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

时间:2022-02-05 07:15:36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

第1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87-03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青年,离不开有知识 、有文化 、有修养的当代大学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生于1990年至1993年,他们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对事物的看法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罗珍通过对“90后”大学生一年多的接触了解以及开展问卷调查的方式[1],对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思想方式进行研究发现:这一代大学生个性独立、自信、务实、进取心强,但是他们也具有很自我、集体观念淡薄、抗挫折能力弱、依赖网络等不足。同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扩招导致的大学生数量剧增使他们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压力和挑战。为适应时展和学生成才的需要,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时期思想教育必须从“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自身特点以及现实需要出发,不断改进思想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大学时期是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未来充满好奇,他们不断地思考、选择和探索,迅速走向成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迁的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也都时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根据笔者的观察,部分“90后”大学生存在如下问题。

(一)关注自身利益较多,对民生社稷关注少,政治观念淡化

价值观的塑造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迁有很大关系。“90后”大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思想更活跃和自由,价值观也显得多元化。面对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90后”大学生希望在大学通过参加各种社团、社会实践或者企业实习等各种形式锻炼自己,为毕业后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做好充分准备。然而,“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成熟,当他们面对人生价值的目标与现实利益冲突时,极易倾向于现实利益。比如,一些学生要求入党和争当干部,只是想着可以给找工作增加砝码,在就业问题上“90后”大学生更关注待遇而非发展前景,甚至在择偶标准上也出现类似“宁愿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主义。总之,这一代的多数学生都是先盘算着自己能否得利,然后才决定是否做事[2]。同时,“90后”大学生对时事关注较少,甚至一些人对很多国家政策抱着消极的态度,缺乏必要的社会认同感。这可能是由于“90后”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暂时被社会边缘化,意见被认同的很少,有些人因此干脆排斥国家的政策,更多关心自身。再者,由于互联网上信息泛滥,造成他们往往偏重速食的、娱乐的资讯,对需要深入思考的社会问题和政治议题,通常不太感兴趣。

(二)高分低能,缺少实践,自主生活能力差,对未来缺乏规划

很多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很多的呵护,加上我国一贯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在高考之前只知道好好学习,考高分,去名校,没有切实地想过自己以后到底想从事什么行业,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结果,学生入学成绩不错,考试也能够获得高分,但动手能力差,社会经验少,办事能力不足。到了大学,一旦面临独立生活,部分学生表现得手足无措,他们不会理财,不懂得打点生活,不知道除了学习之外的时间该如何正确地安排。有的学生在月初就把父母给的生活费用光,到了月末只能靠吃方便面以及借钱来维持生活。有的学生觉得无事可做,就玩网络游戏、看小说,浪费青春时光。同时,刚入校的新生涉世尚浅,未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缺少规划,因而大部分处于盲目学习的状态,缺少自主性。

(三)自信张扬,集体观念淡薄,耐挫力差,心理脆弱

“9O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和鼓励,让他们无比自信,有着无限的优越感。他们不再因循守旧,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喜欢张扬和自我表现。然而,走出保护伞步入大学后,他们多数人仍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别人沟通和听取他人意见,缺乏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同时,父母的宠爱导致这些“90后”大学生缺少失败的磨炼和挫折的洗礼,面对挫折时心理脆弱,任性并且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可以说,这是中国特殊的家庭结构导致的。

第2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发展观点

目前,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7-24岁之间,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容易导致大学生在本阶段产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引发剧烈的身心变化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不仅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障碍,还会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各种压力和挑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和普遍化等特征,具体包括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情感问题、问题、适应问题和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方力量应该积极吸取有益经验,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不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经历准备阶段、稳定阶段和毕业准备三个重要阶段,其心理发展在各个阶段有所不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有所区别。因而,在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大学生现实的心理生活及其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第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只要把握了这些重要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众多文献和调查报告可见,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比较多,许多建议具有可操作性。理论方面已渐成体系,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和文献资料;调查报告和活动实践研究逐渐深入,效果逐渐凸显;障碍性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依然是研究的主流和工作的焦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载体、平台和资源设施逐步完善,具有独立开展工作的条件和能力;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对心理建康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认可度和接受程度逐渐增强。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在我国,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本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客观需求。

首先,从各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看,其显著的特点是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途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投入等方面。

其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存在许多偏见,持有心理健康教育万能化,或者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倾向;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侧重于诊断、治疗功能,很少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辅导功能和优势。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分依赖于心理理论知识和技巧,活动实践性弱化;人员素质低下,专业化不高,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内容不够全面。

最后,注重心理测试,有滥用心理测验倾向,科学分析较少;侧重障碍性心理问题工作,忽视发展性辅导;注重心理问题的调查,缺少效果和潜能开发的研究;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单薄,缺乏应有的支持系统。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

(一)用发展的观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有明确的工作目的和模式,用发展的观点开展相应的工作。其定位应立足于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工作重点应侧重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兼顾少数有心理障碍学生的诊断和疏导,形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无论如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许多是属于发展性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开展疏导工作,不能单纯依赖简单的心里诊断和心理治疗解决。对于根源性、病理性的心理疾病,应采取专门的技术方法进行治疗,有的还需要医学技术的辅助。在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中,还需要考虑生理教育和伦理教育,教授学生有关生理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观念。

一直以来,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倡导价值中立的原则。正如美国学者科米尔(Cormier)所说:“由于对自己观点的坚信或相信自己的价值观优于求助者,咨询者可能会把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求助者。”然而,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心理发展,在没有完整树立价值观念之前,在教育工作中应该给予适当的干预,干预的价值观念内容就是教育教学中倡导的主流观念,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三观),也包括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小三观)。这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有机的结合,通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的引导,不断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完整统一,引导学生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二)整合资源,凸显联动优势

1、调动积极力量,共筑支持系统

学校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由此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是校方工作的片面认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力量都谢幕退出阵地。为了提高工作的质量和针对性,必须调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力量,共筑支持系统,互相配合,共同发挥能量,深入推进工作的开展。

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宏观环境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社会力量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给大学生提供各种心理支持,促使其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此外,还可从社会环境中利用和挖掘社会资源,和学校、家庭资源形成互补,有利于工作开展。

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家庭成员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庭成员的心理素质以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应该动员家庭的力量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学校,继续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向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学校应当与学生家庭建立家校联系渠道,及时向学生家庭反馈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应该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场所及有关设施、完善领导体制、工作运行机制、人员和经费的准备、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有关制度的建设,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正确处理好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功能,社会的外部条件,形成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各自发挥优势功能,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2、构建防控机制,提高工作预警效能

用发展的观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应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层级防控机制,提高工作预警效能。

防控机制的层级包括校、院系和班级三级。一级防控层级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服务平台。二级防控层级是院(系)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负责协助学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及时监控和报告问题,落实家校联系工作,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三级防控层级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小组,负责配合学校和院系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有心理困惑的同学提供帮助。

总之,依托于防控机制的三个层级,广泛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内外,延伸到学生公寓,深入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心里,形成大家都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局面。

3、掌握基本常识,发挥自我心理援助潜能

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基础的心理问题解决技巧,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发挥自我心理援助潜能。如果遇到自己难以确定,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不能讳疾忌医,要学会正确面对,积极寻求帮助,学会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家庭、高校和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各方都应该持有发展的观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作用,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参与进来,不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规范科学化、规范化和成熟化。

参考文献

[1] 李小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2(8).

第3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符合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的高素质人才,适应艺术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应该对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从而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其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促进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艺术院校 学生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作为培养艺术专业人才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艺术院校,担负着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应根据社会的整体要求和学校的自身特点,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措施和渠道,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对于艺术院校来讲,思政治教育除了必须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要贯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原则以外,还体现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既具有其他专业学生的共性,又表现出其自身的个性和鲜明特点。这些特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只有弄清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性特征多样化。艺术院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除应届高中毕业生外,还有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两三年后重返校园的,有从艺术中专考入大学的。年龄的差距和社会经历的不同,使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相去甚远的认识,因而个性特征呈现出多样性。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要求其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努力塑造自身的个性风格。艺术院校学生比较感性,思维敏捷活跃、情感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此,他们的个性特征具有多样性,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专业素质普遍较高,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艺术院校学生大多从小接受艺术教育,对本专业大都具有极高热情,甚至把专业成绩的高低视为成才的唯一标准,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之中,从而导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相对薄弱。再者艺术院校学生在高考时,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另外,他们的个性也使得他们更喜欢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而讨厌数、理、化和文、史、哲。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公共基础课上,艺术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出现严重不平衡,已成为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3、竞争意识强烈。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艺术院校学生更加追求个性,这是艺术有别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显著特点。在相对狭窄但又新人辈出的艺术界,艺术院校学生比其他院校学生更能体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也更加理解竞争对自身未来带来的重要影响。因此,从总体上说,艺术院校学生更清醒地知道竞争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对自己艺术专业的学习更加自觉和勤奋。另一方面,艺术教育特有的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乃至于教师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以个体为本位的,一切以个人的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在个体竞争意识趋于突出的同时,原本在艺术院校氛围中就缺乏的集体主义观念就更加淡化。4、个体道德约束趋于弱化。艺术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往往停留于感情层面,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西方思潮迅速涌入和社会转型的时期,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防线脆弱、道德伦理观念薄弱等问题。尤其是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生活已经成为艺术院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的虚拟和不可控性,大量不良信息对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极易造成负面影响,引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冲突与迷茫,造成道德意识的弱化。

二、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艺术专业学生思想行为的特殊性给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一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以及专业学习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要体现出艺术专业自身不同的个性特点;另一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作为在校生,具有当代中国大学生所普遍具有的时代性特点,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又必须遵循普通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和总体要求;再一方面,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会受到所在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笔者以为,要切实做好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要遵循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树立全校学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又要注重艺术专业的个体性和特殊性,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终实现双赢。其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是具体的工作方法,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管理者来说,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教无类”、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构建综合性、开放式的工作模式,将艺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以专业教育为载体、以文化教育为重点、以信念教育为核心,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做好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综上所述,搞好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在落实传统教育方法的同时,结合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新的方法,把工作做到受教育者的脑海里去、心坎上去、兴奋点上去。

第4篇

一、网络在大学生思想工作中的影响

1、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1)网络化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网络具有信息高度集成性、双向交流性和可选择性,这可以促进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和实现自主教育。网络资源共享性可以使思想教育工作者从网上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在网上正确的思想信息来教育引导大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理想信念,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2)网络化可以大大地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和政府机关、家庭、学校相连,摒弃了传统思想教育的课堂局限性,使家庭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促进思想教育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同时,网络化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密切关注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

(3)网络化使思想教育的素材更为丰富生动。网络具有形象化、趣味化的特点,网络中的图形、动画和声音形象、有趣而直观,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更能吸引人。

2、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负面影响

(1)价值观念偏移。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交汇在一起良莠不齐,如果这些学生在网上长期得不到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导引,大量接受的都是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和侵害,就会因为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2)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淡化。由于世界各国道德、法律规定不同,在一些国家里赌博、同性恋、是合法的,大学生如果没有较高的是非鉴别能力和道德约束力,面对网上的各种诱惑就会难以抵御;网络的匿名性还给网络犯罪提供了掩护,人们难以知道犯罪者的身份、姓名、地址等,难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制裁;对网络犯罪的舆论导向上也存在问题,往往使人们觉得网络“黑客”是难得的天才,而不是凶恶的罪犯。这些便得大学生道德水平下滑及法律意识淡。

(3)思维方式转变。网络环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超越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梏。然而,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往往会导致学生渐渐忽视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它的形象化倾向会诱导他们用“看”的方式而不是“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它会使人们过多地依赖信息而忽视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生活方式改变。尤其是处于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的大学生,长期沉湎于网络里,陶醉于虚拟世界中,更容易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导致交往能力下降,造成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另外,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产生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发生“互联网综合症”,对其学业、生活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网络时代思想教育的应对策略

1.利用校园网建立校内思想教育网络

首先,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们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把深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计算机程序,不仅要使学生接受教育,而且要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其次,要开发超文本结构的思想教育电子教材。这种电子教材可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学生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效应,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第三,形成校园网络对大众宣传媒体的整合作用。即将高校宣传教育媒体如校报、广播、闭路电视等传媒通过数字化系统处理后移植到网络上,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有机结合和互补。

2.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网络法制教育

一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二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其在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信息的诱惑面前,能自觉地加以抵制;三是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自觉地遵守有关信息网络法律和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做遵纪守法的优秀“网民”。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

为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即具备优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素质直接关系到其思想教育水平的提高,他们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才能了解网络环境,并从网络上获取思想政治信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把其用于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去;而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道德,才能自觉模范地维护网络信息法律法规,并坚决抵制各种反动、迷信、黄色信息垃圾的传播,也才能真正成为网络时代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4、开展有意义的网络应用及信息交流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活动,如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组织网络信息咨询、网上科技知识问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活动,既可激发大学生学习现代化高科技知识的爱好和兴趣,又可通过活动,知道他们在从事什么样的网上信息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

5、加强管理,完善并严格落实相关法规

建立起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网络行为准则,通过审查、监控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对网上反动、黄色、不健康的内容要进行清理,要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从而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祛恶扶正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势,完成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

1.传统方法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使其提高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让受教育者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认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有共同的目的,但各有所长。传统思想政治

教育受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的限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软件、硬件等条件的限制。一场生动活泼的形势报告会的气氛、效果,计算机网络是无法达到的,因此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不能忽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网络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思想问题都可以解决的,不能用网络完全代替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的创新功能和先进技术,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2.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能否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因此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教育性的基础上,必须增加服务性、娱乐性的内容,将网上教育与服务、娱乐结合起来。通过快捷有效的服务,拉近与学生正面教育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认同。如开设大学生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勤工助学等服务性板块,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健康轻松的娱乐,吸引学生对正面教育的兴趣,如适当增加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游戏等,使学生在服务、娱乐中得到教育,在教育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只有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点击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办学形式出现多元化,就业形势发生变化,出现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等情况,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实际的广泛性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盲目拔高,要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道德水平开展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提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先进性的工作,必须坚持高格调,强调先进性,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灌输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全体学生而言必须体现广泛性,而对学生中的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必须体现先进性。这些人在学生中是骨干,起带头作用,对他们的教育要有先进性,用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他们,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广泛性和先进性的结合才能有明确的方向。

4.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第5篇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路径

中图分类号:J1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229-01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今天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路线,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学生综合能力教育、大学生开展热爱祖国的教育、大学心理能力教育等很多内容。大学生属于格外特别的社会群体,这些学生拥有奇高的科技和文化能力。并且都非常年轻,拥有活泼的个性和热烈情怀,是今天我们的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使命。但对于研究艺术学习的大学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使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观念,拥有非常崇高思想道德品质。充分体现出自身价值,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其他国家的粗略文化对研究艺术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飞快发展。改革开放这一项国家政策取得了及其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家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国际地位日益升高。现阶段的国际具有很高的开发潜能。我们应该主动同其他国家积极建交并开展贸易往来,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诚然,事物都有两面性。改革开发给我们带来了机会和挑战的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糟粕文化和思想乘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大量涌入。给我国人民带来了观念上的巨大冲击。今天的大学生是一个观念及其开放的群体,他们的价值、人生、世界观念正处在建设阶段。其他国家的糟粕文化很容易对大学生的观念建设产生恶劣影响。今天世界人民的诉求是和平发展,可是由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思想上仍存在巨大差异。西方国家一直对我国进行文化思想侵略的今天,持续以民主和人权为借口干预我国内务。大学生是未来国家人才的储备,首当其冲成为西方文化思想侵略的目标。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网络粗略文化对研究艺术的大学生起到了负面作用。在刚刚过去的这一阶段,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进一步深入到各行各业,慢慢担起日益重要的角色同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由于网络全球化和开放化,网络上充满了许多、暴力和反动的信息。这些消极信息正悄悄侵噬着国人思想。许多大学生由于过分迷恋网络,沉迷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办法,慢慢与现实脱离,观念遭到扭曲。现实中与人沟通能力退化,从而给步入社会和与人合作造成了巨大障碍。

(三)巨大的就业压力对艺术类的大学生造成了剧烈影响,毕业生就业问题在近阶段以近变成当前社会的主要问题,被诸多因素限制。大学生就业成了一个难题。今天的大学生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成长,养成了极强的依赖性,独立能力欠缺。因此刚步入社会时不知所措,并且压力及其明显,这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思想负担,很容易给大学生造成抵抗社会当然心理。因此,这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促进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重新估量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国正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会,对社会和谐的定义不再局限于生活往来方面的和谐。生产框架的和谐、国家和国际联系的和谐,更重要你的是我国公众思想领域的和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抓不住本质,无法更进一步对教育价值观做出正确的解释,没有在教育任务上投入资金和人员。此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察还局限在艺考分数的阶段。没有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社会实践性的要义。因此,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必修要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效地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

第一,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知识的渠道非常狭窄,大学生只能通过图书馆和课堂获取必要的知识。互联网时代来临后,大学生几乎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任何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网络上绝大多数信息都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有益的熏陶。

第二,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由于网络信息的可下载性、可复制性特点,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尤其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被广泛使用,塑造了大学生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大学生可以利用日常间隙时间浏览网络信息,进而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互联网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网络信息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效性。通过网络,高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教育结合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

第一,互联网上充斥的负面信息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度。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价值观还不稳定,易受外界信息影响。而网络信息异常繁杂,腐朽思想负面信息充斥其中,同时世界多元化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对大学生产生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很容易在这样的信息浪潮中动摇正确的价值观。这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第二,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提出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优秀的学习资源随手可得,视频、幻灯片、论文等高质量教学资源可以非常便捷地进入每位大学生的电脑。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网络学习资料进行对比。然而当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方法、教材呈现方式、讲课模式等仍然采用传统说教式授课方法。学生听课兴趣不高,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互联网时代如何开展大W思想政治工作

(一)搭建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平台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主题网站。学校校园网是学校对外、对内宣传的窗口,也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学校应在主页专门设置相应专题,定期宣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活动。可在网站主页设置思想政治专栏,将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政策纲领和文件予以介绍,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基本政策方针,宣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和事迹,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使大学生可以随时接受党的教育和指导。

二是建设符合学校特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当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建立了微信公众号或订阅号。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具有短期积攒大量人气,转发和传播速度极快等优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设置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随时将我们党和国家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传递给大学生。此外,QQ群、微薄等网络宣传形式也应该被充分利用起来。高校通过这些移动互联网平台还需注意信息的编辑呈现形式,最好采用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良性传播。

三是开辟思想政治工作专题论坛。论坛是大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形式。由于论坛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大学生可以较为自由地论坛中发表自己的言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高校论坛这一平台,通过设置相应的板块,捕捉社会上、校园内的热点话题,引导广大学生积极、阳光地看待问题,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从而保持思想、言论、观念上的先进性。

(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综合素质

第一,教师应培养网络信息敏感度。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热点问题随时呈现,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普通网民已经习惯了随时捕捉网络上最新热点。作为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敏锐度和触觉,结合社会热点,挖掘网络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积极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针对社会上过分关注娱乐明星私生活,明星炒作、炫富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积极宣传价值观,塑造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典型。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对大学生关心的官员腐败、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对西方国家宣扬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进行有礼有节的驳斥。

第二,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创新教育模式。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将“说教式”讲课模式,改变为“引导式”教育模式。首先,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的作用。教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模式,多利用PPT、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丰富度。其次,在校园网BBS论坛发挥版主作用,针对大学生发表的不当言行,采取合理措施予以辩驳,以引导为主,将社会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网络宣传出去。最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还要学会“网络语言”,这里的“网络语言”并不是指网络上流行语,而是指网络语言的特色。网络语言是简洁、明快、话题度高等主要特色,能够极短时间抓住读者眼球。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多阅读微信、QQ、微薄中的热点文章,分析其语言特色,学习其精髓,从而发表出有趣、有料的文章,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

(三)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良信息侵扰

一是加强网络管理、优化网络环境。互联网上信息良莠不齐,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言论和内容非常多。高校需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校园网的净化和管理工作。加强校园网网络资源管制,通过技术手段,屏蔽进入校园的负面资源。高校还应运用网络法规等强制手段,规范网络行为。对故意发表、传播违法信息的大学生给予必要的惩戒。控制大学生的外出上网行为,多数大学生进入网吧以娱乐为主要目的,高校应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大学生听课率,杜绝上网包夜等行为。

二是培养大学生辨别是非和去伪存真的能力。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辨别是非和去伪存真的能力。对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对大学生鉴别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进而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信念,增强他们良好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确保广大大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时代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认真分析时代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针。发挥互联网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精心筹划教学方案,精彩展现教学内容,努力将大学生培养为思想上进,思维活跃,行为规范,积极进取的当代进步青年。

参考文献:

[1]王冲.论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118-119.

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辅导员 就业工作

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独立学院,就业压力空前,作为独立学院的一线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深感责任重大,三本院校的学生具有其自身特点,如何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将就业工作做好,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

第一,在知识方面缺乏竞争力。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考入独立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数在高考的时候分数较低,虽然有的学生存在失误的现象,但是大多数学生暴露出的根本原因则是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差,进入大学之后,数学和英语的基础较差,比如像英语四、六级考试,独立院校的过级率比普通公立学校的过级率要差很多,加之现在基本上毕业证都不与英语四、六级挂钩,很多学生更加不把英语学习当一回事。在专业课方面,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单纯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很多学生并不愿意主动去获取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在就业的时候,本身用人单位对三本院校的学生都存在偏见,加之自身确实硬件比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差,使得独立院校的学生在知识方面缺乏竞争力。

第二,完成学业压力较大。独立学院大学生自律性较差。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的学习模式和高中的学习模式有较大差别,大多是需要自学完成的,多数学生自律性较差,加之在高中已经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以后,更是“无拘无束”。很多学生迷恋上网聊天,网络游戏,或是过度热衷于社团和社会实践,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挂科、留级甚至退学的现象。很多人到了大四还有学分未完成的情况,毕业都面临问题,更谈不上就业了。

第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能力不敌专科技校。独立学院的学生的成绩比一本、二本的学生低,但是比专科、技校的学生又高。他们属于民办大学,虽然不是教育部直属的大学,和普通大学教育一样,很多专科和技校都不需要完成得课程都需要完成,三本院校教学不可能像专科学校和技校一样,从进校开始就针对性很强地进行与实际工作接轨的课程。这使得很多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反而愿意选择马上就能上岗的来自专科、技校的学生。

2、独立学院辅导员针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思路探析

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面临就业的困境,结合自身所带毕业班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工作思路:

第一,及时宣传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教育部2012年公布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同比增加20万人,再创新高,2013年人数增加到699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人,201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749万。“就业困难年”,“就业最难年”,“就业难上加难年”的字眼频频出现,当今的就业形势是很严峻的,这就要求毕业班辅导员对就业政策较敏锐和对就业信息较关注,并且在学生中进行较好地宣传。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十分关怀,他曾在赴天津考察时积极鼓励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特别对大学生创业这一块儿,要求各高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提出“众创空间”的概念,扶持大学生创业,简化注册公司手续。这都是对高校毕业生的有利政策信息。辅导员们要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毕业生们,给他们提供更多渠道。

第二,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好就业工作并不是一件只有快毕业的时候应该关注的事情,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的,在大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应该在进校的时候就确立自己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做好职业定位,设计好职业发展的通道,找到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并教导他们朝自己拟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很多高校主要着眼于解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把重心放在举办各类招聘会上,这治标之策非治本之首。单纯追求眼前高就业率而忽略了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至于高校的就业指导更像是达成就业率的一项政绩工程。合理的就业工作应该是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兴趣,性格等,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比如用生涯规划中的SWOT方法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做出恰当的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尽早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尽早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就业指导体系。

第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积极疏导学生心理。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要认清自身的特点和自身面临的现实困难,不应该好高骛远,应该尽量遵循先就业再择业的思路,也不应该抱有“一业定终身”的思想,而应该持有较灵活的就业观和较良好的心态。因为毕竟是三本院校毕业,与一本、二本的学生竞争时难免会受到挫折,这时辅导员应该发挥人生导师的作用,积极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让他们认识到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失败之后客观分析问题所在,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最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另外,对于创业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周坚强.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浅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2]田静.丁义国.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7.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科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BD20129110)

第8篇

关键词:延安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49-03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优秀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有效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行为标准,培养未来知识分子阶层对社会主流意识价值的认同感,促进社会主流人群在精神文化层面的统一。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蕴

延安精神有着非常丰富的科学内涵。同志总结延安精神时说:“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第一,延安精神的灵魂是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即为科学而坚定的革命理想、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正确的革命道路。在延安革命时期,中国既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更不是共产主义国家,但这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却始终存在。正是这种伟大的理想信念支持着延安军民始终不渝地坚持革命斗争,直到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二,延安精神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做出过科学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的科学概括既体现了我党对待真理的科学态度,也为以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局面,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

第三,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早在延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提了出来。同志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强调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行准则,即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能够团结各阶层、各方面的革命力量,并最终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第四,延安精神的主要标志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武器之一,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优秀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首先表现为独立的自主革命精神,即相信自己、依靠自己、解放自己。其次表现为独立自主的创业精神。在延安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物质、经济曾经一度陷入到极端匮乏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身作则,号召大家依靠自己,做到丰衣足食。延安全体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获得了物质上的自给自足和经济上的完全独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深深影响了当时的一代爱国青年,使他们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蕴含了巨大的教育价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大环境、人民群众普遍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品德、就业观念也相应地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延安精神所具有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这些思想内核及精神风貌不但不会过时,反而应该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并加以运用,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政治观、价值观,让延安精神在新一代青年身上折射出时代光芒。

二、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相契合的主线与基本点

要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积极贯彻和落实延安精神,就必须要找到延安精神和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结合点。在当前形势下,爱国主义应成为延安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基点,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延安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主要内容,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则主要是针对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进行的教育。这种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应该成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本主义精神、加强他们的理论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基本路径选择,也应该成为延安精神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现实路径选择。

1.爱国主义教育是延安精神与思政工作相契合的主线。实践证明,几千年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始终是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的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所以,延安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的主线应为弘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现阶段的爱国主义在本质上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大业。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是要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坚定他们爱国思想,引导他们的爱国行动,这也是培养大学生民族责任感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要深入弘扬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让大学生认识到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推动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正是这种精神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的人心,成为我国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有力保证。

2.理想信念教育是延安精神与思政教育相契合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选择。把共产主义作为全国人民的伟大理想是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革命时期的延安军民之所以能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革命,最后取得全国的胜利,就是因为有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理想信念的支撑。伟大的精神产生于伟大革命,反过来又能够推动革命的发展。因此作为延安精神核心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对于当今的青少年来讲同样重要。只有在当代大学生这个年轻的群体中牢牢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所以说,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本意识是延安精神与思政教育共有的题中之义。在延安革命时期,无数为服务人民、为民族事业无私奉献的模范人物所具备的甘于奉献的品格,是当代大学生树立人本意识的重要精神动力。弘扬延安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既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无私奉献的思想品格,抵制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努力,又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掌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本领。

4.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弘扬延安精神与进行思政教育的共同目标。在延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延安军民以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延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体现着当时那种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和时代风貌。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当代大学生普遍在较为自由、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吃苦的精神不足。因而弘扬延安精神,一方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另一方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贯彻艰苦奋斗的作风,明确任何的投机取巧都不可能得到真才实学,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和努力拼搏才能拥有未来美好生活的意识。

三、延安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复杂性、动态性以及渗透性的特点,其结果和形式要相应具备多样性、隐藏性、多变性。而且由于思政教育主体、客体以及介体的差别,要想将延安精神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不能依靠任何一种单一路径,而应将理论与实践路径相结合,现实与虚拟路径相结合,社会与学校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形成各层面高度综合化、社会化路径体系。

(一)教育教学路径

1.通过学术研究,不断完善延安精神学习内容。延安精神产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历史的进程,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想要在大学生群体中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就必须要根据时代的特征和需要,通过学术研究不断地为延安精神补充新鲜而富有活力的时代内涵,完善延安精神的学习内容。具体而言:一是要将中共党史和延安精神研究不断推向深入,为总结提炼延安精神培养更多的理论功底深、政治素养高的专业人才;二是要推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延安精神的研究工作,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增强其讲授延安精神相关内容的信服力;三是要定期派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社会调查,以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向和脉搏,使得延安精神能够和现实相贴合,增强说服力和实用性。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的主阵地地位。思政课程和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该针对性地将延安精神深入浅出地融入到思政课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当中,使广大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和逻辑,明晰延安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感知弘扬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从而促使其自觉自愿地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3.注重课程间渗透的作用维度,潜移默化渗透延安精神。2004年9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明: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尤其是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的所有课程本身都是潜移默化渗透延安精神的重要载体。

(二)校园文化路径

1.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内化延安精神。当前高校的学生社团按照专业性质可以划分为“娱乐性”社团和“研究性”社团。在“娱乐性”社团中可以通过组织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把延安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社团活动中去。如组织“红色歌曲比赛”、“诵读红色经典比赛”等活动,以延安精神的“红色文化”为基调,把经典与时尚、历史传统与现代风貌中所包含的英雄主义激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从而内化了对延安精神的认可。在“研究性”社团中,高校可以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成立“延安精神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对延安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进行探究。这些社团一方面作为学术路径的补充,能够促进同学之间思想、学术方面的交流,汇集大家的智慧,推出大学生自己的延安精神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钻研学术的乐趣,深化他们对延安精神的认识。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宣传延安精神。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延安精神,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宽广的平台建设与“弘扬延安精神”相关的专题网站和博客、微博等,将革命战争中流传的英雄事迹、战争遗址、战役过程、伟人故事等做成网页、写成博客,编成微博,在网络上推广。另外要强化网络的服务功能以及引导的针对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热情和聪明才智,引导大学生通过微博互动、博客回复等方式,积极参加网络文化建设,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感受到革命前辈的价值追求而从中矫正个人的价值取向,同时明辨思想观念中的是非曲直,继而解决好现实思想问题。

3.建立学习延安精神实践基地,依托革命旧址进行经常性教育。作为有着十三年革命斗争史的老根据地,延安地区保留有大量的革命文物、遗址以及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在陕西地方学习延安精神有着先天的优势。要想一进步使延安精神走进学校,进入课堂和大学的思想中,就需要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的作用,为高校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遗址,聆听历史的声音,充分了解在物质极度匾乏、环境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广大延安军民如何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才换来今天美好的生活局面。使大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自觉地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郭必选,杨延虎,等.延安精神探源[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5]高尚斌,杨延虎.中国共产党延安时代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6]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5.

[7]冯刚.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8]赵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8,(7).

[9]陈洁.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23).

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38

Path Selection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LIAO Sumei

(Fujian Fore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Nanping, Fujian 353000)

Abstract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It should base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asks, closely combine the ideological reality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nly if it is truly people-oriented, innovative and scientific-friendly, good education effect could be achieve and vitality could be brought in realizing "China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development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固本铸魂战略工程。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纲领。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就是要立足当前大学生思想实际和特点,科学谋划、创新举措,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现高校特色、适应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之路。

1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总要求,切实践行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理念宗旨

大学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宗旨,也是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价值和服务对象决定的,关键在于突出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服务人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观自身的能动性。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渠道、内容和手段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因此教育主客体间的身份和关系也呈现出模糊化和平等化的倾向。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而是需要充分发挥教育主客体双方的共同智慧和力量,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只有真正依靠学生自发力量搞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坚持正面灌输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广泛开展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着力增强学生进行互学互教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主体单向灌输到多元参与多向辐射的工作模式转变,从而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

(2)紧贴学生的阶段特征,充分利用意识形态的可塑性。大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思想最开放、思维最活跃的阶段,也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行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紧跟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动态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学校不是社会的真空地带,当前社会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学校的冲击和渗透十分明显,大学生与外界联系多、同社会接触面广,容易受到消极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直面现实挑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强化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尤其是要注重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以及社会别是网络社会上传播的一些负面信息和事件,做到科学分析、理性对待,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人生信念、正确价值追求和崇高远大理想,有效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信仰理想迷茫、集体意识淡化、心态浮躁轻飘等问题。同时,要着力强化以人文关怀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积极回应他们的所求所盼,跟进做好思想辅导、心理疏导和精神引导工作,有效预防和解决可能存在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问题,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情操,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感染力,凝聚青春正能量,确保广大学生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迷茫、不迷航、不转向。

(3)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着力确保素质发展的全面性。新时期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提出新的标准要求,加之当代大学生对于学习先进文化、提升自身修养、实现人生价值的诉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向,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动对接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步伐,着力在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要着眼于满足他们勤学上进、求知成才的需求,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氛围环境,引导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制定实施成才培育计划,建立健全学习保障机制和实践锻炼平台,满足对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的强烈愿望。要着眼于满足他们培养爱好、展示才能的需求,针对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技能特长多样的特点,积极搭建活动载体平台,为他们展示才华技能、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机会。要着眼于满足他们追求新奇、讲究时尚的需求,针对他们向往新潮流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体验的新期待,积极营造具有时代气息的高雅高尚的校园人文氛围,引导他们紧跟健康向上的新风尚新潮流。

2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个总基调,积极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规律

当今社会的结构形式、生活方式、沟通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也都随之而改变,面对面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工作理念、方式、载体上都要不断开拓创新,增强时代感、针对性和吸引力。

(1)聚焦思维理念改革创新。要牢固树立法治化思维理念,增强依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做到工作主体有法律知识、议事决策有法律依据、研处问题有法律观念,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沿着法制化轨道前进。要牢固树立前瞻性思维理念,把好大学生思想状况发展脉搏,及时分析研究倾向性、潜在性、隐蔽性问题,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教育引导,下好先手棋、打赢主动仗。要牢固树立精细化思维理念,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个性化特点,在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宏观设计的同时,精确对焦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的个性化差异,具体到一人一事一时的思想动态上开展工作,确保教育效果的针对性、即时性和最大化。

(2)聚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针对现代社会思想具有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特点,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充分吸收借鉴外界的有效经验做法,立足大学生人格特征和思想实际,研究制定更加人性化的工作措施,摈弃一刀切、一锅煮的模式化、套路化、公式化传统工作模式,综合利用研讨交流、实践体验、典型引导、素质拓展、氛围激励等方式手段,做到变教为引、变堵为疏、变管为帮、变单向灌输为多元互动,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包容性、灵活度、人性化和亲和力。

(3)聚焦工具载体改革创新。积极适应社会生活新时尚,充分利用科技发展新成果,尤其是手机、互联网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沟通平台,探索新时代新语境下的“微沟通”、“微教育”、“微提醒”、“微关爱”、“微帮扶”的线上工作模式,通过创意设计让思想教育内容具有更加直观丰富的视听感受和体验,进一步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同时,要顺应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发展特点,积极创新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实践和文化体育活动中,让大学生参与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加丰富多样的载体选择,有效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 始终坚持科学推进这个总思路,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崭新局面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引导服务学生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全面发展、发挥价值作用的重要抓手,是一项系统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大力推进,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综合效应。

(1)将加强思想教育与加强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目标要求,将思想教育主动融入文化教育全过程,在权重上把握思想道德与文化知识学习的结构比例,在内容上做到思想性与知识性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科学思想武装人、塑造人、引领人的功能,为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物化提供动力、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为高校培养更多思想文化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要充分利用我国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文化,将先进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精神风貌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贯注到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中,为当代我国铸魂育人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2)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要充分理解认识到人的思想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把两者作为互为因果的整体来对待,全面了解掌握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就业、人际、情感、心理等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来源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现实压力,认真梳理分析这些问题和压力在大学生思想上的反映表现,切实掌握规律特征,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加强引导帮扶力度,真正做到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高校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3)将实现思想引领与实现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价值和历史重任,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当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引领和示范者;同时,积极为广大学生提供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法制化;人性化

一、大学生需要法制化,法制化是实现大学生管理的根本途径

首先,大学生管理法制化是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目标的必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新世纪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不仅是专业知识丰富,道德高尚,而且应具有高标准的法制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高等教育。为此,要加强高校管理的法制化深度。在高校管理中,大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因此加强高校的法制化教育其实最根本的就是加强大学生管理的法制化。

其次,大学生管理法制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完成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目标的必要手段。高等教育单位作为教育部门,其主要工作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级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不仅是专业知识丰富,道德高尚,而且应具有高标准的法制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高等教育。为此,首先要使高校中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较高的法律观念。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开展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讲座和活动来加强学生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当然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学法、懂法、用法的过程中懂得分辨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根本上提高高等人才的思想素质,减少高级知识分子犯罪率。目前国内大学在这方面的现状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作为知识和技术摇篮的高校,师生对社会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知之甚少。侵权和被侵权现象在高校时常发生。学生与学校间关于维权的官司也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另一方面,大学生中谈恋爱、婚前、女大学生傍大款、打架斗殴、盗窃、吸毒等行为为数不少。社会需要各方面都健全的高级人才,高校在输送人才的最后工序中担任了及其重要的角色。

再次,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决定了需要法治教育作为手段。当代大学生,多出生在八十年代初期到中期的一代青年,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公民。作为国家民族建设的新生力量,他们掌握高等技术知识,胸怀报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处事果断对人热情,这是他们的有点。但是,他们在思想和言行上容易偏激,分析现象和问题欠缺全面和长远的眼光;再者,出生年代给了他们和平的政治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思潮的冲击,造就了这一代新兴人类:对生活的物质要求高,追求享受高级物质生活,对需要艰苦奋斗的人生旅途没有充分的估计和心理思想以及身体上的准备。在这一代人身上存在更多的矛盾:他们掌握高级知识却常犯急功近利的错误;他们大胆勇敢却缺乏谦虚谨慎;他们对人热情却难以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没有充分努力却总抱怨环境的恶劣;他们自认为是成年人却在思想上并不成熟。这些观点决定了高等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别要注重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片面强调尊师的观念,克服单纯从伦理道德强调爱生的习惯。要更多地从尊重、平等的角度出发。将每一个学生当做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来看待,肯定他们作为一名成年公民享有的权利,同时强调作为一名成年公民还应当承担的社会义务。守法是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责任感,是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一个基本手段,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

二、大学生管理需要人性化,人性化是实现大学生管理的必要条件和有力工具

首先,法制化是前提,人性化是必须。高校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主动适应新时期新环境下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要从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体现一人为本理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人性化,科学公正需要人性化,正确的导向加有效的引导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化教育,要以人性化为条件。大学生由于不知法而犯法的案例屡见不鲜,所以要把法制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规范学生的全力与义务,使学生由被动教育变为主动自律。将法制化教育联系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和世界观、人生观进行,既充分地体现了人性化教育,又可以收到法制教育的良好效果,可谓一举两得,相辅相成。

三、结语

总之,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要注意法制化和人性化相结合,在法制化的前提下实行人性化管理。高校要转变传统的“管制教育”,树立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对待学生的日常行为问题,应该以教育主导为主,不断完善与创新大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法制化的前提下充分的体现人性化。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管理工作;大学生

一、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必要性

1.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有了深刻变化。这些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正是由于这些变化,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经济在价值观念上表现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这些不良思想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甚至导致大学生做出错误的决定。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大学生接受到国外先进的思想,但也应看到,国外的敌对分子也可能利用高科技对大学生进行错误的指引。在这种环境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有助于抵制西方敌对分子利用大学生对我国进行西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尽快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2.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方针是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是全面的,具有大众化和普遍化,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活跃大学生的思想,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树立科学价值观念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课程是教育部对其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指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武装大学生,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和科学的,为此,高校学生工作要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工作实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程在高校开展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1.开展政治思想课程以公共课为主要形式。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公共课为主,在大的阶梯教室授课,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些学生由于对此不感兴趣,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甚至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私下聊天,影响其他同学听讲,在大的阶梯教室,出现上述情况,教师不好管理课堂秩序。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教材编写比较滞后,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相对狭窄和滞后,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不感兴趣,自然就不会认真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缺乏。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是理论知识,但理论与实践毕竟有差距。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广大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以及对社会实践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现实的问题时,不知所措,甚至所学理论根本与现实不符。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全新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让大学生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所在,让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掌握,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社会实践平台。学习科学知识理论的目的就是应用于社会实践,大学生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熏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观念上有了认同,但认同只是纯理论的行为,应把这种认同感付诸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政治素质,促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研究,提高政治敏感度和洞察力,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有一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干部队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第12篇

关键词:群众路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6)01-0017-02

“群众路线”这一科学论断,是由于1929年9月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并被实践验证为真理的,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全体共产党员人逐步丰富和发展这一科学内涵,并以此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思想活的灵魂,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和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从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角度,开明宗义地提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这一科学论断。这就为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新目标。高校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必须要严格按照群众路线教育要求,高度重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的新挑战、新矛盾,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改进新方法、开辟新途径,真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好、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新时期高校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必须全面坚持群众路线教育要求

1.需深刻领会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维护大学生切身利益作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以群众路线教育为指引,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必须要深刻领会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做到把维护好大学生的切实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阵地、作为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地和实践场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定制度、做决策、拿方案时,必须要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求,全面衡量这些制度措施是否真正立足于大学生现实需求之上、是否真正维护了大学生切身利益、是否在执行中真正得到大学生广泛拥护。新时期,高校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应科学分析和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尤为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现实利益诉求。立足实际、深入调研,将大学生“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高校制定制度措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尺度。真正按照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维护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全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大学生根本利益中的重要作用。

2.要全面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将其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高校按照群众路线要求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就是要在实践中坚持好、运用好“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并将其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说到底,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及其丰富实践去指导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站到大学生的角度去解决,实现好高校与学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多元化思想背景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速度更加快捷、内容更加庞大,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和心理阶段决定了极易受非主流思潮及意识形态的影响。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因此,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必须要在新的实践环境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不断丰富好、完善好运用这一根本工作方法去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新挑战和新困难;必须要真正深入大学生中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研究从大学生中来、将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深入到大学生中去,将其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3.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在实践中始终做到依靠大学生、相信大学生、为了大学生。高校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新方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一切为了大学生”。这就决定了实践中必须要紧紧依靠大学生、相信大学生;如果高校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这一实践脱离了大学生、不相信大学生、不依靠大学生、没有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服务的意识,即使再出色、再科学的方法也将失去本源意义。当前,有的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视,传统的“唯成绩论英雄”思想依然存在;甚至有的高校即使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搞了形式主义,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是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任务。高校应当高度认识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必需的,而且也是重要的。必须要摒弃当前个别高校存在的偏颇想法和不适宜的做法,牢固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牢记宗旨、转变作风、端正态度,用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服务的宗旨意识、实事求是的精神状态和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现实困难、思想迷茫和心理困惑。

二、群众路线教育下高校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1.立足实际、科学调研,真正按照“从大学生中来,到大学生中去”要求全面把握大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润物无声”的教育。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乎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关乎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全局。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必须要根据这一战略要求,立足实际、科学调研,全面把握新时期大学生实际需求特点。例如,在心理需求方面,大学生“在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有24.7%的学生选择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表明在理想和现实的明显反差中找不着自己明确的定位点。对“您有需要心理医生的时候吗”这一问题的回答,有5.2%的学生回答非常需要,有13.8%的学生回答需要。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综合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特点和发展规律,着重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在整体工作的比重,积极构建新体系、谋划新格局。在具体工作方法上,应坚持“到大学生中去”,了解大学生实际的思想需求及心理需求。尤其针对大学生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多元化思潮认识过程中出现的不解与迷惑,对学习生活和对自我认识中出现的心理焦虑与迷茫,更应扎实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中去,予以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思想指导,让大学生能够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认清主流与支流、正确与错误;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认识,提升认知与判断能力。

2.整合资源、贯通渠道,真正按照“一切依靠大学生”要求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开展“主辅渠道”双管齐下的教育。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必须要在实践中始终做到依靠大学生、相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动贴近大学生、接近大学生,不能依靠简单的说教,更不能搞冠冕堂皇的形式主义。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辅渠道双重作用,积极整合载体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在具体工作方法上,按照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求,在大学生中积极广泛开展好“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把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典型案例作为重要素材,以贴近大学生实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应积极转换工作思路,实现传统条件下的说服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融合,以增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将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思想问题为切入点,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力。