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12:21: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构建该指标体系旨在将现如今我国社会保障的实际状态更为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体现出来,并可以为各种决策的颁布以及政府的下一步工作等提供参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包含多种模块:社会优抚统计、社会福利统计、社会救助统计、社会保险统计与人力资源统计。
(一)社会优抚统计社会优抚的对象包括从事政府部门工作,从事军队工作以及其他特殊部门工作人员及家属,社会优抚的工作就是对社会优抚对象给以抚恤、优待和安置。这其中主要包括向残疾军人、烈士、复员军人、烈属、军属提供抚恤金、补助金工作;为退伍的荣誉军人提供生活保障;妥善安置退伍军人工作。因此社会优抚具有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它可以安抚军心,实现军民团结,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状态。
(二)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社会大众保证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并给予他们各种津贴,提供多种服务,建立利民的社会公共设施等,从而令国家的福利达到一个新的层次。而我们在构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体系时考虑更多的是狭义上的社会福利,它是指政府和社会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服务和帮助,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自立能力。其实我国早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体系就大致建立起来,但统计主体为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保险统计等也逐渐归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体系之中,但保险福利统计逐渐被社会保险统计替代,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统计也包含于其中,该阶段,我国新兴的统计体系雏形已初步形成,该体系由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而来。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关于社会保障的统计体系将逐渐演变为独立的个体,而在该体系中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也将出现在统计年鉴中,该目标的实现,还是要靠相关部门的努力,遵循管理部门与统计部门相对应的原则,由相关的管理部门对本部门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后,将数据交由相关统计部门。
(三)社会救助统计社会救助的概念为收入较低的即收入达不到国家最低收入水平的人员提供社会保障和救助。主要的救助对象分为三类:一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都无依无靠、无收入来源、无工作能力的人;二是有一定的收入来源,但收入过低的人;三是有收入来源和工作能力,但因意外事故发生没有自我救助能力,且事故发生后,生活水平达不到我国最低水平的人。社会救助统计,具体可分为:专项救助、灾害救助和贫困救助。
(四)社会保险统计社会保险体系指标中最为核心部分即为社会保险统计。其对象包含整个劳动者群体,社会保险旨在可以为劳动者的生活提供进一步的保障,具有补偿收入减少的性质,社会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并且资金的筹集渠道较多。当劳动者因年龄过大、下岗、意外伤害、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它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具体来讲,社会保险又分为: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五)人力资源统计人力资源统计的主要工作为分析我国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劳动数量等。具体来讲,人力资源统计划又可划分为:人员流动、构成、劳动报酬和指标的统计。
二、结语
从上文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覆盖面较广,其中包含就业人员、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职工、学生等多个群体,对其进行统计是按户籍标准还是按常住标准,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这是建立社会保障统计重要基础问题,也是难点所在。
作者:侯占岳 单位:滦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键词: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全球经济
进入WTO的这些年里,我国是在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下进行国际贸易的,这样也加快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这些有利于我国遵循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自己的法制与法治,同时也利于提高我国参与全球竞争,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企业改革的国际化进程,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该注意到加入WTO 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与动力,更要注意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平衡关系,按照WTO的要求,建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增加社会保险运作,维护好社会的安定稳定与广大人民的权益。
一、现代人力资源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新经济以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动力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它的存在使得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的全球化与人才流动的国际化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的流动和结构复杂性出现了很多新鲜特点:高目标要求的新型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加速了人才流动。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型产业和创新组织成为新经济人才目光锁定之处,并且期望其成为新的归宿。人才的流动加快导致了管理风险逐步提高,跳槽、集体跳槽、加盟成为新经济时代人才流动的大方向、新景观。员工之间、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维系更多偏重的是心理契约而非那一纸劳动合约。加入WTO 以来,中国就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经济与世界接轨,社会保证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也都迫切的需要与世界接轨,否则将造成人才流失等种种弊端,可以这么说,要深刻体会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复杂性和随机性的新特征,然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确保新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步步相随。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
社会保障的内容、水平和方式,主要由要受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决定。
尽管进入WTO 很多年,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为低下,人口众多等因素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标准不可能太高。因此,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只能实行以保障基本生活为标准的社会保障。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才刚建立,处于起步期,还不可能覆盖全体社会成员,养老保险等制度都只是在城镇职工中进行实施,医疗保险也是从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开始起步,失业保险则是在企事业单位实行,大量的个体从业人员、三资企业、民营、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职工均还未纳入社会保障网中,当然,他们是最需要这块保障的人员之一,因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比较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的拉大,相应地对社会保障也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需求,除了政府强制性基本保障外,还应存在单位补充保障和建立并且实施社区托底保障。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现阶段是新经济时间段,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时代,新经济是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它区别于工业经济,它更强调知识和人力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占据的首要地位,具有创新力的人力资源将会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
(一)社会保障制度则是对新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的补充
社会保障制度则是对新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的补充。它保证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被调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花了大气力进行改革,增加了个人缴费服务,为个人建立私有帐户,但制度只达到量化,还未发生质的变化。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改革是保证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现今,在扩大对外开放服务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合资与合作方式,允许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社会保障服务领域,逐步打破过时的垄断格局,大力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先进管理方法,为广大百姓享受更好的保障服务,为中国社会保障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为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创造更好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所做这些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高的效益,留住人才,稳定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
(二)政府主导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社会保障的风向标
很多海外学成的留学生,还有国内的有识之士,被外国大公司成功挖角的原因,也是由于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不够完善,这样就对人力资源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与困扰,后勤保障都没有了,如何能够留住有识之士呢?有人认为,在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承担着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责任我们需要建立系统、高效、先进的就业服务体系,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借鉴别国的经验,以人力资源为指导标识,循序渐进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然后政府在制度设计及推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参考人力资源管理的态势,在接轨市场时能够让位于市场,给市场市场化运作的动力和机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需要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才能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关键。如果还看不清,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新经济时代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重要性地位,那么改革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发展将步履艰难。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分析各国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仔细研究中国的人才现状的基本情况,就能够正确地看待社会保障的国际化潮流,就能够自觉地调整和完善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向着顺应社会保障、经济发展规律和人力资源发展需要的方向推进,创造出符合国外通行规则、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参考文献:
[1]潘晨光.国外人力资源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马斌.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点及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
内容摘要:区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协调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良性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开发了一组用于测评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的量表体系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以期为今后围绕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协调发展 测评体系
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形成
已有关于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多从内外协调度、运行有效度、目标实现度、数量、质量(或素质)、结构等方面展开体系构建,评估指标则大多以经济增长指标、医疗保健投资指标、产业结构指标、培训和开发、进步和创新、人才流动与配置为主,总体而言,都更着重于区域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协调联动较为欠缺。
本文在参照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在北京市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异地工作人员、有异地工作意愿的就业人员以及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在经过筛选和剔除后,本文归纳了用于衡量区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的指标,由27项指标所构成的三级体系,如表1所示。
(二)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
本文借鉴王巧英(2009)等学者的做法,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各指标的因子载荷(ij),因子载荷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共性因子对观测指标的影响程度,也可以用因子载荷的大小来确定每一个指标与主成分的相关程度大小。因子载荷越大表明该指标与该主成分的相关程度越高,该指标在该成分中占的权重也将越大。
Ti=IijI/(1+2+……+n)IijI (1)
其中,Ti表示第I个指标在某成分中所占的权重,IijI表示第I个指标在第J个成分上因子载荷的绝对值,(1+2+……+n)IijI表示该成分(J成分)中所有指标因子载荷绝对值的总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基于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一)人力资源蓄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目前,全国流动人口的总体规模在1.5亿左右,其中约有1/3是跨区域流动,2/3是省内流动。从人力资源流出地构成来看,中部地区是跨区域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出地,西部地区次之。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1985-1990年东、中、西三地区流出省外的人口规模差不多,分别占33.7%、31.7%、34.6%。1995年以后,人口流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完全改变,东部比重大大减少;中部比重急剧上升,几近一半;西部比重保持稳定。中西部地区的跨区域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流向了东部地区,从1987-2005年,中部地区跨区域流动人口中流入东部地区的比重由61.7%上升到近90%,而西部地区也由44.2%上升到80%。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改革开放后,在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下,产业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东部地区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区域发展极化效应的作用,和东部地区距离较近的中部地区,大量生产要素被吸引到东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人力资源要素。由于制造业就业的下降,导致中部传统工业城市出现了比较突出的下岗问题。在区域就业分布上,其他地区和东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替代关系,东部地区的再工业化过程是其他地区就业萎缩的直接原因。实证分析显示,制造业发展程度、地方政府基本建设投资与地区人均收入水平都对人力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存在着重要影响。此三者是造成东部以外的其他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产业外迁、人力资源外流、就业萎缩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跨区域流动,政策的基本导向为:一是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当地的招商环境和就业环境,增加当地对商家和人力资源的吸引力;二是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不仅要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还要注意引进能够吸纳就业的产业;三是完善区域一体化的就业市场体系。
(二)社会保障支撑力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各地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养老金等为例可以看出(见表3、表4和表5),东部地区在社会保障支撑力度上明显强于其他三个地区,表明社会保障支撑力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较大。除东部地区以外,其他三个地区在社会保障支撑力度上的差异相对并不明显,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社会保障在区域间已开始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本文认为,在社会保障地区统筹的后续工作中,可以把部分统筹基金换算成现金随员转移,即可以随转移劳动力进入转入地,个人账户的全部基金也将随之转移。具体做法是:参考个人既往缴费水平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定出一个转移比例,建议通过政策的形式把这一比例确定下来。当然,这个方案的矛盾焦点还在于地区壁垒,由于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会影响地区的局部利益,转出就是转嫁责任,转入意味着要承担责任。因此,必须借助举国体制,由国家强制执行,将较好地解决社会保障区域统筹的问题。
(三)公共服务跟进程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奠定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的决战阶段,也是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十三五”期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牢记总书记嘱托,建好家乡”为引领,以“打造增长极、共筑崛起梦”为统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市、区最新决策部署要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聚焦短板、锐意改革,推动全区人社事业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为谱写好“发展走前列、全面达小康”的幸福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重点要把握好三个方面要求。
(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事业发展新理念。“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人社部门必须认真研判新常态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具体要注重“三个兼顾”。一要兼顾经济结构调整与维护社会稳定。针对今年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调结构可能带来的企业职工分流问题,要积极开展用工指导服务,落实好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等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强化技能培训,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二要兼顾提升发展效率与民生兜底保障。针对企业承担社会保险费负担较重的问题,要超前分析研判,提出对策措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要编密织牢就业和社保安全保障网,更加重视社会保险兜底保障功能,为困难人员及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增进民生福祉。三要兼顾“五大理念”和“六大战略”。结合人社工作实际,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更加注重为苏北自主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建设培育创新型人才。践行协调发展理念,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要更加注重就业创业城乡统筹、社保政策城乡普惠、公共服务城乡均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要更加注重运用人才引培、资质资格改革等政策措施,支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实施开放引领战略,要更加注重顺应开放型经济发展需求,拓宽引才引智视野,打造国际化高素质人才队伍。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实施全民创业战略,要更加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有利于创业的体制机制、平台载体和发展环境,鼓励城乡各类群体创业创富。
(二)大力深化若干领域改革,优化提升事业发展效能。“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各方利益调整博弈的关键时期,必须要突出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制度公平,兼顾维护不同群体利益,统筹推进人社重点领域改革。一要加快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要更加重视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继续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水平,做大做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两支队伍。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帮助广大劳动者适应市场变化和创业就业条件变化。二要加快推进若干制度性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任务。健全公务员分类管理、考核奖励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三要加快完善管理运行体制。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改革,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科学配置。进一步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推动实现“五险”统一经办与“一窗式”服务。
(三)深入推进重点职能工作,促进发展成果共建共享。一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培训促进就业水平,完善失业调控预警和稳定就业机制。二要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民共享。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要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继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重点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培优计划。四要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集体劳动争议的多方联动调解和仲裁快速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提升监察执法效能。五要提升人社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推进“智慧人社”项目建设,加快建成统一规范的一体化业务系统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保障等工作为抓手,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这一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着力破解我县人社工作中的难点节点问题,以全新的思路,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县人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任务
2014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00人,其中省内新增转移1500人,城镇就业率达95%,“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新增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200人;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900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700万元,扶持个人创业贷款所占比例为70%;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到22400人,基金征缴6680万元;城乡居民参保人数94477人,(其中参保缴费70508人,发放养老金23969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41100人,基金征缴315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800人,基金征缴155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050人,基金征缴41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350人,基金征缴140万元。力争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各项指标任务。
三、工作思路
(一)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新跨越
1、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积极就业政策。一是以落实就业优惠政策为切入点,推动重点群体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加强就业资金使用管理。完善就业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和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作用。
2、鼓励各种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一是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保姆式”服务。依托县创业指导中心,设立创业服务窗口,强化创业辅导服务。二是全面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积极落实财政贴息政策,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在做好到期贷款回收、防范贷款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巨大作用,实现小额担保贷款助推创业成效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三是加强创业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设。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一是提高培训效能。落实配套资金,优化培训资源,强化动态管理,做好各类群体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探索“培训+实训”的创业培训模式,推进培训与实训有序接轨。二是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持续开展技能培训“进企、下乡”活动和企业职工在岗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三是结合县情,抓好重点工种培训,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职业培训资金直补企业的技能提升培训以及紧缺技工的培训。
4、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立足和挖掘本地劳动力资源,深入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以及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通过搭建服务平台,依托“春风行动”、招聘活动、就业服务月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短缺问题。三是加强就业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秉承“依法经办、简化程序、便民利民”的原则,以优质的窗口服务提高便民利民水平。
(二)社会保险能力谋求新突破
1、更加注重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穿“一条主线”(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着眼“两个目标”(争创全省社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树立“三种理念”(管理上水平、服务创品牌、业务出精品),力争“四个达到”(参保职工总人数力争达到22400人、基金征缴总量力争达到6680万元、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力争达到2800人、“三类”人员参保率力争达到100%),实现“五个加强”(加强扩面征缴、加强业务规范、加强基金管理、加强宣传造势、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作上档次、上水平,为赣南苏区振兴和我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作出贡献。具体努力方向如下:一是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确保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二是利用《若干意见》和年底上级部门安排部署下一年项目、资金的契机,积极向上争资,确保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上级补助资金应有的份额。三是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省级统筹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均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四是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群众变“要我保”为“我要保”。五是办好民生事实,逐步解决机关事业单位未参保聘用制干部、合同制工人、人事制人员的参保问题,认真探讨研究年龄偏大村干部养老保险补缴问题。六是配合财政、社保等部门,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做好有关审计工作,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和平稳运行。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养老保险制度政策,特别是参保缴费和丧葬费、抚恤金政策。
2、更加注重强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是从2013年开始,在确保完成扩面征缴80%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和《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保费征缴力度,提高城乡居保参保意识,逐步提高参保率,力争2014年要完成90%的参保任务,做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最终实现全覆盖。二是社保卡管理实现一条龙服务。全县所有乡镇均已完成发卡任务及问题卡回收工作,目前正在余卡发放工作与社保卡管理服务工作。同时,在业务经办中,加强信息系统数据录入、管理与维护工作。为参保对象建立个人账户档案,在实现信息系统内网外网安全隔离情况下,依托信息系统完成了所有参保、缴费、领取人员的建帐、记帐、管理、结算与查询工作。三是全面完善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与维护,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待遇全部每月统一实行信息系统发放,养老金全部打入城乡居民卡中,严把生存认证关,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发放,实现养老金100%发放到位,做到应发尽发。
3、更加注重提升基本医疗保险水平。2014年医保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完备医保制度,健全医保体系,扩大医保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医疗保障网。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各项保障制度基本完备。城乡统筹取得积极进展,多层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扩大覆盖范围。基本医保保障人群实现基本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和职工大病医保,力争2014年达191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居民大病医保,力争2014年达22000人;工伤保险在上年基础上逐年递增5%;力争2014年达10800人。
(三)人事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1、引进优秀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在党政人才引进方面,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计划地招录一些法律、财会、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农业、环保及特色产业的专业型、技术型的党政人才,以达到优化我县公务员队伍的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培养和吸引我县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全面盘活现有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促使专业技术人才的分布趋于合理。结合我县各单位用人需求的实际,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加大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力度,2014年力争引进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150人。积极做好政策性引进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根据我县基层事业单位用人实际,按照省、市下达的招募指标完成好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服务、管理和接收安置工作。
2、完善岗位管理,杜绝吃“空饷”人员。一是要定编定员,推行人员编制实名化。采集在岗在编人员的基本信息、编制类别等各项资料,将编制和人员一一对应,确保具体机构设置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数相对应,防止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二是要公开透明,推行人员信息公开化。在编制实名化的基础上,建立公开制度,将人员配备情况通过政务公开平台等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三是要化繁为简,推行行政机构精简化。按事设岗,定岗定责,使每个行政人员有事可做、有事必做,培养一支高效、高素质的行政工作队伍,防止养闲人养懒人。四是要接受监督,推行权力运行阳光化。五是要加大惩处,推行岗位问责。结合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对在岗在位情况的明查暗访,对无事不上班、上班不办事的行为,一经发现,严格追究相关人员及其领导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消灭“贪吃虫”,从根本上杜绝“吃空饷”现象的发生。
(四)劳动保障工作开创新局面
1、全面完善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劳动保障服务水平。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契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全面完善我县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加快服务平台建设。为加快完善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在争取政策的同时,采用“分批建设、分步推进”的方式,加速“一拖四”(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四:重点建设扬眉、铅厂、过埠、关田四个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项目申报对接。二是配齐配强基层工作人员,强化省、市、县、乡(村)一条线垂直管理,确保社会保障队伍稳定,服务高效、便捷。
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机制建设,充实机构队伍力量,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标准化、执法规范化、人员专业化建设。力争配备执法车辆等办公工具配置,提升监察执法能力,推进劳动仲裁工作,发挥“仲裁院”平台作用,化解劳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监督体系,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打击非法用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行动,依法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一、领导重视
,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立足全面,依法行政,依靠法制推动各项工作,特别是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对依法行政工作非常重视。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组会,就听取了法制工作汇报,在日常工作中,厅党组始终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带动全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主要领导同志经常过问法制工作情况,已经逐步形成依靠法制推进整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成效检查检验法制工作的良好局面。
1月,省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更名并调整组成人员名单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及时成立了厅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厅长郭俊民、党组书记刘应堂任组长,其他有关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有关综合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履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等职责。办公室设在厅法规处。领导小组的成立,为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措施得力
(一)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行政执法人员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国家法律、法规能否得到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取得良好成效。一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在厅机关每年举办4—6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讲堂活动,在全厅开展全员培训。由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处长登台宣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要求全厅干部职工要切实履行职责,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和严格执行。起,每年举办两期人事、劳动保障局长培训班,加强对基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领导干部的法律宣传教育。二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举办依法行政培训班,加强对基层业务骨干和一线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每年将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执法人员轮训一遍。,《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后,在安阳、开封、济源连续举办4期专题培训班和法律知识考试,未通过考试的,不得从事执法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法律知识考核制度。对新录用公务员和拟提拔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依法行政知识测验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定期在全厅开展法律知识考试。11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行了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厅领导和全厅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参加了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二)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地方立法和对规范性文件管理。
一是完善立法工作机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的要求,不断探索地方立法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认真筛选立法项目,适时提出立法建议,对每一个列入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立法 计划的立法项目,都成立以厅长、党组书记为组长、分管法制工作的副厅长和分管业务工作的副厅长任副组长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拓宽民主立法渠道,保证广大职工群众、用人单位积极有序的参与立法活动。在起草《省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条例》等法规时,在多次召开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用人单位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论证会的基础上,还将条例草案在“省劳动保障网”上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工的意见。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和省内各大新闻媒体都做了报道。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全国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上也对率先制定《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条例》给予充分肯定。二是切实做好规范性文件法核备案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是政府部门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做好规范性文件法核备案工作,认真落实《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10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法核备案工作的通知》,加大了备案审查工作力度,要求各处室指定专人负责规范性文件法核备案工作,所有准备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先送法规处进行合法性审查,法规处审查后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文稿纸》“法核意见”栏签署意见,凡未经法规处审核的规范性文件,厅领导不予签发。并规定文件自之日起10日内由起草处室将规范性文件相关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本报厅法规处,由法规处在5日内报省政府法制办备案,同时在厅网站上予以公布。三是逐步建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评估清理制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规章3年内进行一次评估,规范性文件2年内进行一次评估。10月,组织全省对10月出台的《省工伤保险条例》和1月出台的《省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条例》评估和检查活动,通过评估和检查,发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还根据有关要求,每5年组织一次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成立了厅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对直接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的8部地方性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推进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成立后,整合了原有的劳动保障监察力量,成立了劳动保障监察局,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处罚制度,明确了行政处罚实施范围,规范了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事项、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协调机制,完善了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了对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管理,向社会公布行政执法主体和权限,要求所有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考试,未通过考试、未取得执法证件的人员不得从事执法活动。二是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了防止执法不公和权力滥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有行政处罚项目的37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了认真梳理,制定出台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施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政处罚预先法律审核制度》、《省劳动保障监察主办监察员制度》、《省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案例指导制度》四项配套制度,于8月1日开始实施。三是加强领导,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成立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厅长、党组书记任组长,有关分管厅领导为副组长,6个综合处室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有关处室指定1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具体负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对执法依据进行了认真梳理,共梳理出行政执法行为74项,其中行政许可10项,行政处罚33项,行政确认16项,行政征收4项,行政给付3项,其他具体行政行为8项。每年组织一次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评,对有关处室在考评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提出的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在整改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不掩盖、不护短的原则,依法进行核实、整改。真正做到发现问题,认真改进,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
(四)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和行政争议。
一是逐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仲裁制度。加大了调解仲裁案件受理力度,办案质量明显提高。、连续两年全省处理案件超过2万件,调解结案率50%以上,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94%。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逐步推进。全省共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180个,人事仲裁机构177个。注重预防和化解,调解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7600件,占案件总数的41.6%,有力促进了和谐劳动人事关系建设。二是简化案件受理程序,积极受理复议案件。注重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把及时有效化解行政争议作为行政复议工作的着力点,简化办案程序、加强实地调查、公开听证、引入专家咨询机制、运用调解和解结案,积极探索行政复议工作新机制,行政复议工作效率和办案质量不断提高。,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69件,其中省厅直接办理50件。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行政应诉工作是法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应诉行政案件189起,省厅直接应诉行政案件4起。在行政诉讼案件应诉过程中,积极出庭,按时作出行政诉讼答辩状和提供相关证据、依据。
在新时期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符合时展的要求,并且能够做到民生保障的作用。该平台主要是指在街道或者社区内设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站,主要的目的是为基层群众提供各项公共服务,比如像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人才服务等,以此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1现阶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概述
从理论上分析,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也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在新时期,在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下,各个地区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需要发挥出带头的作用,针对实际的发展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基层平台建设计划,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从宏观角度分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职责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主要从乡镇方面入手,主要的内容包括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对当地开展数据调研工作,实施就业发展,提供就业指导,或者与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实现对人才的培训,将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二是从社区方面入手,主要是构建可行的社区与劳动力保障体系,实现对社区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资料的相互搜查,针对性地制定信息库,当然还需要积极协商解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类矛盾,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要求进行工作,实现对重要信息的整理与分类。如此一来,不仅真正发挥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且还可以实现再就业指导,缓解就业压力。
2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缺陷
(1)人员管理呈现出混乱性。为进一步保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有效性,使其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人员管理成为最为主要的任务与内容。根据调查现阶段大多数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人员数量不足,身兼数职的现象严重,如此一来,则会出现岗位职责不明确的现象,如发生问题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正是因为人员管理比较混乱,还会提高工作人员的强度与劳动量,很多情况下工作人员无法专心地对岗位问题进行处理,从而阻碍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
(2)缺乏充足的经费。毋庸置疑,只有保证经费的充足才能真正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完善性,所以经费问题至关重要,从某个角度分析,在诸多乡镇企业的工作开展中需要资金开展项目,实施预算,提高发展效率,但是很多地区的工作人员没有编制,尤其是经济贫困地区工资问题均难以保障,无法实现经费的充足,且也会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证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造成影响与制约。
(3)工作人员素养过低。诚如上文所言,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中,工作人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比例,关系到其建设效率,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仅政策性比较强,范围比较广,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对人们的利益相互关联,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自身的素养从根本上关系到其发展与进步,关系到工作的整体运行。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人员不稳定,经常变动,这样情况下则会导致工作人员的业务比较生疏,或者相关部门没有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没有实施再教育,无法真正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能力与专业素养,进而无法保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有序发展与进步。
3新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
(1)提高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认识。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其城市建设发展得如火如荼,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在整个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且对城乡统筹起到推动性。所以笔者认为需要在此发展背景下,针对性地依据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模式制定切实有效的公共
服务平台,满足时展的需求。简而言之,需要将重点放置在农业就业以及社会保障两个方面,并依据相关政策与要求,制定与城镇相互统一的公共社会服务体系,满足城乡统筹协作的基本需求。其中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两点:其一是需要加强宣传,积极提高人们对基层公共服务的认识,并且要从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入手,针对性地制定切实有效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二是需要采取绩效考核相互关联的方式,提高其水平,提升其地位,并进一步体现出重点,在集中落实与有效贯彻的同时,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2)制定完善的基层平台工作机构。制定完善的基层平台工作机构,合理配置每一项工作人员成为了目前最为主要的任务与内容,当然,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中不容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的管理极其重要,所以为发挥出人的重要性,则需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针对性地制定基层管理人员责任负责制,严格按照实际的发展情况,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实现其管理与维护。当然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需要对人员的总体收入情况进行保证,不断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热情,如此一来,才可以推动基层服务平台的创新可持续发展。
(3)做好资金投入工作。只有保证经费的充足性才能真正实现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性,其中需要做到的任务便是做好资金的投入工作,其一需要积极提高乡镇党委、政府部?T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保证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尤其要在政策、资金、物质上给予支持。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配备相关的设备设施,保证其现代化,真正实现信息安全。或者还需要积极提高工作经费,真正保证每一项工作的有效运转,笔者还认为需要当地政府部门构建专项资金,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有效性,实现资金的充足性。
(4)做好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只有保证基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其工作效率,所以相关部门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保证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服务平台队伍建设的有效性。另外,从特点上分析,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需要基层服务平台人员学习相关知识与政策,并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打造一批高素养、有文化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减少或者取消兼职人员,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奠定基础。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服务重点企业,劳动就业等工作
2014年我镇的就业工作按照服务企业用工,提高就业人员技能,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切入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90人,完成目标任务125%;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67%;富余劳动转移就业42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0%;服务重点企业用工44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8%;劳动者成功创业人员52人,完成130%;带动就业180人,完成113%;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70人,完成目标117%;志能激发培训的有44人,完成126%。
(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
城乡居保工作迎难而上,实现了“三个”确保“一个”超额。一是确保续保缴费率100%。2014年,草埠湖镇适龄参保缴费3918人(含扩面114人),其中:续保缴费3804人,征收保费89.20万元。二是确保待遇发放准确率100%。全年共为1269名领取待遇人员支付待遇97.94万元,其中:支付养老金93.55万元、其它待遇4.05万元。三是确保数据录入准确率100%。做到认真比对,不出现错、漏录一人,实现了零差错。四是超额完成居保新增扩面任务。全年新增扩面114人,占目标任务的146%。
(三)、农工养老保险工作。
1、与人社局协商公布了2013年度农场农垦企业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发,核定了农工2014年度缴费工资基数,下达了2014年度农场14个队场农工养老保险缴费目标任务。
2、当期征收农工养老保险费1640万元,为3240名退休农工支付养老保险金4770万元,其中:支付基本养老金4624万元。
3、把好农工与村场的财务往来关口,让农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全年审核财务往来手续562人,其中农工置换身份后退休140人,无一人欠提留租金和社保,促进了村场提留租金的顺利收缴。
4、开展2014年度14个队场在册农业职工统计年报。2014年年末在册农业职工人数为:2412人,当年退休42人,在册农工置换身份380人,移交农工档案380份。2014年年初农业在册职工人数为:2834人。
5、开展了职工档案升级达标活动,整理档案资料3386份,其中在册农工档案2412份。
(四)、其他工作
协助、两级部门处理两家延伸企业退休职工漏办基本医疗保险的案件。调查、协调处理马窑村农工社保案件。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资源严重匮乏。由于我镇企业规模小,用工人数少,距离市培训中心远,大多数企业又多为季节性用工,停产培训不现实,增加企业成本,企业不支持,因此,在农民工初次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上,未能完成目标任务。
2、农工养老保险断保情况严重。由于农工养老保险制度自2004年综合配套改革以来长期未作调整,缴费标准与待遇计发办法不合理,劳动用工市场化后在册农工的管理松散,没有约束力等问题,致使农工自觉缴费意识不强,断保人数已超过45%以上,造成农工续保缴费率低。
三、明年的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农工等二项社会养老保险的征收督办工作。
2、进一步抓好服务市重点企业的用工招聘输送。
3、加强与有培训资源的相关企业合作,寻找突破口,适时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4、继续搞好农工断保情况的调研及处理。
2014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局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很抓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缴费,农工养老保险续保缴费,服务重点企业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服务重点企业,劳动就业等工作
2014年我镇的就业工作按照服务企业用工,提高就业人员技能,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切入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90人,完成目标任务125%;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67%;富余劳动转移就业42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0%;服务重点企业用工44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8%;劳动者成功创业人员52人,完成130%;带动就业180人,完成113%;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70人,完成目标117%;志能激发培训的有44人,完成126%。
(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
城乡居保工作迎难而上,实现了“三个”确保“一个”超额。一是确保续保缴费率100%。2014年,草埠湖镇适龄参保缴费3918人(含扩面114人),其中:续保缴费3804人,征收保费89.20万元。二是确保待遇发放准确率100%。全年共为1269名领取待遇人员支付待遇97.94万元,其中:支付养老金93.55万元、其它待遇4.05万元。三是确保数据录入准确率100%。做到认真比对,不出现错、漏录一人,实现了零差错。四是超额完成居保新增扩面任务。全年新增扩面114人,占目标任务的146%。
(三)、农工养老保险工作。
1、与人社局协商公布了2013年度农场农垦企业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发,核定了农工2014年度缴费工资基数,下达了2014年度农场14个队场农工养老保险缴费目标任务。
2、当期征收农工养老保险费1640万元,为3240名退休农工支付养老保险金4770万元,其中:支付基本养老金4624万元。
3、把好农工与村场的财务往来关口,让农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全年审核财务往来手续562人,其中农工置换身份后退休140人,无一人欠提留租金和社保,促进了村场提留租金的顺利收缴。
4、开展2014年度14个队场在册农业职工统计年报。2014年年末在册农业职工人数为:2412人,当年退休42人,在册农工置换身份380人,移交农工档案380份。2014年年初农业在册职工人数为:2834人。
5、开展了职工档案升级达标活动,整理档案资料3386份,其中在册农工档案2412份。
(四)、其他工作
协助、两级部门处理两家延伸企业退休职工漏办基本医疗保险的案件。调查、协调处理马窑村农工社保案件。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资源严重匮乏。由于我镇企业规模小,用工人数少,距离市培训中心远,大多数企业又多为季节性用工,停产培训不现实,增加企业成本,企业不支持,因此,在农民工初次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上,未能完成目标任务。
2、农工养老保险断保情况严重。由于农工养老保险制度自2004年综合配套改革以来长期未作调整,缴费标准与待遇计发办法不合理,劳动用工市场化后在册农工的管理松散,没有约束力等问题,致使农工自觉缴费意识不强,断保人数已超过45%以上,造成农工续保缴费率低。
三、明年的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农工等二项社会养老保险的征收督办工作。
2、进一步抓好服务市重点企业的用工招聘输送。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四中全会、区委七届十一次会议、全省和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安排2015年任务,动员全系统上下提振精神,凝心聚力,提质增效,努力实现新常态下__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突破。刚才,我们观看了全区“两为”整治视频,表彰了优秀科室和单位,就业处和专业技术科负责同志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学习先进经验,自觉遵守纪律制度,杜绝违规违纪现象。下面,我代表局党委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__年以来,全区人社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项目为抓手,创新思路,狠抓落实,投资1.5亿元的__中科节能装备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乐天玛特超市项目竣工,特别是总投资15.35亿元的华和智能叉车项目成功签约。
(二)就业创业工作得到新提升。以省“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精心构建覆盖全区的就业创业网络。突出抓好农民工“两节”返乡和高校学生离校前后“两个环节”,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突击月和各类现场招聘会等活动。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98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968人,扶持创业183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8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6.99%。建成1个市级软件创业园,全市创业、就业社保一体化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城乡劳动者就业平台被区委评为“__年度服务群众十件实事”。
(三)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果。社保基金征缴更加便捷。实行“五险合一”征缴模式,搭建社保费征缴网上申报、社保业务自助查询缴费及微信、QQ等自动化服务平台,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全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征缴基金4.09亿元、1.85亿元、0.152亿元、770万元、920万元,三大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社保费征缴网上申报平台被区委评为“__年度服务群众十件实事”。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去年基础上提高10%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10元,落实医疗保险二次补偿政策,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0% 、75%。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整合机关事业和企业退管服务资源,与社会机构合作,打造企事业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人社部劳科院项目组来我区进行调研。农保“四个不出村”实现全覆盖,全区249个村级服务点所有功能上线。省社保卡发放工作全面启动,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四)执法维权工作得到新巩固。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仲裁三维联动机制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妥善处理诚信物流、辉煌太阳能等影响较大的集体欠薪事件,督促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231.26万元,补发职工工资67.67万元。城区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被省厅授予“__年度全省劳动保障监察示范网格”。发挥省级示范仲裁院载体作用,全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120起,结案率达100%,当事人对调解服务满意度达100%。全市仲裁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强化排查和维稳责任,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在全区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被区委评为“工作先进集体”。
(五)自身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按照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通过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整改落实,工作作风得以切实改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要求,规范五项权力运行,研究制定考勤办法、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开展“执窗服”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专项整治活动,规范服务标准和行为,提升工作效能。我局被区委评为“__年度行风暨软环境效能建设优胜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医保处被区委评为“__年度公共服务行业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就业处被区委评为“__年度企业满意科室”。
__年,全局工作呈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向上争取、人事人才、工资福利、专业技术、机关事业管理、工伤认定、劳动关系、职业能力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刻感受到:荣誉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得益于市局的指导和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更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勤勉工作、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面临更多新情况新挑战。一是招商引资压力传递不到位,信息量偏少,没有形成人人参与的浓烈氛围。二是在新常态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增速放缓,结构性失业风险逐渐暴露,劳动权益维护和社保扩面难度加大。三是改革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特别是备受关注的养老并轨和涉及工资调整工作、建立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等。四是纪律观念、作风建设、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等还需进一步增强。
面对新常态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敬业态度,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卓越追求,以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拼搏精神,全力推动全区人社事业再上新台阶。今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十一届七次会议及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项目引领,坚持改革统揽、依法行政,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全面深化社保制度改革,促进建立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秩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方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坚持选优引强和提升服务并重,着力在引进项目上取得新突破。招商引资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区目标考核的核心指标,全系统要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一要以优质的服务促进项目建设。要抽调精干力量服务引资项目,为已签约项目办理立项审批、注册登记等各种手续,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为客商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峻工,今年要重点做好华和智能叉车项目服务工作。二要以明确的目标强化责任意识。要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指标,做到人人有目标、有责任、有压力。要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从经济利益和干部使用上形成导向,激发全系统干部职工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要以创新的举措提升招商效果。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拓宽招商渠道,注重以商引商,充分挖掘和利用已经来淮投资客商的人脉关系和资源,捕捉各类项目信息,加大对已有信息项目的跟踪力度,力争把意向性信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今年要重点抓好扬州巨超集团化工机械项目的洽谈签约,争取年内再引进1-2个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二)坚持兜底就业和扶持创业并重,着力在扩大就业上取得新突破。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构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一要始终不渝抓好困难人员兜底就业。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农民等作为就业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援助,落实全程就业援助服务,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二要坚定不移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创业型城市创建,确保通过省创业型城市验收。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统领,推动创业扶持政策向农村创业者、大学生等各类群体覆盖。启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农村劳动力本土创业计划和城镇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计划,以重点群体创业推动全民创业。三要千方百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劳动者素质提升”行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健全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三大制度。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和规模,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提高培训工作针对性,确保参训人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三)坚持扩大覆盖和提升待遇并重,着力在完善保障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一要加快实现参保人员全覆盖。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为重点,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大企业职工参保稽核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规范基金征缴行为,引进外部监督,与财政、地税、审计部门“四方联网”征收,防范基金风险,充分做好准备,迎接国家审计署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二要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10%,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5元,将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不低于380元。实施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的付费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确保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左右和70%以上,大病保险合规费用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三要扎实推进社保重点领域改革。要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摆在首位,研究省市政策,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平稳顺利推进。适时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加快建成城乡一体的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四)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挖潜并重,着力在发挥人才支撑作用上取得新突破。一要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通过人才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方式,有组织有步骤地引进研究生、留学回国人员和外国专家等高端人才来淮创业。二要努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更多实用型、紧缺型技能人才。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促使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三要健全完善人才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强化人才福利保障制度,营造激励人才成长,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五)坚持科学规范与务实创新并重,着力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贯彻执行县区以下机关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稳妥实施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和地方津补贴标准,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完善事业单位
公开招聘、岗位设置、聘用管理、考核奖惩等配套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管理,继续做好“吃空饷”等专项整治工作。
(六)坚持柔性调解与严格执法并重,着力在提升维权效能上取得新突破。一要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发挥劳动监察“两网化”优势,加大主动执法力度,特别是加大重大案件查处力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二要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工作。建立健全基层调解服务平台,深化仲裁进高新区、进乡镇、进企业“三进”活动,延伸对外服务窗口,扩大影响力,提高调解率,真正做到仲裁重心下移,预防为主。三要抓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重点推进小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确保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
新常态和新任务对人社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迫使我们必须要打造一支敢担当、重落实、善创新、风气正的干部队伍。
(一)要把“两个责任”坚决贯彻好。全系统要牢固树立党风廉政建设“抓好是本职,不抓是渎职,抓不好是失职”的理念,把主体责任落实在行动上。刚才,我们已经层层递交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各分管领导对分管条线党风廉政建设负主体责任,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职”的要求,切实把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在手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科室、局属单位负责人对本科室、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不仅要严格自律,管好自己,更要敢抓敢管,管好其他人,不当“老好人”,不做“甩手掌柜”。局纪委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大对五项权力和工作纪律的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查处,局党委将全力支持纪委查处违规违纪案件,并强化处理结果运用,做到“四个一律”:问责决定书一律存入档案,问责结果一律公开,被问责人当年度一律不得评先评优,被问责人在影响期内一律不得提拔使用。
(二)要把作风建设从严要求好。当前作风建设已经成为新常态,春节长假刚过,市、区就分别召开了“两为”整治工作会议,曝光了一些单位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2月27日,局里对纪律执行情况进行了督查,也发现了一些迟到早退等问题,希望引起大家高度重视,要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上班不得迟到早退,严禁看娱乐视频、玩游戏、网上购物、聊天等,外出要履行登记手续;要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亮明身份,挂牌服务,把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要求落实到位。局纪委、监察室要加大督查力度和频率,对违纪违规的人和事公开曝光,对管理松驰、多次出现违纪违规的科室和单位,在处理具体责任人的同时,严肃追究科室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一、促进充分就业
一是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继续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完善操作办法,做好动态监测;二是引导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三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统筹做好20__年度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工作,积极开展“五类”人群的就业援助;四是顺应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需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五是做好农民工工作,根据我县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认真抓好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和管理;六是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强化供求对接的信息服务,加强镇(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突出抓好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全面抓好劳动保障网络“村村通”工程建设,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二、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做好省第三批“新农保试点县”申报工作,贯彻实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保险异地就医政策,妥善做好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工作,力争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职工领取生活费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二是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重点促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或居民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严格执行破产关闭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的扩面征缴工作;三是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按照上级政策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工作;四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五是严格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监督,加强对离退人员、享受低保人员及领取遗属补助人员的领取资格的审查,加大力度查处骗保不法行为的稽查处理力度。
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一是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公务员规范后津补贴标准的调整工作;二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慎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重点抓好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的实时跟踪,妥善做好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三是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障金制度,严格执行本县530元/人·月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按照公务员“十二五”培训纲要和皖北地区公务员培训计划,加强四类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为核心,同步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积极开展部分缺编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
五、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积极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体制,改进人才管理方式。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深化与省级对口帮扶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加强对口帮扶专家的考核管理。二是加强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公共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职业资格制度。
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建立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加强对企业用工的指导和服务,大力提高中小企业
劳动合同签订率;二是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重点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依法规范农村地区特别是小煤矿、小矿山、小砖窑、小作坊等“四小”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
三是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继续加强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加大仲裁办案力度,加强仲裁人员业务培训,明显提高争议处理效能;
四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不断提高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认真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和清理农民工“欠薪”等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用工不签订和不履行劳动合同、非法使用童工、无故拖欠职工工资和严重超时加班等问题;
一、强化学习,推进我州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的实施,省厅也提出了信息化人社的工作要求。信息化成为各项人社工作的必然要求,为了完成好我州人社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我中心将学习放在突出位置,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政策业务,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知识。指导县市开展业务专网建设、网络调试,帮助解决其他科室、中心信息化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讨论,集思广益,解决处理信息化工作中的问题,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强化责任落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人社系统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提升,信息中心工作压力大,服务的范围广,信息化技能要求高。为使每个人身上都有任务,对中心工作进行了分工,对工作进行了细化分解每个人都有责任感。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维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维护、职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维护、网络维护、机房管理、信息、全民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工作,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在工作中突出分工的同时,强调协作,工作中不推诿、不扯皮,面对重要工作、重大问题,动员中心力量进行解决,将局领导和省厅安排的工作得到具体落实。
三、围绕中心,做好服务,解决突出问题
1、加强日常维护,保障各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一是定期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巡检,做好20台服务器、4台网络关键设备、两套网络存储设备、3个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排除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隐患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确保数据中心机房的安全运行。二是加强对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异地就医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出现问题及时排查,及时解决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的正常办理;三是加强对服务器、网络设备、网络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的日常管理,加强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一年来,机房巡检220余次,信息系统维护30余次,数据维护200余次,网络和信息系统调试60余次。
2、做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数据工作
目前,我州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数据采用了州局集中的方式,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数据是核心”的根本原则,将确保数据安全作为工作的重点,定期做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备份工作,做到每日一次逻辑备份、每月一次全备份,确保数据中心数据安全。每月定期提取和上报省厅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交换数据。根据局领导的要求,提取我州社会保险数据结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
3、完成我州城镇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改造
在医保停机结算期间对我州城镇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服务器、存储、系统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确保了我州广大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的利益,为业务经办和城镇医疗保险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4、扎实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任务
一是推进金融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根据省厅有关金融社保工作工作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工作方案,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为发卡对象,做好数据的提取、导入、生成制卡批次、提交数据、发卡等工作。2016年已完成制卡49.7482万张,社会保障卡持卡数达到了71.4679万人,全面完成了省厅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是推进金融社保卡环境部署工作,根据省厅有关二代社会保障卡工作要求,在全州两定机构部署安装PSAM卡,为金融社保卡的使用做好了环境准备。2016年共部置安装PSAM卡373张。
三是全民参保登记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在省厅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我州新农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企业职工养老、城镇医保信息系统的数据比对,共比对出未参保人员18.86万人,实现了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入库的要求,配合农保中心顺利完成了全民参保登记工作任务。
四是推进我州人社部门效率提升,在省厅的统一部署下完成了我州人社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工作与全省同步推进。做好视频会议系统的调试工作,确保了视频会议系统的正常运转。
五是推进工我州人社系统业务专网建设,为了适应新的业务要求,完成了我州“州—县”网络扩容改造,将网络的传输带宽扩展到10兆,为人社各项业务专网应用做好了基础通讯保障。
六是做好12333和96128的电话的接听和回复工作,共接听和回复280次。推广使用“云南12333”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根据省厅的安排,完成了12333知识库的更新维护,提升12333服务能力。协助局办公室做好宣传工作,利用新媒体在州局微信平台共200多条。
七是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做好数据的定期上报,指导各县市利用信息系统办理相关业务,帮助解决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解决问题共600余次,确保了两项社会保险业务的正常经办。
八是推进我州人社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设工作,制定和下发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州全面推开人社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设,指导和督促县市利用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人社基层宣传服务工作。
九是推进我局软件正版化工作,根据州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局正版软件工作,做好正版软件的管理、推广、安装工作,完成了正版软件工作考核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是推进我局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帮助解决州本局和各县市工作中信息化方面的问题,积极推进全州人社领域信息化进程。
四、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工作覆盖面广、技术要求高、业务复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难度大,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建设资金和技术投不足,我州的人社信息化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缺少有效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网络系统没有安全防护设施,信息系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数据中心电源、环境等基础设施落后,无法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信息系统设备老化陈旧,信息系统运行泛力。人社业务专网覆盖面不宽,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我州人社系统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意识和技能不强,许多工作还停留在手工层面,没有实现信息化,越往基层信息化水平越低,与人社服务的要求还有差距。信息化应用还停留在业务经办方面,业务系统和服务还没有实现有效衔接,还需要进一步向信息化服务方面转变,提高人社服务水平。
3、信息化专业工作人员不足。随着人社信息化的推进,人社信息化服务的面广,信息化应用水平面的提升,需要信息化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技术,还要懂一定的业务和政策。各险种缺乏信息化工作人员,工作都压在了信息中心,而我州心工作人员少,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不足,工作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五、强化目标任务,继续推进我州人社信息化水平
1、继续加强政策理论、专业技能和业务政策的学习力度,以学习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2、继续推进我州金融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指导各县市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参保人员的制卡工作,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推进金融社保卡在社会保险领域的应用,探索启动我州社会保障卡老卡换新卡工作。
3、在全州全面推开人社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设,力争覆盖所有的行政村和社区,推进“云南人社1233手机客户端”的使用,实现“五个不出村”。加快推进利用手机APP实现社会保险费征缴试点工作。
4、加快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数据省集中工作。加强数据的清理比对,确保在明年3月份完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数据向省厅迁移,确保明年8月份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数据向省厅迁移。
5、继续做好数据中心机房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加强数据安全备份工作,确保数据中心安全运行。继续做好人社业务专网的管理维护工作,确保人社各领域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继续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维护工作,确保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建设,问题,对策
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政策落实的基层基础性工作。各县(市)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要加强领导,认真谋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基层平台建设推进方案。就目前发展而言,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难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效用,其内容相对繁杂,服务难度较大,建设质量与服务水平都难以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工作职责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从宏观角度来讲其工作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指乡镇事务所的工作职责,其中主要包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政策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针对某地开展组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调研数据;促进就业发展、提供就业指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服务等;协调相关部门及职业技能培训对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人才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中的重要作用等。
另一方面指社区与村居协理员的工作职责,其中主要包含:建立完善社区与村居劳动力平台保障体系并有效加以管理落实;针对社区及村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的搜集与审查,建立完善的信息库;掌握社区与村居参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人员的信息,为其提供全面的求职信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档案;协调有关部门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活动的开展,积极调解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与其他相关工作之间的矛盾;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宣传指导工作,针对重要信息进行整理、数据分类,提供可靠的工作意见;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布置。以上两个方面的充分发挥将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创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存在问题
3.1人员管理方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大多数身兼多个岗位与职责,很多问题的发生并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与解决。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处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问题上,还要处理部分当地政府官员所应该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而导致一人兼多个岗位任务,这样不仅仅使其工作任务繁重,难以专职进行处理问题,更会导致在处理问题上不能准确地加以解决,不利于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3.2工作经费方面。经费问题作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的基础,对其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展与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很多乡镇企业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需要上级的支持与赞同,更需要资金来开展项目,进行预算,从而有效的保障社会民生事业的大力发展。但实际上,在某些地区甚至存在着工作人员没有编制,工资难以保障等现象,资金的严重缺乏降低了工作人员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创建与开展,打消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严重滞后。
3.3人员素质方面。人员素质的高低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创建开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创建涉及面比较广泛,且政策性比较强,内容复杂丰富,并与人们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4 加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4.1把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摆上重要位置。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下,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对农村就业及社会保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必须将农业就业及社会保障放在重中之重,从而建立与城镇相统一的公共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对实现城乡统筹协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4.2规范完善基层平台工作机构,配置人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人的管理与发展,人作为主体,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平台的有效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完善,建立基层管理人员责任负责制,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配备专业的人才对基层平台服务进行管理与维护,此外,还要确保人员的收入状况,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有助于基层服务平台的持续发展。
4.3加大对基层平台建设资金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首先要进一步提高乡镇党委、政府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在落实惠民政策和维护社会稳定上的认识,在政策、资金、物质上给予支持。要配备工作所需要的设备设施,逐步现代化,确保信息安全。其次要增加工作经费,保证工作正常运转、有效运行。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落实工作经费,保证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