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1 01:40: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力建设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力建设工程合同区别于一般的经济合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进行项目合同管理时应把握其一般的特点。
1)合同管理长期性。由于电力建设工程周期长,相应合同的生命周期就会长,合同管理的周期长、跨度大,会使其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而且合同本身还可能存在很多不可预见性的风险,妨碍合同的正常实施,造成经济损失。
2)合同管理动态性。项目合同实施的过程中牵涉较多,合同内外干扰事件较多、合同变更频繁,实施过程中合同也要因时调整,是动态化的管理过程。
3)合同管理的复杂性。项目进行过程中需要众多的参建单位,接口复杂,合同履行过程中涉及到业主与承包商、不同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及业主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使得项目合同的管理极其复杂,处理不当会带来经济损失。
4)合同管理的效益性。电力建设投资大、合同金额高,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
2合同管理现状
电力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合同管理的艰难程度,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发育还不完善,交易行为也不规范,电力建设合同管理中也存在一些比较主要的问题。
1)合同法律意识不强。工程合同一般为承发包双方的法制性文件,必须依法签字履行。往往有许多企业法人及合同主管人员忽视法律对工程合同的保护和监督作用,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没有依循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按照法律条款来保护自己,在签订合同中主观办事,随意变更,甚至另行随意起草合同等。
2)重视工程建设,轻视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在国外被视为承包商盈亏的关键环节。而现有的电力企业中很多部门人员只注重项目的工程建设,对合同管理不重视甚至不予理睬,从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从行业管理方面来看,管理部门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力度不够,采用的措施不到位,方法也不得当。
3)合同管理脱节。工程合同管理是有效控制工程进度、质量、资金投入的法律性文件,然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所中的标书与施工管理合同管理分属不同职能部门,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约后,合同就会以文件形式转达项目经理部,而项目经理部只管合同,不管技术,这种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产生分支、脱节的现象,最终使技术流于形式。
4)合同索赔难以实现。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有时由于设计变更或工程量的增加,业主未按合同办理签证,增加的工程量无法签证,增加了承包商的施工成本,降低了利润,增加了市场风险。但许多施工企业因为害怕与业主的关系搞僵,不利于今后的合作,为了未来的合作,承包方往往不依据合同进行索赔。
5)专业人才匮乏。电力建设合同涉及专业面广、内容多,合同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然而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者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援助。
3合同管理的几点意见
1)提高对合同的法律认识。合同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利武器和工具,要通过宣传、培训,让相关人员真正地认识到这一点。要依法运用合同审查等手段,在事前避免或减少由于合同不严谨而带来的经济纠纷和不必要的损失。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项目管理和施工人员的法制观念,从根本上保证合同的履行。
2)加强合同管理。作为合同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与企业其他管理并抓;在制度上,建立合同实施保证体系,将合同责任制落实到具体工程和人员;配备专人管理,对相关文件进行风险分析;健全合同文档管理系统,对于工程进行过程中来往有关合同的书函文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及存档。
3)增强索赔意识。索赔是企业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防范合同风险比较重要的方法,是企业进入市场必须具备的市场观念和行为。作为企业要敢于索赔,学会索赔,认真研究文件内容,寻找机会,建立相关索赔的详细档案,并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反映报送索赔文件,获得合法、合理的索赔。
4结语
论文摘要:基于智能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是一个非线性最优融合智能算法、运用知识自动处理及有效的计算机应用体系,它强调人的智能参与和强调智能算法的灵活应用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等.同时对某市送电线路历史工程样本训练和实例样本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预测准确性和收敛性及将灰色系统理论与层次分析法进行有机地结合,应用灰色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处理电力建设工程造价决策问题,使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方案决策过程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和多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与电力建设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电力行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优先发展的地位,电力建设工程造价与其他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相比,具有电力建设工程造价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基于众多的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方案中选择较优方案是电力建设工程造价决策的关键技术.在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方案比选过程中的评价指标有工程造价净现值、电力建设工程造价回收期、财务内部收益率等,使决策变得复杂且很难做出.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模糊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用灰色神经网络度分析方法来计算决策矩阵和建立模型[1],并应用到实际电力建设工程造价决策中,可为决策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决策途径,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和分析决策系统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系统主要目标的贡献,该研究方法考虑了传统因素分析方法并避免了模糊理论处理方法的种种弊端。
1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原理及应用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预测,运用灰色系统的数据信息预处理方式搭建电力建设工程造价即灰色生成来优化神经网络的建模应用于智能电力建设工程造价中的问题预测。
2 基于电力建设工程造价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是以训练样本算法即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即灰色神经算法的学习过程分为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2],其通过训练样本前一次迭代的权值和阈值来应用神经网络技术的第一层向后计算各层大规模自组织神经元的输出和最后层向前计算各层权值和阈值对总误差的梯度进而对前面各层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修改运算反复直到神经网络样本收敛。
2.1 基于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输入向量为X=()T;隐含层输出向量为Y=()T;输出层的输出向量为O=)T;期望输出向量为;输入层到隐含层之间的权值矩阵,其中列向量为隐含层第j个大规模自组织神经元对应的权向量;隐含层到输入层之间的权值矩阵,其中列向量为输出层第k个大规模自组织神经元对应的权向量.各层信号之间的算法结构为:
⑴⑵
⑶⑷
以上式中的均为S类型函数,的导数方程为:⑸
以下是基于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灰色神经网络输出与期望输出的均方误差为:⑹
则电力建设工程造价训练样本输出层和隐含层的权值调整量分别为:⑺⑻
⑼
式中:为比例系数,在电力建设网络模型训练中代表学习速率.如果灰色自组织神经网络有个隐含层,各隐含层节点分别记为,各隐含层输出分别记为,则各层权值调整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运算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输出层⑽
第隐含层
⑾
第一隐含层 ⑿
综合上述预测分析在灰色神经在电力建设工程造价中学习算法运用各层权值调整公式均由学习速率、本层输出的误差信号和本层输入数字离散信号处理决定在网络训练样本学习的过程受决策环境复杂程度和训练样本的收敛性即需要增大样本量来提高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所学知识的代表性应注意在收集某个问题领域的样本时,注意样本的全面性、代表性以及提高样本的精确性,增大抗干扰噪声,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收集多层训练样本数据。
3 结束语
基于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方案的选择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多属性决策问题,评价因素多而且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通过构建灰色神经网络决策模型,综合考虑到电力建设工程方案选择过程中的多方案、多因素、多目标特点,避免了单指标方案选择过程中存在的决策偏离问题.通过该模型优化全面分析多层目标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较好地解决单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工程方案多目标的问题,为电力建设工程方案优选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途径数据。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射线,曝光曲线,制作及应用
1、引言
射线探伤是无损检测主要常规检验方法之一,在电力建设焊接施工检验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对于射线检验中应用最多的X射线检验来说,曝光曲线的应用对于检验人员正确选择曝光参数、有效控制透照底片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在电力建设焊接施工检验中,检验人员实际透照选择曝光参数时,一般对受检部件进行二至三次试拍片以后,才能找出较为合适的曝光数据,这种方法既浪费材料、又降低工效,同时又容易延误探伤时机。而有了曝光曲线以后,对于不同厚度工件的探伤,检验人员可以方便的从曲线中查得所需参数,然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稍加修正,就可直接应用于现场操作,方便而又快捷。当前,造成检验人员不能应用曝光曲线指导现场施工操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X射线曝光曲线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大多数检验人员没有制作曲线的实践经历,对它的实际应用也需要有一个掌握和熟练的过程,所以本文着重介绍的是曝光曲线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2、X射线曝光曲线的制作
2.1定义
X射线曝光曲线是利用作图法来表示的X射线的穿透厚度、管电压、曝光量以及胶片之间关系的曲线。
2.2X射线曝光曲线的基本形式
对同一台X射线机来说,如果保持透照方式、暗室处理条件、胶片类型、增感方式以及观片条件等因素不变,只以工件厚度、管电压和曝光量为可变参数,则不同焦距、不同底片黑度时的曝光曲线的基本形状是一样的。
对X射线来说,当前常用的曝光曲线主要形式如图1所示。
关键词:后评价;电力项目评价;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周期最后一个重要阶段,是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并稳定运行1-2年后,对项目的目的、实施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等全过程所进行的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可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分析评估建设项目的过程评价指标、财务指标、技术指标等,为今后建设同类项目提供经验;为完善已建项目;改进在建项目;指导待建项目,以改进和提高投资效益。
1 项目后评价的工作原则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工作原则是“独立、客观、公正和科学”。其主要性质有:公正和独立性、实用性和反馈性。
2 项目后评价和前评估的区别
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评估,从理论上来讲在评价原则和方法上区别不大,都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但是,由于两者的评价时间不同,目的也不完全相同,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前评估的目的是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立项,从客观和微观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在不同的建设方案中筛选出最优方案或措施,主要应用预测技术来分析评价项目未来的效益,用最少的投资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后评价则是在项目建成之后,总结项目的准备、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并通过预测对项目的未来进行新的分析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改进决策和管理服务。所以后评价是站在项目完工的时点上,通过后评价工作,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持续提高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
前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投资者要求获得的效益率或基准收益率,而后评价的评价标准侧重点是前评估的结论和建设过程中的执行情况。
3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含有:实施过程评价、技术性能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和持续性评价及综合评价。
3.1 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是在项目投资完成后并良好的运行一段时间,通过对项目的前期分析—建设过程—生产运行阶段的实际结果与可研所提出的目的和愿望,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和评价。项目实施评价过程应简单说明项目实施的基本特点,对照可行性研究评估找出项目主要变化情况,并详细的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其对项目的影响。
项目过程评价包含:前期工作评估、项目实施过程评价、项目投资执行情况评价。
3.2 项目技术性能评价。
项目技术性能评价包括提高供电能力评价、完善电力结构和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评价。
3.3 经济效益评价
项根据项目实际发生的财务数据,进行财务分析,计算资产回报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评价项目的获利能力,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按预测数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3.4 项目影响评价
项目影响是指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影响、环境达标情况、环境设施建设影响、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和对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和影响。重点分析项目与整个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项目影响评价包括经济影响评价、社会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三个方面。
3.5 项目持续性评价
项目持续性评价是指对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能够按期实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评价项目目标(社会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环境保护等)的持续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评价项目的持续性包括的内容:环境功能的持续性、经济效益的持续性、项目效果的持续性。
3.6 综合评价
综合电力建设项目立项时原来预定的目的和目标的实现程度,是项目后评价所需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应以其原定目标为基础,检查项目实际实现的情况和发生的变化,研究项目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项目目标的指标一般在项目立项时已确定,包括宏观目标,即对地区、行业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影响和作用。建设项目的直接目的应为解决电力的供需平衡及其它综合效益。同时在目标评价中,应对电力建设项目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进行分析评价。
4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系统工程与反馈控制的管理理论,主要评价方法有对比法、逻辑框架法和成功度法等。
4.1 对比法
对比法分为前后对比法和有无对比法。前后对比法是项目实施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找出项目的作用和效益。用于直接估计项目实施的相对成效。
另一种对比法就是有无对比法,这种对比是在项目项目周期内“有项目”(即项目实施)相关指标的实际值与“无项目”(即不实施项目)相关指标的预测值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这种对比用于项目的效益评价和影响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通常项目的实施工程受外部作用影响较大,所以说采用前后对比法很难将外部的作用和项目本身的作用区分开来,不能得出真正的评价结论,必须采用有无对比的方法来判定项目的实施效果。
项目的效益和影响评价要分析的数据和资料包括:项目前的情况、项目实施前的预测效果、项目的实际效果、无项目时可能实现的效果、无项目的实际效果等,如图1所示。
4.2 逻辑框架分析法
项目后评价的另一个主要分析方法就是逻辑框架法,该方法是将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逻辑框架法为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和评价者提供一种分析框架,有助于了解项目目标、目的和实现的条件,从整体上掌握项目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原因。
逻辑框架模式是一个的矩阵的型式,横行代表项目的目标层次,包括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方法(垂直逻辑),竖行代表如何验证这些目标是否达到(水平逻辑)。如图2所示。
4.3 成功度法
成功度法是根据建设项目各方面的评价结果、执行情况并通过系统标准或目标判断表来评价项目的总体成功程度度。依靠建设项目的评价专家或专家组的经验,综合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对项目的成功程度作出定性结论。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专家打分的方法。成功度评价是以用逻辑框架法分析的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结论为基础,以项目的目标和效益为核心,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评价。它是进行项目综合评价的方法之一。进行项目成功度分析时,把建设项目评价的成功度分为五个等级,即安全成功(A)、成功(A)、部分成功(B)、不成功(C)、失败(D),然后将项目绩效衡量指标进行专家打分,综合评价。如图3所示。
5 项目后评价的组织实施
项目后评价组织实施的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即建设项目自我评价、项目所属行业或地方的评价和国家级评价。项目自我评价是从建设项目业主或项目主管单位或部门的角度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目的是为项目后评价服务,为建设同类项目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行业或地方的后评价和国家级后评价一般由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咨询机构去完成,又称项目独立后评价。
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建设必将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电力建设项目的社会与环境因素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此,将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作为建设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确定下来就显得格外重要。随着我国在项目建设方面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后评价管理体系会逐渐完善。为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展和提高评价质量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Satty T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Nex York:McGraw-Hill,1980.
[2]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论文关键词:技术档案;管理:服务;供电企业
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电企业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进程中,如何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档案工作由“事务型”向“参谋型”,由“传统型”向“开拓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三个转变”,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笔者认为,在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供电企业的档案工作者,首先应该增强档案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紧紧围绕企业的需要,各部门的需要和职工的需要,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加工、深度开发,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经过提炼、深层次高质量的档案产品,创造档案信息服务的新形势,开拓档案信息服务的新领域,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新目标,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要把技术档案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并以此服务企业的中心工作。
一、技术档案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
档案最简单的定义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所谓“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所谓“历史记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法律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性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企业档案的内容性质可以分为行政档案、人事档案、技术档案等等。在以往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企业档案管理往往被认为只是单纯的人事档案管理,由此被遮上了一层一般人不便问津的神秘色彩,而所谓的技术档案仅仅当成了资料管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由于人力资源实行了广泛流动,企业员工基本上摆脱了人事档案的束缚,技术档案越发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
一般而言,技术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有具体事务的技术文件、图纸、图表、照片和原始记录等等。详细内容包括任务书、协议书、技术指标、审批文件、研究计划、方案大纲、技术措施、调查材料、设计资料、试验和工艺记录等等。技术档案一般为内部使用,不公开出版发行,有些有密级限制,因此在参考文献和检索工具中极少被引用。
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科学稳定持续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中心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工作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技术档案尽管不是企业的核心经济业务,但是它对于企业的核心经济业务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管好用好档案,对资源开发的作用尤为明显。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就得把技术档案管理摆在首要的位置上。
笔者在本文中就加强技术档案管理,服务企业中心工作这一课题,并结合编制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导则的实际,做以下阐述。
二、编制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导则课题的提出和运用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供电系统电力建设尤其是输变电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在供电企业技术档案管理中占据头等地位,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家电网公司的高度重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评选办法,都将档案工作列为工程验收和评比的重要内容。同时,电网建设、生产运行以及依法维权等工作中对工程项目档案的需要也日益提高。实现工程项目档案的规划化、标准化管理是保证在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和及时归档,提高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需求的重要途径,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为企业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根本目的。
编制电网建设工程技术档案中包括输变电工程管理档案导则,对该导则采取以下三种技术手段。
1.丰富完善工程项目档案文件的归档范围
一是以电力企业档案分类表为纲。《电力企业档案分类表》按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设列了应归档文件的类别名称和部分文件名称,虽然不完整、不详细、不全面,但结构上还是较为合理的。收集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和内容时,以分类表为大纲,充实相关内容,有利于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避免大的漏洞。
二是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为基础。《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是面向全国各行各业各类建设工程的文件归档范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编制技术档案中的输变电工程管理档案时,必须以此为依据,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补充电网建设工程技术档案特有的文件材料,同时,剔除电网建设工程项目中不可能产生的文件类型,使其既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又具有简便性、实用性。
三是以建设部管理规定、规范和标准为依据,丰富完善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文件归档范围。这些文件主要是指《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等等,依据这些文件全面收集工程建设管理、施工管理、监理、质量监督、验评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确定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丰富归档内容。同时在编制过程中吸收档案业务骨干、工程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兼职资料员参加,发挥其了解各类管理范围和标准,了解建设过程及需求的优势,使归档范围的制定更加符合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2.明确类目设置
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制定于1991年,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些类目设置不科学,很多文件无法判断其类属;加上随着电力建设的发展,形成很多新类型的文件,其无法归入原来的类目中,在整理建设工程项目文件时给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兼职档案员造成很多困扰,影响了工作效率。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研究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的类目设置情况的基础上,掌握类目设置的思想、原则、方法,根据其按工程的建设阶段为主线,结合文种进行类目设置的情况,在不违背分类方案基本原则和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依照档案分类学的原理,调整不合理的类目设置,增加个别类目,明确新增文件类型的归类方法,使新的类目设置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内容更加完善。
3.确定整理方式
按照尊重文件形成的规律,保持文件内在联系,保证归档文件完整、系统的原则,设计工程项目文件的整理方式,达到便于操作、便于查找利用。如工程项目质量验评文件,按照工程项目质变过验评标的结构设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的结构层次,设立各层次应归档文件名称,在整理案卷时,按照检验批文件、分项工程文件、分部工程文件、单位工程文件的顺序依次排列,实现结构层次清晰、排列有序、不漏文件。同时,尊重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层次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系统,从而使操作便利,也有利于归档文件分类检索和查找。
三、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突破及其实施效果
1.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
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规范是面对全国各行各业的各类工程档案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所列文件归档范围不能满足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特别是输变电工程的实际需要。所以我们应该编制从立项审批、前期准备、施工建设、竣工投产到验收检查各阶段产生的各类应归档文件内容和项目文件归档范围,从而解决建设项目产生哪些文件,哪些文件需要归档的问题,为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和系统提供保障。
2.工程项目文件的分类方法
编制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明确所有应归档文件的分类号,解决《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中因类目设置不规范造成的分类不统一、不明确的不足,提高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文件整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3.工程项目文件的整理方法
编制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按照分类号、文件顺序号的结构,详细排列所有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文件,为整理项目文件提供依据,为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提供保障,使项目档案的分类编目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日后的检索查找,从而提高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整理项目档案的效率。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的实施,受到各单位专职档案员、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兼职档案员的欢迎。导则实施后,项目文件的收集更加齐全、完整,整理更加规范,归档更加及时,查找更加方便快捷,为档案专项验收、达标投产验收和创优检查的顺利通过提供了方便条件,为日后的查找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应用范围及其效益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适用于输变电工程项目法人单位、建设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试验单位等。
它为企业带来了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的实施,提高了项目文件归档的工作效率,以往,一个变电工程项目完成收集整理工作大约需要12人30个工作日,而现在用1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劳动生产率提高100%。
[论文摘要]随着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电力建设与经营从由过去的国家一家出资办电,转为国家、地方、独立投资者、甚至于外方共同合资的多家办电的格局。正是由于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出现,形成了一批由投资方组建的独立发电公司,这些公司在具有垄断性质的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经营风险已引起各投资者的特别关注。研究电力项目投资风险,并探讨相应的社会防范措施对于电力项目的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电力项目投资管理全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因素和环节,哪个因素和环节没有处理好,就对整个电力项目经营产生风险,从而导致项目投资风险。所以,做好电力项目投资的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电力项目的顺利进行、对提高投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项目风险的来源及特征分析
电力项目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第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国内经济形式不稳定、政策与法律变动、市场需求变动、竞争对手出现等等。第二、项目本身的复杂性。第三、项目的设计者、建设者及运行者能力的有限性。电力项目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运行单位在人才资源、人才结构、人才素质及经验上的有限性:项目开发商在资金实力上的有限性,以及在技术储备、生产基础、市场通道等方面的有限性。我国现阶段的发电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具有一定天然垄断和公用事业性质的能源企业,它将与电力市场、资金、技术等因素联系在一起。按照电力生产的特点,从发电企业的内外两方面分析,发电企业外部的制约因素有:电网送出线路、社会用电量、经济增长速度、国家产业政策及电力系统改革、原料的供应、不可抗力等;内部制约因素有:设备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投资方及其管理模式等。就风险的性质分有两种:纯粹性风险和机遇性风险,在电力项目中,除不可抗力属纯粹性风险外,其他的均为机遇性风险:其基本的特征为,各项风险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相对的关联性,可表示为:F(投资风险)=F(政策风险、技术风险)+F(市场风险、技术风险)+F(技术风险、管理风险)+F(金融风险、政策风险)+F(政治风险)+F(不可抗力),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但相关之间的风险有的为正相关,有一些为负相关,在具体分析时应注意各子项之间的关系。电力项目投资的风险,是指电力项目开发、建设、经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项目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设计者、建设者能力水平的有限性而导致电力项目失败、终止、达不到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能性。
二、电力项目投资风险的规律解读
电力项目投资风险与开发时序上三个阶段有关风险构成,即:前期开发风险,即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市批这一阶段所存在的风险;建设期的风险,即从项目开上建设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所存在的风险;经营阶段风险,指电厂投入商业运行进入市场后所存在的风险。虽然电力项目投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同时它也遵循风险投资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主要包括:
(一)风险收益对称规律
电力项目开发的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越是高风险的电力开发项目,越能使该项目开发的成功者获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而低风险只能带来低收益。若要多获得一份收益,就必须多承担一份风险。
(二)风险一安全栅栏规律
对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在项目完成之前,其风险构成了一种逆向的阻碍力,这是不利的一面。而项目一旦完成,风险便会成为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的一种屏障,对成功这是一种安全保护。因此,风险就像一种栅栏,在跨越之前是一种障碍,在跨越之后则成为防线。
(三)风险决策权衡规律
传统的决策理论与实证分析总是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作为选择的依据,但在电力项目投资时这并不是唯一依据。决策者在进行新项目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逾期利润率,而且要考虑风险,要进行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对于一些保守性决策者来说,虽然某些项目的收益很高,但他也会由于风险太大而放弃该项目。
(四)项目投资测不准规律
由于电力项目周期长,开发过程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设备价格、贷款利率、设计变更、及国家政策调整等原因发生变化,因此其开发建设的总投资很难进行比较准确的估计,实际的结果往往出现悲观倾向,即实际投资大于预算投资。
(五)开发风险时间运动规律
一方面,随着项目开发过程的推进,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逐步转化为确定性因素,从而使风险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生递减。另一方面随着项目向前推进,累计投入(包括人、财、物、时间)越来越多,因而一旦失败,其损失度将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递增。风险的递减与损失度的递增构成了项目投资开发风险时间运动的一对矛盾。
三、电力项目投资风险社会防范的方式
(一)政府或社会为电力项目投资提供信息指导
电力项目投资风险与外界条件的不确定性有关,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有关。信息越真实、越完整,风险就越小。因此,政府或相关行业主管有必要为电力投资企业提供信息与指导,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咨询、技术交流、相关产业的市场及技术数据等。例如:与电力建设有关的大型电力设备制造情况、产品质量情况、煤炭供应情况、电力市场未来发展与预测情况等等。这些信息都对投资者的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政府为电力项目投资提供优惠政策
政府为电力项目投资提供优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从投入角度给电力项目优惠,主要采取优惠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的贷款方式。从风险防范的角度看,这种优惠方式的功能是减少电力项目资金投入的风险,因为资金投入的风险随着利率的降低、贷款期限的延长二部分地位政府分摊。另一种方式是从产出角度考虑,给电力产品以减免税优惠。这些优惠方式的意义在于政府通过让利而增加电力项目的风险收益份额,增强电力项目投资的风险收益,以鼓励投资者投资。
(三)政府或社会为电力项目投资承担部分风险
政府为了解决地区缺点局面,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参与电力投资,对电力项目投资承担部分风险,政府为电力项目投资承担风险主要由三种方式:
其一:是政府为投资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其实质是为电力投资企业长期贷款承担一部分风险责任,这不仅能使企业解决资金来源,还能提高企业从事电力投资的积极性。
其二:是政府为电力项目投资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承诺,以吸引并鼓励投资者。如:在投产初期,可以实行还本付息电价,保证一定的基本购电量,这样就可以使电力投资企业保证在经营期有一个基本的销售收入,减少经营风险。
其三:是政府和社会为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进行科技投入。这主要指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某些特定产业部门(如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等部门)及重大科技计划的投入,它对电力项目投资起到间接防范风险作用。
另外,政府还在电力项目的建设中提供组织、协调的保证作用,无论是在征地、五通一平,还是在建设中的任何问题,都给予很大的支持,使得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减少建设期风险。
参考文献
[1]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赵树宽:高技术产业的风险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1995年第6期。
[3]和宏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M].中国地震出版社,2000年版。
论文关键词:西藏;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一、西藏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程序复杂,其质量受到施工技术、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等诸多因素影响。西藏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匀,给工程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且多民族聚居的现状,导致安全因素也是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由于施工过程一般都在露天条件下,基本没有稳定的施工环境,使得工程质量的波动性较大;电力工程的施工具有连续性,上一工序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解决容易被下一工序掩盖;电力工程往往规模较大,花费的时间较长,这也在质量上要求更高。但施工企业在工程质量上往往监管不力,导致电力工程质量存在波动性和隐蔽性,给电力设施的使用带来巨大隐患。近几年来,西藏电力工程设施质量事故不断,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一)明确各参建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分工
电力工程项目涉及到设计、施工、监理、物资供应以及项目管理等多家单位,故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统筹规划,使各部门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共同努力,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共创优质工程。
(二)加强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管
首先,建设单位应从项目方案的设计上加强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其次,在施工时合理选择设备、材料,力争提高西藏电力工程设备质量;同时,施工现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最后,完善资料整理等移交工程的服务。
二、西藏电力工程工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藏地区地域辽阔,通常情况下一个标段的长度达到几十公里,施工人员、设备随作业点移动,使得施工具有覆盖面积大、流动性强的特点,加之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略,给施工点的转移和项目的管理带来了很大不便。导致建设单位难以及时了解施工的具体进程,施工人员不能将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上下级不能及时沟通协调,使得工程施工中的问题难以及时解决致使工期的延误。
(一)影响施工项目进度的因素
参建单位(建设、设计、物资、运输单位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影响;施工条件的变化;技术失误;施工组织不力;自然灾害及意外事件等等。
(二)解决施工进度拖延的措施
建设单位发现进度拖延,应及时找到延误原因并进行消除,从源头上杜绝进度拖延现象的再次发生,同时消除延误因素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影响,避免造成进一步延迟。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控制:
1、施工前进度管理
(1)确定进度管理的工作内容与特点,控制方法与具体控制,进度目标实现风险分析,尚待解决的问题。
(2)编制施工组织管理总进度计划,对工程准备工作及各项任务做出时间上的安排。编制施工组织管理总进度计划应重点考虑以下内容:所动用人力、施工设备是否满足完成计划工程量的需要;基本工作程序是否合理、实用;施工设备是否配套,规划与技术状态是否良好;如何规划运输通道;工人的工作能力是否满足工程需要;预留的时间是否足够清理现场;材料、劳动力的供应计划是否到位;竣工、验收计划是否完善等。
2、施工中进度管理
(1)定期收集施工数据,预测施工进度的发展趋势,实时监管施工进度。进度管理的周期应根据计划的内容和管理目的来确定,工期较紧的进度控制周期一般为一周。
(2)随时掌握各施工过程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设计变更等引起的施工内容的增减,施工内外部条件的变化等,及时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加强作业管理和调度。在各施工过程开始之前,应对施工设备物资供应,施工环境等做好充分准备。
3、施工后进度管理
指完成工程后的进度控制工作,包括组织工程验收,处理工程索赔,资料整理、归类、编目和建档等,实际工
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工程竣工,而竣工资料未同步完成。
三、西藏电力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项目的成功与否。工程项目最终管理目标是使项目达到质量高、工期短、耗费低、安全性高等等目标,而成本是这些目标经济效果的综合体现。西藏电力工程管理以往存在不重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结算不及时的问题,故应加大引入咨询单位参与工程结算的力度,确保保质保量的情况下以最低能耗完成工程。
四、西藏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西藏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与效益的矛盾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最大效益,但部分管理者往往认识不够深刻,只看到安全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看不到做好安全工作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从而导致对安全工作认识片面,致使安全管理顾此失彼,捉襟见肘。
2、部分工程存在违法分包、以包代管
为满足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要求和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迅猛增加,西藏电力建设工程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由于进度紧、任务重,劳务分包工作中安全管理形同虚设
3、安全措施不严密
大部分工程施工未事先制定施工方案;或者有方案,但个中内容只流于形式、无针对性;或者方案有内容,但不落实。所有这些,都是措施不严密的表现。而安全措施的不严密、不落实,却往往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造成致命性的危害。
(二)工程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1、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这一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全生产是电力建设企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条件。故当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的应是安全,要以正确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建设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的投资者,总揽工程项目的建设,应该也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2、正确处理激励机制与安全教育的关系
安全生产中使用激励机制,是一种管理方式,一项思想政治工作。当前,物质动力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但是必须认识到它并不是万能的,我们既要有物质激励,同时又要有必不可少的精神激励。
3、安全技术交底是落实的最好手段
(1)交底方法:各级技术人员、施工负责人应将《施工方案》作为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的主要内容之一,分级进行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了解并掌握相关部分,并付诸实施。
(2)交底主要内容:施工顺序和主要施工方法;施工质量、工程进度、物资供应要求;保证施工安全的主要措施;其他注意事项等。
(3)必须明确各级安全责任:施工人员应按交底要求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法和降低安全要求,或违背安全措施。
4、主动服务,降低安全风险
由于施工单位大多是区外单位,对当地政策、电力系统情况及运作不太熟悉。因此,项目管理单位应在诸如青苗赔偿、办理工作票、施工遇阻等棘手问题上,主动协助、帮助施工单位,使施工单位将主要精力放在施工组织及施工安全问题上,同时通过《安全合同》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强化安全管理。
五、西藏电力工程员工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职工管理问题
由于施工队伍庞大,施工点流动性强等不良因素的制约,使得建设单位对职工的管理培训工作难以开展。而多数基层施工人员为农民工等缺乏施工安全意识的职工,为建设单位的统筹管理带来了极大地难度。
(二)员工素质提高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困难,为社会和电力企业带来了诸多问题。其成因主要是:电力立法滞后于体制改革,造成电力行政执法主体事实上缺位;受制于上位法致使地方电力立法难以突破电力行政执法的基础——执法队伍构建及执行力。因此,电力行政执法需从立法层面予以突破,从中央层面明确电力行政执法主体;在立法一时难以突破的情况下,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应对之策。
引 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妨碍电力建设、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事件频频发生,窃电现象也呈频发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电力建设项目进程,危急供电安全,而且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供用电秩序,使国家和供电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就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刑法》等法律法规对于电力设施和电能的法律保护远不能涵盖实践中所存在的相关行为,对现实中存在着的妨碍电力建设、破坏电力设施及盗窃电能、侵犯社会公众和电力企业利益的涉电违法行为,其中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需要通过行政执法予以制裁和规范。但由于我国电力立法滞后于电力体制改革,《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与政企分开后的电力体制不相适应,存在着电力行政执法体制始终没有理顺、电力行政执法主体事实上缺位、无法形成一支有力的电力行政执法队伍等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电力行政执法体系及实践情况的分析,探讨形成这一难题的原因和解决之策。
1.当前我国电力行政执法面临严峻形势
破坏电力设施和偷窃电能现象,不仅使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严重侵害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严重侵害了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破坏电力设施和窃电行为还扰乱了供用电秩序,造成许多危害电力运行安全、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直接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
2007年,在全国“三电”(指加强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专项斗争中,查处“三电”治安案件2.5万余起。涉电案件剧增,严重危害了电网安全运行,无法保证电网正常供电和电力用户正常用电,还可能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于电力执法力度的不足,涉电违法行为得不到追究和惩处,无法保证电力执法部门公信力和电力相关法律法规的威慑力。
2.电力行政执法内容分析
电力行政执法是指电力行政执法主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直接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是保证电力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的直接性的、管理性的行为。
按照行政执法行为对相对人权利义务所引起的直接效果,电力行政执法主要有以下方式:电力行政处理、电力行政处罚、电力行政检查、电力行政处置。
3.导致我国电力行政执法难题的原因
电力行政执法出现的严峻形势,固然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执法保护力度缺乏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电力立法滞后于电力改革,现行电力法律法规中许多方面不适应我国当前电力工业发展与改革的现状。
3.1 执法主体事实上的缺位是电力行政执法难的根本原因
3.1.1我国现行法律中对电力行政执法主体的规定不明确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既可以自己的名义在法定权限内从事电力行政执法活动,承担法律后果,也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法定权限内再委托符合法律规定的其它社会组织行使电力行政执法权。受委托的组织并非电力行政执法主体,它只能以委托机关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相应的行政执法后果即法律责任应由委托机关承担。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于1998年1月7日修订后,诸如北京、天津、青海、山东、四川、新疆等地都纷纷出台了有关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及反窃电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但在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执法主体方面,无一例外地沿袭了上位法《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即明确了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电力管理部门作为相应的行政执法主体。如此看来,电力设施与电能保护的行政执法主体似乎并不存在缺位情况,但事实上,现行法律的规定并未明确由哪一个政府组织具体来行使行政执法职能,有的电力行政事务有多个部门在具体行使行政执法职能。
3.1.2 电力行政执法主体的变迁导致执法效能弱化
1996年4月1日《电力法》实施后,国务院国[1996]48号《关于组建国家电力公司的通知》指出,为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深化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国务院决定组建国家电力公司。按照这一决定,新成立的国家电力公司负责原电力工业部管理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不再具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国家经贸委作为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电力行业的行政管理与监督。由此,改制后的电力行政执法职能完全由政府部门承担。
3.1.3 政府部门作为电力行政执法主体能力不足
通过考察电力行政执法主体前后的变化差异,不难看出: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前,电力局不仅具有行政执法权,而且具有与之相配套的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和经验。电力体制改革后的地方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虽然取得行政执法权,但其限于人力、物力、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行使行政执法权,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使得无法形成一支与其所在行政区域内电力设施和电能安全保护相匹配的行政执法队伍。
由此看来,执法主体执法能力的欠缺是导致电力执法难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是因为执法主体的能力不足使得行政执法主体事实上的缺位,并直接导致了电力行政执法之难。
3.2电力立法难以突破导致难题持续
3.2.1电力相关法律规定与其他法律衔接不到位
我国《电力法》的修订与完善滞后于电力体制改革,面对电力行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发电与电网企业的技术配合问题、预购电、欠费停电期限、用电检查权等方面的新问题,《电力法》及其配套法律规定与相关行政法的规定没有衔接,与《刑法》规定的破坏电力设备罪、盗窃罪等罪名条款没有相衔接,法律的适用出现了许多真空。
3.2.2 相关电力法律法规缺少可操作性
涉电案件在进入行政执法程序后,由于相关电力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缺少可操作性,使得行政执法主体无法对许多案件进行行政执法处理。如在破坏电力设备案件中所涉及的电力设备范围的具体指向、盗窃和破坏电力及设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如何计算等等问题,行政执法部门与电力企业和公检法部门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2.3 上位法的限制使地方立法难以突破
基于法律效力等级理论,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的效力。《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都规定电力管理部门作为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的行政执法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全国大部分省市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也就无一例外地沿袭了这一规定,即明确了由各自省(市)的电力管理部门作为相应的行政执法主体,而无法形成新的突破,因此在地方立法中很难解决电力行政执法主体事实上缺位的问题。
4.现行体制下破解电力行政执法困难的对策
4.1 修改与完善电力法律体系,加强行政执法保护内容
《电力法》修改要与《民法通则》、《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刑法合同法》、《农业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公路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协调。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也应根据电力产品的特殊性和电力行业的特殊情况,在制定与《电力法》配套的法律、法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时,要对窃电等违法行为的违法金额的认定、处理等具体问题作出明文规定。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也应随之建立一套有机的电力法律、法规框架,其中应更多地体现对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的行政执法内容,并形成切实可行的和完整的行政执法保护制度。
4.2 开展电力行政执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立法层面尚难有较大突破之前,在地方实践中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电力行政执法模式,不失为在当前解决和破解电力行政执法难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如《宁夏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处罚条例》的出台,就是一种良好而有益的探索。
电力体制的改革对电力行政执法资源提出了重新配置的要求,能否将有关资源再行配置与组合,在符合经济性的同时也具备操作性,是探索电力设施与电能保护行政执法模式的原则。
4.3 深入宣传电力法律法规
相对于电力主管部门,就电力法律宣传工作来说,电力企业在人力、物力、经验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在有关宣传内容上、时间上、形式上,也更容易把握实际、灵活机动、贴近生活,使宣传工作不至于流于形式。当然,作为行政执法主体的电力主管部门,也应就电力行政执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切实提高群众遵守电力法律法规的意识,才能达到群防群治的效果,减少涉电案件的发生。
在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电力系统的合理规划是今后电力系统可以安全、正常运行的保障,因此,电力企业应保障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以保障供电过程中将损耗减到最小,节约成本。论文对电力系统规划进行分析,并且探讨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的应用。
【关键词】
电力工程设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
1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能,电能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所依赖的能源,也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及电力供应的有序性,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电力系统规划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还能提高用户用电质量,对电力企业非常重要。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对电力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能够使设计人员提高电力工程设计的有效性。
2电力系统规划的组成
电力系统规划涉及众多领域,包括环保、社会建设、能源建设、运输等,由此可以看出,电力系统规划是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工作。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基础,以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为前提,因为它们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还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发展。由于我国用电量持续增加,因此,要在电力工程中进行合理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并且节约成本。电力系统规划主要由电源规划、电力负荷预测、电网规划、无功规划以及联网规划构成。电源规划是电力系统的基础,以负荷的预测结果为基础,并且考虑不同因素,从而设计出科学的电力建设方案,以满足目前巨大的电力负荷的需求。其中主要包括短期、中期及长期3个阶段的电源规划[1]。电力负荷测试主要是对未来的电力负荷时间、空间的分布进行预测,能够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电网规划以电源规划结果和电力负荷测试结果为基础,满足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输电需求,保障了电网建设的合理性,节约了资金。根据时间可以将电网规划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3个阶段的电网规划,充分证明了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3电力系统规划的原则
电力系统规划的原则包括周期性、安全性和成本性,具体阐述如下。(1)周期性。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前,要先制定一个周期,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要在这个周期完成。对一些大型的电力系统规划,要制定完善、全面的方案,以保证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并满足客户的要求。(2)安全性。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时,最重要的是保障其安全性,防止设计中存在安全隐患,有条件的话可以配置系统检测功能。(3)成本性。电力工程建设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并且实现系统功能的同时,还要考虑电力系统设计的成本,在保障系统的功能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4电力系统规划的任务及步骤
4.1电力系统规划的任务
电力系统规划的任务主要包括:(1)研究并提出规划周期中的负荷预测;(2)明确能源分布的情况及能源周边的运输情况;(3)记录并研究大型电站中的供电范围;(4)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电网发展方案。
4.2电力系统规划的步骤
电力系统规划的步骤:(1)搜集相关资料,包括运输环境、能源分布、负荷预测及大型电站的供电范围;(2)分析搜集的资料,并提取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进行符合预测;(3)以电源条件及负荷条件为基础确定电源开发方式;(4)以负荷的分布为基础,制定输电方案及配电网布局的多个方案,对比后选出最佳方案;(5)证明方案的可行性;(6)制定规划文件及图表[2]。
5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
5.1电源工程的规划设计
电源规划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设计时要全面考虑,掌握并了解周边的电源规划及电源处理情况。一般电力电源包括地方电源和统调电源两种。地方电源指的是水电站、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的私有发电机;统调电源指的是电网系统规划中统一的发电厂。不同水文期的电源出力情况也是不同的,在创建电源机组过程中,要全面统计分析电源运行中的处理情况,对电力系统的设计有重要作用。
5.2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
电力负荷预测在电力系统运行的各个过程和阶段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电力负荷预测主要分为3种,目前,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针对的主要是近期和中期的负荷预测。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影响着电网负荷的预测,因此,在进行预测时要以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基础。对之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能够全面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负荷预测的影响,并以此对区域中的负荷进行预测。规划建成以及正在建设的项目,并研究其负荷特性,分析它们对电力网络的影响,针对性地制定解决计划降低影响率。在进行周边区域电力网络负荷预测工作中会使用到多种方式,目前,我国主要的使用方式主要有以下5种:(1)经济模型预测;(2)时间序列预测;(3)年平均增长率预测;(4)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预测;(5)人均用电量增长预测[3]。在大型电力工程及重要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中,要使用不同的预测方式提高符合预测的精准度,并且要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及负荷的增长及发展趋势,提高负荷预测水平。
5.3专业性的电力系统
科学合理地计算并统计电力系统,综合找出最佳的系统方案,确定电力项目工程及投资基建,为电力工程项目中的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精准的数据信息,能够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5.4确定接入系统方案
在规划电网前,要制定相关的接入系统方案,方案要以节约能源为主,并结合实际的工程方案、投产时间及供电电压制定。
5.5电网规划
在进行电网规划时,要以电力系统可以正常运行,电网能够满足社会人民的用电需求为目的。如果在过程中发生故障,也应使电力系统能够可靠、安全地使用及运行。
6结语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使电力系统朝着高电压等级、大容量、较远输送距离的方向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缩短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周期,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进程,使我国电网建设具有安全性、高效性、智能型,节约我国能源,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及人民用电需求。
作者:宋惠瑾 单位:新郑市翱翔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树乔.分析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26-28.
关键词:电厂建设;无损检测;焊接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167
1 电厂建设中的无损检测及其检测方法
在实际进行检测作业时,射线检测由于其操作的复杂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充分对电力工程软件进行检测 [1]。通过射线检测对电力工程进行检测不能做到百分百无失误检测。在实际进行操作时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声音进行判断,不能从根本上找到出现的问题,而且微管在进行焊接完毕后十分复杂,单从声音无法完全判断焊接部件的形状,因此该检测方法具有严重的缺陷[2]。
2 现场建设中焊接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电力产业在进行焊接工作时不能及时做到安全、性能的监管,不能做到技术层面的分析,单方面凭借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焊接作业。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3]。焊接作业人员能力不够,缺乏技术性人才,在出现作业比较繁忙的时间段,由于人手不够出现作业完成时间缓慢。焊接完成合格率低,在最终完成产品后质量不能够得到保证,其公益性较低。而且缺少对焊接工艺的评判标准。在进行无损检测时只注重检测结果,在进行检测过程中缺少严格的监督。
3 案例分析
上海某电厂一期工程设计容量为6×600MW。l~4 号锅炉岛采用三菱(MHI)公司制造的双火焰、超临界、一次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式直流锅炉。锅炉MCR工况时:最大连续出力1950 t/h,过热器出口压力2534 MPa, 过热器出口温度542℃,再热器出口压力425 MPa,再热器出口温度569℃ ,给水温度 2876℃ ,锅炉效率约9384%。
3.1 锅炉和机组主要管道焊口情况
按照台塑工程管理模式,管道焊接与检测工作分别由不同的承包商承担。锅炉本体受监焊口34884个(小径管34212个,大径管672个)。锅炉本体小径管碳钢焊口3108个,合金钢焊口31104个,合金钢焊口占锅炉本体小径管总数的90.95%。另外,锅炉本体小径管高合金(材质SA213T9l)焊口1948个,异种钢焊口8222个,占锅炉本体小径管总数的24.03%。锅炉本体小径管采用全氩弧焊接方法。l~4号机组主要动力管道(主蒸汽、主给水、再热冷段、再热热段)焊口376个。
3.2 无损检测
本论文为保证焊接工程的质量和效率采用无损检测辅助焊接作业,为保证其实验效果确定范围和施工原则[5]。①进行无损检测温度控制在50摄氏度以上。②对制作的管道焊接选取十分之一进行抽样检查。③在现在进行制作的焊接口进行全面检验。进行无损检测的产品质量标准采用国家你定的检验标准。本无损检测法包含射线、超声波和渗透法相结合进行焊口检验。
(1)射线检测特点。在焊接工程进行时由于锅炉本身构造十分复杂,对其内部所有管道进行百分百的检测。无损检测在进行焊接返修和对焊接产品合格检测时为保证产品质量需要通过在实际运用无损检测时,采用台塑射线软件对其进行监管。保证填写无损检测的可靠性。在进行焊接工程和无损检测过程中,为了表现工程进度,需要对其进行按期记录,并制表备案。在本论文研究的无损检测工程中,从数据中可以发现二号锅炉与三号锅炉的区别,因为二号锅炉是在工程进行一半后采用射线软件对其无损检测过程进行监管的,而三号锅炉在实行过程中从头到尾都是采用射线监管进行无损检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保证所有工程都可以得到全面检验,也能保证其产品通过合格率,对其反应数据进行记录。如果在施工过程出现未通过合格的部件,需要及时进行返修或调整。这种检测法不仅提高了产品焊接质量,也保证了整个工程的作业效率(表1)。
(2)锅炉本体小径管(直径≤76mm)采用2次90°射线检测。国内锅炉本体小径管一般只进行1次射线检测,而在此现场安装的锅炉本体小径管在现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了2次90°射线检测,以扩大缺陷的检出率。受管排布置的影响,进行了2次90°射线检测的项目主要有省煤器、一级过热器、一级再热器的部分焊口,占锅炉本体小径管焊口总数的5.31%。由于超声波检测方法无法正确的对返修的焊口进行检验,此时需要通过射线检验对其进行详细验证,保证产品最终合格率。在所有工程结束后需要对其内部清洁程度进行检验。
(3)渗透检测特点。在研究的无损检测中,渗透检测法是最为主要的特点,其工作内容包含:该工程为保证焊接后各管道接口的稳定性需要对焊口在进行热处理前后各做一次检查。在进行焊接工程时,由于部件的需要会对母材进行固定,待其表面光滑无棱后需要重新对其表面进行渗透检测。在对锅炉进行焊缝和对压力管进行焊缝时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渗透检测,以保焊缝的完整性。焊接部件出现裂痕重新进行修正或返修时需要通过渗透检测确定裂痕出现的位置来完成修正。
4 结论
在电力建设中加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保证建设各个电力工程时的安全稳定,也可对其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管。进行电力工程时,加入多种监测方法,保证电厂焊接成功率。在对最终电力工程进行评价时,为保证其结果,各阶段工程需要承包方分工负责。
参考文献:
[1]袁金锋.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4(17):157.
[2]王丽华.机械焊接结构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6):16-17.
关键词:电力工程决策阶段;技术经济;电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电力建设投资规模很大,工程造价问题一直是电力行业关注的重点。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于投资决策。
一、电力工程决策阶段及技术经济分析原理
(一)电力工程投资决策分析
通常行业的投资决策,是由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对可行性研究进行审计两个部分组成,前者的目的是进行方案的设计优化,后者的目的是根据审计结果提出决策。一般工程类投资决策过程。一般工程类投资决策流程可知,在电力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需要确定影响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②对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投资进行估算。③针对电力工程项目决策阶段进行经济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和财务评价,在基本要求中,用到的技术经济方法有动态分析、定量分析、全过程分析、宏观效益分析、价值分析和预测分析;在财务评价中,可能用到的技术经济方法有盈利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等。④对所研究的电力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进行评价。⑤对电力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提出预案。
(二)技术经济分析原理
在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中,需要运用技术经济的方法进行分析,其估算项目从筹建施工到建成投产所需要全部建设的资金总额。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内容,主要有固定资产估算和铺底流动资金估算,而固定资金又由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两个环节构成,其中,静态部分包括设备和工具的购置费、基本预备费和工程建筑的其他费用;动态部分包括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涨价预备费和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的计算如下: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式(1)中,流动资产等于应收账款、存货、现金和预付账款的总和,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等于本年流动资金与上年流动资金的差值,各项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等于周转额与周转次数的比值。固定资产的动态部分相对静态部分是一个较小的量,因此,在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固定资产估算中,主要针对静态部分进行估算,通常采用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和生产能力指数法:
(2)其中,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主要用于新建项目或装置的估算,而生产能力指数法适用于只了解工艺流程及规模时未知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通常承包商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进行固定资产静态部分的估算。对于流动资金的投资估算方法,主要有分项详细估算法和扩大指标估算法,其中,分项详细估算法在式(1)已经做了解释,扩大指标估算法如下:年流动资金额=年费用基数×各类流动资金率
二、变配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变压器调试与附件组装
变压器的安装工艺流程:检查设备;二次搬运变压器;进行变压器的稳装;安装附件;进行变压器的吊芯检查与交接试验;进行送电前的检查;验收运行。变压器安装前,需要进行安装场地的,确保施工现场没有杂物,接地系统已经完成安装;变压器的组装工作完成后,需要通过供应商与业主的检查;确保外观没有损伤,瓷瓶也不存在破损,附件安装没有问题;三方检查通过后,才可以进行吊装到位。由于安装现场在室外,不受建筑物影响,因此可以用80吨的汽车吊装,吊车的支撑脚采用路基箱进行垫牢;吊装过程中钢丝绳需要吊在变压器的吊装环上,不可以吊在线圈吊环上;;变压器吊装到位后,先不进行固定,待封闭式铜母线进行安装后,才进行固定工作,因为封闭式铜母线的长度固定,如先固定变压器,铜母线长度不合,就还需拆除,重新进行固定。变压器附件组装为散件运输,到达现场采用吊车组装。储油柜、散热器的附件组装需要在变压器处于充油状态下进行,以保证干燥环境。
(二)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前,需要检查设备情况,并进行高压电缆的耐压测试。保证电缆沟的深度与宽度满足要求。对电缆的路径进行规划是很重要的,可以避免电缆被外力破坏或发生腐蚀,电缆路径需要依据最短性原则,使其方便维护。电缆敷设是否能够进行直埋,要看选择路径开挖频率,如果很少进行开挖,可以直埋。如果地段复杂或经常开挖,则不应当直埋。此外,是否容易腐蚀也影响是否直埋。电缆的穿管敷设主要由敷设的电缆是否需要进行保护来决定;作为道路的地段可以进行穿管敷设;如果电缆的数量多、通道窄、挖掘难时,也需要进行穿管敷设。浅槽敷设在电缆较少、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采用的比较多。电缆沟敷设则应当注意地路过车辆是否较多,是存在腐蚀。
(三)二次接线
二次接线需要与样板屏采用一样的工艺,电缆在柜中单独打把、单根固定,电缆牌的安装高度一致,电缆号头整齐,二次电缆芯线接入端子排进行大掏接,端子箱接线进行小掏接,固定好备用芯,需要做好标识、加芯线保护帽,保证二次接线一致。具体的工艺要求如下:端子接线、内部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电气元件采用螺栓连接、焊接等,连接保证牢靠;二次导线禁止存在接头,芯线需要无损伤、断股,不能任意歪斜交叉;电缆芯线与导线端部标明回路编号,字迹清晰;配线整齐美观,导线绝缘良;接线端子每侧接线不超过2根,不同截面的导线不得接在一个端子上;次电缆头内部填充物使用红色绝缘胶带,外部采用黑色热缩管;电缆的挂牌不能挂错。
三、电力工程项目规划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要点
(一)组建技术经济等为一体的权威决策机构部门
在电力工程项目规划立项决策上,应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从长远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组建由宏观、微观、技术、经济、环保等专家为主体的权威决策机构部门,对电力工程项目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论证分析,坚决杜绝政绩巨程、面子工程等发生。成立的决策机构部门中,不仅要包括电力公司高层、中层等决策把玲领导,同时还应包括来自建管、运行、设计、监理等各方的基层代表,确保项目高效优质的施巨建设,为项目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对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等指标进行科学严密的论证分析
规划立项决策阶段是电力工程项目中确定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资金筹措的关键性阶段,同时也是影响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核心阶段。另外,需要在电力项目工程决策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下,制定合理的项目规划方案、总投资成本控制目标等评估指标,从一开始为项目成本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根据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编写科学的资金筹措建议书
电力公司应根据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和具体项目发展规划总体要求,提出科学合理的项目开发目标、任务和详细的控制指标。对建设资金筹措方式、内容和细节进行认真论证分析,确保项目成本具有较高的控制水平。通过预测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编制满足电力市场特性的投资估算书,对拟建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成本预测和估算,便于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方式、评估手段和依据。另外,规划决策决断的成本预测估算,为项目建设各阶段的成本控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参考,及时发现施工全过程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成本偏差,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予以修正,避免项目在建设全过程出现“三超”等成本失控问题发生,有效提高项目成本控制质量水平。
四、电力工程决策阶段技术经济改进措施
(一)改进可行性研究管理
要保障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质量,需要严格执行报批程序,确保投资估算科学准确。要经由专业咨询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以保障报告内容和对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的正确性。投资估算的意义在于对项目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确定项目可投资性,并以此说服投资人。这一切都依赖于技术经济工作的可靠准确。
(二)选择科学合理的电力工程造价计价方法
目前,我国已经规范了统一的工程量计价方法,并按照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结合电力行业自身特征设定计价模式。要做好技经工作,需要充分收集已有的电力工程项目造价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汇总归纳整理,从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等角度,对已建项目和未建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特别要注意建筑结构、地址地形条件、施工工艺、建设标准和以及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三)加强决策前的准备工作
要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详细、全面地了解当地社会、环境、地质条件乃至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充分掌握各类信息的基础上,统筹全局,综合考虑,以保障决策的正确与准确。
结语
综上所述,技术经济在电力工程的可研决策阶段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为工程决策的风险规避提供积极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胡俊花.电力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分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2.
【关键词】 电线电缆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发展现状 发展展望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网中输电线路输送能力不足,已经不能承受传输容量快速扩容的需求。由于过重的负荷造成的断电、停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的情况频频发生,电力工业进入了“技术瓶颈”阶段。
为了解决这个电力传输问题,各国不断探索新型的输电导线代替传统的输电导线。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与传统的输电导线相比,能够突显电力传输的节能、环保与安全等方面的优势[1]。
二、 国内外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上美国和日本的碳纤维复合芯技术比较成熟。20世纪90年代,日本研发出新型的碳纤维芯导线,并成功在线路上试用。2003年,美国CTC公司研发出碳纤维复合芯导线,2004年首次投入商业运营。目前,日本和美国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研究比较成熟,拥有顶尖的技术。但由于美国和日本实行技术垄断,导致向第三国家输出的电缆导线产品的价格十分昂贵。
2.2国内发展现状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2005年与美国CTC公司签署了关于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研发的战略合作协议,首次⑻枷宋复合芯技术引进国内,为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9年,河北硅谷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研究出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并首次在国内500 kV电压等级电路中挂网试运行;辽宁电力公司于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共同合作研发的碳纤维复合芯成功应用在66 kV 文桃线上[2]。
随着电缆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进行研究,并对技术不断地改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因此,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应用在输电线路的改造工程、输电线路的新建工程等[3]。与此同时,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能够减轻自然灾害对输电线路的破坏。
三、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电线电缆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研究相比国外较晚,专业技术相对薄弱。国内该产品进口量较大,价格偏高。随着电缆行业的发展,国内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行业技术逐步发展,但仍不能够满足国内电网的需求。
3.1技术问题
目前,国内电线电缆行业“三缺两多”的情况非常严峻。“三缺”即缺少资金、人才、技术;“两多”即产能过剩、设备过剩。美国和日本开发碳纤维复合芯的技术垄断,而国内的碳纤维复合芯技术还在不断的探索中,虽然有几家大型企业批量生产,并在国内挂网运行,但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中国电缆行业技术的不断改进,不仅需要公司技术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同时也需要加强企业与科研研究单位的战略合作。
根据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特种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每年对电缆产品检测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技术仍未普及至一些中小型电线电缆公司,这也是其无法在全国内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3.2 施工中的问题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电线电缆的安装使用过程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这是因为碳纤维复合芯和外层的铝绞线之间的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导致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与铝层之间发生滑移现象[4]。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电线电缆不仅要求技术要先进,而且对施工员工的素质要求极高,因此建议加强厂家对生产技术进行审查,以及对电线电缆的产品型式试验加大抽检力度,加强质量检测。
四、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电线电缆的发展前景
目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出世可以看作为架空输电导线的一场革命,成为了替代传统输电导线的最佳选择,具备质量轻、弧垂小、模量高、耐高温、膨胀系数小等优点,成功实现了电力传输的环保、安全与节能等优势[5]。由于传统的输电导线输电能力不足,在线路改造过程中投资较高,因此发展新型的输电导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国内企业及科研机构应该不断改进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技术,拥有相关的知识产权专利,进而可将技术授权企业,使其碳纤维复合芯电线电缆应用于全国范围内。在未来的发展阶段,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将会成为国家电网电力输电导线的主力。
参 考 文 献
[1] .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在电力传输线路上的应用[J]. 河南电力,2007,4:56-57,64
[2] 何州文,陈新,王秋玲,张卓. 国内碳纤维复合芯的研究和应用综述[J]. 电力建设,2010,31(4):90-93
[3]朱爱钧,尤志巍,张锦秀. 碳纤维复合导线在上海电网应用前景初探[J]. 华东电力,2007,35(10):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