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14:42: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技术经济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技术经济学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技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也在不断拓展,在理论上也不断进行创新,使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技术经济学在当前的背景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专项研究领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为了更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经济项目效益评估才设立了技术经济学。作为重要的学科和技术手段,技术经济学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对任何经济效益的功能部门都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技术经济工作者近些年的努力在各个行业都逐步建立起了研究领域,能够科学地对不同行业进行资产评估或者项目评价。以前的研究领域仅仅局限在几个行业,现在无论是资源类、经济类、环境类,还是技术创新方面都有所涉及,因此研究领域不断增加。
(二)技术经济学不断从微观领域渗透到宏观领域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和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以前的技术经济学主要涉及厂商、成本、市场以及所得等这些微观理念,从本质上看属于微观经济学的概念,但是现在的技术经济学在此研究基础上还涉及了就业、产业结构、社会福利以及投资消费等一些宏观经济领域。例如,在技术创新或者对项目进行评价中,技术经济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从简单的定量分析到应用复杂系统模型的方面深化
技术经济学主要是客观分析、比较和评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技术方案、经济效果、技术政策后者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最终来科学选择在经济上最合理而且在技术上最先进的最佳方案。技术经济学在对人们活动中产生的技术性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一定会用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懂,而且清晰明了。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这些常规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或者市场咨询机构的需求,很多问题需要通过一些复杂系统的模型来研究,如动态系统激浪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这使技术经济学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四)技术经济学理论应用更具有广泛性
技术经济学是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的,其理论不仅在各种产业政策或者技术政策的论证和评价中发挥作用,而且还广泛应用于投资建设项目、经济规模、资源开发等的论证与评价中。由此可见,技术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十分广泛。
二、技术经济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理论有待创新与完善
技术经济学具有研究对象庞大复杂、边界宽泛以及学科内容陈旧的缺点,而且系统性和国际性不强,学科研究中的内在关联性也不好,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左右摇摆,没有一个明确的归属,加上没有清晰的分析方法,因此导致学科建设发展比较滞后,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具有很大困难。
(二)技术创新的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放在了自主技术创新上,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制约,没有对技术创新的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技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最终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需要和国际相关学科进行融合
当前在国际中没有和技术经济学完全对立的学科,因此我国的技术经济学与国外学术界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也受到了限制,无法及时吸取国家外关于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技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阻碍着我国与各国之间的更多交流与合作。
三、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使技术经济学体系和理论框架向着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的技术经济学仍然是发展较快而且很实用的学科,尽管其理论体系已经成型,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学科性质以及学科研究内容等一些基本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随着研究对象的不断拓展,学科固有的属性有所丧失,因此在今后的讨论中最好是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情况来总结出一个明确的说法,最终使技术经济学体系和理论框架向着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深化项目评价的理论方法研究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稀有资源减少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局势,因此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利用和优化配置仅有的资源。对于项目评价,应当在研究技术、环境、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的道路。此外,除了对项目进行技术和财务等一般经济评价以外,还要进行社会效益评价,不仅要保证技术的可行、经济效益合理,还要保证环境受到保护,资源能够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使社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早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就制定了通过市场来换技术的这样一种战略。但是通过该战略,我国的企业并没有得到国外的高端技术和核心技术,加上我国自主创新的力度比较弱,导致我国对外商的技术非常依赖。从总体来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技术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掌握高端技术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必须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对于技术经济学,今后要不断拓展学科体系建设,并重新架构,在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方法,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彭运芳.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探究[J].价值工程,2009(06):74-76.
[2] 陈冬梅,李博.浅论技术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与特点[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7(10):201-202.
[3] 徐斌.技术经济学理论发展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论文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亟需提高,现有的教学模式必须适应这种转变。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之一,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也应有所改进。本文在提出就业能力导向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就业能力导向的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改革的相关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各种组织生存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工商管理类人才有效供给不足,即一方面是市场对具有扎实管理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熟悉企业市场运作,具有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体和应用型国际化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增;另一方面则是高校本科工商管理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导致的学生就业难,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有效供给减少。因此,建立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重要而有意义。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继续、补充和深化,是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及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课堂理论教学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由此管理类各门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是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工商管理类主干课程之一,《技术经济学》应该怎样围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这个方向进行改革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一、就业能力导向的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内涵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学习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为目标,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活动。技术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将数学、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优化运算与经济学原理相结合,为各种宏观和微观经济评价提供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技术经济学的实用价值很大,目前一些应用理论知识如项目可行性研究、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和价值工程等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实践中。系统的学习本门课程将为学生以后从事技术经济决策、预测、评估、可行性分析等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就业能力导向的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通过一些案例或问题的引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讨论中增强其团队意识,并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是通过技术经济学的实践教学工具的讲授,比如一些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和spss的使用,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评价应该怎么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最后是通过实践教学更进一步延续、补充和深化理论的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并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就业能力的人才。
二、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技术经济学的课堂是学生掌握技术经济相关理论与知识、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主要路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技术经济学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学生相关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但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技术经济学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相当匮乏与不足,很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教学设施和设备阻碍了实践教学的系统开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系统的提高。以本校经济管理学院为例,管理专业技术经济学课程的课时为64,而其中实践教学时间为仅为8个课时,所占的比例很少,且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实践教学也大部分都在教室内完成,学生真正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时间有限但再加上学校用于实践教学的设施和设备的不足,学生没有机会真正的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因此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技能。
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上学生薄弱的知识累积使得实践教学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预期效果。技术经济学的理论部分不仅模块比较多且比较深奥,再加上学生本身知识累积的不足阻碍了这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技术经济学是管理类学生的主干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掌握技术经济决策及预测的相关步骤和技术,为将来进行的相关技术经济应用如项目可行性分析、设备更新等打下基础。但这门课的理论部分比较多,相对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又是一门交叉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数学、经济学、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对大三学生来说尚可,而大二的学生则较难,比如技术经济预测里的线性回归、非线性预测、马尔科夫链等章节的虽然反复讲解,仍然有些同学不理解。实践教学是建立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实践教学开展的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现有的技术经济教学方式的引入不适应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系统的专业技能和较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具体课程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的素质的提高。而现有的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入式教学都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学生上课就忙着记笔记,甚至基本理论都还没消化,怎么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呢,没有系统的小组讨论,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学生对案例不是很理解,就没办法进行讨论,只能学习案例。比如房地产开发可行性分析案例,学生看都看不懂,怎么自己操作呢,也就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
三、就业能力导向的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相关技能和素质。对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而言,主要应该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系统掌握技术经济学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能力;二是相关意识的培养如团队合作意识、领导意识、刻苦创业及诚实肯干等意识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
1、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建议
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强化和深化理论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技能。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实践课时量的增加。传统的技术经济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这无法满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因此必须提高实践课时的课时量。比如将管理类的64个课时内的8课时提高到12课时以上。只有实践教学课时有保证,才能保证学生掌握实践动手的能力得到实际的提高。其次,教学形式的转变。我们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实践课程,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安排机房上课,一直都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因此,教学的形式必须转变,比如,我们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上机,教学生如何用一些计算机软件如Excel等工具解决技术经济学的复杂计算问题。另外,还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课外调研活动。以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技术经济学是校级优秀课程,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老教师,他们参与了不少课题和城市规划等实践操作,比如有几位参与了“乡巴佬”的可行性研究,都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和理论指导水平。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的企业或园区进行一次以上的实际调研,让学生切实体会技术经济分析的实用性和价值,也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基于能力培养的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老师应该综合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教师可选用“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已经被许多教师采用,但在技术经济学方面还可进一步提升其应用的深度。在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高一些有价值的情境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组团队、自主思考、自我评价等活动提升学生的领导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是“案例教学”的改进。案例教学是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案例,学生可对所学的理论深化和强化,并进一步提升其将理论应用与实践的能力,但传统的技术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基础不牢,案例陈旧等都是原因,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改进。教师可以将案例与自己的研究联系起来,尤其是一些课题的研究,并提供一些可选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比如某某企业可行性报告,某某项目经济评价报告等等。要求学生自组团队,选题和设计,做报告,做论证。最后以报告的形式展现其结果。这样学生实际参与了一些有价值的实践分析工作,不但能强化理论知识,也让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和步骤的进行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并直接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最后是Excel等运算软件在技术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技术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学生在学习中有巨大的压力。由于这是一门主干课程,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论课堂上满是方法和公式,有些方法计算起来很是繁琐。但实际上这些都可以用一些软件来运行,而这样操作起来是不难的,比如IRR的计算,由于查表无法得到确切的结果,往往求解的过程很繁琐,学生需要反复的试算。可用Excel来解决就很简单了。所以,在技术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中使用Excel来帮助学生计算一方面缩短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高了速度,也激发了积极性,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计算机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一些其他软件如SPSS等的使用可使学生绕开回归方程繁琐的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
3、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结束学习后学生成绩的评定,不仅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真实水平和能力的认识。客观的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是激发学生自主评价和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技术经济学教学中实践教学的评价往往在课程总评价中占的比例不高。以技术经济学为例,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主要以平时成绩的形式出现,只占最终成绩的30%。要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本人认为一方面应该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可加到40%左右。另一方面平时成绩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各种能力来进行。其中,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能力可以从最后的考试成绩得到结果;相关意识的培养如团队合作意识、领导意识、刻苦创业及诚实肯干等意识的评价可以从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如学生的团队组建,团队合作的情况,实习作业完成的报告水平,探索性学习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则可以考察学生是否有信心面对选题、遇到困难是否能自己动手解决,调研的过程态度是否严谨等等各方面来衡量。这些指标可以设置一定的比例和权重,最终通过这些指标总值得到实践教学的评价结果。
总之,技术经济学是管理类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它内容比较抽象,相对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但它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技术和知识无疑对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传统的教学都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并缺少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等能力的培养。因此技术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有必要的,但这种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比如教师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哦改进等等方面。所以,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技术经济学实践教学应该是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技术经济学的教师和学生都将是这种改进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闻超群,熊高强. 技术经济学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G].教高(2007)1号文件.
[3] 宋翅云等. 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高教高职研究,2010,(43).
[4] 许驰. 体验式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 .
[5] 赵公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
[6]朱涛,马恒,刘强.专业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91-93.
农业技术经济学、学科体系、体系建设。
80年代以来,经过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但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其学科建设明显落后于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科内容跟不上形势发展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建立过程,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效果”概念的提出,是一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国家要求农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应用经济效益的背景下开创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朱希刚,2002),虽然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迅速发展,但是农业技术经济学仍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这些影响阻碍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向前发展。因为一门学科的产生往往很难摆脱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当一门学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以后,其相关的理论、衡量标准、评价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随着完善和发展。所以,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未来农业技术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学科结构不合理 农业技术经济学学科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不系统,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二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描述不够清晰,容易与计量经济学等其他经济学科的一些方法混淆,体现不出自身特色;三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比较狭窄,局限于农业的直接生产过程,而对农业的产前、产后的供应、加工、贮藏、保鲜、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以及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领域应用较少。四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教材虽然版本较多,但多是低水平重复,许多内容在其他教材中重复出现,一些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没有讲深、讲透。
3、缺乏自身的特色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扩大,原来农业技术经济学特有的一些分析方法被计量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其他学科所替代,农业技术经济学正失去它自身的特色,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自身的特色,就意味着这门学科可能会被其他的新兴学科所取代。
4、学科体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并未形成一个从若干基本概念和若干农业技术经济学理论演绎而成的理论框架,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由此及彼,联系紧密,进行推理而演绎形成的理论体系。表现在现有的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各个章节相互独立,缺乏有机的联系。
技术和经济彼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密不可分,只要涉及到技术问题,那么就会有经济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怎样提升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将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科学性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这就是技术经济学的重点任务。在科学技术持续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不过技术先进性,并不代表经济的合理性。例如,美国“铱星”系统陨落,无疑给出一个直接的说明,从技术层面来说,其可称之为世界级的顶尖技术,不过成本过高,在投入使用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亏损,难以收回本金,无法还贷,以破产而告终。此类的事件并不仅这一例,还有很多。因此,在作投资决策的阶段,必需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对投资项目的工作进行评价,以确保决策的可靠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并不充足,怎样做到投入少产出多,将技术与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降低决策失误的发生率,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甚至是社会经济效益的重点。
二、市场经济需要复合型人才
尽管技术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联,不过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工程技术教育与经济管理教育并没有统一,客观上造成技术与经济现出不统一的现象,使学习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懂经济,学习经济学的学生不懂工程技术。因此,当学生毕业进入工作阶段后,在产品的设计中,不能把成本问题给予过多的介入,对于经济问题考虑不周。其实,从产品、工艺的成本方面来说,有约80%的成本是由工程技术人员而决定的,假若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没有对成本进行权衡,那么产品怎么可以具备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呢?在发达国家,工程类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减少成本的工作研究,从而能够培养他们的经济意识。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可以使这些学生在一些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或者是管理者。因为工程或者技术管理者执掌着大量的资金的运作以及解决长期因素所造成的政策问题,而对这两项问题的处理,必须要建立在技术经济学的原理和实践之上。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对于工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对社会各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密切、复杂的公共部门、政府以及各企业中,成本和价值的分析要求更为细致、广泛,例如环境影响、工作安全等,工程师将来要研究的应该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因此,对于工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摒弃传统思维单一的模式,逐步转换成为复合型、素质型人才模式。工科学生在国家的建设中责任重大,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继承者和应用者,也是将来发展的创新都。未来的工作一方面进行技术的发明,一方面还要对其实施的结果给予合理的财务评价。
三、技术经济学列入工科必修课的可行性
(一)前提——提高对技术经济学的重视
大部分学院高层领导多是技术专业出身,对于经济知识的认识程度并不高,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应该从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着手,逐渐实现具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将培养学生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重点。经济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最主要的还是人才,人才决定着未来发展的地位。各级领导应该对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经济意识,了解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的政策,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础——管理类各专业的全面开设
技术经济学课程是管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各学校应该尽早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要想让管理类学生在今生的工作中,管理好一个企业,那么就必须要掌握技术经济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认识到科学决策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成败大部分与其投资决策相关,作为未来企业家的管理类学生必须要掌握此方面的知识结构。
(三)手段——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技术经济学内容与计算机有着密切的关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此课程经过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完成可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多媒体能够进行辅助教学,在本科、研究生教学中,多媒体案例教学、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课程设计等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四)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推动力,社会是一个有机体,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密切,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的产品技术要先进、价格要合理、服务要周到;要求企业的员工知识结构中应当具备技术经济的知识。因此,技术经济学的社会作用日益明显,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开发的技术经济性,也越来越注重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究技术经济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要求员工掌握技术经济的知识,经济合理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技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技术和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使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和节约。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由于传统观念、社会环境、课程安排和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对高职学生技术经济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技术经济的内涵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技术方案。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经济建设,包括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生产力的综合论证[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的论证与评价;生产力布局、转移的论证与评价;经济规模的论证与评价;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配置的论证与评价;企业技术改造的论证与评价;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经济分析与技术引进的论证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的论证与项目评价;企业技术经济潜力的分析、论证与评价;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论证与评价等等。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效果、结构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最佳关系问题;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合理转移问题;投资方向、项目选择问题;能源的开源与节流、生产与供应、开发与运输的最优选择问题;技术引进方案的论证问题;外资的利用与偿还,引进前的可行性研究与引进后的经济效果评价问题;技术政策的论证、物资流通方式与渠道的选择问题。技术经济学也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的经济效果分析,新产品开发的论证与评价,以及生产运行各个阶段的技术经济问题[2],等等。
2对高职学生进行技术经济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工程技术教育和经济管理教育是相互分离的,学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学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学工程技术,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高职毕业生只懂技术不懂经济,或只懂经济不懂工程技术。许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头脑,在生产流程和工艺制作过程中不考虑成本,或者不会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在技术投资和技术转化方面更是缺乏必备的技术经济知识,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企业的员工,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同时还要有经济头脑。因而对高职学生进行技术经济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凸显[3]。首先,对高职学生进行技术经济意识培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形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企业进步,愈加讲究经济效益,也就要求员工必须具有技术经济意识,只有企业员工头脑中有了技术经济意识,才会千方百计以有限的人、财、物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次,对高职学生进行技术经济意识培养是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与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在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技术经济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学会全面考虑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还有,对高职学生进行技术经济意识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教学内容与过程和现实生活及社会发展更加密切结合,使学生感到更加亲近,学有所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4]。因此,应当将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渗透于高职教育之中。
3对高职学生进行技术经济意识培养的措施与途径
3•1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培养技术经济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一些技术经济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讲到极值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懂得各种产品的成本如何计算,如何增收节支以提高经济效益,树立总成本及综合效益的观念。懂得产品(或工程)的经济性是指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大小,具体表现为设计成本、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等。作为企业员工,一方面在开发生产某个产品时,不能仅考虑自己的设计、制造成本,而不顾用户的使用成本与效益,或是只顾自己的经济效益,而不考虑社会效益等;另一方面,在购买某项产品时,也不能光图眼前的便宜,而不顾使用过程中的成本与效益。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使用价值工程管理技术。价值工程是既能保障产品功能,又能降低产品费用的一种管理技术。运用价值工程在保证必要功能的基础上,排除产品的不必要功能,事先确定必要功能的最低费用和设计的目标成本,然后再进行策划。可以在生产制造、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在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基础上,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由于价值工程运用了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把提高产品必要功能和降低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此,既提高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技术经济意识。
3•2增加与技术经济相关的内容与课程,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与手段
在编写教材和选择教学素材时,可以多选一些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素材,增加一些与技术经济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或者增加一些技术经济,工程经济之类的课程,让学生学习技术经济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与手段。如,可以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企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课程,使学生学会企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是实现现代化大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现代化大生产中分工合作的技术依据,是保证国家各部门、各企业在技术上互相联系和衔接的基础。标准化的结果可以简化企业生产程序,优化生产环节,从而为组织专业化生产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高职学生应懂得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生产中实行和加强标准化管理。#p#分页标题#e#
3•3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摘要:从技术管理的基础理论、科学方法和实践操作与技术管理实务入手可正确认识和把握技术管理学科体系相关问题。当前技术管理主要集中于知识管理、技术战略与技术创新领域;技术管理学科建设的主题可归纳为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基础理论研究、方法论研究以及技术管理实务的规范化等。目前的“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研究主要包括“技术经济”和“技术管理”,随着形势的发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进行分拆和改造,但技术经济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与体系;不应错将工程经济问题附会在技术经济学科上,或将技术的经济问题与技术的管理问题混为一谈,因为无论是技术经济及管理还是工程经济及技术管理都不是连贯一体的合理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3)06-0096-07
一、引言
技术与自然、社会构成了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活动的基础〔1〕。今天的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比庞大的体系,随着信息技术(IT)的不断发展,技术也在加速发展。由于技术存在的不完美性、多用性、发展变化性,对技术进行管理就显得越加迫切和复杂。技术管理在国外已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而国内在这个领域起步较晚〔2〕。实际上技术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其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下面主要讨论技术管理的基本问题以及学科体系的发展等问题。
二、技术管理的基本问题
人们要利用技术,就必须对技术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便对技术进行全面的管理。在此我们首先对什么是技术以及技术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介绍。
1.技术简述
技术(technology)一词在大英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the practical aims of human life”.(技术就是科学知识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实际),而将技术作为一个主题词检索就涉及了11个门类,76个条目〔3〕。技术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没有技术就没有人类发展的今天,技术对于人――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它是由人类创造的,一旦被创造出来,它就脱离主体,而一旦脱离开主体,它就不能直接为人类社会服务。技术的存在形式我们认为,它既不是属于‘世界1’――‘物理世界的实体’或客观物质世界,也不是属于‘世界2’――‘精神状态世界’或主观精神世界,而是属于‘世界3’――‘思想内容的世界’或客观精神世界,即“技术的内容是精神的,其载体或外壳是物质的”。〔4〕
2.技术的种类
技术的种类可分为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人文技术。自然技术是物质生产技术,如制造技术、建筑技术、电气技术、生物技术、监控技术等等;社会技术则是改良社会的技术,如民主制度、法治、自由协议、独立规则、平等原则、组织架构、议事程序等等社会运行规则;而人文技术关注人们交往的方式方法,以及人格的塑造和发展,如思维方式、诗文欣赏,因此人文技术更接近于人们所说的艺术。另外,技术按照其本质形态分为材料技术、信息技术;按照在社会中的用途可分为军事技术、民用技术;按与人们生存生活的远近则可分为探索性技术,实用技术和娱乐性技术;按技术处理的对象可分为材料技术和信息技术。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支撑,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人文技术在一个社会的发展中是自然协调的,要想有选择地发展一些技术,排除一些技术并不能全面持久地有效①。
3.技术的性质
关于技术的性质,人们讨论得比较多的是技术的本质,这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技术的性质应该包括技术的本质,但技术的本质不能涵盖所有的性质。在讨论事物的本质时,大多数人是将事物本质对象片面化或绝对化,并没有统一的视角和标准,这就使得问题复杂化了。我们根据对技术的分析罗列了若干技术的性质以为讨论技术管理的学科体系参考。
(1)技术的社会性。作为前述“世界3”重要内容的技术,首先是因为人的社会性而被创造出来的,技术的价值也是因其社会性,而与人类社会共存。
(2)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既是人的发现,也是人的创造发明,人们发现了是什么、为什么,从而才用于人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技术的经济性。技术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省时、高效、安全、可靠。
(4)技术的知识性。技术要被人们分享,就需要让人们知晓,需要说明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用,这正符合知识的要素。
(5)技术的工艺性。技术的工艺性绝不仅仅针对物质产品技术,对社会、思维、政治无不如此,人类的现代化绝对不仅仅是物质的现代化,没有政治、观念和思维的现代化――全面技术的现代化就不会有现代化本身,现代社会是全面技术化、程序化和工艺化的功能社会②。
(6)技术的周期性。技术的周期性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一种技术不会永远有效,一直不变;另一方面,就技术的总体而言,其发展过程体现出周期性或阶段性。
(7)技术的风险性。技术无论就其特殊个体,还是技术总体,人们都无法完全预期其未来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人们对技术使用必须多加小心,但发展与使用技术时可能会有问题,而不发展与使用技术绝对有问题。
(8)技术的发展变化性(也可将周期性归入此项)。
(9)技术的不完美与可完善性。技术像人类做的任何事情一样,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即由于人类发展的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局限,在其制造或设计上都会存在一些不完美之处。
(10)技术的结构性。各种各样的技术结成了技术体系,也形成技术之间的联系或关系结构,这种结构是不断进化提升的。
(11)技术的理性或程序性(类似于知识性和工艺性)。
(12)技术的多宜性。一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尤其是某些技术不是首先为研究的目标项目服务,却在其他领域首先使用。
(13)技术的可替代性。技术的可替代性是与技术多宜性相辅相成的,没有技术革新的多宜性就不存在替代性,而且新技术总会替代旧技术。
(14)技术的扩散性。任何一种技术都必需让一定数量的人了解它、使用它才能发挥其效用,才能使其得到延续。
(15)技术的突变性和涌现性。技术的发展不是线性与可预期的,可能由于认识上的突破而发生突变、涌现,也许会在一夜之间就席卷全球。
(16)技术的进化性(IT技术最为典型,但不惟独IT技术)。
(17)技术的时效(历史)性。技术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部分,任何一种技术都有生命周期,且各不相同。
(18)技术的多向(非确定)性。这与技术的多宜性相反,是指实现同一个技术目标可以有不同的技术路径,譬如第三代移动通讯就有几种模式或标准。另外,技术的多向性与技术的可替代性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技术的替代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技术的进步。
(19)技术开发或认知(掌握)的复杂性。技术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属于情境的产物,尤其是复杂性技术更是如此,因此,技术的开发、学习都属于复杂性的活动。
(20)技术保持或使用的耗费性。技术无论是在保存上,还是传播扩散使用上都需要一定的耗费,如果不进行妥善保存,技术可能会失传,一旦失传再要使用就需要重新发明。
(21)技术使用的边际价值递增性。技术使用得越广泛,技术产生的效用就会越大。
(22)技术有限的“人为”及“为人”性(技术不完美的另一种解读)。
(23)技术发展的非完成性。技术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映射,人的发展的未完成性也决定了技术发展的非完成性。
(24)技术的信息性。任何一种具体的技术都是以信息的形式存在的,技术的扩散和传播上是基于其信息性的条件,如一个人买了一台计算机,并不等于他就购买到了计算机的技术,因为他并不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信息。
(25)技术的工具性。无论是要正确做事,还是做正确的事,都有一个怎么做才能行之有效的问题。
(26)技术的创新性。技术是人的实践性创造,没有人类的实践创造就没有技术。
(27)技术的神秘性。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意味着“诀窍”,或“秘诀”,而“秘诀”和“诀窍”总是被披上神秘的面纱,给人以神秘感〔5〕。
以上对技术性质的罗列,也许还不全面,但这大体可以为我们讨论技术管理问题形成一个初步的参考。
三、技术管理的学科体系
既然人类社会是追求其稳定性、可靠性、有效性等,技术管理也就是要针对不同的人群、组织以至人类总体对技术的期望从各种层次、方面来满足其需要,人们通过技术的发明、保存、使用、管理来达到人类利益的最大化。对技术管理的体系可以从技术管理的层次、技术管理的内容以及技术管理的目标等方面来讨论③~④。
在各种各样的组织之中都存在着技术管理问题:国家政府组织的技术管理,非政府组织的技术管理和企业组织的技术管理。其实技术在这三种组织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对其关注点和追求也各不相同。作为政府组织,技术的作用可能是经济繁荣、富国强兵、社会发展等;而企业组织则关注技术可能带来新产品、提品的新功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等;非营利组织关注技术可能纯粹是为了社会责任、发展学术、解决探索问题中存在的困难等。因此不同的组织对技术的要求不同,管理的目标不同,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存在着差异。
技术管理就其普遍性的要求来讲有技术管理原理,而从各种目的考虑则涉及到以下一些实务:技术统计管理、技术战略管理、专利技术管理、技术转移与贸易管理、技术周期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情报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技术组织管理、技术人才管理等等⑤。
而如果按技术的生产部门进行划分则有:农业技术管理、工业技术管理、建筑技术管理、运输技术管理、军事技术管理等;再按对技术的学科门类进行划分的技术管理有:物理技术管理、化学(化工)技术管理、工程技术管理、生物技术管理、医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管理技术管理等。
此外,还有专门化技术管理。如:施工技术管理、安全技术管理、服装厂技术管理、自来水厂技术管理、国际化企业技术管理与创新、信息项目技术管理、粮食储运安全与技术管理等等,具体的技术管理应该有成百上千以至更多。
不仅技术需要管理,管理也需要有技术。如:质量管理技术、安全管理技术、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技术、项目管理技术、内容管理技术、网络管理技术、指标管理技术、施工管理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等等,具体的管理技术真是浩如烟海。
而技术管理实务包括:技术转移、技术扩散、技术组织、技术演变、技术选择、技术社会、技术伦理、技术贸易、技术资源、技术价值、技术风险、技术使用评估、技术产品认证管理、技术管理技术。
因此,管理本身是一类复杂性活动,离开了管理的技术管理本身也无法实现其有效性的目标。人们不仅仅要对知识进行管理,还需要对管理知识进行管理;不仅仅要对技术进行管理,还需要对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知识的进化与技术的进化就一目了然了。知识本身和技术本身都有自主增殖的趋势,而知识和技术都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就具有了进化的特征。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是一种自身进化的结果,作为一种社会历史过程也是不以人们自身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会引起何种结果则是难以预料的事。因此,建设技术管理的体系是一项理性化的工作。人们必须对技术进行再认知、研究,并遵循一定的规则、逻辑,来建构一种符号体系,以便人们进行学习讨论,进而把握。
作为技术管理的内容是广泛的。技术既是未成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都是未成的;也是已经存在的――已经应用的技术,变成专利的技术但没有使用的技术都是已成的。技术既有简单的――一个简单的物件;也有复杂的――大型现代化工厂。技术既是个体单一的――一个顶针;也是集合整体的――造一座桥,所用技术都属于整体集合的。技术既是局部的――国防军事技术;也是系统整体的――技术是一种整体建构的;是人类社会整体性的一种映射。人类社会发展与技术发展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过程,既不会存在没有技术发展的社会发展,也不会存在没有社会发展的技术发展。技术整体是人类发展需要的整体建构,具有指向性――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这样一个认识基础出发,技术的管理内容就是极其广泛的。把技术作为知识来保存是一种技术管理;试验、开发一种新产品、新工艺,并确保其成功,也是对技术的一种管理;确保一种机械设备的运行安全是一种技术管理。因此,发展技术、保留技术、应用技术等等都属于技术管理。由此可见,技术管理的内容广泛而庞杂。
作为技术管理的体系是发展进化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就提出了技术管理,其实技术管理的实践也可说是古以有之。只不过是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它越来越需要进行特别的关注并加以认真对待。技术对人类而言既可能产生巨大的利益,又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既可能给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需要对其进行管理。技术管理体系有两个方面:即技术管理的实施体系――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另一种即是其技术管理的科学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如技术的统计管理。这里的统计是应用统计,要针对技术问题、要求、目标,保证技术统计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等。如何做好技术统计则更多的是方法问题――怎样实施、要满足什么标准等等。这里讨论的主要是技术管理的学科体系。
在发达国家,技术管理的工作比较成熟,工业革命的经历就使他们自觉积累了关于技术管理大量经验与实际操作方法,但在后发展国家既因为后发性没有建构出发展的良好基础,也因为受发达国家的示范作用影响,不能实事求是地针对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加强技术管理建设,而可能会导致其研究脱离实际,理论脱离应用。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使技术管理的企业主体地位基本得到确立,但整个国家的技术管理与创新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关系的不顺是中国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的重大痼疾,也是影响技术管理学科正常发展的主要障碍。
对技术管理学科体系来讲,应该从技术管理的基础理论、技术管理的科学方法、技术演进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管理入手。当前的技术管理问题主要集中于知识管理、技术战略与技术创新领域,可以把这些看着是技术管理研究的前沿课题,但技术管理的一般内容也不能削弱与忽视。今天的知识管理、技术战略与创新管理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发展基础之上才能行之有效,离开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是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的。
四、技术管理的学科建设
技术哲学就是要解决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或关系协调问题,那么技术管理就是要具体地协调人与技术的关系,以实现技术效用的最大化、技术使用风险的最小化,技术运行的理性化、技术创新的技术化。
技术管理是一门独立的管理学科。国外在技术管理、技术战略、技术创新、技术转移与贸易、技术预见与评估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
笔者认为,我国将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并列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与我国技术经济相对应的学科领域在西方是工程经济学,工程是现代社会中普遍的问题,技术经济从术语结构或在事实上均有需要解决但无法解决的问题。尽管有人认为技术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出现新问题,但笔者认为如果技术经济问题是真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交流,否则我们总是自说自话,没有比较,只是自己搞一套话语体系,而一切理论方法又都借鉴西方的,自己又没有实质性的创新成果,这样的学科似乎不要也罢。
另外,即使技术经济问题是成立的,那么将经济问题与管理问题混淆也不足取。过去将技术经济及管理作为应用经济,放在经济学科之中,现在又将技术经济与管理放在工商管理学科之中,那么技术经济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呢?技术管理是管理学研究的问题是毫无疑问的,但将技术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放在工商管理学科下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将“技术经济及管理”这一学科分拆为“技术经济学”与“技术管理学”也许是更明智的抉择。
技术管理仅仅有企业的技术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时代的哲学转向或进入到技术哲学的中轴阶段〔6〕,技术管理、知识管理、创新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不确定性管理并行为管理的当代主题。技术管理问题是时代向人类提出的又一挑战,建设好技术管理学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技术管理学科建设的主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管理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2)技术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深化;(3)技术管理学科研究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4)技术管理实务规范化、系统化与信息化;(5)鉴于技术管理内容的丰富性和增长性,设置“技术管理”的一级学科,是加强技术管理学科的平台基础⑥。
五、对“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改造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我国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一门学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国内与国际交往中日显尴尬。在国内首先是学科归属的游离不定,20世纪80年代划归应用经济学,但与应用经济学少有共同之处,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修订学科专业目录又将其归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门下,成为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另外在国际交往中,我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与国外没有直接相关的学科与之对应,这样不利于其进行国际交流,也无法进行国际比较。
从目前“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实际研究领域与内容看包括了两个方面:“技术经济”和“技术管理”。而这里的“技术经济”不是严格的“技术经济学”而是“工程经济学”,这些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上已有所改善。中国式的“技术经济学”主要是解决工程或项目方案等内容,多数情况下所涉及到的是“价值工程”理论与方法,当然“价值工程与价值分析技术”归入工程经济是没有问题的,或者说是工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术管理”则完全是属于管理学科的,不应该与“技术经济”学科相混淆。“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在研究目的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非把两者放在一起就显得不太合适。
而将“技术管理”学科放在工商管理学科之下也显得不妥。考虑到学科发展还很不成熟,目前可与“科学管理”并列放在一起,如可参考刘则渊先生建议的“科学技术管理”一级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管理”学科的升级,“技术经济”学科转入“工程经济”,“技术经济及管理”就可以取消。当然,取消“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有些人可能不能接受,认为这个学科还在不断地扩展与深化⑦。对于其应归属于什么学科?目前还有争议,有待研究。
总之,笔者认为,对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新的条件下可进行分拆和改造,不要错将国际上通行的工程经济问题附会在技术经济学科上,也不要将技术的经济问题与技术的管理问题混为一谈,技术经济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与内容体系⑧。另外,无论是技术经济及管理,还是工程经济及技术管理都不是连贯一体的合理学科,技术经济是经济学科的领域,技术管理是管理学科的领域,同样工程经济也必须与技术管理分立。我们今天用于解决技术经济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工程经济的理论和方法,并没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所谓技术经济的新问题和新领域也都是工程经济问题的领域,我们必须还技术经济学科的本来面目。
注释:①
技术是理性的产物,因为是理性的产物,对技术的善用也是一个理性的要求。技术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这并没有成为今天这个世界的共识,尤其在传统国家。人们并不认为社会技术与人文技术是与自然技术同等重要的技术,有的人甚至希望能有选择地发展技术,或特别偏爱自然技术,殊不知离开了社会技术和人文技术的自然技术也是极难发展的。有人讲,硅谷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现象,而是一个真正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是一种深刻的见解。
②在现代化、后现代化社会里,功能社会或功能化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终极形式,唯有通过全面的技术现代化才可能实现。
③关于技术的学科体系问题,侯剑华和宋刚在2006年发表的《技术管理学的兴起及其学科体系构建》一文将技术管理划分为“技术管理一般理论”、“理论技术管理学”、“应用技术管理学”和“部门技术管理学”四个系组。由于缺少对技术性质的认知与把握,似有生硬之嫌,如“理论技术管理学”仅仅罗列了:技术经济管理学、技术创新管理学、技术战略管理学、技术过程管理学、技术运筹管理学、技术系统管理学、技术控制管理学、技术知识管理学、技术信息管理学和技术能力管理学;这些“理论技术管理学”可能不一定成立,所谓“理论技术管理学”是不是属于“技术管理学原理”呢?另外在“部门技术管理学”中列入“企业技术管理学”似为不妥,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属于行业(部门)的,那么企业怎么就又成了一个部门呢?再有在部门划分的准则上也欠考虑,邮政业、船舶业是否能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并驾齐驱呢?而且“部门技术管理学”共列出了十项:工业技术管理学、农业技术管理学、企业技术管理学、军事技术管理学、电信技术管理学、邮政技术管理学、船舶技术管理学、传播技术管理学、教育技术管理学和交通运输技术管理学。总体来讲该文需要商榷之处颇多。
④在目前流行的技术管理定义或所称的内涵中,多数将技术管理片面性规定在公司(企业)技术管理的范围内,如美国工程院下属的国家研究学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就认为,技术管理是“将工程、科学和管理学结合在一起,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与经营目标,规划开发及提高技术的能力”;而该学会提出的技术管理应该满足的八项基本要求就更将技术管理狭义化了。
⑤国内外都有一批学者在研究新兴技术管理,我们认为新兴技术是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的,既然有新兴技术管理那么也就应该有传统技术管理。实际上我们的看法是,所谓新兴技术管理、传统技术管理都应该纳入技术管理的框架,所谓新兴技术管理应该是技术发展与进化到这样一个阶段,技术管理研究中涌现的新问题,事实上,不确定性管理等理论方法已经为其做好了准备,新兴技术管理并不存在特殊的对管理学的开创性工作,应用已有方法理论就可以解决。应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管理也需要不断地发展。但仅仅用新技术管理、新兴技术管理等来表述技术管理研究的进步,不应该是学科自身的逻辑。
⑥关于设立“技术管理”的一级学科问题,1997年刘则渊先生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上曾发文建议设立“科学技术管理”一级学科。笔者认为,鉴于技术问题的复杂性、庞大性和重要性,应该设置技术管理的一级学科和技术科学的一级学科,因为技术本身涉及问题的面之广、与人类关系纠缠之深,实非用一个二级学科所可以涵盖包容,而“技术科学”亦可称为一个体系庞大复杂的问题,同样应该设立一级学科。
⑦大多数中国学界的技术经济学人士将“技术经济学”等同为“研究技术和经济之间关系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交叉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种关系的解读就会无止境地需要。究竟技术经济学是只能研究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还是有其他广泛的内容,技术经济学可不可以研究技术的经济问题呢?而事实上,技术经济研究的新领域仍然应该属于工程经济的研究范围。将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管理归入到技术经济之下则更是牵强附会。
⑧此处所说的“技术经济学”应当是指与“资源经济学”和“消费经济学”等相类似的学科,而非指“技术经济分析”或支持“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经济分析,也即不属于“工程经济学”。目前尚未见到对技术问题的经济学讨论,很有必要创建一门真正的“技术经济学”。
参考文献:〔1〕
钱伟长.中国大百科全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卷)〔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219-220.
〔2〕吴贵生,谢伟.我国技术管理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研管理,2005,(6):49-55.
〔3〕“technology.”Encyclopdia Britannica〔C〕∥Encyclopdia Britannica 2007 Ultimate Reference Suite.Chicago:Encyclopdia Britannica,2007:30-38
〔4〕陈文化.科学技术与发展计量研究〔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1-19.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经济分析;工程估价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建筑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它具有投资大、周期长、不可逆的特点,工程一旦开始就应该对其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运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解决土木工程项目各阶段技术经济问题,如果忽视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工程经济分析,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具有工科背景的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其增强经济观念,将工程项目各阶段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
1工程经济的发展综述
国际上最早开设工程经济课程的是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在化工和机械专业开设。这些具有工科背景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偏重技术知识,不太注重成本控制和经济分析,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我国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徐寿波根据全国第二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1963—1972)的要求,开始研究技术经济学,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西方工程经济的传入,我国的技术经济与工程经济相融合,组成了现在的工程经济学。随着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工程经济学又用于指导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工程建造师和设计人员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主要内容
2.1经济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工程预期目标及其所拥有资源条件的考察,进而分析该工程现金流量的基本情况,从而选择恰当的技术方案和最佳的经济效果。该技术方案可以是如工程设计、生产方案、施工工艺、设备更新、新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工程材料利用、环境技术、节能降耗、防护技术和工程安全等建设中的方案和技术措施,也可以是如生产经营、企业发展规划、技术发展、投资等关乎建设相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发展战略方案。工程经济研究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的技术方案及最经济的效果,而这里的技术方案正是工程经济最直接相关的研究对象。
2.2工程财务
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预测、反映、控制以及核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同样,它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体现着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其劳动投入、项目的收支和利润以及资产占用情况有着综合性的反映。因此,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资产、提高经济效益、控制财务收支,从事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有必要知悉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的有关知识和要求。
2.3工程估价
“工程估价”最早起源于国外,在国外,它是对整个的基础建设工程项目中各个阶段的投资所做的估算的统称,如可行性研究阶段、基础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以及招投标阶段等。相对国内来说,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内容会针对建设工程不同的施工阶段和设计方案阶段而制定。其中包括:建设项目总投资的组成及计算,建设工程定额,初步设计概预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及审查,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计价,国际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报价等内容。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费用估算,是指在建成一项工程项目过程中,在土地、技术劳务、设备、承包等市场交易活动中预计或实际产生的建设工程总价格,对其进行估算,可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着原材料价格、人力资源价格、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日益上涨,而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显著的情况下,对建设工程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达到对降低工程建设原材料费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人员配置等各个方面的合理控制,进而对土木工程建设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
3工程经济学对土木工程行业人员的影响
3.1技术方面
具有土木工程工科背景的从业人员,肩负着对技术传承和创新的使命。在满足工程项目相关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内容,对选用的材料进行比选,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对施工的技术和机械设备的选用进行优化比选;进行相关的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最终选择、采用最佳的技术方案。
3.2经济方面
在当今时代,建筑产业随着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作为土木工程从业人员要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提高自身对技术方案的经济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要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技术方案选择的同时,对其经济效果也要进行相关的分析,包括对建设项目进行相关成本管理,对成本管理的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做好防范性的对策和措施;保证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有条不紊进行的过程中做到最优的资金使用方案。
3.3社会方面
土木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见证着人类社会中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历史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产业革命之后。这主要是新的社会向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社会发展在各个领域为土木工程的前进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到现在,土木工程正逐渐的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人类社会创造出更加崭新的物质环境,同时,作为土木工程从业人员也应该为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4结语
土木工程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而在整个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经济管理贯穿其中,如何能够在尽可能小的工程成本投资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还要兼顾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损失,同时还要求注重环境的保护、推行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满足当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灿,张克.论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J].发展之道,2009(9):255-257.
[2]曹丽娜.浅谈《工程经济与管理》课程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的重要性[J].高校讲坛,2012(13):196-197.
[3]吴蓉.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分析及应用[J].山西建筑,2010,36(27):216-217.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新兴学科,它主要是研究技术应用于技术发展的最佳关系,以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其核心思想成本-效益分析贯穿项目工程建设的每一步,它的研究领域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制度方法和项目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它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是我国广大技术经济与管理工作者在总结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广泛吸收国外科学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自己创立的新兴学科。其前身-工程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1930年美国格莱梯教授出版了《工程经济学原理》,这是西方研究工程经济的第一本著作。1931年在美国西部田纳西流域规划中创立了“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把对工程技术、工程项目经济问题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是从原苏联引进了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这些分析现在看来是比较粗糙和简单的,但是对于我国工业基础的确立,则是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的各项投资、建设都是要由各级政府的计委批复执行,市场价格由政府制定,不是真正反映社会劳动消耗和需求关系的影子价格,缺乏规范科学的投资评估程序,所以导致很多工程项目都是不记成本的领导工程,凭一时之勇匆匆上马,如水利建设中的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这是中国水利建设者的一个“滑铁卢”,修建后的即无水发电,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这就是没有充分在工程上马之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恶果。还有80年代全国各地的“维c热”“房地产热”,耗资50亿元的珠海机场门可罗雀,笔者曾去过利用世行贷款的号称亚洲最大的维c制药厂—郑州中原制药厂,此厂的建设期是在VC奇缺,价格高居不下的80年代末,但是到投产的90年代出,即遇上维c的价格下跌,工厂立即面临瘫痪,直到现在郑州市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20%还是用于负责为其偿还贷款,给地方财政和当地市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工程技术教育与经济管理教育相互分离,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无论在政府还是企业都相当严重。时至今日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正日益健全起来,加入WTO无疑会加快这个进程的发展,在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下,投资的主体是国内外的企业或个人,而不是国家,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因此技术经济论证越来越受到这些投资主体的重视,投资主体的改变,投资科学化的建立,这些都为技术经济论证这门技术的发展和发挥作用提供了相当好的环境和强有力的支持,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部门都迫切需要大量的这方面人才,国务院成立了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各个部委相继成立了技术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等高校也建立了相应的专业,现在全国已经有12个技术经济学博士点分布在祖国的不同地区,这些都对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笔者曾经有长期的土木工程背景,所以一直以来就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怀有浓厚的兴趣,以下就具体论述一下技术经济论证在房地产业中的作用。行业背景: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房地产业,尤其是处在中国经济前沿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房地产业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大量的跨国公司和机构将会抢滩中国,而这将刺激办公和居住用房数量的激增。所以这是个现在基本面较好且发展较快的行业,所以在未来的几年中,房地产业将成为投资的热点,社会流动的资金和存量资金会有很大一部分进入房地产业,面对这种情况,国内的房地产公司是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把握这个机会将是关系到谁能在行业脱颖而出,取得行业龙头地位。众所周知,房地产业是一个占用资金大、投资周期长、受地域性、受政策面和基本经济面影响很大特殊产业,因此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对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所以在房地产投资中,前期的投资可行性分析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可以说是一个地产项目的经营情况成败与否在于它的可行性分析的质量。而并非其他诸如建筑质量、外观设计理念、物业管理水平等方面。而在中国专业建筑房地产咨询公司一直是此行业的空白,但是在这一领域,国外已有了成熟经验。国内的工程建设中不重视工程前期工作,把“可行性研究报告”做成“可批性报告”,缺少市场调查和分析就匆匆制定任务书;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进度、投资缺少科学控制,做不到“三量一裁”,而是“边量边裁”。在90年代初的第一轮房地产投资热的时候,几千亿资金汇入海南岛,近乎疯狂,缺乏科学论证,于是多少公司血本无归。放贷的金融机构无法收回贷款,导致大量呆帐、死账。现在驱车沿海南岛沿岛高速公路,还可以看到大量的别墅空空无人,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产生了和很大的社会震荡。
以下集中论述一下对技术经济论证在房地产业的运用的一些看法。其主要运用在工程筹资分析、经济评价、方案选择、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项目管理、项目后评估、资产评价方面。首先我们讨论的背景应该是一个充分开放的市场,可以认为是在WTO下的国内市场,国内外的房地产公司在同样的法律框架下,受到的是相同的待遇,不存在土地审批、配套设施、税费上的不公平。工程投资主体是各个房地产公司,以盈利为目的,房地产公司遇到的是从拿到土地开发权、银行贷款,聘请建筑设计公司和施工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直到销售或租赁这一系列过程。技术经济的方法和思想将渗透到其中的每一步骤。
一. 筹资分析:对于房地产项目,投资、成本、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等经济量是构成经济系统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也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最重要基础数据。对于技术经济分析不同于会计分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是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打交道,因此其具有高精尖的特点,需要专业人时或机构的参与。论证的主体是项目本身而不是其最终的具体运作情况,所有的数据都要是在手头以有前提下,对未来进行预测和推算所得,因此这需要首先采集到以有本地区以前的相关项目的大量相关数据(有些可能是商业机密,获取成本比较高,可以请专业的调查公司负责此事),在国内已经有许多这种市场调查机构,并且已经有中房指数、搜房指数、仲量行、戴德梁行等调研报告。从这些数据出发,采取数学规划,回归分析等专业技术经济方法对未来进行预测和估算。因为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周期普遍比较长,资金量巨大,企业普遍资产负债率高,不确定性多,市场风险很大,因此在分析中要准确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否则可能得出的结果和现实相去甚远。筹资分析对房地产项目的成败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同一个项目,也许同样的经营状况因为资金的流通方式不同就会造成迥然不同的效益。是使用贷款、债券、基金……如何尽量降低筹资成本,这样就需要对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利率走势进行正确的估计,通过分析后可以采取相应的投融资渠道和方法,有效的避免利率风险。例如如果在97年预测到世界经济将进入走缓期,世界各国的利率水平都将进行不同水平的下调,进行地产投资时就应该避免固定利率贷款,同时尽可能的压缩前期成本,可以尽量以浮动汇率或者通过金融衍生物的互换等方法来运作。同时对偿还方式及时机也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当然现在的中国筹资方式相对较少,但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力度的加大,企业的自主选择的余地会越来越大
二 多方案选择:在方案选择上,地产商会面对不同的选择,地产商的决策绝不是老总一拍脑门就能定出来的,面对不同的选择,比如有不同的地域,如是投资在发达地区还是地区中心城市,不同的项目,如是开发住宅还是写字楼,是用于销售还是出租……这些都需要进行方案比较,要用到NPV、IRR等经典指标,尽管房地产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它的品牌效应相应受到地域限制比较强,很多公司只是在一个地区进行经营,进入其他地区的壁垒比较高( 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规范,也出现了一些知名品牌,如万科(VANKE)(000002)成功走出地域限制从一个深圳本地品牌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发的住房受到了城市中产阶层的垂青,并成为入选《福布斯》全球优秀小企业中内地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其他之名品牌还有万通、华远等)所以相对制造业选择集相对较少,但是在有限的选择中进行选优也是重要的。在方案选择上要考虑当地的产业结构、收入水平、从业情况、政府住房政策等的影响。
三. 风险分析:由于自身的特点,房地产项目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要远远大于一般的产业,所以运用技术经济的方法规避风险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我们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工作时,一般是在确定性条件下进行的,即假设所有的技术经济指标、数值和状态等情况在将来如期实现。事实上这些项目实施后是有风险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国际金融风险和其他风险更加容易传染给我国,风险分析显的更加重要。使用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投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避免经验主义。正确的认识自然风险、经营风险、国家风险等,运用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转移等方法控制风险。运用一些新的分析工具,如CIM模型。将房地产项目中的风险如宏观经济波动,利率、汇率、税率波动,当地房地产市场预期,房改政策、工程工期、质量,销售周期等因素全面考虑,要事先尽可能的对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进行相应对策的考虑。 四. 经济评价:因为是非公共工程,在经济评价中,应该主要以财务评为主,但是考虑房地产项目对整个地区的社会、环境等的间接效益影响较大,尤其是大型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大项目也要进行国民经济评价(也许兼顾国民经济评价短期可能会对公司盈利产生不利影响,但是这有助于公司形象和品牌的树立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的改进,对企业长期发展而言这些都是很有利的)。
五.项目管理:房地产公司的产品主体是其所建的建筑及辅助构造物,因此其生产过程就是房屋的建造过程,所以这个过程对地产项
为进一步加强对本市餐厨垃圾的管理,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维护市容环境卫生,*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餐厨垃圾处置技术经济论证评选工作,经此论证评选后推荐的处置技术将在本市今后建设餐厨垃圾处置工程时选用。
二、技术经济论证评选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实施者
由*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归口管理,*市废弃物管理处协同组织实施,*市生态经济学会市容环卫专业委员会参与。
三、技术经济论证评选范围
凡在本市从事餐厨垃圾处置的企业,示范工程处置能力达到25吨/日以上,已连续运行超过1年以上,均可参与申报。
若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置餐厨垃圾的技术必须提供*市环保局出具的微生物菌剂应用批复。
四、技术经济论证评选原则
l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l性能稳定原则;
l安全可靠原则;
l环保节能原则;
l性价比优原则。
五、技术经济论证评选工作流程
公布技术经济论证评选工作信息――受理申报――技术经济论证评选――公布被推荐技术
1.公布技术经济论证评选工作信息
在“*市容环卫网”评选信息,并公布技术经济论证评选通知、申报表等资料。
2.受理申报
企业申报时需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1.填写完整的《申报表》;
2.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3.提供餐厨垃圾处置技术方案(不涉及商业机密)和经济指标等内容的书面材料和光盘;
4.若产出物包括肥料、饲料需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5.技术安全性能检测报告。
组织方将根据本次技术经济论证评选所设定的范围和企业申报材料对申报参与评选的技术进行预审,在技术经济论证评选前告知申报者是否被接受参与技术经济论证评选。
3.技术经济论证评选评估
1.聘请社会专家和环卫行业专家组成评估小组(评估小组人员名单由*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确定);
2.根据国家、本市、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和实际使用情况,组织方初拟评分方法和细则,由评估小组进行审定;
3.评估小组审阅资料,现场查看技术应用情况;
4.召开技术经济论证评选会议,评估小组人员独立评比打分;
5.组织方对评估小组成员的评分进行汇总、排序。
4.公布推荐技术
*市市容环卫管理局择优推荐餐厨垃圾处置技术,并将技术经济论证评选结果行政公文、在“*市容环卫网”公布。
六、技术经济论证评选工作时间安排
论证工作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七、技术经济论证评选工作监督
1.评选工作由*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监察室对评选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以保证本次评选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凡工作人员在技术经济论证评选工作中出现营私舞弊等违纪违规行为,按有关规定处置。
关键词: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评价
Abstract: with the level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continues to improv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pringing up flourished, especially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nternational,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tered another development rush hour. At the same time the enterprise als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project of economic benefit, this need to related department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improve the decision-making level of the project, attention to the project invest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analysis abil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grasp skille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economic principles of analysis and the basic method, and the ability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engine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corr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e direc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also go against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so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fully realize engineering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importa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principl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is paper will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standard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economy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effectivel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echnology economy; Analysis;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并从此进入我国建设业的另一个发展高峰时期。与此同时,建设业内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对于每一个建设工程企业来讲,正确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工程的技术经济、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和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工程技术分析是技术科学、项目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结合体,到目前为止工程技术经济已经拥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和原则方法,如此看来,三者缺一不可,要发展经济就要依靠技术来做支撑,而注重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因此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性,并且按照分析指标和评价原则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下本文将依照相关规范和实践经验,对建设工程的技术经济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
1、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含义及重要性。
1.1、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的含义。工程技术经济又称为工程经济学,是研究各种工程项目、技术措施及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价和选优的科学,它所解决的问题就是工程项目方案是否可选和工程项目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建设企业为了节省并且有效的使用投资,讲究追求经济效益,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要认真的进行可行性研究,且要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在有多种施工方案时,要进行优化选择,这种分析论证的过程被称为工程项目技术经济的评价。
1.2、建设工程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和经济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首先发展经济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次经济在某方面来讲是制约着技术的,所以工程建设中,技术、经济缺一不可。
1.3、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性。建设工程通常是一项程序复杂、投资较大且工期较长的过程,因此针对不同的政策、不同的区域,相关部门往往会针对施工环境、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管理规范编制出多种方案,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为了保证最高的经济效益,通常对工程的经济和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有效的优化投资结构并且能够保证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看来,在工程建设中,对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将决定建设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在项目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
2.1、对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评估报告的分析和评价。项目决策阶段即是相关管理部门或技术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合理的编制工程项目的建议书,并且制定多种实施方案、拟定可行性评估报告。此时,就要对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评估报告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首先对于计划中建设规模及地点选择进行分析与评价,规模既要符合资源的科学利用又要符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地点要选择交通便捷且距离较近的地方,然后依照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进行多方对比,最终选择合理的方案;其次,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评估要根据当时的政府政策以及当地具体经济情况,以科学为依据、以优化方案为前提,对技术、经济以及效益进行可行性评估,从而避免因为决策上的失误而影响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可行性评估在施工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从而在项目决策阶段能够对技术经济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价。
2.2、对工程计量和预结算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建设工程中,任何一项都要通过相关检验及审核,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工程。所以要对施工中的费用标准和单价进行详细的核实,并且审核该工程的基本计量,提高预结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整个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
3、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分析。
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实质是在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及程序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从而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之下,选择出最适合的方案及政策。
3.1、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评论的基本方法由静态分析评价法、动态分析评价法以及投资方案的选择三种共同组成。静态分析评价通常是针对于工程建设的最初方案阶段,进行有效的方案效益费用的计算;动态分析评价法通常用于工程建设决策后期的可行性评估上,进行有效的计算,并且是整个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评价方法;对于投资方案的选择是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的最终目的。
3.2、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步骤。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步骤,首先要对当地市场的销售和经济进行考察,并且根据考察结果确定工程建设的技术开发;其次集合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出不同的技术方案并确定此次项目的评价标准;最后分析和评价以上所提出方案的技术性和可行性,同时计算工程的经济效益。另外最重要就是结合各种因素,如环境、技术以及社会等,进行综合而有效的分析,选出最适合的方案。
3.3、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求。第一,要能有效的体验出每个方案的实际状况,多个方案的对比有利于总结出更好的效益策略,因此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必须具有丰富的可比性;第二,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应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为它是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项目的特点来进行分析的,所以它可以预测将来的经济效益;第三,建设工程技术分析要根据项目的开发、工程的建设范围以及其他因素确定分析和评价的范围。
4、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评价。
所谓建设工程技术经济评价就是将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分开进行,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指标,将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与结合,以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最后的优质方案。建设工程的经济效果即是指建设工程过程中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值.其中劳动耗费指劳动占用量,而将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称为经济效益。
目前建设工程技术经济的评价方法包括维利润评价方法、多指标评价方法和单指标评价方法三种,建设技术经济的经济效果就是在不断创造社会经济的同时,减少在工程建设中所消耗的资源和能源,突出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维利润评价方法;多指标评价方法即是,通过一系列的时间指标和价值指标等来达到企业的经济效果;如果假设工程的经济效果是按着唯一的价值指标来作为标准,就称为单指标评价方法。而无论是哪种评价方法,其最终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追求工程建设的经济效果,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建设工程企业所赖以生存的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好的经济效益是在保证高质量的同时,以最低最合理的资源投入换取最高的经济效果,好的经济效果又能促进我国建设业的不断发展,从而营造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工程建设。当然通过本文不难看出,工程建设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在此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所以制定科学的预结算、合理的审查可行性评估,以及正确的分析评论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经济,能够促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同时有效的将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工程建设业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1】、工程经济分析第六章.百度经济学.2010.12.
【2】、工程经济项目分析与评价.百度专业建筑文献.2012.01.
【3】、刘岸浩.工程技术经济分析中应注意到的几个可比性问题.海伦市水务局.2010.06.
关键词: 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性;评估;意义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007-03
1 概述
技术装备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物资基础,它总体上标志着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近代以及现代,世界上的工业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做到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成产成本低,在某种意义上讲都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一个社会其生产力的先进或落后,其重要标志也在于采用什么样的劳动组织形式和技术装备进行生产。
根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近40万家国有企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大部分是50~60年代建成的,虽然近十年来陆续通过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方式对工业企业的装备水平进行了提升,但是这些企业目前在役运行的设备大多数还是使用了20~30年,有些设备的役龄甚至更长,从装备的技术性角度来讲,这些设备的技术性能已经比较陈旧、落后。由于设备技术性能的落后势必会造成设备运行的效率降低,生产经营的效果达不到良好状态,针对这些问题企业的管理者们也会千方百计的加大技术装备的投入力度以提高设备技术性能的水平。如果企业效益优良、现金流充裕,就可以采用设备更新的方案在较短的周期之内迅速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是,一般来说我国的国有企业绝大多数还没有如此优越的经济实力,大量的资金投入有可能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现金流的紧张,同时设备更新必然造成在役设备的闲置和报废,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有可能造成在役设备的边界价值没有充分的发挥而造成企业效益的流失。因而,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采用科学、适宜的投资策略来提高设备技术性能的水平,就需要从技术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进行评估论证,筛选出技术性和经济性两个决策因子的交集的最优解,投资策略产生最佳的投入产出比,这样在提高设备技术性能水平的同时又使其技术经济性实现了最优化。
2 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多年来的投资方针大多是大搞新的基础建设项目,主要是集中资金和设备建新厂、铺新摊,虽然这些新的基础建设项目通过采用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能够大大降低项目建成投运之后其市场运行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但按照我国整体国有企业的总产值、总耗能、总耗材等方面进行统计,这些新的基础建设项目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而占我国目前整体国有企业的总产值、总耗能、总耗材等方面较大比例的,还在生产运行的老企业对技术装备的更新改造就呈现出不够重视的状况,这样就会使这些企业长期处于高耗费、低质量和产品性能比较落后的状态,从而造成我国目前在世界上处于高耗能、材料高消耗的国家之列。由于存在这些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高能耗、高消耗的企业势必会给我国的资源造成极大地浪费,同时又会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极大地破坏。所以,要想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就必须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措施改变现行的投资方略,依照技术经济性评估的研究,采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多种方式下大力量强制对现有企业的技术装备性能进行升级换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而且还可以带动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3 设备技术水平提升的途径及评估方法的对比
提升设备的技术水平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设备的大修理、设备更新和设备的现代化改造等三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有不同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优缺点,对于具体的某台设备而言采用哪种方案,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科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研究,选择能够取得较高技术性能和良好经济效果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最佳方案,从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针对提高设备技术水平的不同方法而言,设备大修理的优点是能够迅速恢复设备原有的技术性能及使用效果,从而保持企业原有的生产效率,投资在这三种方法之中最省,缺点是不能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水平;设备现代化改造的优点是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应用最新研究的技术成果和先进经验,通过局部完善、提高现有设备的结构和性能,从而完全达到或局部达到最新的先进技术装备的性能水平,缺点是不能完全达到最新的先进技术装备的性能水平,同时有可能造成设备自身系统整体结构、性能的不匹配;设备更新的优点是通过选用高新技术的设备,在较短的周期之内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缺点是在短时间之内投资比较大,同时有可能造成在役设备的可继续使用的剩余价值浪费。
通过对上述三种提高设备技术水平的方法进行比较,设备大修理与设备更新相比,在投资上具有很大的经济性,但其对技术水平的提高程度不如设备更新提高程度的高,而设备现代化改造与设备大修理和设备更新进行比较,在投资上设备现代化改造比设备更新具有更大的经济性,而在技术上设备现代化改造又比设备大修理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针对设备大修理、设备现代化改造与设备更新等方法的选择进行评估,传统的方法是根据设备可靠性和故障规律管理理论之中的典型故障曲线——浴盆曲线(见图1所示)进行分析决策的。
针对设备大修理、设备现代化改造与设备更新等方法的选择进行评估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设备的浴盆曲线参数——故障率λ增加比较迅速时,即意味着设备使用寿命到达耗损故障期,同时经过多次对可修复的零部件进行修复之后,在运行很短周期之内设备的故障率λ又快速升高,由此可判断设备需进行大修理、现代化改造或更新等措施。传统评估的方法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使用方法简单、设备管理人员掌握比较便捷,但这种方法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虽然能够判断设备需要进行大修理、现代化改造或更新等措施,具体采取大修理、现代化改造或更新这三种措施之中的哪一种就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进行决策选择。
由于传统评估方法存在的局限性,西方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广泛采用技术经济性评估等经济学原理对设备的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技术经济性评估可以准确、定量地决策提升设备的技术水平所采取的诸如设备的大修理、设备更新和设备的现代化改造等三种方法之中的哪种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技术经济性评估在我国新建项目之中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已广泛使用,通过技术经济性评估使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从而确保了项目全过程管理实现科学、经济、高效的目标。但这种评估方法在国有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之中运用的就不够充分,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传统的定性的评估方法普遍被采用,从而造成重视新建项目、轻视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对在役设备进行规范的技术升级,这样企业的投资就有可能无法兼顾科学性和经济性两方面的要求,所以,在国有企业的设备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充分运用技术经济性评估对高效、节省、科学、合理的提升设备的技术性能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4 实际应用
现在就以某炼油化工企业的一些设备状况进行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评估,从而为该企业的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建议。
就该企业而言,其炼油化工等主流程装置的设备通过近几年的更新改造,技术装备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而作为炼油化工装置配套的动力系统等辅助生产装置的设备由于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没有得到相对应于炼油化工装置的设备所进行的更新改造,很多设备都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这些设备的技术性能已经相当落后了。由于多年以来对动力系统重视程度不够,因而更新、改造的设备数量不多,不少设备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效率差、故障率高,从而给生产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面通过两个案例对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两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阐明技术经济性评估在设备日常管理之中的现实意义。
案例一,对该企业原有的两种型号的设备进行分析,以找出提高设备技术水平的案例。
该企业所管辖的75t/h锅炉装置,其中原有两台高压给水泵DG150-59,由于该泵原设计及制造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该泵自投运以来经常发生故障,严重影响和威胁锅炉的安全平稳运行,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决定对这种类型的高压给水泵进行改造。但是在如何进行改造,进行怎样程度的改造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意见分歧,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更新原型号的高压给水泵;二是更新其它型号的、性能优良的高压给水泵;三是对原有高压给水泵进行修理;四是对原高压给水泵进行技术改造等四种方案。技术人员通过对四种方案的投资费用和修理费用两项经济技术指标进行评估论证,最终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了该设备既能提高技术性能水平和设备运行平稳性,又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改造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进而满足了实际生产的需要。在具体技术经济性评估分析过程中,该企业的技术人员以5年期限为基准,对上述四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评估工作如下。
第一方案,更新原型号的高压给水泵,两台高压给水泵更新总投资为4万元。该设备性能好的概率为0.4,经对以往维修费用的统计可以得出,若设备性能优良、运行平稳性很好,每月每台的维修费用为100元;若设备性能不好、运行平稳性差,每月每台的维修费用为1000元;
第二方案,更新性能优良的、其他型号的高压给水泵,两台高压给水泵更新总投资为6万元。该设备性能好的概率为0.8,若新设备性能优良、运行平稳性很好,每月每台的维修费用为0元;若新设备的性能不好、运行平稳性差,则每月每台的维修费用为800元;
第三方案,对原有的高压给水泵进行大修理,两台高压给水泵的总修理费用为4000元,该设备性能好的概率为0.2,经过检修后,若设备性能优良、运行平稳性很好,每月每台的维修费用为200元;若设备的性能不好、运行平稳性差,则每月每台的维修费用为2000元;
第四方案,对原有的高压给水泵进行技术改造,两台高压给水泵的总技术改造费用为2万元,该设备性能好的概率为0.6,经过技术改造之后,若设备性能优良、运行平稳性很好,每月每台的维修费用为50元;若设备的性能不好、运行平稳性差,则每月每台的维修费用为2000元。
由于各种方案计算的时间周期相同,并且是每年都发生的维修费用,各种方案年利率在当年相等,即可假设不考虑本次投资的资金和每年所发生维修费用的时间价值,根据技术经济学的风险分析理论,在各种方案概率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综合分析计算每个方案的风险值E如下。
第一方案:E=(0.01×0.4+0.1×0.6)×12×5+4=7.84(万元)
第二方案:E=(0×0.8+0.08×0.2)×12×5+6=6.96(万元)
第三方案:E=(0.02×0.2+0.2×0.8)×12×5+0.4=10.24(万元)
第四方案:E=(0.005×0.6+0.2×0.4)×12×5+2=6.98(万元)
从上面的计算风险值可以看出,第二方案的风险值E为6.96万元,在四个方案中风险值为最小,所以应当选择第二方案,即更新性能优良的、其他型号的高压给水泵为最佳方案。
由于以前对这类技术经济性评估认识不足,在当初对各种方案的调查、分析、研究时没有运用上述技术经济风险评估分析的方法,就根据比较单一的设备投资因素,想当然地认为更新原型号的高压给水泵总投资与更新性能优良的、其它型号的高压给水泵相比较,总投资低2万元,且更新后的设备同样是新设备,其性能及运行稳定性应该能够满足生产需求,所以1997年就决定更新了一台原型号的高压给水泵。安装投用之后,其运行工况还比较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其性能及运行稳定性就急剧下降,迫于生产需要只好在2003年又重新更新了两台性能优良的、其它型号的高压给水泵,才彻底解决了这个困扰生产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从这个决策案例中,我们所得到的经验、教训是在进行设备技术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性分析论证工作,只有严格按照技术经济的客观规律办事,在实际工作才不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额外损失。
案例二,该企业中央空压站有六台1956年前苏联生产的往复式空气压缩机,由于该设备技术性能相当落后,其效率只能达到30%,而同类设备效率可达到75%,设备功率为400kw,每年旧设备多支出电能(一年按300天计算)为400×24×300×45%=129.6万度,每度工业企业用电价格按照0.62元计算,每年每台就多耗电费为129.6×0.62=80.352万元。经研究计划改造这些设备,通过调查新设备性能好的概率为0.85,使用期为十年,前5年设备性能好,每年的维修费0.1万元,性能不好为0.2万元,后5年每年的性能好维修费为0.3万元,性能不好维修费为0.5万元;旧设备性能好的概率为0.1,性能好每年维修费为0.5万元,性能不好每年维修费为0.8万元。由于工艺要求平均每一年只运行两台设备,其余的设备作为备用机使用,因而设备改造存在三个方案。
第一方案,为了节省资金,对设备只作一次大修理即可,总修理费用为2万元。从而维持现有生产。
第二方案,只更新三台,5年后不再更新另外三台。现在更新一台设备需要投资20万元,5年后一台更新需投资30万元。
第三方案:现一次更新六台。
由于各种方案计算的时间周期相同,且每年发生的维修费用,各种方案年利率在当年相等,即可假设不考虑本次投资的资金和每年所发生的维修费用的时间价值。同样运用技术经济学的风险评估分析理论,在各种方案概率已知的情况下,分析计算每个方案的风险值如下。
第一方案:E=(0.5×0.1+0.8×0.9)×10×2+80.352×10×2=1622.44(万元)
第二方案:E=[(0.3×0.85+0.5×0.15)×5×2+0.1×5×2]×0.85+0.2×0.15×5×2+60=63.955(万元)
第三方案:E={[(0.3×0.85+0.5×0.15)×0.85+0.5×1×0.15]×5×2}+120=124.705(万元)
通过上述分析计算可得,应选择第二方案,即更新三台设备,同时五年后不再更新其余三台设备。
从上述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在实施之前都应该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评估论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才有可能使投资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效益。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现代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实施必须要进行有关的技术经济性评估分析,特别是在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更应该研究项目的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两方面因素的最佳组合,通过技术经济性评估筛选出风险值最低的最佳技术方案,在设备的技术性能保持较高水平的基础之上,使企业的效益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葆文.简明现代设备管理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06月.
[2]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03月.
[3]胡先荣.现代企业设备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05月.
[4]李葆文,张孝桐.规范化的设备前期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04月.
[5]李葆文,张孝桐,蒋良君.生产维护体系中的五个六架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07月.
[6]郭强,丁晓琴.企业知识管理[N].现代企业导报,1999(5).
[7]郭强.我的知识经济观[J].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37).
[8]田雨.何谓知识管理[N].北京日报,1998年12月28日.
[9]乌家培.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N].中国改革报,1998年11月18第6版.
1.1以全过程经济效益为主,结合阶段性经济效益预测
建筑工程有效地开展,需要进行以下几个工作环节,分别是:对项目目标的确定、技术方案的提出、方案的筛选、工程的实施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等等。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流程中也有所重点,经济预测要突出全过程的经济效益。然而,在以前的建筑工程经济预测中,往往忽视了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只重视施工阶段,从而导致主次不分,很难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效益。所以,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首要原则就是立足于全过程经济效益的预测。
1.2最优化预测与满意度预测的结合
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过程中,要遵守原则最优化的处理方案,这种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所创造,其中关键词汇为“满意程度”,因为人们在对建筑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环节时自身处理问题的容量与问题本比较十分渺小,所以要想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科学、有效的实施途径十分困难。为此该经济学家提出满意程度一词,用满足度来替换最优化,在预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效益期间合理的结合最优化与满意度,这样便能够降低盲目追求高效率,却事倍功半发生的几率。
1.3以主动预测为主,结合被动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的经济预测就是要将系统处理问题时即将面临的状况进行评估,从而确保工程实施的高效性。以往的操作方式是将实际值与预期值进行对比,倘若实际值较预期值相差甚远,便分析其内部因素,并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这种预测方式被称之为被动分析,只能对已经出现问题的系统评估和改进,无法达到预测的效果。如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将控制理论与体系理论融入到经济预测的内容中,事前主动的分析施工状况,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主动预测为主,结合被动分析将成为今后实施途中的主要原则之一。
2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方法
2.1定量预测方法
定量预测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具体方法,分别是:平均移动法、平均简单法和平均加权移动法。平均移动法对实际发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求平均值,一般在时间周期方面要移动一个周期左右,所得数值即作为下一个周期的经济预测值。平均简单法通过对以往的数据信息分析来预测未来的经济效益值,这种方法的操作较为简单,适合处理短期的经济预测情况。第三种平均加权移动法利用加权来反应数据信息之间存在的区别,该方法的经济预测平均值比较准确。
2.2定性预期方法
定影预期方法主要由专家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组成。专家分析法的经济预测评估对象为专家所提出的建议,专家通过自身的丰富经验和所掌握的建筑工程技术知识,来从以往的项目中寻求规律,并对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出判断。判断提出之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以及归纳环节。专家分析法还分为个人分析与集体分析,个人分析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调动专家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集体分析的优势在于专家能够提出大量的数据信息,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为全面,有利于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经济预测结果精准程度较高。德尔菲法通过匿名的形式对专家的建议进行分析、整理,可以算作专家分析法的一种延续。
3建筑工程技术中的决策方法
3.1非确定性决策
非确定性决策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决策方法:第一,最大最小后悔值法,首先需要选定一种建筑工程技术的施工方法,从而其最优化方法便得到确定,倘若一开始决策方法并不是最优化方案,实施人员便可能会后悔,为了避免这中现象的发生,在作抉择时便应该采用最大最小后悔值法,后悔数值即为所应用方案的效益值与最大化效益值的差值。第二,最小最大效益值法,首先寻找出各个决策方案的最小效益值,然后在这其中选择出效益值最大的方案,并将其作为最优化方案,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第三,最大最大效益法,顾名思义,该方法与最小最大小效益法正好相反,选取效益值最大的决策方案,即各个方案中处于自然状况下收益值最大的方案。
3.2风险性决策
风险性决策也包含两种决策方法,第一种决策方法为等概率方法,又称之为合理性标准,该方法的实施条件一般是在统计数据资料不足或是参考资料缺失的情况,该方法假设正常状态下的自然概率均相等。第二种决策方法为标准期望值法,通过对每个方案进行期望值的计算,选择出损失最小或是效益最大的方案。期望值即某种方案在自然条件下所出现的损失值。由于该数值无法获得准确性的数据,便将其称之为期望值。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