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学学习计划

管理学学习计划

时间:2022-08-08 18:4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学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学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已经对传统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从而完善自我发展的自主创新性,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已引起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大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更好地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越来越引起高校和教师的重视。

一、问题提出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习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先修课程和基础课程。该课程涵盖了管理思想、管理哲学、管理理论、管理艺术、管理行为、管理方法等各种管理知识和管理活动内容,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为支撑,其理论和概念有较强的抽象性和艺术性。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会直接影响到对经济管理类其他后续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和把握。因此,多数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把该门课程安排在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学习。

大一新生刚从高中阶段步入大学,从紧张繁忙的被动学习生活中步入自我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活,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引导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最直接有效的引导方式则来自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另外,从小学到高中,多数学生已习惯了课堂中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法,习惯了课后埋大量做练习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思想理念和意识不强,课后主动围绕课程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此外,大一新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对《管理学》涉及学科的综合知识掌握和了解较少,企业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经验较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听课为辅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对《管理学》不感兴趣,甚至厌学、逃课的现象。

对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学习,须要借助管理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而抽象复杂的管理实践活动单靠教师的讲解不仅让学生难以理解,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各高校《管理学》教师探讨的目标。经过笔者近十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多年的《管理学》授课方法探索研究发现,《管理学》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既兼顾了《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又兼顾了大一新生的学习特性,是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该方法融学生的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完全符合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只有灵活地将《管理学》知识与组织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情境参与、讲授与训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思考与训练、管理实践等多种形式,才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破“以教师为中心” 课堂教学模式,竖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参与到管理实践,在参与教学中理解相关概念,掌握相关原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授课过程中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课堂自主W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的环节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积累、理解和掌握。

为了保证《管理学》参与式教学的顺利实施,应尽量采用小班上课。班级人数以45人左右为好,在上课过程中,首先组建“公司”模式的“学习型组织”,在此基础上实施多种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的互动式课堂。

(一)组建“公司”模式的“学习型组织”,使学生参与到团队管理活动过程

由于大学生没有企业一线管理的经验,所以对管理活动的认知较为抽象,为了使学生对管理活动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组建公司的形式代替平时学习中的简单学习小组,一般5~6个人为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和扮演公司管理者角色,并由学生为自己的公司命名,推选最高层管理者为公司负责人。

当每个学生的管理角色确定后,所有学生的公司组建也已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管理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而由学生制定所在公司本学期《管理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明确公司内管理者的工作分工,并最终形成书面材料在班级评比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本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修改的思路,制定出最优的“公司”目标和学习计划,形成积极参与式的“学习型组织”进而围绕目标展开对管理学的学习和认知。

通过公司组建的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参与到管理活动当中,体会管理者的日常活动,也可以了解管理者在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奠定基础,激发了学生对管理学学习的兴趣和期望。

(二)实施多种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的互动式课堂

1.情境参与:主要通过模拟组织管理中的某些场景,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会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使用。例如在进行组织部门化学习中,面对多种部门化设计,如何让学生既能轻松识别不同的组织结构,又能指出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同时也能根据项目的需要由学生亲自设计出简单的组织结构。这时可以把原来班级中建立的“公司”式“学习型”组织,整合成一个“大型集团”,教师作为CEO,可以设定多个不同的项目,由学生共同参与,根据项目的具体需要进行不同部门化的设计与组建。最后再以已建立的“公司”式“学习型组织”讨论对组织部门化的认识和理解。

2.问题思考:《管理学》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抽象,有时不容易理解,教师讲授必不可少。但枯燥的讲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在概念和理论讲授时除了多引用一些简单的案例帮助理解外,还应多穿插一些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由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学习,最后与老师诠释的解答相比较,找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差距。该方法使学生从思想上和精神上参与到管理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参与式教学法要求多搜集管理学案例,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管理学知识,加强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管理活动抽象性较强,需要用管理中的案例来呈现,案例分析是最好的参与式教学辅助手段。案例有简单案例和综合案例之分。在讲解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多穿插几个简单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每一个单元穿插综合案例,以“公司”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在课堂中进行公布,最终由教师进行点评补充。此外,为了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针对每一部分知识点由每一个“公司”搜集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分享。

4.问题讨论:问题讨论法主要是由老师提出管理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法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该方法分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两种,课堂讨论主要是教师在授课前围绕着本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在学习当中进行思考。当教师知识点讲授完毕,由学生以公司为单位根据所学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在分析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回顾,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讨论主要是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课后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并以公司为单位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答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太过简单,而且要尽量以发散性问题为主,且问题要来自于生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有一定的启示性。

该方法使用时,如果教师所提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自觉查阅管理学相关书籍,拓宽管理学学习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的管理能力。

5.角色扮演: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扮演管理活动中的某些角色,加深学生对管理学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体验管理者领导方式的运用。

该方法在使用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讲解好《管理学》相关知识和方法,以及该方法使用时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该方法后,由教师布置和安排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场景,引导学生以管理者的角色在该场景下尝试利用管理学的相关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管理决策方法中头脑风暴法的使用,就可以由老师提出问题,以学生组建的公司为单位,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用头脑风暴法解决问题并做出最终决策。

6.管理实践: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管理情景的再现,让学生在该情景下,运用管理学的相关方法,学会解决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该方法在使用时,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某一环境下,展现管理活动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再由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该活动,然后根据所学有关知识,以学生组建的公司为例,去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并形成本公司的解决方案,最终进行各公司间解决方案的展现,评选最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由教师以学生组建的公司为活动情景,由学生提出本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并制定近期内可能要招聘的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数量,引导学生面对本公司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制定出不同人员的招聘、培训方案,并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过程孕于到真实的管理情景当中,使学生在参与当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加深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进一步认识,更加深入了解在今后的管理学学习当中学习方法的改进。

(三)加强校企合作,学生走出课堂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学校和企业的交流提供平台,更好地促进学校理论知识的转换,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合格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该方法使用时,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开展。第一种方式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家到学校开展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围绕日常管理工作,为学生展现工作中经常面对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办法,寻找《管理学》课程中理论转换为实践的方法;第二种方式是邀请企业家以座谈会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再由学生以“公司”为单位对该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和企业家的解决方法作对比,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找出差距,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在学习管理学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种方式也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亲自到企业开展调研,通过走访了解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面对的管理问题及解决办法;第四种方式可以安排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企业实习,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亲身体验,以实践解读管理学的有关知识和管理方法的运用,加深对管理学的认知和学习。

(四)改变考评模式,采用综合考评方法

要想使参与式教学方法顺利开展,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评方式。可以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法,综合考评成绩满分为100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平时成绩定为40分,期末考试成绩定为60分。

平时成绩主要用来鼓励学生平时对课程的积极参与,可以分为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课堂情况、以团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的情况。其中出勤情况占平时成绩的25%,满分为10分;参与课堂情况,占平时成绩的25%,满分为10分;以团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的情况占平时成绩的50%,满分为20分。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

期末考试成绩主要用来检验学生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可以由老师自行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对学生相关知识点进行出题检查。

经过多年的课程实践检验,参与式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进一步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不仅对《管理学》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可以适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第2篇

【关键词】成人学习者 学习特征 自我导向学习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21-0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面临传播迅速的海量信息和快速更新的知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学习的理念和方式都相应产生了变革。1994年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指出“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在信息时代,成人在社会、生活、职业各方面都需要不断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个人通过学习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促进自我实现。这种成人学习不但是终身持续的,并且是自我主导的。成人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发生了从“教”到“学”的转移,以学生为重心,学习基于学习者的自觉自主性。

20世纪90年代后期,常永才参照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的成人教学项目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其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的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诺尔斯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相符合,主要体现在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自我导向观念、经验使用等方面与诺尔斯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观点基本一致。因此,诺尔斯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较符合我国成人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 诺尔斯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

诺尔斯主要是通过将成人学习者和儿童学习者的人格特征加以比对,总结出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需求

成人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需求是非常了解的,包括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达成目标所带来的益处等,这些都可以积极推动成人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活动。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主要是内源式的,具有自发的学习要求。这来源于成人对其身处的社会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反应,期望能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增加知识,进一步发挥个人潜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

2.学习心理的倾向性

区别于儿童学习者的依赖型人格,成人学习者具有强烈的自我观念和独立型人格,也就是自我导向学习。成人是具有成熟生理、心理的主体,能够自主决策、自我负责,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制订学习计划,控制和管理学习过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具备了这些能力,成人更多地倾向于独

立自主地进行学习。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人学习者也会偶然出现依赖性,但在教师的积极帮助和引导下,成人学习者可以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发挥自我学习能力,积极学习。

3.学习者经验的作用

成人在学习的认知过程中以经验学习为主,学习活动不再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要途径,而是更多地借助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成人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但能帮助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经验本身更是丰富的学习资源,成人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经验也是很好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把成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和所学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这些经验促进实践。同时,成人所具备的经验正是其自我身份的来源。对于其经验的积极肯定,也就是对其身份的积极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励其自我意识。

4.学习的实用性目的

成人具备准备学习的状态。其学习的任务是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更有效地完成社会职责。成人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与方法,与其社会角色、任务密切相关。学习目的从为将来工作准备知识技能转变成为直接应用知识而学习,因而教育活动对成人而言是一个十分明确的学以致用的过程。

二 自我导向学习的特点

自我导向学习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和终身性等特点。

1996年塔夫提出了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定义为“由学习者发起计划和引导学习活动的自我教学。”相对于他人导向学习,自我导向实际上是一种人格倾向,是人在行为中表现出的独立和自主的内部心理根据。

诺尔斯认为自我导向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需他人的帮助,个体主动的判断其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并寻求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选择并实施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及评价学习结果。” 自我导向学习符合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

戈瑞森认为自我导向性学习是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的统一。内部过程包括运用自主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对思维对象进行理解分析构建,外部过程是指对学习的控制,包括确定目标、寻找学习资源、从事学习活动、评价学习结果等,是一个内外一体化的过程。其中强调批判性思维对自我导向学习的作用。同时,自我导向学习者具有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并非孤立性,而是自主性,这种自主性使成人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发现自己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诺尔斯提出自我导向学习的七个阶段,包括营造气氛、学习者参与设计、学习者确认其学习需求、学习者形成学习目标、学习者自主设计学习计划、教师帮助学习者实行学习计划、学习者能评估学习结果。

三 在教学中培养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自我导向学习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包括诊断学习的需求,自发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并使用适合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成人学习者培养这些能力,实现自我导向学习。

1.教师转换身份和定位,诺尔斯指出从教师到协助者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的控制者,而是协助成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包括为成人学生选择符合其学习特征的学习资源,设计实用性强的课程设置,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常性地为学生提供建议、意见。在评估学习效果时,允许成人学习者的参与,共同决定评估方法甚至评估结果。

2.实行开放的教学模式,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大量设立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利用成人学习者在社会工作经验中培养起来的一定的逻辑思维,激励其独立思考,鼓励多元化的解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不仅符合我国最新高校外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能使学生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3.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甚至达成合作学习

成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针对各种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成人学习者可以利用已有的社交经验愉快地促成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交互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有利于个人发现其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利用因特网和现代教育技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

4.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多样化评价形式,让学生参与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性评价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让学生参与评价,甚至制订评价的标准,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四 结束语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世界,终身学习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从诺尔斯等人自我导向学习理论中可以得出自我导向学习正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核心技能这一结论。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积极转变在课堂活动中的身份,相应地变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培养成人学习者的自我导向学习观。激励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其自我控制和管理学习过程,达成其以学习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最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Knowles,Malcolm S. Thelearner: The definitive classic in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M]. Houston: Gulf Pub. Co.,1998

[2]Knowles,Malcolm S.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from Pedagogy to Andragogy[M]. New York:Cambridge Books,1980:89

[3]Sharan B. Merriam. Andragogy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Pillars of Adult Learning Theory[M]. New directions forand continuing education,2001

[4]常永才.成人学员学习心理特点及对成人教育教学现状态度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0(4)

[5]李高祥.论促进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第3篇

从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环境的理念出发,分析了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创建英语自主学习环境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及完善自主学习环境需要的其他条件,并指出目前院校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英语自主学习环境建设提供参考。自主学习英语自主学习环境语言技能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变革,它也使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乃至教学理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实现学员英语学习自主性就是一个充分的体现。如何构建完善的英语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凸显重要。一、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环境的理念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英语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英语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不以学生掌握了多少词汇、能够背诵多少语法条文为标准,而是看他们是否能够熟练地用英语这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英语来完成各种交际任务。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学习过程,就是英语自主学习过程。英语自主学习环境应该是一个灵活的,具有很大兼容性的自主学习中心。它应能给学员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以及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平台。它不仅能够使学员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而且使他们能够保持自身的学习节奏,从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要求。二、元认知理论成为强化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随着元认知策略研究的兴起,自主学习开始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元认知这一概念和理论,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9年提出的。该理论指出:“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及实施的监控,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策略。其中,元认知知识指个体对影响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的那些因素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指任何伴随着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或活动或策略指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全过程进行调节和监控的方法和技能。元认知和自主学习是一个事物的统一体,不可分割。自主学习是结果和目标,而元认知则是内部动力和实现目标的有力手段。三、创建英语自主学习环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创建自主学习环境的必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环境对学习者有较大的影响。创建英语自主学习环境,就是为了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员创造英语语言环境,提供语言时间的条件和机会,最大限度的克服非英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局限。英语语境是语言运用的特定环境,也是英语交际的具体场合。语境是衡量英语使用适当与否的重要依据。以语境练习话题,将英语材料、语言功能自然地融于语境之中,使学员感知到英语的音、形、义、词、词组、句、段、篇的语言整体,在接受信息、输出信息的综合性语言行为活动中逐渐养成使用英语的习惯。众所周之,学员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必然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和限制,教员在教学中大多侧重书本教学,使用课堂式英语,导致学员无法准确地使用英语,因此,单靠课本和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和练习是远不能满足学员学习英语的要求,必须在课后安排更多的英语学习机会,提高语言输入,增加更多的语言操练机会。利用硬件条件及软件条件兼备的自主学习环境,学员可以更好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针对性学习,克服不足,全面提升英语各项实际能力。2.创建自主学习环境的可行性(1)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英语教学软件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在自主学习环境中,学员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图像、声音、动画、影像、文字等)的呈现,在一个形式生动逼真、内容包罗万象的学习环境中听到地道的语音、语调,看到对话的环境和现场,说话人的表情、神态和姿势,从而使自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吸收和模仿,不知不觉地进入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境界。(2)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各大专院校都加强了多媒体语音互动实验室的建立和完善。这种语音室主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先进的数字语音处理技术,从听、说、读、写、译、作业、考试、自主学习、自主测试、学员互动练习、课件点播等多方面满足教学及学员自主学习要求。学员可以在语言实验室完成教员布置的作业,并进行听说练习、自测、互动操练及其他各种自主学习内容。因此,在这个良好的契机基础上,构建及完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环境较为容易。建立辅助课堂教学的以听说为主的自主学习中心,把培养学员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最为重要目标。四、目前院校英语自主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1.硬件建设仍需加强目前,大多数院校英语自主学习环境建设距实际需求仍有很多不足。首先,是硬件建设存在差距。其次,自主学习中心可用资源有限。在一些性质特殊的院校,由于保密性要求,校园内部无法连接互联网,学员在自主学习中心除中心服务器上安装的英语学习相关软件外,无法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学习资源。2.学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给学员提供了英语自主式及个性化学习的良好平台,但一些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员不能利用并且适应这种学习模式。表现为不能按时到自主学习中心学习;不能按时完成教员规定的学习计划和内容;多进行娱乐式或赏析式活动而忽略语言技能训练等。英语自主学习中心为学员英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对于学员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升语言和文化素养提供了一定保障。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会更完善,大学英语整体教学水平亦能得以更大地促进。

参考文献:

[1]郭丽.语言自学中心与学习自主性―英国中央兰开厦大学语言学习中心个案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0,(1):56-58.

[2]徐锦芬,王烨,王莉.国外“自主学习中心”研究述评[J].外语教育,2007.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78-83.

[4]赵卫国.多媒体语言互动实验室:语言实验室发展的趋势与方向\[J\].语文学刊,2006,(3):117-119.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心理

大学生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学习行为是学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具有开放性、互促性、创造性、自主性等特征。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1.调查对象

选择上海商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 980份,回收 952份,回收率97.14%,有效问卷为930份,有效率97.69%,符合调查要求,结果有效。样本的具体构成见表1。

2.调查内容

问卷由 19道客观选择题以及涉及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的附加问题组成。客观选择题中,多选题 8题,单选题11题,其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学习动机:共有 3 题,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涉及对学习本身的态度、学习的目的;第二,学习需求:有4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了解课堂课外学习状况、课外时间安排,以及学生乐意参与的活动;第三,学习行为特点:共有 6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调查大学生对本专业的态度、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识,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计划以及存在的旷课情况;第四,校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共有 6题,涉及本校教学质量、校园班级学习风气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二、数据统计和分析

1.学习动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动机比较复杂,除“其他”项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个人、为家庭、为国家。而在学习动机排序中,前三项主要反映在个人方面:“找一份好工作”(93.80%),“对知识的追求”(68.01%),“证明自己的价值”(62.92%),说明,大学生上大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在家庭和国家方面,占比则比较小,选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选项的调查对象占比46.33%,而因“报效祖国”进入大学的更是仅有23.27%。可见,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性色彩,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找一份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因素,这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表2数据,纵向比较不同年级发现,虽然四个年级同学的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个人方面,但不同年级的选择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相对于其他年级,四年级同学在“找一份好工作”方面占比偏高,而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报销祖国”方面占比较低,由此说明,不同年级的同学学习动机是不同的,相比其他年级,四年级的同学学习动机体现了更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2.学习需求

(1)大学生花费精力的方面

根据表3可以看出,总体上,四个年级的学生花费精力最多的方面为“老师安排的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自学感兴趣的专业”,有些同学也会花费较多的精力“博览群书”。可见,在学习方面,大学生并不仅仅满足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根据兴趣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具体分析表3可看出,在老师安排的课堂学习内容方面,四个年级比例呈抛物线形状,然而,在博览群书方面,虽然四个年级的比例都在20%以下,但却呈上升趋势,由12.44%上升到19.13%。以上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学习需求逐渐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也产生了变化,从课堂转到了课外,学生从“跟着老师走”逐渐转变为“跟着知识走”。

(2)大学生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

表4显示,一年级同学课余时间投入中选择在图书馆看书或寝室学习是排在第一位的。排在第二位的参加社团活动所占比例与前者接近。说明了大一学生对于学习和参加校园活动很热衷,而且在纵向对比中,对于校园活动,大一同学是积极性最高的,相对二、三、四年级的12%左右,投入了接近四分之一的课余时间量。

二、三、四年级同学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同样多种多样,上网看视频或游戏的同学比例持续增加并排在了首位,选择在图书馆或寝室看书学习的同学比例下降,但是上网浏览学习视频的比例却持续快速上升,与此同时,一到四年级逛街聚会时间的投入也逐步地在增加,四年级的比例近五分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看出,虽然同学们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游戏看视频以及逛街聚会的同学的比例却是较高的,甚至超过了学习的同学的比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还不够深入,对自主学习的自我约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习态度

(1)大学生学习计划执行度

大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大学生需要制定合乎自身的恰当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四个年级的大学生都有近30%的同学没有制定学习计划,随意的进行学习,说明,大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较大,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在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中,每个年级有仅只有部分同学能够按照学习计划执行,每个年级会有40%以上的同学无法按时完成学习计划,这显示了大学生具有较差的自主学习约束力。

根据表5,具体来说,一年级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比例最高,达到73.06%,有学习计划但很少能完成的比例达到了49.68%。可见,一年级同学虽然有较强的学习计划性,但自控能力却不高,无法按时完成计划。而四年级数据显示,没有学习计划且随意学习的同学在四个年级中占比最高,为13.33%,反映了四年级同学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高。

(2)大学生缺课原因

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除了体现在学习的计划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待上课的积极性上。表格显示,大学生缺课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因其他事情耽搁、缺乏兴趣、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影响学生不去上课的三大主要因素,即大部分学生缺课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而不是客观环境的影响。

根据一年级调查结果显示,因其他事情耽搁和身体不舒服缺课的同学占比最高,分别为34.67%和27.25%,二三年级则由于对课程不感兴趣和想自学课程,21.79%的四年级同学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上,四个年级同学所占比例是呈上升趋势的,由一年级的6.01%上升到四年级的18.97%。由此说明,随着年级的变化,大学生缺课的原因跟着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迫不得已”变为“主动放弃”,一年级时是由于事情耽搁等迫不得已的原因,二三年级则因不感兴趣放弃上课,四年级则由于不喜欢老师的方式。可见,不同的年级在对待上课的态度是不同的。

4.校园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与学生所在的年级具有相关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评价进行分级并赋予一定的分数:很好4分;还不错3分;一般2分;差1分。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各个选项的得分,如表6所示。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和学生所在的年级成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逐渐降低。一年级得分最高,为3.1688,说明总体上,一年级班风处于“还不错”水平,但二、三、四年级班风评价得分却在3分以下,即三个年级的同学对本班级的班风评价介于“还不错”和“一般”之间,且四年级更偏向于“一般”。以上反映出,一年级班风较好,拥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四年级时同学们对班风评价则降低,学习环境逐渐变差。

在班风对同学们的影响方面,70%左右的同学表示有影响,但影响度却因年级的不同存在些差异,一年级感到有影响的同学比例达到80.84%,高于四年级的75.56%。由此说明,虽然一年级班风较好,但由于同学们刚刚接触大学生活,更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班风对一年级同学们的影响很大,学校应提高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调查结果及思考

1.学习动机从理想向现实转化

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也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变化,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发生了改变,学习动机也逐渐由理想化转变为现实型,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动机普遍带有功利性色彩,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进入大学的原因也主要是从自身的长远发展方面考虑。

2.学习需求从课堂转到了课外

学习需求方面,学生并不仅仅满足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根据兴趣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其次,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还不够深入,调查反映多数学生对于生活娱乐需求超过学习需求,学生课余时间利用也存在着不科学性,对自主学习的自我约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生因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而缺课成上升趋势

大学生具有较差的自主学习约束力。大学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成了很多心理不太稳定成熟的大学生滋生懒惰放纵心理的温床。随着年级增长,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断发生着改变,由重视学习转变为随意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在缺课方面,不仅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更多的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其他事情耽搁、缺乏兴趣、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成为影响学生不去上课的三大主要因素。

4.信息技术带来的知识共享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成长的重要外部因素。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班级学习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和学生所在的年级成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逐渐降低。

此外,学习环境对不同年级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低年级同学抗诱惑力较差,受学习环境影响较大,相反,高年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呈递减趋势。同学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学校目前的教育体制、方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越来越不具有吸引力。

但仔细想想,这种现象各个学校也普遍存在,也存在其合理性。从社会环境的变化方面来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教育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更多的希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但是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获取知识的方式的变化方面来说,从传统的纸质化学习到现代的电子网络教学,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书籍得到广泛的推广,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世界名校的公开课,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知识的即时获取,但是绝大数高校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大班面授的阶段,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的需要。教育体制等方面,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多地是“批量化生产”,缺乏个性的塑造,师生的教与学是剥离开的,老师进行的是灌输式教学,而不是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这些都需要广大社会和相关教育部门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晓华.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姚利民.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104-108

[3]朱丽姣,王贝贝.大学生学习行为结构现状分析——基于对南京农业大学社科学生的调查[J].文教资料,2009(11)

第5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词汇习得;元认知理论;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15-02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发展,而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习得往往与其学习策略有关。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管理策略尤其是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即元认知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主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如何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来自主习得实用、够用的词汇量是至关重要的。

高职英语词汇习得现状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下列问题:(1)语言能力及各类考试对词汇量的要求高、词汇量起点低。(2)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匮乏,元认知策略意识不明确,学习缺乏自主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自然也制约着学生词汇的习得。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词汇,就谈不上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提高。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果把语言结构比作语言的骨架,那么词汇为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器官和血肉。词汇习得是高职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里弗(River)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不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意念。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卫金斯(Wilkins D A)也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能说的话很少;而没有词汇,人们一句话也说不出。”由此可见词汇的重要性。但目前的高职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正如沃林(Waring)对词汇教学所作的总结:一次输入大量的词汇;注重单个词的讲授而不是词的融会贯通;词汇教学=定义+拼写;教材中对新词的重复率较低;较少的教授词汇学习策略;很少讲授词典查阅技巧;词汇大多以列表的方式给出;较少进行词汇练习测试。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无法有效记忆和使用所学的单词,因此造成了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困难,从而阻碍了英语运用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的。它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即“认知主体为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或目标,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监测以及调节和协调”。元认知其实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如果把传统的认知称作为“知其然”,那么我们可以把元认知称为“知其所以然”。认知是接受、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而元认知是指驾驭一个人如何去接收、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组成部分。元认知知识是指一个人作为具有认知能力的生物关于其所在世界所储存的知识。主要包括元认知在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认知在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以及有关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认知和情感方面有意识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分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主要是关于认知任务的体验;中期阶段,主要是关于认知活动进展过程的体验;后期阶段,主要关于认知任务完成的收获体验。元认知调控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主动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

元认知策略对词汇习得的指导作用

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有目的地计划、监控并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利用元认知理论,训练并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英语学习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和质量。不少专家认为,在所有的学习策略中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策略,因而处于一个更高的层次,元认知策略控制了认知策略的使用。文秋芳在调查传统与非传统学习方法时发现,对学习成绩起关键作用的变量之一是学生的自我管理策略,而该策略的核心是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词汇学习也是如此。奥马利(O’Malley)明确地指出了元认知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方向,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而成绩和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的人”。因此,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进行元认知构建,传授一套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使学生成为词汇学习的主观能动者并学会学习。教师应从元认知调控来传授以下三个策略来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

根据计划策略明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者应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知识,对词汇学习制定一个合适的计划,如设置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时间,预测学习困难和解决方法等。高职英语词汇习得一开始就应该树立目标,此目标可以参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词汇要求来确定,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确立阶段性计划和目标。比如,在第一学年里学生必须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词汇全部掌握,而在第二学年里努力学会A级词汇。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本较好的词汇学习手册。计划的其他细节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制定,如鼓励学生自我设计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进度。如学生计划实施得不够理想,教师应帮助他们重新设立目标、制定计划。

根据监控策略管理学习过程,把握学习效果 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应该对学习计划中的过程、方法、效果、计划执行等进行有意识的监控和管理。有些学生缺乏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如随意旷课,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能积极寻找和很好地利用英语学习资源。而有些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喜欢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安排自己的学习,对词汇习得的方法也是,一味模仿,但自己的学习效果却不一定好,结果很可能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实际上,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而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先后的,一种词汇学习策略的选用并非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在制定了明确的学习计划后,教师要及时了解他们计划的实施和进展情况,发现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和不足,定期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词汇学习情况,并适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把握学习节奏,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内化他们的学习动机,转化学生的学习观念。

根据评价策略反思学习效果,调节使用认知策略 学生的认知活动最终要落到学习效果上。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就是帮助学生评估和反思自己的学习,包括学习效果、策略使用及计划的完成情况等。在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应该给学习者一定的时间来分解学习活动并评估他们在完成任务时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同时还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评估他们当初制定的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进步,也有学生不关心自己的进步。这就说明,有些学生还没有学会正确地评估自己,自然也无法主动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懂得利用元认知策略知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调节,帮助他们提高自测能力和评估能力。

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词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英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元认知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英语词汇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词汇教学真正取得好的效果,同时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Flavell J 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

[2]Jeremy Hamer.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90.

[3]Walkins D 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O’Malley JM,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张颖秋.元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26-28.

[8]王岩.元认知迁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24-125.

第6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组织理论与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86-03

作者简介:曾红,女,讲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组织理论;王华锋,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家族企业和中小企业成长。

一、自主学习模式与课程提出的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寿命锐减,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这一现实背景给教育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教授学生知识、通过知识装备学生、借此使学生适应并立足社会”的观点不断受到质疑,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学习,而非知识本身”的声音涌现、并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同。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变化迅速的外部环境,成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高校纷纷推出了“自主学习”模式,设立“自主学习”课程。

二、设置自主学习模式与课程的目的

自主学习模式与课程的推出,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维持并发展自身的可持续能力奠定基础。其中,自主学习意识是指学生具有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与信息的意识、具有主动查阅文献资料书籍及咨询相关人士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而自主学习能力则体现为学生能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时间、进度,并能自主评估学习效果。更具体来说:①确立目标,学习主体知道做什么并且愿意付出行动实现;②确定学习内容,学习主体通过原有的知识结构、学习经验为达到学习目标根据自己优势、劣势选择学习内容;③应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是艰辛的,不仅付出勤劳的汗水,还有废寝忘食消耗的体力,更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这个过程有待学习主体寻找适合自己的、效率极佳的学习方法;④管控学习的时间、进度等环境要素;⑤评估学习效果,学习主体能够根据现实状况,客观中肯地判断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对学习方法、学习内容进行调整。

三、组织理论与设计课程简介

组织理论与设计课程是管理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企业内部及企业间关系的结构形态和活动协调方式作为研究的重点,以影响组织设计的若干因素(环境、战略与目标、技术、规模与成长阶段、组织文化)为主要框架,探讨了组织环境的组成、环境对组织设计的影响、组织如何适应环境、战略的类型及各自对应的组织设计、技术与组织设计、组织的生命周期、组织文化,以及与组织有关的效果评价、组织决策、冲突、权力、组织结构的作用类型、横向联系的方法、组织无效的表现、创新与变革、信息技术与控制等话题。课程主要面对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内容较多,比较抽象,思辨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四、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组织理论与设计课程的导学设计

结合以上自主学习课程设置的目的以及组织理论与设计课程本身的特点,可以设计如下的方案来引导、监督与管理学生展开自学:

1.自主学习组织理论与设计课程动员

在课程开始初,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自主学习动员。动员可以主要围绕着两方面展开:

一是谈自主学习模式与课程提出的背景(知识更新加快,学四年用一生的设想越来越不现实,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环境;信息技术兴起,知识与信息获取变得简单容易,只有更强的自学能力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自主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培养自学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意识主动学习以胜任工作,锻炼与提升自学能力)。

二是谈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与价值,主要结合课程内容来谈。如对于组织目标、战略、组织文化、组织伦理价值观、组织设计等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会拔高学习者的高度,使其看见组织中中高层才能看见的事物,去关注原来只有中高层才会去关注的问题与现象,学会像中高层一样思考问题,从整体而非局部、长期而非短期的视角看待组织。又如,学好本课程会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婚姻幸福、家庭和睦。比如用组织的生命周期这一理念来分析婚姻,每段婚姻也会有生命周期,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规则,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虽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但仍然用第一阶段的行为方式(或者虽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但仍用第二阶段的行为方式),可能会让婚姻搁浅,所谓的7年之痒就是指很多夫妻到了7、8年离婚了,而离婚的原因在于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却还在采用前一阶段的行为方式;再如,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分析家庭这个组织,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是这个家庭的利益相关者,如果该家庭使得某一方的利益严重受损,该方对该家庭严重不满时,那么该方就会不支持这个家庭。对冲突、权术等知识的学习,则会让学习者正确认识到组织中必然会发生冲突,从而在冲突发生时不惊慌,不困扰,能理性对待;能认识到权术活动存在的必然,并在合适情形运用权术解决问题。还可以学到一些管理方法,如应对环境的方法,增强组织协调的方式方法,等等。通过学习,还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原来可能只会说“发现与解决问题”,而现在他们可以用决策这一词汇来概述发现与解决问题,而这些词汇只有学过的人才会用,那些没有学过的人是不会用的,这些专业术语可以提升学生的档次,表明专业。还能帮助他们在尚未亲身深入组织的时候,就能通过研究者的研究,对组织内部运作(决策)有大致的了解。如明茨伯格对25个组织决策进行了跟踪,抽象出渐进决策模型;卡内基大学的3个研究者对组织决策进行研究,抽象出卡内基决策模型,等等。

通过以上动员,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课程的兴趣,使其愿意在自主学习本课程上投入时间与精力。

2.自学方法介绍

对于本课程,可建议学生选择先粗读、再精读的顺序;或者先读章节引语或每章小结,再读正文;也可结合教师编撰的自主学习指南展开自学的自学方法。建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断调试,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自学方法的介绍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能在自主学习中结合自身情况,主动调试,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而这些都属于自学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

3.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在自学初制定自学计划,在自学计划中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并设计学习方法。期中考试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前半期的自学小结,就自学计划的执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依据前期的自学状况,对后期的自主学习计划进行调整。期末考试后,要求学生撰写自学总结,就自学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调整进行总结,自我评价学习效果,总结得失。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锻炼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课程评价

设计期中与期末考试,结合学生撰写的自主学习计划、中期小结、期末总结,以及主动向教师提问的情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期中与期末考试的设计旨在督促学生认真投入自学,自学计划、期中小结、期末总结的设计缘由如前所述;而对学生向教师提问的情况考核,旨在培养与引导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的意识,如前所述,主动请教他人属于自学学习意识的一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5.编撰自主学习指南

教师编写自主学习指南,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对每个知识点的重要及难易程度进行标注。比如,组织理论与设计课程的重点章节为组织结构的基础、战略、环境、技术、文化、规模与生命周期,等等,而组织结构的基础章节的重点是组织结构的作用、横向联系的方法,等等。自学指南分为上下两册,期中考试内容针对上册,期末考试则针对整个课程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总体将学习进度控制为两个时期。自主学习手册的编撰主要针对本课程内容多、难这一特点,有助于辅助学生自学,不使学生迷失方向,不因内容多且有一定的难度而产生厌烦与畏难情绪。

6.个别交流与集中辅导

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主选择时间及方式向教师咨询、与教师交流。结合学生咨询的情况及课程本身的难点、重点,教师进行集中辅导,集中辅导时间可选在期中与期末。

五、结语

以上对于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组织理论与设计课程的导学设计,主要适用于当前自主学习模式与自主学习课程的设置还属于探索阶段这一时期。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自学习惯的养成,以上关于自学动员以及自学方法训练的设计可以略去,重点可以放在针对课程特点进行自学导学设计。另外,单靠一门课程,是不足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带来较大培养与提升的,还需要其他教师、其它课程共同努力,方能形成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红,张树人.自主学习模式下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3,(4).

[2]金钱伟.自主学习理论与《大学写作》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文化论坛,2013,(2).

第7篇

【关键词】队干部,“合训”学员,帮助完成学业,基本功

学历教育院校培训的主体是初级指挥“合训”学员,帮助“合训”学员完成学业是队干部履行职责的核心任务。作为“全程教员”和“领路人”,队干部必须清楚帮助学员完成学业帮什么,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自觉练好基本功,不断提高会帮、善帮的能力。

一、帮助学员完成学业帮什么

学员队干部帮助学员完成学业,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帮”:

一是帮学员确立成才目标。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学员有目标,就会有追求,学习就有劲头。否则,胸无大志,必然庸庸碌碌;缺乏崇高人生目标,必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队干部帮助学员定目标、立志向,这是“帮根本”。有些学员入校后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甚至被留级、降格,主要是上了军校懈了气、松了劲,学习目标变得模糊。上军校,学员来到一个新的人生起点,队干部及时帮助他们搞好人生规划,制定好四年大学生活的总体目标和学年学习计划,使他们明确学习的重点,努力的方向,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是帮学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区别很大。一是课程设置多,学习任务重;二是课程进度快,信息容量大;三是自习时间多,教员辅导少,自学成为重要的学习形式;四是集体活动多,学员自由支配时间少,学习与其他活动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新学员入校成绩很好,一学期却好几门课不及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适应新环境、学习不得法。好生,好在方法;差生,差在方法。学员队干部帮学员,重点就是要帮助学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是帮学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教育家说过:“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有这样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是说早期花一公斤的气力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期抓孩子的学习就可以省一吨的气力。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终身受益。帮学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队干部要注意做加法,以一种认真负责的精神,有意识的从学员第一次上课、第一次训练、第一次完成作业、第一次自习、第一次去图书馆等入手,持之以恒地抓,不断重复强化,帮助学员养成重视学习、会安排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会做减法,对坏习惯,不断地进行纠正,最终克服掉。

二、帮学员完成学业应具备的基本功

从帮助学员完成学业的角度,队干部应具备“四会一能”的基本功。

一会分析教学形势。这是队干部帮助学员完成学业的必要前提。队干部要坚持跟班听课,经常深入学员当中,要加强与任课教员的沟通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全队学员、每个学员的学习情况,搞清楚他们的学习态度怎么样、学不学得懂、有什么困难和问题。

二会组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是学员队干部的中心工作和主要职责。在大学学习阶段,课堂教学占的比重并不大,课余时间,队干部要针对学员学习情况开展一些配合性教学活动,特别军事体能课,教员少学员多,课后练习主要靠队干部组织。

三会指导学员学习。队干部抓学员的学习,重点是进行方法上指导。当新学员入学时,请老学员介绍学习方法,邀请学习标兵到队里“传经送宝”;当开新课时,邀请任课教员到队里,给学员介绍所教课程的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方法要注意的问题;当新学期开学时,安排本队学习好的交流学习经验等。

四会调动学习积极性。采取与学员认知水平相一致的激励方法,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常用的激励方法有:思想教育激励,讲清时代特征、讲清部队建设形势、讲清大学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增强学员学习成才的责任感紧迫感自觉性;典型激励,从新学员入学开始就要把那些肯学习、成绩好的学员作为典型进行培养,并适时推出来,让学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能示范教学。队干部既是管理者,也是教练员。大学学习阶段,学员课堂学习时间并不多,特别是一些军事科目,课堂上教员主要是讲解动作要领、提出标准要求,教员上完课后,大量的训练由队干部来组织实施。抓好课后的军事训练,队干部不仅要亲自到场、亲自组织,而且不能满足一般号召,要会讲会做会示范。学员军事素质主要靠养成,养成主要靠队干部抓。要求队干部要有较好的军事素质,会讲、会做,还会进行示范教学。

三、练好帮助学员完成学业的基本功

练好帮助学员完成学业的基本功,主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敬业。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队干部要充分认清学员队的地位作用,充分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每个学员队干部手下都有上百号人,如果自己的本领不够、工作没做好,可能误了学员的前程,甚至误了部队的建设发展。队干部要本着对学员、对部队建设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本领恐慌感,增强提高能力的紧迫感,加强学习,加强工作研究,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比较;创新

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和各具特点的教学模式,我国的高职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重1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也初步提出了一些适合国情的高职教学模式。为了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对国内外典型的高职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和创新研究,对于深化高职教学改革,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深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职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 国内外高职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一)模式概述

1.CBE模式

CBE(Competency Ba— sed 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该教学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以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主要流行于北美,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运用较为广泛,90年代初逐渐在各国推广,现在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和运用CBE教学模式。

CBE教学模式的原理:(1)任何学生如果给予高水平的指导都可以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内容;(2)不同学生,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学习环境不充分,而不是学生本身的差异,大多数学生,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条件;那么在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学习动力等方面都会很相似。 (3)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而不是重视教。(4)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接受指导的方式、方法和指导质量。

CBE模式的内涵: CBE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分析形成DACUM图表、学习包的开发、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评价。

GBE模式的特点:(1)以职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打破,了传统以学科为科目,以学科的学术体系和学制确定的学时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CBE中的能力系指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领域)、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这四个方面都能达到方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职业分析工作,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的确定是由采自企业的专家和专门课程设计的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完成。(2)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因此,对入学学员原有经验所获得的能力经考核后予以承认,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原定课程。(3)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负责按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各项能力提供学习资源,编出模块式的“学习包”一“学习指南”,集中建立起学习信息室。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按学习指南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后,先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达到要求后,再由教师进行考核评定。(4)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和严格的科学管理。课程可以长短不一,随时招收不同程度的学生并按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方式和时间。毕业时间也不一致,易做到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由于学生入学水平,学习方式不同,而且相当程度的个别化,这就要求有一套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发挥设备的作用。

CBE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通过“中国——加拿大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交流合作项目”(CCCLP)引人中国,并在许多高职院校得到广泛应用。

2.“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根本标志是学生一面在企业(通常是私营的)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面在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 (公立的)中接受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内的义务教育。这种“双元”特性,主要表现为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每一“元”都是培养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职业技术教育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的话,那么,“双元制”教学模式则可以说是这一“秘密武器”的“发射机关”所在。

“双元制”模式的内涵:“双元制”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成功的职教模式。“双元制”模式的“双元”特性主要表现在:(1)职业培训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的,并以企业培训为主。(2)企业的职业培训由行会负责监督与管理,它受《职业教育法》约束;职业学校的组织、管理则由各州负责,其法律基础是各州的(学校法)或《职业义务教育法》。(3)受训者兼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受训者根据他与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在企业里接受培训,他是企业的学徒;另一方面,根据{学校法},受训者在职业学校里接受理论课教学,他是学校的学生。(4)教学文件由两部分组成。企业严格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培训规章及培训大纲对学徒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职业学校则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对学生进行文化及理论知识的传授。(5)培训者由两部分人员担任。在企业里实施实践技能培训的师资称为培训师傅,在职业学校里教授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师资称为职校教师。(6)职业教育经费采源于两个渠道。企业及跨企业的培训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州、镇政府负担。

“双元制·模式的特点:(1)同生产紧密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即可投入工作。(2)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3)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人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来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目的是在上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4)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双元制”教学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引入中国。当时主要在中等技术学校中进行试点,经过20年来“双元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以及在我国的实践表明,“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3.MES模式

MES(Modules Of Employ- able Skills)意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借鉴德国、瑞典等国的“阶段式培训课程模式”以及英美加等国的“模块培训”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开发出来的职业技术培训模式,旨在帮助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技术工人培训上效率低下的状况。

MES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MES的开发完全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基础之上,是运用“三论”思想的典型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MES模式的内涵:MES以为每一个具体职业或岗位建立岗位工作描述表的方式,确定出该职业或岗位应该具备的全部职能(Function),再把这些职能划分成各个不同的工作任务 (Tasks),以每项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模块(Modular Unit简称 MU)。该职业或岗位应完成的全部工作就由若干模块组合而成,根据每个模块实际需要,确定出完成该模块工作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每个单项的知识和技能称为一个学习单元 (Learning Element简称LE)。由此得出该职业或岗位MES培训的、用模块和学习单元表示的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

MES有自己专用的教材形式——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表示某个单项的知识或技能。对职业分析确定出来的各模块,MES把每个模块再进行实际操作步骤划分,根据完成每个操作步骤的需要,从认知 (Cognitive)、动作(Psychomotor)及态度(affective)几个方面确定出完成该步骤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然后对每个单项的知识或技能进行完善和规范,以每个单项的知识或技能编写一个小册子的方式,开发出 MES培训的专用教材——学习单元。每个模块的培训,就由完成组成该模块的若干个学习单元来实现。

MES模式的特点:(1)缩短了培训与就业的距离。MES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系统的培训模式,建立起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体系的培训新模式。这就使培训更加贴近生产、贴近实际。(2)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MES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动机最强烈的时候,选修最感兴趣和最为需要的内容,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3)有利于保持学习热情。MES中的每个模块都比较短小,又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有助于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为获得成功而满怀热情地奋斗。(4)具有开放性和适应性。它可以通过增删模块或单元来摒弃陈旧的内容和增添新的内容,从而保证了培训内容总体上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5)具有评估反馈系统,对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有快速反应的能力。

MES模式于1987年通过国际劳工组织引人我国。对于该模式,国家没有采取行政手段和财政支持,而是鼓励有关单位自行采用。十几年来,我国在推广运用MES模式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4.国内高职教学模式

从文献资料和有关报道来看,国内探索的高职教学模式大概有:“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产教结合模式”以及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等。在这些模式中,我们认为“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教学模式”(简称:五阶段职教模式)较为科学、系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下面主要对该模式进行介绍。

“五阶段职教模式”是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教学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教学管理与评价”等五个阶段,做了较为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设计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营销学\技术经济学、质量管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设计开发的一套较为完整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能力本位高职教学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分为五个基本阶段,具有周期循环提高的特点,我们称之为“五阶段周期循环职教模式”。

“五阶段模式”的理论基础:以能力本位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设计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营销学、技术经济学、质量管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

“五阶段模式”的内涵:

第一阶段:市场调查分析阶段。此阶段的工作分为两项:一是市场调查,主要研究国家特别是本地区的有关政策,调查人才市场需求,正确作出专业设置的决定;二是专业开办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根据人才需求,决定培养方式、学制等,并进行经济分析,决定是否开设此专业。

第二阶段:职业分析阶段。经过市场调查分析,确定了开设的专业,就需要研究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职业教育能力本位原则,应用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方法,进行培养目标专项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分析。各个专业从现场聘请优秀第一线人员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某职业和岗位所需的能力领域(Area of competencies)和技能(skills),并最终形成一份职业能力图表。

第三阶段:教学环境开发阶段。由教学环境开发专家\行业专家和教师组成教学环境开发小组。(1)开发教学软环境。①技能分析,对职业能力图表中的全部技能进行分析,列出每一个技能的全部操作步骤与活动内容: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工作态度;考核评价标准;用到的设备 、工具、材料与人员及安全须知。②技能组合分析,通过技能分析将相近的便于一起教学的技能组合在一起,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形成课程体系。③教学进程计划开发,按教学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将各个课程和技能按学期排列。④技能整合学习指导书的开发,为了使相关的一组技能形成能力,针对这一组技能开发一份学习指导书。(2)开发教学硬环境。包括①教室的设计;②实训、实验场所的设计;③资料室的设计;④实习基地的建立。

第四阶段: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入学水平测试。②制定学习计划。③实施学习计划。④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教学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增设市场、教学开发与评估和学生就业咨询等部门;②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③教学设施设备和工具等要存取使用方便,便于指导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④建立健全学生学习档案管理制度。

第五阶段:教学评价与改进。教学评价是职教模式周期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学评价必须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保证模式的顺利运行和周期提高。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培训目标评价、教学环境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师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评价等。

“五阶段模式”的特点:(1)以市场为导向。强调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重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3)以科学方法为指导,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4)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

总之,“五阶段职教模式”针对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在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开发、教学实施、管理与评价等五个阶段,均较CBE、MES等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发展和创新,得到职教专家的高度评价。

另外,传统的“三段式”模式,虽然教学体系较为完善,但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看,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大多数教师和管理者对“三段式”轻车熟路,加之国家对高职教学尚无规范性要求,对高职人才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而教学模式的改革又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教学“革命”,因此,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旧模式。

(二)对上述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国外的CBE、双元制、MES等高职教学模式较为成熟,且这些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成长土壤和适应环境,但是,由于它们建立在职业教育学的科学基础之上,因此具有很多的共性,主要表现为:(1)采用非学科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2)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3)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监督者和学习辅导者;(5)采用目标学习法,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国内的“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产教结合模式”等,除“五阶段模式”外,“产学研结合模式”和“产教结合模式”在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各个环节的衔接、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尚处在探索阶段。下面将CBE、 MES、“双元制”、“五阶段模式”和“三段式模式”等进行列表分析比较:

参考文献:

[1]邓泽民。CBE理论与中国职教中的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2001.

第9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课程 学习策略 高职

[作者简介]刘彦臻(1964- ),女,湖南攸县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广西 柳州 545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职教、学、研、训一体化网络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JGZ102,项目负责人:刘彦臻)和2009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高职毕业论文(设计)网络课程开发与研究”(项目批准号:桂教人[2009]62号,项目编号:58,项目负责人:刘彦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72-02

一、引言

学习策略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学习策略,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但国外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比较全面深入。Rebecca Oxford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促进习得、存储、提取和使用信息而采取的措施,可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成功的学习者会采用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和学习阶段的学习策略。O’Malley Chamot认为学习策略是个体学习者用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或记忆新信息的特别的思想或行动。他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是学习者利用认知处理学习的知识,通过对学习的规划、监控和评估等手段来调节学习;认知策略用于学习活动之中,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记忆、理解,进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步骤和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知识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合作时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元认知策略高于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研究采纳O’Malley & Chamot的分类方法,参照Oxford的学习策略量表编制调查问卷,对某高职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展开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过程

1.研究问题。(1)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2)如何提高网络课程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水平。

2.研究对象。某高职学院2010、2011届商务英语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202名毕业班学生。年龄从21~24岁不等。调查时间为两段,分别为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及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

3.调查工具。调查通过电子问卷,以学生匿名在线填写、提交问卷形式进行。问卷由“高职学生网络学习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使用现状”四部分组成,共72个选项。发放电子问卷202份,回收问卷180份,问卷回收率为89.11%,其中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为89.4%。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情况。所有的学生都接触过网络教育形式,其中67.57%的学生接受网络教育时间为1~2年。所有的学生每周都会上网,其中69.3%的学生周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87%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习任务有促进作用,这为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元认知策略。在计划策略方面,62.84%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制订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计划,上网学习之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在自我监控方面,60.84%的学生能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上网学习的时间,提醒自己围绕学习目标学习,不被其他诱惑分散注意力,根据学习的需要,及时调整网络学习的进度和内容,独立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评价方面,67.58%的学生基于网络学习后会以多种方式衡量自己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和目标。但只有40.35%的学生在每一次网络交流过后会认真梳理自己的收获和感触,只有31.58%的学生有写博客或日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的习惯。

3.认知策略。(1)认知工具使用:93.86%的学生经常会使用搜索引擎等工具从网络上搜索所需的资料;66.6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快速通过网络找到所需要的资源;74.56%的学生会经常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如Email、QQ等)与他人讨论问题。但是他们对一些新认知工具的认识不足,使用率偏低,56.14%的学生知道智能手机中用来辅助学习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只有13.16%的学生平时会利用手机上网学习;45.61%的学生熟悉一些Web2.0工具(博客、Wiki、RSS订阅等);35.09%的学生会经常使用概念图等工具辅助总结或梳理知识;还有29.82%的学生称对计算机和网络不太熟悉,影响学习效果。(2)信息识别加工。75.01%的学生会收藏一些学习领域相关的网站、博客等,并进行整理分类;83.78%的学生知道该采用网上哪些资源和常用工具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63.1%的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网络资源完成相关的网络学习任务;72.7%的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独立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71.05%的学生会利用电子学习材料中一些特殊记号来辅助学习;60.52%的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网络学习资源中筛选出所需要的内容。(3)认知活动偏好。网络环境下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是:利用课件进行自主学习51.35%,小组协作学习40.54%,用Word或PowerPoint等工具完成作品35.14%,上网查找资料29.73%,回答问题24.32%,自主进行网上测试24.32%,听老师讲课16.22%。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的知识呈现形式是:多媒体课件54.05%,在线点播29.73%,录像16.22%,文本形式0%。

4.社会策略。76.71%的学生愿意在网络环境下与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同伴一起开展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学习资料;54.38%的学生在网上讨论时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回复别人的说法或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网络学习社区中同伴的帮助;49.13%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烦恼时,会向网上学习伙伴倾诉。

5.情感策略。78.07%的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希望学有所获;73.73%的学生表示与他人通过网络协作成功解决问题和顺利完成网络学习任务时,会有成就感;73.21%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可达到全部或大部分教学目标,对完成学习任务有自信;70.26%的学生对自己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67.57%的学生基于网络学习时感觉很轻松,觉得上网学习很有趣;56.76%的学生表示在基于网络环境中遇到学习困难时,有信心克服。

四、讨论与建议

1.通过训练加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第一,元认知策略训练。学习目标不清、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较差的学生,需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对他们进行元认知策略指导和训练,重点指导高职生借助专业知识及元认知能力激活、维持学习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上,并建立相应的网络监控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首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环节训练高职生的计划策略。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系部和专业分别制订相应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并嵌入毕业设计指导书和开题报告模版,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则根据指导书,结合自己的实习工作、生活实际情况,在开题报告中慎重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在模板中指南的引导下填写个人学习计划表,并利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执行学习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其次,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培养高职生的自我监控策略。指导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督促学生自觉监控学习过程并调节学习进度。最后,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总结环节强化高职生的反思能力。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审视,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和归因。

第二,认知策略训练。传统教育中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学生认知策略主要指对信息的选择、判定、组织与精加工,而复述以及机械识记等学习行为较少。在文献检索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环节,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信息判断和筛选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指导和强化训练,如介绍获取相关信息的网站和方法等。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阶段要指导学生鉴别出学习材料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并组合相关信息建立框架,找到不同材料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同时,还应强化学生的信息加工技能,掌握对比、分析、归纳、应用等信息加工方法。

基于网络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所有学习活动都在线进行,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只是一种学习工具和环境,学习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把对学习策略的辅导全程渗透到面授、导学、助学和辅导答疑等各环节中。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素养、学习策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以及学习策略的研究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高质量地保证完成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全程教学和辅导任务。

第三,社会(情感)策略训练。基于网络的学习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互动功能寻求他人支持。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师生交互非常重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获取其他专家的指导对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会有很大帮助,而且这种交互大多在平等、无功利的网络空间进行,能弱化传统教育中的身份隔阂和约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寻求他人支持时,需提醒学生注意网站以及论坛中的专业评价,从合适的对象群体中寻求支持;注意提问技巧,加强问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心态要平和,寻求支持有时需要等待;正确处理索取和给予的关系,要主动帮助他人,以换取他人更多的回报等。

2.通过课程设计发展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良好的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科学的学习策略。如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管理、学习流程设计、电子档案袋等教学评价设计能提高高职生的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调控策略和评价策略);基于网络和多媒体认知工具设计的课程内容(导学课件、讲座视频、电子教材等)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认知策略的发展;专题论坛、即时信息、课程答疑等课程交互功能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教学环境的变化导致教学策略的变化,基于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教学,需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工作流程制度、采纳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网络进行学习过程监控等教学策略,来解决基于网络的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如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过程更加透明和开放,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获取除导师外的更多帮助,从而加速提高其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

4.基于网络评价优化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第一,多元评价主体。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长期以来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学生、企业等其他的评价主体很少介入。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则可以打破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局面,在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基础上,聘请企业、行业、其他同学、其他教师、企业和行业参与其中,从多个层面对毕业设计(论文)作品提出建议。

第二,改革评价形式。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形式以评分/评语+答辩为主。评价的结果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好的作品和经验不被其他同学学习。而网络课程恰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所有的作品都被展出,所有的同学都需参与,所有的智慧都被分享,所有的问题均被剖析,所有的教训均被告诫,以此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三,丰富评价内容。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内容仅限于作品评价,评价内容较为单一,网络课程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的评价内容全面而主次分明。作品无疑主要评价内容,网络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记录为评价提供多个视角,多视角、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共同作用,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

[2]马颜萍.浅谈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6(4).

[3]张命华,刘电芝.培养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教学思考[J].中国远程育,2009(1).

[4]Cohen A 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 英语听力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33-03

网络教学是指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它具有及时性、交互性、资源丰富性等优势。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自2003年底,教育部就启动了“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计划,全国180所高校参加了试点。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听力课程都采用了网络教学模式,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近1000所高等学校的l000万名大学生参加了基于计算机(含网络)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一 国内外研究情况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关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英语听力学习,并对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做了大量研究。如蒋祖康对我国11所高校学生进行听力理解与学习策略关系的调查研究。季佩英、贺梦依对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策略和教师教授的策略进行了试验研究。学者张正厚提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在以计划评价、定向注意为主的元认知意识与听力成绩之间都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而且元认知策略的中介效应更大。

国外一些学者针对英语学习策略也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如美国语言教育家Krashen认为情感策略包括克服焦虑、鼓励自己和控制情绪。语言善学者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和学习态度。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态度积极、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而态度消极、情感焦虑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欧洲的教育家Maclntyre与Noels 认为,学习策略有助于学习过程的理解掌握,可以减少习得者学习中的困惑和焦虑,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或者改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美国教育学家Vandergrift认为,元认知策略可以使学习者全面了解其学习过程,具备预见能力和监控错误能力,并最终完成反思、评估、纠错和正确知识的建构。

国内外学者们都认为学习策略的应用是自主学习中的关键环节,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决定着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但是对于学习策略在具体应用中的研究还比较少,学习策略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策略认识不清晰,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运用较少,元认知策略应用较多。如何在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灵活应用各种学习策略,仍有待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

二 语言学习策略的特点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外语水平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贯穿于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全过程。学习策略由问题驱动,用于解决语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O’Malley与Chamot 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由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组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诸如选择、注意力、推论和精密推算等认知策略的成效。认知策略包括重复、转换、翻译、想象、分组和推理、做笔记、重组等。情绪策略包括情绪中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少的焦虑,社会策略包括合作和澄清问题。

情感策略在应用中体现在两方面:(1)学生清除杂念,以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2)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动机较强,即使学习有一定挫败感,也可以

――――――――――――――――――――――――

* 2015年度许昌学院教学项目“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02014133)

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社会策略在应用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之间对教学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提问与回答。(3)学生之间开展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竞赛、英语话剧表演等。(4)学生在网络上对学习资源进行分享和交流。学生通过网络分享一些比较好的学习资源,如英语歌曲、英文演讲、模拟题等。

三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许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开展了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国际教育学院2014级学生55人,2013级学生46人,共计101人。其中男生66人,女生35人。学生专业涵盖市场营销、酒店管理、艺术设计和音乐教育。笔者发放问卷10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0份,问卷有效率为98%。为了对2013级和2014级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一共20题,其中元认知策略问题共有10题,认知策略共有6题,情感与社会策略共有4题。对学生学习策略的了解状况具体数据如表1。

表1 学习策略知识的了解状况

项目 数目 比例

非常了解 2 2%

了解 20 20%

很少了解 56 56%

不了解 22 22%

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元认知策略的应用中,有20%的学生表示“自己主动制定学习计划”,有30%的学生表示“自己能有效监督和管理学习行为”,有10%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少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对错误进行反思”。

在认知策略的应用中,有85%的学生表示“对认知策略了解很少,没有使用过推理、预测、记笔记、细节听力等方法”,有15%的学生认为“认知策略在学习中比较重要,在听力学习中应灵活运用”。

在社会策略方面,有15%的学生表示“能主动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有85%的学生表示“应调整心态,以积极良好的情绪进行听力学习”。学习策略应用比例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学习策略应用比例

项目 频数 百分比

自我监督 30 30%

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20 20%

自己评价学习结果 10 10%

对问题进行推理 15 15%

对问题进行预测 10 10%

与他人交流 15 15%

通过对数据的归纳分析,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应用中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学生对于学习策略缺乏了解,需要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后,很少主动制定学习计划、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其独立性和主动性较差。

第二,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比较主观,学习策略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当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总是把失败原因归结为自己智商低或者学习基础差等,没有对自身的学习策略进行反思和分析,致使学习兴趣和信心逐渐降低。

第三,教学过程中缺乏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社会和情感策略缺失。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有些教师对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不重视,认为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讨论与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一个统一整体,四方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社会和情感策略的应用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1.增强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按照“讲授―练习―个别指导―总结”的程序,详细介绍各种学习策略的特点和应用方法,然后通过具体的习题加深学生对各种学习策略的理解,突出培训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例如,教师可以总结学生听力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认知策略中的推理、预测、细节听力、大意听力、记笔记等技巧,详细讲解认知策略的应用方法。其次,将集体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灵活开展。集体培训适合在课程刚开始和结束时开展。在课程刚开始时应对学习策略进行介绍和讲解,在课程结束时对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总结。个别指导要求教师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加大培训的力度,增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

2.根据学生差异,提高学习策略培训的针对性

学生在身心发展中具有差异性,具体包括:性别、性格、习惯、专业、学习风格等等。有专家提出:女生比男生更善于使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男生更善于使用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善于使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的培训中,应根据学生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首先,在培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如四人一组,包括不同特点的学生。他们每人学习一种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然后回到组中对其他人进行讲解。这种培训方式使用小组学习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达到培训的目的,既能突出培训的针对性,也能发挥学生个体的优势。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对男生加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培训和练习;对女生加强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培训和练习;对理科生加强认知与元认知策略的培训。

3.将英语视听说相结合,增强英语学习策略的整合性

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生与电脑接触较多,学生间缺少交流与合作。教师应将英语听、说、读、写相结合,利用多种感官系统,加强英语听力的教学。通过开展读课文、唱英语歌曲、听写、讲演、对话表演等教学活动,有效地利用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小组学习有利于形成竞争、和谐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对于社会策略、情感策略的掌握。英语学习中,将听说读写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记忆和理解,增强对各种学习策略的整体应用能力。

五 结束语

语言学习策略的掌握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听力学习应加强对学习策略的培训,通过讲解、练习、个别指导、总结四个程序,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差异性地进行培训。学习策略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知识、情感、意志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性,使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蒋祖康.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分报告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51~56

[2]张正厚、冯海云、付有龙等.听力策略在元认知意识和英语听力成绩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外语界,2013(5):13~18

[3]王晓红、宋飞.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0(7):95~96

第11篇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混合式学习 全面发展

一、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的E-learning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育方式都在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由以前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向多元的、混合式的学习模式转变,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是其混合式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如今,我校正处于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期,对于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的时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生把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兴的学习媒介相结合,充分应用混合式学习方式,才能更主动与灵活,并且能持续性地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有效模式,因此,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生混合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将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打造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支持。本研究以武汉东湖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行为特征和综合能力,构建出由自我管理学习能力、混合式学习心理和混合式学习行为构成的三维概念,旨在促进E-learning环境下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混合式学习(B-learning)理论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随着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为了让学习更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策略需要多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资源的要求。这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虚实交融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探索式的学习。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定量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由20个陈述题目组成,总共调查英语专业学生100人。1.表示“完全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不一定”;4.表示“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对混合式学习能力认同较差为1分,不良为2分,中等为3分,良好为4分,较好为5分。

从表中得知,3%的学生认同程度较差,16%的学生认同程度为不良,49%的学生认同程度为中等,22%的学生认同程度为良好,10%的学生认同程度为较好。从以上数据可知,具有较差和较好认同程度的学生较少,大部分学生的认同程度为中等或良好。统计结果看起来较乐观,这组数据代表了学生的一种心理接受倾向,愿意在E-learning环境下将传统的学习与混合式学习结合起来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

2.定性数据分析

随机选取武汉东湖学院英语专业30名在校生作为访谈对象,其中25名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方法感兴趣,学生认为在信息化时代的E-learning环境下,多媒体网络学习“方便”“有趣”,“增学习方式更加生动”“网络学习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新颖”。其中有6名学生反映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有1名学生认为“学的时候有趣,但是容易忘掉”。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可混合式的学习方法,同时,反映出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混合式学习后,学习兴趣有所下降。有将近90%(26人)的学生认为混合式的学习方法能够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符合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的训练,以及对知识技能的丰富与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有23位同学认为,英语专业学生需要扩大知识面,混合式的学习方法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得她们不仅能学好语言,而且能扩大知识面,并且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四、结语

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混合式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应注重培养E-learning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策略、自我指导策略和自我评价策略,促使学习者正确指导自己、检查自己是否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和运用适当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并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做出正确评价,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优化学习效果,使得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此外,与传统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相比,在E-learning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使得大部分情况下学生无法与人进行交流,容易产生情感障碍,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混合式学习过程中应积极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鼓励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多种教与学的方式真正互为需要、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 班主任导学 职能探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采用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和网络支持,管理服务等多种媒体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大学。这种开放教育的内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使每一位学习者都得到充分发展。其表现形式为:教育观念的开放、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时空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教育内容的开放、教育过程的开放和教育方式的开放。为一切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了不受限制的学习时空条件和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它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在异地异步或异地同步进行,其教与学的联系纽带就由电大开放教育的班主任承担。学校通过班主任来组织实施导学工作,学生通过班主任的导学来完成学业。正是由于这种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双重特点,电大开放教育对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上更加开放、方便、灵活。同时要求班主任要兼有导学教师的职责。这是新的尝试,更是开放教育的办学方向。

一、以课程为载体,充分发挥导学职能

(一)引导职能

首先要对学生介绍开放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中央电大提供的教学平台进行学习,怎样参加网上BBS讨论,怎样听取释疑解答等学习方法以及形成性考核作业和课程考核办法。通过这种启发诱导,介绍宣传,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更加了解电大学习的全过程,从而积极主动,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学习、去努力,使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良好有序的开端。

(二)指导职能

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就是学员以自学为主,“教”与“学”在时空上是分离的。班主任一是要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所修课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设计出学习方案。班主任根据学生所制定的教学计划,配合学校做好课程注册;二是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信息系统,进行实名登录中央电大、省级分校或教学工作站的教学平台,进行注册、选课、参加讨论等日常学习;三要指导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以及毕业论文的工作。

(三)督导职能

在开放教育模式下,学生在课外按个人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安排自学。班主任的督导职能就是将管理对象进行科学、系统地分类,组建学习小组、建立学生档案、设立班级网站、QQ群及电子信箱,通过互联网进行导学的一种职能。班主任在督导中服务在服务中督导。

二、从传统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区别看班主任的导学职能

(一)教学模式不同

传统教育模式的教育方法老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教育,而开放教育模式下,老师和学生准永久性分离。在传统教育中,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被牢牢地禁锢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开放教育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不受班级授课的限制,以“交互”式方法为主导的全新教学模式。重点不是教,而是导,这是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价值观的显著区别。

(二)教育技术不同

传统教育老师不重视教育技术,只是教育技术的被动使用者。老师只按照书本传授知识。在开放教育的情境下,由于“教”与“学”在时空上的分离,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教学资源成为学生学习必备的资源,导学员要从CAI课件、多媒体教材、BBS讨论、网上查询等多层面进行指导。

(三)学生结构不同

传统教育是学年度教育,教育对象的水平、年龄、学历都是一致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也是相同的,学生的阅历简单,成份较为单一。班主任的管理具有统一性和针对性。而开放教育在一个学科中,学生年龄参差不齐且相差幅度很大,社会阅力结构复杂,而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生活阅历的学生其心理倾向和能动性也是不同的。班主任的导学职能要求因人而导。

三、班主任作为导学员的素质要求

(一)坚定而高尚的政治思想素质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必须具备较高地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要把班级管理工作当作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并以此为己任,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完备而过硬的业务素质

电大是成人教育,很多学员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由于社会环境的需求,感到学历和知识的缺乏来到电大学习,他们已形成自己对人生、社会、生活独立的看法和观点,不轻易为他人所左右。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则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素养,班主任必须掌握学员所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一井水”。用你渊博的知识吸引他们、影响他们,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善班主任形象,得到学员信服,从而完成班主任的导学工作任务。

(三)健康而完善的心理素质

导学员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待电大学生要具备“四心”,即:爱心、细心、耐心、全心。第一,爱心。对全班学生,无论他在社会上有地位或无地位,无论他在单位是领导干部或是一般工作人员,都应一视同仁;第二,细心。班主任管的事特别多、特别细,上边一根针,下面千条线。每次在通知学生授课、考试、网考等涉及到本班的诸多事情,都要做到详细记录;第三,耐心。班主任对班上学生尤其是学习不积极的、考试成绩不合格面临生源流失的学生,更要施于耐心;第四,全心。班主任即对学生要树立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又要树立为教学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要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精神。

总之,电大开放教育班主任起着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了更好的完成教与学的各项工作任务,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具备现代教育的思想和导学的技能,才能使班级管理上层次、上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