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改革汇报

改革汇报

时间:2022-05-08 05:42: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改革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改革汇报

第1篇

借洛阳市卫生系统争创“廉医、诚信、为民”医院暨争当“德技双馨”标兵活动的东风,我院的各项工作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自2005年医院新的门诊楼投入使用后,大大改善院内布局使广大病患减少奔波提高了效率,医院病区改造完成,加大各种医疗设备的投入都极大的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一、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让病人满意,坚持诚信回报,让利于民,以实际活动争创“廉医、诚信、为民”医院

医院的竞争力来自患者对医院的信赖,我院以“双创”为契机,以全新的医院服务理念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双创活动加强了医院的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在“双创”活动中,我院结合自身特点,积极落实人性化服务,降低药品收费,规范各种医疗行为,实行合理治疗,倡导广大优质服务,制定优改公示承诺内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制定“行风巡查、责任追究、举报奖励、回访抽查等各项工作机制。通过具体细化的举措将“双创”活动做细,落实。

(1)发放“病人意见征询表”做为民心工程,了解病患反映;

(2)认真履行对病人的公开承诺,开设举报箱,开设热线电话;

(3)在医护人员中开展行风建设大讨论,原创:提高医务人员思想认识,履行“白衣天使”天职;

(4)与各科室责任人签定目标责任书,严格责任约束违纪;

(5)聘请院外监督人员,对医院工作广纳贤言;

(6)倡导人性化服务,提供便民措施,减少病患负担;

(7)建章立制,制定“行风巡查、审计、责任追究”等五项机制,用制度加强管理;

(8)发动医务人员下乡义诊,提高医院美誉度,方便广大群众。

为了使“双创”活动有效开展,我院成立了院长牵头的争创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争创办公室,制定具体的活动细则和方案。通过近半年的筹备和整改,在“廉医、诚信、为民”暨“德技双馨”的评审中,我院不仅荣获“廉医、诚信、为民”医院称号,副院长亢小迪同志和外科主任杨新安同志还荣获“德技双馨”称号。我们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以医务质量为根本,以优质服务为基石,以病人满意为标准,以过硬的医疗技术和一流的服务质量求生存,以先进医疗设备和低廉的收费价格求发展,把医院办成让老百姓满意的医院。

二、以改革总揽全局,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增进社会名和医务人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进一步增进医患关系树立医院新形象

县医院建于1951年,是我县唯一的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具有全县规模最大学科,设备最全,医疗设施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特点,是全县人民的医疗中心,医院现开设30余个科室,开放高中档病床250余张,病区开设内、外、骨、妇、儿、五官科等十余个一线科室,县紧急救援中心也设在县医院;我院现有在职职工36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72人,初级职称55人,卫生技术人员为313人,护理人员99人;医院拥有螺旋ct,全自动化分析仪,电子胃镜,500max光机及计算机数字摄影cr系统,血液透析机,体外碎石机等大型设备。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以对健康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对我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医院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在工作实践中我院也深深体会到医院要发展,必须对过去的体利进行改革,推行好的竞争机制,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为病人服务的氛围,为此医院班子带领全体职工坚持“一切为了病人,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办院方针,团结务实,励精治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是对人事力度,分配制度,后勤管理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医院实行全员聘任制,实行公开竞聘上岗,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实行科主任对主管副院长负责,副院长对院长负责的三级责任制,定编上岗、定员,优化组织,制定目标责任书,给科室主任以行政、人事、业务、财务管理权,医德医风和精神文明管理权,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才能。体现多劳多得分配体制,实现后勤社会化,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

我们尽己之力改变自身适应环境的变化,但仅靠医院内部的改革并不能从总体上改变医疗现状,还必须依靠政府、国家来进行宏观的调控。我国自1982年开始医疗体制改革至今已有23年,从1985年的政策倾斜,1992年的市场化迈进,2000年的产权改革,到2005年的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不同的指导思想引发了不同的改革方法。在2005年7月,中国青年报首先报道:国家医院研究机构称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至此医院发展的出路,卫生事业的前途令人担忧,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医院改革面临重重困难,医院发展与病患看病难形成严重矛盾,各个方面的阻碍成为医院发展和看病难的原因,日前卫生部部长高强在讲话中指出了部分看病难的原因:

1、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制不合理,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中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含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快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现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全字塔形,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农村和城镇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大多数人还是到大城市医院救治,这不仅加重了大医院负担也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造成了看病困难。

2、保障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覆盖面太小,从2003年起,全国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目前已覆盖1亿多人,但筹资力度小,人均保障力度不大,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算自费看病,患病群众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

3、公益性质淡化

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和发展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三原因:

(1)政府投入比重逐年下降,上世级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比重平均为30%,而200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6598元,占gdp的5.6%,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在这5.6%中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占27%,其余56%由居民个人支付,而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医方卫生费用约占10%,其中80%—90%由政府负担。

(2)药品定价过高,而医院药品价格定价过高也是由于现行各种体制促成的:一是进货渠道有限制,按照国家现行对公立医院机构采购程序的规定,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必须通过药品批发环节。这个不可能省略的环节使药品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二是经营方式的缺失,国家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包括在药品购进价格的基础是加价15%,在购入价高的情况下,再次加价15%,且不容许医院随意调整价格就使医院用药比个体药房成本高出许多;三是包含价值内容的影响,在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上,包含着开方医生的技术劳务,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后开出了有针性的药方,药方还包括患者对医生技术功务的购买,医生的部分技术劳务价值需要通过处方来体现出来。

(3)外部环境的干扰

由于医疗卫行业是国家卫生不可或缺的部分,有较大的收益,在部分地区地方保护主义及个别行政执法单位就存在设卡下套,不仅不积极配合,还任意鱼肉,加重医院负担,医院为了转移负担,这也必然加在病人身上。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医院的发展与生存必然同广大群众看病难有较大冲突,而改变这种情况的办法只有通过改革调整现有医疗配置和秩序,大规模的变革。

四、医院改革势在必行,而怎样改革却成为社会和卫生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现行医院的改革是时展催生出的必然,由于我国医疗体系的弊端是由其历史特征形成的:

(一)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医院作为垄断性行业,几乎全部由政府独家办,享受着政府的呵护和国家的财政补贴。这种旧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排斥市场机制,以传统的物质分配、资金分配和人事制度为主要支柱。在这种制度下,医院间缺乏竞争,医院内缺乏压力、活力和动力.

在医疗服务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缺乏有序竞争的行业现状,加上医疗服务特有的垄断地位等等,致使医院这一行业的服务质量普遍偏低。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使本来最具人性化特点的医疗服务变成了缺乏人文精神的服务。事实上医院的改革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从外部层面来说,医改阻力首先来自政策缺失。

而从内部层面来说,医改也存在诸多难点。首先,医院由福利事业型转变为公益事业经营型,人们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致使内外认识不统一。其次,医疗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虽然重要,但和一、二产业相比差距较大。按产业化发展,又不被政府、工商等部门所承认。再次,医院改革的外环境并不宽松,收费标准限得太死,税务、审计、政府干预很多,各项政策等方面也有程度不同的种种限制。此外,医院内部管理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松动;原创:医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还没有分离;政、医没有彻底分开。

2005年卫生部牵头制定的《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将出台,其中将包含含金量非常高的一句,即"国有资本将逐步退出公立医院。在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中,国有资产的持股权不低于51%"。这就意味着医疗体制改革即将步入医院产权改革阶段,更多的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公立医院。中国的第一轮医院改革遵循的是国企改革最初采取的"放权让利"政策的思路一样,而今第二轮改革仍是沿着国企改革的思路---产权变革。

第2篇

截止*6年底,全区共完成或基本完成工业改制企业24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82.7%,实现“双转换”职工人数为11870人,其中离退休人员3920人。商粮贸企业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改制的共18户,占全部商粮贸企业的60%,实现“双转换”职工人数4136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034人。这批企业改制共涉及资产51039万元,负债72114万元。其中绝大部分企业为负资产。尚有24户企业未改制,涉及职工4858人。我区国有企业改革在工业企业上强力推进,商粮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难点企业如造纸厂、油泵厂也有重大突破,但任重而道远,国有企业的改革还远未结束。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我区国有企业改革主要采取职工身份“双转换”的办法,以企业资产变现为主,财政资金“兜底”为辅,对国有企业实行破产改制。出售改制等方法,将原有国有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进行拍卖,但对于原利税大户企业或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则尽量保持其生产性能不变,只改变所有制的方法,尽量保持企业的生产性,使税收有所归,工人有所劳。如我们的原堆花酒厂改制后成为江西堆花酒业公司、原吉安机床厂改制后成为江西杰克机床厂、原吉安电机厂改制后成为吉安电机有限公司、原吉安水泥厂改制后成为玉华水泥有限公司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边实现企业改制,职工身份“双转换”,一边又可以注入新的活力,让企业脱胎换骨,赋予新的内涵,实现企业的再生崛起。除此之外,我们对像江西电线电缆总厂这样的企业,则剥离优良资产,成立江西联创线缆公司,成为上市企业,从而在税收、技术上改造上更上一个台阶。这样一来,原来濒临死亡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从企业中退出,中小企业民营业化的局面已经形成,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取得进展。通过落实改制兼并破产等改革措施,使部分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企业利税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而对于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则交由国有资产营运中心管理,从而使剩余资产依旧能发挥作用。

三、存在问题

1、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存在“生做国企人,死做国企鬼”的思想,对结构调整、破产兼并、下岗分流等工作阻力很大。几乎每家国有企业改制都会出现职工大规模阻碍的情况。

2、另外政策上,土地资产的过户极其难办,使新成立企业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后遗症。

3、在职工参保问题上,在部分原国有企业都欠交职工社保金,而且金额巨大,我区就有9000多万欠交社保金,这个矛盾相当尖锐,如不解决,将会因此出现稳定问题。

4、资金问题,职工的安置成本,企业欠银行的贷款问题,都制约了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5、从社会保障环境看,社保体系和社区建设滞后,离退人员医疗问题,分流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问题,党群关系属地化管理问题无法解决。从市场环境看,表现在产权市场不够规范、不够完善,企业产权退出渠道还不够畅通。

四、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对策

初步确定国企改革两个“五年目标”:第一个五年,即*1-*6年,完成绝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使国有中小型企业退出国有系列和控股地位;第二个五年,即*6-2010年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比如我们的联创光电吉安分公司拟投资1.6亿元,改组为江西联创科技公司,由上市公司的分公司变为子公司,加大投入使其产权主体多元化,企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从而成为我区国有企业的领头羊,实现国有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虽然国企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必须切实破除阻碍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种种思想桎梏。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搞好国企改革与发展。

(二)依靠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推进企业改革。1、要抓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2、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引导国有企业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进行重组,形成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3、要抓好大公司大企业发展,突出支持江西联创吉安公司的企业发展。

第3篇

(一)市级考核企业户的完成情况。

、市级考核企业户已经审批户,审批方案%,已实施户,占%。

⒉市级考核企业的改制形式是:资产重组户,即:医药公司、百货公司、饮食服务公司、氮肥厂;兼并户,即:糖烟酒公司、林工商公司、冰棒厂;上划成集团企业户,即:运输公司;出让出售户,即:副食品厂、角奎酒厂、粮油议价公司;

破产户,即:粮油加工厂、粮油购销公司。

⒊市级考核企业已经终止国有企业性质、终止职工身份、注销企业户。

⒋破产企业户已经进入法律程序,县级清算组正积极展开工作。

⒌市级考核企业未进入实施的企业户,即县氮肥厂,现宁波远东公司已进入该企业进行重组谈,判工作,预计月份能结束。

(二)已审批方案的户企业的情况。

、工业企业户,流通企业户,粮食企业户,交通运

输企业户;饮食服务业户。

⒉改制工作已经结束的企业户,即:县委招待所、林工

商公司、冰棒厂、运输公司、糖酒公司、医药公司、角奎酒厂、副食品厂、粮油加工厂、粮油购销公司、百货公司、饮食服务公

司、盐业公司、粮油议价公司、电力公司、铁业社、毛坪供销社、

毛坪水泥厂、罐头厂、牛街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⒊基本结束的企业户,即:民族服装厂、高级油脂加工厂、日杂公司、土产公司、洛旺供销社、荞山供销社、牛街供销社、农资公司。

⒋正在进行“一终止一退出”的乡镇集体企业户;即牛街纸厂。

⒌企业改制方案已审批,但未进入实施的企业户,即县氮肥厂。氮肥厂实行资产重组,有一家外资企业(浙江远东公司)

报了名,并已将万元的保证金打入指定账户。

二、存在问题,

⒈有些乡镇到现在还没启动企业改革工作。

⒉集体企业的改革中存在着程序不到位,特别是粮食企业的改革和供销系统的改革过于简单化,不是按“一企一策”的程序进行改革;职工意见也很大,留有“后遗症”。

⒊已审批改制方案的企业在实施中行动缓慢;个别职能部门服务不配套,督促不力。

⒋企业主管部门在协调指导企业改制方案的实施中存在着措施不到位,督促不到位的现象。

⒌个别职能部门在工作中有拖拉、推诿的现象,特别表现在房产纠纷处理问题上。

⒍县氮肥厂、大河砖厂的土地手续在当地没有审批权,难以办到;制约着改革进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⒈加大企业改制的力度,继续做好企改督办,协办和相关协作工作。

⒉加快对粮食企业家的改制步伐,力争在月日前完

成国企改制任务。

⒊城镇集体企业改制还有家企业未进入改制程序;必须在月日前尽快进入,特别是县经贸局和供销社两家企业主管部门要有专人负责。

⒋县氮肥厂、商贸中心、矿业公司改制是企改中的难点和热点,自月日起,企改办要有专人督办、指导。

⒌县民族服装厂、七个基层食品站、七里沟酒厂、牛街酒厂、县糕点厂、县木染社、竹器社是我县停产多年的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必须在月日前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进入企业改制程序,做好企业资产清理、土地评估、人员身份界定等工作。

第4篇

县教育局4号文件下发以后,学校组织全体干部教师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对教师转变理念情况进行了专门闭卷测试。学期初专门召开了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并且出台了系列教学改革的文件和配套制度。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实行了干部包组责任制,校长及包组干部对集体备课、导学案形成、课堂教学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和点评,严格落实“备、说、备、授、评”操作程序。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校的教学改革已见雏形,老师的讲课时间已控制在15分钟以下,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紧张、有序、高效,效果初见端倪。下面就我校在集体备课、导学案的形成以及课堂教学流程方面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集体备课研究务求实效,导学案编写精雕细刻。

集体备课每周两次。第一次集体备课为周四晚,主要是说课,在说课的基础上,主备人写出导学案初稿,再利用第二次集体备课时间对导学案初稿进行讨论,然后再修改,经备课组长、教务处审批后使用。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如下:

1、第一次集体备课既导学案初稿的形成

备课组长主持,所有任课教师参加,整个过程模拟课堂教学的演示。

第一环节:备课组长检查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情况。采取逐个谈相互补充的形式,备课组长把备课的主要问题进行统一,关键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通过此环节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第二环节:谈课时划分、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要划分几个课时,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应怎样分解到自学目标中去,怎样落实这些目标。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确保目标落实的完整、准确、科学化和针对性。

第三环节:谈教学实施。对每一节内容要谈“几学几教”以及问题设计和时间分配,如何设计才合理、科学,使学生处于紧张状态。重点谈“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练什么怎么练”。集中大家的智慧,整理汇总出具体的导学案设计指导意见。(主备人根据汇总意见写出导学案初稿)

第四环节:布置下次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2、第二次集体备课既导学案定稿的过程

由备课组长主持,采取由主备人首先谈设计思路,其它老师逐个谈,互相补充的方式。集体备课的任务是审核每一个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对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精雕细刻。重点审核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编写的思想是否符合教改精神

(2)对知识产生、发展的顺序是否条理、恰当

(3)对难点的处理方法是否科学

(4)对于自学环节有没有如何学、如何练的方法指导

(5)对于各环节的时间划分是否合理

(6)练习题目的设计是否精选、典型

(7)课堂容量是否适当,预测学生能否始终处于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

通过集体备课研究讨论,对每个导学案形成共识最后定稿,主备人再根据审核意见修改,审核人审核教务处批准后印刷使用。

二、精心策划、科学实施、优化课堂

基本环节:提前自学,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暴露问题,适时点拨,检测达标。

1、精心策划,抓好预习环节:预习课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80%的所学知识。

教师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课(或自习课)上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通过预习,自己探究、解决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以备上课时讨论解决。

课前教师通过检查“导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第三次备课。

2、科学实施,优化课堂:课堂教学目标是巩固预习成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以下几个环节:

⑴出示目标。

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自主获取知识。

⑶对疑难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⑷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

⑸教师引导学生订正,并注意总结规律、方法。

⑹检测达标,巩固所学知识。

说明:当课时内容较多时,环节(1)(2)(3)在预习课上完成;当课时内容较少时,课堂教学按以上六个环节进行。

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已基本形成,流程已基本完善,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形成特色。

三、我校在实际教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有:

1、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还不能适应课改要求,行动滞后。

2、“导学案”的编写不够完善,在导学、学法指导方面还不够科学,有时与课堂脱节。

3、受课时数较少的影响,预习环节落实不到位,预习效果不够理想。

4、学生对“导学案”还没有完全适应,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依赖性强。

5、教师的观念还不够开放,教学放不开手脚,不得要领,有时讲的比较多。

6、同备课组教师之间教学研究力度不够,集体备课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继续加强学习,理念转变需要亲临体验。近期计划组织教师分批到杜郎口学校学习,促使全部教师观念尽快转变到位。

2、结合洋思、东庐、杜郎口经验,在目前“导学案”改革的基础上,力争在理科以“导学案”为主,文科以“杜郎口模式”为主,形成两大派系,别具风格,独具特色。

3、以狠抓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学校将出台配套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控制教师的讲课时间,在第一步控制讲课时间在15分钟以内的基础上,努力达到学生会的教师坚决不讲。

第5篇

一、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根据《晋中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我院已实行全员聘用制,三年一轮,全部签订聘用合同,并实行院对科的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浮动档案绩效工资。并对外聘专家或引进的专业人才,打破论资排辈,实行年薪制,以充分调动技术骨干人员的积极性。

二、体制改革和引进社会资本的改革:

根据县委、政府的文件精神,中医院在搬迁、建设过程中实行股份制融资改革,国有股、职工股、社会企业等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主要解决政府财力不足,医院资金短缺的建设发展问题,成立中医院有限公司,筹集到的资金全部投入中医院建设、发展。目前中医院资产3800万元,但政府仅投资140万元。医院仍然是非营利性质,执行物价局收费标准,仍然完成县卫生局各项公益任务。事业单位性质不变,财政补助经费不变。达到政府、医院、职工、群众各方面满意的结果。

中医院有限公司为工商局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董事长和董事为股东大会选举产生,院长、副院长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选举聘任,实行任期制、目标绩效考核制、打破终身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厦门网-厦门商报讯(记者陈淑君通讯员林赐文)我市正加快多元化办医步伐,完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昨日,卫生部副部长陈一行来厦调研督导公立医院改革,听取福建省及厦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汇报会。他高度评价厦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作为首批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之一,厦门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据介绍,厦门将规划引导,优化结构布局,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优先提升、扩建岛外等医疗资源薄弱环节,在新增医疗资源时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并优先配置到儿科、老年病专科、康复等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专科及领域。

现在我市五缘医疗园区、翔安医院等项目均考虑引进社会资本举办,并与同仁医疗产业集团、台湾富邦集团进行了广泛接触与洽谈。我市还鼓励拥有先进医疗技术和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的医疗机构来厦办医,提供高端服务。今年6月,我市与美国最大的私人医院管理集团美国CHC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支持社会办医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建立闽西南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

下一阶段,我市将在管办分开、完善补偿机制、降低住院天数多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对开展缩短住院天数病例实施单独结算和管理,促进平均住院日有效降低,今年起3年内将公立医院平均住院天数每年逐年降低一天。

陈副部长对厦门医疗改革进展表示赞许,他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厦门继续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做出积极的尝试,为我国的医改工作提供更多好的经验。

今年上午,陈将实地考察厦门市第一医院、滨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了解我市公立医院改革情况。

第6篇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

按照政企分离和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的总体思路,对现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构和布局;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企业组织形式创新和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全面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

1、成立*县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公司内设人事、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中心和综合业务4个职能科室,并已将原购销企业的老人、老帐收归统一管理,对新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行使出法人资格实行控股,目前,证照已办理齐全,并正式在农发行开户,进行全面运作。

2、撤销原粮食购销企业,合并重组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前,全县粮食购销企业共21个,改革后,撤销原有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粮食购销企业,重新组建了*等11个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和*、*2个国家、省级粮食储备库,公司实行国有控股和职工参股的模式运营,目前各种证照已办理齐全,新企业已全部挂牌运转。

3、认真清产核资,明晰资产权属。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银行债务不悬空,改革期间,我们认真进行了清产核资,核实企业的债权债务,局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组,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认真清理登记,委托县审计局对各购销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委托县土管、房管局对地产、房产进行评估,并根据政策规定,将原购销企业资产划归县资产公司统一管理,按照债随资产走的原则,落实了银行债务。

4、建立新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加快管理形式创新。为了加快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形式创新,新企业一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运行机制。此次改革,又有140人自愿下岗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新企业班子的配备采取个人报名、公开演讲、组织考核、择优聘用的程序进行,分配上一律实行绩效挂钩,从而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5、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移交工作。为了解决好企业老人问题,我们将原企业内退、遗属补助、离退休人员统一收归县资产公司管理,对离退休人员生活实行社会化发放,并将769人档案全部移交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实现了与原企业彻底脱钩。

三、改革的具体做法

1、广泛宣传粮改政策。省政府办公厅*政办[*]*号和市政府办公室*政办[*]*号文件下发后,我们及时召开各种会议进行传达贯彻。县政府于*年*月*日召开了全县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各企业认真组织职工学习粮改文件,把粮改精神贯彻到广大职工中去。

2、认真制定改革方案。为了使改革方案符合我县的实际,改革前,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专门成立了粮改方案起草班子,出台了《*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等文件,保证了改革有条不紊的推进。

第7篇

根据《xxx关于xxxx年深化农村税费xx工作的通知》(x发[xxxx]xx号文件)、《xxx办公x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x办发[xxxx]xx号文件)、xx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关于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局《关于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在全省“对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无法满足需要的乡镇,可以实施县管乡用的统收统支体制,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的方式”。现全省已有xx个县市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省财政厅在xx市xx县试点很成功,并要求2006年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全面推行。我县属于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之列,现将我县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重大意义。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是解决乡镇“人员太多、收入太少、债务太重(目前乡镇债务xxxx多万元,乡镇负债面达xxx%)、支出太乱”等问题的较好方式,对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保障乡镇重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五统、一管、一审”。即“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网络管理、乡镇举债县级审批”。

(一)核算统一。乡镇财政全面实行“两无一统、综合预算”,即由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统一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机构(七所八站)一律无会计和出纳岗位,以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有收入均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综合反映。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统一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

(二)账户统设。取消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在县城金融机构开设总预算会计的县级“结算专户”,在各乡镇金,融机构统一开设乡级“结算专户”,将乡镇原来的“基本经费户”作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单位会计“支出户”。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全部缴入“结算专户”。“支出专户”只能接受来自“结算专户”的拨款。

(三)工资统发。继续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统发制度,对乡镇机关全额编制人员工资、社保缴费等由县国库每月拨入财政工资统发户和机关社保局直接计入个人账户。

(四)采购统办。乡镇各项大额采购支出,按照x财采购[xxxx]xx号文件规定,参照县直单位执行。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乡镇财政管理股按照预算计划审核后,交县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股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服务商。

(五)票据统管。

1、乡镇所使用的票据在非税收入管理局统一领取,各乡镇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

2、乡镇领用的票据只限于乡镇财政供给单位和乡镇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使用,其他“三权”在上的单位不得在乡镇领取票据。

3、对票据实行“缴旧领新、限量领用、专人管理、当年结清”制度,并做到票单同行,即非税收入管理局凭银行缴款单核销收费票据。

(六)实行乡镇举债县级审批制度。乡镇原有的债权债务要按债权债务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资金来源、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帐,制定消赤减债计划报县财政局备案。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原则上乡镇不得再有新增债务,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举债的,要实行县级审批制度,呈报分管财贸的县领导审批。

(七)信息化网络管理。全面建立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网络,县乡镇财政管理局设立网络服务器,乡镇财政所设立网络工作站。县乡财政依托公网,以固定ip方式组网连接,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全部在县局服务器上保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财政资金网上远程申报、审批,数据网络汇总,资金运行网上监管,会计核算电算化。

三、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基本原则。

坚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关系”等五权不变和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的收支。

(一)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后,对乡镇政府仍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县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明确乡镇财政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审查和批准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调整数额较大的,必须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四)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四、“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

(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对乡镇财政所“乡财县管乡用”全面工作实施管理监督。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统一由乡镇财政管理股核算。乡镇财政管理股全面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负责乡镇财务报帐审核事宜。主要职责:参与和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的执行,及时拨付预算内、外及其他各项财政资金,准确记录各项财政业务,按时与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对帐,按月编制会计报表,按时审核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办理乡镇财政收支结算,审核和监督乡镇政府单位会计的支出核算,及时指出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乡镇,并按月向县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二)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财政结算会计(预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票证管理员岗位。各岗位可以按照规定交叉任职,但必须健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财政结算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财政结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证。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管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结算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管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负责微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与使用,涉农补贴资金基础资料的录入;票证专管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纪检监察、财政、人事、审计、人民银行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x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县财政局长任主任,相关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县对乡镇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当家理财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原来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从确保乡镇基本运转、有利化解乡镇财政债务,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等方面制定新的统收统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三)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根据乡镇财政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明确乡镇支出范围,统一和规划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

(四)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乡镇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属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

(五)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乡镇的债权债务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作出消赤减债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坚决制止乡镇村发生新的债务,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一律不准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上项目或发放各种津补贴。凡违反规定以政府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形成新的债务的,严格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偿还。建立化解乡镇人民政府、村债务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拨重用,不准异地任职。乡镇的债权要及时清收,制订切实可行的回收计划,加大回收力度,回收的资金原则上要用于偿还债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订“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暂行管理办法。依据我县今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学习和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及具体管理办法。

(二)清理乡镇资产工作

1、清理乡镇资产、账户、票据。清理乡镇银行账户、票据和现有资产,取消乡镇银行账户,缴销乡镇收入票据;账户的设立和票据的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

2、清理乡镇债权债务,对现有债务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报县财政备案。

(三)完善网络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开设新的乡镇账户,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组织人员培训,按有关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实施对乡镇财政收支的核算管理。

七、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的延伸,是我县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主动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严明改革纪律。各乡镇必须规范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不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含存折户)、私设小金库,不准使用非正规票据、坐支收入,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格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在体制结算中划扣违纪金额。

(三)调整乡镇财政所职能。农业税免征以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应从组织农税收入转变到资金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上来。要集中精力做好“乡财县管乡用”的收支结算和对账、报账及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直接补给农民的各项资金和补贴的发放工作,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大力推进“村账乡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四)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1、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2、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的编制管理,督促乡镇清理,清退超编人员。

3、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务审计监督,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4、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乡镇银行账户的管理,并监督其他金融机构及时划转各项资金,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完善金融机构开户许可证制度,对各金融机构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5、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乡镇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有关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建议与要求

(一)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机构转变的需要,随着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财政厅农税局经省编委批准已更名为“xx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处(加挂xx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税局统一更名为“××市(州)、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市(州)、县(市、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为了工作需要,恳请县人民政府、县编委迅速批复县农税局更名请示。

第8篇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县地处福建东北部,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__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建设预验收。全县辖7乡2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户8.8万人。土地总面积8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7万亩,有林地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8.8万立方米。20__年全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911万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5679万元,比增38.6%。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根据县界勘定结果,及时调整了林地区划范围(其中石洋乡1799亩集体林地被划入邻市辖区),并考虑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将村、镇周围的25997亩商品林先后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经重新核对统计,全县林业用地实有面积66.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22.0万亩)、占37;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8.4万亩、占57.7;暂不列入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5万亩、占5.3;全县林权应登记发证面积63.0万亩,占94.7%;商品林面积1000亩以下的行政村2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96个。截至20__年11月30日,全县共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面积36.3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4.6%;完成林权区划申请登记面积62.9万亩,占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9.9%;完成电脑录入面积62.8万亩,占符合条件申请登记面积的100;已发放林权证25本,面积2.4万亩。经县林改检查验收组的严格检查验收,96个有林改任务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个,基本合格村51个,合格率为100%;9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林改受益农户20__1户,受益面达90.5%,乡镇的综合满意率在96.3-100%之间,全县的综合满意率为97.5%。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切实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力,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切实从组织上强化领导、从队伍上加强建设、从检查上深化监督、从工作上注重协调、从物质上做好保障,确保了林改工作稳步有序有效推进。一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村级林改监审小组,并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从组织领导上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组建了村级林改工作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部门搞好服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301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建了116个林改工作队,深入各乡镇、村组织开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检查监督。县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防火”专项调研,对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每次省、市林改会议后,我县及时进行传达,并按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据统计,20__年6月以来,全县先后11次召开林改专题会议或结合农村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林改有关精神,确保了林改工作能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多方筹集经费。三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县财政专项列支和乡镇配套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林改专项资金36万元(其中省市补助13.4万元、县财政投入11万元、乡镇级配套11.6万元),确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县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大力协作配合,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深入开展。

2、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督查机制。按照先紧后松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及早安排好年度林改任务(20__、20__、20__年分别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度任务,采取并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林改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经济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各乡镇实行分管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林业部门组建林改督查组。县林业局6名副科级领导各负责1-2个乡镇的林改督查指导工作任务,业务科室干部负责乡镇林改技术检查指导工作任务。四是将林改列入县效能督办项目

,实行一旬一报、当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效能办、县林业局联合组建成立林改执法监察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各村,对林改进展情况、规范操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限期整改。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

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县乡两级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黑板报、公开栏、标语、365服务中心等宣传渠道和发放林改材料、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__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5、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改革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是对产权明晰、相对独立的林业经营区、生态公益林和83年林业“三定”时核发无误的自留山进行巩固登记。二是对已落实承包、租赁、合作、转让经营的山林,符合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予以确认登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完备的,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给予确权登记。三是对一些权属存在争议、千米以上无人承包的荒山、城镇建设预留地等暂不进行产权明晰。四是对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根据实际林况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明晰产权与经营形式。主要有:①划定自留山。对四至清晰明确,小块分散的个私林、农民长期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集体荒山迹地,划定为自留山,原则上按户划块,面积掌握在全村林地总面积的5-20%之间。②落实单户承包经营。按照个人谁造谁有、集体山林均山到户的工作原则,落实家庭单户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③落实联户承包经营。对一些集中连片、难以分割的集体山林、荒山迹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过公开投标、公平竞争或林地租赁的形式,由若干户(30户内)为单位,推选委托人与村委签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赁合同,确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时上缴林木承包基数或林地使用费。目前,我县林权区划登记面积63.0万亩,除了24.6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原有权属落实承包经营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外,其余38.4万亩商品林基本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其中自留山经营6.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2,承包经营(包括租赁经营)26.4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9.7,村集体统一经营2.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1,其他经营(包括转让、股份合作、划拨等)3.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

6、强化自查验收,确保改革质量。为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确保改革质量,我县在林改工作中强化自查验收。20__年7月14日制定出台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随后,选择东石乡太阳村和富财村开展县级检查验收试点工作。通过补充完善,形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供参检人员学习,以便统一规范操作。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和县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4名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1名高级工程师和7名林改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县级林改检查验收组和4个林改检查验收小组。20__年11月初至20__年11月10日,验收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进行检查验收,重点审查了96个林改任务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审材料的整改情况,共走访了干部群众2083人,占验收单位(村、社区)总户数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积4.7万亩,分别占验收单位申请登记总宗地数和面积的10.8%和7.5%。20__年11月11日开始,林改检查验收工作重点转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责任状”的综合考核评定,主要是查阅各乡镇有关林改工作的文书档案和经费收支情况,并随机抽查两个整改村,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通过考核评定,3个乡镇被评定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被评定为基本完成改革任

务,全县林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换)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如石洋乡五蒲村农民郑兴旺,20__年底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帮助下,投资25.5万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种植木瓜85亩。20__年初步投产,收入5.6万元。今年计划再筹资30多万元,扩大种植至200亩,全部木瓜投产后,每年可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发的森林火灾蔓延到邻村东阳村界时,东阳村全体在家青壮年村民均第一时间主动赶到了现场扑火,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据统计,20__年1-11月份,全县共发生乱砍滥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加快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了确保林改成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户发展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发挥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稳定体制,放活机制”的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加工企业,开发山区优势资源,同时鼓励企业以联办或定向收购等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既让广大林农增加了收益,又解决了加工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无原料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促进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我县20__年引进的竹浆粕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我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竹林资源,年加工竹浆粕2.5万吨,年需竹材原料几十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吨竹子的市场收购价可达400元左右。据推算,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元,户均增收1800元,并可带动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5、缓解了农村长期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我县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谁造谁有”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化解或缓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如北山村林农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赁一片500亩的山场进行造林,由于该山场遗留有原来村里的部分林木,后来村里未按合同执行,双方引起争执,一度影响该村林改工作开展,该造林户也多次向县林业部门反映。后来,经林业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理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将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重新签定了合同,村里满意、造林户满意、群众也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01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林权管理交易平台。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为基础,组建县级林权管理交易工作机构,履行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为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服务平台。

四要加快三个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面对林改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发展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尺等中介机构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林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第9篇

一、我市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20*年,我市启动了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当年泗阳人江鹏来到珊瑚镇祯祥村,承包该村的路沟渠等宜林地栽下意杨1.2万株。2005年,溪桥镇引进台商徐雄星投资1000万元开发农田林网绿化工程,全镇路、沟、渠等村级集体公用地,包括镇内干河、中沟、生产沟等两侧的闲置土地,全部租赁给台资企业,租赁期限15年,栽植意杨20多万株。全市各地先后出现了股份合作造林、独资造林、承包造林等多种投资模式,投资主体有机关及镇村干部、社会能人等,涌现出了“镇前模式”、“肖榨模式”、“常桥模式”等改制工作的先进典型,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非公有制林业在我市林业经济中的比重达90%,我市的森林覆盖率也从5年前的8.5%提高到现在的19%。全市现有有林地面积35.7万亩,定植银杏650万株,意杨800多万株,活立木总蓄积量50多万立方米。基本上消除了栽植姓公的树的现象。

二、面上调研问题

(一)、集体林地资源现状

全市集体林地面积35.7万亩,自从20*年实行林权制度改革以来,除市水务局所有的骨干河道上的1300亩集体林地上的树木没有改制以外,其余的全部采取多种形式承包到个人,由个人承包经营,目前由各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林地所有权属各乡镇人民政府,使用权归市水务局,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乡镇水利站。目前还没有发放林权证,全部为生态公益林。

(二)集体土地林木资源现状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森林覆盖率达20%的目标,我市充分利用高垛田、边角田、中沟、骨干河道、高速公路两侧、农田路渠等大搞植树造林20多万亩,在栽植之前就进行改制,所有栽植林木基本改制到位,其中有48000亩划入省级公益林。未进行登记发证。

(三)林业场圃、森林公园现状

我市现有两个市级场圃,一是市果园场,原来连续多年亏损,土地面积1015亩,职工173人,退休63人。近年来,经多方筹集资金,已进行了改置,置换了职工身份,腾出土地对外招商引资。园区先后吸引丹阳、无锡及本地能人投入1200多万元,投资发展花卉苗木、高效设施栽培、奶牛养殖三个项目,已成为苏中地区规模较大优质葡萄栽培基地。改制后,原场的部分职工继续在场圃内打工,部分职工自己创业,走上致富之路,场圃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二是市第二捕捞公司,

(四)林业管理现状

1、机构设置及队伍建设

我市林业主管部门为泰兴市林业局,事业单位,其中事业编制个,参照公务员管理编制个,在职职工人。

全市共有22个乡镇,有镇设立了林业工作站。各乡镇共有在编专职林果员人。

2、财政收入

财政预算内林业行政事业经费万元,纳入财政支出的人数人(含乡镇人员),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工资市财政补助一点,不足部分有自筹和镇财政补助两种形式。各类林业工程建设项目一般由镇财政投入,市政府实行以奖代补。

3、育林基金征收

2007年共征收育林基金元,征收范围为集体和个人生产、加工、销售木材、林木采伐等,征收标准为12%,上缴比例为,留存部分作为发展林业事业的专项资金。

(五)流转的情况

近年来的我市林权改革主要集中在路、沟、渠等宜林地块,通过转让这些宜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激发广大群众投资绿化造林的热情。5年来,全市路、沟、渠等宜林地两侧共拍卖林木42.83万株,回收资金850多万元,签订改制合同1400多份。针对这些集体权属的宜林地块被改制后用于发展意杨可能会对农民的粮食生产产生胁地的现象,我们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吸引农民主动参与林权改制,特别是部分地区采取的4:4:2分成方式,即林木栽植及管护费用全部由投资者承担,其收益得4成,农民得4成,村集体得2成,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参与林权改制工作的积极性。

由于我市没有专门的森林资源评估机构,本地的林木、林地的流转过程中,大多是承包方和镇、村进行自行协商,还没有进行林权登记发证,不存在林权变更登记。最好是有省里面进行专门培训,在各个市县建立一个进行森林资源评估的专门机构,这样就具备了森林资源的评估和对损坏林木的评估的资格。

(六)、投融资体系情况

目前,我市仅开展的以农民家前屋后银杏树定权登记发证工作,全市尚未办理一起林权抵押贷款。而全市大面积的成片造林的发证尚未进行,即这些成片林发了林权证,可能也贷不了款。建议省市部门出台有关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规范林权抵押贷款的评估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林权抵押信贷体系。

我市地处苏中平原,自然林木资源较少,大多为人工造林,树种单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特别是近年来我市高效规模林业发展迅速,我市冬枣、葡萄等特色经济林果和花木种植发展迅速,森林保险的推行将有利于化解由于天气等不可抗逆因素对林业的影响,降低投资者的经济损失,提高其积极性,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省市部门统一出台森林保险制度,同时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促进该制度在林业生产领域的推广。

(七)林业社会化服务

我市于20*年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泰兴市银杏协会,建立中介服务组织,对本地的生产、销售等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进一步拓宽了林农信息渠道和增收途径。

(八)关于推进改革的其他问题

林权改制后,我市仍然执行采伐审批制度,通过健全和落实“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制度,对各采伐单位提交的采伐申请,我们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查,严格把好采伐审批关,做到责任明确,监督检查到位。通过加大对乱砍滥伐、无证运输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林政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在森林防火方面,由于我市成片林多为新造林,且连片面积不大,每到冬春季节,我们都强化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至今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主要表现在四夏期间烧秸杆时有林木被烧现象。但随着造林速度的加快,我市的森林防火工作也不容乐观,一是缺少专业的森林防火人员;二是没有森林防火专用设备。建议上级部门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必要设备及防火经费等方面加大对县级森林防火投入。

对于我省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林业行政执法,是一个单独的执法体系,现在有的地方林业行政执法与农业行政执法联在一起,人员不足,执法水平不高,有着单纯的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存在以罚代刑的现象。没有真正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

二、点上调研问题

(一)已进行林改的点

近几年来,我市农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个村及各个村民小组,都召开了相应的会议,充分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将林改方案进行公示,如我们的溪桥镇,镇政府在与外商签定合同之前,就与各个村签定管护合同,各个村又与各农户签定管护合同,明确了各个农户的责任和管理的棵数。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理林权证。

目前已经进行林改的地方,有的收入是作为集体公益事业的费用支出,比如修路等,有的村就是直接分到老百姓了。没有强迫流转的现象。

(二)未进行林改的点

到目前为止,我们这儿没有进行林改的只有属于水务局所有的骨干河道上的树木,水务局正在和各个乡镇的水利站进行规划。

三、对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要组织基层林技人员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吸引能人、外资参与林权改制,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动员本地能人、村干部、群众投资林业产业,对栽植的树木进行收购等,真正形成“户户参与,个个竞买”的林权改革工作格局。

二要加大组织领导的力度。林权改制过程中要成立专门的班子,制订工作计划,确保林权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的开展。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增强透明度,制定完善好改制手续。

三要加大改革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力度。抓好改制资金的收、管、用等问题,并用于林业产业发展,使资金权属不变,投向合理,滚动发展,良性循环,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第10篇

区编办:

按照区编办《深化**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我镇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对照调研内容进行梳理汇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方面。

为方便人民群众办事,**镇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以“热情周到、便民公开、高效廉洁”为宗旨,以“便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为理念,让便民服务中心真正发挥“便民、利民、惠民”作用。

(一)推进阵地建设标准化,筑牢便民服务基础。

一是对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为中心配备显示屏,配齐5个综合服务窗口显示屏、5台电脑,进一步规范大厅办事秩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对中心内部硬件设施布局再调整,更换宣传资料架、增添便民药品种类、植物绿化、门口挡风帘等便民设备,积极营造温馨舒适的办事环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三是保留第二办公区镇级便民服务点、综合服务窗口、业务工作人员,定时定点服务,为老年群体、弱势群体提供镇级便民服务事项代办服务,切实完善“15分钟公共服务圈”,打通基层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推进服务形象统一化,展示政务服务新面貌。

一是对标省颁标准,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配齐工作服装,以统一的人员着装、服务形象、服务行为面向辖区群众。

二是对标全区标准,将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的楼顶门头、大厅门头、背景欢迎墙、工作人员状态栏等整体形象进行统一更换改造,进一步推进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三是对标镇级标准,督促25个村将区、镇两级模板与本村特色相结合,制作便民服务室标识标牌、窗口人员台签、工作牌等,进一步推进村便民服务规范化建设。

(三)推进运行管理科学化,增强便民服务意识。

一是充分发挥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干部监督作用,组织督查小组,通过不定时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出勤、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

二是坚决落实AB角岗位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服务流程、人员配置,确保为群众办事不间歇。

三是定期开展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根据群众满意度调查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综合行政执法方面。

我镇深入贯彻落实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部署,聚焦重点难点,紧扣关键环节,创新整合镇及区直派驻执法力量和资源,做实做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职能体系和工作机制,探索构建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实现治理重心下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我镇已有5名行政人员办理了行政执法证,并设立**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扎实开展各项综合执法工作,此外还成立了**区综合执法局**中队,中队成立以来,在局党组和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双重领导下,积极配合**镇政府的各项工作开展。一是强化镇容镇貌的治理。首先规范“门前三包”的制度落实和长态化;以及主要街道两边门面的出店经营;二是强化流动商贩的规范治理,规定经营秩序;三是配合镇政府进一步规范门面门头的管理和亮化,达到整齐划一。四是加强310国道两边的治理。在“双创”期间,全体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严要求,高标准,强化制度的落实,加强市场规范经营秩序,圆满完成了局党组和镇政府交代的各项任务。

二、放权赋权方面。

第11篇

一、改革的进展情况及成效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县及时召开公务卡银行及预算单位宣传动员会议,提高了各单位对公务卡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为保证公务卡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立足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县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财字[2012]28号)和《实施县级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财库字[2013]4号),并对相关的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为公务卡改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积极与市县信息中心结合,加快公务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公务卡改革实施以来,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并且取得了明显效果。截止2014年四月份,我县共办理2327张公务卡,县直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授权资金已全部纳入到县本级公务卡改革范围中,使用公务卡消费累计支出达500余万元。公务卡的使用,一是使每一笔支付都能实现“有据可查,有迹可循”,支付信息和还款信息实时反馈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大大提高了公务支出的透明度,堵塞了财政监督管理漏洞;二是现金使用量明显降低,既减少了借支现金的中间环节,降低了资金管理风险,又为预算单位用款带来极大的便利,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三是增强了预算单位调剂资金的灵活性,预算单位可以利用商业银行的免息还款期限,在一定时间内无偿使用资金,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县公务卡改革运行情况看,在认识、 制度、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加以解决。

1、认知方面存固定思维,部分单位用卡积极性不高。通过我局改革前期的宣传动员,县直单位都按照要求办理了公务卡,但也有单位只是财务人员办理了一张卡。造成发卡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公务卡这种现代化结算方式不熟悉、不习惯、不放心,认为现金交易才是最安全的,认知度的落后,对公务卡的普及推广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刷卡数量金额相对较少。

 2、相关配套制度的缺失,影响公务卡的正常运行。一是预算单位的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够完善。改革后,由于没有统一的预算单位用卡管理制度,我们只能让单位参照市级对口单位的制度制定本单位的管理制度,但部分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就存在有得过且过的思想,未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造成本单位财务部门难以进行事前控制,有时就会出现支付已经发生,但因授权额度不足而不能正常还款的问题。这就要求预算单位必须进一步完善严格的支出审批制度,综合考虑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授权支付额度、银行免息还款期限等因素,合理确定持卡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限额,避免在用卡、报销、还 款过程中出现脱节和漏洞。 二是现行的公务卡制度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没有明确规定。比如当单位授权支付额度不足以向公务卡还款时,是否可以用直接支付计划还款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各级改革办法中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3、POS机的分布和用卡知识的普及工作还有所欠缺,降低了公务卡的使用频率。一是从我县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各家商业银行的POS 机分布已基本覆盖了大、中型商户,但一些小型、零散的商户,由于受思想观念、经营规模、成本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安装使用率不高,成为制约公务卡使用的因素之一;二是POS机安装使用成本问题。上级有关部门虽然出台了公务卡使用有优惠条件,但大部分商家还是对刷卡购买的商品价格进行加价,这也增加了预算单位的办公成本;三是公务卡操作知识的普及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之初,我局虽然结合各发卡银行对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了培训,但大部分单位财务人员未对本单位持卡人进行培训,有的只是对单位持卡人进行了简单说明,致使许多持卡人因不懂公务卡的操作知识、不了解公务卡的功能和作用而将其束之高阁,成为了休眠卡,从而降低了使用频率。 

4、预算单位的自有资金没有统一的规定,目前我县的预算单位自有资金由国库股管理。

三、乡镇公务卡改革工作计划

我县现在有11个乡镇单位,下步我们将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将乡镇所有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纳入到公务卡改革范围之内。确定在8月底前完成乡镇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任务。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 五月底前召开会议,制定并下发乡镇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办法及强制结算目录。

第12篇

(一)市级考核企业户的完成情况。

、市级考核企业户已经审批户,审批方案%,已实施户,占%。

⒉市级考核企业的改制形式是:资产重组户,即:医药公司、百货公司、饮食服务公司、氮肥厂;兼并户,即:糖烟酒公司、林工商公司、冰棒厂;上划成集团企业户,即:运输公司;出让出售户,即:副食品厂、角奎酒厂、粮油议价公司;

破产户,即:粮油加工厂、粮油购销公司。

⒊市级考核企业已经终止国有企业性质、终止职工身份、注销企业户。

⒋破产企业户已经进入法律程序,县级清算组正积极展开工作。

⒌市级考核企业未进入实施的企业户,即县氮肥厂,现宁波远东公司已进入该企业进行重组谈判工作,预计月份能结束。

(二)已审批方案的户企业的情况。

、工业企业户,流通企业户,粮食企业户,交通运

输企业户;饮食服务业户。

⒉改制工作已经结束的企业户,即:县委招待所、林工

商公司、冰棒厂、运输公司、糖酒公司、医药公司、角奎酒厂、副食品厂、粮油加工厂、粮油购销公司、百货公司、饮食服务公

司、盐业公司、粮油议价公司、电力公司、铁业社、毛坪供销社、

毛坪水泥厂、罐头厂、牛街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⒊基本结束的企业户,即:民族服装厂、高级油脂加工厂、日杂公司、土产公司、洛旺供销社、荞山供销社、牛街供销社、农资公司。

⒋正在进行“一终止一退出”的乡镇集体企业户;即牛街纸厂。

⒌企业改制方案已审批,但未进入实施的企业户,即县氮肥厂。氮肥厂实行资产重组,有一家外资企业(浙江远东公司)

报了名,并已将万元的保证金打入指定账户。

二、存在问题

⒈有些乡镇到现在还没启动企业改革工作。

⒉集体企业的改革中存在着程序不到位,特别是粮食企业的改革和供销系统的改革过于简单化,不是按“一企一策”的程序进行改革;职工意见也很大,留有“后遗症”。

⒊已审批改制方案的企业在实施中行动缓慢;个别职能部门服务不配套,督促不力。

⒋企业主管部门在协调指导企业改制方案的实施中存在着措施不到位,督促不到位的现象。

⒌个别职能部门在工作中有拖拉、推诿的现象,特别表现在房产纠纷处理问题上。

⒍县氮肥厂、大河砖厂的土地手续在当地没有审批权,难以办到;制约着改革进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⒈加大企业改制的力度,继续做好企改督办,协办和相关协作工作。

⒉加快对粮食企业家的改制步伐,力争在月日前完

成国企改制任务。

⒊城镇集体企业改制还有家企业未进入改制程序;必须在月日前尽快进入,特别是县经贸局和供销社两家企业主管部门要有专人负责。

⒋县氮肥厂、商贸中心、矿业公司改制是企改中的难点和热点,自月日起,企改办要有专人督办、指导。

⒌县民族服装厂、七个基层食品站、七里沟酒厂、牛街酒厂、县糕点厂、县木染社、竹器社是我县停产多年的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必须在月日前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进入企业改制程序,做好企业资产清理、土地评估、人员身份界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