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4 16:0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效资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企业管理 流动资产管理 问题与策略
一、企业存在的流动资产管理弊端
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足够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使得有些产品无法适销对路;一些企业盲目乐观,相信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形势良好,盲目扩大再生产,没有根据科学和理性对局势进行判断,这将导致整个行业范围内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短期内没有一个合理的投资结构和投资行为则会造成企业内出现闲置资金,这对企业的整体利润是非常不利的,会对资金周转从整体上带来影响,导致出现投资无法回收的情况。许多企业都因以上原因,被高额资产和无效资金占用和积压,导致资产流动性差。
目前,企业在流动资金管理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资源重复建设容易出现浪费。一些企业在流动资产的投资过程中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没有考虑流动资产的实际需求。因此会出现诸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浪费的同时还减少了净资产收益率。第二,通过流动资产进行财务欺诈。由于企业账面上的财务状况与事实严重不符,无形中积累了大量的潜在损失,使企业最终难以承受导致破产;一些人,公共资金经过层层压榨才到实际项目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第三,企业“三角债”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企业的往来款长期挂账得不到清理,从而严重影响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最后,不良资产普遍存在。当一些经济资源不能为企业提供所需的经济效益,也就失去了其资源的经济价值,就会形成企业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是影响发展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第四,应收账款出现差错,没有一个有效的督促收款措施,会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转变成坏账的情况,这将加重企业的困境。有的企业由于面临过大的竞争压力,随意加大投资,使用信贷,这就使得应收账款增加。但是又因为没有严格有效的信用政策,使得企业在销售情况较为乐观的时候也会出现现金流动不开,应收款项出错等情况。
二、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管理策略。
理论上,如果能准确预测经济形势,企业可以定下确切数额的资金,用作必要的生产费用,而保持确切数额的库存,可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应收账款投资在需要在可靠的信贷条件下,但不适合投资短期证券。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总流动资产可以控制在最低水平,那么该流动资产结构是合理的。
1.谨慎型策略。谨慎的流动资金管理策略是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同时保持低水平的流动负债的比率,通过提高企业的净营运资本的流动性,将企业的债务风险和资本短缺的风险降到最小,这种策略不仅需要企业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并且有较高的资金总量比例,在现金和短期证券投资中也需要保持足够的流动资产。这种策略,虽然有减少企业风险的优点,但缺点是低利润率一般,而且只是用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时候。
2.激进型策略。激进的策略适用于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低的情况。增加的净营运资本债务融资的比例变小甚至呈现负数。企业采取这种激进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时,虽然它可以增加业务收入,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因此,激进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管理策略。一般来说要求企业的外部环境相对明确。
3.适度性策略。这种策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维持相对高的负债水平;第二种是流动资产和负债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相对下降,固定的资产和长期融资占较高的比例,改善企业经营风险。因为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高风险带来高利润,但企业必须把握一个度,因此,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介于谨慎和激进的适度性管理战略。
(二)管理措施。
1.现金日常管理。定期性编制现金预算,对现金收支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反映现金情况。现金预算编制工作是现金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整个财务管理有本质性的意义,为企业现金管理做出指导。企业在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的同时,还应该保证税收和债务现金的持有,这部分的资金通常在企业中是尽量减少的,以减少由使用现金引起的费用,用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短期投资的现金收益率,这反过来可以满足企业对现金的需求。(1)尽快收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将到期的应收款收回,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可用现金以提高现金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严格控制支出。企业作为支付方的时候在不损害企业信誉的前提下,减少与对方的“关系成本”,可以科学地延缓付款时间。
2.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应该努力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1)加强对客户信用的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信用政策,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定期分析信用调查结果,从而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信用政策,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政策。(2)分析应收账款周期。随着客户拖欠账款时间延长,企业回收资金的难度就会增加,这就要求企业能对应收账款的周期进行科学的分析,掌握应收账款的总额、增加量以及转变成坏账的几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企业信用政策。严格监督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杜绝发生新的拖欠。
参考文献:
[1]谢文君.企业资产运营探讨[J].会计师,2013,13.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1.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设备、石油和化学工业专用设备、其他专用设备。
2.分类
固定资产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按其使用情r分为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需用固定资产。
根据固定资产本身的性能,为便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分公司固定资产按装置分大类进行管理,按其性能分为六大类: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设备、石油和化学工业专用设备、其他专用设备。
3.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固定资产主要从参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和盘活固定资产存量、掌握日常使用状况及进行使用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主要是对购置固定资产和自建固定资产,进行计划、预算、购买和投资分析、验收、记账过程的管理。
(2)固定资产核算。主要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残值估计、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资产盈亏与处置等方面的管理。
(3)固定资产维修。主要是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提请维修和保养、提取维修费的管理。固定资产维修管理主要目的是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其使用效率。
(4)固定资产盘点。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与记账情况进行管理,目的主要是做到账、卡、物相符。
(5)固定资产处置和调剂。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内部调剂调拨等进行管理。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管理的职责
固定资产管理遵循统一政策、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固定资产实行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归口、分级管理制度,把固定资产管理的权限、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使用单位,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范围。
企业负责人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各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做到层层有人管,物物有人管,把固定资产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1.企业的机械动力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
2.企业固定资产最终使用人(保管人)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管理工作。
3.企业财务部门是本单位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责任部门,其主要职责为:
(1)根据企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办法。
(2)负责资产的日常管理与核算,掌握资产分布状况,定期编制资产报表,反映资产管理情况。
(3)定期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4)配合做好产权管理及资产重组中的资产评估工作。
(5)参与新增资产移交、验收工作;做好闲置资产的调剂利用工作;负责办理资产转移手续和资产处置的申报工作。
(6)定期分析本单位资产管理与运营状况。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的总体认识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钱轻物的思想,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存在盲目性,没有科学的预算、投资分析的购置固定资产的制度,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薄弱大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设立专门岗位,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名无实,没有切实开展有效的组织工作。如机关科室资产管理岗人员流动性大,各部门大都没有置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岗,都是一人兼多岗,日常交接工作不清晰,导致管理连续性薄弱;部分资产配置标准没有完全根据工作需求进行描述,个别岗位如办公机具等资产存在过度配备。
3.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意义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同时由于资产分块管理,职能界定不清晰,各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盘点工作走过场,使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不能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真实完整情况,造成帐实不符合和待报废资产得不到及时处理。
4.闲置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闲置资产无专人管理,不能及时调剂使用或进行处置,闲置设备无人管理、无人维护保养,致使部分有使用价值、可调剂使用的资产或有处置价值的闲置资产因无人管理而闲置,甚至因无人维护保养而变为报废资产,造成浪费;部分资产损坏后维修不及时,造成资产闲置。
5.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案例
某大型国有企业于2000年重组,进行了大规模的财务制度重建,完善了内部管理机制。2002年实施ERP系统,财务管理按照内控的要求严格遵循国家财务法规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将ERP的标准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财务的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 王霞. 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难点及所得税差异分析[J]. 财会通讯, 2009,(22).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清查管理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事业单位资产的主要比例。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资产,带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支持行政任务的顺利完成。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经济效能,保护国家固定资产不受损失。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不细致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其特征性质进行分类,如果分类不妥当会导致管理混乱无章,管理起来无从下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其中通用设备又以调度指挥系统及车载终端系统为主,包括指挥和移动信息子系统升级改造、车载信息终端、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软件、人工筛选合同设备系统、软件与移动信息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通用计算机平台系统、网络通信子系统、无线数字集群子系统、指挥调度台与座椅子系统。按资产的来源可分为三类:购买建设、受人捐赠和部分融资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同时在型号方面也千差万别,管理固定资产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烦琐、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对固定资产划分不清楚,就会对统计工作增加工作量,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够到位,责任不明确,很多管理问题处理不妥当,很多问题慢慢浮出水面。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已经着手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关的日常管理,但是管理方法不是很妥当,也不是很全面。固定资产的事业环节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使用固定资产购买工作、分发工作和使用当中大量问题涌出,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事业价值。这些问题的来源主要就是因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登记不翔实
很多家事业单位都存在着等级不翔实的现象,在认证清查账目时就会发现,有些账目存在很多问题,如账目不够完整、来源不清不楚、替代性账目、记账不规范等。这是固定资产流失和使用不当的根本原因。使固定资产失去了它的有效性,不能够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数目及使用情况。长此以往,将会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些不规范、不明确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方向不明,盘点固定资产总价值时模棱两可。有真实明确的账目才能有效地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利用和增值,账目不详尽的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也是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值的首要条件。账目登记不详尽不仅仅涉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更有可能触犯法律,带来严重的后果。现在我国已经开始着手调查国家各个事业单位的违法违纪现象,账目清查是必要的关口,很多个人或者部门因为账目被查处,可见,账目登记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多么的重要。
2.4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不能只注重事前管理,后续管理也要随时跟进。但是,现在很多事业单位完全忽视了后续管理的重要性,前期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后期的管理又跟不上去,更加加快了固定资产的流失速度和保值效果。使用固定资产进行采购等行政任务时,前期是做好规划和对比工作,当采购等行政任务结束时,要做好后期的账目整理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后续工作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详尽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不能只注重前期管理而忽视了后续管理。
3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有效策略
3.1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
现在很多事业单位在使用固定资产进行购置工作时,都是先制订采购计划。采购计划要经过相关部门进行上报,上报的采购计划要经过整个部门人员的商讨,再逐层上报。审批采购计划时要严格坚守审批程序,决不能越级上报,或者漏报、多报等。采购计划经相关领导审批签字以后才能着手进行采购。在采购时,要有专人跟踪检查,不能耽搁部门进行采购,要进行对比询价,保证采购不能超过限制价格。采购结束后,要有专人进行检查盘点,直到资金、物品全部验收合格以后才能入库。相关的发票和收据要收好,相关的凭证等要有专门人员签字并留存。这样会为后期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节省很多工作。固定资产的购置也是将固定资产升值的一种手段,但购置的程序一定要严格遵守上报计划—审批—购置—审查—登记—留存的程序,为以后的账目清查等工作创造便利的条件。
3.2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的相关采购和使用是时刻发生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从采购计划到采购,再到入库等,都会发生数量和资产的变化。要应对这种变化我们就要制定相关的资产清查的制度,在每一次的固定资产的购进和使用结束后,都要进行清查工作,保证固定资产在使用和购进结束后,相关的金额和数量都能与剩余的数量金额相符。固定资产的清查要专门设立一个部门,清查人员要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状况十分了解,并时刻跟踪固定资产的去向,每当固定资产发生变化时,都要进行清查。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查计划,可以根据清查时间划分,也可以根据清查资产的种类划分。一切清查工作要按照计划行事,当然,一定要有抽查计划,抽查可以督促财务人员的账目登记,促使他们提高积极性和责任心。
3.3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监督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核算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核算能够及时监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动向。对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时效性和增值保值有很重要的作用。核算监督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设立专门的负责人,明确核算监督的责任、任务、权利等。加强对于核算人员的管理强度,一定要有专业人员核算,并有专业人员进行复核。保证时时跟踪固定资产的动向。核算监督制度能够有效的控制固定资产的流动,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形成良好的核算意识。有了高度的认识和核算意识,才能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监督工作有效地进行。
3.4优化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事业单位的首要任务,首先,必须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很多单位现在没有这样的意识,觉得固定资产不会自己流走。其实不然,固定资产管理不但会影响固定资产的流失,更会影响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没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要及时把管理制度制定好。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要及时完善和补充。制度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尤其是细节方面。固定资产在购进和卖出时,会有相关的差价和折旧费。进行核算监督时,要注意这些方面。从细节方面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促进固定资产的增值和保值。
作者:张妙妙 单位: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公路管理段
关键词: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公立医院;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一、前言
在现有的资产管理领域中,为了使资产管理取得积极效果,通常都会构建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一体系对资产进行全面管理和评估,从根本上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因此,我们要对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有全面的了解,积极推动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保证资产评估体系能够在资产管理中发挥积极最用,促进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从目前资产管理实际来看,构建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构建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办法,实现资产的有效管理。
二、公立医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由于总体资产规模较大,资产种类繁杂、资产净值和资产核算方式不一致,导致了公立医院在资产管理中难度较大。为了使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能够保证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我们就要选择合适的资产管理手段,推动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目前成熟的资产管理经验来看,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是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我们应明确公立医院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要在公立医院资产管理中应积极推进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从目前来看,公立医院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立医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资产管理的必然需求
考虑到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复杂性,我们在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过程中,不但要追求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同时也要追求资产管理的高效性,从准确和高效两个方面保证资产管理达到预期目标。从这一角度来看,公立医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资产管理的必然需求,成为了满足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要求必然措施和手段。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公立医院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2.公立医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
从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在公立医院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来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了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资产管理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应明确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作用,并学会熟练运用这种管理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总体水平和质量。所以,从管理手段上而言,该体系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3.公立医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资产管理的必然趋势
目前在资产管理领域,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已经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并在资产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方式的优势,在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积极推动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把握资产评估体系的建立原则,努力建立公立医院的资产评估指标体系。从这一角度来说,公立医院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成为了资产管理的必然趋势。
4.公立医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资产管理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从目前资产管理领域来看,用于资产管理的方式和手段非常多,所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从资产管理的总体效果和准确性及有效性来讲,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无疑是重要的资产管理手段,在资产管理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突出成绩。所以,从资产管理的实效性上来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资产管理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三、公立医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具体办法
考虑到公立医院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我们应根据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实际和资产实际状况选择合理的方法,保证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成功建立,并发挥该体系的有效性,促进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准确和高效。从目前公立医院的资产实际情况来看,公立医院要想建立有效的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就要采取以下方法:
1.设计医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根据医院资产评估体系建立的原则与构想,医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知识产权、行为权利、公共关系、信誉等4项指标组成。这4项一级指标要能涵盖医院资产的几项基本内容,并反映目前医院资产评估的基本项目。第二部分是根据一级指标,再逐项、逐层地划分设置20项二级指标组成。二级指标的设置是根据国际上对资产分类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医院的实际,依照国外同行业对资产评估项目指标的设定而进行的。
2.应用Delphi法卷咨询
在小范围内先进行预调查,组织医院瞥理学、卫生经济学、经济学、法律学、资产评估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讨论,初步设立评估指标体系后,开始设计《医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邀请各方面的专家作为专家组的成员对指标评估体系进行咨询。通过两轮咨询,将专家评分结果经过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后再度筛选,从而最终确定评估指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表。
3.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由医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框架中各项指标的加权赋值{专家熟悉程序×权重赋值}的基本统计量及第二轮的权重赋值均数并结合专家反馈意见及赋值的分布,对预设指标进行取舍和调整。可确定删除指标的条件为:加权赋值的变异系数大于50%,且第二轮权重赋值的均数小于10。对筛后一、二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从相关分析结果看,绝大多数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在0.5下,最大相关系数为0.621说明所筛选的指标有较好的独立性,由此可确定最终的医院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
4.建立医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数学模型
根据医院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权重的确定,我们可对各项指标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对于不宜量化的指标由专家给出评语进行定性评分,F表示得分,0表示单项指标的权重,S表示评语等级评分值.i表示指标层次序号,AB表示医院无形资产的总分值,由:Fi=Qi×Si:AB=∑Fi即可得出医院资产相对评估值。用这种方式可对医院无形资产进行相对评估及排序。
四、公立医院构建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取得的积极效果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公立医院构建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时候,需要结合医院具体的资产管理实际,并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满足要求。经过上述方法,公立医院的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得以建立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公立医院的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取得了积极的作用,在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目前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实际来看,公立医院构建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取得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提高了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准确性
通过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准确性得以持续提高,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相对过去,在资产净值核算、资产数量管理和资产折旧管理中的准确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充分满足了公立医院对资产管理的要求。在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公立医院实现了对资产总体情况的重新梳理,摸清楚了资产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资产的有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从准确性来看说,资产评估指标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2.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提高了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高效性
由于公立医院的资产增速较快,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资产数量不断变更,这给资产管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因素。为了保证资产管理达到预期要求,就要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主要目的是保证资产在使用和折旧核算中尽可能科学准确。通过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找到了新的方式和手段,极大的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保证了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高效性。因此,从高效性来讲,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取得了积极成果。
3.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提高了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质量
通过在医院内部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开展,资产管理无论是在准确性还是在高效性方面都满足了基本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因此,对于公立医院来讲,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直接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整体质量,使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做到了优质、高效、科学、准确。由此可见,在公立医院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资产管理质量的整体提升。
4.资产评估指标体系丰富了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手段
从资产管理的整体效果上来讲,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之后,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获得了全面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准确性和高效性两个方面。因此,从资产管理手段方面来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丰富和完善了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手段,为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提升了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质量,促进了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对公立医院建立的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积极作用有全面的认识。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过程中,要想取得资产管理的积极效果,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正确认识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作用,在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中努力建立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发挥该体系的优点,促进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魏铁华.企业资产评估指标和模糊评估[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03).
[2]肖定文,林丽.用AHP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3]胡笑梅.论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J].北京统计,2007(11).
[4]谢颖,刘庆武,高犁难.大中型建设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模式的研究[J].技术经济,2007(07).
1.1节约企业成本
企业成本是任何企业进行生产运行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企业的健康运行及长期生存能力。油田资产管理行为可以对油田资产进行合理处理,实时监控资产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可及时有效维护,降低事故风险,减少因设备损坏等事故带来的资产流失和成本损耗。在老旧设备更新换代工程中,资产管理可通过对油田资产进行合理评估和分析后,寻找到一个使老旧设备发挥最大功效的一个极限节点,当到达节点后对老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尤其是自动化设备的引入,既能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又能节约人力资源,间接为油田节约了大量资产。
1.2资产有效配置
资产的流入、检修、更新换代、报废、流出等是油田资产的重要流动形式,资产管理人员通过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可确保资产流动的每一个过程严格、规范,保障油田资产的完备。同时,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使油田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全面地掌握油田资产设备情况,对于超负荷运转的设备及时补充完善,对于闲置的设备有效地加以利用或变卖处理,避免产能不足和产能浪费,将所有的资产设备都充分利用起来,使其得到有效配置,为油田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1.3降低企业风险
通过油田资产的有效管理,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既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又降低了企业的运行费用和财务赤字,从而最大限度的规避企业运行风险。同时,资产有效管理可以让油田经营者全面了解自身经营情况,对于油田运行中不合理的计划、规范及时调整,对于油田现有资产做出全面合理的分析评估,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和问题做出有效的预期和应对手段,降低企业运行风险。
2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石油企业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担负着保障国家能源稳定和安全供应的重大责任。我国的绝大多数油田都积极、有效、圆满的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但是,石油企业资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越来越大的生产任务和市场竞争等压力下,油田资产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1片面追求规模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我国油田的经营管理方式是经营承包的责任制度。因此,油田资产设备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无偿性,加之个别管理人员过分关心自己的个人政绩,这就导致了油田在资产投资问题上一味追求规模,试图通过大摊子掩盖生产管理上的短板。对于油田生产规模的片面增大,不仅造成了资产不能有效分配,油田无法高效运行,而且可能会导致投资大于产出的严重后果。此外,有的管理者盲目听信、追求高科技,以科技的名义频繁更新换代资产设备,使本来未达到换代临界点、不需要马上更换的设备过早失去作用,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频繁的技术更新会打乱油田正常的生产节奏,使油田运行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2.2资产日常管理欠缺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形势日新月异,油田也迎来大发展时期。随着国内油田的发展,我们的生产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一些细节还有待加强。油田资产日常管理制度的欠缺导致油田管理者不能及时获得油田生产信息,无法准确掌握油田动态。信息的阻滞不仅会造成经营管理者的盲目,而且会使管理者进行一些无意义的劳动,加大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时,日常上报制度的不完善还会造成老旧设备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和解决,导致额外事故成本。
2.3资产转移漏洞
松懈的油田资产管理工作容易导致资产转移过程中出现漏登漏报等问题。油田资产转移过程中,若资产管理人员工作不严谨,则不能及时记录和上报资产流动情况,导致资产整个转移过程中去向不明,不能实时跟踪资产设备的流动状况,极易出现账目和资产设备不相符、死账坏账问题,给后续的资产转移清查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和不确定性。同时,资产转移工作中的漏洞还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私自对公共财产处理变卖,谋取私利,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4员工素质不高
油田资产管理工作交其他行业资产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特异性,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油田生产现场具有丰富的勘察经验,而且需要具有十分专业的资产管理技能,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灵活油田资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但由于资产管理单位与资产占用单位不对等的利益关系,往往使资产管理者失去对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工作消极懈怠,敷衍了事,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粗犷不细致,不能准确及时地获得油田生产现场的第一手信息,无法全面掌握资产设备状况,容易造成资产的浪费和流失,降低油田的生产管理效率。
3资产管理策略
针对油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以下管理策略。
3.1加强协调沟通
油田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企业各个部门间的紧密、高效合作。资产占用单位离不开资产管理单位为他们统筹配置资产设备,资产管理单位也离不开资产占用单位对其工作的帮助与支持。企业应强化油田内部各部门、单位间的协调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和规则,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违规必究,将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则化、常态化。
3.2细化资产管理规范
油田运营倚重技术,更倚重管理,细化油田资产管理规范是重中之重。按照资产设备的分布和流动实际,由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资产所处的不同环境特点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分为不同的小组去处理应对环境中的资产管理问题。由面到线、由线到点,最后将资产管理工作精确到每一个节点上,做到有的放矢。
3.3提高员工素质
建立资产管理工作奖惩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于管理工作中严谨细致、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按照制度积极奖励;对于消极怠工,懒散敷衍的工作人员,及时惩罚教育。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培训会议,加强资产管理理论的学习,提升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在培训中可以将油田资产管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反馈和讨论,使管理人员之间相互学习,促进提高。
4结论
1.1财务部门不能有效的进行资产核算
(1)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之间没有有效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一些设备的名称以及型号大小存在不统一的现象,而且直接入账,在对财产进行检查的过程不能有效的对账。(2)医院对于自身制定的资产未能有效的办理相关的手续,固定资产在进行捐赠的过程中也未能有效的对账务进行处理,导致清查资产时出现账目与实际不相符的现象。(3)在医院扩建的过程中会出现资产不真实的现象。如,在医院房屋进行扩建的过程中,医院会采用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上增加扩建后的实际支出,但是对变价的实际收入却没有改变,这就导致了医院资产的虚假增加。
1.2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缺少规范性
一些医院部门中出现了擅自转让或者捐赠机械设备的现象,资产调度部门也没有按照要求办理交接手续;在医院进行扩建的过程中会存在设备丢失或者损坏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对资产的保管能力缺少规范性,医院的惩处制度也不健全,一些医院资产使用部门有时还会擅自处理资产,导致资产管理比较混乱。
1.3资产管理部门责任意识淡薄
(1)医院资产管理部门多数都是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多数是对建筑房屋、家具等常用设备的管理工作,因为设备的类型多种多样,相关部门在进行购置的过程中出现设备类型不清楚,出现重置购买、多样管理的现象,这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境。(2)按照财务部门的规定标准,必须要对固定资产账目进行明确的划分,管理部门设置相关的金额大小的账目进行明确的划分,使用部门要进行卡片账目的有效设计,将自身的职责充分的实行。但是,多数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落实,管理责任意识也比较淡薄。
1.4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比较盲目
现阶段,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还比较落后,时常出现错误,而且工作比较多,对账工作比较难进行,管理能力较差,资产的使用情况不高,资产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没用充分的被发挥出来。由于医院固定资产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部分管理部门根据个人利益角度出发,购置仪器设备的过程中比较盲目,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还对医院的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困境。
2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计算机应用的必要性
2.1医院各管理部门的需要
在进行医院改革的过程中,计算机的使用成为了支撑医院改革的重要手段,新的医院制度也对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满足现阶段医院改革的相关要求,有利于医院管理的发展需求。
2.2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工作流程进行简化,而且能够有效的进行优化整合,促使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不断提升,尽可能的规避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防止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充分发挥了固定资产自身的调节作用,确保了医院设备的使用的安全性,促使医院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从而获取人们的肯定。
2.3医院网络的为其提供支柱作用
医院的计算网络已经具备了实施计算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软件系统,医院全体工作人员也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管理资产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的培养,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与技能的不断提高。
2.4计算机管理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管理自身就存在强制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严格的根据工作流程去进行,计算机软件同样也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其对人为的疏忽造成的影响进行有效的避免,同时,还对因为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不够仔细认真而导致的固定资产流失、错报等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
2.5便于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
计算机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将资产信息与账目、实际物品保持统一,这也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要创建一个便捷的固定资产管理清查手段,便于及时、有效对固定资产的动态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将固定资产的信息资料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来,促使固定资产的信息、实际物品、以及网络信息保持统一。
3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计算机应用的措施
3.1贯彻落实固定资产物资编码管理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构建了一整套合理、科学的编码系统,也是固定资产计算机化的重要基础。(2)物资编码管理实现了每一件物资标识的唯一性,防止了相同物品出现不同解释与名称的问题。对物资形成了规范统一的描述,有效减少了各个工作环节对某一物资寻找及确认所需的时间。物资编码管理实施之后可以迅速、准确的进行定位,加强了便利性。(3)实施物资编码对医院职能部门统计产寻固定资产的使用分配情况十分有利,可以最大限度的应用现有资产,科学调配使用以及再次应用闲置的现有资产,提升了综合利用固定资产的效率。
3.2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计算机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管理知识,同时,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与操作能力。因此,医院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出专业管理知识较强、计算机技术水平较高的高水准队伍,以此来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3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网络的构建过程中,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固定资产的原始数据是网络化资产管理的基础,只有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准确,才能根据网络化的资产管理进行深层次的规范。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的过程中,要相关的网络管理要求,建立相关的数据库。
4结语
地勘单位资产预算管理模式的现状
很多单位还只是一味的重视资金管理,而轻视对购置资产的管理,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要有效结合认识更加不到位。在预算编制时不够科学,先购置后办手续,不按正常流程报批,同时对资产支出的审核不严格;财政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在职能配置上也存在脱节现象,受传统预算管理理念的束缚,在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财务管理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分工不清、职能界定不明确。
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中,由于缺乏对资产的绩效评价制度和监督机制等,单位会将资产大量用于购置设备、开展经营等方面,再加上资产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容易造成资产闲置、浪费以及利用效率低等问。
预算管理模式是把投入控制作为重点,只是体现出资产边际增量方面的问题,而无法全方位对资产存量实施管理。主要管理控制超支方面的问题,这与资产管理在管理理念上存在脱节。资产管理是把事物管理作为重点,而在资产的配置和绩效评价等问题缺乏全面管理,从而使得资产使用和投入在绩效考评方面有出入。
地勘单位资产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从本质上看,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是地勘单位进行理财的两个重要部分,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前提,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只有结合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才能保证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同时有利于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准确化。有效结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地勘单位大部分的资产是国有资产,只有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才能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资产管理可以为预算编制提供资产数据,对编制的科学性产生影响。而预算管理可以使资产管理更具计划性、有序性。通过两者的结合,更加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有效结合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益。地勘单位资产会因各种原因处于变动中,通过预算核算,实施对全部资产收支的预算,可以大大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和效率,保证单位资产管理的安全性,保证政府财政资金的安全实用性。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现在全面预算管理已经广泛应用到企业当中,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在对资金的利用、管理的加强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地勘单位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也将是关注的重点,根据单位实际需要实施业务、资金、财务等的预算,加强单位的预算管理,为资产管理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部门以及个人的积极性,让所有人员都参与进来,实现全员参与、监督和考核。形成主要负责人,为单位提出整体规划和预算目标,对预算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将总目标进行细化,使各部门、各人员都有明确的目标,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费用标准,使得单位在资产使用和财务收支方面具有明确的标准,使预算更公平、评价更准确。这就需要单位充分做好调研工作,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费用收支标准。
对地勘单位资产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建议
(一)制度方面1.建立财务绩效评价制度。从资产管理现状来看,目前地勘单位资产管理的目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资产配置和避免流失浪费,而是转变成重视对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建立财务绩效评价制度,运用预算会计对地勘单位的资产进行考核,改善对资产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2.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一些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考虑欠缺,这样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的不相符、资产总量比实际要高等问题。同时也会使得成本会计核算不准确、不完整。而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净值、成本耗费等,这也有利于更精确地实施单位的绩效评价。3.改革会计制度。传统的预算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现行发展,而是要全面地记录核算单位的资产情况。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应改变传统的仅反映预算收支的管理缺陷,对单位财务绩效进行准确地评价,因为这方面的财务绩效信息对单位进行的资产管理、长期规划的监督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实施会计权责发生制,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与监督,全面反映固定资产使用的详细信息,既增强了监督能力又为实施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提供帮助。
(二)体制方面在地勘单位管理中,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要有效结合,避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脱节,职能分工也要做到明确、清晰。除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外,还要关注资产使用和处置等环节,有效地找到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点。将单位资产纳入预算中,进行集中预算管理。财政部根据单位具体职能无偿拨款形成单位的主要资产,政府还定期给予对这些资产进行维护与补修的资金,实施集中预算管理之后,这部分资产的使用和处置便清晰地反映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中,加强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同时通过预算管理对资产的报销、处置等实施有效监督,防止资金的流失、闲置和浪费,对提高资产利用率提供帮助。建立资产共享机制,使资产的使用与处置都按正规流程运行。可以完善地勘单位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加强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降低资产的重复配置,实现对资产的整合使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这也为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完善资产运行机制,避免或减少资产被私自滥用等现象。加强审计监督机制。扩大对资产预算管理的检查,对购置资产的规格、质量等各方面加大监督,不合格、未批准的一律不能购买;对不符合预算编制、不符合标准配置的资产加以纠正,明确约束、处罚措施,实现对责任人的处理;对需要增加预算的要按正常流程报批、经上级批准后购买。
(三)预算分析方面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配置适宜的预算分析软件,运用计算机可以减少人为出错,提高预算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预算结果分析查询功能系统,使相关人员共享一些数据,提高数据信息的使用率;在预算分析的同时时刻注意指标的合理性,发现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沟通,寻找指标改进方案,完善预算分析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将预算分析追踪工作与奖惩制度整合挂钩,提高工作人员对改进预算分析体系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预算结果分析改进工作中,逐步提高预算结果分析改进的过程,使得预算分析数据及时、准确,为资产预算管理提供帮助。
结语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指在行政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固定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及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过多注重经营性固定资产,而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专业化。一直以来,我国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少重视,加之领导只对现金资产管理比较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导致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应有的责任心,在监督上则更是漏洞百出,以至私下交易,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变卖和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
2、资产配置不够科学合理。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要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随意购置现象和重复购置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严重不合理,各单位承担的任务量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协调,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水平不公平等问题。最终则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得不到最大发挥。
3、手续、环节、程序等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系统的管理机制,也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多数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对于购入、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接受捐赠、调入、转入或盘盈的固定资产,调出、转出、变卖、报损、报废和盘亏的固定资产,没有严格地按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统一进行验收、入库手续,没有及时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这就人为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的混乱。
二、如何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紧箍咒”
要切实改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有效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笔者建议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1、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可以说,正是由于过去我们相关部门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忽视,从而导致了诸多弊端的出现。要想从根源上保证固定资产的最大化有效化的使用,首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应该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小组,由单位的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建立领导责任制,把责任明确到人,明确到岗,按照分级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执行;其次,学习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化知识,使得固定资产无论是在购置、配置还是在使用上能够科学管理、有效管理。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不健全,将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首先,应该制定适合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总则、领导制度及责任分工制度、监督制度。其次,应建立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资产的形成,事先应实行宏观调控,进行科学预算,制定资产配备标准,拓宽资产来源的渠道,对各项资产实行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杜绝浪费甚至腐败;在资产使用方面,则应该加大管理手段,严格的、规范的、先进的使用固定资产,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在财产处置方面,应该规范资产处置程序,杜绝处置过程的随意性与资产浪费及流失。再次,加强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上严格执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于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要进行技术鉴定,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根据鉴定意见和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以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情节严重,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人刑责任。
3、加大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
国有资产监督不到位,将直接导致固定资产产权变动中集体权益被侵蚀,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因此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应抓紧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监管的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分类监督的有效形式,逐步从事后监督过渡到过程监督,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监督时效。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4、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处置审批,使之制度化、经常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高校管理的重视,其中人们对高校资产管理的关注度尤为重视。这主要是高校资产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高校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也成为当前高校领导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怎样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成为关键。本文从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及作用出发,进而分析出进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有限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高校;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结合;方法
我国的高校仍以公办的为主,由国家进行管理和运营。现阶段,我国高校资产管理仍存在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资产管理质量和资产增值效果差这两点上。基于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怎样将二者更好的解决成为当下高效管理者的关键问题。
1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必要性和作用
(1)在高校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占据很大一部分,同时它有设计到高校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关键。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大程度上游湖高校资源配置,降低各校各项工作的成本,进而更好的提高高校预算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性。
(2)高校资产是财政预算及其发展的过程,它是高校预算管理质量的集中体现,二者相符想成,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2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途径和策略
2.1建立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夯实两者有效结合的基础
高校管理者在进行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中,要首先清晰明确本校的发展特点,掌握整个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同时管理者更要树立加强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将本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与整体发展趋势相结合,制定出符合本校特点的健全的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规章制度,为二者的有机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要在遵守账实相符原则下进行全面的资产清查工作,根据学校资产的数量、年限、保管信息等进行仔细分门别类的总结和归纳,这样方便后续的工作开展。要对各种资产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尽力高校资产详细的清单。高校管理者在根据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体系,掌握资产的配置情况及流动的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该体系,确保在此体制下的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2.2建立健全高校资产预算编著机制,强化预算管理的质量效率
为了确保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管理者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校资产预算编织机制。在进行资产清查工作时,员工要坚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保障做到账实相符。
2.3依托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深化高校资产管理力度
高效管理者在进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时,除了需要建立完善的高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之外,还要重视建立根据预算执行质量及资产利用状况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而实现更好的动态监督工作,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执行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也要坚持从本校的实际资产配置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制度出高校预算管理的目标,也更加容易完成目标。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要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查明原因和有效的解决问题。高校还要建立相关的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奖惩制度,以此来调动各部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队伍的水平。
2.4本着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信息共享的目标,建立完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高效管理者在进行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借助信息技术,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的管理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单靠原先的资产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庞大的管理工作。这就需要管理者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好而网络技术,建立健全符合本校特点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有利于高校实现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同时信息技术可以简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步骤,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能提高高校预算工作的精准度和精细化程度。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系统操作的培训和来和,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持证上岗,以此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质量及标准。
3结束语
综上所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高校管理意识的增加,提高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的实效性是关键。鉴于我国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不问题,学校管理者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意识,正面看待问题,树立加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意识,建立符合本校特点的完善的、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机制,同时建立全面考核机制,从根本上提高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实效性。
作者:魏书江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滟.论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49-52.
[2]汪锡鑫.刍论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6):45-46.
(一)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不健全、结合层次不高目前,教育部还没有出台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具体办法,高校内部也没有具体制度规范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现行高校财务制度无论从框架还是原则都与“办法”的要求相去甚远,虽然教育部2009年下发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现行的高校财务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但对双方的相结合问题仍处于原则性的层面,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深层次结合处在探索阶段,难以满足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自身发展需要。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衔接不畅,机构职责模糊高校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行政管理权三位一体,没有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运行机制。资产的管理职能分别由财务管理、设备管理、房产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门兼任,资产管理的职能分散,缺少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更未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在高校资产来源和使用方面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下,如果不确立职责明确的资产管理机构,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必定造成资产管理出现混乱情况,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核算口径不统一 对于资产管理,财政部门按11类核算,教育部门按16类核算;对于财务管理,由财政部和教育部颁发的“制度”则按6类资产核算。不仅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对资产分类不一致,资产管理内部不同主管部门之间资产分类也不一致,而且不同的资产分类之间缺乏明确的分类转换标准。教育部门在要求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按16类核算资产、财务管理部门按6类核算资产的同时,要求高校按财政部门11类组织清查和上报资产决算报表。由于核算口径的差异,给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也导致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大打折扣。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意义
(一)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是由资产管理的性质与重要性决定的高校的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行政工作的物质基础,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证。加强高校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对进一步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降低高校运行成本,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是管理的内在要求 财务管理是高校组织财务活动、划分财权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资产管理则体现为资产的实物形态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高校资产与财务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资产价值量和实物形态的不同表现,二者互为因果。两者的关系表明,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是管理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加强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也就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财务管理效益,推动财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资产管理又有其特定的对象,服务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侧重点是资产价值的管理,而资产管理侧重点则是实物量的管理,二者相互作用,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因此,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既是加强资产管理、促进资产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的有效手段。
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机制 高校根据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精神,按照资产管理相关职能权限的划分,成立资产管理处或在目前的资产管理部门内部设置相关的资产管理科室,将全校的所有资产归于资产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之下,形成“决策管理(学校)、综合监管(资产管理处)、归口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使用管理(各使用单位)的四级监督管理体系。理顺资产管理与归口管理、使用管理单位的工作关系,形成资产采购(购置或构建)、资产管理、信息管理等为内容的管理工作有效衔接,改变目前资产管理“重购置、轻管理”的思维模式。同时,在财务部门设置资产管理科或资产管理专职会计岗位,加强与资产管理处的联系与沟通,定期核对资产账,充分利用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有效信息,通过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安全完整情况的信息利用,加强资产购置计划的预算审核,以有效存量制约年度增量,通过资产处置环节的信息利用,减少直至杜绝资产流失。改变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两张皮”的问题。
(二)加强资产环节管理具体表现在:
(1)资产购置管理。资产使用单位向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提出年度资产购置计划,财务部门根据综合监管部门提供的使用单位资产存量、资产完好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审核后,进行综合平衡,报决策管理机构批准后执行;可执行的资产购置预算年中需要调整的项目由归口管理部门报主管校领导审核后报资产综合监管主管校领导审批执行。资产购置预算应保持预算的严肃性和刚性,不得随意突破。资产购置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按照规范的合同文本,完整地填列合同规定的内容,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2)资产使用管理。校内各资产使用单位应设置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员,掌握本单位资产的使用情况。资产管理员要随时掌握本单位的资产存量和增量,登记资产的出租、出借情况,及时申报资产的变更信息,实时了解资产的使用状况。单位资产管理员变更时,及时告知资产归口部门和综合监管部门,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资产监管部门经常不定期地抽查各资产使用管理单位资产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资产处置管理。资产使用单位根据资产的使用状况和资产报废年限标准向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归口管理部门按程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物鉴定后报主管校领导审批,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实物审核明细表,与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其资产实物与资产数据的真实完整性报资产管理主管校领导审批,并将报废资产数据转入资产管理系统待报废库。资产处置要严格按审批权限执行,对于高校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资产处置批复后,应将报废资产进行分类,招标公告,履行招投标程序,核减资产数据。资产处置收入进入学校财务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资产信息管理。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资产购置预算、采购合同、实物验收报告和购置发票等相关资料审查其程序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并将资产的相关明细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在资产信息的录入工作中,力求资产分类正确,信息完整准确,相同资产的名称要求一致。同时,打印出资产验收单和资产条形码标签,并将名称相同、出厂编号不同的大量同类资产(如电脑等),列出明细清单,以识别标签的粘贴。财务部门在处理资产账务时,应将资产验收单编号或资产编号同时录入财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每月进行一次资产账务核对,并将资产验收单编号或资产编号所对应的会计凭证号导入资产管理系统,建立资产编号与财务凭证号的对应关系;年终及时处理资产未达账项,配合财务管理部门编制财务决算报表;在保持基础资产数据与财务相关数据一致的基础上,根据资产决算报告的要求编制资产决算报表。日常工作中,资产管理部门按季度向财务管理部门提供资产购置的预算执行、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等情况,同时向学校资产各级管理部门和单位提供相关资产信息。
(三)规范资产管理与财务核算的口径 具体表现在:
(1)统一资产分类标准。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的提高,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机构,财务管理从属于公共财政、服务于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日益显现。高校执行财政部的分类标准,将教育部的资产16分类标准和现行高校财务制度的资产6分类标准统一到财政部的资产11分类标准上,是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要求所在。因此,高校应按财政部的资产分类标准,将固定资产分为土地、房屋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物、家具用具及其他类等共11 大类,并按新的资产分类标准组织资产盘点、清查、核对等工作。同时,建议财政部联合教育部组织部分高校制定出分类标准间的转换关系目录,以便具体实施。
(2)规范资产确认和计量标准。资产的核算对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财务管理是资产广义范畴,资产管理是资产的狭义范畴。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统一的资产分类标准和高校管理的实际需要,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主要为固定资产)的资产核算范围;同时,制定资产核算的价值标准,尤其是价值起点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家具等。资产的确认范围和价值计量标准的规范和统一,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内容。
(四)开展资产绩效评价 资产绩效评价是考核监督管理高校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建立包括资产安全完整率、资产使用效率和资产管理人员考核指标在内的资产管理指标体系。将校内各单位完成工作任务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成果与占有使用的有效资产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指标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各资产使用单位强化资产管理的责任,从追求资产的数量转到追求资产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资产的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对单位和个人进行年度考核,并与下年度资产购置预算和工资预算挂钩。以存量定增量,逐步平衡校内各各使用单位占有资产的严重不平等现象,解决资产闲置和资产占用不足的问题,引导各单位增强资产的效益观念,明白资产的使用效益与资金的使用效益同等重要。因此,资产绩效评价工作可以为资金分配、预算安排提供依据,促进资金管理水平提高,有助于提高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对策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国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社会事务的正常运转;资产管理的正常运行,又关系到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劣,影响到事业单位正常业务的开展,是保证社会事务正常运转和促进我国经济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文宗瑜认为,相较于世界主要经济体,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国有资产数额最大和国有资产比重最大的“两大”特征,这“两大”暗示着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要时刻关注我国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运营。而事业单位在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国事业单位中国有固定资产总额占总资产的比例也很大。因此,2006年5月和2008年3月,财政部分别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为适应当时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而制定的,为我国当时国有资产的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了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更好适应国有资产管理的形势,2015年12月财政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为加快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更好地保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出了指导意见。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重视购置、轻视管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较低、闲置率较高,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调拨、调剂等处理流程不顺畅,国有资产的实物数与资产账面数普遍存在不相符的现象。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甚至没有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权限职责与财务管理权限职责有时混淆不清。下面就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不能把国有资产管理当作重要事项来抓。与其他工作事项比较,总是把资产管理工作放在次要的位置,甚至忽略不管。认为资产管理只是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事情,与其他人员无关。有的单位没有配备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有的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偏低,没有很好的接受培训学习,导致资产管理较为混乱。有的单位没有建立起准确、详细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信息,在日常使用中缺乏很好的监管,使国有资产损坏、丢失。
(二)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闲置资产
有的单位盲目预算项目资金,由于预算审批不严,获得大量预算审批资金,形成大量闲置资产。有的单位资产更新后,清退下来的旧资产闲置在库,无人问津,没有作进一步的分类处理。对长期闲置的资产,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缺少一个能够实现资产信息共享的交流平台,单位不能把自己的闲置资产与其他单位共享。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与其他单位共享使用资产,会增加资产的管理、使用成本,所以宁愿将资产闲置,也不愿与其他单位调剂或共享使用,表现为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三)实物资产与账面资产不相符
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及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实物资产与账面资产不相符,会计账面数据不准确、不真实。有的事业单位实物资产与账面资产名称不统一,有的资产名称相符,但规格型号不相符,从而导致不易管理。有的单位实物资产在甲单位存放或使用,但与之对应的账目在乙单位,从而导致实物与账面分离,使账目信息失实。
(四)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评价体系
目前有的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评价体系,没有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绩效评价指标过于简单,而有的指标评价操作起来难度又较大。有的事业单位虽已建立资产管理评价体系,但只是为了应付、走过场,不能真正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有的单位绩效评价工作起步晚,没有经验积累,工作推进缓慢。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需要专业的、综合性的管理人才,因为涉及到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计算机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所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凳乱档ノ幻挥猩枇⒆ㄒ档摹⒆ㄖ暗淖什绩效管理人员。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1.重视资产管理,明确职责分工。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自觉高效地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资产的购置、登记、盘点、存放、使用、维护、报废、调拨、损失赔偿、责任追究等内容,并且强有力的执行。单位的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以及资产的使用人员应分工明确,明确各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
2.建立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利用现有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便于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高效的管理,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建立资产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本单位资产以及下属单位的资产信息,全面掌握单位资产的使用状况。
关键词:资产管理;高效;管理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当前企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1.管理目标不明确
资产管理目标定位的不明确,限制了企业资本的高效运营。一些企业,虽然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但是却无法有效利用资产。这样,资产安全了,资产利用率不高,也就谈不上资产利用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还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企业购入的资产并不符合发展战略需求,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资产闲置,甚至资产贬值的情况。如此,不仅企业的投资受损,而且还影响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2.管理机制不完善
企业资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企业缺乏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资产管理机制,直接影响企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操作流程,许多环节凭经验、凭感觉进行管理和决策,没有能够形成建立一种以制度来约束资产运营的方向和影响资产的管理水平模式。
3.预算缺乏可行性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企业预算缺乏发展战略的明确指导。没有发展战略环境下的预算管理,往往出现短期活动,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2)经不起市场检验,预算管理过程往往忽视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使很多预算指标与企业的外部环境不相容,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3)预算指标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这也使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推行;(4)预算与企业的实践活动相脱节,编制的预算缺乏必要的客观性。
4.财务管理能力体现不足
企业的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一些企业只注重财务数字核算而忽视参与资产过程管控,未能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相融合,使得企业的管理信息与财务的准确性不能很好的沟通与确认,在资产管理处理上体现出不及时、不规范,及易产生权责不明,进而导致资金的循环不能保证资产管理的相关需求。另外,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仍需综合提高。
5.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
由于企业的资产配置不合理、不规范,重复浪费严重,结果导致资产难免会有闲置现象,利用率低下。在处置和购买资产上不按相关法律、规定、程序执行,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导致资产流失,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相反还会使企业包袱更加沉重。
二、构建高效的资产管理体系
1.明确管理目标
首先建立资产管理基本导向:(1)明晰产权关系;(2)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3)通过资产的运用与周转,实现资产的良性循环,以实现资产效益的最大化;(4)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权益价值最大化。其次,要将盈利作为资产管理的整体目标,在理顺内部和外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方式推动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第三,对管理目标进行量化和考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资产参与度目标(2)资产效率目标(3)资产质量目标(4)资产风险目标
2.健全管理组织及制度
(1)加强具有资产管理专业人员的配备,确立明晰的纵向与横向的职能与责任;(2)制定规范、有效的资产管理流程标准,找准资产管理的关键控制点;(3)建立资产管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完善和提升对于资产的监管和约束行为,从而促进资产的合理化使用机制;(4)建立资产经营和管理的连带责任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的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树立起极有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责任意识;(5)建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企业资产的监控,保证资产的有效利用;(6)建立综合考核机制,严格奖惩制度;(7)利用信息化资产管理工具,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3.实现全面预算系统化
(1)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必须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并且进行企业的资源分析,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计划,以此为基础发展后期各项预算;(2)树立具有企业战略的全面管理预算观念,要正视预算环境,通过市场调研,拟定内因外因的不确定因素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牢记战略导向,并编制相应预算,使企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与预算相结合,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3)在全面预算完成后,抓好事后预算考核评价工作,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动因进行及早的发现,提出改进方案和补救措施,使全面预算管理得到真正的实施;(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执行力度,强调预算的刚性原则 ,使各项预算处在可空状态。
4.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1)建立健全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企业财务管理要服务和服从于企业资产经营的需要,一切以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为目的;(2)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抓好资金筹措及资金使用,充分体现财务三大基本功能:资金管理功能、成本控制功能、监督控制功能;(3)加强财会人员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会核算,会分析、会论证、会评价的财务管理队伍。
5.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不断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1)对不合理的资产配置进行优化重组,一是优化资产综合效益考核指标,形成动态指标体系;二是优化企业内部财力、物力资源配置和占用结构,建立资产配置前的可行性分析和配置中的调控制度;三是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形成高效、精干、强有力的组织体系。
(2)建立企业资产管理内部风险机制,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资产管理风险系数,运用行政手段强化资产管理的控管机能,建立一套严格的审计制度和监督控管制度。
三、在不断完善的管理中发展创新
1.意识创新
运用创新的思维和观念,对资产进行科学管理。
2.体制创新
实现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队伍、管理制度有机结合。
3.机制创新
对资产的运作进行激励、监督和约束,增强管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4.手段创新
实施资产购置程序化、资产管理动态化、资产配置标准化、资产处置规范化、管理系统信息化,使资产管理逐步在实践中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仲凤霞.浅谈企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