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时间:2022-09-29 14:42:09

技术经济学

第1篇

技术经济的产生与西方的管理科学和工程经济、苏联的技术经济分析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曾先后产生了对工程项目和生产经营决策进行分析计算的一些方法,如可行性研究、价值工程等。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技术方案。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经济建设,包括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生产力的综合论证。

技术经济学把研究的技术问题置于经济建设的大系统之中,用系统的观点,系统的方法进行各种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

技术经济学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并采用各种数学公式、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

技术经济学在研究中采用两种以上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在分析比较中选择经济效果最好的方案。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涉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领域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方面,也涉及生产和建设的各个阶段。

从全局的范围来看,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效果、结构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最佳关系问题;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合理转移问题;投资方向、项目选择问题;能源的开源与节流、生产与供应、开发与运输的最优选择问题;技术引进方案的论证问题;外资的利用与偿还,引进前的可行性研究与引进后的经济效果评价问题;技术政策的论证、物资流通方式与渠道的选择问题;等等。

从部门和企业范围看,技术经济学研究厂址选择的论证,企业规模的分析,产品方向的确定,技术设备的选择、使用与更新的分析,原材料路线的选择,新技术、新工艺的经济效果分析,新产品开发的论证与评价,等等。

从生产与建设的各个阶段看,技术经济学研究试验研究、勘测考察、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生产运行等各个阶段的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综合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与评价,等等。

第2篇

全世界、研究机构内部、国家之间的科研合作程度均在增长,合作者通过合作开展了相互的学习并能在学术领域产生比个体更强的影响力。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合作确实能提升科研产出的质量,同时通过合作发文整合合作双方竞争力和技能,进而能攻克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升成功的机会。而两个地方之间的科学合作强度,一方面取决于互相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则由合作所需的时间与金钱所决定,如研讨会、学术会议、学习交流、研究室资源共享等形式的科研合作所形成的交通成本及耗时会随着研究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交通及信息沟通方面的技术进步通过简化科研合作过程,降低远程信息沟通的交通成本及耗时促进了科研合作这一增长趋势。Hoekman的研究假设指出不仅是物理距离,地区边界、国家边界、语言边界也会影响欧洲科研合作,但这一影响程度随着时间减弱。那么中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开展科研合作是否也如是?本文将沿用Hoekman的研究假设体系,形成本文的假设。假设1:对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而言,随着距离的增加,在NSFC项目资助下科研合作会随之梯级式减少。假设2: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研究主体在跨越不同边界时,科研合作会呈现出不同规律。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产出包括发明、数据库、专利、技术、专著以及发表的论文,其中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经过同行评议从而保证了最基本的质量及独创性,从而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科学合作的载体以及一个体现个人学术价值的指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产出形式之一。关于论文的统计数据来源有三种方法:其中之一是文献计量和数据库中所提取的已发表的论文。合作是指在科研项目中两个或更多学者之间的密切交互,这种交互是带有一个或更多目的的,如为获取资源而合作等。Cumming提出了五种科研合作行为:责任划分、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学术会议、交互技术,观察Cumming论文中的相关系数矩阵发现五种合作行为与六种项目产出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中,知识转移与项目产出之间的6个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四个合作行为。进而科研合作可以看作在公开发表物上的成对出现的地区名称,所以对于本文所建立的数据库而言,是在中国知网(以下简称CNKI)上发表的由NSFC项目资助下的共同发文的单位名称。本文研究团队于2013年7月5日-12日期间在CNKI个人数字图书馆中,按照期刊检索条件为“支持基金”,并在该选项中输入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396名博导在1999-2012年间所获475项NSFC项目的批准号进行摘要式检索,共检索到8156篇论文。采集检索结果中的“作者”、“作者单位”、“年份”三项信息,所检索出的信息逐一录入“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项目数据库”。Katz总结了影响科学合作的十类因素,其中第十种就是空间距离的缩短。他提出分析位于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合作关系应包括三个步骤,参照Katz所提出的步骤,本文在第一步中构造了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开展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科研合作面板数据库,同时对所使用的分析工具进行了扩展,如引入了引力模型开展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

3研究结论

3.1随着距离的增加,合作是否会随之梯级式减少

距离所造成的合作障碍因素包括文化的、语言的以及组织间的差异性,因此大部分的交流强度在本质上会随着两个交互主体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削弱,同时因为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需要项目参与者频繁地开展研讨活动,从而处于相同或邻近地域的学者之间开展科学合作的可能更高,更倾向于空间上的集聚。从空间上看是否是这样呢?从图1中展示的是1999-2013年期间8156篇论文中合作发文单位所在城市(同一城市内部的除外)对子,可以看出中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资助下开展科研合作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经度23°117''''E至45°75''''E以及纬度104°067''''N至126°65''''N的不规则梯形区域里,这一区域的四个顶点分别为成都、广州、上海、哈尔滨。另外,华东地区是七大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便引发了如下问题,即图1中仅是展示的是城市之间的合作,若从地区层面来看,又呈现出怎样的更为深入的现象和规律呢?Hoekman对2000-2007年期间的WOS数据库中33个欧盟国家的313个地区的合作发文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就总体而言,样本的科学合作发文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地区边界效应要强于国家边界效应,而后者又强于语言边界效应,这三者的弹性系数依次为:-3.342、-1.645、-0.969,其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发文具有地域性,且“远程逻辑”与“地域逻辑”并存。本文对Hoekman的远程逻辑进行细化,对应图2中的地区③间合作以及地区内不同城市间合作,而地域逻辑对应图2中的地区内相同城市不同学校间合作。图2中三种合作占比在2003年以前呈振荡态势,以2004年为界地区间合作占比与地区内相同城市不同学校之间合作占比两折线开始呈现明显的交错上升态势,地区间合作占比的最低值为2009年的0.067,而地区内相同城市不同学校间合作占比的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为0.052,地区间不同城市间合作占比最高值于2012年达到0.051,这两个占比的最低值均大于地区内不同城市间合作占比的最大值,且从2005年开始后者一直远远低于前两者,说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NSFC项目资助下在发文上呈现出的“同城”偏好④以及“跨区”偏好,并随着时间的推进得到了加强。这两个偏好的发现恰恰与Pan不谋而合。尽管当前交互工具有较快发展,但科研合作中的引力定律仍成立,意味着科研工作者更倾向于寻求与他们位于同一区位的合作伙伴。然而远程合作却并不少,且相互作用的强度呈指数衰减。由图2发现假设1部分成立,即合作会减少,但不是梯级式的,而是发生了主体的跃迁,即跨区偏好和同城偏好之间的偏好跃迁。

3.2跨越不同边界时,合作是否会呈现出不同规律

牛顿第三定律可用于揭示位于空间上不同点的主体之间的交互问题,利用引力模型分析影响区域网络中科研合作的决定性因素,两个地区之间的合作强度取决于两个地区各自的发文量及两地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分别借助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展开进一步分析,可借助静态面板对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NSFC项目资助下所开展的科研合作进行分析,关于距离与科研合作相关关系的代表性文献使用引力模型建立静态面板的总结如表1所示。Montobbio总结了距离的四种测度:地理距离(包括三种计算方法:两地区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之间的经纬度距离,也可用两地区的中心城市之间的经纬度距离,亦可用两地区的最大城市之间加权的距离来衡量);考虑了交流成本的“时差”距离;文化历史相关的距离;技术距离。由Montobbio的相关系数矩阵表发现第一种距离中的三种类型的距离在显著性水平为5%下,三者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0.99,从而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即可,同时结合表1的归纳,本文采用的是与Pan相同的测度形式,即以两个地区中心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引力模型中的距离度量。根据技术经济及管理博点的分布,参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的划分,中国七大地区的中心城市最终确定为⑥:沈阳(东北)、上海(华东)、武汉(华中)、广州(华南)、重庆(西南)、和西安(西北),本文中地区之间的直线距离采用地区中心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度量。本文所使用的引力模型与表1中Hoekman以及Ponds的形式相同为:Cij=kPα1iPα2jdβij,据此建立计量模型如下:lnco.pubij=α0+α1lnpubi+α2lnpubj+α3lndisij+vit(1)式1中co.pubij为地区i(第一作者所属单位为地区i)与其他地区j的合作发文量,pubi表示地区i在NSFC项目资助下在CNKI上的总发文量,pubj表示地区j在NSFC项目资助下在CNKI上的总发文量,disij用两地直线距离⑦表示。α0表示截距项,误差项为vit,i=1,…,7为横截面下标,t=1,…,13为时间单元下标。经过LLC单位根检验,发现co.pub、pub、dis均不存在单位根,说明不存在伪回归,可以使用OLS进行静态面板回归分析⑧,结果如表2所示。(1)地区合作的距离效应、自我效应、寻他效应与滞后效应空间上的邻近性对于科研合作具有重要性,但在地区间的重要程度不同,一个地区的知识生产不仅受到其周边地区的正向影响,而且与其所处的研究网络中关系邻近地区的影响,Scherngell研究发现两个组织之间的距离每增加100km,两者的合作会减少27.8%。表2对某个地区其他地区之间合作发文的计量模型进行了静态面板回归,发现七个地区的距离与合作发文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为负值并介于-0.16至-0.31之间,即距离disij与双边合作co.pubij呈负相关关系又即存在“距离效应”。其中华南地区的距离系数最弱为-0.1615,说明短期内空间上的邻近性对于该地区开展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而华东地区的距离系数最强为-0.3017,表明在短期内空间距离仍是影响该地区开展科研合作的关键因素,意味着该地区开展区际间合作时地域空间的邻近性显得更为重要。地区i及其他地区j的合作发文量co.pubij与该地区自身发文量pub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在显著性水平为1%时,华东地区自身发文量每增加100篇,其与其他六个地区的合作发文量便会增加64.83篇,在七个地区中“自我效应”最强。“自我效应”强即当对方合作发文量一定时,某地区自身发文量越多则其会吸引其他地区参与合作发文的意愿越强。西北地区的“自我效应”最弱,其相关系数虽也为正,但不显著。自身发文量弹性系数低于0.3的地区有东北(0.2899)、华北(0.2998)、华南(0.2609),高于0.3的地区为华中和西南其系数值分别为0.3368和0.3442。地区i的合作伙伴j的发文量pubj也会对这两个地区间合作发文量co.pubij产生影响,但却呈现出正向和反向两种情况:如华东地区合作伙伴发文量会对华东地区的合作发文量产生反向影响,相关系数为-0.0191(虽然并不显著)。华南和西南的合作伙伴发文量虽然会对这两个地区合作发文量产生正向影响即为正相关系数,但却不显著。东北和西北的合作伙伴发文量与这两个地区合作发文量的弹性系数均高于0.3,在显著性水平均为1%时分别为0.3270和0.4707,其中西北地区的“寻他效应”最强,即当该地区自身发文量一定时,其合作伙伴发文量越大,则西北地区寻求与合作伙伴共同发文的意愿越强。表2的分析均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合作的短期规律,那么长期条件下又会呈现出怎样的规律呢?借助动态面板开展进一步分析,引入co.pubij的滞后项,建立模型如下:lnco.pubij=α0+α1lnL.co.pubij+α2lnpubi+α3lnpubj+α4lndisij+vit(2)由于引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项,进而造成了估计的内生性问题,可采用由Blundell和Bond所提出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由于其具有更好的有限样本性质,减小了一阶差分GMM估计量的偏误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利用了更多的样本信息,可以控制某些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的一步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对式(2)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见表3所示。当引入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作为解释变量后,发现华南、华中、西南的Sargen值均低于0.05,分别为0.0000、0.0139、0.0049,表明未通过Sargen检验即存在工具变量的过度识别问题。表3中仅有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四个地区的动态面板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观察表3发现东北地区的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会对当期合作发文量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条件下存在正向影响,相关系数为0.3574,表明东北地区上一期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文量每增加100篇,下一期的合作发文量便会增加35.74篇。可认为东北地区存在“滞后效应”即前一期的合作发文量L.co.pubij会对后一期的合作发文量co.pubij产生显著性影响作用,这与Defazio以及Jonkers的研究结论相吻合。Defazio利用GMM模型对1990-2004年间欧盟项目资助的科研网络中296位学者在基金资助下的科研合作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在资助期结束后,科研网络中的合作对科研产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上一期的论文产出对后一期的论文产出在显著性水平为1%下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介于2.40-2.55之间。Jonkers在2009-2011年期间对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CONICET科研机构124位受访者所做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同时前期发文量与当年国际合作发文量之间在显著性水平为5%下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为1.01。可以发现这两项研究结果中的相关系数均高于本文表3中的相关系数值。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的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对当期合作发文量的弹性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分别为0.3310和0.2713。而华北地区的“滞后效应”不显著,东北地区的滞后效应最强。另外,当解释变量系统中引入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后,其他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四个地区中仅有华东地区的所有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不仅作用方向没有改变且作用强度加大了,称为华东模式:短期内华东地区的距离效应(显著)、自主效应(显著)均在长期内得到了强化,而短期内不显著的负向寻他效应在长期内却变得显著了。这表明华东地区在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内仍是具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该地区作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的重要知识基地,吸引其他地区与其合作的引力会更强。长期内距离效应变得不显著的地区为华北、西北,表明短期内华北、西北两个地区寻求合作伙伴的距离障碍在长期里却会“消融”,这种现象也发生在5thEUFP项目的公共科研合作中,Scherngell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政府要求每个科研项目中必须有国际合作伙伴。由于本文的样本数据为中国国内数据,基于此可以认为NSFC不仅应加强国际地区间合作,更应首要加强国内(地区)合作。但多长时间才能出现距离的消融却是一个问题,部分取决于NSFC能否以及多大力度在项目资助政策上鼓励合作研究,若是则距离消融的时长会大大缩短。Montobbio采集了1990-2004年间11个发展中国家与7个发达国家的USPTO专利申请者的14684项合作开发的专利,利用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创新力越高、人口越多的国家的预期合作越多,越多的当地需求会降低空间距离对开展合作的影响,反映在相关系数上绝对值减小。这一原因也可用于解释为何长期中西南、华东的距离障碍却未消融,即西南和华东地区的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开展科研合作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地区内部。长期内华北地区合作伙伴的发文量对华北地区合作发文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相关系数为-0.0994(不显著),表明条件充分的时华北地区可能会向华东模式演进,而条件之一便可能是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导的时空迁徙,本文统计数据显示在统计期内发生迁徙的博导中有16.7%的迁徙进入华北地区。而跨省合作的现象并不显著,但对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而言其开展科研合作是否也如是呢,且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细化特征?本文对20个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所在城市开展合作发文占比为前三四分位数的邻省合作占比、同省合作占比以及不相邻省域合作占比三个指标在图3中进行了展示。发现图3中大椭圆以及小椭圆所包括的点呈现出“剪刀差”走势。城市内合作占总体合作的占比大于20.00%的为:哈尔滨40.98%,南京32.93%,长沙29.02%,合肥27.92%,北京26.65%,西安24.24%,天津23.08%,上海21.13%,武汉20.25%,成都20.00%。图3中,对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所在的20个城市按照不相邻省域合作占比值由高到低对三个指标同时进行了排序,发现福州、南昌、长春、杭州、哈尔滨、南京、北京、沈阳、长沙、成都这10个城市中的不相邻神域合作占比折线与同省合作占比折线形成了一个大“剪刀差”趋势,且由前至后开展邻省合作的意愿和频率均很低,说明随着这10个城市的不相邻省域合作意愿的减弱,同省合作的倾向却得到了加强。相对而言,福州、南昌、长春三市的不相邻省域合作倾向几乎是占绝对主导的。而重庆、武汉、合肥、西安、太原这5个城市的不相邻省域合作占比折线与邻省合作占比的折线也形成了一个小“剪刀差”趋势,且由前至后开展同省合作的意愿均很低,说明这五市开展邻省及不相邻省域合作的意愿及频率均相对较强。综上所述,研究结论显示不论是从地区层面,还是省域层面,均发现假设2成立。

4主要结论及展望

第3篇

应用技术大学,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直接融入区域产业发展,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就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而言,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着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应用技术大学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掌握《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理论,提升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尤显重要。因此,探讨和分析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问卷调查及考核情况

2014年1月,《微观经济学》课程考核结束,为了充分了解本学期《微观经济学》教与学的效果,笔者对广东白云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013级经济统计专业学生25人(1个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134人(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9份,收回有效问卷159份。问卷内容主要涉及3个方面情况的调查:课前预习情况、课后复习情况和上课听讲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统计情况看。统计专业学生的“听讲复习”比率较国贸专业高5.87个百分点,“预习听讲复习”的比率较国贸专业高8.33个百分点。“不预习不听讲不复习”的学生比率比国贸专业低9.43个百分点。

笔者对以上班级考核成绩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统计专业学生的优秀率比国贸专业高3.25个百分点,良好率比国贸专业高14.78个百分点,中等成绩比率比国贸专业高23.37个百分点,不及格率比国贸专业低29.31个百分点。从统计结果来看,统计专业取得的效果要整体优于国贸专业。

二、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分析

广东白云学院是应用技术大学,其服务定位特征是:立足地方,面向一线,培养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现场工程师,如电子技术工程师、机械技术工程师、企业经济师、企业管理工程师、服装设计师等)。其办学模式特征是: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一般是学校理论教学(对学生是理论学习+实验实训)+企业实践教学(对学生是企业现场学习)。由于实践教学阶段占用较多时间,因而在理论学习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有限。

结合调查问卷以及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分析,学生的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能做到提前预习的学生只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0.13%: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够扎实。《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及市场结构理论等等,掌握这些知识,都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如供求理论涉及到需求函数、供给函数、需求价格弹性等公式。在计算过程中不是对公式不理解,就是出现化简约分等低级错误。又如,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数学上涉及到微积分中的“导数”、“偏导数”等概念)但有的数学基础稍差的学生就很难理解边际的含义,因为他们不能够很好的正确的理解导数的定义和含义;三是英语词汇积累较少。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很多专业名词,这些专业名词都有相应的英文字母,在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这些英文字母感觉很头痛,因而,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四是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微观经济学》中,有很多理论是用简洁直观的图形来进行解释和表达的,而有的学生却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图形的含义,不愿意动笔动脑去想象图形的变化及意义,这大大影响了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师层面分析

对于应用技术大学的经济学任课教师而言,要上好经济学的课程,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经济学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下一定的功夫。笔者在过去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张。一般《微观经济学》在新生第一个学期安排,共54个课时。对于有预习和复习,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而言,掌握好微观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然而对于只听讲的学生而言,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从表2统计可知,国贸专业的不及格率达到了37.31%;二是大班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对于人数超过40人的大班教学,教师不能很好的与学生互动,教学效果就差些,而且总存在学习不认真、为了出勤而出勤的学生;三是教学任务繁重。这些年,经管专业学生数增加,经济学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衡,教师所带班级数较多,教学任务繁重,有时完全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更多的时间钻研经济学前沿知识和了解经济动态,更无法生动的讲授经济学理论。

三、如何优化教学效果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一门课程最主要的动力也是来自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要很好的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初学者而言,第一堂课相当重要。教师一定要在第一堂课上树立课堂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强调经济学课程的趣味性和重要性,要努力让学生增加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二)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对于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而言,基本上还沿袭着高中时的学习方法,以教科书作为自主学习的途径。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选择合适教材对初学者显得尤为重要,要注重教材的内容,应当由浅入深,文字描述应尽量通俗易懂,要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尽量用少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多用一些身边熟悉的案例和图形,还应当配有相应数量和难度的练习题。有这样的教材,学生就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学习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要上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应当是对《微观经济学》整体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进行概括,梳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微观经济学》整个框架有初步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经济学理论。平时对经济知识了解比较少,理论思考甚少,如果不首先理清框架,梳理出理论体系,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对本课程产生抽象模糊的印象,听课也会云里雾里。上好第一堂课,理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出学生探索经济学领域知识的强烈欲望。

(四)要注重小班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设计

从问卷调查和期末考核结果来看,经济统计专业和国贸专业只听讲的学生分别占40%和41.04%,然而,经济统计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明显优于国贸专业学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经济统计专业班级人数较少,教师对堂课有很好的掌控性,可以很好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方式,而学生又能积极配合互动,很好的参与到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就能够消化吸收所讲知识。但是,当班级人数较多时,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在同一个水平,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难以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而且对大班教学时,学生之间难免相互影响,既要维护班级纪律,又要讲授知识点,难以兼顾,有时经常需要对同一个问题重复讲解,影响效果也影响进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涨。所有这些都会对大班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4篇

多媒体技术是电子时代得到充分应用的现代科技手段之一,它以现代电子科技为依托,将经济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问题转化成各种绚丽多彩的形象、令人陶醉的声音展示给人们。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一块黑板、一个板擦、几支粉笔,使得传统教学――板书所耗费的时间过长,复杂图形难以现场画成,我们无法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去感知数学中的经济问题,但有了多媒体之后,尤其是白板技术的出现,更使得基础学科的教学效果熠熠生辉。究竟哪些经济数学的内容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如何开展多媒体直观教学,将在本文中做深入的探讨。

1.根据课程内容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表达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制作成课件搬上课堂。因为有些知识的演示推导过程、实验动画设计会使学生缺少必要的思维训练, 离开了问题的真实性。所以,应该选择那些用单一的语言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来设计课件。

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利用直观性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抽象。因此,数学的教学中完全没有必要每堂课都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工作。1.新概念引入应该选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并掌握新知识。例如,在圆锥曲线定义中,随着圆锥曲线离线率的变化,从圆到椭圆,到抛物线,再到双曲线,就可以选择几何画板中自带的动画模式模拟离心率的变化过程,验证由于的变化而引起图形质的变化。2.内容雷同、书写起来比较复杂的可以使用,只把变化的部分展示出来即可,如行列式性质、矩阵的化简等等。但在纯数值计算的内容教学中可以少用或不用,如求极限、求导数、求不定积分等内容,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更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2.通过多媒体技术,增强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职业院校教学的开展要本着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宗旨, 通过对“问题解决”“数学建模”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观察现实,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数学。在讲解“导数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一节时,我们尝试给学生播放一些企业运作当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再求出如何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视频教学,学生真正看到了数学和经济的紧密联系,因此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课堂节奏快,高等数学课件设计要合理布局,尽可能使屏幕呈现黑板化,减慢课件播放速度。版面的设计要汲取传统的黑板教学的优势,根据教学的需要逐步显示,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反映进行随时补充或更改等,在更换内容时尽量保留主要内容,“擦除”次要内容;使主要内容增加停留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换页的感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把学生想看而有影响版面效果的内容写在“提示栏”中,看过就可以“擦掉”。精心设计问题的显示过程,尽可能使问题在同一页中解决,让学生看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3.多媒体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

目前市面上和网络上的高等数学多媒体课件很难适合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这使得教师必须掌握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多媒体制作软件,例如: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Mathematica、Mathlab等。

一个成功的数学课件的制作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除了要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外,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现在数学常用的软件对于高等数学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基于这些要求,我们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课堂上多实践,充分利用已有的软件素材和工具,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提高相应的业务水平与能力,争取做到最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我们在大学微积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还只着眼于课堂教学,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作了初步的尝试。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怎样增强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怎样使相应的课件具有智能性,能根据不同的课堂、不同基础的学生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延伸到课堂内外,使它不仅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也能成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得力助手?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同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能只着眼于精彩的图片、动画与声音,而应考虑如何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的优势,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应积极探索各类数学软件的应用,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开发出更多类型的高等数学教学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总之,教师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优势的同时也要考虑其局限性,努力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扬长避短,使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兼容并进,相互补充,择优而从,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翠华. 论数学课堂教学的讲授艺术[J]. 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第5篇

进入新世纪之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各个方面的更新步伐。计算机技术也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得到应用,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各方面速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在企业进行数据信息管理时充分发挥了优越便捷的性能,本文从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起到的作用进行阐述,最后针对其应用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经济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因其实用性、可操作性得到广泛应用同,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也起到巨大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一些企业领导者却没有相应的理念,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没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这对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一、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传统和保守。

经济管理理念传统和保守是中国经济管理存在的重大问题。企业领导者常常是依据自身经验及其主观看法进行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如果管理观念不发生转变,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大部分的企业领导者因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运用时,无法产生有效的经济管理,最终导致企业领导者的决策行为存在盲目性。

(二)经济管理行为缺少明确的职责划分。

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要有统筹观念和战略性意识,内部管理效率质量低下,企业发展就会失去平衡。如果企业的内部管理起不到相应系统性和全面性作用时,就会产生企业成长的障碍。企业缺乏主体意识没有合理的管理计划与明确的策略目标,导致企业经营效率降低,严重时会使企业陷入混乱与危机。现在我国在企业治理层面存在众多的矛盾,相应体制跟不上现有经济的发展需求,这非常阻碍我国企业收益的提高,这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计算机科学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数据信息的搜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目前对计算机技术虽然得到广泛的运用,但计算机互联网体系经济管理方面在还非常的单一,这也在应用上存在滞后性。企业在对其的应用跟不上市场经济的需求,致使企业经济管理得不到科学性的提升,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管理者对信息输入、处理及输出等各步骤上的忽视,企业经济管理数据不准确、完善,致使计算机科学技术体系无法得到合理的应用,也就无法给经济管理提供充分有效的支撑。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得到各行业的认可,因其巨大的便利性,从而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运用,经济管理工作方面所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推动了企业的经济管理的步伐,不仅能够全方位管理各类繁杂的数据,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资金管理力度,最重要的是能够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还可以同时对数据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进行验证。但对经济管理人员而言,如何进行应用,并将其作用最大化,就成了首要任务。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

创建设立完整的组织构造与权责划分规范体系因内部控制环境适应网络环境的相关条件,企业就原有的会计模式进行重新建立与改革。应该从企业的现实状况出发对其会计管理进行设置,并应结合企业的现实经营环境,在保证企业的营销战略的情况下。企业需要结合成本收益率对比,简化的、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其组织构造。网络环境发生改变组织构造也作相应的调整。运用互联网实现经济管理,企业领导者的目标可以得到有效的执行,还可以规划企业所有与会计相关的各流程环节,并使其得以运用到各部门中。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还能够增强预防性能,具有防范、寻查和纠错等特点。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给予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改良了业务在信息交流方面进行相互转变的过程,是企业实现目标强有力的后盾。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运用企业经济管理一体化得已实现,企业完全运用网络信息数据与技术成立产、供、销一体化的营运,同时使财务管理最大限度上进行同步化,对传统业务程序进行转变,减少运营成本,使企业营销效率得以提升。

(二)宣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活力中心,企业文化的制定形成良好的凝聚力量可以促使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企业通过对网络技术合理应用,对企业文化充分做好动态方面宣传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使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政策的制定提供帮助。

(三)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风险辨别。

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也稳健成熟,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因素。企业在执行战略的过程也许会有不确定事项的出现,而对其进行分辨和识别就是风险评估,而企业希望在不确定因素发生前对其加以控制,使企业得以减少相对的风险。一是实行经济管理整体风险评估,也是企业经济管理对内部效率控制与实施结果的主要环节。不仅要以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内部控制所属环境因素与企业风险关键点为起点进行剖析,整体评估与剖析网络环境哪些风险会发生,并拟定相关限制风险的方法和限制步骤。二是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行风险模拟预测,对可能形成的风险进行有效避免。将相关的资本市场产品、供求、法规信息及客户情况采集融合后,采用计算机进行经营中会出现的各种模式的模拟,最后得出的模拟经营结局,然后对其各种模式实行相关敏锐警惕度方面的分析,可以使企业寻找到其风险点及时实行有效的防范措施。因这种办法的实用性高,在企业生产活动中有现实的指导影响,使营销战策更加科学完善,实务界对其也越来越重视了。

四、结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日趋成熟,让日常工作可以更好地完成。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具有很强的便利性,解决了很多难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够对经济管理进行系统性规范,其强大的网络性对企业管理、统筹、文化宣传等方面都起到巨大作用。本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推动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程。

作者:刘嘉唯 单位: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周丽.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4

[2]林兆兵.关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相关思考[J].现代营销,2015,11:12

[3]陈姗,万晓燕,吴永琢.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6

第6篇

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学手段单一,主要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在了经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课堂内容,但还是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自主性。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可以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并在学习过程中创建学习情境,从而使得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发挥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了令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建立经济数学自主学习网站

在课堂上可以辅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课下可以建立经济数学自主学习网站,学生在网站上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还可以进行习题练习,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也增强了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分为课堂区和互动区两大板块,课堂区分为课程介绍、在线课堂、课后练习、学以致用、考研阵地和课堂内外。每一个分项中还有子录,课程介绍主要包括经济数学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开课报告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及学时安排有所了解。在线课堂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以及全国微课大赛的获奖作品链接等。将上课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视频放在这里可以使学生在课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课后练习中准备了与教材对应的每一章练习题,学生可以在线答题,提交即可得答案和分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介绍了数学在经济中的一些应用,丰富了经济数学课程的内容和趣味性。考研阵地当然是历年的数学三、数学四的考研真题及详解,不仅是为考研学生准备的,大一学生也可以边学边练。课堂内外包括数学文化和中外数学家故事,介绍历史上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以及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是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的休息娱乐之地。互动区分为在线留言和在线论坛。在线留言板块,学生课下有疑难问题可以在这里给教师留言,教师可以进行回复。在线论坛板块是学生之间讨论学习畅所欲言的地方。经过这样的构建,网站的内容比较全面,为学生学习经济数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真正地为教学所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作用。利用经济数学学习网站,能够以教材为出发点,并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极大程度地扩充知识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使得教学空间不再是局限于讲台与黑板,教学可以从听、视、触等多个维度来展开。教师的授课、辅导,学生的探索、学习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也都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抽象难懂的经济数学更立体易懂,为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课外拓展延伸创造了条件,使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为现实。

三、结束

经济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使得它更需要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应用,还需要我们去更深入地探讨和尝试。

作者:赵淑莹 高朝阳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

第7篇

“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图书馆提供了技术支撑,电子资源脱颖而出,带来革命性变化。科学引导着知识管理系统,为管理、传递和使用知识提供路径和方法。”Yadagiri,S.强调,在迅速出现的数字纪元和知识社会,知识管理能够加速知识的传播,改善图书信息中心的业务程序,增强其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升其业界地位。美国学者Baker,ShirleyK.认为,在高校,在一些学科,高等教育和图书馆在巨大的机遇面前,要肩负起数字信息和知识管理的重任。盛小平教授基于文献计量法论证了知识管理不是一种管理时尚,利用库恩的学科定义标准验证知识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KarlWiig在《知识管理:一门渊源久远的新兴学科》等文中强调,知识管理成为一门新兴学科,需要包括管理科学、认知科学、经济学、教育方法、人工智能、信息管理与技术科学在内的支撑性学科。伊朗学者Hazeri和澳大利亚学者Mar-tin及Sarrafzadeh认为,知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隶属于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并强调其多维度,即涉及组织、企业、管理和实践等多个领域。据调查,全球排名前500强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实施了知识管理项目,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机构也在积极引入知识管理,促进自身发展,提高竞争力,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已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展开。图书情报界参与知识管理的研究是大势所趋,吴慰慈教授指出:“开展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将推动图书馆学研究超越传统图书馆机构的局限,去面向更广阔的实践基础。”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当前图书情报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在知识管理的研究方面,图书情报学具有先天优势,如果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地位、应用范围和社会影响都将产生大的飞跃。学科的理论体系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存在与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处于起步阶段的知识管理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知识管理不断从相关学科吸收营养,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信息技术方面颇有起色,逐渐确立了一定的学科地位,形成了独有的理论体系。但实践超前、理论滞后是目前知识管理学研究的基本现状。

2知识管理的概念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柯平教授认为,知识管理学是关于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其主要内容有:①理论知识管理学(包括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发展研究和知识管理学科体系);②应用知识管理学(包括知识管理方法论、技术和系统研究);③专门知识管理学(包括企业、政府和公共知识管理学等)。人类迈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图书情报学的知识化加速发展,图书情报学终于从以文献、信息为中心走向以知识为中心,呈现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知识化趋势。知识管理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它需要凭借一定的信息技术以实现其功能,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大规模的知识存储、快速的知识传输成为可能。图书馆正是在技术取得突破进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支撑知识管理的技术设施,才使文献信息知识资源的建设过程与知识生产、传播、扩散、应用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水平,也为图书馆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保证。

3知识管理学科来源研究

3.1哲学上关于知识的认知

在西方哲学中,对知识的追求充满了怀疑主义,这使得很多哲学家寻求有助于他们建立不容怀疑知识的终极真理方法。柏拉图把知识定义为经过实证的正确的知识。从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开始,认为知识的来源和认识包括主观感受和理性推导两个方面,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和适应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它从社会实践中来,正确可靠的知识能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3.2经济学关于知识和知识管理的讨论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指出,每个经济主体都拥有独特的知识并强调组合显性知识的重要性,比如新出现的产品、生产方法、材料、市场和组织等都是源于知识新的“组合”,他关注的是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变化过程。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退到第二位,信息作为经济资源渗透到各种经济活动中,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发现,世界经济的竞争、经济全球化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理念重放光芒;在后工业社会,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新经济增长理论,“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直接放到生产体系中考虑”。1995年,美国许多企业的无形资产比例已经高达50%~60%,体现于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中的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已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力量”,知识积累导致技术变革,构成经济增长的原动力。20世纪90年代,现代企业出于竞争的需要,将知识视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知识管理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3.3经济管理学的知识解释

管理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自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20世纪20~60年代的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80年代的“管理丛林”,到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文化阶段,在一百年的时间里,管理革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力量,这凝结了无数管理实践者与理论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恩格斯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需求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学大师PeterF.Drucker首次提出知识管理这一重大概念,80年代以后陆续发表大量相关论文,对知识管理做出了开拓性工作。1988年,他发表《新型组织的出现》,认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1999年,波士顿大学信息管理学家T.H.Davenport出版《营运知识》,标志着知识管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末,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和知识经济理论日益成熟,并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使企业管理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出现了第五代管理思想,即知识管理。因此,知识管理是时代的产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从思想角度看,当代知识管理有许多渊源,比如抽象性的哲学思考,以及特定工作场所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所引发的某些具体思考。总之,人们在试图揭示社会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20世纪管理界种种提高效率的努力,都构成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渊源。

4知识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4.1学科定位

笔者通过万方数据库,以“知识管理学”为题名,“概念”为关键词,共检索到1987~2011年学术论文140篇,外文文献48篇;通过EBSCO数据库,以“knowledgemanagementscience”为题名,“concept”为关键词,共检索到1987~2011年国外研究文献39篇。这些论文涉及图书情报、管理、制造业、工程、医学、数学、计算机等众多领域。可见,知识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调查发现,大量的知识管理教育研究项目首先源于图书情报学或信息管理,其次是计算机或工程,商业和管理。集合的课程、宽泛的知识管理技巧和资产清楚地表明了知识管理教育的多学科性。这也与邱均平教授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知识管理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对信息管理及其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今后一段时期,信息与知识管理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以图书馆和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

4.2研究对象

从一门独立学科的视角来看待知识管理,整合各个学科优秀学者各有特色的理论和技术,柯平教授提出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知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个人和社会的知识过程的学科,在此,知识过程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知识的产生、组织、传播、共享、创新以及知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文化、制度等手段同样重要;同时他还提出了由知识治理、战略知识管理和一般知识管理组成的三层次知识管理学学科体系框架。

5案例分析

众多企业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管理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如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等,它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知识管理项目必须取得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甚至由他们直接主持推进。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较为成功地实施了知识管理,其主要措施如下。(1)选拔人员。中国海油以年轻化、知识化为宗旨规范干部选拔标准,1999年以来,共提拔近100名较年轻、本科以上学历干部,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干部交流,每年选拔5~1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外攻读MBA。(2)学习型文化。长期以来,企业内部形成了学习型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使其敢于承担风险又善于驾驭风险,始终保持创新的热情,勇于超越现状。(3)科学管理。在管理上,制度成为企业运行的根本法则,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制度、科学严格的决策制度、经济有效的用工制度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点。2001年,在财政部对中直系统资产总额超百亿的62家企业的绩效评价中,中国海油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均为第一,被亚洲权威金融及投资管理杂志Asiamoney评为“2001年度亚洲最佳管理公司”。可见,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决定因素在于:以知识为核心,以人为本;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知识管理具体解决方案;与特定业务流程有机结合。目前,我国图书馆知识管理处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的过渡阶段,实际案例不多。

6知识管理学的研究趋势和现实覆盖力

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 信息技术 经济学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这个概念于2012年在业界首次提出,与2007年出现的“互联网化”概念一脉相承,强调互联网与各传统产业进行跨界深度融合。“互联网+”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与标志,也是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的重要抓手。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的产物。第一个10年,互联网催生了很多经济,跟传统行业共同生存、和平共处。在第二个10年,互联网改变甚至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这种改变又可分为四个阶段:先是使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后是渠道的互联网化,再是产品的互联网化,到今天,互联网已经开始全面融入金融、教育、旅游、健康、物流等传统行业。

一、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发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性技术,对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信息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信息技术不但大量渗入产品之中,而且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控制自动化、操作规范化,充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其次,信息技术增强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一方面,信息技术已经渗入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经营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各类网络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取企业内部和外界信息,对企业的整体规划与决策能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信息技术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美国自1980年以来,工业生产和管理效率平均提高了3倍以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半以上要归功于信息技术产业。

第四,信息技术产业化,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生产力,它日益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知识经济领域。

二、“互联网+”经济的实质

(一)“互联网+”的定义

所谓“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并进一步推动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简单的说,“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传统行业发展渠道,拉动传统行业的新增长。互联网同时打破了传统行业之间的界限,不同的行业在“互联网十”的推动下开始融合成新兴行业:通信业、IT业和传媒业融合成现代信息服务业;传媒产业、娱乐业、体育业、旅游业、IT业和地产业融合成休闲服务业;传统金融业、IT业融合成现代金融业;医疗业、IT业和地产业融合成养老保健产业。除了上述融合产业之外,新的融合产业形态也在快速形成中。产业融合的承载形式则是以巨型互联网企业为平台而形成的商业生态系统,其基础是先进的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平台,其核心是数以亿计的用户和活跃用户,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BAT”互联网巨头就是典型的代表。例如,阿里巴巴以电子商务起家,基于其先进的技术平台和庞大用户,通过收购而布局了阿里健康和阿里娱乐,并通过产业基金的形式积极布局汽车“智造业”。

“互联网+”不仅仅是连接一切的网络或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各个传统行业。除了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一起形成和推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无所不在的创新(创新民主化),催生了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

(二)“互联网+”经济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依托

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其目的是数据化,通过数据化,让一切业务都变得可以分析,从而更好的掌握市场和用户。大数据是互联网技术的新突破。大数据(bigdata,mega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认为,大数据(Big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 -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

通过获取与分析海量数据,我们能够获得用来分析人们行为习惯的有效信息,从而使得我们具备对个体行为进行推测的可能。那些在过去看似毫无价值的信息在如今都会随时可能会被用来回答“你是谁”的问题。

在大数据背景下交易平台在理论上拥有销售者网络行为的一切数据,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与售假者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风险,与其等到售假侵权后“亡羊补牢”,不如提前行动做到“未雨绸缪”。

企业从数据和分析中创造价值的关键是将原始数据的数量和多样性转变为洞察驱动的行动的速度,而最终决定这一转化速度的快慢是则在于是否广泛用大数据技术。

生产者是有价值的,消费者是价值的意义所在。有意义的才有价值,消费者不认同的,就卖不出去,就实现不了价值;只有消费者认同的,才卖得出去,才实现得了价值。大数据帮助我们从消费者这个源头识别意义,从而帮助生产者实现价值。这就是启动内需的原理。

三、“互联网+”经济的作用

(一)创造经济新发展模式

“互联网+”催生的新产品和市场空间,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东北老工业区注入“互联网+”行动计划中,阿里巴巴已将沈阳作为重要物流节点来建设,依托沈阳和辽宁的区位优势,将辐射效应扩散至整个东北地区。在云计算、大数据和全球化贸易方面,阿里巴巴准备和辽宁省政府一起,建立云计算基地,协助政府和当地企业“上云”,积极搭建政府云和企业云项目。利用阿里巴巴先进的云计算实力和大数据经验,协助辽宁打造智慧省份和智慧城市。

(二)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经济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有更多的消费者使用互联网。互联网信息安全面临威胁的弊端依然存在。据中消协的《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报告》引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该平台共扫描各类网站164.2万个,较2013年增加了80.O%。其中,存在安全漏洞的网站为61.7万个,存在高危安全漏洞的网站共有27.9万个。2014年全年,360网站卫士共拦截各类网站漏洞攻击7.0亿次,较2013年1.21亿次增长了约4.8倍。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尚不完全,也没有建立起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盲目套用

互联网就是工具和武器,对于传统企业,最重要的是掌握这个武器,但是,掌握了这个武器,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打胜,最终,当所有人都掌握这个武器之后,还是要回到商业的本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真正的互联网经济是“互联网+传统经济”,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合。互联网如何做加法,最终要回过头去提升产品、供应方、资源方的成本效率和体验。

第9篇

当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风起云涌,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核心,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子通信等前沿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将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未来经济格局。面对这一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消费,我国必须推动信息科学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才能把握机遇,促进经济快速转型升级发展,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为贯彻落实这两次重要讲话精神,10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主办的“信息科技与经济发展”技术科学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论坛主题为“智能ICT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探讨未来计算作为信息科技最前沿发展趋势和信息经济的基础能力,深刻认识信息经济“换道超车”面临的巨大机遇,探讨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副在论坛致辞时指出:“在10月9日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已经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导力量和各国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信息技术和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推动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三件事:一是把握机遇,抓好核心信息技术突破;二是积极推进跨界融合,发挥好信息技术在行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是汇聚共识,发挥好中科院工程院高端智库作用。在科学家和企业家思路和智慧碰撞的基础上,凝练重大方向,从具体的工程、项目、平台、联盟和政策入手,充分发挥未来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中国科学院王曦院士作了题为“智能感知信息技术变革中的产业机遇”的报告,他指出,感知信息技术是未来智能时代的支撑技术,因为智能化的基础是数据和信息,而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需要感知技术,尤其在万物互联世界里。但是如果把传感器收集上来的海量数据都交由后台存储和处理,这对后台系统是一个毁灭性的考验。为此,王曦院士建议在传感器的前端就能够把所收集到或者检测到的数据变成一个有用的信息,从而为后一阶段的传输、存储和计算减负、减压。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作了“信息通信技术的走向与挑战”的报告,他特别提到了基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窄带物联网”的概念,并认为广覆盖、大连接、低成本、低功耗的窄带物联网技术将成为万物互联的支撑技术之一。目前,物联网的应用主要使用Wi-Fi和蓝牙技术,数据准确率很低、耗电量极大。而广域物联网可以用光纤,但只适用于连接摄像头等宽带终端;低容量传感器虽然可以使用2G/3G/4G网络,但难以满足低功耗低成本的要求,因此目前接入到运营商网络的物联网终端仅有6%。但如果利用运营商的网络组织物联网,就可真正实现整个城市一张网,便于维护和管理,“窄带物联网”也由此应运而生。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作了“大数据产业应用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谈技术创新,绕不开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互联网,第二个是数据,第三个是计算。当前互联网彻底变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而物联网也没有脱离互联网的范畴,只不过是互联网形态的一种延伸。当互联网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那么数据也就变成重要的生产资料。而数据的价值是靠计算来完成的,无论是欧洲的数字经济、工业4.0,还是美国的分享经济、产业互联网,背后的真正推手,都是计算经济。

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作了“汽车新智能”的报告,他指出,相比人类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王劲给出了一组数据:遇到紧急情况,人类完成反应、刹车的时间一般为1.2秒,而当前自动驾驶技术的时间是0.4秒,未来5年完全可以做到0.2秒;在美国,一辆私家车的使用效率是5%左右,由于无人驾驶采用了高效的中央调度系统,会将私家车的使用效率提高到20%左右,而这种效率的提高会大大降低城市的拥堵状况;当前市民乘坐出租车出行的每公里成本大约是3.2元,如果利用无人驾驶,预测成本在1.9元左右。他还指出:现在无人驾驶的挑战不在技术而在人们的使用习惯。

经过一天的会议和讨论,参会者对统筹信息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并普遍希望这个论坛能坚持下去,成为信息科技和经济发展领域中一个标志性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推动我国信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10篇

[关键词] 技术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环节

一、技术经济学课程特点分析

技术经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当代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经济活动中主要因素――技术活动及其发展的规律。该门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用性、定量性与预测性、系统性与综合性等特点。

作为新兴应用经济学的技术经济学,它把数学的优化思想与经济学原理结合卡里,为衡量、谋划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理论为我们解释和描绘了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世界,而技术经济学则为评价和实现这种理性的经济世界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从而为技术实践活动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技术经济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已逐步趋于完善,从它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特点到它的指标体系、方法、应用等,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项目可行性研究、设备更新、技术选择、技术创新、价值工程等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今后从事企业经营决策、项目投资评估、工程咨询、技术经济论证等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在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积极拓展实践环节

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调整态度的过程。其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教师作为策划者和指导者,不断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程建设中,应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融、互动与渗透,将实践性教学的科室是当提高,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机能训练。将讨论、启发、调查、陈述、辩论、仿真、案例、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充分利用诸如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包含具体问题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将更多地被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已逐渐成为世界先进教学的潮流,成为培养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实用人才的重要手段。

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较紧密的课程,在教学环节中拓展实践环节有着充足的理由。1.技术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是一门技术科学与济学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的边缘科学,其研究重点之一是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以寻求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与方法。从事技术经济学科研究的人员和实际工作者,除了掌握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2.技术经济学具有定量性特点,技术经济学的问题分析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以数量化的分析计算来说明问题。3.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与技术经济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应用学科,做出的分析、论证、评价的经济技术方案都来源于实践,使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其研究成果如规划、方案、报告及建议书都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技术经济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该学科在教学应当充分重视实践环节的开拓,调动学生探索真实经济世界的热情和兴趣,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技术经济学教学实践环节拓展设想

1.注重用案例引入知识点。一般的技术经济学案例仅限于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对其他主要内容就没有什么案例分析了,技术经济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如经济评价方法、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等都被抽象成了具体的数学问题和公式。这对于学生充分掌握技术经济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案例的开发是技术经济学教学中首先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感受到的直观经验入手,介绍抽象的理论与方法;从时间价值计算的复杂性引出Excel的应用;从长江三峡工程的科学论证决策、三门峡水利工程设计和决策失误、“巨人”大厦的决策过程、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馆设计方案的决策过程等实例入手,介绍我国项目建设程序的知识;再如,当前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已全面展开,我校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参与大赛并且获得良好的成绩。如何识别和选择创业项目?如何撰写创业计划?如何对投资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和悬念,会使学生对于学习“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等知识的热情会极大的提高。同时,可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系统的教学软件,作为课外学生完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大作业和课堂上分析讨论案例的平台。

第11篇

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型科学,采用的是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学说,解释了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等量变化关系。技术经济学目的在于寻找技术和经济的最大融合以达到研究技术方向的资源最优组合,是一门可持续发展型的学科。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型科学的优点在于其具有可预测性、定量性、实用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技术经济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技术创新、生产率分析,经济整合、环境经济规划到知识经济、循环经济的统筹应用,都要应用技术经济学中的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

二、现有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多名担任该课程教师的调查以及学生课堂与作业的反馈,目前技术经济学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如下:

1.常见的传统教学方法强调教学为主。这种教学为主造成的结果就是乐学者成绩优良,效果尚佳,而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学习较为被动,热情不高,不能达到教师对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导致此类学生成绩较差。

2.整体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在教学组织方而整体教学方式要求围绕教材展开教学活动,而理论知识是教材的根本,理论知识作为教材的构架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的必要练习,由此造成学生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降低。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及学习资料通过自身感悟而构建相关知识的过程,其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构建知识的能力。可以说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这种思想在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在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对本课程基础知识深刻的理解基础上,积极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做到活学活用,而不应该受限于课本知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教师在授课过程应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专业观,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技术经济学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重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融入到教学环境中来,避免教师的一言堂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2.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的知识学习。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辅助者,而不应是班级的管理者。教师价值的体现不应是教授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主动地去进行探究、争辩和合作,通过自主的学习来掌握课程的知识。

3.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源于课本并高于课本。技术经济学这门课程,一般课本中所介绍的知识内容理论化的部分偏多,实践性内容较少,教师要积极采取相关手段,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通过调查、分析、总结、评论等手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四、基于建构主义的技术经济学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技术经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四阶段教学模式,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问题是关键,以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为目标,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的学习积极性,全而完成教学目标。技术经济学的教学内应用性较强,非常适合采用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具体的方式有:

1.案例式教学

在对实际中具体的问题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及提出解决对策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基础数据,在讲授完基本的知识理论体系后由学生依据数据自主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并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介绍自己的方案,将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组织学生讨论和研究,最终生成一份较为科学的研究报告。在该环节的实践过程中可是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情境中来,并投入到课堂讨论中,锻炼其讨论、合作的能力。

2.课程内容的安排注重实用性

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中应有时间环节,具体可采用课程设计或实习的方式开展。在实践环节过程中,要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数据调查、数据分析及计算,最后提出针对该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该环节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由于技术经济学课程中的数据采集的环节要求学生深入到社会上的职能部门,还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对其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具有很大帮助。

3.多样性的教学方式

技术经济学课程由于要把研究的技术问题置于经济建设的大系统之中,多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所以要用道大量的模型和公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要求学生将公式强行记忆,并以习题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公示的理解能力。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则强调运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采用图形演示,动画仿真以及实例分析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科研促进教学

高等教育的教学除了进行理论传授之外,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究新事物、获取新规律以及提出新办法的重要手段。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科研项目为支持的,教师不从事科学研究,就无法掌握本学科前沿的动态,跟不上学科发展的步伐。目前国家的各级科研主管单位均以立项的方式鼓励高校教师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全程参与到项目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12篇

2.沈阳连锁便利店物流现状及对策分析黄静,HuangJing

3.国内外区域自主创新实践对辽宁经济振兴的启示吴芷静,WuZhijing

4.抓住辽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契机——日本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的启示张秀芬

5.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下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分析匡萍,KuangPing

6.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与改进——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孙莉,王智,SunLi,WangZhi

7.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王鸿艳,宋婕,WangHongyan,SongJie

8.全球金融危机下现金流预警体系的设想与构建孙毳,SunCui

9.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刘建华

10.以社会工程创新视角看农村金融改革侯智瑀

11.如何做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王莉莉

12.仓储企业货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曾琢,ZengZhuo

13.煤矿安全经济发展的应对性策略陈万金,ChenWanjin

14.从企业的安全生产谈如何做好危险源辨识与评价陈丽,孙艳红

15.科学发展观下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时代意义李慧敏

16.发达国家或地区高职办学特色的比较研究与启示赵宝芳,陶永玲,石明忱,ZhaoBaofang,TaoYongling,ShiMingchen

17.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资源整合与教学改革的探索曹丽萍,CaoLiping

18.刍议新形势下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高铁菊

19.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栾曦,栾学钢

20.论高校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胡京秋

21.强化电视档案意识做好电视档案管理工作栾凤

22.我国商品房预售中预购人权益的保障问题研究杨继慧

23.浅析土地储备的相关问题王鑫,崔鑫

24.转变传统市场提升五金机电市场现代化水平姜家祥

25.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高嵩

26.浅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庞赫然,PangHeran

27.浅谈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杨云,秦建,YangYun,QinJian

28."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马强,MaQiang

29.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及教育方法探究魏宁,WeiNing

30.浅谈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赵晶晶,都业红

31.试析"富二代"大学生的教育对策宫宇

32.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董广伟

33.高校构建和谐学生党支部探析李晔南,田铁杰,LiYenan,TianTiejie

34.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杨翠艳

35.浅谈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张丹平,于健

3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诸因素分析——情感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葛忠强

37.论高职学生问题行为及其预防与矫正孙道春

38.高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孙百鸣,石明忱,王岩,SunBaiming,ShiMingchen,WangYan

39.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线装调查及其提高对策研究曹艳春,CaoYanchun

40.加强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马迎春,MaYingchun

41.从业人员对英语的需求调查及其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李婷英

42.论如何加强语用教学和大学生语用能力刘娜,LiuNa

43.语用失误分析及语用能力培养策略娄小星,LouXiaoxing

44.论高职文秘课程实训方式与阶梯实训的对接孟庆荣,MengQingrong

45.论职业教育中模拟实践教学法的应用周晓皎

46.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和策略程娟

47.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焦虑及解决策略邢莉

48.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创新丁雪昭

49.关于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的几点思考汤宁

50.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思考唐李静,苏超

51.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析王金阳

52.水粉画风景写生中笔触问题的探索与研究金平

53.中国学习者英语作文中BUT的"缺省"和"冗余"错误分——一项基于CLEC语料库的研究唐丽玲

54.关于大学课堂教学技巧的传播学思考金明明

55.混合智能课堂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肖艳丽

56.加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发展力突出高职特色张春峰

57.沈阳体育学院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刘辉

58.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思考白玉刚

59.论汪曾祺小说的乌托邦情结——构筑桃花源境郭民

60.试谈翻译补偿在篇章层次对英诗汉译的解释力——以查良铮译拜伦抒情诗SheWalksinBeauty为例周康,董广才

61.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对比芦英顺

1.辽宁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报告(一)——关于农民工的含义、现状及特点刘圣龙,张云阳,LiuShenglong,ZhangYunyang

2.建立督查长效机制推进政府重大决策落实——以沈阳市政府督查工作为例丁立义,DingLiyi

3.金融危机对辽宁中小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孟文新

4.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赵忠伟,ZhaoZhongwei

5.迪拜危机后的国际热钱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洪旭斌,HongXubin

6.探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务处置新模式实现银企互利双赢梁志方,康健

7.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张敏

8.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编制与完善王明宏

9.浅析会计诚信王常忠

10.工资薪金所得节税技巧分析孙云兵

11.试论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侯卫疆,李一婷

12.公众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原则探讨魏建森,WeiJiansen

13.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发展定位的探讨王明智,康健,WangMingzhi,KangJian

14.构建基于企业变革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王勇强

15.限塑令实施以来的实际效果与政策建议王笑天,丁亚秋

16.浅淡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张硕

17.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研究翟华

18.关于"钓鱼执法"问题的法律思考邱旸,王健,QiuYang,WangJian

19.马克思法的本质思想对大学生现代法制意识的启示侯亚楠

20.浅析《物权法》中的担保物权周小凯

21.美国次贷危机形势变化分析郭天祥,GuoTianxiang

22.依托洋山深水港建设带动无锡港口和企业的发展潘群

23.列宁的全球化思想与工业化思想(1918-1923)宋正,SongZheng

24."家和万事兴"——中国和谐处世观中建构和谐家庭思想初探司勇,冯卓荃,SiYong,FengZhuoquan

25.中国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王莉华

26.云南中考制度改革探析李小宝,孟献军

27.数学在艺术中的应用杨光

28.农业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思考张颖

29.以诚信构建和谐社会道德与信仰的基础李新中

30.我国开放教育资源问题研究安卫华

31.浅谈新媒体设计中的情感化体现黄卓,HuangZhuo

32.浑河沈抚段主河港规划研究李景顺

33.炼油废水生化处理设计及计算朱琳,陈征澳,吴昊,ZhuLin,ChenZhengao,WuHao

34.关于VPN连接错误721问题的解决白晓梅

35.城市污泥在沙化林地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吴昊,陈征澳,徐大鹏

36.论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张彩玲,ZhangCailing

37.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李霞,LiXia

38.书法教育:学校教育不可推卸之重任侯忠明,HouZhongming

39.大学生炒股现象的分析及正确引导魏文刚,刘宠

40.关于司法类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社区化的思考——以日本人类学学生社区实践为借鉴孙竽

41.谈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测评张琦

42.针对研究生阶段存在的问题加强研究生德育教育刘艳玲,袁峰

43.浅谈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马迎春

44.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赵晶晶

45.浅谈企业对人才的基础素质要求刘莉

46.语言输入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研究述评吴艳,WuYan

47.借鉴NVQ经验改进管理类实践教学模式的设想马蔚然,MaWeiran

48.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贺静,HeJing

49.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的改革与设想孙玉敏

50.波兰的汉语教学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傅海峰

5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马勇

52.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记叙文写作的几个技巧张海燕

53.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教学对策构建常敏

54.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与考试模式改革探讨张雪

55.高职教育计算机第二课堂教学探索赵德辉

56.教师阐明应用文特点是学生写好应用文的前提——关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体会景笑凡

57.MathCAD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勾丽杰

58.论规范化冲突之下的网络语言张虹,ZhangHong

59.一个自负女人的归宿——浅析蘩漪悲剧命运的自身原因董艳,DongYan

60.汉语篇章上下文、情境语境分析阿依夏木·阿不都拉

61.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承晓燕

62.论比较文学概念的历史沿革张宏莹

1.大连市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分析及对策研究宗艳霞,ZongYanxia

2.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沈阳市铁西区在"东搬西建"中的职能转换仲晓宓,ZhongXiaomi

3.公关视角下大连地区预防突发事件的对策分析许彩霞,XuCaixia

4.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张舒,ZhangShu

5.以信息化推动县级局职能建设再上新水平——辽宁烟草专卖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孔祥帅,KongXiangShuai

6.纳税筹划与企业财务决策敖汀,AoTing

7.我国绿色税收问题的探讨张洋,ZhangYang

8.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刘佳琳

9.浅析税收文化对税收征管行为的影响张久慧

10.探析高职院校隐性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思考徐琳,XuLin

11.CRM在旅行社服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王爽

12.浅析施工企业党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郭丽宁

13.浅议企业的公关危机与危机公关刘澍

14.企业危机管理研究马燕

15.试析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王俊程,杨家莲

16.高职院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与经营管理唐义发

17.中日韩区域物流合作机制及趋势分析孙军,许月奎,SunJun,XuYuekui

18.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对策探讨王雅男,毛阳海,贺晶晶,WangYanan,MaoYanghai,HeJingjing

19.我国体育产业的科学化发展观姜鹏飞,姜宏斌,魏小芳

20."和而不同"思想中蕴含的伦理思想及现代意义张治敏,ZhangZhimin

21.论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徐娟,XuJuan

22.论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陈博,ChenBo

23.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曹蕾,CaoLei

2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普通高校健康发展冯赜

25.论做好大学生创业工作所需的"四驱动力"甄强

26.公有制与私有财产辨析——从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说起李三平

27.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职教育和谐发展王立岩

28.社会工程——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时代工具秦溪

29.农业现代化呼唤社会技术陈旭,孙潇

30.单片机在七彩霓虹灯设计中的应用周航,宋诗瑶

31.中药独活本草及药理学研究进展朱艳,李繁,刘庆阳

32.科学发展观与高职内涵发展模式研究陈维忠,赵宝芳,韩振生,ChenWeizhong,ZhaoBaofang,HanZhensheng

33.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王莉,郭继元

34.高职大学生主观创业趋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样本的调研报告王秋梅,张永元,WangQiumei,ZhangYongyuan

35.推行"6S"公寓管理提升服务育人水平马祥甸

36.高职美术院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有效途径的分析陈中华

37.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王国伟,WangGuowei

38.学习十七大精神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史华

39.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孙立龙

40.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辅导员素质郑晓娜,石昌远,李世鹏

41.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韩丽华

42.就业形势发展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马琴芳

43.大学生如何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苏超

44.论现代职业对高职毕业生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余丽萍

45.打造学者型税务培训教师的感悟王化敏

46.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调查分析——对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法语系22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高尔朗

47.高职法学专业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牛生光,NiuShengguang

48.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问题探析韩振生,康国初,王岩,HanZhensheng,KangGuochu,WangYan

49.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探讨王瑞华,WangRuihua

50.浅析高职院校太极拳的教学刘振江

51.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差异化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基于QFD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杨乃滨

5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措施及启示王悦

53.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的几点感受吴英戬,崔自璞

54.《英美概况》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王宛宜

55.普通高校女生网球教学使用过渡球的实验研究王文芹,钱涛

5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语言综述吴艳

57.论初唐诗人王绩的诗酒世界张楠,Zhang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