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1 20:1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调研报告

第1篇

一、本次活动小微企业走访情况

通过走访调研统计,目前已走访小微企业户。小微企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对小微企业走访调研发现,我市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还有很小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紧缺,造成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不高,干脆停产。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群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市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我市初步形成了木材、化工、消防、电器等具有鲜明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二、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二是资金紧张问题。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后两者对小微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我市的大多小微企业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三是招工难的问题。今年全市工业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上级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建议健全完善禁止垄断政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收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收。

二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三是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在融资方面,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上级制定出台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提供中小企业破除土地制约瓶颈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中小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与共享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二)

小微企业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异常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难。为全面了解我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探索发展对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听取各乡镇和区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召开小微企业业主和人大代表座谈会8次,走访企业12家,发放企业调查表150份,其中小微企业100家、中型企业50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区扶持发展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制定出台《吴兴区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通过加强财税支持、搭建发展平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取消、停止、返还、补助或优惠征收工程质检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等13个收费项目。加强对区级部门收费项目的清理规范和收费验审,取消各项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以实施“雏鹰计划”为载体,从资金扶持、创业指导、要素保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成长型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2、创新工作机制,缓解要素制约。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库,向金融机构重点推介有资金需求的重点项目及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全力帮助小微企业争取应急周转资金,共争取到企业应急周转金近5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不断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努力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着力规范融资行为。积极主动应对民间借款纠纷,努力降低企业损失。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发挥吴兴科创园、多媒体产业园、织里中国童装城等平台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培训业务、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等形式,帮助小微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开展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推动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

3、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局长驻点工作室”为平台,深入小微企业摸实情、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深入开展区级部门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活动,牢牢抓住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从企业自身看,小微企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

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我区小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全区小微企业中80%左右为纺织服装类企业,“低、小、散”现象难于改变,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大部分小微企业属劳动密集型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

2、经营管理亟待改善。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大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落后,部分企业管理比较粗放,运作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等制度不够健全。行业管理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拼量压价的无序竞争。信息渠道不够通畅,对各级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掌握不全,往往符合优惠政策条件而没有积极主动争取。

3、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小微企业中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偏少,技术含量整体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滞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很多企业都是代加工或贴牌生产,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

4、发展信心亟待提振。面对严峻形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在坚持,甚至是苦苦支撑,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业主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未来经济预期持悲观态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不少创业多年的企业家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是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候。对企业投资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个别甚至萌生退意。

(二)从外部环境看,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给小微企业带来严峻挑战

3、创业环境还需改善。一是扶持政策难于到位。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但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多,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于达到申请条件。有些政策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于贯彻实施。二是企业负担仍然较重。很多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上交的是定额税,应该说在生产正常、经营良好的年份,这部分企业的税费负担是相对比较轻的,但在当前市场不景气、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反映税费负担较重,而且这部分企业往往难于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服务力度仍需加大。部分基层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意识尚需增强,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大轻小”、“重数据、轻服务”的思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区金融办等工作机构职能不全,力量配置薄弱。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亟待优化。

三、周边地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创新做法

调研组专题赴德清县和宁波市镇海区、宁海县学习考察,他们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关于构建创业平台方面。宁波市镇海区鼓励镇、街道、村及社区建设工业标准厂房用于小微企业创业,从20**年起,对新投入使用的出租工业标准厂房面积累计在5000平方米以上,且出租给小微民营企业的面积不低于总出租面积70%的,给予产权所有者每年每平方米20元的奖励,政策有效期三年。

四、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小微企业是实现“两富”总目标的重要渠道,对于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区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强化政策保障,大力提振发展信心。一是注重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引导企业正确应对困难,善于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增强发展信心。二是完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通过项目包装、抱团申请等形式,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三是突出重点扶持。研究制定小微企业评价评估办法,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有发展优势的成长型企业,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小微企业,确保有限的资源向优质小微企业倾斜。

2、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类别产品市场做精做专,赢得市场竞争力。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深入开展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减量提质、做优做强”的发展战略,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配套功能,全力打造全国品牌童装的先进制造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童装大镇”向“童装强镇”转型。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是成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行业转型。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三是引导自主创新。建议设立创新扶持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小微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小微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机构。引导小微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努力拓展中高端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

3、缓解要素制约,合力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合力破解资金要素制约。积极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成立金融协会,完善金融工作例会制度。积极探索农房产权、林权等抵押形式,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贷款方式上拓宽可抵、质押资产范围。不断完善信用贷款机制,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重视诚信建设,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积极争取、运作好政府应急周转资金,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配套政策。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运作模式,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积极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二是合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需求,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土地指标。总结推广八里店镇尹家圩经编园区建设经验,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鼓励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批适应产业导向、符合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的标准厂房。三是合力破解人才要素制约。组织开展对小微企业业主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定向培养、定期培训等形式,加强小微企业与本地大专院校的合作。努力改善人才创业和生活环境,切实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4、优化服务手段,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联系指导,提供优质服务。把服务小微企业列入“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千名机关干部结对千家小微企业”等活动。建立由区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构建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区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成长提供资源和信息应用服务支撑。扶持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三是提升服务效能。重视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工作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强化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加强部门沟通,简化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全区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三)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面临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仰赖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进步和提高恰恰来源于创新。创新型小微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行业的先驱者,拥有比大型企业更强的创新动力,凭借行业内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无疑是未来推动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然而,大多数小微企业规模小基础薄,易受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抵御风险能力弱。为了解如何在工商、财税、金融等方面为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20**年8月我们在中关村进行了调研,与中关村管委会的部分园区,30多家创新型小微企业,以及天使投资人和孵化器进行了沟通,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关村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二、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小微企业的建立和运营方面

1、“政府公关”成本依然较高

根据调研,企业注册便捷程度较5年前下降较多,有位企业家反映,5年前注册一家企业只需1个月,现在需要数月甚至半年以上。此外,时间成本之外的“隐性”成本也在增加。工商局的各项手续程序繁杂,往往因为某一项细节问题需要反复沟通、申请多次,耽误了整体项目进度。例如注册地址和经营地址有别(异地经营)、股权转让协议与政府模板不一致等等。为了尽快完成注册程序,小微企业通常通过攻关寻求便利,但也因此增加了的成本。美国的创新科技企业在初创期与政府接触极少,申请流程快,用时短,可将宝贵的资源和精力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一位曾在美国创业的企业家表示,在美国创业,很少跟政府打交道,成本非常低,主要精力都放在做业务上,但是回国创业后要花很多时间跟政府各种部门沟通。世界银行的DoingBusiness指数中的“创建企业”分项排名中,中国排名185个国家中的第151位,整体排名为91位,反映了企业的注册和设立困难较高。

2、税费负担较重

尽管自20**年起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仍然相对较重。税费项目较多,除营业税、增值税外,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数额也占到较大比重。现行“一刀切”的税收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略失公平。实行“营改增”后,制造业企业税费有所减少,但对于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则不减反增。以中关村为例,软件开发、互联网等轻资产企业,由于折旧摊销等可用于抵扣税费的会计项目少,税收负担反而加重。此外,政策优惠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和落实。现已实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两税”,但可享受此优惠的主要还是个体工商户,针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起征点应有所提高。

3、其他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

近年来,小微企业面临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能源成本等,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在国有企业垄断或者参与的领域,行业壁垒高,小微企业如果正面直接竞争没有优势,只有在未被开拓的领域寻求狭窄的生存空间。此外,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受限于企业规模、福利制度和发展不确定性,小微企业难以长期留住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流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小微企业融资方面

1、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高

因此,在融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多靠借钱(民间借贷、民间担保)解决流动性问题,但需要付出高昂的融资成本,一般年利率在20%以上。与初创期企业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当企业营收规模扩大到千万级别或接近中型企业规模后,融资的选择范围迅速扩大:银行愿意提供达数百万的信用贷款,PE、VC机构也频繁登门寻求入股机会。然而,中型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往往不及小微企业。

2、受财力和知识约束,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低

与中小企业相比,创新型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机会更加稀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市场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等,所收取的服务费相对于小微企业的规模而言较高,企业难以承受高额成本。有企业反映在新三板增发400万元的股票,券商要求收取80万,即融资金额20%的佣金,而企业对此也束手无策。此外,券商对其客户的筛选标准较高,对小微企业服务不足。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便是例证。虽然监管部门和交易所没有规定硬性财务指标,但券商常常制定较高的内部承销标准,小微企业中能达到其财务和规模标准的企业几乎为零。第二,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上市”的不可预期性,也会导致小微企业面对资本市场“望而却步”。IPO至今已停滞一年,给小企业造成上市时间成本高、不可预期的印象。新三板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四板”)转板制度尚未建立,能否转板不明确,很多小微企业对于选择在门槛较低的新三板或四板挂牌交易尚抱有疑问,担心在监管主体不同的情况下,是否会对其今后转向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造成不利影响。第三,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创业团队普遍是技术出身,缺乏金融和财务相关知识。尽管许多小微企业尚未步入资本结构计划和管理的阶段,但对直接、间接融资及金融市场了解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若不依靠证券公司或财务顾问,仅凭借其对资本市场的有限了解,小微企业在与VC、天使投资接触过程中谈判力较弱。因而面对鱼龙混杂的行业现状,企业在辨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往往并不贸然接受股权投资。

3、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有待加强

小微企业在面对多个监管者时,迫切需要明确的政策指引和统一的规范。创新型小微企业主要的接触对象是当地工商局,股权变更、转让等事宜皆须向工商局报备,包括在新三板的定向增发等重大事项。然而,不同政府部门,设定的要求和规则缺乏衔接和统一,甚至同一部门不同工作人员对规则的把握也不同,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办事成本。

三、促进创新型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改善其所处的政策和金融环境需“对症下药”。从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借助国际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简政放权,降低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二)加快IPO开闸和新三板扩容,建立和明确转板制度,放开券商牌照引入竞争

IPO的长期停滞给拟上市小微企业以较大不确定性,并影响了排队在审企业的日常经营和项目投资,企业迫切希望IPO开闸。此外,虽然小微企业参与新三板和四板的门槛较低,但是新三板和四板向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转板制度不明确,导致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四板挂牌积极性不高,同时券商等中介机构由于无法预见长期内客户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倾向于一次性的收取高额服务费。需要尽快明确并建立新三板、四板的转板制度,明确预期,坚定信心,同时加快新三板扩容步伐,以满足各省市园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目前的券商收费标准仅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成本过高。应当参照美国经验,放开券商牌照,让小微企业与小规模、专业化的小型券商高效对接。通过鼓励中小型证券公司(又称“精品投行”)的发展,让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证券承销、并购等业务中来,以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获得金融中介服务的成本。

(三)借助财政力量建立全国性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推动天使投资发展

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设有给予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等,年总金额逾百亿元。各地方政府也曾纷纷设立地方创业引导基金,单个规模在五亿元左右。然而,以财政拨款或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仅规模有限,“僧多粥少”,而且行政色彩浓,企业申请和拨款的程序缺乏透明度,由于政府缺乏投资相关专业能力,资金分配的效率较低。此外,投入的资金是给予企业无偿使用,其实际效用难以衡量且没有稳定回报,方式不可持续。

美国始于1960年代的小企业投资基金模式(SmallBusinessInvestmentCompanies,SBICs)可供我们作政策参考。该模式中,投资基金由私营机构运营,美国政府的小企业管理局(SBA)并不直接投资于或贷款给中小企业,而是作为基金的股权或债权融资担保方,撬动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从而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虽然随着美国风投行业的飞速发展和逐渐成熟,SBIC的规模之于整体风投行业在今天已比较有限,并且SBIC计划曾在运营初期遭遇道德风险问题的打击,但其在特殊阶段对于小企业融资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利于小微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澳大利亚政府的“创新投资基金”计划提供为期10年的创新支持,吸收政府和私人的配套投资,以帮助澳洲高增长公司技术成果的商业化;日本出资成立信用保证协会,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法国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利率补贴等等。

借鉴国际经验,可考虑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基金。基金的运营可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借助财政力量为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私营投资基金提供融资担保,引导和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二是拨款成立小微企业投资母基金,将资金投资于已有良好投资记录,规范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天使投资人或风险投资机构,摆脱行政主导的方式,更高效地促进天使投资的发展,从而支持创新企业发展。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应当注意防止政府寻租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四)推动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孵化器

孵化器是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的重要平台。初创期的企业除缺乏资金外,还缺少财务、人事、后勤、政府关系以及其他公司运营管理方面的可靠支持。目前我国由政府主导设立的各式“孵化器”达数百家,仅复制了国外成熟模式的表象,往往流于拨地盖楼的形式,成了物业的“二房东”,却没有给予初创企业所需要的商业发展辅导和经营管理资源的支持;或者在企业孵化成功可以脱离的时候“困”住企业不让走,没能实现物理空间的高效流转。此外,孵化器的经营管理者往往缺乏自己创业或投资创业团队的经验,管理理念有所偏差。全世界最为知名的孵化器为美国硅谷的YCombinator,它给一个项目只投2至3万美元,占初创企业5%左右股份,并安排指导老师给每个创业者,开办创业课程。虽然YCombinator不提供创业场地,但它先进的运营理念吸引了许多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加入,其中孵化出的初创公司被VC大力追捧和争相投资。

应当推动、鼓励民间成立形式多样的商业孵化器,例如近年来颇受社会关注的“创新工场”、“中国加速”、“车库咖啡”等便有成为孵化器示范模式的潜力。中关村园区自20**年起民营孵化器数量快速增加,形成了新产业“创业服务业”的雏形,起到了积极的创业支持作用,但依然缺乏有行业和技术经验管理者。未来应当给予有充分行业经验和背景,以及成功投资管理经验的民间孵化器土地、财税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推动建设良好的、覆盖面广的创业环境。

(五)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和由此带来的规模不经济。小微企业信息缺乏且征信成本过高,导致金融机构难于进行全面评估和做出信贷决策。人民银行于2006年启动建设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但目前来看覆盖率依旧较低,实际作用有限并且存在信息分散和割据现象。未来应当整合基层征信机构信息源,包括商业银行、工商、税务、股权交易场所等,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准确且更新及时的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并可以考虑借鉴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信息管理经验,采用带有适当盈利激励的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真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数据,搭建开放、共享、透明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第2篇

为了进一步摸清楚我区外贸企业的现状,加大出口力度,切实有效的为外贸企业服务,做到有的放矢,我局对辖区内的十余家外贸企业进行了相关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宝庆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

**豫湘工贸集团下属的**宝庆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由原**市肉联厂改制重组而成,生产的“易龙”牌系列食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成为我省最大的出口型生猪养殖、加工基地。今年出口订单较多,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30%,预计全年的出口将延续上半年的增长态势,去年出口退税600万元。

2、阳光发品有限公司

**阳光发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韩合资企业。该公司建于20xx年10月8日,注册资金为120万人民币。投资规模达1000万元人民币。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发制工艺品的股份制企业。该公司主要生产100%真人发工艺品。产品全部畅通于欧美、中东、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到了很多海外订单和海外客户的信息。今年出口量达到40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0%,未来出口增长点是新上马的产品发套,预计今年的出口量将过亿元大关,去年的出口退税是550万元。

3、**立得皮革有限公司

**立得皮革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2月,是一家以猪、牛皮为主要原材料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位于**省**市五一北路207号。投资总额1200万美元,注册资本500万美元,现有员工总人数420余人,立公司自20xx年连续四年被**人民政府评为出口创汇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出口订单情况良好,出口达到25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随着公司牛皮产品的上线,预计今年的出口将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公司的猪牛皮扩建项目被列入西部大开发计划,享受政府贴息贷款。

4、**圣昌玻璃有限公司

**圣昌玻璃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租赁经营频临停产的**市玻璃厂格法玻璃生产线,20xx年5月公司整体收购国企改制的**市玻璃厂。目前,公司生产经营超薄玻璃、压花玻璃、装饰玻璃,年生产能力130万重量箱,其规模在**省居第三位。公司年产值8000多万元,资产总额6000万元,上岗员工410人。公司为市直重点工业企业,市级纳税大户,20xx年12月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量锐减。下半年随着太阳能玻璃的上市,预计出口量将有大幅增长。

5、**市申强化工有限公司

**市申强化工有限公司是采用原有工艺条件进行生产的一家高科技民营民营企业,成立于20xx年9月,注册资金1500万元。是中南地区独家生产医药,农药,香料等中间体的化工企业,是国家定点生产邻,对硝基氯苯及其延伸产品的厂家之一,产品主要销往江苏、浙江等地,出口印度、东南亚。公司现有员工220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处于半停厂状态,今年3月底才全面开工,但化工市场目前仍处于低迷状态,预计今年出口情况难有好转。

5、**合力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合力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出口人造丝(粘胶长丝)到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埃及等国。自20xx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在政府出口政策扶植下,随着出口退税的调高,出口形势开始逐渐好转,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情况。

由于该公司出口的主要是纺织原料,20xx年金融危机以来,上述几国的纺织原料的需求并没有降低,因为他们的纺织产品加工成本相对比我国低,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定单增加,对中国人造丝的进口数量也相应增加,进口价格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幅度较低。同时,该公司由于资金短缺, 出口资金回笼较慢,一般自出运后1个半月才能回收货款,虽然出口的定单需求很多, 但由于资金短缺,远不能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出口订单需求多,但由于工厂开工不足,自有资金跟不上,无法接收全部订单,有些已接的订单还得一再延迟。近年来的出口退税增大了我出口企业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中国人造丝的销售在世界市场份额的比重正在增加。今年出口情况预计会比20xx年有所好转,未来出口潜力很大,只要资金问题得到解决, 以后的出口能进一步扩大。

6、**市飞虎炭黑有限公司

**市飞虎炭黑有限公司自20xx年来邵进入产品调试生产以来,政府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由于种种原因现只在老设备维修进行生产,20xx年产值达7000万元,出口达40%,20xx年产值近亿元,出口达50%多,20xx年产值达亿元多,出口产品达50%,20xx年1-4月份产品同期增长20%多,但出口同期减少50%多,由于产品价格上不去,出口基本没有订单,加上炭黑行业取消出品退税,所以就没有什么出口了,对今年的产品出口情况无法预测。

第3篇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习水发电厂,是年5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的电厂,监察部门成立于年7月,对如何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如何发挥效能监察在企业中的作用,是我们探索的一个新的课题。几年来,通过对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及尝试,取得了一点收获,为各个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杜绝管理上的漏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以下是我厂如何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挥效能监察作用的工作方法:

一、把握主要问题,深入调查研究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开展效能监察,是对监察对象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企业规章制度的实施、部门管理成效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是对监察对象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进行更高层次上的管理和监督。我们主要是采取“由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实施效能监察,来检验部门在管理活动中的工作效率和效益,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由于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关联方方面面的工作和诸多的环节。因此,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必然涉及面广,影响大。这就要求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必须依法办事。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拓宽思路,多方面掌握情况。(1)制度方面。跟踪制度的执行情况,找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来源于基层,来源于现场;(2)深入现场。通过对班组、工作现场进行了解,可获得大量的情况、意见和建议。(3)参与管理。通过对部门管理工作全过程的直接参与,从群众交谈和探访中,可了解到部门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第二,要对从各种渠道了解来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比较,正如事物永远是发展变化的,在一切矛盾中总蕴藏着规律性的东西,效能监察就是要善于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只有始终抓住事物的本质,坚持知难而进,循序渐进,融会贯通,讲求实效,认真分析,反复论证。

第三,要充分考虑实施效能监察的环境和条件。在特殊情况下,不分轻重缓急,硬性开展效能监察,则适得其反。不仅难以开展,也得不到积极的支持与配合,进而使自己的工作造成被动,达不到效能监察的根本目的。因此,要顺利实施效能监察,必须掌握部门的工作情况,征得领导的积极指导和有关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才能使效能监察起到“突破一点,带动全局”的作用。

二、把握部门特点,采取有效方法

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实施效能监察的关键环节。“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确定工作方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对症下药”,依据部门管理的特点来寻求效能监察的有效方法。如燃料管理:(1)工作环节多。大家知道,火电厂燃料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范围包括了燃料计划、采购、供应、验收、煤质监督等环节。(2)涉及范围广。向内电煤的计划供应,向外电煤的采购、煤质的化验、监督等。(3)燃料市场的开放,煤价竞争激烈。本厂的煤源全部来自于当地小煤窑,矿点多,监督难度大等等。只有掌握了部门管理的特殊性,对进行效能监察,就有了切入点。根据部门的特殊性,我们采取的三种方法是:

1、直接参与法。是指监察部门直接深入到各个工作环节充分掌握监察对象履行职责,有效防止和控制违反职责问题的发生而直接参与,并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1)监察人员直接深入到与我厂签订合同的煤矿进行考察了解;(2)监察人员直接深入到班组跟班工作,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3)监察人员直接深入各部室了解有关工作情况,管理程序。通过直接参与,及时了解情况,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充分发挥监察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有效的防止监察对象违反职责行为,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

2、监督检查法。是指监察部门对监察对象管理效能进行监督检查、评判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检查监察对象是否充分利用人力、物力,以较少的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如:对我厂燃料采样、制样、化验以及设备利用等环节监督检查时,就发现以下问题:(1)采样机采样头采用时间控制,不科学,因运输车辆车厢标准不统一,对部分车辆采样的煤样深度不够,采取的煤样不具备代表性,采样机行程受限不能随机采样等;(2)煤样编码采用二级编码,很容易识破,容易被矿方插入内部搞手脚。(3)制样室采用人工制样,人工缩分样,劳动强度大,而且制取的煤样人为误差较大(投产初期)。

3、综合分析法。是指监察部门对监察对象在管理中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以及各种凭证、单据、统计报表等资料进行查阅、核对及分析研究,正确判断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合理、适用,准确评价监察对象的管理行为及其效能。

案例:通过以上方法,在对我厂燃料公司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中,对燃料公司提供的解码分析报表以及化验室的原始数据进行核查时发现:1、小井、林坪两个煤矿来煤含硫数据超过低硫煤控制标准,公司未认真分析查找原因,仅凭掌握的情况主观减去含硫值0.5%左右数据按低硫煤进行结算,多付给小井煤矿9352.59元煤款,多付给林坪煤矿15910.60元煤款。2、解码统计报表上含硫数据与化验室的原始分析报表含硫数据不吻合,进行排查发现是由于统计人员使用电脑排序出错,致使新渝煤矿的煤按照0.87%的全硫进行计价付款,多付给新渝煤矿15782.01元煤款。上述数据经反复核查论证后,责令燃料公司将多付煤款追回交厂财务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共处罚34172.79元。随后按照监察建议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规范了解码程序及审核监督机制,对厂财务部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进一步对厂燃料成本的管理加大了监督和制约力度。针对这些问题出台了厂发《燃料公司管理制度》、《财务燃料结算管理办法》。同时,经效能监察建议,对采样设备(主要是采样头)进行了技术论证和调整;对存样室制定了双锁管理制度;购置了机械制样设备;实行了三级编码制度。既磅房对入厂煤采样进行一次编码,进入制样室由制样人员进行二级编码,最后由统计员对煤样进行三级编码送化验室化验。规范了三级编码,使采样、制样、化验人员互不知晓煤样单位,有效地避免了采、制、化过程中不良行为的发生。2006年3月监察部门根据效能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发现我厂入厂煤备查样的化验数据有误差,经监察建议,出台了《入厂煤备查样抽查管理办法》,制度出台后由监察室与巡矿小组人员对入厂煤备查样每月进行一次抽查,针对查处的问题,与部门展开调查和了解,从中发现:一是燃料化验室人员私自外聘临时工负责制煤粉样,由于临时工责任心不强造成混样,二是班长弄虚作假对设备标定的定期工作未认真执行,造成化验数据不准确。根据存在的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考核及索赔共30990.00元,对班长弄虚作假给予下岗处分。

三、发挥监察效力,强化科学管理

开展效能监察,不仅要善于检查发现问题,而且要针对各部门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帮助被监察部门建章立制,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使被监察对象的管理行为得到规范和制约,从而对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起到超前防范作用,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开展效能监察就是保证管理部门、被监察对象清正廉洁,,科学管理,尽职尽责,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发挥出更大效率和效益,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效能监察的这一基本原则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尤其是在向有关部门反馈效能监察结果和建议时,更要旗帜鲜明。同时,也要特别注意政策和策略。应注意以下3点:

1、全面分析,一分为二。向有关部门反馈监察结果,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对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情况,都应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即要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指出问题,分析查找根源,使其能够端正认识,统一思想,制定防范措施。

2、立足帮助,积极预防。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提出监察建议以及处理意见。更重要地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和建议,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地做好部门的各项管理工作,行使正当权利,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3、落实措施,负责到底。对于在效能监察中发现管理比较薄弱的地方,给予重点帮助。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他们认真纠正。同时,责成管理部门定期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由监察部门适时复查。使管理部门在思想上有触动,工作上有纠正,效果上有提高。

案例:

一、2003年6月,我厂运行分场燃油统计数据反映购入的燃油有误差,监察室根据当时反映出来的情况,深入到现场、班组,对进油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经反复核实、查证,属石油公司油车驾驶员利用我厂管理上的漏洞采取多种方式,瞒天过海,造成我厂购进的燃油误差24.42吨,共损失75702.00元。经调查核实追回15.2吨燃油,挽回经济损失47120.00元,并对相关部门管理责任人按照《习水电厂内部索赔管理制度》进行了索赔36259.00元,相应制定出台了《习水发电厂燃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燃油采购程序,避免了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2004年4月针对我厂物业管理工作开展效能监察,发现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在管理联系工作中的脱节,手续移交不清,造成管理上的一些失误,依据发现的问题,对相关管理部门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共考核6286.00元,从新出台了《生活区物业管理检查及考核标准》,根据监察建议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内部管理措施。

三、2005年2月对我厂生活区#12楼工程项目进行效能监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上有章不依、随意性大,制度执行不严,为了严肃制度的执行力,对不按制度规定履行职责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共考核17888.00元。

通过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我厂从2003年至今共提出监察建议129条,处理通报6起,其中部门因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造成厂直接经济损失143916.00元,通过效能监察挽回经济损失62902.01元,对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以及内部索赔共156023.78元,根据存在的问题出台了厂发《习水发电厂燃油管理制度》、《燃料公司管理制度》、《财务燃料结算管理办法》、《入场煤备查样抽查管理办法》以及各部门内部的许多相关管理制度。

我厂开展效能监察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已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它不仅为企业节省了资金,挽回了损失,而且化解了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以上是我厂如何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挥效能监察作用的一点体会。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党群工作调查研究的通知》精神,我厂按照《如何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挥效能监察作用》的课题,组织人员到部分兄弟单位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以及我厂开展此项工作的经验,如何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挥效能监察作用,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一种倾向性问题,就是大家都十分重视抓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很少顾及那些非重点、非难点或者非热点的事,甚至根本就不顾及。往往久而久之,小事制造出大的问题,为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认为,围绕重点并不是轻视,更不是放弃对其它非重点方面的监察。“祸患出于忽微”,所以我们既要重视重点问题,也决不能放过非重点问题,即使对那些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较好的部门也要做好“监察防范”,切不可放任不监察。

二、对效能监察缺乏足够的认识,认识上存在盲区的问题。一是,把效能监察看作是对领导的监察,是廉政监察;二是把效能监察看作是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监察,与查办案件联系在一起,以致日常工作难以推进。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中有职工这样说道,“要查,查当官的去,查我们有什么用。”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注重效能监察的具体工作,忽略了广泛宣传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围绕效能监察的地位、内容和性质等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具体工作做得多,但宣传教育的声音却较少。认识上不到位,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滞后,使效能监察工作缺少广大职工的大力参与和支持。

三、效能监察工作表现为监察部门的一头热问题,其被监察对象的主体能动性发挥不够。一是主动接受监察的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某些管理行为在策划、计划阶段就应该由监察人员参加的、某一管理行为在某一环节须要监察人员参与的或者应该由监察人员全过程参加的而不及时向监察部门提供信息或者邀请监察人员参加,导致应该事前介入监察的而未介入,应该事中参与的而未参与,使某些管理行为处于失察状态,或者使监察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二是积极配合监察的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不积极主动提供相关资料、反馈相关信息;不能积极协助监察人员调查问题;对监察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迅速整改。三是过分依赖监察。分不清监察职能与自己的管理职能,大事小事都向监察部门汇报,不敢大胆开展工作,甚至要求监察人员跟班随行,混淆了主角与配角、督办人与落实者的关系。

第4篇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市开展2015企业薪酬调查的工作方案》要求,我区人社局领导高度重视,特聘用、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此次企业薪酬调查工作。从5月15日开始前期准备,一直到6月5日和6月8日对我区内企业的两次培训结束,在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之下,调查工作得以有序展开,圆满完成。

一、基本调查情况

这次薪酬调查工作市里提供了251家企业的样本初始名单。其中,经过工作人员的电话联系,对于已注销、无法取得联系、拒不配合及不属于我辖区的企业,及时上报给市里并进行替换,我区共替换了131家企业。

在确定了样本企业后,我队立即着手把样本名单分工到个人,并逐一将培训时间、地点电话通知到各企业联系人。并充分贯彻落实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利用最短的时间把培训事宜通知到位,同时把各企业参加培训的人员名单逐一确认以保证最终企业人员的到场培训。最终在我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6月5日和8日顺利组织完成了样本企业进行薪酬调查软件的使用培训工作。

培训结束后,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每人负责50家企业,专门跟踪联系各企业的薪酬调查人员,认真指导企业进行数据填报,同时督促企业按时报送调查数据。最后,我队对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后,于6月11日将全部数据上报给市里。

二、调查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一)初始样本企业的确定不够合理。我队在确定样本企业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或是不属于区辖区内,或是已经注销的;还有的企业有多家分店,但总店不在区内,而该企业的名称同时出现在我区和别区的名单上;同时,还有部分企业是多年没有业务的近似于空壳的企业。

(二)部分企业态度恶劣、拒不配合。在联系企业参训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比较配合。但还是有部分企业联系人态度恶劣,有的直接表示不会配合调查工作,有的则表示每年都抽取他们参加薪酬调查,占用了他们的人力物力。

三、对今后调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及时更新企业信息,科学确定样本企业。在薪酬调查工作开展前,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更新各区的企业信息,对于变更住址、已经注销的企业及时进行调整和替换,对于有多家分店的企业,应当避免该企业同时出现在几个区的名单上。

(二)对拒不配合调查工作的企业加强走访。对于此次调查中态度恶劣、拒不配合的企业,我队应在日常巡查中,加强对这些企业的巡查、走访。对发现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不及时整改的进行处罚。对没有发现问题的企业对其进行企业薪酬调查的宣传,以便今后薪酬调查工作的顺利展开。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成本管理,重要意义,存在问题,主要对策

一、前言

企业p,k v|4Wp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和管理部门对任何必要作业所采取的手段,即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所发生的生产消耗,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监督、核算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它要求从原材料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入手,充分挖掘降低成本的途径,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成本管理,积极更新成本管理观念,努力探索成本控制的新方法、新途径。就此,本人针对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作以下分析。

二、 背景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资源瓶颈制约的客观需要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造成全球动荡,危机发生以来,对各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多家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倒闭,股市债市剧烈波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日益加大。国内大量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纷纷向内销转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站。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在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这时就要看哪家企业具有成本领先优势,提供的服务是否优质,品牌的美誉度如何,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是企业的成本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那么他就可以运用低价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重要意义,进而增加生产量,获得规模效应,占领市场。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加强成本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企业加强核算,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源;二是为企业提供可靠有用的市场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三是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价格提供依据,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四是有利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各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成本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制造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二)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执行力度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宏观经济形式和企业内部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一些企业并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成本管理制度,还是沿用老制度,有些甚至没有制度,每次都是临时拍板重要意义,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造成不同的人执行标准有偏差,对经济自然人造成经济上的不公平,导致经济自然人想方设法转嫁成本。另外,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但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只求形式,不讲实效,最终导致制度形同虚设,成本控制没有从源头抓起,怕得罪人,对制度的执行缺乏全面监督、考核,没有将考核指标切实落实到个人。

(三)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经济学家认为“考核什么得到什么”,有些企业一直以来对各部门没有建立明确的成本考核制度,仅仅以效益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但这种效益往往指的是销售额,一般不包括成本率,由于被某段时期“高成本导致高价格的高效益”的现象所迷惑,这种只看效益不问来源的做法一是造成各部门仅仅关心企业考核自己的产值、销售额,没有考虑甚至根本不知晓企业的关键财务指标,如利润指标、毛利率指标、应收账款回收天数、自由现金流等重要财务指标,从而无法确保经营目标的完成站。二是导致企业成本管理混乱,劳动效率下降,生产消耗上升,产品大量积压,为处理滞销积压的产品,又不得不以赊销为促销手段重要意义,而大量赊销又造成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最后变成坏账,使企业资金周转停滞,资金成本上升,形成“资产赊销到资金周转停滞导致借款最后造成增亏减利”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效益下降,亏损增加。

(四)成本管理意识落后,缺乏系统管理观念。仅采用传统的算账报账型成本管理模式,仅起事后记账的作用,没有对经济事项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成本管理仅依靠公司财务部门,不注意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很多企业中,经营者重视技术开发、市场开拓、价格竞争而忽视成本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从企业领导到职工,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没有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没有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仅强调局部,忽略整体,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缺乏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领域上,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

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引进战略成本管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和难以预料,降低成本重要意义,获取成本优势,进而取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在选择成本管理目标及管理措施时,需要将成本管理放在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措施及战略选择的相互关系中考察,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方法、规章制度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过程,将成本管理置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实行战略成本管理,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成本行为及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将影响成本的各项因素和引起成本变动的各项动因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

(二)完善制度,加强部门成本的控制和考核。首先应针对企业现状,认真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成本费用报销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资本性支出管理办法》、《员工福利管理办法》、《员工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等,所有办法须通过企业员工认可。其次在完善企业宏观成本管理组织体系的同时,实行责任成本制度,把成本责任目标与措施分解落实到企业内部与成本有关的各职能部门、各生产环节及全体员工,明确各自的成本管理责任和权利,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测算出各项费用的最高限额。然后横向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纵向分解落实到项目小组与个人,并与奖惩挂钩,使责、权、利统一,对实现责任目标的个人,根据个人贡献的大小给予奖励;对未能实现目标的责任者,可根据情况适当处罚,作到奖罚分明,以调动全体员工成本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在整个企业内形成纵横交错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站。最后加强成本核算,做到精细化管理。用数字进行量化重要意义,伴随成本控制计划出台一份数字清单,包括可控费用(分包费、水电、差旅、培训、通信费、会议费、耗材使用等)和不可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贷款利息、人工成本等),按月或按季度由财务汇总后发到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异常的数据就用红色特别标识,在月底的总结会议中,相关部门需要对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释,并纳入当月绩效考核。

(三)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系统。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以事中成本核算与控制为中心,向事前和事后延伸。① 搞好成本事前控制、成本预测、成本计划。事实上,决定经济事项的作业组成和预期的资源消耗水平,有6O-80 %在合同谈判之前就确定了,合同签定之后,降低成本的潜力就不大。比如材料采购,采购前的市场询价、产品差异细分、性价比及合同的付款方式等均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的支付。② 强化成本事中控制,狠抓成本计划的落实,严格实行限额报销,成本核算做到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责任成本要求界限分明,条块结合,方法简便易行,确保成本计算准确,信息可靠。③ 注重成本事后分析。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指导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投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要突破只以局部过程为对象,分析对象要扩大到生产经营全过程重要意义,分析局部的成本投入是否给上下环节带来经济利益的增加或成本的减少,从而系统的寻找控制成本的途径,让成本预测、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决策等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进而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树立全员成本控制意识。长期以来,有些企业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部门或少数管理人员的职责,广大员工成本意识淡漠,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但事实上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各层次、各部门、各员工的活动密切相关,他们都应对职责范围内的成本负有管理与控制的责任,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诺大的管理群体是难以真正取得成效的。因此,成本管理不单是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不只是少数管理人员的职责,企业内部每一部门和每一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实施者,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将全体员工,特别是对成本发生负有责任的人员视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成本管理意识。一是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站。一切管理行为,都必须建立在职工的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上,没有广大职工对管理行为的认同,靠单纯的命令式的管理是很难奏效的。把成本控制意识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目的就是要依靠全体职工共同加强成本管理。比如,在企业内部可以开展“是降低工资收入还是降低其他成本”的讨论活动,使干部员工认识到其他成本的降低是有潜力的,逐步树立了“材料费就是工资”的成本管理观念,进而形成人人重视成本管理和控制重要意义,人人为公司降成本、增效益做贡献的良好氛围。二是让员工参与成本计划制定过程,有助于改变他们对成本计划的认识。员工亲自参与制订本部门或本人负责执行的成本计划,可以得到自身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增强其责任感,并有利于员工深刻理解和自觉接受他们亲自制定的有关成本计划,从而把成本计划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结束语

成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单纯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同时,企业成本管理必须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即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控制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以一种最优的控制方法来减少成本付出,在这种条件下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只有克服上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从而转变观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企业才能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日)今井正明《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2002年5月

[2]周锡冰《丰田式成本管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年9月

[3]梁国明《控制与降低成本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11月

第6篇

一、我市企业用工短缺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我市也不例外。尽管市委、市政府和各地各部门为解决这一难题,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用工短缺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壮大,影响了招商引资的进程,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一)我市企业用工短缺的表现

通过调查,发现我市企业用工短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五性”:

1、普遍性。这次调查走访的工业园、、、等四地的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和企业主都反映,现在企业用工普遍紧张,普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在调查的57家规模以上企业中,若实现满负荷,需15900人;现实际缺工2141人,占企业满负荷生产所需人数的13%。共有30家企业明显存在缺工现象,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3%;另外的27家企业也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工现象,只不过通过员工加班加点的办法缓解了用工紧张的矛盾。用工缺口较大的企业有5家,其中恒信达缺工400人、金士达缺工300人、宏大卫材缺工220人、新发塑料缺工200人、裕民塑料缺工200人,这五家企业共缺工1320人,占调查企业中总缺工人数的62%。

2、行业性。调查中发现,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缺工多,其他科技含量高一点的企业缺工少。缺工多的行业依次为无纺布加工、医用卫材、服装加工、纺织,其他行业如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企业行业缺工较少,而零售、宾馆服务等行业基本不缺人。本次调查的57家企业,涉及无纺布企业17家、纺织企业8家、卫材企业8家、服装企业3家、食品加工企业5家、机械制造企业7家、化工企业2家、建材企业2家、其他企业5家。在缺工的30家企业中,12家无纺布企业缺工835人,占调查缺工总数的39%;4家卫材企业缺工580人,占总数的27%;2家服装企业缺工440人,占总数的21%;5家纺织企业缺工154人,占总数的7%;3家机械制造企业缺工70人,占总数的3%;2家食品加工企业缺工40人,占总数的2%;2家其他企业缺工22人,占总数的1%。

3、季节性。调查中发现,我市企业用工不稳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开春前后、农忙时节缺工较为严重,其他时间缺工较少。在本次调查的57家企业13759人中,本地员工12967人,占94%;外地员工792人,占6%。我们在调查时,正值农忙季节,一些本地员工因抢收抢种回家忙农活,致使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运转。如12家无纺布企业缺工835人,大都属于这种情况。我们在走访座谈时,一些企业主都说,季节性缺工是一种暂时现象,农忙时节一过,员工就会再来上班,用工紧张的情况会有所缓解。

4、渐进性。调查中,企业反映,年以前,企业基本上不存在招工难的现象,年以后,由于各地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新招引企业的陆续投产和本地已有企业的发展、扩规,造成企业用工日益短缺,用工缺口不断加剧。如康寿公司新上服装生产线缺熟练车工200人,聚业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缺生产工人80人,伟杰公司新上无纺布透气膜生产线需新招工人200人等,由于难以招收到生产人员,镇政府通过对各村下达招工任务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这在年以前是没有的现象。

5、两面性。从总体上看,本地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发展不够的表现。这一问题具有两面性。坏的一方面是制约了企业当前的生产,但从好的一方面看,可以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如瑞鑫公司购进的一台热合机,相当于50—60名工人手工操作;金士达公司历年来购进的20台纱布折叠机,每台相当于20—30名工人手工操作,今年又投资212万元从德国引进消毒包装机等等。同时,国家正在用退税政策调整、国税抵扣技改投入等手段刺激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

(二)我市企业用工短缺的特点

我市企业用工短缺出现了三个转变:

1、由技能型工种招工难向熟练型工种招工难转变。过去,我市熟练工较为充裕,技术工较为紧缺,而目前,车工、钳工、焊工等技能型工种缺工较少,而熟练缝纫工、挡车工、无纺布折叠工等工种大量缺员。本次企业缺工的2141人中,熟练工1766人,占82%;技术工375人,占18%。由于招不到工,不少企业不敢大胆接单,如永信包装,满负荷生产需60人,现仅有25人,企业因员工队伍不稳定、招不到人等原因而不敢扩大规模,连本镇的一些订单都不敢接、不能接。

2、由招工难向留人难转变。前段企业招工困难,现在留人更困难,陷入“招工—流失—再招工—再流失”的困境。如汽车,今年1—7月招工242人,其中年初在“全市年春季招工洽谈会”招工59人,市劳动力市场为其招工50人,工业园为其招工103人,企业自主招工30人;而1—7月员工流失260人;现有职工150人,缺工30人。又如,市劳动就业局今年4月份在县为华新水泥公司招27人,现仅有1人在该厂工作,流失26人。

3、由企业选择员工向员工选择企业转变。年以前,我市劳动力市场的主导方是用人单位,现在这一局面已经发生转变。过去都是企业选择员工,每家企业招工,基本上是一个岗位有几个、十几个甚至更多求职者来竞聘,而现在,企业招聘信息后,应聘者廖廖无几,许多企业不得不安排大量人力、物力,或下乡、下村,或远赴外地招人,但效果仍然不理想。如公司刚落户我市时,每招100名员工,就会有300多人前来应聘,而现在招工较为困难,一开年企业就要到我市边远乡镇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招工。金仕达、亲亲食品也是这样。

二、我市企业用工短缺原因透析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市企业用工短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色决定了我市企业必然用工短缺。我市企业主要以纺织服装、无纺布卫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等五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板块为主,这种产业结构在早期保障充分就业、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中功不可没,但其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的先天不足和本身固有的特点客观上也导致了用工难。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总量大。五大板块共有规模企业180多家,需员工10.5万人,基本上占到全市企业员工人数的53%。我市虽然是人口大市,但也是一座外向型城市,人喜欢在外创业,每年都有近20万人外出打工,留下来可供企业使用的劳动力极为有限。据有关部门统计,年底,我市共有劳动力79万人,但实际可供企业使用的劳动力只有24万人。而随着近年来大力度招商引资,企业数量大增,工人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全市企业仅需就业人员20万人,年,全市企业则需就业人员25万人,需工量基本上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递增,预计以后需工量增幅会更大。在劳动力总量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供需出现了矛盾,企业用工难就不可避免。我们这次调查统计的五大板块企业共缺员工2049人,占缺工总数的96%。二是劳动者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认同和归宿感不强,进而对企业缺乏应有的忠诚度。五大板块科技含量普遍不高,比如无纺布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科技含量,不需要技术。新发公司的老板讲,即使是刚进厂的职工,经过半天的培训,也可以上一线进行生产。对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很多员工都不想把他作为终身职业,只是作为一种临时就业办法。可以说,这些产业自身缺乏吸引力是用工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竞争劳动力的优势。我们的五大板块,基本上都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企业利润低??成本,因而在吸引员工上缺乏竞争优势。宏祥无纺布厂的老板讲,今年国家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平均12%下调到现在的平均8%,如果再增加职工工资,企业就会亏本。四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不稳定。阿卜沃德食品公司的一名一线工人说,去年上半年,由于公司订单多、订单大,日夜生产,赶产量,她最高一个月曾拿到过1200多元,今年公司订单不充足,工厂就时常放假,她平均每月只能拿四五百元。由于员工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因此只好走人。

2、用工理念滞后和企业生产生活条件简陋是用工难的直接原因。一是少数企业不注意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凡是用工难的企业,生产、生活都较为落后,凡是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企业,用工难问题都不突出。亲亲集团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每年约需员工450人,但用工问题并不突出,很重要一点,就是他们管理非常到位。他们在职工工龄每满6个月,就增加20元,满2年增加120元。每年7-9月高温季节,都要给职工发90元的降温费。在春节放假时,发2个月的工资和300元的路费。职工月平均工资大都是1000元左右。平时还搞一些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生活,凝聚人心。招来395名女工,他们从不拖欠职工工资,还包食宿、包往返车票,出全勤的每月发补助,职工流失率不到1%。金仕达公司每年对生产能手实行重奖,一等奖奖电动车、二等奖奖手机、三等奖奖生产用品。与此相反,那些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企业,即使招进了工人,也很难留住。市劳动就业局到给市呢绒厂招了22名工人,不到一个月,走了20个,员工都说,工资低,而且我们觉得在这里工作没意思。二是部分企业用工观念落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企业数量的增加,用工市场已由供方向需方转变,员工选择企业的空间越来越大。而有些企业家仍停留在以前那种劳动力低成本无限供给的思维定势中,一味在年龄、性别、学历、经历等方面抬高门槛,用工难再所难免。城区一家服装厂,招收200名缝纫工,要求年龄在18-25周岁以内,女性,有工作经验,招聘会赶了几场,结果只招了30多人。旺旺集团的一位老总讲,他们在出现招工难苗头以后,马上调整策略,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适当放宽,所以旺旺集团尽管也感觉用工紧张,但基本没有影响正常生产。粗略估计,大概有五分之一的企业在用工上人为设限,存在“重女轻男”、避“中”就“青”的现象。三是一些老板思想观念错误。有的老板认为,职工来我这里打工,就是端我的饭碗,赚我的钱,我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不能摆正职工和企业的关系,因而工作环境差,住宿条件简陋,也不想办法去改善。我们在调查时,听镇里一位负责人介绍,前几天,气温高达37℃,该镇聚园公司老板为节约电费,也不给职工开空调。这家企业员工来一批走一批,一直不能正常生产。四是有的老板政策观念不强。少数企业老板政策观念不强,只顾眼前利益,舍不得投入,不给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这次调查的57家企业共有员工13759人,但仅有4332人办理了养老保险、2932人办理了工伤保险、2044人办理了医疗保险,分别占应保人数的31.5%、21.3%、14.9%。同时,一些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接受劳动部门的监管,有时侵害职工权益,使许多劳动者心存顾虑,不愿到企业工作。

3、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加剧了用工难。一是劳动力市场规模不大,功能滞后。市劳动就业管理局所属的市劳动力市场,是我市企业和求职者交流的重要平台,但规模太小,接待能力十分有限,仅能容纳80人同时求职,根本不能承办大型招聘会。年,在市劳动力市场举行了一场招聘会,由于位置太小,企业把摊位都摆到了马路上,影响了交通秩序。二是供求信息不畅。我们连续五年在市政广场举行春季劳务交流大会,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但远不能适应畅通供求信息的需要。市劳动保障部门曾建立了一个市镇村三级劳动力资源库,搭建企业、政府和劳动者相互交流信息的网络平台,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有效运行,造成企业空岗信息和劳动者求职信息不及时,对接不上。三是职业技能培训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培训力度不大,而且培训内容单一化、趋同化,针对性不强,与我市产业结构需工脱节。去年,全市共培训员工1.8万人,其中培训电脑8000人、文秘800人、机械工1200人,缝纫工1000人,企业需要的没培训,培训了的企业又不需要。同时,对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培训也是薄弱环节。四是政策服务环境不优。很多农民工进城务工后,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孩子上学难,遇到企业恶意拖欠工资等行为,劳动执法遇到阻力较大,不能较好地维护农民工权益,农民对进城务工有顾虑,导致用工难。

4、劳动者素质与企业要求不相适应是用工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岗位技能差。今年初,天轮机械公司招聘90名机械工,但符合条件应聘的很少,公司不得不招学徒工培训,为保证用人需要,公司还与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办班,组织40人到高校充电。据统计,全市目前缺机械工280人,缺缝纫工5000人。二是缺乏职业道德。亲亲集团一名女职工下班时,准备将生产的果冻带回家,被企业管理人员发现后,以跳楼相威胁。三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现在企业打工的年轻人当中,很多都是八十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养尊处优,实际工作中怕苦怕累,眼高手低。我们在联亮纺织等企业调查时,很多年轻人表示,宁愿到商场、超市等相对轻闲的行业每个月拿400-500元,也不愿到企业加班加点,每月拿1000元。四是择业观念不正确。一些年轻人爱面子,认为去发达地区、大城市、大企业打工很有面子,在本地打工没面子,即使外出打工待遇差别不大,也舍近求远。

三、对策建议

经过调研,我们感觉到,各地各部门都比较重视劳动就业工作,为劳动就业双方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破解当前的“招工难”问题,必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考虑,结合实际,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1、强化就业服务,为就业双方创造条件。一是层层强化招工责任,建立健全招工的激励机制。要宣传和借鉴工业园在招工上强化本地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作法。今年初,工业园为服务中心下达了为企业直接招工800人的任务,并与中心工作人员工资资金挂钩结账。目前,服务中心已为企业直接招工780人,全年可突破1000人,届时,工业园将兑现5万元的奖金。二是加强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劳动力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乡镇、村(居)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及时采集本地闲散劳动力和企业缺工情况,逐级上报,然后由劳动部门对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另一方面,建设“市劳动力信息市场网站”,把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缺工情况在网上进行公布,同时通过报纸、电视、广告等形式,就业和招工信息,形成信息采集、传递与交流、反馈的信息网络体系,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供求信息。三是进一步改扩建我市劳动力市场。尽管今年我市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完善,但离市场需要的标准还很远。建议市委市政府借鉴等地经验,拨出专项资金扩建我市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真正达到“三化”的要求,方便就业双方常年、定点、直接接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需要,成为供需双方最迅捷、最可靠的交换场所。四是发展农村松散型劳务关系。目前,无纺布企业出现了将散活委托给农户分散给加工的现象,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这一做法值得肯定。要鼓励工业企业把散活往农村延伸,向农户延伸,这样既能缓解用工短缺的问题,又有助于农民增收。五是发展跨地区的劳务合作。依托市就业中心,根据企业用工需求,通过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设置定点窗口,为企业和外来工架起就业桥梁;做好外来工流动就业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开展“以工带工”的招工形式,鼓励他们带更多的同乡来我市就业。六是加强劳动监察。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增强经营者依法用工的意识,提高广大劳动者依法维权的认识;要以劳动合同管理、工资发放等为重点,加强劳动用工年检和日常巡查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劳动保障监管机制,及时预防和处理违法行为。

2、改善务工环境,吸引留住更多人才。“人”在上,是为“企”。员工是活的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一是建立合理的劳动报酬机制。借鉴各地同行业的工资标准,合理确定工资报酬,并适时适度提高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严格守信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签订规范劳动合同,缩短用工时间,关心员工的生活冷暖,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他们必须的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工作业绩突出、管理能力强的员工适时提拔,为达到一定年限、事业心强的员工办理“五险”,形成人人关心企业发展,自觉为企业尽心竭力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以优厚待遇吸引人,人文关怀感动人,激励机制留住人。亲亲、联亮等公司每年组织被评为业务标兵的员工外出旅游,对子女考上大学的员工进行奖励,对生活困难的员工进行帮扶,吸引和留住了大批员工。难怪这些公司负责生产的主管说:“并不缺工,缺少的是用工的环境。”

3、完善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集团总裁说过:“没有培训的员工是负债,培训过的员工是资产。”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培训体系。一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自主培训。企业应根据自身用工需求,采取“企业+学校(基地)”的模式,定单定向培训;可以通过生产带培训、老手带新手的办法,自主培养一批熟悉企业生产运作的熟练工。二是通过整合劳动力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培训资源,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充分依托职业学校和劳动就业部门,围绕我市产业结构的特点,长年开办缝纫班、机械班等,切实解决熟练工短缺的问题,形成优势互补的培训输送机制。三是改变过去培训内容单一的做法,除注重技术方面的培训外,还要加强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劳动纪律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天轮机械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通过聘请地大老师进厂讲课,组织学员进校学习的灵活方式,联合开办本科班,学员只需负担20%的费用,四年之后,就可以拿到本科文凭。去年一期有21名学员,今年二期达到30名,有效解决了技术工短缺的问题,同时也稳定了员工队伍。

4、降低就业门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很多企业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理想”的人;很多求职者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要引导企业根据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适时调整劳动力培训和使用计划,适当降低招工上的性别、年龄、地域等标准,同时要引导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青年更新就业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及时了解市场行情,避免出现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提高就业成功率。要对本地劳动力倡导“务工何必行千里,家乡务工兼顾家”的新理念,引导广大外出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本地企业务工。外婆家公司需要大量的季节性工人,但他们对求职者不设限,除招聘大量本地员工外,每年吸引、、、州等地近400名季节性工人进厂务工。

第7篇

为了进一步摸清庆元县外贸企业的现状,宣传当前外经贸促进政策,切实有效的为外贸企业服务,近日,由经贸局分管领导组织外贸科相关人员,对全县有自营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6月份,全县外贸出口额1185万美元,同比增长85.7%(全市平均同比下降17.5%),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农产品出口449万美元,同比增长248.1%;轻工工艺品出口489万美元,同比增长70.9%;机械产品出口221万美元,同比增长71.3%;化工产品出口27万美元,同比下降70.4%。上半年,全县新增自营进出口主体3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6家。

二、各行业情况

(一)食品行业

食品行业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2家。由于食用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整个行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出口额增长迅猛,1-6月份农产品出口额449万美元,同比增加248.1%。如百兴食品公司1-6月累计出口额99万美元,同比增长191.5%。大山菇业公司6月份出口达到260多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0倍,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出口将比去年翻三番,达到500万美元。

但该行业在运行中遇到较多问题,主要有:(1)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加强了对食品的检测力度,在原先农药残留检测的基础上,增加了微生物检测等项目,限制了我县食用菌出口。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多菌灵”和“保水膜”等,在出口检测中都会超标,而微生物超标问题,更是让企业难以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法。像江源菇品公司,在春季广交会上接了一些订单,产品出口检测时由于微生物检测不合格被退回,只好改做内销,秋季广交会也不准备参加了。(2)商检部门对食品的检测程序复杂、时间跨度大,影响食品出口。如我县唯一做鲜菇出口的企业斯大公司,由于鲜菇出口时每批都要检测,而且要等企业收购齐产品后,由龙泉商检部门派人来取样,送到杭州检验,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产品出口,整个过程要5个工作日以上,复杂的检测程序增加了企业对产品的保鲜难度,对该企业外贸业务量影响较大。(3)食用菌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在促进食用菌出口的同时,也增加了部分外贸企业的负担。今年年初,针对食用菌出口退税存在地区差异问题,我局分别向省外经贸厅和商务部领导作专题报告,反映食用菌出口退税地区差异对我县食用菌出口企业影响的问题。通过努力,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出口退税率从征13%退5%提高到征17%退15%,这一政策极大促进了我县食用菌的出口。但增值税税率从13%提高到17%,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内销外贸企业的负担。如我县绿尔佳公司,对外由于受微生物检测影响出口受阻,多数转为内销,但由于原来是13%的税率,现在内销外销都统一调整为17%,产品的价格没有变,企业增加了4%的税负,使该企业处于处于两难境况。

(二)竹木行业

1、制笔行业。该行业有自营进出口企业8家,1-6月份全县制笔行业产品出口额335万美元,占全县产品出口额的28.3%,同比增长101.9%。制笔行业外贸依存度较高,我县生产产品98%以上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尽管全球的金融危机还没有走出底谷,但对铅笔产品而言,只是大单、长单变小单、短单,需求量影响不大。该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1)、久灵公司出口一支独秀。1-6月,久灵进出口公司出口额289万美元,占全县制笔产品出口的86.3%,同比增长90.9%。我县的亿丰文具、攀首文具、先锋制笔等企业都是通过接久灵公司的订单生产。(2)、企业自营出口意识不强,为求方便,将产品由外地外贸公司。如鸿元文教公司,每年境外客户直接向该企业下订单有200多万美元,但由于企业缺少外贸业务人员,将产品通过北京的外贸公司出口给自己客户,就此一项,该公司每年被北京外贸公司赚取40多万元。

第8篇

一、*中小企业基本概况及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据最新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末,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有3772家。按大中小型工业规模分类,达到大型工业企业标准的为湖北新冶钢、大冶有色总公司、东贝集团、湖北美尔雅集团、劲牌酒业公司、华新水泥集团公司、*供电公司和大冶陈贵矿业集团公司共8家,*拥有中小工业企业达3764家。涵盖了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能源等7大产业,是*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工业规模分类,2008年末,进入规模以上的中小工业达482家,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2.3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7.6%,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0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有26家。2008年规模以下企业328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2.5亿元。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工业经济从2008年四季度起,呈现下行走势,但全市中小企业运行的基本面较好。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生产和销售增势平稳。虽然2008年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只增长6.3%,销售收入只增长3.4%。但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仍完成工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销售收入400.46亿元,同比增长27.9%,上交税收15.14亿元,同比增长8.92%。

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原煤产量140万吨,增长6%;铁矿石(原矿)产量286万吨,增长6%;服装1080万套,增长31%;水泥1268万吨,增长14%;钢、成品钢材、磁卡与上年基本持平。

中小民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9.08亿元,增长33.09%,比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绝对值占全市规模中小企业的74.95%。以万达金卡、振华化工、鸿峻铝业、新成钢铁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2、企业综合治理能力逐步增强。*市中小企业经过近几年来的改制,企业整体素质逐步提升,综合能力逐渐增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合理。湖北锻压机床等一批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管理,企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逐年提高。*建材节能设备总厂等企业的产品不但在国内俏销,而且远销欧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三是企业产品逐步趋向多元化、系列化,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市中小企业的产品由传统的钢材、水泥、机械、服装等有限领域,逐步拓展到新型材料、化学管材管件、精密模具、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800多个品种、近2000多个系列,产品结构优化,组合互补效应已经形成,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已经实现质的跨跃;四是企业信誉普遍较好,盈利能力大为改观。据调查尽管当前市场形势比较严峻,*市仍有70%以上的中小企业能够盈利。

3、企业成长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初,*市共有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07家。到2008年底,新增规模中小工业企业100家,其中引进项目投产新增40家,“小进规”新增60家。据第二次全市经济普查清查最终结果显示,全市法人工业企业达到3772家,其中具备了规模以上工业标准的达604家,比目前在统的规模以上单位还多89家,这为2009年工业企业“小进规”提供了保障。预计2009年全市新增的规上工业将增加销售收入5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将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个左右的百分点。

4、产业集群快速扩张。目前已形成了涂镀板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钢铁深加工、铜及铝制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聚集了500多家中小企业。2008年,涂镀板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非金属矿加工等五大成长型产业集群完成增加值5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和30.1%。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尽管2008年*市中小企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但从第三季度开始,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使*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不断增加。突出表现在:

1、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利润总额

、利税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7.8%和1.0%。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126家,全部是中小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为26.1%,主要集中在电解铝、钢铁、有色、纺织服装、电力等传统行业和主导行业。特别是电力生产等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带动全市亏损企业急剧增加,亏损额快速增长,*市中小企业全年亏损总额为5.44亿元,比2007年

增加3.37亿元,增加亏损1.63倍。从亏损额看,排在全市前三名的分别是:电力、仪器仪表制造和通讯设备制造。导致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成本呈刚性上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成本、人员工资、交通运输等费用支出不断攀升,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降耗等手段降低的成本消耗。

一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幅度大。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自2008年以来,基础性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不断上涨,2008年1-9月份,*市企业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基本上处于直线上升态势,2007年12月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为111.82,到2008年9月达到123.09。尽管2008年4季度价格指数有所回落,但依然在高位运行。

二是工业品出厂价与购进价“倒挂”加剧。2008年,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均持续上扬,但出厂价格指数涨幅明显落后于购进价格指数,价格倒挂使企业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2008年1-12月份,*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比工业品出厂价格高7.59个百分点。分月看:除1月份两者基本持平外,2-12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均高于出厂价格1-13个百分点。明显呈逐步扩大的趋势,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的“倒挂”加剧,直接使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

三是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近年来*企业劳动用工一直处于相对紧缺状态,尤其是一线操作工缺口较大,招工困难,主要是工资待遇过低。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扬,据初步统计,2008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劳动力报酬增长18.1%。目前*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保覆盖率还不是很高,若按法律要求全覆盖,企业用工成本将大幅增加。企业还反映员工管理难度增加,许多工人不愿签合同,不愿意交养老保险。

2、企业资金供应非常紧张。这次危机由大中型企业正在向中小企业扩散。企业资金面紧张,流动资金缺口增大,70%以上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同时,由于现行贷款利率偏高,使中小企业财务成本平均提高两成。据测算,危机造成2008年*市中小企业利润同比减少近一成。同时,货款回收困难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应收账款高达35.5亿元,占企业流动资金的14.6%。近年来,*市中小企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但由于融资瓶颈难以突破,致使中小企业的规模效应迟迟不能显现。据调查,*中小企业中,“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三有”企业占60%以上,其中80%以上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全市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超过10亿元。

2008年*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仅为91.84,处于不景气区间。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62.81,处在近5年来的最低点;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74.53,处于极不景气区间。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趋紧主要是金融紧缩措施的累积效应影响。一是小企业现金流紧张。由于资金紧张局面持续,银行中小企业年融资综合费率达12%以上,部分企业短期民间“过桥借贷”月利率高达4-6分。二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中长期贷款。银行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一些大集团、大企业。三是贷款审批时间长,企业融资很难迅速及时到位。成功申请一笔贷款往往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四是贷款成本增大,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目前,银行贷款实行浮动利率,近几年银行普遍实行的是利率上浮30%。融资困难已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营业费用为22.9亿元,比上年增加78.77%。而企业利润总额只有14.61亿元,比上年减少3.55亿元,减少19.55%。

三、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中小企业出现的这些困难,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阵痛”,也是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倒逼”压力。因此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把此轮危机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针对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尽管政府加大财政支持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所有问题,但可以体现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政府应依法运用财政扶持手段,确保财政对中小企业投入逐年增加。同时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缓征等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间接扶持。要出台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相关政策。加快中小企业间的资源合理配置,减少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政府主管部门要为企业提供信息、科技、市场、资金、法律等配套服务,让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2、推进融资方式创新,缓解企业资金困难。金融部门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新的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降低企业资本金、资产总额、销售收入等“规模”项目对企业评级的影响,为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创造条件。在贷款管理方式上,完善信贷资金的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贷款审查、发放权力,加快构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引导商业担保机构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费用,简化操作程序。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加强银企沟通。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企业应变能力。金融危机必然会促进各行各业的优胜劣汰,危机给企业和行业创造了产品与技术更新换代的机会,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必将促使新的产品和企业的诞生。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探寻发展出路。一是加强资金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二是及时调整战略决策。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进行结构调整或转型,要改善营销模式,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产品销售与市场开拓,开源节流,提高效率。合理调配内部各种资源,节能降耗。三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对现有员工素质和技能培训,努力创建企业文化和营造工作氛围,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留住人才。

第9篇

一、我市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始于**年,**年成立地级市后,工作得到了加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为我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和人员情况

**年,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正式启动,至**年地级贵港市成立时止,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55290人,征缴保费3897万元。地级市成立后的10年,我市养老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年止,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66658人,征缴保费15644万元,累计结余10458万元。今年前6月,全市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9752万元,比去年同期7295万元增收2457万元,增长了33.7%,参保人数67419人,占上级下达任务的98.1%,缴费人数60827人,占97.3%,完成任务的情况均排在全区的前列。其中桂平市今年上半年,完成征缴保费3148万元,增收14**万元,增长80.6%。

(二)我市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情况

扩面工作任务艰巨,自治区每年下达扩面任务都是净增数,20**年的任务是2200人,我市完成了1514人,今年任务是2000人,至6月底已完成了新增扩面1676人,占任务的83.8%。

(三)我市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情况和缺口情况

1、养老金的发放情况: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保部门高度重视企业养老金的发放工作。20**年,全市退休人员23695人,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5224万元,今年6月底止,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总数为23999人,我市能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共1**59万元,社会化发放率100%。

2、养老金的缺口情况:自治区人民政府实行缺口控制制度,每年根据下达征缴任务和完成效绩情况给予缺口补助。20**年我市上级补助控制数为4200万元,今年是3438万元。20**—20**年全市共争取得到上级支持资金20475.37万元。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企业养老保险费历欠严重,造成的当期征缴不足,每年我市的缺口都维持在4500—6000万元之间。自中央提出两个确保以后,我市各级各部门加强了征缴力度,特别是20**年实行市级统筹之后,桂平、平南两县市才摆脱了入不敷出的被动局面,由于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自20**年实现两个确保起至今连续多年没有出现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现象。到20**年止全市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0458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认识,强化责任。实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惠民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于发展经济,发展企业,稳定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劳动保障等部门立即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工作,对实行13年的县市统筹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制度,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的责任。签订工作责任状,实行奖惩措施,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首长是第一责任人。由于措施有力,企业养老金的征缴走上了正常化的轨道。

(二)广泛发动,抓好宣传。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工作。但实行起来,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实际困难的问题,企业效益好的认为搞大锅饭,不划算,效益差的也不积极,职工也有思想顾虑,存在各种错误的思想,等等。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经办机构利用电视、电台、报纸、座谈会、标语、讲座等等形式进行宣传,并在街上设点,接受群众咨询,深入企业向业主、职工宣传。仅去年7月至今年7月全市就发放了各种宣传资料60000多份。

(三)明确任务,狠抓征缴。各级党委政府把企业社会养老保险费征缴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更是把它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把任务分解到县区,把指标落实到组到人,组织精干力量上门发动,重点突破,做到日日有进账,月月清进度。市劳动保障局还成立了社会保险征稽办公室,成立至今已累计审核了846个单位,共稽核出少报缴费基数3529.82万元。每年由市劳动保障局局长或副局长带队定期不定期到企业和三区两县市督查征缴情况,由于劳动保障系统上下奋力拼搏,克服畏难情绪,使一度落后于全区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市局针对前些年平南原来征缴比较难的情况,由局长亲自进驻督征,这几年基本上完成了市局下达的任务。经过共同努力,这几年我市都能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征缴任务,基金年年有结余,确保了全市23999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四)抓住难点,突破重点。我市大部分企业由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对一些特困企业,我们采取了有力措施,促使其缴交保费。一是上门宣讲政策,使企业业主真正理解这项政策的重要性,增强自觉交费的信心。二是适当缓交,一时缴不上费的,签订暂缓交协议,待经营生产好转后即补缴。三是对国企改制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坚持按政策缴交十年社会养老金。由于措施灵活有力,解决了包括供销系统等所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发放问题,稳定了一方。

(五)着力未来,推进扩面。我市有非公经济企业(组织)约3000家,职工约40000人,由于规模小,业主和职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给扩面工作带来了困难。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经办机构深入企业、深入职工当中宣传,向他们“清算细账”、“现身说法”或“反面启迪”,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开设“热线电话”,方便群众政策咨询,使企业业主、职工、个体工商户由“要我保”变为“我要保”。今年6月底止,全市净增扩面1676人,占任务的83.8%。

(六)抓好发放,稳定人心。把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工作来抓,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政策。征缴企业养老金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退休后生活,我市在过去一些县市发生过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而拖欠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问题。这几年来,特别是实行两个确保之后,这个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今年1—6月全市共为23999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59万元,100%按时足额发放,没有出现拖欠。同时安排专人对所有离退休人员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七)队伍过硬,工作创新。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近几年来,从人员上不断充实加强。原来每个经办机构只有2—3人,至今市本级和县市经办机构已有56人,担负起全市6.7万个职工征缴1.6亿元以及为2.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1.8亿元养老金的任务。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我市劳动保障部门大力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抓业务技术的学习,使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今年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主题的活动,全面提供优质服务,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认真制订和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简化办事程序,建立完善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制,使服务质量有了质的提高。

(八)加强监管,确保安全。一直以来,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严格执行劳动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的通知》,严格经办程序,实现对社会保险费征缴、待遇审核、待遇支付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经办环节之间的制衡机制,强化内部监控,堵塞漏洞,严格执行缴费基数公示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基金监管工作由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分管,今年我局主动邀请了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和市审计局进行企业养老基金专项审计,针对审计查出的一些违规挤占挪用基金的问题,我局于7月份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由梁局长通报基金审计查出的违规问题,明确了整改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部份企业业主主动参保意识薄弱。非公企业业主对参加养老保险意识认识不足,一些甚至认为参加养老保险是企业多余的负担,他们采取能拖则拖,能欠则欠的办法,态度消极,侵犯了职工切身利益。

(二)非公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参保率低。由于本市整体工资水平偏低,一般一线职工收入都在一千元以内,有的甚至只有500—600元,个人缴费基数都在工资总额3%—8%之间,导致部分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不高。而个体工商户则是按全区上年度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数的比例缴交,缴交金额与实际收入相差大,造成了扩面难,缴费难,直接导致参保率低。

(三)扩面力度不大。扩面工作只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缺乏强有力的行政和司法征缴手段,由于各种原因,至使扩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四)个别地方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地方对征缴缺乏勇气和信心,怨天尤人,没有抓住主要矛盾,重点不重,难点更难,至使历欠增加,扩面艰难。

四、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要进一步深化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统一到市委“六靠”思路上来,把这项人人关心的重大问题作为一项构建和谐社会的工程来抓。要认真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36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桂政发[20**]54号)文件精神,采取多种形式,使宣传工作形成网络化、制度化,使企业养老保险事业真正深入企业,深入人心,从而增强社会、企业、职工群众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狠抓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基金的征缴工作,要认真落实征缴工作的责任制,采取上级人民政府同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责任状,落实奖惩措施,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的办法。特别是对重点难点企业,要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辅之以司法手段,把应征应缴的基金按时足额收缴上来,确保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征缴任务的完成,确保基金征缴率年年有递增。特别要抓好改制企业续缴工作,新企业开征工作,老欠户的清欠工作。

(三)下定决心,突出重点抓好扩面工作。我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已全部参保,但非公有企业参保始终是个难点,企业业主从自身的利益考虑,极不情愿顾及职工的切身利益。非公企业工作的人员多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也没有参保意识,没有强烈的诉求。认为缴费遥遥无期,回报希望渺茫,没有主动性。针对这些情况,各级必须加大扩面征缴的工作力度,要抓好宣传工作,深入企业、深入职工做好思想动员,突破一批名人名企,做好难点企业工作,带动一般工商个体户,使扩面工作有量的飞跃。

(四)认真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参保企业、参保人员提供优质服务。要大力培训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满腔热情为参保企业、参保人员服务,通过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责任,以参保人员满意为标准,推行微笑服务,简化办事程序,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第10篇

在如今奢侈品大张旗鼓的年代,订购一款大牌顶级皮包如爱马仕,估计要排队三年才可以拿到,而且价格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据业内人士透露,爱马仕的招牌铂金包通常是要等个3年以上,由于是全手工制作,生产周期长,为了保证质量,加之昂贵的价格,故采取订单式方式生产,顾客要先在店内登记,专卖店再将登记信息发回公司总部派对等待,如排队期间有VIP客户提出订单,那么普通顾客的货还需向后延顺,很有可能超过3年。难怪有人说,三年等一包,吊你胃口没商量”。不仅爱马仕,诸如香奈儿、普拉达等品牌手工制作的包和服装,有时也需要排队预定。一些高端商品不仅因高价位超越许多普通消费者承受力,也常常出现“买得起,等不起”特殊现象。

买得起,不用等。

麦肯锡的名为《崛起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调查报告,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70亿美元,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场。而箱包在奢侈品销售中占比最大,这是否正是国内箱包企业担心的现象?

中国当今的箱包市场只能说“有牌子,没品牌,更无奢侈品”。排除历史与文化的差异,国外箱包从开发到制造,运营到销售,整个品牌的打造的过程可谓是精益求精,首先在产品的设计开发,就高人一等。如低调到不能再低调的意大利顶级箱包品牌“Bottega Veneta”,没有满身的Logo,却在一众同类商品中依然耀眼到灼目。BV家族独创的皮革梭织法,纵横交错的皮革简直就是耗时耗工的手艺指针,用四层最顶级Nappa小羊皮,先各把两上下黏合在一块儿,裁成条状后,再以工匠编织而成,整个工程需要十分熟练的工匠花3到4天的时间完全手工制成。只有10多名工匠同时参与才能完成一个Cabat包的编制。这些身价不凡的包,除小羊皮和鹿皮,更推出鳄鱼皮,造价46万9千元,夺下该品牌最贵单品。

这是国内箱包企业值得学习的大牌箱包的精神,专业,细致,一丝不苟。中国的箱包品牌之路依旧还需在时间的历练中步步前进,像“三年等一包”的饥饿营销方式,国内箱包企业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达到这个境界,想引领市场,就要敢于改变和创新,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到新兴的科技,都需要了如指掌,包的面料到色彩,造型到工艺,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没有消费者会拒绝一款品质兼优的皮包,国内市场只有做好了品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市场的附加价值令其产品具有更好的口碑,于销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虽然在价格上难以与国际大牌媲美,但面对买得起,等不起的实力消费人群,买得起也不用等的优质箱包一定会成为人们的首选。

国货当自强

如今也有部分厂家玩起了饥饿营销,但却未见成效,用产品的稀缺吊起消费者的胃口,借以抬高身价,恐怕还需修炼,一旦滥用这样的营销方式,不但降低了品牌忠诚度,也会流失原有的消费群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流行趋势的获取到面料,工艺的指导以及各大展会的跟踪,都需要设计师一步一个脚印去了解和学习,专业箱包设计素材,流行趋势解析,高端企划以及面料图形等趋势等,为箱包设计提供精准的指导,如果国内的箱包企业能够拥有强大的根基与专业的态度,箱包的品质定能更上一层楼,国人无需三年等一包也能选购到与奢侈品具有相同价值的好包。

第11篇

×、青工一方面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另一方面对改革过程中自己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维护存在担心和顾虑。

×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人员及组织结构的变化必然涉及到各方利益的调整。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青工认为改革对自己的切身利益有一定影响,只有的青工认为没影响,青工对于改革改制同样也存在着很多的顾虑。在问及“在企业改革改制中,您最担心的是什么?(多选项)”时,回答情况如下表:

×

×下岗人数大大增加

×国有资产流失

×职工福利受到损失

×工人当家作主的权利受影响

×国有企业性质会变

×没什么可担心的

×说不清

×比例

×

×

×

×

×

×

×

×顾虑多集中在“职工福利受到损失”、“国有资产流失”以及“下岗人员大大增加”三个方面。而对于“您认为企业改革改制对您会有什么压力和挑战?(多选项)”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不稳定可能下岗”这一方面的担忧上。

×

×经济收入减少

×工作不稳定可能下岗

×再就业困难

×失去现有的福利待遇

×自身素质不适应

×不利于个人发展成才

×没什么压力

×比例

×

×

×

×

×

×

×

究其原因:对于自身再就业信心不足。从问题“如果您是下岗职工,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您有信心吗?”回答情况:

×有信心

×信心不足

×没有信心

×

×

×

×由此可以看出本企业青工所掌握技能科技水平含量较低,从自身评价角度而言,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与信心。并且通过深入分析,在接受调研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中都有的青工表示对于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的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工人中更有高达的青工表现出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即使在接受调研的本科生中也有没有这样的信心或信心不足;而对于中专、技校和高中学历的青工中,这一比例高达。既然对于自己没有信心,则更多地选择依靠国家和企业。在问题“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主要靠个人创业。”中的回答就自然地出现了以下情况:选择“同意”的占;“不同意”的占;“不清楚”的占。而其中科技人员中选择同意的近三成,而管理人员和工人中选择同意的只有不足。而当问及“职工下岗问题主要由国家或企业解决”时选择“同意”的比例达到了近四成,不过同样存在着大量“说不清”想法的人,占了。在这其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被调研对象选择“不同意”由企业解决职工下岗问题的占了三成,而高中及中技以下学历者则只有选择“不同意”。更多的青工渴望改革,但又惧怕参与竞争,怀着更多的“等、靠、要”的思想“期待改革”,青工的这一思想状态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同时,我们发现国有企业较其他性质的企业拥有自身的优势,在问及“在就业充分自由的前提下,您选择哪一性质的企业?”时,

×

×月薪同为元

×其他性质企业月薪高于国企元

×国企月薪高于其他性质企业元

×选国有企业

×

×

×

×选其他性质企业

×

×

×

第12篇

企业调研报告

××县作为一个拥有近百万人的人口大县,总人口达95万,其中18-60周岁的人口数占1/2,劳动力资源的丰富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全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大,那么我们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大环境下,如何开发好、利用好、管理好我县劳动力资源,使其发挥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经济圈,加速工业化、建设新于都”战略,招工工作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我对××县劳力资源、企业招工现状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初探。

一、基本情况

(一)、劳动力资源总量大,结构逐步优化,质量逐步提升

一是劳动力资源总量多。××县总人口95.2万人,城镇人口17.1万,农业人口78.1万人,人口总量大;据统计,2005年我县劳动力资源达45余万人,其中,到外省务工的人数24.31万人,到外县的人数0.56万人,在本县的20.1万人。二是劳动力年龄结构年青化。我县劳动力以青年为主,且男劳动力明显多于女劳动力。全县劳动力30岁以下的约占80%,31-45岁的约占16%,46岁以上的约占4%。男劳动力占58.7%,女劳动力占41.3%。三是劳动力文化素质逐步提高。据调查,目前我县劳务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2%,中专文化占4.5%,高中文化占16.1%,初中文化占62.1%,小学文化占15.3%,文盲或半文盲占0.7%。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劳动力成为劳力资源的主体。

(二)、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劳力需求量大,普遍用工不足

据统计,我县共有企业135家,其中工业园有96家,以治金、建材、电子、轻纺、食品等产业为主,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才需求以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主,如以泰、于达、怡信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普通技术工人占到了全厂总人数的95%,而管理和高技术人才只占到5%。据统计,全县企业共需用工人数为1.82万人,已有在岗工9863人,尚缺6000多人,其中工业园需9686人,已有在岗工6432人,尚缺4264人,只占需求总量的60%。

(三)、重视人才培养,招工力度大,成效显著

1、密切配合推行“两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开发培养人才也是我县工作的重点之一,力求解决两个问题,培养主体和培养方向;一靠企业“点兵”。工业园管委会和劳动人事局牵头对企业缺额人员进行全面统计,确定人才需求方向与需求量,联系培训单位,为企业“下订单”,以职业技术学校和夜大等为培训载体,培训合格直接上岗。今年上半年,单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订单人才”就达1700余人。二是财政“练兵”。县财政每年拿出几百万元的专项资金实施公民职业化和农民知识化工程,仅上半年,举办各类培训486期,培训人数达2.3万余人,为县内企业输送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较好的缓解了企业用人紧张的问题,稳住了企业的心。

2、加强领导建立机构,为顺利开展招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县委、政府专门成立了县企业招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调度全县招工工作;二是成立三级责任招机构。招工领导小组下设招工办,负责全县具体招工和招工情况汇总督查,各乡镇及县直机关也成立了相应的招工机构,负责招工工作的领导及招工协调、服务监督等工作,各社区、村、组成立招工小组,走村入户,深入群众开展招工;三是强化了督查机制。县招工办开展督查活动,及时通报各乡镇和县直单位有关选送人员情况,与乡镇主要领导、县直单位负责人保持电话联系,督促乡镇和县直单位加快、提高选送人员速度和质量,切实推进招工工作的进展,对任务完成好的单位、部门给以通报表扬,对任务完成落后的单位给以通报批评,有效提高了招工工作实绩,使招工工作得以有序、健康发展。

3、创新工作方法,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有效渠道

一是主动深入。县招工办、劳动部门、工业园管委会采取积极的工作方法,深入企业了解用工情况,及时汇总企业用工信息,印发成招工简介,发放到各个乡镇、县直单位,确保信息畅通;二是宣传造势。并以悬挂横幅、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大造招工形势,营造招工氛围;三是明确责任。分解细化招工工作,使各乡镇及县直机关都有一定的招工任务,有招工任务的乡镇及县直机关,必须及时选送,全额完成指标数。通过开展招工工作,有近千名青壮年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有近600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一部分外出务工者也纷纷返乡就业,他们的就业,壮大了我县务工人员队伍,繁荣了我县的"打工经济",拉动了我县的消费,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带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4、工业化得到加强,使县域经济聚人效益得以凸现

通过招工,确保了企业用人,我县的企业大部分足额生产或超额生产,大部分企业在不断壮大。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我县工业化的进程。如于达电子从年前的38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700多人,以泰电子、怡信电子、伟盛针织等一大批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电子产业、针织制衣等产业也正在逐步形成,尤其是工业园,人气渐旺,在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

四、存在的问题

1、招工工作主体错位,企业的主体角色没有体现

招工工作应当以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为前提,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完成对社会人才资源的调配,在这里企业是招工的主体。我县为了使招工工作进展更加顺利,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和责任单位制定了严格的奖罚措施,使乡镇和责任单位成了招工的主体,导致了部分单位和乡镇没有认识到招工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招工工作与己无关,不是重要工作,敷衍了事,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有的只管选送人员,不负责人员进厂,有的以老充新,冒名顶替,有的以各种借口推拖,相互推诿,有的责任单位职责不明,招工工作毫无头绪,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形成了消极的招工态度,完全把招工看成是政府的事,形成“等人”、“挑人”的心理,等着政府送工人上门,任意拔高选人标准,挫伤了招工单位对招工工作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招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2、企业待遇偏低,尚未形成留人机制,管理不科学

据了解,我县企业的工时普遍过长,待遇较差,管理较落后。除以泰电子、于达电子等少数几个待遇较好、管理较科学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员工每天需工作10~12时,月休息日只有二天,人均月工资只有500~600元之间,甚至还更低,这种竭泽而渔的用工方式必然导致企业招工难、留工更难;且我县工业园的企业,大部分缺乏长远计划,对于员工状况、薪资结构设计都没有合理分析,如何招人,怎样用人、留人都没有一套可行的措施,相比国内许多先进企业都靠打造自身企业文化、建立企业自身人性化管理体制留人才,而我县还存在抵押工资等原始办法,难以留住员工的心。

五、对我县招工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宣传力度,引导就业理念

目前,我县尚有潜在可发掘劳动力20余万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达9.9万,主要由农村人口中长期务农人员和城镇人口中长期贸守人员组成,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偏低(80%以上只有初中文化及初中以下文化)且无一技之长,造成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对土地有较强的依赖心,对于“下海”“打工”缺乏自信,缺乏闯劲;这部分劳动力,要以宣传为“破冰船”,宣传职业教育理念,解放人们思想,并在他们当中树典型、立榜样,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再学习、再教育,推行职业教育,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努力掌握一技之长。

2、加大招工力度,确保企业用人

由于招工工作涉及面广,就目前而言,政府甩手,完全让企业去搞招工的话显然还不现实,因此,还应加大我县招工力度,进一步推动我县招工工作的进展把招工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建立有效督查机制,强化督查,奖优罚劣,加大对乡镇和县直单位招工工作的核查,对于进度较慢、选送人员质量不高的乡镇和单位,要督促乡镇和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使其尽快加大招工工作的力度;对于弄虚作假的乡镇和责任单位,要及时曝光通报,保证我县企业用人。

3、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引导企业建立人性化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定期对企业开展劳动法宣传教育,从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保护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引导企业依法用工,劳动部门要对企业进行约束,督促其早日以合理的薪资用工,对于不依法用工的企业要依法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查处;对于制度先进,管理科学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为后进企业树立榜样,激励企业建立科学管理体制,为招工、留人创造良好环境,做好企业的参谋和监管人。

4、做大做强培训载体,为县域经济发展备足人才。

公民职业化和农民知识化工程是目前解决企业招工难题的突破口,职业技术学校也逐渐成为企业的“磨刀石”,因此,继续大力推行“两化”工程,把城乡剩余劳动力有效开发,使其转化成可用人才,为县域人才“培源”;继续大力支持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扩大职校的招生比例,同时要注意针对企业需求,丰富培训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