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2 14:3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现状
小微企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小微企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难的主要方式,是成功创业者成长的发展跳板,也是促进科技进步,加快企业创新步伐的带动主体,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全方位的提升我国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目标,克服现代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停滞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去年开始,我国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和措施,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但目前小微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金融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仍然很显著。因此,有效地降低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收益率、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各个机构和部门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
回顾2011年,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积极地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现存问题,力图为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氛围。如: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9条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第一,确定了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六大政策措施。
这六大政策措施通过具体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了政策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能力。
第二,确定了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三大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对解决当前小微企业税费过重、经营困难,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2年是我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元年,各地开展“小微企业服务宣传月”等活动,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也接连不断的出台,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为小微企业发展带来了无尽的利好。
除了以上专项针对小微企业出台的优惠扶持政策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也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融资及所得税鼓励措施,小微企业亦能受到惠泽。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的具体内容主要涉及的税收方面的政策,如到2013年年底,我国继续执行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即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将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对于不足部分根据实际发生的应纳税所得额再进行扣除。
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现状的原因分析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产品范围主要有一下几种:用于生产或投资经营活动的人民币授信业务;公司及个人的结算、存取款、汇款、票据等结算业务。从银行的角度分析,小微企业服务水平低下的原因有如下主要方面:
1、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水平与小微企业金融风险特性不相适应。贷款模式相对落后,依然遵循以前的抵押和担保方式;产品定价偏低,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很严重。
2、小微企业自身风险模式不健全。小微企业本身没有充分的制度支持模式,对于出现问题的贷款责任追究、绩效考核制度、后期服务管理等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理念,专门的业务人员仍然受责任“终身追究制”的制度束缚,影响小微企业业务人员开发市场的潜力以及创造业绩的动力,而且这种制度创新的不足同时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经营业务的快速发展。
3、自身设置的业务模式没有因地制宜。其业务模式没有实现专业化、专门化的一套系统的流程,销售与管理环节在职能、团队、流程和考核上没有实现各司其职。
4、银行欠缺专门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配套制度,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仍然处于传统的观念和掌握之中。
四、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措施
完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长远的规划。政府不仅要为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制发展环境,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为之作出相应的措施,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上贯彻落实法制措施的具体内容。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建立低门槛、广覆盖、普惠制、可持续的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机制。对小微企业实行单独匹配资金、单独匹配规模、单独匹配经济资本额度,确保小微企业贷款优先投放,足额投放。梳理现有的贷款程序,删除或合并不必要的程序,建立简约的与小微企业无缝对接、零距离服务的贷款流程。
2、是实行客户服务与信贷监控结合的制度,即将小微客户服务工作纳入到贷后监控工作中,最终实现优质客户的价值得到挖掘,问题客户的风险得到控制。
3、是政府应适度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建设的步伐,为小微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形成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好格局。地方政府应建立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制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带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贴息,减少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提高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是一项具有战略部署意义的长期工程,需要大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共同合作,同时小微企业也要制定完备的内部管理体制,发扬小微企业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在外部法制环境、金融机构的保障下,再加上小微企业自身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会越来越完善。
(作者: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2010级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吴涛.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解决途径探析.中国城市金融,2006( 02) .
[2]吴为,刘同森,黄桥. 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小企业信贷中心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2009( 24).
[3]姚延中. 浅议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风险. 经济师,2009( 10).
1当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缺少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内在动力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最为重要的目的在确保银行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利润,进而使银行可以更好的提升.然而,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不大,涉及的行业十分分散,且业务十分繁杂,对于商业银行的集中管理非常不利.而想要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银行就要增添服务网点,扩展金融服务业务,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软件资源,提升运行的成本.另外,由于为小微企业贷款需要较高的成本等因素的存在,银行为了提高经济利润,自然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业务更为倾向,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发展则缺少内在的动力.
1.2对小微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较大
和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贷款具有的风险性较高.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不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财务制度,资金账目的透明度不高,使得银行很难监督与控制小微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在对信息的采集上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存在的违约风险很高.而就目前来看,商业银行仍然采取的是大中型企业大贷款模式来对待小微企业,而不能使得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得意体现,加大了银行对资金进行回收的风险.
1.3金融服务创新性不高
从市场定位来看,大型商业银行通常都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中寻找机遇和获取利润,以便占有更大的市场率.而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或是中西部区域,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则相对缺乏,对于该地区的小微企业发展十分的不利,而导致金融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尽管在结合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各家商业银行都拓展了对小微企业进行支持的金融业务,然而由于业务间的相似性,大部分业务都是进行银行承兑汇票和抵押贷款,在对小微企业产品的服务上也是基于促进自身的发展,缺少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这就导致银行的金融服务无法满足不同领域小微企业的差异性需求.
1.4缺少多样性的贷款担保方式
从小微企业的贷款担保方式来看,大部分都是将固定资产等实物作为资产抵押进而从商业银行中借贷周转资金.但在贷款的实际应用保证以及信用贷款上则相对不高,担保的方式十分的单一,这些都对其自身的发展不利,特别是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由于缺少实物资产,又不能用保证或是信用等方式作为担保的条件而时期贷款的难度更为增大.
2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对策
2.1拓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新通道
作为商业银行来说,如果可以对平台进行拓展,为小微企业的人脉发展和专业培训提供帮助和支持,就会使其所具有的银行服务价值得意体现和凸显,进而使得更多的高价值客户得以维系.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拓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新通道,为小微企业搭建信息分享平台,减少信息不完备以及机会主义而带来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全面服务客户能力的提升.例如,银行可以给小微企业提供较多的服务,和发展较好的优秀小微企业共同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小微企业更好的发展销售网络,拓宽业务思路.
2.2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与服务
对小微企业业务发展进行支持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做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第一,因为在产品方面的创新,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也应进行差异性创新,从而满足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性需求.第二,商业英航要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拓宽融资的渠道,使得小微企业的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得以满足.第三,要创新金融服务的业务流程,因为小微企业贷款常常存在急、小和频的特征,但银行的贷款审批则需要很多的流程,所以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
2.3对担保方式进行创新
担保方式不同,对于银行而言所存在的贷款风险则就存在不同的差异.在保证与信用模式下的贷款具有较高的不良率,而在质押与抵押模式下的贷款则具有较低的不良率.同时,担保的强度越小则所带来的风险就越大;相反风险就越小.运用担保的模式,其作为主要的目的是要实现小微企业在不同参与主体间还贷风险的分担.因此可以将企业、担保公司以及银行都成为担保风险的主体.
作者:余方玉 单位:贵阳农商银行风险管理部
参考文献: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产品和技术创新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但是,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社会信用低、融资难度大,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竞争压力,只有通过转移产品市场、改变经营战略、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扶持小微金融服务的政策,必将引发其新的融资需求,它是一块极大的市场蛋糕,是金融界未来金融业务发展的主要领域,金融机构应当以其为服务主体,在经营方式和融资模式上为其提供方便,将金融资源注入其中,服务实体经济。
一、小微企业特点及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成为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表现为“周期短、额度小、需求急、频率高”的特点,往往没有实质性的抵押物和规范的财务报表,抑制了很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随着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资金融通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给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收益,金融机构逐步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开展,竞相开展相关经营业务,与企业的融资需求直接对接,为小微企业提供覆盖广、成本小、门槛低、流程短、互动强、灵活度高的贷款产品,小微企业享受到金融服务提供的各种优惠与便利,融资方式由过去的单一融资需求向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转变。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金融服务市场持续升温,银行信贷与大数据的紧密结合,拓宽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能够提供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目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银行业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和民间金融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1、银行业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将发展小微金融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进行战略转型,不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积极发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形成多元化竞争的格局,各银行均先后推出了多种多样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首先,大型商业银行承担着较其它银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和负担,它们拥有强大的客户资源优势和分支机构网络优势,为了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大型商业银行推出的产品有:工商银行的小企业循环贷款和小企业网络融资等;建设银行的网络E 贷款、小企业网银循环贷;中国银行的中小企业周期性产品系列;农业银行的“简式贷”、“智动贷”和“厂房贷”;交通银行的“网上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蕴通电子供应链”和“小企业e贷在线”等。
其次,股份制商业银行以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代表,以各自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产品设计以及战略思路成为业内的领航者,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引起了其他商业银行纷纷效仿。2011年,民生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小微企业贷款,还为其提供结算和家庭财富管理服务,在保证贷款需求的同时扩大中间业务占比,实现其可持续发展。2011年底,招商银行正式将贷款金额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从“对公”划归到“零售”。2012年初,招商银行推出“生意一卡通”业务,该业务为小微企业经营者提供贷款资金周转业务服务的同时,还为它提供存款结算、转账汇款、工资、财富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更可享受商旅预订、折扣优惠等增值金融服务。
最后,外资银行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与国内商业银行竞争上存在的劣势,如税负水平高、客户资源少、网点密度低、业务收费高、业务范围窄等。在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时候,外资银行明确提出了“一站式服务”理念,渣打、汇丰、花旗等外资银行均建立了专属的中小企业服务团队,为客户配备自己专属的客户经理,提供一对一的专属金融服务。客户经理通过与中小企业进行深入、及时的沟通,能够为企业量身打造更为细致、合适的产品服务。如渣打银行的快捷贸易通、Straight2Bank;汇丰银行的应收账款融资、中小企业资产贷款;花旗银行的“优智商务”成长企业服务和应付账款融资;东亚银行的“金赢贷”、“设备通”;永亨银行的“小东主”小型企业无抵押贷款;星展银行的“机灵通”等。
2、民间金融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民间金融以其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服务机构,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方式灵活、速度快等优势,符合小微企业融资“小、频、急”的特点,是对正规金融的补充,是小微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尤其在银根紧缩、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变得更为困难,民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地位和力度明显提升,成为其获得资金的重要途径。除传统民间金融形式外,尝试通过互联网金融,突破地域的限制,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借贷服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P2P网络借贷平台,如拍拍贷、翼龙网贷、人人贷、宜信等。
三、大数据时代对金融服务行业发展的影响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卡锡了《大数据:下一个竞争、创新和生产力的前沿领域》报告指出:“大数据将影响到每一个行业,将引发新一波的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其中金融、电信等领域首当其冲”。大数据是互联网、视频监控、移动设备、智能设备、非传统IT设备等渠道产生的海量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聚合了海量用户的海量信息,“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的‘4V’特征”。依托大数据,人们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分析超过万亿字节的有关消费者、供应商和运营管理等信息,必将改变传统企业管理决策主要依赖于经验甚至直觉的现状,同时让企业外部协同环境也能转化成企业的金融资本。
首先,在大数据背景下,未来金融服务行业的趋势一定是产品、服务、流程的虚拟化,将金融服务的整体运作虚拟成了数据流,大数据时代为银行业提供了新颖的沟通渠道和营销手段,与客户建立全新的交易方式,将颠覆整个金融服务行业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
其次,利用数据的能力日益成为银行竞争的关键,银行业运营过程中积累下了海量的客户数据信息和交易记录,这些是极其宝贵的数据资源,将拥有的这些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获得很多有效信息及具有指导意义的统计结论,深入分析客户的行为特征和消费习惯,并依据信息进行精确的管理和营销,将银行内部数据和社会数据融通,获得完整准确的客户信息,细分客户需求人群,提升其营销能力与行业竞争能力。
最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公司尝试利用自身优势介入金融领域,最终导致出现了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结合。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强融资流动性,扩大了需求供给,大大地拓展了小微企业市场空间。
四、小微企业Y公司金融服务模式
Y公司是一家第三方金融服务公司,2010年成立,创业团队具有丰富的金融领域经营之道与计算机运用技术,以利用数据处理与互联网技术为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高效整合行业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物流,主要业务包括基于核心企业的战略服务与基于行业背景的大宗物资交易服务,细分为应付账款融资、货权质押融资、统购分销业务、票据贴现业务以及贷款发放等金融服务。Y公司的创新业务正是借助于第三方金融服务使各方的顾虑得以打消,并借由专业的数据服务实现银行的风险可控,同时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为切入点,利用供应链真实贸易背景带来的协同效应,整合银行等资金供给方、小微企业、核心企业以及其他机构(物流、担保公司)等各方的优势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金融服务,营造各方共赢的局面。
1、建立BAB系统
Y公司通过BAB系统开展业务。此系统的本质是一种平台金融模式,通过在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上下游、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如物流公司等)之间搭建平台对接数据,解决整个核心企业供应链融资流程中的数据整合问题。它不仅可以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信息完全整合以掌握其真实贸易背景,提供有保障的线上服务。企业可以直接提出融资申请,凭借系统连接信息与相关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直接判断是否满足融资条件,金融机构再通过系统实时监控真实贸易背景与控制监管账户资金收放。整个BAB系统的基本架构包括总平台下的资金平台、交易流程信息化平台、办公信息平台。其中资金平台包括资金支付与融资服务,交易流程信息化平台包括船务管理系统、国内物流配载管理系统、国际货运管理系统、装卸仓储管理系统、国际贸易管理系统。通过BAB系统及时掌握各种真实的数据,对一个公司的数据可以达到有真实贸易背景,有完善货物周转记录,同时根据流量和营业额来计算收入回款,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匹配对应的每笔订单和金额收放通过BAB系统也可以做到清晰明细化,同时保证总数相符。在平台业务流程中,主要涉及的参与者有资金供给方、核心企业、物流机构、其他伙伴。在平台化的服务流程中,Y公司提供专业的中间业务收取服务费,这是Y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通过BAB系统各方实现互惠互利,银行等资金供给方通过Y公司的平台实现风险控制达到业务拓展获取利益,同时,小微企业也可通过平台增信获得贷款。
2、业务模式
上述平台为Y公司各业务模式的基础,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处理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延伸产物。在其基础上,Y公司设计了多种业务模式,这些模式适用于不同的融资需求,现择其主要的几种业务模式加以介绍。
(1)核心企业应付账款融资业务。现实的供货商与核心企业的交易中,核心企业一般在货物验收后数月才向供应商付款,这种结算模式严重制约了供应商的发展,同样也破坏了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的稳定性。基于此,Y公司推出了核心企业应付账款融资业务,通过对其上游供应商应收账款的掌控和对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综合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整体风险承担能力,为核心企业和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银行在Y公司平台上核实交易数据并审批通过后,在几个工作日内即向供应商发放贷款。该模式如图1所示,需要融资的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企业先在BAB系统中在线提出融资需求与相应的应付账款资料,然后Y公司在线查询核心企业的系统,核实应付情况,同时派遣该核心企业联络专员去核心企业获取印鉴证明。核实完毕后,整合资料向银行提出授信申请,同时将该融资企业的相应物流公司信息与核心企业内部账单信息和银行系统对接,进行实时监控。银行方面根据真实的订单信息逐步发放款项,根据核心企业系统的返款实时情况控制回款账户来保证本息回收,Y公司则根据融资期限内提供的系统服务收取费用。
(2)货权质押融资业务。核心企业通常对经销商都实行款到发货的销售政策。这种结算模式虽然保证了核心企业的资金回笼,但不利于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持续提高。基于此,Y公司开发了货权质押融资业务,核心企业下游经销商以货权质押,通过Y公司在线金融服务平台向银行申请融资支持,银行在平台上核实交易数据并审批通过后,在几个工作日内即可向经销商发放贷款。该项业务革新了传统的货权质押模式,引入了核心企业回购的概念,成功解除了银行等融资各方在质押物处置方面的后顾之忧。该模式如图2所示,首先是经销商在线提出融资需求,经过Y公司的核实与核心企业的沟通向银行提出授信申请。对于资信较弱的企业提供担保方来达到增信,可以由经销商找评估方但同时要求评估方承诺逾期回购。货物质押过程中出现货物贬值情况要求经销商及时缴补质押物,否则有权处理质押物。在业务过程中,由物流监管方的系统提供经销商货物实时信息,一旦货物出售或者有其他进货时就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方便资金供给方及时控制风险和监督回款。
(3)统购分销业务。统购分销是Y公司运营的垂直行业应用平台上的交易会员或交易发起人,通过应用平台发起统一购买请求,召集其他买方与某一供货商达成优惠供货意向后,生成电子交易合同。统购分销能将众多买方集合起来,组成团购规模,从而形成批量优惠价格,降低采购成本,可以有效缓解采购会员的资金压力。对厂家而言,拓宽了销售渠道,加速了资金回笼;对参与采购的贸易型会员企业而言,可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进行直接在线销售,减少了物流成本;对参与采购的生产商而言,可分批进行赎货,减少了流动资金的需求。模式流程如图3所示。
3、其他服务
Y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由于充当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和小微企业的增信机构,可以利用中间位置的特点撮合一些其他业务,其中包括票据贴现业务与第三方资金放贷。票据贴现业务是指Y公司整合所运营的垂直行业应用平台上的交易会员,统一向银行申请票据贴现,从而为会员获得批量优惠贴现利率,并为自己取得贴现服务费的业务模式;第三方资金放贷业务是在其他金融机构联系过程中发现双方需求,通过平台向企业发放贷款并提供调头业务支持,既满足了其他金融机构的拓展业务需要,也满足了平台会员的融资需求。其他服务是开展业务过程中通过特殊地位和中间服务发现双方需求借以继续撮合的一种衍生业务。Y公司所有业务都是围绕平台上其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数据来展开的,本质上是数据收集与数据应用商,由于数据平台的对接可以方便快捷地发现企业的需求和资金,同时通过平台可以即时整合数据,撮合和金融机构相匹配的融资业务,任何业务模式对于Y公司而言都是创利的方式,Y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各项服务费,业务开展过程为了获得最完整的贸易背景信息,和多方达成合作,让业务开展可以使多方获利。随着业务运作经验的积累和客户需求的发掘,未来Y公司除了提供以上服务外,服务可扩展至为核心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咨询。
五、大数据时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1、数据系统之间相对孤立需要联通共享
大量的基础数据为政府和银行体系所掌握,但是系统之间并没有联通,处于孤立又封闭的状态。需要建立各个系统之间数据开放共享所需的基础设施,增强数据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增强金融服务安全。
2、保护用户隐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为信息使用各方提供方便,防控信息泄露又成为难题。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技术发展太快,相关法律规范滞后,无法同步于信息技术前进的速度;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和用户个人还没有足够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快大数据时代金融法律监管体系建设,修正和完善金融立法体系,使之更适合现代金融市场的特征,具有前瞻性和预期性,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用户也应当加强隐私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部分行业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
P2P网贷平台的主要贷款目标是小微企业,该模式是资金需求方通过第三方P2P互联网借贷平台直接匹配资金供给方,通过平台进行直接交易,大大节约了融资成本。但是,我国对P2P 网络借贷模式的政策监管基本还处于空白,使得P2P网络借贷市场容易成为非法集资、高利贷、庞氏骗局等违法行为的温床,容易产生互联网金融诈骗、洗黑钱等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监管,即对经营过程进行日常监督,依据其网络管理数据对其业务范围的合理性、营业资本的充足性、货币资金的流动性、经营能力的优劣性和市场风险的防范性进行监管,通过对其过程监督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4、信用风险亟待解决
各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举世共知,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借助社会组织和民间机构的力量,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一)专项立法
通过法律手段扶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国际上支持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之一。美国出台了包括《中小企业法》、《反托拉斯法》、《中小企业投资法》、《管制制度缓和法》、《中小企业技术革新法》、《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消除限制法》、《公正平等法》、《扩大中小企业商品出口法》、《中小企业投资奖励法》等一系列旨在扶持中小企业稳健成长、维护市场自由竞争的法律法规。英国出台了十余项有关中小企业的法案,内容主要包括保护中小企业发明专利、鼓励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转让、防止大企业过度吞并中小企业形成垄断、解决企业间债务拖欠维持中小企业资金正常周转等方面。
(二)专职机构
国际上对中小企业进行专职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综合管理型,设立专门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统筹管理,职责相对集中,如美国设立了隶属联邦政府的中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它是美国中小企业的最高政府管理机构,局长由总统任命,并直接向总统负责和汇报工作,主要负责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就保护中小企业权益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并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信息和技术支持。另一种是分散管理型,中小企业管理职责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相对分散,但管理权限明确,部门间有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如德国在联邦政府经济部、财政部、研技部等政府机构中都单独设立了负责中小企业事务的机构,各州政府、工业协会、工商会也都设有专职负责中小企业事务的部门。
(三)专项基金
美国政府设立了种类众多的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援助基金,包括针对专项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开发基金、产品采购基金、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失业人口就业基金、风险补偿基金、财政专项基金、特殊行业再保险基金等,从而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欧盟由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投资基金合作建立了“欧洲技术便捷启动基金”,通过介入中介风险资本基金25%股本的方式,支持风险资本基金投资于有新研发成果的研究中心和科学园区的中小企业。
(四)专属担保
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通过提供贷款担保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按照7(a)贷款计划向金融机构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美元的贷款,由中小企业管理局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担保,金融机构自主决定是否提供贷款,贷款风险由中小企业管理局共同承担。此外,中小企业管理局还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贷款担保及小额贷款。日本依据其1958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并在各都道府县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构成了相对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由信用保证协会对其债务进行担保,而信用保证协会承保的债务再由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进行保险。
(五)专享税率
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中小企业进行减税,年利润低于30万英镑的中小企业公司税税率从38%逐步减少至20%左右,低于大企业10个百分点,同时免去了中小企业的投资收入附加税和国民保险附加税。法国对实施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减免50%的税收,日本也有类似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该国对研发型中小企业免除法人税和所得税,对企业因研发而产生的亏损允许其结转到以后年度补亏。
(六)多元融资
在间接融资方面,建立了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和社区银行等在内的多层次差异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在直接融资方面,很多国家开辟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的全国证券交易协会自动报价系统(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 system, NASDAQ),英国也设立了伦敦股票交易所另类投资市场(The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 of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和为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市场(Off-Exchange)等二板、三板市场。在民间融资方面,发达国家大多拥有较为成熟的民间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补充性融资支持。
通过这些国际上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主要政策,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力量和市场作用双管齐下,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引导商业力量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政策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扶持方式多元化,涉及到企业的创立、发展、科研、融资、招聘等多个方面,而非仅仅局限于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帮助。三是重视小微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特别是科研创新能力,着力扶持有高新技术的小微企业发展。
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手段支持小微企业发展,2012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就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政策部署,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也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小微企业融资状况逐步改善。据银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末,全国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4.77万亿元(含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1.95%,较年初增加2.43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19.6亿元,增速为19.73%,较各项贷款增速高2.62个百分点,连续4年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目标。
但是,对照国际上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作法,可以看出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体系仍然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一是在立法方面,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我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第一部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专项立法,这部法律虽然包含了大量保护、扶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良好发展的法律措施,但其中大部分规定为原则性、政策性条款,具体配套办法和措施有待跟进,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在政府机构设置方面,目前我国政府层面专职负责小微企业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相较发达国家而言,层级相对较低。虽然国务院层面于2009年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但由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财税、项目审批、金融服务等职能分属于多个部委,部门之间有效协调机制仍待完善,政府层面推进合力略显不足。
三是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虽然国家层面和各地方政府每年均有相关财政补贴用于帮助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支持,但存在着使用较为分散、覆盖面有待推广、支付方式相对单一等问题,且在实际操作中非政府背景的小型信贷机构和担保机构在获得财政补贴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
四是在小微企业担保服务方面,目前我国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着规模较小、担保放大倍率低、资金来源单一、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且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和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能够支持的小微企业范围有限。同时,繁复的抵押担保手续和相对较高的抵押担保费用也影响了小微企业担保服务的可得性。
五是在税费负担方面,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包括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在一定时期内免征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涉及的印花税等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措施,但据《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2013》调查结果显示,仍有超过4成小微企业主认为目前税费负担过重。同时,小微企业在获得金融服务方面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获得信贷资金需要向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支付一定隐性成本,这也是小微企业感觉“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之一。
六是在多元化融资体系建设方面,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与小微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缺乏针对于小微企业成长周期的金融产品服务支持体系,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债券市场规模偏小,非公开发行、非上市公司股权流通渠道不够畅通,风险投资机构发展政策尚未明晰,这些都制约了小微企业、特别是初创期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相关政策和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建议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础,建立完善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政策组成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并根据形势变化对《中小企业促进法》进行适当修订和调整,使之具备更强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金融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所需的一系列配套制度予以完善,考虑尽快出台征信管理条例和规范信用担保、民间融资等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二)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建议进一步完善大中型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合理设置贷款审批权限、调整审批环节,创新适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为各个成长阶段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理财、咨询、财务管理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同时,加大对小微企业不合理收费的检查和查处力度,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大力发展以小微企业为主要客户群体的小型微型金融机构,适度放宽小型微型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引导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各项制度,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与机制转换功能。发展债券、私募股权、场外交易、融资租赁等非信贷类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推进民间金融规范化、阳光化发展。
(三)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手段
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进一步推动设立以为小微企业贷款进行风险补偿为目的的专项财政资金,扩大风险补偿范围,适当抵补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与杠杆作用,提高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融合度。对于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从机制上激励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考虑赋予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税前自主核销权,简化呆账核销程序,提高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在税收政策方面,建议通过降低税率、增加费用扣除等方式,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降低其经营发展成本。通过对研发费用、设备投资费用等予以税收抵免的方式,鼓励小微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四)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10
1引言
近年来,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市场中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群体,如何激发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对国家支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甘肃兰州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在缓解就业压力、解决社会劳动力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融资成本高仍然是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研究降低甘肃兰州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路径,使其更好地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突破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构建降低甘肃兰州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金融服务体系突破这一难题。
2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金融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主要是研究金融服务体系功能的发挥及金融中介机构在节约信息与交易成本方面的作用。国内学者围绕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
2.1通过改革金融机构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
唐秋风(2014)集群化发展对于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小微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获批的概率,以及扩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方而具有明显的优势。吴靖烨(2014)基于对无锡市小微企业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调研,逐一探讨了银行、担保公司、小货公司、典当行、风险投资公司和第三方理财机构各融资渠道的特点,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段应碧(2015)通过与贫困农户贷款的经验比较,提出了降低小微企业金融结构准入、放宽小贷公司融资杠杆比例、为小贷机构减免税收等建议。金荣学、龙小燕(2014)在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和总结其融资模式的同时,从政府、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角度,提出了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对策。
2.2通过“融资制度创新”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力来解决融资贵问题
祝健(2013)指出通过完善银行风险定价机制,探索创新互助抵钾贷款、互助合作基金、网络联保贷款融资模式以完善融资制度与优化融资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缓解其融资贵问题。高广智(2013)通过对陕西省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调查研究,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与银行的交流沟通、金融机构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2.3通过建立征信系统,优化信用环境,促进企业信用合作缓解融资缺口
魏国雄(2010)为解决大企业、大项目与小微企业争抢资源的问题,提出应当把有限的信贷资源进行切分,推出切分信贷计划,以确保小微企业融资供给,对其实行特别利率等鼓励和增加小微企业融资供给的政策。李佳伟(2015)通过总结归纳降低P2P融资成本的可行性条件,针对信息效率成本、信用风险成本、网络技术成本三个条件分别提出降低P2P融资成本的具体措施。
2.4通过互联网金融的融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卢馨(2014)基于传统金融环境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实,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并用数据证明,对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互联网金融存在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2.5通过金融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支持
汤荣敏(2016)通过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对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深入探讨,提出构建和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赵玲(2016)提出通过政府推进与市场化相结合,完善多维度金融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通过对近几年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经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总结出构建一个适合区域自身实情的专业化和多层次多维度的现代金融体系才是降低甘肃兰州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全新思路和一种有效模式。
3甘肃兰州小微企业融资基本情况
近几年,甘肃兰州经济迅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据统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共有25007家企业法人单位,在这两大产业中,有23633家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在数量上,这是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94.5%。
从注册时间看,2001至2005年注册4359家,占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18.4%,2006至2010年注??8081家,占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34.2%,2010至2013年注册8148家,占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345%,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不难发现,自2001年开始,甘肃兰州小微企业发展较快,2010年以后进入迅速蓬勃发展阶段。
从行业分布看,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中,按照行业进行排序,前五位分别为:建筑业1065家,占小微企业总数的4.5%,位居第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484家,占10.5%,位居第四;制造业310家,占13.1%,位居第三;零售业3671家,占155%,位居第二;批发业7103家,占小微企业总数的301%,居首位。
3.1登记注册类型以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位居前列
2013年底,甘肃兰州23633个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其中内资企业占99.46%,外商投资企业占0.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4%。在内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23507家中,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居前两位,分别占55.8%和25.4%,合计占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81.24%(详见图1)。
3.2地区分布以城关区和七里河区占绝大多数比重
2013年底,甘肃兰州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在八个县区的分布依次为城关区14968家,占63.3%;七里河区3843家,占16.3%;永登县1084家,占4.6%;安宁区926家,占3.9%;西固区909家,占3.8%;榆中县835家,占3.5%;红古区537家,占2.3%;皋兰县531家,占2.3%;城关区和七里河区的小微企业几乎占全市的八成(详见图2)。
3.3按行业分组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数和资产分布状况
截至2013年底,甘肃兰州小微企业资产合计4737.42亿元,占所有企业资产的40%。如果按行业进行分组,占小微企业资产比重前四位的行业有:批发业,占14.02%;房地产开发经营711.16亿元,占150%;工业810.23亿元,占17.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95.24亿元,占33.7%,居首位(详见图3)。
4甘肃省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
2015年,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是甘肃省政府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甘肃省政府首先与甘肃银行签订协议,开展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工作试点。这一融资模式属全国首创,一定程度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16年底,为近2100家小微企业发放此项贷款81.8亿元。
从放贷情况来看,取得了初步成效。首先,从产业领域情况来看,一、二、三产业贷款分布基本平均,第一产业贷款企业643家、贷款金额2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3.9%,第二产业贷款企业434家、贷款金额26.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2.9%,第三产业贷款企业1017家、贷款金额27.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3.3%。其次,从地域来看,天水、白银、酒泉贷款量位居各市州前三名,分别为35亿元、11.2亿元和10亿元。再次,从银行情况来看,四家银行放贷量较大,分别为甘肃银行放贷953家50.1亿元,建设银行放贷639家8.8亿元,农业银行放贷87家6.8亿元,兰州银行放贷158家6.4亿元。最后,从行业划分来看,重点分布在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企业643家,贷款金额2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3.9%;制造业贷款企业294家、贷款金额1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1.6%;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企业613家、贷款金额16.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97%;建筑业贷款企业77家、贷款金额5.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贷款企业177家、贷款金额5亿元。
然而,为了降低甘肃兰州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彻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使融资在各领域和各产业广泛分布,遍布各地域各州市,获得多家银行积极参与支持,惠及省内众多行业,促使甘肃兰州小微企业更好地支持本地经济发展,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必须构建专业化和多层次多维度的小微企业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5构建甘肃兰州小微企业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5.1专业化和多层次多维度的小微企业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模式
专业化和多层次多维度的小微企业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由直接从事金融业务服务的企业和间接从事金融业务服务的企业两部分构成。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作为主要融资经营机构是小微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证券、保险、租赁、信托、基金管理、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组织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接受信用委托、提供保险等形式为小微企业筹集部分资金;典当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从事金融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可为小微企业注入大量的民间资本,构成小微企业辅助融资服务机构;信用评级公司、金融风险评估公司、再担保公司等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评级和担保服务;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息咨询服务公司等为小微企业提供法律环境和咨询保障服务(详见图4)。
5.2构建专业化和多层次多维度的小微企业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关键
构建专业化和多层次多维度的小微企业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第一,关键是要具有门类齐全的现代金融机构;第二,是要具有结构合理、层次递进的金融市场;第三,是要具有功能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第四,是要具有规范有序、高效安全的金融发展环境。从而才能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创造性、高效率的现代化金融综合服务体系。需要注重在动态发展视角下看待金融服务体系与金融生态环境的关系,金融主体和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动态平衡系统。
5.3构建专业化和多层次多维度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对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贡献
由财政出资构建专业化和多层次多维度的小微企业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有利于从宏观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难题。
首先,可以解决无抵押不贷款的问题。以财政扶持资金作为保证金,由银行为有资质的小微企业发放等同于担保金相??倍数的贷款,由银行与小微企业服务机构共同承担到期无法归还本息的风险,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发展前景良好但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关键词:新常态;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7;F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前言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营造更多就业空间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对此,本文以新常态为主要研究背景,对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策略进行重点研究与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一、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的价值
(一)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206
新常态邮政储蓄银行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创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我国就业体系提供了众多岗位,根据国家统计学官网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多达1100万户,其所占比例占我国企业数据综述的三分之二,从小微企业的就业发展形势来看,为我国就业人民提供了超过65%的就业岗位,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现阶段就业难的现实困境,为缓和我国社会发展矛盾做出巨大贡献[1]。
(二)促进银行与企业的双向发展
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对促进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双向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邮政储蓄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通过科学、合理的金融服务方式为小微企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以此来解决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现实问题。同时,邮政储蓄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对自身的经营管理结构进行有效调整,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产品和体系,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二、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加快小微企业经济发展步伐
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形势较好,储蓄银行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快小微企业经济发展步伐。邮政储蓄银行在十二五发展期间,对自身的发展结构进行转型升级,将商业化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主要模式,通过网络途径实现了惠普金融的科学发展,并且将服务大众的发展理念践行于三农、小微企业、社会等方面之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扶持平台,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到2015年邮政储蓄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的贷款总额超过两亿元人民币,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支持者[2]。
(二)小微企业经济运行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在实现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发展困难,主要表现在小微企业经济运行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这一方面之中。就当前小微企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说,仍处于下降滑坡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5年小微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与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3.7个百分点,发展形势不容乐观[3]。同时,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的小微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略有不足,受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小微企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技术、设备和资金的供给量不足,投入成本相对较高,极易受到市场、气候等风险的负面影响。
三、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的策略
(一)高效整合各方资源
要高效整合各方资源,为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扶持,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邮政储蓄银行的转型升级。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之下,邮政储蓄银行要坚持正确的服务发展理念,致力于小微企业的良性运行,以信息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网络的实效性和及时性特点,对自身的金融服务发展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和系统处理,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发展的水平和效率,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二)创新电商服务发展模式
要创新电商服务发展模式,为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提供重要的模式框架,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精准定位。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邮政储蓄银行应牢牢抓住当前的时展趋势,迎合时展潮流,构建以电商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积极拓宽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引导电商服务发展平台朝着服务化、综合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小微企业可以依托邮政储蓄银行的电商服务发展模式,创新产品营销渠道,以此来实现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设置金融服务产品
要科学设置金融服务产品,为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为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进一步实现小微企业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双向发展。同时,邮政储蓄银行要重视对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建设,将物流、金融、信息流等内容融为一体,构建生态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应从资源整合、创新模式和配置产品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同时,实现邮政储蓄银行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永春,尹丽春,公德华.邮政储蓄银行服务“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9:263+265.
一、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
1.小微企业本身的局限性
(1)小微企业准入门槛降低之后,一方面显著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使得一部分综合实力不足的企业也进入到了其中,在目前的小微企业之中甚至还存在一部分企业以家族为核心建立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小微企业的管理层完全是以家族关系为纽带的,这样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这一类的小微企业往往也具有产品定位不够清晰,经营策略不够明确的特点,尤其是在创兴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2)小微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之中,其相应的财务信息是不对外公布的,这也就导致了商业银行或者是其他的金融机构在和小微企业达成某种合作之后,不能全面的掌握小微企业的管理情况,以及财务状况,这也就在无形之中商业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进行服务的时候,要承担一定的安全风险。
(3)和成规模的大型公司相比,小微企业在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范,尤其是在企业资金的管理过程中,一些小微企业甚至没有会计人员,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经常是随用随取,没有严格的收支记录,而涉及到财务报表或者税收相关工作的时候,就会临时聘请财务工作者或者直接自行处理,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企业之中财务报表不完整,或者桑财务数据不真实的情况。
(4)小微企业在经营的时候,由于企业资金较小并且产品丰富度不如大型企业,所以也就直接会导致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之中比较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资金周转不及时,最终导致小微企业破产;另外,由于一部分小微企业之中没有构建完整组织架构,所以也就导致企业的运行决策很有可能会有一个人决定,这样也就比较容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冒险的经营方式,并给小微企业的经营带来影响。
2.商业银行方面的存在不足
(1)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进行服务的时候,存在着市?龆ㄎ?不够明确的特点。在国家倡导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加大服务力度的情况下,很多商业银行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在实际的帮扶过程中,由于小微企业在服务模式、商品类型上都存在较大的相似之处,这也就使得上银行业在选择服务对象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容易对市场发展进行全面的把控,尤其是在某一种类型的小微企业获得的了社会认可,并创造了一定经济价值之后,就会吸引多家商业银行,进而也就出现了争强客源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商业银行之中的组织架构不够完善,虽然以及开始号召开展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之中,商业银行都是以大型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所以现阶段部分的组织架构模式、服务模式还是以适应大型企业为主,这种组织架构不利于商业银行对于企业服务的开展。
(3)目前商业银对于小微企业的管理不够全面,由于没有专业的管理平台以及信息平台,所以商业企业不能准确的把控好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管理情况,使得商业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其次,在目前的商业银行管理之中,甚至还有的银行处于成本方面的考虑,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人员,进一步加重了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管理能力不足。
二、商业银行中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解决措施
1.定位发展目标
商业银行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水平,需要避开国有大银行中本来的优势产品,大力发展自身以及大银行中没有的优势业务。信贷资源的关注点发生改变,“择优支持”是银行应该坚持的政策方向。商业银行的体制优点和地缘优点的结合正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商业银行要注重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对小微企业进行正确的市场地位。
2.强化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小微企业的顺利发展,商业银行应该设立有关的制度进行规范,其中包含不限于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高校的贷款审批机制、独立核算机制、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以及专业化的人员培训等。商业银行不但要强化资本的管理,还要树立经济资本的经营观念,设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经济资本管理,实现价值使用的最大化。
3.强化营销能力
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信贷的市场营销活动,就是为了更好的和客户交换产品和价值,从而促进小微企业客户业务的有序发展,改善自身和客户之间的业务结构。商业银行在发展小微信贷业务的时候,要通过市场营销活动,进行信息的传递,建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而且商业银行还需要从模式批量化、产品标准化、定价合理化以及道路广泛化入手,不断的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营销道路。
关键词:小微金融服务;社区金融;白云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3
近年来,随着广东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开始不断增加。但与日益凸显的社区居民金融服务需求相比,现有的社区金融供给总量、供给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增加社区金融供给,加快金融服务下沉,广州市各大商业银行近年来均先后提出了进社区开展金融服务的思路。但由于社区金融在中国尚属新鲜事物,很多用户对其不了解,很多金融机构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为了进一步推进广州市金融服进社区,找到一种满足客户群体金融需求的经营服务模式,解决社区居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重点,针对小微金融用户、金融机构、社区居民等相关主体对于小微金融服务的需求展开调研,通过分析现状、问题及趋势,对未来广州市推进小微金融进社区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一、社区小微金融服务概述
社区类金融机构是指从事社区类金融机构信贷行为。依托在地方人文关系的基础之上,从事着关系型贷款服务的机构[1]。近年来,广州社区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社区基础金融服务不均等、效率低,社区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专营性金融机构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少,金融机构存贷比偏低、资金供给量不足,小微企业风控难度大、银行偏好“保大放小”,信用担保体系薄弱、金融机构认同度低,社会诚信体系缺乏、企业违约风险加大等问题。
二、广州市白云区社区小微金融服务现状
现阶段,广州市白云区拥有社区金融服务站36个,农村金融服务站3个。无论在总量、规模还是服务质量方面,均难以和广州市其他区域相比。整体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在区域方面,各类不同级别的社区金融服务发展水平并不平衡,越是大型社区,金融服务站点布局越是紧密,而小区域和村镇等级别的社区,金融服务水平明显示弱,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网点设备等,呈现弱化趋势。二是客户群体方面,社区金融更多侧重于中、大型社区中的中高端客户以及白领阶层。而针对当年城市人口发展老龄化的局面,并没有太多关注体现在“一老一小”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方面。三是目前的社区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平衡,在较为繁华路段和中心商业区的金融物理网点分布较多,但在真正需要社区服务的各类社区和居民集中居住地段,配置的金融物理网点明显不足,给社区金融需求满足造成一定影响。
三、广州市白云区社区小微金融服务的问题
1.社区金融服务效率有限、整体水平不高
广州社区金融服务的诞生和兴起,是伴随着广州市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应用而生的。随着社区规模的日渐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在广州市一些大型住宅区和集中住宅区均出现了各类社区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服务需求的内容也从原有的简单存取款过渡到投资理财、小额信贷等多种领域[2]。但从目前广州社区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现有的社区金融服务范围较小、服务效率有限,整体水平难以和江浙等同类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多数社区金融服务机构仅仅具备简单的存取款一体机和1-2名工作人员,办理的业务范围也以存取款为主,多元化、深层次的业务内容尚未得到w现,不少地区的金融服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服务盲点,难以满足区域金融服务需求的基本要求,更难以通过机构网店传递服务理念,形成服务特色产品。
2.社区金融服务网点较少,服务渠道有限
现阶段,广州市白云区专供社区服务、小微群体金融服务的专门性金融机构服务网点较少,社区居民、小微群体融资渠道严重不足[3]。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州市白云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物理网点329家。其中,驻区商业银行共18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银行业金融机构1家,商业银行一级支行21个,银行柜员机数2175台,其中存取款一体机数约1620台,POS机数约为2973个,从业人员约4631个。此外,白云区拥有社区金融服务站36个,农村金融服务站3个(表1)。
但上述金融机构中,真正服务社区居民、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不多。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如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均以大规模客户群为首要服务对象,门槛较高,其并不是专营型的针对小微金融服务群体的服务机构,致使普通居民一旦有融资需求却难以问津。如其中,中信银行服务的客户群体户均贷款额超过2000万元,建行服务的客户群体户均贷款余额达973万元。而真正如民生银行、民泰银行等村镇银行这些民营小型金融机构,其服务的客户群体户均贷款额均在100万元以下,已成为白云区当地重要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因为缺乏专门的小微金融机构,一些小型的融资群体往往在发生融资需求时转而寻找小贷公司、民间借贷等其他途径。由于民间借贷的成本较高,除了本身较高的利息支出外,企业还需要支付各种保证金、担保费、中介费等费用,使得风险不断加剧。
此外,在当前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网点设置往往以盈利性作为基本出发点,更加关注短期利益和眼前效益,能从企业的社会责任出发,考虑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并不多[4]。因此,在利益和成果导向的基本前提下,各大商业银行在设立时,首选的地址均在白云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一些商业中心、产业集聚带、园区密集地等,以便能较快实现当年设立和尽快盈利的目标,尽快稳定业务来源。因此,该类物理网点的主要服务群体以公司业务为主,间接辐射周边社区,对于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功能非常有限。与此同时,广州市对于小微金融进社区项目的扶持政策有限,即使有少量进入学校、社区等地展开金融服务网点布局的金融机构,也因资源少、成本高、业务少、利润薄等原因,难以支持,往往需要本机构其他金融业务作为补贴才能持续下去。更有一些地理区位优势不足的社区,自始至终无法进入各大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的视野,社区金融服务需求与社区金融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3.社区金融机构认同度低
目前,白云区的社区金融服务机构以村镇银行和小贷公司为主,含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但由于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服务机构在广州市的发展地位尚不稳固,非业界人士对其的认同度较低,导致该类金融机构虽然在社区中设置物理网点,但却缺乏业务来源难以维系。社区居民往往倾向于选择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业务,但在白云区各类社区中,该类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却十分缺乏。此外,在小贷公司方面,广州白云区内注册登记的小额贷款公司共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共2家。3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合计5亿元,2014年度投放贷款521笔,投放金额15.02亿元,纳税总额1990.44万元。截止2014年底,累计投放贷款1363笔,累计贷款金额39.5399亿元,为地区企业、居民贷款融资提供了有效补充。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合计3.1999亿元,2014年度合计业务收入为0,净利润-248万元。此外,近年白云区已有两家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市场。因为小微企业贷款具有少、频、急、短等特点且服务的是抗经济周期能力差的小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微金融服务机构的自身营风险,从而加速了小微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市场的步伐[5]。
4.地方政府对社区金融支持力度有限
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予以政策倾斜,有助于小微金融机构展开金融服务、金融风险防范。在我国现行“一行三会”垂直领导的金融审慎监管体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职权配置严重失衡,地方政府金融事权缺失。目前,区县级金融工作部门唯一有权实施直接监管的机构是小额贷款公司,对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各种类金融机构、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只有协调力,没有控制力。地方政府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的意愿强烈,但工作抓手少,对地方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仅停留在实施政策引导扶持、推动政金合作等方面,推动力度明显不足。
四、提升白云区社区小微金融服务的举措
1.进一步加大社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
针对目前广州市白云区社区金融服务网点严重不足和分布不均的局面,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加大社区金融服务网点的建设。政府可通过在政策、规划、制度等方面适度倾斜,在考核标准方面设置社区服务指标等方式,适当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科学布局,不仅仅以盈利为目的,更要根据全区金融发展的规划,在各类社区设置不同等级的社区银行、社区金融机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实现区域之间、社区之间的金融服务网点平衡。
2.积极创新社区金融服务产品种类
要结合社区居民和小微群体的金融需求特点,积极创新符合社区金融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特别是商业银行,还需对小微客户进行细分,以采用不同的业务流程、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创新贷款流程及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如针对社区金融中需求的存取业务、网络服务、投资理财、小额信贷等主要金融需求,积极开发适合不同社区层次、规模的个性化、差别化社区金融服务产品,促进金融服务不断下沉到社区、服务到基层[6]。同时要促进社区金融服务软件的提高,如积极培养社区金融服务的专业团队,培训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人才,帮助其掌握社区金融服务特点与流程、提供上门服务等。通过软硬环境的改善,切实提升社区金融服务产品质量和水准。
3.不断完善社区金融服务平台
不断完善社区金融服务的公共平台,为进一步推广和深化社区金融服务提供保障。如要针对社区居民金融业务需求的特点,从用户需求出发,为用户着想,结合具体业务,适度简化各类业务办理程序,减少社区居民和小微群体在办理业务中存在的信息不足、流程不熟等困难。同时,加强对于社区居民金融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社区金融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对不同群体展开分类管理和后续服务,力推网上银行与物理网点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社区居民实现简单业务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复杂业务能尽快找到社区网点办理的金融需求与愿望。
参考文献:
[1]许英明,汪远航.提升城市社区金融服务的路径和机制――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的分析西南金融,2013(2):13-16.
[2]樊大志. 强化创新社区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12(21):21-23.
[3]罗剑. 大型银行的金融创新实践――成都武侯区社区金融案例分析[J].西南金融,2011(11):44-45.
[4]蔡宁伟.社区银行的内涵特征、历史沿革与模式创新――基于中外社区银行的内容分析与案例研究[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5(3):46-49.
[5]郭明奇,刘书钢,果蕾,等.社区银行机构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14(3):47-50.
[6]赵志刚.发展社区金融重在服务模式下沉[J].西部金融,2014(8):75.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一直把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支持小微企业成长作为转型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一直把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支持小微企业成长作为转型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近年来,通过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力度,整合贷款业务流程,建立绿色审批通道,推出特色融资产品,工商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涵盖融资、结算、理财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包括针对小微企业的“小企业周转贷款”、“小企业循环贷款”等业务,以及“网贷通”、“易融通”等网络融资业务。
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已为超过1400多家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贷款余额超过90亿元。记者采访了解到,6年时间内,该行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45倍、客户数量增长了31倍。
5月份,按照北京市银监局工作部署,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开展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通过与小微企业面对面交流,了解其金融服务需求,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北京分行不仅通过成立专门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为小微企业服务,各支行还纷纷推出活动。
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已陆续在北京市小企业集中的中关村、顺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成立了10家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提供专职、专属、专业的“三专”服务,打造全方位、综合化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
同时,各支行还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及客户群体特点,积极打造“个性化”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如工行中关村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主要定位为科技中小企业服务,工行顺义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主要服务于当地制造业企业,工行北京地安门支行主要服务于中石油供应链企业等。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工行北京海淀支行邀请小微企业客户参加“科技通”专场推介会,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推出的各类特色融资产品及政策,为客户融资解答疑惑。
工行北京大兴支行则以供应链融资产品为核心,积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客户,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不同融资方案,获得了客户的肯定。
除了“专属服务机构”外,工行北京分行还推出“专业化审批”和“专属产品”,进一步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为适应小微企业贷款“短、小、频、急”的特点,北京分行建立起区别于大企业的“2+1+2”高效垂直审批机制,实行专职审批,在提高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批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实现了风险管理和业务授权相结合,最大程度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此外,北京分行还陆续推出了“科技通”、“政采通”、“置业通”等小微企业特色金融产品,全力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在金融企业对小微企业服务中存在的工作难点,金融企业是在政府的监管和随时调控之下发展,在一定时期要考虑企业自身发展的前景,结合小微企业的状况,分析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措施和合理方案。金融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是风险相对较高的行业,在利益的发展中关系复杂,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协调推进过程复杂、受约束程度较大。对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借鉴的模式比较有限,只能在服务中通过设计、计划边学边干,边干边完善。通过对政策法规的反复研究、对创新点的反复推敲模拟、向金融监管和参与机构反复征求意见的过程,最终才能形成符合小微企业发展和金融服务模式,同时能够有极强操作性的方案。
二、创新金融服务推进发展小微企业措施
1.合理授信,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服务
通过以供应链融资为依托,为小微企业定制合理授信方案,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对小微企业采取先授信,后用信的贷款方法,主要以保证、抵押、使用权抵押等方式,逐步探索出多种信贷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小微企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资金需求。通过制定合理的授信机制和方案,让小微企业在规模上有发展的空间,在项目上有管理吸收的能力,为企业的生产发展能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制定辅助机制,让企业能做大做强,企业经济收益不断提升。同时对于科技型小微型的项目,通过业务专营把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逐步统一纳入合理授信的业务范围。在人员上通过将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及相关风险管理等人员统一抽调到授信的管理。专门设计了一整套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企业认定标准、风险控制标准、业务授权流程、专项拨备计划、会计核算和业绩考核体系。
2.以“金燕快贷通”为载体,为小微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小微企业的发展好坏主要由企业资金的流转决定,近些年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融资成本快速上涨和资金供应紧张,使小微企业融资压力大。通过以“金燕快贷通”为载体,大力支持农户、工商户的发展,加强对农户、工商户的扶持力度。让小微企业在资金周转、项目增加上都能顺利持续发展。通过组织开展“金燕助微企”的活动,以小微企业为对象,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发展的前景,为企业制定资金帮扶方案,让企业突破难关。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可行、效益好、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信用成度高的小微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通过风险的评估和对小微企业授信,给企业必要的贷款,开拓市场或持续发展。了解小微企业需求,宣传金融政策,为小微企业提供贴身金融服务。让小微型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有一定的政策及项目优势,下步在市场经济发展上走的更远。
3.市场定位,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通过坚持立足三农、面向城乡的市场定位,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首先是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小微企业授信管理办法》,把小微企业授信管理制度和方案完善,建立了适应小微企业经营特点的信贷评级授信制度。让服务有制度可依,有章可循,工作开展更加通畅。其次是市场规模的划分和细化,通过建立小微企业的特殊客户经理和服务人员队伍,在必要地区成立专职化的小微企业专营授信窗口或部门,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同时指出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的弊端,提出发展建议意见。再次就是要注重小微企业效益,不把企业的规模当成服务界定。把处于成长时期的小微企业划入服务范围,组织人员深入市场,从信用履约、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发展前景等方面,对辖内中小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在众多小微企业中,筛选出处于成长期的小微企业,作为信贷扶持的重点对象对其提供专业服务。最后是开辟小微企业绿色审批通道,不断优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
4.提高宣传力度,为小微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通过加大业务宣传力度,为小微企业打造互助交流的平台提供配套的服务。首先是在申办小微企业前,要让社会对小微企业有一个高度的认识,发展小微企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大力宣传小微企业发展就显得愈加重要。通过加大宣传,进一步调动起人们的创业积极性,增强小微企创业者的信心和决心。最后是通过在辖区建立一个微企发展网,在网站上小微企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并建立辖区小微企业交流论坛。建立与小微企业的相互沟通及交流平台,及时为小微企业排优解难,同时小微企业可通过该网站经营需求,拓宽经营渠道。
5.推进信贷政策,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微;创新;困难;思考
宁波通商银行的前身是原成立于1993年3月,由印尼金光集团控股的浙江省首家外资银行———宁波国际银行。在宁波市政府的主导下,2009年启动重组改制工作,通过引入国内13家优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股东,于2012年4月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首家由外资银行成功重组改制的以民营资本为主体、国有企业为大股东的新型混合所有制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为深入贯彻监管部门关于普惠金融的工作部署,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等新经济形势的挑战,宁波通商银行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探索实践,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为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
宁波通商银行一直恪守服务甬城千万家的宗旨,全面推进“向下、向小、向个人、向特色”的“四向”转型战略,在普惠金融服务上开启了四个方面的实践活动,即服务小微,助力宁波市域经济升级提速的实践;全力推进个性化个人金融业务的实践;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开发,服务于“三农”的实践;大力拓宽国际金融服务的实践,通过推进这四大实践活动,切实提升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渗透率和便利性,大力支持了小微、涉农、民生事业等国民经济较薄弱环节的发展,并取得积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服务小微,助力宁波市域经济升级提速的实践
宁波通商银行依托网点、网络和人员优势,努力为小微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信贷服务,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为其量身设计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最大限度地帮助小微企业节省利息开支,降低融资成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水平:
1.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浙江省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关要求,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打造商贸金融专业银行的战略定位,通商银行深入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年”活动,研发众多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不断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在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小微业务在2015年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8月末,单户贷款金额在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客户数较年初增长274%,贷款规模同期增长259%,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
2.不断拓宽对小微金融服务领域。在保证满足涉农、涉渔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基础上,还加大对从事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相关传统服务业的贷款投放,积极满足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资金需求。
3.不断增强对小微金融服务的功能。以城郊、城区居民小区为重点,逐步建立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机构,设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大厅,配备专门人员,对营销模式、审批流程、风险控制、激励约束机制等进行再造,尽量简化贷款工作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推行限时服务,提高放贷效率。目前宁波通商银行已在分行、总行专业经营部门设立了5个小微专营团队,专门从事小微业务拓展,专门建立小微业务快速审批通道,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列小微信贷计划,信贷资源优先向符合条件的小微倾斜,加大了对小微的支持力度,最大满足小微业务“短、频、急”的融资需求,截至2015年8月,小微金融贷款达20亿元,有力支持小微及民生工程,推动了市域经济发展。
4.不断创新银行服务模式,走特色发展之路。为有效解决单个小微客户轻资产、难以从银行直接获取融资这一普遍性难题,宁波通商银行运用核心企业信用绑定、物流控制及债项管理等先进风控手段,为小微客户量身定制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弱化抵押担保,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小微业务的特色化发展。宁波通商银行主动承接宁波市政府提出的淘汰废旧黄标车、加快节能减排的行动计划、为集卡车营运主体定制个性金融服务方案,通过监测车辆进出港数据实时掌握企业运行状况达到风险控制目的,客户无须抵押即可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授信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截至2015年8月末,已累计为100多家集卡车运营主体提供贷款支持近1亿元。至今,通商银行已共为30多个小微客户群量身定制个性金融服务方案,包含快递加盟商群、通商科技卡、电商群、白领公寓、小超市群等,并通过深入挖掘同类客户的共性特征和金融需求,不断总结提炼成熟模式,创新推出集卡通、抵押通、E速贷等10多个特色小微产品,群模式和产品模式并行,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全力推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财富的积累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家庭和个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个人金融业务市场前景广阔。宁波通商银行紧紧围绕未来大消费概念与个人财富管理两大业务主线,在2015年重点推进个人消费信贷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并加快移动金融建设,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普通人群。1.加强消费贷业务发展。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结合区域特征,加强消费贷产品开发设计,2015年新推出产品5个,产品总数11个,汽车消费贷、精英通、房按通等多个特色产品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带动消费贷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8月末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709%,客户数同期增长464%。今后,通商银行还将继续加强特色产品开发,并依托系统的建设完善,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海量客户的能力,满足快速增长的个人消费金融服务需求。2.丰富理财产品。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根据通商银行客户的年龄层次、风险评估情况和财富管理需求,分别推出薪盈通保本理财产品和稳利通非保本理财产品。截至2015年8月末,共发行保本理财产品32期,发行金额11.6亿元,发行稳利通非保本理财产品26期,发行金额4.1亿元。今后,随着个人客户群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理财需求更趋多元化、个性化,通商银行将适时推出T+0开放式理财等新产品。3.加快移动金融建设。为深化普惠金融科技服务创新,提升移动金融应用的安全性和便捷度,通商银行以安全支付为出发点,加快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基于智能安全芯片、符合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的可信交易环境。今后,还将加快推进移动金融TSM平台和手机银行项目的开发,同时积极打通第三方支付渠道,加强与国内知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4.逐步加强自助银行建设。在自助银行建设方面,通商银行现均为“在行式”ATM或CRS,今后,为满足公众金融服务需求,在大型居民社区、重要旅游景点、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处放置“离行式”ATM机,为更多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三)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开发,服务于“三农”的实践
宁波的块状经济特征使得个别县域和农村经济较为活跃,金融需求旺盛,通商银行非常重视农村金融市场,开业以来在宁波新设的三家支行全部为县域支行,分别为余姚支行、慈溪支行和鄞州支行,对县域经济支持较大。2015年初,提出要“向下”转型,就是要求发展眼光向下,业务拓展向乡镇、向社区、向商圈下沉延伸,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服务于“三农”。针对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不足的现状,宁波通商银行开始尝试乡村金融服务站项目,通过设立乡村金融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存取款结算等各种便民金融服务。首个乡村金融服务站设在鄞州横街镇万华村,已于2015年8月正式开始营运,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运行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开设更多的乡村金融服务站,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发适合农民生产生活的金融产品,同时通过在农村推广使用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先进金融设备应用,普及移动金融,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普通农村客户群体。为顺应宁波市域农业和渔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发展的新趋势,宁波通商银行还不断强化对海产品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生态农场等新型农渔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15年8月,现代农渔业贷款余额大幅提升,增长幅度达245%。
(四)大力拓宽国际金融服务的实践
国际业务作为通商银行传统优势业务,开业以来持续稳定增长,服务对象和服务内涵不断延伸,对宁波涉外经济特别是中小贸易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业务量持续稳定增长。截至2015年8月末,同比增长近30%,外汇存款同比增长129%,外汇贷款同比增长52%。具体主要有以下举措:一是不断扩充服务对象。通商银行基础客户群不断壮大,国际业务客户数较开业初增长了25.6%,新增客户中境内公司客户占67.6%,且以中小型贸易企业客户为主,都属于小微,伴随客户结构的变化,业务结构也逐渐从单一的出口业务为主,向进出口业务并重转变,使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二是不断丰富产品种类。通商银行具有较好的国际业务发展基础,开业之初即拥有完备的信用证、托收、汇款、押汇、福费廷等基础国际结算和融资产品。近年来,随着客户和业务结构的变化,通商银行又逐渐推出内保外贷、远期结售汇、外币流动资金贷款、离岸代付及跨境人民币结算融资等新产品,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和发展,满足多方的需求。三是不断拓展国际结算渠道。与同类城市商业银行相比,从外资行改制而来使得通商银行在行渠道建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已与全球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银行建立行关系,搭建了快速便捷的国际结算通道,并与10多家国内外知名大型银行建立了全方位的业务合作关系,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四是大幅优惠让利支持涉外企业。通商银行非常重视银企间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建立,多年来对合作较好的存量客户和长期合作意愿较强的新客户一直在国际结算手续费、融资利率、结售汇汇率等各类费用上给予较大的优惠,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大力支持涉外企业发展。总之,普惠金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较长时期,宁波通商银行将立足市域,深耕“三农”,服务城乡,以更加务实的经营作风、切合实际的市场定位、加快创新的工作导向和高效灵活的运作机制,力争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的长久均衡,做普惠金融的忠实践行者。
二、践行普惠金融所遇到的难题
宁波通商银行在践行普惠金融过程中取得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提升,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也遇到不少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一)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风险管控任务更加艰巨
这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阶段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者叠加的敏感时期,带来了宁波通商银行资产风险管控的巨大压力。二是普惠金融服务以覆盖弱势产业、弱势群体为主,风险管控任务自然会更加艰巨。三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潮中,中小商业银行力量单薄,“独木难支”的缺陷将进一步显现,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就将暴露出救助体系设计与建设工作的严重滞后。
(二)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普惠金融的概念是世界银行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其内涵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的属性在客观上决定了相关金融业务成本较高、回报率相对较低,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三)普惠金融配套机制的欠缺,法规保障未健全
目前,普惠金融配套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缺乏发展普惠金融的统一战略规划和管理,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尚需制度化、长期化,货币、监管政策仍需差异化;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配套措施有待完善,主要是“三农”政策性担保体系不够健全,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等农业风险抵补机制有待健全,支持“三农”服务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在支持“三农”金融服务模式和服务能力的创新需要提升。这些造成了开展的普惠金融服务时有所差别,商业银行多从自身的经营发展和风险防控等角度来计划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这样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发展普惠金融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有效规范其运营,没有相关法规的有力保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健康发展。
三、对今后开展普惠金融工作的思考
普惠金融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各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的认识尚有差异,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同,宁波通商银行须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解决探索出今后发展普惠金融的具体路径:
(一)健全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以保障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小微、涉农、民生事业等企业,健全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意义显得特别重大。涉农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且范围广泛,小微初创期又力量薄弱,风险损失率高,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实现普惠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要完善涉农和小微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扩大农渔业保险覆盖范围,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普惠金融体系。
(二)丰富功能,抓好“三个创新”,持续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水平
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银行自身,通过引入现代金融元素,加大银行创新力度,更加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以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助推普惠金融发展。一是抓好产品创新。重点推出了富有宁波特色“集卡通”、“抵押通”、“E速贷”等10多个特色小微产品。目前一次授信、随用随贷,适应城乡客户“短、小、频、急”需求的贷款要持续提升。二是抓好服务创新。创新服务模式,推进扁平化管理,在设立涉农、小微、个人等金融服务站基础上,开展网点创新,推出一些重点支持特色产业的银行网点,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重点支持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涉农龙头企业。三是抓好渠道创新。在服务渠道上,建设物理网点与虚拟网点互为结合的多元销售渠道,丰富电子银行产品功能。
(三)建立和完善涉农和小微的信用体系,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目前,要尽快全面建立涉农的经济档案,确立规范的经济档案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根据家庭收入情况、还款能力的不同等,对同一信用等级的涉农客户再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加强小额信贷的信用知识宣传,让涉农客户认识到金融和信用的关系,增强信用涉农客户意识,通过信用评级和公开,让涉农客户理解信用的价值,使得民众争当“信用户”形成风气,“有借有还”的信用观念得到进一步弘扬,最终通过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四)办好“三个银行”,提高小额信贷效率,全力推进普惠金融服务
办好“三个银行”,提高小额信贷效率,服务好普通大众,这主要是:一是办好电子银行,加大通商银行卡的发行,拓展网银业务,提升重点客户群电子银行渗透率,开展定向营销,加快新开户、新签约客户电子银行同步开通,深化同步营销、做好个人电子银行“自助注册”营销宣传,通过银行官方网站在线进行“自助注册”,提升电子银行综合替代率。二是办好手机银行。通商银行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高度加密技术开发具有一流水平的手机银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次电子银行服务的弯道超越,必将为农村居民享受普惠金融带来重要的契机。三是办好社区银行。在鄞州横街镇万华村通商银行金融服务站基础上,开展社区金融服务新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建设新网点,助推传统业务与互联网金融深度融合,增强社区服务与居民消费的互动融合,努力打造专业化、多元化、便民化的社区银行。综上所述,当前新形势下,要开创普惠金融的新局面,必须深刻理解普惠金融内涵,与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努力构建一个健康、规范、有序、竞争充分的金融市场,才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满足所有人群的合理的金融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仇卫平 单位:宁波通商银行
参考文献:
[1]茅于轼.兴办小额贷款的几点经验[J].金融经济,2007(5)
经济新常态对银行普惠金融服务提出了三大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深度调整过程中。经济运行的新变化,意味着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银行创新能力、信息化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新常态对银行普惠金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生产组织方式正在呈现小型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特征,新型小微企业正在孕育成长,普惠金融需求较大。但由于这些小微企业主要是以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主,与银行以有形资产抵质押为基础的信贷模式不相适应,导致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普惠金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银行必须加快产品、制度、服务模式的创新,构建与轻资产型小微企业特征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模式。
二是新常态对银行普惠金融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普惠金融主要是关注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覆盖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金融需求本身有着“短、小、频、急”特点,单笔金融服务成本相对较高。随着生产小型化,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银行信贷业务呈现零售化特征,普惠金融服务成本将更高。因此,如何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批量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模式,降低边际成本,是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必须解决的新难题。此外,随着新型农民、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他们对移动金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和移动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新常态对银行普惠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发展普惠金融普遍存在风险大问题。在当前新常态下,伴随经济增长动力转化,部分传统产业会逐步被市场淘汰,银行各类隐性风险将逐步显性化,普惠金融的风险将进一步显现。同时,由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新主体、新业态、新产业处于成长期,风险相对较高,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考验。
加快创新,解决普惠金融“三大”难题
认识和适应经济新常态对普惠金融提出的新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大逻辑。银行应加快信贷管理模式、互联网金融和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以便让每个人都能获得便捷的、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一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解决普惠金融“供需不匹配”难题。在经济新常态下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服务模式的创新。要针对新型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特点,在客户准入、授权授信、业务流程、担保形式等关键环节进行再造,让客户“进得来”、“贷得到”。比如,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快建立以知识产权抵质押为基础的信贷服务模式,并加强与创投基金和私募股权的联动合作,“投贷结合”,共同为新兴产业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强化互联网金融创新,解决普惠金融“成本高”难题。对于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而言,银行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产品要素标准化,实现批量化和专业化运作,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笔业务运营成本。对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而言,银行应积极发展面向“三农”和县域互联网金融服务,建设“三农”直销银行,推进涉农电商服务。尤其是,商业银行应抓住智能手机在农村普及的机遇,借鉴肯尼亚移动银行服务等成功案例,建立一整套涉农移动金融服务,低成本高效率地延伸服务触角。
三是实施专业化风险管理,解决普惠金融“风险大”难题。当前我国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小微企业风险防控形势更加严峻。银行应借鉴批量化、专业化等服务模式,缓解信息不对称,构建更适应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同时,适应“三农”领域硬信息不足、主要依靠经验判断、社会口碑、人脉关系等软信息的特征,建立一套有别于城市金融业务的“三农”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新常态下发展普惠金融的几点建议
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在服务理念、产品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还需要政府在顶层设计、监管政策、信用环境等方面做好支撑保障。
第一,完善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关键是要从战略上厘清开展普惠金融的重大问题。一是坚持商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把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和商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不搞急功近利、涸泽而渔。二是坚持互补性的机构体系建设方向。引导并着力构建一个功能互补、错位竞争、合作共赢、包容性强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防止出现“大企业过度服务、小企业急需服务”;“发达县域过度竞争、贫困地区服务空白”等问题。三是坚持差异化的监管导向。探索建立差异化的监管体系,适度提升对“三农”和小微领域的不良贷款容忍度,不良考评指标上适度体现差异化。
第二,强化普惠金融的政策保障机制。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一是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的财税政策环境。通过对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机构给予一定税收减免,给予普惠金融特定的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更多资金留在农村。二是进一步改善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环境。比如推进基层经济合作担保组织建设,提升普惠金融的担保能力;探索建立普惠风险补偿基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提升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能力;完善土地资产的抵押、拍卖评估和交易平台建设,提升土地融资功能和押品变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