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9 07:03: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化学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基础学科,不过,很多学生都觉得化学知识相当难学,想要取得学习的进步十分困难。和其它科目对比的话,化学有着强烈的自身特色,而且也确实有许多难点。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特色,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化学会难学、哪里难学;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化学的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化学知识,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收效与更理想的考试成绩。

一、反思学生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是当仁不让的主体,是课堂绝对的主角。因为处于好奇心非常强烈的年纪,所以高中生总有很多灵光一闪的新想法,化学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应该给予肯定与表扬,这样不但能够将学生的新想法向其他同学传播与推广,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另外,有些富于创意的新想法也是对教师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为化学教师提供教学的新思路,从而令教学更加完善。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就好像根雕艺术家拿到一个树根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急急忙忙的就开始雕刻,而是要仔细揣摩这个树根与什么比较神似、它的形态比较适合什么风格、存在哪些结构上的不足等,之后才会慢慢的精雕细琢出一件完美的作品。教学也是一样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要先认真的分析与反思,之后再采取富于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的实际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认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他们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基于这些信息,找出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二、反思教学内容

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内容是上课之前的重要工作,因为教学内容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只是熟悉这些并不足够,教师必须深刻反思的细节还有很多,这也正是每个教师对相同的知识点都有自己独到见解,进行的教学过程完全不同的原因。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最重要依据,是学科教学的根本;可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教材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一项关键资源而已,绝不是唯一的、仅有的资源,教材再也不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引导文本,而是一种教学的参考以及知识提示载体,是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的教学资源;另外,高中化学教师不但是重要的教材参考者,也是重要的教材完善者。这次课改中提出的一些全新教学理念以及方法仍然处于试行的阶段,带有一定的实验性,因此很多东西都不是成型的定论,更不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教学新要求,教师完全可以对其提出质疑,并通过自己的实际教学找出具体的改进与完善方法。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中有用资源的同时,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单独设立一个专题,记录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与疏漏,这样不但能够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为教材的增补与完善提供有益的建议。

三、反思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实际运用的教学模式千差万别,不过,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欠缺与不足,有人推崇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人推崇更加专注化的教学模式,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最佳模式。不过,只要是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运用得当的话,都会有不错的教学收效;不过,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因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不相同,而且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具体教学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期待简单的套用了哪些教学模式就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未免有些异想天开。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的时候,一定不可以限制于某些模式之下,而是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灵活结合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化学世界。我在为学生进行例题讲解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先将自己的大脑放空,然后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研究题目设计的意义以及考查的知识点,一起研究解题的方法,一起找出最终的答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教学风格独特、方法新颖,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将刻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精彩。

四、反思课堂教学

(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反思。高中化学教师应让学生在自己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反思。化学教师可以随机向学生提问或者通过临时小测验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安排。化学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给他们一定的自学时间与空间,不要自己从上课开始一直不停讲到下课。不过,这里要注重学习效率的问题,要将教学重点摆在突出的位置上,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2篇

一、时间反思

化学课教学中的时间反思,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课前反思。指向于未来化学教学,对未来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未来的教学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包括讲授内容的难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了解与激发、教育技术的运用等。课前反思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中,反思的结果是形成更加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案,并带来教学效能感的增加。

2. 课中反思。指向与当前化学教学,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包括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运用、师生互动、时间安排等。

3. 课后反思。指向于未来化学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

二、如何写化学课后反思

教师需要反思,反思什么呢?一般来说,反思已有的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理念的更新和飞跃;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差距,使教学更加有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使其在今后的教学中起更积极的作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失败或过失成为成功之母。

1. 记成功之举。 将化学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与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 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化学课堂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不断提高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77

化学学科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中的知识促进了社会很多领域的发展,由于学科知识的广泛性,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学习,不应该把化学知识的学习机械化。由于化学学科知识非常的灵活,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阶段可能是固定的,但是知识结构必须不断地更新,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素养。在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一定的反思总结,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和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环节的安排等。

一、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当学生需要一杯水的时候,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这是教师的基本修养。作为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师,其主要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而是训练学生的化学素养。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仅需要把教材中知识讲出来,而且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所讲的知识,这些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对化学知识的考查都是立足于学生的迁移能力,化学学科中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要求学生机械背诵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最多的还是要理解。然而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都非常的具有创新性,相同的化学物质可能出现在完全不同的两种题型中,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完全熟练的掌握,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而不是使教学只停留在教材所涉及的知R范围内。要具备这种对知识有足够的拓展能力,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无论是有经验的老教师还是才教学的新教师,虽然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预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很多都是非常奇怪的且具有拓展性的。所以,教师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于更好地应对学生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学习问题,从而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拓展。高中阶段教学要求是能够树立学生灵活的知识应用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意识不到这一点,也有很多教师凭着经验主义忽视了不断学习的理念,最终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进行自身的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总结

当前我国很多高中都是实行一个教师带两个班的制度,甚至有的学校一个教师带好几个班,教师的教学方法面向不同的班级,就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千差万别,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上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能够兼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化学学科是一门成绩差异非常明显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待优秀的学生应该采取提优的教学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加强课后辅导。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化都非常的敏锐,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心放在优秀学生身上,使很多成绩一般的学生感觉教师的教学只面向了优秀的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这种形式最终很可能导致优秀的学生越学越有信心,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越来越差,从而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和学生的成绩,进行教学方法的反思总结,使教学能够面向绝大多数学生。

另外,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科知识的考查也都是以实验考查为主,但是日常教学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实验涉及到,而且实验的考查大多都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本质的把握,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的本质,无论考题形式怎样变化,都不会难住学生。这种解题能力是需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化学实验的知识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几个重点的实验进行重点讲解,开设实验课堂,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进行动手实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过程及现象都可以有直观的观察与理解。化学中的定律性质不是背熟就会应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验的讲解可以拿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的掌握住知识的规律,从而形成一定的拓展能力。

三、课堂教学环节的反思探讨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能够全神贯注的听讲,因为化学知识衔接都是非常紧密的,稍微的走神可能就会导致知识点的遗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很难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全神贯注的听讲,这就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的听课效率。第一,教师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形式,将课堂提问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不定时的提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讲效率,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听讲情况进行选择性的提问,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可以通过学生的听讲情况体现出来。提问一般为重点知识的讲解时,通过提问可以重复这部分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程度;提问还可以是创新知识的讲解时,化学课堂不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听,在化学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必须处于思考状态,课堂提问可以确保学生的思维处于运转状态,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气氛。

第4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四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四年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力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利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确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名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更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1,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两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1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映产生二氧化碳CO2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HC1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0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0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部分是学生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纲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故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台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作了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他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其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存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后如;化学教学论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5篇

高中化学 反思性教学 概念 元素化合物

0 前言

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完善,在推进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了重视,反思教学就是改良自身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力的途径。对于反思教学,国内有很多教授学者对其理解都较为准确,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根据自身行为经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改正,探究其中的原因,并反馈回自身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和学习在一定层面上统一起来,很多的教师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努力更加完善了自己。

通过新课标下的反思教学的宣传和改进,很多高中化学老师都具备了反思的能力,不仅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反思,使化学教育的大方向不变,还会针对课堂上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备课阶段和结课后都有反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反思内容有很多,最重要的当属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反思思维也要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

1 反思化学学科特点,优化课堂设计方案

化学式一门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学科,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要想有所成效,必须要推陈出新,把以前那种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彻底的去除,要牢记课堂中最主要的部分永远是学生,课堂时间也是属于学生的时间。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记住知识点,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如果发现试验中的异常现象,还可以引起学生们探索的好奇心,对这些现象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和学习,这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某些情境下对化学亲自去理解和感悟。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化学。教师要尽量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灵活地安排课程学习,尤其对初级知识的引导,化学教育工作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中化学初级阶段的概念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旧的概念对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发现其中的联系,在引入的新概念中有更加完善的知识总结框架,不对已经记忆理解的知识进行反思的话,在接受新概念的时候无法完全理解,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很有影响的。例如,在进行离子反应学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发展的看待问题,对复分解反应发生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概念死记,拘泥于此。通过实验可以促使认知有新的冲突,已有的复分解反应相关概念不再适应新的实验现象,这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欲望,深化概念的同时获取对应的知识。

3 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学习的基础是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了充分的基础概念后才能从根本原理上进行思维的创新,化学概念是人类根据自然界中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总结出一些化学属性,对其进行法充分的分析和高度的概括,得到的一种文字性的知识产物。它对人类了解自然界的化学现象有很大的帮助,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必须完全掌握和理解化学相关概念,通过这些基础的知识,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物质和反应有清晰的认识和解释。不能对文字死记硬背,没有自己的看法是不行的,要深入了解化学概念中的原理性知识,对化学思维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教材中的元素化合物部分是高中化学教育内容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块,除了是基本理论、概念的载体,还要学生们通过对它的学习来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对科学研究方法会熟练的运用,对科学本质有更大的求知欲,令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此部分的教学内容较多且知识量较大,容易理解,但是要求强化记忆,实际教学中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此部分教学的发展,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针对课程内容、课程指标,对教学模式计划进行优化处理,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总结相关措施,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总结过程中批判性思考,使教学工作者对教学理念有了新的理解,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我们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式是不是紧扣新课改的要求,是不是能够令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能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不能再学生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

4 结束语

反思是对化学学习的回顾,在重复思考的过程中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地对其中的知识和思维进行探索,反馈回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化学分析能力,也使得高中的化学老师对教学有新的认识,反复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仍要坚持反思,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玉峰,张建莉.高一化学新课教学中概念深化发展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

第6篇

误区一:学案导学的设计问题化

学案导学的设计问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案内容变成问题的罗列。表面上教师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似乎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实质是教师利用“精心”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上套”,学生则顺着老师布置好的“问题圈套”一步一步走进去,最终说出教师预期的答案。二是,学案中的问题没有梯度。有些问题显而易见,缺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力度;有些问题的提出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预习部分问题难度就很大,学生根本无从入手,失去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学案不杜绝问题,但是如果走了极端,那么课堂就由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问题的初衷是为了设疑、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要体现针对性、梯度性,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内容应该更倾向于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中的真实性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但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还会生成新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应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这样才不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如“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当演示实验完成后,我设计问题:①水为什么会由低往高处流?动力是什么?②为什么开始要挤入少量的水?目的是什么?③如果不用胶头滴管能否完成喷泉实验?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这样提出问题,既明确了实验操作中的关键之处,又让问题层层深入,学生的思路也很清晰,能较有序地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解决答案。

所以,“学案导学”即不能“满堂问”,也不能一道题也不问。教师设计问题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要有利于学生开放思路,开拓视野。好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教材难点、重点突破;有利于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导”得顺畅,“导”的精彩,最大限度的发挥导学案的价值。

误区二:学案导学的内容习题化

一些教师认为,化学学案不过是教材内容的习题化,在设计学案时把教材内容编织成习题,导学案成了一张试卷。课前自学部分是一道道预习题,课上导学部分是一道道填空题,知识巩固部分是一道道计算题,课下探究部分是一道道思考题,总之“学案导学”成了习题课的变形,题海战术的翻版。

这是教师对“学案导学”的曲解,表面上教师一直在“导”课,实质是变相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的形象性和化学反应过程的抽象性比其它学科更为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绝对不能用“题海”取代,学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现象——学案,学到本质——化学知识,而不是成为做题的机器。教师要重视化学概念、规律的建立,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课堂上学生问题的提出与探究,不应追求习题的数量与答案。繁琐、枯燥的习题不能使“学案导学”成为化学课堂上的有效载体,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更加不能保护好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否认习题的作用,而是“学案导学”更应该注重如何有效的“导”学,习题要有,但要适度,题量适度、难度适度。赞可夫认为,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应具有区分度。习题太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习题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习题太难,使学生无从下手,接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才是有效习题。

误区三:学案导学的思维训练浮泛化

无论学案“问题化”还是“习题化”,伴随着的另一个问题的出现就是学案中的问题或习题蕴含的思维训练浮泛化。化学学科所具有的特点要求课堂必须突出形象思维,而学案知识问题化、习题化,都是强行以逻辑思维替代了形象思维,不仅失去了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也失去了化学学科的魅力,影响了学案教学倡导的“思维训练为主”的思想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其终极目标都是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化学能力(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的这些能力只有在不断的思维训练中才能得以发展、进步。由于学生的思维层面和观察能力的局限性,许多学生对观察到的化学现象认识不清,往往模模糊糊、囫囵吞枣,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这些现象,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通过现象分析本质,进而发现更多更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该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有弛聘的工具又要有弛聘的空间,既要给学生一条明确的分析主线,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可能开拓思维、才有机会创新。例如学习“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时,我提问:人遇到雷雨要躲,而庄稼为什么却喜欢雷雨?这样学生在好奇中处于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主动讨论去寻求答案。再比如,前文提到的“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在学生已经知道利用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形成压强差,出现喷泉现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在实验中把氨气换成哪些气体也可以同样形成喷泉?”“请你设计有色喷泉,如黄色的、黑色的、蓝色的”。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挑起,不仅初步掌握了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而且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激发。

误区四:学案导学趋于教材化

在某些公开课上,有些教师自认为学案设计得天衣无缝,整堂课师生只用一份学案,化学课本不翻一下,甚至误导学生认为学案比课本详细、重要。这种脱离教材的授课方式无疑是对“学案导学”作用的过度夸张,对教科书作用的忽视。人教版化学新教材的特点是:插图丰富,直观形象;实验有趣,激发探究;难点问题,启发、质疑层层深入;热点问题,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学案导学绝对不能替代教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本资源的教育价值,让学案基于教材,源于生活,指导学生走进教材,理解教材;启发学生结合书本进行知识构建、实验研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目标,有重点,有方法可循,有学案可依,学生的探究和质疑才能振荡于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比如“维生素”教学,导学案中我引入故事情景:“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只能吃面包、饼干、咸肉等食物,因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船员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一次途径一荒岛,他们采摘野果充饥,过了几天,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反而恢复了健康。”请你说出原因。学生迫切想知道船员们患的是什么病?野果中的什么成分使他们恢复健康?于是迫不及待的翻阅书本,详细看书,从中探寻答案。“学案导学”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绝不是让学生拿起“学案”放下书本,本末倒置。

误区五:学案导学的运用过于僵化

这种现象体现为:一是学案导学形式流程固定不变,缺少差异性、阶梯性。学案的每个环节成为公式、框架,教师设计学案不过是将教材上的知识往“公式”“框架”中生搬硬套,扭曲了课改的真谛,桎梏了“学案导学”的效能。二是什么课都用学案导学,不能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这种形式是教师将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违背了新课改“为了提高学生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即使是旧事物中的许多不合理的因素,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也不是简单的一刀两断。实施新课改要正确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传统式教学也不能全抛弃,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考纲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待,或是讲授、或是探究、或是小组合作、或是“杜郎口”模式、或是“洋思教学”……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化学能力、创新能力,采取哪一种教学模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如关于化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课的教学我有时会采取“感知 ——设问——理解——探究”教学模式;关于习题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兵对兵、兵对将、将对兵——交流合作”教学模式;关于单元复习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网络 ——集中展示——教师点评”教学模式等等。总之,学案的运用要充分体现效能,并非每节课都必须采用;学案的设计要灵活,面向全体。好的学案应关注个体差异,符合学生认知,即能使优秀学生从学案的提升问题中得到满足,又能使中等生从学案中得到激励,更能带动学困生,体验学习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第7篇

关键词 导学案教学;备课能力;自学能力;反思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转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教学中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一、高中化学导学案的价值

导学案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的两个方面价值是导学案的设计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导学案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导学案的设计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在教学中实施导学案教学最大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以往教师备课书写教学设计,主要是考虑“教什么”“如何把一个问题讲清楚”,主要是从教师的教学来备课。而导学案的编写,则要求教师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备课,关注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客观上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化学教师作为专业的化学人员,脑中的化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教学过程中很多细节处会有“理所当然”的想法,故很容易忽略学生的特点。学生作为初学者,头脑中对化学的认识基本是从零开始,缺乏相关的化学思维方式。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化学问题,步步深入,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并运用化学知识,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探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缺漏,知道学生哪些地方认识不全、哪些地方认识错误,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 教学。

例如,由水电离出的c(H+)为1×10-12 mol・L-1,此时溶液酸碱性如何?这道题从教师的角度觉得很简单,水电离出的c(H+)为1×10-12 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故溶液有可能是酸性或碱性,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此内容理解混乱,习题中重复出现,但正确率很低。究其原因就是对酸碱溶液中离子种类及浓度的分析能力差,理解不到位。而学案的设计可以引导教师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

案例一:水的电离(片段)

【思考问题】

1.酸性溶液中是否存在OH-?碱性溶液中是否存在H+?为什么?

2.c(H+)>1×10-7mol・L-1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吗?

3.关于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算(常温下)

4.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水=1×10-12 mol・ L-1,则该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并求算该溶液中c(H+)的可能值。

2.导学案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仅是教师,学生也从导学案教学中受益。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通常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要接收来自教师的信息即可,纯粹是知识的接受。而利用导学案教学,教学中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的机会,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不是枯燥的听课。采用导学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提升了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二、提高导学案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1.导学案的栏目设置多样化

一般认为,导学案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板块:学习内容三维目标知识回顾新知探究总结巩固提升。很多导学案的设计都采用这种形式。学生应该明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及三维目标,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从而进行新内容的探知,学习结束后对章节内容做一个总结,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导学案的设计可以遵照一定的基本模式,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有所调整,省略一些栏目或是增加一些栏目。

比如,未必一定要在导学案设计中都设置相关内容的“知识回顾”栏目,可以通过一些“拓展视野”引入或是直接问题导入或是情景设计导入。从新的信息入手,有时反而有利学生的兴趣激发,而且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化学反应原理》中关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导学案设计,可以查找一些新型电池(如心脏起搏器、海水电池、高铁电池等),设计问题,引入原电池的学习。这些新型电池可增加学生的兴趣,也是很多习题的载体。

案例二:化学电源(片段)

【新闻链接】金属-空气电池(如锌空气电池、铝空气电池、锂空气电池)由于具有高体积比能量、放电电压平稳、低成本和操作温度范围较宽等特点,能够用于以后的环保节能型汽车中。锂空气电池作为一种全新的电池体系,在多孔空气电极上,氧气在固-液-气三相界面还原成 O22-或 O2-,接着与电解液中的Li+结合产生Li2O2或Li2O。

对于惰性电解质体系(有机、离子液体)和全固态电解质体系,电池反应为:

2Li + O2 Li2O2 2Li + 0.5O2 Li2O

对于水性(分酸性和碱性)电解质体系,电池反应为:

2Li + 0.5O2 + 2H+ 2Li+ + H2O

2Li + 0.5O2 + H2O 2LiOH

思考:(1)你能判断出正负极材料么?(2)请写出正极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 。

导学案的栏目设计可以多样化,一味地遵循固定的模式可能形成定势思维,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认识事物的途径可以有多种方式。多样化的栏目设置也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导学案的可实施性。

2.导学案问题设计的引导性

受自身能力水平限制,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不够全面细致,启发性不够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知识或技能上的障碍,设计好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困惑,最终探知新知。所以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引导性、思维性,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案例三: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压强(片段)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教学中有关压强的影响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勒夏特列原理: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将向着压强减小(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体系的压强,平衡将向着压强增加(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对于前后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提问:对于2NO2(g) N2O4(g) H

红棕色 无色

增大压强平衡如何移动?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

减小压强平衡如何移动?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

引导思考:(1)采用什么措施使压强增大或减小呢?(2)压强的变化引起浓度怎样的变化?(3)浓度与速率有关,请问速率又发生怎样的变化?(4)最终平衡如何移动?

解析:压强变化体积变化浓度变化速率变化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程度不一样化学平衡移动。

在平衡移动应用的教学――工业合成氨。在这节内容的设计中可由工业上合成氨的条件入手,设置信息的形式告知学生“合成氨可采用下列条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提高氨气的产率?”“这些条件说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而移动”等等,借此也可巩固化学平衡的相关内容。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中要注意科学性、启发性,问题与问题之间应该层层递进、相互关联,不要跳跃式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感觉太突兀,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

3.导学案使用的教学模式

有些教师提出了“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分为几个环节:学生依据学案认真预习,课堂上依据疑难信息反馈讨论解疑,教师精讲点拨启发引领,归纳小结形成网络,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巩固提升。

第8篇

关键词: 新课改模式 高中化学教学 反思能力 教学研究

引言

在高中,开展反思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反而大大忽略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反思。新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应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游刃有余地学习高中化学,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反思意识,认清化学学科的特色,一步步地打开学生反思思维,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

一、新课改模式下结合学科特色,使学生学会反思

新课改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应采取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不断尝试各种新鲜的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自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同时,教师应积极发挥自我优秀引导者的作用,耐心引导学生总结探究中的各种发现,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效果的反思,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学会独立思考,找到解决的方案与方法,通过反思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应采取什么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化学的学习应以实验操作为主,这样才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才能够使高中生有兴趣探究化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有个性、有效率地学习。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钠、镁、铝、铁的重要性质,之后,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根据自己的引导自主地操作、探究,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些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对本节内容做详细讲解,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反思,给学生提供反思的平台,一步步提高学生反思能力,使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发展、成长。

二、新课改模式下开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反思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放教学环境,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十分活跃,愿意主动地探究教学内容。这时,只要教师能够巧妙设置化学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化学问题,那么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深度将明显提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拓展学生思考的范围,全方位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后,便可以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无论学生能否正确探究化学问题,都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反思深入理解化学问题,发现突破口,提高自我创造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应善于发现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就没有反思,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觉围绕自己的疑问进行探究,只要学生亲自探究,就一定能发现问题,找到突破口,发现自身不足,知道如何做才能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获取最优质的知识。化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课堂上设置问题的质量,不急于解答问题,而是耐心地引导学生自主形成讨论小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问题实质的探究欲,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反思问题的意识,逐渐形成反思能力。例如,在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化学实验室,并提出问题:4Na+O2=2Na2O,是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的氧化钠,那么,钠受热后,将会发生什么反应?钠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也可以自主地与其他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探究。在学生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给予学生指点,引导学生反思。

三、新课改模式下,教师应具有反思意识

教师是课堂教学整体掌控的主导者,要想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能,使学生学会反思化学问题,深化对化学问题的认识,就需先从自我做起,反思自我教学。教师不仅要反思自我教学,而且要发现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使化学教学具有新意与创意,使化学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善于书写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只有懂得反思的教师,才知道如何教学更高效。反思性教学对于教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具有反思意识,才愿意主动接受新的教学模式,才会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从而有效率、有热情地开展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反思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反思能力。

结语

反思化学问题是深化教学的一种方法,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积极地改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注入更多新鲜元素,尽可能激发学生自觉参与探究,提出质疑,进行反思,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与化学课堂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马世清.试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高中数理化,2012(06).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教学化学教学反思

引言

教学反思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出现的一种新形势,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自我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地学习多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断地反思自我缺点,敢于在自我批评的过程中承认自己的不足,进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构建起新的教学体系。高中化学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及时开展相关的教学反思工作,能够切实提高教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面临的问题

1.1正向价值观的缺失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反思中往往将反思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化学这门课程时的心理诉求。长此以往,教学反思也就只是一个教师用以完成教学任务、追求考试分数的工具而已,既会阻碍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容易造成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2自觉意识的缺失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往往缺乏突破创新的勇气,自觉意识不够强烈,习惯性地以传统的评判标准和检验方法来审阅自己的教学活动。这就非但不能对教学过程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反而还很容易让老师一味地沉沦在这种虚幻的自我评价满足之中,在不断地固步自封之中彻底让自己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评判精神萎缩。

1.3实践创新的缺失

目前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将教学反思活动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在意识方面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忽略了透过现象见证本质,忽略了对教学反思过程与方法的实践创新。由于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没有深入思考教学反思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应该怎样开展,没有将反思的结果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并且创新发展,这就直接导致教学反思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不能真正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具体对策措施

2.1主观性对策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教师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首要在于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从而激发自身教学反思欲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更新教育理念就要求教师及时摒弃传统的陈旧教育理念,在充分支持与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彻底吃透新教材的内容,深入体会新教材的核心内涵和本质追求,真正做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内化到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1]。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与传统的人教版教材各有测量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师活动中必须完全掌握苏教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体现出其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材编写主旨。

(2)善于发现问题和自我批判。当前多数化学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觉意识,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因而,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师应当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和自我批判的意识,主动学习多种有效的反思方法,养成日常生活活动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自我批判的良好习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反思活动中,从多个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多层次、全方面的剖析,以便于及时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例如,教师在苏教版必修二“元素周期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在元素周期表的理解性记忆上的问题,与学生实时探讨出一套有效的记忆法则,帮助学生迅速记忆。

(3)强化教学实践。由于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反思活动中存在着反思活动只停留在意识层面而缺乏实践检验的问题,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反思活动中应当重视教学实践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将自己在反思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运用于教学实践,以检验自己教学反思的成果和效率[2]。以苏教版化学选修四“水的电离”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通过总结自己在上一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次的实验室教学活动中将自己的操作失误与学生分享,叮嘱学生不要犯下与自己相同的措施,在强化学生科学操作意识的同时,帮助同学深刻理解“水的电离”的实验操作原理和过程。

2.2客观性对策措施

提高教学反思的效用,不仅要从主观方面着手,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有利的客观条件,这就要求相关学校和部门应当切实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利的教学反思环境,建构教学研究评价体系。提供有利的教学反思环境就要求学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管理职能,采用多种多样发组织形式,为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反思环境,进一步拓展教学反思发生作用的领域和范围。构建教学研究评价体系则要求学校方面应当对教学反思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客观情况的认识,着力构建教学研究评价体系,倡导全员参与评价活动,通过多种评价标准判定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大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力度。

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是当前中学教学活动中一种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手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校和教师只有从主观教学反思和客观教学反思两方面同时着力,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化学课堂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三大基础相结合,对基础的内容要分析清楚,弄明白,这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教师不应以教而教,只管自个自说,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力,给学生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对化学概念更清淅,通过此项举措,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中,可以分组实验,各组自由发挥,使创新力得到增强。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重点、难点及要点部分要把握准确,抓到点,定到位,这也决定着整个课程进程的准确性,如果模糊不清,学生便会迷失方向,所以在化学教学开始之前,首先对课程进行定义,明确方向,理清教学目标,在课程结束后,也可以从中看出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说,教学目标的中心和方向是重点难点的方向,如果扼要准确,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如果教师目的准确,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重点重讲,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是显示易见的。

师生的共同达标感要强,这样达成度更高,对于课程,教师不能以主观定义,容易或难,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不可自我意识去讲,要观察学生的反应,看反应决定讲解的进程,学生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应更注意观察,或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理解,以学生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准确顺畅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所教的都正确,语言规范简洁。良好的语言能力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是逻辑有严格的纪律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了,流畅,过度的性质。第二,语言(普通话)调节简洁、清晰、语调和节奏的演讲,充满激情,很有吸引力,可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的概念,写整洁。好的板书教学内容有助于区分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体系、关键。所以板书布局合理 ,层次清晰,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缺少一些粉笔字经验,板书很难避免犯错误,我们写好在看一遍,有了错误可以及时更换,错误的地方用手掌和随意一抹,否则如黑板上写“花脸”。板书的又快又好,应该是一个目标。同时,教师也要练习一些映射的基本技能,学会如画的直线,画圆,排出的位置,等等。

其三,使用教具、实验技能,规范。老师在上课前应了解教具和看实验仪器运转良好,使用正确操作规范,避免出现操作不熟练,或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必须熟悉各种实验自己的主要观点,操作规范。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课堂教学要兼顾全体学生,做大部分学生的因班施教,之后在课后进行跟踪辅助,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优,然后让其在课后对学习和理解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或一对多辅导,提升班级整体的成绩,也使学生的学习氛围更为活跃,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奖好学生,对成绩好,表现出色的学生直接表扬,使整个重心倾向于好学生,尖子生,对差生学习力较差的学生关注相对较少,使其对上课有厌倦感,感觉自己被遗忘,从而使好的学生越学越好,而差的学生因为厌学而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这都不能有助于全班同学同体整体性提高,所以要兼顾优差两种学生,做到全面教学,因人施教。

第二,学生的好奇心强,参与意识明显,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动手、动口、动脑,注重学法指导,高中阶段形成化学主观念,这在实验课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一是大量的化学基础积累,总结出来,二是在这之上加以分析推理,学生只有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概念及教学内涵和老师们们的中心思想,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得到真正的锻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反思能力;重要性;培养策略

反思性学习,是指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以解决有关学习实践活动的问题.它以努力提高学习活动过程的合理性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教育改革的

要求.

一、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能力重要性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我国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反思能力便是其中之一,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总体来讲,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独立性.反思不仅仅是回顾以及回忆,而是要找出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反思化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性思考,提高自身问题解决能力.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创造性.反思是个同化的过程,也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很多的化学发现是在反思中得到的.通过反思可以拓展思维、优化解法.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自主性.它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获得自我体验,它是建立在学生已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和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自主性.

一、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1.使用问题教学,培养反思意识与能力

使用问题教学,培养反思意识与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多方式、多角度的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情境设置是培养学生反思意识以及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对问题情境进行设置,可以使得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深思,从而更好的进行化学教学反思.问题情境设置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疑问式问题情境设置,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借助实验、资料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氧气、氯气以及铁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铁在氧气中燃烧得到的是什么?次氯酸与氯气那个的氧化性要强.第二种是争议式问题情境设置,对于出现的化学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获得化学答案,这也会使得化学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次,教师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里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学习习惯以及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化学基础知识方面,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提出化学难点以及疑点.例如,铁为什么在燃烧时无火焰产生,而镁在燃烧时有火焰产生?为什么将水滴入到浓硫酸中会出现外溅的现象.

2.利用变式教学,培养反思意识与能力

变式教学主要指的是化学教学中的习题而言的,变式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一题多解方法,二是一题多变方法.首先,对于一题多解方法,教师应该努力寻找一些经典的习题,加强对于学生一题多解方法的掌握以及研究.例如,35.4 g的铜与浓硝酸进行反应,如果铜全部分解之后,同时收集气体22.7升,求最终消耗的浓硝酸的量有多少?对于这个题目,很多学生往往采用常规解法,但是这种解法往往过于复杂,而且费时费力,是不是还有其他解法?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找到其他解法.其次,一题多变方法.教师可以将原先做过的题目进行更改,从不同的侧重面进行解答,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3.利用考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考试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手段,而且还是检验复习效果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学考试并不是为了得分,而是在考试结束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从而提升化学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反思考试后的结果,考试差距到底在哪里,是复习方法不对,还是不够努力,考试结果反映出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哪类题失分较多,哪类题比较费劲,在下阶段如何调整复习,应在哪些方向下功夫等,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水平与能力.

三、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思能力对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思是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对思维过程与结果的回顾分析,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促进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 熊士荣,徐远征,罗艳,尹笃林. 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2010(6).

[2] 高志方. 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 化学教学,2009(2).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新课程;教育资源;反思

我校是一所距县城55公里的农村山区普通高中,2012年9月我省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新课改实施前,学校做了深入的宣传,培训了师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高一教师更是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教学当中,学习新课程体系,领悟新课程理念,运用新课程教学方式,,然而新课程的实施刚一学期,就遇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农村普通高中,矛盾尤其突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可谓感触颇多,,问题困绕着我们,焦虑伴随着担忧,,对以下几个现象进行了反思和分析,以期对以后的实施新课程有一定的帮助。

一、 师资力量薄弱,培训不到位,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及时,少数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

农村教师素质总体偏低,观念落后,教法陈旧,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具体表现在:农村学校有些教师长期依赖于确定性、精确性、稳定不变的课程结构,长期习惯于学科课程一统天下,很大程度上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职称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少数教师虽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研究活动,但大多数教师无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很多合作讨论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玩耍打闹的机会,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农村学校经费紧缺,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参加省、市、县(区)级培训的人数很少,市教育局对全员培训,但暑假参加培训的教师又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到实验年级任教,因此,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认识非常浅,搞课改也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下去。有些教师虽然参加了各层面的培训,观念有所改变,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但实际操作的经验十分匮乏,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有的老师对课改很感兴趣,可问题是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出外学习,也不敢拿学生的命运搞实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生家长非常看中考试成绩,为了不被认为“无能”,只能以得高分来提高成绩为主,新教材代表着全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例如化学新教材增加了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等活动已成一大特色,但很多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只由教师解释一下得出答案就完了。对新教材他们往往难以驾御,对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往往束手无策,“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现状影响了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这些在课改中农村中学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培训不到位,先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不改变等在制约着课改前进步履

反思:系统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传声”式的集中培训,多想办法“请进来”, 借鉴体育项目中的引进“外援”措施,让经验丰富的教师现身说课。要“走出去”学习,多向他人,特别是新课改已取得一定经验的学校教师取经,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优补缺,取长补短”。

多级培训与教研相结合。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切实把教师培训、教研,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校本”培训、教研当作目前的工作重点来抓。实行县城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互相交流,让农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在县城小学先进、浓厚的课改环境中尽快成长,让县城的骨干教师在农村小学中促进、带动新课改的步伐。也可以成立“课改讲师团”,遴选全县课改优秀教师组成巡回讲课组,实行“送教下乡”,让农村教师在家门口便可以学到先进的课改经验。

二、新课程实施受教师专业能力、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影响,

新课程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2]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以及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严重低下:从学历构成上看,相当一部分未受过系统专业培训;他们对新课改的理念一时难以接受,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明确,对适应新课程所采取的新教学方法茫然无知。因此,仍然以应试教育的理念为主,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仍然是“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很明显,这支实施新课程的主力军,他们在课改中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3]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对农村中学教师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一定意义上来说,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还只停留在只会照本宣科,充当了“知识传声筒”的角色,很少有教师认为他们应该要从事教育研究,并且用研究的成果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在整体上缺乏创新意识,这样势必造成农村中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总是用统一的模式来教育学生,排斥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习惯于课堂的“满堂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看出,农村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反思: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采取措施来激发教师读书学习的热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教研组在一学期里按照新课标的内容逐一设立学习模块,并搜集与模块解读相关的文章,组织学习交流,探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学校应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各种报告会;组织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参加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座谈会;充实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教育理念的困惑、新旧教学行为的尴尬、新旧思想的碰撞等等,才会在教师反思性学习、反思性研究中得到解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实验室的仪器配备实验条件难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标注重及新教材中设置的教学活动及体现的教学方式,需要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和实践环境。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学条件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再好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实施。在新教材中出现的研究性课题,探究性实验,注重实践调查的社会活动,对于农村普通镇上高中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难以实现。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充分体现了“通过实验学化学”的思路,不仅在必修课程中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实验,而且单独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课程,[1]期望通过实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得以提高。然而,对于农村普通镇上高中在实验室的投入本来就很少,甚至有些学校仍然使用原有的实验配备。在新课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有机物的结构、化工合成塔等模型,实验室里根本就没有配备。导致教师演示实验都无法全部开出,学生的分组实验更是无法进行。这样学生动手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少,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无疑会大打折扣。再且许多教师认为“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费钱,在黑板上讲实验也能让学生通过高考”,于是,实验课往往通过教师“讲实验”和学生背实验原理的方式来完成的。这样的“实验课”完全失去了其原本的价值在教学中,这样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实验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形同虚设,因为有一些学校有成套的理化生实验设备,但实施新课程后教材变化大,原有的设备用不上,购置新设备一是经费不足,二是浪费严重。目前在农村教学硬件跟不上新课改是普遍现象。

反思:化学脱离了实验就等于是鱼儿脱离水一样,缺少了活力甚至还会失去生命。化学实验没有得到实施,又何来新课程实施呢?所以在对待这些农村镇上高中的教育资源问题上,必须要引起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投入,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有力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验经费投入机制,集中力量解决新课程实验急需的设施建设和配备添置问题。

四、学生底子薄,新课程教材必修内容多,课时严重不足,加大课改难度

目前,农村中学生生源普遍较差,是制约中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加大了新课改的难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对传统上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交通闭塞、信息落后、传统观念制约中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如何跟得上为城市孩子量身定做的新教材的步伐,在教学中,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最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综合实践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形同虚设,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使开展了合作学习,原来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更也无所适从。长期以来,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接受的教育大多是注入式,自主学习的习惯未养成。而且初中化学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化学一般性概念和最基本化学变化。学生认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都比较低。但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更加深化,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其深度与难度也加大了许多。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新增了很多内容。就现在高一必修教材而言,几乎涵盖了旧教材中高一至高三的所有知识点,这意味着现在高一就要学完原来旧教材中需要三年才学完的知识,而且按照新课程化学每周安排3个课时,除去放假浪费的课时,课时就更紧了。因此,多数教师对新教材中知识的深度、广度难以把握,同时又担心学生在将来的高考中吃亏,就会不自觉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面面俱到,追求课堂容量,而将不少“科学探究”实验进行删减,取而代之的是“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课改目标背道而驰,最终造成“夹生饭”现象,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化学课失去兴趣,更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和为选修打好基础。

反思:对于这些问题,我感到特别的难处理,特别学生的基础本来就不好,再这样上课基础就更跟不上,但是想给学生补又没有时间,这是个非常矛盾的问题。我觉得只有教师在摆脱传统的观念同时,能准确把握《化学1》、《化学2》内容标准的深、广度,确定教学的重点。在备课时,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尽量让学生跟得上,把基础打好。

【结束词】课程改革走的是一条新路,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所难免,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是促进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还存在许多问题,既然矛盾不可避免,问题不断出现,那么思路亦将逐渐清晰,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善于引导,勇于探索,勤于实践,搞好校本教研,寻找适合课情教情的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刻领悟课程改革的宗旨,这样就能确保化学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蔡子华,吴克勇. 化学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问题管窥[J].新课程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