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

时间:2022-11-06 16:2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教学创新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

第1篇

【关键词】英语;创新;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这就明确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教学是双边的活动,英语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1.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观念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掌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我很赞成这样的看法,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就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教育的观念、创新教育的方法和创新教育的能力。创新教育的方法是创新教育的主要环节,而创新教育的手段是完成创新教育的必要方式。其主要体现在:

1.1 创新英语口语教学。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只能使学生把语言当成死的知识来死记硬背,最终导致“高分低能”,哑巴式的英语。有的教师认为教师问学生答,这就是口语教学。其实,教师问学生答这只是口语教学的一个方面。根据语言学习的特点,学生只有通过感官,经过大脑加工,才能形成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多用英语进行教学,尽量少用母语,教师还可以借助动作、图片、表情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自己要表达的英语意识,教师要充分运用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等辅助教学。通过listen and repeat .(听与复述),see and say.(看与说)来强化听力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开展值日生用英语报告、教英语歌、用英语讲故事等形式创造英语口语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初步语言交际的能力。

1.2 创造英语情景教学。语言交流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萌发求知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所教的重点知识编成对话情景,使学生入情入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掌握句型,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教师应充分运用简笔画创造教学情景。由于简笔画行笔简洁、图形生动,易于理解,能直观形象地表达英语教学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更好地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英语教学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英语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氛围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平等对待学生。师生间的平等不仅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也思想意识、情感体验行为方式上的相互尊重。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没有教师的宽容就没有学生的自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学生回答问题有错,不会听写英语单词,阅读理解困难,甚至提一些答非所问的问题,对于这些,教师不应求全责备,挖苦讽刺学生。教师应对学生耐心细致地讲解,循循善诱地解释。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的宽容、大度和鼓励能使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学习信念。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充分发挥创新的潜能。开展素质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兴趣是创新意识的源泉,历史上许多发明家,无一不是对一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萌发了创新意识,从而获得成功。因而只有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才能有学好英语的意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把一些词汇、句子、语法等编成顺口留,使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 例如,be 动词和人称的搭配,写成:I用 am ,you用 are , 单数形式用 is,复数形式要用are ;来是come ,去是go, 开门就是Open the door. 等。。这样能较快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记住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第2篇

一、合理运用创新教育手段

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注重创新,在传统的优良教法上有所改进。教师教法新颖有创意,更符合学生求异创新的特点,更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体性,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使学生不单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而是利用现有经验,结合已学知识去创新。如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和合作来体验语言之美,体验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在使用语言中发挥学生思维,创新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给学生送知识,更要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课前预习—课上练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影合一的特点,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创设声、光、色、图俱佳的`教学环境,增强新鲜感。例如,在学习“Whereareyoufrom”这一知识点时,设计“我眼中的世界”的活动。首先布置作业,学生搜集资料,准备内容。在活动中吗,学生带来的图片呈现了世界各国的风景,还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每个国家的名字、有名的建筑,讲述该国的风土人情,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气氛活跃,在其中眼界开阔了,思维也得到拓展。

二、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实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推创新教育。课堂英语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次设计思考题,鼓励学生从文章中探求答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在教学中以发展的眼光、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学生,这样使学生不怕说错,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养成良好学习心理,他们才能迸发出来创造的火花。有意识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兴趣。采取互动的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进行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形成立体的交互思维网络。质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学新课时,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充分合理的利用好教学挂图、实物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看景、听音、会意,直接理解,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并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学生相互提问、交流信息,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凭自己的能力自己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当今社会发展,英语教学地位越来越重要。英语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探索与创造,教学活动应该推行新的课改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使其在使用语言提高创新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是以受教育者的素质实际为出发点,充分开发其自身潜能,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其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成为特定社会成员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责任重大,不仅为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夯实基础,还要为学生一生语言和文字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求课程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单一知识学习走向综合能力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又面临着一次新的工作挑战。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该怎样转变观念,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那么,就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练就一身好本领。

第3篇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营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师生之间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参与、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在每节课中教师应努力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努力采用新颖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适当鼓励、适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如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如学习一部分名词如pen,pencil,apple等,我们可以用实物;而另一部分名词如bus,bed等,我们除了可以带卡片,还可以画简笔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投影、幻灯、电视录像、电脑多媒体、数码相机等,能为学生创造一种悦目、悦耳的英语交际情景。这样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和主体意识,达到在实践中“创造自身”的要求,并不断提高克服各种困难障碍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巧设创新探索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给学生设立创新探索机会,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语言教学材料,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交流活动,并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和鼓励。可以从“对话表演”“图片猜谜”“游戏”等方式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单词时,可以编成卡片,也可以把字母形象化,如字母F和风向标相联系;E和视力表相联系等,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教句型what's this/ that?It's a…时,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实物如window,door,desk,book等;教颜色时,可以利用彩色的图片,或投影彩色的物体,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不同的颜色,从而呈现What colour is it? It's red. What colour are they ? They're red . 操练此句型,采用二人,也可以采用三人或多人互问互答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物品如My coat is red, My trousers are black.教家谱时,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带全家福进行介绍,也可以放映一个短片,然后让学生写出家庭成员。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估测学情,注意学生间的层次差异与课堂提问技巧,鼓励学生主动、踊跃、大胆发言,巧妙地化难为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英浯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研究表明,讨论式,置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让学生想象力丰富,积极探索求新。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挥创造。

1.设疑布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束缚自己的思维。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新问题。

2.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看英文视频,学唱英文歌曲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使他们增加发挥思维的机会。

第4篇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害教师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有创造意识,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要把握教育和教学的艺术,懂得怎样组织和进行教学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习惯。

二、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性思维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提供创新环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快,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创新思维也轻易被激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对于陈述性知识应该让学生根据其内在联系,自我构建;对于过程性知识的发生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产生问题,自己去获得结果,教师与学生始终是共同探讨各种可能变化与发展的合作者。即使是那些一时不能得到正确结果的问题,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思考,留待进一步研究。如:SB1AUnit15Afamousdetective中的叔叔为何吹长长低沉的whistle。虽然教参说吹口哨是叫蛇返回,而课文中并未有解释。学生们都认为吹口哨是练习蛇向前去攻击人。而蛇被赶回叔叔房间后,又为何袭击养它的人而使其丧命呢?这些问题无现成的答案,让学生共同讨论后,得出许多不同的猜想,给故事设置了许多有趣的结尾。

2、寓创新思维于英语教学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词汇、句型、语篇教学等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词汇教学中,SEFCBOOK1A,Lesson37,主题是关于sports,我让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体育用语,同时写在黑板上,如:tennis,badminton,relayrace,wrestling,bal-

Ancebeam,shooting,trackandfield等。由于学生大多年轻活泼,爱好运动,结果大家都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增加了许多知识。句型教学方面教师应经常出些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各种回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WouldyoumindifIsmokeintheoffice?学生可以用多种说法回答:No,Goahead./Notatall./Certainlynot./I’msorry,it’snotallowed./I’mafraidnot.Youcansmokeoutside.这种练习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求得问题的解答。教授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引导学生对某概念或问题的理解不应限制在某个既定的范围,而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些拓宽或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如:在分析Attheshop一文时,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①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shopowner and his assistant?

②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有些学生会就事论事地回答:“店主和店员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当我再问及“Why did they change the attitude to the customer after he showed them the million-poundnote?”时这些学生便无言以对。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以貌取人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来看问题,进而揭示出故事的中心“Moneyiseverything”。同时就“Does Money Mean everything?”为题组织一场辩论,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的能力。学生们纷纷发掘新奇思路,从各个角度提出了言之有理的见解。

3、开设多彩多姿的第二课堂,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5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关键;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因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同样非常重要。回顾自己几年的教学生涯,我认为真正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重视情感交流,可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们“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喜欢这门课。同时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持久的和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用英语思维,培养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平等地对待。

2、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认知活动。学生喜欢老师,课堂气氛就很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除此之外,幽默更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充满了“磁性”和魅力,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了知识和教育,往往永难忘记。

3、增强自信,体验成功。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仔细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一次成功的体验又可推动第二次成功,多次成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逐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实施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自身应当具备创新品质,善于把创新教学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组织好教学内容,使其能够有意识地、巧妙地、自然地符合学生的认识结构之中,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心智活动的最佳状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怎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善于联系,学科渗透,扩展知识视野。多学科的知识渗透于英语教学中,不仅仅是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为英语教学服务,以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而且是跨越了学科界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合贯通,达到相关知识的同步增长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快捷手段。这种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它对学习者感官的多重刺激,不受时空限制,交互式教学增加了学习者的乐趣。它生动的形象情境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创造思维。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和想象中产生创新意识。

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勤于思考,用于提问。提问,是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促进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动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句话有力地说明发问和创造、创新的关系。对学生来说,就是鼓励他们大胆提问。通过提问,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通过提问,使他们的求知冲动得到满足,使他们的求知欲不断得到发展。

三、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的创造能力由实践而获得提高。英语教学能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创设特定的语言环境,将教材内容按其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相互交流,培养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按照实践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设情境,求异创新。良好的创新环境,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去反思,去总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情境和实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结合在一起的。参与情境创设是学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又能为教学创设更加生动丰富的情景。

第6篇

一、合理运用创新教育手段

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注重创新,在传统的优良教法上有所改进。教师教法新颖有创意,更符合学生求异创新的特点,更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体性,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使学生不单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而是利用现有经验,结合已学知识去创新。如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和合作来体验语言之美,体验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在使用语言中发挥学生思维,创新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给学生送知识,更要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课前预习—课上练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影合一的特点,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创设声、光、色、图俱佳的教学环境,增强新鲜感。例如,在学习“Whereareyoufrom”这一知识点时,设计“我眼中的世界”的活动。首先布置作业,学生搜集资料,准备内容。在活动中吗,学生带来的图片呈现了世界各国的风景,还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每个国家的名字、有名的建筑,讲述该国的风土人情,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气氛活跃,在其中眼界开阔了,思维也得到拓展。

二、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实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推创新教育。课堂英语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次设计思考题,鼓励学生从文章中探求答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在教学中以发展的眼光、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学生,这样使学生不怕说错,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养成良好学习心理,他们才能迸发出来创造的火花。有意识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兴趣。采取互动的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进行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形成立体的交互思维网络。质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学新课时,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充分合理的利用好教学挂图、实物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看景、听音、会意,直接理解,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并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学生相互提问、交流信息,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凭自己的能力自己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当今社会发展,英语教学地位越来越重要。英语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探索与创造,教学活动应该推行新的课改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使其在使用语言提高创新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是以受教育者的素质实际为出发点,充分开发其自身潜能,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其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成为特定社会成员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责任重大,不仅为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夯实基础,还要为学生一生语言和文字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求课程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单一知识学习走向综合能力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又面临着一次新的工作挑战。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该怎样转变观念,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那么,就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练就一身好本领。

作者:梅立超单位:河北省承德高新区上板城初级中学

第7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必须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将创新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转变观念

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都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是在保护孩子天性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被逼迫的负担,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创设轻松、愉快的英语课堂教学气氛,给学生以安全感、自由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渐渐成熟,独立人格意识强烈,逆反心理严重。传统的“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教师的教育难以奏效。只有老师把学生当作平等对象看待,学生才能把老师当朋友,即“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潇洒自如地在老师面前展示一个原本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我在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尊重他们的个性,对差生更是如此;微笑,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宽容,对待他们的调皮甚至是错误当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循循善诱,宜“疏”不宜“堵”。

三、设疑启智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和对问题的解答的历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因此,在创新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独立探究、自主质疑、大胆发问。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引导学生对某概念或问题的理解不应限制在某个既定的范围,而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些拓宽或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如:在分析At the shop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shop owner and his assistant? (2)What can we learn form the story? 有些学生会就事论事地回答:“店主和店员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 当老师再问及“why did they change the attitude to the customer after he showed them the million-pound note?”时这些学生便会无言以对。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以貌取人和人与人之间的裸的金钱关系来看问题,进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Money is everything”的本质, 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教师教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对某个概念或某个问题的理解不应限制在某个既定的范围之内,而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些拓宽或变换角度的思考和分析。

五、多赏识、多鼓励。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语文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微笑”代表一种亲密关系,是一种“我不讨厌你”或“喜欢你”的个体表现;微笑是增进师生关系的营养剂,也是教师态度改变的第一步骤。“点头”表示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一种肯定,是让对方继续表达他的想法。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点头,常会受宠若惊,对教师倍感亲切。 鼓励和赞美能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能够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和积极进取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和赞美。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田斯所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就是期望被赞美、鼓励和尊重。”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就犹如甘霖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分寸,切忌过于简单化和空虚化的鼓励和赞美,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发挥鼓励和赞美的作用,使英语课堂教学既富有生机又充满活力。

第8篇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创新环境

创造性的教学是真正完善人的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是充满热情和激情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充满生气和活力,放下架子讲民主,不要盛气凌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不居高临下压制、压服学生,要善于诱导,允许学生插话、插嘴。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和蔼可亲,让学生如沐春天,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学生创造和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闪烁。我在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动物这一课时,我是如此设计的:在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你喜欢什么样的动物?2、你知道这些动物的原产地在哪吗?3、这些动物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何?4、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动物?5、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动物园的馆长,你该怎么做呢?6、你能画出几种动物?激发学生提出个性化见解,最后在我的指导下,几名想法出色的学生上台表演。他们从中国的大熊猫想到澳大利亚的树袋熊,展现的相当出色,同学们的思维在动物王国中尽情的遨游。在这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师生平等互助,情绪饱满,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尽情发挥。

二、在学习评价中,激励创新

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的、热切的期望,从多角度来评价,并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评价要含有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表扬、鞭策、祝愿等激励因素。如“你讲的真好”,“这个见解很独特”,“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一定会想出来的”,“I think you can !”, “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给学生“一语三春”的感染力。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激励评价中,建立自信心。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学生创新的火花。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著名的外语专家斯特恩在其《优秀的外语学习者》一文中谈到“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愿意实践,他认识到语言的内化需要时间和经常不断的语言接触,接触可能是有意识安排的实践,也可能是真实的交际,他能抓住每个机会实践,他愿意在真实的交际中运用语言。”

斯特恩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因此,组织有效的课外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活动课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组织活动可以有英语沙龙、英语角;形式可以有口语交际、猜谜游、传令、即兴表演、讲故事、听力竞赛、小品表演、手工制作等。比如我曾上过这样一堂课:首先指导学生进行短剧表演,把常用的对话内容系统的联系在一起,先从电话预约请客吃饭开始复习:May I speak to Tom ? This is Li Ping speaking 等电话用语,继而购物,准备 food and drink, 复习买东西常用语,如:Can I help you? What would you like? It’s too expensive/cheap.I will take it.等。接着打听去朋友家的路,涉及到问路的句型,如: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__ /Where is __?等。由于回来时,天下大雨,淋湿衣服,造成伤风感冒,最后去医院看病,练习看病时用语:What’s your trouble?/I feel terrible/You’ll be better soon 等。设置各种语言交际项目进行系统化综合训练,有利于培养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中的交际能力,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潜能。

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因此,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课堂授课时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展示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完全能够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例如:在学习Jim’s day 这篇课文之后,我就让同学们依据Jim的一天,运用一般现在时态叙述自己一天真实的活动,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一些词组如:get up, dasses begin, go to school,leave school,go home,do one’s homework ,go to bed等。并能够加深理解一般现在时在具体实际活动中的运用,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为他们今后学习生活提供了广泛而深刻的创新前景。

第9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性思维,创新性学习,以人为本

在现实社会中,关于创新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早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程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大到国家之间的差距,小到我们一个集体的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主要在于我们的创新力度。落后国家要想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从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缩小开发人的创造力的差距。这是一个有远见而深刻的认识。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访问中国科技大学时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现在,“为培养创造力而教”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倾向。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当前中小学生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杨振宁教授1995年初在国内讲学时一位记者问他:“您在国外教学多年,你看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有哪些不同?”杨教授回答:“在国外,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教师没做过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学生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国外学生中,十个人也许能讲出二十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以上三位学者道出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现状。

那么,为什么中国学生会普遍缺乏创造力呢?从笔者几年的教学经验出发,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

(1)我国教育长期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识型的教育模式之中。

(2)传统的课程观只注重教学,在教学中只注重书本及教案,即只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课程中的人为因素,缺乏对学生的尊重,缺乏教学民主性,缺乏对人性的关注,忽视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和“教师教什么”,而不是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

(4)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点是知识,并没有看到学生作为一个鲜活个体的存在,强调课程要整体划一,寻求规模效应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创新教育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

2.2 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2.3 创新教育的目的。

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4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

(2)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

(3)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

(4)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3.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

3.1 创设教学气氛,给学生安全、自由感,创造民主、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鼓励和赞美”。

(2)创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动脑,乐于发表意见,敢于大胆创新,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3.2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是创新教育的良好方法。

创新来自于质疑。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设生活化与开放性的语言环境,如同学互访、购物、问路、打电话、看医生等,让学生自己到语言的海洋中去搏击。要学好外语并培养创新能力仅靠课内活动时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深入实践。课外活动正是课堂活动的补充和延伸。课外活动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使学生不仅创造性地使用学过的语言,而且主动发现许多新问题,这样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5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开地——帮助学生成为会做梦的人,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的人提醒他们必须敢于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充满创造力、充满梦想、充满自信心和活力,带着充沛和饱满的激情拥抱生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朱云.《英语教学中的创造教育》《中学教育》创新教育专辑,2001年8月刊.

[3] 齐宪代.《开展创造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北京教育,2001年5月.

[4] 张志勇.《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2003年3月.

[5]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第10篇

关键词 县域 职教 英语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14-02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创新教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按照语言的学习规律真正掌握这门知识,运用这门语言?

一、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增强创新意识,充分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接受知识由浅入深,让他们听懂、学会。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取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认可需求,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强创新意识。

二、拓展情景教学,搭建创新舞台

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情景教学的步骤可分为活动诱入境――复旧情景――拓宽新情景等,以生活展现情景,以表演体会情景,用语言描绘情景,把学生带入所学情景之中。这样教学过程是鲜活的、生动的、动态的,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情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积极地投入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去,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突出实践锻炼,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型教学不仅注重英语基础性知识的掌握,而且更加凸显在实践中培养学习、运用、深化英语知识的潜能。这种潜能能够满足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英语层面甚至其它专业层面的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是一种以智慧和潜能为基础的永续动力。所以,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加强对基础性知识的教学的同时,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创设一些语境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英语学科在职高教育中由知识性学科逐步演变为工具性学科。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探究题,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开展合作实践活动,体验发展与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拓宽办学思路。特别是要为学生创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环境,让他们得到实际锻炼。如,充分利用职高生“半工半读”的办学方式,利用学生每年都需要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将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派到英语实践性较强的企业或者工厂进行实习,从而增强学生对英语的使用水平,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科学发展。

四、提高教师素质,触发创新灵感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需求,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仅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社会。职高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各行业需要的职业人才,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除具有渊博的知识,还应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丰富而广博的英语学科理论。英语功底必须要扎实,基本技能娴熟,明确教学中学生应重点掌握和运用的交际范围、语言技能、语法结构、词汇等。尤其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职高学生在就业找工作时更为实用、更为重要。因为听说技能是一个人语言水平的“门面活”,也是衡量其语言水平的重要参数。职高英语教师应具备流利的口语、准确的发音、快速的思维反应能力及流畅的英文板书等。这些都会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建立教师的尊严,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树生,徐东.县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7,(5A).

第11篇

一、前言

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上,要坚持面向结果与面向过程相统一

面向结果与面向过程是传授和掌握知识的两个不同的重心。所谓面向过程,是指教师把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视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活动的典型模式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教学效果的衡量也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为标准的;所谓面向过程,是指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揭示教材体系中所蕴含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内容,要启迪和引导学生对创造过程的理解。

很显然,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满意的结论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意义,它甚至只是一种浅层的目标。对学生而言,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更为重要。当然,面向结果与面向过程的学习活动,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纯粹的面向结果与纯粹的面向过程都不存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使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是要寓知识创新的思想于知识传授之中并引导学生领会和运用相应的思维方法,掌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和结论。

例如,教授“send away”一词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教师直接板书“send away”以及中文意思,再进行领读二至三遍,然后解释、举例说明或要求学生用这个词造句。

方法二:教师问学生:”Are we good friends now?”得到学生们的肯定回答后,说:“OK, Let’s have a big dinner together.”展示图(1):一桌丰盛的饭菜。“But suddenly, a cat jumps onto the table, it wants to have dinner with us, too. Do you mind? ”展示图(2):一只猫跳上饭桌。学生答:“No.”教师自问自答,并做出相应动作: “ What shall we do?” We’ll send it away from the table.”教师问:“What does ‘send away’ mean?” 学生答:“赶走”。

很明显,方法一属于面向结果的教学模式。这种教法虽然耗时不多,操作简单,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下去,学生只会感到乏味,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致。

相对于方法一,方法二所费时间较多,对教师的口语水平更高。由于教师巧妙地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以及配合图片创设出生活情景,实现了师生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唤起了学生创造的热情和欲望,将自己所想所知溢于言表,积极发表独特的看法,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达到了面向结果与面向过程和统一。因此也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更好。

2.循循善诱,通过引导启发创新思维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发展创新思维方面,在“精、深、新”这三个重要维度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和张扬教材及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因素,选择出能激发创新意识的内容(包括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体验等内容)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点”,做到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在教学组织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各部分之间内在的各种关系把握好,要求善于运用能展示创新性教学内容本质特征的典型材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组织教材,让已经学过的内容进入新的情境中,以旧引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要求重视教学中新问题的呈现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固着点之间的关系,要保持新问题与知识固着点之间的适度联结,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活动。

例如,现行初中英语教材第二册第37课,本课的重点是如何询问职业和回答职业。呈现了对话:A:What do you do?/ B:I’m a farmer. / A: Where do you work? / B:I work on the farm. 之后,是进行巩固的操练——表演(act)。如果教师不作任何提示和鼓励,学生只会照本宣科地替换一些词(如farm, on the farm)念一遍。那只能算是低层次的机械性操练,谈不上表演。在学生表演前,教师若作一些提示,教学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3.留出思维空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动机和人格

在今天,科学技术以巨大的威力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学习的很多知识,有一部分将在未来迅速变化的社会中逐步过时,而将来迫切需要的很多知识又无法在今天预见,更不可能在有限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完全学到。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求知,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远胜于求得知识本身。

学会求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教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是古今中外教学经验的总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的阐述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经常有意给予一定的模糊度,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猜测,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索,再现一个思维过程。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培养创造人格。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对某些问题紧抓不放,非想出个办法不可。它是一种强烈而明显的解决问题的意念,是相对持续和稳定的心境,其基本特征是多用脑、勤思考,不断地促使创造动机持续和强化,最后实现突破,完成创新。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应马上回答,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其次,培养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就是要善于从多种角度去认识事物。在英语教学中,补全对话、同义句转换、单词拼写等都是培养思考问题灵活性的题型。再者,培养学生科学用脑、勤于思考。科学用脑、勤于思考和强化创造动机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教授课文,教师可以围绕课文设计几组难度不同的问题,如T or F sentences, Yes or No questions或Wh—questions,以此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而且每节课都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促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

4.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美国教育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动手实践就是把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知识也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学生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会开动脑筋,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实际上就是创新的过程。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目。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能够运用英语跟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在中国,由于缺乏第二语言自然习得的环境,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语言技巧得不到充分的巩固和发展,以致出现了“聋哑英语”的现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大受打击。因此,教师应多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发展他们的语言技巧。如把课文改写成短剧并进行表演就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实践活动。改写课文,必须要熟悉课文;进行表演,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知识,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使用英语的需要,又发挥了他们的演艺才能,满足了他们的创作欲望。除此以外,英语角、英语故事会、英语手抄报等都是很好的实践活动形式。

三、结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索学习方法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强调培养感情;要重训练技能,更要强调掌握方法:要注重答疑解疑,更要强调质疑问难:要注重思维训练,更要强调实践操作。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教学 创新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创新教育是指把壮大生命提高人的创新性当作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性都得到有效提高的教育。创新教育既是一种反映时代需要的新思想、新理论,也是一系列“为创新而教”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中外合作办学这一高等教育领域办学方式的新尝试于近几年发展迅速。以河南省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6年12月30日公布的《河南省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河南省共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3个,其中,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包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的合作项目达30个,占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数的90.9%。

无论这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项目采取何种合作模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合作模式培养目标的大方向下,英语语言教学对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构建具有创新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够继续存在和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本着这种指导思想,本研究就我省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教育实施现状设计调查问卷,并分发到我省部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手中;然后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实际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有待提高的地方;最终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尝试性地建构具有创新意义的、能最大限度拓展合作项目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其英语水平和学习效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质量,推进我国教育国际化目标的早日实现。

1.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收况

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从三个不同侧面设计了25个问题,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生对创新教育及自身创新能力的认识和判断;第二类是学校或学院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营造的环境和氛围;第三类是英语教师及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情况。本次问卷共针对我省三所本科合作办学院校进行调查,分别是河南大学、新乡医学院和河南财经学院。每所院校发放问卷50份,共收回145份。

2.调查问卷统计和分析情况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以期找出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有待提高的地方。

2.1对学生对于创新教育及自身创新能力的认识和判断的分析。

(1)从学生对“什么是创新能力?”的选择结果可以看出,42%的学生对创新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还不太理解“创新”一词的真正含义。

(2)在给自己的创造力打分时,57%的学生选择了“75―50”分,这充分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对自己的创造力还不很满意。

(3)在对“认为自己创造力高/低的主要原因”一题进行选择时,59%的学生认为是“个人主动学习/消极懒惰”造成的,说明他们没有把创造力的培养归结为学校教育,或对学校教育没有报很大的希望,这也充分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4)对“你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什么有最大关系?”的回答中,85%的学生认为是“学生的性格与兴趣”,而不是“老师和学校的引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老师和学校在他们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5)对“你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应该由谁发起和主动?”这一问题,52%的学生认为“学生自己”,只有33%的认为是“老师或学校”。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但忽略了学校教育对他们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6)从“你认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的选择结果可以看出,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41%的学生认为是“实践活动成果”,而没有归结为“学生解题能力”,这说明学生注重的是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不是纯粹理论上的解题能力,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观点在对“你认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的回答中得到验证,58%的学生选择了“实践活动”而不是“课堂主渠道”,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对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7)在对“你认为创新教育对择业的影响是什么?”的选择中,85%的学生认为起“极大的促进作用”,说明他们充分意识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即创新教育对择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认识比较清晰。但对于什么是创新能力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因此,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对创新教育的有关概念进行讲解和分析,增强学生自觉培养创新思维的意识。通过对学生自己的打分可以看出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对自己的创造力还不是很满意。一半多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主动学习/消极懒惰”,说明他们没有把创造力的培养归结为学校教育,或对学校教育没有报很大的希望,这也充分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而85%的学生认为是“学生的性格与兴趣”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最大,而不是“老师和学校的引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老师和学校在他们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52%的学生认为“学生自己”是创新教育的发起者,只有33%的认为是“老师或学校”。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但忽略了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重要影响。

2.2对学校或学院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营造的环境和氛围的分析。

这一类问题主要从学校或学院为创新教育营造的氛围这一角度设计的,旨在了解学校教育这一大环境对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你所在的学校学生是否有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机会?”“你所在学校是否具备一个完整系统让学生创新和实践?”“学校有没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制?”“你所在的院系是否对有创造发明成绩的个人给予各种奖励?”等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66%的学生认为“有,但是不多”或“否,不完整”或“不清楚”,说明学校这个大环境没有充分提供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的机会,或者营造的创新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没有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创新教育无处不在。

2.3对英语教师及英语课堂实施创新教育的情况的分析。

(1)通过对“上课时,你们老师有没有引导你们从创新思路解决问题?”的调查,可以发现70%的学生回答是“有,但做得还不够”,说明教师在上课时有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做法,但没有达到学生所期望的程度。

(2)对“英语课堂教学对你创新能力的提高帮助大吗?”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46%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对他们创造能力的提高的帮助“一般”,证明学生对课堂创新能力培养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英语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3)“你认为自己在英语课堂上主动性得到发挥了吗?”,各占1/3的学生认为“得到了部分发挥”和“发挥余地不大”,充分说明英语课堂给学生提供的发挥主动性的机会不够,学生的自我表现时间或空间不足,没有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4)“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中你能__________。”一题中,26%的学生认为“受启发、有发现”,53%的学生选择了“受启发”,说明只要老师能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思维的机会,2/3的学生就能从中受益,有所发现。只有22%的学生选择“没感觉到”,证明小部分学生对创新教育的敏锐度急需加强。

(5)在对“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否指导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假设性解释?”一题的调查中,发现68%的学生回答为“偶尔”,说明教师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不够强,不能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对于“你在英语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情况?”,67%的学生回答为“较少主动答问、提问或参与讨论”,只有15%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说明老师在上课时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能够进行积极活跃的思考和参与,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创新思维没有受到启迪。

(7)“在英语课堂上,你最喜欢哪种学习方法?”41%的学生选择“讨论”,26%的人愿意“听讲”,说明学生希望在课堂上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的看法,这也是学生希望课堂上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达到自己不断提高的愿望的表现。对“你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的选择,充分支持了上述观点,因为有93%的学生表示“感兴趣”。

(8)通过对“你喜欢在课堂内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吗?”一题的调查,可以发现持“我想发表,但有点害怕,如果回答对了我会很快乐。”想法的学生高达60%,说明超过半数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但只是缺乏勇气或信心不足,这也说明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或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内心需要,往往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失去了表达的机会。

(9)对于“你关注过互动教学吗,你认为互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价值怎样?”一题的调查可以得知,66%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说明互动教学的授课模式很受学生欢迎,而且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10)在回答“你认为创新教育的课堂应该是__________。”一题时,各占1/3的学生的选择分别是“创设一种平等、 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把自身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把教学计划依难度区别对待,让学生在讨论、上台演讲、角色扮演的多种形式中进行学习”,说明学生期待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11)针对“你认为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堂创新教育是__________。”的选择,46%的学生认为“注重人格塑造,培养综合素质的创新教学过程”是他们所期待的教学模式。另有36%的学生认为要“创造性的开展英语教学工作”,要求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有所创造、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12)对于“你认为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对应试成绩的影响是__________。”的回答,68%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应试成绩”,进一步证明创新教育在各种测试中都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上课时有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做法,但没有达到学生所期望的程度。学生对课堂创新能力培养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英语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英语课堂给学生提供的发挥主动性的机会不够,学生的自我表现时间或空间不足,没有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教师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不够强,不能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上课时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能够进行积极活跃的思考和参与,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创新思维没有受到启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但只是缺乏勇气或信心不足,这也说明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或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内心需要,往往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失去了表达的机会。

总之,目前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无论是学生对创新教育及自身创新能力的认识和判断,还是学校或学院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营造的环境和氛围,抑或是英语教师及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情况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我们从事合作办学的教育事业者的重视和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刑理平.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教学改革策略研究.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2).

[2]杨爱英.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阶段教学的特点.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