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历史课件

历史课件

时间:2022-10-22 16:1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历史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历史课件

第1篇

摘 要:针对当前历史教学课件制作中存在的华而不实现象,提出了实用性是课件的首要特性的观点,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课件必须醒目、清晰;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补充资料要少而精;必须有时间限定;制作历史课件要重视借鉴其他课件的长处。

关键词:课件;实用性;教学效果;特性

我认为历史教学课件的优劣首先要看其是否具有实用性。

有些课件,一张幻灯片上影视、图表、音频俱全,文字密密麻麻,字号还比较小,学生如雾里看花;有些课件,在幻灯片模板的选用上注重用底色、背景及大量图片渲染,色彩斑斓,绚丽多姿,而课件的内容却暗淡无光,为“喧宾夺主”一词作了最好的诠释;有些课件的幻灯片多达好几十张,影视、图表、音频、文字等资料数量繁多,教师一刻不停地播放,无暇组织教学,展开讨论,学生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被各类资料狂轰滥炸得眼花缭乱、头昏脑涨,不能及时开展师生、生生互动,被牵着鼻子迷失在纷繁的信息资讯世界里。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去探究、去发现、去寻找学习的乐趣,岂不可悲!

课件应该是实用的,一是实实在在便于使用,二是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课件“实用”呢?

首先,课件必须醒目、清晰,所有的学生都能一目了然。文字一般不能小于30号,最好是34号,底色、背景与教学图表、文字等应该对比强烈,反差很大。最好黑底白字。不宜插入复杂的动画或喧宾夺主的按钮。总之,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看得非常清楚。

其次,课件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而不能照搬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取舍,要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标准,教材版本很多,而课程标准只有一个,历史考试大纲每年有所变动,而课程标准相对稳定。有的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与课程标准无关,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心大胆地舍弃。课件如果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也就符合了中考要求,这应该是课件最大的实用。

再次,补充资料要少而精。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补充一些资料,包括影视、图表、文字材料等,也是必要的,但是必须精选,切忌拼凑和堆砌,要有典型性和说服力,能够以一当十。

第四,必须有时间限定,能在一节课里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正常的教学速度使用完,学生有充足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时空。如果频繁地播放,不留够足够的阅读思考时间,课件就会失去其重要的价值。

最后,制作历史课件要重视借鉴其他课件的长处。多一些借鉴,博采众长,大有裨益。即使是那些粗制滥造的不实用的课件,也不乏可资借鉴之处。文号太小,密密麻麻,看不清楚的,可以换字号,可以放大;文字太多、内容繁杂的,可以删繁就简;一张幻灯片上图片太多,看不清楚的,可以适当删掉一些,或者将一张幻灯片上的几张图片分散到几张幻灯片上去,加以放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如果要说我的课件有什么特点,集中起来就两个字:实用。我一直在按“实用”的要求来制作课件,我认为实用性是历史教学课件的首要特性。

第2篇

课件是一种结合计算机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它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而且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课件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全方位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强化学生的记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感觉到学生在上课时,过多地关注课件的视频、声音、图片、动画等,而忽略了课程内容和课堂效果,上课时课堂气氛热烈,下课后不知所云。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往往就面临这些困惑。使用课件教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感官效应等等有利性自不必说,但是在使用课件教学时发现一些的弊端往往导致教师对课件辅助教学兴趣不大、信心不足。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历史课堂运用课件教学进行了探究。

二 制作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课件进行历史课教学要备好课,作为一线的教师,上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精心制作好课件。要想精心制作好课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常规思维,更新教学理念

一个人的思维都有一种固定模式。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从事教学的时间长,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思维往往受约束,从而忽略了课件自身特色的发挥,影响了课件制作的质量。因此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要求教师要熟知课件自身的各种特点。例如:课程的内容,突破重点难点的方式方法,各内容之间的衔接,各种交互方式等等。只有不拘一格地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灵活的教学,才能设置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从而赢得学生的喜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营造教学情景

制作的课件一般用于课堂教学,一般是演示型为主的课件。制作这类课件首先要注意到这课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要达到这项要求,教学情景的营造非常关键。因而在选用视频、音乐、图片等影音资料时,要使之更贴近现实,让学生置身于其中,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3.重视选题与创新

历史学科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很好的结合点,许多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制作课件,如音像资料、图片、文字和地图等,这与计算机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功能相吻合。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特别在选题方面,要注意扬长避短,例如文化史部分的绘画、音乐,战争史的战役、英雄事迹等等这些内容正是课件大显身手的地方。

4.尽量考虑让学生多参与课堂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要忘记学生学习的主体,在设计时就要给学生留下活动的空间和位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成绩和能力都有好处,无疑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5.尽量减小课件教学在课堂上的不利影响

课件制作存在很多的不利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它本身的干扰因素很多。背景颜色更换十分繁杂、不恰当地使用声音与动画效果、将大量的图片简单堆砌起来、字体变化多、知识内容之间的链接不恰当等方面,课件的制作不当不仅会导致课堂效果差,而且还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

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就应明确教学主题,任何时候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主题;还要清楚每一个细节的目的,文字要清楚;不要太花哨,太烦琐,不要扰乱学生思维。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件再好,也只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运用课件组织教学能否发挥作用,关键是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否则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这几年经常使用课件进行历史课教学,也亲身感受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课件的一些弊端应该极力避免。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历史

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欣赏音乐和观看电影、电视中的过程中领悟和体会历史。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精美的课件来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历史课。然而,如何合理、适当的在历史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这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

一、何谓多媒体

多媒体(Multimedia)是指综合集成两种以上的媒体(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而构成的,共同表示、传播和存储同一信息的载体。本文中的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将教学所需的多种媒体信息和教学控制策略组织成特定的可演示的计算机程序(即通常所说的课件),并应用于日常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教学中的逐步应用,多媒体教学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和接受,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的深人开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愉快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能重演。历史知识这种过去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对其理解、掌握、巩固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多的是依靠教师本人通过语言的生动讲解和展示历史图片来实现。但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活的教材,仅靠讲述和图片展示是很难想象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的,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凭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图片视频等综合一体化,将已逝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更直观、具体、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首先,课件制作必须讲究课件内容的科学性,即课件的内容无科学性错误。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做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具体来说,课件所呈现的知识内容、绘制的图形与其配合的解说词、视频等都必须具有科学性。教师应严格把关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资料,特别是通过网络搜集的资料鱼龙混杂,教师一定要仔细辨认,去伪存真。对历史影视剧资料的使用则一定要谨慎选择。要采用正规出版社发行的大型历史纪录片等史料,严格审查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与史实不相符合的材料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其次,历史课件的内容要简洁、扼要,重点突出。历史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要保证学生都能一目了然。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要体现出历史课件的易操作性。最后,历史课件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屏幕的背景颜色和布局,文字的字体、字型、位置和色彩、图像、动画和视频的艺术质量和制作质量,按钮和提示文字是否同整个课件的风格相一致等方面。在历史课件的布局方面,作为一个画面,历史课件要构图讲究、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画面美观、富有感染力。

2.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必然要是重点突出,对难点要巧妙突破。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优化组合,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产生多元效应,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并用。因此教师如果能够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运用多媒体来配合教学,并以此为默契,引导学生自觉对重难点进行思维,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难为易,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美国的霸权政策》中的重点之一就是“冷战”政策的概念及表现。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冷战”这一连成人都感到陌生的概念,巧妙使用多媒体演示古代战争与现代战争两组录像,引导学生思维:在武器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思维中互相启发和沟通这一难题,以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找出二者区别的关键点,从而真正认识到冷战的含义。至于冷战的表现,采取总分总的办法,出示幻灯片《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同时边演边讲,声情并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从而促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突破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多媒体运用的弊端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一堂课下来黑板上干干净净。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会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多媒体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要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加之多媒体播放停留的时间间隙较短,学生来不及笔记或者记忆。

五、结语

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

如何生动、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水平,是历史教师始终关注的问题。针对历史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分析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倡开放新颖的多元性多媒体课件,课件不求“多、快”,要求“好、省”,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另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在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历史课堂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相关的老照片、史料和音像资料,真实地再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场景,并且可以利用互联网方便与快速的特性,与学生一起查找资料,进行交流。目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怎样更生动、有效地建设历史教学课堂,是在现代化背景下历史教学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利用好信息技术与整合好多媒体辅助工具的关键点。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确有相当的优势:首先,教学内容和作业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其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在应用于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上课时,照“幕”宣科、盲目滥用、贪多求全,使学生无所适从,陷入信息的海洋,无法抓住重点。恰到好处地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是历史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在历史课堂中要倡导开放的多元性多媒体课件在现代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一些历史教师由于多媒体技术不过关或为了省事,把多媒体课件制成流水账展示形式,形式封闭、内容死板,而开放的有交互特征的多元性网络型课件较少。或者仅仅考虑到“教”的层面,而没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学”的要求考虑,课件形式相对单调。这样的课件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突况无法适时做相应的调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多媒体教学应该具备的机动性和丰富性,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二、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提倡主动学习,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着重培养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在现代历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利用开放的多元的多媒体技术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不求“多、快”,要求“好、省”据调查,只有不到30%的学生能适应多媒体教学的进度,而超过70%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后没有及时记笔记,课后也没有按教师的要求下载课件。少数学生甚至认为反而降低了效率。不求“多、快”指不片面追求课件的容量大,内容种类多,播放速度快,也不能要求每节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和马上显现教学效果。要求“好、省”是指宁缺毋滥,宁可课件不完整,也不能草率地完成。教师要做到节省课堂时间和精简课件内容,要充分留出学生观看、思考的时间。使用现代多媒体课件应更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在师生沟通中设置障碍。要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使课堂充满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才能对教师产生充分的信任,才不会限制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其次,创造开放的课堂空间,让学生能亲自参与一系列历史研究活动,在研究和相互交流中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能仅是为了学习历史知识而学习,更大程度上是要能展示学生独特的思想风采。这样,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兴趣,促进学生健康、自信地成长。

作者:吴仁铭 单位:崇义县第四中学

第5篇

一、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提起历史课,学生就会联想到“过去性”,“不可再现性”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靠文字的描绘和口头讲述去使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知识,课堂显得比较单调,枯燥。很多学生对历史课兴趣不高,有的学生认为“历史是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对话”该记的内容太多,是个单调的枯燥课。还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历史,所以每个班级一半左右的学生不喜欢历史课。这些现象说明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否则学生对历史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为了激发兴趣,教者在收集资源的同时,让喜欢上网的学生自己体验搜集资源的乐趣,并让他们展示相关资源,肯定之后引导学生找出有效信息。这些文字、图片、音响、图表、动画、影视等资源能够营造一种学习历史的良好氛围,良好的历史教学情境,从而缩短现代学生与遥远历史事物的时空距离,增加历史现象和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所教的班级仅仅经过二个学期,对历史课很有兴趣的学生由原来的12人增加到31人,比较感兴趣的人17人,不感兴趣的人由原来的27人减少到19人,分别占总人数的55.2%,29.3%,15.4%。

二、推动学生养成读课外书籍的好习惯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但是现在中学生宁愿看电视,聊天就是不爱看书。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精神生活更加贫穷,知识面狭窄。课题实验之后,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大为增加,并且在自己搜集与课堂相关的材料的时候翻阅课外书籍这一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课外阅读兴趣。

三、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资源的运用使历史课更生动,更鲜活,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参与”历史中明其心智。具体的课题实验操作中学生将由被动的、被支配的受监控地位的学习者逐渐变为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操作者。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简单地记忆一些历史时间,事件,而可以接触到数十倍于书本知识的原始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的阅读、分析、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处理材料,阐释历史的能力。

龙井市中学生辩论赛上我所教的班级学生自发地引用大量历史事实来证明“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个观点,辩赢对手并荣获市一等奖。全州综合实践示范课当中很多学生自主选择的有关历史题材的研究课题“我们的学校”(龙井中学是历史悠久的闻名海外的全日制朝鲜族中学)中展示了一定的水平,并受到很多专家的好评。

四、促进教师专业化

1. 利用教学资源精心制作课件的同时,在运用过程中三番五次地修改课件内容不断完善并追求高质量,更好、更大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动员学生让他们也参与到课件制作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主要研究制作演示与交互功能相结合的课件。目前已制作了60个有分量的Powerpoint课件,获得了州级省级证书。

2.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所积累的反思可以成为写论文的第一手材料,具体的教学研究中写出来的论文才是有价值的论文,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6篇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步入初中历史课堂,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开始发生巨变,初中历史教学进入了全新的境界。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把历史文字材料、历史图片、历史过程等配以视频、音响和动画效果,“真实”的再现了历史,突破了历史的时空限制,控制了历史的运动变化,契合了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果把多媒体资源与初中生的认知过程、与传统手段进行有机的整合,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那将会使计算机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加熠熠生辉。

一、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与学习主体的认知融为一体,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交互”。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创设认知情境;播放“秦灭六国”的动画,配以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使学生认识统一的历史过程;展示战国时期不同的文字和货币图片,使学生感知统一措施的必要性;展示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万里长城的感知等。每一媒体信息,都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在设计历史教学课件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那种让计算机教师把历史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就是按键和顺序播放的做法,只不过是由“教师中心”演变为“电脑+教师中心”,由“人灌”变成了“机灌”,它强化的只是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甚至于教师也成为计算机的“奴隶”。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注意课堂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而不是受课件限制和左右,失去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二、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

计算机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多媒体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特别是动态演示更是常规教学手段所能企及。但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机的放大演示功能,展示台的实物静态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都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如果在历史教学中纯粹以计算机代替小黑板和挂图,单纯让计算机“唱戏”,而忽略教师的板书、语言和教态,那将会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呆板和僵化。实际上,教师的讲授仍是目前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生动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挂图上填写“战国七雄”的方位,再辅以教师的“口决”(“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其效果要远胜过单纯的计算机地图展示效果。实践也证明,那种“用鼠标代替教鞭”,“用屏幕代替黑板”的提法未免过于偏激和片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现代手段与传统完美整合,灵活运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益。

三、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的整合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由于硬件设备缺失、相关课件的匮乏和制作的困难、历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等原因,使得历史课件的利用率很低,往往是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即使是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的精制的课件,也仅在公开课上露露脸,而在平时教学中则被束之高阁了。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另辟蹊径,才能化难为易,让更多的课件走进课堂,把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一是可以因地因人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 Director等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辅以专门的图形图象、音频及动画软件制作完成。但是制作复杂,对多数历史教师平时教学而言,不太适合。因此个人建议更多的一般性的课件可试试的Powerpoint,易学易用,省时省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二是可以给课件“减肥”。设计课件时应集中精力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上,切忌堆砌素材,面面俱到;图片的处理宜简洁,切忌滥用色彩,哗众取宠。否则就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淡化授课效果。七年级学生宜更多的播放音像资料和动画,增强直观性,级学生可适当增加理性分析。但是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实际教学效果并无明显增强。三是可采取“拿来主义”,将市面上的历史课件拿来,采用抓图、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加工制作,过程会轻松得多。我相信,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资源整合的空间会日益拓展,初中历史教学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手段 历史教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运用与历史教学,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让教学信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结合本人的历史课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段运用谈谈我的肤浅看法。

一、弄清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关系

我想毋庸讳言大家都明白: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为历史教学服务,多媒体技术必须能够更好地配合历史教学。如果能达到这一目的,则课堂上无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多么简约,我们都不能认为是失败;如果达不到这一目的,则老师在课堂上无论使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制作了多么精美华丽的课件,我们也不能认为是成功。

二、明白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能让历史教学“活”起来

初中历史教材侧重趣味性,以历史人物事件过程性知识为主,理论分析要求不高,它的编写符合初中学生重直观感、逻辑分析能力不足的生理、心理特点。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以及历史纪录片等多种信息,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满化,缩短时空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极大地优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能改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这也是历史教学面对的难题之一。单纯的文字信息使人感觉枯燥乏味;生动的历史场景靠语言很难再现;动态的历史活动过程静止到地图上就成了死的线条;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的联系,历史进程中的多向因果关系,不同时空史事之间的联系,用语言进行线性描述不易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这些问题。音像资料的播放可以让学生随机进入历史情境,亲眼“目睹”当时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历史地图上的行进路线和事件发展态势可以动态展示,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发展过程;散乱的知识点可以整理成立体的结构图示,使学生一目了然。

(三)能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的一切。”但正因为他是过去的一切,是不能再现的,对于形象思维正活跃的中学生来说,历史有时又成了一门枯燥的学问。而多媒体技术却可以以其独有的功能,把历史上的有些细节和片断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既能有效地通过直观的听觉视觉感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弥补了教师教学手段的不足。而大量形象生动的音像素材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对提高学生兴趣所产生的作用更是毋庸讳言。而这些鲜活的材料、海量信息的出现,无疑会使学生进入更自觉的学习、更主动地思考之中。

(四)能开辟学史“第二课堂”,扩大学史视野

学生学习历史本来就是多渠道的,其中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这些作品若尊重史实、立论公允,对学生是有益的,应当鼓励学生观看。但相当数量的“戏说”式作品随意演绎歪曲历史,给学生以错误的历史信息和历史认识,对历史知识所知不多、分辨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无益甚至有害。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选择一些历史影视作品和可看性强的历史实况纪录,课外组织学生观看或租借给学生在家庭电脑上观看,并组织一些观后讨论。这种第二课堂的历史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扩大学生的学史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素养。作为鼓励,也可以作为一种考查方式,按比例计入学生学期成绩。

三、把握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原则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或者说在制作历史教学课件时要注意哪些事项,遵循哪些原则哪?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和操作:

(1)目的性原则。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为历史教学服务,围绕历史教学展开。而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历史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就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而具体到每一节课,课标也为我们制定了非常具体的目标,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过分地追求课型的华丽只会因文伤义,起不到历史教学应有的目的。

(2)实用性原则。记得一位专家说过:“最好的技术就是没有技术。”运用在课件设计中也是这样。我们在设计教学、制作课件时,必须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和需要进行运作,绝不能为了展示课件的先进,脱离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去追求课件制作的先进和华丽。能用简单的手段展示的就尽量不要复杂,能用简单的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就不要FIASH,毕竟历史教学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而不是为了展示课件制作技术的高超。我们在一线教学中也常常看到,技术含量越高的软件,制作难度越大,掌握起来难度越高,需要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越长,这对于在一线教学中消耗了大量精力的教师来说,如果处理不好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在课件制作时,一切从实用出发,从易从简,不但可以节省教师大量的精力,还能大大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普及与推广。

第8篇

关键词;历史 教学 多媒体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普遍趋势。在此,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把握多媒体运用的“度”、如何把现代多媒体技术与历史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紧密地结合起来,创设最佳情景,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地接受历史教育。

一、多媒体运用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技术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与学的方式并不是自古已然、天经地义的,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确立的。网络成了人们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的重要工具,而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有利手段。

然而,正值历史课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互交汇碰撞之际,有人认为传统教学要进行整体改革,也有人认为现代教学会不会由于过多的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而偏离了历史课教育教学本质。因此,历史课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两者之间究竟如何结合并衔接起来,从而有效地达到现代教学所要求的教育目标上来,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加强和深化现代历史教学改革,必须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高历史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改革传统教学的需要

传统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一切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都应当得到发展。当前,我们缺乏的是对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现代教学的理解和有效的实践。因此,我们必须沉下气来,仔细寻找实破口,脚踏实地地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质性改革,而这一切改革则需要从教学手段入手,充分凸显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二、把握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度”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每节课必用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这种认识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学生搞得顾此失彼,降低了课堂效率。每一位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在财富,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媒体是学生注定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构建的认知工具。可见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是多媒体简单地代替教师的传授,而是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运用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的“过渡”作用

如何把多媒体技术适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得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这就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那种过渡性的实践。许多老师虽然意识到利用多媒体去弥补传统教学产不足,但是无法有效推进这些卓有成效的实践,而是片面的追求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达到的现代教学要求,一味拘泥于“是与不是”(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的这种过于简单化的评判当中。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的“连接”作用

一般来说,历史课件中应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素材、练习三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是课件的主干部分,相关素材用来丰富、补充教学内容,练习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部分。

如果在课件中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就会引起课堂教学的比例失衡,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也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使其条理清楚、循序渐进,这样不仅从外观上看脉络清晰,同时也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课件的制作应根据历史课教学自身的特点选择最能体现教与学的手段、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最大限度地消除多媒体运用的“消极”作用

尽管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如此多的优势,可是,它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要遵循“实用、适时、适度”的原则。

第9篇

一、对CAI历史课件的反思

1.新鞋老路,画蛇添足。

有的历史老师课件制作简单,仅几张PowerPoint幻灯片,把原来课本上的内容输入电脑(包括图片、文字)。在网络课件中只采用“网页+流媒体”的形式,网页上的内容都是书上有的。比如有一网络课件《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某网站可以下载)的首页界面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课件试问能起到什么作用,完全只是课本和教参的翻版,只是纸质文字电子化、挂图黑板网页化而已。这种课件的制作没有实质的改革,只是穿新鞋走老路。对学生而言,它只是一种摆设。

有的历史老师课件制作过于要求“高科技”,精细程度高,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原本可以使用历史影片剪辑的,却舍近求远用flash、3DMAX制作成动画;可以使用PowerPoint幻灯片,却用flash或编程制作课件。这样制作难度与时间都将增加,而实际效果两者差不多。甚至有的老师画蛇添足,贴上各种各样的gif格式的小图片,以示活泼生动,殊不知这样反而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肥胖臃肿,情景晃动频繁。

有的教师为了突出课件的作用,认为历史课件就是要电影视频多、历史图片多、flas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某老师的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二战电影视频剪辑总长10分钟,还有各种战斗场景、地图、动画、历史史料无数。如果用这样的课件上课,效果之差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在哪里?整个课堂可以说热闹有余,思维性不足,教学情景晃动频繁,教学过程支离破碎。学生或是“神入”硝烟弥漫的残酷战场中,或是为精美绝伦的动画所吸引,或是忆起小说中的野史笑料,两耳不闻“读书声”,有效思维时间长度、思维空间广度难以保证,试问能力、智慧、情感的培养如何体现呢?

3.自主学习,导航却“迷航”。

网络教学为学习者提供宽松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连接和访问信息有更大的自由度,有利于个性发展。目前网上教育资源丰富多彩,足以令学习者无从选择。比如:在百度搜索中,查找“”,结果找到相关网页约224,000篇;查找“俄国1861年改革”,结果找到相关网页约1,270篇。相同的内容,在google搜索引擎中,约有51,500项符合“”的查询结果,约有863项符合“俄国1861年改革”的查询结果。目前多数历史网络课件,使用的网络导航系统纷繁复杂,主干导线多,次要枝节点多,网页层次多。在索引工具方面,主要使用上述搜索引擎。课件整体导航系统不强劲,以至于学生“迷航”,其结果只能是在网上走马观花地浏览,找不到合适的学习内容,浪费时间和精力。

4.缺少评价、反馈,效果不大。

评价和反馈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多数历史CAI课件缺少评价和反馈,学习效果得不到及时检验和提高。有些课件,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序“播放”下去,根本没有考虑设计双向交流、反馈的内容。一遇学生提问,就会出现尴尬、冷场的场面。就目前历史网络教学课件而言,评价方式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和协作者之间的评价很少,而这两种评价和反馈对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效。

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历史教学中要选择好的历史课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件的制作是关键。历史课件制作要从科学性、实用性出发,留足思维时间,不抢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课件制作宜小、精、短、简。在课件中使用的教学素材够用就行,适用就好,以保持教学情境的相对稳定。网络课件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把历史知识中需要拓展的内容作为网络与历史的结合点。如《》一课,可以从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对的评价等方面加以拓展。《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则可从航海家、航海路线及对哥伦布及其远航的评价等方面加以拓展……当然有些不可能在45分钟的课堂内实现,就要打破固有观念,把时间延伸到课堂之外。

二、对历史教师的反思

1.为用而用,盲目“拿来”。

有些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行将信息技术拖进课堂。现在网络上的课件颇多,有些历史教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如有老师在复习《》时,仍然使用《》的新授课课件。其禁烟场面壮观感人,战斗场面大炮轰响惊人,签约场面屈辱求和愤人,课堂教学似乎有了效果,可这是复习课,还能用这样的课件吗?学生思维、归纳、整合能力的培养如何进行呢?当然目前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传统式的还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都必须是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执教者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整合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如果忽视这一点,盲目引进只会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不适应学生的要求。当前某些青年历史教师(也不仅仅是历史教师)不能备好教材、教法、学生,而一味追求形式新奇,舍本逐末,浪费精力,贻误学生。

2.观念陈旧,技术不硬。

部分教师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不适应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由单机课件演示到积件随机调用到网络环境教与学的变化,使得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无法体现出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特性和专长。在网络环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任务的设计者。但部分教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变传统课堂灌输为网上灌输。有些教师个别时候带学生“上一次网”,认为这就是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或者,有些历史教师对计算机理论与实践,只懂一点皮毛。历史课件的制作由信息技术老师代劳,一味地追求“高科技”,机关重重。课堂上一旦敲过头或一不小心按错键,或者网上BBS交流时学生胡乱发言聊天,便方寸大乱,束手无策,洋相百出。此时部分老师便干脆弃电脑于一旁……学生云里雾里地跟着教师走,效果可想而知。

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有新的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授课能力上,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监控。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学生交流(可以是论坛发帖的形式),做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发挥情感因素在历史教育中的功能,培养和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让学生带着成功与渴望走出课堂。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就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说明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对待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要持积极的态度,大胆地尝试和创新;但不能过于夸大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更不能在教学上一味地依赖它,把传统的、有效的教学媒体、教育教学方法抛在一边。展望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明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李莉.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月刊,2008(04).

[2]张兵义.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反思与探讨[J].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4(04).

[3]陆欣,王雪玲.计算机辅助教学之利弊简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2).

[8]谢晓丹.对多媒体辅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杨英华.浅议网络辅助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4(01).

[5]朱蓉容.论多媒体教学的缺点及应对方法[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多媒体 课堂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学到很多历史教学的方法,下载很多教学用的资源如图片和课件。

很多网站都有关于历史教育教学的内容,例如在中学历史教学网中,就设了教学理论、历史课件、历史图片、历史教案等栏目,其中课件下载栏目按照中国历史的朝代进行分类,找开分类网页后,可以看到许多相关的历史课件,这些课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动和调整,大大方便教师的教学。

除了这些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外,许多网站还提供备课方法指导,如中国基础教育网历史教学的分类中,提供了教师备课参考,可以很好指导教师完善教学设计。如果教师觉得需要很快找到备课的方法或指导,可以在相关教育教学论坛上发表意见,或者请有经验的教师发帖。这方面,可以利用许多聊天工具,如QQ、新浪UC等。对于一些教师的教学的心得体会以及相关的教学论文,如果深入阅读,也可以取得不小的收获。

二、利用网上的视频资源以及光盘在电脑上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许多网站提供视频资源的下载,当然找到这些网站需要费一些功夫,在下载的过程中需要一些专门的下载软件,而且下载的视频资源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教学需要,要进行适当的加工,从网上可以下载一些视频处理工具即可完成。实际上许多现成的历史课件中就有这些资源。教师只需要进行加工一下即可使用。为了加快基础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部联合其他部委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定时向全国农村中小学以IP资源的形式播放的教学资源,既有教师所需的文字史料、教学课件,也有很多珍贵的视频资源,如果充分运用,对教学所起的推动作用会更大。现在不仅在中学中电脑比较普及,一般的小学也都设了电教室。有了电脑,就可以用光盘进行教学,而现在已经出版的关于历史的光盘很多。现行的历史教材中也附有很多教学光盘,这些光盘中的教学资源不仅有丰富的文字材料,还有很多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师只要掌握一定的图片和视频技术处理手段,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适当的加工,然后做成课件,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加教学的手段,很受学生欢迎。当然无论是网站上公布的一些视频资源还是远程教育和发行的光盘中的资源,教师需要进行搜集和整理、加工,要进行系统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应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如果只是从提高个人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方法出发,则显得就是为而教学而教学了。如果把一定的网络技术和一些比较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教师再指导学生应用相关的技术和网站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和探索,则在教学方面更上了一层楼,正如古人所说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时,一定要学习目标明确,不能漫无目的,尤其是一些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教师在学习中一定要加强指导和检查。否则,不但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目的,还会适得其反,浪费时间。实际上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笔者曾听一过一节历史课,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的要求,自己在网上找到了很多丰富的历史资源,自己还做成了一些演示文稿,在展示的时候效果很好,许多资料和运用的技术都是教师意想不到的。如果能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个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和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建立开放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主义唯物观。

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主义唯物观,是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基础教育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这限定了教材的内容和教师在教学中所要传授的内容。会造成一种情况,就是在教学完成后,学生仅仅是接受了历史观点,而对支持这种观点的很多历史史料和论据都不是了解很多。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正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问题。

第11篇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已经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被验证。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完善多媒体,通过发展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是这一教学改革工作还缺少相应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制约了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提高课件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趣味性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对教材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讲述。同样,学生面对的是教师、黑板和教材。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大量的文字性描述并不具有吸引力,而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学资源的限制,不但制约了教师的发挥,而且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将初中历史教材中文字性的描述转变为图片、视频,也可以搭配合适的音乐对教学氛围和学生的情绪进行渲染。教师利用课件将“单媒体”的教学转变为视觉、听觉等共有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二维、三维的强烈冲击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感受历史学科的生动趣味性。

以《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例,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中一段重要的历史,记载了战国时代纷飞的战争和璀璨的文明。但是学生无法从教材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述中感受历史厚重的气息,无法感受春秋战国的璀璨。此时,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在其中穿插相应的图片及短小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进行感悟,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厚重与灿烂,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历史产生足够的兴趣和好奇。

基于此,学生才会带着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参与初中历史教学,才会主动地配合教学工作,甚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增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初中历史被划分为文科,其拥有自身的特点,文字繁多、知识点繁杂是主要特点之一。这就决定了学生要在初中历史学习中背记大量的知识点,而这是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学生学习难度的主要原因。

通过多媒体,教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繁杂的历史知识点通过对比、参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发挥课件的功能,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生动和形象。

例如在研究我国近代史的开端时,学生首先面对的就是第一次、第二次、、。经过实践调查显示,部分学生甚至分不清楚四个历史事件发生的事件,更无法区别对待不同战争对我国造成的巨大影响。学生表示大量的时间节点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需要掌握,而自己却只能面对大量的文字,不但难以记忆,而且懒于记忆。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将四项战争进行归类,将其时间、背景、发生的原因及影响罗列出来。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其进行对比和参照,利用比较法进行更有效率的学习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战争中的珍贵史料,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具体的记忆。

(三)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制作课件,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与交流。在课件的支撑下,教师将相应的历史知识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认知,让学生进行更有价值的交流与讨论。

例如在《》的教学中,教师在课件中安排了相应的图片,给学生展示了中中国人民的疾苦,向学生展示了战争的苦难。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才能对对于我国的重要影响有更多的认识,才能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更多的观点和看法。

基于此,教师就能引导学生探究与讨论,进而对的起因、经过、背景和影响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获得的触动更大,能让学生明白战争的残酷,让学生知晓和平的可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长远的人生价值观。

三、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课件的质量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从本质上说,教学课件是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计划所制作的教学工具。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初中历史教学课件的质量。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随着教师能力的提升,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更好的教学计划,并熟练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

(二)善于利用网络寻找资源

教师应学会善于利用网络寻找资源进行多媒体。这就需要教师去粗取精,选择具有价值的资源将其应用于教学课件中。同时,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计划有针对有选择地挑选网络资源,以此丰富自己的教学课件,使课件的质量得到提升。

四、结语

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能够极大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需要提高重视改变认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会使用教学课件增强教学的生动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制作更有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历史教学提供强有力支撑。教师应该在实践中相互交流与学习,使教学课件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多媒体计算机 历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090-01

随着电脑的普及,各学科越来越多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各种电子教学资料进行教学,这是教育形式上的大变革。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必须适应这一变革,努力使教学成为学生再学习、再实践、反思知识、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误区

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以教师和教案为核心,学习者只有接受而无选择的余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误区:

第一,照本宣科。 教师按照教学参考书和课本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历史课毫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学习能力了。

第二,只抓重点、难点教学。简化教学过程,只抓易错、易混知识点和重点、难点教学。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容易割裂历史。

第三,不对教学效果进行巩固,不留学生回味的时间,通常评讲一节课马上进入下一节,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为一讲就会。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声、光、电等媒介物传输和接受教育知识信息的,利用多种教学媒体的合理选择、组合,进行一种跨时空的优化教学,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多重感官剌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而高中历史教学,要求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主体意识渗透、创造性思维激活,创新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出发,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势:1.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过程。2.教学信息按超文本(非线性)组织,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整知识结构。4.信息量大,在实际操作中还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的优化设计。

三、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步骤

以必修一 “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为例,操作步骤:

1.教学全方位的精心设计(包括:目标、内容、对象、策略、评价)。

2.采编信息处理材料(包括:图片、文字、音像)。

3.撰写角本,制作课件。课件要求,画面简明、清晰、资料丰富,音像、文字感觉、视觉结合,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性,讲究设疑、质疑,激发学习者求知欲望。课件形式可以是CAI课件,也可以制成网页。

4.历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关键,教师为主导,引导学习者在贯穿历史线索、历史知识的重要问题中,结合音像、文字材料的查阅思考,得出结论。学习了本课后,学习者认识到二战后美国利用其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实施霸权政策,导致世界政局的长期不稳定,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形成及影响有了正确的理解,达到了高中历史教育的目的。

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1.教学内容问题化。由教师和学生将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问题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问题呈现出之后,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主动地获取相关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在自我总结、相互交流、质疑提问、深入思考的活动中认识错误,领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