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19:35: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产业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十二五”规划提振行业信心
《规划》指出,未来5年,我国要力争在“十二五”末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整机和关键件开发、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产量和质量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到2015年,以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为主的视听产业销售产值比2010年翻番,达到2万亿元,出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5%。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平板电视(LCD)占彩电产量的比重达到95%以上。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这一比重为79%。
对此,西南证券家电行业研究员李辉认为,《规划》从政策上明确了黑电子行业的结构调整优化,能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高端产品占比将不断提升,从而提振毛利率。
或许是受到《规划》出台的刺激,2月27日,金融行业A股市场黑电板块整体爆发,除TCL集团停牌之外,交易中的四川长虹、海信电器、深圳康佳纷纷上涨,其中,四川长虹和海信电器双双涨停,在港交所上市的彩电企业创维数码收盘时也上涨3.9%。此外,拥有LED业务的小家电生产企业德豪润达也以涨停收盘。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中提到,在规划期内,要推动建成5~10个应用特色鲜明、持续创新能力强、引领带动作用显著的国家级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培育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的领军企业,为做大做强信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那么这2~3个年收入突破千亿的领军企业会是谁呢?
彩电企业任重道远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 Search的调查,三星电子2010年电视机的销售额高达259亿6900万美元(约合30万亿韩元),居世界首位。排名第二的是LG电子,销售额为166亿1300万美元。目前虽然海尔、海信、长虹、TCL、创维、康佳等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按照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仍存在较大差距。
某视听产业业内人士认为,国内视听产业中,彩电行业较有希望产生年销收入突破千亿元并实现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不过要成为其中之一,国产彩电企业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企业需要有全球化战略。国内彩电企业要从原来的产品出口完成向品牌出口的过渡。在国内企业中,像联想、华为等都是国际化探索较为成功的,他们的经验和模式值得彩电企业学习借鉴。另外,最近一些日系企业逐步淡出彩电制造业,也给国内企业的国际化之路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市场空间。
1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福禄镇位于重庆市梁平县东部,东与曲水乡接壤,西与蟠龙镇相邻,南抵石安镇,北达原城东乡。
1.1 粮食产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392km2,全年粮食总产量18003t。其中,小春播种面积10.42km2,小春粮食产量2725t;完成大春粮食栽种27.97km2,大春粮食产量 15278t。其中水稻10.34km2,玉米7.43km2,其他杂粮10.2km2。
1.2 油料作物
油菜种植面积6.67km2,其中,完成高产油菜核心示范片0.67km2。芝麻种植面积0.07km2。
1.3 蔬菜产业
蔬菜总面积11.15km2,总产25765t。其中,种植辣椒2.52km2,榨菜3.33km2。实现菜农收入3683.61万元。
1.4畜牧产业
完成大牲畜出栏1780头、生猪出栏36940头、山羊出栏5750头、禽类出栏622960只,完成肉类总产4207t。
1.5 蚕桑产业
全镇共有良种桑树1.67km2,养蚕涉及8个村,年养蚕六季,共交售蚕茧9296kg,平均单产52.52kg/张,平均单价24.24元/kg,张效益1273.27元,蚕农满意度达95%以上,实现蚕农收入22.53万元。
1.6 竹木生产
森林总面积达36km2,其中,经济林4km2;竹子总面积13.33km2,其中投产5.33km2, 实现产值600万元。
1.7 水果产业
水果产量539t,实现产值158.45万元。
2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
2.1 粮食总播种面 积稳定在38km2(含复种)以上,年产量达1800t、人均确保仓储不少于650kg。
2.2油料作物总面 积稳定在6.67km2以上,主推品种有:油菜、芝麻、花生、大豆等,实现农民年收入750万元。
2.3蔬菜总面积稳 定在11km2以上,产量达26000t。其中,榨菜3.33km2、辣椒2.67km2、南瓜1.33km2;实现菜农收入3700万元。
2.4良桑管护面积 1.67km2,年养蚕500张以上,产茧2500kg,产值60万元以上。
2.5畜牧产业 完成大牲畜年出栏2000头、生猪年出栏4000头、山羊年出栏6000头、肉兔年出栏3000只、禽类年出栏 65万只,完成肉类总产4300t。
2.6竹木生产 森林总面积达36.67km2,其中,水果工程造林1.33km2、社会造林3.33km2、经济林4.67km2;竹子管护总面积13.33km2,其中投产6.67km2,实现产值750万元。
2.7水果产业 总产量 550t,实现产值160万元。
2.8中药材产业 稳定发展确保3.33青蒿为主、带动培育其他中药材有序发展;年创产值500万元以上。
2.9蜂蜜产业 到2015年新增养蜂10000群。
3产业发展思路
3.1 紧抓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3.2 巩固发展支柱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3.3 积极培育后续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3.1 加大扶持蚕桑产业
(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同时,在农业中心专门设立蚕桑产业办公室,具体抓好蚕桑产业发展工作;(2)广泛开展好对农户的宣传发动工作,激发广大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3)在辣坪、四安村分别建设各6.67公顷的良桑样板片,充分发挥示范样板带动作用;(4)积极向上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
3.3.2 发展壮大药材(青蒿)产业
全镇有药材(青蒿)总面积3.33km2,一方面组织青蒿专业合作社做好品种选良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动员各村认真宣传,科学布局,大力发展青蒿种植。
3.3.3 培育发展水果产业
全镇现有水果品种较多,梁平柚、红橘、碰柑、高山李子、清香核桃等总面积2km2。
3.3.4 稳步推进蜜蜂产业
利用林地空间资源和万亩油菜花蜜资源,实施林中养蜂和流动放蜂模式,到2015年新增养蜂10000群。
3.4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快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发动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工作上来,抓住机遇,搞好重点工程建设,带动面上工程建设。(1)切实抓好交通建设、水利建设、扶贫、土地复垦、土地整治、专业市场建设等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2)切实增加本级财政投入,加强支农资金监管,确保使用规范和使用效益;(3)鼓励农民自主投入。大力推行“一事一议”,规范农民自主筹资筹劳机制,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益性设施建设。
4 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4.1各项产业发展 任务重,加之产业争夺劳动力现象突出,及市场抗风险能力薄弱的冲击,部分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受挫,工作难度较大。
4.2农业产业产出 效益偏低,农户积极性受到影响。
4.3我镇辖区内初 加工企业有待增加,目前农业加工企业仅3家(大米、菜油、榨菜),且规模和数量不足,工业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4.4农业标准化程 度不高,精品、名牌农产品少,农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4.5农业社会化服 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少,手段单一。
1我国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策略
1.1科技产业园的城市策略1)科技产业园与城市规划。对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该区域城市的现阶段发展起到一个助推性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的时候,要合理分析现有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在规划设计上力求为城市带来更高层次的创新理念。同时从建筑设计上来看,更要与城市现有的功能性建筑相结合:而从空间设计上来看,要努力突破原本较为封闭性的规划设计,力求与开放性的城市设施相融合,以至于达到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科技产业园规划。2)科技产业园与城市产业。对城市产业化的类别分析是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以劳动力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城市则尽量在规划相应的科技产业园时要以面积大,地皮廉价的郊区为主要参照物。反之,如果是高新技术型的新兴城市,则在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时要以高新技术聚集的研究所或者是大学园为主要参照物。3)科技产业园与城市功能。从功能上来说,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通常是围绕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投产来进一步创立,而作为城市功能则是科技、文化、历史的交叉性融合。因此,在科技产业园的前期规划中就要有对城市功能性区域的明确性规划,从而为日后的商业中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科技产业园的生态策略1)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环境。对于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始终要秉承“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科技产业园的前期规划,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打造,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更为广泛的城市生态辐射圈。在对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通过绿植和水路等生态设施有机地融入到城市生态环境中去,是当下越来越关注的一个方面。2)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生态。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一直都在寻求一个与城市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平衡点,从而达到一种“城中园”的良好生态效果。城市生态要素有很多,包括水路,绿植,景观环境等等。作为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师,则是要把科技产业园的各种技术,人员,配置等硬性因素与城市中的生态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之更有活力和效率。
1.3科技产业园的企业策略1)科技产业园与企业结构。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核心便是要满足相对应的企业要求,因此在规划设计之初,了解相应企业的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针对不同的企业规模和企业发展模式,从而规划设计不同类型的科技产业园:如大型企业总部式的科技产业园,小微型企业生产式的科技产业园,以及软件园区式的科技产业园等等。2)科技产业园与道路交通。在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一般要有园区独立的交通道路体系。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城市的交通道路网络进行严密的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对科技产业园中的道路设施做出相应的规划,并进行相应的分级设计,确保方便安全的人车分流园区模式。3)科技产业园与企业特点。所谓企业特点,就是在对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分析企业的规模,生产性能,发展方向等等。从而在科技产业园日后投产创立时,能够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达到一个较为高效的结合率和利用率。
2我国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趋势
2.1关注城市化发展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和设计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变相延续和传承,充分考虑城市得以可持续化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充分的把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与城市周边区域的各项设施和地域性特点相结合,在不破坏城市规划的整体态势下,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2.2重视生态环境生态问题已经被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在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建立更高的节能减排指标,注重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利用,尽可能达到国家对绿色建筑所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打造未来全新的“田园式”科技产业园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2.3注重以人为本从大的方向上看,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和设计是一个国家的义务和责任,而从小的方面来看,高知识高水平人员则是科技产业园得以良好运作和发展的根源。只有优秀的科研人员才能将科技产业园变得更好更强,当今新时期,人才毫无疑问才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产业园在规划设计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和谐相处,在这个格外注重人权民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把科技产业园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3结语
通过对现如今科技产业园的大量实例分析,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科技产业园所存在的弊端以及相对应的发展策略。从根本上提升了新时期科技产业园的新高度,由此可见未来新型的科技产业园不仅仅是创造高新技术的广阔平台,也将形成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作者:白梅 王飞 孟欣 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产业园区,规划理念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业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最基本动力,在当今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受到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具有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传统工业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要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调整服务业结构已成关键。目前来讲,人们最关注的是如何规划现代产业园区。
1.基地区位
“天地经纬”项目基地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位于南通市崇川经济开发区五一路99号,距市中心约5.1公里。基地呈矩形地块,位于国债技改项目前期工程,目前已建成厂区的西侧。基地西临五一路,南临中新路,北缘濒临濠河支流。
2.基地现状
基地位于五一路、中新路两条较主要城市支路的交叉口处,交通便利,周边的城市生活区氛围已趋于成熟。项目应在西、南两侧提供良好的城市景观界面。
规划地块平整,生态条件佳;北边濠河支流水系目前将启动河道市政整改工程,这样基地北侧界面将具有滨河、亲水的难得优势。
3.历史文脉与产业背景
3.1南通是百年前著名的土布之乡
3.2南通市我国近代民族纺织产业肇源、发展的重要基地
1895年,南通先贤张謇先生投身实业,在通州唐闸陶朱坝兴建纺织工厂,据《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取厂名为“大生纱厂”。经过艰苦创业,大生纱厂最终于1899年开车纺纱并获成功;此后,张謇又先后于1904年在崇明外沙(今启东县境)筹建大生二厂;于1914年在海门筹建大生三厂;于1920年在南通城南筹建大生八厂。
从1899年至1923年短短20余年间,大生纱厂发展到拥有4座纺织厂、纱锭16万余枚、布机1300余台的大型纺织集团,开中国近代纺织产业的先河。
3.3南通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兼具实力和潜力
南通既是全国纺织工业大市,也是国内服装产业基地之一。2007年,南通纺织、服装业占全省比重分别为18.9%、17.3%,均为全省第二;“无论是行业总量还是投入总量,纺织服装业的经济总量一直遥遥领先”。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公布的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中,南通市16个企业名列其中,占全国的1/30,南通实际具备500强条件的企业远大于此数,市场竞争能力较强,产业链完整。
基于以上历史文脉和现实产业背景,本项目力图借助工程建设的契机,拟建“天地经纬” 纺织产业园区,旨在建立一个南通纺织产业生产、科研、展示、办公综合基地,南通纺织品牌的孵化基地;园区环境优美、雅致,与都市空间开放融合,负载南通纺织业历史文脉与文化内涵,在时代背景下将产业形态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4.新概念产业园区相关案例借鉴
4.1 上海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原来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旧址,东、南、西、北四栋建筑围成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廊道盘旋。近年通过改造建成都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继承了原有的结构体系和空间关系,提品、展示、交易平台以及时尚表演、休闲游憩场所,成为上海品牌产品、创意产业与外界互动的活跃地带。
园区建设强调将历史遗留建筑融入现代时尚,与虹口区北外滩呼应互动,成为鲜明的区域文化地标。
4.2 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
广州TIT创意园目前已经成为涵盖华南地区,辅射东南亚的集服装设计、研发、与展示的服装产业资源整合平台。以广州22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与服装文化底蕴为背景,成为主题突出、品味独特的南中国现代纺织服装时尚业的高端服务名片。
TIT创意园依托旧区改造建设而成,环境中随机融入雕塑、园林等艺术元素,营造充满灵感、富有情节的景观环境,吸引公众参与。
园区融合同一主题下的多元功能,包括:办公科研、设计研发、流行趋势、新品展销、作品秀场、品牌推介、时尚休闲等。
近年来,一类新概念的综合产业园区项目方兴未艾,具有良好的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特征可简略概括如下:
(1)功能集成
园区非单一功能,往往集研发、生产、经营、展示、销售、交流、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同时可提供相关产品、信息与创意的交流、供需平台。
(2)文化融合
将文化的思虑渗透于规划设计思维的始终,建设一个意境别致的艺术性园区环境;衡量其成功的标志往往需附有鲜明的人文气质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3)社会开放
在以产业功能为主基础上,兼具会展、贸易以及演艺、餐饮、休闲、娱乐等拓展功能。同步培育产业形态、商业形态、文化形态乃至旅游休闲形态,塑造城市版图中富有特殊质感、特别吸引力的风尚地标版块。
(4)生态环保
无论是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等硬件还是信息、管理等软件,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均尽力实现资源共享。园区生态环境优美,体现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态环保理念。
打造科技研发中心和总部经济平台――借助“天地经纬”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发挥企业工艺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打造长三角地区棉纺织业的科技研发中心和总部经济平台。
提供企业向综合型企业转型的空间支持平台――以“天地经纬”园区为空间载体,实现由单一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科研、服务综合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以棉纺为核心,纵向连接纤维原料、纺纱、织造、家纺、服装等行业企业,横向连接信息、科研、物流等社会分工,形成小生产、大贸易的全新经营格局,
建设具有南通纺织文化特质的人文景观园区――以“天地经纬”命名,以南通固有的建筑语言突显独特形象,塑造富有体验感、情景感的园区环境意境,将产业园区建成现代企业与都市社会融合、相生的开放领域,参与到“南通近代第一城”形象工程中。
借鉴上海1933老场坊、 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等项目的经典怀旧特色,本项目通过建筑和景观环境塑造,对张謇时代南通的一段历史流金岁月予以礼敬,因借怀旧情调取得浓郁人文气息和经典时尚品味。
5.项目功能的构成
5.1科技研发
(1)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
与国家纺织总会和东华大学、南通大学等合作开展对纺织生产技术、各类纤维混纺配比、纺织新材料应用等领域的研究;
(2)应用试验
提供新产品打样服务,承接新研发纱线产品的小试、中试和批量生产,促进新产品的产业化;
(3)大师工作室
引进国际先进的产品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提升本地产品的设计水平;
(4)大学生创业基地
为大学生开发的产品提供试制平台。
5.2生产基地
(1)生产车间
智能化的家纺、服装车间;
(2)检修车间
与家纺、服装车间配套的检修场所;
(3)综合办公
运用资源计划管理(ERP)、制造执行管理(MES)等系统,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纺织资源调配,对生产实施可视化管理;
(4)一体化营销网络
借助独有区位优势和信息化、工业化融合趋势,以纺织基地为依托,建立面向全球的开放式销售、采购平台;展示纺织、服装等成品的全流程样品,供客户直观了解纺织服装业的最新成果,引导和消费市场。
5.2生产配套
国际国内著名纺织、家纺、服装品牌的专营店;高档服装、个性服装定制;国际贸易。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产业园区的规划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重点叙述了南通“天地经纬”项目的设计策略和理念,主要从人文历史及产业构成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通过对项目的回顾及研究,能为我国现代化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也希望为研究本课题的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我村蔬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自然气候优势明显,是生产蔬菜的理想之地;第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蔬菜能当天采摘,当天上市,保持蔬菜固有品味和新鲜度;第三,水利基础设施好,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沃,为此产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充分保证;第四,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此产业经几年发展,农民种植水平和市场意识有很大提高。
2、全村现有蔬菜种植面积82亩,其中大棚蔬菜种植面积48亩,创产值106.5万元,以大蒜、西红柿、冬瓜、藕、辣椒、白菜种植为主,户均在蔬菜生产中的纯收入达1.2万元。但我村蔬菜销售仅仅面对县城,市场不广,品种不多,蔬菜产业没有真正形成规模,产业效益不显。
1、指导思想: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生产无公害蔬菜为突破口,以强化龙头企业建设为保障,抓投入、扩基地、拓市场、树品牌、促生产,提高蔬菜产业的综合效益。
2、发展目标:
基地建设:2010年计划发展80亩露天地菜、30亩大棚反季节蔬菜,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0亩;2011年计划发展100亩露天地菜、40亩大棚蔬菜,计划种植面积达到216亩。
效益分析:2009年全村露天地菜面积84亩,大棚68亩,创产值208万元,户均从中创收1.78万元,人均纯收入从中达到4600元;2010年全村露天地菜面积164亩,大棚88亩,创产值306万元,户均从中创收2.1万元,人均纯收入从中达到6000多元。
技术体系建设:以县农业局蔬菜站为主要技术依托,以镇农技站为技术指导体系,严格按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实施,稳定和加强推广队伍建设,确保完善的推广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镇、村两级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抓出规模,抓出成效。
2、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支持力度。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倾斜农业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及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等。
3、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每年至少引进示范蔬菜新品种4-6个,提高蔬菜产品的内在品质。
作者:张亚平 单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药物产业联盟主要围绕开发与国内优质企业开展合作,积极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促进成果的转化,助力企业的成长,我们包括和一些龙头企业开展很好的合作,比如像2011年8月,生物局与中粮集团共同签署框架协议,在营养科学,食品安全过程等生物科学领域,生物技术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还有设立一些联合的基金,中科院生物局共同设立生物基金和产业化联合基金,由生物局和华南公司共同支持一批我院所属的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化的项目,包括针对新型疫苗,研发中的关键技术共同开展研究,形成企业需求,企业资金与优势研究队伍和平台有机衔接,更快推动研究的转化应用,已经制订了联合基金的项目,及其一些经费的管理办法,实现了技术的转让。比如是像上海研究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具有知识产权的杀菌类的药物,通过和安徽全球药物合作实现生产上市。上海药物所抗丙肝Ι类型药实现了向天津红日药业股份公司的转让,动物所研发的昆虫病毒生物农药转让河南省济源百元实业有限公司开发4种病毒原药,9种病毒生物农药产品,产品已出口欧洲。共建了一些联合研发中心,上海研究所等与石药集团,江苏恒瑞等共同承担国家专项任务,微生物与山东韩林公司共建联合会议研发中心。我们积极推动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促进区域生产,生物产业的聚集,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与湖州市政合作建设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2006年10月正式成立,充分利用中科院优势,结合湖州和长三角优势产业基础和体制机制的优势,面向国家需求,实行强强联合,共同建设产业化联合基础。2011年作为自主创新成果典型案例之一,国家媒体都进行了集中的报道。我们和陕西省合作建设中科鸿基平遥生物科技产业园于2011年8月正式奠基,项目总投资36亿元,占地1052亩,三期建设,进实现生物医药,生物及化学品,生物材料领域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一期建成后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基地。我们还与苏州吴中区合作吴中生物医药研究中心,这个中心是是2011年10月成立,生物技术创新药物,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产品三大领域建设一个技术先进,应用型规范公共技术服务和研究平台,探索建立促进技术转移转化的新型人才引进和考评机制,形成一支应用型和转化性团队,促进生物医药技术向下游延伸,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产生一批市场前景好,达到国际水平重大成果,探索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的研发模式,推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我院还与河南省合作建设高产高校现代农业示范工程,2009年中科院与河南省联合签署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合作框架协议,三年来5个示范县完成改造15.3万亩,完成高标准粮田建设8.66万亩,2011年5个示范县粮食总产量达到38亿斤,较上年增长3.37%,2012年河南省将示范工程扩大为11个示范县,计划至十二五末,改善粮田320万亩,节水15%以上,就是通过核心示范县扩展示范县引领建设实现这个目标。2010年10月,中科院与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展生态农业和大马力加科学种田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利用中科院先进技术,机械化种植,标准化作业,节约化管理优势,实现了万亩以上示范田增长20%,平均效益增长8.3%。展现出了东北现代农业发展的雏形,并对当地临近的县域产生积极影响。我们还与海南合作加强蔬菜绿色生物集材集成的示范,利用中科院生物防治技术在示范基地内集成应用,实现蔬菜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的绿色化,推动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2011年,示范基地每亩同比减少投入1300多万元,节约费用大约36,减少用药10次左右,减少施肥4次,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示范创新基地的苦瓜,冬瓜和辣椒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还积极推动国家专项对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获得了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第一批中科院生物技术创新与生物茶叶促进计划项目顺利实施,总投资5.38亿元,已实现年销售8亿元,与上海生科院,浙江海正药业基金组工程改良多拉菌素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还有广州研究院肝炎系列诊断产业化项目,还有天津工程所和梅花生物发酵法年产1000吨的酰胺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还有动物所,病毒所,系列新型高效病毒农物高技术项目等等,其中生物发酵法年产一万吨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万吨级天蒙东安酸,生物技术示范项目,固定化肥年产4千吨的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制造专项。我们在基因组改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取得很好效果。技术多年来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需求长期依赖进口。这个项目是我国利用基金组技术构建和改良抗生素工业生产工程菌株的第一例,对于利用基金操作技术提升我国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发酵法年产1千吨的固安酰胺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是利用天津工业所的技术,解决了氨基酸生产中,氨氮废水污染重的问题,采用生物技术改造高产固安酰胺菌种和发酵控制和新型生产装备,生产固安酰胺,促使通辽梅花生物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实现了谷氨酸产量第一。在生物发酵法年产2万吨二元酸项目,利用微生物所的技术,实现二元酸生物法制造,成本比化工法降低30%,综合能效降低20%,综合回收率提高10%。现在山东韩林公司二元酸生产规模达到全球最大。我们还积极推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我们联合开展战略规划的研究,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编制生物产业化项目早期融资与信贷,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开展我国生物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课题的研究。还有寻找投资项目与国家开发银行,软银中国寻找技术项目高的投资,我们还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生物技术转移,包括2011年邀请生物技术与环境部主任博士参加第四届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初步探讨与北欧合作的意向。还有2011生物局参加组织的会上举行了中美合作论坛共同确定进一步发展双方合作关系,还有2011年生物局组团赴加拿大参加企业,介绍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情况,还有2011年邀请北欧执行主任参加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并做大会报告,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加强与美国,还有日本等一些国际知名的生物产业机构的合作,为推动生物技术转移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我们还积极推动国内领先技术的引进再创新,比如说像中科院,宝钢,积极推动新技术在宝钢应用,2012年支持宝钢完成年产300吨的钢厂尾气研究,正在进行年产5万吨钢厂尾气项目设计,推动中科院宝钢,生物研发中心建设。建立了国外技术共给方,国内技术承接方,投资方和研发方的合作新模式,为生物制依存提供新的道路。下面我介绍一下生物技术创新与生物产业计划未来工作,我们主要要探索建立三种典型的模式,推动生物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以围绕产业重大需求,聚焦专业领域,针对创新要素配制方式,将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产业发展特征和需求的新的模式,一是产业链科技核心驱动发展的模式,探索建立隐蔽的研发生产工艺和应用为核心的产业链,推动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建立专业化的创新联盟,与合同共建生物农药和绿色农用产品延期,与浙江湖州共建先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共建研发中心等。第三是大型企业和创新中心一体化的驱动发展的模式,如与华南共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中粮集团共建营养与科技产业中心,与长春大城,宁夏一品等氨基酸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氨基酸创新产业龙头企业等。其中产业科技核心驱动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工业,国家工程实验室为核心,推动生物生物造纸,生物制革,生物防治,功能糖与糖纯生产6个产业链建设,突破新霉的发现,改造制备剂型化和应用技术,支撑企业增加品种,增加剂型,等价应用领域,工业霉支撑的产业规模提升10倍以上,这个模式就是产业链终端企业牵头,工业每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力量来支撑,我们特色从对单一企业支撑,变成对全产业链企业的支撑。第二种模式,就是地方园区和创新联盟双向驱动发展模式方面,建立了生物农药与绿色农用产品,专业创新联盟,与河南济源共建,生物农药与绿色农用产品,产业园区,促进形成生物农药与绿色农用产品创新集群,依托药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和江苏吴中生物医药服务平台,在原有中科院吴中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基础上,推动建立生物医药产品创新集群,特色是从地方园区招商引资,变成创新联盟产业集群的建设。
在大型企业和创新中心一体化驱动发展模式方面,与河南生物,武汉病毒所,和过程所牵头,共建产业化创新中心,推动生物制品行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与中粮集团营养所,天津工业生物技术所前头,提升营养与健康产业的科学水平,与长春大成、中粮生物等牵头,模式就是大型企业牵头,特色从企业到研究所,一对一的合作,变成创新中心对产业的支撑和服务。从上面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促进计划,第一期取得显著成效,当前生物产业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科院作为我国生物技术研发领域的重要队伍,希望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支持下,推动我国生物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我院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创新贡献。
关键词:资源特色型农业产业区;葡萄酒产业;城乡统筹
资源特色型农业产业区是农业产区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农村经济的科技化和综合化发展趋势,该类地区成为农业产业综合发展中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其科学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农业现代化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径。
1概念与特征
1.1 概念解析
资源特色型农业产业区是指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气候和土壤等)适合某种具有较高价值的经济作物种植(如葡萄、茶叶、花卉等),且自然环境禀赋较高,景观风貌要素丰富,文化价值潜力大,区域位置毗邻城市的农业产业区。
1.2 农业产业区分类特征
根据农作物种植类别、空间分布特征、作用与功能可以将我国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区大致分为三个类别。
①基础性农产品种植区
一般粮食农作物种植为主,广泛分布于各个农业区,是我国农业的基本形式,与二、三产相对分离,与城市基本分离。
②示范性农业产业园区
主要职能在于引领区域农业的科技化发展,以所属农业区划范围内农作物为种植和研究对象,提供科研推广、技术集成、设施示范、教学培训等服务。位于城市边缘,依托城市的科技、配套设施,并吸引城市居民消费。
③资源特色型农业产业区
农作物地域选择性突出;经济价值较高,与二、三产关联紧密,适合综合利用;区域自然环境及景观风貌条件好,具备田园风貌特征;位于城乡结合地区,交通便利,可充分依托城市发展;能够形成独特的文化属性。
2 意义与价值
2.1 带动区域经济,促进协调发展
该类产业区一般采取综合性产业发展模式,单位面积农作物的收益及下游产业链各环节的经济效益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2 提高农民收入,探索城乡统筹模式
资源特色型农业产业门类主要包括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以精深加工主导的第二产业和以休闲旅游主导的服务业。要求建立系统性、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农民在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中转变自身角色,并获取较高的收益和分红。
2.3 增强地域文化特征,提升城市知名度
基于自然条件的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能够展现出特质的文化差异,资源特色型农业产业区最有条件成为本土地域文化的代表,同时,文化的正外部效应也更加坚实的强化农业产业的集聚,还将为城市带来其他额外收益。
3 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探索
3.1 蓬莱市东部葡萄酒产业带的发展背景
蓬莱以八仙文化文明天下,如今葡萄酒文化成为了蓬莱另一个享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极适合酿酒葡萄的种植(图1)。规划区位于北纬37.5度线,北部紧邻渤海和黄海,与同纬度的法国波尔多梅多克、意大利托斯卡纳、美国纳帕山谷、智利卡萨布兰卡谷、澳大利亚布鲁萨山谷、南非开普敦共同被誉为世界七大葡萄酒海岸,拥有“阳光(SUN)、沙砾(SAND)、海洋(SEA)”的“3S”特质。葡萄酒产业带是全市唯一临海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区、近年来,大批葡萄酒企业期望进驻发展,并期望借助本地环境资源建造临海高级酒庄。
3.2 构建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产业发展模式
首先形成规模化的葡萄种植园区,并由企业科技人员指导农户种植,获得品质优异的葡萄原料;以此为基础,各个企业直接生产酒庄酒或酒厂酒。同时,在政策支持和规划指引下,各企业在具有最佳环境条件的地区建设一站式休闲度假酒庄,提供滨海葡萄酒文化休闲所需的服务,形成综合性的产业发展模式。
3.3 确立与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特征相契合的功能定位
产业带定位为:葡萄酒产业发展带,葡萄酒产业示范区;蓬莱市东部的门户区域、葡萄酒文化特色风貌区;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展现田园风光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核心功能为: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功能、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滨海旅游度假及休闲功能。
3.4 综合性场地分析在选址研究中的应用
规划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确定酿酒企业的用地选址,用地规模,布局结构等一些列问题,规划选址必须符合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对环境的严格保护和规模的控制(图2)。
研究方法归纳为:
① GIS场地分析
进行高程、坡度、坡向的全面研究,确定选择高程较高、坡度小于10%、坡向面海的区域进行建设,以在保证工程适宜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东北部的滨海景观和丘陵高点的视廊通畅。
②用地适宜性评价
确定山体、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河道冲沟、沿海防护林、沙滩、交通防护绿地、历史遗迹等为禁止建设区;确定一般农田、园地为限制建设区;确定村镇用地、已建设施用地为适宜建设区。可在适宜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内选址。
③景观要素综合评价
通过系统性的景观评价研究自然与人文景观分布现状;确定观赏滨海风情、田园景观、山地景观的最佳视点和视线通廊;并研究沿206国道形成的动态景观视线节点;综合各类景观分析形成四级评价体系,确定选址应位于一、二类景观区内。
④岸线利用评价
针对滨海岸线进行综合评估,在三个自然形成的海湾中,对沙滩、礁石、高地、海湾等不同条件的区域提出评价结论,在地势较低的沙滩岸线可布局亲海度假设施,在高地的礁石岸线可布局观海、观景的服务设施。
⑤用地总量控制
根据农产品总量推算工业产品的总量,进而估算用地需求总量。两个关系决定了葡萄酿酒的总体规模,即一亩葡萄种植地产出一吨葡萄,一吨葡萄大约酿一吨酒;规模适中的酒堡大约占地3公顷,所需葡萄种植面积约3000亩。
3.5 发掘核心文化价值、营造地域文化风情
滨海葡萄酒文化特色是规划的最大亮点,也是地区的核心价值所在。葡萄等经济作物赋予了资源特色型农业产业区天然存在的文化底蕴,这是区别于一般农业园区的最大特点(图3)。
①把握营造地域文化的基础要素
直接相关要素包括:气候、海岸、种植园景观、庄园、酒厂、文化展览设施等。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丘陵山地景观、田园风貌、旅游度假酒店、各类度假休闲及文化活动等。
② 明晰文化方主导方向
依据本土作物的基础特征及文化特征,确定主导地域文化的发展方向及功能。规划确立了以海岸葡萄酒文化为地区主导方向,定位融合了地域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核心特征,构建了主导文化特征的稀缺性和代表性。
③ 组织丰富的活动内容
策划了各类活动内容,包括酒庄体验、生产参观、举办各集会、工作学习、文化展览、文艺活动、趣味活动、康体健身等。
④ 空间设计的有力支撑
利用风貌规划、整体城市设计、详细城市设计等各类方法,以空间为载体,有机安排各类功能和活动,创造滨海度假休闲的圣地,营造滨海风情和田园风貌,为服务业提供优质的承载空间。
3.6 探索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新模式
① 从分散种植到规模化集体经营
综合产业模式客观上需要农业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耕作与管理,促进区域农业土地的流转和耕作模式的转变。存在三种土地利用模式,一是以农民土地使用权为基础,由企业派出技术人员给予指导,定期收购农产品;二是农民将土地以租赁的形式租给企业统一种植,企业可采取集约化、机械化的方式提高土地耕作效率,农民可通过在土地耕作获取劳动报酬,亦可获得土地租赁的收入;三是农民以土地为资本参与企业入股,农民在获得劳动报酬的同时可获得入股分红。
②从单纯从事农业生产到三个产业的全面参与
综合产业的发展和土地经营形式的变化,使农民可以积极参与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中,可以选择农业耕作,也可以作为企业工人参与生产,或作为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就业渠道大大拓宽。
③ 从普通农民身份到多种职业者的复合角色
在参与综合产业的过程中,农户身份发生较大转变,可身兼农民、股东、租赁者、工人等多种身份,成为复合型从业人员,从而在经济结构转变的基础上逐步转变农村社会结构。
3.7 建立满足实施管理诉求的控制指引体系
规划鉴法定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控制方法,结合地方管理体制和诉求,建立具有实效性的控制和指引体系。
① 阶段性实施策略
分近中远期指导酒堡的布局和建设,设置企业准入门槛,根据用地资源的差异性,设置企业品牌名录、资产投入规模、建设意向、建设水平等标准,确保将最优资源、重点景观和风貌节点的地区由最佳企业投资建设。
②总体空间控制指引
制定总体控制图则和控制导则,编制空间管制指引图则;划定总体用地分类;对重要景观视廊控制区、景观界面等要素实施控制。
③ 分地块图则控制及城市设计指引
以地块为单位编制分图图则,控制酒堡用地的各类指标,并对交通、景观、公共空间等要素实施图则和设计导则相结合的指引方式。
4结语
现实需求给城市规划工作者提出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类问题导向的设计和研究任务也为规划工作者提供了创新的平台,资源特色型农业产业区规划设计便是其中之一,本规划融合了农业区规划、风貌规划、城市设计、旅游规划、选址研究、控规等多类型规划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类地区的发展模式,对于探索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探索性。
参考文献:
[1] 卢济威.城市设计机制与创作实践 [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探索――以江苏省(泰州)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为例 [J].理想空间.no.23.
[3] 李世泰,魏清泉,李庆志,宋彦华.葡萄酒旅游开发研究――以烟台张裕葡萄酒旅游为例 [J].经济地理.2005(1)
寨英镇20__-20__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要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体现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等时代特征,又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基础,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入手,突出主导产业,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把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走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把寨英农业建设成科技含量高,商品化、市场化水平高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农业产业经营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寨英镇位于松桃县城西南部,国土面积200.75平方公里,辖24个村,2个居委员会,276个村民组,7887户,35082人,20__年末国民生产总值11283万元,人均收入1810元。全镇有耕地17542亩,基本分部在邓堡、寨英等几个坝子,是全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有林地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6,除阳雀国有林场外,还有邓堡、落满乡有林场以及其它村有、个体户林场,林业资源丰富。全镇20__年底大牲畜存栏3415头,猪存栏19089头,羊1823头,家禽存栏32085只,现有养牛10头以的农民17户,有养猪场26个,猪存栏50头以上的有36户,专业繁殖二元母猪和三元仔猪的“富源种猪场”,具备年出栏千头二元母猪的生产规模,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已具雏形。寨英河和邓堡河流经全镇19个村,在稻田养鱼和冷水鱼、特种水产品养殖等方面结累了一定的经验。
全镇的地形以高山和坝子为主,地区差异明显,在平坝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适合农作物生长。在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较高,相对湿度大,野生资源丰富。
镇政府所在地距松桃县城58公里,距铜仁70公里,“松—江”油路横穿全境,“愉—怀”铁路过境寨英,20__年8月底,全镇已实现公路、电力、电话“村村通”。
二、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
(一)、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镇目前农业产业十分薄弱,没有龙头企业,专业化经营组织(个体)规模小,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市场拓展能力弱;专业协会、专业市场等中介组织发育不良,农户与相关企业联结缺乏有效载体等。
1、与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专业生产基地建设现状。几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按照生产专业化的思路,建立了奖励扶助机制,培育和发展了一批专业种、养殖大户,兑现了奖励扶助政策,使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得到较快发展,成立了养猪业协会,产生了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但从总体上看,与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生产基地尚未完善,同时还面临启动发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提高拓展农产品市场能力等一系列工作,发展农业产业任重而道远。
2、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措施和组织保障系统急需完善和加强。在出台了以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奖励扶助措施的基础上,还需从各个方面出台一些有利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加强农业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种专业组织,培育龙头企业,为我镇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3、资金投入仍是发展农业产业的瓶颈。在我镇,广大群众用于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承贷主体(农民)的贷款担保等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农户利用信贷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我镇是全县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人口、耕地大部分集中在邓堡、寨英两个坝子,非耕地29万亩,其中荒山13万亩,林地16万亩,相对集中在高海拔地区,有利于农业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自然资源丰富,众多的特色产业等待开发。
地理条件优越,我县地处湘、鄂、愉、黔边界,我镇与江口县交界,镇政府所在地距松桃县城58公里,江口县城55公里,铜仁市区70公里,“松—江”油路横穿全境,“愉—怀”铁路过境,距孟溪火车站20公里。有利于与周边相关企业的联结和拓展农产品市场。
农村基础设施较完善,公路、电力、电话实现了“村村通”,各村委会都有综合服务室,由于加大了对农田基础建设的投入,在近年内,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整合力量,突出重点,逐步建立起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增强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二)、遵循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
,通过市场营销、资产重组和产品研发拓展发展空间和开发领域。
2、重点突破原则。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壮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化经营组织。
3、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原则。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组织千家万户农民联结社会化大市场的有效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提高规模效益。
4、科技创新原则。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
5、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产业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农业产业重点项目规划和预期目标
规划期内着重培育畜牧、粮油、果品、蔬菜4大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猪肉、土鸡、肉牛、优质稻米、标准马玲薯、名优新特果品、有机绿色蔬菜7个骨干农产品,初步培育出一批与4大主导产业相适应的品牌农产品和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1、畜牧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大力发展猪、鸡、牛等大宗畜禽生产,适当发展鸭、羊、鹅、兔等畜禽。一是重点发展以寨转生态养殖小区和现有养猪大户为基础,以寨转、上寨、水源头三个村为中心,覆盖全镇所有村寨的5万头瘦肉型生猪基地,扶持以富源种猪场为重点的优良仔猪繁育单位或专业户,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逐步达到出口的要求。二是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以野溪村为中心,覆盖李家庄、大水沟、水源头、阳雀、王家坪、凯牌、岑鼓坡、大塘坡、落满、茶子湾、兴家庄11个村大部分村寨的10万只土鸡养殖基地,并在野溪村发展优质土鸡繁育专业户,打造优质土鸡品牌。三是发展以茶子湾村为中心,覆盖举贤、大塘坡、兴家庄3个村的1000头肉用牛养殖基地,首先在茶子湾村发展和培育优质肉牛。适当发展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培育壮大饲草产业,探索发展肉类加工、皮革羽绒综合利用等配套产业,提高畜禽产品加工能力。到20__年,全镇肉类总产量力争达到达5000吨。
2、粮油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一是发展以邓堡村为中心,覆盖黎堡、蕉溪、大水沟、寨转、上寨、吴家寨、罗家寨7个村的20__亩具有出口潜力的高产优质稻面积,首先在邓堡、吴家寨两个村示范种植,安排得力农技人员负责指导和帮助。到20__年优质稻面积达到20__亩。推行有利于大米整精米率提高的稻谷收获、干燥、储存技术和大米、油脂精深加工技术。
二是建设以大水沟为中心,以上寨、寨转、邓堡、吴家寨、罗家寨等村为重点、覆盖全镇的马玲薯生产基地,争取在大水沟村建立100亩的脱毒种薯培育基地,努力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依靠科学技术,瞄准国内、国际市场,实行标准化生产,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马玲薯的商品利用率,搞好采收后的分类、精选和包装,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扶持一批淀粉、薯片等马玲薯加工企业,提高产品的付加值和副产品的利用率。争取在20__年商品用马玲薯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进入市场的马玲薯产品达到20__吨,产值超过200万元。
3、果品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适当发展适合地方气候、土壤特点的柑桔、柚子、梨子、桃子、李子等类水果,发展以寨英村重点,覆盖黑冲、王家坪、凯牌、岑鼓坡4个村的果品产业,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力争到20__年种植面积达到20__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水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杀菌、打蜡、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水平,提高水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动水果产业化经营。适当发展八月瓜、黄腊瓜等野生水果的研发生产,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果品。
4、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发展以黑冲为中心,幅射上寨、水源头、王家坪3个村面向市场的商品蔬菜产业,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名特优新蔬菜品种比重,突出秋冬菜和反季节蔬菜两大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实现产地蔬菜分级、包装、保鲜、储藏、速冻、脱水、萃取、罐头制作等深加工,蔬菜产加销一体化。到20__年蔬菜产业化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亩。
四、投资概算、资金来源和效益分析
(一)、投资概算
到20__年,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畜牧产业3000万元,优质稻米产业100万元,马玲薯产业100万元,果品产业100万元,蔬菜产业100万元,拓展市场200万元,龙头企业400万元。
(二)、资金来源
农民自筹3000万元,(我镇信用社20__年末存款余额4622万元,邮政储蓄存款1100万元)。
财政投入1000万元(主要用于兑现奖励、科技投入、拓展市场、扶持企业、综合服务等)。
(三)、经济效益分析
1、到20__年,在规划范围内,各产业的年产值可达到5800万元,其中:畜牧产业5000万元,优质稻米200万元,商品薯200万元,果品200万元,蔬菜200万元。
2、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900元。其中畜牧业增收入1600元,其它4项共增收300元,分别增收75元。
3、20__年,财政收入增加约300万元。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镇党委、镇政府要将农业产业化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协调及其办事机构,使各职能部门同心协力、各尽所能。使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作风,围绕《规划》,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主动、热情、周到、高效的服务。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适当运用经济的、政策的手段,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二)、建立激励机制。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带动面广、带动增收幅度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和龙头企业。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带动和集聚生产要素,带动投资的增长和经营的发展,按照一家企业、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协会和一批基地的要求,突出重点给予扶持。
(三)、完善农业产业化市场体系。市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依托。为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需要,必须完善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流通服务体系,构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市场的有机联系平台,加强对农产品营销人员培育,争取在20__年建立一支100人的营销队伍,帮助生产经营者成功进入市场。
(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改造传统农户,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各类企业 ,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为主的中介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是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工作。坚持积极扶持、稳定发展,不断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推向新水平。
(五)、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循序渐进的发展信誉联结,推行合同联结,引导产权联结,完善组织机制;从价格、服务、银行贷款等方面完善利益机制。运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方式,由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作为承贷主体,从银行贷款,然后由龙头企业给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等有偿支持,解决因资金短缺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制约。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保险、建立风险基金保障制度等入手,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如何推进产业经营,选择何种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都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和经营决策权。教育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和契约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七)、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突出骨干产品。政府有关部门要为产业化经营组织基地农产品标准化认证提供咨询和申报服务。
一、去年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主要成效
(一)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我县发展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共15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拥有资产总额*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万元,实现销售收入*万元,较上年增*万元,实现利税*万元,较上年增*万元;总带动农户*户,带动农户增收*万元,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人。有效促进了蔬菜、油腐乳、仔猪、白酒、玫瑰花、茶叶、食用菌等产业的发展。
(二)优化布局建基地、培龙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我县按照县委、政府“农业稳县、特色*县”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科技为支撑,依托地区资源,突出特色,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狠抓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建设,通过几年的培植,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趋于优化,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基本形成,已初步形成以下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1、优质稻产业带:在全县范围内种植优质稻10万亩。
2、特色蔬菜产业带:在全县范围内培植特色商品蔬菜4万亩。
3、优质油菜产业带:以共和镇河梁村委会为重点,辐射带动共和、新桥、江坡、凤屯四镇培植优质双低油菜*万亩,
4、无公害茶叶产业带:以*六个茶厂*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为重点,带动全县低产茶园改造*万亩,实现了提质增效的目标。
5、玫瑰产业带:牟定恒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玫瑰基地*亩,目前属全省较大的一个玫瑰基地。
(三)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去年,我县共发展种植业基地*亩,畜牧业养殖*头,其中:订单面积和养殖*亩、头,无公害、绿色基地原料基地*亩,投入基地建设资金*万元,通过订单生产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认真落实扶持政策
我县实施“农业稳县、兴工强县、引资*县、城镇活县、特色*县”的五大战略,着力发展烟草、矿冶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重点产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县农业局编写的*县*万吨特色蔬菜加工生产项目、*县*吨优质稻深加工项目、*县*镇*亩土地流转项目、*县*吨优质油菜籽深加工项目4个招商项目被县委、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招商项目。一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资金*万元,支持*星贸公司特色蔬菜加工生产线项目、*窝酒业联营合作项目、*县脱水蔬菜加工生产线项目、楚雄彝家外贸有限公司批发零售网点建设项目、*兴华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年产*吨油腐乳生产线建设项目、楚雄滇撒养殖公司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及猪肉加工项目的建设。
去年全县得到各级财政扶持资金*万元,企业享受税收减免*万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五)积极争取出口创汇
去年以来,*星贸食品有限公司和牟定鸿昌商贸有限公司在加速进行新建项目建设的同时,抓紧办理食品出口备案证等相关手续和加快食品出口基地建设,并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出口的硬件要求拉通了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家有关认证部门和省商检部门的检查验收,于去年5月领取了食品出口备案证等相关手续,*星贸食品有限公司去年夏季以来,直接与意大利威尼斯绿蘑菇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了野生牛肝菌外销业务,全年出口野生牛肝菌创换外汇可突破*万美元,第一次为我县填补了出口创换外汇历史上的空白。
*工贸有限公司今年7月新成立一家进出口贸易机构,明年公司产品可直接出口,计划在香港、澳门成立分公司。
*食品有限公司通过间接出口方式,远销*等国家,间接出口创汇*万美元。
(六)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成效显着
由于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能力逐年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户,带动农民增收*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
(七)农产品质量认证成绩显着
为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我县努力做好优质农产品的开发,组织农产品质量认证,通过努力,去年农产品质量认证取得显着成绩。全县共有11家企业获得了18个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面积*亩。其中:有机食品认证2个,面积*亩;绿色食品14个,面积8207亩;无公害2个,面积*亩。一是认证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机食品实现“零”的突破。二是认证产品数量显着增加。三是企业对质量安全意识显着增。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一)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带动能力不强。一是技术含量低,产品市场占有率还不高;二是人才缺乏;三是投入不足,运转难度大;四是造血功能弱;五是管理滞后,企业的管理体制不灵活,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二)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特色高效农业形不成规模。
(三)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比较脆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龙头企业,市场与农户的联接、订单农业等缺少制度约束,市场发育的程度远远不够,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也不够活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标准化、品牌化、工业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制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还没有成为农民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技术的切实行动。导致所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档次和水平不高。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融资渠道不畅。各级政府投入有限,龙头企业融资困难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六)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的发展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龙头企业产品外销量减少,销售价格降低,产值、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利润下降。
三、明年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坚持调整农业结构与培植龙头企业有机结合,切实帮助解决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活力。
(二)加强农业特色产业培植。继续重视发展特色蔬菜、腐乳、玫瑰、白酒等优势农业,引进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耕地保护与管理,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支持企业扩大原料基地,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稳步推进中低产林改造步伐,积极发展核桃、油茶等林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围绕农业综合配套实用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农业市场信息和农产品销售等内容,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适应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
(四)积极主动搞好重点产业项目论证和各种农业产业化的认证和项目申报工作。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国家、省、州立项扶持。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划实践 深圳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3-0089-04
[作者简介] 汪云兴(1984 ― ),江西婺源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阮萌(1967 ― ),广西藤县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
“十二五”时期,我国加强统筹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划和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上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4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达1.88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5%,5年年均增长约20%,约为同期GDP比重增速的2倍。实践证明,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对于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
一、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符合一般产业的共性规律,也具备新兴产业的个性特征,更拥有其自身的特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动态性、全局性、长远性、风险性等特征会影响着其规划问题,对于规划方法选择、发展重点遴选、发展目标制定、配套政策支持等有着特殊要求。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和全局性,就需要国家或地区从战略层面给予全局考虑,而不仅仅只考虑产业发展规划问题;动态性就需要在制定规划过程中考虑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和支持手段的动态调整等;长远性和风险性就需要政府在规划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近期“显绩”,而也应当注重远期发展的“潜绩”,同时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要加强转变职能,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让企业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等。
“十二五”以来,我国各地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仅就规划本身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发展方向上,存在区域趋同、重复布局、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由于没有长期的发展思路和统筹安排,各地投资盲目、产能严重过剩,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2011三年间中国光伏企业数量增长近5倍。在发展目标上,存在需求导向、区域攀比等问题,一些地方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时,一方面结合了当地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计划,另一方面还考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以及与有关地区的总量比较,以此来综合制定发展目标。在政策制定方面,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特定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在税收、人才、土地、等方面实施了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发展。但从企业调研所反映的政策需求来看,大部分企业更多的是需要政府给予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政策体系,避免政策有失公平,防止政策碎片化。
二、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实践
(一)以市场发展需求来明确规划主要内容
深圳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过程中,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判断法、数学模型法等各种方法,逐步积累并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规划范式和思路。从规划理念来看,由于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经济主体,是各类产业经济活动的最终承载主体,产业发展水平实质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合体现,因此深圳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始终将调研企业、分析企业、培育企业、发展企业等贯彻规划全过程,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从规划内容和架构来看,深圳编制出台了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文化创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基本包含发展基础与形势、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保障措施五方面内容。此外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表现形式丰富,使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重大工程和政策需求等内容更加突出和清晰。
(二)以市场发展方向为重点明确发展导向
深圳在编制相关专业规划过程中,深入开展企业调研,从企业所在行业情况和优势特色,全面了解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和优势,以此来选择具体的产业及其细分行业。一是始终坚持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选择了具有比较优势和深圳特色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在相关产业细分领域,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选择了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并符合深圳发展方向的细分领域,给予重点扶持;三是在产业界定方面,更加侧重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产业发展重点的论证,更加注重产业发展重点的开放性,并根据产业发展动态进行适时调整。
以互联网产业规划为例,深圳依据咨询报告、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专家意见,结合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部分细分行业进行归类合并和调整。提出重点发展互联网基础服务业和互联网应用服务业。其中,互联网基础服务包括接入服务、域名注册服务(DNS)、设备托管服务(IDC)和网络加速服务(CDN)等;互联应用服务包括电子商务、网络娱乐、网络内容、网络通讯、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和其他新兴互联网应用服务。以新材料产业为例,根据国家有关分类体系,深入分析各省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结合深圳市新材料产业实际,充分征求业内专家、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等意见,提出了支撑领域、优势领域、新兴领域三大重点领域。
(三)以整合企业计划为核心制定发展目标
深圳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既考虑了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又考虑了产业特色目标;既制定了近期目标,又提出了远期定位;既运用自身产业基础加以推算,又结合了发展环境加以佐证,尽可能客观制定发展目标。从近几年深圳实施情况来看,各项规划目标总体进展良好,个别指标还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以互联网产业规划为例,深圳主要对典型企业、龙头企业、知名企业、行业协会进行调查,并对有关协会、企业调查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得出产业基础数据。关于产业增速及目标的测算,主要是根据重点企业抽样调查测算数据,并参照全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发展速度的预测,以及有关专家、企业和协会的预测,提出了深圳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和目标。以生物产业为例,深圳结合生物领域发展情况,在创新药物、生物医疗设备等细分领域提出了具体目标,并提出在生物医疗、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方面,成为以生物医疗设备为突出特色、世界重要的生物医疗产业集聚区;世界领先的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亚洲最大的疫苗生产中心、中国领先的创新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和药品制剂出口基地;中国领先的转基因农作物、绿色农用生物制品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南中国海地区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中国领先的水处理、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等特色目标。
(四)以弥补市场不足为导向制定配套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专项资金、自主创新、人才政策、融资政策、重大项目、税收政策、土地政策、政府采购、营造环境等方方面面内容。深圳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为核心;二是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根据深圳相关细分行业比较优势,围绕产业培育和发展制订有关政策措施;三是从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着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策引导作用,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研究制订政策;四是注重与现有政策衔接,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系统性;五是从需求侧出发,加快推进相关应用示范,着力培育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近年来,通过规划和政策的实施,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和规划建议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过程中,无论是发展方向及重点,还是发展目标及政策等都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同时以“负面清单”思路厘清政府不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以此达到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平衡。在总结深圳“亲市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编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规划提出四点建议:注重因地制宜,加强规划统筹;注重远近结合,灵活确定目标;弱化政府扶持,完整政策体系;强化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环境。
(一)注重因地制宜,加强规划统筹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国家应加强统筹部署,树立“亲市场”规划理念,结合新形势,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制定“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加强对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引导和宏观指导,明确不同区域总体功能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开放创新,结合国家规划,从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行业,制定出台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在规划和政策实施过程中,注重研究新情况、新趋势、新问题,针对产业新变化,适时调整发展重点和政策内容,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二)注重远近结合,灵活确定目标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必须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要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同时,要立足当前,推进对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有重大作用的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要结合空间时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发展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经济长远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情况,制定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期发展定位。在制定具体定量目标时,建议将预测周期定为2~3年,尽可能使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接近;在制定远期发展定位时,建议将预测周期定为5年;在确定宏观战略时,一般可将预测周期定为10~20年。此外,在针对不同细分行业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时,可根据不同细分产业的本质和特征,制定能够反映产业特色的发展目标。
(三)弱化政府扶持,完整政策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于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阶段,总体上要区别对待,弱化直接财政扶持。加强“需求侧”政策创新,注重“供给侧”政策配套,形成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对于市场主体先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等具有一定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行为,给予适当财政资金扶持。对于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人才保障、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等,建议政府尽可能采取非财政资金补助方式,更多地通过创造市场需求、给予配套便利等间接引导型政策给予支持。与此同时,建议各地要因地制宜,从全局系统角度出发,制定涵盖财税、金融、人才、土地、创新、市场、示范、改革等全方位系统支持政策,对于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给予分类扶持。
(四)强化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环境
有学者认为,产业政策的强化必然导致竞争政策的弱化,这对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产业政策的效率会越来越低,负面影响将会随之增大,政府直接扶持政策的内在缺陷在某些领域和环节会逐步显露,这就要求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的重点要转向竞争性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首先要强化市场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强政府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有效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再次要优化政府政策执行方式,建立公平透明的财政资金扶持管理办法,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改变社会上所谓的“分项目、分资金”传统方式。最后要加强规划政策执行的监管和绩效评估,鼓励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Z].2010-10-10.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Z].2012-7-9.
[3]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Z].2009-9-16.
[4]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Z].2009-12-28.
[5]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Z].2011-12-29.
[6] 李若馨,陈静.目标增速倍超GDP各地新兴产业投资“抢跑”[N].中国证券报,2011-2-15.
[7] 骆祖春,范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11,7:35-38.
[8] 赵西君,吴殿廷,何燕,宋金平. 基于集群理论的产业规划模式探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1,16(3):59-64.
关键词:地理信息;测绘;产业规划;发改委
记者7月24日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这是在国家层面上首个地理信息产业规划,对于推进我国地理信息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规划指出,地理信息产业是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地理信息产业已经进入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规划明确,坚持需求牵动、市场主导,政府调控、规范管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规划强调,要重点围绕测绘遥感数据服务、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制造、地理信息软件、地理信息与导航定位融合服务、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和地图出版与服务六大重点领域,着力加强能力建设,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规划还从优化政策环境、夯实基础条件、促进自主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服务管理、拓展对外合作、开展统计分析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规划要求,为保障规划任务有效落实,要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合力。
社会公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不断增长,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开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为地理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同时,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国导航定位及位置服务绝大部分依赖国外卫星导航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主要来自国外,地理信息高端技术装备市场大多被发达国家占领,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此外,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不全、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亟待从国家战略层面强化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支持,加强服务管理。此次《规划》的出台正是顺应了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外部环境。”该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社会需求更加旺盛。
与此同时,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逐步提高。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水平已与国外同类软件相当,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测绘和地理信息装备制造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产装备已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规模也迅速扩张。“十二五”以来,地理信息产业服务总值年增长率达到30%左右。截至2013年底,企业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近2600亿元。新应用、新服务不断产生,互联网搜索和电子商务提供商、通信服务提供商、汽车厂商等纷纷涉足地理信息应用领域,形成了遥感应用、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等产业增长点。
【关键词】城市规划 产业经济 产业经济与城市规划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大城市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区域带动与增长极核效应,特别是位于城乡交错带的大城市边缘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地域,是产业发展最集中、城市面貌变化最迅速的地区。然而在城市增长过程中,由于核心区和乡村的共同作用,大城市边缘区的各种规划出现了很多弊端,导致其产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大城市边缘区成为社会、经济矛
盾最集中的地区。从区域行政和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策略就是优化和更新规划模式,消除规划弊端所带来的影响,协调推进大城市边缘区城市化、促进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有着难分难舍的渊源关系,简单说来城市设计是由建筑学及城市规划学发展出来的,学科上仍属于城市规划范畴。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下催生出的城市产品单一,质量下降。城市设计这一学科的应运而生可以更好地具体地引导并规范建筑设计,落实规划大原则,若没有最好的城市作品产生,但也将犯错的概率降至最低。中国的城市设计从20 世纪80 年代起步,90 年展壮大,更多的还是“拿来主义”,既然通盘的拿来或多或少地水土不服。与我国的特殊社会主义制度一样,中国的城市设计也需要中国式的理论与方法来重新构架。在世纪末新世纪开端,城市设计项目多如牛毛,敝人有幸目睹或亲自参与的类似项目也不少。单纯意义上的建筑单体项目被较多的城市设计项目所替代或是扩充升级。伴随业主及政府机构决策层对于项目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希望单个项目的成功能够建立在经济效益,城市空间,政治影响,品牌影响等多重价值目标的实现基础之上,对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说来就是要求我们要有城市设计的意识的同时,对于支撑城市设计项目本身的产业定位及经济基础要有所考虑,项目对于政府对于开发商能否有价值的持续升值潜力。
一、地区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实际上,从规划的本质角度来说,就是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开发和利用。而一个城市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落在地域上也表现为各类经济产业对土地的使用。具体的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城际联系的影响。由于城市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有形的如城市的对外交通,无形的如邮电通讯以及电子信息等,而产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的采集、生产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市场销售等都需要与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2、对城市内部联系的影响。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城市规划中就要为这些劳动力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与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设施,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对城市的科技文化设施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设施要求就会更高。重工业则需要提供充足的能源设施与便捷的交通设施相辅助。
3、对城市功能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离不开地区经济,地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撑,在低级产业如原材料生产的地区,甚至影响到所在城市的生死存亡,当然在全面与发达的综合性城市,不会由于一种产业的兴亡而决定城市的兴衰。
二、地区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影响土地是城市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它由于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不同呈现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2、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影响。这里指的环境一方面指的是环境污染的层面,另一方面指的是地理环境如靠山、沿河、滨海、或临近铁路、港口及城市主要干道等层面。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在环境优美离城市中心较近的位置;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通常情况下资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所以必须依据情况规划在城市下风向的郊区。
三、城市规划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存在的几个问题:从城市规划的编制依据来看。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如GDP目标及其相应的经济指标。相应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现有的产业结构将做哪些必要的调整,产业布局情况如何,都是规划部门考虑的因素。所以地区经济要想实现城市空间地域的合理落实和布置就必须遵循规划的思想。从规划编制的时限来看。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化,城市进行长远设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年限。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规划期限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期限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要真正发挥规划对地区经济的指导作用,就要加强规划时限确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2、城市规划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基本因素。基于上面提到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修缮、用新方法、新思路使其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规划新的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如“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转变和重建”,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面貌有了创新性的改变,城市规划已经在地区经济结构的空间深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利用两者的紧密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社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即城市地区经济的发展它包含一、二、三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不同的城市性质,三者的权重不同,但在城市经济中第二产业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来作为支撑,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产业优势,体现地区经济规律,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重视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环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随着城市的速发展,又在不断的吞噬着农村的地域,一面是生命的基础,一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有需要不断的扩展空间占用土地。事实表明:尤其是大城市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这样任凭城市扩张忽视农业发展的现象,在城市规划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2、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城市新空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的逐步推开,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新格局、新挑战,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秉仁.试论城市规划在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J]. 城乡建设. 1995(05)
[2] 范长云.城市如何协调发展[J]. 城市开发.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