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9 09:07: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审计实施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中对审计方案的定义是:指审计机关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组在实施审计事项前编制的方案,就是实施方案。审计事项中的任何一道程序,对顺利完成审计任务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如同审前调查具有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功能,审计通知具有知会功能一样,审计方案具有对整个审计过程的指导功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审计人员把编制审计方案错误地理解为一种程序性的工作,因而使编制的方案缺乏操作性。那么,如何才能形成一种自我调节的工作规范呢?笔者将其归纳为六个明确,即:
1、明确工作思路。审计项目开始前,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事项有个通盘考虑,做到知己知彼。既要弄明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又要清楚开展审计的目标、范围、内容和重点,也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及其经济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影响。例如工作业绩、群众评价、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等,充分估计审计事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由此产生的审计风险,还要对审计的起讫日期作出预定,对审计人员分工和对审计工作要求作出规定。工作思路明确了,就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主动性。
2、明确工作重点。“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整个审计工作是这样,具体的审计事项也是这样。要围绕审计目标,根据审前调查的情况,对审计事项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确定出工作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攻方向明确,避免因平铺直叙地耗时费力,而产生无效劳动的问题。
3、明确工作策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审计工作也不例外。面对一个审计事项,应当从何处切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比较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这就是一个策略问题。在思路和重点都明确之后,策略就是成败的关键因素。策略需要推敲和研究,确定策略的过程又是对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一次再思考。
4、明确工作分工。相对一个审计项目来说,审计组全体成员都是干的同一项工作,但是在一个审计事项中,又包含着若干个审计内容,各审计人员可能要分别独立负责某些审计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分工都是不可避免的。分工就要负责,分工到人,就意味着责任到人。在审计方案中事先把任务落实到人,有利于增强每个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因为审计是一项存在固有风险的工作,如果有事需要追究责任,通过审计方案也是有案可查的。
5、明确工作进程。审计方案包括起讫日期,一个完善的实施方案,还应对审计内容的进展作出初步的估计和规定,自我增加一些紧迫感,以期减少现场作业时间。现场作业的时间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审计成本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审计质量问题,实践证明,现场作业的时间长短与审计质量的高低不成正比。因此,缩短现场作业时间的问题已引起了审计业界的高度关注,审计机关的领导也将此作为一项工作要求,多次严肃地提了出来。这也是审计工作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6、明确工作要求。开展审计工作是一项集体活动,为了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就要提出统一的要求。除了审计机关的一般要求外,还要针对具体的审计事项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在工作中应当遵守的各项纪律、审计组内部的关系协调环节、因情况变化需要补充或调整审计方案的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的初步复核责任、遇有特殊问题的处置办法等,都要在工作要求中载明。
假如我们将审计比作战斗,审计实施方案就是对审计事项的一种谋划,这种谋划从时间上看具有先期性,从形式上看具有书面性,从内容上看具有包含性,从用途上看具有实战性,从功能上看具有指导性。其中书面性是它的突出特征,因为先期谋划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来进行,但用书面的形式把谋划的内容记录下来,不仅可以防止遗漏遗忘,还有利于对照检查。当然,审计方案必须与审计过程相结合,并在审计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才能表现其存在的价值。 (作者单位:紫阳县审计局)
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大而粗,缺乏指导意义。在实际实践中,有的审计人员将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直接复制审计实施方案中,未能有效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使得形成的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看似很全面,但实际不能有效地指导具体的审计实施,针对性不强。而且过于全面的方案,在实际审计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在审计质量检查中,往往会存在没有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执行而影响审计质量评价的情况。
(二)审计实施方案重点不突出。突出审计重点,预测审计疑点,有利于审计人员迅速、准确、有效地发现问题,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有些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罗列,重点不突出,很难做到有的放矢。
(三)没有针对具体审计事项,制定获取合理、充分的审计证据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执行具体审计实施所需要的时间;或者指定的步骤和方法操作性不强。
(四)宏观分析意识不强。审计的目的既要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还要通过举一反三的分析,发现宏观管理中的问题,为党政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制作审计实施方案时就要结合被审计单位情况,对相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为审计中深入挖掘这些问题提供指导。
二、审计实施方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按审计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凭经验审计,随意性大。审计实施方案一经制订,没有特殊需要调整的情况,就应该照章执行,以期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预定的审计目标,避免走弯路。但在审计实践中,往往正式开始审计后,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搁置了审计实施方案,完全是结合审计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开展工作,审计重点选择、人员分工、时间进度安排等方面都处于随机应变状态,有时甚至偏离主题,导致重点不突出,不能很好地实现既定目标。
(二)审计过程中未能按规定进行方案调整。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往往只根据审计项目的客观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审计思路、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审计分工,但具体的调整过程和内容并不在实施方案中及时反映,审计过程中对实施方案基本是置之不理,更不会按照程序要求及时修订方案并认真执行,只是在审计结束后整理归档时才按照最终审计报告对实施方案予以调整,也不经过任何审批手续。
三、科学编制和执行审计实施方案的措施
(一)深入细致进行审计调查了解。审计人员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时,应当调查了解单位性质、组织结构、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财政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情况。调查了解时可以书面或口头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检查有关文件、报告、制度,观察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场所、设施,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以使调查了解的内容更详实。
(二)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可操作性。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该牢牢把握立足全局、突出重点的方向,尤其是要突出重点。一是对审前调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初步测评,排查内控薄弱环节;二是可以充分利用以前审计成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多发点。三是查阅与被审计单位行业、性质相同的单位的审计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共性问题,作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月”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以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审计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和实践活动为载体,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审计的意识,升华爱审计的情感,增强爱审计的责任,在审计事业上下形成干部职工群众奋发向上、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力量。
二、主要内容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提出“三个倡导”、“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凝练,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追求的统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各方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巩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2、广泛深入地开展审计精神的宣传教育。传承和大力弘扬以“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审计精神,是构建审计事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审计文化建设的主线,是干部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中,要让审计精神宣传教育进单位、进企业,把审计精神融入职工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干部职工的共同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转化为自觉行动,激励和感染广大干部群众勇于面对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切实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三、主要活动
1、继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把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和“唱响审计精神”活动,在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学雷锋主题演讲、报告座谈、读书征文、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群众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2、广泛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抓住重点时段和场所,依托志愿服务队活动,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理念,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推动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贴近职工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应急救助、便民利民的社会志愿服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维护秩序、保护环境的社会志愿服务。
3、开展典型宣传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最美新疆人年”评选活动,发动干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发现好人、评选先进,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好事、推荐典型,把闪光的事迹和先进人物挖掘出来、传播开来,形成道德模范不断涌现,善行义举广为传颂的社会环境。
四、活动要求
1、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领导。切实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狠抓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工作,努力做到认识明确、组织有力、措施到位、形成合力。同时,要结合“党的十进村入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严、细、深、实”的优良作风。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离开质量控制,审计监督就是一句空话,全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使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摆在全军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近几年,虽然审计署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各级审计机关也在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可是,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一:审前调查不充分。有些审计人员没有用发展的思路认真对待审前调查,对于年年审或经常审的项目不愿做审前调查,即使做了调查也只是蜻蜓点水,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审计项目仍按照以往的经验对待,容易造成审计方案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审计的责任和风险。
问题二: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质量不高。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审计工作质量,没有好的审计实施方案,项目审计工作无法有序进行,审计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当前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审计实施方案过于简单,重点不突出;二是审计内容泛泛,缺乏操作性;三是审计分工不合理,审计人员职责界定含糊,审计责任分担不清。
问题三:审计实施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不严。审计实施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不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计组内部沟通不够,审计组长对审计情况掌握了解不全面,存在遗漏重要审计事项,形成审计风险的问题;二是个别审计人员对审计技术、审计方法、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的掌握不够,再加上对审前准备不充分,碰到问题时缺少对问题的判断标准,不能有效的履行审计程序,无法深层次的披露审计发现,形成重要审计事项漏审的审计风险;三是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实施方案的遵循性控制不到位,甚至偏离了审计实施方案,致使审计工作降低了效率,不但加大了审计成本,结果还难以达到预定审计效果。
问题四:审计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审计信息。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成果表现形式,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决定这整个审计项目的成败。目前的审计报告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挖掘不够,审计结论准确度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少,审计信息价值不高,甚至存在审计发现雷同,审计报告模式雷同,致使审计报告缺乏实际意义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审计报告的权威性。
针对以上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效率。
一 、以人为本,控制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人,审计质量控制要做到常抓不懈。
(一)要以人为本,加强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采取办学习班、自学、参加培训班、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学习审计法、会计法等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要通过选派审计人员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审计准则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和业务知识培训班以及有关加强审计质量的培训等形式,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员,力求通过深入扎实的培训学习,规范审计行为,着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二)对审计人员各种素质进行控制的同时,审计组织应设立咨询部门,为审计人员提供当前业务技术发展信息的有关资料,如会计、审计、经济方面国内外专家的意见,有关新颁发的法规制度,指导工作的最新手册等。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应能得到权威专家的协助。
(三)提高审计手段。要加强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软件和审计实施系统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多数审计单位都实现了会计核算信息化,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起步较迟,其工作手段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创造条件彻底改变这一落后局面,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
二、搞好审前调查工作,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
要提高审计质量,开展审计前调查是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对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进行审前调查,并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确保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在审计项目的审计周期上也应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尽量缩短周期。 在每次审计开始前认真摸清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财政财务政策规定、经营活动情况、项目的基本情况,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及财政财务隶属关系,了解相关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会计政策选用等一系列需要调查了解的情况,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审计的着重点,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减少随意性。
三、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在审计工作实施前,要精心制定审计方案,以方案指导每一个审计项目。由于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审计人员往往不重视审计方案制定工作,经常是仓促上阵,这也是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为此,我们应该在思想上有所触动,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在审计方案的制定上,掌握全局,突出重点,审计项目实施前深入被审单位进行审前调查,摸清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管理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制订周密的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和审计力量。
四、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管理,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
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就要对审计项目的一个总体把握。首先,要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把握。即从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公布审计报告、建立审计档案各个环节的把握。其次,明确审计项目质量是一个体系,其涉及审计工作的诸多方面,审计组织、人员、素质、经费和时间保证等。最后,加强集体审定。对重大事项要求必须进行集体审定,不经审定,不得实施。
一、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
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1.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审理。审计实施方案的审理关键在于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组的现场实施过程是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重点关注:(1)审计现场实施是否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审计事项、审计分工、审计方法和步骤逐项落实;(2)每个事项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是否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完整记录;(3)对被审计单位违规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等是否严格按新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分别编制审计工作底稿;(4)对于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的审计查实问题是否客观真实写入审计组审计报告,是否存在隐瞒、遗漏现象(杨金花,2012),特别需要重点关注写入审计报告的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审计证据,以及审计汇报中存在争议的事项、审计对象提出异议的事项、出具决定和移送处理书的事项、界定领导干部责任的事项等的审计证据,具体审查证据是否按合法的程序取得并以合法的形式固定;(5)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是否符合内在逻辑关系,审计证据是否存在冗余现象。2.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审理人员对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必须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为依据,对审计实施各阶段程序进行审理。主要是审查是否按规定送达审计通知书、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书面承诺、是否按规定征求了被审计单位(包括相关责任人员)的意见并对被审计单位的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说明、符合听证条件的是否按规定履行了告知义务。从依法审计的角度讲,对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也是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虽然,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审计实施方案本身的恰当性不是审理的内容,但是审理工作应当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因此,审理机构可以从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合规性、要素的齐全性、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建议供审计组参考,并关注审计实施方案是否按规定审批,遇到应调整的事项是否按规定程序获得批准;审计目标是否可行、审计内容是否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了细化、审计重点是否突出、审计分工是否明确;在遇到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审计项目,有审计工作方案的情况下,关注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重点等方面是否与审计工作方案保持一致。
二、审计结论类文书的审理
审计结论类文书主要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结论类文书审理的重点是:(1)应关注审计查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2)审计查出问题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正确;(3)审计评价、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处罚、审计移送处理是否恰当等。与审计复核的不同之处在于,审理人员可以直接对审计结果类文书进行修改。当前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关注:(1)审计机关对性质相同的不同项目,在问题定性、法律法规运用、审计意见与审计处理是否一致;(2)同类审计文书中同类事项的语言表述、格式套用是否一致;(3)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承诺、上次审计整改情况、本次整改要求、审计结果公告告知等章节有否遗漏,以确保对外审计报告格式的一致,确保审计机关对不同的被审计对象提出审计结论的公正性。
三、审理工作的程序和方式方法
1.审理工作的程序。审理工作在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以及审计业务部门完成审计报告等审计结果类文书代拟稿的起草、审核和复核等规定程序后进行。审理机构可以要求:(1)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2)需要对审计结果类文书作重大修改时,应将全部审理材料退还业务部门,要求其进一步核实、修改。业务部门收到退回材料和审理意见书后,应予以认真研究,并及时修改审计结果类文书,逐一说明审理意见的采纳情况。审理过程中,审理机构与业务部门有争议或涉及重大事项应进一步了解、沟通,对仍存在争议的向业务部门分管局长报告。审理完毕,审理机构将审理后的审计结果类文书连同审理意见书报机关领导审定。需要指出的是,审计实施方案是审理人员开展审理工作的基础,为了便于审理机构完成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原则上审计组应当在分管领导审定审计实施方案后的3日内,将审计实施方案统一上报给审计机关审理机构,便于其提前掌握方案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开展每个项目的审理工作。2.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为更大程度促进审理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审理人员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审理工作:(1)深入审计现场。对于一些重点项目开展跟踪审理,审理人员可以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入审计现场,通过了解现场审计推进中的具体情况,先行开展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若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认为有必要到被审计单位实地了解核实有关情况的,经分管领导同意也可以深入了解项目实施具体情况。(2)网上实时跟踪了解情况。审理人员还可利用AO与OA的交互功能,查看审计组上传的现场数据包,及时了解情况,关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情况,发现疑问及时与审计组进行沟通,帮助审计组及时调整思路,切实执行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各项审计事项。(3)参加项目汇报会议。为了更加全面掌握项目整体情况,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理机构可参加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的汇报讨论会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汇报会议、项目审计报告的汇报会议,以掌握更多的情况,为后阶段的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询问相关审计人员。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应就相关问题及时与审计人员及业务部门沟通,充分交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审理机构在审理过程中遇有重大争议或涉及重大事项时,应当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或提请召开审议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5)参加交换意见会。审理机构在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之前,可根据需要安排审理人员参加与被审计单位召开的交换意见会,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便于掌握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与被审计对象持不同意见的情况,从而在审理时抓住重点、提高效率。(6)审阅材料。业务部门完成审计结果文书代拟稿后,审理人员应对以下材料进行查阅审理: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调查了解记录、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采纳情况的书面说明;业务部门出具的书面复核意见;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审计定性、处理、处罚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他相关资料。(7)根据需要召开审理会议。审理人员应当对审计项目审理的过程和结果予以记录,并针对审计查实的主要问题、与审计业务部门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补充、修改、完善审计查实问题的措施方法等提出具体意见。审理机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召集审计业务骨干、有关专家等召开项目审理会议,在提出审理意见的基础上,开展集体研究讨论,最后出具审理意见书。
四、推进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1.建立与审计准则相配套的审理操作规范,明确审理工作标准。目前,上级审计机关尚未制订有普遍适用并体现审理一般特征的审计项目审理指南,基层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审计质量管理特点的、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的、包括审理制度在内的各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使广大基层审计人员能够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要求、具体的审理作业标准,以更好发挥审理作用,也有利于审计质量的全面提高。2.建立健全审计项目审理会议制度,推进审理工作发展。审计机关应将召开项目审理工作会议作为开展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必要环节。通过集体讨论决策形成的审理意见,进一步确保审理意见的准确性。通过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促进审理机构及审理人员加强与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审计组组长间的交流、沟通,重点探讨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适用法律法规,确保行使审计执法自由裁量权恰当,并与业务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审计组依据审理会议、审计业务会议的相关决议,形成最终的审计结果,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但是,审理会议的形式、内容和职责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比如审理会议不仅可以针对审计项目的审理意见开展讨论、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促进相关人员承担起监督审理、总结审理经验等职责,有力推进审理工作科学有序发展。3.确立分类审理工作理念,发挥审理资源的最大效能。为了让有限的审理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建议审理工作引入并贯彻“全面审理、突出重点”的理念,对审计项目实施分类审理。对于审理重点项目,审理机构除了参加审计实施方案、项目过程和报告汇报外,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协同分管局领导深入现场了解情况或安排审理人员参加项目征求意见,审理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个工作日;其他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和重大、实事政府投资审计项目为一般审理项目,按照一般程序实施审理,审理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个工作日;小型审计项目的审理可作适当简化,审理时间一般不少于1个工作日。4.强化审理队伍建设,加强审理过程沟通。审理工作要求对审计发现带有的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炼,提出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审计成果有效整合,提升审计成果利用水平。因此,审理队伍的建设既要从专业资质、工作经历、业务素质等方面提高审理人员的选配标准,又要着力于培养、提高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适当配备专业审计领域(如工程、环保)的兼职审理人员,充实到审理队伍。此外,审理人员要加强与审计组、业务部门、局领导等各层面的沟通、听取意见,努力求得共识,确保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可行。5.努力争取相关部门和领导支持,增加编制,充实审理队伍。从审计复核到审理的转变,审理要求更高了,工作量必然增加。为了使这项工作的推进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时间保障,要努力争取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以更好地拓展审理队伍的能力结构,使个人作战能力融入团队,并择机尝试实行专业化对口审理,使审理机构更好、更专业地为审计质量保驾护航。综上所述,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是国家审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进一步促进各级审计机关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在推行审理制的过程中必定会碰到各种条件、各种因素的制约,但推行审理制是审计工作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在《国家审计准则》的指引下,确立“以审计质量为目的、以审计方案为依托、以审计证据为基础、以审计报告为总揽”的审理工作思路,克服暂时面临的压力与困难,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促进审理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作者:姚真君 单位:上海市青浦区审计局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讲求质量的目的在于“求真”,提升质量的过程则必须“务实”。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就必须搞好审前调查,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第6号令)第二章审计方案质量控制,从第六条到第十一条对审前调查(试审)作出了详细的要求,是审计项目事前控制的重要方法,是确定审计重点,提出审计观点的基础环节,审前调查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审计结果。
从审前调查实际执行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
一、对审前调查认识模糊,准备不充分。部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审前调查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审计实施,轻审前调查的现象。一些审计人员对近年来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情况熟悉无须调查,孤立地把审前调查工作作为应付程序,敷衍了事。在审前调查开始之前,没有制定详细的调查提纲,对项目的了解仅限于审计工作方案的计划内容,不能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收集审计项目的相关信息,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简单粗放、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
二、审前调查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审前调查没有明确的调查实施方案,调点、审计的资金量、审计延伸的范围、审计力量的安排不尽合理。对常规审计、专项调查、效益审计等不同审计项目所要达到的审计目标、采取的审计方法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对审计收集的资料、采集的财务和业务电子数据未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至于审计实施阶段目标不明确,审前调查结果未得到充分利用。
三、忽视计算机审计在审前调查的应用。有些审计人员只采集、转换数据,而不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还有的则是到审计正式进点后才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是对相关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审计人员应把实际业务情况与计算机系统管理的数据对应起来,正确的采集、转换和分析数据,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在审前调查阶段没做好充分准备,势必增加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量,加大审计成本,也不利于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确定审计工作重点。
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换的过程中,要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保证审前调查的质量,节约审计时间和成本,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在审前调查阶段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心制定审前调查提纲。认真学习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审计工作思路和方向,制定详细的调查提纲。做到“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突出审计项目重点”,注重审前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审计目标能够较好地结合具体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现性。
二是强化审前培训。组织审计人员学习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财经制度和政策法规,掌握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行业规范和会计制度。必要时,还可邀请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讲解该行业的规定、规范或行业特点;也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走访与被审计单位有密切关系的单位或个人,进一步深化调查内容;还可到有关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力求通过培训学习,使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业务流程、管理状况有全面清晰的了解。
三是全面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在审前调查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采集、整理、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等相关数据,初步评价其财务管理状况和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寻找有价值的审计线索,确定实施审计的重点,为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保障。
四是充分利用以往审计资料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检查结果。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以往的审计档案,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作出的检查结论、处理决定和执行情况,掌握以前年度被审计单位所存在的问题,了解其执行财经纪律情况及单位的经济状况,从中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进而准确地确定审计重点,以节省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正确评估判断审计项目风险水平、快速抓住审计工作重点、发现案件线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是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人员不仅要细致、深入、扎实地开展审前调查工作,更要投入人力和时间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提炼,并结合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确定重点和内容,形成审前调查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重点突出,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保证集中力量突破重点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充分发挥审计实施方案作为审计工作指南的作用,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审计项目;审理工作;审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开展审计项目审理的有效程序和方法
(一)项目审理程序
目前通用的审计项目审理采用三级审理工作程序,即:审计组长审理、内审部门的专职审理人员审理、审计审理委员会审理。实际审理过程中,可以将二级审理的审理关口前移,在不影响审计组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将二级审理贯穿到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去,实现一级审理和二级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二级审理由事后审理到事中审理的转变,从而将审理、指导、监督与审计项目的审计查证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项目审理方法
在进行审计项目审理时,应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选择审理工作方法,可以针对审理对象的不同特点以及审理内容的不同侧重要求,采用报送审理、实地审理、专门业务会议审理等方式进行。
1.报送审理
报送审理是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将审计项目审计资料上报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进行审理。审理人员对审理过程中发现的疑问,可以直接向审计组相关人员询问,也可以向被审单位调查、了解、核实。
2.现场审理
现场审理是在审前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对审计项目进行审理。对审计项目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等应多采用现场审理方法,审计组长主要以现场审理的方式履行审理职责,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可采取抽查的方式对审计组的现场审计工作进行审理。对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等影响较大的重要审计项目,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应当采用现场审理和送达审理相结合的方式,前移审理关口。
3.专门业务会议审理
业务会议审理是以召开业务会议的形式对审计项目进行审理。审计项目审理会议由审计部门领导主持,审理人员、审计组全组人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审计项目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对审计项目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剖析、检查。对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可多采用业务会议审理,以达到较好的审理效果。
二、审计项目审理的关键环节
(一)审计实施方案审理
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编制的审计工作方案是否有助于实现审计目标,是否结合了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确定的审计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是否考虑了审计项目类别的特点,以及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控制与治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审查方案编制的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在审前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的主要环节;是否对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是否将草拟的审计工作方案提交审计组讨论,重要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是否经业务办公会讨论;审计工作方案是否经过主管领导审批。
(二)审计工作底稿审理
审计工作底稿是记录审计实施过程及审计查出问题、得出审计结论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的依据,审计工作底稿质量高低直接决定审计报告的质量。进行审计工作底稿审理是确保审计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审计工作底稿审理要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整理和复核进行检查,检查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重点检查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是否全部实施审计,有无漏审事项;工作底稿格式是否规范,确认的事实是否清楚、客观,条理是否清晰,定性是否准确,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是否适用,每一事项是否有相应的审计证据;工作底稿是否经过复核并签署复核意见,复核后需要修改的底稿初稿是否作为附件保存;是否对审计工作底稿统一编号;是否经被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
(三)审计报告审理
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对审计报告的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审计报告的结构、格式是否合理规范,要素是否齐全;
2.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已实现;
3.审计报告是否做到内容完整,事实描述清晰;是否做到文字简练、表述准确、措辞恰当;
4.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是否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相一致,重点是否突出,是否存在重大问题遗漏的现象;
5.审计报告对揭示问题的定性是否准确、恰当,审计问题的定性是否有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和事实依据;
6.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7.审计处理意见是否合理、合规;审计建议是否可行,是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
(四)审理和审定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
审计组根据审定签发的审计报告,在限期内(一般3个工作日)草拟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书。经审计组长及时审理后,上报审计部门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进行审理。审计部门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在限期内(一般在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对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书进行修改,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报经审计部门负责人或审计部门所在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审定后签发。
(五)审理督导审计整改
审计部门下达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书后要督促被审单位落实整改,被审单位在限期内(一般在下达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书后60个工作日内)将整改落实情况书面上报审计部门,经审计组长、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逐级审理,彻底落实查出问题的整改后,报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部门将被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上报所在单位分管领导审阅后,作出是否进行后续审计的决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理工作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并且存在客观的审理风险,要做好审计项目的审理,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要保持严、准、细、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探索审理工作的技术和方法,切实提高审理工作水平,严格把好审理关,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暂行办法(试行).(审计署第6号)
审计方案是指审计机关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工作所做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在整个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审计方案起着“龙头”和“灵魂”作用。它对于审计项目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完成具有直接的指导和控制作用。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践,认为目前在审计方案的编制与执行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一、审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1.准备阶段:审前调查不认真不充分。目前,部分审计人员对审前调查的认识模糊,对一些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情况熟悉无需调查或者审前调查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没有按照审计项目的不同类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审前调查,从而使审计方案的编制存在先天不足。
2.编制阶段:审计方案的指导性不强,方案内容缺失。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审前调查不充分,依据个人经验编制的审计方案往往空话套话、原则性的话多,对审计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二是部分重要项目(如同级审、行业审计)的审计工作方案未经审计业务会议审定,仅由业务部门编制后就下达到审计组实施。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也未按规定对审计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核;三是审计方案的内容缺失,尤其是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风险的评估和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这些审计方案的必备内容,但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或审前调查不认真往往没有反映。
3.执行阶段:偏离、随意调整及执行不到位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应当调整审计方案的事项时,往往不按照规定及时进行调整,审计人员仍按原方案实施审计;另一方面,由于分工模糊,审计人员不按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和步骤进行审计,而是凭经验审计,审计结果偏离审计方案确定的目标。上述重审计方案的编制、轻审计方案执行的现象导致审计方案成了一种程序,一种形式,一种摆设,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检查阶段:责任追究未落实。根据现行的制度规定,对审计方案的检查主要是通过审计组组长进行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和审计组所在部门进行的复核体现出来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手少或复核机制不健全原因,这种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质量控制办法虽然规定了三个层次的控制责任,但到目前为止,极少有人因为审计方案的编制、执行、调整不到位,出现问题而承担了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追究仅停留在纸上,而未落到实处。
二、提高审计方案质量的措施
1.把好审前调查关,为编制审计方案奠定基础。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方案的必经途径。审计人员要转变观念,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严格按照要求对每个审计项目都认真开展审前调查,同时还要创新审计调查的时间和方式,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审前调查中的作用。通过审前调查,找出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执行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为编制审计方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把好审计方案编制关。当前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合理确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要力求具体,切忌语言空洞,言之无物,不具备指导性和操作性;二是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对于应进行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复核的,不能认为麻烦而省略;三是对一些大的、比较复杂的审计项目或者是初次进行审计的对象,为解决审计方案难以准确编制的问题,也为避免审计实施中多次调整方案,最好在编制工作方案之后,在具体审计实施过程中可以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一些重点资金,重点明细项目的具体实施编制分步骤、分项目的实施方案;四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坚持重大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必须经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制度。
3.把好方案执行和调整关。审计方案一经审定通过,便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审计组成员应严格按照方案规定的分工和步骤实施审计,审计组长或主审应督促并检查审计组成员执行审计方案的情况,对出现了确需调整审计方案的情形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分别报经相应领导批准,并做好相应记录。
4.把好责任追究关。审计组长及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应各司其职,必要时,复核机构可提前介入复核,及早防范审计风险,对未按审计方案进行审计或在实施审计时存在较大偏差的应当及时纠正,对造成违规违纪问题应当查处而未查出的应按规定追究责任。
关键词:基建;风险;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01
基建工程的资本支出非常大,有着非常高的市场参与度,非常可能被建筑市场上的一些违规操作影响到,有着非常特殊的风险,对于风险管理的策略选用,是单位健康发展的前提。
一、基建项目的立项
目前建筑市场存在很多问题,不是按需建设,单纯为了建而建,这直接导致了基建项目在实施过程时可能存在违规操作。所以,防范风险应该从立项杜绝无依据或无充分必要性的建设项目。
策略:应该组织有关部门对计划中的基建项目进行评审,通过现场考察来确认项目实施是否有必要;对于重大项目聘请相关资质单位实施相应的论证;针对临时性的维修改造项目,采用专业评审核实实施是否有必要,但是应该将程序简化,通过专业确认,实施有必要的项目。
二、实施方案的编制
实施方案是编制招标书的主要根据,会对工程项目的造价产生影响,发包方的很多违规操作都体现在实施方案中。实施方案合不合理,是否有超标准建设,有没有指向专门的施工方或者材料供方,都关乎到项目能不能顺利的开展下去,也影响到项目的风险水平。
策略: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节约、经济、适用为原则,对于技术要求及指标参数要详细写明。编制实施方案以后还需要经过其它部门来审核实施方案是否合理,尽量避免超标准建设,控制项目的成本,避免倾向性的指定,进而为招标或者比价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三、招标书的编制
决定招标的方式是基建工程招标环节的关键,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直接关系到投标的报价市场竞争是否充分,基于这一情况,邀请招标为许多不规范操作留下实施空间。招标书决定了施工方投标报价,假如标书的内容不够详细,尤其是施工内容及工程量等方面不够清楚,会影响到施工方的投标报价,并且影响到评委的评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假如存在违规条款,就会导致“内定中标方”等情况发生。
策略:对于金额巨大的项目,应该通过公开招标的途径,使得市场竞争比较合理,避免违规操作等情况的发生。第三方应该核实招标文件,使之同实施方案保持一致,进而规避不满足实施方案的标准进行招标,招标书中的施工内容及工程量都应该非常明晰,有助于投标方进行报价。倾向性或者没有必要的排斥性条款都应该除掉,避免违规操作的发生。
四、邀标对象的选择
邀标对象的选择涉及到人为主观因素,风险非常大,建筑市场上的“陪标”、“假招标”、“围标”等现象都是由于邀标对象产生的,选择邀标对象没有严格的把关,使得招标失去了意义,把违规操作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规范。一家单位在循环水的改造项目中邀请了三家施工单位来招标,评标时得知其中两家没有施工的能力,不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另外一家有着较强的能力、经验也比较丰富,然而报价比第二名多30多万,由于这三家邀标对象没法进行比较,最终招标以失败而告终。
策略:构建出基建工程的合格供方名录,根据专业将建筑市场中信誉较好、规模较大、资质较好的施工方添到名录中,确保每个专业有足够数量的企业,并对合格供方进行动态的管理,将不好的予以剔除、好的进行补充。选择邀标对象应该是满足条件的所有施工方,如果直接发包,应该从名录中优先选择较好的施工方。
五、评标过程中评判的标准
价格是评标过程的最重要的要素,假如评委没有掌握标的工程市场的公允造价,评判经常会比较盲目,有可能导致投标的最低价还高出市场的公允价,这样施工方就可能通过串标谋取高额利润。
策略:对于金额比较大的项目应编制标底,特别重大的项目还应编制招标控制价,而对于一般项目出于成本的考虑,可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预算审计。在评标时,需要把标底或者预算审计结果真实准确的交由每位评委,有助于他们进行准确评判。
六、合同签订
合同的签订不能出现价格与中标结果不一致或内容与投标书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在合同中必须明确对项目洽商变更价格的确认方式和确认依据,防止后期双方的争议、诉讼。
策略:提交合同法律审核时应同时向法律部门提交中标结果的资料,实际签订合同内容与招标结果不一致情况,原则上应不予认可。对于合同中关于洽商变更的条款,法律审核应特别予以关注,涉及到结算审计的征求审计部门意见,避免由于条款约定不明确,出现后期结算时双方争议。
七、工程结算及项目的验收
工程造价风险,一是涉及的拆除工程量、隐蔽工程量等无法在后期通过现场勘查取得数据,在施工过程中甲方业务人员主观判断而与施工方确认了与市场公允价有差异的人工、主材价格或者对施工方进行口头允诺等。二是可能忘记核实实际的工作量(根据合同、投标书完成),仅仅核实了新增的工作量,而将实施或者减少的工作量忽视了。
(一)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职责
1.起草审计通知书
审计项目计划或审计工作方案一下达,实施审计项目的审计组长就要着手起草审计通知书,并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国家审计准则规定,审计通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依据、审计范围、审计起始时间、审计组组长及其他成员名单和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要求。同时,还应当向被审计单位告知审计组的审计纪律要求。
2.进行调查了解
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内控制度、行业特点、适用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软件名称及版本、以往接受审计和监管及其整改等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对与本次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其他资料还应当组织参审人员学习。
3.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编制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完成好审计项目的根本。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调查后,就要及时收集并学习与本次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其他资料,根据审计项目的要求编制科学而又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措施;审计工作要求等。
4.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取证单
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取证单是审计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充分性、适当性,直接影响着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作为审计组长要对审计人员收集的各种证据进行认真地审核。对审计事项比较复杂或者获取的审计证据数量较大的,审计组组长可以对审计证据进行汇总分析,编制审计取证单,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
5.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写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对控制审计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审计准则规定,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前,审计组组长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核,审计组组长审核工作底稿,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意见。审计人员收集的各种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审计组长要进行认真地复核。要检查审计工作底稿与取证材料是否一致,审计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是否有适用的法规依据,语言表述是否清楚。
(二)审计报告阶段的职责
编写并复核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组的最终工作成果,也是审计结果的综合反映,是审计机关出具审计结论报告和作出审计决定的基础。国家审计准则规定,审计组实施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后,应当向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组长要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认真编写初稿,对违规违纪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处罚,要听取每个审计成员的意见,并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审计报告要做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定性准确、条理清楚、证据充分,文字精练。
(三)审计结束后的职责
1.落实审计决定和整改回访
要及时组织法制部门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等情况进行检查,巩固审计成果,维护审计监督权威和审计执法的严肃性,要认真查看具体执行情况,必要时查看有关会计原始资料。
2.整理归档
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做好审计档案整理工作,做到案结卷成。
3.审计成果运用
要针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向领导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要及时总结审计项目的经验和做法,在系统内推广,更好的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
二、审计组组长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国家审计准则规定,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恪守审计职业道德,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具备必需的职业胜任能力以及其他职业要求。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审计组长应具备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一)审计组长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素质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一名合格的审计组长,只有树立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念,实事求是地对待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以合理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保守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廉洁自律,秉公执法,才能在复杂的审计环境中,始终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审计组长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胜任能力
首先,一名合格的审计组长,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和扎实的工作能力。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审计组长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充电,掌握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切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其次,审计组长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要凭借自己的职业敏感,善于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线索,甄别各种资料、信息的真伪性、有用性;同时运用综合判断能力,从分散的资料和线索中提炼出有用的审计信息,凭借自身业务技能,分析判断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再次,审计组长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随着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深入,以及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想成为一名能够胜任职责的审计组长,必须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三)审计组长应当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长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努力调动审计组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必须做好上传下达,协调好内外关系,既要据实向派出审计机关反映工作情况,将审计机关领导的意图落实到审计人员中去,又要协调解决审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组织审计组按时保质地完成项目审计任务。审计组长做好了组织协调工作,就是完成了审计任务的一半。审计组长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协调能力,理顺关系,融洽氛围。要正确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处理好法律规定与把握客观事实的关系,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审计管理工作。
(四)审计组长应当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审计组的工作成果集中体现在审计报告中,一名审计组长不仅要会查账,还要有较强的总结提炼能力和文字处理水平,不然工作做的很好,审计成果也很突出,却提炼不出来,总结不到位,或者词不达意,就不会引起领导的重视,起不到好的效果。因此,草拟审计报告的审计组长应当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这样写出的审计报告才能层次感分明、条理清晰、定性准确,得到大家的认同。
(一)任期也济责任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更加侧重风险评价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也存在着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审计评价风险这四种风险,由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这四种风险相对于传统审计来说要高一些。首先,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将其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旨在加强干部管理。正是因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非议人”的特殊性以及其与干部管理、考核、任免、奖惩的相关性,它产生风险的可容忍程度也比较低,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等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其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负贞人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可能比较短,有些情况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几个责任者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就迫使内部审计师必须找到一种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又能保证审计质母的先进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恰恰能胜任这种需要。
(二)现代风险导同审计模式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控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任期经济走任审计主要是对人的审计,它要求审计范围不能仅局限于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评价,也不能将范围扩展到所有领域,审计范围的确定要考虑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力量和审计能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时间的紧迫性使审计工作必须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目的,就是将整体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和传统审计一样,也需要经过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四个阶段的应用,就是需要将对被审计单位整体风险的分析评估贯穿于这四个阶段的始终。
(一)审计计划阶段
内部审计部门在制定年度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时,需要考虑内部审计所在整个组织的经营环境。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个组织所处地厌的行业管理变化的信息。二是整个组织整体的发展战略以及对下属单位管理的变化信息。三是整个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四是通过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整个组织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由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受托性,这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决策者,以便组织人事部门在委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充分考虑这些信息。内部审计机构在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的安排、组织入学部门的委托,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情况等,合理确定年度任期经济贞任审计项目计划。
(二)审计项目实施阶段
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对需要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排序,这需要利用以前年度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将风险大的项目优先安排审计,在确定好具体审计项目后就进入审计实施阶段。在审计实施阶段关注以下几个步骤:1、组建审计组。根据审计项日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人力资源的情况,合理分配审计组成员。在确定审计组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审计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有时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适当吸收具有工程、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2、进行审前调查。审计组成立后,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之前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市前调查。在调查时主要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环境、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被审计人履行任期经济贡任等情况进行开展。审前调查可以采用昕取汇报、座谈了解、调阅资料等形式,目的是为了制定详细的审计项口实施方案。3、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审计组在审前调查后,根据调查的情况,以及对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的结果,指定专人编制审计项日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应在明确审计日标的基础上确定在实施阶段重点审计的范用,以及内部审计师所能接受的检查风险。4、开展现场实质性审计。审计组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充分调动内部审计资源,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看其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在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师开展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进行实质性检查。目的是获取真实、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证明材料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在这个阶段中要将分析性复核这种审计技巧贯穿于实质性测试工作的始终,随时进行复核分析。如果认为取得的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恃审计结论,就需要扩大审计范闹,如果认为审计目标没有完成,也要追加相应的审计程序。总之,争取在实质性检查阶段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三)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组在编写审计报告之前,需要有专人对审计组成员取得的审计证据和编写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三级复核。在这个过程中,审计组长需要对审计目标以及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估,看审计目标能否实现,最终的检查风险是否降至可接受的程度,如果达不到则要要求审计组成员补充审计程序。最后审计组根据审计情况,按照审计报告的要求撰写审计报告,在报告中应详细的写明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并提出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审计报告在审计组成员讨论通过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根据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反馈的意见,看是否需要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版本的审计报告。
三、结束语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确保“四项制度”的顺利实施,我局成立以局长董宁任组长,副局长胡建平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局长负责“四项制度”的全面工作,各科负责人协助配合办公室完成行政问责办法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四项制度的协调、统筹、督促、收集整理实施过程的资料、信息并及时上报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制定四项制度工作实施方案。
我局结合自身实际,准确把握“四项制度”的本质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四项制度”具体化、实施计划化。工作方案包括:实施“四项制度”应达到的目标;对社会和具体承诺的事项及内容;首问责任制的具体设计和安排;具体工作业务限时办结的规定;实施“四项制度”的具体部署和保障措施等。并成立峨山县审计局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领导小组。
三、加大力度,认真开展学习培训
认真学习和掌握“四项制度”的内容和规定,制定“四项制度”的学习培训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训工作,培训率达到100%;每个星期五,组织全体审计干部进行学习,学习内容重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云南省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手册》和我局制定的实施方案等内容,并及时传达贯彻省、市、县有关“四项制度”工作的会议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达到人人熟悉“四项制度”,人人遵守“四项制度”,人人执行“四项制度”。
四、依法审计,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
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审计手段。以维护民生为重点,做好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投资项目、专项资金等审计,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维护经济秩序。
我局制定《峨山县审计局服务承诺书》,贯彻落实审计机关服务承诺制的情况,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公开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程序,完善审计听政和审计复议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公开审计机关办事指南和信息目录,公开政务值班电话和举报电话,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社会问卷调查,维护服务对象的知情权。
五、针对审计机关实际,作好梳理工作
按照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要求,我局在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方面制定了诸如行政执法、普法依法治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系列制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推进责任型、服务型、效能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按照省政府制定的“四项制度”的要求,对本部门涉及“四项制度”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对达不到要求的,进行补充和完善;对与“四项制度”有冲突的,予以纠正。结合本部门的实际,遵循行政效能更高、服务更优、群众更满意的原则,对审计部门的职能进行科学分解,把职能细化到每一个科室、每一个职位,对每个岗位的职责按照实施“四项制度”的要求,予以明确,建立部门权责统一的工作机制,执行与监督并举的责任追究体系,科学制定《峨山县审计局行政问责办法
等四项制度实施细则》。六、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制度
我局在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工作中,紧紧结合审计机关的工作实际,把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办法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过程中,任何审计项目必须做到严格遵循审计程序,实行审计责任过错追究制。每位审计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做到文明审计,实行审计组长(主审)负责制,并与副局长及各科室负责人签订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具体明确了行政工作职责和行政执法职权、执法依据、行政执法要求和违规违法责任追究。对审计组遵守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情况,由被审单位书面报送局办公室,对审计组是否公正执法、廉洁自律和文明审计情况得到了有效监督。至20__年9月初完成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各项制度规定积极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四项制度”,按时上报信息资料。审计工作在维护财经秩序、促进增收节支、维护群众利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峨山县审计政务公开主动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考核评议制度和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制度等,为推进“四项制度”工作奠定了基础。由于“四项制度”的推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四项制度”作为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在各行政机关长期实行,我局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完善各项制度,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四项制度”,进一步提高“四项制度”的科学性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