学拓展性课程。
(4) 本学期12周左右上一节片级公开课,开展与本学科教师的手拉手活动,要有实效,积极进行研讨及反思,共同进步。
(5)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6)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制定评价表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7)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8)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9)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0)继续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学习,修完本科学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及修养。
一、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正确认识失败
在读第八章“火箭人”中,雷夫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一群来自某所充满活力的特许学校的教师到第56号教室进行一日访问。他们很棒,精力充沛、聪明开朗,而且非常关心学生。不过,我注意到他们的教学暗藏着一个很关键的错误――为了让孩子们有好的感受,从不让学生答出错误答案或出什么差错。
那星期我们班刚好在做火箭。学生分组进行组装,其中一组虽然做得很认真,但弄错了飞弹部分的装置。来访问中的老师当中有几个频频朝那一组走去,为孩子们示范正确的组装方法。有好几次我都必须以有礼但坚定的口吻要求访客让孩子们自己摸索。
雷夫老师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段话:“‘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正是他的这句话,引发了我心灵很大的触动。
二、为人师的自我认知
我不仅肩负着班级的班主任工作,还担任班级的综合实践课。在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会安排孩子们上劳技实践课和课外实践课。每次的劳技实践课,我都是一成不变的进行讲解、观察、制作、指导等环节进行教学,特别是孩子们在进行手工制作时,我是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很少给孩子们观察思考的空间。当孩子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我是马上进行讲解指导,总觉得孩子们在课堂上制作的手工成品越多越说明我这节课上的成功。
记得上学期的一次区局视导时,抽到了我的一节劳技课。记得当时上的是一节“礼品盒”的课。在我讲解完后,孩子们在制作礼品盒时,我是不停地在教室里转圈指导,生怕孩子们不会制作,很少给孩子们自己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后面还坐着局里的领导,所以我是兴致盎然的一一为孩子们解决问题,耐心地教给他们该怎么剪、怎么粘等。临近下课时,孩子们做出了很多的成品,虽然好多制作得不是很精致,但是,我觉得,既然做出了这么多的成品,我的这节课就算是成功了。
而卡琳对雷夫老师的话语,让我豁然间醒悟:原来自己这种自私的想法,反而使自己的课很失败。这让我想起了张海迪的话:即使一千次跌倒,也要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所以在课堂中,我不应该忽视了让孩子们自己去动手观察,自己去发现制作的方法、自己去找寻制作失败的原因。其实,孩子的作品没制作成功不是失败,而我的忽视导致孩子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不能从失败中学习,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三、课外实践课的意义
卡琳是雷夫老师的女儿,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目前从事肿瘤研究工作。有一次,她到56号教室做一日访问。很自然地,雷夫老师迫不及待地让女儿看他怎么教自然课。很多小学教师甚至根本不想尝试自然课教学呢!因此他志得意满地向他的宝贝科学家女儿展现了教学能力。
孩子们把书打开,阅读对细胞的解说。他们专心上课,偶尔被他的糟糕笑话逗得开怀大笑。雷夫老师正确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也带领孩子们认识了细胞的各个部分。他们把书合上,准备下一堂课。全班学生都规矩、有礼,充分参与。自认把自然课上得很棒的雷夫老师在问卡琳感想时,没想到卡琳的评语是:“这大概是我所见过的最糟糕的自然课了!”
当雷夫老师问她原因时,卡琳告诉他:“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卡林的这句话又引发了我深切地共鸣,使我不得不联想到我的课外实践课。
四、走出去,学起来,倡导实践教学
所谓课外实践课,它是一种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脱离于书本、脱离于课堂,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调查、研究的课,可以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就拿本学期,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花果山文化博览”的实践课来说吧,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研究,如让孩子们进行了实地的访谈;书籍、电脑等的资料查找;问卷调查;还带着孩子们实地游览等等,接着让他们在一起通过讲故事比赛、手抄报、写感受等多种形式进行讨论、总结;最后把它编成一部幽默生动的课本剧予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代表学校参加了市里的综合实践活动比赛,虽说最终的成绩还不错。但是,心里总觉得空了点什么。而卡琳的一番话,让我瞬间有一种犹如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豁然开朗之感。
在搞研究的初衷,我或许还本着一种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研究调查的方向,自己在实践、研究中,使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探索和求知欲望、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可是,后来由于参加比赛的原因,我的初衷却在一步步的改变。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或多或少约束了孩子们前进的脚步,有一种让孩子跟着我走的痕迹;当孩子们在研究中遇到困境时,我也情不自禁地伸出了我的“友谊”之手,去帮助他们,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时间大大地缩短;当然,也无形中阻碍了他们自己去摸索的步伐。
五、结语
读了雷夫老师的书,使我对以后的综合实践课该怎么上,该如何去把握好方向,使之在对学生的发展发挥更好更大的成效,我想我已经有了一点点自己的思考。如果说雷夫老师的书是一剂良药的话,那我就是被这剂良药而治痊愈的病人。综合实践课,我来了,我将以崭新的姿态面对你,我将以更加有效的方法,引导我的孩子们走入综合实践课,喜欢综合实践课,并在其中去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方案一: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知道,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稍加指导.在学生兴趣被激起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1)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
(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
2.物体的颜色教学应分为两部分.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3.色光的混合
首先说明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让三种色光各自所占比例不同,就合成形形的各种色光.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4.颜料的混合
方案一:向学生展示课本彩图颜料的三原色,使学生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方案二:由学生用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画,对比展示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并指出混合原理不同.
三、课堂总结
一、创设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内进行思考的能力。在自然教学中,要 想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仅凭老师灌输一点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而应根据不同的 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创设情境,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而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以培养学生思 维的广阔性。
如在教《热胀冷缩》这一课时,需要做金属球穿过铁环实验。一位老师在正式实验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实 验:在厚木板上钉上两颗钉子,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恰好是一个垫圈的直径,垫圈不受热时刚好能从中通过, 而受热后就不再能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强烈地吸引了学生。接着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演示金属球穿过铁环的实 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在探索中弄明白:固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也和液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得既主动又有趣。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自然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 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认识和理 解自然事物。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进行探求活动。这就要求在自然教学中, 老师要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动探求知识,这是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前提。
如教《花的构造》一课,除了课前要求学生采集一些植物的花以外,有的老师还有目的地准备一些大小、 形状、颜色不同的花,让学生动手解剖,仔细观察花的构造,直到形成对花的构造的准确认识。
又如在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时,不少老师都让学生留心观察图中的昆虫,并引导学生根据昆虫 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对昆虫进行分类。有的老师还常常将一些不同的昆虫带进教室,逐一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准确识别益虫和害虫。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指导学生自行探求,有利于培养学生 思维的主动性。
三、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十分强调动手能力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并把动手能力视为儿童早期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之 一。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堂实验,还是课后作业,都 应尽量引导学生提高动手的速度,养成快速操作的习惯,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