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2 19:55: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集体备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汇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长时间以来由于很多教师不够重视,学校在集体备课方面缺乏管理经验,导致集体备课流于形式,集体备课蜕变成了“集体抄袭”。近年这种“集体抄袭”的备课模式曾被一些同志誉为“分工合作” “资源共享”,是“减轻教师备课负担” “解放教师”的改革新举措,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见诸报刊,流传在网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一些学校对集体备课的实施与研究。在集体备课的实践中,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在集体备课的目标要求上过分地追求“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进度和练习,甚至连课堂教学流程也力求统一,集体备课就是为了最后形成统一的教学预案。于是,“合作” “共享”被简单化为全组教师编拟、使用同一份教案,而这一份教案的出台,又往往是从网络或“优秀教案集”上搜索、选择而来,复制或拼接而成的,不加选择,没有取舍,美其名曰“集体备课”。缺乏教师的参与成分,集体备课形同摆设。
还有一些学校对集体备课一味强调“程序操作规范” “资料齐全美观”。于是“合作” “共享”往往又异化为教师忙于分工“做材料”、分头撰写,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复印后,人手一份装订起来,形成集体教案,集体备课被等同于“教案之和”,共同应付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检查评比。这种做法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让集体备课有形无实。
究竟该如何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使其真正体现“合作”与“共享”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目的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教师就其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是真正的教学设计还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提高教师的认识
要真正搞好集体备课,使集体备课上台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集体备课既是一种教学管理活动,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既需要管理层的合理引导,又需要教师们的积极配合,如果备课组教师各自为战、互不联络、互不交流,其结果是年级整体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师也成了“井底之蛙”。所以,提高教师的认识是抓好集体备课的首要工作,让教师们充分意识到,集体备课是一种很好的集思广益的备课方法,只有抓好集体备课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双赢”。
三、重视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结构和教具使用,科学设计作业,并充分考虑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变处理等等,最终形成教师个性化的备课。如果每一位教师在授课前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个人教学习惯、风格对教学设计进行个人的修改,课后结合教学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并把反思写进自己的备课中,为以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就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个性魅力,实现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
集体备课结束后,同一备课组的老师之间应互相听课、评课。首先在评价中,尽量多作纵向比较,即找出执教者本次教学较之以往 教学更合理、更科学的地方。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并帮助其逐渐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更应讲清原因,让其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同时感悟出“怎么做”。 其次执教公开课及讲课教师的表现情况,直接代表着其备课组的水平,他们的个人成绩决定了组内所有人的成绩,备课组教师都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老师都能自觉地脚踏实地地进行研讨备课,就因为大家有一种要为别人负责的心态,这种形式又成了参与集体备课的动力。总之,不管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人人都能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让举行听、评课活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确保集体备课中集体智慧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五、坚持改革创新
屈庆涛
1.探究内容上的“新突破”。内容决定形式,没有内容,就无法有合适的形式。新突破的内容可以就一节课的知识点、素质点、能力点、挖掘点,甚至考试基本点进行探讨;可以就一种模式、一种教法、一个主题、一个预设与生成的可能性等进行探讨;也可以让某一个教师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说课,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说的教师,而且也可以让参与者都有所获。
2.讨论范围上的“新扩大”。集体备课的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应努力做到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方面进行拓宽,增加教学的反思、教学环节的修正以及教材的新解读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把讨论的范围扩大了,教师的新鲜感就有了,讨论的话题也就多了。
3.座位设置上的“新方式”。南宋大学问家吕东莱说过:“学者,平居相聚,最为有益。”教师的集体备课也需效仿古圣先贤的“平居相聚”,才能有所裨益。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集体研讨时,首先应注意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不要搞什么主备人的“一言堂”,更不能有什么行政干预。既然已经坐在了一起,何不把桌子搬一下,形成一个圆形,大家不分主宾就座,达成一堂和气,这样每个参与者就会积极地融人讨论的氛围中去,有利于产生一种聚谈的效应。
4.参与人员上的“新生力”。集体备课的参加者通常是同年级同学科的任课教师,有时还会有分管教学业务的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等。从层面上讲这些人员全是教师组合。如果我们能尝试着引入另一支力量,让学生代表参与其中,给学生敢于发表教学意见或建议的权力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则更能切中学情,使备课变得实际实用,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评价方式上的“新标准”。集体备课是一种思想的交流、理念的融合、方法的共享,不是一刀切式的任务,不是为了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因此,学校在评价教师时,要力戒给每位教师分出三六九等,甚至大力鼓吹要拉大差距的做法。把认识统一到激活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来,才是搞好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关键。彻底改变一边强力抓好集体备课,一边又精心鼓励各自为重;一边建设集体备课,一边又自毁集体备课的自相矛盾化,实行“保护性评价”,让教师能言、敢言、善言、纳言,以使集体备课创造性地生成最佳教学宏观方案。
(作者单位:山东滕州市滨湖镇滨湖中学)
【关键词】集体备课 内外兼修 备课环节 备课效益
一个人的身材、面容、衣饰构成人的外在形象,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品位构成人的内在气质,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二者的完美统一可以令人悦目赏心,也让他人心仪钦佩。集体备课也是如此,需要内外兼修,形与质达成完美统一,才能提高备课效益,提升教学质量。
一、形质结合,内外兼修
1.手段与目的互统一。
集体备课是种手段,这种手段可以营造氛围,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也可以应对上级检查,可以验证教师是否支持学校和备课组的工作。通过这种外形“手段”,最终要实现的内在“目的”,便是提高备课质量,进一步激发个体创新精神,这是集体备课的内核所在,是质的范畴。
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集体备课时遵循教学规律,力求整体教学目标在方向性、规律性、规范性等方面相对统一,这是集体备课的“共性”,是外在形式。而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有教师结合班情、学情后呈现出个性化的具体教法、学法、模式、风格,有二次备课的具体内容,这是集体备课的“个性”。
3.形式与实质共生存。
集体备课是一种形式,是大家坐在一起商讨教材教法、课程标准、重点难点、课时进度、教法学法等。而内在的实质是通过这种形式,增进组内交流,沟通相关信息,融合彼此得失,提高备课效益。
二、抓实环节,提升效益
北师大教授钱志亮说,备课需要备心境。我想,集体备课也需要备“心境”。你用什么样的心境参与到集体备课中,自会有什么样的备课效率。现以本校集体备课为例,谈谈通过抓实集体备课各环节,提升教学效益的具体做法。
1.切实制定教学目标。
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习惯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如果对所教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了解,仅凭自己对课堂目标和教材的钻研,提出一些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往往不能实现。目标高了,学生望而生畏;目标低了,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动力。因此,要制定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研究教学对象,把握学情。所以集体备课时,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备课的教学目标既要有共性,也要有个性,切实符合教学需要。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以语文教学为例,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相关资料对教学很有帮助,绝大多数教师也都会储备相关的知识。我们课前分工合作,充分准备相应文字、图片、影像或声音资料,这样不仅可以补充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备课时,我们通过讨论筛选出哪些材料能用,哪些资料还需要补充等。音像、图片、课堂测试等资料准备是现代课堂必备的要求之一,我们备课时群策群力、分工合作、科学整合,共同提高备课效率。
3.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毫无疑问,利用网络备课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与传统的集体备课,不仅是备课手段上的不同,在备课形式、备课方法、教学资源共享上都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集体备课有它的好处但要教师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一次又一次的集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浪费了教师宝贵的工作时间,而网络下的集体备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好处。
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在网络背景下备课,因为网上有很多音频、视频、文字资料,便于教师查找。比如讲到一些写景散文,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方面的旅游经历,但是通过下载的视频资料,师生就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而且,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视频的教学,也使静态的文字讲解变成了有声音、有视频的动态学习。同时,在学校自建平台或者QQ群里,老师们互相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交流教学心得,及时、快捷、随时随地进行集体备课,保证了信息交流畅通。
4.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是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由于各班学生学习情况存在差异,教学方法绝不可把主备老师的设想全部“拷贝”。例如,导入新课通常可分为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两个阶段,如何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复习中抓住与新知识有关的连接点是集体备课的难点,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从多媒体导入、故事导入、表演导入、提问导入等方法中进行遴选。课中设计一定要符合学习课堂教学的特点,力求做到“听、说、读、写”并举,知识点的呈现设计要努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知识点的呈现必须做到呈现一步操练一步,让每个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扎实有效。
我校开展集体备课已经多年了,集体备课究竟好不好?存在哪些问题?我作为亲历者,谈一谈一点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认为集体备课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集体备课有利于团结协作,可以发挥团队精神,提高整体的作战能力,凝聚集体智慧结晶。从这个方面来看,集体备课不但需要而且必要。并且,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年轻教师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教学经验的不足给学校的整体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加强集体备课,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更科学地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帮助他们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优化的教学方案,从而减少他们在教学探究中的失误,形成老带青的互帮互助模式,发挥老教师及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年轻教师们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迅速成长,由此看来,集体备课是很有好处的。
新课程也提倡集体备课,并为集体备课设置了一副理想的图景:在和谐,热烈的研讨气氛中,教学问题被摆上桌面,通过群策群力,将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集体备课将教学活动有一种个人艺术,变为集体智慧的舞台。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集体备课真的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真正处于教学第一线、亲历过集体备课的教师们,可能会真切感受到新课程所设置的这一理想、图景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其一,所备之课有很大的盲目性。集体备课备什么?老师们很模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也很模糊。往往是要集体备课了,才想起来,临时准备一些内容。
其二,集体备课成了典型的“一言堂”。集体备课变成了年长教师的“一言堂”,年轻教师的“笔记会”。整个过程没有争议,没有辩论,更不会有群策群力的理想效果了。长期这样下去,年长的教师们会仅凭经验,吃尽老本,而年轻教师们就只会机械照搬。这样的集体备课势必将教学带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第三,集体备课严重脱离教学实际。现在的集体备课,常常采用“一人主讲万人听”的方式。讲这一课怎样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教学任务是什么、分几课时、布置什么作业,等等。或者,有一份卷子,让他把自己做的答案说说,大家记一记。
这样的集体备课耗时过多,脱离教学实际,形式主义严重,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太多益处。这样说来,是不是就应该取消集体备课呢?任何事情都有其利弊两面,只看我们如何利用。前面谈到了集体备课的诸多好处,可见,集体备课是可以实施的,只是我们要认真理解新课程要求下的集体备课的真正内涵。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明确提出,要从以往的注重统一规格向注重教学的差异性转变。这与集体备课看似矛盾,实则暗合。集体备课要求教师们坐在一起认真研究讨论,这必须是以个人钻研为前提的。没有个人的钻研的成果为研讨的对象,那集体备课就形同虚设,就与新课程提倡发挥教师个人特点与个人教学艺术的观点相背离了。
通过实践,我重新认识了集体备课,就是共同商量,定出学习目标,预设讨论文本,即先形成共案,然后由一人主备(主笔),再由任课老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和班级特点形成个案。
那么,集体备课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备教材,钻研教材,胸有成竹。对于文本,我们要反复研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自己对文本熟悉了,那么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做到及时引导、点拨、质疑。
备学生,掌握特点,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根据性格差异、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是孔子留给我们的绝招。我们现代人要根据学情预设问题,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任何一件事都有一百种方法达成目的,殊途同归,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本质。
备教法,举一反三,知识迁移。对于同类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归纳法,缕出一条提纲挈领的线索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知识发散迁移,而不是一味地搞什么题海战、持久战,这样一来,学生厌学,老师倦怠,效率很低。
备整合,统整内容,融会贯通。有的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大单元教学。当然这只是单科课程教材的一种整合,殊不知,整合还包括跨学科教材,甚至班会、校队活动等资源整合。
备大家,集体攻关,跨组协作。关于设计跨学科的知识或拓展,我们可以跨组讨论,积极备课。
在备课时,我们要心中时刻保持“四个度”,即备课的力度、深度、宽度和高度。
在个体和集体中寻找平衡点,这个既指教师个体和教研组这个集体之间的平衡,又指学生个体和班集体之间的平衡。这就是备课的力度。
在已有和未知中寻找相通点,挖掘现有资源,积极创新,利用规律,探求未知世界的奥妙。这就是备课的深度。
在生活和学科中寻找启迪点,生活中的素材取之不竭,我们喜闻乐见的实例也很多,汲取其中有意义的部分一定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是备课的宽度。
1. 集体分工
每学期初做到五定: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参加活动人、定内容、定形式。
2. 个人初备
每位主讲教师根据或课程标准对本学科、学段的具体要求,提前一周研究主讲单元的教学内容,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知识结构,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现代教学观念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
3. 集体研讨
首先由主备人就所负责的内容的教学思路(具体见第二部分)进行说明(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方法等关键部分详细说明),形成书面教案(参见附件)分发给备课组成员,将电子稿交给备课组长.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看法与意见,进行认真研讨、每位教师应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确定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思路。
4. 个人修改完善教案
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的潜能,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的备课,应扬集体备课之“长”避集体备课之“短”, 所以可仿照教参模式,按教材每单元各部分顺序分别撰写集体备课的教案,然后让教师们通过二次备课展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在集体备课通用母稿的基础上,每位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及学生的实际,扬长避短,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形成体现分层,符合集体研讨思路和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
5. 课后交流
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教授每单元或相关专项内容后要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交流上个单元教学和测试情况与个人反思,总结上一单元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与集体备课水平。
二、内容
1. 单元教材分析
(1) 词汇方面,涉及到词、词组、相关短语、常用搭配、相关易混淆词汇的辨析、句型等;
(2) 语法方面,多研究中考,了解中考语法考查的重难点,分析本单元主要语法项目与一些其它语法点,着重阐述它们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前后单元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相关补充讲解与训练材料。
(3) 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4) 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在全书中的作用与编排体例,单元各部分作用,侧重点与前后联系等。
(5)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
2. 教学方法设想,思路与本单元各部分教案介绍
如: 如何导入新课、知识点间如何过渡、解决重点的措施、突破难点的方法、知识、能力形成过程的步骤、学情分析、学法指导等.还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3. 各备课组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统一进度与测试时间。
三、注意事项
1.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
(1) 合作意识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要根据各位教师的长处,备课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准备阅读、改错和书面表达等练习材料。
(2) 整体意识
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 超前意识
教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两个单元的课。
(4) 反思意识
1)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是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可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发挥我校教师群体优势、双语教师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克服以往备课过程中存在的以量为本,形式主义;以本为本,本本主义;以我为主,自我主义等现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决定以实施“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科的均衡发展。
二、领导组织
学校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和组织全校教师的集体备课。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组织形式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集体备课分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科组进行,分年级成立备课组,以各备课组为单位灵活组织实施集体备课。
1、具体的教学内容备课以年级为主,由备课组长组织实施,主备人负责制。
2、集体备课与常规课、公开课相结合,流程为:个人初备——集体研备(形成教案、课件、作业设计或练习)——教师再备(针对班级、个人情况,写在打印稿右边的空白处)——上课等四个环节。
四、基本流程:
1、个人初备: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完成备课(教案、教学思路及困惑、课件)。
(1)主备人的职责:要将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稿(包括教案、教学思路及困惑、课件<可网上下载后并适当修改,形成自身适用于本节课的课件>)。
(2)辅备人的职责:交流前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为了确保集体交流、讨论的重点和效果,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自己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明确书面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这是确保集体备课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
2、集体研备:
集体研备前,由备课组长检查个人初备时的课本标注情况,并记录。
(1)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以补充、完善。
(2)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了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师交流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可以相互争执。发言时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交流时要做好记录,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可以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
(3)形成教案及课件。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及课件。此环节力求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划分课时、统一确定每课时的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包括自学思考题和检测题)、统一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法、统一课堂作业。
3、教师再备。
教师可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特点及个人风格,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定出适合本班级学情、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个性教案。教师的个性教案要打印成册,右边设置空白,留作手写反思或教学随笔。
五、备课管理 :
教师集体备课的成功与否,是能否减轻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改革,取消以前费时低效的教案抄写,改为更多的教学反思或随笔,增加课件的制作,必将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成立了组织机构即集体备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集体备课的管理工作和指导工作,督促检查集体备课,指导教师备好课,确保实效,不走过场;同时,对教师的备课进行审核;组长具体负责各备课小组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工作。通过健全集体备课工作网络,教师们共同参与,指导、管理同步进行,为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提供管理保证。
1、各备课组长全权负责组织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备课组长在开学第一周安排好一学期的备课分工(本学期在期中考后安排好半学期的备课分工)。
2、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前要检查各成员的自备情况(课本批注),集体备课时记录好每位教师发言情况(不允许教师做与备课无关的事情),集体备课后用U盘收集好教案、课件等内容,拷贝在教导处指定的电脑里。
3、集体备课做到“二规范”、“四定”、“四统一”。
(1)“二规范”是指集体备课记录规范、集体备课材料交存规范。
(2)“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备课人;
(3)“四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目标。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已的实际,写出个人教案。既要相互借鉴,又要体现个人特点。
4、严格考勤制度,所有教师要按时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体备课,实行签到制度,迟到、早退、缺勤按考勤制度执行。不得随意变换时间和地点。如有特殊情况,备课组长需提前半天向中心小学教导处申请批准。
一、“三确定”
1.确定人员
将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就成了备课组,再选任或委任一人为备课组长,以便更好地组织和开展集体备课。
2.确定时间
教务部门在编排学校课表时,应充分考虑同一年级同一学科老师的课务情况,这样就可避免一些老师以上课为借口逃避集体备课。
3.确定地点
视各校情况,将各备课地点单独确定,以达到减少干扰,提高质量的目的。
二、“三发挥”
1.发挥集体的智慧
一个备课组的几个人,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对教学时间的分配、对教法的选择、对学法的指导、对例题的精选、对练习题和目标检测题的设置,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各人之间存在教学水平的悬殊、工作能力的差异,对问题的认识也有深浅之别。所以,同一备课组的教师要在认真钻研《大纲》、《教参》和教材的前提下,进行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扬长避短,形成共性,达成共识,才能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一个优化的教学方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2.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一个备课组内往往有不同层次的教师,他们对教材把握的层次不同,甚至有的新教师对教材还比较陌生,还谈不上什么经验和方法。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帮助,由骨干教师认真准备,担任主讲人,新教师积极主动地配合,认真学习领会骨干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理解掌握骨干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新教师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益,在短期内迅速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
3.发挥教师的主观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既具有集体性,又具有个体性。经集体备课而形成的优化了的教学方案是经过同一备课组的教师集体讨论、研究、修改而形成的“共性的东西”,即“五统一”:“统一进度、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目标检测题、统一作业”。然而,过分地要求什么都统一,如统一时间分配、统一例题、统一练习题等,很难体现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也就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创造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如果让这些不同头脑的人去实施同一个模式的教案,就能产生相同的教学效果,那不如将《名师教案》人手一册,让大家产生和名师一样的效果。事实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两个教师去教同一个学生的同一门课,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更何况不同的教师去教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因此,同一备课组的不同教师应针对各班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三、“三避免”
1.避免表面化
部分教师,尤其是部分骨干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不到位,自以为教书多年,颇有一套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已无需他人帮助。集体备课无需充分准备,在主讲或讨论时,先说些套话,再说些闲话,结果只是敷衍了事地在备课记录上随便记几笔。这样的集体备课既耽误了时间,又给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2.避免轮流备课
有的学校在集体备课的操作上,要求由一人主笔,经备课组讨论修改,形成决案后再行复印或打印成册,人手一份。这样操作给主笔人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单就时间而言,白天要上课、完善教案,晚上要批改作业、次日的课前准备,专门的时间到哪里去挤?情急之下,只好来个“海陆空”协调作战,将集体备课的内容一章或一节地分给A、B、C、D,每人备好一份教案,并将其复印或打印成若干份,再来个“合订本”,人手一份,也称为“集体智慧”、“资源共享”。这样的做法省略了“集体讨论”这一重要环节,实属将集体备课蜕变成了轮流备课。
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集体备课制度(试行)。
1、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均实行集体备课,特别是六年级的复习课更应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2、各年级段均设一名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负主要责任,起组织、指导、督促检查、记录情况作用。
3、坚持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做到计划落实、课题落实、人员落实,任何人不得迟到、缺席,有特殊情况须向备课组长请假。每期的集体备课时间、地点见附表的具体安排。
4、集体备课时间须讨论两周内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各教师在备课本上作好讨论情况记录。
5、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每次集体备课情况记录,包括备课时间、参加人员、备课内容、活动讨论意见等,单周五前上交教导处检查。
6、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 “五备”:备大纲(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7、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集体备课首先由主讲人进行说课,并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然后由参加备课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由备课组成员对讨论的意见进行整理,根据自己的教学形式和特色,在备课本上形成整合性的集体备课教案。
作者:杜玉华 吕同芳
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一、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
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务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实行先周集体备课。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二、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摘 要:无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教师,就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知识层面、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对文本知识体系的把握能力,还应该是得心应手的,加之对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与理解,完成知识目标的确定还是不难的。然而怎样把这个知识目标与学生的学习实际联系起来,这才是集体备课中的重点。
关键词:集体备课 重点 课堂教学
备课是教师成功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的外现。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越来越显得极其重要。教师独立备课就显得高低不一,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彰显个人教学魅力,更好地完成教师间的有益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在备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通过教师的教学思想的展现和交流,捕捉智慧的灵感,达成对教材、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认同,形成最佳的教学方案。集体备课的最大优点就是通过共同的研究,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而形成共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几年的集体备课中,自己越来越感觉到:备知识目标的层次性,备过程与方法的可操作性,应是集体备课的重点所在。
一、备知识目标的层次性
每位教师所任教学班的学生,不可能都达到统一的一个标准。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的差异、不同的情趣与爱好,都决定着不能用所有的知识目标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即使是一位优秀教师、一位名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目标,全都落实给每一个学生,这是不合实际的,不合规律的,只不过是存在优生比例的大小多少的问题。
二、备过程与方法的可操作性
教师在完成知识目标的确定后,更应细化,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有效地落实知识目标。如果过程与方法过于笼统,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盲目和随意。
只有教师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才可以有效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才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才可以把课堂变为体现自我教学思想,展现教学艺术才华的舞台,才可以落实三维目标,才可以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才可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尤其是在集体备课备受青睐的今天,我们不能只注重集体备课的形式,更不应煞有介事,泛泛而谈,而应更好地去探索集体备课究竟备什么,怎样备课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我认为备目标的层次性,备过程与方法的可操作性,才是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海勃日戈中心小学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常态的、通过合作研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众性教学研究方式,一直以来在基层学校广受欢迎,但是随着课改向纵深推进、实施绩效工资的背景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一是精力问题,教师每天都有三四节课的教学任务,如果再加上班主任工作、作业批改和辅导等,牵涉精力较多,绝大部分教师无暇顾及集体备课前深度的个性化备课。二是利益问题,学校都非常重视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特别是绩效工资实施后,绩效部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部分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势必会或多或少有些顾虑,有所保留。三是认识问题,部分教师由于职业倦怠,集体备课更多的是迫于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领导检查的压力,往往满足于简单地学进度和基本要求,形成相对统一的教案来应付了事。四是时间问题,如果一周只有一次集体备课,通常是两、三节课的时间,那么,即使教师积极性很高,准备也很充分,仍无法把一周的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当堂反馈、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环节都进行细细的分析和推敲,更何况像语、数、外等主要学科每周课时要多达5节左右。五是资源问题,在目前的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教学资源的唯一拥有者,也不可能继续扮演照本宣科、传经布道的绝对权威的角色了。
因此集体备课质量的高低,固然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离不开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离不开青年教师的虚心好学,离不开评价机制的日趋完善,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教师个体素质的提升,所以集体备课必须与时俱进,高度关注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这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备什么?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二是学生课业负担太重,三是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策略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究其原因,教师能否备好课是前提,是关键。我认为教师在个体备课时,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主持人”,不仅要“备知识”,充分地占有多种资料,还要备“知识的呈现形式”和“动态生成”的各种可能,要备学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和独特的个性感悟,要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设身处地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是怎么备?集体备课的目的主要是让教师就某些教学内容或环节进行充分讨论与深入研究,借助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理解,拓展思维训练的空间,因为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情,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才能将课标的统一要求转化为班级学生的个体要求,才能把预设的目标、问题和活动转化为学生认知、合作、探究的过程和能力。
三是如何改?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检查方式,学校领导和教科研部门要从形式上的“数数人数、看看记录、对对教案”转变为定期或不定期地沉到教研组,参加活动——看备课过程,深入课堂听同一备课组教师的教学现状——看备课质量。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备课形式,把传统的现场备课与现代的网络备课,把年级组备课与教研组备课,把校内集中备课和区域协作备课,把课前说课与课后评课等有机结合,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拓展视野。最后,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把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个体与集体、学生评与同行评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忌评价形式的单一化、评价目的的功利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