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研调查报告

科研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20 16:36:45

科研调查报告

第1篇

一、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自市教育局党委召开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动员会之后,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于10月19日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布置学习教育活动。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为首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全校党员教师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会议传达了市委和市教育局会议精神,认真研究学校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工作安排,制定了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及日程安排,对学校开展活动进行具体部署。校长汪金月、党总支书记刘应会分别作了讲话,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参加学习、教育、查摆、整改等各项活动,切实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为了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学校在校内外悬挂多条标语营造浓厚气氛,并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等进行大力宣传,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学习调研阶段,学校共出了八期学习简报,二期学习专刊,更新了三次《学习园地》的内容,做到了党员老师人人积极学习,非党员老师也努力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

在组织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学习培训工作,确保学习教育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在第一时间将学习资料,整理并上传到学校校园网上,供教师们自学时浏览。每周组织不同学习小组的教师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在这次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我校教师共完成学习笔记近百万字,人均达一万五千余字,学习心得体会52篇。在学习活动中,我校的具体做法有:

一是坚持学校领导干部带头学,在处理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和自学。此外,学校总支书记对党员和班子学习活动亲自进行辅导,亲自讲课,为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组第一次突击来校检查时,我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笔记均被评为“优秀”等级,充分说明了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带头学、老师也不落后的良好局面。

二是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学习参与率达到100%。学校制定了活动的出勤、请假、补课等各项制度,并严格落实,对因病、因公外出等原因不能参加学习的责成专人进行补课,保证了学习时间。

三是外请专家作科学发展观辅导报告。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活动中,我校专门请了市委党校龚炳南教授、市社科联主席卢克清到校讲解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如何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教育,来发展我们的学校,全体教师听了报告后都获益匪浅。

四是学习教育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组织党员干部一边学习,一边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进行对照分析,谋划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加大落实和改进力度的具体环节,为第二阶段查找问题奠定了基础。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活动中,我校四十四名在职党员教师共撰写了52篇心得体会文章,其中五篇优秀文章上送到市委学习活动领导小组。

五是结合学习教育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召开了讨论交流会。以“我为教育献一策”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党员干部人人发言,非党员老师也积极献策,畅谈了学习后的收获和体会,收集了三十余条对学校发展有积极作用的计策。

六是通过调研促学习。在新形势下,探讨家校沟通的新渠道、新机制;如何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怎样提高教师待遇,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些调研课题都是学校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认真讨论后拿出的,然后每个班子成员带领部分党员老师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促进学习进一步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这种以调研促学习的活动,让每位党员更党深刻地理解了科学发展观就在身边,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深刻用意。

七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参加理论知识测试,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内容。

三、学习教育活动立足发展,学用结合

一是通过理论学习夯实科学发展的基础。在学习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分析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对共性问题集中组织学习,对个性问题要求党员自学。总支部引导党员自觉检查是否做到真学真懂,是否把学习的理论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之中。

二是通过转变作风构建科学发展的保障。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自觉征求群众意见,倾听他们对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并及时进行改进。在全校大会上,学校就老师的会纪会风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全体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通过会纪会风来看教风校风,从而实现学习后工作作风的转变。

三是通过服务发展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学习教育中,大家普遍感觉到,自身的素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除集中学习外,都积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学校多次在周末休息时间或利用晚上进行学习。学校网络资源十分丰富,鼓励党员干部利用网络资源开拓视野。

第2篇

一、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立足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又着眼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促进,衔接互动,既反映当前发展的要求,又反映未来发展的需要,而统计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就是如何科学反映科学发展观内涵各要素的变动规律。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思维,全面地回答了在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统计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发展目标,准确地破解了统计如何又好又快发展的难题,为现代统计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特别是当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和彰显其在社会和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就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统计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更是开创新时期统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理论保障,因此,基层统计建设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统计工作实践的内容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并建立统计科学发展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统计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和推动统计事业进步的各环节。

二、当前推动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1、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和依赖程度不断加强,是快速推进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经过中国几代统计人的不懈努力,反映统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统计方法制度逐步确立,统计的信息产品与经济社会的结构变化,增长方式转变,人与环境的统一等的联系程度更加紧密,更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随之提高,统计发展的环境更加宽松和和谐,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级党政领导不断深入当地统计机构调研视察,既是对统计工作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也给统计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解决了统计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

2、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为推动基层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统计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监测预警功能,是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是反映经济社会动态变化的晴雨表和报警器;经济和社会的深入持续发展也越来越需要统计提供强有力的监测、评价和服务能力;同时,统计的发展更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来支撑,统计内容的变化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因循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和进步,经济的腾飞又为统计发展提供了更多调查制度需求,丰富了统计调查的内涵;社会的进步为统计发展创造了宽松的人为环境和物质环境,提供了持续永久的发展动力。

3、统计事业新局面的不断开拓为推动基层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随着统计改革的不断深化,统计内部的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统计的创新理念不断改进,统计的方法制度日趋完善。根据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需求,建立起来的统计指标体系,使统计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更能有效地监控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党政领导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统计预警监测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经济形势有什么变化,统计分析和统计报表就反映什么,社会公众需要什么统计产品,统计工作就设计提供什么产品。统计工作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统计教育和统计文化的发展,统计工作的内涵和发展空间不断开拓,统计的科学发展日趋成熟。

4、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客观需求条件。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居民生活水平越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的客观需求越强烈。要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的不断增强需求,就必须更好地发挥统计的职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更全面、准确的分析与监测,对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剖析;要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不断增强的需求,就必须努力拓展统计的服务职能、强化统计的预警作用,推动统计工作沿着科学的发展轨道前进。

三、影响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1、基层统计机构基础薄弱,统计的职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从中国现行的统计体制和实际情况看,统计机构建设呈倒挂“金字塔”的特点十分明显:上层统计机构设置健全、人员多力量相对较强,基层统计机构(市县乡镇)尤其是乡镇统计机构设置单一、人员少力量相对较弱;目前,市级统计机构人员大都在80人左右,县级政府统计机构人员大都在30人左右,而乡级统计机构人员近2—3人,村级统计网络则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这样的人员规模,既要完成国家、省局的统计调查任务,又要完成正常的业务报表和当地政府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更要高质量地完成跨度大、时间长的大型普查,统计人员常常是超负荷运转,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种“上强下弱”是影响统计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基层基础工作也相对薄弱,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资料不完整、统计网络不健全、统计服务不到位、统计制度不科学等问题较为突出。同时统计任务和统计力量不匹配的矛盾凸显,周期性的统计普查和定期性的统计调查相互交织,任务重、范围广,基层统计站(所)条件简陋、办公经费短缺,统计人员兼职过多、待遇差、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流动频繁,基础统计资料管理混乱、残缺不全,基础工作不扎实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统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2、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统计的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首先政府综合统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统计部门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都由本级地方政府管理和拨付,同级政府对统计机构具有人、财、物权的绝对领导权,上级统计局对下级统计机构仅有业务指导权,这样给统计政令的上下畅通增加了一定阻力,不但弱化了上级统计机构对下级统计机构的管理职能,同时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和统计主管部门在统计数据评估监测等意识领域的矛盾,特别是下算一级制度和地方行政绝对领导现实的矛盾冲突,使地方综合统计部门上下都难做人;这种管理体制最大的弊端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无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给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增加了难度,严重约束了统计工作的独立自主性。其次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的职责不清、关系不顺、联系不紧,政府综合统计干了许多本应由部门统计干的事,但缺乏对部门统计强有力的管理和协调手段,导致数出多门、相互矛盾等现象,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第三目前推行的国家调查与地方调查双轨制管理模式,由于局队之间职责交叉、权限不明、配合不力,使局队在数据汇总、使用上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统计调查系统内部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双方各自为政,重复调查,不仅导致了调查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了统计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形象。

3、现行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适应,统计的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提升。

现行统计指标体系基本上还是属于物质生产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内容、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还不能完全反映包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统计方法制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环境资源、生态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活动,在统计上还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指标体系。抽样调查虽然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但由于不能很好地解决代表性以及数据分层使用的问题,还不能满足目前各级政府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调查方法的双轨制运行,加重了基层统计的负担,使得统计工作越到基层,头绪越多,任务越重,压力越大。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统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指标体系不完备、数出多门、重复统计、统计调查对象负担过重等现象依然存在。同样,现行统计调查方法主要是由层层汇总、机械求全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组成。这是在国民经济基本上处于单一的公有制和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所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面统计报表制度面临严重挑战,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现象屡有发生。全面报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已经难以为继。

4、统计调查网络结构单一,兼容性能差,统计的工作效率难以明显提高。

统计调查网络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终端,统计数据的生成都要通过成千上万个终端进行搜集、整理最后汇总形成完整的数据库。经过20多年的统计建设和发展,基层统计网络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住户,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统计调查网络体系,这些调查网络体系的形成,为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调查网点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现有调查网点功能单一,工业调查点、服务业调查点、贸易业调查点、城市住户点、农村住户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点、农产量调查点等专业调查点同时交替设立,星罗棋布,且专点专用,互不干涉,调查点的兼容性能差,使调查员跑了东村跑西村,出了南村进北村;二是现有调查点由于受经费、被调查人员素质(记帐户)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调查点的配合程度差,调查质量不高;三是各种类型(级别)的调查点数量庞大,调查成本高,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负担;四是调查点的设立缺乏系统性,重复调查,造成了统计资源的极大浪费,使本来人员紧张的统计系统更是举步维艰、疲于应付。统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严峻挑战。

第3篇

为了有效推动《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制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并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特进行本次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达到100%.现将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反映的问题以及以后改进的方向简单加以说明,形成调查报告,为以后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

二、调查内容:教师问卷调查

尊敬的老师:

非常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有关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调查。这是一份无记名调查问卷,本问卷存属调研性质,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麻烦你配合我们完成本问卷

1.在编写与使用导学案过称中,你的观念是(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师生双中心 D其它

2.请问统一的导学案对你有束缚吗?( )

A完全没有 B有一点 C有

3.年级统一导学案对你有影响,你在二次备课时会如何处理?( )

A导学案上的内容就是本节内容,不会有任何删减

B偶尔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或删减

C经常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或删减

4课堂上你是如何使用导学案的( )

A按照导学案模板的设计顺序教学

B根据学情重组导学案内容,但很少生成新的问题

C根据学情重组导学案内容,会生成新的问题

5对于导学案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学生是咋完成的( )

A会先独立思考,不会的会查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后在答题

B会粗略的思考,答题时一般看参看资料或同学的答案

C很少思考,资料有的照抄,资料上没有的就不做

6你的学生能否按照导学案设计的程序和步骤不用你教也能学习( )

A能 B不能 C困难

7你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导学案使用频率( )

A经常 B偶尔 C不用

8你认为什么时候使用导学案的效果最佳( )

A课前预习时 B课后作业时 C考前或课后复习

9在既想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你认为学生完成一份导学案的最佳时间应该是( )

三、调查的对象及设计意图

对象:我校十名骨干教师。他们长期在一线任教并且都是我校的课改先锋,

在编写导学案上有一定的宝贵经验。

设计意图:我试图从教师这一特定角度,主要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等不同的调研方法从教师的角度,力图揭示根源,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 调查的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

(1)100%老师们在编写导学案时都以学生为中心。

(2)100%老师没有被导学案束缚,在二次备课时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或删减。

(3)90%的老师对于导学案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不会的查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后再答题。

(4)100%的老师认为学生能按时完成导学案。

(5)80%的老师认为完成一份导学案的最佳时间是30分钟。

五、今后改进措施:

通过调查,对如何编写、运用导学案,让导学案更适应教师教学、实现教学目的,有这样一些启发和问题:

1、 作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应以学科特点,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

2、导学案重在导学,不管是提前预习,还是课堂上的教学素材以及探究活动,都应重视新颖和质量。尤其是探究活动应体现、适合小组合作探究。

3、导学案的设计还应有相应的层次性、指导性,是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第4篇

1.人才强校战略方面

(1)教师局部缺额较大,要关注紧缺师资的配备;

(2)加大对工程类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3)注重提升教师队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

(4)关注特色队伍的建设;

(5)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在培养和使用上下功夫;

(6)解决教学管理队伍尤其是教学秘书的待遇问题;

(7)稳定教学辅助队伍。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

(1)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的认识在一部分师生员工中认识不到位;

(2)个别学院对专业定位认识不够;

(3)服务学生意识有待提高;

(4)教学管理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5)培养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

(6)教师申报教学改革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3.科研管理方面

(1)科研项目不能按期结项是因为没有形成管理机制;

(2)校内科研机构应该有明确的管理办法。

4.党建工作方面

(1)随着学校办学模范的扩大,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尤其是学生党员已占学生总数的11%,但学院党总支对学生党支部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考虑便于党员教育、组织生活的开展、支部建设布局不够合理,影响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党校培训工作需要加强和协调,针对培训内容、培训质量进行指导检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使党校培训工作逐步走向正规。

(3)各党总支组织发展工作不够平衡,程序不够完备,组织发展、预备党员转正、组织关系转移等各个环节反映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总支书记对党的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精力投入不够,对具体工作的安排、督促落实不到位。第二,党员教育管理队伍不健全,主要负责人顾此失彼。建议党委设立兼职组织员岗位,协助党总支书记做好党建、党务管理工作。

5.其他方面

(1)个别学院办公场所和教学用房紧张;导师组没有办公室;

(2)对艺术类(舞蹈)教师在职称评定上采取倾斜政策;

(3)学科建设中要做到统筹兼顾;

(4)学校没有体现班主任的待遇。

(5)“两课”教学中有些老师照本宣科,建议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要在“针对性”上下功夫;

(6)学生就业观念落后,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

二、原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尤其是个别管理干部在管理程序、管理方法上存在不足,一些重大事项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有的制度已经出台,但是执行困难,导致一些工作进展缓慢。还有一些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也存在相互间扯皮、推诿的现象。在坚持“以人为本”方面,缺乏新思路、新办法。工作中更多的还是习惯靠行政手段来推动,缺乏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存在求稳,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思想。

(二)对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不够深刻,对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还不明确。工作中解放思想不够,观念转变滞后。思想陈旧,不能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对高等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研究不深。由于没有好的激励和奖罚措施,开拓创新动力不足,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行动上明显滞后。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没有充分把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上升到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和解决。在服务理念和推动工作上缺乏用科学发展观解决重点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一些业务工作难点问题研究不深,认识不足,强调客观原因多,主观努力不够。

(三)创新意识不够强。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缺乏锐意进取的工作激情,缺乏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精神,缺乏应有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原来旧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

(四)干部队伍作风尚未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观念还树立不够牢固,想问题、做决策调研不够,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效率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调研少、研究多,总结经验多、推广少,发现问题后,抓落实的力度和措施跟不上,不能及时组织实施。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5篇

今年年初开始,四川重庆市在360多万小学、初中学生中进行了部分教科书的循环使用。石桥铺小学的十多名学生调查发现由于不能在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上写字答题,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小麻烦”。

书本里的实验报告要重新复印

六年级的吴禄玲同学说,上学期,他们的调查小组在北部新区部分小学进行了调查,涉及到400多名同学、近百位家长,以及数十名相关科目的老师。有八成的家长和九成的学生赞成循环使用教科书,没有开始循环使用的学校里,九成以上的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循环使用。

参与调查的同学韩迪聪介绍说,调查发现同学们在循环使用教科书时,因为不能在上面写字填空了,就需要准备一个本子,抄写教科书上需要填写的内容。比如说《科学》,里面就有一些实验报告,同学们或者把报告填写部分抄下来,或者是自己复印,要不就是只听课,不做题了。

同学们反映,这样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老师们也发现,这也制约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指导。调查小组的指导老师刘老师分析说,循环教材的使用确实能够培养学生爱护书籍的学习习惯,但影响了学生融入教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

建议重新编循环教材

调查小组建议循环使用的教科书需要重新编,认为要把书本里需要同学们填写的地方、做作业的内容从书本中分离出来。调查小组将把他们的调查和建议整理成报告,向当地教育部门和相关的教材编委会反映。

记者联系到北部新区教育局,相关人士分析说,同学们的建议就是重新编排教材体系,这一方式利于让循环使用教科书顺利进行下去,但教材编写需要教材编委会作决定,教育局在合适的时候也将把同学们的调查反馈给教材编委会。

第6篇

一、教育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研究的方法是一门科学,它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同志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深深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他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 思想的理论的形成就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的,土地革命时期,曾在湖南和江西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著名的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即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等。1941年,为在党内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专门出版了《农村调查》一书,并在序言中说:“我再度申明:出版这个参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们去记即些具体材料及其结论。”(以上三处均弓旧《选集》第三卷《<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特别在当代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几乎任何一项重大决策

都要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出,而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决策,往往就要出问题。陈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可见,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事业兴旺的保证。

调查报告是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收集专门的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并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调查报告的一种,它是就某种教育现象,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析形成认识而写成的文字材料。教育调查报告的范围限于教育领域,其材料也包括与教育有关的其他社会内容。教育调查报告通过与教育有关问题的调查,掌握规律;二发现同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教育科学和科学教育服务。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现代调查研究这门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许多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调查研究中。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它们的应用使调查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面谈谈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调查性

写作材料获取有许多途径,就调查报告而言,它的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然后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报告。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文字分量而言,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没有调查材料就没有报告,因此常有人说调查报告是“三分报告七分调查”。这正如所说:“没有调查就没在发言权。”就这项工作花的时间而言,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没有在调查上下足功夫,绝不可妄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

(二)资料性

调查报告要拥有大量材料,有了这大量的材料,才有了说服力,所以,调查报告是材料性很强的文体,这些材料将成为有关部门研究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历史性材料存档,它又是研究某方面问题的重要历史资料。

(三)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报告的材料和结论都必须客观,都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思想因素。这就要求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思想杂念和外来干扰、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努力去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要有现代科学理论指导。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以保证思想观念的客观性。其次要用统计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理论去分析问题,要让资料说话、数据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再次,语言必须平实、明快、简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叙述材料,不夸张,不修饰,不追求文采。

(四)本质性

调查报告的b的就是要通过调查揭示事情的本质,教育调查报告则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揭示出一些事物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作参考,或给教育效学部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作参考。因此,本质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根本特征、不能直面教育现实、揭示教育方面某些本质问题,这样的调查报告就毫无意义。

三、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分类比较复杂,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的类别就不相同。“按行业部门分,教育调查报告只是其中的一种,从其他角度的分类也适合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根据调查研究曲周的来划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解释性调查是以探究调查对象产生的原因为目的,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预测性调查是通过了解调查对象的过去、现在,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定性调查、定量调查。定性调查是在掌握一定的典型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推理的方法,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定性调查很容易受调查者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致使结论失误。定量调查是在掌握大量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量的说明。

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来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所有调查对象作逐一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全面情况。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代表,并推断出全体情况的结论。个案调查是从全体对象中选出个别作代表。并对之作综合调查,以推断出关于全体的普遍性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理论性调查和建议性调查。理论性调查的特征是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或验证或补充或否定某一教育理论。建议性调查则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的调查,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制定决策作参考,教育调查报告以此为常见。

第7篇

评议会由民政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民政局分析检查报告的形成过程,通过采取信函征求、座谈征求、调研征求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查找影响民政科学发展的问题,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民主生活会上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工作实际,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了问题根源,坦诚交流了思想。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环节,是学习调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整改落实的主要依据。为此,局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经反复研究,确定分析检查报告的思路和框架,制定了详细的撰写方案,努力做到认识到位,研究到位,要求到位,修改到位,检查到位。为了确保分析检查报告质量,我局及时向社会公开,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深入研讨,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分析检查报告。

同时强调,对分析检查报告评议时要做到:一是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真诚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二是群众评议主要围绕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从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深不深、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问题查找得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措施实不实等七个方面进行评议。三是要正确对待评议工作。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是倾听民意、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的过程,为使分析检查报告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科学发展形成共识。所有参评人员要充分认识群众评议环节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群众评议工作。四是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群众评议开始,将民政局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票分发给每个与会同志,评议票重点从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深不深、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问题查找得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措施实不实”等七个方面提出评议意见,参会人员经慎重思考后,认真填写了评议票,经统计,参加会议的51人全部投了满意票,认为我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深刻、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泛、查找问题准确,原因分析透彻,发展思路清淅,工作措施可行,班子自身建设措施可行。

第8篇

调查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收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我们结合共青团工作的实际,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因此,我们在调研工作中必须要遵循四项原则、运用四种方法、把握四个问题。

切实遵循四项调研原则

调研可分为调查和研究两个部分。调查是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去收集材料,其任务是搞清“是什么”,是整个调研过程的重要环节。要做好调查阶段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工作是一项“动态”的工作,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靠翻阅资料、电话访谈是写不出好的调研文章,得不出有说服力的调研结果的。搞调查研究就是要下定决心走下去,踏踏实实地深入到基层一线,深入到青年群众中去,亲眼去见,亲耳去听,亲口去问,把握问题的脉搏,切中问题的要害。

二是摆正心态。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了解基层动态,分析研究基层情况,寻找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对策的过程。因此,在下基层调研之前,首先要给自己定好位,既不要高高在上,使基层同志产生距离感,也不能先入为主想当然,未了解情况先发表意见。要眼睛向下,谦虚坦诚地与基层同志和被调查对象交朋友,多了解基层的具体情况。

三是勤思善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调研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是否做好充足准备密切相关。因此,在着手开展调研之前,首先必须开动脑筋,选择科学的调研方法,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成果。在调研材料的处理上,更要多动脑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切忌被表面的东西所蒙蔽。在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上尤其要开动脑子,力求调研成果转化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使调研工作取得最佳的结果。

四是实事求是。搞调查并不难,但要全面、系统地掌握真实情况,却并非易事。要从真实的情况出发,如实反映出好的方面,又要毫不隐晦地揭示存在的问题。要解放思想,敢于触及团工作的敏感点、矛盾点,把团员青年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求尽可能详细地调查出来,把现实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充分地揭示出来。要敢于在调研成果中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问题,甚至一些与我们原先所掌握的情况之间存在较大背离的问题,不要文过饰非。

灵活运用四种调研方法

在调研具体实施阶段,可以借鉴中医“望”、“闻”、“问”、“切”四大疗法。

一是“望”。就是沉入到最底层,深入到青年中,亲自到第一线,去看一看基层团组织工作实际做得怎样,在现场蹲点中解剖典型,发现问题。看的时候,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让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影响自己的判断。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必要时可查看工作记录,调阅原始资料,既看调研对象主动安排的地方,也要看调研对象没有安排的地方,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虚假现象所迷惑,真正做到身入心入、心知肚明。

二是“闻”。听的对象既要有专职团干部,也要有基层团干部,更要有基层青年群众。既要听经验介绍,还要听问题反映。一般情况下,专职团干部善于从宏观层面去认识和把握问题,但往往不能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基层团干部和基层青年能够真实反映工作现实,分析问题也不乏真知灼见,但往往带有一种情绪化、个人化的东西。对调研对象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议,我们要客观分析,合理吸纳,不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张。

三是“问”。调研对象往往受自身素质水平的制约,往往不能提供完整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循循善诱,把问题引导到自己想要深入了解的问题上来,把问题弄明白。问的时候,要一语中的,抓住要害,同时要注意语气和缓,让对方能够接受。问的同时,不要放过细枝末节,要善于从对方谈话的内容中发现问题,反复追问,刨根究底,力求把握事物全貌。

四是“切”。就是在调研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与调研对象一起讨论,对掌握的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把脉,探索分析事物的深层次原因,与调研对象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他们感觉到你不仅是来了解情况的,更是来解决问题的,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的朋友,从而给你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你收集到到更多的素材。

切实把握四个调研问题

俗话说的好:“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作为调查研究工作的最后一项程序——撰写调研报告显得尤为重要。调研报告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调研工作的成败。因此,在撰写调研报告阶段要切实把握好四个问题。

一是报告立意要新。调研报告立意上要有创新意识,既要深度挖掘,不能拘泥于现有的框架结构,更要反映新问题,提出新对策。党政部门都有专门的调查研究机构,形成的调研材料很丰富。如果共青团形成的调研报告不具有新意,就很难引人关注。因此,共青团调研报告要做到选题新、立意新、角度新、内容新,以新体现价值,以新引人注目。这就要从党政领导的急需中选题,要从事关广大团员青年的需求中选题。调研报告的选题有了新意,其价值自然就会显而易见。

二是报告内容要实。一份高质量、有价值、能帮助解决问题的调研报告,其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因此,撰写报告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要坚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规律;要坚持上情与下情的有机统一,多提上能进入决策、下能操作落实的建议,真正写出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的调研报告,让调研报告真正具有参考价值,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服务。

第9篇

一.内容要求

1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容易的事。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

2..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必须下大功夫。

3.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通俗应该是提倡的。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实际上是学风浮躁的表现,有时甚至有没有真功夫之嫌。 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

4.要对人民有感情,对事业、对真理有追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调研报告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作者所处的立场决定了报告的主题和观点,也决定了报告素材选取的倾向性。巴金说,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深入实际搞调研,一定要有为老百姓、为国家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感情。 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报告的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不是追随潮流,迎合某些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调研人员非常敬业,具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5.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判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恩格斯说过:如果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任何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调研人员一定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源于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6.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结构上的创新只是形式问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报告的形式上。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二.简要概括如下

(1). 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 前言与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 方法: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地点,时间,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调查方法:定性,定量,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历史对比,他人的对比。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6). 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具体格式见文献综述中讲述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第10篇

一、人大调查研究成果的评价

就调查研究成果的价值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查研究自身的研究价值。每一项调查研究活动都有它明确的目的性。自身研究价值首先体现在它是一项工作成果,或是成功经验的总结,或是具体问题的调查。因此,工作上是否有新意,认识上是否有新观点,是衡量调查研究价值的主要方面。二是调研成果的两个转化。即向工作实践的转化、向决策和理论方面的转化。向工作实践的转化是指这些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以推广和运用;向决策和理论方面的转化是指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领导层的决策,为有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提供实践依据和实践支持,为人大制度理论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调查研究成果的几种类型:

(一)情况汇总型。是对一般工作现状、动态等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后,汇总整理的反映基本工作情况类的调查报告。这类调研报告是为了便于常委会或有关领导对全局情况的总体了解、掌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经验总结型。是工作经验类的调查研究报告。一般是对典型的问题、典型的做法进行调查研究后形成的调研报告,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即通过对典型单位的做法进行详细地了解和分析,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或教训,用以推动和指导工作的开展或提供给有关方面参考借鉴。其突出特点是具有示范性。

(三)探讨研究型。这一类调查研究成果是指对人大工作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在理论上需要研究、讨论,实践中有待于完善、改进和发展的做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论证它的可行性,并且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法律的角度提出预见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作出有价值的调查结论。这一类调研报告具有探索性、预见性、论证性和咨询性,相对来说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调研成果。

二、人大调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途径

调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是人大进行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再好的调研成果,如果把它束之高阁,便失去了它的意义。调查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是整个调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研成果体现价值的重要阶段。

调研成果推广和应用的主要途径:

(一)报告调研成果。将调研情况和调查当中了解到的一些重要问题整理成调研报告,并向组织调研的部门报告。报告时,一般应先向主任会议报告;常委会要求听取汇报的,要向常委会会议汇报;属于上下级人大联合调研的,要向上级人大汇报。同时要根据情况,请示领导同意后抄报有关部门和方面。供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决策时参考,从而被决策机关和决策者所采用。

(二)为本级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提供依据和参考。将详实的数据和可靠的一手资料、有价值的结论、成功的经验等,体现在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工作中。

(三)将调研成果吸收到人大领导讲话中去,用以指导工作。可以以“送阅材料”等形式,向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反映。也可以通过起草领导的讲话、报告,推广调研中获得的新理念和成功的经验,用来指导工作。

(四)宣传调研成果。各级人大机关都办有内部刊物,是发表优秀调研报告和开展理论研讨的首选载体,也可以在社科类理论刊物或有关报纸的专栏上发表。

第11篇

一、主要做法:

总体来看,我局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做法和特点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四个到位”。即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三是查找问题到位,我局积极组织调研活动,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四是带头示范到位,我局党员干部做到“五个带头”,带头加强学习、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作学习报告、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带头参加思想解放讨论。目前,我局党员干部学习了必读书目3本,选读书目2本,人均集中学习达50学时;深入基层调查20多次,共撰写心得体会7篇,初步形成调研报告3篇。

(二)精心组织学习培训,积极开展“四学”。全局立足“大学习、大培训”,积极开展“四学”,在促进党员干部真学上狠下功夫。一是开展自主学。通过“问答式”、“提纲式”等自学方式,采取“以考试促学习”、“以批阅促笔记”等方法,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几大板块,将学习时间相应细化为几个阶段,每个板块、每个阶段学习结束时,由单位组织开卷测试,由指导检查组对读书笔记进行批阅,促使每名党员通读必读篇目,精读重点篇目,自学时间达到80学时以上。二是开展集中学。召开中心组学习会2次,上党课4次,观看电影1部,集中培训2场,强化了学习效果。三是开展交流学。四是开展专题学。采取“领导讲”、“专家讲”、“典型讲”等方式,深化和拓展了学习,效果显著。

(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突出“三个注重”。我局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做到三个“注重”。一是调研课题注重“精”。采取自己选、上级点、同级谋、集体审,共确定调研课题3个,二是调研方法注重“活”。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通过进村入户、实地考察努力寻求科学发展新思路。三是调研报告注重“实”。采取“下去调研虚心听取意见、回来汇报提交调研成果、组织专家评审予以通过”的办法,确保调研人员、时间、质量“三到位”,全局调查研究蔚然成风。目前,已完成调研报告3篇。

(四)坚持做到“四对照”,认真组织“回头看”。认真组织了学习调研阶段“回头看”,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一是对照市委和县委有关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看自己的学习“作业”究竟完成得怎样;二是对照学习前后的思想状况,看自己的思想觉悟究竟有了哪些提高;三是对照群众的要求,看自己的工作作风究竟有了哪些转变;四是对照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看自己的工作究竟有了哪些提高。

(五)注重解决问题,边分析边实践边整改。针对查找的问题,我局本着“时机成熟的立即着手解决、尚需时日的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的原则,做到边分析边整改。一是做好联系点岔纳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和教育工作;二是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三是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四是对涉及长远的问题,着手制定解决问题的规划。

二、工作重点

(一)精心准备,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我局紧扣主题,密切联系实际,开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马庆林同志首先代表党组回顾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局党组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对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整体框架、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检查。三位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一一进行了个人剖析检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县委学习实践活动第四指导检查组干部李开林莅临指导。我局所有党员和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发改委、安监局、县人大、家佳超市等代表列席会议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我局主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专门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起草并审议初审稿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形成后,又召开各股室负责人、群众代表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经对局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讨论和评议,广大群众对支部的分析报告反映比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满意率达100%。大家认为,分析总结报告准备充分,查找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剖析原因全面深刻,工作思路目标清晰,工作措施可行,反映了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认可。

(三)进行群众评议

按照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和提供的群众评议表(参考样式),我局在单位组织了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群众评议,发出评议表10份,收回10份。其中:1、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不深刻,选择深刻的9份,选择较深刻的1份;2、查找问题准确不准确,选择准确的9份,较准确的1份;3、原因分析透彻不透彻,选择透彻的9份,较透彻的1份;4、发展思路清晰不清晰,选择清晰的9份,较清晰的1份;5、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选择可行的9份,较可行的1份;对评议表所列的5项内容,均没有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综合满意率选择满意的10份,达100%。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从整体上看,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一些初步效果,但也还存在思想解放不够、联系实际求实效不够、少数党员有松劲厌倦情绪等问题。对此,我们将严格按照县委的部署和要求,深入研究学习实践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紧紧依靠县委学习实践活动第四指导检查组的大力指导,不断把学习实践活动推向深入。

一是继续深化学习调研工作。继续抓好通读必读篇目,精读重点篇目,进一步充实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完善调研报告,用好调研成果,抓好思想认识的巩固和提高,切实把学习调研引向深入,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

二是扎实抓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立足第二阶段四个环节内容,通过“四查四看”,首先要县委的要求,找准突出问题,做到真查;其次要讲真话、倾真情、动真格,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做到真言。第三要把分析检查与落实本阶段主题活动衔接起来,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做到真找。第四要组织开展群众评议,做到真评。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办学实力”这一主题,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师生员工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建设“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着眼于破解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地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心组织、深入开展课题调研,认真探讨促进科学发展的对策措施,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上水平。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中共*师范大学委员会开展深入实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课题调研工作,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对策措施。通过深入的课题调研工作,进一步增强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明晰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健全保障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要按照“八要”的要求在调查研究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三、重点调研内容分组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措施”的要求,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师范大学,怎样建设师范大学”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审视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大兴调研之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从八个方面查找并研究解决事关学校科学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热点问题。

(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调研组

*

协助单位:党办、校办、组织部、财务处、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资产处、成教自考学院及其他相关二级单位。

调研内容:围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查找并逐步解决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生、后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制约和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与核心竞争力。

(二)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调研组

*

协助单位:教务处、团委、宣传部、科研处、研究生处及其他相关二级单位。

调研内容: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着力查找并认真解决我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大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着力抓好大学生“自省、自律、自助、自强、自立”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三)学科与队伍建设调研组

*

协助单位:组织部、科研处、教务处、研究生处、财务处、资产处及其他相关二级单位。

调研内容:围绕建设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目标,结合学科建设工作以及新增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任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着力查找并重点解决学校在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调研组

*

协助单位:学生处、团委、研究生处、财务处、人事处、评建办及其他相关二级单位。

调研内容:围绕“质量立校”这一根本,认真查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健全教学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符合我校特点的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有效方法、途径和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办学质量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重师文化传承与创新调研组

*

协助单位: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图书馆及其他相关二级单位。

调研内容:围绕大学文化建设,不断升华和创新重师文化,增强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大力营造更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大力实施学校形象塑造与提升工程,加快校园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和校园文化品位。进一步增强重师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掘大学文化的社会辐射功能,积极为促进城乡统筹、繁荣*文化做出贡献。

(六)和谐校园建设调研组

*

协助单位:学生处、住建办、人事处、资产处、后管处、基建处、后勤集团、保卫处、离退休处、工会及其他相关二级单位。

调研内容:围绕和谐校园建设,认真查找并切实解决师生在生活、学习、工作条件以及稳定等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关心离退休和生活困难的同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为学校科学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

(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研组

*

协助单位:教务处、发规处、研究生处、宣传部、团委、资产处、后管处、成教、自考学院及其他相关二级单位

调研内容:以国务院《关于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三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抓住建设“五个*”的历史机遇,认真查找制约学校服务社会发展功能发挥的突出问题,以科研基地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为突破口,创新科研组织和管理模式,积极谋划国家级项目和国家级奖项,努力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积极探索参与度更广、作用更明显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精心谋划、整合优势、打造品牌,广泛参与*经济文化建设,扩大产学研合作领域,提高研发成果水平和效益,更好地履行直辖市师范大学应尽的职责。

(八)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调研组

*

协助单位:宣传部、党办、纪委、工会、学工部、团委及其他相关二级单位

调研内容:围绕“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的干部培训、考核体系。研究制定“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将“三风”建设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考核范围。积极开展“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真正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

四、课题调研任务与步骤

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课题调研工作,由学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研究组统一策划、协调,各专项调研组及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整个课题调研工作于2009年6月底以前基本完成。

(一)选好调研课题

按照学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研究组确定的八个方面的重点调研内容,各专项调研组要集体讨论,反复推敲,确定一至两个重点调研课题。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在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讨论、领导班子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着眼全局,并结合本单位实际,确定开展调研的具体课题(所有题目自拟,鼓励多个),于4月3日前报送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研究组,由学校“活动领导小组”进行审定。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各专项调研组、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针对经过审定的调研课题,制定具体、详细的调研方案(包括具体的调研课题概要,调研报告撰写人员,组织召开课题调研座谈会、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走访调查等有关详细安排),于4月14日前报送“课题研究组”,并着手组织实施调研。

各二级单位应围绕确定的调研课题及调研题目,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课题调研工作,积极主动地为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献计献策。整个调研活动要求以开放的视野、创新的思维进行,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切实摸清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并健全工作记录。

(三)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各调研组要形成内容充实,前瞻性、针对性、创新性、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总的要求是: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数据翔实,分析深入、对策有力,语言精炼、事例鲜活。调研报告完成后,于6月底以前报送“课题研究组”,以便汇编《*师范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集》,集中展示和交流课题调研成果。

为促进各调研组深入开展课题调研,学校将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及评比表彰工作。一是利用《简报》载体,及时反映各调研组在调研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二是组织召开调研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调研体会、经验和成果。三是在校刊、校报、校园网上开设专栏摘登优秀调研报告。四是评选优秀调研报告,学校予以奖励。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调研培训

学校“活动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整个调研活动的领导和指导。校“课题研究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内部分工,负责与相关部门合作完成调研材料的收集审定、宣传交流、评比表彰。各调研组、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高度重视课题调研工作,责任领导要亲自抓,牵头单位要具体抓,抽调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研究制定相应课题详细的调研方案,并明确相应课题调研报告撰写人员,确保整个课题调研高效有序地开展。为了更有效地落实课题调研工作,保证调研质量和水平,“课题调研组”将对课题调研报告撰写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五、课题调研材料报送要求

(一)材料报送时间

1、4月3日前,各调研组、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报送具体的调研课题题目(附300字概要),4月9日前,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对各调研组报送的具体调研课题题目进行审定;

2、4月14日前,各专项调研组、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针对经过审定的调研课题,制定具体、详细的调研方案(包括调研报告撰写人员,组织召开课题调研座谈会、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走访调查等有关详细安排),报送“课题研究组”。各调研组按照调研方案组织开展调研活动。

3、6月18日前,各调研组、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向校“课题调研组”报送课题调研报告初稿;

4、6月30日前,各调研组、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向校“课题调研组”报送调研报告定稿;7月15日前,校“活动办”向市委“活动办”报送课题调研报告定稿。

(二)材料报送地点

“课题研究组”(集贤楼127室);纸质、电子文档格式:用A4纸打印,标题用宋体3号字,正文用仿宋体小4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