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队伍建设

时间:2022-08-20 19:28:49

辅导员队伍建设

第1篇

关键词 辅导员 学生管理工作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Counselor Team Construction

HUANG Dengl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Tianjin Land Resources and House Vocational College, Tianjin 300270)

Abstract Counselor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n students' education, training, management. School pay attehtion to counselors' work very seriously, how to strengthen the school's ethos, teaching style, study style and substance, and raise the ethics counselor training, improve their quality, which requires us to focus on building a high-quality, high-level counseling member of the team.

Key words counselor;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team construction

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辅导员肩负着对学生教育、培养、管理的重要使命。学院对于辅导员工作非常重视,从院领导到学生处到各系都在辅导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 加强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围绕学院开展的“做一名优秀教职员工”、学习黄德辉教授的讲座等学习交流活动,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为主题多次组织辅导员进行交流座谈,辅导员分别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剖析,并就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新辅导员经过一学期的锻炼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熟悉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每位辅导员都能够独立地开展工作,但有个别同志在工作方面还有些许欠缺。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系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我系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服务能力,特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共设五个环节,分别是“班情熟知”、“情景案例”、“主题班会”、“岗位知识测试”、以及“特长展示和应用”。通过比赛全面考察了我系辅导员的基础能力和业务素质,同时也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展示工作技能和个人魅力的平台。

二是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也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针对每学期的主题教育,我系组织辅导员进行“说班会”比赛,邀请资深辅导员作评委,并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在提高辅导员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的同时,也增加了竞争意识。

2 开展新老互动传、帮、带活动,使辅导员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学院近几年来聘用的辅导员大部分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对于辅导员工作比较陌生,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就有角色的转换和思想认识、工作能力的培养、锻炼等问题,这里除了自身学习和提高还有一个传、帮、带的问题。比如说,对新辅导员的“传、帮、带”,笔者采取的方法:一是开展新老辅导员互动交流会,即“以老带新”,虽然我们辅导员队伍几年来变动比较频繁,但是我们以工作时间稍长的,稍有经验的辅导员为“老辅导员”,以刚刚上岗的辅导员为“新辅导员”,帮助他们结对子“以老带新”,要求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二是每天由我亲自带新辅导员熟悉整体的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进教室进宿舍,跟他们讲如何发现和处理学生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工作从何处下手。无论任何工作都是和辅导员一同制定方案,研究对学生的教育策略。在选拔、培训学生干部、在班级的建设上,都亲自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们。

3 加强制度建设,把握工作重点,提高辅导员对工作的热情,鼓励辅导员创新开展工作思路

一是我们始终坚持每周的例会制度,在例会上就上周的工作进行总结,摆出问题,查找不足,并对本周工作进行部署,有时就学生中存在的某个问题,我们共同讨论提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排解辅导员的困扰。

二是我们坚持开展开学前的研讨会和学期末的交流会制度。每学期开学前我们都会以一个新形式(形式由开会的地点而定)开展一次研讨新学期工作交流会,会上每位辅导员畅所欲言,谈新学期的工作设想、思路和新学期将要面临的问题,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创新的理念不同,大家都有一种“比、学、赶、帮”的精神投入工作,但每个人的思想是跟系里的思想是统一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研讨会也大大提高了辅导员对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学期末的交流会也是如此,也可以说是一次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大家摆出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自身存在的不足,共同解决,互相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中的失误,因此也为辅导员创造了相互学(下转第185页)(上接第102页)习、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平台。

4 以身作则,同时要求辅导员要严于剖析自己,查找不足,接受别人的批评,善于从教育对象中吸取营养和力量

一是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之一,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又能如何了解、教育学生,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如果一个辅导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评价自己,就根本谈不上进行自我教育。其次,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如果不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任何认识和解剖自己都是毫无意义的,根本也谈不上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学校生活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辅导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喜欢评论老师,常常把老师平时的言行与给他们讲的道理加以对照,并对辅导员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等行为反应和评价。辅导员应对学生有正确的态度,要诚恳,主动、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体验活动的过程与感受。做到多听、多看、多观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心声和对自己的评价,善于从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查找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省和检查自身,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同时,在学生身上也有许多可贵的品德,也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年龄虽小,在道德理论和文化知识方面远不如老师,但他们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的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学生的闪光点,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见义勇为等等。

二是作为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细节决定成败,首先从自身的言行举止、日常行为衣着打扮做起,要求学生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我们就必须务实地对待每一项工作,而且要不厌其烦,耐心解答同学们的每个问题,做到“婆婆嘴、妈妈心、兄长情”。尽管我们也有累的时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只要面对学生,我们就能保持一种好的心境。我相信,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教育和感染自己的学生。有了合格的教师,才有合格的学校,有合格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作为人民教师,只有无愧于时代的要求,才能担当起时代的重任。

5 贴近辅导员的思想和生活,提高辅导员的团队意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主抓党务和学生管理工作,同时主抓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学院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作为系领导,我有责任关心和帮助他们。在学院我们是一支年轻有活力的辅导员队伍,从生活上我们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像一个小的班级。我们选出一名生活委员,管理辅导员队伍生活上的琐碎小事,例如大家主动交纳生活费,生活费用于购买集体的生活用品、系服、加班的餐费等等。每一次例会好比一次班会,每一次活动就像班级组织的活动,而且要求辅导员经常参与学生活动,也能让辅导员换位体验学生活动,例如参与学生会换届、外语文化节、阳光体育活动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也大大促进了辅导员的团队意识,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总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会创新工作思路,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为学院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宏.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指导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2篇

关键词: 辅导员心理隐患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基层力量和骨干人员,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的长期稳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度关注高校辅导员的生存现状,认真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消除辅导员的心理隐患,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盘点了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和困境,并对高校辅导员产生心理隐患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内外因的角度提出了消除辅导员心理隐患的方法及对策。

1.盘点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与困境,透视辅导员潜在的心理隐患

1.1辅导员身份特殊化,地位边缘化,定位模糊化,角色冲突化。

首先,辅导员身份较为特殊。尽管《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称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实际情况是辅导员的身份既不是教师,又不是行政管理人员,处于尴尬的位置。其次,身份的特殊化导致了地位的边缘化。高校辅导员既不像专业教师一样受到学校重视,又很难真正成为学校的管理者,甚至被认为可有可无。这样的境地很容易使辅导员意志消沉和缺乏动力。再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模糊偏差。“辅导员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辅导员成了保姆、服务员,而主要应该做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却被忽视。最后,辅导员的角色冲突明显。大部分辅导员受到多头领导,他们一方面要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另一方面要站在学校立场作为管理者,而当两者利益发生矛盾时辅导员自身也就面临角色的冲突,陷入两难的困境,影响工作的心情。

1.2辅导员工作对象广,时间长,待遇低,职业前途不明朗。

首先,工作对象广。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辅导员岗位。但很多高校并未达到此要求,当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数量超过能力承受范围时,就会产生不安焦虑情绪。其次,工作时间长。辅导员除8小时上班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学生活动,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其24小时开机,随时处理学生意外突发事件。长时间的工作很容易使辅导员产生心理疲劳和厌烦。再次,待遇偏低。辅导员待遇和专业教师存在明显差距。他们既无科研项目又无市场收入。同时,学生工作的性质使得他们在车费、电话费等方面开销不小,收入的差距导致辅导员心理沮丧,产生挫折心理。最后,职业前途不明朗。许多高校对辅导员重使用轻培养,很多学生甚至部分领导也认可辅导员作为过渡性职业的观念,辅导员经常是提拔无望,无奈中只能转行,对职业前途倍感迷茫。

1.3辅导员队伍呈“一高一低”趋势,心态出现“三低一高”现象。

辅导员队伍呈“流动性高,稳定性低”的趋势。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辅导员岗位供大于求,甚至出现一职难求的现象。学校选人不难留人难,辅导员岗位的稳定性不容乐观,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一两年后或转岗或跳槽。而辅导员对工作的心态也出现职业认同低,自身评价低,职业成就感低,职业枯竭和倦怠高发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工作并非专家角色,甚至是个“配角”,没有形成对工作的职业认同;与有着丰硕教学与科研成果的教师相比,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成效微乎其微,自身期望与社会认可产生了落差,在焦灼和迷茫之余不免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辅导员工作分为思政教育与学生事务两类。学生事务是一些默默无闻的繁杂琐碎的工作,难以作出瞩目的成绩。思政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效果很难在短期内量化考核,因而辅导员很难产生强烈的职业成就感;辅导员作为助人者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当助人者将个体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职业倦怠。

可见,辅导员在应对一份定位不清晰、工作压力大、自身评价低的工作时,心理方面很容易产生隐患。那么追根溯源,分析造成辅导员工作困境的原因就变得至关重要。

2.从主客观条件出发,分析高校辅导员心理隐患的成因

2.1外界客观条件――外因。

2.1.1辅导员各项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首先,辅导员职能分工机制不规范。辅导员工作多头领导,许多辅导员甚至搞不清谁是自己真正的直接领导者,这在客观上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辅导员工作职能也从单一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转变为集教育、管理、服务、研究于一体的工作者,过多的角色期望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制度不完善。辅导员职业无严格的专业限制作为门槛。很多辅导员都是非师范专业,既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又没有担任辅导员的实践工作经验,基本上是边摸索边学习边实践,导致其在起点上就处于劣势。再次,辅导员队伍的考核评价制度不科学。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无法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绩效形成奖惩体系。认真负责的辅导员很可能会因为严格的管理而导致学生测评分数较低,直接影响工作考评的结果。最后,高校对辅导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有关未来前途的实际问题关注不够。辅导员岗位与高校其他岗位相比,职称和晋升的渠道不健全。

2.1.2高校缺乏针对辅导员的心理援助措施。首先,辅导员缺乏有效的心理培训,合理的情感宣泄途径。很多高校针对辅导员的心理知识健康普及教育活动尚处于空白期,很少开设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心理保健知识讲座和心理素质培训活动。很多辅导员反映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没有地方倾诉或咨询。其次,缺乏针对辅导员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应对机制。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经常会面对一些突发事件。事件本身就会对辅导员产生心理刺激,当他们无法平衡和处理这些事件时就会引发心理危机。而学校缺乏对辅导员心理危机严重性的认识,尚未建立起相关的预防及应对措施,导致辅导员在面临心理危机时,得不到心理支持和正确有效的疏导,加大了心理危机的高发风险。

2.2自身主观条件――内因。

2.2.1辅导员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与现实要求存在差距。高校辅导员队伍学历以本科为主,硕士和博士学位数量较少,所学专业是思政教育及师范类的辅导员相对缺乏。同时,辅导员工作创新意识不强,不能适应与满足新形势的工作需要。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数量增加,层次参差不齐,尤其是面临“90后”,新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和特点各不相同。很多时候辅导员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好,因而在知识学习上停滞不前,很少主动学习和创新,导致学生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不突出,成效不明显。

2.2.2部分辅导员的心理知识水平欠缺,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由于专业限制,非师范专业的辅导员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当自身出现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时,不会自我调节;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也无法采取正确的措施帮助学生。

综上所述,造成辅导员工作困境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需要一套全面的对策来改善辅导员的工作困境,降低辅导员发生心理隐患的几率。

3.消除辅导员心理隐患的方法及对策

3.1从学校层面――关键外因。

3.1.1科学管理辅导员队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首先,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进程。合理完善辅导员队伍结构,注重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的配备。同时,明确分工与职责,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专家化。将辅导员分为学生思政、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和事务管理辅导员。辅导员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工作方向,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其次,加大培训力度,加强队伍交流,提升队伍素质。加强辅导员业务培训,形成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的、持续性的岗前培训和心理辅导培训机制。最后,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交流,搭建辅导员学习交流的平台。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必定谦虚向学,善于学习和交流。通过加强队伍间交流,可拓宽辅导员队伍的视野。

3.1.2建立健全辅导员考评机制和待遇体系,提高辅导员职业成就感。在考评机制上,要强化绩效考核,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劳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约束机制上,通过“抓典型,树榜样”,激励优秀辅导员,敦促其他辅导员努力学习不甘落后;在待遇体系上,要根据辅导员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岗位津贴,给予必要的工作补贴;在职业发展上,要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根据他们的工作实绩、思想素质和个人专长,做好辅导员的轮流换岗工作。尤其关注工作5年以下的年轻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工作10年以上的中年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更好地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3.1.3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指导,健全辅导员心理教育机制。形成心理普查制度,定期对辅导员的心理状况进行普查,形成书面分析报告,及时做好约谈和回访工作;建立针对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室和宣泄室,指派专门咨询老师接受辅导员的心理咨询;构建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和应对机制,明确职责和要求,形成一个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大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辅导,帮助辅导员了解心理科学知识,加强自我心理完善。

3.2从辅导员个人层面――核心内因。

3.2.1树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成就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关系着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高校德育质量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自觉培养职业兴趣。

3.2.2认清历史规律,坚定思想信念。从整个辅导员发展历程看,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史短,相关的制度和规章管理处于摸索期和完善期,高校辅导员心理出现适应期是正常现象。辅导员要加强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坚定信念。在适应期应加强对新事物的关注,通过交流学习尽快缩短适应期的时间,尽早进入成熟期。

3.2.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在知识技术更替日新月异的今天,辅导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职业素养,尤其是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能力。辅导员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信息,才能培养自身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人文素养、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既是时展的要求,又是一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3.2.4重视自我身心健康,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辅导员既要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又要通过学习心理保健知识来提高自控抗压能力。同时,辅导员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因为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可以在一个人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给予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因此,辅导员要用爱、理解和欣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主动、互助建立和睦的同事关系;用平等、尊重建立良性的上下级关系,共同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于旭东,周霞,李宏,孙莉.高校辅导员心理历程探析[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3).

第3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积极推进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1、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担负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辅导员是培养大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力量,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一环。各高校党委要把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项基础工程,深刻认识、周密部署、认真实施,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利于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兴起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热潮。

2、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在高校实现科学发展、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历史使命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党委要不断适应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3、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保证;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的必由之路。目前,一些辅导员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理论素养同中央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省高校辅导员必须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学习,不断深化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辅导员工作规律的认识,切实提高教育和管理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明确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实施原则

4、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省的大局,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使辅导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辅导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根本保证。

5、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目标是:牢固确立辅导员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创建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创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实现进一步推动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和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工作目标。

6、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应遵循的原则:

——系统学习,把握精髓。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推进广大辅导员在全面系统学习上下功夫,在准确深入学习上下功夫,在学习成果转化上下功夫。

——联系实际,重在实效。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求真务实,把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与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创新,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不断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方法和机制。

三、全面把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学习内容

7、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经典原著、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8、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引导广大辅导员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学校工作特别是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9、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辅导员队伍建设全过程,融入到辅导员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中之重,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辅导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问题上明辨是非、划清界限,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的优良传统、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导辅导员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10、学习掌握辅导员工作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重大课题: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自觉划清“四个界限”;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如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心坎上,等等。要组织广大辅导员围绕这些重大课题,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教育和管理能力。

11、学结实践经验。要深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广大辅导员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和高校的好做法好经验,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围绕推进本校工作,围绕解决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工作水平,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深化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创新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载体和途径

12、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创建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争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和争做学习型辅导员活动。要把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习型高校党组织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以领导干部的学习带动辅导员的学习,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带动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要把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意识、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13、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要建立健全辅导员集体学习制度,各高校要确定每周半天时间,作为辅导员集体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建立健全辅导员自学制度,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强化日常学习,每名辅导员每学年要撰写一份读书体会。建立健全培训制度,积极鼓励、科学安排辅导员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在职研修和学位提升等,新任辅导员必须持证上岗。建立健全辅导员家访制度,要结合寒暑假,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社情民意。建立健全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度,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解疑释惑。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宿舍和课堂,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工作研究,每年要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建立健全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考评体系,定期开展考评,把考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辅导员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辅导员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

14、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培训体系。组织实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工作方向)硕士研究生计划,组织实施在职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工作方向)硕士、博士学位计划,建立健全辅导员专业化培养体系。继续开展面向新任辅导员的岗前培训、面向特定群体辅导员的专题培训、面向骨干辅导员的高级研修和面向全体辅导员的日常培训,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化培训体系。组织辅导员开展广泛的学习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大实践培训力度,促进辅导员实践成才。积极推进辅导员跨校交流任职、到党政机关和企业挂职锻炼,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加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努力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15、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支撑体系。要着眼于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需要,充分发挥辽宁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协会联系群众、凝聚人心、交流经验、培训队伍的积极作用,开展经常性的群团活动,为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搭建平台。要围绕辅导员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沙龙活动,进行经常性的工作研讨,促进经验共享。要面向辅导员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组织辅导员进行专题研究,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水平。要组织编写《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读本》,创办辅导员电子刊物,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开设专栏,指导全省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要面向辅导员开展主题征文活动、论文征集活动、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等,举办专题报告会,为辅导员扩展视野、展示才能、提高水平创设舞台。开展辅导员优秀博客、博文征集活动,引导辅导员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支持开展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树立辅导员先进人物,营造辅导员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促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五、加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16、要高度重视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要把推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高校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作出专门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责任制,各高校党委要立足本校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学习重点,突出自身特色,确保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任务落到实处。党委组织、宣传、学生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抓好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学生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积极推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是我国高校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的具体体现,是贯彻党对高校领导的具体措施。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辅导员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但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却没有跟上步伐。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回应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要求,如何在已有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工作境界,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辅导员专业化作为一种提升服务水平、解决队伍发展问题的思路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广大学者专家和教育实践者从学理与实践层面进行了许多积极探索,但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目前,辅导员工作非职业性、非专业性特征依旧明显,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仍不明晰,辅导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亟需提高。辅导员专业化作为一种提升服务水平、解决队伍发展问题的思路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广大学者专家和教育实践者从学理与实践层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如人意。

就学术研究情况而言,国内关于辅导员专业化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上世纪末国内就有学者开始关注相关问题,但直到中央“16号文件”颁布后这一问题才真正得到重视。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介绍发达国家专业化理念和做法、描述当前辅导员工作或制度建设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操作层面的措施建议等,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深入思考和理论分析的文章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而定量研究较少。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资金投入,使得高职院校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春天。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大多建校周期短,管理机制、办学经验、师资力量、思想政治工作等等方面相对薄弱, 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辅导员队伍定位不明,职责不清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纷繁而复杂,被赋予的工作角色过多,往往疲于应付各个工作部门之间,使得他们感到精力分散,疲于奔命,对职业没有认同感和荣誉感。在实际工作中,甚至不少辅导员认为自己到底属于什么位置连自己也搞不清楚,没有精力提高业务能力,“无事即是功”已成为不少辅导员的“工作指导思想”。

(二)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完善,配套措施不健全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在管理问题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机制不完善。现在辅导员管理虽大多已实现院系二级管理,但辅导员实际上在学校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地位,“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导致许多辅导员搞不清谁才是其真正的直接领导者。多头领导问题存在,直接导致工作关系的混乱,导致辅导员疲于应付和对工作的盲目性;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一些高职院校由于从事高等教育周期较短,缺乏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陈旧的管理模式直接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在定位、操作、评价等诸多环节中不合理、不公正、不公平;三是缺乏严格的业绩考核机制和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不能量化,“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直接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四是缺乏合理、健全的流动机制。辅导员工作繁杂,缺乏成就感和认同感,辅导员队伍中出现“干两三年就走”的现象就比较普遍,最终影响整个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三)辅导员队伍人员素质差异性大,自身状况还不能适应高职管理工作的需要

辅导员自身素质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教育部24号令明确规定辅导员的学历层次、政治素质、专业能力,但是,从现有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来看,人员素质总体相差较大。主要体现在:一是招聘的辅导员大多数都来自于高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短期内难以取得工作实效;二是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对新任的辅导员缺乏比较系统全面的上岗和岗后培训,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直接让新任的辅导员仓促上阵,导致了学生管理水平和质量不能很好的提高;三是学历层次差异性较大。目前在高职院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学历层次主要是本科为主,专科为辅,研究生学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相对较低,甚至在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学历的人员也充斥在辅导员队伍中;四是部分辅导员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身份缺乏认同感,出工不出力,到岗不到位,敬业精神不足,只谈报酬,不愿付出,工作缺乏主动性,得过且过。

(四)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不够,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任重道远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原有的辅导员“双肩挑”模式开始受到挑战,对辅导员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辅导员工作要求专业化、职业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长期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没有突破非职业化和非专业化这两个制约辅导员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瓶颈,因此,导致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情绪化和对工作短期效益的追求,难以吸引相关专业人才投身或长期投身于学生工作事业,从而影响正常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学工队伍建设,制约了队伍专业化的提高。教育部24号令明确规定了从事辅导员工作需要“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而在辅导员选聘过程中,学校过多注重辅导员的学历层次、政治素质以及品德方面的考察,容易忽视辅导员专业背景,有的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往往是开开会,学学文件,并没有从专业化方向的角度安排专业培训时间和内容,以至于辅导员难以提高工作的专业水准,导致辅导员队伍建设停滞不前,难有创新。

二、解决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面临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辅导员在学校人才队伍中的地位。准确的职业定位可以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激发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005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再一次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 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是辅导员职业定位的基本依据。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高校必须按照这一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缜密做好辅导员职业规划与管理,从机制上确保其职业化发展,充分调动辅导员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维护校园稳定中的工作积极性。

(二)完善职业资格制度。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要求,细化辅导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要求和师德标准。要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职业资格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职业资格规定从表面上看,给辅导员队伍建设设置了门槛,但它对于保证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形象和提高社会认可度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建立有效的辅导员激励保障和评价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辅导员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为此,高校要根据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辅导员激励保障机制:在职务晋升上,要把辅导员作为党政部门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后备来源,对优秀辅导员优先提拔使用;在职称评审上,要设立专门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序列,评审过程应充分体现辅导员的岗位特点和工作实绩;在薪酬待遇上要保持辅导员岗位津贴与教师平均津贴相当,并根据岗位特点建立特殊津贴补贴,使辅导员的薪酬待遇水平在遵循内部公平的原则下,增强外部竞争性。同时,要建立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全面科学的考核使辅导员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辅导员专业化是实现其职业化的前提条件。为此,一方面要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建立起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新任和现任辅导员进行专业教育与培训,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尽快设置“高校辅导员”专业或专业方向,有计划地培养这个方面的“科班”人才,从源头上解决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同时,对辅导员培养培训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一般应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管理学与法律、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新技术应用、热点难点问题探讨等方面。在专业化建设方面,还应建立辅导员理论研究制度。鼓励辅导员结合实际,开展经常性的专业研究和理论研讨,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创新能力。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使辅导员逐步向专家型发展,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工作、就业指导等不同方面的专家,并不断提高其工作胜任力,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五)优化辅导员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是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保证。优化辅导员的工作环境,一是要提高全员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强化全员育人观念,在全校普遍建立起学生工作的支持机制,促进各部门为辅导员履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积极的协调、支持与配合,使辅导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二是要实行严格的辅导员归口管理,由学校学生工作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聘用,统一考核,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辅导员选拔、管理、工作考核、薪酬支付、评优、培训制度等,要关心辅导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尽可能为辅导员提供完善的服务,确保辅导员把主要精力投入本职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彭远威.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探析[J].职教论坛,2008,22.

[2]王秀玮.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中外研究,2010(9).

第5篇

关键词: 学习型 辅导员 队伍建设

大学生是祖国、民族、未来的希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分析社会变革、推动表达社会公正、延续与拓展文化命脉、形成社会良心及对社会发展的前瞻性需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肩负着贯彻党的政治方针、路线、政策,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引导大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使命,深入研究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1.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涵、特点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提出的,他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创建学习新组织必须经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在学习型组织理论前提下,探索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层面可以锁定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创建具备前瞻性视域、不断学习创新的思政工作者队伍;二是有为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学习、追求超越自我的梯队;三是有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学习与研究氛围;四是有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以人为本、以能为本的激励机制。

将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分析应用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可以认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若干个体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主体要素来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体是辅导员,是与思想政治和学生紧密相连的教学辅助人员;从客体来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客体是知识,即辅导员要掌握和运用的知识;从目的来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的是学习,使辅导员队伍这个组织的主、客体发生联系,对存在于该组织内外的知识进行收集、储存、记忆、运用,并融合到原有知识和工作中的一系列活动;从途径来看,技术成为学习的有效工具,是辅导员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保障。可见,构成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要素主要是辅导员、知识、学习、技术和学校,学习是核心,知识和技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障,辅导员和学校是扩大和强化学习影响的基础。

在高等教育现实发展的今天,我们常常将一般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做相关的特点与分类研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凸显在培养目标上,本科院校着力推动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他们需要解决的是创新与视野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着力为相关地区、行业、产业培养适应性人才,解决的是就业与动手问题。基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可以概括出在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当中,高职院校除应当具备具有一般普遍性的学习型理论外,还需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作特别研究。

2.高职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人格魅力、知识素养、道德品质对青年大学生有持久的影响力和重要的示范作用,只有建设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才能适应时展和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

2.1建设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思政工作最难以应付的现状是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和认同感。靠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对社会理解的程度,很难在思想和外在的行为有深邃的思考。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会自主的思考社会问题,如何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指引学生作出正当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是每一位教育者思索和教育实践的根本点。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必须建设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使政治辅导员能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应对各种新情况,游刃有余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2建设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对于现代社会创建学习型社会而言,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是关于大学教育对政治社会、公民社会所要达到的推动作用。教育本身有优厚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全社会的示范效应,在培养学习型人才,引导全社会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可以推动其良好氛围的形成,而高校要发挥好这一作用,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因为学习型辅导员同学习型高校、学习型学生及学习型社会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学习型辅导员对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起着核心的导向作用,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又是培养学习型学生的摇篮,学习型学生走向社会必然极大地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2.3建设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目前新型社会形势下,竞争性日益突出,大学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是否经历长期积累起来的大学文化成果的浇灌、培植及精神洗礼越来越成为影响人生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应当恪守怎样的信条,应当确立什么样的社会存在价值,以及通过确立什么样的责任感以使得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整体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共同背负国家兴亡之责任,共同维护社会的秩序与福祉,成为改造社会的不竭之力?这都是大学教育需要阐述的问题,也必然要求,思政教育的主体——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确立理想和信念,具备目标行动能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和条件;帮助他们摆脱庸俗,唤醒卓异,才更加有可能保持教育所需要达到的对社会发展的期待性要求,才可以不断增强大学对由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更加有理由认为,我们需要学识渊博的学习型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延续和扩展人类文化的命脉,促进人类与时俱进,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3.高职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推进机制

教职工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领导者的理念和管理水平与教职工自身的努力是两个核心要素。高校的领导要加强领导和引导,切实制订好中长期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划,提高广大辅导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3.1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与制度

3.1.1职业标准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对于引导辅导员素质开发、课程设置、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核等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一个逐步完善的、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辅导员成长的专业化标准体系,是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前提。

目前我国虽然对一个合格辅导员具备的最低素质标准做了一些规定,但还是比较笼统,没有对辅导员的政治科目、基础科目、专业科目提出具体要求,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中也没有相应体现,所以,我们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学习型辅导员的职业要素,二是规范要素。既要在专业技能、基础科目、政治要件等方面考虑系统学习能力的具备,又应上升为规范,使内容常规化。

3.1.2职称与待遇

职称和待遇是高校辅导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支队伍的职称和待遇问题,那么他们的工作将没有稳定感,辅导员职业化将会落空。因此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修订相关规范,将高校辅导员的职称问题纳入高校教师专业技术的评定范围,使得高校辅导员的职称评定更加符合职业实际。目前一些省、市高校的做法值得借鉴与推广。上海市正在探索将辅导员职称评定单独作为一个系列,纳入学校职称评聘制度,还为每一位辅导员提供职业生涯规划,鼓励优秀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还有的高校在辅导员中设立较大比例的教授岗与副教授岗,讲师岗不限。与此同时专业教师想要评定职称,还必须有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工作经历。

3.1.3构建发展性培训机制

构建发展性培训机制,学会系统思考,加强团队合作,实现自我超越。激发成员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鼓励成员不断超越自我,是学习型辅导员组织建设的核心目标。因此,构建发展性培训机制,为辅导员提供多渠道、全方位、发展性的培训保证、改善、促进辅导员的学习。重视辅导员团队建设,提供对话机会,在交流和碰撞中发现别人更深的见解,带来个体原有认识上的超越,产生质的变化。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团体学习意识,帮助其学会如何相互学习和工作上的相互借鉴,形成共同的思维模式。学习型队伍中的自我超越要求辅导员认识到如何增强个人能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深切体会自我超越的根源——个人与组织愿景之间的“创造性张力”。

3.2优化辅导员触动机制

3.2.1选拔机制

健全选拔机制是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基础,高校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工作的要求,制定一整套的选拔制度,从源头上高标准,严要求。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知识化,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建立辅导员选拔的标准体系,为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制定激励机制,在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同时,稳定现有辅导员队伍,使他们有信心不断学习,有动力不断提高自己,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创建提供宽松的环境。

3.2.2管理机制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一个团体得以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管理创新,要注重引进竞争机制,培养辅导员的竞争意识。要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绩效的评估制度,使辅导员的工作有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要建立辅导员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使辅导员工作有压力、学习有动力、整支队伍有活力。要完善辅导员的监督机制,形成学生、领导、同事三位一体的局面。要积极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并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中给予优先考虑,使辅导员积极参与竞争,不断加强学习。

未来的世界是学习的世界,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辅导员不懈努力。时代要求辅导员应该是自觉不断地学习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自我更新观念的“理论家”,应该是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手”,应该是潜心学生教育研究,与时俱进的“教育专家”,不断树立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坚持创新,提高个人素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努力成为学生追求真理的引路人、健康成长的贴心人、全面发展的导航人。

参考文献:

[1]甄强,孙方伟.论创建学习型高校,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

[2]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998.3.

第6篇

论文关键词 辅导员队伍 文化 校园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引领的战略部署,从文化建设角度来看,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承担者,在学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弘扬中华文化、做好学校文化育人、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辅导员队伍文化的四个层面

系统的讲辅导员队伍文化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包括辅导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仰、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等因素(品德)。二是行为层面,包括辅导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实践能力等因素(能力);三是制度层面,包括辅导员的组织结构、民主制度、奖惩制度,各类规范等因素(保障);四是物质层面,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在学习、实践、支农、社会工作中所培养的各类人才,以及蕴含和承载着本单位思政工作历程中的重大意义的器物,如锦旗、奖牌、荣誉证书等(成绩)。辅导员文化来源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又超越辅导员队伍建设,因为,他具有引领辅导员实现价值追求的理想性。

二、辅导员队伍文化的性质

辅导员队伍文化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精神现象和观念形态的东西,既展现为学校辅导员队伍的方方面面,也存在于每个辅导员个体上。一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文化,包括存在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管理制度、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等等。这种文化,来源于辅导员实际工作,来自于辅导员在各个活动中的表现。但一旦形成,就对辅导员的全部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种标志,她直接反映着这个集体的健康程度和进步水准。一个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必然在思想文化上是先进的集体,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进步作用。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然是一个以先进文化指引自己工作的个体,只有这样的个体,才能发挥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作用。

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更加责任重大的落脚于建设先进的辅导员队伍文化,正如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不仅与是否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联系,而且与是否顺应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联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的生命力和根本源泉和先进性的重要表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生命力的思想源泉和先进性的直接表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切先进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我们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必然要坚定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按照我们党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求辅导员,建设辅导员队伍,在精神、文化上奋发进取,生机勃发,积极向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辅导员队伍文化的重要作用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承担者,辅导员是大学生们最为接近的群体。每个成熟的辅导员都有属于自己的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如社会实践工作组织的一枝独秀,有的在学生的奖助工作方面学生高度赞扬,还有亲和力、民主、公正、特色、倾听、渊博、爱、思想、秩序、政治、信用、学习、策略、谦逊、先锋等等,这些可以代表辅导员的词语。他的这些特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实体现,也是辅导员作用发挥的源泉,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

熏陶教育的作用。优秀的辅导员文化使得大学生耳濡目染、熏陶浸润,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心理素质得到增强,促进良好习惯、高尚情操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规范约束的作用。优秀的辅导员文化所倡导的舆论、道德、传统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内在体现,督促着学生积极成长发展。这种规范约束是长期以来学校的优秀传统和文明习惯所营造出的环境和氛围,对学生起着规范约束作用。

激励导向的作用。优秀的辅导员文化通过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对大学生心理和情感产生积极影响,催人奋进,能够鼓励大学生志存高远,追求进步。同时,引导学生自觉向榜样看齐,自觉将学校发展、社会需求与个人理想相结合,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荣辱观和奋斗目标。

开拓提升的作用。优秀的辅导员文化尊重个性发展。面对价值多元、个性凸显的学生,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学生的大学生活得到充实,身心得到放松和健康发展,拓展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升了综合发展能力。

四、辅导员队伍文化的建设途径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质,也有独树一帜的辅导员队伍文化。新疆农业大学作为一所由王震将军创建的高等院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党委一直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把加强和稳定辅导员队伍作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和抓手,自1952年开始,学校就按照当时部队的要求在各系设立了政治指导员。随着学校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一代代辅导员秉承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学校精神,继承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结合时代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了新疆农业大学独具特色的“品德高尚、纪律严明、管理科学、能力卓越”的辅导员队伍文化。

(一)顶层设计规划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蓝图

“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高校需要顶层设计,从高层开始,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立足全校教职工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虑社会、教师、学生等多方影响因素,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所需要改进的各个环节进行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动员全校形成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舆论共识,并以规章制度的方式固化建设成果,保证动力机制是自上而下的。

(二)品牌建设拓展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途径

选优工程是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的基础。高校需要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用,在三项标准(政治、思想、能力)、三个必备条件(本科、党员、干部)的各个环节的严格的优中选优选留程序,保证了辅导员队伍思想素质过硬,工作作风踏实,工作能力突出的良好精神风貌。

育优工程确立了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方向。高校需要着力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并逐步形成了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辅导员培养机制。在培训培育中一是坚持开展岗前培训工作。二是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培养工作。制定了《辅导员培训四年规划》和学期培训计划。三是鼓励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四是鼓励辅导员挂职培训、进修学习,五是实施辅导员学位提升工程。六是实行辅导员每周例会制度。七是组织辅导员外出考察学习,为他们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创造条件。

推优工程推进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进程。学校需要对辅导员既在工作上信任,给他们“压担子”,又将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干部、教师的培养计划中加以落实。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辅导员工作条例,规定辅导员在管理上实行职称职务“双轨制”的政策,即双线管理、双线晋升。专职辅导员既属于党政干部队伍,也属于教师队伍,作为教师队伍,参加职称评定,并享受倾斜政策。作为党政干部,按“二二四四制”或“三三四四制”等职级晋升办法享受待遇。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保持辅导员队伍的战斗力,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成果的检验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示范者和辐射源方面,辅导员是校园文化的示范者和辐射源。在战略层面上,辅导员要始终旗帜鲜明地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在战术层面上,每个辅导员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校园文化的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的特点和形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例如新疆农业大学辅导员创新凝练的日常教育的“每日教育工程”、民族团结教育“五五工程”,民汉住宿“五加一”,行为教育的“四管二十不准”、学生党员管理的“六个一”、少数民族女大学生“青春靓丽校园行”(摘头巾)等特色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唱响主旋律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校园文化的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方面。无庸讳言,在全球化背景下,少数青年大学生,对生养、培育自己的这片土地知之甚少,对其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厮守其上的人民,在认识、情感以至心理上产生疏离感、陌生感,从而导致某种程度上的精神危机。”杨振宁先生在第一届中国文化论坛上也呼吁:“大学人文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大学教育应该把‘文化自觉’理念贯注在每个大学生心中,使他们理解所处的社会。”可以说,这不仅仅是对大学生的要求,更是对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呼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自己一定要实践。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绝不能停留在“文化本能”,或者为“自觉”而“自觉”,而应该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率先牢固树立起文化自觉的理念,引领校园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如新疆农业大学通过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暑期社会实践、支农劳动锻炼、文明宿舍创建等富有实践特色、涉及学生面广的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持续开展了22年的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8年获得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坚持12年开展支农拾棉劳动,学生参加人数达52917人次;文明宿舍建设连续7年在自治区高校宿管工作评比验收中名列第一。辅导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吃苦精神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形成了具有农大特色的校园文化。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在新形式下,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迫切要求辅导员队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更好地完成自身使命。因此,正确认识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深刻剖析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学生的职业性和学生的来源等特殊的“空间”,并针对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模式,构建与时展相适应的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是新时期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强调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每个院(系)要严格按照1:200的师生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同时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鼓励优秀老师兼任班主任工作。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职院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深化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就必须按照提高素质、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工作队伍,以此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国外高校辅导员的特点

在美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学生事务管理者,其主要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与我国高校辅导员大致相同。美国高校学生工作已成为一个职能多样化、工作标准化、人员职业化、研究学术化、理论综合化、运行高级性的专业领域。国外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具有显著的特点:

1.专业化。国外辅导员主要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学生提供辅导,并且辅导员还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辅导既可以完成本职工作,又可以丰富开展专业研究的实证经验。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辅导员不断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水平,而且能够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事业稳定性,为教师终身从事辅导工作奠定了基础。

2.社会化。主要是辅导员来源的社会化,国外高校学生的辅导工作主要由学校牵头同时鼓励社区、家庭和社会公益机构的成员参与学生的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学习辅导等工作。这既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辅导水平,又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辅导需求。

3.多样化。国外高校辅导员主要定位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由于国外高校的社会化程度高,学生全方位地接触社会,因而其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辅导需求日趋多样化。所以辅导员构成显现出多样化特点。

三、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顺畅,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晰,以及职业化和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欠缺等问题。

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就是管理学生、组织学生活动的“勤杂工”和“保姆”,再加上辅导员工作的繁杂细碎,虽然工作投入很大,但工作成果却不显著,很难像专业教师那样拥有教学或课题研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些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导向只在于“无事就是功”,只要学生不出乱子,工作就做好了,不愿意花更多精力用于辅导员的培训和培养。

因此,辅导员得到专业培训或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机会就很少;有的辅导员存在敬业精神缺失,理论水平不高,缺乏科研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等问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存在着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不合理问题。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和着力解决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归属感与使命感,从而吸收优秀人才从事辅导员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四、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模式

高职院校要打造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理顺辅导员培养和晋升机制,需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1.建立“制度规范、按需设岗”的辅导员岗位管理机制

(1)辅导员工作职责应把工作项目化与规范化开展相结合,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围绕以下三方面制定辅导员工作职责:

一是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工作;

二是以学生发展指导为主体工作;三是以学生事务管理为基础工作。

(2)以“三结合”原则做好辅导员岗位设置工作:

一是结合学生素质;

二是结合学生专业背景;

三是结合岗位需求情况。

通过“三结合”设置辅导员工作岗位,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实现重拾学生学习信心,有效完成专业学习,确实提升专业技能的育人目标。

2.好中选优,组织好辅导员选聘工作

据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最希望辅导员给予的帮助,依次为生涯辅导、心理辅导、学习指导等,而相当大比例的辅导员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所管理学生专业等领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应该严把“入口关”,制定严格、科学的选拔指标体系,从思想、业务、素质、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考察,把那些政治上可靠、责任心强、综合能力和素质较高的优秀毕业生和教师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应坚持多渠道引进人才,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精心选拔,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

3.加强辅导员的“双重领导”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职辅导员、班主任普遍实行校学生处和二级学院(系部)“双重领导”体制。学生处负责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二级学院(系部)负责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管理。学生处应提出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与二级学院(系部)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培养工作。在“双重领导”的体制下探索高效、有序的运行模式。

4.简化工作程序,为基层辅导员减负松绑

学生是全校教职工的共同教育对象,学校教职工承担全员育人的责任。一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大办公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简化校内工作程序,把辅导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二)实行高质量的专业化培训

1.构建由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构成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体系

要坚持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着重抓好先培训后上岗、边工作边培训、工作交流研讨和外出调研、提高学历层次四个环节。培养辅导员的教学科研能力是建设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有力保障,建设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对现有辅导员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也是构建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手段。

2.建立专业化培训基地

要依托高职院校建立辅导员培训基地,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和特点,承担高职院校辅导员不同类型的培训任务,定期组织一定层次的学术探讨和研究。引导热爱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走职业化发展之路,鼓励他们成为职业型、专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如,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咨询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能力培训和资格认证,遴选优秀辅导员,设立辅导员工作室,着力培养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建立专项基金,资助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研究及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课题研究。

3.明确专业化培训内容

根据每个培训基地的优势和特色,确立不同专题的培训选题和内容,形成专题培训菜单,供辅导员按需选择。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辅导员工作实践,编写培训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应设立一个囊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专门的学生工作学专业,并开发出相应的课程,使他们接受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沟通交流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成长为专业化的辅导员,实现由目前的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向专职化队伍发展,应设立咨询辅导专业学科。一方面开展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咨询辅导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逐步建立咨询辅导的理论体系,使之真正成为一门学问,以期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咨询辅导行业,并不断提高咨询辅导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长久性事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将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立和完善激励、发展机制

1.以人为本,完善激励机制

(1)落实“双重待遇”

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既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要从事学生奖助学金评选及国家助学贷款等常规工作的组织开展。工作具有教学与行政工作的双重性。学校应为辅导员个人发展实行双轨制,即:辅导员既能参加称评审,也可根据履职年限及成绩确定相应级别政治待遇。这样既保证了履职年限长且工作成绩优秀的辅导员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方面有优先权,也解决了辅导员在个人待遇上的后顾之忧。

(2)鼓励一专多能

鼓励辅导员提升专业技能,鼓励辅导员申报职称,参加技能培训。对获得相关技能证书的辅导员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奖励。

(3)提倡以绩定效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本着“科学设岗、负责到人、量化考核、明确职责、责任追究、严格奖惩”的考核原则,做到考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把工作成绩逐步落实到个人待遇上,考评结果应与其职称评聘、薪酬挂钩,做到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2.搭建多样化发展平台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解决好发展问题是关键。实现队伍在流动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使队伍真正成为优秀人才的“蓄水池”。职业化是少数职业型、专家型辅导员的发展方向,也是稳定骨干队伍、增强职业认同,完成经验积累和传承的必由之路。在辅导员的出路问题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对于一部分热爱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鼓励他们成为职业型、专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构建校内外“立交桥”。在校内,制订各种政策,为部分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学术造诣的辅导员转入教学、科研岗位创造条件,把一些既有政策水平又有管理能力的优秀辅导员,列为党政后备干部。在校外,教育系统应构建辅导员参与社会服务的“立交桥”,为辅导员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广阔空间。

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应是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实行高质量的专业化培训,建立和完善激励、发展机制”的模式,及时分析和解决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对三个层面进行战略规划和设计,增强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最终建设一支热爱并适合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乐于奉献的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马福运:“双肩挑”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有效模式,河南师范大学,2007.5.

[2]董文强张星:“四三二一模式”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西北工业大学,2008.3.

[3]林琳“专业化”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与保障机制,集美大学,2006.10.

第8篇

[关键词] 专职辅导员 队伍建设 高校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的办学要求。同时,《意见》还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在今天这样一个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取向趋于多元的信息时代,大量事实证明:育人的效果不仅和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载体有关,更直接与育人的“人”有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个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认知态度、情感倾向和行为选择。因此,高校应着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尤其是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正处于攻坚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层出不穷。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其思想政治态度和行为都直接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发展稳定。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1.建设专职辅导员队伍乃新形势所要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变得更加直接。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正如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条件下,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复杂。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我国大学生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年轻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最终达到他们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我们绝不能丧失警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大力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同时,下功夫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加政治鉴别力,有效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要实现胡总书记提出的这一要求,高校就必须拥有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通过他们去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建设专职辅导员队伍有助于推动高校事业发展。众所周知,只有大楼而没有大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只有大师而没有包括专职辅导员在内的完整的德育队伍,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大学。一批好教师会造就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辅导员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作为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最能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最能把握学生的情绪,最能了解学生的要求,最能贴近学生的情感。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果轻视了这支队伍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在轻视人才的培养质量,就是在虚掷教育发展目标。因为,无论是从高校把“培养什么人”的国家战略落实于“怎样培养人”的学校行为来看,还是从学校自身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来看,专职辅导员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不亚于专业教师,也不逊于各级管理者。他们的作用及其发挥的程度,对学校今天的教育与形象、明天的品牌与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高校要把这支队伍看作是事业发展的力量、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管理队伍的重要来源,将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校的整体人才队伍规划一起统筹,同步建设,协同发展,形成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高校事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构筑坚实的基础平台。

二、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

2005年1月,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高校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那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像关心业务学术骨干那样关心辅导员的成长,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那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目前,高校在选用辅导员机制上,大多数是在已有的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中选用,普遍做不到像吸引校外专业人才那样“量身订做”。由于一些专业教师不适合做辅导员工作,而校外引进辅导员人才又很难,于是就出现了“就地取材”,“按人充岗”的倾向。这种做法是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表现。辅导员工作并不是谁都可以做、谁都能做好的。因此,高校必须要像重视业务教师的选拔那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建立严格的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一是要优先选用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有较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的人当辅导员。二是要“按岗配人”,而不是“按人充岗”。高校应将辅导员的选用纳入人才引进机制,向社会公开辅导员的岗位和条件,择优选聘,强化辅导员“入口”的竞争机制。三是要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辅导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培养那样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如果说知识化、高学历的教育背景为每位辅导员提供了以个人学识魅力影响学生的潜在优势,那么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培养专职辅导员,将为其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2006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为此,高校就必须要像重视业务教师的培养那样重视辅导员的培养。要加强辅导员培养提高的制度建设,加大辅导员的培训学习力度,做到先培训再上岗,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既要为辅导员攻读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方向的硕士、博士创造条件,又要有意识地组织辅导员到校外艰苦的基层单位挂职锻炼,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条件的高校应注重辅导员的出国出境学习培训,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总之,要力争把辅导员培养成为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

3.为辅导员队伍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辅导员要做到“事业要发展,职称评定渠道要畅通,待遇与业绩挂钩,人员要流动”。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否,跟辅导员职称评聘政策有直接关系。而畅通辅导员职称评聘渠道对促进辅导员成长发展,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非常重要。因此,高校要根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制定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实行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审单列。为切实解决辅导员职称评聘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近些年来,高校在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一般都设立了辅导员岗位津贴。但存在的问题是,辅导员岗位津贴标准单一,没有档次差距,与辅导员工作业绩联系不紧密。而最近几年,上海市一些高校尝试把辅导员岗位设为五个等级,每一等级都有明确的条件和对应的津贴标准,并突出与辅导员工作实绩挂钩,最高一个等级的收入相当于教授标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并走向职业化。这种做法为国内其它高校做出了榜样。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大学生。因而辅导员队伍一般是有年龄限制的,人员的流动也是必然的。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要加强专兼职辅导员之间的相互流动,鼓励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行政管理队伍的相互交流;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构建人才信息流动的“立交桥”,形成畅通的人才流;同时也要鼓励有志于学生工作的一部分优秀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以形成辅导员队伍的基干。

诚然,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还正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使相关政策更具有持续性和执行性,如何使这支队伍的建设效果真正纳入学校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之中,如何为专职辅导员的发展提供更专业化的路径,都有待于各高校继续探索。相信只要我们执着前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必将趋于完善,而高校辅导员工作也必将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曲建武.吴云志.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高校理论战线,2006(9)

第9篇

[关键词]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233-01

警务化管理是警察院校学生的管理特色,也是锻造警察职业品格的有效途径。这种独特的管理方式就要求警察院校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近几年,警察院校也认识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警察院校的中心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警务工作者。目前警察院校的辅导员队伍中,一部分是来自警察和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一部分是来自部队转业干部,还有一部分是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家属,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也有各自的弱点,在素质能力方面参差不齐。一些人缺乏警察院校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力,一些人的公安教育基本知识面窄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再加上警察院校不够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工作,没有为辅导员定制专门的培养计划和为辅导员提供接受专业、正规的学习及深造的机会,这样就使得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二)缺乏激励机制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这句话是对辅导员工作繁忙的真实写照。辅导员的工作相当繁琐,涉及的方面也广,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每个方面都要管理,肩负的责任重大,然而其收入却相对较少,待遇仅相当于或低于同等专任教师的待遇,这样就严重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辅导员岗位的津贴和奖励缺乏竞争力,与专任教师的科研奖励相比太低,同时辅导员的考核机制不科学、不健全,使得考核结果、所获奖励与辅导员职务、职称晋升没有建立必然的联系。

二、加强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对拟引进的辅导员必须从管理能力到知识结构等各方面进行严格考察。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综合素质优良的要求,结合警察院校学生工作实际,采用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办法,遵循公开、透明、公正、规范的原则,对辅导员实行规范、严格的考试、考核,并对合格的候选人实行“试用期制”,把好入口关,争取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要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工作。辅导员工作,是一项涉及公安基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时事政策和社会学等多领域的工作,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问题。所以无论学历高低、经验多寡,都要经常性地接受专业化辅导与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辅导员工作的需要。要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同时警察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专业进修,并纳入学校教师培养计划,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

(二)完善激励机制

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积极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地位,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激发其成就动机。应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实践性与事务性工作多、任务繁重等工作特点与实际情况,在职务、职称晋升、工作条件、薪资待遇、生活补贴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可以通过合理手段提高薪资待遇,增加岗位津贴,使辅导员的实际收入相当于本校相应级别的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建立完善的考核及职务、职称晋升机制,对辅导员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业绩考核管理,把工作绩效和晋级、分配挂钩,同时可以考虑将辅导员队伍的职称评聘单独作为一个系列并纳入学校职称评聘,在指标分配、条件规定、评审导向等方面给予倾斜。

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这支队伍的建设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的方式,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万四平.专业化:警察院校辅导员建设的必由之路[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4).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专业化 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首批科研基金项目计划(编号:2013-02)。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相关文件中提出辅导员岗位是一个需要多方面专业知识支撑的、自成专业体系的社会职业,并提出加强辅导员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各高职院校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工作。但由于外部环境的错综复杂、辅导员队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自身问题,严重影响了专业化作用的发挥。

专业化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1.专业化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激增,高职院校辅导员原有数量难以满足生源规模扩张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个困难,各高职院校纷纷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从数量上解决了辅导员队伍严重缺员的现象,但对辅导员队伍内涵的建设还远远不够。

2.专业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客观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涌入中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诸多变化。面对高职院校这种相对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辅导员必须研究当代高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找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3.专业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指出教师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同样的,辅导员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积累经验,才能成为优秀的辅导员。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加入到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来,专业化建设日益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高职院校辅导员只有走专业化队伍才能对这份职业有归属感、成就感,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去。

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实际工作来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在取得一些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还任重道远。

一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升格而来,对辅导员的管理仍然沿用中专时期的模式。大都是双重管理、多头领导。这种体制下,辅导员整日为繁忙的事务性工作操劳,无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朋友。

二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及深造机会少。高职院校辅导员大都来自各个专业领域,多数未经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培训,缺乏教育学生、管理、辅导等相关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长期从事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各种专业化的辅导与培训,加之参加交流、考察和进修学习的机会少,造成了他们观念陈旧、知识面狭窄,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现象。

三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考核不客观,激励机制不科学。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专职辅导员的考核大都参照行政人员的考评体系。这套体系缺乏明确的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指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主观臆断。很难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四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职称、职务晋升困难。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加之没有时间研究学术、撰写论文,没有科研项目,职称评定完全处于劣势。晋升困难让辅导员感觉前途渺茫,对工作没有激情,缺乏动力,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1.观念层面:树立专业化形象

首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增强职业内驱力。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高职院校辅导员担负着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其他教师所无法取代。其次,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涉及到的内容,应开设个人发展辅导、学生事务管理、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辅导、健康辅导等专业化的岗位,并由专业的从业人员担任。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由高校社会工作者和纯粹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负责,并有学士、硕士、博士的学历要求。最后,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加强学习,在工作中要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提高专业素质,促进专业技能。

2.制度层面:完善专业化制度保障体系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就是要不断地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要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就必须制订一系列相关的制度保障。

首先,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制订高职院校辅导员从业资格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管理水平、心理与身体素质等各方面)、资格认证程序和行业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并按照资格标准设定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

其次,实施合理的辅导员培训计划。辅导员培训应侧重专业精神、专业知识技能、理论和技能、相关的工作经验,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有所学才能激发辅导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最后,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协调、院(系)具体实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学院对辅导员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学生工作部(处)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要按照管理权限,通过制订管理规则,指导、检查、督促各院(系)实施管理等措施,与院(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

3.评价层面: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要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必须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考核评价。高职院校辅导员考核不同于其他专任教师工作量的考核评价,也不同于高职院校行政人员的考核评价。高职院校辅导员考评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贯穿于辅导员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采取多元主体的评价方案,学院定期组织学生、人事处、学工部、教务处、系部多角度考核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评按比重纳入年终综合考评,作为辅导员职务聘任、职称评比各类奖惩的重要依据。这样才能充分调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高职院校辅导员能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干得长、用得住。

参考文献:

[1]彭茜.三十年教师专业化的国际回顾与展望[J].外国教育研究,2002,(2).

[2]毕英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1(11).

[3]尹鹏吾.地方性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D].大理学院,2010.

[4]蒋瑾.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2).

[5]邵汉强,陈永平.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J].职教论坛,2011,(17).

第11篇

关键词: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46-02

民族院校辅导员是民族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民族院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培养造就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民族院校肩负的光荣使命。新形势下,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素质过硬、水平高超、质量可靠的辅导员队伍,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理应成为当前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实诉求

(一)正视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的理性思考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水平和程度,还不足以满足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辅导员工作处于离散型的非专业、非职业化状态,不同程度存在专业知识匮乏,专业技能欠佳,专业意识淡薄,队伍稳定性较弱,科研能力欠缺,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较低,工作执行力、胜任力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民族院校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民族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为己任,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研究与建设,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破解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难题,更好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二)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和首要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质量跟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能力、整体建设状况密切相关。复杂多变的社会成长环境和民族院校学生在语言文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性格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与特殊性,给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民族院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切实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将“立德树人”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专业动态的发展过程。“辅导员的专业化是指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的人员走上辅导员岗位,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可见,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就是辅导员队伍在发展过程中获得较强的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制定鲜明的专业标准,拥有稳定的专业地位,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地位。

(一)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坚实基础。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民族成分较多,个体差异明显的各族大学生,这一特点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不能低层次、低水平运行,要求辅导员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就专业知识而言,首先,民族院校辅导员必须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是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的学科支撑和理论武器,有助于辅导员更科学地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民族院校辅导员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专业的知识储备和宽广的学科视野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加全面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辅导员还应该掌握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最后,作为民族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努力掌握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俗民风,把握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使工作方式方法更加贴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

就专业技能而言,辅导员队伍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思想引导技能、学习辅导技能、生活指导技能、心理疏导技能和就业指导技能,应对突发事件技能。民族院校辅导员只有充分掌握上述技能,才能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少数民大学生的成长、成熟、成才答疑解惑、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第12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专业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综合型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非专业化造成的专职思想的欠缺

目前很少有人将辅导员视为一种稳定的职业,并从思想上立志长期从事这个职业,包括辅导员自身在内。因此,不少辅导员欠缺“专业意识及专职思想”,导致多数人认为辅导员职业就是吃几年“青春饭”,甚至有些人刚上岗就考虑转岗。更有一些辅导员觉得学非所用,在繁忙事务性工作中荒废专业,失去专长。这些都导致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思想不够牢固、任职时间不长,直接削弱学生工作队伍的战斗力,破坏学生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并引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乏力、学生思想水准下滑等一系列并发症状。

2.辅导员队伍的满意度及归属感的欠缺。

要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优势,首先要明确辅导员对于工作哪些方面是满意的,哪些方面不满意,什么因素导致其满意或不满意,才能使激励真正有效,进而调动其积极性。目前辅导员队伍欠缺满意度及归属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工作回报、工作条件、工作价值、工作认同感、喜爱程度及关心程度。也就是说只有在以上几方面达到一定程度后辅导员队伍的满意度及归属感才会显著提升。

二、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认识

1.规范准入及培养机制。

首先,选拔辅导员要考虑灵活性,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职业素质,还要有灵活地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的能力,注意处理问题方式和方法的多样性与变通性。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辅导员入岗前,要确保有从事这个工作的经验和能力,同时也要考虑职业兴趣,解决为什么要当辅导员的问题,把真正热爱学生、真正能胜任学生工作的人,放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其次,要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

2.完善评价监督体系。

高校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要树立一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肯定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要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途径和办法。还要有严格的评估监督机制。高校可依据辅导员职业道德标准客观、公正、合理地完善自评、互评、学生评价、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师德考评体系。

3.拓宽出路,推进职业化。

在高校人事评定中,应该构建辅导员系列评定的专门单列体系,确保学生工作队伍的自身利益得到保障。在国外辅导员是一种长久性的事业和终生职业,高校一般都设有辅导员协会等机构,对会员提供业务上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因此,国内应该因势利导,结合我国国情,成立专门的高校辅导员协会,负责研究制订相关方案;调整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将其作为一项长久性的事业,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由低到高的渠道和机制,消除转岗的状况。要积极引导辅导员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既要建立相关的政策,引导辅导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提高业务能力与素质,按时进行职称评聘,用事业留人,又要进一步落实辅导员的相关政策待遇和激励机制,用待遇留人。要使辅导员认识和体验到辅导员工作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4.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和管理水平。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他们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增强工作的说服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因此,通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可以深厚辅导员的理论功底,整合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与素质,在工作中有理说得清,讲理讲得透,工作做得好,把大道理讲实,小道理讲正,深道理讲透,歪道理讲倒,教育的质量、工作的效率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正如中央所要求的:“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队伍建设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时代要求辅导员逐步走向专业化、专家型,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营造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强职业化建设,将学习、培训、工作、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使高校政治辅导员成为一个有鲜明职业特色、政治强、业务精的光荣职业。

参考文献:

[1]胡琦.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探析.理工高教研究,2009.2,Vol28.1.

[2]李鑫.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经营管理者.2009.04

[3]郭永邦.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困惑与出路.湘潮,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