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改工作总结

医改工作总结

时间:2022-05-29 01:56:21

医改工作总结

第1篇

xx乡卫生院于去年9月正式实施基层医改,全面落实医改工作任务,管理体制回归了公益性,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建立了体现绩效的考核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全面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本院网上采购药品共计xx万元,药品直接让利患者xx万余元。去年9月至今,门诊xxxxxxx人次,住院人次 xxx人,业务收入xxxx万元,门诊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住院病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业务收入总量已较上年同期下降约60万元。

医改以来,我们的工作主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管理,确保卫生院规范良好运行

基层医改后,县财政给予人员支出保障,卫生院的工作重心已从“保吃饭”向“保规范”转移,我们不再为“吃得上饭”范愁,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履行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个基本”的职能。为此,我们着力于规范管理,以确保卫生院的良好运行。

一是抓建章立制。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xx乡卫生院医护管理制度》、《xx乡卫生院考勤及奖惩制度》、《xx乡卫生院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xx乡卫生院职工绩效考核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利用制度来规范管理,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建立起卫生院良好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是抓责任落实。从院班子成员到科室再到每一位职工,我们层层明确了各自的年度工作目标和责任,并于年初,由卫生院与各科室、科室与职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形成了院班子抓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抓每位职工的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明确责任,工作放权,我院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了工作的落实。

三是抓工作规范。我们坚持定期例会、监督检查、医疗质量检查制度,分析存在问题,部署本周工作,并及时传达上级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每月组织一次全体职工会议,以会代训举行业务学习,介绍医疗卫生方面的新知识、新动向,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通报卫生院收支、职工绩效考核、监督检查结果、医疗质量检查结果等方面工作情况,从而促进了工作规范。

二、强化考核,确保卫生院各项工作的“绩”和“效”

考核是促进工作落实的保证措施。我们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的工资挂钩,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推进了卫生院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是明确考核内容。我们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数量以及收入和支出指标核定到各科室,各科室再分解到每位职工,做到考核指标量化、细化,可操作性强,使得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

二是确定考核办法。我院对职工的绩效考核,每天职工进行自考并记录,每周监察监督组进行督查自考情况,每月有考核结果,结果公示后无异议将作为兑现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依据。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对不同的岗位依据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劳动强度等确定不同的分配系数,再按照考核得分和分配系数核定其绩效工资。

三是严格兑现奖惩。我们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制定了多项奖惩办法,如,值班、加班、误餐给予补助,出满勤、卫生清洁,给予满勤额外加分,兼职人员给兼职补助,科室负责人给职务补助,等等以经济奖惩促进了职工的行为规范。

三、强化监管,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是基层医改的一项内容,也是卫生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调动村医的积极性?如何使村医服从卫生院管理?如何规范村医行为?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建立了包干负责制。我院成立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院长担任,防保专职站长任办公室主任,为具体负责人,抽调了卫生院3名骨干人员分别担任组长,将全乡13个卫生室分成3个组,包保负责各组村卫生室的日常监管工作,委员会成员每月对村卫生室进行一次督查,监督村卫生室各项工作的落实,解决村卫生室在一体化管理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村卫生室开展工作。

二是实行绩效考核。我们制定了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办法,对村卫生室下达了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指标,每月进行一次督查,半年一次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与下发财政补助经费挂钩。我县对村卫生室的补助经费是在省补助每1200人口800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再补4000元,平均到每个村医,每月人均近1000元。此项经费对村医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我们对村卫生室主要考核门诊人次、医疗质量管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门诊统筹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分数90分及以上,全额拨付补助经费。

三是严格督查监管。我们制定了村卫生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与绩效考核挂钩。我们要求每月5日前,村卫生室需把当月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的各项数据报送至卫生院防保站,迟报一天,扣除当月绩效得分5%,以此类推。对医疗服务工作:处方要求规范,每张均要有分类收费金额注明,并附有发票;门诊登记要齐全,注明患者的联系电话;抗生素二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不超过10%,超过的扣分;消毒登记要齐全,缺项及不登记的均扣分。对村卫生室的财务管理,卫生院对其设置总账及收支、明细账,村卫生室设立现金日记账和往来账户,村卫生室收支账目每月统一卫生院、经济实行独立核算,采取“三查、三看、二核对”的办法,即:查规章制度、查医生处方、查购药票据、看登记表册、看药品台账、看收费票据、核对库存实物、核对就诊病人,监督村卫生室药品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情况,对违规行为坚决纠正。

存在的问题:

三、分配问题 特殊人才待遇得不到体现,人心浮动。因我院临床一线人才部分为医改前自聘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较强,尤其是热门专业如:麻醉、骨、外科临床等,医改后只拿见习工资,待遇大幅下降,不足合肥市民营医院待遇的一半,导致部分人才辞职。

四、院长支配权过小,绩效考核方案可操作性不强,收入距离无法拉大,职工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吃大锅饭现象无法遏制。

五、管理、监督力度不够,本人因管理水平有限,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又人才缺乏,本人大多时间充当一线人员,对部分职工串岗、脱岗缺少监管,对旷工、违规违章人员处罚落实不能到位,导致一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第2篇

一、质控成果

2014年月日,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质量检查要求,我院经过精心准备,迎接上半年区卫生局来进行护理质控检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参加基础护理理论考试的四名护士,2名取得满分好成绩,另外2名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半年护士的三基理论考核全部合格。其中薛雅俊第一名,第二名:龚美珍第三名:颜景雯,吴梅竹。在此,向大家通报一下。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提高上,大家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护理质量管理和控制实施情况

(一)继续完善了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重病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供应室、手术室、门诊以及口腔科护理质量等,每月制定重点监测内容并跟踪存在问题。

(二)依靠严格制度打造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1、继续实行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三级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季度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每月有一重点,每季度一次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向护理部反馈。护理部每月质控小结评分一次,在护士长例会上通报,分析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3、落实各专项护理技术指导(会诊)小组的职责,规范护理会诊工作。危重病小组、褥疮评估与技术指导小组、输液小组、老年病小组、糖尿病小组。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三级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管理,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5、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委员会制度,职责,每季度召开会议,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护理部对护理缺陷差错及时进行讨论分析。4月份在完成医院改扩建工程的基础上,各病区集中精力做好新医院的设备添置及病人的回搬工作。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第二季度,我们共组织培训次,培训护理人员名。

8、建立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工作中的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最近2个月,根据全市精神科统一的病史顺序排列要求,我院也积极投入整理病史,力求规范,统一标准。逐步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推进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轨道。

三、存在的质控问题与原因分析

世博期间,我们天天强调如何加强护理安全检查,寻找护理不安全因素或薄弱环节,为确保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但是,在第二季度,由于我们的管理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使每位护士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缺乏工作责任心,使2名病人外逃。

造成病人外逃的原因,还是我们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中没有精益求精,没有锻炼出职业的敏感性而疏忽大意造成的。第一例外逃病人,由于铁门坏没有及时作好应急防范措施,以至于在开饭间隙给病人造成可趁之机,然而,在我们找寻病人过程中,第二天来到该病区时,还是发现铁门未锁。第二例外逃病人,是我们护士对病人可能发生的情况估计不足。大家试想一下,病人外出就医,尽管有家属陪同,但医生还是希望再派一名工作人员陪同,以防意外发生。而我们护士派了一名工作能力较差的工务员或者工作重点没有交代清楚。结果,任务没有完成彻底,意外还是发生了。事发以后,我们还有个别护士认为,这名病人不应该外逃的。那么,我们要试问,外逃病人都写在脸上吗?你们感觉不会逃的病人不是逃给你们看了吗?!另外,近期,还存在护理病人夜间上厕所问题,护工不陪同,造成病人跌倒等等。同志们,教训还不深刻吗?!另外,我们每一位护士不该扪心自问吗!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就应该为病人的健康和安全负责,这可以说是我们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3篇

医疗机构是一个业务技术性很强、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窗口单位,我们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病患,一切方便病患"。医疗机构对这一服务宗旨坚持常抓不懈,而且获得了显著成效。伴随着"一切为了病患"服务理念的增强,服务品质的不断提高,就表现了行政后勤等部门科室的工作作风与一线科室不相适应。我们临床前线的工作人员服务对象直接是病人,而科室工作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我们一线的医护人员,机关科室人员的服务质品质可能直接影响到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品质。近年来医疗机构狠抓一线服务质量,反而对我们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有所放松。

通过年的工作总结,总的来看行政后勤部门的工作作风是好的,但部分科室人员仍存在着管理不严、手段不硬、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管理者讲面子、看人情,部门之间积极配合能力差,整体观念不强,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放问题的能力差等现象。这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损害了机关的形象,挫伤了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给医疗机构各项工作的推进增加了摩擦力。

那么行政后勤机关工作人员如何体现"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的服务宗旨?如何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如何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形象就成为目前急待研究解放的一个问题。

行政后勤部门大部分都是职能科室,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骨干力量,是贯彻落实医疗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和任务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围绕医疗机构工作中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精诚团结,确保政令畅通。

因此,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性,这是转变工作作风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一线人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职能科室的员首先要起到模范作用,要严于律己才能教育别人。第二,要树立"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临床一线"的服务理念。行政后勤各职能部门要面向一线,深入基层,主动征求意见,积极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放,切实为一线的医护人员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一线人员能安心、顺心,更好的服务于患者。第三,要摆正各自的位置,明确各自的职责,要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工作中,多想办法,多出主意,多给帮助,少说空话,少提指责,少起摩擦。要换位思考,宽厚待人,密切配合,以医疗机构工作为大局,以医护工作为重心,以医疗机构发展为目的,为一线做好服务工作。第四,要加强职能管理,依法按章管好自己的部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工作中的事,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工作为重,避免按人情办事,看面子办事的事件发生。真正发挥管理作用。第五,行政后勤科室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但支出并不小,应加强管理,减少支出,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为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全面实行全成本核算打好基础。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们行政后勤部门的负责人大部分都是党员干部,一定要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到全心全意为临床一线服务,为病人服务,充分发挥职能管理作用,办好每一件事,管好每一个人,努力完成医疗机构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体现出。

第4篇

一、转变理念,深化改革,广开“才”路,推行阳光工程,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今年年初,我院积极响应市、区各级政府号召,率先在内科推行“阳光工程”,实行内科主诊医师公开竞争上岗,拉开了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序幕。主诊医师负责制打破了医院原有的管理模式,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选,以及竞岗演讲,差额选出三名内科主诊医师,成立三个医疗小组,由医疗小组全面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对患者24小时负责。该制度试运行半年以来,医院统计报表显示出门诊病人持续增长,住院病人大幅度增长,全院经济总收入较去年同比大幅度增加,效益进一步改善,医院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局面。随后,医院从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的角度出发,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医院先后开展了公开竞选副院长和部分职能科室副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进一步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才荐才机制,从而使选择干部的视野拓宽,广开“才”路,让更多的职工看到自己职业的成长性,起到一种激励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干部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管理能力。这也让医院的政务越来越公开、公正和公平。

二、制定计划、加强服务,完善制度,制度创新初见成效,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今年3月份,卫生部召开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工作会议。随后,省卫生厅、市以及区卫生局分别进行部署和落实,我院根据医院管理年提出的“质量、安全、服务、控费”四大主题,规范文明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全年医院管理年计划,并要求本科室、本部门结合医疗行为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弱点问题,进行排查,制定具体的管理年计划。同时,在今年年初,医院先后在内、外、妇推行了主诊医师负责制,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调动了医院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推进了和谐医院的建设。短短半年以来,这项新机制使医院出现了一派新气象。主诊医师必须在第一时间看病人、第一时间做检查、第一时间控制病情,使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医患矛盾大为减少;推进了“和谐病区”的建设,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全院的医疗安全、病人满意度、医疗质量等大幅度提高,药品比例不升反降;“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医生责任心、病人管理水平、医疗质量管理意识等都明显增强;各医疗小组之间形成健康、和谐、有序地竞争,科室之间合作精神不断增强,形成了服务、质量、效益、管理一起抓的良好局面,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不断显现,和谐病区建设初见气候。

今年3月份,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体现老年病医院的优势,我院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提出了护理员为普通病人提供免费的陪护服务。通过提高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质量,如协助病人进食进水、喂药漱洗、擦身洗澡、洗头、男病人理发剃须、处理大小便、翻身拍背、协助下床活动、应答病人呼唤、床铺的整理、维护病房秩序等,使得让家属把老年患者送到医院治疗时,可以上班安心、感到省心、让患者也放心,进一步体现老年病医院为老年人提供真情的服务。此项举措实行二个多月以来,受到了广大老年病人及家属的欢迎和好评。

三、拓展领域、贴近群众、服务亲情化,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下达**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目标任务书,其中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建成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切实提高我市医疗水平和初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为此,我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以及南长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号召,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投资近百万元建成了面积约1000m2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街道辖区内的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方便百姓就医,也为完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作出了贡献。今年以来,我院社区又瞄准新目标,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挖掘市场潜力,提高服务质量,发扬争先创优和岗位奉献的精神,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人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如清名桥中心注重走出院门深入社区服务,率先推出优质、优价的菜单式保健合同,与辖区的敬老院签订服务协议,定期为老人提供服务。**服务站“店”虽小,可他们以自己的诚信服务赢得了病人。如高年资医生定期到社区巡诊,上门为行动不便者作体检,抽血标本、送报告单、陪送病人到医院检查和住院等。**社区中心则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率先启动了试点社居委的居民健康调查和65周岁以上老人的建档工作。**的高血压俱乐部办得有声有色,至此已发展了150名会员。

四、加强领导、制定措施、完善制度,进一步深化医院精神文明建设

今年以来,为积极配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迎检工作,医院积极部署,完善台帐,积极做好创建工作。医院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激情**,共铸新的辉煌”系列活动,召开了活动动员暨表彰大会,表彰了2004年开展的“开拓创新比贡献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该活动贯穿于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的“弘扬白求恩精神,为人民健康服务”主题教育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通过开展“我爱我科”科室主题月宣传活动、“身边人、身边事”活动征文暨演讲比赛、“白求恩杯”岗位技术竞赛、“星级科室、岗位明星”评比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活动。上半年以来,医院首先开展了身边人、身边事征文暨演讲比赛,通过党政工团的宣传发动,一共收到稿件55篇,我们还邀请了**日报、**报以及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工会、团委等部门领导来担任评委,评选出各个奖项,并由各科室推荐参加6月底举行的演讲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凝聚情感、激励创新、提升医院形象,进一步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凝聚情感、催人奋进、提升形象,进一步推进医院的文化建设。

今年以来,医院继续进一步行风建设,切实提高病人满意度,发展部继续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回访,各病区在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后,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立三日内出院病人回访制度,使得病人满意度较前两年相比大幅度提高,同时,食堂实行托管制改革后,不断翻新菜肴,增加花色品种,使职工和住院患者就餐率不断提高,对膳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并收到了近几年来的第一封表扬信。1-5月份以来,共收到表扬信43封,锦旗13面。

五、加强宣传、树立品牌、加大医院文化建设,不断树立医院崭新形象和加强老年病医院建设

第5篇

一、卫生改革卓有成效

今年是实施医改三年目标的最后一年,面对十分繁重的医改任务,围绕群众健康权益,针对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用改革的手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政策措施。一是注重组织保障。调整了区医改办设置,将区医改办设在区卫生局,利于工作统筹协调和开展,并落实了人员编制。二是注重政策落实。区政府印发了《xx区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工作安排》;三是注重资金支持。区财政专门安排1002万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配套资金(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16万,基药206万,村卫生室和社区补助111万,公共卫生人员工资148万,绩效工资补助420万),保障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四是注重调研学习。区政府组织医改成员单位赴外地学习医改先进经验后,深入基层突重点、破难点,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五是注重机制建设。初步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推进运行机制转变,为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的改革目标奠定了基础;六是注重合力推进。船山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医改工作大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了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了医改有力、有效。

(二)主要成效

一是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农合增资扩面,人均筹资230元,参合人数达362464人,参合率达102%,调整了新农合报销方案,政策性报付比达70%;城镇职工、居民参保率分别达100%、85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的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和65%;累计资助“参保” 12921人、“参合” 21923人,救助困难群众门诊5790人次、住院6120人次。

二是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覆盖。全区7个乡镇卫生院、2个中心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2家基层医疗机构按照3个100%的要求全部配套、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并实行省统筹的基本药物集中上网采购。共采购基本药物630.85万元,正积极推进区级集中统一支付。从7月1日开始在全区村卫生室全面铺开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全区357个村卫生室中有166个开展基药工作,统一采购配送基药7.2335万元。为配合基药的可持续推进,自今年7月开始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一般诊疗费改革,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一般诊疗费标准每人每天10元,参合农民就诊的一般诊疗费用全部由新农合支付;目前正筹备在村级开展一般诊疗费。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资2900万元的区医院住院大楼和高升、灵泉、龙坪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竣工投入使用。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等10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止目前,已为814799人次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按照“五惠民、四分开、三协作、二发挥、一强化”的要求,实施医院信息公开、专业技术人员双向选择、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健全医患沟通评价制度,规范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成了医疗卫生单位机构设置和核编定员、定岗工作,正着力制定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保数量明确、布局科学、配置合理。

二、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自筹资金1087.392万元,中央、省、市、区财政补助资金7249.28万元已全部到位。共有20654名参合农民住院并享受补偿,住院费用8113.81万元,次均费用2432.86元,补偿3450.43万元,报付比达63.32%;7938人次享受门诊统筹补偿,补偿17.13万元。

(二)推进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平台建设195个;减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费用40例;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7000座。

(三)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在全区实施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271人,补助10.84万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无孕产妇死亡,婴幼儿死亡率降低至2.5%以下,剖宫产率降至41.7 %。

(四)开展免费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全区免费婚前 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例,人口出生缺陷率降至 。

(五)儿童重大疾病补偿。对 例儿童白血病、 例先天性心脏病、 例慢性肾功衷三个重大疾病开展补偿工作,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参合儿童补偿覆盖率达到100%。

三、公共卫生均衡发展

全面实施九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落实工作网络化、服务内容格式化、管理办法信息化、督查过程质控化的 “四化”机制,助推船山公共卫生再上台阶。

1、居民健康档案:全区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76402份,其中社区90371份,建档率48.17%;农村186031份,建档率55.54%;全区建档率52.89%。

2、健康教育:举办健康教育讲座800期,制作健教宣传栏41个,刊出467期,印发宣传资料20.67万份。

3、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8345人次、卡介苗5000人份、脊灰疫苗10000人次、百白破疫苗4000人次、白破疫苗XX人份、麻疹疫苗22400人份、甲肝疫苗315人份、流脑及流脑a+c疫苗3600人份、乙脑疫苗2400人份、麻腮风疫苗2300人份。

4、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乙类传染病104例,丙类传染病446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对1167例非住院结核病人、9例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5、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实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7827人,系统管理率达97.5%。

6、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重点进行基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3709人,系统管理率90.7%。

7、老年人保健。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累计共建档32736人,其中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人数为29274人,实行死因登记报告160例。

8、慢病管理。为10261名高血压患者、2798名糖尿病患者建立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每季度进行随访了解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478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督促发作期重性精神病人住院83人,随访、康复指导和动态管理1282人次。

四、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争取并到位项目资金7482.46万元,其中非常规项目资金626.5万元(县级医院能力建设247万元、农村改水改厕379.5万元),常规资金6855.96万元(新农合补助资金6224.5万元、公共卫生补助资金587.19万元,村医补助44.27万元)。

五、食品“打非”强势推进

一是在4月21日全国、省、市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后,在全区“打非”会前夕我局就召开了打击餐饮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会,采取“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合行动”的原则,各司其职,突出重点,扎实有序开展瘦肉精、苏丹红、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塑化剂等专项整治行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二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我局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理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能,根据区政府领导安排,将原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由区药监局转设到区卫生局,牵头负责全区食品安全综合管理协调工作;将原由我局管理的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移交给了区食药局,完成了人、财、物的划转,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职责。

六、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发展提高、三年上一大台阶”的思路展开“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群众满意”活动,成立了“三好一满意”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工作方案,从7个方面着力解决医疗服务不方便、医疗质量不放心、医患关系不和谐问题。一是改善就医条件,用心服务百姓,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二是优化医疗流程,简化环节,合理布局科室,方便病人就诊;三是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其超常预警和干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四是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推行文明礼貌用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改善服务态度,和谐医患关系;五是提高医院挂号、收费、取药、检查等窗口工作效率,简化院内门急诊跨科会诊手续, 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六是实施廉价药物制度和辅检互认制度,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减轻患者负担;七是推行电子病历管理,建立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收费,抑制过度医疗。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狠刹收受贿赂、回扣、红包、私收费、乱收费、分解收费、开单提成、搭车开药等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种经济往来中的商业贿赂案件;健全药品、器械、一次医用材料购销制度,经常开展自查自纠,主动纠正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严肃查处违背职业道德,违反法律法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文明行业创建成果;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动效能;全面推行政(院、队、中心)务公开,全面实行一日清单制、病人选医生、服务承诺制,试行单病种最高限价制,和谐医患关系初步建立。

七、疾病控制卓有成效

狠抓了以甲流感、霍乱、手足口病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处置可疑疫情10起,无暴发疫情发生;加强传染病规范管理,强化艾滋病监测和行为干预,实施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工作,有效遏制蔓延趋势;巩固了无脊灰状态;儿童计免稳步推进,ⅰ类疫苗免费接种35143万余人次,免费金额13万余元;继续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全面落实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完成水质监测135件,hiv抗体检测578人,微量元素监测150人次,可疑食物标本检测13件,委托卫生检测10件。

八、卫生监督保驾护航

全面清理了卫生行政许可项目,现有许可项目9项,全部纳入区政务中心办理,做到严格审查、严格发证、程序合法、依法行政;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饮用水和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医疗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九、妇幼保健长抓不懈

区保健院在无任务安排的前提下,自加压力,切实推进达标上等工作,通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达到并通过二甲验收;全区妇幼保健工作以保障母婴安全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一法两纲”和“三网监测”工作,实行人员蹲点联系指导制度,强化基层妇幼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全区婴儿死亡率3.27‰,0-5岁儿童死亡率5.32‰;孕产妇新法接生率达100%,住院分娩率达100%,死亡率为0,高危孕产妇住院监护分娩率达100%。

十、政府目标全面完成

作风建设。认真开展以“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以科学领导为目标要求,以创先争优为有效载体,形成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良好氛围。

无偿献血。组织无偿献血1800人次,献血36000ml,保证了临床用血需要。

效能建设。建立了以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为重点的行政效能制度体系,干部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两化互动。深刻认识“两化”互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赋予卫生部门的任务,认真分析卫生工作在“两化”互动发展中的作为,将“两化”互动发展作为于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区域卫生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两化”互动发展谋划和布局。

十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城乡差距过大,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与浪费并存这一问题将长期存在;二是卫生服务体系网底脆弱,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三是卫生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知识更新慢,医疗设施设备陈旧,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四是乡镇卫生院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卫生院还停留在求生存阶段;五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还存在个别品种难采购、难配送、价格虚高等制约医改推进的制度性问题;六是卫生信息化水平低,资源共享差。

十二、2012年工作打算

1、指导思想:以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卫生协调发展,完善基本医疗药物制度,健全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工作思路:调整重心,强化装备,提升技能,改善服务;创新机制,统筹城乡,医患和谐,科学发展。

3、工作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抓好卫生惠民利民工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提高正确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4、具体工作

(一)以公共卫生为中心,加强重大疫病防控

(二)实施卫生民生工程,推进卫生惠民利民

(三)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四)强化提升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五)加强内涵建设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能力

(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七)完善卫生信息网络,大力实施阳光政务

(八)加强中医中药工作,推进中医继承创新

第6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娴熹韵w”为你整理了这篇医疗保障局关于落实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医疗保障局关于落实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工作总结

根据《关于做好芒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迎检准备工作的函》,现将芒市医疗保障局开展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芒市医疗保障局挂牌成立于2019年3月,现有干部职工17人,设有党支部1个,党员11人,主要承担全市40万人口的医疗、生育、大病保险的参保缴费及医疗救助的待遇支付和两定医疗机构服务的协议管理工作,内设办公室、待遇保障和医药服务管理股、医疗保险管理中心。2020年芒市共签约管理定点医疗机构28家,其中:14家公立医疗机构营医院,10家民营医院,4家民营诊所;定点药店153家(含连锁店)。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思想认识,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从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转向全行业监管,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向注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从单项监管转向综合协同监管,从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转向统筹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信息等多种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芒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作为新成立的医保部门,高度重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完善相关制度,强化保障措施,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抓药品招采,进一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为贯彻落实好《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卫健委、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印发云南省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医保中心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待遇保障和医药服务管理股,明确了专人负责工作开展,同时要求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形成了上下联动、责任一体的工作格局。按照州局的统一部署,组织完成了第一批25个中选药品、第二批32个中选药品、第三批86个品规中选药品的历史采购量统计报送及开展集中采购报量工作。同时,认真做好监管工作,一旦发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对中选药品进行网下采购、规避中选药品的使用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查核实、责令整改处理,同时向上级部门反馈,确保了该项工作健康稳定发展,切实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集中采购带来的政策红利。

(三)抓支付改革,用好用活基金调节杠杆。一是为有效控制医疗机构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提高参保人员的受益度,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推进以总额预付为主,按病种付费、按项目付费的多元复合式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根据《德宏州2020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总额包干实施方案》精神,全面推行全市住院总额付费包干和门诊总额付费包干两种支付方式改革。二是为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制定下发了《芒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转诊转院有关工作的通知》,按照“急慢分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原则,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未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直接到县级医院住院的降低5%的报销比例,直接到州级医院住院的,降低10%的报销比例。

抓欺诈骗保,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为参保患者守好用好“救命钱”,是医疗保障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芒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州医保局积极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监管,重点核查辖区内的定点医疗机构过度医疗、分解住院、重复住院、多记药品诊疗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协助建档立卡户等贫困人口开具药品变现,利用虚假发票报销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虚构医疗服务、伪造医疗文书或票据;串换药品器械、诊疗项目等行为,2020年取消定点医院1家,定点药店2家,对违规资金进行了相关处罚。在打击“两定”医药机构违规行为的同时,保障了广大参保人员的权益。

(五)抓疫情防控,认真履行好部门职能。为做好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工作,按照国家省、州医保局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芒市医疗保障局充分发挥医保基金保障作用,全面落实资金保障,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二是简化异地就医手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异地就医先救治后结算,报销不执行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调减规定,减少患者流动带来的传染风险。三是落实特殊报销政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实行按项目付费,并对集中收治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提前预付资金。目前,芒市医疗保障局已预拨300万元医保基金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其中州人民医院预拨100万元,州中医医院100万,市人民医院100万),专门用于支付确诊患者就医报销费用,确保每一位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

(五)抓便民务实,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辖区内参保群众到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出院结算时,医院按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进行“一站式”及时结算,患者和家属只需缴清个人自付住院费用,医疗机构垫付的医疗费用,经医保经办部门审核后下月按时拨付到位;二是简化慢特病办理程序。将申办周期由半年一次缩短为每月一次;申报地点由医保中心调整为州内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医保中心;针对异地医院就医确诊的慢特病取消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限制,但是需要提供相关材料由州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进行复审,进一步简化了慢特病办理流程。进一步增加贫困人口的满意度及幸福感,医疗保险兜底保障民生作用进一步加强。

三、存在问题

芒市医保局在落实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中积极作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医保基金监管压力大。随着群众对就医需求的不断增加,城乡居民医保资金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医疗机构出现门诊总额包干资金及住院总额预付资金使用超支情况。同时,由于基金安全运行的防范手段有限,内控制度、数据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不够健全。二是需进一步加强卫健、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在提升服务效能上下功夫。深化医疗保障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对现有医保经办规程和规范进行全面梳理,对办事流程再简化,所需材料再减少,办事时限再压缩,全面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效率。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在原有“一件事联办”的基础上,新增多种类型的联办,争取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民的医疗保障服务。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通知精神为统领,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目的,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与全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城乡居民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通过县医院、县中医院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改革试点,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社会满意度,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益性原则;实行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立足县情,稳步推进;坚持创新,强化服务;努力实现“医务人员受鼓舞,监督人员易掌握,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工作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改革公立医院的药物制度

县医院、县中医院要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开展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工作,建立健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结合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做好基本药物应急储备。卫生局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的指导和监管,加强医院规范药房建设。2012年,县医院、县中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二)改革公立医院的收入管理模式

县医院、县中医院2012年对收入核算体制进行改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疗、药品和其他收入、全部上缴县财政专户。县卫生局、县财政局根据医院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及时考核,县财政局依据考核意见及时拨付相关资金款项。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对专户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县医院、县中医院发展中的历史债务由省和县级财政3年内逐步还清。

(三)改革公立医院经费补偿机制

1、科学确定机构编制。依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结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构成和县医院、县中医院服务能力,合理确定编制基数。县医院按580张床位核定编制986人(1:1.7),县中医院按250张床位核定编制325人(1:1.3)。

2、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县医院、县中医院认真做好经费测算,并纳入县财政预算管理。县医院、县中医院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收支、专户管理、及时拨付、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根据医院的房屋设备数量和种类、职工人数及人员结构、历年服务数量和社会平均收费水平等因素核定医院的合理收入,测算核定县医院、县中医院应该达到的收入规模和支出水平。

(四)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县医院、县中医院要建立理事会等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成立由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发改局、人大代表、试点医院领导和职工代表等9人组成的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负责制。实行院长聘任制,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关部门按程序选择、考核、提名,由理事会履行聘任手续。逐步建立以理事会为决策部门、以医院运营组织为执行部门,以行政监督、职工监督、社会监督为主要监督手段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五)改革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核心,医疗质量、工作绩效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办法,县卫生局要对县医院、县中医院进行目标考核,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人事、财政、卫生部门依据县医院、县中医院2011年度津贴补贴的实际发放水平、自有资金情况和经费来源情况,以及改革性补贴所需资金和试点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下达各医院年度绩效工资总量,扣除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额后,其余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保证县医院、县中医院在核定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增加不低于10%的财政投入用于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县医院、县中医院在卫生行政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内部职工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按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进行分配。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六)改革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医院实行全员聘任制。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科学设岗,定编定岗不定人,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人用人,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

2、完善医院分配制度。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核心的分配机制。医务人员绩效工资的发放要按照量化考核、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保证职工改革后的收入不低于改革前,确保医务人员的待遇稳中有增。

3、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实行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强化医院风险经营意识。按照医院财务有关规定,加强医院财务监管,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落实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

4、加强医院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在县级医院就业,并为其长期在县级医院工作创造条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培养医护人员和奖励优秀人才,积极培养县域内学科带头人,加强护理、影像、检验、药学、病理等卫生技术人员引进和培养。县医院、县中医院每年选送不少于3名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省市较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县级医院整体医疗卫生能力和医疗水平。

(七)推行付费机制改革

1、对医疗保险付费机制实行预付制(包括门诊、住院),即:保险管理机构按照公立医院保险患者上年度平均月报销金额,提前一个月拨付给医院,作为医院的报销周转资金。次月结算,年底决算。

2、科学合理测算确定单病种付费标准,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机制并执行预付制度。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超支部分医疗保险机构不予承担,结余部分留给医疗机构作为(单病种)平衡备用金。

四、时间、方法、步骤

试点工作时间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1、县政府、卫生局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提高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统一思想。

2、县医院、县中医院对本院基础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摸底,依据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形成本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3、召开全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大会,学习贯彻全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和相关政策,并按步骤组织实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1月)

1、县医院、县中医院于2011年12月底前分别成立由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发改局、人大代表、试点医院领导和职工代表等9人组成的理事会。

2、县医院、县中医院在对现在药品调查摸底,核对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全省规定的基本药物目录,并按全省药品统一采购、配送的要求,储备好基本药物。同时按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从2012年2月1日起,首先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率销售。

3、县医院、县中医院自2012年2月1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院医疗、药品收入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4、县医院、县中医院每月向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汇报改革进展情况。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及时帮助解决试点医院改革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5、2012年7月中旬由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积极稳步推进下一步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1、对县医院、县中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县委、县政府作出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

2、完善县医院、县中医院改革思路与政策,初步形成我县公立医院改革的模式。

3、县委、县政府召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县医院、县中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1、成立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县卫生局副局长

县编办主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县民政局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县教育局局长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副局长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县物价局局长

县卫生局纪委书记

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主任由卫生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发改局局长、人社局局长、财政局局长担任。

2、成立县卫生局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卫生局副局长、县医院党委书记

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局党委副书记

卫生局纪检书记

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卫生局党办主任

卫生局人事科长

卫生局医政科长

卫生局医改办主任

卫生局审计科长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医改办,主任由医改办主任担任。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在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县发改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编办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政策制定、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取得实效。

(二)加大政府资金支持

县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认真落实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财政补助政策。2011年,省财政将给予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县补助500万元,用于试点医院的启动资金。2012年,省级财政将给予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县补助2000万元,用于试点医院的启动资金。县级财政要按1:1比例配套投入,用于支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第8篇

2月14日,201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经济王作会议精神,落实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全国医政管理、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交流各地医疗管理工作先进经验,部署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统筹安排全国医政工作和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马晓伟在会上指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目前已进入点面结合、加快推进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将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将一些从试点城市总结出来的改革措施向全国推广。

公立医院改革面临新形势

据记者了解,去年2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首批确定了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37个省级试点地区。经过一年的实践,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开始提升。2010年,县及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预计达6.9亿,比2005年增长46.8%;出院人数4330万人,增长89.7%;年住院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病床使用率达到92.48%。县医院在分级医疗、分流病人方面的作用开始显现。

马晓伟说,随着医改的深入和人们对改革预期的升高,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百姓医疗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主要矛盾正呈现一些新特点。城市大医院长期超负荷运转,在现有体制机制条件下对服务效率的挖潜几近极限,极易给医疗安全带来隐患。群众在自付比例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更愿意去大医院、找大专家看病,就医行为需要理性引导。在基本医疗需求尚未充分满足的情况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对康复、护理、养老等医疗延伸服务的需求将很快提上日程。

马晓伟指出,公立医院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应回避,但片面强调外部因素,而不首先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解决不了问题。

着力推进五项工作

马晓伟在会上要求,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将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鼓励指导试点城市以“四个分开”为核心,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一是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三是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研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四是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的监管。

二是将优化结构布局、上下联动、优先发展县医院和信息化建设等由试点城市总结出来的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今年考虑选择300家县级医院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医药分开,减少药品滥用,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提高医疗安全质量;推行以聘用管理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基本科室建设为切人点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提高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三是出台惠民便民措施,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努力为群众看好病,

四是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各项改革与管理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完善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弘扬崇高的职业操守。

五是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发展空间,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同时,马晓伟在会上指出,“十一五”时期开创了医疗管理工作的崭新局面: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体制机制逐步理顺:医政管理法制体系不断健全,监管体制逐步完善:无偿献血稳步推进,血液安全得到加强;医疗战线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重大活动开展,为全国医疗管理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第9篇

20**年上半年,医务科在年初工作计划的指引下逐项落实,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现对上半年的工作作出总结:

一、医疗质量管理

1、医务科每季度对医疗核心制度、医疗文书质量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由科主任落实执行,并做好记录。

2、医疗文书质量管理

(1)每季度对归档比管理进行抽查,对问题病历的责任医师下发反馈单,及时整改,复查情况良好,各医师能认真改正。

(2)每季度下到科室,对现行病历进行检查,现场整改。

(3)截止上半年,医务科共抽查24份病历,未发现丙级病历。

3、在对各科室的监管过程中发现,各类记录未能及时进行,特别是交接班记录过于简单,已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单,复查情况良好。

二、抓好继续医学教育

1、为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上半年共选送2名医护人员至省市先进单位进修学习,为我院带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2、上半年共进行6次医疗“三基”学习,2次《临床操作规范》理论学习。每季度进行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临床技能操作考试,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处罚。

四、严防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第10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成果,借鉴国内外医改先进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突出问题,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强政府主导和投入,鼓励、支持社会资源参与,推动我市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在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原则下,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加大投入,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二、基本目标

(一)改革总目标:到2018年,我市率先在全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近三年工作目标:到2011年,我市初步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框架。全市医药卫生基本制度、基层体系、基础设施、基本服务得到完善、健全、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和初步成效,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实施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1、重点完成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建设任务。2009年,重点完成城市社区卫生规划调整,科学合理布局服务站点。2010年开始,完成自治区、*市政府举办的3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租赁房屋购买,产权归政府所有,或签订长期租赁合同,稳定房屋使用权。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由政府纳入新建小区规划,并以建设成本价购买,房屋产权属政府所有,卫生行政部门具体管理使用。企业转型或社会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的办法予以考核补偿。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的方式,鼓励有条件、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现多元化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

2、全面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2009年,调整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划,立足现有医疗资源,在市辖三区分别设置一至二个功能完善、设施达标、规模适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满足社区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需求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要求。2010年开始,重点争取国家、自治区建设项目完成兴庆区玉皇阁北街、金风区北京中路、西夏区朔方路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通过转型、依托等方式将分布在三区的二级医院资源下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将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作为西夏区社区卫生服务依托的二级医院,将其服务功能下沉面向社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积极支持长庆油田燕鸽湖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兴庆区东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平台,优化区域医疗资源。

3、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基层设施建设任务。2010年开始,以县(市)区为项目建设基本单元,重点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支持,完成两县一市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和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完成两县一市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体系建设。支持贺兰县推进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成本控制、政府增加投入等方面改革。永宁、灵武也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本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全面完成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设备配置任务。2010年开始,用两年时间,按照卫生部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设备配置标准,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市本级和县区政府配套,完成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采购配置任务。

5、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完成全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实现与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指导及技术服务资源共享,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二)全面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1、全面启动城市社区卫生站基本医疗服务包。2009年先行选择市辖三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基本医疗服务包进城市社区”试点工作。2010年起,扩大试点范围,细化试点内容,实现市辖三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全覆盖,年底实现城乡基层卫生服务均等化。两县一市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照推进。

2、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模式。现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与原举办医院剥离。今后新组建的站由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综合医院)派出,由中心(派出医院)对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统一管理。2011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双向转诊和分工合作机制,实现完善我市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3、探索建立以辖区为单元的医疗服务联合体。从2010年开始,重点调整三区医疗卫生资源,按照资源共享、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三区现有医疗资源不分隶属关系,以辖区为单元构建医疗服务联合体,每个区确定一家三甲医院作为龙头,辖区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组建医疗服务联合体,实现辖区居民就近获得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到二级、三级医院专科服务的一体化就医新流程,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资源的利用率。2010年先行选择一个区进行试点。高度重视中医药(回医药)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医药“三进、三名”工程。

4、扩展完善乡村卫生机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2009年,重点完成五个试点县(市)区实施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项目工作,全面总结试点成果,科学研判试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试点实施方案。2010年开始,全市六个县(市)区乡村卫生机构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服务新模式,在总结完善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包和村卫生室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包基础上,探索在乡卫生院实施基本医疗服务包的方式和内容,科学合理扩大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包内容和标准,提高参合农民对乡村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5、科学确定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解决城市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服务和辖区范围内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支持,基本医疗技术限定在二级医院以下基本诊疗技术范围。社区卫生服务站重点解决城市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小病基本诊疗(30至50种常见病,诊疗技术限定在无创技术范围)。县级医院重点解决本地区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服务和提供急危重病人抢救等急救服务,基本医疗技术与二级甲等医院诊疗技术相适应。乡镇卫生院重点提供农民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诊疗技术限定在浅表有创技术范围之内。村卫生室重点解决本村农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小病基本诊疗(30种最常见小病,诊疗技术限定在无创技术范围)。

6、建立基层卫生服务对口支援协作机制。2009年,重点完成市辖三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与本辖区二、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任务,全面总结近三年*地区24家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全市27所乡镇卫生院工作,完善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制度和规范。2010年开始,市辖三区范围内各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选择2至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举办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机构以内部支援为主)、1至2所乡卫生院(二级医院不少于1所、三级医院不少于2所)作为对口支援单位全天候实施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援指导,协助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对口支援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级、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半年和一年的规定,保证对口支援质量。

(三)全面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2009年,城镇职工参保率达到84%以上,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以上。

2、建成城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机制。2009年,按照分级管理、分开经办、一卡结算的运行模式,实现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3、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009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50%,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自治区上年社会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政策范围内县、乡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45%以上和5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4、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支持,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实现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探索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等问题。

5、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和付费方式改革机制,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

(四)全面推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人公开选拔聘任制和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全员聘任制,全面实施岗位工资制和岗位绩效考核办法,拉开分配档次。

2、调整全市乡镇卫生院分配方式。严格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一年一聘工作制度,激活分配机制,拉开分配档次。

3、修订完善全市基层卫生机构及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定以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基本考核评价指标。落实每半年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制度。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对公共卫生项目考核实行费用总额预付制。

4、建立基层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社会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乡镇(街道)人大、人代会和村委会(居委会)及村民(居民)定期评价基层卫生机构、乡医村医、社区医护人员制度,通过群众参与、群众评价,奖优罚劣,优胜劣汰,逐步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卫生服务机构退出机制。

(五)探索建立公立医疗机构经费保障机制和医疗费用支付机制。

1、探索建立政府举办公立医疗机构财政经费支持保障机制。改革财政现有公立医疗机构拨款方式,取消按在编人员拨款模式,探索实施按照项目拨款支持机制。政府财政主要承担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退休人员工资保障、承担处置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费用等五项内容支出。卫生、财政部门负责核定医疗机构年度工作任务,在公立医院推进核定收支、以收抵支、结余上缴、亏损补助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全面实施成本核算,纠正医疗机构收入增长型运行模式,建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型运行机制。

2、探索建立全市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按病种付费及基金总额预付机制。按照统一筹划、探索总结、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2009年,完成贺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新农合付费机制改革试点,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2010年开始,扩大新农合付费机制试点县(市)区范围和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范围,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自负比例,实现参合农民住院费用报销名义补偿比和实际补偿比统一,切实解决参合农民住院大病费用负担过重问题。组织专家测算、制定适合我市城乡居民和各级医疗机构的“疾病分类诊断分组付费模型”,探索建立我市按病种付费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在总结新农合付费机制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市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与付费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3、探索建立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门诊就医支付新模式。2009年,总结完善村卫生室利用新农合基金实施基本医疗服务包的探索经验,选择市辖三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四级包进城市社区”试点。2010年开始,市辖三区扩大试点范围,4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面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包试点工作。2011年,总结试点成果,科学合理调整基本医疗服务包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险经费支付结构。通过改革看病付费机制,减少医患之间看病现金支付机会,逐步增强基本医疗保险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宏观费用控制能力,建立就医新模式和新秩序。

4、全面实施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对全市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经济业务核心指标控制机制,核定任务和业务收入合理增长比例,限定药品占总收入比例,制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检验结果阳性率控制指标,控制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定期公开公示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科学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六)全面促进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执行落实好自治区2009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完成我市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农村妇女孕前孕早期补服叶酸、农村改水改厕、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五项任务。

2、2009年重点做好、做实HPSP试点项目,推广试点项目成果,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一至三级服务包和基本医疗四至五级服务包的服务内容和项目全覆盖,三年内基本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

3、落实国家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自治区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政策。三年内全市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率达90%以上,农民健康档案建立率达60%以上。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公共卫生经费补助,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国家标准。2010年在*电视台、电台开设健康专栏,提升全民健康促进和教育的层次与质量。

(七)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2009年,重点做好药品“三统一”政策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衔接工作,做好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的配送、临床使用、监督管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2、2010年开始,严格执行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全市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并使用基本药物,二、三级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比例严格执行自治区规定标准。

3、2011年,完成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管理信息化全覆盖。

(八)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探索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机制和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服务联合体。2010年开始,调整修编我市区域卫生规划,重点加强城市社区卫生资源、乡村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合理布局和调整三区卫生资源,重点增加金风区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兴庆区、西夏区卫生资源。鼓励支持社会资源进入卫生服务领域,重点进入公立医疗机构占绝对数量和优势的范围,在医疗服务领域形成公立和民营竞争的局面。充分实现各级各类卫生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机制,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

2、2009年下半年完成市属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0年开始,选择部分市属医疗机构,推行岗位管理,建立以岗聘人、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人事制度,扎实推进全员聘任制。改革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实施公立医院职工工资总额控制,保留档案工资,逐步取消奖金分配制度,探索实施在编职工与合同制职工同岗同工同酬,实行岗位责任、技术含量、风险程度和服务质量等要素为主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以岗定薪、岗移薪变的分配制度,激活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活力,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争取国家、自治区改革试点项目支持,选择一家公立医院启动改革试点。

3、制定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推进高年资医师下基层、下社区进行多点执业,解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短缺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九)全面启动基层卫生人员培养培训选聘计划。

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依托自治区全科医师(护士)培训基地和医科大学成教培训基地,全面启动我市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培养计划。2009年完成首批培训任务,提高社区及乡村卫生人员的执业层次和水平。2010年开始,探索以项目方式公开招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实施项目合同管理体制,解决基层卫生人员能进能出问题,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

(十)完善建立全市医药卫生信息化体系建设。

1、完成全市医药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信息化建设规划,依托信息软件专业公司,开发适应全市医药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信息化建设和居民健康管理软件,在全市范围内分步推进覆盖城乡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工程和市与辖区、市与基层卫生单位互通联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工程。

2、2009年完成上述软件的前期研发和试点工作,并总结经验,2010年在全市医药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和居民健康档案层面全面推开。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调整强化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发改委主任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卫生局局长担任,市发改委、财政局、卫生局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二)强化责任,形成合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要密切配合,大力协作,形成合力,确保此项工作稳步推进。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并负责制定我市与国家、自治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实施方案相衔接的具体操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相应配套实施方案。

市发改委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重点做好全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争取及项目督导督察等工作;制定完善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

市卫生局负责做好医改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政策研究、组织协调等工作,完成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发展规划调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进社区、医疗服务按病种付费机制改革等具体工作实施方案。

市财政局落实各项改革配套资金投入、相关资金管理及项目资金审核拨付等工作;制定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重点联系协调自治区财政厅支持我市今明两年实施的重点项目经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做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社区基本医疗经费筹资和监管工作,协助卫生局完成基本医疗服务包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职工医保、城居医保)工作;制定完善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

市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做好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制定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

其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做好配合、协调工作。

建立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合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研究和制定重要方案、措施,对改革进程中各成员单位承担工作任务进行考核评估,形成推进改革的工作合力。

第11篇

一、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

设立负责医疗服务监管的专门机构,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坚持以人为本、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需要,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下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力量,理顺工作关系,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岗位责任,积极开展工作。

二、研究建立医院评价体系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深入总结“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经验,宣传先进典型,推广有益经验,扩大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促进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控制费用。

(二)研究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服务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快医院管理评价体系建设,规范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探索建立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财务管理的评价检查和监管工作。启动医院评价试点工作和单项检查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大型公立医院巡查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导。

(四)开展对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药物应用、医疗服务公平、患者权益维护、人力资源管理和综合绩效的评价。

三、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管

(一)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地)三级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开展国家级医学专科质控评价中心试点工作。指导医疗机构围绕诊疗服务的基础环节,制定医疗质量改进方案,开展质量考核评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研究建立国家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分级、分类开展医疗风险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组织、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并提出改进和防范建议,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三)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收集、分析和警戒、应急处理机制和制度。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分级分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的不利影响。

(四)加大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各种媒体医疗广告的监测,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

(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校验管理和执业行为监管,启动标准统一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开展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监督和检查。

(六)系统总结医疗事故处理工作的有益经验,探索医患纠纷的第三方调处机制。加强对患者投诉处理的规范和监管工作,推进医疗责任保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开展医院运行监管

(一)研究制定医院运行监管的制度框架。拟订医院运行监管的中长期工作规划。研究制定针对不同所有制、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医院管理政策和运行机制。

(二)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院运行监管工作。扩大患者就诊预约服务,推广医院运行管理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三)开展医院运行专项监管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设备、设施安全使用和后勤服务保障情况的监管。强化对医疗机构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的监管。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一)积极参与制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支持。

(二)指导改革试点城市制定试点方案和开展试点工作。跟踪试点工作的进程,加强信息交流、政策指导、技术支持,适时开展绩效评估。及时调研解决试点中的重大问题,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

(三)加强对典型地区和医院的调查研究,总结和推广成功做法和经验。

(四)组织开展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政策研究,逐步完善改革思路和政策,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六、推动医疗服务信息监管

(一)研究建立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管理系统。明确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任务,指导和推动信息系统规范化建设,为医疗服务监管提供信息支持平台。

(二)开展医院信息化工作评估,研究制定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推动医疗机构提高信息工作水平。

(三)建立医院统计信息定期制度,逐步完善信息统计内容,健全评价监督信息制度。

七、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卫生支农工作

(一)总结“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经验,继续组织督导活动,全面开展绩效评估。加强与项目联系点的联系,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丰富支援工作的内涵,提高支援效果。

(二)继续组织实施部属部管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作,发挥部属部管医院人才、技术和管理的优势,通过组派医疗队、举办培训班和接收人员进修等形式,重点对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县地级医院进行支援,帮助提高受援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推动加强县医院建设,不断提高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继续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协调组织工作,研究建立城市医疗机构长期下乡的长效机制。

(四)全面总结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健全政策措施,完善工作制度,研究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

八、继续做好人体器官移植管理工作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和《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做好人体器官移植管理工作。对第一批通过人体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医院进行人体器官移植项目复核。

第12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和副总理在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7月3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会议,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全面分析总结了医改三年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得的重要经验和阶段性成果,对2012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尹力指出,今年我国将有序推动基本药物制度拓展延伸到村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鼓励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尹力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医改三年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经验和成果之后指出,医改已进入深水区,要全面贯彻“十二五”医改规划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副总理讲话精神,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各地要充分利用实施医改“十二五”规划的有利形势和条件,明确重点,把握方向,正视问题,积极应对,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同步推进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以具有中国特色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一是在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安全和保障供应安全上下功夫。二是总结基层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成功经验,推动各级医疗机构统筹开展综合改革。三是进一步增强基层综合服务能力,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强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筑牢农村服务网底。四是进一步加大药物政策研究力度,不断完善基本药物产业政策,建立健全相应的财政保障机制。

尹力强调,2012年是医改“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努力开创基本药物制度与药物政策研究工作新局面。一是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二是制定并公布面向各级医疗机构的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各地增补药品行为。三是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和评标方法。四是制订完善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政策。五是加强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管理机构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六是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估机制,充实监测指标,扩大监测范围。七是认真总结2009年以来基层医改经验,逐步形成中央层面统一协调的国家药物政策。开展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研究,规范基本药物标准剂型、规格、包装。八是鼓励探索创新,推动医保、医药、医疗“三轮驱动”。探索建立基本药物采购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机制、按照药品通用名等额报销机制,逐步实现基层与大医院用药的有效衔接。

会议要求,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国家药物政策,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工作职责,创新工作机制。一是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建章立制,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落实经费,保障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要加强政策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理解医改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大方针和重要政策。三是要加强部门协作。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努力营造部门间相互支持、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四是要加强督导检查。切实承担起本部门和地区基本药物制度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责任,加强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各项政策。五是要加强经验宣传。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加大工作进展及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既要让社会了解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效,又要客观地阐明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合理引导群众改革预期,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齐心协力,保持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弱,在工作中展现新形象、提升新水平,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总后勤部卫生部药材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卫生部、中医药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相关负责人,31个省(区、市)卫生厅局分管厅局长,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药政(械)处负责人以及部分专家共计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天津、山西、黑龙江、安徽、山东、江西、陕西等省(市)卫生厅局、河南省焦作市卫生局、四川省新津县卫生局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