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6 09:00: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职业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 活动目的三 活动时间
*********
四 活动地点
*********
五 参与单位与组织
职业发展联合会 ***** *****等
六 活动内容
1.职业规划的理解 对个体未来职业发展进行策划和准备,包括确立阶段性或长期职业目标,确定适合个体的发展道路,明确将要进行的调整和各项准备。 2.职业规划的内容 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道路、将要进行的准备工作等;涉及择业、调整职业和更大的发展计划;涉及自我认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性培训,行为活动与态度、认知、价值观等几方面的调整和准备。要进行合理的职业设计,须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考虑。主观方面,涉及到个人的价值观、需求、能力、性格特点、发展取向等。客观方面,涉及到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其他外在因素。
3.职业生涯规划以书面形式呈交,做为初赛环节。决赛以演讲形式进行。初、决赛之间有一个起死回生环节,未入选同学自主报名,以演讲形式进行,从未通过初赛的选手中挑出部分进入决赛。
七 活动流程【1】完善并确定活动方案
【2】本次活动经费准备
2.宣传动员阶段(2--3天)
利用海报、网络等进行宣传动员,同时可在各二级学院宣传动员
3.初赛阶段
【1】可以以班级形式组织学生报名
【2】递交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为后期起死回生环节和决赛环节的演讲做准备
4.起死回生环节
【1】组织未进入决赛的选手自主报名
【2】以演讲形式进行,评析初赛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优劣,从中选出部分优胜者进入决赛
5.决赛阶段
【1】时间和地点
****** ******
【2】以演讲形式进行,伴有答辩环节现场
八 专项事宜
1.宣传工作(宣传部)
做好活动前后期的宣传工作,张贴分发宣传材料,与校园新闻部门的交接工作
2.外联工作(外联部)
邀请商家参与活动赞助,邀请校内外单位和组织,购买或租赁活动所需物品
3.筹备工作
活动摄影,报名活动,活动会场申请和布置,后勤工作等
4.总结工作及评估工作
九 大赛奖项事宜
一等奖:*名 相应奖品奖励
二等奖:*名 相应奖品奖励
三等奖:*名 相应奖品奖励
特等奖:*名 相应精品奖励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对策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它的流行源于当前越来越宽松的职业环境以及教育的普及。目前,对职业生涯的含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国家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美国学者罗斯威尔将职业生涯界定为人的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的有机整体。施恩则将职业生涯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是指经历一种职业的过程,包括招聘、培训、晋升、解雇、退休等各个阶段。内职业生涯更多地注重所取得的成功或满足主观感情以及工作事物与家庭事务、个人消闲等其他需求的平衡,也就是内心的自我实现感。
当今世界,每个人都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即使在同一职业中,个人的职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应该说,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漫长的,它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生命。现代社会中,组织机构、专业分布日益复杂,职业发展的意义也就日益增加。它不仅可以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而且可以帮助组织进行有效的激励。因此,现在许多人力资源专家已经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辅导划入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和谐社的建设。目前,“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各高等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无一不在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重视和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的各种信息资源上下功夫。同样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目前高等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一个问题。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加大了毕业生就业力度,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就业已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高校就职业指导的工作经验来看,大学生就业往往存在就业机会和就业需求较为充分,但是学生却往往由于自身因素而无法达成就业协议,究其深层次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及相关技能,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不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如下: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启动较晚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国内,本世纪初逐步引入到高校,近几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步成为大学生教育和就业指导中热点。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近两年左右才开始启动,主要形式是讲座,条件好的少数学校开设有职业生涯培训课,提供有限咨询指导。
2、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规范
已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课程开设缺乏系统性,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内容不规范,教学条件不具备,职业指导和咨询不够,师资缺乏等。
3、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完全形成
高等院校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未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可行职业生涯规划。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形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少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主动施教,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缺乏,很少主动寻求职业规划指导。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大学生只有将专业知识和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坚持从新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整合和利用各种育人资源,根据不同阶段拟定适宜的培养方案,对大学生进行以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职业习惯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养教育。
2、确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要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正确的自我评估的教育和指导。要使学生明确,在职场上每一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些道路又常常会因为不同的性格特点、优劣势等因素形成不同的发展轨迹。有人工作几年就职场得意,步步高升,有人通过几年的工作却依旧发展缓慢,升职无望。如何才能在市场条件下,把握自己的发展规律,实现个人身价最大化呢?这就需要给自己设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时,能够为学生提供认识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
3、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具体到学生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在面对是否需要转换专业、如何规划大学生涯、如何获取兼职机会、怎样求职择业、怎样创业等问题时,都要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4、择业后,能为学生提供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事实上,当学生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后,心理上会出现很多的变化。有的因顺利签约而对自己评价过高,有的则因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而惶恐不安。这些心理都使得已签约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生活的最后时间来做好工作前的准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承担起这一工作任务,以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充实的自我,实现顺利就业。
总之,职业规划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可以在大学阶段最好最充分地为以后的职业发展而准备,那就可以相应地加快个人的职业发展历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就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有利发展也会促进个人生涯的发展。
参考文献: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严峻,那个读了大学就有”金饭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大学生就业社会的问题。那么,问题的关键人物大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的职业规划情况又如何呢?对此,我在湖南财专和互联网上对同学了调查。
调查人群以财专学生为主(17人,占85%),本科类学生为辅(3人,占15%)。大一10人(50%),大二8人(40%),大三2人(10%)。
在调查所学专业由谁选择的时候,70%的学生选择了选择的选项,25%的学生因学校调配学了现在所在专业,5%的学生因原因学现在所在专业。人选择父母亲戚帮选择了专业。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有的权力来决定所学的专业,父母给了孩子们的自由空间,不可否认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而一学生因成绩等问题被学校调配专业有性的,学校有时要站在的角度考虑,但建议最好让学生学所选专业。
在调查喜欢所学专业时,40%的人很喜欢学的专业,40%的人有一点喜欢所学专业,15%的人不太喜欢所学专业,5%的人很不喜欢所学专业。这组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的。不太喜欢的人大爱好问题。而很不喜欢的人的专业他选的,当初选的时候就很糊涂,现在很不喜欢也为奇吧。
在调查小时候梦想的职业着一项中,教师(20%)、医生(20%)、金领(15%)、商人(10%)人数较多。很容易看出的道理:小孩子对乐于奉献的老师和救死扶伤的医生是非常崇拜的啊!至于金领行业,的并不长,据我所知在被调查这小时侯还未,即使了,也小孩所能想到的。
但再来看一看现在大学生们最想做的职业是。调查显示,比重最高的是开公司当老板,占20%。而想从事证券分析师、银行职员、投资人等金融领域的人占到35%。而以教师为职业的就一人,但她给出的理由是“是乱写的”。而选择医生为职业的人只能说很抱歉了。
对两组数据的对比,不难想从商的人越来越多,想从事金融行业的人越来越多,而从事教师、医生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原因的呢?商人的增多可以说是大学生的市场意识了,渴望更多的物质财富,这值得议论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无道理。但教师、医生行业人数的也说明一大学生对物质文明追求上升,对精神文明追求下降吧,又或是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后看法吧。从事金融行业人数是调查主体是财经类院校学生,受到了所学专业。
上大学前很想过毕业后从事何种职业的人为40%,想过一点点的为35%,没想过的为25%。上大学后与所想职业差距非常大的站60%,有距离的占35%,差距的占5%。由此可见,大多数人来上大学之前是有的职业规划的。在上大学后能客观地认识的处境,直面就业的。
至于爱好一人选择了读书、运动。承认爱好与职业非常大的人占到60%,承认有但不大的占35%,没的占5%。又此看来,职业选择时应该考虑一下爱好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一是有的规划的。又到了毕业生离季节,祝大家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吧。
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 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 环境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 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① 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 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 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 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5、 实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 评估与反馈
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职业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的启示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施恩根据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
有些人也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候,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职业锚:
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具有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
2、管理型职业锚
有些人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是这些人的最终目标。当追问他们为什么相信自己具备获得这些职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时候,许多人回答说,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3、创造型职业锚
有些大学生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署着他们名字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们成就的个人财富等等。
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
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似乎被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需要所驱使着,他们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企业中工作而依赖别人的境况,因为,当一个人在某家大企业中工作的时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调动、薪金等诸多方面都难免要受别人的摆布。这些毕业生中有许多人还有着强烈的技术或功能导向。然而,他们却不是到某一个企业中去追求这种职业导向,而是决定成为一位咨询专家,要么是自己独立工作,要么是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中的合伙人来工作。
5、安全型职业锚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极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他们似乎比较愿意去从事这样一类职业:这些职业应当能够提供有保障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来生活。这种可*的未来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计划和较高的退休金来保证的。对于那些对地理安全性更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追求更为优越的职业,意味着将要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一种不稳定或保障较差的地域因素的话,那么他们会觉得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职业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职业锚的人来说,安全则是意味着所依托的组织的安全性。他们可能优先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因为政府公务员看来还是一种终身性的职业。这些人显然更愿意让他们的雇主来决定他们去从事何种职业。
职业锚理论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大学生职业规划(一)
一、自我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生物键原理 模型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及择业是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人的行为是以意识为灵魂的。意态决定心态及行为取向、动态。大学生职、事业规划理应从本体意识开始,树立正确的职、事业意识理念及形态,构建和打造明智的、正确的职、事业规划模型。本文从生物生长、发展的基本原理视角结合人类、社会学的基本精神、理念,探索、打造大学生职、事业规划的基本模型。
一、生物键原理
从生物学视角论:生物之所以能生长、发展,取决于其有机体内在的机理物质能主动吸纳环境所蓄藏的营养物质,并化为自身的能动力――生命力;生物有机体内在机理物质的分子又都是以碳原子为基本单元,将其原子核外层电子在四个方向分别奉1个电子与所需要的其他碳或氢、氧等原子的外层1个电子共价共享,以键合成彼此相对互利平衡、稳定的原子团,进而聚合成多碳大分子(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即生物有机体内在机理物质的分子结构都是以碳原子的四维共价键为基本单元与其他原子共价键合成的。故得碳原子的四维共价键合机理是生物有机体具有生命力的基本原理。所以,碳原子的四维共价键,若(对生物来讲)可称为生物键,则生物生长、发展的基本原理,便可称为生物键原理。亦即:生物键原理――碳原子四维共价键(合)原理,就是自然界生物生长、发展的基本原理。人是生物,其生存、发展是以职、事业为依托的,大学生职、事业规划,自然地应当遵循自然界生物生长、发展的基本原理――生物键原理。
二、 遵循生物键原理,键入职、事业生命力必备基本因子
大学生规划职、事业,首先需要明确影响职、事业生命力的四维必备基本因子,才能在自身职、事业的生物键上键入这些基本因子,进而赋予职、事业生命力。只有这样,规划职、事业才有明确的方向、目标和内容。
在植物的生长、发展过程中,除自身能动品度――内部因子外,都离不开适度的湿度、温度、光(照)度――外部基本因子的刺激作用。适度的湿度能滋润、激活植物生命体吸收营养物质,积蓄能量;适度的温度能调节、促进植物体内组织分化,刺激生长;适度的光(照)度能促进植物体光合作用,吐故纳新,实现能量转化。故:植物的生长、发展过程的实质,是植物有机体分子的生物键上键入的自身品度、湿度、温度、光(照)度四维基本因子的有机协和作用,促成其生命力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同理,同为生物的人的生存、发展过程,也需要且必须在其所依托的职、事业的生物键上键入四维必备的职、事业内、外基本因子,并有机协作,才能成就其生命力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然而,就人的职业、事业而言,具有生命力的必备基本因子究竟应该是哪四个呢?当然应在人的职、事业所基于的、不能剥离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本质特点中考究。
人类学的基本精神和理念是以“人”及人“类”活动为基本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的本质特点及变化规律;而社会学的基本精神和理念则以“社”及社“会”活动为基本对象,研究“社”、“会”活动的本质特点及变迁规律。故:“人类社会”四字的活动本质特点,就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四个基本特点,亦即人的职、事业不剥离于人类社会且具有生命力应该键入的四维基本因子。具体而言,“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特点,从人类社会活动历史长河中考究,就可以归结为如下四大基本特点:欲望性、竞技性、群聚性和权威性。前两点是“人类”的基本特点,后两点是“社会”的基本特点。
(一)欲望性
欲望是“人”的基本特点。是人,就有欲望,没有欲望,人也就不复存在了。即:欲望是人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人的欲望(犹如植物受温度的刺激)促进情绪分化――热情、激情乃至冲动,人的欲望越强,促使人欲望满足的内在驱动力就越强。故:人的欲望,是人生存、发展的原发性基本因子。
(二)竞技性
竞技是人“类”的基本特点。人有欲望,人类就有“类欲望”。因满足“类欲望”的资源有限性,便生“类欲望冲突”及解决的基本行为方式――竞技,演绎“适者生存”。故:竞技性是迫于人类“类欲望冲突”而抗争的基本特点。人类竞技所需技能、特长(犹如植物的内在能力品度)是其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修炼、拥有竞技技能、特长就是人满足欲望的必备法宝。“拥有金刚钻,不怕瓷器活。”故:竞技所需技能,是人生存、发展抗争“类欲望冲突”的必备性基本因子。
(三)群聚性
群聚是人类社会“社”的基本特点。任何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有限的,迫于应对广泛的类欲望冲突而结“社”协同抗争,便成为人类行为的普遍的自然选择。从社会学论,结“社”联盟便是人“类群聚”以群体抗争类欲望冲突的组织化行为方式,是人类社会化进程的初级行为选择。好处是群聚结“社”,以群聚性组织化的行为方式协同抗争,优于个体抗争――利于维护、巩固既有利益及争取新利益,能给个体一种归属感,增强安全感。于是,群聚结“社”便成为人世间社会化的普遍行为。群聚性(犹如植物受地湿度滋润)是人生存、发展,组织化抗争类欲望冲突的基本特点。故:群聚是人生存、发展,联盟抗争类欲望冲突的普适性基本因子。
(四)权威性
权威是人类社会“会”的基本特点。“会”,聚也(广雅.释古三)、合也(东汉.许慎《说文》),社会便是“社”的“聚、合”。即:“会”是“社”的“联邦”,是“社”的高级形式――上层建筑。而“会”之所以能“联系”“社”,全基于“会”拥有的权威性。“会”的权威性是(基于社内类欲望冲突的调解及与社外欲望冲突的抗争而集会议事需要)由社员们委与责任并赋予有相对资信优势的代表(团)的相当权力所拥有的威慑力。即:“会”的权威性,一部分源自代表个体的品项、专长、成就等个体资信威望魅力;另一部分源自“会”中所委任职位的相当权力。所以,“会”是文明、非文明(暴力)竞技解决欲望冲突的决策(裁)、指挥及奖惩权力中心。从社会学看,无论是各种社团、党派组织的成立、维系、解体,还是社会结构的变迁,都是基于权威性的权力争斗,争斗“入会”资格及“集会”权(力)位。原因是:没有“入会”资格,就不能争取“集会”权位,获取了“入会”资格就进入了权力中心,就增添了相对于权力中心外的一定权威(至少具有了“会”中话语权);赢得了“集会”权位,就获取了权力中心内的相当权力权威;而权威能激发、制约、转化他人、社的欲望并创造利己欲望的超多机会,是获取、调配有限资源满足己欲望或他欲望的超级能动资源。即:权威性是人类结社“入会”、“集会”的基本特点。权威(犹如植物生长所需阳光)对个体或群体能力(量)有转化效能。故:权威是人生存、发展的社会化基本因子。
综之,大学生职、事业规划,应在其生物键上键入的四维基本因子是:终极欲望――理想、技能、人群、权威。
三、键构职、事业“飞鸟”模型
(一)键入“理想”,作为“飞鸟”头部
首先必须明确并确立自己一生的深度、终极欲望目标――对未来长期的向往和追求的志向目标。即:理想,是什么?只有明确确立并键入了理想,人生职、事业才有明确的领航灯,规划职、事业才有明确的指向、目标。人没有志向目标――理想,有限的生命便会杂乱好废,得到的是“五神不定,输的干干净净”。唯有志向理想目标清晰且锁定,才能持续激发出奔向理想的内在动力、热情及全生倾注。成功往往眷顾热情、倾注的人。把理想作为“飞鸟”的头部,统筹协调指挥、领航全生行动,利于保证活动的一致性、协同性及活动的整体效率和效果。确立、键入理想,当需客观审视自我的深度、终极欲望目标及兴趣、爱好的特点,尽量将理想定位于这些特点的强相关事业领域。这样,更利于强化理想意念,增强信心,励志践行,实现“天生我才”之最大效价。
(二)键入“技能”,作为“飞鸟”的尾翼
任何欲望的满足,都必须以施展一定的技能为必要条件,缺乏技能支撑的理想终将沦落为泡影。技能即知识、技术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从人力资源学讲,一个人的知识、技能越高,其人力资本的财富增值能力就越强[1],即生产力越强。生产力越强,其成效就越高,就易于在职、事业领域有所建树,从而易于赢得荣誉和威望――权威及他人的敬佩和追随――人群。键入技能,修炼成维,作为“飞鸟”的尾翼――理想实现的动力保障,追求理想也就不会落不到实处,并能为迈向理想奠定自信心和着实基础。在键入、修炼技能时,当需既能适合自身兴趣、爱好、理想特色,又能适应职、事业领域的特色需求,更能发挥自身才智、性格、品项特色优势的技能。这样,既便于激起热情倾注,事半功倍地修炼出专、深而超凡脱俗的技能特长优势,又利于在职、事业领域高效生产、建功卓越而树立特技权威,赢得超多利己(理想)机会。
总之,大学生遵循生物键原理规划职、事业――“飞鸟”模型,并修炼四维、整和协动,不断觉悟、进化,长持励志、践行,定可使其职、事业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并将赋予人生更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Abstract: In order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do a good job in career planning, achieve career growth, a lo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ry out the career planning and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ll of these curriculum systems have two major issues: the first one is the definition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is not clear, the second one is the classroom is lack of exploration and participation and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oal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elf concept, and applying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occupational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thematic design activity plan,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method is us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The teaching observably improves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occupation self concept. It proves that participatory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of education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 professional self concept and the vocational self concept should be the "required course" of college students' lives.
关键词: 职业自我概念;大学生;职业规划;参与式教学
Key words: vocational self concept;college student;occupational planning;participator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47-03
1 问题提出
很多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形成教学为主、兼顾职业咨询、规划大赛构成职业规划教育平台。课堂教学自身具有受众面高、知识系统化的优点,是传授职业规划知识的重要渠道,教学效果好坏与否很大程度影响职业规划教育成效,科学规范的课堂教学是职业规划教育的核心。目前高校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宏观化。就教师而言,缺乏具体目标指导的教学活动,导致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评价没有依据可言,就学生而言,没有清晰的目标无法检验学习效果。二是缺少探索性的教学方法。职业生涯规划注重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是直接经验的获得,目前普遍采用的讲授式教学更适合间接经验的学习,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索。因此,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职业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1 职业自我概念课程目标的提出及具体化
职业自我概念是美国职业心理学家super职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职业自我概念是一个人整体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整体自我概念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上的反映[1]。美国心理学家Tideman提出了“职业自我概念发展”,指的是职业对自身关系的认识和定性[2]。因此,职业自我概念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对自我概念的认知,是持续的职业探索中,不断发现自我,了解自己的过程,影响并调整自己的职业行为和决策,促进职业成熟。
提出职业自我概念的课程目标,一是其理论来源于职业选择发展论,是西方职业指导领域中重要的理论学说,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可以作为职业规划课程理论依据;二是职业自我概念核心思想是自我发展,将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与自我完善的元素融入到职业指导课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契合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三是职业自我概念本质是探索自我概念,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生涯发展任务,在职业规划课程中,提供探索自我的平台,既实现了学生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心理需求,也帮助学生澄清在职业规划中与自我概念相匹配的生涯发展任务。四是职业自我概念的教学目标可以实现具体化,职业自我概念你内容包含:了解职业个性自我(兴趣、性格、能力、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信息(职业分类、职业信息搜寻),据此归纳为六个教学目标:了解职业兴趣、了解性格、发现自我技能、明确价值观、搜寻职业信息、聚焦职业目标。
因此,成熟的理论体系、契合大学生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和生涯发展任务、可实现具体化教学目标是职业自我概念课程目标提出的四个基础,如图1所示。
1.2 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的学习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目的是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和不同智能类型的学习者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3]。特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照顾学生差异、重视体验和分享,适合有合作、探索、体验成分的教学内容。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认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阶段属于探索期[4],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拓展生涯经验和增进自我了解的职业探索活动,具有探索性,课堂要体现主动探索、体验直接经验。是适合使用参与式教学发。研究表明,参与式教学应用在职业指导课程中“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得到学生认可,受到学生的喜欢”[5],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设计能力” [6]。但参与式教学有效性到底如何,尚缺乏实证研究,为此,本研究用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将参与式教学融入到大学新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中,并验证教学的有效性。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对象
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云南省某高校大学一年级一个班(43人)作为实验班,其中男生25人,女生18人,理科生30人,文科生13人,对该班开展职业规划参与式教学。同校同级另一个班(45人)作为对照班,其中男生26人,女生19人,理科生33人,文科生12人,对照班同学均未参加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两个班学生是自主选课后形成,无人为干涉。
2.2 实验工具
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量表。该量表由王亚琨编制,共五个维度30题,采用likert自评五点量表,“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分值越高,说明职业自我概念越明确。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45-0.832之间。
2.3 效果检验
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中的“单组前后测设计”。同时,在实验期间,实验班和对照班所有同学未参加相关的职业指导相关课程和活动,以提高实验效度。
2.4 参与式教学设计
结合课程六个专题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表1),每周用一次课完成一个专题,每次120分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启发、参与、体验、提问等手段帮助学生观察、领悟和学习,达到自我探索。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17.0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职业自我概念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被试所测查特质基本同质。
3.2 实验班职业自我概念量表教学前后比较(表2)
结果表明,参与式教学后,实验班在职业个性自我、职业人脉自我、职业外在自我维度分数差异显著(p
3.3 实验前后对照班在职业自我概念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实验前后的对照班各维度分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职业自我概念各维度无变化。
4 结论
4.1 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方案设计合理
研究将教学目标界定在职业自我概念的培养,教学设计围绕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探索展开。职业自我概念是职业规划的前提和根基。大学时期的个体正处于职业自我概念的关键期,大学阶段形成清晰明确的职业自我概念,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有正面的帮助和意义。职业指导理论创立者Parsons提出职业指导教育三大任务,自我认知、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职业探索和职业决策本身具有个体多元性、职业深入化的特点,面对学生人数多、封闭的教学环境,教学受诸多约束,相较而言,自我认知成为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学生本身心理成熟度和阅历而言,更乐于参与职业自我认知的探索,对于职业对人的要求探索受限于很多因素,例如:缺少工作经验、无法到工作地深入了解、探索信息真实性有待斟酌等。
教学方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在探索过程中,最大程度照顾学生间差异,让不同特点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有所收获。方案设计以实践、活动、体验为基础,每次课程都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借助体验式活动,讨论分享学习。例如在职业价值观探索一节,任务目标是明确价值观,认识到每个职业的价值,借助“找零钱”、“价值拍卖”的活动,让学生讨论“在职业生涯里,我认为最主要的三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在职业中发挥自我的价值?学会探索职业价值观的方法,意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2 参与式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积极作用
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参与式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职业自我概念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实验组教学前后测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自我个性,包括兴趣、性格、价值观、技能,了解心理自我在职业中的体现,进行自我塑造和调适;发现职业人脉,从而认识到社会自我在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意义;客观认识外在自我,充分发挥外在自我认知在职业概念中的。尤其在明确职业信息自我和职业目标自我方面,参与式教学干预效果更好,教学前后测差异到达非常显著。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搜寻职业信息的方法,可以应用在生涯每一个阶段,进行职业信息搜寻的专门训练,这是其他专业课程缺乏的教学内容;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学会为自己确定目标,甚至是详细的职业生涯目标。
人的职业自我概念在职业实践和生涯成长中不断探索、调整,是伴随一生的任务。在我国,大学生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探索,最需要的是习得科学的探索职业自我概念方法,作为一项技能服务于整个生涯规划。参与式教学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技能获得,激发后续学习。
4.3 课堂渠道培养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有效性得到证实
培养大学生积极职业自我概念的途径有多种,可以是课堂教学、团体辅导、专业实践等。目前研究集中在团体辅导培养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积极意义,忽略了课堂渠道的培养,课堂作为大学生学习的普遍场所,有受众面大、普及度高、时间易统一的特点,可以作为培养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开展职业指导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蔺桂瑞.职业自我概念与大学生职业指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增刊1.
[2]卢荣远,李凌,唐宁玉.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8-49.
[3]甘肃省教育厅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效的参与式教学[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5:8.
[4]钟谷来,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J].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意义作用;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38-01
一、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所在
首先,做好职业规划,对于明确以后的发展道路和努力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通过职业规划还可以重新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突破固有的生活格局,从而充实大学生活。
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正确评价自身所拥有的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等,有利于在职业竞争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从而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再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正确的评估现状与目标存在的差距,从而科学的制定发展的阶段性计划并且这还将成为未来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通常是建立在个人的人生发展之上,所以说做好职业规划对于正确的处理好人生、事业以及生活、家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会让生活变的充实而有条理。
二、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措施
通过我们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意义进行的分析与探讨,我们有必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从而达到我们所计划的各种目的。
(一)在入学的初步阶段,应该让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初步的了解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大学新生的具体需求来开展的,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更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了解到职业规划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首先,通过开办职业规划讲座以及组织职业规划公共课、学生协会之间的自由交流等来提高学生们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并让他们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其次,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身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从而通过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爱好塑造,帮助他们不断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并最终进入最适合他们发展的航道。
(二)中期加强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了解
在初步了解完了之后,就应该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了解,不仅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将自身的综合条件与职业结合起来,并最终制定自身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的制定要从学生的专业出发,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制定发展的目标和切实的计划,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和课外活动,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教师应该进行的首要任务。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
(三)毕业前的重点实施阶段
在大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段时间,学生们纷纷走入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也是职业规划进入实施的重要阶段,在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各行职业的情况,以便于帮助学生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目前状况的工作岗位。同时,还要让学生们认清在这个阶段也不过是他们职业规划的刚刚开始,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进,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快与社会接轨,自主能动的去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从而不断努力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四)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办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
在当今的众多高等院校中,都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设置了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主要解决大学生的未来就业问题,但是不少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其运营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是形同虚设,只为应付社会的监督和相关部门的检查。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办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首先,应当从大一新生就要做起职业指导工作,促使他们都要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出规划。随着校园网络的建设,大部分学校都有自己的学校网站和校内网站,这为就业指导办的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就业指导办要将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市场需求等信息在学校网站上,将目前的就业形势告诉他们,激发他们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当学生即将就业毕业的时候,就业指导办可以请一些企业人事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给学生上课,在求职找工作的时候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应聘及面试指导,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技能。同时,也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同学们放弃不良的择业观,只要努力地工作,不断学习,追求进步,任何工作岗位都有展现才华的机会。
(五)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
能够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我们除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改善内部因素之外,还应该努力的改善外部条件,营造出比较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加大科学就业的宣传力度,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来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降低家庭与大学生超过现实市场情形的就业预期。另一方面,广泛地调动社会力量尤其是社会团体,来共同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同时,还应当摒弃唯学历是图的非正确择人标准,塑造并实施以能力为本位取代学历本位的人才观与用人观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论述,我们就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较为简要的探讨,具体的还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现状以及社会就业前景来综合性的客观实施相应的措施。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士参与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来,为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人才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的形式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问题及对策
[作者简介]刘慧瀛(1968- ),女,山东曹县人,郑州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98-02
通过查阅532份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某综合大学二年级学生,其中文科230人、理科186人、工科116人)发现,大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知反响强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处在感性、理想化阶段,对自我认识、职业目标、职业准备、职业路径的理性思考不足,职业规划思路和实际相脱离,甚至出现矛盾,解决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非具体化、感性化、梦想化。职业规划意识是指对职业规划的知识、理论及相关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书中发现,对职业规划的认知,接近 72%的同学起步较晚,有同学表示在上职业规划课之后才如梦方醒,才知道职业是需要规划的,才知道需要了解我想干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如有的同学写道:“以往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职业规划课唤醒了我”,有的写道:“到了大学我一直都像在做梦一样,满怀信心却不知冲向何方。”大多数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停留在对人生计划、对一般事物计划的水平。如对为什么制定职业规划上,有的认为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的同学认为是“乐天知命,立身之源也”;有的认为是“不患不知己,患己不知”;有的认为是文豪名人如此言,如萧伯纳“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有的同学把职业规划和梦想和理想等同,比如职业规划题目就定位于“梦想,一直都在”“仕途——想说爱你不容易”“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的同学甚至写道:“上完职业规划课,做出了考公务员的职业规划,并准备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一项调查中显示,本科在校生中只有8.41%对职业规划表示“熟悉”,14.24%的本科毕业生回答是“陌生”,有26.97%的本科毕业生 “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仅8.88%的本科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详细规划”, 还“没有”规划的本科毕业生占19.74%。
2.自我分析表面化、散乱化,不能满足职业规划的需求。大部分学生在对自我分析时,有的采用SWOT分析,有的采用自我盘点的形式对自我优势、劣势进行分析,形式上是系统的,但内容上与职业规划的需求游离。大部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表现在个人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对于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及职业行为要求的情绪、意志力和抗挫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识。如有的同学在自我分析时文学描述较多:“坚持,我的写照;沉默同样是我的代名词”,“有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在角落,听着淡淡的音乐,感受着阳光洒在我的每一寸肌肤上”,“我有着阿Q般的积极心态”,“我的性格也有外向活泼的一面,但一般和我交往不太深的人不会看到,只有相处时间长的同学才能知道”;有的在自我盘点兴趣爱好时罗列很多喜欢的歌曲和文学作品,有的同学把手头经济拮据作为自身劣势盘点。这些同学未突出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表述也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化语言。有些同学表示,只知道为父母、为老师一定考上大学,专业是父母为确保上大学而选的,除了好好读书和考试外,自己都不太清楚喜欢什么专业,有什么兴趣和爱好。在职业生涯规划选课上调查,能按照自己的个性与特长进行专业选择的不到40%;36%的学生选专业是因为“专业热门,就业形势好” ,认为“科系热门比兴趣更重要”的学生占46%。
3.职业目标定位主观潮流化、随意化、矛盾化,创业意识与实践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时职业目标的定位要在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状况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不仅要考虑“我喜欢干什么”,更要考虑“我能干什么”“社会环境和条件允许什么”。至少有70%左右的文理工科学生以考研作为毕业出路的首选,近30%同学把考研和考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文科系学生,特别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全班90%以上的学生把考各级各类公务员作为职业发展目标,有个学生甚至把职业规划书写成“公务员备考攻略”。有些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个以上的发展目标,但这些目标悬殊差异较大,职业发展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甚至出现矛盾化现象。比如,一位同学在职业规划书中第一个职业目标是“高校图书管理员”,第二个职业目标定位为“翻译家”,而且涵盖书面翻译、口头翻译等。有的同学一方面说“30岁以前希望多接触一些不同工作,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为长期的工作打下基础”,接着又写道:“我的固定工作是计划做大学的老师,要考到博士”,而且“要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考到英语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这些规划凸显出随意性和矛盾性。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书中只有极少数学生提到了创业,以创业为职业目标定位的学生532个学生中只有4个,说明学生在职业发展的选择上独立创业的思想准备严重不足。据一项调查显示,“如果没有找到工作,您会选择创业吗?”这一问题的答案,有32.2%的大学生选择“不会”,23.9%的大学生空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宁可失业也不去创业,说明这部分大学生对创业还持排斥态度,而在校期间有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4.职业准备简单化、证书化、兼职化。职业准备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面试与求职技巧与简历制作,还应该具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技能等,这些都是职业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有近70%的同学会选择通过考证来增加“筹码”,以获取证书作为职业发展的点金石。有些同学把职业准备与英语、计算机等的考级考证画等号,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证的考试。如有个大二的同学在一个月内参加了英语6级、计算机程序员2级和雅思5级三个考试。另一个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技能的培训方面写的内容竟是“大二计划背诵《新概念英语3》,通过英语四级;大三计划背《NCE4》,力争通过英语六级和雅思考试”。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和工科同学们都忙着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试,商学院的学生忙着考会计证,心理系学生忙着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等。学校有些同学为增加工作经验选择了做家教、促销员和业务员等兼职工作。还有的同学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花大量时间参加学校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因此,可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遍地开花,但缺乏职业方向性,使大学生只是盲目地在社会实践上疲于奔命,缺乏导向性。
二、搞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1.教会学生使用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与职业能力测量工具,在职业规划中进行科学的自我分析。区别于日常生活我们对个体兴趣、爱好、性格和能力的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与职业能力的评估有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职业规划中常用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与职业能力的自我分析与评价的测评量表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职业锚测评》等。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发现,学生亲自做一遍这些量表后普遍表示,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选择更加理性,对自我的分析和发展方向的确立更加自信,更加科学。特别是对缺乏职业经验的大学生,在专业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的帮助下,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和在职业选择中的主观倾向,从而避免在职业选择中的盲目行为。MBTI职业性格测试这个职业测量工具已经在世界上运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有80%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招收新员工中应用到MBTI。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书显示,有近20%的学生喜欢并成功运用了MBTI对自我职业性格进行测试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做出职业选择和职业设计,在众多的职业机会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提高就业和职业成功率。
2.以案例和体验式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求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准备的总体能力和水平。就业准备包括专业知识准备和非专业的就业知识准备。非专业的求职技能包括就业信息如何获取、使用;如何撰写求职应聘的简历、求职信、自荐信等书面资料;如何提高应聘面试技巧,包括要了解面试种类与程序、面试技巧与禁忌、面试中的经典提问与回答思路等;如何在择业与就业中保障权益,包括了解应聘择业中的权益保障、就业后的权益保障、试用期内的权益保障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劳动争议中的权益保障等法律和规章制度;如何调整心态迎接就业,包括如何调整角色适应职场、认真把握度过实习期等。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讲授过程中,可以设计案例教学、场景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发现自我在求职应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师生共同研讨解决问题情况下,不断地自觉地提高求职的实际能力和操作水平。
3.加强创业宣传教育,增强创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的社会的精英,应成为推动我国创业的主力军。但现实中,虽然很多大学生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意义,可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甚至没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是由于无法实现就业而“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这种状况与我们对创业的宣传与教育薄弱有关,在被调研大学生中,只有17.2%的大学生表示接受过创业教育,77.4%的大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因此,高校应加大创业意义与价值的宣传,形成创业是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就业方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营造认同创业、尊重创业者的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促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做好创业准备,开展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新就业机制, 拓宽就业渠道。
搞好创业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要课堂内外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创业实践者的指导结合,形成专业课、创业课互相协调、功能互补的多元化创业教育系统。创业教育课程可考虑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创业指导与设计、市场营销、财务金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要通过组织创新实践活动如创业实验室、模拟企业管理、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沙龙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 检验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学校应成立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以解决创业资金,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之中。
[参考文献]
[1]陈啸,李小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9).
[2]黄国英.试析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12).
【关键词】 家庭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2
引言: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几乎已惠及到了每位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高等学校接受教育,致使高校毕业生数量“水涨船高”,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为了能够让同学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各大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从概念上讲,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求职者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喜好、特长等因素相结合,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具体行动方案。由于同学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在职业选择时表现千差万别,毫无疑问,家庭教育是影响职业生涯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着重研究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
一、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
1.民主型父母
民主型父母对孩子管教和关心程度比较维和,即不会想方设法的去娇惯孩子,更不会对孩子加以严格的控制。他们管教孩子的时候,会对孩子的行为有明文规定和要求,也会严格执行,同时这些要求和规定一般不会苛刻,它是依据孩子的期望与能力设立的。[1]民主型父母对于孩子自我约束和自主调控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本位原则,但也会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重视亲子间的双向沟通,对于孩子的意见能认真听取,细细考量,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有不当的行为习惯出现时,会尽可能的给孩子讲道理,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在不伤害亦不纵容孩子的前提下,将问题妥善解决;当孩子有合理要求时,会努力满足,注重孩子自觉性的培养,强化孩子自立自强、勤奋的优良品质;当孩子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父母会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和鼓励。他们喜欢给孩子讲道理,通过交谈说服的方式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自己犯了错误时,会主动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通过身体力行的行为模式予孩子以正确的行为引导。
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酷爱言行身教,喜欢以示范的管教方式去培养孩子的行习惯,经这种父母培育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很强,即便是长大后,父母不再身边时,亦然对自己掌控有加,在择业的时候,能主动考虑父母的建议。由于对沟通的注重,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再有“代沟”,就好像是朋友之间的交往,有什么问题时也能做到坦诚布公地交流解决。
2.专制型父母
专制型父母是属于那种低关怀、高控制的类型,他们喜欢给孩子灌输服从的思想,对孩子往往缺少关心、照顾。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孩子就如同自己的财产,具有从属性,常常会采用一些粗暴的恶劣手段,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的灌输给孩子,以达到孩子认同自己的目的。他们对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毫不重视,每遇到需要抉择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是一厢情愿的全部代劳了,甚至对子女的擅自做主给予严厉批评。
3.溺爱型父母
溺爱型父母常以百依百顺的方式培养孩子。他们几乎不会向孩子提任何要求,孩子有着高度的自由,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总是会想方设法以满足孩子,并且很少去考量孩子提出的要求的合理性。父母溺爱孩子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过分的迁就和庇护。溺爱型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有的父母就算是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去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论孩子的提出的要求是否正确,都尽力满足,也不愿孩子有一丝的不满意。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子女几近完美,毫无瑕疵,令人汗颜的是,他们总是喜欢无限放大自己孩子的优点,对缺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满足自己和孩子的虚荣心。二是对孩子过分呵护。有的父母处处维护孩子,生怕孩子受委屈,总是对孩子呵护备至、好像他是一个时刻需要照顾的小动物,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在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经常是样样包办,使得孩子自理能力往往甚是缺乏。
4.忽视型父母
忽视型父母是对孩子采取“放养”的态度。这种父母对孩子没有什么具体要求,他们的管教方式让人感觉有种“放任”的味道。他们很少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尽可能少和孩子进行交流,更别说是思想的沟通了。对于子女的去处以及生活习惯了解不多,总是热衷于忙自己的事情,在他们的生活中,孩子并不充当其生活的构成元素,与孩子谈心的时候几乎不存在。这类父母不注重关心孩子的需求,对于孩子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也很不注重,对孩子的奖罚往往凭自己的兴致或情绪,随心所欲。忽视型父母其实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中心的,在孩子抚养孩子方面存在很多兴趣因素,他们主要是以自己兴趣爱好为中心来建设家庭的。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协调性差。在他们的思维观念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就是抚养与被抚养的关系,没有情感可言,抚养孩子是一种仅仅是在履行义务,不论孩子做的有多好,都难以得到家长的关爱和鼓励。
二、不当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对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不当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规划造成的不良影响。[2]
(1)不当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有所限制。
如今,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眼中就是掌上明珠。由于对自己孩子的爱,他们十分渴望能把孩子塑造成有素质有涵养的人才,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然而,往往就是因为父母的这种心理,造成急功近利的现象,致使孩子的发展和成就总是不能乐观满足父母的胃口。在他们心中,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却不曾想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适合往哪个方向发展。由于很多孩子总是活在父母小心翼翼营造出来的和谐世界中,当这些孩子被输送到社会上时,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各方面都显得难以适从,限制了自己的成长。
(2)不当的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不利。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在学业和就业方面存在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棘手问题。有些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终日与网络游戏为伴,逃课旷课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有时甚至有不能自已需要父母到身边陪读的现象出现。这些与大学生独立能力匮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独立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都与大学生从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自我管理、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三、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几点建议
从上述可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培养和发展甚是不利。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更好的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父母应该因材施教,适时施教,并结合社会的发展态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养,专制型父母在给予孩子爱和适当限制的同时,还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与尊重,使得孩子能够更自信的生活和学习,当孩子取得成就时,应予以鼓励,不论是物质上还是口头上的鼓励,都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做对孩子将来的就业将会有很大帮助。
(2)大学生已逐渐成人,他们在和家长的交往中更多强调的是平等性。[3]父母应该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从“父母”的角色转变为“朋友”的角色将更利于孩子的发展,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朋友来看待,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在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平等对待时,将会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步入大学殿堂,并且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有了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社会涵养,这些成就都甚是喜人。[4]而且,大学生活区一般设立在的城市附近,大学生们在接受校园知识时,也能感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气息。然而,目前我国很多父母采取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溺爱型的,让人十分担忧,就算这些孩子进入大学学习了,也很难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以,家长们应该深思和改变,使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肖光畔编著.中国教育问题调查――问题父母.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1、帮助一年级的学生了解自我 。
2、帮助二年级的学生锁定感兴趣的职业 。
3、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 。
4、帮助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找到合适的工作,为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来源:文章屋网 )
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培养基层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促成就业创业行动、有助就业创业成功为目标。自2006年举办以来,已经举办了十二届。参赛的大学生累计多达100多万人,参赛的高校由最初的17所扩展至全省所有各校。大赛得到了高校和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热情参与,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关注。
本届大赛由苏滁现代产业园冠名,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团省委学校部、各高校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承办;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合肥东方英才人才有限公司、安
徽正德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网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安人才网)协办。本届大赛以规划精彩人生、放飞青想、创新引领未来、建设美好安徽为主题
2018年11月17-18日大赛半决赛分皖北、皖南、皖中三个片区分别在皖西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会长、安徽正德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管政、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副会长、合肥东方英才人才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刚,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副会长单位、安徽网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安人才网)副总经理叶斌作为半决赛半决赛的评委参加了本次大赛。
通过现场角逐,进入决赛的选手将于12月参加在滁州学院举行的安徽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
大会组委会将组织相关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进校进行实地抽查参赛项目,并开展创业项目对接、融资服务和深度合作。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1)
[摘要] 相关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的意愿不高,大学生渴望获得创业职业规划的意愿却很高。同时还发现创业职业教育仍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如: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创业教育目标设定功利性,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环境建设不够完善。在分析职业规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创造创业教育的优良环境及开展课外创业教育活动,组建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
[
关键词] 职业规划;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4?0058?02
[收稿日期] 2014-04-04;[修回日期] 2014-05-19
[作者简介] 刘平(1982-),女,北京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研究,工商管理.
迄今,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仍呈现出“准备不足,仓促应战”的局面,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因此,要想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必须从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出发,结合职业规划来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促进就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并争取突破和创新[1]。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调查
在具体提出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方案之前,我们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共随机发放问卷250 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12份,占全部调查问卷的84.8%。为了综合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对基于职业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的态度、看法和期望,也为了能使大多数被调查者完整完成问卷,问卷的设计全部采用了选择题,但是在部分问题上采用了多项选择,在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共72 人,大二学生共68 人,大三学生72人。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后,部分调查结果呈现如表1。
对于目前市场上热议的大学生创业,从大学生填写的问卷情况反应来看,总的来说还是不甚了解且意愿不够强烈,大三学生选择没有创业意愿的占到了70.83%,反映出大学生总体而言对于创业持谨慎和保守的态度,未能形成具有氛围的创业文化。更重要的是,虽然从以上的反映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意愿不高,然而大学生渴望获得创业职业规划的意愿确很高。说明这已经为高校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文化和心理基础,而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值得期待。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现有创业教育中的其他问题,如学生职业规划认识不清、创业教育体系政策性缺失等等。
二、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作用来完成的。由于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竞争不断加剧,一个人想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必须具有竞争性的就业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是依赖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同时也是由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优势积累”和“潜能开发”得到的。这必然要求高校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让自己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业生涯教育使得学生竞争性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二)加强创业教育实践
建设校外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地域中小民营企业众多,创业、经商氛围浓郁等特点,在校外建立企业实践基地,加强学生校外创业实践的引导,增加学生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践。建设校内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学校“学生工作室、学院创业指导中心、学院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创业实践平台,举办创业计划大赛、模拟谈判、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市场调研等活动,强化校内实践。通过校内外实践平台结合,把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纳入到专业教学实践环节,逐步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无论基础通识教育平台还是专业教育阶段均要渗透创业教育理念,突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基础平台,面向全校低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公共必修课,把创业教育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注重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教育;面向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开设《KAB创业教育基础》等系列公共选修课程,注重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专业平台上,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每个学生至少选修一门,如在经济管理专业,设置《创业学》《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创业实务》等课程。今后根据条件进一步增设创业有关的核心课程。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
(四)改革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逐步探索和完善以依托地域优势、汲取传统文华精髓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体系。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教育中,结合专业特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专业教育中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2]。在教学内容上,充分利用地方资源,通过“请进来”的办法,让企业家现身说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在教学形式上,主要采取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创业调查报告或参与创业实践等多种方式,由创业导师、科学家、专业老师、企业家参与考评,把创业教育实践考核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组建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
首先,大学设立创业学专业,开展创业学方向大学生的培养,并设立创业学博士学位,培养未来从事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其次,建立青年教师培训制度,激励教师参加国内外深造、参与合作项目研究等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创业学科前沿与先进技术,并及时将其融入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再次,建立与企业联合培养的途径,一方面注重从企业行业引进教师为特色专业上专业课程,另一方面把校内教师安排到企业挂职工作,共同培养人才。最后,建立创业实践教师队伍可以为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指导,从而为学生提供创业技能和创业经验,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柴华.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设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