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13:24: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教学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也是最大的,因此,搞好高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形成学生的解题能力,意义尤其重要。每一节课的教学之后,教师都应该认真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节课及以后的教学寻找更加优化的方法和途径。这个总结思考的过程,也有人称为反思。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任务,即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形成什么品质。也就是课标中确定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的三维目标。教师首先要认真领会教材的教学目标,然后进行精心的设计,再经过教学活动的检验,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效果反思教学的成与败,然后确定弥补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所以,进行教学反思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才可以评价教学效果。反思的主要根据就是教学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或者完成到什么程度,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及实践活动。全面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考虑本节教学内容在其中的位置,联系新旧知识,合理确定教学过程,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反思教学理念是先导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就是注重了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过去单边地讲授、被动地接受,重结果、轻体验,重知识、轻能力等观念。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关注学生知识迁移过程,重视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等学习方法。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和学生一起探讨,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塑造。在这种体会中,使学生实现知识和态度的双丰收,而且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塑造和形成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进而形成一种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反思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反思学习效果,然后再确定补救的措施,力争一课一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老师教学效果的反映。因此,根据检测巩固情况,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从而确定后续教学的方向和策略。
新课改的实施,给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面临着新的挑战。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发挥教师的教学设计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等等,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探讨。向45分钟要效率,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就要重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加强实践和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 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
关键词:反思;教育观念;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传道授业之余,还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对课堂的把握、与学生的关系等等。尤其对于高中数学老师而言,知识点就这么几个,定理就这么几条,教师常常会忽视教学中的反思、完善和改进。但是,自我反思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反思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新教育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育观念的反思
多年来,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简单机械地传输知识。然而,教了是不是就代表会了,会了是不是就代表掌握了,掌握了是不是就代表会独立思考了呢?学生并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学生被动学习的效果相比较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效果是相差极大的。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参与互动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他们的大脑,才能事半功倍。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索、实践后得到的知识和结论才是记忆犹新的,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多尝试着角色互换,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即可。
比如,在高中数学课本第二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这一单元中“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相比较初中阶段的平面几何难度又增加了,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加上想象,试试看,画画看,拓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对学生所画的图提出意见,有错误的进行纠正,这不比直接画给学生看更好吗?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有些教师在高中数学教案的设计上也有些不足,比如,有时会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程度。有些情况下,学生对前节课所学知识点并未掌握完全,教师就开始了下节课的教学了。于是造成的结果是,问题越积越多,学生越学越不懂。因此,教师需要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设计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在课堂上,很多情况都是照本宣读的,把知识点讲了,重点、难点讲了,就可以了。那么学生一堂课又掌握了多少呢?高中数学,已经显露出其难度与复杂度,很多学生从高中开始,数学就一落千丈,感觉学不下去了。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确实是一个方面,然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减少也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增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高中数学第三册第三章“概率”这一单元中,就可以列出上个月的天气情况,分别问学生:“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上个月晴天有几天啊?占了这一年的概率是多少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学生应该可以很快得出结果。教师再层层深入,问学生“如果袋子里有3个红球,4个蓝球,每次抓一个,那么抓3次就能抓到3个红球的概率是多少呢?”学生这时候就摸不着头脑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了,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最后再由老师告知大家算出概率的方法和技巧,印象深刻。将数学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也就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效果的反思
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拿到好成绩,还是成为自主学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成功人士?相信教师都会选择后者吧。当然,提高高中数学的学习成绩确实是教学的一个直接目的。但是长远地看,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学习的成效”,而非“学习的成绩”。有人会问,成绩不就是学习的成效吗?确实如此,但又不全对。成效包括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领悟、对数学的兴趣、思考的能力、与同学的合作能力等等。当然,学习成绩也是其中一种。教师应该对教学成效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教会了学生什么,有没有达成一种学生高中数学学习上的有效性,是否达到自己教学的预期目标。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有助于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情况,也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是老师学习和成长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的教学不断创新、改善,从自我角度、同行角度以及学生角度多多对教学进行反思,提出对学生最有益、对自己能力和综合素养最有帮助的方案,帮助其不断进步,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柏林波.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21).
[2]张季浩.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J].新西部,2011(06).
【P键词】高中 数学教学 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33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管是人们的生活脚步还是工作与学习脚步,都在不断的加快,有时候高节奏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使人们没有停下来,更没有慢下来的条件。而作为育人者,教师要更加注重效率化,但是也要适时的慢下脚步,静静的进行反思与总结,为进一步更加高效的展开教学实践提供保障。
一、教师对个人对学生的示范性作用进行反思
对于“师者”的思考古来有之,人们思考的视角非常的多元化,有从知识传播的角度思考的,有从培养学生思想情操的角度思考的等等。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本人对为人师表进行深刻反思,从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出发,究竟教师应该给学生产生什么样的榜样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对这一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提升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更是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良好的精神品质。
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这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的学科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而数学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算,在思想教育方面及为学生树立榜样方面并没有肩负相应的责任。其实,数学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一些数学品质,例如:严谨、认真等,都是宝贵且不可多得的好品质,也是其他学科不具备培养条件的品质。数学教师要在授课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个人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去影响学生,这不仅仅使现代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而且也是数学教师的一项神圣的使命。
二、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学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学生是教师直接接触的群体,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经验略浅的新教师呢,都有一定的学生观,而学生观是否科学,就是一个值得做进一步深思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身负的重任自然不言而喻,在学生人生发展的这一特殊阶段,数学教师又肩负着特殊的教学使命,如果具备科学的学生观,那么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进步,这无疑是锦上添花。
本人在反思中对高中数学教师科学的学生观有以下几点感受:1.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不放纵。每个班总是有那么几个数学成绩佼佼者,而教师往往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持一种较为放纵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往往会助长学生骄傲自满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因此,越是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越要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更上一个台阶。2.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不止步。数学成绩平平的学生是教师教学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群体,虽然这一群体的成绩一般,但是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教师如果拉一把,学生会成为成绩优异者,教师如果不管不问,学生会成为学困生,因此,这一群体最具未知性。教师要善于实现中等水平学生向优等生的转化,期间教师要注意鼓舞其士气,引导其掌握有效方法,使学生打破原有的瓶颈。3.对学困生不放弃。在大班制教学形势下,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因此教师会出现无暇顾及部分学困生的情况。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环节就是学困生,教师一定要持不放弃的态度,投入耐心、爱心、恒信、信心去帮助学困生,最终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常化,跟上教师及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节拍。
三、反思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也是值得高中数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如果能够理顺师生关系,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有很大益处。传统教学中提出了很多定性化的师生关系处理方法。例如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等,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在一定时期发挥了调节课堂教学的作用,但是遇到现代教学却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现象,尤其数学学习的难度较大,更需要艺术性的完美处理好师生关系。
本人认为现阶段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学生完全受制于教师,也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无度妥协,而是双方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一种相互尊重,这样教师的尊严与威信能够得到保障,同时学生的人格也能够得到尊重,师生都会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愿意接近学生,学生也愿意亲近教师,这对教师主动向学生给予帮助及学生遇到困难时求助于教师搭建了良好的心理平台。当然,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十分微妙,教师不仅要思考还要注意处理师生关系的灵活性,使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洋溢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四、反思教学方法
1、教学理念上反思
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程设计与传统教学备课的不同。传统教学的备课活动中,也有教学设计,但大都以书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澡,它克服了这种局限,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来教。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成了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
2、从教师角色方面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求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他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的文化。
理念下,教师应重新认识教材:会用教材一用好教材一用活教材,重新认识课程和学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新认识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行为。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中资源的挖掘和情境的创设。注重活动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应当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交流各自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等。
3、教学方式,方法上反思考
新课程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而走进学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校,走进课堂,走向学生的,所以老师在课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程改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4、从解题方面的教学反思
在解题教学时,改变传统的解题训练多而杂的做法。加强方法性。注重渗透解题策略与思想方法。因为策略与思想方法往往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注意解题训练的坡度和难度。如果解题训练有一个坡度,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让学生在解题中寻求快乐与自信心。如果题组没有难度,学生就没有疑问,从而令人乏味。反之,设置一定陷阱、难度,学生经过探索、研究,把疑难解决r,不但巩固了基础知识,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课堂提问方面反思
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环节,一方面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实践,深刻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教师首先要专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人口,使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并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获得认知和能力。
6、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
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7、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反思
随着时代和数学的发展,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统计、概率、导数,向量,算法等内容已经成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原有的一些基础知识也要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例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从不同视角展开——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而且应注意用向量方法(代数方法)处理有关问题,不等式的教学要关注它的几何背景和应用,三角恒等变形的教学应加强与向量的联系,简化相应的运算和证明。同时,应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总之,在教学中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很多很多,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以下是我对教学的一些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4.从自我经历方面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5.从学生角度方面的教学反思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6.从参考资料方面的教学反思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概述
体验式教学,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注重的是学习中的实践环节,重点是让学生在数学的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并且具有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在于体验,通过积累的数学感受,以及在数学活动中的思维和反思,最后得到有效的理论成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策略
1.明确体验目标。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老师应该根据这门课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能力水平来制定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符合课程要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注意体验式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取得进步。
2.创造不同程度的数学情境。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情景设置,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等比数列时,以银行的利率来创设数学情境,假如每年存进5万元,存的时间越长,基数越多,利润也会越多,假如银行利率是0.6%,那么假设A连续存20年,B连续存40年,教师可以提示他们之间的差距会达到数百万,通过这种数学情境,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然后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让学生更好地来理解所要学习的定义。
3.深入探究总结。学生仅具有对事物表面的思维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并且深入思考。学生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理解、思考、同时还要将所学的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对不同数学问题的对比分析,学会举一反三的运用。
4.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随着现代信息的高速化,多媒体技术也渐渐出现在教学课堂上,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丰富教师的讲课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来有目的地教学,既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新知识。
二、“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
(一)概述
“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该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以辅助学生为基础,来提高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现代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益。
(二)学习策略
1.创造问题情境。一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方法有:探究性问题的导入、以生活实际为例子、实践教学等,这样教法多样,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还能是问题向更深的方向发展,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讲授“幂函数”的知识点,可以创造一个和要讲的知识相关的问题,提问学生,然后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使学生投入到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让学生有很高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积极思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2.学生实践操作。“导学――自学――助学”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学,而不是灌输,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已经吸收和掌握了新的知识,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时,就能主动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通过现实世界的场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3.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新知识,但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彻底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可以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如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来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这时候学生就担当了教师的角色,而其他学生就可以对这个学生讲得不好的地方提出质疑,然后再一起解决,这样上台的学生就知道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其他学生也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巩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世权.体验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师道:教研,2012,(4)45-46
[2]刘小波.“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上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12,(8)27-28
上好每一堂课,就要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让教学反思这位向导带领我们从经验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达到教学能力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才能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有效的反思呢?
一、对课程意识的反思
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把眼光更多地盯在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上,然后扎扎实实地把它落实下去,而对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合理性却缺乏必要的论证,缺乏有效地整合,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断裂和低效,这就是课程意识的失落。要避免产生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制定数学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坚持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以保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使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从纵向看,数学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课程意识――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时要求――达成目标。达成目标是在教学中必须落实的具体目标,要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鉴于此,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必须双向往复,自上而下,全局在胸;由下而上,步步紧扣,这样才能避免教学目标的盲目性、随意性以及知识的破碎性。可以说,对课程意识的反思是落实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的,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教师从狭隘的知识传授走向教育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环节。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优秀的课堂教学,是以科学性为基调,以艺术性为旋律的美妙的交响乐章。有了科学性,就能保证知识的正确传授、智力的合理开发、能力的逐步提高。但是,实践证明,只强调科学性的课堂教学,又往往显得呆板生硬,这就要强调教学的艺术性。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前一个“法”,指教学的原则、原理,即科学性、规律性;第二个“法”,指教学的具体方法;第三个“法”,则指教学的艺术,是科学性与独创的教学方法的结合。
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索法、动手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可以同时运用几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可以尝试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能单纯为了形式而喧宾夺主,要知道,再好的形式也是为内容服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做到张驰有度,收放自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教学效果是教学内容和任务的最终体现,所有的教育手段和技能最终都要通过教学效果来反馈和验证。所以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最能促进教师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的进步和完善。
在作业和测试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类型的问题在教学中已反复强化,有的甚至讲过原题,但学生的解答情况却依然不尽如人意,这时如果我们把责任一味推向学生的不用功或接受能力差,就会放过使自己在反思中进步提高的良机。因为学生的能力本来就是有差距的,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教育智慧的地方。我们不能指望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冷静反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反思该问题本身的困难所在以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等诸多因素,再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要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举例是否准确?引导是否到位?再比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学生的思路在很多时候和教师的思维是不完全一致的,只有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才能少一些自以为是,少一些因对学生不理解而产生的指责,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达到教育的目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课堂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堂尽善尽美的课。但只要我们教师能不断地加强学习、实践、反思,就会少一些“遗憾”,多一点“成功”。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反思 教学探究
三、反思解题方法,提升解题技巧的适用性
当然,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清楚解题技巧的重要性,并要注意总结和归纳。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解题技巧的思路过于固化、针对的题目过于单一,这恰恰背离了解题技巧的初衷。之所以归纳解题方法,其目的是利用方法的普适性,实现举一反三。同时,部分教师过于依赖经典例题的示范作用,反复推敲过程,这也阻碍了学生的野,使得解题技巧的运用较为局限。
对于解题方法而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拓宽分析视角,拓展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技巧的转嫁。例如y+1与z成正比例,比例系数为2;z与x-1也成正比例;当x=-1时,y=7,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类题型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所以要反思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与表达。结合正比例函数数学表达及题意,可设z=k(x-1),又因为y+1=2z,则y+1=2k(x-1);结合x与y的赋值,可求比例系数k,则y与x关系可求得y=-4x+3。
可见,对于解题思路的反思,首要任务就是针对题目,理清解题思路,明确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再扩展思路,探求题目考查的本源,罗列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思考题目可能的变式;最后归纳解题思路,尽可能地扩展思路,让学生讨论反思,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力。
四、反思解题结论,掌握题目结论的科学规律
反思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不同解题过程的反思模式是极为丰富的,但在调研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题目结论反思的引导,这使得学生错过了不少有用的数学规律。我们应清楚,每一道数学题目都是编者经过精心设计和科学研究而得出的,其结论对于学生会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例如,对于“正比例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问题,很多学生备受困扰。其实,我们可以结合简单的题目结论来分析得出相应的数学规律,为今后应对类似的题型做好准备。如已知函数y=kx的函数值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则函数图象经过坐标轴的哪几个象限?结论是第一、第三象限。对结论进行反思可以总结出:对于正比例函数而言,y随着x的值增大而增大,那么图象在一、三象限,反之亦然。这样的结论对于判断y=kx;y=kx+b等函数图象具有重大参考意义。
可见,反思结论其实是在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探究题目变化的根本。利用解题结论的普适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在解题时少走弯路。同时,解题结论的反思可以成为验证解题准确与否的关键,利用反思结论来验证其他题目结论,实现知识的互通。
五、反思错误之处,揣测出题者陷阱的设计思路
错误反思,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而言,都是提升数学思维的有效方式。其实,错误反思除了对错题之处进行深度的剖析和有针对的纠错练习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揣测出题者对题目陷阱的设计思路。揣测出题者的出题思路是解题反思的高阶部分,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于解题错误的出处进行分析,掌握对知识点设计的方向,从而在解题中有效规避错误。
同样,对于正比例函数y=(2-m)xm -3而言,在求解m时,错误主要集中于对限制条件考虑不全上,部分学生仅仅注意到了m2-3=1和2-m≠0中的一个条件。可见,题目在考查正比例函数数学表达性质的同时,也将题目陷阱设计在系数与指数问题中。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掌握出题的特点,在应对类似题型时定会倍加细心。
可见,错题反思是数学能力升华的重要体现,错题反思不仅可以挖掘出错误产生的原因,还能归纳出应对错误的方法,而且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在反思中揣测出题者的出题陷阱。这对于学生而言,可起到“未雨绸缪”的警惕性作用,在源头就将错误规避。
综上所述,解题反思教学已不是我们过去所理解的进行解题过程反思和方法归纳的过程,已延伸到知识点的提升、题目内容的分析、解题方法的创新、解题结论的扩展以及出题陷阱的挖掘等过程中。通过在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实施教学反思,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解题方法的优化、数学能力的提升。而且反思过程可作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侧面引导的教学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学问题;反思
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一直是一线教师和学生所关注的重点话题,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学科在高考科目的总分中所占比重较大,备受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这一话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究与分析,笔者也是这一研究浪潮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笔者惊喜地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理化的反思,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高的目的.
[?]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思考问题的过程进行针对性的反思
在处理数学问题结束以后,学生可以回忆自己思考问题的整个过程,包括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所遇到的麻烦与困难、自己处理这些问题的对策,以及其他学生处理该问题时与自己的处理方式的异同点和优劣比较,从而及时调整,达到处理问题效果的最大化.
案例:已知在ABC中,acosA=bcosB,试确定三角形ABC的形状.
错解:由于acosA=bcosB,则sinA・cosA=sinBcosB,则sin2A=sin2B,则2A=2B,即A=B,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反思:在学生的解析基础之上,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在反思中很容易发现两角在互补的情况下正弦值同样相等.
正解:acosA=bcosB,则sinAcosA=sinBcosB,即sin2A=sin2B,故2A=2B或2A+2B=π,则A=B或A+B=,故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结论:学生在反思中认识到,由于自身思维的片面性,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由此规范以后数学解题的步骤和思维的全面性,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与风格.
.
结论:抓住数学知识这一本质特征进行反思,有助于提升不同背景、不同形式下的数学试题的解题能力.
[?] 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合理反思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与有效运用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和精髓所在,数学思想方法经常在众多的学习实践中体现出来,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离不开数学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以及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理解和洞悉. 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其实是数学课程教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具体处理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涉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种类的反思、思想方法实施策略的反思等等,通过这样的反思过程,大幅提升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水平.
案例:学生在学习了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后,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在直线P1P2上存在一点P,且满足P1P=2PP2,其中P1和P2的坐标分别为(3,2)(8,3),试求P点坐标.
[?] 引导学生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时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反思
在处理新的高中数学问题时,一定会接触到曾经学过的知识,即关联知识,通过对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反思,发掘处理问题的技巧,让学生形成会一道题向会一类题过渡,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案例:如图1所示,AB为一条铁路,且B为某城市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点,在与AB垂直距离为20 km的D处是垃圾处理中心,生活垃圾要从B点运往D处进行处理,为了节省运费成本,计划在AB之间建立一个中转站C且建筑CD为柏油马路,已知AB=100 km,柏油马路运费为Q元/km,铁路运费为Q元/km,试求中转站C建在何处,使得运费最少?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118-02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学的方式绝不能呆板、一成不变。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讲解重点内容,练习题的选择应尽量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反思的必要性及具体的解决方式进行探索,以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学。
一、反思高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促进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审视和分析,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优化,学生的学习也更加高效。
1.新课标的推行要求教师进行反思。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灵活多变,传统照搬课本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要求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因此,教师应不断进行反思,由此实现自身的发展。
2.调整教学实践的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实际的课堂掌控能力,即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这种能力只凭课本理论的学习是无法培养的,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例如,在讲新人教版高二数学的“线性规划”时,学生对函数的可行域无法正确判断,对此,如果教师只沉浸在自己的教学计划中,滔滔不绝地讲授新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迷惑置之不理,也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对策,就会压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师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由于课本这部分内容的实用性较强,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反思,并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3.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标下的课程理念与传统的观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教师在课程安排方面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因此,应摆脱常规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需要不断地调整知识框架,不断地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对策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对既有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等不断进行反思,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1.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对新课标的教学大纲有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将知识点细化,做到重点突出。每一堂课都有教学任务,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但在活跃的气氛中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在互动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需要不断地结合实践进行反思,尽可能做到重点突出,在正式讲解之前应做好铺垫,使教学围绕重点逐层展开。
2.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调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课尽量精细,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讨论中学会动脑,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如人教版高一数学“平面坐标”的课程要求是:学生能准确判断各坐标的正负符号,并正确解题。在教学过程中,就需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知识点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为他们提供讨论的时间。而不是刚出完题就迫不及待地将答案公布于众,如果这样的话,学生易对教师产生依赖,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数学学科具有抽象、计算量大的特点,多媒体可以给学生直观的展现,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感知知识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但数学学科具有抽象、计算量大的特点,多媒体放映的课件只能让学生理解相应的概念,实际的演算能力却受到限制,所以教师准备的课件要收到好的效果,就需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总结。
4.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讲解。高中数学内容多、综合性强,对于难度大的题,学生一般很难很快地找出解题方法。虽然教师在综合题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成效不佳。究其原因,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希望通过做题让学生总结出一定的做题方法和技巧,却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这样许多学生就不会知道定理、公式的推导所蕴含的规律。现在面对激烈的升学压力,教师如果不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基础知识采取忽视的态度,学生在做题时就不会游刃有余。因为数学题越来越活,没有熟练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很难解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理解新课标要求的同时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地反思总结,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观念才能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雷轶菊.浅谈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J].现代企业教育,2008,(8):181-182.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那么,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效转变数学教学观念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即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新课程认定课程知识不是由专家、学者发展出来传递给教师,再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教师要在课程实施中加以实验,与学生交互作用,与同事讨论、对话,只有经由这种过程建构的结果才是知识。
当然,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这些观念在我们实际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目前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的认识局限在数学教科书上,课堂教学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解读,教学模式仍以练习模仿为主。这些认识与时展的趋势不相吻合,这就阻碍了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例如在教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第一课时,有时教师将此创设情景的引入课上成了三种圆锥曲线的“总述课”,类似于复习课。由于对教材这样安排的不理解,导致老师认为新教材太难,学生对老师如此“高要求”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就产生了一定的“畏惧感”。
因此,认识教材中每部分内容的作用与意义,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我们的广大教师能有效转变观念,我们必须多加强研讨交流。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到自己是数学课程的建设者,是课程的主体;认识到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结构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拓展丰富学生、教师数学知识与感悟体验数学内涵与价值的过程,教师才会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妥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使学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高中数学新课程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帮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新教材具有可读性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并形成习惯,使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同时也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消除学生过分依赖于老师讲授的被动学习状态,最终达到教与学活动和谐统一的发展。所以,我们应持积极稳妥的态度对待新课程,只要认真实施,领会课标,落实双基,不断调整,促进学生发展,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积极研讨课堂教学方法
我们多次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开设研究课,通过认真学习课标要求,仔细领会教材精神,多次研讨教学方法。通过课例的研究,使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产生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用教材”是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他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活动机会。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再创造。教学实践让教师认识到: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来处理教材。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能深入挖掘新教材的潜在价值;按需调整新教材的结构;适当延伸新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合理把握新教材的度。用活教材还必须从学生的三个基本点出发,即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心理发展与需求。
四、强化有效集体备课功能
目前形势下,教师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因此加强集体的力量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工作的教师所必须认识和执行的。为了细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必须加强集体备课。众所周知,数学教师的师资力量良莠不齐,特别是青年教师是一支生力军,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不少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有较多的新时代的工作能力,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良好的外语基础、更容易与学生交流沟通等,但他们很多是独生子女,有时还缺少与他人合作的习惯等。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学 改变 专业素养
2010年秋,我省高中教学进入了新课程实施阶段。通过两年的教学工作,和自己的潜心研究新教材,我对高中数学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体系在功能、内容、结构、评价以及实施上都有了重大的变化,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机遇。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能否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改变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关键在于教师的理念和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多思考,多积累经验。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主要从教师的观念,学生的特点,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内涵等方面来阐述。
1.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在有许多人都在疑惑:在数学领域,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领先,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的学习效果怎么就不怎么明显了呢?感觉没有派上用场,也落后于其他国家。这样的差别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我认为是我们传统的课堂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违背了数学教学的初衷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学生也丧失了主动探索的能力。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变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改变以往利用单一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教教材,要注意角色和方式的转变,由台前转至幕后,由主宰变成主导,同时积极实践多种教学模式,博采众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学生也要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学习过程。
2.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得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3.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有实质性的突破,要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方式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但不可否认也有为热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过分追求表象的现象充斥着我们的课堂。
3.1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讲究课堂。
我们不能大刀阔斧地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我们更不应该全盘否定原有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在知识的生成和双基的训练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比如立体几何“两平面垂直”这节内容,教学时通过教具让学生充分讨论参与到二面角的定义生成过程,并通过变化发现特殊情况——两平面垂直,再由学生合作证明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就这样完成一节课。虽然从情感体验上整节课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探知的情绪高昂,但知识的生成还不够完整,概念的内涵还没能得到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巩固知识,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最基本的目标。从这一点来看,这样的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并不是成功的方式。应该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找到传统教学与主体教学合适的结合点,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在关键点的生成,要成为有效性的主体发挥,同时也要注重基础的训练。
3.2 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学数学课堂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运用着这一学习策略。表面上,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很热闹,有生生、师生的互动,但这种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加强组织和指导。不能让讨论流于形式或者变成了学生说题外话或开小差的机会。另外,既然是合作讨论,就要鼓励学生的新思路,不能拘泥于教师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想法,否则长期这样会影响到学生讨论的热情。
4.对学生特别是差生应鼓励为主
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适时适当给予鼓励。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基础差的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题目数据改改,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应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教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5.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延特别是专业素养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新课改更要求教师要有团体,合作的精神。我们新教师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愿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用知识问答》.
[2]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