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06:1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湖州师范学院自2012年秋季学期,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6个学时,纳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实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学生处、教务处和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科联合成立教研室,由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具体负责教学组织、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教师资源主要有:从事心理学专业教学并承担学生日常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任教师,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辅导员。教研室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和研讨,形成了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课件等课程资源;组织教师公开课,课程组集体点评、交流教学经验;分教学专题拍摄视频资料,利用网络媒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经过两年的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效果,受到了领导、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在广泛的评价主体中,学生评价至关重要。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和内在的学习动力,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过程的体验、掌握的方法,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成长和行为变化,即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心理素质提升。
二、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
笔者经过两年的教学经历,积累相关学生评价数据,主要分为四大块:教务系统中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布置作业《自我心理成长报告》收集学生课程学习后的感悟,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累的学生评价,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经过对采集数据的梳理分析,发现教务系统中90%教师的学生评价分数在90分以上(满分95分),近70%教师在各下属学院教师学生评价排名中位居前列。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心理课程总体是满意的。
(一)对课程内容的评价
关于课程内容,学生有这样的评价:“总体很好,感觉很放松,不必拘谨”;“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在生活中会想起课堂上老师教过的知识,能帮助自己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惑”。有关建议,学生提到“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更多地分析与大学生相关的案例来吸引学生”;“降低课程内容的重复度,能突出重点,传授在现实问题中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方法”;“建议在大三时候再增设心理课”。综上所述,学生对心理课程是比较欢迎的,普遍认为课程内容有趣、丰富,与现实生活有联系,但希望在课程内容安排的时间、层次、与生活的紧密性方面能有所改进。
(二)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在对教学模式的评价中,学生提到最喜欢上活动课,理论课对心理测试、互动游戏和心理电影等更感兴趣,有学生提到教师在课堂上分享自己个人成长经历,对自己启发很深;有学生评价教师单纯教授心理学知识时,学生容易走神、玩手机等,对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更不喜欢教师道德说教式地教导学生。学生对心理课程的期望不同于一般课程,更希望在活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中,掌握更多自我认知、情绪控制、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技能。
(三)对师资队伍的评价
在分析学生评价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谈及对教师的印象比较多。有提到“遇到最好的心理课老师,我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有人格魅力,上课很有趣”;“老师幽默、自信、大度、温柔,我们喜欢”;“老师上课认真负责,对我们有耐心”。在学生的评语中,基本都是对教师的积极评价,授课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三、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策略
基于以上学生评价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心理课程是受到学生欢迎的,学生们期望经过课程学习,了解自我,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哈佛大学“幸福课”是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成功案例。笔者借鉴现有文献成果,结合自身研究,对课程优化提出一些建议。
(一)课程目标注重发展性
心理课程初衷是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心理问题及疾病,课程目标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设置。实际绝大部分学生心理是正常的,但会出现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比如自我认知偏差、情绪失控、人际冲突等。心理课程目标应从传统的预防性模式转向发展性模式,重点在于从正面引导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意义,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促进个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课程教学目的应使学生达到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统一:在知识层面,学生要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基本知识,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在技能层面,学生要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自我认知技能、压力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情绪管理技能等;在自我认知层面,学生要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二)课程内容注重针对性
根据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安排应减少对问题人格和人格形成消极因素的关注,加强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和人生态度的研究。借鉴积极心理学的观点,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人把所有的力量都运用到极限而问心无愧的人生态度,它促使一个人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世界,拥有快乐和幸福。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构建心理课程的内容,总原则是以多元学科背景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素材,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做一个懂得幸福、创造幸福和传递幸福的人。在具体内容安排时,要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如主观幸福感的形成、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构建等;要和学生分享形成积极人生态度的方法和技能,如养成读书习惯、坚持运动锻炼、旅行增长见识等;要结合学校实际生活展现典型人物故事,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启发学生。课程内容要有理论的指引,更要有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鲜活实例来将理论具体化,提高内容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三)课程模式注重主体性
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心理课程不同于一般课程,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性,所以课程教学活动设计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从积极心理学提出的积极情绪体验受到启示,具体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积极情绪体验应用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视角解读日常生活,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日常生活,最终实现积极改变。在知识的教学中要采用双向的、互动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尝试把课堂模拟成团体咨询的场景,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沟通,学生在师生互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中积极改变认知;丰富课程内容展现形式,通过案例、视频、心理测试、时事新闻等传递信息,将微信、微博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兴媒体带进课堂;增加活动课的比例,活动课的场地可以安排在专门的团体辅导室,也可以设在室外,在自然环境下,学生通过肢体、表情等非语言形式传递信息,增进感情,特别有助于人际交往、团队建设、恋爱等教学专题的教学效果。
(四)师资队伍的培养注重积极性
一、环境适应问题
与汉族大学生相比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来自较为偏远的山区。所以,当其远离熟悉的环境而进入陌生环境的同时,内心往往会感到孤独与寂寞。另外,当少数民族走入校园时,会在心理产生相应的矛盾与冲突,并且容易将思想步入极端化。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有时会过分的高估自己,而有时也会将自身进行完全的否定。甚至有些大学生会因为新的陌生环境而产生焦虑以及神经衰弱等。
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未来及希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良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可以使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未来有良好的发展,而相对较差的心理素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一)大力开展活动增强人际关系为了大力拓展少数民族的人际关系,则需要经常开展一些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使得学生们可以在活动中进行相互交流并相互促进,并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机会使其更多的接触社会。如此,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能力并在某些方面锻炼了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也对其心理健康起到了相应的促进作用[2]。
(二)对少数民族学生予以关怀若高校想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提升,则需要对其进行了解,并通过解决实际困难使得大学生可以得到自身所需要的东西。同时应及时在校园成立一个心理特别服务中心,为了方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遭受一些烦闷的事情时可以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并教会其合理的运用科学方式来解决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的来为大学生们解除烦恼以及内心的忧虑。如此,便可以更好的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们心里状态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创造良好校园氛围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影响。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是我国为缓解民族关系的重要条件。因此,校园中应积极培养乐观、开朗的校园气氛,进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只有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才可以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尽情的与人交流,并在某些方面培养其自身的性格特点。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拥有健全的心理,进而提升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3]。
三、结束语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一个具有很强感染力的地方。学校这个特殊的氛围可以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相应的作用。人的心理状态主要是以环境的好坏来进行制约。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出积极、乐观的人。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应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内尽情施展自身的优势,从而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全面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身心理素质。
作者:许静珂单位:宁夏理工学院
一、自我认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自我认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客观积极的自我认识在个体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健全的自我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各部分和谐一致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Pajares、Vispoel、Bandalos等研究都发现,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指标。青少年较高水平的自尊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躯体化倾向、神经症等反应。所以,自我认识失调的确是会严重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自我认知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选拔考上大学,发现周围都是与自己能力水平差不多甚至高于自己的人,发现自己不如以前出类拔萃,以及远离熟悉环境开始独立生活等。如若不适时正确调整自身心态,就会有产生自卑、嫉妒甚至敌对等心理的可能,进而使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对他人漠不关心,认为自己对别人来说可有可无,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阻碍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自我认知团体模拟实际环境为实际问题解决提供范例
在自我认知团体活动中可以生动模拟还原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并为案主提供了更为综合的模拟社会现实环境,易于将辅导中收获的效果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在辅导中使案主接受到多方面刺激,来思考、学习、面对自身的现实问题。团体中沟通交流与现实中的相似使得辅导效果更容易巩固与应用。团体辅导中指导与学习正确解决方式的过程也促进了案主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也为案主建构了适合其自身的社会支持体系。需要对自我认知进行团体辅导的成员大多因为社会支持薄弱对自身现状感到无助、无力与悲观。而在自我认知团体中因各个成员的相像性以及建立的平等和团体中的归属感、被认可的社会场境以及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环境,事实上又建构成或改善了成员的社会支持体系。
(二)自我认知团体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找到了共同体归属感。在团体中因成员有着相同的经历或相同的愿望,所以成员间有着平等的感觉,有着强烈的被接纳感受,自己不再被边缘化,感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团体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可以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成员通过诚实地回应其他成员的成长,表达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肯定。这种接纳和肯定使成员彼此之间愿意和乐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三、自我认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作用
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中。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而随着生活环境变化与社会活动变化,自我在生活环境中找到的共鸣就越来越少,从而产生对自我的怀疑、否认等负面态度。较敏感的大学生因为以上心理性压力源而焦虑,对自身莫名自卑起来。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感到不自在,封闭自己,超常地需要他人同情地尊重。希望同学们尊敬他,真情地爱护他,自己焦虑的对待考试,对于一切竞争的活动都不敢参加。自卑的焦虑,使其与人的关系上发生了各种障碍。会强颜欢笑地去向人表示友好的态度,因为做作与小心更容易使他人怀疑虚伪,又因为自己时时在做作与虚伪中,导致不敢相信他人对自己的夸奖。他人善意的批评会激怒他。不能听到和他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是看不起他的明显的表示;但又不放心别人会真心地采纳自己的意见。多疑、焦虑、敏感、封闭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过重。总觉得与他人缺少话题,难以交流。使人际关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使机体处于不平衡状态。而恰恰又因为得不到满足有与人恰当沟通的强烈愿望。经调查发现因为自卑而造成沟通障碍问题的群体大都因为对自我意识存在偏颇的理解。理想我与现实我,主体我与客体我难以统一。如成就期望与现实失望间的冲突,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追求上进与消沉的冲突等。无法正常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言语沟通能力与情绪表达方式存在障碍,知、情、意、行、人格未协调,无法适应环境。为了减轻此群体的不安情绪,增强其适应能力,开发其潜在能力,建议此群体组成自助团体,在团体中深入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的发展。针对自身自卑而产生的沟通障碍的共性问题,建议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彼此提供建议、彼此之间加强沟通、协作、进行相互鼓励及情感支持。如对大多遭受过的共同经历,团体成员一起分享当时的情绪感受,并讨论出较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建立起能够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关系,达到相互支持的目的。在可以安全的自我暴露的环境下进行自我认知与探索,从而克服自身的不足,达到接纳自我、正常沟通的目的。大学生群体是成长中的人,是变化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动态的。模式体系要讲究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也要注意周期性与变动性。大学生本身就处于渴望交流,希望被理解的心理发展阶段,自我认知团体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实际的意义,是大学生们心理健康发展、保持个性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中的问题群体通过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改变了现有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实现自我成长。通过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无条件的正视和接纳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能够将这些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自我不断趋向完善。摆脱了现存困境。重新愉悦的融入到具有青春朝气的大学生群体中。
作者:潘乐 李雪 鲁顺珍 朱琳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
“积极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在马斯洛(A.H.Maslow)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该书中的标题为“走向积极心理学”[2]。但是并没有引起心理学界的重视,直到塞利格曼在APA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的主要任务时,才开始使积极心理学走上了人类的视野[3]。2004年出版的《现代心理学史》第八版中,著名的心理学史家、心理学家舒尔兹把积极心理学称为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之一[4]。
二、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意义
1.以积极心理学理论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
积极心理学和传统主流心理学相比:传统主流心理学是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现有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只关注到一部分人群,无法广泛性地服务于普通的大众学生[5]。其实心理健康教育是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概论、交往心理和调适、情绪纷扰与控制、恋爱心理与调适、学习心理与调适等多方面内容的课程[6]。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幸福感主要是体现于生活质量和积极品质感受,这种幸福感的主要是个体的自我实现体现如何与生活质量的一种协调。对事件的解释和看法是否个体感到幸福,有没有幸福感[7]。这也是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和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感受[7]。目前,积极心理学主要是探讨人类的幸福感、积极品德、愉悦感,研究积极品质和积极情感体验[8]。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可能会导致资源不足、出现就业难,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巨大差距会导致大学生的没有幸福感。从而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品质是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2.以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前主要关注的是消极心理学的方面,主要内容是对个体现存的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侧重于心理问题的解决[9]。积极心理学是以注重大学生个体内心潜能的激发,培养积极的品质,如个体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思维、积极的品质等;现阶段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教育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目标[10]。笔者认为现代教育应该把目光聚集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幸福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理性的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的不同,以积极向上的品质来自我调整,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来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大学生在面对未来生活和危机时,能够积极面对,自我调整心理问题。这是积极心理学在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3.以积极心理学理论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
在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很多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就算意识到了心理障碍也不愿意主动咨询并寻求帮助,而学校对这些现象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只能通过在一定区域开展心理学讲座、建立咨询室、情绪发泄屋等。这些工作却没有带给学生多少效益,甚至使学生接受了负面的影响。所以,要以积极心理学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首先,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建立积极向上的品质与态度,注重个体的生活态度与幸福感,帮助学生以积极向上态度的面对外在环境和挫折,以完善个体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提升品德境界。
本文认为在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以鲜明的个性色彩和心理特点来使大学生参加各种心理剧演出;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与他人分享的愉悦,使大学生的有一个良好的的情感体验,挖掘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健康发展。结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中显示重要地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培养全方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启到了重要作业。现阶段是利用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建立学生自信与自尊,对社会现状与生活质量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从而促进个体更快地成长和发展。
作者:刘宗利 刘宗顺 孙佳慧 曹华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SHELDONM,KING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3]刘剑.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4]Schultz,DuaneP.Ahistoryofmodernpsychology[M].NewYork:Thom-sonPress,2004:152.
[5]叶昇尧.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161
[6]裴利华.模糊数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测评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9(12):115-118.
[7]Dinner,E.SubjectWell-Being:TheScienceofHappinessandaProposalforaNationalIndex[J].AmericanPsychologist,2000,55(1).
[8]卡尔.积极心理学[M].丁丹,译.第2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96-197.
关键词: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心理教育能力作为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反映和指标,不仅能有效地影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教师自身健康和专业成长。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历经十多年的建设,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如何培养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可供我们直接参考的培养模式,诸如培养途径、阶段任务等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因此,本文将对这一问题作一蠡测。
一、培养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意义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经历了80年代初中期的自发探索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积累成果阶段、90年代以来的推广普及阶段,一路迤逦至今已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教育能力相对薄弱成为问题关键所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匮乏;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性不强。导致在心理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心理教育能力普遍不强、参差不齐等等,已成为制约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以山西省晋中市师资力量相对较好的榆次区为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要明显优于小学,60%以上小学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岗位空缺的现象[1],“学校每800~1000名学生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承诺更是难以实现[2]。即便随着社会发展达到这一要求,也只能满足部分个体咨询的需要,我们现在提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阳光的心理品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单靠一名专职教师根本不能实现。在这种现状下,作为小学教师主要来源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如果能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走入工作岗位后,就有能力主动配合专职教师开展工作,从而改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二、小教本科生“四位一体”心理教育能力培养模式
1. 构建知识体系
晋中学院自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积极致力于开发建设校本课程,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现有课程开设情况,开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加大了小学心理辅导技能技巧课程的比例,适当增设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设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等课程。同时,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作为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内容,编写出一套适合于全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如《小学社会心理教育》以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内容选择贴切小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且专栏新颖,有利于学生准确捕捉信息,勾勒出形成小学生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初步框架;《小学科技心理教育》则从科普教育与科技活动中寻找心理规律,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去提升科学教育的实效,加强小教本科生对小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科学品质的重视。目前,该系列教材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通过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学生首先打下了良好扎实的理论功底。
2. 搭建成长平台
(1)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晋中学院积极与晋中市教育局沟通协商,于2011年7月成立了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中心挂靠在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该中心利用学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通过心理技能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吸纳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者,并为其搭建培养、提升心理教育能力的平台。除定期开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外,中心还开通了专家咨询热线,月刊《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增置了《心育能力培养》栏目,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发现、解决小教本科生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提升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2011年中心面向小教本科生开展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赛讲6场,校外服务活动53次,指导小教本科生心育论文44篇,有小教本科生参与并取得科研成果5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80场,个体心理辅导18例,小教本科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团体心理辅导124个班次(均有备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和社会效益。
(2)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打破了传统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方式,但是还存在学生参与机会较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随后成立了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研究会是以晋中学院教科院教师为主,小学教育专业全部本科生及致力于晋中市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各阶层成员广泛参与,集学术性、群众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社会组织。目前已拥有编辑部、宣传部、咨询部、策划部、调研部、信息部六个部门,拥有室内250㎡活动场地、室外900多㎡的拓展基地。在研究会里,学生们有了更大的舞台,他们组织论坛、参与学术交流、中外前沿研究成果,进社区、进学校进行心理健康小知识宣传,客观上讲,研究会的成立为小教本科生搭建了更多的实践平台,激发了学生参与心理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动力。
3. 组建科研团队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晋中学院2009年出台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率先组建了小教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科研团队,形成以大二大三为主,大一积极参与的稳定梯队,并设立了院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形成了“省—校—院”三级评选模式,使三级科技创新项目互相促进和推动。通过组织科研讲座,引导学生申报课题,两年来学生团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有“山西省初中班主任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公交司机心理压力源调查”、“山西省中学心理辅导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晋中市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四个省级项目,“榆次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晋中市社区公共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的调查”等10个校、院级项目。学生依托项目、科学调研、得出结论、提出建议,这样实践育人有了重要载体,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 打造品牌基地
通过对部分城区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教师状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数量、人员整体素质上存在问题。晋中学院主动与当地政府协商沟通,在全市城区、农村教育实习基地中各选取了10所小学,由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副教授带队,以小教本科生为主力,配合该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率先在这20所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小学生以体验参与活动为主,一般需要1.5~2小时,他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并在心理辅导室建设上提出心理辅导机构设置标准化、设施科学化、师资专业化、管理制度化、监督工作具体化,以及高度重视解决心理辅导老师的职称待遇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方面进行了八个专题的积极有益的探索,成效不断显现出来,已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基地,这不仅对当地其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对小教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实现了双赢。
三、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分阶段培养
1. 注重意识培养,制定学习计划
一年级重点围绕心理教育意识的形成。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加强心理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等课堂教学的途径, 加强心育内容,激发学生自觉培养心理教育能力的动力。
吸纳学生成为晋中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成员。利用研究会的资源优势和便利条件,组织学生观摩、分析小学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分享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乐趣与经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心理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制定学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方案。
2. 加强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二年级重点围绕心理教育技能的培养。独立地确立心育目标、准确地理解教材,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心理教育教学活动,初步掌握心育效果的评价方法。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设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小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等,
以适应小学普遍开设心理教育课的需要。增设艺术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作用。针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譬如户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开设小学生心理教育专题(系列)讲座、举办心理教育座谈会、出版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建立心理教育网站等,使学生在高度认同、积极参与、感受心理教育氛围的同时提升心理教育的实践能力。
开展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学竞赛,并制定奖励机制和鼓励措施,在活动中提高心理教育技能。同时,学院还注意提升实践的层次,比如在专职心理教师的指导带领下,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的立项和研究。
3. 调试心理状态 做好心理准备
三年级重点围绕心理状态的调试。加大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指导学生做好见习实习的准备工作,在学科教学和见习实习中加强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设小学各科教材教法选修课。以专题活动形式进行,每周1次;周一公布活动主题,周四下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主题活动。选修课教材为校本研发,通俗易懂,有案例、有作业、有思考题,针对性强,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程指导。
加大心理实践课程比例。教育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试教一定比例的心理教育课,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参与学科心育和活动课心育的实验,探索心育规律。
4. 实现角色转换,强化职业能力
四年级重点在于角色转换。强化技能训练,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应和竞争能力, 促进学生步入社会、走向教师岗位的角色转换。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展仿真性的社会实践教育。在低年级心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岗位完成毕业实习工作。毕业顶岗实习是一个重点环节, 它是检验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
开展心理教育专题活动。举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职心理教师、优秀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心理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与分析。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实验,定期撰写心理教育论文,注重自我教育能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月红. 小学教育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R]. 晋中学院,2011.
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显著提高。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关注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能够在发现自身问题时主动与心理辅导员进行语言或书信的沟通,对去心理咨询室接受专业老师的辅导并无排斥。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心理健康活动总结,请笑纳!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1五月份为心理健康活动月。我协会在院团委的正确带领下,通过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指导老师的指导,为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提高我院学生心理素质,构建和诣校园,面向全体同学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
五月份的主要活动有:1.主题为:"心灵世界,有你有我"的手抄报比赛。2、心理影片的赏析。3、大型现场心理咨询活动。4、5.25心理飞情剧晚会。5"心灵世界,有你有我"主题班会。6、心育干部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5月4日,我协会全体会干在1栋202教室召开会议,会议主要讨论5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各项活动。
5月11日,我协会出版心理影片赏析海报,片名《楚门的世界》旨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此影片于5月12日晚19:40在生化楼101教室展播。
5月12日,心出版于生化楼101教室展播心理影片,。通过影片的赏析目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生活、工作,家庭的重要性,从而从更多渠道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5月22月下午,我协会在志远楼四楼,进行心理情景剧的彩排,并取得预期的结果。
5月23日早上,我协会协助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老师在升旗台旁开展了以"心灵世界,有你有我"的大型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活动,活动开设了心理咨询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七位老师现场为同学心理咨询,同时还开展心理游戏,由心协会干引导同学们玩,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此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5月24日晚在志远楼报告厅由心协协办的第三届"心理情景剧"晚会隆重演出。晚会邀请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老师右医心协、百职心协、院学生会、院团委、分团委、各系学生会代表及各兄弟协会代表。黄荣蜂老师上台发言并预祝晚会圆满成功,晚会的演出除了风趣却意味深远的话剧,还有院心育部的优美民歌,赢得了观众们带来正餐后可口的甜点,精彩的演出让观众流连忘返,给观众一个美好原夜晚,情景剧圆满结束。
五月份,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我院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同时让广大同学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相信我院学生一定会带着阳光的心态,缔造阳光的生活,走向阳光的未来。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2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于__年10月。在上级指导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指导中心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__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
永教[__]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__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
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
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
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
各学校都已经成立了心理辅导室并着手开展宣传活动、建立学生心理挡案、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开设心理辅导课,以多种方式、多条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8.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化。
市教师进修学校申报的课题《区域性推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获得省级立项,同时有30多所学校也已经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3根据学工部本学期工作要求和我院本学期工作计划,我院“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各项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各项活动的开展紧张有序,“我爱我”、“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理念已经深入学生,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权利与义务进一步得到了强化,个别重点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出现了明显改观。现将近阶段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一、缤纷多彩的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1、3月底至4月初,我院筹备策划了以“释放心灵、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心理健康风筝设计大赛,并于4月17日在__校区行健轩宣传栏处及汀香园前坪成功举办了作品展览。
4月20日上午,组织__、__级的风筝爱好者和阳光心理部的学生干部一行三十余人,到__市烈士公园开展心理健康风筝放飞比赛。这一系列活动的设计与心理咨询中心本学期52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不谋而合。60余件风筝制作成品中有50余件是以寝室为单位完成,通过风筝制作过程中的选材、设计、制作等环节加强了寝室同学的沟通和合作,为寝室成员的交流与协作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2、结合汶川大地震这一牵动全国人民的大事件,我院于5月20日在__校区文化广场组织全体__、__级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心系灾区、关爱心灵,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们在感悟生命珍贵之余关注到心灵健康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眼前的大学生活,学会宽容和谐地与人相处。
3、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我院于5月28日组织__、__级全体学生共19个班级,举办了一次“凝心聚力、阳光生活”班级趣味运动会。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声势浩大,心理与体魄、个性与团结的大聚会。活动内容均以寝室为单位代表班级参加比赛,“绑腿跑”、“夹气球”、“吃水果”等环节,旨在促进寝室成员的团结和谐,加强班级之间、寝室之间的沟通,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年级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竞赛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在娱乐中体会人际交往的快乐。
4、根据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的活动安排,我院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大爱无疆、我们相爱一家人”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主题班会,“我手写我心”心理征文,学习寝室人际关系小册子等活动。
主题班会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特别是以寝室为单位用四个词形容自己的寝室环节,气氛相当热烈,每个寝室都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心理征文活动得到全院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共收到113篇成长故事。经过三次选拔,我院共评选出一等奖8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9篇共25篇精美文推选到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参加全校的评选。寝室人际关系小册子发放到寝室后,学生们都以寝室为单位认真阅读并进行了交流。学生们一致认识到寝室人际关系对自己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学生们对宣传册中“受欢迎的寝室人”栏目和“趣味测试篇”的感兴趣程度相对集中,纷纷表示这本“相亲相爱一家人——寝室人际关系”小册子对促进寝室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1、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本学期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书记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在张书记的指导下,本学期我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制定了《电气学院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的暂行办法》,建立了重点学生入库、出库制度、各年级辅导员重点学生月报告制度、重点学生的学生负责人向辅导员月汇报制度、重点学生负责领导、各年级辅导员、朋辈辅导员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跟踪。
2、朋辈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本学期我院成立了以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为主要对象的“阳光使者团”,旨在以使者团的形式让朋辈辅导员感受到集体的归属感和团队的力量。通过培训、座谈会、户外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这个角色的积极作用和肩负的责任。一个学期的尝试,朋辈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组织班级活动,关注班级、寝室同学思想行为动向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学期我院新增的1例一级干预对象、4例二级干预对象均由朋辈辅导员发现上报。
3、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显著提高。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关注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能够在发现自身问题时主动与心理辅导员进行语言或书信的沟通,对去心理咨询室接受专业老师的辅导并无排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月25日晚,我院__级电子2班同学自发组织了一次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主题晚会。晚会通过表演、游戏、放飞孔明灯、点燃心愿蜡烛等形式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要珍爱自己,珍爱自己心灵成长,关爱他人。
本学期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学院副书记、全体学工办老师、广大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各年级均认真执行了重点学生的“五个一”工程,积极主动地对重点学生进行了危机干预,保证了心理健康基础工作的平稳开展。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院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安排,努力发掘我院学生特色,并以此为突破口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扎实开展工作。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4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活动月是学院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特色活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敞开心扉 快乐成长”。寓意大学生打开心扉,多与身边的人沟通,会促进自我快乐生活,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月期间利用心理健康宣传展板,宣传横幅,“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倡议书,佩戴微笑标识、传递美好心情等宣传活动进行了全面氛围的营造,并先后组织开展了“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建设金点子”征集、青春期同伴教育培训、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健康知识黑板报比赛、系部特色心理健康主题等活动。
一、青春期同伴教育培训
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健康是永恒的追求,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需要用正确知识填充他们的好奇心理。5月8日下午,健康成长指导中心举办了青春健康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活动,来自7个系部的28名学生在图书馆六楼团体活动室参加了此次培训,这些青春健康使者是经过自愿报名、系部选的优秀志愿者。
此次培训得到了__市、__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__国际组织驻南京办事处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关注,早在今年4月份外语系李__、蔡__同学,机电工程系张__同学,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程__同学就参加了__市首期高校青春健康——同伴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回校后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和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主要由他们担任了校内的首次同伴教育师资培训主讲。
培训项目以其丰富的内容,互动式、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三个小时的培训时间里,同学们表现积极、活跃,也一改往日羞涩,阐述了自己对同伴教育及性知识的看法,系统地掌握了主持人技巧、爱情观与价值观、性与生殖健康、艾滋病有关的知识,为接下来的系部开展活动作好了初步准备。
培训活动结束后,留给主持人们的工作和义务仍将继续着,他们在各自系部将“青春健康项目”加以推广,整个心理健康月期间,同伴教育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遍地开花,系部共组织18场次培训,培训对象达680人。同伴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随着大家在青春健康这方面认识的深化和态度的澄清,将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素质拓展训练
5月15号下午,“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在学院图书馆六楼团体活动室举行,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协同外语系高飞老师、左其阳老师带领各系的心理委员和心理协会成员进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学生处处长霍__老师亲临现场观摩与指导。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开展至今已是第四年,今年的素质拓展以“团队建设”为主题,主要进行了“鸡蛋进化”、“花开朵朵”、“知你识我”、“风中劲草”、“相亲相爱”等活动。
核能培训在全院老师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颗爱的种子,因而在本次素质拓展活动中,老师们将核能培训的形式与素质拓展结合,将核能培训的心得和体验与同学分享,引发学生对“团队沟通”这一主题的体悟。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中,同学们全心投入,用心去分享自己的感悟,真正体会到了信任和换位思考在团队沟通中的重要性,也将会把这些觉察延伸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三、“加强心理委员建设金点子”征集
为让学生更深切了解心理委员的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使我院心理健康工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特组织了此次征文活动,要求大家围绕主题,结合学院实际,为心理委员这支队伍的建设建言献策。各系都进行了积极地组织和参与,共收到稿件100余篇,同学们在其中提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小建议,如心理委员每班级选两位,一男一女;在学期初、末、换季等心理问题多发时期,应该多开展小活动,从点滴做起让同学们感到时刻被关爱;加强系部内班级心理委员及系部间心理委员的交流等,艺术设计系陈萧闲,电气工程学院刘学宜等18位同学获奖。
四、心理健康知识黑板报比赛
为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心理健康月期间的的良好文化氛围,举办了心理健康知识专题黑板报比赛。活动中各个班级精心准备、积极配合、互提意见。通过活动,大家对黑板报的内容选择、素材收集、版面设计、色彩运用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收获。最终艺术设计系广告1111和动画1111,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计应1111等班级表现突出,取得了好成绩。
五、系部特色活动
系部积极配合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开展活动,同时自行组织系部班级举行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及其他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并且发挥才智开展了具有创意的特色活动,如电气工程学院开展了“悦纳自我”心理健康专题知识视频讲座;为了让学生更好得学会感恩,开展原创视频“家的五分钟”短片大赛;宿舍长素质拓展活动。艺术设计系举办心理logo设计比赛;“做阳光大学生,给心灵一片晴空”心理签名活动,并为签名同学免费发放笑脸胸针。现代港口与物流管理系举行紧急救护培训;写给即将踏上实习岗位的__级同学的一封信。机电工程系学生干部团体心理辅导……
在心理健康月活动结束之后,我们会对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活动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探索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当今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强有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才可以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我院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节,开展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了调适心态,心理健康月也名副其实地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平台。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5中心小学在第三个心理健康教育月教育活动中,能够遵循“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机构建设,重视心理辅导;落实心育课程,促进均衡发展”的原则,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三个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将工作与研究相结合,立足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师生健康成长服务,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学校逐步普及并产生实效,不断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普及化和均衡化发展水平。
在活动中通过培训、研讨、展示活动,培养一支合格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通过学校心理辅导机构建设,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间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教学设计、有心理咨询室、有个案积累;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工作要点
(一)、推进我校心理辅导机构建设
学校心理辅导机构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场所,心理辅导是缓解和消除学生心理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三个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少先队主抓的领导组织机构。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学校心理咨询室。
(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把教师的培训教育工作列入学校继续教育内容之中。
在本月里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主题——激励的作用。听了讲座还结合本月学校组织的“在学科中渗透学生养成教育”的经验交流,展开了研究活动。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普及”的工作思路,发挥少先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通过发挥少先队主题队会课和思想品德课这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教育月的宣传和重点培训,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全体教师了解学校心里辅导的理念,学习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般方法,懂得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维护,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培训方式采取举办——我是勇敢的小军人,我会……手抄报、“学会交流”专题讲座、网上培训、课堂教学研讨、案例反思和“分享快乐,播撒快乐”主题队会课竞赛、为五站结对子学校送心理健康课、“心手相牵”亲子营系列活动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教师、学生、家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了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建议
1、由于一个月的时间比较短,只能是集中组织开展一些主题教育,缺少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
对于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渗透到大德育的环境之中,才能实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的。
2、有些活动还只追求了量的变化,而质的变化还有待于工作的深入。
3、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的力度还不够大,面也不够广。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本次心理健康测验对象是黑龙江省阿城市一中2004级高中生,测试时间是2004年9月。从所得的有效问卷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的抽取方法是分层随机抽样,每班抽取20份问卷(男生10份,女生10份),共220份问卷。
测验分析采用的工具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SymptomCheckList90),即90项症状校核表。使用的测验版本是汪征宇的翻译本,测验采用五级记分。将所抽样本数据录入电脑,利用SPSS11.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
研究得出,症状总均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有3名,占总人数的1.4%。在一个或多个因子上检出的人数是45人,检出率是20.5%。据表1可知,各因子均值(M)由高到低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敌对性>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恐怖。
有的研究者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对初中到高中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很多学生第一次住校,而且进入省重点高中,学生强强相遇,对自己要求较高,学习压力大;2)对学习方式变更不适应,高中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由过去初中老师的掌上明珠“沦为”普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3)高中生源的差异较大,农村、城市学生聚到一起,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需要协调和相互了解;4)经济、社会的巨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人面对变化后的不适应而产生心理压力,调整不好就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
2.高中生与常模SCL-90各因子比较
从表1可知,高中生样本数据与常模统计比较后的结果是,高中生样本的躯体化因子显著高于常模(p<0.05),强迫极其显著地高于常模(p<0.01),人际敏感显著低于常模(p<0.01)。从各因子得分排序来看,位于前三位的在高中生样本组依次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常模组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偏执。
从高中生研究样本与常模比较看,学生躯体化和强迫问题较多,应该引起重视,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强迫是指主观上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抑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和严重的内心冲突并伴有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这种强迫的心理问题也可能引起“躯体化”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躯体化。
科学地休息和调控情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闲暇时间有自己的爱好,在饮食上注意调配等措施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强迫和躯体化问题。
3.高中生SCL-90各因子的性别比较
由表2知,各因子≥3分的检出率中,男生在躯体化、强迫、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生;女生在抑郁、焦虑、偏执3个因子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经过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男女生在抑郁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0.05),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见表3。
从各因子分≥3的情况(检出率)和男女生各因子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发现,在心理问题上存在性别差异。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时要注意性别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有学者研究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女生在焦虑、抑郁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男生,反映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女生大多感知细腻、思维具体、情感上脆弱、敏感、多疑及自卑自轻,她们产生内心冲突的机会比男生多,因此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结果同国内有关研究是一致的”。总之,性别的差异是生物基础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三、建议
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对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以下几点建议: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师生共同确立活动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心理教育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室,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学生实际上是赞成学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笔者对阿城一中2005级398名学生的调查显示:47.5%的学生赞成学校开展个别心理咨询(赞成课堂心理教学的占24.6%,赞成集体心理讲座的占27.9%)。
学校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教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学生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工作过程。心理咨询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直接咨询、电话咨询、信函咨询、报栏咨询、网络咨询等等。
3.各学科教学渗透
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求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要认识到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道理。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通过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仅扩展了心理教育的空间,而且还有利于各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心理教师不应将自己封闭于咨询室中,要积极与广大学科教师、领导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资料的收集意义重大,许多资料具有保密性,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收集和管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过程;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
学生心理档案收集要全面,既要有班级和学校的团体资料,又要有反映学生个体各方面特征的资料;既要有数量化的资料也要有非数量化的资料。最为重要的是要从积累的档案资料、数据中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存贮档案,要为师生和学校提供及时有价值的反馈,为有效开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校园守望者:教育心理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936-03
【关键词】 精神卫生;档案;问题解决;学生保健服务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心理档案是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重要基础性资料,已为各高校普遍认可,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献资料显示,仅2007-2008年,有关高校心理档案建设的论文就有近40篇,从数量上看,比前几年有明显提高。但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关注和讨论心理档案建设的意义、必要性、基本内容构成的比重较大,而对实际操作层面,如心理档案究竟应该怎么建、由谁来建、建档范围如何确定、应包含哪些相关材料等问题讨论相对较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高校心理档案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笔者对此提出如下思考。
1 目前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将心理普查所形成的基础数据材料简单等同于学生心理档案 自2004年教育部在部属重点高校中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开始,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迅速在国内各高校中普及开来,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历年来积累的大量第一手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数据,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测试数据是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但不能把这些基础材料简单等同于学生的心理档案,原因包括:第一,心理普查的结果体现的是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个方面――统计学标准,另外还有社会学标准、医学标准及个人体验等标准,如果以此数据结果直接作为心理档案内容,至少说明档案内容不全面。第二,心理测试有其局限性,其中最大的一个局限性是测试不能保证100%准确[1]。测试的结果与受测者的主观心态密切相关,如果受测者有意隐藏客观心理状况,或是由于对心理普查有误解、偏见、恐惧而不认真作答,会导致数据失真、失实,从而影响普查数据的有效性,导致档案信息不准确。第三,心理测试的结果只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个体心理状况,而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心理测试数据有一个时效性问题。即使普查数据真实、有效,也只能是当时受测个体的心理状况反映,不能反映现在和将来的情况,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心理普查数据只能作为学生心理档案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而不能直接将测试结果作为心理档案。
1.2 心理档案材料单一、不成体系 从档案材料的构成来看,主要存在2个问题,一是材料内容单一、不够丰富。如前所述,心理档案的内容大多以心理普查数据结果为主,另外可能包括学生的访谈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奖惩情况等,内容比较单一。二是限于专职人员短缺、学生数量庞大、档案意识薄弱等客观现状,档案材料比较零散,容易出现将原始材料直接归档的情况,缺乏合理的组织、编排,形成不了有机统一的体系。使心理档案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完整、有效的工作参考,从而导致心理档案使用价值不大,无法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
1.3 建档范围规定模糊 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但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建立高覆盖率的、内容翔实的个体心理档案系统目前尚不具备现实条件,因此先为少部分学生建立翔实的心理档案,然后逐步扩大建档对象的范围似乎更加可行。但对哪些同学需要首先纳入建档范围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缺乏工作规划。从心理疾病的预防角度来看,首先需要建档的应该是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但这部分学生的范围如何界定,筛选的标准是什么,比例应该有多大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其结果是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重建档数量而轻建档质量,前期工作风风火火而后期工作虎头蛇尾,看上去人人都建档了,而实际上档案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一些需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档案建设力度不足,导致有限的资源、精力无法发挥最大的功效。
1.4 心理档案规范性不足 心理档案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究其本质仍是档案工作的一个分支,必须要遵循档案工作的基本规范和一般要求。目前各高校从事心理档案建设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接受档案工作知识培训机会较少,对档案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档案工作意识普遍不强,心理档案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1.5 心理档案重建设、轻使用 各高校对心理档案建设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都将心理档案建设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由于心理档案具有私密性强、学生敏感程度高的特点,在心理档案建立后,管理单位过分考虑档案的保密性原则,轻易不视与人,造成了心理档案实际上被束之高阁的现状,能接触到档案的人过少,不能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
1.6 对心理档案最低保密限度执行不严 与此相对,心理档案最低保密限度的扩大化也是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2]。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 《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心理档案的保密性原则:“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应对其病人或来访者的有关资料、病历予以保密;这些资料应单独保管,不应列入医院其他病历之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只有在专业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员讨论其服务对象的案例。如果为专业的目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和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此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
但此规定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各学校专职心理工作人员普遍较少,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兼职的学工系统人员完成的,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在对个别重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干预和教育过程中,为了工作方便,将档案内容告知学生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甚至是学生骨干,请他们协助开展工作,造成档案内容的外泄。二是心理档案没有单独存放、管理不严,心理档案在学工系统内随意翻阅,甚至个别学生干部都有可能知晓档案的内容,造成档案内容的外泄。三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会以本单位在校学生心理档案内容作为案例,虽然隐去了个案的姓名,但一些关键信息没有处理好,使学生仍能对号入座,“找到”案例中的具体对象,给学生本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和压力,造成工作的被动。无论哪种情况出现,都会对学生本人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增大了工作开展的难度。
2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2.1 正确使用心理普查数据,为学生心理档案提供基础材料心理普查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通过普查,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心理普查工作应该是全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基础、一个开端,而将普查数据直接作为心理档案的做法,实际上是人为终止了整个工作流程。
正确使用普查数据,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对数据进行整理、筛选,提高数据的有效性。目前,各高校大多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集中开展网上心理测试工作。数据结果汇总后,首先需要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考查,筛选出无效数据。无效数据一般有以下特征:答题时间明显过短;选项过份集中;测伪部分得分过高等。这部分数据一定要剔除出来,要向学生本人了解原因,对测试目的、意义宣讲清楚后安排他(她)们重测。(2)开展回访工作,详细考量数据的准确程度,确定心理问题的性质、等级。心理测试的结果反映的是一种量化的统计学指标,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参考,但心理测试本身也具有一些局限性,如心理测试不能保证100%的准确率,心理测试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一种测试量表只能反映心理状况的一个方面,心理测试难以反映被试答题的客观程度(目前通用的普查量表大多无测伪项目设置)等。
每年心理普查结束后,对数据超标的学生发出回访邀请,进行一对一的访谈,重点了解他们数值超标项目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量表进行第2次测试,综合2次测试及面谈的情况确定他们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什么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处于什么程度,制作详细的回访记录。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测试的准确程度,将机械的数据转变为更为直观的学生具体心理健康状况信息。
2.2 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心理档案的建档范围 目前,各高校专兼职心理工作队伍人数严重不足是一个共性问题,在一个万人规模学校中,专职人员的人数一般为1~3人,兼职队伍以辅导员为主体,每个学院有1人主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工作。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大范围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不现实,而且容易流于形式。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应筛选出确实存在心理问题、急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首先把他们列入建档范围:(1)充分利用心理普查后的回访结果。通过回访,根据他们心理问题的性质和轻重划分不同的等级,分为较重心理障碍、一般性心理问题或适应不良、无心理问题3类,分别以ABC标识,对于A类学生必须纳入建档范围。(2)对于通过语言、行为流露过轻生意愿,或是已发生轻生行为的学生必须建档。(3)已发生心理危机事件,被正规医疗机构确诊为存在心理疾病,或因心理问题而休学者,首先纳入建档范围。
2.3 以学院兼职人员为建档主体,实时、全面掌握学生信息 关于心理档案的建档主体,现在主要有2种模式,一是由专职人员,如学校心理中心的老师来完成;二是由兼职人员,如辅导员来完成,2种模式各有利弊。由专职人员建立,能够满足对档案规范程度的要求,但缺点是建档范围比较小,对建档对象的实时情况掌握不及时,档案内容不全面,无法及时更新。由兼职人员建档,档案的内容比较丰富,实时性较好,但规范程度可能不够。
笔者认为,心理档案的建档主体由兼职人员来担任比较好,他们在一线工作,面对的学生群体相对较小,而且更方便了解学生情况,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行为表现,更有利于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实时性。关于档案的规范程度,一是要允许有一个提高的过程;再则,可以通过相关专题培训,结合专项检查的方式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档案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2.4 详细了解建档对象的家庭背景和应对方式 应重视对以下内容的收集:一是建档对象的家庭背景材料,主要包括家庭基本构成、主要经济来源、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成员交流情况、家庭氛围等。笔者在大量个体访谈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大多都有其家庭背景的因素,因此这部分情况必须了解清楚。在进行个体访谈时,这是一个必谈内容,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般不会很戒备和避讳,相关信息一般容易掌握。对学院而言,应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关注和了解学生殊家庭构成的情况,如单亲、离异、经济非常困难等。收集这部分信息时,应更注意学生家庭的交流方式。二是应注意收集建档对象在应激状态下的行为表现材料。对存在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要特别留意他们在应激事件出现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面对同样的应激源,他们可能比普通同学有更剧烈的情绪波动,更激烈的行为反应,因此,在应激状态下的表现是评估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认真记录。
在学校环境下,应激源一般包括:学业上不顺利,如考试不及格,各种等级、资格考试未通过等;人际交往问题,如舍友、同学关系紧张,与个别同学产生剧烈冲突等;恋爱失败,或是追求异性被拒绝;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直系亲属亡故等;出现重大挫折事件,如竞选失败、财物损失、身体受到伤害等。
建档对象的家庭情况和在应激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信息,实际上是提供了他们心理问题的潜在背景和诱发因素,掌握这些情况有利于干预工作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5 注重心理档案内容的更新,及时反映建档对象的实际情况 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复杂系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对同一个个体而言其心理状况是不同的。更新可以每月集中更新1次,如遇应激、危机事件需随时更新。对档案的更新可以选择几项主要内容,基础性资料一般不需定期更新。需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1)个体访谈记录、师生谈话、交流等原始记录材料,此部分材料需特别留意整理。对于少量存在心理障碍的重点关注对象,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学校一般会安排定期心理访谈,学院的老师也会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情况,这些关注、干预工作一定要有意识留下原始记录,一来作为反映工作的过程材料有留存的价值和需要;二来也能持续记录他们的心理变化过程,为有效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2)建档对象的近期行为表现,尤其是遇有应激事件时的行为表现。(3)建档对象的近期学业成绩、奖惩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等信息。
2.6 规范使用和管理心理档案,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作用 心理档案的作用在于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只有充分、规范使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用。过分考虑对学生心理隐私的保护,而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甚至以保护学生隐私之名将其束之高阁,既是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将档案秘而不宣,其结果只能是使相关工作人员各自为战、重复劳动,不仅工作效果打折扣,而且易于引起学生的抵触、反感,不利于工作开展。
充分使用是指在严格遵循个体心理信息最低保密制度前提下的充分使用,不能以工作之名而行损害学生心理隐私受保护权利之实。应在一定范围内鼓励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学生的心理档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这个范围可以包括学院的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部分任课教师,但需绝对避免学生了解档案内容。
充分使用的另一方面是发挥心理档案的教育作用,有2层含义,一是通过心理档案的详细记载,使建档对象能更清楚地认识、了解自己,进而不断有意识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悦纳自己。另外,心理档案中的访谈记录、师生交流记录等材料,其中包含很多专兼职教师的疏导、干预、调整措施,当他们在阅读自己的心理档案时,能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也能很好地帮助个体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有学者提出,心理档案也可作为一种“新”疗法。二是通过大量心理档案材料的积累,能整理出很多典型的学生心理问题案例,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对促进广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主动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帮助很大,比单纯的基础知识普及、宣传的效果要好很多。
规范管理档案应做好以下几点:(1)学生的心理档案必须实行专人、专柜管理,对其使用必须严格执行登记、借阅制度,如非特殊需要,原则上不应外借。(2)心理档案只能用于心理教育之用,不能用来作为学生操行评定、奖惩评定的依据。如需作为科研、教学、教育之用,必须要隐去姓名、专业、籍贯等可能泄露学生身份的关键信息,原则上在校学生不作为案例的来源。(3)心理档案不进入学生档案系统,学生毕业后1 a内集中销毁。对于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因个人原因泄露学生心理档案信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 参考文献
[1] 聂振伟.正确认识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档案建立工作.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63-67.
[2] 刘慧.试论学校心理档案建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西教育科研,2007(6):24-26.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文化知识
高校辅导员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这种特质,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教育和启迪学生的心灵,还要注重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素质来感染和影响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去努力满足社会对所承担的角色提出的要求。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能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
一、辅导员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基础
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所以深厚的政治素质是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政治上,辅导员的政治态度对大学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辅导员只有以身作则,政治立场坚定,才能教育周围的学生。辅导员应该密切关注时事政治,善于抓住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因势利导,利用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的例子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述深刻的道理,识别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
二、辅导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辅导员的人生态度、行为作风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辅导员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学生在与辅导员的交往接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启示。尤其是当今的独生子女社会,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学生的个性都特别突出,而这种突出的个性,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辅导员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协调、去感染。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爱学生的同时还需要思想与智慧,因此辅导员要广用赞语,巧施批评;要尊重信任,不必事必躬亲;要放下师道尊严,虚心向学生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辅导员只有真心去爱每个学生,才会换来学生对老师的爱的回报。这个回报不仅是学生爱老师,而且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爱,以及使学生学会爱他人。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既要把他们当学生,更要把他们当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辅导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工作。在工作中,辅导员要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有的可能涉及价值观、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政治立场等。有人曾经说道,辅导员要从《六祖坛经》到琼瑶都看一遍,的确,辅导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职业规划等学科知识,只有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在跟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没有障碍,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生才能从心里认定你就是一名老师,而不是不知道为什么要管着我的无聊人士。
既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又要育人,在思想上服人。作为一名辅导员,不仅要有内在的潜质,还要有外在大方得体的仪表和行为。辅导员应注意生活细节,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四、辅导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的主要任务之一,辅导员自身最需要成为一个心理调节师,一个幸福的行者,一个快乐的智者。辅导员应具有的心理素质,包括健全人格、积极心态、稳定情绪、自信自强等。但凡优秀的辅导员都能在日复一日看似平淡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意,能体会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学生身上发生不断进步的改变,所以每天都很快乐。遗憾的是很多辅导员都没有用心去体察和感受,使得工作成了一种单调重复的机械操作。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这就是当下许多辅导员感到工作乏味,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做一个心理健康的辅导员不仅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好处,而且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极其有利。
五、辅导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1.组织管理能力。辅导员要与老师、学生、干部等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合力的作用,有效地依靠班集体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工作,组织和管理好班团骨干力量,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辅导员必须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成为胜任学生工作的全面手。
2.观察预测能力。辅导员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况,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前瞻性地预测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使工作未雨绸缪。
3.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其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形象生动而又富有哲理、严谨深刻又不乏风趣的语言来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信服地接受老师的观点。文字表达能力,是不仅能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查报告,还能写专业论文,进行学术研究等。
4.开拓创新能力。时代在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变,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不断出现,因此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学生工作方法,实行隐形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5.心理教育能力。辅导员应该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大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能及时进行处理。辅导员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学生才能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
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指引者、品格塑造者,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也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故辅导员工作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辅导员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还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还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引领学生的品格。
参考文献: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继续以《小学生德育纲要》为基础,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文明行为的养成为重点,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深入学习德育课程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文明意识、耐挫能力和创新精神,塑造我校学生新世纪新少年的新形象。
二、德育工作重点:
(一)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要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学校德队的队伍建设,做到全员育人。
1、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善校内"一点三线"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法制副校长密切配合,学校教导处操作执行,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优化骨干队伍。
点抓好班主任队、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班主任、少先队员导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抓住"选配、培训、激励"这三个环节,继续组织定期学习、现场观摩和考察研讨、班主任三项基本功竞赛。建立稳定、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激励措施,在建立班主任、辅导员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加大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向优秀班主任倾斜。
3、建立育人体系。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要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爱岗敬业""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要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深入研究,拓宽思路,加强德育的思想建设。本学期,重点引导教师关注学校、关注班级、关注同事、关注学生。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形成共识:
A集体和睦相处: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人人都受欢迎;
B人人有权参与:每个人都是学习、生活的主人,人人都应参与;
C共同互助合作:个人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只有互相帮助共同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D满足不同需求:教育不是要筛选人、放弃人,而是培养人。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教育。
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以"五爱"为主线,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要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继续常抓养成教育。
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行行政、教师值日、红领巾值日岗制度,深入实施体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继续开展创“文明班级”活动,设立“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路队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每周汇总,考核优胜班级获流动红旗。对这三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加强指导、考核,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学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十分好习惯”等基础行为入手,养成以下好习惯: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文明礼貌,微笑待人;学会尊重,耐心听他人说话;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勤奋自强,天天锻炼身体;环保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五自"能力,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
3、强化"五自"教育。
“五自”(自主、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是雏鹰行动的核心内容,已成为在青少年阶段所必需具备的素质。要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意识,要积极并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实践操作,使“五自”活动更具操作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4、渗透公民教育。
以育人为根本,继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牢记公民道德基本道德20字(爱国守法,勤俭自强,明理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本学期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道德规范,塑造诚信形象"活动,促进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5、加强法制教育。
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师生演讲、参观展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后进生帮教制,消灭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6、开展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1、校园班级环境美化。
进一步加强校园走廊文化、墙上文化,班级文化,做到环境要做到美化、教育化,继续进行每期期未班级文化建设的教室文化评比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力。
2、升旗仪式序列化。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求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
3、板报设计个性化。
继续精心设计校、班两级黑板报,体现科技、敬廉崇洁、平安校园、消防教育、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特色的校园文化及各班的个性。
(四)调动各界参与,发挥整合优势,实现“三结合”。
1、提高家教水平。
继续按要求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进行走访学生家庭活动。家访要不拘形式,不固定时间,本着关心学生,沟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访质量。本学期教师家访要达到全班学生的30%,通过其他形式与家长交流要达到40%,并做到有对象、有目标、有效果、有反馈、有记录。让家访真正成为建立起教师、学生、家庭互动的三者关系,成为进一步摸索出心理教育的突破口,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书面和短信息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后进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并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
2、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会五大员(报告员、家教员、帮教员、宣传员、校外辅导员)、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区共建活动。大力开展学雷锋互助、环保等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使在校生违法犯罪率继续为零。
(五)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1、挖掘渗透内容。
德育要寓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社会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等学科,要通过中国和世界科技发明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音、体、美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2、优化学科教学。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继续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课,要继续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
3、开展德育科研。
全体教师要树立向科研质量要效益的现代意识,要认真学习教科研理论的书籍并运用于德育实践研究。要认真作好学习笔记,要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撰写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主要活动建议:
以“关注生活、勇于实践”为特色,本学期的德育重点是继续引导学生开展“走进生活、走向实践”为主题的道德实践系列活动。
1、各月的教育重点是;二、三月份,开展“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活动;四月份,开展“环保小卫士在行动”活动;五月份,开展“能手巧手就在我们之中”活动;六七月份,开展“我们也能创造美”活动。
2、结合相关节日,相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三月份学雷锋日和“三八”妇女节,开展净化、美化社区活动和慰问妈妈的活动;四月份环保宣传周和植树节,开展环保宣传和植树、养花种草活动;五月份的“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开展与劳模、优秀青年代表手拉手活动;六月份开展艺术节活动。
3、结合学校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服务意识。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少儿维权中心服务活动能有实效,心理信箱、心理启动实施。二是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案研究。
【摘要】高职高专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职高专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提出了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为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
Study on humanistic of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PENG Xin-hua,WANG Qiu-yue
【Abstract】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raining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bout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clearly the meaning of humanistic about train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 raised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training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way human,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o develop human qualiti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university student; humanistic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高专学生应该是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的“三位一体” [1]。在如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医学生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所以医学生,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医学知识,还应掌握心理学、美学、礼仪与沟通等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强对高职高专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这是未来社会医学生培养的方向,也是护理职业发展的需要。
1我国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
1.1 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 :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格、气质和修养方面的内化[2],同时也包括文化素质,即语言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等,表现为一个的人格、气质、修养。但目前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存在着重视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忽视社会科学、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科学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使有的学生偏科严重,只重视医疗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不愿意上有关的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等课程,由于受社会大环境不良影响,还有的学生对未来产生疑惑,精神生活空虚,生活品位较低,相信迷信。有的则沉迷网络,流连在虚幻的中,缺乏社会责任感。这种情况有悖于当代医学发展趋势,所以护理学院的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环节需要更加得到重视。
1.2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时代气息不强:在校的护生普遍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医学书”,对政治的敏感和关心程度不够。据调查分析,多数护生平时对政治理论学习之类的活动缺乏兴趣,因而,政治敏感性不强,很难掌握时展主潮流,时代信息不强。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低,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相对较差[3]。
1.3因高校扩招,使在校护生整体素质下降:很多护生的文、史、哲知识匮乏,知识面也非常狭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医学论文、病历、处方、护理病志及至一般日常应用文的书写能力等都很差,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字迹难看等。在护理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理解和与老师沟通的问题,这都将影响今后的今后的医疗护理行为。
2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2.1护生今后从事的职业特点需要人文素质:现今人类对健康需求的迫切,已使护理工作不仅局限在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疾病上,护士还充当着健康知识的宣传者,疾病护理的计划者、管理者,医患之间的协调者以及促进全民健康的指导者等角色。护士要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变化,就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 扎实的文化基础, 精湛的护理技术, 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勇于创新、不进取的综合素质, 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护士角色的转变,职业特点的更新对护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2.2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需要护生具备人文素质:高职高校办学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护生在校学习期间,更多的是学习理论和实践技能,人文素质有所忽视,为了使高职高专护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应加强在校期间对高职高专护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2.3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有利于护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护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护生理解护理专业知识, 掌握护理专业技能, 对专业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浓厚兴趣, 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护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基础, 护生通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一方面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生命的存在及其价值, 从而爱惜生命; 另一方面使自身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 从而产生为人类的健康而奋斗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种毅力和精神正是可贵的心理品质,所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必须有人文素质作支撑。[2]
3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3.1构建优质的人文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地影响。组建结构合理的人文学科教师队伍,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和引进校外组素质教育人才梯队;鼓励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参与相关人文课教学;现有人文课教师通过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培训和深入医院体验生活等方式建立医文相融的知识结构,成为具有交叉学科学术能力的教师。同时,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适当吸收人文学科背景教师(如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加入,发挥学科优势,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3.2加强护生的人文学科和教学建设:要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使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进入课程体系,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素质培养评价体系。课程设置上,必须开设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文、史、哲等人文课程,以培养护生基本人文素质的逻辑思维;同时开设与医学直接相联系、交叉的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等课程,为护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医学人文精神作为一个整体融入护生的生活和医疗理念中。而且,课程内容应体现出医学专业的特点,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应寓人文精神于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医学与人文学科的内在联系,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恰当涉及医疗理论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如医疗改革、医患关系问题、安乐死、卫生资源分配等,使人文课教学和医疗实践结合,使护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只靠文化知识来填补, 还需营造一个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和影响力量。积极引导护生针对性阅读一些历史、文学书籍, 利用每年庆祝“5.12”国际护士节之际,对大学生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并积极开展以“人环境健康护理”为主题内容的各项活动,如心理法律等方面讲座、护士礼仪展示个人才艺表演医学知识竞赛等,把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隐性课程中,建立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拓宽人文素质培养的渠道, 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氛围, 使护生的人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4注重提高护生的基本能力:按照人文素质的内容,通过讲、写、听、说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为整体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处理一些具体的案例及同学们身边发生的矛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使她们在矛盾的冲突中寻找共识,使她们学会沟通,学会做人,学会处世。通过建立悄悄话信箱、心理健康教育园地、心理咨询室,开通热线电话,促进她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样,使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心理健康适应能力都得到培养训练,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工作。
3.5利用实习教学医院加强护生在实践中的人文素质培养:高职高专的护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医院实践学习,所以学校应该很好的与医院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利用医院现有的资源,在日常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护生进行详细指导、教育,培养其人文素质,最终达到实践育人,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它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展和探索方法。将人文教育渗入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以适应新时期人们对疾病护理过程中的心理与生理的双重需求。
参考文献
[1] 徐华平,赖平.浅论新形势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24-26.
[2] 蔡雅谷,护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中等医学教育,1998,16(10):3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实现学校“一年像样、二年出样、三年做榜样”为目标,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重点,进一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主题月活动为载体,以检查、评比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为争创昆山市德育示范学校,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重点:
(一)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真正做到全员育人,而队伍建设又是全员育人的关键。
1、 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善校内"一点三线"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校长总负责,德育处具体负责,法制副校长密切配合,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提高队伍水平。
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具体设想:一是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开展班主任师徒结对工作,重点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未满三年)的培养和提高,通过交流、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促使班主任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性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二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1)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2)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3)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4)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5)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6)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7)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8)替家长分忧──孩子校园生活愉快、安全,家长无须挂念。三是加强跟踪指导,每月不定期听一些班主任的晨会课、班队课,及时交流、总结,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四是加强宣传,本学期还将推行班主任一日工作展示活动,利用校园网、红领巾电视台,宣传先进班级的事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五是加大检查力度,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并加大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向优秀班主任倾斜。
3、树立师表形象。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将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同时在教师中大力实施“师表工程”,要求教师对照师德要求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结合行风评议活动,开展师表形象设计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 深化爱国教育。
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充分发挥少年城管学校的作用,继续建好国旗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学校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 狠抓养成教育。
本学期继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把中华优秀的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朱柏庐先生的思想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从今年起,将每一个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行为规范月,定主题、定内容,开展实实在在的主题教育,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尝试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化能力,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期末将评选出一批行为规范示范之星。
3、渗透人文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重点落实在进一步加强校园物化环境的建设,完善现有的文化建设成果。加强校风建设,人文环境建设,突出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同时,加强校园管理的制度建设,使学校保持绿化、净化、美化和人文化,同时开展有关活动,进一步感受校园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年内,力争成为首批昆山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4、 加强法制教育。
以法制教育月为契机,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采取法制讲座、组织竞赛、举办模拟法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建立后进生帮教制度,落实帮教责任制,坚持做到“三定”,即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以确保帮教工作不留死角,消灭在校生违法行为的出现。同时继续办好少年城管学校,加强国防教育。
5、 开展心理教育。
今年,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抓好“快乐小屋”的心理咨询工作,抓好学生的日常心理疏导。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人格。
新学期德育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实现学校“一年像样、二年出样、三年做榜样”为目标,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重点,进一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主题月活动为载体,以检查、评比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为争创昆山市德育示范学校,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重点:
(一)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真正做到全员育人,而队伍建设又是全员育人的关键。
1、 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善校内"一点三线"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校长总负责,德育处具体负责,法制副校长密切配合,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提高队伍水平。
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具体设想:一是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开展班主任师徒结对工作,重点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未满三年)的培养和提高,通过交流、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促使班主任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性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二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1)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2)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3)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4)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5)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6)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7)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8)替家长分忧──孩子校园生活愉快、安全,家长无须挂念。三是加强跟踪指导,每月不定期听一些班主任的晨会课、班队课,及时交流、总结,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四是加强宣传,本学期还将推行班主任一日工作展示活动,利用校园网、红领巾电视台,宣传先进班级的事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五是加大检查力度,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并加大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向优秀班主任倾斜。
3、树立师表形象。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将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同时在教师中大力实施“师表工程”,要求教师对照师德要求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结合行风评议活动,开展师表形象设计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 深化爱国教育。
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充分发挥少年城管学校的作用,继续建好国旗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学校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 狠抓养成教育。
本学期继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把中华优秀的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朱柏庐先生的思想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从今年起,将每一个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行为规范月,定主题、定内容,开展实实在在的主题教育,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尝试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化能力,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期末将评选出一批行为规范示范之星。
3、渗透人文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重点落实在进一步加强校园物化环境的建设,完善现有的文化建设成果。加强校风建设,人文环境建设,突出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同时,加强校园管理的制度建设,使学校保持绿化、净化、美化和人文化,同时开展有关活动,进一步感受校园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年内,力争成为首批昆山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4、 加强法制教育。
以法制教育月为契机,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采取法制讲座、组织竞赛、举办模拟法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建立后进生帮教制度,落实帮教责任制,坚持做到“三定”,即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以确保帮教工作不留死角,消灭在校生违法行为的出现。同时继续办好少年城管学校,加强国防教育。
5、 开展心理教育。
今年,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抓好“快乐小屋”的心理咨询工作,抓好学生的日常心理疏导。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人格。
(三)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班级环境美化。
班级环境要做到美化、净化、人文化、教育化,继续进行每学期两次的"洁齐美"教室评比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
2、 升旗仪式序列化。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求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
3、 广播、电视节目多样化。
红领巾广播每周播放,各个板块安排合理,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要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生了解天下大事、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继续起用校园电视台,使之逐渐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四)深化雏鹰行动,锻炼学生才干。
1、 深化雏鹰争章活动。
抓好少先队工作这个主方向,深入开展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本学期配合主题月活动,将争达以下章:
二月份:行为规范月 行为规范示范之星 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月 奉献章
四月份:法制教育月 守法章
五月份:传统教育月 红读章
六月份:诚信教育月 诚信章
2、 开展主题月教育活动。
要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二月份开展"行为规范月"活动,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四月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五月份“传统教育月”活动,六月份“诚信教育月”活动,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同时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增长学生艺术才能、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善于合作的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3、开展“祖国明天更美好”读书教育活动。
为隆重纪念55周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将继续组织广大学生开展以“祖国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内容的读书教育活动。要结合宣传昆山改革开放xx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成就,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同时,激发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注重锤炼品德,不断开拓视野,勇于进取创新,始终艰苦奋斗,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活动于五月份“传统教育月”为开端,组织开展“1+3”活动,即读好《祖国明天更美好》一书,举办演讲比赛(五月份)、知识竞赛(六月份)、摄影比赛(十月份)三次活动。
(五)调动各界参与,发挥整合优势。
1、 提高家教水平。
抓好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保质保量用好家校联系册,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书面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后进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积极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名家长”活动,要求所有班主任上半年必须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家访,任课老师也要随同进行家访,并把家访工作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之中。
2、 开放教学活动。
开放教学,是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又一形式。本学期将继续对五、六年级进行向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并召开学校、班级家长座谈会,沟通情况,交流家教经验和体会,促进家长与家长间、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
3、 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学校家长委员会、德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共建活动。还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六)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1、 优化学科教学。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继续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课,要继续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本学期将组织部分教师上思想品德观摩课。
2、 开展实践活动。
紧紧把握教改脉搏,在三-六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同学校传统校园文化、中华经典诵读等特色紧密结合。传统校园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自社会生活、自然世界,任课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结合德育课题,组织学生考察、实验、探索、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