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5 16:18: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十世纪产生的相对论、量子论和控制论并称为三项科学革命,是人类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理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不仅涉及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领域,而且逐步渗透到生物、信息、通讯等新兴领域。因此,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有效的应用到更多的问题解决中,已成为相关科研人员进行问题解决的关键手段。
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
1.1 控制理论的产生
控制理论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产生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中。瓦特于1765年发明蒸汽机后,把离心式飞锤调速器原理应用到蒸汽机转速控制中,标志着以蒸汽为原动力的机械化时代到来。之后工程界把控制理论应用于调速系统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上来。
随着通讯和技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师们研究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频域响应分析法,美国贝尔实验室工程师奈奎斯特于1932年发表的《反馈放大器稳定性》一文中,提出系统稳定性奈奎斯特判据,后来被推广到条件稳定性和开环不稳定研究上。控制创始人维纳在总结前人的成果基础上,写成《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文,奠定了控制理论基础。
1.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40~60年代,即古典控制理论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对单输入单输出问题进行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所运用到的方法主要有传递函数、根轨迹、频率特性等,且大多数研究的是是线性定常系统,而对非线性系统研究使用的相平面法变量不超过两个,该控制理论能有效的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单输入单输出问题。其代表有1945年伯德提出的伯德图法等。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60~70年代,即现代控制理论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控制理论逐渐向高性能方向发展,主要是对相对复杂问题进行解决。充分使用数学计算机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时控制,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非线性、时变、多输出多输入等相对比较复杂的系统控制问题已远远超出了古典控制理论的范围,为此提出了最优控制方法,随后又产生自适应控制系统,使现代控制理论提出并不断完善。其代表有1961年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70年代至今,主要是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时期。大系统理论主要是对控制理论广度的拓展,利用控制和信息的观点,对各种大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案等技术理论进行研究;智能化控制主要是对控制理论深度的开掘,对人类智能活动和信息传递控制规律等进行研究,并研制出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其代表就是智能机器人的发明。
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应用
2.1 控制理论不只是一门学科,是哲学,是世界观,是方法论
二十一世纪比较流行的是3C技术,即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且计算机技术是中心,通信技术是关键,控制技术是根本,所以控制学科已发展成为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中的系统结构、系统稳定、系统智能、系统反馈等理论思想除了在自然科学各领域有广泛应用外,还渗透到人文科学中。所以有专家认为控制理论已不单纯只是一门学科,而是发展成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具有基本概念的普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且在其应用中的关键与核心主要是两个概念:
第一,系统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系统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特别是社会中的复杂系统及科学课题,这是控制理论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除了要进行结构和性质研究外,更要对系统运行进行调控。
第二,反馈概念。这一概念是控制理论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学科及理论应用的根本。反馈可以让控制系统尽可能的具备人类智能的特点,可以对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数据、结构等不确定因素进行监控和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2.2 “一种控制,两种研究方法,三种系统”的应用
⑴“一种控制”,即最优控制。最优控制是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应用的核心内容,主要就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基础上,选择最优控制策略,使性能指标极大化或者极小化,让系统控制通过基本条件及综合方法(就是受控的运动过程或动力学系统)取得最优化效果。
⑵“两种研究方法”,即PDI控制器和Kalman滤波器。PDI控制器和Kalman滤波器作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典型研究方法,在实际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两种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线性模型,而且还可以应用到很多非线性系统的证明中。
⑶“三种系统”,即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符合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具体应用使用不同的系统。比如说水槽内水位的控制和电加热器中的温度控制,主要利用的是自动控制和闭环系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记忆导图 MATLAB
控制论的观点和思维方法向机械工程专业渗透,给机械工程这个古老的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内容逐渐扩展,开始从纯粹的经典控制理论教学扩展到包括现代控制和数字控制的基本知识等内容。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信息论、控制论与系统论这“三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同这“三论”所涉及的三个学科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就是这“三论”在机械工程中的典型体现。“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为数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一道桥梁,是以上“三论”在机械工程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且是一门重要的方法论,在机械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建立在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结合机械工程的控制理论应用。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尤其是课程中的许多章节的内容,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和作图才能理解有关概念和原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鉴于此,为进一步增强《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的教学效果,我除了精心设计、准备教案,采用启发式教育,进行课堂练习与讨论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1.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的作用之大。实践也证明: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效果尤佳。为此,在上绪论时,要举大量的控制实例,从古代的沙斗计时,到近代的蒸汽机,再到现代的导弹飞船。从日常的抽水马桶,到人员交往的察言观色,无一不体现控制的思想和作用。列举大量的事例,一般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记忆导图,加深学生记忆与理解
在记忆学中有一个加强记忆的办法,就是将复杂的知识形成一个图形,亦即所谓的记忆导图,这将有助于人们对事情的理解和记忆。为此特将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的相关知识制成了图1所示的记忆导图。
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主要就是围绕着输入、系统模型和输出这三要素来讲的。在绪论中就要说明这一点,让学生有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开来一点点地讲,在讲局部时也要不时插入图1这个记忆图。这种从总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总体的方法,非常有助于学生建立控制的整体概念。
3.采用MATLAB这一成熟的工程软件,建立概念的直观形象
MATLAB的名称源自Matrix Laboratory,它是一种科学计算软件,专门以矩阵的形式处理数据。MATLAB将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集成在一起,并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工作。利用MATLAB产品的开放式结构,还可以非常容易地对MATLAB的功能进行扩充。
控制系统工具箱是MATLAB软件包中专门针对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函数和工具的集合,主要用于反馈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仿真,所涉及的领域涵盖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大部分内容,包括根轨迹、极点设置和线性二次最优控制器设计等。控制系统工具箱既可适用于连续时间系统,又适用于离散时间系统,并且可以实现不同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用户还能够轻松地绘制系统的时域或频域响应和开环系统的根轨迹图。MATLAB自身提供的开放式环境,可以让用户通过M文件建立自己的控制模型和控制算法。
我在充分应用MATLAB的计算功能、绘图功能之外,还应用Simulink的仿真功能来破解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比如在讲解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是依据偏差工作,最后消除偏差。但学生对此总感觉困惑。这主要是因为信号流向如电一样,真实存在,但看不见。此时Simulink中的虚拟示波器就发挥作用了。如图2所示的典型负反馈系统,其输入信号、偏差信号和输出信号均用一个示波器显示出来。用此示波器来展现输入信号、偏差信号和输出信号这三种信号变化,学生就很容易看懂负反馈的原理。
4.结语
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的教学中,除了要精心设计、准备教案,采用启发式教育,进行课堂练习与讨论外,还要积极引入一些新的理论及方法,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致谢:感谢江西省教育厅对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支持(教改课题编号JXJG-09-5-32)。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杨克冲等.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基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Kenneth L.Higbee著.董凌锋译.聪明记忆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3]Vera F.Birkenbihl著.刘勇强,曾岩译.记忆导图.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关键词:控制;自动化;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42-02
一、目的
控制工程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是从事控制类研究的基础,具有知识点多和理论性强的特点[1]。由于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理论性和内容的系统性,导致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也受到所选教材的局限而更新缓慢,进而产生教学内容单一化、学生学习吃力、教师讲解费力等问题。
本文在总结已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引入一系列新的方法和手段,同时教学内容要兼顾学校的行业特色,充分考虑煤炭行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自动控制技术的需求,与实际问题结合进行讲授,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控制理论解决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创新方法
1.教学内容改革。《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综合性、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优化课程设置总体的角度出发,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确立了以系统分析、系统建模、系统综合为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主线,构建了由时域分析、复域分析、频域分析、系统校正4个模块构成的知识体系。
对教学内容改革,以突出控制理论的物理概念及工程背景,淡化数学证明为原则,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整合、优化课程内容,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结构、组织方式,理顺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知识联系;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使教学内容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
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突出煤炭行业特色,体现控制理论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动控制发展的最新动向、最新技术,弥补在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与教材的滞后等方面的不足。
(1)以系统建模、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为课程主线,强调工程背景。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课程,内容多,概念抽象,涉及面广,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的难度。采用的教学思路是:从课程的体系出发,以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综合设计作为课程主线,强调煤炭工程背景,突出能力的培养。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各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一个合理的模型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前提。系统分析方法是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的基础,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响应法,是控制理论教学的重点[2,3]。系统设计是综合利用理论知识使系统的性能指标全面满足要求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十分重要,也是教学的难点。只要抓住这些特点,就抓住了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关键,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不同方法的理解。
(2)结合控制理论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近年来,控制理论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在非线性控制、分布参数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方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4]。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发展有一个较好的把握,注意处理好经典的基本理论和新技术的关系,从中选取一些比较符合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在讲课过程中及时介绍给学生,以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近几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控制技术、通讯及信息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及其在煤矿上的广泛应用,煤炭行业的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程度大大地提高,因此教师应结合煤炭类电子信息的发展讲授。另外,可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动控制发展的最新动向、最新技术,弥补在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和教材的滞后等方面的不足。
2.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于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充分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注意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尽量结合专业实例。还可采用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的方式,以及在教学内容转换时适当留一些悬念,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由于公式多、绘图量大且准确度要求高,很多内容非常适合多媒体授课方式[5]。但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来不及做笔记,并且也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交流。采用的方法是将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多媒体相结合,对于存在大量图表、公式和曲线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基于MATLAB软件辅助课堂教学,把MATLAB作为一种基本工具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利用MATLAB可以快捷的得到理想的结果和直观的曲线图,教学效果和效率均有明显提高。
(3)采取答疑质疑相结合的辅导方式。答疑和质疑是教师辅导学生自学的两种重要形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过程中,大多数对课程的掌握能力较差,或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平时主动找老师答疑的情况较少。可以采用答疑质疑相结合的辅导方式,以主动质疑为主,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集体辅导的形式统一解答或进行专门讨论。
(4)其他教改举措及方法。①利用典型示例、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科研实践和专业发展讲授课本内容。书本上的知识同实际应用是有一些差距的,结合科研实践讲解比单纯依赖书本传授知识,更容易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的创造性思维。②实施灵活的实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差、能力较弱同学给定实验题目进行实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自己开发实验。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利用创新实验基地,结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如通过控制系统建模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通过参观工厂体验实际的工业控制系统,等等。
3.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重要的教学环节。应有计划的修订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大纲,将模拟实验与数字仿真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MATLAB语言作为控制系统的仿真平台,扩大实验内容,增加具有设计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的项目,提高实验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课内实验与课程设计改革。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不但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有相当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课内实验内容设置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紧密结合专业,以实际应用为主,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增大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内容;在每个实验设计中,都增加一些加宽、加深的内容,以使那些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重点是实行开放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主要是检查和指导。同时,在特定的时间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在课程设计方面,首先将MATLAB仿真语言贯穿控制类课程设计体系整过程,跟踪国际与国内重点大学的主流教学体系;其次结合新型实验教学设备,重点加强了综合性、设计性项目的开出,提高综合性设计项目的比例;最后,结合新的实验设计教学体系与内容,实施更加开放式的教学,从而更加突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创新能力培养。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第一建立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二建立大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体现煤炭行业的自动化特色,突出控制理论在煤矿自动化中的应用。
三、取得的成果
我院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建设性成果,如形成了一支结构层次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青年教师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出版校内自编教材1部。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承担与课程相关的校教改研究项目1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取得良好成绩,获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建立了较完善的网络交互系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挑战杯、机器人大赛等大学生科技活动竞赛中多次获奖。
四、结论
本文结合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以煤矿自动化为主要特色,通过教学内容、实验和课程设计改革等教学环节,通过开放实验室、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充分利用特色专业实验室等条件和手段,加强课程教学的煤炭行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编写特色教材、建立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教材和专业特色,开发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视频资料,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网站,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创新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以后的教学实践开辟一条稳步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满红,王琳,邹存名,冀勇钢.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自动控制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作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5):71-72.
[2]孙萍.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电子制作,2014,(5):115-116.
[3]李冬霞,石庆研.《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153-156.
专业方向:
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采用结构分散化方法研究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问题,以结构分散化模型为基础,研究新的系统辨识理论和新的控制方法。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研究运动系统的行为、受控后的运动状态以及达到预期动静态性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理论方面,利用各种数学工具描述系统的动静态特性,以建模、预测、优化决策及控制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应用方面,将理论上的研究成果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检测技术相结合,形成各种新型的控制器或控制系统,研究内容涵盖从基础理论到工程设计与实现技术的多个层次,应用遍及从工业生产过程到航空航天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等极其广泛的领域。
(来源:文章屋网 )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该课程从时域、频域两个方面系统地对经典控制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重点讲述了控制理论及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地方法论,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以下问题,大大影响了对控制理论知识的掌握。
①课程所讲的控制理论相对比较抽象,教学推导过程相对复杂。在工程上如果讲述简化,就会让学生很难理解。
②因为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因为它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③由于学生对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做不到融会贯通,不能把这些相关的学科整合到一起进行问题解决。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对近些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几方面的教学改革和探索,达到良好的效果。
2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1 教学内容的调整
考虑到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的主要问题就是基础知识不太扎实,而毕业生大多数都将到生产一线进行工作,因此在大学阶段的时候,学校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要以扎实学生基础为前提,强化学生能力和素质为辅导,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取舍上要突出应用性和工程性,并且要跳过繁杂的教学推导,将内容给学生讲解明白,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比如在讲授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时,可以略去推导过程,只讲解结论就可。在介绍Naquist稳定判据时,不必讲授判据的来由,理解稳定判据并能够正确使用就行。
由于机械专业没有安排《信号与系统》和《积分变换》课程,那么就需要教授在讲课的时候要能够补充相应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有些概念是在《信号与系统》课程里定义的,但是本专业课程只是简单阐述或者根本不讲,比如:激励和响应,只要求理解不讲准确定义。《积分变换》中详细介绍了拉氏变换的内容,因而必须将拉氏变换补充进该课程。
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做到把课程内容讲授的详略得当,一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与探索。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课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着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原则和目的来进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只是手段。整个讲授中,围绕“自动控制系统”这一中心,抓住一根主线,即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系统校正。
比如系统建模有数学描述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函数等,还有图示方法的系统框图和信号流图等;在进行系统分析的时候,我们同样有时域和频域的代数方式、Naquist图和Bode图的图示方法;校正分析同样有解析方法和图示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把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及时传达给学生,比如控制理论中的“反馈”,可以结合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或作业中的问题,介绍学生传递给教师的反馈信号,以及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反馈信号如何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法等,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把控制理论发展历程中科学家的故事穿插其中,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控制理论的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将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便于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课堂节奏还要布置一定量的典型课后作业,并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还要能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之处。
2.3 实践教学环节的充分利用
2.3.1 改革传统实验,增设计算机仿真实验
目前,《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而实验课主要是依附于理论教学。我们应该围绕实验的教学目标,按照基本知识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组织实验教学,改革传统实验,增设计算机仿真实验。而实验内容的选择则是整个实验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MATLAB的控制系统工具箱主要处理的就是以传递函数为主要特征的经典控制和以状态空间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控制中的问题。该工具箱主要是对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提供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可以利用该软件的现代功能,开设典型系统的时间响应和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等项目的仿真实验,上机实验指导书可以根据教学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进行编写。而计算机仿真实验的开发,既能够节省投入资金,又可以拓展实验项目。只有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的开设,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3.2 利用实习的机会,学习控制理论
开设本课程期间,学生有外出实习的机会。尤其对于机电产品比如高层住宅中运行的电梯、啤酒生产线、混凝土搅拌站等,多观察,勤思考,学习信号的检测、传递与系统自动控制的实现等。用所学理论能够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必将提升学习兴趣。
2.3.3 毕业设计是控制理论应用的最好时机
毕业设计,是学生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结合的一个平台,也能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近些年,学生完成的相关毕业设计题目如:粮食水分测试仪的研发、塔式起重机的遥控设计、粮食自动称重系统和单片机控制输液装置等,极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机电结合产品中控制工程理论应用的思考。
2.3.4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科技实践活动
河北省高等院校组织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设计大赛”,有经费支持和老师指导,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国家组织的各种机器人大赛,师生都可以观摩学习;还可以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这些都会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而且这些活动都会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控制工程的理论知识。
3 结束语
关键词:高职教育 现代控制理论 教学改革
在教育十二五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高职教育人才和塑造符合社会就业需要的优秀大学生。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教改研究工作全面推进自动控制类专业课――现代控制理论的综合性建设,全面提升青年教师自动控制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大学生自动控制系统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现代控制理论的教学以自动控制原理和线性代数作为学科基础,以工程建模、分析和优化设计为应用目标,同时现代控制理论的教学与计算机控制技术、MATLAB、EDA(EWB)和Protel等课程的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自动化整体教学体系。
一、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综述
自动控制类课程理论知识的发展和教学推广要以实践作为基础,在控制工程科学与计算机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开展以下四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
二、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实践过程
本次教改完成了现代控制理论教材的审阅,教学大纲的优化设计,教学计划中针对核心理论知识学时数的调整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质性改进等诸多重要工作。
1、现代控制理论教学大纲得以重新修订
修订后的教学大纲中突出了拉普拉斯变换和拉普拉斯反变换对系统性能分析、计算的重要性,同时扩大了系统三大数学模型建模理论的学时数。
新大纲中强调了MATLAB7.0工程计算软件在系统状态方程的解、系统能控能观测性分析、极点重新配置以及状态观测器设计等诸多方面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全新的教学理念旨在让学生掌握至少一种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软件的使用,使得自控系统的课堂教学全面步入矩阵时代。
2、现代控制理论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
现代控制理论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与传统的授课环节和课堂时间比例分配相比较,全新的课堂环节设计方案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① 任课教师每15―20分钟,完成一个重要理论命题的讲解和证明;题目讲解时要包含与题目相关的基础概念、基本定义、简化算法和系统辨识。这个讲解过程要力图细致,实现上课环节的进一步精细化操作。
② 每段讲解结束后,教师用8-15分钟接受学生的提问,并且要开展有必要的学术讨论,当堂就要提高学生对系统基本分析、设计、辨识方法的认识程度。
下面以现代控制理论第二章第一节《齐次状态方程的解》这堂课的教学环节改进为案例,说明教学环节改进设计的基本情况。
通过现代控制理论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老师可以更细致、更深入的把现代控制理论这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知识点讲好,学生能更高效的学习专业理论课。并且通过此次教改曾设了机房自动控制系统辅助设计软件MATLAB、EDA(EWB)和Protel的教学,这些教学会给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次教改所取得一系列成果必将对自动控制类课程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谢克明.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孙祥.MATLAB7.0基础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国荣.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任课老师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总结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二改革方案
1.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内容的改革
控制工程基础理论体系繁杂,在教学大纲要求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全部内容的讲解。因此,根据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需要,在机电学院多位教师的协同努力下,我们编写了教材《控制工程基础》,并在2008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内容的组织和编排合理,能够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并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而且内容比原来更加务实和精简,增加了很多应用实例。教材不仅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完控制理论的基础原理和基本方法,而且重点讲解了学生将来在工作实践中可能用到的知识,为今后将控制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我们自编的教材外,还推荐中外经典控制方面的教材供学生选读,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以及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随着计算机科学迅速发展,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因此本书在每一章的最后都给出了使用Matlab语言进行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分析的实验案例,增加了分析控制系统基础问题的途径。新编教材内容分为数学基础、系统建模、性能分析和系统校正设计四大块。数学基础知识部分在介绍复变函数的基础上,重点引出拉氏变换及其应用,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数学基础。系统建模部分,从时域、频域等不同的角度对系统各个基本环节进行建模,通过建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方块图来建立各模型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实际模型和抽象模型的理解。系统分析内容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是最基本的分析对象,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这也是控制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系统校正部分内容重点讨论了串联校正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和非常实用的PID校正,这对提升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同样也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讲授过程中,将这几部分作为课程主线串联起来,各知识点会变得清晰有条理,逻辑性强。
2.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电子教案、PowerPoint课件和Matlab课程案例,采用图文并茂的投影显示模式,使得公式推导和系统响应结果等操作变得形象、简单,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理论阐述变得生动和具体。采用Flash设计开发网络教学软件,集成网络课件、网上自测练习、网上虚拟仿真实验和其他相关素材,建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教学环境;课堂上教师利用授课的计算机穿插演示仿真实验,学生课后也能利用个人计算机上网进行相关内容的自测练习和仿真实验,形成课上、课下的实验教学氛围;学生可以通过大量仿真练习在实践中学习,使晦涩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教师在“教中做”,学生在“做中学”;教师课前将上课要讲授的内容和课堂视频影像上传到课程网站,实现资源实时共享。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提前下载内容预习,课上也不需要匆忙地做笔记,留下更多的时间专心听课。第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本课程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建设、充实和完善多层次的实验体系和课内、课外多种形式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将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的科研项目和工程经典案例纳入教学内容中,让从未接触过工程实际的学生能够建立机械工程控制的整体概念。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本课程的实验条件和学时数情况,将原理型实验与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型实验相结合,设计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即在课堂和课后作业中完成原理型仿真实验;在实验室中完成面向机电工程中典型物理对象/系统的特性测试、分析与控制实验;以课外创新实践的方式实现典型机电系统的构建、特性分析、测试与控制设计。在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三,优化考核方案。考核是体现教学价值的重要手段,科学灵活的考核方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考核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改变,将考核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我们从课堂学习态度、平时作业与出勤率(20%)、实验参与度(10%)和结课考试(70%)等方面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这样的成绩更能客观地反映学生课程的学习状况。所谓课堂表现,是教师每次讲新课前,占用5~10分钟对上次课程进行回顾,并对新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口头概括。为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将该环节交由学生完成。实验参与度是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真正参与到设计和创新活动的程度,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判定。结课考试的命题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种考核模式的变革,一方面是为修正过去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也能得高分的习惯做法;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就业时与企业快速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作为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控制工程基础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及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初步解决了学时少、内容多的瓶颈问题,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程应用实际需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作者:徐莉萍 项楠 李健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类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控制论与机械工程技术理论之间的边缘学科,研究以机械工程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1-2]。由于该课程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概括性,而使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理论性极强,且非常抽象,造成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感到“对所学内容不易消化吸收―― 比较难学、且针对性不强―― 乏味”等不良现象出现。这无疑最终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差,产生厌学情绪,影响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也导致这部分学生知识体系链出现断链,制约其整体知识结构的全面建立。为了使学生树立起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分析方法,并为运用机械工程控制理分析和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本人根据这门课的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注记。
1 教学几点注记
1.1 教学方法应理论―实践―再理论
本课程所讨论的基本问题是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和抽象出来的内容,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共性问题,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论性。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和领会该课程的本质特性和其在研发前沿机械工程技术的重要性,首要的任务就是必须加强基本理论教学,这是这门课程的根。例如,对于“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性质和定理”这部分内容应该详细、重点的介绍,而不应该一笔带过。纵观现在的教材,有相当一部分把这部分内容并入“数学模型”这一章节,显然降低了该部分内容在这门课程中基础性和重要性。
在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也一定要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显示这门课的工程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多举一些机械工程应用实例,并详细地讲解如何用“机械工程控制理论”指导机械工程领域设计问题,诸如由“机床―夹具―刀具”工艺系统设计时的控制论问题、由“轮胎―车架―车体”组成车辆悬挂系统设计时的控制论问题等。
在教学中,既注重课程的理论性,又加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这样,既克服机械工程控制理论的抽象性,又坚定了该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再次指导实践。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能调动学习,从而很好地促进理论教学效果。
1.2 教学内容应提炼、重点应突出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的理论体系非常庞杂,在大纲要求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讲授完全部内容;况且对高等教育本身的培养性质来说,也不必把教材中的全部内容都进行介绍。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实际,仔细分析研究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对教学面进行精心提炼。既要保证学生对该课程的发展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又要保证教学中重点突出机械工程控制论特点。如:在教学中对于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特性时,应详细讲述机械工程领域应用广泛的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而对于根轨迹法就不予详细讲解。
该课程理论的普遍性、通用性等特性,造成该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定义及定理等具有深刻的内涵,如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传递函数的概念、频率响应的定义、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等。因而,在教学中,应注重强调对这些基本概念、定义、定理等的理解和应用;对于他们的推演过程,应适当的简化(只要推演过程精确即可、不必追求推演的严密性[3]),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的理解、记忆及灵活应用。
在教学中要分清主次,对于重点内容要突出讲、深入讲,如:典型环节、二阶振荡环节、频率特性、Bode图、稳定程度判断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领会该课程的本质,进而应用该课程理论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实际问题。
1.3 教学方式应多样化
对于教学方式应当多样化,如:板书教学与多媒体结合、实践实验教学与仿真教学结合等。这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1.4 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用理论去解决工程问题。在教学应加强培养学生用机械工程控制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理论教学环节,加强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机械工程实例,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提高学生理论应用实际意识。
其次,注重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课程应设置一些诸如典型环节的模拟分析、时域和频域的相应实验以及稳态误差的研究等验证性实验,也应设置相应的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让学生应用控制工程理论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结构设计问题。
最后,着力培养学生应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应用能力。通过应用仿真软件模拟分析真实的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性能特性,可以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他们后期的专业学习以及将来工作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虚拟实验 LabVIEW 自动控制系统 传递函数
中图分类号:TP13-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理工科专业的教学科研过程中,要想紧跟技术的发展,就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和实验设备。而随着各学科实验项目和学生人数的增多,传统的实验室和实验仪器数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虚拟仿真教学和实验室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在各大高校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成为高等教育实验课程发展的新方向。
虚拟仪器技术自1986年面世以来,已在各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①②在教学实验系统中也得到了应用发展。
在控制理论实验系统开发研究中,许多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LabVIEW开发了多种实验系统。②③④⑤⑥
上海开放大学具有11万注册的在校生,教学与实验的条件受场地、时间、空间和设备的限制,较普通高校更为严峻。网络课程与虚拟实验在开放大学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本校实验要求内容,利用虚拟仪器软件开发虚拟实验系统,从而方便学生进行不定时、不定点地实验。
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上海开放大学学生多为在职,他们利用晚上和周末进行继续学习,这使得他们具有以下特点: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学习更侧重理解并应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受限制。赵教授的实验指导书正是基于学生的特点而编写的。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控制系统构成、控制系统稳定性、典型二阶系统与参数的之间的关系等的理解。根据这些内容,系统设计了一个初始界面和五个功能模块:传递函数建立、典型连接、零极点模型、控制系统分析、二阶瞬态响应(如图1)。
控制仿真工具包能够很好地完成上述功能。
2 系统模块设计及展示
2.1 初始界面
系统设计一个初始界面,它通过选项卡和菜单按钮方式进入各功能模块。初始界面显示该实验系统可完成从传递函数构建、系统特性分析到系统运行仿真的整个过程。
2.2 传递函数构建模块和连接典型
LabVIEW提供一个控制仿真工具包。应用此工具包,在传递函数模块,通过输入系统微分方程的分子和分母系统,构建传递函数。如图2所示左端构建函数,右侧进行典型连接,完成各个环节的串联、并联及反馈连接。
2.3 零极点模型模块
此模块用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根据微分方程得出传递函数,得出系统的零极点图和伯德图,以便于判断其稳定性(如图3)。
2.4 控制系统分析模块
本系统设计了典型的一阶、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调整其参数,可得到不同的响应曲线,以便进行对比分析。模块运行界面如图4所示。
2.5 二阶瞬态响应模块
此模块专门分析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影响二阶系统的各个参数都可以进行调节,以便观察系统的响应特性,从而更为清楚地理解系统特性。模块运行界面如图5所示。
3 结语
仿真的实验界面能够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通过调节不同参数,可直接观测到各种实验过程。采用虚拟仪器代替传统实验仪器,有效的降低了硬件配置和实验成本。
实验充分利用了LabVIEW语言的灵活、开放,人机界面友好等特点,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扩展性。
注释
① 郑红梅,梅加化,韩方强.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实验教学系统.电子科技,2012.25卷(8).
② 陆蕴香.基于LabVIEW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的实验.制造业信息化,2011(1).
③ 袁微,卢明阳.基于LabVIEW和Simulink的过程控制工程虚拟实验平台开发.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
④ 浦龙梅,杨增强.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软件的研究.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7(1).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in
Control Sciences
Dedicated to Chris Byrnes and Anders Lindquist
2010
Hardcover
ISBN 9783642112775
控制科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之一,它各阶段的理论发展与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密切相关。本书是由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与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联合编著的纪念论文集,用以纪念Christopher Byrnes教授的60岁生日与Anders Lindquist教授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优化与系统理论系主任的职位上退休,并以此表彰两位教授在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中的突出贡献。
本书收录了24篇控制科学领域的论文,比较重要的论文题名如下:1.随机系统中信息采集的探索;2.在种群结构模型中选择性与不定性之间的计算对比;3.高斯法、点阵法与双括号方程分类法之间的比较;4.有理函数与周期解;5.动态规划法与直接比对;6.协方差选择问题中的最大熵法;7.通过控制理论平滑曲线预估积累分布;8.不定外部系统的全局输出的规则;9.布尔控制网络的研究;10.探索非最小相系统的非线性输出规则;11.Byrnes与Lindquist的全局反函数理论在一个多元矩问题中的应用;12.多项式矩阵的模相。
Christopher Byrnes在1975年于马萨诸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被授予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荣誉博士学位并在2002成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的外籍会员。作为IEEE的会员,Christopher Byrnes由于在控制领域的杰出工作曾先后获得George Axelby奖、Reid奖等奖项。
Anders Lindquist在1972年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82年返回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任优化与系统理论系主任,在此期间,他与Christopher Byrnes教授共同组织了第七届网络与系统数学理论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使两位教授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Anders Lindquist是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会员、俄罗斯自然科学学院外籍会员与IEEE会员。
本书涉及到了控制科学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在目前控制科学发展的前沿有较深的论述,适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自动化、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领域的专业人员、高年级研究生与教授阅读。
刘昊,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1机器人智能控制研究
机器人是智能控制应用的重要领域之.,智能控制技术已经在机器人研究的各个方面得到应用。在智能控制技术中,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以及专家系统的技术在机器人环境监测和控制以及规划、机器人定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已经成熟,并且在实际应用系统中得到了验证。机器人视觉处理与传感器信息融合也利用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动力学广泛地采用神经网络,进行控制器的设计。
1.2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工业制造业涉及很多复杂的行为和操作。在先进的制造系统中,要根据不精确和不完备的数据来解决很难预测或无法预测的状况,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通常是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在用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动态环境的建模,采用传感器的融合技术预处理和综合各种信息。
1.3智能控制在电力电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与电能有关的很多领域都应用电力电子学,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电机电器设备的设计与生产、运行以及控制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智能控制技术引入电气i量备,对于电气i量备的故障诊断、设备控制与优化设计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气设备的优化设计可以采用遗传算法,这样可以缩短计算的时间,降低成本,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采用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以及专家系统的智能控制技术用于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并且现在对于集成这三种技术的实验研究也取得重大发展。其中,在电流控制脉冲宽度调制P(WM)中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也是被关注的研究热点。
1.4智能控制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生产过程中智能控制主要包括局部级与全局级两个方面。局部级智能控制是指智能控制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某一个单元部分的控制器设计;全局级智能控制是指智能控制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局部级智能控制研究主要是对PID控制器设计。全局级智能控制应用研究已经非常广泛。
1.5广义控制领域智能控制的应用研究
自动控制的议理解是不利用人工的而作用自动控制或操作控制对象的过程,当然也可以是具体的机械设备与抽象的时刻变化着的信息对象。对这种对象进行控制,需要利用符号的信息知识进行建模和表达,并即量计智能算法的程序用于自动决策和推理。议领域智能控制的应用研究正处于探索研究与发展的阶段。
2智能控制工程的发展对策
2.1发展智能控制工程的理论指导
智能控制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理论思路和框架,但是仍然没有发展成熟。智能控制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会导致工程研究的盲目性。智能控制应用研究主要是智能控制分支技术的应用,控制方法在工程的应用研究中没有系统的指导缺乏标准性的评价标准,导致智能控制技术的优越性很难得到体现。因此,要加强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工作。
2.2进一步明确智能控制的研究目标
首先,要发展新的控制方法,采用混合模型或是非完全的模型;其次,利用了解较少或是不正确的系统模型,在控制系统口乍过程中进行在线改进,使其知之渐多并逐步完善;再次,采用本质上断续系统与离散事件驱动动态系统;最后,要采用混沌和进化等新技术,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发展与开发。因此,为完成这些研究目标,智能控制的信息处理理论和智能控制思想将会深入到建模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改进模型,使模型不仅要包含解析的数值,还要有定性分析的符号。
2.3智能控制的设计要遵循简单的原则
在智能控制的应用领域中,应该坚持从简单的系统进入,然后逐渐地过渡到复杂的系统。在控制器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复杂的控制策略,以得到简单的控制器。智能控制的发展应用主要是为了满足控制系统复杂化的要求,设计智能控制器要坚持简单的原则,在某个控制的目标下,要选择简单的方法进行问题解决,这样可以节省成本,减小维护与使用的难度。智能控制应用目标是i量计性价比高、操作简单的控制系统。
2.4促进技术创新为智能控制工程发展创造条件
英文名称:Control and Decision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东北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0920
国内刊号:21-1124/TP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控制与决策》(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本刊是自动控制与管理决策领域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选择工业生产和企事业管理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着重在时滞系统、不确定系统、智能控制、网络控制、最优控制等许多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发表了一大批最新研究成果,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