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

时间:2022-09-15 04:48:02

养成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德育教育 以人为本 道德意志的锻炼

德育教育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注重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着力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少年儿童在校活动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他们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和激发儿童的“五爱”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

少年儿童有了一定的道德动机和懂得一些道德行为方式以后,有时还不一定能够坚持去做,甚至还会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涉及到道德意志的锻炼问题。学校通过树立榜样、推介典型的同时,还制订了各项制度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了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少年儿童有了一定的道德动机和懂得一些道德行为方式以后,有时还不一定能够坚持去做,甚至还会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涉及到道德意志的锻炼问题。

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课堂进行渗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爱,从心里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兰霞. 浅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J].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04)

[2] 谢丹侠. 重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0(Z3)

第2篇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被誉为“管一辈子的教育”。养成教育有以下“四忌”值得注意。

一忌照搬模式,导向不明

学校在实施养成教育时不能照搬其他德育的实施模式。养成教育目标导向非常明确,其教育重点是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培养的内容非常具体,如行为习惯包括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守时习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等;学习习惯包括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乐于和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善于观察乐于动手的习惯等。道德修养包括思想状态、政治观念、道德品质三个方面。从培养目标来看,养成教育的全面性显而易见。

二忌内容空泛,教育不力

养成教育在内容的确定上一定要杜绝“空泛”的问题,必须确立目标与内容,制定好严密的实施方案和步骤,绝不能停在口头上去喊“重视养成教育”。要突破两个难题,一是“养什么”,二是“怎么养”。在确立目标要求和教育内容时要有选择性,区别年龄上的差异,不能每个年级段都是一个目标、一个要求、一套方案,要设置阶梯式的达标内容,绝对不能搞大框架。从操作层面来讲,还要杜绝“教育不力”的情况。如何杜绝“教育不力”?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目标要求一致,经常性教育。任何一个德育课题都不是一两个教育工作者所能完成的,必须要有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明确责任,步调一致长期进行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二是要围绕教育目标,制定相关的考评措施加以监督和推进。养成教育要有的放矢逐步推进,除了要有明确的教育训练重点外,还要有检查督促与评价,要把养成教育与班级目标管理相结合,与教师工作绩效相结合,与学生评优评先相结合,切实进行每天一次小结,每周一次点评,每月一次评比,每学期一次表彰,这样才能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使养成教育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忌家校分离,教育脱节

就养成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行为、品质的养成所产生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要克服家校之间的矛盾,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始终,达到“天衣无缝”的教育效果。观察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他们有很多习惯需要养成,可塑性非常大,学校对他们有很多的要求,如:上课不讲小话,不吃零食,不下座位,认真听讲;下课不追打、不攀爬等;自己书包自己背;学会打扫卫生;按时上下学等。可是很多家长因为爱子心切,上学时替学生背书包,早晨让学生多睡会导致学生迟到,不愿让学生打扫卫生,很显然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针对这些现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召开家长会,告诉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提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要求。当然,与家长交流的方法还有很多,电话联系、进行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册等,都是家校联系的途径。

四忌活动花哨,组织无效

养成教育必须通过一些活动作为载体来落实教育内容,但最忌组织一些花哨的活动来应付教育实施,也要规避组织过程的无效。因此,一是要精心设计每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前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活动的操作性要强,教育意义要强,要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的积极性,不要使活动成为少数几个或部分同学展示个人素质的舞台,而应该成为全体学生自我实现和寻找差距的平台。二是活动的开展要做到“五有”,即有开展活动的时间计划、有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案、有活动组织的要求、有趣味性、活动后有总结评价。三是活动的开展要注意班队活动与学校活动的协调和统一,学校要制定好全期的活动计划方案,班级在学校活动的统领下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自行组织开展活动,但无论是班级的还是学校的活动都必须做到“少而精”,这样学生才不会疲于应付而又乐于参与。四是活动的开展要与传统节日或重大活动相结合,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把握好重点,切实做到有活动就有活动效果。

全面把握好养成教育的实质和内涵,科学确定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好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养成教育必定会成为学校教育的一朵奇葩。

(作者单位:湖南省浏阳市大瑶完全小学)

第3篇

1、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马慧连

2、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程鸿勋

3、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4、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

5、一个人能否成功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习惯。

6、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7、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养成习惯才能把认知转化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品质;第二,习惯培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徐岫茹

8、好习惯让人受益无穷。——陈改转

9、养成教育是管一辈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关鸿羽

1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11、技能化的习惯会使人机械,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人格化的习惯则可能是自然和谐的,因为已化为理论,内心会认同,也会有热情,简言之,技能化习惯培养的是机器,而人格化培养的是真正的人。——王光梅推荐

12、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13、习惯的力量是难以抗拒的。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张支花

14、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陶西平

15、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张梅玲

16、成功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17、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徐惟诚

18、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织其中一根线,最终我们无法弄断它。——梅茵

19、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20、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2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22、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23、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温延婷

24、做一切事情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斯托达德

25、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裴斯泰洛齐

26、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27、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孙云晓

28、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29、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徐特立

30、如果一学期养成一种好习惯,那么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曹国艳

31、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32、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

33、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狄德罗

34、好习惯是成功的保障。——李中英

35、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尹爱华

36、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

37、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求真务实,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陆士桢

38、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

39、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洛克

40、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41、正如教育家斯霞所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的危险品。而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孙蒲远

42、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苏霍姆林斯基

43、孩子在学习时出现了问题总是请求家长给予辅导或帮助解决。这时,家长千万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因为有人说:宁给孩子一把梯子,不给孩子一个果子。——李艳东

44、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45、教育要抓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习惯。习惯,既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又是一切教育的最终成果。

46、率先垂范,教师重责。——张梅

47、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乌申斯基

第4篇

或许,我们应该把“人人谈教育”,改为“人人论教育”。应该把对教育随意、冲动、零碎如盲人摸象般的讨伐,变为一场严谨认真的全民教育讨论――同怀理想热望,但又基于现实基础之上、不乏个体经验的澎湃情感,但又建立在基本教育常识框架之内。

新教育实验,就是这样一种努力吸引人人投入教育之中的探索。新教育不仅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热切协助着教师的生命觉醒,发现教育的使命,同时以兼收并蓄之诚心,大开教育之门,广邀天下豪杰,以“家校合作共育”、“建设数码社区”、“聆听窗外声音”等各大行动,真切地推进。

新教育年度主报告,更是这样一种希望人人能够理解践行的教育研究:它从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数十年积累高度之上再出发,凝聚着新教育同仁的田野智慧,汲取着国内外专家的思想精萃,几乎每年都以数十次的修订,虔诚地打磨锤炼教育专业研究论述。但是,从表述方式上,它并非理性的教育论文,而是一种既有专业理论高度,又有接地气的可行操作,既言之有物,又通俗易懂,甚至具有相当感染力的文章。

由此即可看出,新教育不是一张已绘制好的教育蓝图,而是一个庞大的、开放的、正在建构中的体系。新教育之新,不是不顾现实的焕然一新,更不是吸引眼球的标新立异,而是建立于自身不断更新之下的教育创新,源于对国家民族、对人类进步的赤子之心。

恰如这一次于第十六届新教育年会上推出的主报告《习惯养成第二天性》,同样体现出了这些新教育特色。它放弃了“素养”这一时下热点新词的表述,而是以“习惯”这一大众更为耳熟能详的定义,致力于探讨习惯的形成原因、习惯的价值意义,更特别以“每月一事”项目为抓手,引导人们如何养成一个新习惯、如何改掉一个坏习惯、如何用“一事”融合学科、整合力量。通过切实的行动方案,引导人们如何把诸事琐屑繁杂的教育生活,变成一种让人格得以不断成长、让生命幸福完整的美好时光。

曾有专家称赞新教育年度主报告,称其每一年所阐述的那个主题,常常成为中国教育界当年关注的重要话题。其实,能否被关注并不重要。只是这一朵每年开放一次的主报告之花,是由勤于耕耘、讷于言辞的新教育人精心培育,如兰生幽谷,重要的不是被多少人赏玩,而是芬芳了脚下的多少土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物质丰富到精神丰盈,这是人类进程的必然选择。从个体而言,习惯会在家庭之中,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从群体而言,习惯会在社会之中彼此感染,最终成为习俗。

习惯习俗不是法律,不是通过强制手段形成。也正因如此,习惯习俗一旦形成,这隐形的力量就具有特别强大的生命力。尊重习惯习俗的稳固基础,以合约的方式逐渐调整,在反复的搏弈中,必然产生制度的演变。这是一个温和然而正向的循环。

虽然这样的养成,是以教育之力对个体施加,从而逐渐改变群体,特别需要智慧和耐心。但是,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中,这种“培养而成”的方式,必然会在渐变中吐故纳新,最终创造新的时代。

或许,新时代正是需要新方式才能形成吧?这样“养成”的新时代,会让人类摈弃“各为其主”的偏执,远离“皇帝轮流坐”的戾气,不分国家民族,人类整体都将因此共同赢得良性发展。

仅仅一时、一方,纵有好的想法,行动时也常会彼此掣肘。肉体的脆弱、生命的有限,往往催生出人类个体的急躁、群体的狭隘。极端情况下,甚至毁灭一群又一群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生命。

第5篇

我所任教的学校地处山区,百分之八十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都是由在家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从平时的交谈中了解到:部分家长不识字,只认识少部分字。即使是父母在家带的,也只是忙于生计,闲暇时三五个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对学生的教育只重分数不重习惯。每次家长会,每次与家长的交流,我都在给他们强调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可他们依然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其他都不重要,因此,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凸显出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老师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意识还很淡薄,只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一切有利时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生活中就会有所规划,事半功倍。

同时,孩子的良好习惯意识越早培养越好。很多孩子喜欢边做作业边看电视、写字时弯着背或不按笔顺写,写字潦草……就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良好的习惯意识,逐渐长大后,由于意识的形成,又改不过来,有的人还会伴随一生。因此,在孩子一开始学习时,就要坚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意识。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预习习惯

提前预习是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做简要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老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圈出生字,在不认识的生字下做上符号,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不理解的地方写上“?”等。而我们班上的孩子认为,只有书写的作业才算作业,老师布置的预习、复习作业很多孩子都不会完成,这让课堂效果大大打折。布置预习时,可以考虑将这些转化为书写的作业或第二天上课时提问预习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慢慢养成预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系到教学目标落实。而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孩子不认真听讲,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不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学生倾听、思考习惯培养。有些孩子喜欢把自己的文具当做玩具,老师讲解时,有的孩子在玩笔;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有的孩子在玩直尺等一些现象是我们课堂中经常出现的,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认真倾听,就要对他们的坐姿提出明确要求,并监督学生按要求进行,让学生慢慢改正玩东西的习惯。

教学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相信每一位老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可怎样听才是“认真听”呢?学生是比较模糊的,这就要求老师提出一个可操作性的、具体的、细化的要求。我主要从两方面对学生的听提出要求:一是要专心,老师在讲、同学在发言的时候,要听清老师或同学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要想其他的事情,可以判断学生说得对不对,也可以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回答”。二是要耐心,发言人没有说完时,不能随便插嘴打断别人的发言,必须等发言人说完后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里,老师平时要做好学生的榜样,有时一位学生发言时吞吞吐吐,说很久还没说到重点上,我们就开始着急,迫不及待地“帮助”学生表达,这给了学生一种很不好的示范,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老师可以打断学生的发言,我们也可以。所以不管学生的表达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都不要随意打断学生。当然,为了让学生更注意倾听,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提醒,慢慢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四、加强监督

行为习惯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细致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反复抓,反复强调,在这反复过程中,使学生由被迫遵守习惯变成自主习惯。

五、重视教师的示范

第6篇

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如果能抓好养成教育这一环节,上课会更轻松省力,体育课会更能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在体育课上得到许多受益终生的财富。

一、体育课上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体育习惯的养成

1.抓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习惯的养成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中小学期间是学生形成习惯的关键期,此时,他们求知欲望强烈,可塑性大,也最容易接受成年人的(特别是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训练。此期间,他们在生理上也正处于生长发育与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培养其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既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又能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因此,在学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施加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2.激发兴趣,促使体育习惯的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兴趣,才能使人有坚持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不妨变换一下方式: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计出练习方法,达到要求,完成任务。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会使学生想学、会学和要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容易被调动。另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其表现欲。在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此,教师便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其体育习惯的养成。

3.培养自学自练能力,促使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

学校体育不只是简单的带学生锻炼,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训练学生。以教师在示范指导中的诱导学生为例,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首先是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并经过自己的神经中枢,将外界刺激内化为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此时教师要以科学的示范和指导来促进学生的内化活动。知识有其系统性,动作有其规律性,教师适时的“指点”,会使学生明白知识间的联系和动作间的关系,从而悟出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和联想。通过联想,学生可触类旁通,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二)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

由于体育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度过余暇时间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对于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赋予了新的意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在体育课上学习和运用,而且强调进行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这样就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

英国提出“养成用积极、快乐的态度度过余暇”。美国提出“发展有益的而且有生气的身体娱乐活动,是当代社会的需要”。日本提出“培养和树立学生一生能够继续参加运动实践的能力和态度”。前苏联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在高年级培养学生组织比赛和裁判能力”。我国在新的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也提到了终身受益问题,这就给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就是强调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属于文化范畴,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没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学生养成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对促进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体育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学生步入社会后将从事各种职业。健康的体魄将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为贡献社会打下物质基础,而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也能为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条件。

(三)优良思想品质的养成

1.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2.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3.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教师还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心理养成。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1.通过各种益智健身类游戏练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功感。

2.组织多种形式的小型竞赛,激发学生的集体感,增进学生的友情,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意志、情感、信念等。

3.鼓励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信,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

二、体育课上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实践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实践的教育。体育课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教师不仅是要让学生心中明白,而且要让学生体现到行动中,引导学生从乐于助人、刻苦练习、不怕困难、勤于思考、善于合作等做起,在体育课上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养成教育的目标。

(二)因人制宜的原则

体育课上的养成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考虑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由于学生的心理、生理、接受能力、体质状况、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因此,体育课上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应因人而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求得最佳的效果。

(三)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正面教育就是从认识入手,摆事实、树榜样,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青少年可塑性强,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力时机,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养成教育在体育课上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第7篇

一 加强师德修养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基础

教师的言行和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深远。一个称职的教师,一定要自警、自律,自觉遵守纪律,不断学习,做学生的表率。

1.强化责任意识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不干不行的事情。教师除了要对自己负责外,还要对学生、家长、学校、社会负责。

2.强化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要以其声望、权威、影响力,启发、组织和控制学生的行为。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高尚的师德,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要具备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精神!

3.加强团队学习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更是如此,更需要加强团队学习,以便提高理论水平,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 抓好常规是强化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抓好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形成道德高尚、心理健康、意志坚强、情趣高雅的人格,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不懈地抓好常规落实工作,就是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开展“学习为了什么”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订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订一系列的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又如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开展“我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会变得热情,开始团结、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学生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也会自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品格。

三 尊重学生人格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

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

1.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高人一等”,总是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面孔,而是处处体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和发自内心地对朋友、对亲人的爱。

2.尊重学生的感情

学生往往把感情看得很重,如果有意无意伤了感情,就会刺伤他们的内心。他们特别喜欢尊重他们感情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尊重他们的感情,同时用恰当的语言给予正确引导学生,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

学生需要教师的教诲、关心和爱护,同样需要教师对他们独立意识的尊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保护他们的独立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有意识地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开展教育活动,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换心,在实践中尊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

四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养成教育的顺利发展

学生的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知识面广、信息量大,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毫不犹豫地认同每一个“自我”,并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1.注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发展学生的个性,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氛围,指导学生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自由发展。为此,我们建议班级制订“遵规、自由”的班训。这里所说的“自由”,是学生发展方向的自由,是“遵规”下的自由。每个学生都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应任其自由翱翔。

2.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能赶上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哲学家的这句话道出了方法的重要性。我们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而且在平时的交往中也应常常介绍一些学习方法。

3.建立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

第8篇

接受采访的小学教师认为,学生越早养成好习惯越好,这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能否成才。乌鲁木齐市某小学数学教师张燕(化名)对此感触颇深。“孩子能否养成好习惯,除了学校教育外,早期的家长引导极为重要。”张燕说,从我教的学生身上能够看到家长的影响。在为一至三年级学生开设的形体课上,这种影响更加清晰。有一次上形体课,孩子们进形体室脱掉鞋就跑开了,门口只有一个小男孩认真地把大家的鞋子一一摆好,最后一个走进形体室。这个孩子的家长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用了很多心思。他也受益于好习惯,老师都反映这个男孩上课注意力集中,成绩出色。

记者采访的一些中学教师也持这一观点。

乌鲁木齐市某中学教师王芬(化名)做了十几年的高中班班主任,她对此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她说,曾有一个男生,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其父是某民企集团老总,该生在校表现十分低调,不在同学面前炫耀家世,同学也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该生的父亲要求他不能在校穿名牌,不坐豪车上下学,要跟其他同学一样挤公交车;父亲严格控制着孩子的零花钱。这个孩子在整个高中时代穿着朴素,平易近人,没有一般富二代的骄横跋扈,趾高气扬。家长说他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要养成朴素节俭的习惯,所以好习惯给孩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快乐。

家长要警醒的不良习惯

张燕说,好习惯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教师们担忧的是家长没有意识自己的不良习惯,会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她说,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父母爱打麻将,就叫我把门关上好好做作业。他们打麻将的声音好吵啊。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差,需要家长的督促引导。张燕说,家长希望孩子自己做好,却从来没有考虑自身的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多大!如果家长不起好的表率作用,到头来就害了孩子。

新疆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乌鲁木齐高级中学教师严林峰也总结了家长的几个不良习惯:比如家长常常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学校:。严林峰说很多家长觉得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有什么为难的事就给老师打电话,希望老师能帮助家长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管不了孩子时就想找个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希望封闭严格的管理能改变孩子;有的家长是,孩子有了问题时就到处找专家,声称花多少钱都不在乎,只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爱心和耐心。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都显得比较急躁,孩子一旦做不好家长就打骂训斥。很多家长借口挣钱养家,很少管孩子,连学校的家长会都很少参加,也很少和老师班主任主动联系。很多家长表达爱的方式就是甩给孩子钱,认为只要舍得给孩子花钱就是爱孩子;亲子关系恶化,有些家长认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其实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家长时常忽略孩子的早期教育……

教育孩子需要家长以身作则

张燕告诉记者,好习惯是家长教出来的。有个男生,在二年级的时候与同学稍有一点抵触,就会生气挥拳打人,到了六年级该男生变本加厉。有一次,该生又打了同学,老师把家长请到学校处理事情,他的母亲来到办公室,不问青红皂白,拿起雨伞就打孩子。

“我也疼他,有什么需要我都给他买。”家长告诉张燕,她也常常给孩子买零食。张燕说,他们对孩子只是一种太简单的爱,与孩子交流的方式要么溺爱要么粗暴,不注意孩子在特定的年龄段上的心理动态,家长的不良习惯让孩子从小在紧张氛围里长大,性格也会变得古怪。孩子为了排遣紧张情绪就在学校里寻找宣泄口。张燕说,其实好好跟这个男生讲道理,他听了会掉眼泪。后来上初中后,他改变了许多。

教师们认为,孩子有了好习惯,家长也要正确引导。

家长是最了解孩子需要的人,孩子的各年龄段的心理状态、需求,家长最清楚。王芬说,家长们不要以为孩子有了好习惯就万事大吉,如果家长松懈下来,这将引来不良后果。王芬说,她曾带过一个男生。这个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都还不错,中考成绩也不错,可是到了我们学校(我校是市重点中学),面对同样优秀的学生,他没了心理优势,于是找其他方式逃避。这时候家长应该注意到孩子的变化。我们都知道高中阶段,科目难度增加了,目标也不一样了,孩子的反应也不一样了。家长可以与老师一起探讨孩子的心理状态,让他调整学习状态。可是家长没有这样做,而是一味地护短,一味地认为孩子的做法就是正确的。

这个男生到了高二,玩起手机游戏来。上课玩,下课玩,回家还玩,他彻底打破了从前的好习惯。当时孩子家长就说学校管理有问题,老师更有问题。王芬说,按校规规定,如果上课玩手机是要被没收的,只有到了高三阶段才能领回手机。孩子每次上课玩手机游戏都被老师制止,第三次上课玩手机游戏,老师只好将他的手机收了上去,可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不应该公开在全班收孩子手机,让孩子丢面子,伤了孩子的自尊。王芬说,母亲为什么不说一说孩子玩手机的错?

自从孩子玩手机成瘾,许多科目成绩直线下降,因为玩手机,这个男生的手机已被没收了几个了。孩子对学习不再热衷,尤其是他的化学成绩下降最快。后来老师与他约定,化学成绩达到一定程度,老师就把手机还给他。可以说老师已经给了孩子多次改过的机会了。家长会前,孩子怂恿家长把手机要回去。家长会上,老师把孩子往昔表现、与孩子的约定及校规都给家长讲清楚了,可是家长回去后只告诉孩子老师不给孩子手机,却没有告诉孩子老师为什么要没收他的手机。

后来,孩子回家也玩,父母制止他,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他的母亲护短,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芬说,“家长只知道她爱孩子,却不知道客观理性地去爱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就一味地怨老师,怨学校的管理。可是当他们管不住孩子的时候,又回过头来希望老师帮助管教孩子。这时孩子的好习惯早已破坏怠尽。孩子的好习惯关键时期没有抓住,过了这个阶段很难补上。”

第9篇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育 体育素养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06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China's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arget of the school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gradually b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sports teaching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to maintain a healthy physique,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refore, the university mus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literac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accomplishment; cultivation education

对高等院校来说,体育素养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并且体育教学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体育发展,尤其是在新时期,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体质的锻炼。所以,高等院校必须要开展有效的体育课程,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什么叫体育素养?所谓的体育素养是指体育文化水平,是指一个人平时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方面要素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

1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1.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在学习生活之余,学生也向往拥有更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体育运动因为其所具有的挑战性,竞技性和对抗性,体现着力量的美感,彰显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体现人们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因此,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对此着迷,被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征服,进而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运动的锻炼当中,成为大学生重要的休e方式之一,既使学生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的精神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1.2 终身体育运动的重要途径

终身体育运动作为全面和长期发展的体育思想,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中接受体育教育,也同时为终身体育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终身体育运动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都进行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和拥有健康的体魄,让身心获得愉悦感,让人一生都能够从中获益。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终身体育也从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终身体育运动,可对所有人的一生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既符合有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内容形式和方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1.3 学生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体育作为文化建设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增强一个人的体质,有效开发人的智力。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让人拥有智慧,以此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体育运动的各种项目当中,短跑是爆发力和速度结合,中长跑是耐力匀速跑的结合,跨栏是勇气与技巧的结合,击剑运动是力量与优雅的结合,帆船运动是挑战自我与搏击风浪的结合,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则是讲究团体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不同体育运动都有不同的运动特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能够拥有顽强拼搏,坚持不懈、挑战自我的体育精神,同时在集体运动项目中,能够有效地养成学生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

2 高等院校学生体育素养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够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都认为自身无任何疾病,身体健康,不需要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也有些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任务过于繁重,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都导致学生锻炼时间少。因此,学生的健康意识不够完善,站在体育素质的角度来说,很多学生都缺乏对身体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育锻炼行为十分的随意,没有系统的规定,同时,学生也缺乏进行积极体育锻炼的意识,最终导致自身的身体素质无法达标。

2.2 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

目前,在高等院校中,很多学生过于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这导致学生对体育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自身的素质非常差,近几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学生的身高,体重,以及胸围等形态指标不断提升,营养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很多学生的耐力速度以及爆发力等指标都进一步下降,尤其是一些有氧运动为主的耐力素质下,降的幅度更大。

2.3 学生体育道德品质有待提升

通过调查发现,现今很多大学生进行体育竞赛锻炼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并且很多学生对这种行为持漠视以及认可率比较高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极不正确的。这主要是受到社会不良道德观的影响,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自身的体育素质无法提升。教师也没有有效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不够高。

3 高等院校学生体育素养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3.1 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如今的高校越加重视体育教学,尤其是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养成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人的活动是受感情、意志以及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以及支配,这些非智力因素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地发挥这些非智力因素的能量,从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同时也会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科学锻炼技能以及卫生保健常识的传授,从而来促进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

3.2 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成长意义非凡,体育意识中所涵盖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成功意识,进取意识,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各项技能,尤其是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能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同时也要充分提升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优势,从而来激发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体育的重要性,以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培养自身健康的体质以及品质。体育会伴随人的一生,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提升人的工作效率,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提升生活质量。所以,大学生必须要树立一个终身体育意识,利用学习的技能来不断提升时效性,以此来充分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3.3 加大体育锻炼宣传力度

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要锻炼,更多的是希望大学生们利用课外的时间多参加一些课外体育活动,以便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一位资深教育学家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现在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轻视,不是因为高校老师的工作没做到,更多的是因为学生自身的观念在作怪,毕竟到了大学的年纪,他们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思想,只是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环境的影响是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群体环境和物质环境。通过加强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对人们的思想积极教育,来奠定大学生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人们对体育观念的错误认识,长期以来影响着很多人,进而导致了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此,加大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并积极开展好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非常有必要,这些举措都会让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对体育锻炼有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并积极参与进来。

3.4 加强对学生体育道德品质教育

在高校w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体育道德品质的教育,我国体育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的团结向上努力,拼搏精神等都属于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这些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必须将其传授给学生,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从而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加强自身体育道德品质的教育,将会有效地在校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同时也会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风气,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3.5 提升教师的素质

对于高校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来说,必须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是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所在。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是通过教师来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能力必须要提高,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能够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利用一些新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来进行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更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能够让学生健康成。同时,教师也要提升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让学生树立终身的体育意识,以此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体育与心理潜能的开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6).

[2] 文瑾.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9).

[3] 蒋健保,李广宇,霍磊.浙江省大学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4] 吴永慧,刘志红,李辉.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与体育锻炼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2).

第10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学风建设 养成教育

学风建设是学校和谐校园文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和职责之一是要教会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风,可以使学生从根本上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对学生加强养成教育以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尤为必要。

学风建设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建设,具体指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爱好、态度和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与提高。加强旨在提高学风建设水平的养成教育,需要针对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态度、信心、毅力和兴趣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来构建学生完整人格。

养成教育是指对人的基本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健康体魄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它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养成教育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它在人的教育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人们所公认。职校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为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力及行为习惯,而对受教育者长期反复进行教育、疏导、训练及培养的过程。职业学校养成教育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教育,促进学生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二是纠偏教育,是禁止性、限制性的教育,其教育对象是有思想行为偏差的个别学生;三是陶冶教育,即熏陶教育,属于巩固教育、提升教育,是精神引领的感染教育,旨在增强学生德性“免疫力”。

显然,职业学校实施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对学校学风建设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以及综合素质的形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教育对象、内容、目标、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职校养成教育具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其养成教育不仅包括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更注重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专业技能、行为养成、心理健康、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等。随着学生在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上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职业学校养成教育侧重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养成,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主体。职业学校实施养成教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校发展战略高度全面部署,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养成教育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全面性。因此,养成教育不是一种应急策略和临时战术,应该从学校发展战略高度全面部署、全体动员、全方位推行养成教育。每一所学校都应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以特色取胜,因而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时,围绕着学校长远利益、核心价值设计核心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选准突破口,发展特色,强化特色。在养成教育上应下足功夫、寻找路径、探索模式,从而能够为学校的创新发展和品牌创建带来帮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职校养成教育必须以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建设为前提和保障,通过建章立制和说理明德等方式使学生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如有的学校制定了《学生养成教育管理手册》,具体包括《学生行为守则》、《违反文明行为规范处理细则》、《学生园区管理规定》、《早、晚自修考勤办法》、《班级工作条例》等内容,让学生明确规范、形成规矩。尤其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上,加强早、晚自习和课堂考勤等学风督查。

二、通过目标激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养成教育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因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是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与发挥。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种自然生成,需要通过目标教育与引导,进而激发与促进。激励目标的选择要以学校培养目标与个人目标关系的协调及与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整合为标准。职校开展目标教育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课程等方式实施目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职业目标、学业目标,或者举办目标教育系列培训与讲座活动,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使之能站在相当的高度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二是建立相关制度,有效促进活动的开展。三帮助学生完善学校目标规划,督促学生每天对自身行为进行检验与反思,加强班主任、授课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促进教师师对学生的熟识、了解,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与指导,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序推进“横向一体化、纵向系统化”的养成教育整体规划

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按学生养成教育中的“序”由易到难地安排内容、制定计划,使养成教育的实施更科学、更完善。在实施养成教育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内容,将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作为最基本、最初步的教育内容,在最初阶段,就将思想政治理论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作为重要教育抓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其人格意识,以保持其心理健康,逐层跃进。专业意识养成教育处于养成教育的较高层次,进行专业意识养成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全面形成,最终激发学生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从而促成自我的完善。因此,第二阶段应着重开展学生专业意识教育,第三阶段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而第四阶段以就业指导为主要内容。

四、充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全面创新管理与运行机制

第11篇

一、从抓机会适时开展养成教育

要抓好养成教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抓住机会,适时开展养成教育。例如在春季开学许多学校开展的植树绿化活动,文明礼貌或学雷锋活动。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开展“保护我的家园”为主题的环境教育活动,这既巩固了绿化活动的成果,又使文明行为习惯落到实处,而且,因为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环保意识的树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会增加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自觉性。由此可见,适时开展相应的主题养成教育收效是显著的。

二、从规范行为开展养成教育

在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性、连贯性,不能因为不同时期内容的差异而出现矛盾的地方。也不能因教师的不同而在要求上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规范一些行为时要一致。例如,语文科教师要求学生课余时间要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而数学科教师则要求学生“不要看闲书”等现象, 结果学生无所适从,所以教育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从本位出发,不能从眼前利益出发,要统筹安排。先开展的活动最好能为后来开展活动做铺垫、打基础,后开展活动要对前面活动有继承与发展,要通过当前活动检验、巩固以前活动的成果。如此下去,有强化有发展,养成教育是成功的。例如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孝道教育、尊师教育、爱幼教育、法制教育,使学生向着知礼、明理、守法、健全人格目标健康发展。

三、从适合学生当前实际开展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的适应就是要求养成教育的主题与内容选择、开展方式等要适合学生当前实际,要针对当前普遍存在问题,当前热点问题展开,要能够被学生接受认可,这是养成教育成功开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在六年级阶段,学生向青春期发展,心理萌动是自然的,学生出现异性追求也是可能的。对此教师不能回避,不能含糊,更不能讽刺与压制,打入另类,只有认真面对说服教育。这时期教育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要慎重分析现实情况。可以采取男女分开进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运用黑板报、橱窗、心理咨询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自尊自爱教育、理想教育等,培养学生自重自强意识,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业进取上,从而有效地防止学生早恋现象。例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五自”教育(自理、自律、自强、自勉、自治)的人生观教育,达到纠正行为,训练习惯、培育品质目的。

四、从教育的针对性开展养成教育

任何教育活动都有其目的和任务。养成教育因为其涵盖内容较广泛,所以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明确目的任务,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可循,有标准可参照。如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不能仅让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录像或听革命事迹、瞻仰烈士陵园,还要认真组织学生针对每部影片、每部录像、每次活动,展开讨论:1、找出英雄人物、革命领袖的闪光点,明确学习的地方;2、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表现,查找自己的毛病或距离,明确需要克服地方;3、认真总结活动的意义、经验,为以后活动顺利地开展而实施教育目标提供很好借鉴。例如开展禁毒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达到关注生命、珍惜环境,建设平安班级、平安校园,营造和谐学习精神家园。

五、从育人目标开展养成教育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 职校生 习惯

好习惯包括学习、生活、待人处事习惯。具体讲是生活习惯是一日生活规律习惯,守时惜时习惯,讲究卫生、热爱劳动习惯;勤俭节约、爱美审美的习惯。待人处事习惯是尊师爱友,克己为人,要多为别人着想,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遵纪守法,讲究公德,做文明市民;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1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养成教育是培养一个人具的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和现代社会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除了教好书本知识和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外更主要的应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优良素质的养成上。

(1)抓好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德育对于养成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定向作用。从养成教育与德育的本质来看:德育的本质是将一定社会或阶段的思想观念、政冶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而养成教育的本质则是在一定社会或阶段的政治思想指导下,使受教育者养成和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基础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而养成教育的重心在于促进教育者形成基本的生存能力和行为习惯,以及相适应的基础的思想品德。从以上养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和特点中不难看出,养成教育内容的核心部分是德育内容,养成教育的重心在德育的结构中主要表现在着重对教育者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道德行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德育的一个结果。

(2)从职校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看,养成教育正当时年龄较轻,对社会知之甚少,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朔性很强,又处于多梦的年龄,思想活跃,重视养成教育,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现代社会文明的生活方式,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积极的意义,使他们终生受益。

(3)职业中学实质上不仅仅是单纯以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为唯一培养目标,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根本任务。因此,职校教育要着重强调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生审美”,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几个学会就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部分。

(4)从当前职校生实际情况来看养成教育非抓不可,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学生队伍参差不齐,文明道德习惯,学习和卫生习惯,待人处事习惯等情况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已养成唯我独尊,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因而在学校里表现在对学习不感兴趣,贪图享受,盛气凌人。

2养成教育的可行性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习惯是走向社会的基础。养成教育不是一日之功,或者印发几个条文叫学生背下来就能实现,它必须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心田中去来逐步实现。

2.1教师应加强自我人格的塑造,构建完美的品质,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养成教育能否产生实际的教育效果,教师的言行举止的影响使学生积极肯定的响应将起到重要作用,使他们形成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教师所面对的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的生命,在充分展示自身成熟的人格魅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做出表率从衣着打扮到言行举止,都要庄重、大方、规范,创设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环境。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热忱的劳动态度,高尚的社会道德情操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2.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给学生讲清道理,是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在教育过程是必须是非分明,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标准更应清楚,讲清道理,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使教育内容深入人心。每一个学生都是客体,更是教育的主体,使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深入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对学生中不良行为对照规范及时矫治,及时发现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学生最终把良好习惯维持在平时,逐渐达到慎独的良性状态。

2.3树典型,引入激励机制

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弘扬文明风尚,抵制不良行为,在学生群体中选择一些生动、具体、实在的典型。在全校进行宣传是开展养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应立好人人达到的标准,标准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多项的原则,制订出各项制度,做到有目的,有标准,有依据,从一点一滴,每件小事抓起,严格要求从学生的礼仪规范、卫生习惯、课堂纪律、户外活动等人手,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在学生实际执行过程中加强检查、督促,采用计分的方式,评出优、良、差,进行班与班的评比,好的表扬、奖励,树标兵,差的批评、处罚,不断促进。

2.4构建一种新的学生自律机制

学生自我管理,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服务,使养成教育不断深入。在建立有效的学生自律机制后,学生的养成教育得到落实。组建以优秀学生为骨干,以学生会、学生监察队、学生自律委员会以及各种学生协会为主体的学生自律网络,由学生会主席任主任,各学生团支部书记、学生会委员任组员,下设学生会、团支部、班级自律小组,可以学生自律委员会名义行文,编号下发,对不接受自律委员会劝诫,或不思悔改,由自律委员会报学生管理部门进行重点帮教或进行纪律处分,突出自律的特点和效果,同时为学生干部的锻炼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改变了以前学生会是”维持会”,学生干部的工作由被动,且有心无力的现象,提高学生千郎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干部的责任心和自主意识,在校园内树立好风气,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5循序渐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